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诚信教育经典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诚信教育经典案例

第1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关键词:诚信教育;中坚力量;持久性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既是思想教育的核心,也是关键。通过日常与学生的接触、沟通,能够深入、透彻的了解学生对诚信的看法和观点,也能恰当的选择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不是一段时间或是某一次教育经历就能够完成的,因此,诚信教育的持久性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持久性不仅仅是教育过程的坚持,还要有教育结果的延续性,这对高校辅导的工作来说绝对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一、做好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诚信是为人的根本

说起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美德,倒不如说它是为人的根本。作为美德,人们可以去颂扬,去瞻仰,而作为根本,则要求人们必须去具备,去达到。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诚信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要求华夏儿女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社会群体,或者说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可以去表扬,可以鼓励,可以学习,但过度的瞻仰、颂扬带来的就只有我们对自己宽容,放纵。认为既然是那么崇高、那么伟大的东西,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必去拥有或者追求,到头来造成所有的人都在夸诚信,说诚信,却没有人真正的去做到。因此,我们说诚信是为人的根本,从根本上不给自己借口放弃成为一个诚信的人,也从道德上要求自己要诚信。

(二)当代社会稀缺的道德现象

我们很幸福的生活在一个经济发达、政治利民、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丢失了最质朴、最美好的品质。奶粉问题、药品问题、以及诸多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从政治角度说是无视我们国家法律、法规,其实,追其根本,就是缺少诚信教育。不从根本上让人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就不能把诚信作为道德标准的一个严格的参考。由于没有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人们就不会太重视,导致了社会上各种损害人们利益的行为现象的频频发生。由此可见,社会上形形的不良行为造就了这样一个巨大的道德黑洞,而人们丝毫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黑洞的巨大威胁。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三)高校教育的基础之施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而事实上,我们恰恰弄错了顺序,颠倒了是非。我们需要智商发达的人才,可我们同样需要情商达标的人才。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才应该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正确顺序。高校注重学生的成才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忽视帮助学生先成人。成人才是成材的第一步。我们为社会输送的人才必须是可以坦然接受道德检验的人。作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基地,高校的重要任务一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诚信教育应该成为学生步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只有达到诚信的要求,才能良好的接受思想和文化的教育,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真诚的与人沟通,正视自己。

(四)创建良好校园环境的必要之举

目前,创建和谐、文明的高校校园环境是诸多高校努力的方向,需要强调的是,校园环境创建的主体是高校的大学生,而非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环境的重要性,也明确自己对校园环境的决定性作用。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创建优良的教风、学风,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更有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而诚信则是这“万里”的第一步,只有做好诚信教育,做好最根本的道德教育,我们才能够向更高的教育目标出发。试问,如果我们连学生的诚信程度都保证不了,如何进行接下来的教育与引导?因此,诚信教育是形势所需,势在必行。

二、诚信教育的多样化形式

(一)诚信教育讲座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方式

诚信自古传承,有许多宣传、弘扬的方式方法。对于高校等教育部门采用的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诚信教育讲座,讲座的形式传统,容易被接受,而且针对人员的管理和组织而言也比较容易把握。近年来,虽然有很多新型的诚信教育模式产生,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始终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经典的诚信典型,诚信案例必须通过讲座的形式传递给大家。同时,诚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需要一个严肃的氛围去熏陶、渲染。讲座是可以把听者集中到一起并能制造严肃气氛的形式。此外,对于学生而言,最能体现教育成果的就是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样考前教育、诚信参考等讲座也是高校最长选择的教育途径。

(二)做好有关于诚信社会实践是近年来盛行开来的方式

诚信社会实践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以高校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对象,以诚信为主题进行的诚信宣传、鼓励社会大众学习诚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诚信文艺汇演、诚信签名、诚信社会采访及调查等多种形式。此类诚信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喜闻乐见,影响范围更大,受到社会大众的强烈欢迎,且对实践主体的能力要求较高,也能够对实践者本身起到更大的教育作用。诚信社会实践在继承了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诚信的课题,让学生在学习诚信、争做诚信的同时将诚信推广到社会,推进人心。我们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同学们也扩大了诚信的影响。

(三)努力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诚信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诚信讲座、诚信社会实践等单一的方面,也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的思想教育。还有很多我们可以挖掘、可以创新的空间和形式,例如:诚信记录、诚信辩论、诚信评比等更加细化、更加具体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或者更多的角度出发,创新诚信教育形式、探索诚信教育方法。还可以开阔视野,加强联系,建立高校联盟,也可以与中小学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等普及诚信教育影响,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形式与方法的创新是要起到真正作用的,千万不能把诚信教育局限在形势上,过程的影响才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最具体的部分,我们注重教育的结果,但过程是造成结果的最有效模块。

三、保证诚信教育的持久性和延续性

(一)坚持诚信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我们说诚信教育,不是在一个形势下、或者说一段时间内我们专注诚信,而是要真真正正的把诚信教育融入到教育者的从教生活中去,结合到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以小事成就大教育,用细节成就整体。诚信本就是从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出个人的道德品质,我们的教育也必须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展开,在生活中传授诚信,用诚信点缀生活。只有在与受教育者最接近的方面和角度展开教育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在生活中实践诚信,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教育、配合教育、接受教育。

(二)发动学生干部、党员同志等模范带头

我们讲诚信典型、诚信案例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参照典型、追赶模范,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到的模范都是距离学生时代较远、甚至学生根本就不了解的模范典型。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学生身边找到诚信的典型和案例呢?从学生身边的诚信入手,让学生自己经历诚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说学生干部和党员同志是学生中的优秀者,那么他们完全可以作为诚信的典型对学生们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或者说这些学生中的骨干可以带头去实践诚信,学习诚信,他们是学生中的一员,他们的行为更能够普遍化的影响到学生,也可以把我们的工作化整为零,更加具体的发展到学生中去,更加有利于我们诚信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从细节出发,完善整体

