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 按卫生部文件规定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5类。根据这些类别规定了相应的分装方法如利器回收盒,黄色、黑色塑料包装袋等。在实施期间,部分工作人员分类概念混乱,对分装的要求不清,造成各类医疗废物相互混淆失去了分类的意义。
1.2 未重视医疗废物的分类 由于手术室工作量大,工作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手术室医生护士比较难以适应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甚至不重视医疗废物的分类,觉得比较麻烦,尤其是手术结束时,对产生的医疗废物随处丢弃,不按要求分类放置,过分的依赖手术室工人。
1.3 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在手术室的非限制区设有生活垃圾桶,在就餐或休息的时候,部分医护人员将口罩、帽子、纱布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废弃的用物、食物等混装。在运送垃圾时,手术室工人贵任心不强,未及时将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分开。
1.4 回收不及时超时存放 当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多因装满袋而外滋在地板上,手术室工人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更换包装袋,使医疗废物在区域内泛滥,导致相互污染。部分手术室工人为避免包装袋浪费和减少工作的烦琐,对医疗废物较少的手术间内的包装袋不予更换,只是将少的医疗废物往多的袋里装,或2-3天也不更换利器回收盒,严重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暂时贮存不超过2天的时限,给致病菌的滋生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1.5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手术室医生护士不重视安全防护,在进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时不执行必要的防护措施,而被针或刀片、玻璃刺伤。手术室工人在清理手术间时,用手往下按压装满医疗废物的塑料袋,以致于被混装的利器刺伤;在清理废物时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塑料用品卖给收购人员,以致于回流到医疗机构或个体商贩将其重新压模成型制成别的物品,给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存在着法律纠纷。
2 管理对策
2.1 健全规章制度 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岗位责任制、安全防护措施、督察员职责、医疗废物应急处理预案等。做到医疗废物管理各环节有章可循,逐项落实到人并严格执行。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2 加强培训 定期考核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知晓医疗废物的相关文件和法规,护士长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如何分类处理和收集医疗废物、具体实施办法让科室人人皆知,并互相监督。科室组织学习、考核医疗废物分类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采取问卷的形式了解手术室护士关于利器防护的相关知识,针对个人不足加强教育。建立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示范手术间,采用固定规格的利器回收盒及分装桶,桶内套上印有国家颁布医疗废物警示图形标识的包装袋,做好分类标志,组织手术室全体医生护士来观摩学习,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2.3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按使用量定基数准备好专用包装袋、利器回收盒,以针对包装袋短缺,防护不到位等情况。各手术间分装桶数量规格统一,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盒的外表应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并系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的手术间、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情况,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袋的封口是否符合要求,运送时要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严禁在非贮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人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医护人员还应掌握职业安全防护知识,预防医疗废物刺伤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制定医疗废物紧急处理预案,以减少对医护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2.4 建立督察小组 由科护士长、总务护士、院感监控医生护士组成的督察小组,每天负责督察手术室医护人员在行使医疗行为时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是否按规定执行。如发现缺陷,与岗位责任人分析原因,令其立即纠正。检查是否存在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混淆或其他违规现象,有无隔夜医疗废物,集中暂存地的管理情况。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科室之一。抓好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保证医疗安全,适应外科手术发展的需要,是降低术中感染率,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的有力措施。为此,本院加大了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控制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考试及考核,要求每位医护人员掌握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效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网络组织 手术室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和两名监测员组成,主要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坚持做到每周随机对物、表、人、空气进行抽样检查,每月全面监测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1.3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本院手术室根据工作特点,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人员工作职责,洗手规则,参观规则,接送患者规则,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传染性手术处理制度,一般手术处理制度,院内感染监测制度。
2 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
2.1 手术室环境控制感染对策 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率呈正相关[1],保持手术室整体环境的洁净,空气含菌量达标,是手术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采取每日及术后及时进行清洁卫生消毒,用500 mg/L优氯净液拖擦地面,擦拭无影灯、器械桌及物体表面等,并开窗通风30 min,再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1 h,使室内保持清洁卫生、干净、干燥、空气流通。
2.2 手术室物品控制感染对策
2.2.1 高压灭菌不能代替洗涤质量,加强清洗,认真彻底的擦洗可减少原始菌的数量。为保证洗涤的质量,由一名专职人员负责仪器的清洗。对无感染的手术器械,可不需消毒液浸泡,但对感染或可疑感染的手术器械采用2000 mg/L“健之素”泡腾片消毒液浸泡30 min,经过彻底的酶洗液浸泡清洗,液化去除血污、残留的组织,避免了有机物等因素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确保了灭菌质量的第一关。
