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微生物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第1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 服务学生;微课开发;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6-0013-04

微课,本质是一种视频学习资源。视频学习资源可永久保存,自定进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最大可能。视频形式更能立体、直观呈现知识与方法,在线优质视频学习资源一旦形成聚集效应,推广价值不容忽视。“微课”这一资源形式符合中职生学习现状、习惯与思维,为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信心提供了最大可能。

一、开发定位:服务学生“学”,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服务

通常,微课资源开发主体是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过多关注教师群体对资源的定位与价值取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真正的学习主体――中职生。因而,为凸显中职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应将微课定位为教师针对某些典型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对一服务学生“学”的在线学习资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群体基础知识不扎实,个体成绩参差不齐。如何调动中职生学习积极性,可从以下几点突破:一是提供一对一的专属教学服务,即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二是按照个体喜爱的资源形式与学习节奏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即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三是依托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课堂一对一辅导,确保学习者最大程度掌握学习内容。

二、开发主体:教育教学与游戏技术深度对接

服务学生“学”的微课资源开发,团队组建至关重要,需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负责微课内容设计、脚本撰写、微课制作的核心教学团队,即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专业教师;二是负责小游戏与小动画制作、视频包装、平台设计、素材深加工等技术支持团队;三是负责微课系统设计、团队运作、过程把控等研究评估团队。一线骨干专业教师既是微课开发者,又是微课使用者;既是教学设计者,又是视频制作者,承担着最核心部分的开发工作。教师团队在微课内容选取、难易度设置、知识点落实、评价反馈等方面具有微课开发先天优势与经验,但微课本质是具有教育价值的视频资源,这一属性决定微课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视频呈现的节奏感、欣赏度、交互性,确保视频对于中职生而言具备吸引力。因此,引进有游戏开发基础的公司,组建技术支持团队,主要负责处理视频剪辑、字幕处理、色彩调试、呈现手法、小动画小游戏制作、教与学平台设计、视频在线交互等工作。微课开发中需要有一支研究评估队伍,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慎重研究选题,合理组建团队,规划开发进度,保证视频质量。同时,聘请高校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人士共同把脉微课开发。

三支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围绕杭州中职旅游专业微课大赛、学期主题教研活动、专题微课开发培训、微课开发现场论证会等形式,实现团队成员面对面交流对接。依托精品微课开发QQ群、有渔教学网站等线上平台,实现团队成员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三、开发原则:学生主体,沉浸交互

(一)短小且精悍

一般一个微课时长5~8分钟,以MP4格式为主,容量在100M以内,便于传播共享,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的最大可能。微课内容选取合适,语言表达舒适,画面呈现精美,素材精挑细选,呈现方式与角度恰当,需要精确到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画面,体现“微”的精悍。同时充分立足专业特性,内容设计紧贴行业需求、情境语境创设富有行业气息等。微课内容并不因微课短小的要求而削弱,同样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让学习者“触觉视觉听觉一体化”,也即手脑眼耳并用,书面化的知识点反而更聚焦、更形象、更立体,学生能更集中注意力、更短时间内而习得,所谓达成“微言大义”之效果。

(二)碎片有逻辑

信息碎片化时代,学习也正经历碎片化,要从碎片信息中系统地获取想要的知识,而不是被太多碎片转移注意力。碎片化学习会成为一种全新高效的学习方式。微课承载大量基于一定逻辑关系的碎片知识信息,按照“整合―碎片―整合”的思路,相应构建出“学科―专题―学科”的微课程体系,确保微课资源“价值性”。

(三)沉浸并交互

微课学习本质是将网络这个学习空间设计成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所,电脑前的学习者能够自然地与环境(包括通过网络相连的其他学习者、指导者)进行实时的交互,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以形成“沉浸式网络环境”。

提供“情境感”学习环境。微课学习缺失教室学习的现场感,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情境,而学习必定是在交流建构中完成的,学习者与电脑无法对话,必须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来实现,如通过动画、故事、小游戏、背景音乐等一体创设。

创设“存在感”学习状态。情境的创设始终要围绕学习者进行,学习者是网络环境的主角,善于制造一对一专属服务的网络学习环境,如支持学习者文字输入、符号输入、语音输入等。

