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

第1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健康宣讲;高血压;健康教育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龄45岁~78岁,50例中90%为原发性高血压,10%为继发性高血压,38例病情控制出院,随访24例院外生活质量良好。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医护人员向高血压病病人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形成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预防疾病和控制并发症最为重要,。可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健康教育的形式选择上,最受病人欢迎的是医护人员经常与病人交谈。因此我们采取边护理边教育的方法。如扫床、测血压、服药的时间对病人提供教育内容,对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病人,我们利用文字材料做补充,给病人看与疾病有关的小册子和标准教育计划等。我们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良好关系,把医疗护理工作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自己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根据病人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仍以口服药物为主,大部分病人需长期或终生服药,在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与病人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备一定承受能力,在战胜疾病之前一定要战胜自我。

4.1 高血压病的基础教育 高血压的基础教育包括:血压多少可叫高血压;高血压的分期;多长时间测一次血压;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高血压与遗传的关系;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药物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高血压如何预防;维持自身血压的稳定范围;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通过基础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4.2 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培养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高血压的特点:长期性;对自身疾病的重视不够;消耗一定的费用;不理解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高血压病病人渴望得到有关疾病的知识,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调整生活习惯,实施自我管理疾病;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控制疾病的发展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4.3 指导生活习惯的改善 低盐低脂饮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忌酒,加上运动疗法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改变生活方式可起到自体降压、协调降压的作用。

4.4 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有人认为病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现今降压药物能使90%以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病人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其原因是人们对高血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有的因无自觉症状或症状好转或怕麻烦,加上经济因素,药物副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病人擅自停药或不规律服药。针对这些原因,反复向病人解释病情及冶疗的意义和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可持久地维持降压药物的血液浓度,避免短效药物引起血压骤然下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血。尽量避免使用贵重药品,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利于长期服药,病人出院后嘱病人定时测量血压,每周1次,随时修订治疗方案。

4.5 注重心理护理 加强卫生宣传,有针对性地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病的一般常识,使病人对病情的诊断、治疗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对疾病忧虑恐惧者,讲明高血压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便可健康长寿,减轻顾虑。对疾病不重视不愿长期服药者,应对其讲明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达到增强健康,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组60例获随访病人在适应现状、情绪稳定、心理平衡、自保能力等方面均达到教育目的。经护理人员耐心宣教与心理护理,病人主诉不良情绪消除,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对治疗充满信心,能做到遵医用药,正规治疗还学会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并使护患关系得到发展和升华,个人潜能得到发挥,充分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树立了医院良好职业道德形象。

参考文献:

[1]CNKI 数据库 中国高血压教育指南 作者:吴兆苏 霍勇 王文 2013年12期

第2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99-01

高血压具有患病率较高,并发症严重,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特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了解病人的病情,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7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家庭管理,建立慢病管理档案,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8例,女112例;年龄30岁-80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高血压的特点,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及平静的心境。提倡病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娱乐等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理解,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应激能力,避免突然的情绪激动,造成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2.2饮食起居护理

饮食护理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病人饮食宜低盐、低脂、低糖、少荤多素、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新鲜蔬菜每日500g左右,水果每天100g左右,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每日钠盐量不超过6g。戒烟限酒。

2.3运动健身指导

适宜的运动可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高血压病人应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提倡有氧运动。根据全体差异科学健身,如步行、游泳、慢跑,一般可在清晨或晚饭30分钟后进行,以不感觉疲劳为宜。长期坚持康复步行,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此外,太极拳、气功等放松运动也可减缓紧张情绪,促进高血压病人的康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成按时起床就餐,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直接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健康,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血压病的不同类型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有轻重不一,错综复杂的各种临床表现。早期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很明显,在体检时才被发现高血压。最早病人的血压上升,一般是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并且大部分病人的波动性较大,常受精神和劳累等因素影响,在适当休息后可恢复到正常范围。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失眠、乏力、心悸等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症状的轻重和血压的高低不成比例[2]。