教育从来不是小事,但整体的效果要靠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教育工作的完成情况来决定,诚信教育也是一样,我们有大的目标,有大的教育志向,但在实施上也必须从小事开始,从细节出发。展开实施前,我们也要观察学生们在哪些方面还没有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或者他们作为受教育的一方更容易接受哪种教育形式,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教育方法,这都是需要我们悉心观察的细节。同样的,哪些群体需要我们加大教育力度,哪些学生对我们的诚信教育产生质疑或者有意见,我们都应细心发现并解决。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这些细小的,微妙的环节把握好、控制好,才能完成我们最初的大志向。

四、做好意见反馈和满意调查

(一)及时接收教育成果检验

我们说诚信教育的过程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那么这些成果的检验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有句话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没有任何结果的教育过程就是费时费力的无用功,也可以说是对社会、对家长以及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我们很细心的去进行每一个过程,但我们也非常看重教育结果,因为结果往往证明了我们的方法是否奏效,我们的理念是否符合学生的想法,甚至我们对道德的判断都不一定与学生看法一致。因此,诚信教育结果的检验是对我们工作从始至终的检查和总结,及时的成果检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需要,认识总结的欠缺,开展教育工作。

(二)充分接受意见反馈

诚信教育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事,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联系、沟通与相互学习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以受教育为主的教育活动,因此受教育方对教育的意见反馈是整个诚信教育工作最具价值、最受关注的部分。我们可以适当的搞一些问卷调查、意见收集、或者口头座谈等形式的反馈收集。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也能够充分认识我们的教育还有哪些不足、不到位的地方,也是教育双方沟通最平等最有效的途径。

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工作生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我们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更多的努力。我们常说为人师表,显而易见我们的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自身的素养也非常重要。诚信教育是贯穿我们教育生活始终的思想道德建设,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需要根据时事的发展和道德的要求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也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大胆的摒弃一些陈旧的教育模式,以保证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杨少锋.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2005,(1).

[2]乔树桐.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2005,(2).

第2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46-01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准则的总和。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指标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等,而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指标中,敬业精神排第一位。因此,如何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又成了关键所在。笔者建议多管齐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一、改革教学模式

(一)从入学教育抓起,明确培养目标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向学生讲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前途、优秀毕业生成功案例等方面内容,稳定思想,肯定“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成才观,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道德的内容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1.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作为最具普遍性的规范,应重点讲解。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在基本规范中,“诚信”教育是当务之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公司或企业开始看重员工的诚信。作为高职学生,也应当加强诚信教育。

2.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可能从事的职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对会计类专业学生重点进行“不做假账”的教育、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等。

3.现代经营意识。主要是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改革教学方法

1.以丰富多彩的PPT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精讲少讲。

2.用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3.观看有典型意义的视频资料,其全面丰富的内容,既曝光种种不讲职业道德的现象,又褒扬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典型人物,配上专家、学者的经典点评或教师的现场引导,效果很好。

4.邀请知名企业家现身说法,效果立竿见影。

二、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具体的、丰富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学雷锋、进社区、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倡导砺苦谨信、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学生职业观念与情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一批“作风正、有本事”的高素质人才。可采用以下形式:

1.举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

2.举办模拟招聘大会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3.邀请优秀校友作先进事迹报告;

4.考纪考风教育

5.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清扫学校大家园”活动或入驻福利院、敬老院献爱心;

6.响应低碳、一物多用、爱心捐赠、文明离校活动。

三、拓展职业道德社会实践

当代大学生主体性不断张扬,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因此,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一)实地参观一线企业

由各专业团队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观摩,零距离感受、学习其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以及员工们在敬业精神、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方面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增加社会服务

专业老师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无偿服务。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奉献精神。

第3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从微观角度来看,学生并非完全同质。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有学者将管理学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就业导向性的偏重于实践性的教学,一类是继续深造导向性的凸显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③借鉴之,围绕不同学习者的关注点,给予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实践。首先,针对初级学习者:(1)针对不同授课对象,兼顾一定的差异性设计案例,能够反映学生相关素质的层次,更强调实战效应。(2)引入经典管理培训游戏,如创新主题的小游戏,令学生能够多视角地看待并解决问题,对于其活跃的思维、开放的态度以及迅速开拓思维大有裨益。(3)构建模拟环境,直探问题的本源,如通过沙盘模拟方法来模拟企业的决策动作,使学生担负着企业面临困境决策的挑战,将抽象复杂的决策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融入到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中,事半功倍。(4)选择合适的受访企业带领学生参观访问,邀请富有经验的管理者与学生座谈,鼓励学生多提问,共同探讨企业面临的问题,利于所学为其诊脉,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次,针对发展级学习者,(1)吸纳头脑灵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吸纳理论知识扎实、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纵向研究课题,进入青年骨干教师的研究团队;举办本科生论坛,鼓励学生将阶段性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从中评优汇编成集或向学术期刊推荐,为其后续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夯实基础。(2)积极鼓励与组织优秀学生参与案例分析、高校市场营销、大学生物流设计等各种相关竞赛,使学生在实战中迅速提升管理素质及综合能力。

2互动双赢型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师生、生生建立更为合作与协调的关系;所谓“双赢”,教学相长,师生双方均能从中获益。如讲授“控制”章节时,重点学习三个问题:即控制是什么;为什么要控制;如何控制。(1)以描述型案例切入,在“抛球式”的问答中,使学生明晰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选择问题型案例或综合性的复杂案例,由学生扮演特定的管理角色,通过参与演示和揣摩体悟来加深对常见的控制障碍及原因的理解;(3)让学生自由结合,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创设任务,分工合作,通过对图文音像资料的自主学习,促使个体进行问题导向式的思考,径小组充分讨论,各个小组推举发言人汇报,形成辩论的氛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讨论主题应呈中性,内容避免过偏或过于专业化,以使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有开口的机会。