产生“实时感”交互体验。接纳信息―作出反馈,这是典型的网络信息运作机制。学习者对环境的刺激和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实时自然,如设计在线问答与反馈、积分奖励、在线交流等,确保微课资源“交互性”。

第2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更强调趣味性,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隐藏的趣味性,恰当运用趣味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2.以“趣味教学”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的开篇导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而言,精彩的开篇导语能够撑起整个课堂,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对高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前教师需要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查阅与教材相关的文献及资料,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快速发展,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模型及实验等多种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在细微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细胞增殖”为例,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解了细胞的有丝分裂,内容看似有些枯燥,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老鼠一般都是“夜间工作者”,而它们老鼠每天都在磨牙,如果一天不磨牙,老鼠就会“笑口常开”直接合不上嘴啦。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另外一个问题: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大象,而草履虫则仅为单细胞生物,但二者的细胞在大小上差别甚微,那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细胞的有限生长吗?如果细胞不能够无限地长大,那么大象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个体成长呢?关于这几个问题,同学们可能暂时找不到解题思路,但通过本节课对“细胞增殖”内容的学习,同学们自然会找到具体答案。通过这几个小问题,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且可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2.2巧用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恰当利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且具有一定新颖性、趣味性的小资料或者小故事,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借此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2]。

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为例,在讲解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下面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知道萧伯纳,他是英国近代历史中的一大文豪。有位女演员在阅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对他萌生了爱慕之情,并向萧伯纳写信表达心中爱恋。信里写道:你是如此聪明,而我又是这般貌美,倘若我们结婚,生下的孩子必定既有你的聪明才智,又具有我的美貌,岂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萧伯纳幽默的回信说:你我结婚生下的孩子也有可能具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容貌,那岂不是糟糕透顶了吗?”教师就势对学生提问:“如果他们真的结了婚,那么这个女演员真的能够美梦成真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先是大笑,然后自觉地展开讨论。这时,教师接着说,同学们先不要讨论,等学完本课时的内容,大家自有答案,那就让我们开始这节内容的学习吧。在小故事的引导下,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有所增强。

2.3科学合理的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更新,投影仪、多媒体技术等逐渐走入高中生物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而且能丰富生物这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再次以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细胞增殖”为例,在讲解有丝分裂的内容时,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前收集一些视频及图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播放有关细胞分裂全过程的视频,然后以慢镜头逐个播放,将抽象的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在观看视频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细胞在各个时期都有哪些生理变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DNA的数目是怎样变化的呢?在放映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在每个时期结束时做定格,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刚才看到的生理过程,并分析两组数目的变化情况。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并渴望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地解决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2.4建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做好每个实验。

由于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地区或学校,而不同学校的实验条件存在较大差别,甚至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自动手做过实验。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及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改正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建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认真做好每个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3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一、导学案的定义、基本内容和使用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首先在认真分析教材、教纲、考纲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经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一份好的导学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快速掌握教材内容,还可超越教材构成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将零散的知识化为整体.

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我们编制的生物导学案主要由学习目标、情景引入、知识梳理、问题或实验探究、教师知识点拨、典型例题、方法归纳、当堂训练、反思小结、拓展视野、分层作业等部分组成.在编写时应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节的导学案中有关氨基酸是如何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这一难点,我们是先请学生写出二肽形成的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接着写出三肽形成的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然后写出四肽形成的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通过层层深入编制导学案来分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形成的多肽链中含有的羧基数、氨基数和肽键数,当然导学案可以多用问题为驱动,将重难点知识拆分为多个探索性,启发性的问题,教学中我们就以此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导学案的有效使用应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

(1)课前 主要是知识回顾与预习.部分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激活学生的思维;部分给学生课前预习知识内容提供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并通过将重难点化解为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巩固预习的核心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2)课堂 将知识点化为一个个活动进行,根究学生预习的情况讲解精讲点拨的知识点以及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进行提问.教师在导学案中要引导学生提问,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究的资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选修三“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这一节中关于目的基因的获取,假设学生是科学家,如何利用不同的原材料,提取目的基因.可以分为三个活动来进行,活动一:已知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如何快速获取该目的基因.活动二:已知这个目的基因表达的氨基酸序列,如何获得目的基因.活动三:已知该种生物全部的基因,如何从全部的基因中获取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实验,实现合作学习.最后重难点使用典型例题来巩固,进行反馈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 主要是学生课后自主训练、知识总结和错题整理.一方面学生以导学案为线索进行复习建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通过批阅学生的解题,加强教学效果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思路.