高血压是促进慢性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压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血压降压达目标值是有效保护靶器官的基础。目前国际上公认慢性肾脏病的血压应该控制在130/80mmHg(MAPl克/日时,则应该控制在125/75mmHg(MAP

参考文献

第3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

方法: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

结果: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人群血压控制稳定。

结论:由于社区居民长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不足,故在社区人群中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高血压;遵医行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严重病变,如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1]需要终身治疗。因此,要求病人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病人在求医后其行为(饮食,生活方式)与临床遗嘱的符合程度。[2]据资料报告,在社区中高血压病人遵医率并不高,约有60%的病人不了解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而不能长期稳定地控制血压,为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的遵医行为,我们将180名已确诊高血压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90人,对观察组的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未进行,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在社区中选择生活能自理,能进行语言沟通,自愿参加的高血压患者180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人,观察组男性40名,女性50名,对照组男性44名,女性46名。平均年龄(60.5+10.5)岁,两组人群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由一名专科医生,三名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制定教育计划,编写健康教育资料,采取集中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方法,对观察组的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1.2.1 健康教育方式:组织讲座,每月一次,发放宣传手册,情况特殊的进行电话咨询或上门走访,病人也可以随时打电话向工作人员咨询。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指导病人学习精神心理调节的方法,生活中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遇有大喜,大悲等情感变化时先做深呼吸,然后听音乐或出去散步以分散注意力,经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告知病人高血压是可防、可控、可治,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使其建立自信心。

2.2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高血压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高盐、高脂饮食均是致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要做到合理膳食。用低盐、低脂、清淡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6g,摄油不超过75g,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粗粮、低脂奶制品。

2.3 指导病人进行适当运动,运动的强度因人而异,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快走、慢跑、散步、跳舞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每日1―2次。

2.4 指导病人掌握血压的动态变化,教会高血压病人或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测量一次,当劳累、激动、头痛加重时应及时测量。掌握血压波动的规律,对于观察降压效果,确定给药时间,剂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2.5 指导病人合理用药。抗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治疗,一定有计划有规律用药。同一种药物对不同的高血压病人起到的作用不同。同是降压药其降压作用机理也不同,并且用药剂量、作用时间、配伍用药都有不同,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经医生检查后遵医用药,用药前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紧张,影响疗效,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2.6 指导病人戒烟戒酒。告知病人吸烟、酗酒可使血压进一步增高。有报道,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恶性高血压高3倍,[3]饮酒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每次饮酒量60ml,收缩压可增高6mmHg,舒张压可增高2―4mmHg。[4]

3 评价方法

一年后进行评价,用调查问卷对两组病人的遵医行为调查,内容包括是否合理膳食,是否适量运动,是否按时测血压,是否坚持合理用药,是否戒烟戒酒,能否控制情绪等,发放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并将回收的调查卷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的t检查和计数资料的x2检验。

4 结果

4.1 两组病人的遵医情况(见表1)

5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通过指导高血压病人合理饮食,进行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按量服药、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病人院外遵医的自觉性。结果显示,通过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两组病人血压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的血压控制好于对照组。随着社会的进步,护理学的发展,体现高水准的保健服务,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主动、全面、连续的身心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5]调查结果提示,在社区中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因而,医院需要对相关人员加强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发挥其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4――169。

[2] 周达生、姚华庭,医学系统工程与遵医行为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9.15(2):37。

[3] 罗敏、左月然,影响我国青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4] 张学军、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8―49。

第4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老年高血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具有某些特殊性,老年高血压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病人护理不仅要从疾病观察、症状治疗护理,而且还要加强院内外健康教育一体化,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0~75岁,平均64.5岁。病例符合1999年WHO确定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 90 mmHg。一期高血压5例,二期高血压23例,三期高血压7例。

2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2.1 精神心理特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表现是精神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定等,这些都是血压升高的因素。

