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对外汉语主要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主要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主要课程

第1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17-02

教育部对对外汉语专业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外汉语专业能够“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1]实际已经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即培养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随着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活跃,中医药高校也开始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中医药高校由于其培养与中医药相关人才的基本出发点,结合对外汉语基本定位要求,在专业定位上有了自己的特点。

一、教学型的类型定位

中医药高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主要是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培养既懂对外交流合作知识,又懂中医药基本知识的实用型高级人才。在类型定位上,只能考虑“教学型”定位,即把学生培养成“教学型”的人才。如在课程安排上,既要考虑安排好对外汉语专业需要的四类课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文学知识”、“教学法知识”,[2]也要安排体现中医药特色的课程,如“文化知识”部分增加“中医药文化”课程,“文学知识”增加“医古文”课程,仍然还在对外汉语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内,因而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类型定位应该定位在教学型。

二、本科教育为主的层次定位

中医药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应坚持本科教育为主,重点发展留学生教育。

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中医药高校,对外交流合作比较活跃,招收的留学生也以本科生为主。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往往委托综合性大学完成,中医、针灸等相关中医药学类课程采取双语教学完成。中医药高校开办对外汉语教学的出发点是独立完成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从高考生中招收本科生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开办专业的主渠道,适度在校攻读中医学学位的本科层次留学生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辅修专业),既可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修养,也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对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等有十分重要作用。

三、中医药与对外汉语融合的学科定位

在中医药高校调研开办对外汉语专业时,曾发现部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基本相同,在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模块”中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通论”和“对外汉语教学法”两门课程。[3]讨论中,也有专家提出中医药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该是汉语言文学基础课程、英语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是教学通论和教学法)、中医药课程四大模块。汉语言文学与对外汉语作为两个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从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出发,而中医药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要重新思考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明确了中医药与对外汉语融合的学科定位。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坚持以汉语教学为主体,重点结合中医、针灸、中药等优势学科,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结合,展示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

四、具有中医药知识对外汉语高级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对外汉语专业所培养的是“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或“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中医药院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外文化交往以及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较全面了解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中医药院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不纯粹是语言教学,更应该与中医药文化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在跨文化交际中,把语言教学和中医药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药院校培养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就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是在国际间进行中医药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在此基础上研究探索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培养方法、内容和途径才会有积极意义。

五、多渠道就业的服务方向定位

考虑到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教育部强调通才教育,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不能把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简单定为对外汉语教师。中医药院校培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将服务方向定位为:国内外有关行政机构、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外交、外事、外贸、中外文化交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需要兼具汉语和外语能力的工作。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弘扬中医、针灸、中药等传统文化,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结合,展示中医药院校开办对外汉语专业的特色,培养一群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学科定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的设置和学科的发展规划,新形势下探讨中医药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希望提出更加符合学校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原新梅,孙小兵.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曲阜: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12).

[3]张晓涛.对外汉语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2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学生;学习现状;潜在资源;策略

在我们开始分析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和合理利用校园潜在资源的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对外汉语这个专业进行一些分析。对外汉语是独立的本科专业。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中国语言文学”是二级学科,在这一学科下分列“对外汉语”,“汉语言”等专业。最为独立的专业,它的教学对象是中国学生,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它的教学内容是能够胜任对外汉语教学等工作所需要的汉语言文学,外语(尤其是英语),中华文化、教学原理等基本知识。

我们了解了对外汉语这个专业,接下来我们将谈谈这个专业将来的就业情况。顾名思义,对外汉语这个专业将来最好的就业无疑就是做国际汉语教师。一下是这几年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分布:录取研究生22.56%、出国13.53%、三资企业11.28%、民营及私营企业9.77%、国有企业13.53%、中小学及其他教学单位6.02%、机关4.51%、高等学校4.51%、其他事业单位10.5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考研究生,进而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是大多数对外汉语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虽然现在世界上汉语教师缺口已经达到500万,但很多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学生,甚至是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仍然不能胜任这一工作,每一年公派出去的汉语教师只有百余人,我认为这与现阶段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一、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1、认识现状

现阶段,很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这个专业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只是简单的知道将来是要去教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但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并不是每一个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成为国际汉语教师。在采访的80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中,有90%的人将来想去教外国人学习汉语,但是其中80%的人完全不知道在本科期间自己应该怎么学习或者说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完全是随波逐流,别人怎样自己怎样,根本没有想过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来完善自己。

2、课程现状

现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以两个方面的主干课程为主,分别是汉语和英语。首先,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汉语肯定没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得那么全面。同样,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肯定就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学得那么全面。其次,这些课程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有助于学生将来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很少,或者是真正用于实践的机会非常少。

3、学习现状

首先,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即缺少主动向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靠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大多是只注重完成学校安排的课程,很少有学生去主动思考除了学校要求的课程,要成为国际汉语教师,自己还需要怎么去完善自己。其次,学生探索和应用学校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连自习室或图书馆都没进过。所以,即使学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源,他们也没能利用,以致这些资源白白浪费。

