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的启蒙性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 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启蒙;有效方法
当前我国幼儿启蒙教育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师资匮乏、幼儿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还存在,使得幼儿启蒙教育显得困难重重。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各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劲烈。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整个国民科学素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显得意义非凡。
一、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启蒙教育,就是指在人处于幼儿时期时,使用一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手段,对幼儿进行启发、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早期教育活动。人在幼儿时期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因素,幼儿在启蒙识字和学习知识技能的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一方面,它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启动幼儿的自主学习的动力系统,能在幼儿时期就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启蒙教育能使孩子获得自我和主体意识,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在幼儿时期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接轨。
二、我国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幼儿的教育也有所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国幼儿启蒙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经费不足
幼儿启蒙教育的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政府来讲,对学前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而且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但是到今天为止,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学前教育财政拨款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比例,虽然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边会提到,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但是倾斜多少是没有保障,因为没有数字在里边去督导政府,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经费投入不足。
2.师资匮乏
在幼儿启蒙教育方面,不仅我国的研发队伍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师资队伍也是数量不足。在我们目前全国现在有超过14万所幼儿园,在教师队伍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教师资格证,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素质低下。可见,幼儿启蒙教育这一块,师资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令人堪忧。
3.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一方面,在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很少能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创设符合孩子启蒙教育的课程、环境等,孩子的学习比较被动,兴趣不足,导致幼儿启蒙教育效率低下。
三、实施幼儿启蒙教育的有效方法
针对以上幼儿启蒙教育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提升幼儿启蒙教育质量的一些方法
1.加强幼儿启蒙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幼儿启蒙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政府来说,扶持幼儿启蒙教育是他们的责任,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投入是他们的义务。在政府重视学前教育的同时,对学前启蒙教育的投入也应增多。应保证学前启蒙教育财政拨款有一个固定的比例,随着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应不断扩大比例。在政府的工作计划里也应包含这项内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个事业,财政收入增加,向学前教育倾斜,总体上解决幼儿启蒙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2. 提升幼儿师资的整体质量
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幼儿启蒙教育的研发,使其能满足幼儿启蒙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提升研发队伍的研发能力。其次,加大对幼儿师资队伍的培养。可以在各大高校开展幼儿教师专业,培养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幼儿教师。对于已经就业的幼儿教师,要不定式地进行再培训。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坚决不能让其上岗,要严把教师质量关。
3.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在教师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教师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4.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重幼儿启蒙教育
首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生活化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在课上使幼儿更好地学习,在课前我会组织与活动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如某物体的形状、大小、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等,这样在课堂上教育教学活动就会很顺利地进行。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教学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幼儿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地讲、让幼儿枯燥地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从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尊重幼儿出发。 幼儿都是聪明的,不论是上哪一节课我都能做到走近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物体不同的模型和不同的颜色,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这时我就对她的兴趣作了鼓励,下课后幼儿可高兴了,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更愿意表现自己,发挥想象能力。
育人是一项特殊的工作,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无法即时看到教育的果实,有待同行们去探索、交流。但愿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5.树立榜样的作用
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对孩子来说都是最亲近、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所以成人要起到典范作用,加强自身修养,遇事要持积极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逐步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迎接新世纪的各种挑战。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启蒙教育对孩子来说是教育的开始时期,位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幼儿的启蒙教育,才能给抓住幼儿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缓解幼小科学教育脱节现象,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在我自己所教的大班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认为大班过后马上要升入一年级了,每天都应该有作业。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有一次我故意没布置作业,想看看家长们的反应,但是结果是让人深思的,班上有30个学生就有20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问我“为什么没有家庭作业,是不是孩子们在骗人。”我想问问各位家长,您的孩子才5岁,上的是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的学生偶尔一次没作业也是正常的。是什么的影响让您们觉得大班不布置作业时不正常的了?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许多的弊端:
①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园基本上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幼儿身体特点决定幼儿园一节集体活动时间小班最多15分钟,大班最多30分钟,让幼儿园的学生向小学生一样规范学习,必须长时间地坐在教室里多次练习,幼儿生理年龄决定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坐着,慢慢他就会趴着坐,歪着坐,慢慢就会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甚至导致孩子发育不良。
②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踉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③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幼儿园小学化”这种现象必须禁止,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规幼儿园保教行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通过督导检查,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2.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技能。
3.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规定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规定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自由,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自由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应用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教育予以了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国家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应当接受早起的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中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使得幼儿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时促进幼儿获取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文化不仅是人类在发展中积累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总和,而且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对增强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等发挥了关键作用,也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1、诵读传统蒙学经典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的实施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应该对幼儿教育予以高度重视。一般来讲,幼儿有着多记性而少悟性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精髓,那么,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选择传统启蒙读物让幼儿诵读,选取的读物有《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因为这些读物都是具有德育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双重功能,幼儿在诵读传统蒙学经典过程中,不但体会到中国古汉语的文化魅力,也逐渐的提升其素质[1]。由于蒙学读物具有一定的共性,大致上采用对偶与韵语等形式编成,因而与幼儿的语言思维特点相互符合,因而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便于幼儿学习和诵读。在内容上,有利于幼儿的记忆和联想,对幼儿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幼儿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了增强整体的教育效果,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所以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加大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力度,尤其是充分的运用传统节日实施教育,继而为幼儿各个方面的素养得到提升发挥关键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传统文化对促进幼儿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等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为了确保幼儿对社会民俗习惯和礼仪规范等有所认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以及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师要在实施隐性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对悠久的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期间,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进行汲取,科学的进行隐性传统文化教育,再设计教学方案,定期开展具有专题性的节庆活动,促使幼儿在节庆活动的熏陶下培养其情感[2]。首先,设计恰当的园所标识。为了保证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对传统文化更加喜爱,需结合园所名称,合理的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故事,继而在循序渐进中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设计主题空间。当每年的二月份幼儿回幼儿园时,可以举办元宵节灯会,或者是采取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环境富有年味,在亲子游园会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作用,也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3]。最后,大力开展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为了促进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知,教师要定期举办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例如,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教师要组织幼儿做粽子与月饼,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也在实际操作中收获快乐和喜悦。同时,幼儿对传统,民俗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也学会分享和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质。此外,在新年,教师要设置中国结编结赏和传统剪纸等活动,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使得幼儿对传统艺术有深刻认知,继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其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游戏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幼儿通过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其体验更加丰富,对幼儿的良好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常情况下,传统民间游戏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以及幼儿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培养幼儿的能力,可以合理的利用传统民间游戏,间接的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参与到游戏中,为幼儿的表演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传统民间游戏,通过开展传统民间游戏,实现对幼儿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的协调能力、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等,使得幼儿在娱乐中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由于有些游戏有竞争性和规则性,对增强幼儿的进取心发挥了主要作用,也有利于幼儿通过参与传统民间游戏学会遵章守纪,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提升了幼儿教育的高效性。总之,在幼儿教育中,为了促进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对幼儿实施早期启蒙教育,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机的整合起来,从而促进幼儿教育的质量有显著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实施中,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在其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通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宏.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幼儿教育的分析[J].才智,2015(23):180.
[2]张文君.浅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幼儿教育的结合[J].黑龙江科学,2015(13):146-146,145.