3课程知识拓展型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学模式

创办以“耕读会”命名的实践教学平台,旨在将教学经常化、全程化和立体化。将相关书籍发放给管理专业大一到大三的每位同学,定期轮换;学生每半月撰写读书笔记和实践笔记,每月上交;从中筛选优秀稿件编撰《耕读汇》(半月刊)。同时,每半月在专业教师主持下举办经典阅读或管理问题研讨会。为使这一平台能够长期有效运行建构长效机制:(1)成立“《耕读汇》编辑部”、“组织部”和“宣传部”,其中“编辑部”负责读书笔记的收放、统计、筛选和出刊;“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的报道及书籍的管理工作。(2)为调动学生参与及其为组织服务工作的热情,将实践教学环节成绩拆分为集中实习成绩(70%)和分散实习成绩(30%)。集中实习内容主要指列入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实习,分散实习就是指耕读会活动。学生在《耕读汇》发表文章,在成绩上予以奖励,并评选“读书之星”,颁发证书以资鼓励读书笔记质量高和刊登文章多的同学;对于为耕读会服务的同学,也从成绩上予以一定的加分奖励。(3)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将“耕读会”的工作量计入实习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将“耕读会”纳入到管理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系列,争取到相关的资金支持。

4必不可少的教辅支持体系

4.1技术支持在管理学教学中,需要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手段与之相辅相成。(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技术,制作高信息量的管理学课件,图文声像并举,加大信息量的输出,通过感官的综合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依托IT技术强大的支撑,通过管理学网站、教学论坛、教学资源库、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传播知识,实现在线实即时指导。(3)借助专业的模拟沙盘教具及各类管理教学软件,让学生开展模拟商战演习,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4)给师生搭建能够及时接收前沿信息及最新资讯的平台,使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与时代、社会保持亲密接触。

4.2伦理支持防范师生学术失范,其核心在于学术诚信教育。学术诚信是指即使在逆境中也必须对诚实、信任、公平、尊重和责任这五种基本价值观做出的一种承诺。④对于学生而言,学术规范意识薄弱是导致其学术失范的重要原因。在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前期指导时,特别加入两项内容:(1)围绕学术活动的约束规则,从阅指导读学术论文入手,使学生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明确认知。(2)进行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准,克服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自觉杜绝剽窃抄袭、弄虚作假等不端行为,从而使得学生能力构建真正落在实处。

第4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一、让“塞渊文化”丰富校园的生活

1.建设主题节日文化

一是开展主题节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锻炼才智。“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等等,拓展了课堂,丰富了生活,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起发展的舞台。

二是开展“缤纷节日”活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激发爱国热情。三八妇女节开展“浓情三月”感恩系列活动;端午节开展“绿色端午”实践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爱心义卖”活动;重阳节则慰问孤寡老人,开展孝敬长辈活动;国庆节组织歌咏比赛;元旦开展“魅力校园、童心闪烁”迎新年文娱汇演等等。

三是开展礼仪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素养。我们利用晨会、升旗仪式等活动,采用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礼仪规范,感悟身边的动人事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礼仪的力量,提升礼仪素养。

2.建设校园常规文化

“塞渊”文化,重在落实。为此,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要塞实验小学学生礼仪常规》《要塞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要塞实验小学课堂常规》《“学习习惯,从小培养”要塞实验小学学生学习行动指南》等体现“塞渊”校训的校园规范,谱写了“要塞实验小学一日常规儿歌”。2015年暑假,学校集中教师的智慧,编撰了《我上小学啦!――新生入学手册》,其中的《新生一日常规》和《为你支招》等内容,为一年级入学的新生提供了具体的指导,爱学习,爱校园,从学生踏入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常抓不懈,学生的坐、立、行走训练有素;候课、用餐、如厕秩序井然;尊师、敬老、爱友蔚然成风。

3.建设班级特色文化

行规示范班、优秀班集体、“渡江英雄炮中队”是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的三级争创目标。各班在学期初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根据实际选择争创目标,期中和期末进行两次考核验收,每学年为争创通过班级颁发证书和奖旗。

我校自1987年与中国人民83434部队(现驻澄73055部队三营7连,“渡江英雄炮”所在连)开展共建活动以来,在各中队坚持开展争创“渡江英雄炮中队”活动,全校形成了“学英雄,争先进”的热潮。1989年1月成立了“红领巾少年军校”,1990年4月正式成立了“渡江英雄炮中队”,军校共建活动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一届届学生走进军营,体验部队的严明纪律,感受军人的爱国情怀,瞻仰英雄的感人事迹,“渡江英雄炮”中队被评为“全国一百个英雄中队”、无锡市英雄中队(2009年),江苏省英雄中队(2010年),中队活动在江苏电视台举办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大型直播特别节目中播出。

如今,在“渡江英雄炮中队”的感召下,学校班级特色文化活动亮点纷呈,百花缤纷,“巨赞中队”“吴研因中队”“高德正中队”等一批以地方文化资源为载体的特色中队建设成为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二、让“塞渊文化”激发育人的智慧

1.引领教师做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言教入耳,身教入心,内外兼修的师表形象能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年来,我们注重引领教师们认清教育的地位,坚定育人的信念,矫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倡导工作中的勤奋和自勉、利益前的理智和淡泊、人际交往中的坦诚与合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本育人的无字书,让学生读出教师的温文尔雅、浩然正气、拳拳爱心及教书育人的高超技能。