二、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重要方面

1.使用导学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比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是这样安排新知探究活动的.①自由扩散:动画展示:氧气和甘油等进出细胞的方式(提示观察重点: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及是否需要能量),引导学生总结自由扩散的特点,并记住相应实例.自由扩散可以比喻成飘在河中顺流而下.②协助扩散:细胞每时每刻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以提供能量.根据图来观察,葡萄糖是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如何解释呢?引导学生分析出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课件展示协助扩散的动画(提示注意观察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及是否耗能),引导学生对协助扩散的特点进行归纳,并举出实例.强调整个高中教材中只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这个实例是属于协助运输.学生可以在思考后,自主总结出被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及方式.如果把载体想象成船,协助扩散就相当于是一种坐在船上顺流而下.③主动运输:利用动画展示离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引导学生得出离子的跨膜运输的方向――逆浓度梯度.到这儿,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离子能够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带着问题,一起探究主动运输的特点.

课件展示主动运输的动画(仍然是提示注意观察物质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及是否耗能),在前两种跨膜方式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很快总结出主动运输的三个特点,并且举出离子等进入细胞是属于主动运输.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忆问题探讨中的哪些物质不能进出脂双层,从而总结出氨基酸、葡萄糖、离子等物质进出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在这提醒学生注意两处关于葡萄糖的实例,说出它们的不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它细胞是主动运输).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载体的本质,说出载体的位置及特性,为后面的解题做铺垫.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得出,正是由于存在主动运输的这种方式使得细胞可以在环境恶劣的时候仍然可以主动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废物.再和学生一起总结主动运输的意义.

主动运输的过程可以想象成坐在船上开着马达逆流而上.这样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加深理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表比较三种跨膜运输方式,可以让学生说出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导学案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产生认知需要,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2.使用导学案转变教学方式:由“灌输”到“引导”

新课程提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很关键.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与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完全符合这一理论.

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节课,按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把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一一传授给学生,这纯粹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一味被动地接受,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为本节课内容较简单,我们的做法是在导学案上将本节课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主动探究.

问题如下:(1)欧文顿做了什么实验?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自己看书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20世纪初,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细胞膜提取和膜成分的鉴定相关知识)(3)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发现其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多少倍?从而得出了什么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4) ①为什么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会铺展成单分子层?并画出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的分布?②两层脂质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下列哪种图形是正确的,在上面打钩?

第4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72-02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病理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基础,而且与临床各学科联系紧密。微生物总论部分较系统且条理,学起来相对容易些。各论部分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不涉及其他过多的基础知识,在中等医学专业学校更是如此。但这部分内容有繁杂、易混淆、枯燥等特点,各微生物间虽无密切联系,但又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由于上述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学生普遍反映:微生物各论易学不易记,易懂不易清,故将某种微生物说成另外一种的张冠李戴情况很多见,甚至有医学毕业生把“流脑”与“乙脑”的病原体搞错了的现象。如何使学生学好微生物各论,并牢牢地掌握其基本内容,为后面的临床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微生物各论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对于中专生来说,因他们的自学能力还不太成熟,学生的学习多为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灌输。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可采用如下多种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一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它的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先巧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让学生自学。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解释病因,提出诊治方案,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断、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例如:针对流行性感冒病毒这一节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流感病毒经常使人致病,它到底长的什么模样呢?(2)流感病毒是靠什么物质引起人体的疾病?(3)流感病毒为什么会多次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围绕这三个问题让学生们课前预习,并查询相关资料,课堂上再分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同传统教学相比较,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医学各专业中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把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微生物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独特之处,使微生物学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会给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通过微观结构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医学微生物学具有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轻易混淆等特点,各种病原体的形态结构仅靠文字讲解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大量直观的图片,真实形象地显示各类微生物的形态,使学生们对各类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如在讲解艾滋病病毒时,用FLASH动画的方式展示艾滋病病毒感染、增殖的过程,使原来难以理解的内容由抽象变得生动形象,不但使学生们对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过程一目了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采用CAI课件进行教学,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省去了教师书写大量板书的时间,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课堂容量大,既缓解了微生物学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另外,CAI课件易于保存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可以采取全教研室统一制作CAI课件,使重点、难点统一规范。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录像,如被狂犬咬后的紧急处理、发作的症状等,给学生留下直观印象。