2.2 自觉症状不明显,缺乏对高血压的认识:老年病人患高血压后可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感觉、症状不典型,部分病人是在体检时才发现高血压。本组病例中43%的病人是在体检时才发现高血压,有71%的病人对何谓高血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及高血压的危害了解甚少,认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其长期性缺乏心理准备。

2.3 不注重严格执行医嘱:不能按医嘱长期服药,是高血压病人最危险的因素。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病人需长期服药治疗。不少老年病人不能认真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者更为明显。传统观念认为“是药三分毒”,部分病人担心长期服药其不良反应会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疾病,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后就自己停药。本组坚持长期服降压药的病人仅占14%,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值的病人只有8.6%。

2.4 不注意合理膳食:饮食对高血压影响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不够。高血压病人宜低盐饮食,而部分病人因长期饮食习惯认为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甚远,对医务人员的讲解不理解,未能限制钠盐的摄入量。

3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3.1 普及高血压知识,稳定病人情绪:应用医学知识和护理心理学知识向病人及家属讲授有关高血压知识。

3.2 做好心理护理:指导老年病人学会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要了解老年病人的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教会病人训练自我控制能力,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音乐治疗等。对于易激动的老年病人做好家属工作,减少不良刺激,保证其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3.3 指导病人坚持长期用药:多数高血压病人均需口服降压药,降压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持稳定的血压,切不可血压一降就停药,血压上升又服药,使血压反复波动,对健康极为不利。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缓慢、温和、适度降压,药用量从青壮年的1/3~1/2开始,于数周内逐渐加量,2~3个月达到目标血压值。(2)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体液量减少,肝肾功能减退,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密切观察。(3)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应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服降压药。(4)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药物剂量和服药时间,便于老年人记忆,并避免遗忘服药。

第5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 需求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2-01

高血压是以体循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和视网膜等主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本病需要长期而积极的治疗。目的是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老年人),防止和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致残率。系统地、有计划地教育能教会病人有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本文对我院60例住院病人健康需求作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元月-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60例高血压病人,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0-70岁。学历:大专以上8例,高中25例,初中级以下27例,职业:干部10例,工人20例,农民25例,自由职业者5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依据整体护理倡导的标准健康教育内容自制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对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后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用“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回答。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用“最愿意”、“愿意”、“无所谓”回答。

1.2.2 调查方式。自行设计问卷,由作者本人发放,说明填写要求,病人逐一填写,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遂条讲解,核实病人意见后代为填写。发放问卷60例,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调查显示:病人入院时对了解疾病知识、辅助检查措施及熟悉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需求强烈;住院期间对基础护理、饮食、药物知识、作息时间、功能锻炼等方面需求强烈。

高血压病人对入院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显示:病人愿意接受的方式依次为个别指导,图文宣传,视听材料,健康教育手册,集体指导。

高血压病人对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病人对出院后饮食、活动、服药及监测血压的方法需求强烈。

高血压病人对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受病人欢迎的教育方式为专人访视,图文宣传,电话随访。

3 讨论与分析

3.1 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强烈。调查结果显示:病人迫切需要了解高血压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特别是对饮食知识、运动量、并发症的预防、血压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知识极为关注。因此调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

3.2 分阶段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入院时对了解疾病知识、辅助检查措施及熟悉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需求强烈;住院期间对饮食、药物知识、运动等方面需求强烈。分析原因认为:在患病的初期病人持否认和怀疑态度,急于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及转归,反映了病人急于确认和熟悉环境,以满足安全感的需求。住院2-3天后病人对疾病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接受患病的现实后积极与医护配合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出院后病人对持续服药、运动、自测血压的知识需求强烈。

3.3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告知病人: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平衡调整,保持乐观情绪,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持血压在理想水平,预防并发证。

3.4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及知识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图文宣传、视听材料等。

3.5 重视出院教育。病人在住院期间对出院指导方面表现需求强烈。因此,从病人出院前2天开始,就对出院后饮食、运动、服药、复诊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出院时再次教育评价效果。出院后应有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第6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调护,治未病,中药选用。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辩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入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辩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辩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高血压是指从人体动脉血压增高为主,常伴有心、脑、肾视网膜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临床是利用降压药对症治疗,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中医药防治调护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现将一些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中医护理内容