2.2.2 所有的手术器械、布类,凡能压力蒸汽灭菌的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不易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则选用环氧乙烷灭菌;对消耗性物品,应一次性使用,绝对不能重复使用,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用后及时由清洁员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统一回收送医疗废物收集处。
2.2.3 术后污物的处理 一般感染手术后,手术器械采用分类浸泡水洗酶洗洗涤方法,擦干上油,打包送供应室灭菌,布类敷料分类包装送洗衣房处理。特殊感染手术后,术后器械浸泡于2000 mg/L含氯消毒液1 h,初步水洗酶洗清洗包装高压灭菌再冲洗烘干检查上油包装再次高压灭菌。手术后布类双袋标记封闭运送至洗衣房,敷料袋装封闭运送焚烧。手术室内物表及地面用2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拖扫,用空气消毒机对手术室消毒1 h。
2.3 手术人员的控制感染对策
2.3.1 洗手是消毒无菌技术的基础,也是控制医院感染中重要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可使细菌数减少0~102[2],所以要求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有效的外科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到定期监测,保证工作人员手指带菌数≤5 cfu/m3。
2.3.2 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熟悉手术步骤,保持器械台及手术野周围敷料整洁干燥,避免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被污染,从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控制院内感染。
总之,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关键是管理制度的健全、措施得力,从点滴做起、监测落实,充分发挥每一位医务人员组织、管理、协调、保障的作用,这样才能使手术室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安全 原因 对策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由于治疗的方法与其他科室不同,具有较高的临床风险[1],因此具有独特的科室特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是救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降低护理风险,是摆在护理人员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原因及预防措施是做好手术室工作的关键。本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查找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就此进行探讨如下。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问题
接错患者:有时患者住院后调了床号,或者患者没有听清,手术室护士没有“三查七对”[2],或者是患者的手术时间不同,疾病相同,或者手术室护士把患者推错手术间等,造成接错患者。
手术室前准备工作不全:手术室护士没有严格审查手术所需要的各种器械、药物、设备等[3],特别是对仪器设备观察,在手术过程中发现,仪器设备等不正常工作,或者急救药物失效,不能及时救治患者,延误治疗。
用药不当:药物摆放错误;静脉标志不清;核对不及时;执行口头医嘱未复述;给药途径或剂量不准确;术中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或丢失。
清点有误:术前和深部体腔手术开、关腹前,器械、纱布清点不仔细,导致器械、敷料等遗留体腔。
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
记录不及时:手术名称记录簿准确,手术过程记录不及时,记录有涂改、漏记、错记[4],与医疗记录不一致,以及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互相代为签名等。
手术室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多数是由于手术室护士责任心不强[5],缺乏无菌观念,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这是主要原因。
手术室护士业务素质低:医院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手术室护士多年来,没有到上级医院进修,知识结构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一些手术室护理的新进展没有学习,对新的仪器设备应用不熟练,或者对仪器的使用情况不扎实,一旦仪器出现异常,不能及时处理,影响了手术的进展。
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重的工作[6],护士需要紧绷每条神经,再加上夜班,影响了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另外,在晋升晋级等方面,出现的不公平待遇,影响了护士的心情,没有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发挥出良好的水平,也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在手术室护理记录方面,没有引起护士的足够重视,殊不知,护理文书是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有的护士忙于急救,疏忽了护理文书的记录,术后也没有及时补充,有的护士在记录过程中出现涂、磨、改的现象,或者是记录簿详细,留下很多隐患。
管理因素:手术室护士长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精湛的业务水平,导致管理不和谐,甚至护士之间关系紧张,可想而知,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的情况是怎样的了,严重影响了手术效果。
预防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的对策
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律学习: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护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文件,深刻领会其内涵,促使护士学法、懂法、守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与安全意识。
加强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参加自学考试及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班,选拔业务骨干外出听课及学术交流,加强新设备、新仪器的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完善管理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手术间管理、药品管理、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等制度。制定各种护理流程及手术配合操作流程等[7]。遵守“三查七八对”及无菌技术原则,认真仔细清点器械和敷料3次并记录。认真核对患者的病室、床号、姓名、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是杜绝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确保准确无误。
加强手术室质量监控与管理: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加强围术期监控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进行手术室感染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er CG,Chen HY,Juan CC,et al.Laparoscopic subsegmen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irrhosis.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0,7(35):1260-1263.