三 口诀记忆法

在讲授肠道杆菌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各杆菌间重要特点,归纳总结如下歌诀:大肠杆菌住肠中,正常情况不致病;周身鞭毛能运动,另解五糖都能行;沙门氏、痢疾菌,都是人类害人虫;沙门菌属周毛菌,葡糖阳性乳糖阴;唯有伤寒仅产酸,其他均有硫化氢;痢疾杆菌不能动,葡糖产酸不产气;变形运动最活泼,迁徙生长呈菌膜;另解尿素来得快,有时还把黑色带。通过歌诀记忆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常背诵,能较牢固地记忆所学的内容。

四 列表总结法

列表总结法的原则是既遵守教学大纲重点,微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考虑到各微生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我在制定一些总结性表格后,让学生在以后的章节结束时自己去设计新的表格。当这项作业留给学生后,学生们都很认真、积极,并纷纷主动将自己设计的表格给我看,我从中挑选好的拿到课堂上讲评,并在班里给予表扬。这样经过列表总结,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已学过的各种微生物,加以纵横比较,加深理解,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中。列表总结的好处是既线条清晰,科学合理,利于记忆,也利于学生复习,还可作为以后学习、工作中的参考,所以也是学习微生物各论的重要方法之一。

五 注重知识更新,加强教学与临床的联系

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同时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重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采取结合临床讲解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将知识学活用活。近年来,临床上感染性疾病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各论教学中对已得到有效控制的疾病病原体要精简教学课时数,重点应放在严重耐药性病菌,将那些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新出现的传染病及时吸收融入教学中,如SARS、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开阔了学生知识面,使同学们意识到传染病有在全球不断蔓延的趋势。有些学科新动向,在教材中难以及时反映,尽管教师上课随时增加教材外的新内容,但因学时有限,不能系统讲授,而且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负担有些重。为此,可以增开选修课,配合教学内容,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础上延伸向临床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动向,以课后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微生物学的最新进展与技术,讲授内容主要选择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工作需要的医学微生物学学科前沿知识。

六 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在理论课上难以讲清楚,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微生物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作为微生物的特征,必须让学生掌握,而对于各病原菌形态的熟悉,实验教学是一很好的方法,在实验课上,首先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做回顾性的总结,老师示范操作,然后由学生们亲自操作。通过在镜下的观察,不但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将一些细菌的“模样”固定在自己的脑海里,对一些较易混淆的病原菌通过镜下的观察也很容易分开。如肺炎球菌同脑膜炎球菌都是双球菌,但肺炎双球菌呈瓜子状,钝端在内,尖端朝外,多有荚膜,染色阳性;而脑膜炎双球菌呈肾形,凹面相对,无荚膜,染色阴性。通过实验操作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七 寻找共性和个性

微生物各论之所以难记,是因为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往往学生工夫下得很大,但效果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我帮助学生在繁杂的内容中找出各微生物间的共性和个性,找到它们的规律性。如大多数致病菌都以毒素致病,究竟是那种毒素,记起来确实困难。但它们有规律可循,这就是革兰阴性菌大多产生内毒素,革兰氏阳性菌大多产生外毒素。但也有例外,如革兰阳性菌产生内毒素的是肺炎双球菌,革兰阴性菌产生外毒素的有:志贺氏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不产生毒素的是:结核杆菌等,便于学生们的理解、记忆。

总之,为了学好微生物各论的内容,老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归纳总结,从杂乱无章中理出头绪,找出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对它产生兴趣,才能真正地掌握这部分知识。以期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宏思、秦静英、费世杰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4):665~666