二、合格对外汉语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上面谈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现在我们来谈谈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1]教学内容知识。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汉语语言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

[2]基础理论教学。这部分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理论知识、语言学理论知识和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理论知识。

[3]对外汉语教学知识。这部分知识包括对教学对象/汉语学习者的知识、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知识、对外汉语教学法知识、教学辅助材料知识、教学评价的知识。

[4]一般性教学知识。如:课堂的组织、管理、备课知识等。

2、能力结构。

[1]较好的语言理论基础、汉语言知识和技能。

[2]懂得第二语言的教学法和语言习得规律。

[3]一定的外语能力。

[4]一定的中外文化知识。

[5]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6]具有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校园潜在资源的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和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主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下面我要谈谈如何来挖掘并且合理利用校园资源,这里主要是谈论除学校安排的正式课程资源以外的潜在资源,通过这些资源来完善自己作为一名合格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留学生资源。虽然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学生还不能正式给留学生上课,但是可以在平日的课余时间去和留学生交流,做留学生的课后小辅导员,了解他们渴望学习哪些方面的中国知识,以及他们渴望哪种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或者是主动报名参加志愿的“一对一”课程辅导,因为这个活动是志愿的,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从而浪费了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交流的机会。

[2]师范生能力培训资源。作为一所师范大学,就是为了培养老师。那么,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更加不能够缺少了作为一般教师的基本能力。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正式的课程中几乎没有关于教师基本能力的培训课程,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教师基本素质方面明显不如普通师范专业的学生。四川师范大学成立了“师范生能力培训协会”,虽然是专门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成立的,但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因此错过这次机会,也应该积极的加入,不断提高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

[3]竞赛资源。有比较,才会分高低,有高低,才能知耻而后勇。每年学生会等部门都会组织针对普通师范学生的“说课”比赛和针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师技能大赛”,但是参加的人一直都很少。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这两个比赛,通过这个比赛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对外汉语教学与普通师范教学有何异同,从而,不断进步。

[4]教师资源。这里所说的教师,主要是指那些曾经出国去担任过汉语教师的老师,学生要多和这些教师交流,通过他们知道自己离国际汉语教师的距离,进而逐步完善自己,缩小距离。

[5]网络图书馆资源。学校的图书馆基本上都购买了“中国知网”等期刊网的使用权,在采访的80名学生中,80%的学生几乎没有使用过这一资源。但是,通过这一资源,学生可以浏览一些国际汉语教师和一些专家学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用得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四川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2]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研究》

第3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互联网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得以飞速传播发展,汉语词汇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网络语言从发展到渗透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时间不断缩短,网络新词的出现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因此,外国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形形的网络新词,如果没有很好的学习这些网络新词,就无法很好的在汉语的语境中进行沟通交流。网络新词的运用不仅仅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和中国当代的很多文化现在有关,如“凡客体”、“淘宝体”在各种媒介上的广泛出现,引起全民模仿的热潮。通过这些现象,可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从听力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语言的使用必须具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语言能力之一,也是衡量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人类在孕育时期就在母亲的肚子里听外界的声音,并且做出天性的反映,从研究数据来看,在人类的一般语言生活中,听力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在听力训练时,以为受被动的信息输入、瞬间性的语流、非可视性的声音等众多听力特点的制约,听力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众多外国学生的一大难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类接收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扩大,语言的变革也悄然发生,网络新词的大量涌现是语言变革的突出表现之一,并且网络新词从出现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其速度超出了教材的更新速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外国学生来说,听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中,编入网络新词增加了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在扩充课程设置全面性的同时,也能让外国学生更积极主动的练习听力。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具有趣味的网络成语,通过英语直译过来的粉丝(FANS)、单挑(PK),结合了英语的语言和意义,使得外国学生更轻易的接受汉语的教学。

(二)从口语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网络语言已经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新词也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交际中逐步普及,因此在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要重视网络新词的教学。对外汉语的口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比例逐渐增多,在课程内容的编写中也设置相关的课程和练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汉语作为第二甚至第三语言,网络新词在口语的交流中很容易产生误解,造成沟通障碍。例如“表”就是“不要”的缩略,不了解网络新词的外国学生就很难用这类词语进行沟通。网络新词具有生动贴切、形象诙谐等特点,能够激发外国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汉语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在日常的交际中很难理解网络新词的意义,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注重分段性。