2 李金伟,郑莉,安玉哲,等.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4):33-34.
3 杨邦翠.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J].西部医学,2006,18(3):380-381.
4 Greenwald JA,McMullen HF,Coppa GF,et al.Standardization of surgeon cont rolled variables.Impact on outcome in patient swit h acute cholecystitis[J].Annals of Surgery,2010,231(3):339.
5 唐绪容,昌秀兰.手术患者最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5,(5):2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23-01
摘要: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从90年代成立以来,通过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落实;2、加强培训,提高广大员工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院感工作质量;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院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4、把好灭菌质量关,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5、把好进货渠道关,保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6、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全院质量监控体系,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发展。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控制院感
我院是一所拥有床位598张,集内、外、妇、儿等于一体的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从93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的持续改进,强化医院感染各环节的管理,使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逐步提高,在各级各类检查中均获好评。我们的工作体会是:
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保证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与安全,在院领导的重视下,我们健全组织,强化职能,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1名副院长任主任,部分职能科室、临床大科主任共33人为委员,下设医院感染管理科专、兼职人员8人,各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形成了完整的三级管理体系,为实现管理目标打下了基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对全院各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质控、汇报质控结果,总结经验,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院感科专职人员,对全院各科实行周质控,加强环节质量管理,各科质控小组常规开展不定期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同时院“质控办”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通过这些管理监控的职能作用,落实了各项制度与计划,保持院感工作持续改进。
2 抓好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员工对院感管理工作的认识,保证院感工作质量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医院行管、后勤、医、药、护、技等几乎每名员工,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必须人人知晓,为提高知晓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编印《院感通讯》,派人外出学习等形式,对各科人员以及进修、实习、新上岗人员等进行培训和考试,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保证医院感染的环节质量及各项制度的落实。
3 健全各项制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各级人员职责,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制度等十项制度,成立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专家组”,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 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各科护士长是负责消毒灭菌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消毒工作的方法与环节质量控制,院感科负责监控消毒灭菌终末质量,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为100%。坚持环境卫生学监测,对普通病区空气、物表、手及消毒剂每季进行一次监测,对手术室、产房、口腔科、ICU等特殊区域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追踪、反馈、处理与整改。每半年对各科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进行监测,每根灯管都有照射时间,累计时间及强度监测登记,及时更换新灯管,保证消毒效果,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
5 把好进货渠道关,保证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安全
物资供应科必须严把货物质量关,每次采购的物品必须“三证”齐全,对每批次产品的消毒日期、出厂日期、有效期限、生产厂家、产品名称、数量、规格等,保管人员建立专门的登记本,每批进行登记。对输液器、注射器进行数量管理,对低价值的一次性用品进行热源监测、无菌试验抽检,检查合格方可向科室发放,检查各科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保管是否符合要求,保证用品的安全,并监督供应室统一发放与回收,并有登记。
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人在2016年度参加了区卫计局组织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对辖区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思想不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专(兼)职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不全。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各项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符合部门特点或特殊管理要求。
3.知识培训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知识岗位培训,对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标准、办法等不了解、不熟悉;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院感培训计划过于简单,培训内容未结合实际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无培训考核及记录。
4.布局流程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污物区、生活区等区域未分开,布局流程不合理,标识不清或无;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三区划分不明,清与污、人与物通道未分开,甚至共用一个通道。
5.消毒灭菌不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未设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缺少应有的消毒灭菌设施及设备,压力消毒灭菌没有专人负责;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无定期更换制度;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更换消毒液,对浸泡容器未作清洁灭菌处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未分区放置。
6.规章制度不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管理不规范,索证不全,进货验收无记录;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置不规范,有的未经过毁形、分类处置。
7.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不知晓、执行不到位;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未提供抗菌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干手设施;诊疗、护理患者时未做到一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未及时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等。
8.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地面积不足、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未做到“四防”;暂存地无 “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厚度、颜色不符合要求,未使用加w桶装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上未注明产生科室、时间,封扎袋口方法不正确或未封扎;医疗废物回收登记项目不齐全,交接登记不规范。
9.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院感管理人员未开展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等监测不到位,仅依托区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
二、预防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培养高素质院感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院感管理、消毒隔离及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3.加强知识培训
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要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按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以保证各项措施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
4.调整布局流程
对易发生院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医疗机构内建筑布局不符要求的区域,要对照部颁院感管理标准,限期逐一整改,张贴醒目标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执业。
5.更新消毒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扩建、改建消毒供应室或外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增设无菌物品存放柜、紫外线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容器等,通过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院感染管理工作。
6.遵守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管理各类消毒剂、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7.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而洗手是最简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要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要提供规范洗手的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定期督促和检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相挂钩。