在理解中提升师德境界。每学期,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学校“塞渊文化”的内涵,在理解与认同中提升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心。聆听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报告,阅读《灯,永远亮着》《给教师的建议》《不跪着教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书籍,观看“最美的教师”VCR,评选校园十佳教师、校园魅力教师和感动校园的十佳人物,以升华全体教师的思想境界。

在规划中点燃工作激情。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之下,每一个教师都有成长档案,及时记录,相互督促,在追求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我们对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等,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2.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教育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要让学生拥有诚实笃厚、见识深远的品性特质,教师的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教师的工作艺术水平,我们牢牢抓住了培训和学习两个重要环节。

在培训中更新理念。通过召开交流讨论与经验介绍会、邀请专家专题讲座、撰写育人案例等途径,开展年级组长、班主任岗位培训,组织教师观看魏书生关于如何做班主任的讲座录像及全国心理学科一等奖的教学实录,邀请有关专家和校内外优秀班主任做关于班集体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如“班主任,学生的人生导师”“学校主题活动的创意与策划”“家校沟通的艺术”等等,教师在培训中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习得教育的方法,提升了教育的艺术。

在碰撞中开启思维。我们开展了一个班主任、一个学生或一个班集体、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经验的“1+1+1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主题沙龙活动,对教育中的困惑进行剖析与解答。采用“头脑风暴之卡片提问”的培训形式,对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主题进行诠释与甄别。我们还组织教师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案例的撰写与分析,分享教育的经验与智慧。

在竞争中锻炼能力。我们举行“与美德牵手”主题班会竞赛,让每一个教师在实战中锻炼自己。举行“班主任风采节”,开展“我骄傲,我是班主任”和“我的班主任观”演讲比赛、格言比赛和主题班会设计竞赛,进行“我的老班我的班”十佳特色班主任海选等活动,为班主任的成长搭桥助力。培训、碰撞、竞争,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更引发了全体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思考和创新。用“塞渊文化”引领人,发展人,凝聚人,点亮了教师的生命激情。近年来,我校在省级以上的各类教学竞赛和优秀班主任评比中频频获奖,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三、让“塞渊文化”焕发课程的活力

1.制定课程目标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努力渗透“塞渊”理念、践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中,我们以“塞渊阳光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重点,制定了实施方案,从目标、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进一步打造学校校本课程品牌,彰显课程文化的活力,让学生在鲜活的课程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2.开发课程体系

我们着力挖掘和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多元的“塞渊”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必修和选修两大板块。

必修校本课程以通识教育为目标,以活动课程为形式,形成了德育、经典诵读、乡土人文、学法指导等四大系列课程。

德育课程。主要有两个系列:一是小学生礼仪教育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礼仪教育目标,制定礼仪教育的重点内容,研究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体现礼仪教育的针对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诚信教育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年段,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实践课程,“诚”主要指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指取信于人,信任他人,以培养学生言行一致、勇于担当的未来公民的素质。

经典诵读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精选100篇(部)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小阅读经典,感受经典,走进经典,在读经诵典中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养德行,学做人。

乡土人文课程。以要塞作为背景,搜寻和挖掘有意义和价值的民俗、文化、人物等乡土资源,让学生了解要塞的历史,知晓要塞的名人轶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法指导课程。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法,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学法,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

选修校本课程以特长发展为目标,以俱乐部活动为主要形式,形成了科技探究、艺术欣赏、活动健体、学科拓展等四大系列课程。

科技探究课程。主要包括科技制作、探究乐高机器人等内容。通过科普展览、科技讲座、科技板报、机器人大赛等以科技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艺术欣赏课程。主要包括合唱、舞蹈、乐器、演讲等内容,以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

活动健体课程。主要包括足球、武术、网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内容,以增强学生体质,感受运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学科拓展课程。延伸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内容,适度增加其深度、广度和难度,培养学生对学科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科的综合素养,发展思维能力。

3.规范课程实施

我们始终将“塞渊”的文化理念贯穿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注重在课程实施中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同时挖掘校外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和策划“塞渊阳光”课程内容,逐步完善课程实施制度和评价体系,确保“八个落实”:一是分管领导落实,二是课程计划落实,三是辅导教师落实,四是参加学生落实,五是活动时间落实,六是活动场地落实,七是过程管理落实,八是评估考核落实。

四、让“塞渊文化”浸润师生的家园

1.建设校园主题广场,“塞渊”成为校园文化的标志

丘吉尔曾经说过:“我们先是建造我们的房子,然后是我们的房子塑造我们。”校园环境对于塑造精神、陶冶品行、完善人格,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走进我们的校园,便是“塞渊主题广场”。“塞渊”校训以及主题阐述镌刻在校训石上,醒目的字体和优雅的布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打下了“塞渊文化”的印记。

为了进一步阐释“塞渊”主题,在各教学楼之间还建有科技广场、精武广场、银河广场。科技广场上,“机器人教育从娃娃抓起”几个醒目的大字告诉学生: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的进步。机器人教育是我校的一个特色项目,队员们多次参加过国内外比赛,屡获殊荣。精武广场上有一本摊开的大书,上面写着“书香润心、武魂健身”,两面竖立的花岗岩幕墙上刻着武术上的一招一式,引人模仿。学生体魄强壮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武术教学是我校的又一特色项目。银河广场上,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浩瀚的银河引起了孩子们无尽的遐想,也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好奇之心与探索欲望。

我们还努力让校园的每一堵墙、每一扇窗、每一块石都会说话,师生漫步于校园,感受着美的气息与文化的熏陶。学校通过对外宣传橱窗,向社会、家长们展示学校动态、师生荣誉等等。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公告栏,每日公告班级纪律、卫生竞赛情况,可爱的红苹果如张张笑脸,展示着队员们努力争创的效果。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教育牌、提醒牌、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等等,也在激励着师生们遵守行为规范,做一个真正的文明人、现代人。