(三)从阅读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

近5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内容编写中,经历了从结构教材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发展阶段。现如今已更多的加入文化的因素,将结构、功能、文化三种相结合,综合编写课程内容。虽然课程内容的编写不断发展,但许多课程内容的更新依然无法跟上汉语的演化,教材的总体水平仍需提高。将网络新词引进课程内容中,可以很好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运用性,提高外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汉语运用频率。在语言技能的分类中,听和说主要是接受性技能,注重理解,而说和写则是输出性技能,注重表达。阅读则是注重视觉性,其基本不依赖于听觉或者说,因此阅读部分的课程内容编写应当注重视觉性。在外国学生阅读汉字时,汉字的众多特点能够在书面上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阅读也是汉语能够被外国学生最容易接收、理解的一种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阅读部分课程内同在网络新词的引进时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直接的被外国学生吸收。

(四)从写作方面探究网络新词的教学情况

写作作为语言四项基本职能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是指用书面的方式来表达个人想法的笔头表述,囊括了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检验语言水平的综合标准。因此,写作训练在语言的教学中尤为重要。与听、说、读的训练不同,写作的训练主要是提高组织安排语言的能力和提升,以及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作具有针对性,写作的具体对象为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随意性不同,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应以严谨的书面语言为参照。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语教学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教学的比重增多,网络新词教学逐步规范化和系统化,但网络新词的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新词教学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第二则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的实际运用教育不够重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新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网络新词作为新产生的词汇,更新速度快,渗透率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引进网络新词时,往往缺乏针对性,使得教学气氛死板,外国学生的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降低,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问题:1.网络新词的引进缺乏系统性网络新词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中虽普遍入选,但往往都是将一些保守单一、较为陈旧、与日常的现实生活脱轨是词汇收纳进教材中,较新产生的网络词语很难出现。2.网络新词的选用缺乏实际性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是能熟练的在日常交际中运用汉语,并能够从事中国的各项社会工作,因此网络新词的学习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设置对外汉语的网络教学课程时,要充分考虑词汇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的实用性,以运用为主要导向。而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网络新词的引进缺乏实际性,之是浮于表面。第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网络新词的实际运用教育不够重视。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网络新词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较为落后,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网络新词的态度不够重视。因为网络新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一部分教师持有偏见和滞后观念,所以在教学中避重就轻,不够重视网络新词的教学。网络新词在人们的实际交流中所占比例与日俱增,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脚踏实地,不能讲教学局限于简单的汉语规范语言,而是要不断更新词汇系统,及时教授网络新词。

(二)对外汉语中网络新词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4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对外汉语专业”是专门为培养对外汉语教学者、科研人才而设置的一个全新的专业。第一个专业点于1981年在北京语言学院设立,在设立之初属于国家控制专业。到2000年,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需求的急剧增加,国家放宽了对此专业的限制。据统计,至2004年全国已有63所院校设置了这一专业,而且,数量还在逐年增加——不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地区。

在对外汉语专业设置之初,“现代汉语”就被明确地定位为该专业的必修、基础、应用课,但长期以来却没有专门的教师、教材,一直依赖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事实上,就现代汉语的课程任务和目标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对它的要求却有实质性的差别。请看教学大纲对此所作的规定:(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汉语言文学专业:“……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对外汉语专业:“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基础……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

由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对现代汉语的要求是让学生打好基础,同时加强三种能力(理解、分析和运用)的培养;而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却更加突出了实践性,同时提出了对学生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由教学大纲的对比可看出,对外汉语专业对现代汉语课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现代汉语”教材建设的紧迫性

(一)从教材使用情况谈起

在全国的上千所高校中,除少数的单科院校外,绝大多数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都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而且这一科目在全国也有很多较为典范的教材可供使用。如邵敬敏主编的《现代汉语教程》,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现代汉语》及分科教材……相比之下,对外汉语专业尽管至2004年在全国已设立60多个专业点,但学科及教材建设却不能尽如人意。拿现代汉语来说,除北京语言大学等少数高校采用自编的“现代汉语”教材外,绝大多数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根本没有自己的教材,还依然依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用汉语言的教师、采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讲授现代汉语课程。

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但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学科意识淡薄。在这里,学科意识淡薄突出表现为:缺乏对学科的认同意识、缺乏对学科的钻研意识、缺乏传授具有本学科特色知识的意识以及缺乏培养特殊学科人才的意识等。其中学科认同意识的缺乏是最根本的症结,认同问题解决不了,学科的其它建设问题也就都无从谈起了。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学科认同意识的缺乏有其产生、存在的特殊社会背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受到“是个中国人就能教汉语”“会说普通话的就能教汉语”“能教中小学语文的就能教外国人汉语”等论调的影响,加之近些年来大量出现的随意拉几个不相干的人办起的外国人短期汉语学习班(据统计,这样的学习班仅浙江义乌一个地区就多达几十所)等不负责任的做法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假相:

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或中小学语文教师=对外汉语教学教师

持此观点且依此行事的不仅仅只有社会上的一些蒙昧无知者,在学界乃至对外汉语专业内部也不乏其人。但是,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意识淡薄、学科认同感较低,存在社会的负面影响,这只是外因;学界及学科内部的贬低或自我贬低才是内部因素,是主要原因,专业教材的缺乏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二)目前所采用的现代汉语教材无法实现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1.现行的“现代汉语”主要是为培养从事语文教学及汉语研究的人才而编写的,这样的教材尽管版本多,却没有一套是专门为对外汉语专业“量身定做”的,缺乏针对性。在此,我们必须清楚地将对外汉语教学和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区分开来。尽管同样是语言类教学,但它们的性质截然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所面对的是对汉语及汉文化一无所知的外国留学生,而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要求是学一种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一套知识;相比之下,国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则是在学生已经或基本掌握了汉语这一工具的前提下进行的汉语学习,因此,对于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就不再仅仅是学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套知识。

学科性质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差异性。现行的“现代汉语”一般是以语言现象、语言事实的描写为主要目标,缺少对现象成因、现实的使用情况及新的语言现象的动态关注。虽然现代汉语几经修订,也推出许多新的版本,但仍然以知识性传授为主,忽略能力的培养;侧重静态形式描写,忽视动态、意义、功能的把握。这样的教材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的语文师资,但却不能满足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要求。如上所言,对外汉语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因此,对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绝不能和汉语言方向的学生等同看待;相反,应该对对外汉语方向的学生要求更高,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应该更全面,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应该更多,运用语言及研究语言的能力应该更强。但现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却体现不出这种差别,也无法培养出差别性的专业学生来。对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在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语言现象及语法问题,在汉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和学习者看来是想当然的,无需研究,也不必设立专门的语法规则;但这些用法在留学生看来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甚至是和他们以前所学的用法是相矛盾的。比如说“使”字句,无论是现代汉语教材还是汉语词典都解释的极为含糊,“前一动词有使令意义,能引起一定的结果,常见的动词有‘请、使、叫、让、派、催、逼、求、命令、吩咐、动员、促使、发动、组织、鼓励、号召’等。”(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26页。)而在词典中“使”字条下则阐述为“①派遣;支使:使唤|使人去打听消息。……③让;叫;致使:办事使群众满意|加强质量管理,使产品合格率不断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149页。)这就给了学生一个不恰当暗示:“使”和“让、叫”等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于是,在这样的暗示下学生造出了下面的句子:

(1)老师使我擦一擦黑板。

(2)老师使我们作文。

(3)我使他做这件事。

(4)秦始皇使大臣修长城。

(5)母亲使聂小倩住她家。

(6)他只会使人做这做那,自己从来不干。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而且,由这些问题所引发的留学生语言偏误也常常带有普遍性,但这些问题在现代汉语教材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属于被现代汉语忽略或遗忘的问题。转贴于 另一方面,尽管说用汉语言的教材来培养对外汉语的师资只能算作是学科设置之初的权宜之计,而现在看来,这样做的危害是极为深远的。它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更可怕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的未来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和中小学语文教师恐怕并没什么差别。这样的无差别意识一旦植根在学生头脑中,想再消除这些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对本学科的误解,并产生对学科的认同感,恐怕就不是三年、五年所能解决的了的,至少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事实是:2007年夏,已有全国性的第一批对外汉语教师从大学走向社会,目前,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纰漏已经有所表现。这就有必要要求在这段时间里,全国所有从事对外汉语师资培养的教育部门、主管部门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是否实现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如果没有,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差多远?以后我们该为在校学生再作些什么?我们该不该有属于对外汉语的专业教材呢?

2.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学科的认识也随之变化。学科“是指某一特定的科学领域,它具有公认的科学概念、基本原理、规律和事实,并反应本学科最新成果”(靳玉乐,2003:74)。受其影响,对教材观念也出现新的转向,放弃了原来的绝对“权威性”,逐步转向“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学习生活、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评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这时的教材作为“中介”应很好地发挥范例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学生则通过自己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体系。不仅如此,在信息社会中,人人都需要通过不断地自学来实现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时,人人都应具备查找、分析、综合以及分辨真伪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在学校教育阶段得到培训和锻炼。所以,教材应具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要求和变化。由此可见,范例性的、反映学科最新成果的教材已不仅仅是对外汉语专业的独家需要,而是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学科意识要增强,独立发展是关键,教材建设是前提

过多的外部依赖扼杀学科独立的精神、歪曲学界内部的学科认同,最终将使学科丧失自我。现在需要独立迈出的第一步(也正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为对外汉语专业专门组织、编写一套通用的教材。其中,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应该而且必须是首当其冲的。众所周知,现代汉语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及基本科研能力的最根本的课程之一,其学科地位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都是极为重要的。为了学科的发展,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改变对外汉语专业的尴尬局面,不能再让此专业的教师、教材依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对外汉语专业面临的困难是:“一来缺乏足够的讲授对外汉语理论课程的教师;二来开不出多少对外汉语专业理论的课程,只是一般的中文系课程再多加点外语而已”(陆俭明,2004)。陆先生所说的困难确实存在,而且还远不止这些,但这并不能作为一个学科不发展、课程不建设而依赖于其它学科的借口。诚如前面所说,由教育部审批的对外汉语专业在全国已建成了60多个本科教学点,这说明我们的师资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当然,不排除个别学校虚报、瞒报以及拉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充数等情况)。加以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老牌名校的强大后盾支持,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教材建设走独立发展道路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教材建设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外汉语专业不宜再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材。从事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力量应当联合起来,共同编写一套有针对性的、体现本学科特色的专业教材。这不仅仅是学科从依附走向独立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增强学科认同感、培养出大量优秀合格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重要保证。下面是笔者对现代汉语的教材建设提出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体现对外汉语的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大体上可将课程分为四类:

认知类: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

技能类: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和实际能力;

情感类: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

应用类:包括应用前三类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目标可以说是相当完善的,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培养的。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在具体课程及教材编写上一直侧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关注不够,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缺乏个性、创新及实践能力缺乏等片面发展的现象。针对这一点,对外汉语专业在培养目标中就明确地将其定位为语言应用类学科,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堂讲授都应该体现出其学科特点。因此,教材的编排体例就没有必要总在单一理论指导下做文章;不仅如此,要编写出切合培养目标的新型教材,还必须破除教材理论的权威性、观点的普遍认可性、体系的完整性等种种束缚,这是对外汉语学科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人才,而这些人才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随时准备解决语言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可能在现代汉语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未出现过。因此,这些问题也就不可能有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供参考。

未来的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来源于哪里呢?是经典的理论、权威的观点么?仅靠这一点显然远远不够。众所周知,要培养一种研究能力,必须吸收众多学科、众多理论的营养,同时需要对吸收的营养不断地消化。这样,才有可能改善学生对语言的观察、分析及研究能力,逐渐培养他们对学科的敏感性和认同感。传统教材编写的条条框框将会严重束缚对外汉语方向的师资培养,不利于学科的进步;只有打破陈规,才有可能编写出有特色的对外汉语专业教材。比如说现代汉语的理论体系,在保持原有的静态分析描写的模式下,有必要加入一些动态的、解释性或生成性元素来充实原有的单一框架,诸如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普遍语法理论以及语用学中的一些合理的、积极的成分……这些理论在欧美地区方兴未艾,并且它们在第二语言教学及研究中确实发挥着结构主义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这些理论研究队伍的不断扩大、研究体系的日臻完善,它们必将为对外汉语以及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界提供更为强大的发展动力。

(二)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编写一方面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精选适合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应正确处理社会需求、学科需求与学生需求的关系,体现教材内容的现代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教材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制定明确的指导方向。对外汉语专业为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师资,教材建设也必须切合这一总目标。为使对外汉语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在1988年研制完成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经不断修订已日趋完善。《大纲》中对汉字、词汇、语法等按水平等级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其中规定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数据是经过科学统计和对教学实际的分析得出的,既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难点,又针对于现代汉语研究的遗漏及薄弱环节。《大纲》为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的总依据、总参照系,也是对外汉语专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为依据编写教材,才有可能做到既针对教学、高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另外,在选取教材内容时,有两点需要注意:

1.在语言类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删繁就简、降低难度,尤其是认知类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在“语言学概论”中已讲得很清楚,就没有必要在现代汉语中浪费笔墨;在中学语文阶段已出现或大部分出现过的可大量精简,减少冗余信息;增加必须的语言现象、语法问题。

比如说虚词就是急需补充的一部分,而且必须作较为详细的补充。因为虚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在汉语中担负着极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而我们所从事的虚词研究,大都是以母语为汉语作视角进行的。由于对很多虚词的特殊分布及特殊功能往往习以为常,对于虚词间的许多细微差别也往往习焉不察。因此,对于虚词的介绍在语法课本中大多较为笼统,或者以点代面,或者浮光掠影。而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现代汉语中所忽略的虚词问题却常常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不仅如此,虚词使用的频率之高、用法之复杂完全超出了汉语研究者的预料。据统计,汉语虚词总共有900多个,其中语法等级大纲里要求掌握的就有500个。为证实虚词在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北京某高校曾对此做过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个学期内第二语言学习者所造的1464个病句中,其中虚词使用不当的病句竟有952个,占65%。由此可见,虚词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着留学生的语言习得效果,也是他们能否学好汉语的关键。因此,虚词问题必须成为新编教材中的一项重要的补充内容。

2.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而且必须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目标之一。如果抛弃了这一点,编出的教材就会失去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将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代表性的语言实例引入到教材中,即使这些语言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不要紧。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这样做不但不会破坏教材知识的体系性、科学性,反而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汉语、认识汉语,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在不断的探索、研讨、总结中体味收获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术研究意识和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对于新教材内容的选取,我们以为:实践类知识比例最少应保持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特殊的新兴专业,其中的“现代汉语”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科的专业特色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前人没有留给我们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又没有一套专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范本可供参考,但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依靠现有的力量和条件编写出一套属于对外汉语的通用教材来。以此为基础,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本学科理论及实践研究。我们坚信,在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对外汉语专业一定能走到独立、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本论文为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立项A0502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高师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其子课题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改项目“对外汉语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主持人: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曹志平。)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靳玉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吕必松. 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科初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李如龙. 也谈现代汉语课程改革[J].语文建设,1998,(5).

