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案是教师为了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设计的一种教学文书。下面是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欢迎参阅。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淘气的春风娃娃对着云儿使劲儿的吹,使得春雨沙沙地下。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知什么原因,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起来。下面请几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让我们从文中找出答案。(读后进行鼓励性评价)谁来说说它们争论的原因?(它们为春雨的色彩而争论)教师板书课题:春雨的色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书。
二、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悟春雨的特点:
⑴ 请同学们看屏幕,说说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小而密)
⑵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春雨的特点,练习朗读。
请同学读,读后评价。
⑶ 听老师读,“春雨沙沙,沙沙,沙沙……”选择正确的读法。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2、抓住“争论”一词,结合下文来学习体会其含义:
⑴ 咦,小鸟们在干什么?请你在书中找到小鸟们的对话,自己读一读。
⑵ 你喜欢哪只小鸟?把它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读,教师板书:
小白鸽无色的
小燕子绿色的
春雨的色彩
小麻雀红色的
小黄莺黄色的
⑶ 请你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读一读。
⑷ 请小组内的同学们分角色戴上头饰,汇报朗读。
⑸ 小鸟们对春雨的色彩看法不一,都认为自己说的对,所以争论得很激烈,你们觉得刚才那组同学读得怎样?
⑹ 请你感悟当时小鸟们的心情,读出小鸟们争论时说话的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辅助朗读。
⑺ 再请一组同学戴上头饰加上动作,汇报朗读。
⑻ 请同学说一说“争论”是什么意思?教师随机点拨。
⑼ 听了它们的争论,不知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
⑽ 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请同学到屏幕前点击电脑,讲明理由。
(如,学生认为小白鸽说的对,可根据生活经验所知。小麻雀、小燕子、小黄莺为什么会认为春雨有不同的色彩呢?学生如果答不上来,可以在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点拨。
3、小雨不停地下,小鸟们的争论引来了其它的鸟儿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屏幕上出现学生常见的鸟类,如:孔雀、啄木鸟、仙鹤、大雁等。
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鸟类说说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让学生感悟平时所见到的春天色彩的美丽。
4、春雨不停地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是怎样说的:
⑴ 放录音,听学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⑵ 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思考:春雨为什么下得更欢了。
⑶ 体会“沙沙沙”的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读“沙沙沙”时,语气要逐渐加强有力。
⑷ 理解句子“我本身是无色的,可是我能给春天送来美丽的色彩”的意思。
(教师点拨:植物的生长与春雨有关,在春雨的滋润下,植物吐绿,花儿盛开,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春雨的色彩是美丽的。)
三、选择性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春天的美景。
3、和父母一起到公园去寻找春的色彩。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有研究报告指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大至可以分为四类家庭结构、三类教育方式,四类家庭结构是:隔代抚养型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父母都下岗家庭,三类教育方式是: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如何能够在及时掌握了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有的放矢的、主动加强对这些学生的针对性教育,使无论是课堂教育教学还是其他各个方面中,都能积极、主动的接近、关怀,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家庭安全教育,从而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自信和阳光,最终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通过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成功转换问题学生的一些事例,进一步来强调在目前加强中职学生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问题学生”小奚是我刚刚送走的一届学生,记得他刚刚到班级时,是一个根本不会惹人注意的学生,也许是因为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在头一个月里,他表现得非常安静,不怎么说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上课时睡觉的时候比较多。所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他当成了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没有太引起我的注意,但是没有多久,就先后有学生和课任老师来跟我反应,他不但上课带头说话,而且不服从管理,多次在课堂发生了与任课老师顶嘴的现象。这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以来,真是不多见。我开始注意到他,并且跟他经常谈心、交心,尽可能地多关心他一些。刚开始好一点,但是好景不长,而且性质更严重,开始带领一些学生不上课,带头逃课。我非常气愤,给他所带领的学生分别打电话,其他人都回来了,就他一个人没有回来,而且态度特别强硬,愿意开除就开除。我马上联系家长,将他这种情况通报家长,并且要求家长必须到校,否则马上开除。第二天,我见到了他的父亲,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啊,态度特别和蔼,在了解家庭情况中,原来小奚的父母双双下岗,靠在外打工维持一家的生活,平实根本没有人管他,放任自流,他在初一时学习还是很好,但是到了初二时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念书了。我也初为人父,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从自身也开始反省,对小奚应该给他更多的时间,更需要耐心,多关心,而从他的家庭,我与他父亲做了非常好的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情况,并且根据他青春期叛逆但又有一点点讲义气的性格,希望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多关怀,并且多听取他的意见,慢慢引导他有担当,做正确的事,只有尊重了父母,他才能尊重其他人。
一、关于内容的整合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这一教学理念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在落实与践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In a new house”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整合美术的内容,要求学生设计理想的家,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花了近10分钟的时间来设计房间,他们忙于剪、贴、画,忽略了语言的运用,导致后面的句型交流环节因为时间关系草草结束了。