幼儿园课程的多样化使我们在目标上要把握全面教育的思想。学前教育是促成幼儿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手段和保障。因此,幼儿园课程必须在幼儿的体、智、德、美等方面体现并践行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应该是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学前教育目标的要求。所以,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上应该体现这两个方面,在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中,每位幼儿教师也应该根据这两个目标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
学前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开端阶段,是启蒙开智的阶段,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基础上,对幼儿的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以及美感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长。过多的训练一定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破坏性作用,这种不可逆的教育会毁掉幼儿的一生,更无幸福可言。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应该是启蒙的,让幼儿的天性在正确的幼儿教育指导下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使幼儿的身心获得愉快健康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对世界永久地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课程目标是启蒙性的、发展性的、全面的,它绝不以单纯追求智力目标为代价而牺牲幼儿的终身幸福。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游戏和交往,来自于大自然和幼儿的社会生活和我们所积淀的人类文化成果,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有教育意义的,便于幼儿去感知、去体验,利用幼儿的直接经验去认识新的知识经验,因为这样更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也方便教师教学。幼儿园课程的生活性,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系统的、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而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幼儿的兴趣是确定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必须符合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必须尊重幼儿的直接经验,而幼儿的直接经验又是有限的、与幼儿的现有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幼儿园课程具有浅显性。
三、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由于幼儿园课程是与学前儿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也是情境性的、参与性的、与现实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幼儿在现实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获得知识、经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真诚对话、有效沟通是幼儿园课程实施所不可缺少的。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这种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必然是活动性的和经验性的。
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文性、多元性
幼儿园课程教学质量好坏依赖于幼儿园课程评价,这种评价应该以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现状为依托,同时要针对个体差异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评价,在评价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促进每个幼儿自身的发展,是对个体人的尊重和热爱。
幼儿园课程评价要尊重地区民族文化特征的差异,多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儿园课程建设要园本化,同时要注意“幼小衔接”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深入理解和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涵义,因为幼儿园课程的涵义是我们探讨幼儿园课程特点的依据和出发点,对幼儿园课程内涵的不同阐述和理解,有可能会生发出不同的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特点。但无论对幼儿园课程特点怎样阐述,幼儿园的教育都应该关注幼儿自身的发展,考虑“人”本身的需要。幼儿教育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人的发展的最大满足,幼儿园的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对人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给予尊重,这无疑在告诉幼儿:你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没有人可以剥夺你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意愿。
幼儿园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基础。因此,幼教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不仅会对幼儿个体的发展带来好处,同时,对国家和民族的进步提高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均有深远影响,它也必将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现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65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幼儿教育重视的不断加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发挥幼儿教育的启蒙作用,幼儿园必须在明确自身办园宗旨的前提下,努力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1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分析
就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而言,小学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的幼儿园为了提高其办园知名度,大都开始把应用于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应用到幼儿教育之中。另外,课堂教学、知识学习、制度管理等各方面也都表现出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具体来讲,该现象对幼儿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不利于幼儿个性的自由发展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生性活泼。对孩子而言,在该时期加强对其个性的培养,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快速养成以及情感的快速建构。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日益严重,使得老师过分重视对其知识文化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个性的自由发展。过早对孩子进行小学知识的讲解,不仅束缚了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从长远角度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1.2 不利于幼儿早期教育目的的实现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没能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小学教育的前奏开展起来的,与真正意义上小学教育在教学目标和培养重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小学内容的讲授,不仅会极大地占用小孩的游玩时间,还会让小孩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就幼儿教育而言,它存在的意义就应当是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远比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重要得多。
1.3 没能实现与小学教育的良好衔接
儿童在各个阶段的成长是与其智力发育、情感建构、认知能力的提高相衔接的。科学合理的教育就应当是在尊重儿童自身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在其成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给予他们适合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幼儿接受小学教育的前奏,其主要任务就应当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与人交流、和谐相处的能力,逐渐培养他们接受小学教育所需的能力。当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没有体现出中间的过渡环节,也没能体现二者之间的良好衔接,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探讨