[6]邢福义 汪国胜.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目标[J].语文建设,1997,(12).

第5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52-02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由此衍生的汉语热在全球蔓延开来,这给全国各大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独立学院中设立的对外汉语专业,面对一些王牌大学培养的同类人才的竞争,暴露出了疲软的态势,如人才知识覆盖面过窄、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及专业方向模糊等弊端。对独立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学生们对原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出质疑,对外汉语教师也显得力不从心,传授理论知识较易、培养实际能力较难,成为阻碍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作深度思考,从而为独立学院教学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当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表现出并不“独立”的态势,教育部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制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的计划,但现在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照搬其附属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据资料统计,某省共有独立学院26所,其中有19所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挪用了母体的教学计划,只有3所做到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上的独立。加上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这就意味着国家在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招生等方面没有任何鼓励的优惠性政策,这也是制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独立学院脱离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为谋求发展缩短建设时间,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自身师资建设,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有限等问题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这些问题成为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和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若要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奠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不仅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更是基本载体,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受到传统课程观念的束缚和对对外汉语专业定位的模糊化,造成了独立学院对对外汉语专业化的重视不够,导致课程偏离了对外汉语专业化发展的目标。首先,现有的课程设计太过着重学术性而忽略了师范性。目前,许多独立学院为对外汉语专业设置的课程仅有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寥寥几门课程,其余课程几乎与中文专业和外语专业所学内容相似,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其次,在课程设计上理论性和实践性不能达到很好的协调,课程设计过多地偏向理论教学,脱离了对外汉语

教育者将来在其职业中的实际需求,某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师能力培育课程都没有开设,学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来对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理论进行深化理解,也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

2.师资力量和实习环境的缺乏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近年来才兴起的专业,师资的配备与管理上没有编排出一个完整体系。在独立学院中,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双料人才(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听说读写),教师过于年轻,教研方面经验不足,这些问题令许多学校不具备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资质,如许多独立学院因自身条件有限,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来开设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大多都是从其他专业借调过来。一些院校更是缺乏实习的场所。据统计,国内近八成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独立学院内没有留学生,致使缺少一个基本的实习环境,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如此迅猛,独立学院中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所需的师资、实习场地等客观条件对人才培养有极大的限制,这也是造成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难以从事本行业的教育事业、对外汉语人才浪费的重要原因。

3.学生自身的条件限制

因传统式英语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在教授英语时,多以单词详解、语法分析、句子翻译为主,忽略了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匮乏,进而影响学生教学实践的能力。独立学院学生作为本科三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一些基础课程上,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上相对吃力,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总体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导致对各自前景和择业道路感到迷茫。虽然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据调查统计,独立学院中的对外汉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直接流向对外汉语教育的仅仅只有十分之一,一半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而其他学生大多选择了与对外汉语教育无关的其他工作。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对未来职业选择方向上定位不清,缺乏明确目标。

4.国家政策不到位

独立学院自1993年成立以来不断迅猛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5月印发了关于独立学院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通知,提出“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原则,确保独立学院稳妥、健康地发展。但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但仅靠这两份文件来解决独立学院专业发展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三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确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课程设计理念

对外汉语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为辅作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的同时兼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明确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该体系既是专业办学水平的表现,又是人才培养中的中流砥柱。这种培养体系旨在兼顾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抛弃传统教学观念,拓展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出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双突出的人才。课程设计方面,应该从四个方面更新理念:(1)从以知识作为基本出发点到以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2)从以教师主体为根到以学生客体为本;(3)从以教师单方面灌输到师生双方面沟通;(4)从以教学方法静态平衡到动态多样。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习环境

若要完善师资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院方不仅要大力支持教师留学深造,还应该给教师提供便利舒适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针对对外汉语专业需求,院方还应当聘请一些专业人才,如聘请外教,为学生学习营造多元化的国际环境。教师也应当提高教学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科研和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实习不能是一种形式,独立学院应该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拓宽专业的就业出口,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为学生指明道路,才能有效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转换。独立学院可以寻求其附属的大学和社会机构帮助,尽可能开设一些汉语培训机构或进修学院,使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再在这类机构中选拔出较为优秀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外派出国任教,如此循环反复,不仅可以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可以提高汉语教学人才的专业素质。

3.学生应当选择性地拥有教师资格证书

为了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出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学校对外汉语人才。根据学生水平硬性规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还有第二外语证书。另外学校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在国际影响大有权威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的考试认证,如TESOL等。但要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考证,要有选择性地参加认证考试,在考试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4.国家加大对独立学院的扶持力度