【反思】这原本是不错的创意,但目前这样整合教材,看似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但也因此冲淡了英语学习的内涵。课堂中学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忙于剪、贴、画,脱离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作为创造性的作业在课后来完成,然后在下一节课上用所学句型来描述自己的设计以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虽然新课程强调在教师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教师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开展教学都不能脱离教学目标——为英语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服务。英语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了不能把英语课上成美术课或其他课。
二、关于教学的导入
精彩的导入或引入,能抓住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情绪高涨,调整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导入这个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但在英语教学导入中却存在导入指向性、简洁性、有效性的问题。
【案例】有位教师的教学内容是time,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2.能听懂、会说1-60的数字。
下面是具体的导入步骤。
1. Greeting.
2. Sing an English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3. Play a game —Next number. 复习数字。
4. Say numbers in our life. 教师列举了众所周知的号码,如:110、114、119、120等,还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5. Game—Be a policeman. 通过观看动画迅速读出汽车车牌上的数字.
【反思】显然,教师想通过对数字的复习过渡到时间的表达,但这个导入用时超过10分钟,教师组织了唱、玩、说等好几个复习、热身活动,而本课重点要学的句型还未呈现,那么,接下去这堂课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吗?这样的导入是否冗长?如此耗时耗力的导入是否有必要?看起来这些活动虽然都与当天的教学内容有联系,但在导入及热身这个环节如果组织的活动过多,会影响到后面新授内容的进行。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设计导入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明确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处理好导入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时,在一个简短的warming up或相关的free talk之后,无须绕很多弯,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课的主题。
三、关于活动的设计
“以活动促语言发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指导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也力求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因此,每位英语教师几乎都成了活动设计专家,在公开课上,学生唱唱跳跳,既有做游戏又有演节目,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助阵,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之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有位教师在学生学完国家和国籍的单词后布置了一个学生之间互相询问“Where are you from?”的调查任务。
【反思】这样的学习任务还是停留在机械性的语言练习层面上,缺乏有意义的交流。调查是英语教学中的热门活动之一,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其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学完了有关数字的单词后,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句型“What’s your telephone number?” “My telephone number is ... ”调查本班同学的住宅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并让学生将信息填入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这个具有信息差的活动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有意义的交流中获得了信息,运用了语言,并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技能。笔者认为,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四、关于媒体的组合
现代教学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无疑给传统的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它将视频和音频融为一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大,给学生创设了赏心悦目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不足——授课课件化、板书屏幕化等问题屡见不鲜。
【案例】有教师在执教“A trip to the zoo”这一课时,费劲心思,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还收集了动物玩具,墙上贴满了动物图片,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动物大观园。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虽然兴致勃勃,但其注意力更多地被异彩纷呈的画面和新奇有趣的教具所吸引,强烈的感官刺激反而弱化了语言信号的刺激。
【反思】滥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有些英语观摩课上的一大通病,异彩纷呈的画面和精彩的视频代替了朴实简单的图片或简笔画,有些完全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体态语解决的问题也用多媒体,具有示范意义的板书也只是在电脑上一闪而过,是否有这个必要呢?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应遵循适时、适度、适效的原则,而且对于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的教师来说,寥寥几笔的简笔画、几件小道具、丰富的肢体语言以及有效的互动游戏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 却不应该让它喧宾夺主。
五、关于教学的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能为有效课堂增色。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细枝末节。透过课堂现场的一些教学细节,就能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它;细节虽小,但教学失败的罪魁祸首有时也是它。
【案例】教师对答对问题的学生经常会说“You’re very good. Here’s a gift for you. Sit down, please”,而对答错的学生则会说“Sit down! You must listen carefully!”