第5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免疫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及相关防治诊断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关系密切[1]。但其又以繁杂的内容、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出现,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点不突出、学生记不住、难应用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对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结合临床,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医学微生物授课的主要对象是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在经过前面基础课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后,普遍对学科的临床应用、最前沿的研究进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授课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基础理论和研究前沿相结合、基础技能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适当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现代分子微生物学的新进展、新技术。如在学习呼吸道病毒时,向学生介绍流行性感冒病毒,结合目前禽流感的爆发,将内容延伸到病毒变异、诊断防治等最新研究进展及前沿技术。这样能极大提高本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2]。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等优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显著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第一步,课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网络资源,认真、精心制备了大量教学图片和教学动画,方便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如HIV病毒的感染与复制内容繁杂,在课件中我们使用图片和动画,为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效果,学生更容易理解病毒复制周期中的各个环节。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是基于网络技术,整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外界信息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及学生主动的建构转变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并能很好的解决传统教学中重讲解,少实践,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了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网站,成为集最新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参考资料等资源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并通过论坛、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相互交流,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网络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复习,更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但“网络教学”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弱化教师教导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以传统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学从教师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变单项传授为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利用PBL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为主题的课程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3]。在PBL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明确学习目标,确定重点及难点内容,如学习分枝杆菌属这一章,提出结核杆菌的染色、培养、致病物质及感染特点是什么,何谓结核菌素试验等问题,并提供基本的肺结核菌病人病例。学生根据病例和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和归纳后,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对本节重点及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PBL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开展整合教学、充分体现医学整体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三、改革实验方式,培养综合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将实验教学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将其作为服务于理论的手段[4]。其基本的过程是教师安排实验内容,上课时教师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机械性完成程序性实验过程,得出预期的实验结果。这样就严重禁锢了学生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对微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适当改革。如根据专业特点,精选实验内容,重新组合安排,减少陈旧、重复、验证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激发学生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取得最佳实验结果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四、改变考核形式

针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特点,本教研室改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除了常规考试外,还加入了课外材料收集、课堂讨论以及随堂实验操作。比如学生对PBL教学问题的材料收集、讨论占10%,实验操作技能占1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80%。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更加客观的反映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真实水平,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5.

[2] 庄东明,于爱莲,于广福,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 10(2): 219-221.

第6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教学体会 时代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9-02

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可以用飞速来形容,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其中的微生物学又是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1]。不难看出,理论结合实践,是这门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如何使学生一方面能够牢固的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树立起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应用的意识,是每个从事微生物教学的老师所要承担的基本责任,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生的思想认识、相关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如何在微生物教学过程中做到紧跟时展,是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三个方面讲述笔者有关现代微生物教学改革的观点和体会。

1 丰富和更新微生物教学内容

1.1 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微生物相关其它课程内容的补充

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遗传等几大部分。可以看出,微生物学实际上缺乏自身所独有的理论体系,从某种层面上讲,其是综合讲述具体与微生物关联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的内容。虽然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学生会在相应的课程中学到,但若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老师需及时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有关背景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指出该理论下有关微生物的特性,即与高等生物的不同之处。比如:在讲述光能营养微生物时,老师需带领学生复习循环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以及ATP合成酶等生物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点出相对于高等植物,微生物存在着更为丰富的磷酸化途径,如紫膜光和磷酸化,就是嗜盐古菌所独有的途径。这样才能在学生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1.2 不断追踪微生物最新的研究结果,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本文开篇中已经提到,微生物的学科发展速度是飞快的,而知识的快速更新已经使人们感到有些“应接不暇”。这可从微生物学教材的修订速度得到充分体现。如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于1993年第一次出版,而第二版于2002年面世,仅仅8年后作者就进行了第三次的修订。然而这种修订的速度似乎仍然很难与学科发展同步。例如:目前的教材中有关微生物CO2固定的内容提及了4种已知的代谢途径,但是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已经有两条全新的固定途径在微生物中被发现[2]。再比如,在微生物的生态这一章中涉及的有关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的内容中提到:硝化作用是由亚硝化细菌引起的,但当前的研究表明:古菌在硝化过程中似乎发挥了比细菌更大的作用[3]。诸如这些最新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微生物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们的热情。虽然追踪微生物最新的研究进展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这确实可得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活跃、个性独立和叛逆性强是现代大学生的普遍共性。学生们往往凭借个人喜好而专注于个别课程,同时也很容易对某些科目产生较强的厌学情绪。因此,在如今的微生物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紧密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中心。

2.1 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2.1.1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吸引学生简单而有效地办法就是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完全相同的染色步骤,不同的细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2)而为什么有些革兰阳性细菌会呈现出阴性,而有些革兰氏阴性细菌又会呈现出阳性的结果?(3)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结果的出现?通过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不断得到积累,身心得到鼓舞,自然也就产生了学习兴趣。