当今,独立学院学生已占本科生中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发展之迅猛,理应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国家应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努力使独立学院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独立学院在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一些能有效保护和持续推进独立学院人才发展模式的政策。

四 结束语

面对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各方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国家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和监督,学校和老师多接受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困惑,学生多听听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独立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大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6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对外汉语 文化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虽是语言教学,但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文化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应有的教学内容,而且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异彩纷呈,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发展历史使各地区对外汉语教学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如何以地域文化丰富和充实对外汉语教学,如何在纷繁的文化现象中,选择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映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很多地区对外汉语教学所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辽宁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在以满族文化为主体,兼具融合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清文化孕育下,辽宁地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艺术形式,而这也使辽沈地域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近现代的辽宁又先后受到俄罗斯文化、日本文化的冲击,辽沈地域文化吸收了一些外来文化的要素。同时,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文明深刻地影响到辽宁人的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盛京文化、骑射文化、工业文化……正是多元的地域文化,为辽宁对外汉语教学拓展了更为丰富、更具特色的教学内容。辽宁高校的对外汉语教育可以将以清文化品牌为主的多元文化作为自己独特的旗帜和文化名片。

笔者认为,在汉语应用语言学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传统中华文化与辽沈地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发掘辽沈地域文化优势特色,探求切实可行的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理论研究方面,本着服务国际汉语教育和辽沈地域文化国际传播事业,发挥大学社会职能的精神,围绕语言与文化传播开展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旨在发挥语言与文化传播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为汉语国际推广和国际汉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软实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着力构建国际化、开放型的研究平台,从地域文化传播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入手,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资源选定的原则与标准;地域文化传播与语言习得结合的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处理中国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不仅有助于汉语国际推广、传统文化传播,而且便于我们对自身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有助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一,结合辽沈地区的文化、历史、社会情况,系统研究适合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辽沈地域文化内容。

这方面的研究以地域特色为本,以学生参与程度为标准,从古迹遗址、文化人物、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方面,确定代表性的辽沈地域文化内容。选取有价值的文化点及其蕴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作为授课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精华和根基。

第二,以“中国传统情景文化教室”建设为主体,通过与留学生自学区、生活区的结合,在校园里打造一个辽沈特色地域文化示范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方式设置琴棋书画、民俗百态等文化场景,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反映中国人生活。让学生在学校内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第三,以“生活体验”为主体,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入辽沈地域普通百姓的生活,让留学生真实体验本地区各种特色文化。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为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开展学习,达到思想共鸣,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接受相关文化教育内容,我们将在文化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这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到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为学习者创设丰富的实践体验的情境,帮助和指导他们建构自己的经验,激励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教学内容也更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这种更直接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文化知识更自然地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这种教学方式辅之以课堂学习与专题讲座,将构成一个全景式、多维度的文化体验教学。

四、课程内容的更新

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来看,有关文化知识的课程在种类与数量上明显不足。一方面文化课程内容庞杂,往往以中华文化的总体为依托,不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另一方面文化课程种类单一,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对文化的真实参与体验。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来华留学生往往较长时间居住于某个城市或区域,他们的汉语学习与该地区的文化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地域文化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和突破口。因此,从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以精读、口读、听力主要的课程体系。从辽沈地域文化特点出发,以辽沈地域文化资源为依托,开设更具多样性与实用性的文化课程,如民间艺术类课程、习俗文化类课程、传统戏曲类课程。在这些文化知识课程中,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文化学习内容,这些内容以知识、信息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感知特定领域的中国文化。

这种直观、明确地将文化信息传递表达出来的课程形式将是对外汉语文化类课程设置趋势。通过各类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的完善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个层面的中国文化,增强高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效果。

五、特色教材的编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文化教学中的可用之“器”。关于教材编写,笔者认为应与语言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牢记文化教学是为了保证语言教学更加有效顺利地开展,不可本末倒置。初、中级阶段不单独编写文化教学的课本,主要以辅助语言教学的形式出现,高级阶段可编写单独的文化教材。在编写时可结合地域特色,以民俗文化为主线,选取辽沈地区具有代表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结合语言教学,编写反映辽沈地域文化特色的汉语学习教材。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真正融合,使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辽沈地域文化的精华和根基,提高文化素养,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六、特色教师的培养