一、从概念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概念,是一类事物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就意味着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由于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掌握概念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深人的过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能促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概念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优化思维过程,探索和发现规律,以达到沟通新旧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
例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由于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负迁移影响,有些学生专攻“个位”,并且从一位数到四位数都举出了“铁证”:9,33,126,2013,于是马上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正当学生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之中时,教师突然出示以下数字:16,23,57,139,240,4014,让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判断并用除法验证,学生顿时傻了眼。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①能用“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办法来探索“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②在列出的所有数中,能被3整除的数真正共同的地方(内涵)是什么?③从刚才的探索中,你要吸取什么教训?
通过反思使学生初步体验到要从多角度探索问题,要全面观察事物,要抓住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防止被非本质属性所迷惑。
二、从计算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要搞好计算教学,必须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依据算理,理解算法;根据算理,掌握算法;明白算理,剖析错因。由此可见,算理是计算学习中反思的着眼点。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由于算理不清,使联系的形成未达到精确分化而导致的错误。如果教师仅指出错误或打“×",其效果是不佳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剖析算理,反思错误原因,并主动寻找纠正的方法,逐步提高防错、纠错能力。
例如,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当学生出现以下错误时:2500÷300=25÷3= 8……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认为值得怀疑或有明显错误之处进行反思:①错在哪里了?②用什么办法可以检验结果?③为什么会错?④应怎样纠正?使学生通过反思找到了错因:300×8+1=2401,2401≠2500,该题的余数应该是“100",而不是“l”。因为“1”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并明白了“商不变但余数变”的算理。
三、从应用题学习的教学案例分析
应用题是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渠道。所以在应用题教学必须突出思维训练,展开思维过程,教给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尽管做了大量的应用题,且经过教师的分析,但效果仍不佳.究其原因是解题后没有及时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很容易忽略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解题的反思。虽然反思性解题需花较多时间,但对一道题的反思胜过盲目地解十道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探索问题和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的方法,有效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能逐步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解题规律,为今后建构新知奠定基础。
反思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解题过程中的关键在哪里?⑵根据某种方法计算的依据是什么?⑶解题过程中是否有些“误导”的想法,值得提醒别人不要重蹈覆辙?⑷解题过程中是否有某种技巧值得吸取,可以类推到哪些情况中?⑸是否能找出其它更快捷的解题思路?⑹解题之后进行思路总结了吗?
例如,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下表统计的是五年级二班两个小组植树的情况:
组别 一组 二组
各组人数 18人 20人
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 3棵 2.5棵
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学生审题结束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误把各组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看成各组植树的总棵数,列出算式:
(3+2.5)÷(18+20)
教师没有立即加以评价,而是再一次让学生审题,并问:“3”表示什么意思?“2.5”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了问题,除号前面(3+2.5)算的是第一组每人和第二组每人植树的棵数和,除号后面(18+20)是全班的总人数,两个数量不对应.要先算出第一组植树的总棵数和第二组植树的总棵数,再把两组的总棵数合起来才是全班的总棵数,与后面全班的总人数对应。正确的列式应该是:(3×18+2.5×20)÷(18+20)。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类课程;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黎建新(1966-),男,湖南华容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瞿民华(1972-),男,湖南桃江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湖南长沙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电力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研究”、200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创新与特色案例开发”、2008年湖南省特色专业(市场营销)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62-02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是指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以培育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一般认为,商学领域的案例教学肇始于20世纪初的哈佛商学院,到上世纪的中叶,案例教学已经在欧美大学的商科教育中普及开来。但在国内,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才进入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课堂。整体判断,由于推广和应用的时间还不太长,我国商学领域案例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还不太高。
案例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生动、复杂的管理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这已被欧美国家的教学实践所证实。为了具体了解我国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现状,推动我国案例教学的发展,笔者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调查。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参加中国管理学年会和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年会的高校教师。调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通过大会组委会提供的含电子邮箱的代表名册,笔者向参会者发送附带问卷的电子邮件。以这种方式发出电子邮件120封,回收67封。二是深度访问,在会议期间,通过大会组委会提供的代表房间号,随机抽取了10位代表开展深度访问。两种调查方式共涉及全国41所本科院校的教师。受访者所在的高校包括教学型(9所)、教学研究型(24所)和研究型(8所)三种类型的大学;调研对象都是在这些大学从事研究生和本科生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所主讲的课程包括管理学原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销售管理和旅游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