2.1 幼儿园要端正办园宗旨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与幼儿园的办园宗旨是分不开。幼儿教育作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前的启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和智力发育。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一园之长,其教学观念、管理模式以及办园宗旨也都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大关系。端正办园宗旨,就是要求园长和老师,首先必须改变以前的幼儿教育观念,要以提高幼儿的智力开发为根本,不要片面追求幼儿所学知识的多少。第二,办园宗旨的制定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施教方案。第三,园长和老师必须准确区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以及这两个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对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所有模式的制定、观念的确立,都要结合幼儿的自身特点来定,要避免拔苗助长现象的发生。
2.2 促进家长幼儿教育观念的转变
当前,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观念促使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幼儿园时过分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能力,这不仅给幼儿园带来了很大的办园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园办园宗旨和定位上的错误。转变家长在幼儿教育上的错误观念,首先必须开设专家讲座和各种咨询会,让家长明白幼儿在接受小学教育之前所真正需要的启蒙教育以及真正需要培养的能力。其次,要让家长明白幼儿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危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是一些早教机构为了赚钱而喊的口号。第三,通过进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谊,增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家长对老师幼儿教育工作的支持;第四,要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和评价自己的孩子,由于幼儿的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善,家长在进行早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加强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3 促进老师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形成
幼儿园老师是幼儿接触到的除家长之外非常重要的老师,由于幼儿时期是孩子心智发育、情感建构的重要时期,所以幼儿教育期间老师所秉持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今后的成长。正确的教育观就是要将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不是片面追求幼儿学习能力的增强,而是要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正确的儿童观就是一定要把幼儿看成是有能动性、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个体,老师和家长要在尊重他们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下,从幼儿成长的长远角度出发,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 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还必须重视起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个别性差异。幼儿时期只是孩子踏上这个社会的最初的几步,在心智还未成熟、情感建构还未形成的前提下,幼儿之间存在差异也在所难免,老师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2.4 提高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水平
虽然当前普遍认为幼儿园教育不应该过分重视对幼儿进行系统性较强的小学教育,但这并不是说幼儿教师就可以不注重自身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小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幼儿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自己的情感建构,培养出自己的兴趣,还会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小就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幼儿老师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求幼儿园必须树立准确的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端正教育思想,要把对幼儿的身心培育放在首位。其次,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幼儿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和幼儿思想的研究,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制定出一套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最后,幼儿教师还要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加强与其他幼儿教师的经验和业务交流。
2.5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幼儿教育的监管
幼儿园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力监管。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政府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在鼓励和组织社会力量办园的同时,制定严格的办园方面的规章制度,只有确保办园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均合格之后,才能对其颁布办园的合格证书。第二,政府要运用其力量,对当前各地存在的高收费幼儿园进行严格整顿,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均等的接受幼儿教育的权利。第三,就幼儿园自身来讲,其本身也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幼儿老师的职业素养培训,让老师明白幼小教育之间的区别,进而促进对幼儿兴趣、个性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四,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幼儿园及其幼儿教育的监管,促进其教学宗旨和定位的准确性。
2.6 要做好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衔接与过渡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与过渡成了当前各个幼儿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只关注幼儿的学前教育或是为幼儿添加大量的小学教育内容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的知识和情感建构。做好幼小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求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第一,必须培养幼儿的基本礼仪,从日常的卫生习惯到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必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老师要通过引导来培养幼儿友好、独立、自理、乐观的性格,要增加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三,通过符合幼儿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的游戏的设置,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四,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幼儿园还必须做好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间的协调工作,通过举办专家讲座和咨询会,让家长也了解到幼小教育间的联系,以更好地促进二者间的衔接。
3 结束语
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小学教育的前奏,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就应当是在实现二者良好衔接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情感的建构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共同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绍文.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9).
[2]李兵.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8).