9.开展相关监测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应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各科室特别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位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在开展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掌握院感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院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0.加强督导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健全督导组织,强化区疾控中心知识培训、消毒效果监测等督导作用;局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场所。
三、总结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1、卫生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5、门诊、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
2、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3、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4、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5、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
6、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7、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8、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
9、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10、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6、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四、室内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cfu/m3、
五、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六、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七、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病人的安置应实施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二、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
三、凡遇有厌氧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必须换衣、帽、鞋并及时消毒处理。
四、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做到随脏随换。禁止在病房、走道上清点衣被。
五、病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小时;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用消毒液拖地消毒。
六、病床每天湿式清扫一次,一床一套;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有污染的物体表面随时消毒。
七、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帕,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每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八、血压计袖带应每周清洗,特殊污染后随时消毒。听诊器保持清洁,接触病人后及时消毒。
九、弯盘、治疗碗用后及放入消毒液进行预处理浸泡消毒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后再用;体温计用后放入消毒液内浸泡消毒,清水冲洗后晾干备用。
十、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其它物品按病室消毒隔离措施执行。
8、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1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四、抽出的药液、启开的静脉输用无菌液必须注明启用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含皮试);用后针头立即放入锐器盒内,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专用容器内,其它医疗垃圾严格按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凡不能回收的垃圾由后勤部统一进行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
9、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二者之间需设置缓冲区。
二、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统一穿手术专用衣、帽、鞋、口罩;外出时必须更衣,并换鞋或穿鞋套。
三、无菌手术应放在污染手术前做。
四、感染手术一律谢绝参观。
五、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六、接送病人的手术平车必须注意及时换轮或消毒,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一人一换。
七、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八、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及使用方法,并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九、无菌物品的存放应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手术室清洁用具必须严格分区使用,不得混用。
十一、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消毒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等项目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登记。
十二、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广泛预防措施作好个人防护。
十三、所有手术后的垃圾,必须按照岳西县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10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换药前必须按要求认真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二、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内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保持室内清洁,室内物品及无菌容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有专用拖把及抹布,用后消毒。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
四、室内禁止放其它无关物品。
关键词: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控制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0-02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结构。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 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导管室、监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 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护理部和感染科一道分别制订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定期考核,量化打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及感染科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检测。重点科室的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发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作用:每周有重点的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检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
2.3加强素质教育,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着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3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 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2 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3.3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订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到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储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4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素;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菌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
3.5 护士长的管理作用: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领导我院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我院感染工作,以住院病人和院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分析评价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四、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五、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七、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一、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
二、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极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不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
四、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
五、临床科室不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六、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针对薄弱环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3、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
二、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并且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四、感染管理小组于每月30日后到各临床科室收集情况并签收。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4、洗手制度