以下笔者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改善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建议。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笔者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深度访问的内容,归纳了当前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重要性尚未体现
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案例教学是管理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哈佛商学院的成功,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大多还停留在口头上,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体现。据调查统计,有71.7%的人认为案例教学很重要,26.1%的人认为比较重要,2.2%的人认为不太重要;认为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的人有10.2%,认为部分得以体现的占23.7%,认为还没有得以体现的却占了66.1%。
在分析案例教学重要性没有得以体现的原因时,有63.2%的人认为是教师不重视;认为学生不重视的占36.7%;认为学校不重视的占79.6%。基于此,并结合深访发现,笔者认为,导致当前国内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水平不高、效果不佳的直接原因是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不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准备、去实践案例教学;而根本原因,是高校在教学管理层面缺乏明确的、针对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较理论教学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激励、没有扶持,教师的工作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其积极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就会避实就虚、避难趋易,并由此导致案例教学开展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将“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将两者混为一谈,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据本次调查统计,63%的教师认为二者有差别,37%的教师认为是两回事;但同时,有高达59.1%的教师承认在具体教学中没有将两者区别对待,22.8%的教师试图努力将两者区别对待,18.9%的教师已经将两者区别对待。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教师精力有限,而要真正把案例教学上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二是高校现行教学管理机制和政策对教师从事案例教学缺乏激励和扶持。
3.案例缺乏时效性、代表性和本土性,课堂缺乏互动性
对目前的案例教学,有54%的老师认为比较满意,有40%的老师认为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合适的案例。调查发现,现有的教学案例往往不具有时效性、代表性,很多案例是几年前甚至一、二十年前的。另外,案例的内容往往还停留在传统产业上,缺乏对网络经济时代信息产业、电子商务、文化传媒等新型业态的关注与研究。这种案例自然不对学生的胃口,所以很多学生对案例教学常将自身置于案例讨论之外,不关心、不配合、不思考、不发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情感上、智力上、思维上、认知上”的互动,[2]所以案例展不开,难以深入,陷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境地。
4.课程设置欠科学、不合理
现在的高校,无论是教学型的、教学研究型的,还是研究型的,都重视基础教学,强调教研教改,因而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都建设得越来越科学合理。但在体系内的课程排列与设置上还存在一些欠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被安排在低年级(大一、大二)开设,如“管理学原理”,低年级还没有接触太多的管理理论,还缺乏运用专业理论综合分析管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课时安排不太合理,一门管理类专业课程一般安排32-48个课时,仅够理论讲授,教师已没有时间去组织案例教学;三是在课程设计时没有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独立分离,而是混为一体由教师随机掌控,这容易导致把案例教学变成理论教学的课堂举例。
5.高校教学软件、硬件欠缺,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所谓教学软件,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前文中已提及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二是指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管理学科与企业、市场联系紧密,强调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高校从事管理类教学的教师,大多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在企业、市场历练的经历,缺乏管理实战经验与能力,同时又没有接受专门的案例教学培训,对案例教学的主持与课堂控制能力相对不足。
在案例教学中,容易被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是教学场地及其配套设施等物质硬件的配置。理论教学大班合堂的场地、“秧田式”的桌椅排列不适合案例教学中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双向或多向的沟通和互动。投影仪、麦克风、幻灯机、互联网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备,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案例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三、提升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水平的建议
1.明确案例教学与课堂例举的关系
这里要指出,“案例教学”与“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课堂例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反映的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的复杂的实际问题。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使案例教学的参与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进人角色,设身处地地设想可能遇到的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它综合了多门学科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实质上是一种模拟实践训练,能够提升学生搜集资料、市场调查、决策判断以及经营反思等多项综合能力。[1]而后者是指在理论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某一原理和概念的了解,编写或引用与之相关的例子。它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对案例教学的必要补充。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有机地将两者穿插,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
开展案例教学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如果在教学管理制度层面没有相应的、健全的激励机制,愿意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制度上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且将其教学效果纳入评优评先的评比标准中。
3.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编写或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编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服从于课程目标,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偏离了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新颖,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南辕北辙,自然也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另外,在案例的选编上要坚持本土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原则,宜“中”不宜“外”,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旧”。必须立足国内、甚至本地,广开案例来源,及时总结国内企业、本地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这样的案例展开分析,使学生领悟管理的实质,掌握企业运营中的种种管理技能。