1.1 体重超重指导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人体摄入与消耗平衡失调致使机体脂肪的过度蓄积。减重的方法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如少食油炸食品、快餐等;增加有氧体育锻炼如快步走、太极拳、健美操、慢跑、气功等。每日进行1~2个运动单元的运动,达到轻至中度的运动强度,并认真填写运动纪录。

1.2 药物指导根据患者血压状况,针对患者入院时的评估情况,护理指导人员反复宣讲高血压病人的用药原则和正确用药的益处。配置服药盒,使患者定时定量用药,防其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用,以达到逐步降压之目的。

1.3 饮食指导根据“食药同源”的原理和“食药同治”的理论进行食疗,如痰浊内阻,痰淤互结,清阳不升的患者,需饮食清淡,忌食油腻甜黏、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臭豆腐、公鸡肉、鸭肉等食品,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痰湿重者可给苡仁粥,山药粥以健脾除湿;肝阳偏亢者,可食用植物油、紫菜、山楂、黑木耳、海蜇、芹菜、马兰头凉拌菜,常食绿豆汤、荠菜汤等;血脂过高患者可服三七花泡水代茶;肥胖病人适当控制食量,不宜过饱;而在盐的摄入方面,要求患者在入院后的前两个月时间内摄盐量减少1/2以上,以后开始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 g(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要求),并禁食腌制小菜。

1.4 心理指导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护患共同分析治疗中出现的反复、血压波动及不良因素影响的原因,允许病人发泄心中的不满,鼓励病人说出引起焦虑、烦躁的原因或感受,使之保持稳定的情绪,改变其急躁、易怒的性格,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保持乐观态度,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1.5 烟、酒指导中医学认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积热,灼伤脾肾阴;亦可损伤脾胃,痰浊内阻,清阳不升,也可诱发高血压病。烟中的尼古丁能收缩小动脉,促发高血压,烟中的一氧化碳损伤动脉内膜细胞,加重血小板的凝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从而使发生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而酒精与高血压病之间有独立的正相关关系。酒后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中度以上饮酒是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饮酒和吸烟的患者要加强教育,使之逐渐少吸烟、饮酒,直至改变这种不良嗜好。

2中成药选用

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瘀血阻络型。

肝阳上亢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应平肝潜阳,宜选用天麻钩藤冲剂、夏枯草膏、钩藤片等。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易怒、乏力,应滋养肝肾、平肝潜阳,可选用杞菊地黄丸、降压养血冲剂、降压平片、罗黄降压片等。

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眩晕,心悸,面部或双下肢水肿,畏寒肢冷,胸闷呕吐,应温阳育阴,宜选用补肾丸、还睛丸、血平片、冬青补汁等。

痰湿壅盛型:主要表现如头重眩晕,身困乏力,胸闷心悸,恶心纳呆,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等。宜祛痰化浊,可选用半夏天麻丸、安脑丸等。

瘀血阻络型:主要表现如头痛眩晕,胸闷心悸,两胁胀痛,手足麻木,舌黯红,脉涩等。宜理气祛瘀,可选用复方七芍降压片、首乌降压胶囊等。

通过对病人的中医药防止和调护,使患者更加了解了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减轻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最理想的护理效果,积极预防治疗可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加大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1.1药物依赖性强,不重视非药物治疗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患者对于药物有过强的依赖感,而忽略了非药物疗法。而高血压病的防治却恰恰应该是以非药物疗法为主,进行主动防治。非药物疗法主要包括形成良好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等。而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服用降压药物就可达到治病的作用,忽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常常有人边吃降压药,边饮酒抽烟。这样做既影响药效,又加重身体负荷,会危害身体健康。这就必须要让医护人员加强督促高血压患者要调整作息方式、改变传统饮食习惯,以低盐、低脂实物为主,并加强体育锻炼,采取非药物护理方法。