一、全院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认真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洁洗手:
(一)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二)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三)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四)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二、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洗干净的手不得配戴饰物。
三、医护人员使用肥皂洗手时,必须保证肥皂干燥。禁止将肥皂直接浸泡在不漏水的肥皂盒中。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二(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监控组织。
(二)医院感染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三)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环境卫生、微生物污染、固体废物、消毒灭菌、污水处理等进行抽样调查与检测,定期进行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五)定期对全院各科消毒隔离情况进行检查,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进行考核。
(六)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七)科室应当指定医师或护士专职或兼职负责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积极改进。
(八)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做到监测与控制相结合。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三1.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院长重要的职责,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30.026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术室是患者进行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手术室感染一方面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医院卫生管理带来极大不便[1]。对手术室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本院手术室自2011年8月以来加强了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进行了严格的护理管理,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1年8月完成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9~71岁,平均(42.06±11.57)岁;其中Ⅰ类切口39例,Ⅱ类切口18例,Ⅲ类切口3例。另外选取2011年9月-2012年4月完成手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1~74岁,平均(43.18±11.06)岁;其中Ⅰ类切口37例,Ⅱ类切口19例,Ⅲ类切口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切口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自2011年9月1日起本院手术室针对医院感染控制进行护理管理。
1.2.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和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对科室微生物进行定期监测,监督各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2],在全院组织相关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卫生部相关规定。特别是要加强管理者的业务能力,以对医院感染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导和监督。
1.2.2 控制手术室感染 手术室严格遵守消毒制度,每24小时进行1次清洁消毒;进行感染手术的手术间于术前30 min进行循环紫外线消毒,术中每15分钟进行1次,直至手术结束。术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术毕整理手术间物品,并对手术台面和地面使用消毒液进行打扫。每天进行至少1 h的开窗通风[3],每晚使用消毒液对手术间台面和无影灯进行1次擦拭,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1 h消毒。每3~6个月进行1次空气消毒机过滤器清洗,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擦拭,定期检查紫外线灯管强度,如发现强度减低应及时进行更换。定期进行大扫除,每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和物表培养。对于耐高温、耐湿的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锅,对于不耐湿、不耐热的物品使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对于过期或者可疑污染的器械必须经过重新消毒方可使用。对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使用前应严格核对产品信息以及包装的密闭性,遇有问题产品应当绝对禁用[4]。一次性灭菌医疗用品应放置于距离地面20~25 cm、距离墙5~10 cm、距离天花板50 cm的专用柜子内,保持柜子清洁干燥和房间湿度、温度适宜,定期进行消毒。
1.2.3 医疗废物管理 手术室医疗废物较为复杂,包括病理的、药物的、感染的等等,在进行处理时应仔细分类,使用黄色专用塑料袋进行收纳,当废物满3/4时应进行封袋;针头、刀片等较为锐利的废物应放入专用利器盒[5]。所有医疗废物均应由专人进行回收和处理,对于暂时不能回收的医疗废物,暂存不可超过2 d。
1.2.4 其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合理布局手术室结构[6]。即使不能重新对手术室结构进行调整,也要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对于无菌手术间和污染手术间进行区分[7]。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以及手菌落数;统计不同类型切口感染情况;请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菌落数 实施护理管理后手术后空气菌落数与护理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感染率 护理管理前后不同类型切口感染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满意度 护理管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以及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任务,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多,手术方式也越来越多,对手术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避免手术室感染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手术室感染来源主要来自于空气污染、手术用物、工作人员以及操作不规范等。空气中的尘埃和飞沫不可避免的携带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当其落到各种器械、敷料上甚至直接落入切口时都有可能造成污染。遇有重大手术或危重患者抢救时,手术室人员流动较大,更增加了感染的几率。使用过的器械不能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有破损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麻醉过程中气管插管时如不能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亦会引起感染;手术人员洗手不规范,暴露的皮肤就头发上的菌尘、皮屑均有可能成为感染源。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与医生直接的默契程度同样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有影响。有研究认为手术开始以后手术室细菌数量急剧升高,尤其是带血器械表面,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器械及伤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久越长,也容易造成感染。在暴露视野的过程中难免需要对手术切口进行牵拉,这一举动容易导致切口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降低局部抵抗力,进一步加大感染风险[8]。
对手术室进行护理管理首先要提高所有医护人员的控制感染的意识,定期进行培训,学习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和规章,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对于感染手术一定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切实做好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严格限制手术参观人数,设置门卫护士,一方面控制人员进出,另一方面向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发放专用衣裤、清洁鞋以及口罩、帽子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尽量减少走动,尤其是避免互走手术间[9]。术后仔细清洗消毒器械,特别是腹腔镜器械,由于管腔较为狭长,内壁容易残留组织,因此应先通过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再使用鲁沃夫多酶清洗液浸泡,再水洗[10]。清洗液中的酶类物质对于血污和残留的组织都有液化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其对灭菌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中,在实施护理管理后,手术室术后空气菌落术以及手菌落术与实施管理前相比明显下降;各种类型切口感染几率亦明显低于实施管理以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则明显提高。因此可以认为,在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并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静波,邱德叶,晏林妮,等.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环节控制与效果[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11):1201-1204.
[2]耿淑琴,陶仁海,冯立.现代化洁净手术室感染控制与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4):3563.
[3]邓利平,江兰英.手术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88-689.
[4]沈颖,魏冰.最新医院洁净手术室管理相关重要法律法规指导性文件及护理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0-21.
[5]褚彩娟,李莲花,李新梅.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3(2):268.
[6]陈爱初.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监控[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2):175.
[7]李晓敏.《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贯彻实施及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
[8]耿丽.手术室的嘎然控制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850.
[9]朱崇桃,罗忠梅.现代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外医疗,2011,2(5):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