2.1.2 设置特定话题,师生共同讨论

教师在全面而详细的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可围绕该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案例,设置某一话题,展开课堂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话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时鲜性或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例如,在讲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这一内容后,可设置如下话题:为什么国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载人深潜器“蛟龙号”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该话题本质是在讨论海底资源的开发,通过讨论学生会对海洋微生物的资源价值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甚至对微生物资源学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2.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多媒体课件正在或已经成为微生物学的主流教学手段[4]。这是由于多媒体的以下优点决定的:

(1)图文结合,生动形象。多媒体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集中于一体,可把抽象、微观的东西变得直观生动。事物的具体结构、变化过程直接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融洽。例如,在讲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时,由于其结构微小,肉眼很难识别,因此学生并不像学习高等生物的形态那样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微生物的扫描或投射电镜照片,把微生物的实际结构直接呈现给学生,化微观为主观,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变得更容易,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发,教学效果也自然得到了明显提高。

(2)包含的信息量大,可节省讲解时间。微生物学的知识点繁多,而运用板书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分散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从而使得教学进度变得缓慢,而且学生也无法形成连贯和系统的思维,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使师生双方都从繁重的板书或记录中解脱出来,缩短了讲述时间,同时也使得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补充最新的微生物学知识,举更多的实例,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更清晰的讲述教学难点。

当然,在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授课老师去解决或避免。

(1)课件的制作相对简单,许多课件都包含过多的文字。教师往往把大部分自己要说的话直接呈现在多媒体中,而在课堂上直接朗读,学生阅读的速度比老师讲的速度还要快,这种授课方式不但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反而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授课老师需在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多用图标和动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由于多媒体教学可缩短讲述时间,老师们很容易忽略学生对内容的接受速度,这样在快速的知识灌输过程中,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节奏,这样反而无法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

另外,当一节课的内容讲完后,多媒体课件中一定要有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就像传统的板书授课那样,学生可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回顾,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认识。

3 增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如前文所述,微生物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因此微生物实验课在微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科研实践的开展可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

础[5]。所以,是否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是评价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3.1 注重培养学生微生物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任何一项研究性实验都是由若干个基础实验构成的。因此基本实验操作是开展科研实践的前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需特别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首先,教师需详细讲解实验的操作原理,着重指出关键操作步骤,特别强调重要的操作细节。然后自己亲自演示操作流程,在操作过程中可将前面讲到的原理、步骤和细节重新重复一遍,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细菌的划线纯化操作,教师按照规范完成培养皿的打开,接种环的拿放,特别强调当划完第一个区域后,需灼烧接种针,然后进行后续划线。当学生亲自操作时,需细心观察学生的操作,及时指出不规范的地方。

3.2开展设计性实验

3.2.1指导学生制定实验方案

教师先提出某一特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撰写实验方案。方案的内容具体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实验流程,所需试剂和器材,推测可能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案,最后是预期的结果。完成方案设计后,老师需认真审阅,和学生讨论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并确定最终方案。

3.2.2 全程监督实验过程

由于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学生已经对实验内容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因此对出现的问题会主动解决,但学生毕竟缺乏经验,很有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所以,老师需以监督和指导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到实验中去,启发学生如何解决意外情况,切不可撒手不管。

3.2.3 引导学生尝试撰写实验性论文

当整个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对结果开展讨论,提高其逻辑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将实验以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以锻炼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4 结语

相对于其他科学,“日新月异”是包括微生物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学科最为鲜明的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授课过程中如何采用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传授更新更全面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这将是需要长期和深入讨论的话题。在本文中,作者只是谈谈在微生物教学中的个人观点和体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和广大同行相互探讨,共同进步。总之,微生物学还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的,只要授课教师在业务上努力钻研,做好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Berg I, Kockelkorn D, Ramos-Vera W, Say R, et al. Autotrophic carbon fixation in archaea[J]. Nat Rev Microbiol, 2010, 8(6): 447-460.

[3]Leininger S, Urich T, Schloter M, et al. Archaea predominate among ammonia-oxidizing prokaryotes in soils[J]. Nature, 2006,442(7104).