4.加强课堂管理,完善案例教学流程
完整的案例教学流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案例考试或考查三个环节,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流程。[1]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两方面。在课前,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案例选择原则筛选案例;二是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教师的分析抓住了案例的精髓,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将案例分析引入深处;三是设计案例讨论过程,包括讨论形式的设计和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准备,是指学生在课前熟悉、分析案例内容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还要督促学生做好案例教学准备。
课堂组织,是指在开展案例教学时,教师运用提示、反问、追问、鼓励、表扬等多种方法,组织、引导、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积极思考,使讨论能够继续深入,并及时作出总结的过程。案例考试,是指对案例分析讨论情况进行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论证观点的论据充分性、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结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等方面。
5.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必要的案例教学硬件水平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成功,教师是关键。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唱主角,教师为主导是配角却要充当多个角色。教师首先是案例教学课堂的主持人;其次,是案例分析讨论进程的控制者;同时,教师还是案例讨论方向与深度的引导者和案例教学结果的总结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角色转换是否得心应手,都有技巧和学问。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必需定期对从事案例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如组织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案例教学的示范课,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深造,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进行观摩和总结推广等等。
另一方面,适合案例教学的场地与设施等硬件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应该配置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教室,座椅的排列可以是“圆桌形”、“矩形”或“六边形”,配备了互联网、投影仪、麦克风、活动挂布等辅助设施,还可以创建网络案例教学教室。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教室相比,基于网络空间的案例教学教室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时间缩短的矛盾,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灵活性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等优势,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延伸学习的机会,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与利用率。
参考文献:
[案例1]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例3的《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
一.学习同级运算
1.出示主题图
师:想进滑冰场玩吗?那同学生们必须先解决滑冰场负责人提出的问题。
2.出示例题
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要求列出分步式和综合式)。
3.反馈(师板书学生的各个综合算式并要求学生说明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列式情况如下:
72-44+8572+85-44987÷3×66÷3×987
4.观察
师:这些算式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72-44+85”“72+85-44”这两个算式中只有加减,“987÷3×6”“6÷3×987”这两个算式中只有乘除。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算的?
生1:72-44+85先算72-44,再算它们的差再加上85。72+85-44先算72+85的和,再算它们的和再减去44。
师:谁能像他这样说说987÷3×66÷3×987的计算顺序。
生2:987÷3×6先算983÷3的商,再乘6。6÷3×987先算6÷3的商再乘987。
生3: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的。
小结:如果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法,减法或只有乘法,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学习两级运算
1.出示
师:请跟着负责人进入冰雪天地吧!进入大门先买票,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会怎样算?
学生独立解决,并说说解题思路。
2.反馈
所有学生列式:24×2+24÷2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爸爸和妈妈各买一张,每人需要24元。再加上我自己只要成人的一半,所以用24÷2=12元,一共需要24×2+24÷2=60元。
3.对比学习
师:这道算式与前面四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生:前面四道要么只有加法与减法,要么只有乘法与除法,而这一道是乘法,除法,加法都有。
师:那这道算式还能从左往右按顺序算吗?
生1:不能,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再算加法。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1:先再爸爸和妈妈共需要的钱,所以先算24×2。再算我需要的钱,所以再算24÷2,最后加起来就是60元。
生2:我觉得这里的乘法与除法可以一起算,因为可以同时算出爸爸和妈妈的共需要的钱,和我需要的钱,再加起来就可以了。
4.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时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想这一个算式中乘法,除法同时在加法的两边时,可以同时计算。
三、巩固练习(略)
[案例2]
一、出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四则运算”。你对这个内容知道哪些知识?
生1:我知道,四则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生2:我知道四则运算就是加、减、乘、除法都有的运算。
生3:我知道四则运算就是一个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的算式。
生4:我知道加法与减法是属于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属于第二级运算。
…
师: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确什么叫四则运算。
二、出示例1
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分步解决的学生列成综合题式)。
板书:72-44+8572+85-44987÷3×66÷3×987
小结:像这些不需要加、减、乘、除全部用上,只要用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运算符号,与数合并成一个算式。就是一个四则运算的算式。
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运算叫同级运算,加、减法叫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叫第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算。
三、学生自己编题
出示用+、-、×、÷、78、2、和56编题。
要求:
(1)每人编2道
(2)用上2或2个以上的运算符号及合适的数编题。
反馈:收集学生作品。(学生会出现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的算式。)
四、学习没有括号同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1、板书将学生编的题目
板书:78+2-5678-2+5678×56÷278+2×562×56-7878-56÷256÷2+78
师: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叫做两级运算。运算顺序谁知道?