1.2患者用药不连续倾向于强效降压

药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存在用药不连续,不能按时吃药的问题。这些人大部分是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按时吃药,或没有人提醒,忘记吃药。这使得这些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经常出现波动,吃药时血压平稳,不吃药时血压紊乱。这样做不仅会影响治疗的效果,还会造成身体负荷加重。而部分人是由于护理人员对高血压病必须长期治疗认识不足,认为血压下降后,就可以停止给药,以免由于长时间吃药造成不良反应。而有些患者的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后,仍必须要坚持吃药,甚至有些病人需要靠药物来维持血压水平。医疗护理人员在面对高血压患者迅速降压的强烈要求时,往往会采用见效快的降压药。即使应该使用长期降压药,而为求保险起见,先用短效降压药将血压降下来。而忽略了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血压的忽高忽低会造成患者身体机能受损,导致病情的恶化。其实常年的高血压不需要马上将血压降低,应该实行平稳降压,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降低,并不适合采用快速降压药,加重身心负担,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该采用长期降压药。许多高血压患者由于治疗心切,往往在使用一种药物一段时间后,未达到迅速降压的效果,就频繁更换另一种药物,这样做血压易形成波动和不稳定,无法达到降压的效果。

1.3防治观念保守,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不足

医疗护理人员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误认为将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低到与之相比的低位,会造成身体器官的供血不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相应的并发症。而事实却恰恰与之相反,只有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以下,才能有效的防止高血压病的复发,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2高血压病人的正确护理方法

2.1科学指导高血压病患者用药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滥用药、不正确用药的问题,医护人员应该科学、正确的指导患者用药。大多数病人都应该需要服用降压药,但服用降压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并且密切观察自身血压变化,注意保持血压平稳,切忌血压下降就马上停药,而血压出现上升才服用药物。医护人员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由于病人的体质不同,会对所用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所以应该降压治疗过程中,根据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2)适当变化药物剂量,实现缓和、平稳降压。(3)合理安排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用药。(4)对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该在明显位置标志患者应服用剂量以及服药时间,避免忘记服药。

2.2督促高血压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为避免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科学的督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督促患者戒烟限酒。饮酒和吸烟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不仅会造成自身循环动脉压升高,导致血管壁脆性增高,还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发病几率,降低药物疗效。(2)合理改善饮食结构。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或者食用低钠盐,自觉减少食用含较高油脂的食物,多吃谷物、豆制品和牛奶,少吃腌制食品和用盐量多的食物,增加瓜果蔬菜的摄取。(3)要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让病人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使病人尽量保持稳定、轻松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出现过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建议患者多参加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3注重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病情易出现反复,血压起伏不定,时常面对复发的病情,情绪紧张,心情抑郁。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这是由于老年人具有烦躁、易怒、易激动等心理特点,而且在面对外界不良刺激时,会表现出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样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病情康复,还会对老年人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针对病人容易出现的这种情绪波动,医学护理人员应该耐心、主动听取这些病人的倾诉,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待病人以诚相待,消除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陌生感。还可以向病人传授减压方法,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降低压力,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时刻保持心态平衡。督促患者家属,尽量让病人避免接触高血压诱发因素,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尽量维持血压的稳定。医护人员在对于病情易反复的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应该加倍关怀照顾,努力理解病人内心的痛苦,理解患者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情感援助,消除患者紧张、悲观和恐惧的情绪。

第8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心理护理

度过高血压急性期的病人可转入家庭护理,因为家庭护理可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人有一个安静、熟悉、方便的修养环境,加上合理的饮食调整,可消除病人在医院里的紧张感和孤独感,医护人员定时的往诊又给了病人一种在医院的安全感,从而产生了积极愉快的心理效应,促进疾病的康复。