关键词:幼儿;历史教育;多元文化意识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十分重要的根基,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民族之间交流的也愈加频繁,这样就会促进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为了适应这样全球化的发展步伐,各国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完善,为了理解不同种族之间的文化传统、尊重不同文化信仰的差异、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平共处,这就需要从小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幼儿相互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接收以及分享多元文化,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多元问题的处理、分析、解决能力。通过历史教学去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以及多元问题的处理、解决、分析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信仰多元、文化差异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都活跃在历史舞台,经过时间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56个民族和谐并存的局面。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有效的培养幼儿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接受以及分享多元文化的意识的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和传承过程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的认识。著名学者先生提到“多元一体格局”,及对不同语言、服饰、习俗的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的情况,这样对于幼儿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幼儿历史教育的特点,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幼儿历史教育的特点和情况引出历史教育往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发展思路、策略初探,最后总结历史教育中幼儿教育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思想。
一、幼儿历史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历史教育的意义
早在2010年3月4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前已有相关媒体称“《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任务提出,预示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的确,幼儿教育“春天”到了。近年来,国家、社会、家庭以及越来越多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幼儿教育,其中把历史教育引入幼儿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对幼儿教育提出引入历史教育是加强幼儿系统历史观的开端,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些实践教育者认为,幼儿历史的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对社会认知以及对大环境下的是非观培养。不过历史教育存在双面性,错误的历史观的培养不仅不能很好的引导幼儿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可能还会引发民粹主义、排外的文化氛围,所以需要建立正确的良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教育。幼儿的历史教育主要特征是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知识;(2)思想观念;(3)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需要贯穿于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的,这三个部分互相影响,其中教育幼儿历史知识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就能使其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幼儿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正如前面所述,历史教育存在两面性。幼儿历史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历史教育,因为幼儿的年龄、智力、心理、吸收知识的能力比较特殊,且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和世界观。目前的历史教育教学往往针对性不强,发展也不够完善,其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存在:(1)幼儿历史教育教材不完备。目前针对幼儿教育的历史教材都是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较为权威的机构去编写幼儿历史教育教材,普遍存在的是历史故事绘本,编写较为混乱,幼儿不能很好的接受和理解,老师也不能很好的制定教学计划;(2)师资教育要求不严格。对幼儿历史教学的师资培养相对不完善,幼师生本身缺乏系统严谨的历史教育,一些素质不够的幼师相对来说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责任感、专业知识背景,不达标的幼师就会把历史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3)幼儿本身的特点。幼儿所处的时期比较特殊,受周围环境影响,对历史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不一样,且处于启蒙阶段的幼儿是非观和世界观还没形成,需要很多的耐心去教育,这样对幼儿历史教育难度增加不少。针对幼儿历史教育目前遇到的相关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也可以参考国内相对成熟的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经验,主要有以下思路:(1)建立合理科学的幼儿历史教育教材。调研了解目前学前历史教育,制定适合幼儿阅读的、系统的历史科普读物,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内容上尽可能多元化,有趣化;(2)完善幼师培养体系,提高幼师历史教育意识和水平。完善幼师对幼儿历史教育的认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责任感,使得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历史人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历史视野和历史情怀;(3)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的历史教育不能一成不变,老套陈旧,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用性。通过历史教育去引导幼儿多元文化意识,通过历史情节与历史人物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小就培养多角度、多方面、多史观的接收不同文化,为其今后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历史教育对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培养初探
(一)历史教育对幼儿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特点
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交流愈加频繁,多元化教育也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在国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都重视对幼儿多元文化意识的培养。各国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美国是结合社会教育推动多元化教育;加拿大从语言出发,通过双语主义为前提的多元化教育;英国则从课程入手,加强幼儿多元文化的接触等。如果能将历史教育和多元文化结合,将是培养幼儿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国内相关研究指出:结合历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全面的世界观,给他们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以及接触不同生活方式的机会,让他们从小尊重多元的民族特点,尊敬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二)历史教育对幼儿教育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其实,中国古文化教育中就有很多幼儿培养的典故,《三字经》《弟子规》《尚书正义》等都有很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案例,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写到:“蒙谓暗昧也,幼童于事多暗昧,是以谓之童蒙焉。”其中,蒙就是暗昧的意思,蒙学就是传统启蒙之学。国外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一般都是开发多元化课件,国内相关的课件研究还未成形,不过,我国的历史教育能十分有效的弥补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教育研究者何喜刚教授在文献[4]中,提到多元文化教育如何本土化的思路,裴梯娜教授在文献[5]中则提到多元化教育的一些改革思路。综合来讲历史教学中幼儿教育多元化文化意识培养有以下策略:(1)幼儿教师要提高多元文化的素质培养。历史本身就是多元的,要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使之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信仰、不同文化有了解,才能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认知。教师在开始阶段,可以先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让幼儿认同本土文化,了解本土文化中的,互相包容、互相交流的多元文化的认识,然后再进一步引入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2)建立较为权威且有针对性的幼儿历史教材。教材的包容性就能很好的引导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一般包括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阶层文化、年龄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因为多元化是渗透在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多维度的建立教材有利于幼儿早期的对多元化更加具体的认知;(3)丰富授课方式。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本身就应该灵活多样,而历史教育本身的枯燥性容易让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产生厌倦,所以历史教育更要不限形式,专题与渗透相结合,利用不同文化艺术的手段,比如:传说、故事、壁画、建筑、电影、著作等,力求生动趣味,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总结
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幼儿多元化意识的培养,历史是人类过往生活的宝贵财富,国内外不同时期的历史都有不同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历史教育去引导幼儿多元文化意识,从小培养幼儿多角度、多方面、多史观地接收不同文化,对其今后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黄.谈幼儿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5):51-51.