2.建设班级文化阵地,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小主人

我们提倡学生自主管理,群策群力,打造个性化的班级物质环境。教室的布置注重美化,体现特色,设置学习园地、师生书画展示台、经典壁,建立起自然角、图书角等等,由学生自己策划,做到图文并茂,经常更换,力求让整个教室充满文化的气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块墙面都能说话。

第5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目前,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学制为三年。针对三年制的市场营销专业,采用“1.5+0.5+1”模式,按照“一个主干,多个专业方向”的思路,实施订单培养。“1.5”即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强化学生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形成营销职业能力的主干。“0.5”指第四学期,此阶段实施“多个专业方向”的培养,即在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细分专业方向,按照企业的需求实施订单培养。“1”是指第

五、六学期,这是为就业而准备的专业实习、职业资格考试、订单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毕业设计等。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培养人才的营销职业能力主线,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的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专业方向模块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教学体系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课程体系的改革要做到“五符合”即:一是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理念,即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发展特长、终身教育;三是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坚持因材施教;四是符合社会和岗位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五是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要求。整个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创新教育。公共基础课是职业技术所需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以应用为目的,并考虑终身教育的要求;专业基础课是多个职业方向所需的基础课程,要满足继续学习和转岗的需要;职业技术课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解决职业岗位中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课程中还应融入如何去学习专业知识、寻找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思维训练和方法训练的内容,在学习与掌握职业知识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培养现代社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有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整合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如何强化学生的营销专业技能,提高营销职业素质展开,反映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体现因材施教、个性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如把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进行整合,同时融入推销员、高级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内容;把《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进行整合,强调《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重在应用这种工具,为营销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依据。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要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1、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和教学手段组合。

对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的谈话教学法。谈话教学不同于日常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2)案例教学法。除了运用传统的文本案例进行教学以外,还可用音像性案例、调研性案例等“活案例”教学法。(3)经典的程序化技能培训。由课前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结四阶段构成。

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比较适合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做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按照以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2)制定计划:(3)实施计划(4)检查批评(5)归档和结果应用。如要强化学生营销策划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典型产品或服务进行策划,由此确定项目任务;其次由学生制定营销策划的计划,确定策划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认可;再次由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按照已确定的策划步骤进行工作;然后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检查评分,并通过对比师生评分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最后是归档和结果应用,策划结果最好能应用到企业中,或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用以检验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其次在教学的安排上最好能集中进行,以利于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完整体验,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2、创新考核方式、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的考试观,既要解决“考什么”,又要解决“如何考”。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根据考核科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如开卷、闭卷、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报告与答辩等,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的组合。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既有校内老师,又有校外专家;既有他评,又有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形成以“学生为本位”的考核与评价新模式。

3、组建“社会实践部”、“营销实训中心”。

新生入校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产品推销等各种实践活动,以期获得感性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营销专业的学生必须介入更高层次的营销项目,每次活动后要求做出详细记录、写出感受,并作为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项目之一。组建“社会实践部”、“营销实训中心”,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实践和营销实训的平台。

4、建立实习公司(模拟公司)。

实习公司是由系里组建,模拟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组织机构,由专业老师指导,让学生自主经营,以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实习实训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司通过招聘的方式,挑选营销专业的学生作为各部门管理层的人员,学生按教学计划分批轮流到实习公司、实习超市进行专业实习。实习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建立由学生自主经营、自行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经营管理的课堂教学直接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结合起来,实行“课堂+公司”的教学模式。

5、开办“走向成功”培训班。根据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规格,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聘请社会、行业和院里的专家教授,对培训班成员进行“走向成功”所必须具备的理念、技能、体能、品德、意志等方面的强化训练,拓宽学生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意识及综合职业能力。

6、切实搞好顶岗实习、实训和毕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时按照“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酬”的二十四字方法进行管理,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从而培养出品德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能赚钱、勇创业的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重视订单教育,把改革落到实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的必要保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二是根据营销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培养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三是通过学校派出进修、个人自学或到企业实践锻炼,致力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是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请他们到校举办讲座、参与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各类基地的建设要以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为中心,积极推进“校企互动、区域融合、以基地为依托、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和人才支撑,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就业市场,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动、互信、互利,通过建立紧密型基地,发挥基地建设对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

订单教育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订单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全方位互动合作形式。二是定向式定单培养形式。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注重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把德、智、体、美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作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要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依法经营和从业有道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恳扎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多种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延长”的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6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关键词] XBRL;组织保障;核心要素;生态因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01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02- 03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GB/T 25500-2010)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为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BRL发展路线图勾勒出了未来几年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的美好蓝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XBRL财务报告体系涉及方面众多,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持续性系统工程,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保障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

1 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分类标准和技术平台是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要素,是XBRL财务报告体系得以存在的必要构件。从理论上讲,有了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和良好易用的技术平台,XBRL财务报告便能够得以实现。然而,在现实中,XBRL财务报告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审计鉴证、内部控制、信息安全和人力资源等4个方面。此外,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必须在统一的权威专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得以全面有序推进。因此,为了推进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织保障,这是推动财务报告体系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分类标准和技术平台建设,这是构建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要素;审计保障、内控保障、风险防范、人力保障,这是影响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的生态因子。以上各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质量优劣和效率高低。

2 组织保障

信息技术对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格局正在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游戏规则的全球化,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会计信息技术标准在内的信息技术规则已经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谁掌握了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发展的主动权。XBRL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深度应用,将实现会计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引领会计行业向信息化时代的全面转变。XBRL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方兴未艾,是会计领域在国际范围内的一次难以多得的话语权的重新洗牌,在这次洗牌过程中中国应当力争后来居上,变被动为主动、变一般建言为施加影响、变追赶国际规则为引领国际通用规则,掌握主动权,把握主导权,以降低我们的遵循成本。XBRL的发展事实表明,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强有力的XBRL专业组织对于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其他各方面保障措施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保障是否有力。中国XBRL地区组织,应当进一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XBRL国际组织保持密切顺畅的合作,积极参与XBRL国际事务,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地区或组织的XBRL体系建设经验,掌握XBRL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沿,为我国XBRL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并引领其他各项保障措施得以实现。