生: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法。
2、学生分类,然后选其中一道算一算。
3、小结同级与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按顺序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反思]
1.对教学进度进行“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1---例3的《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教材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分别进行教学。因此,对比两个案例后发现,笔者在例1、例2没有括号的同级运算顺序的教学中,基于学生对同级运算顺序已有较好的知识基础,笔者采用了简化教学过程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将例1、例2合为一节课,并将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这就实现了课时量上的“缩”。以便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没有括号的两级运算顺序的教学。
2.对学习方式采用了“放”
口头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口头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首先,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其次,口头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一、案例心理扫描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的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
二、案例心理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课堂口头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德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它评价很好地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口头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口头评价的形式主义。
三、案例心理分析与思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口头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关键词:心理暗示;高校教学;体育舞蹈教学
就目前而言,我国越来越多高校相继开展了体育舞蹈科目,将其隶属高校体育教学范畴。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这一新学科的教学要求,心理暗示逐渐被应用于该科目日常教学活动中。心理暗示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方法的问题
1.1 心理暗示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体育舞蹈科目,同时也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逐渐将心理暗示方法应用于该科目的日常教学中,但过于形式化。受传统影响较严重,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难以改变自身的陈旧观念,教学方法也多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同时又由于高校教学制度相对来说较为松散,日常学习多靠学生的自觉性,教师很少监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厌学心理,对于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作用。
1.2 学生学习态度懈怠
就目前而言,我国各大高校扩张现象比较明显,本科大学生招生率逐渐上升。但是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并没有健全完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日常教学活动管理不严、每学期仅是通过期末成绩考核作为一切衡量标准,无论是从高校教师的观念来讲还是学生个人观念来讲,体育教学均不被重视。教师对于体育课考勤情况考核不严,很多学生不认同体育舞蹈这一科目,男生更倾向于篮球、足球等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显然“舞蹈类”难以调悠溲习热情,女生对于大部分体育互动兴趣均较低,很多学生到体育舞蹈课时多逃课、不认真听讲、不观看教师示范等,学习态度懈怠,学习成果不理想[1]。
1.3 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家庭的关爱及合理教育方式是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的关键部分,从上述阐述内容中能够明确受高校教学环境、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管教过于松散,当前家庭在日常活动中也没有予以学生过多的关爱和引导。大多数家长还认为良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但是其并没有从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去考虑,没有更多的关心孩子的内容及健康情况,导致学生厌学心理过于明显。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方法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 落实心理暗示教学方法
相比于其余的体育活动而言,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和音乐领悟能力等,就于此不同学习能力及文化功底学生学习表现是存在一定差异的。部分没有舞蹈功底或者音乐功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躁等情绪,教师要落实心理暗示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播放调整音乐节奏的方式对学生予以暗示。学生的情绪通常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当学生表现焦躁、紧张、不耐烦时,教师可以将音乐调整成舒缓的轻音乐或高山流水声等,就于此暗示学生放平心态,不骄不躁;学生学习兴趣不佳、音乐节奏反应慢时,教师可以将调整成快节奏或者重金属类音乐,通过强有力的节奏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共鸣,应用心理暗示方法教学能够有效调节学生情绪变化。
2.2 调整学生学习态度
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应用心理暗示教学方法,要保证学生处于完全放松的心态接受教学活动。由于心理暗示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导致其具体落实情况差,长此以往影响体育舞蹈教学在学生中的心里地位,很多学生不重视该科目的学习,使该科目逐渐变得边缘化。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之前,教师要与学生一同进行准备活动,这能够使学生的骨骼和肌肉逐渐舒展,处于舒适的感受中,学生整个人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精神均会得到有效放松,这种情况下更易于接受教师的心理暗示。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予以心理暗示,多说积极向上、具有鼓励意愿的话语,对学生的心里活动进行影响,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其乐于接受体育舞蹈教学并积极参与其中,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
2.3 家庭教育合理化
家庭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除了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外,还要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予以关怀。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并组织多项不同种类的家庭聚会活动,可以是跟家人的聚餐休闲活动、跟朋友的聚会活动,也可以是与陌生人、陌生家庭的集体踏青及爬山等活动,通过这些互动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关怀,通过户外活动参与对学生形成心理暗示,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对于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具有一定促进性予以。
3 结束语
将心理暗示应用于体育舞蹈教学中,从学生、学校及家庭三方面入手,有利于达到该科目预期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及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汪慧.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心理暗示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F0003-F0003.