[4]郑毅.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1): 123–125.

第7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教育的骨干课程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等亦随之而深入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也不断更新。面对一门基础医学教育的重点课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应如何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备课、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加强教与学的联系、更新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教学涵盖“教”与“学”两个方面,其前者的主体是教师,并在“教”中起主导作用。一门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则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与课堂讲授等方面。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教研室首先在集体备课方面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规定并实行制度化:(1)坚持实行定时或不定时集体备课制度。备课前,要求所有参加备课的教师对备课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如参阅国内外《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籍及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兄弟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有关章节的教学情况,仔细阅读教材及教学大纲,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草拟好备课初稿。(2)对备课内容进行改革,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和自学内容以及删减内容作出明确统一规定。(3)组织高年资教师在查阅文献后于备课会上对教材中增加的新知识、新概念做出解释或专题讲解。(4)要求每位教师先对集体备课决定讲授的内容参照所用教材进行备课准备,写出讲稿、 教案。(5)在集体备课会上,要求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就讲解内容的编排以及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做专题发言,然后再大家讨论后作出集体决定。这样做既有助于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等都得到显著的提高,又体现了本教研室《医学微生物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联系会上,学生普遍反映《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良好。

2转变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

“教”与“学”的后者是“学”,其主体是学生,在“学”中起主导作用。将教师在“教”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中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水平的大学毕业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一般都是第四学期,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本科生已是入校第二学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自觉、主动的求学欲望以及创造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已从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过渡到主动探求知识的阶段,大多已经具备了对知识、技能进行独立探求的能力。因此,面对高等医学院校二年级学生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不但显得十分落伍,而且也不符合时展的需要,采用指导性和启发式教学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在讲授《医学微生物学》的第一堂课,最先给学生解释的内容就是“微生物”。对此,通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向学生提问,如动、植物尸体为什么会腐烂?将食品储藏于冰箱在短时间内为什么不会变质?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分别由什么引起的?再对上述提问予以简单、扼要的自我解答。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从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吸引到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上。学生的普遍反映表明,将《医学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与医疗实践以及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并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3运用多媒体教学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机制,特异性诊断、防治等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包含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光学显微镜和/或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的讲解难以使学生建立起立体的形态概念,故此常需要图象展示以助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化教学,借助其色彩丰富、图文并茂、有活动的影像、切换灵活等众多的教学功能,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弥补其它媒体教学之不足。在授课前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精心制作,如从中文和/或外文教材中选择高质量的典型形态照片或图片,将其扫描下来或从网上下载以及从《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选择动画片,制成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片。例如细菌的遗传性变异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进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其中“转导”是指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的过程。教师对其解释比较笼统,学生不易理解,故只能死记硬背。用多媒体幻灯片演示“转导”的全过程,能使其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鲜活、生动形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与“学”的联系,及时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教学开始前请主管学生的年级教师到教研室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与年级主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彼此交流教与学信息,及时解决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共同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第8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0前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基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医学检验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同时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临床检验技能的实用性的检验人才。《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涉及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与医学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特异性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等,为后期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2014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转型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在如何提高《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1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授课总学时为80学时。课程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分别叙述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归纳为“三性两法”)。内容编排上,该课程的各论部分是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比如细菌学各论部分基本上是按照细菌典型形态来编排的,合计包括了十四类。如果仅仅利用课堂上授课很难把所有内容讲完,而且面对如此繁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也很容易产生混淆。因此,在教学大纲的整体设计时,我们确立了以核心知识为主线的原则,选择目前影响较严重或流行性高等的病原微生物作为重点讲解章节,而精简一些相对少见和较易理解的章节。

 

2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任务驱动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学微生物学》各论部分的每一类病原微生物的内容基本都是从“三性两法”五个方面来介绍的,我们通过在课堂上仔细讲解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后,会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以有奖任务的形式分配给学生,学生课后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在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2.2 PBL教学法

 

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一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会提前一个月布置实验内容,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课上总结陈述和讨论。当然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依然沿用传统的讲授法,但是在授课结束后结合经典的习题练习巩固,推荐给学生一些质量较好的精品课程进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3改变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理论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同样重要,我们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1)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都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过程考核。除了常规的出勤和作业要求外,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如参与小组讨论、病案分析等)都可以作为平时成绩加分项,实践教学中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都是平时成绩考核加或扣分点。