3 XBRL财务报告体系核心要素

3.1 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建设是构建完备的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重要基础保障,左右着其发展的方向与质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只是在构建完备的XBRL分类标准体系征途上,走完了万里的第一步。XBRL分类标准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就分类标准的通用程度而言,XBRL分类标准包括通用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和企业分类标准3个层面。首先,应当制定国家层面的核心通用分类标准,继而依次向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扩展,3个层面依次推进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仅仅满足了通用财务报告目的,如果行业、企业要进行更为详尽的信息披露,必须对通用分类标准加以适当扩展。行业、企业对分类标准的扩展可以有效促进通用分类标准的不断完善,应当适时总结、归纳行业和企业分类标准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调整和完善通用分类标准,使之不断细化,否则会造成新的“巴别塔”现象,严重影响信息的可比性以及XBRL财务报告的使用效果。从分类标准的颗粒度而言,XBRL分类标准包括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和账簿(含凭证)分类标准两个层面。首先,应当以财务报告分类标准为切入点,继而再向账簿分类标准层面扩展,两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只是实现了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基础功能,颗粒度较低。账簿分类标准则具有较高的颗粒度,将会引领XBRL财务报告向纵深拓展,实现报告实体内外报告平台的整合统一,真正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XBRL技术的伸缩性,使得向下挖掘轻而易举,向上汇总易如反掌,在不同报表之间、报表项目和附注之间、总括信息与明细信息之间跳转自如,大大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就会计准则自身而言,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据此,XBRL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小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分类标准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分类标准。应当以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的制定为龙头,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带动其他层面分类标准的建设。此外,作为一种商业报告语言,XBRL不仅仅应用于财务报告领域,还将应用于证券、金融、保险、税务、统计等各个领域,如何协调各领域的分类标准,避免重复分类,提高分类标准的统一性也是必须要予以考虑的重要方面。

3.2 技术平台

科学合理、详尽完善的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为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XBRL财务报告技术平台的建设,则是将这些纸上的标准转换为应用现实的关键,因此对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具有决定意义。XBRL应用平台的建设,关键在于XBRL工具软件,如分类标准编辑工具、实例文档生成工具、XBRL转换工具、XBRL一致性校验工具、XBRL报告展示工具、在线分析工具等。只有借助良好易用的XBRL工具软件,XBRL的巨大潜在优势才能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就目前而言,国际厂商在XBRL软件领域占有领先优势,相继推出了许多优秀的XBRL软件工具,而我国XBRL工具软件市场才刚刚起步,尚缺乏优秀的通用软件工具。没有技术平台的支撑,再美好的愿景也只能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因此,我国厂商能否积极跟进并后来居上,力争意识领先和技术创新,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大易用的XBRL技术平台,对于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涉及话语权、自和主导权的问题。

4 XBRL财务报告体系生态因子

4.1 审计保障

XBRL财务报告的发展将对传统审计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对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XBRL财务报告,不一定能够保障数据标记的正确使用、各项数据的正确计算性、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也不一定说明其遵循了会计准则,简而言之,XBRL财务报告本身并未提供有关的鉴证信息。2009年4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认为,考虑到XBRL数据是计算机可自动读取的信息,使用者不能直观地意识到这些错误(尤其是在使用XBRL分析软件时),因此这些错误的性质是非常严重的。因此,XBRL财务报告需要审计鉴证的有效支撑,如何构造基于XBRL的审计流程对构建完善的XBRL财务报告体系尤为重要。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审计鉴证才能为XBRL财务报告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真正成为虚假会计信息的“过滤器”和利益相关者的“保护神”。因此,审计模式面临重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有待改善。

4.2 内控保障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可见,内部控制对于构建良好的会计生态、防止会计行为异化进而保障XBRL财务报告体系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我国于2008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10年4月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并于2011年开始在部分上市公司执行。另一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二者相辅相承。XBRL技术统一了数据标准,信息传递更加畅通无阻,更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科学评价和有力监督。XBRL技术平台可以集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业务、财务等各方面的信息,整合内外报告平台,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及时,更利于企业全面分析经营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预算和战略执行情况,进而做出更加科学的经营管理决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总之,构建基于XBRL技术平台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改善会计生态环境,进而保障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3 风险防范

如果没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XBRL不可能完全发挥作用。良好的风险防范措施是保障XBRL报告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技术、制度、道德是实现风险防范的三驾马车,这3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保障XBRL报告体系的安全。

4.3.1 技术保障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我们痛并快乐着。在XBRL技术平台下,财务报告信息将会更加充分地暴露于公共互联网之上,如何保障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以及防范报告主体私有信息和商业秘密泄露至关重要,信息安全问题可能会成为XBRL财务报告体系潜在的“软肋”。为此,在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为XBRL技术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同时,必须全面引入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凭证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大力发展安全认证服务,注重系统应急计划,加强系统应用、数据存储、网络传输等方面的安全防控,为XBRL财务报告体系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技术保障。