[2]付薇.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J].散文百家,2015,(5):163.
[3]徐泽华.基于多元理解的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3,(10):20-21.
[4]何喜刚,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2000,(01):39-42.
一、幼儿园应以纲要为指导
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保教活动中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效地掌握幼儿教育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适宜的教育方法,以游戏活动体验学习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不能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置环境,明确幼儿读物的投放数量、活动区角的设立数量、桌椅的摆放方式、一日活动安排等,有计划地与小学保持沟通联系,方便幼小衔接工作的实际开展。
同时,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切实把宣传月的各项活动组织好、实施好。幼儿园应把宣传月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围绕学前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围绕科学保教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实效。通过整个幼教行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把科学保教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变成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把尊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之中。
二、教师应严格遵循幼教规律
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引导幼儿掌握初步接触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培养非智力因素等。
幼儿学习的特点必须是亲身体验和经历的。要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而不应是教师“教”出来的。因此,课程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宗旨,注重体现“课程统筹化”“教材生动化”“教学活动化”的特点。
孩子的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在上小学之前,培养孩子学会玩很重要。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单脚跳和做数学题一样快乐,画画和写字各有乐趣,都是不同年龄段自然而然发展出的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材料及帮助。幼儿教师必须遵循幼教发展规律,帮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
三、家长要做好启蒙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对幼儿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前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激起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义务阶段启蒙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将许多静态的、抽象的活动内容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用动态的、直观的图画、动画等多媒体材料展示出来,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祖国是个大花园》这个活动的引入,我先让幼儿观看科学启蒙VCD,让幼儿了解祖国是个大花园,有着繁多的花草树木,了解主要大城市的花,从而深信刻认识到“爱环境,爱家园”的重要性。同样在进行猜谜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效果,让谜底一个个有节奏地从画面中“蹦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达到了活动目标。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可以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幼儿融入情境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大量实验证明,人类信息来源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普通话作为一种用于交流的工具,如果在活动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日常对话的场面,使幼儿切身融入创设的情境之中,并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表达,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也可以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剪辑一些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动画片给幼儿播放,并且让他们分角色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幼儿的交际能力定会提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幼儿教学,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手段,无非就是教师依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和一些玩具,再加上一块黑板。对于这种古板甚至有些枯燥的教学模式,在这些年来一直是影响和制约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没有先进的活动手段,幼儿教育也就成了一难题。但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信息技术整合于幼儿园启蒙活动中,让信息技术成为幼儿生活、游戏、活动(和学习)中的“玩具”,让幼儿在活动中尽情玩乐,在玩乐中探索。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也就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课程教学理念,优化了活动结构。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幼儿课堂教学,加大了课堂教学互动活动,引导幼儿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可以从小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认知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情感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通过与多媒体互动,开展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和小观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小就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用科学的态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教育“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幼儿科学启蒙活动后,多媒体显示“橡树池塘”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变化、动物的冬眠和苏醒以及春夏秋冬的各种植物;幼儿教育要突出准确、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图片。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能够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点,即运用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等形式将教育过程中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并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能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开发幼儿的智力。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方法和内容,优化了活动结构和过程,使一些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更为直观、生动有趣,同时也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