根据病情制定出合适的运动计划,为防止疾病的复发,备好各种抢救用品和药物;由于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家庭护理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要有目的地向病人及其家属讲授有关高血压的合理用药、饮食调护及保健指导等相关知识,以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做健康锻炼;保持情绪稳定及轻松愉快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饮食合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不能间断性服药,降压药物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供血不足。经过实践证明,间断服药不仅达不到效果,而且会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会增大。

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和品种很多,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用药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要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可经常更换药物。

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时间是不同的,长效制剂每日服用1次,降压效应可持续24小时左右;而短效制剂持续时间短,每日需服用3次,服药后6~8小时疗效即消失;中效制剂作用时间约12小时,每日需服用2次,为了判断上述三种不同剂型药物的降压效果,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时段自测血压。

正确掌握自测血压的时间,能较客观地反映用药后的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血压的目的。每日清晨睡醒时即测血压。此时血压水映了药物降压作用的持续效果和夜间睡眠时的血压状况。

如果夜间睡眠时血压和白天水平相同,则应适当在睡前加服降压药。服降压药后2~6小时测血压。因为短效制剂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降压,中效及长效制剂降压作用高峰分别在服药后2~4、3~6小时出现,此时段测压基本反映了药物的最大降压效果。

患者在刚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换用其他药物时,除了以上这些时段外,应该每隔数小时测量1次,或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以确认降压效果及血压是否有波动。

在发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时,可及时服用阿司匹林,效果很好。

高血压患者服药时应从治疗量开始,血压平稳后逐渐调整剂量改为维持量,不可突然停药。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应维持一定水平的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灌注,降压速度要慢,不宜过快过急,否则有可能诱发脑血栓。

高血压患者服药后严禁吸烟喝酒,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影响药物的扩血管作用。酒能与降压药产生不同的反应,可出现严重的高血压或低血压,心肌梗死甚至休克。

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位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预防保健指导

加强心理护理,高血压病人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因此,人们要耐心对待病人,根据病人的观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掌握更多的预防保健知识,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指导病人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提高生活和环境质量。吸烟、酗酒是高血压病的促发因素之一。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也应限制,控制体重增加,坚持参加适当强度,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对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游泳,做体操,打太极拳,剑术等。但需要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

合理的膳食结构。高血压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家禽和鱼类,减少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的摄入,鼓励病人多食粗粮、水果、禾谷及豆类,重视食品中具有的保护和阻止血管硬化作用的营养素,其中包括镁、钙、钾、硒、植物蛋白、纤维素以及维生素B6和维生素C。资料显示,高血压病人血清中微量元素铜的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铜元素的增高可导致动脉硬化。因此,要尽量减少食用铜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虾蟹、鱿鱼、羊肉、肝肾、蚕豆等。高血压的病人,尤其是肥胖者应限制每日热能的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最好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采取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高血压,使人健康长寿的可行方法。

第9篇: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指导范文

[关键词] 中老年; 高血压;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1 概述

1.1 相关知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发病率高,危害大,可引发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并且长期高血压增高会造成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因此,加强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机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可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对血管和脏器的损坏。

1.2 临床资料 我院高血压门诊2008年共接诊高血压患者220例,男性137例,女性83例,年龄35-75岁。其中高血压病I级66例,Ⅱ级73例,Ⅲ级81例,好转213例,死亡6例。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有关高血压诊断标准。

1.3 护理评估 我院护士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高血压的发生与遗传、摄盐量、肥胖、不良的环境、精神刺激、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护士会因人而异的制订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1.4 健康教育的方式

1.4.1 计划性的教育 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内容制订出适合病人的教育方案。

1.4.2 针对性的教育 护士针对病人的心态给予正确有效地指导。

1.4.3 问答式教育 通过累积一些资料让病人阅读并提出问题,护士给予科学的回答。

1.4.4 出院指导 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制订计划并记录,以便出院指导与随访。