4.3.2 制度建设

制度的功能之一,在于协调人们的预期。良好的制度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增强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正外部性,促进公平竞争和诚信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技术永远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制度建设对于构建完备的XBRL财务报告体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这里的制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宏观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企业各类相关管理制度。XBRL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报告语言,将在会计、金融、证券、统计、税收等各领域全面应用,影响面广,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与XBRL技术发展程度相适应,适时调整、完善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规范和约束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当出现信息化环境下特殊的新问题、新纠纷、新案件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并重新界定信息披露界限,明确信息披露内容、披露程度、披露格式、披露方式、披露时限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信息披露更加充分、透明和及时,以降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风险。就微观层面而言,企业各项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对于XBRL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其风险防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岗位责任制度、系统开发制度、系统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系统更新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等,都应进行必要的更新、调整、补充和完善,以满足以XBRL技术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新需要。

4.3.3 道德建设

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制度安排,但却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由法律来进行规范,道德建设对于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1]。为此,从会计职业来看,应当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树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在财政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加强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注重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和终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统一的职业道德征信系统及配套的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力争在全行业形成一种倡导文明诚信、爱岗敬业的公序良俗,与技术、制度相辅相成,推动我国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健康发展。

4.4 人力保障

XBRL财务报告的有效实施最终取决于一系列相关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只有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才能切实提高XBRL财务报告系统的运行效率,否则一切形同虚设。正如王军副部长所言:“会计信息化建设为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德业双馨、知识全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专业化、现代化、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和力度,多出、快出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会计审计专业,既掌握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又能适应国内经济技术环境与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2]目前,我国XBRL教育总体上相对滞后,相对于我国XBRL宏伟路线图而言,专业人才奇缺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应当通过组建高精尖的科研团队、加大XBRL研究力度,重构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加强正规教育,推动后续教育和后续培训,宣传XBRL理念、普及XBRL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细化通用分类标准指南、提供基于实际案例的分类标准详解,开发推广XBRL经典案例等多种途径,让XBRL教育提前,突破人力资源瓶颈,为以XBRL为龙头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以上几个方面,虽然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但都是XBRL报告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几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我国XBRL报告体系的建设进程。因此,应当多管齐下,避免偏颇,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进行动态跟踪,并实施必要调整和有效改进,否则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制约XBRL报告体系建设的瓶颈和短板。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诚信教育经典案例范文

关键词:会计本科教育全面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能力

一、引言

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专业类别教育发展相似,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演进。会计本科教育研究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背景展开的。会计本科教育研究角度有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宏观研究角度试图构建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会计本科教育模式,主要从会计本科教育目标出发,构建合理的会计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会计本科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会计本科教育的评价机制(陈玉荣,2007;张玉红,2008)。在会计本科教育模式研究上,有学者借鉴国外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从会计本科教育理念,会计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诚信教育等方面对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应淑仪、吴涛,2005)。微观角度则是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的研究(李心合,1998;刘永泽等,2004),对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孟焰,2007;邵军,2008),对会计本科教育中所需注重的知识、技能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林志军等,2004),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的研究(陈祺等,2005)等。这些成果丰富了会计本科教育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本科层次,而很少有对不同层次会计教育进行交叉研究,特别是将职业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引入到会计本科教育。本文主要针对全面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取得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将其引入到会计本科教育,对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二、会计本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 一 )培养目标定位浮夸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的目标有过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财政部推行会计教育改革时,大部分院校会计教育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会计学高级专门人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胜任会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工作。但随着会计教育层次的多元化,对于会计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出现了“通才”和“专才”之争,李心合教授(1998)主张会计本科教育应为通才教育,阎达五教授(1998)则认为,会计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实际工作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各高校在教育目标的定位上众说纷纭。对于大部分因市场需求而匆忙设立会计本科学专业的高校而言,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是为了能使新设专业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审批,必须要拔高会计学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朱小平、姚颐、况熙和杨效红等“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51%的人认为会计培养目标应是综合型人才”;孟焰、李玲“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显示:56.38%的人认为会计培养的目标是“通才+专才”的组合。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于大多数普通高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短暂的教研积累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导致了培养目标定位的浮夸。

( 二 )课程设置随意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执行过程的具体化,由于培养目标定位的浮夸,使得大部分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各本科院校存在着较大差异,差异度在20%~30%之间,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不同学校在同一个方向模块里所设置的课程内容不一样,专业课程设置层次性和结构性不合理,专业课之间的跨度太大,缺乏系统性。课程设置随意的表现在课程名称名不符实,课程之间界限划分不清。虽以“初级”、“中级”和“高级”为依据来区分各门课程,从形式上看似规范,但指导性不强,实际课程内容和教材在编写上把握不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很多学校授课内容基本上一样,或者是增加一些资本市场的基本常识,而很少涉及系统、前沿的财务理论和相关的数量分析内容。

( 三 )职业道德教育弱化在就业导向的压力下各个学校将会计各种资格证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黄珺、蒋颍歌、潘美霞等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五所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进行的有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5%左右的学生所在院校未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其中没有院校系统开展该项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导致会计核算失实、会计造假以及审计舞弊等案件层出不穷的重要根源之一。

( 四 )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瓶颈 师资力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体现学校学科实力和学术地位的综合指标。经过多年的扩张式发展,各个高校师资力量出现了明显的短缺现象,这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如宁波大学会计系设计的《高校会计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的调查问卷》,对6所综合类大学、6所财经类大学和2所部属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在对教师素质满意度的调查项目上,12.46%选择的是很好、38.38%选择的是较好、32.25%选择的是一般、13.35%选择的是较差、3.56%选择的是很差;在对师资需要加强的方向上,41.20%选择的是教学方式呆板、16.47%选择的是实务能力差、15.74%选择的是责任心不强、13.46%选择的是科研能力弱、13.11%选择的是专业知识不足。教师队伍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还体现在想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不愿来,自己培养的人才又留不住。很多高校特别是非财经类高校,通过“短平快”方式发展起来的会计学专业,既没有一定的专业积累,也不具备学校重点投资建设的优势,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合理是困扰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全面职业教育特征分析