[2]张艺凡.探讨“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学中的正确应用[J].大众文艺,2015,(4):257-258.
关键词:高校 教学 档案管理 价值 创新 发展
顾名思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指的是学校在教学工作中,所保留和留存下来的一系列有参考价值和学习经验的档案资料。包括文本档案、影像资料等多个方面。随着高校教育管理事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文字、图表、声像聚集在一起,以多元化、精准化的形式,体现出学校对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含义和发展现状
高校档案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发展基础,它们以文字、图片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记录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历程,也映射出了一个学校的未来发展,同时更成为了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是否到位,成为了高校衡量档案的重要标准。而同时,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完善档案机构的组织建设、弥补档案工作中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的几大阻碍。
从当前高校教学档案的发展现状上看,高校档案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发展趋势。档案工作包括从事招生、科研、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价值呈现。在党群档案、科研n案、教学档案、学生档案、设备档案的融合上,高校教学档案面临着从纸质到电子档案的发展趋势。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传输关系,因此呈现出了三大发展现状,暨档案资源积累过程缓慢持续、档案管理过程阶段发展、档案管理活动存在依附、档案管理存在封闭性。
二、简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档案管理工作具备如此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受到高校生源的扩招,高校内部具有教学、文化、科研的档案资料越来越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教学档案管理队伍水平相差较大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选配高素质、能力强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教学工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数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所以在发展制度上,存在着参差不一、更新缓慢、培训较差,使档案收集整理遭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无法实现预先设想的统一管理,同时存在着档案管理不足的发展问题。
(二)高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在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统一流程中,由于高校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在具体的问题上,容易出现了较大的责任疏忽,一旦工作出现失误,那么在出现档案遗失、档案损伤问题的同时,高校内部工作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消极怠工的发展现象。工作系统不够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难以实现出档案归档工作的最大效能。
(三)档案利用在实施作用中效果单一
在一些高校档案工作中,利用档案存在着诸多的对接漏洞。在当前档案管理的队伍建设中,因为档案工作最初存在于各个部门,所以在程序上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性。再加上档案记录与收集的间断使档案的时效性逐步下降。难以实现档案制度管理发展的完整性、功能性和多样性。
三、 增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对策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要想增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升高校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夯实档案事业的发展基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大对档案人员的培训力度,使高校档案工作能够在专业、严谨的教育工作者手中呈现出勃勃生机。除了要让档案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档案学科知识,还要使他们具备对电子档案、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创新能力,使高校电子档案管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的保护,以原始性、真实性、安全性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基础,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完善的档案储存环境。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管理系统
在高校教学管理的监督策略上,要在分散混乱的招生工作之初就设立档案管理的初级统筹,抓住学籍档案管理的核心要点,对教学档案工作中涉及的招生秩序、课程评价、维修保养、专业转移进行一系列的推进。通过时间、届别、院系等不同的节点内容,来区分相对混乱的管理秩序,避免在统计数据、部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误差。在教学档案的管理系统中,进一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到户”的发展依据,建立明确的教学档案评价体系,将评估和测评结果和档案工作人员的绩效分红挂钩,确保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学档案管理能够出现同步的发展局面,进一步加大高校管理者对档案教育管理的监督职能。
(三)加大电子档案管理安全防护
要在电子文件信息的原始期开始,就对其进行严密的监管。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等形式,利用高新电子技术,对电子文件的生成工作保持科学的跟踪记录。进一步制定文件生成和办理的流程控制程序,分别从电子文件的生成、校对、申发、承办、接受等不同的阶段,办理交接手续。从硬件设施完善和软件管理净化上入手,更好的教科研事业做好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进行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高校能够建立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秉承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建设内容,从而确保档案工作能够沿着信息化、标准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湘燕.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5).
[2]王涛,唐曙光.浅论高校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J].兰台世界,2011,(09).
[3]利淑英.地方高校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