2 健康教育指导的内容

2.1 心理指导 首先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因本病病程长部分患者有消极悲观的心理,医护人员应耐心的为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而当今社会的人群因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社会的竞争加剧等因素更造成了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部分患者对该病的发生不予重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大多数患者入院后多有紧张、焦虑、孤独感,个别患者与缺少亲人的陪伴急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关,而以上这些往往又都是血压升高的诱因。因此心理护理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尤为重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以及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预防和治疗原则,帮助他们理解高血压是终身性的疾病,需长期服用降压药,不可擅自停服,也不可血压高时服,不高时就停,使血压反复波动,这样会对健康不利。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积极满足病人合理的需要,多与病人进行沟通,缓解病人的焦虑。

2.2 饮食指导 高血压病的患者应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每人食盐不超过6g为宜体内钠盐过多,可导致抗利尿素分泌增高,使血压反射性升高,还要减少烹调用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研制的食品。为了更好的遵医嘱用盐应给患者提供专门的食盐量匙。可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冬、菇、竹笋、花生、香蕉、橘子等。因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病人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青菜、胡萝卜等。总的来说,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少钠多钾、少荤多素。

2.3 戒烟戒酒 戒烟酒对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尼古丁可使血压一过性的升高,并降低服药的依从性增加降压药的剂量,香烟中尼古丁可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长期吸烟会加重高血压病情。饮酒与高血压患病率有着直接性的关系,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同时也是脑出血的诱因,有高血压家族史或超重肥胖者均应坚决忌酒。

2.4 运动指导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血压高低等,掌握好运动量,以自我感到全身舒适为度,切莫盲目加大运动量。多建议慢跑、健身操、打太极拳、瑜伽、气功等有氧运动。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骨骼,减轻体质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还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

2.5 稳定的情绪与休息 情绪激动尤其是生气或愤怒时可诱发血压升高。病人可对引起不快的人或事采取回避的方法,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指导病人家属给病人理解、包容和安慰。告诉病人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可适当的给患者听音乐、讲故事,保证充分的睡眠,因为劳累紧张是引起血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2.6 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测量血压 教会病人自我测量血压,自我测量血压是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自测血压可以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是诊断血压的重要补充。自测血压值一般低于诊断血压值,建议病人每周测三天,每天测两次(早晨7-8时和晚上7-8时),每次测三遍取平均值。而食物消化或改变可影响老年人血压的测得值,因此测量血压应在进餐一小时后,饮咖啡或吸烟半小时后,坐定或静息五分钟后。所以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学会自己观察血压的变化,以便及时调节用药量。

2.7 用药指导及随访 为患者建立终身用药治疗的概念,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简化疗程,减少用药的种类,提供详细的相关药物知识,包括药物的使用、有效方法、药物作用、副作用及配伍禁忌,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采用适合老年人服用的剂型,并且尽量避免 使用贵重的药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患者坚持服药,如长效剂型和缓释片等,既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又可有效地维持降压药的血药浓度,护士还可协助制作服药卡和随诊卡。卡上详细记录药名、剂量、服法及血压监测、随诊时间。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告诫病人按医嘱服药,不要突然停药;对于服用维持量的患者,根据老年高血压值的昼夜波动的规律性,尽量避免10pm-6am服药,以防使血压更低,甚至引起脑血栓形成。

3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220例病人的健康教育,I期高血压66例病人出院4-18个月内随访中,血压稳定,无1例再入院,Ⅱ期高血压中19例转为Ⅲ期高血压及Ⅲ期高血压死亡6例外,其余病人通过健康教育,病人及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接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基本掌握了疾病的常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性,自觉遵医嘱服药,血压及时得到控制,达到理想健康状态。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也得到大大提高。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与遗传、摄盐量、肥胖等自身因素有关的由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加上其属于慢性终身性的疾病。所以作为医护人员应引起重视,建立健全整体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多体贴并与病人进行沟通,做好健康宣教,使血压及时得到控制,降低患病率。因此,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应在临床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4.

[2] 万伟,蔡文红.影响中青年高血压控制率因素的回归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7):55.

[3] 马淑婷,孙梅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6,28(5):46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