( 一 )强调专业内容学习能力专业内容的学习所对应的是认知能力和行动技能,力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这里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获取技术知识、生态知识、经济知识、结构知识等能力。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特殊领域的已有专业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技术的一种信念,这些信念来自于对生活、对大自然和美好人生的一种热爱。因此,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自主改良和创新的欲望,强调内生性的专业能力培养。

( 二 )注重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主要是对基本学习和工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力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力。方法能力强调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包括独自获取信息、有效加工信息,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方法能力训练关注的是学生独立的思维习惯和面对新问题的反应能力。作为一种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具体、直观的技能方面的训练,最终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一方面已有的技巧,这是职业教育的精髓所在。

( 三 )培养交流沟通能力 交流沟通方面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合作和沟通技巧,力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等。学习、技术最终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作为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通过实训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学会融入社会,在合作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在交往中体现出技术的价值。

( 四 )发展情感道德素质情感道德方面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自己的兴趣领域,并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和生活做合理的计划和构建。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力求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学会尊重、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等。情感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将自己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不断内化、深化和提升而形成的,是行为人所特有的情感形式。良好的情感道德素质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是持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全面职业教育思想这四个方面特征的内容,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吻合的,是一种基于行为导向的教育。在学习活动中强调“头-心-手”多器官功能的协调开发,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协调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和智力结构,为学生将来接受相关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奠定基础,而且能更加切合企业职业实践的现实需要,方便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后进入职业生涯。

四、全面职业教育思想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启示

( 一 )培养目标定位恰当、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具有先决性的核心概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的综合反映。简言之,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会计本科教育,可以借鉴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将其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市场经济中企业或组织需求的具有一定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学习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样的目标定位比较符合这类学校的实际,充分体现“拿来主义”的精神,以实用为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性部分,把应用型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要注重和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基础,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对代表不同层次的4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本科学教育培养模式中,两类基础课共占总学分的59.79%,几乎是专业课学分30.27%的两倍,实践环节仅占11.54%的学分(而且毕业论文又差不多占了其中一半)。因此,根据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普遍框架,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模块应该大大降低比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适当增加比重,而实践教学模块则是重点改革的对象,尤其是如何将实践教学融合到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当中去。

( 二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情感道德教育同行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大学本科教育寄予较高的期望,随着大学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方式和培养体制上要有所变化。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应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转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主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前助理干事纳伊曼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能很快和准确地找到不知道的东西。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的人们估计用80%的时间用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的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这种比例将来一定要根本改变。”对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突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将情感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道德教育同行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引入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以“出纳工作”项目为例。首先,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确出纳主要的工作任务,并设置子项目;其次,根据项目任务的需要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子项目的具体任务,制定计划;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实施完成项目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这么一个角色,既参与其中,又要善于沟通与激励。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过程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第二,形式多样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虽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最后暴露出来的是会计舞弊或审计失败等案例,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不做假账”,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养个人完整人格为前提的一种基于维护会计职业声誉的全面教育。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1)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在对学生分组的前提下,让各组学生课前收集与该案例相关材料,整理分析案例的关键点,在课堂上集体讨论,通过讨论深化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2)现场感受法。通过组织学生现场旁听法庭对民事或刑事案件的审判,让学生现场感受法律的威慑力,这种实践教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一定的学生人数,必须要求每位同学书写旁听感受。(3)视频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观赏一些经典影视作品,在娱乐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提供能体现真、善、美有教育意义的作品。

( 三 )建设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建设一支能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各类型院校立校之本,也是学生期望之所在。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笔者以为:第一,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会计学教师的师范技能,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因为会计专业的教师在工作前大多没经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套用一句广告词“有实力自然有魅力”,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第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改变原有机械的激励分配制度,评价体系应以学校自身定位和特点作为出发点,在教师职称的评聘上不能“一刀切”,唯“科研成果”是论,也要看其教学理念、水平和效果及与用人单位合作指导学生实习或实训的能力等,从多方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第三,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在人才配备上内外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机制,针对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可以多渠道灵活的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执业会计师来补充教师队伍,同时也可以鼓励在岗教师挂职锻炼。第四,促进教师的团队合作。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一个平台,促进专业建设,加强教师间的团队合作,发挥团队配合的溢出效应。根据我国教育部的界定,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按照这样的标准唯有团队合作不能实现。

( 四 )建立校企长期的合作关系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专业所需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一种教育思想。实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入校内的实验或实训课堂,丰富了教学方法、完善了教学体系,既推动了学校基础性研究,也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支持“双元制”教育模式,既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可以在培训期间发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推崇。比较我们国家的制度、政策和法律环境,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建立校企长期合作方面可作如下尝试:第一,选择合作企业时,应以人员流动性较强的中介企业为主,如各类型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因为,这类型企业一方面人员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业务涉及面较广,比较适合开展实践教学。第二,要对学生质量进行适当筛选,以提高合作企业长期合作的积极性。这一筛选过程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促进,同时也能降低合作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磨合成本,以便于长期合作。第三,与合作企业开展经常性的人员交流。人员的频繁交流既可以促进相关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同时也可以增加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传统和政策缺失,使得我国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校企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合作的长效机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加大,校企之间的双赢合作最终将会形成。

参考文献:

[1]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财会通讯》2005年第2期。

[2]朱小平、姚颐等:《中国会计教学改革走向何处——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会计研究》1995年第9期。

[3]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4]张玉红:《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来自德州学院的实践》,《财会通讯》2008年第9期。

[5]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会计研究》2002年第6期。

[6]黄珺、蒋颍歌、潘美霞:《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第9期。

[7]和震:《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

[8]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一个历史的视角》,《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2期。

[9]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财会通讯》2007年第6期。

[10]李锋:《关于我国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8期。

[11]德拉高尔朱布·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