 

(2)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逼”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学生自己整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汇集成题库,根据出题质量给予评分。学生在出题过程中,回顾和梳理了课程的重点知识,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3)充分利用学校建立的易班平台进行课前预习或期中考试考核,大幅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考核方式更多样,教学质量和效果却得到明显改善。

 

4总结

 

人类迈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医学检验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加以提高和发展。《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机制非常重要,是他们在今后的实践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第9篇:医学微生物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教学 多媒体 优点 不足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89-02

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非常简单、分布广泛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课,它贯穿到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及各临床课,广泛运用在医疗专业、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妇幼保健等各行各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系统性不强、记忆难、通过传统的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口头讲解、黑板上画图、挂图、放幻灯片等综合措施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失望、厌倦情绪。

于2005年开始,学校开始与多媒体教学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厌烦、失望的情绪有了彻底的改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方便

1.1 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集于一体,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学过程,能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按原始结构与颜色直接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趣味性强,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认识与学习任何一个物体,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亲眼见到为条件。对于看不到的物体,很难形成准确的、系统的认识。

以微生物形态结构为例,利用计算机、显微镜等设备扫描微生物的真实照片把它放入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中,这样把微生物的实际结构真实、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各种微生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以便于深化记忆。

1.2 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微生物学的内容繁多,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利用板书和画图、挂图进行讲解,但学生仍然得不到直接的认识、不能形成连续的、系统性的思维模式,获取的信息量还是非常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导致一种师生双方都不满意的不良局面,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画图中解脱出来,把学生从无边无际的理论大海中救出来。教师用节省的时间可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查阅较多本学科相关知识、举更多的例子、更好突出教学重点、更加讲透教学难点,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并总结归纳,极大提高教学效率,明显的增加教学信息量,更能满足学生对本专业的求知欲。

1.3 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及知识共享的加深及扩大,利用英特网可搜集本专业的教学课件、图像、Flax动画等,并适当地利用到自己的课件中去,系统化课程内容,更加完善教学课件,进一步强化课件的效果,使本专业教学质量有了很高的提升。

还可适当引入微生物学在检查、治疗、预防及生物工程方面的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最新成果,提高自己业务综合水平的同时提高本专业对学生的说服力,有效地证实学习本专业意义重要性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

2 微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直接体会,与同行们交流经验,跟各班级学生中大量征求意见,虽然多媒体的应用在微生物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完善,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

2.1 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关系。这主要在遵守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进度、学生的反应性、整个课堂气氛等方面考虑,个别教师用教学课件作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一进教室打开power point页,就像放电影似的放完或下课才起立,基本上顾不上学生的反应性,也就不能有效 组织课堂纪律,出现“老师放电影,学生在睡懒觉”的不良结局。

课堂教学始终要遵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在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同时,教师要靠自己的活动性有效吸引学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微生物多媒体课件仅是教学的辅助软件,它只能在特定环境条件、教师的正确的操纵下,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绝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完全代替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它仅仅是一个教学手段而不是万能的操纵机器。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交流活动,是灵活多变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学生的纪律、学习态度、学习自觉性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很难预料的,而根据课程内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软件对于上述问题的处理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在微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认清任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各位同行们要避免对多媒体的过多的依赖,始终能够坚持跟学生的双向交流,组织好课堂纪律,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反应性。

2.2 课件内容简便易懂、突出重点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件上的文学材料繁多,有些课件上的文学与教科书完全相似。过多的文字使学生无法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之间的关系,学生没时间思考、分析及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教师的课件主要以现新课件下载为主,文字、动画、图片、声响太多,学生很难认清乐点与难点,很难从中吸取必要的知识,易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注意力的分散及思维的解散(解体)。

2.3 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要适当地结合。

微生物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出现教师讲课速度、多媒体放映速度过快、内容多、难消化、难记忆的情况。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几乎没时间提出自己的问题,没时间分析、没空间思维问题,最终导致学生把握不住重点与难点,课程内容理解不透。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正确发挥传统教学的优点,组建一个多媒体、口述,板书、互相讨论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方案,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进度、学生对课程难度的反应性、学生在这一节课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正确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平等而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样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准确选择应用课件的时限、时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