在发掘辽沈地域文化优势的同时,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培训,丰富和完善其知识结构及文化素养,并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其地域文化专长,促进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还应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把一些辽宁民间艺人或某方面专才,吸收到教师队伍中,通过定期授课、现场指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辽宁优秀地域文化直接传授给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更要使其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成为沟通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使者和桥梁,从而促进国际交流,增进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以辽沈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文化课的学习实践,可以增强学生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适应性,提高跨文化背景下各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认知能力。当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以辽沈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对外汉语体验式文化课程体系也是如此,笔者在此愿意与学界各位同仁探讨,以期不断完善这一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研究:认知模式与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7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潮汕地区 二本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留学生及外籍人员稀缺、缺乏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潮汕二本院校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学生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缺乏外派汉语教师注重的教学经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潮汕地区二本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难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同时,由于相关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生涯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个人的发展计划缺乏明确的认识、个人职业定位模糊,相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教育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缺乏专业的高水平师资、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过少,因此产生了盲目择业和对工作满意度低等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努力。

1 潮汕地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方面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规划意识。从干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潮汕地区二本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所以相关学生个人首先必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职规意识,进而主动学习相关职规的理论和技巧,才可能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自身大学生活,提高成功就业的可能性。

(2)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科学确定职业目标。研究发现,相关学生职规现状不容乐观,就业不理想,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职业决策能力,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来源。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列出多种职业目标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出选择,选择自身发展方向,进而确定诸如兼职、考证等短期具体目标。

(3) 树立科学择业观,端正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要有平和稳定的心态,在择业时不能好高骛远、过于理想化,要冷静思考、分析现实和自身因素,寻找符合自身主客观条件的职业和岗位。打破地域观念,把就业城市扩大到除潮汕地区外的省内外城市,特别是对外汉语教育发展较好的城市。①

(4)加深专业了解,提高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程度。了解是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潮汕地区二本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要提高专业认同感,必须首先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意义、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情况等。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与个人的兴趣相结合,才可能提高专业的认同感。专业认同度高了,才有可能确定并坚持自身的职业目标,也只有提高了专业认同感,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才可能提高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专业学习投入程度高了,这样个人的“内功”也深厚很多,这样也有利于保证个人的成功就业。

(5)掌握职业规划技巧,合理制定个人规划方案。潮汕地区二本院校的对外汉语学生应当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点,一边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一边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规划。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关注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客观评价自己,根据实际结合职业规划技巧做出相应的决策,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同时,要注意个人职业规划的几项原则:措施具体、阶段目标明确、目标和实施方案层层递进、有明确时间限制、可行性强、切合实际。

(6) 珍惜实践机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珍惜实践机会除了要学生利用好院系为其搭建的实践平台外,自身也要多创造条件,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实习机会。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师等对外汉语专业对口的岗位和机会很多,但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2 潮汕地区本科高校方面

2.1 配合人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潮汕地区二本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原则,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在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上精心安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精心选择,而且保证课程选择的多样性。

为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教育相关课程。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掌握相关规划技巧。

2.2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对外汉语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1)外派到国外当汉语教师或汉语志愿者,大部分到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地区的有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进行教学;(2)担任国内各类汉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3)到对外交流部门,如文化部门等,从事中外交流工作;(4)到新闻媒体、报章杂志等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文字创作等工作;(5)国内的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所以为配合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的多元化,各高校应该调整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潮汕地区二本院校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时候,既要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扎实的汉语言基本功,又要偏重实践教学,使其适应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就业时既能从事汉语培训工作,又能从事翻译、文秘、文化传播、新闻采编等其他相关工作。在这方面,相关高校可以坚持“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前两年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后两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程。②

针对韩山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应该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院系要把实践教学时间拓展至整个大学阶段,而非停留于高年级,在各年级的理论教学中就必须穿插教学实践。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包括书法、汉语口语、试讲等技能性训练。同时,在课后安排形式多样的诸如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辩论会、专业讨论沙龙、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要开拓专业实习的形式。韩山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实习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所以为适应市场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多元化需求,应该开拓学生的实习形式。实习形式除到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外,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和涉外部门从事培训、交流工作,进行“一对一”汉语指导。

2.3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化水准

潮汕地区二本院校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和全面性,最主要是要建立职业教育的长效管理体系。该体系必须包括健全的领导体制、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严明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等。而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健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必须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相关院校应该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资金,用于相关软硬件的购买、采购书籍、开设课程、师资培训、活动经费等,还得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高校的职业教育全程化教育还要求高校可以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干预。适当的干预辅导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专业认同感,加深学习投入程度,提高职业决策能力,进而成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③

职规教育的全程化还要求高校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提供日常的咨询服务,确保学生的职业规划方案顺利实施。同时,要将职业发展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每一个科目的任课老师需要在讲授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向学生讲授其职业价值和实践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与职业的联系,认识到其对实际生活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本身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事该专业的指导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所以潮汕地区二本院校要提高其职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准,具备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高校提供资金和条件招聘相关人才,同时为原先队伍中的兼职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全院上下必须形成校级领导牵头、就业指导部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部和教务处等部门引导实施,各系专家、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共同配合参与的自上而下的工作队伍。

3 社会方面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跟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密切,社会性很强,需要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④政府及相关组织应采取措施,端正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观。应该让家庭、用人单位、学生本人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意义,对成功就业正确定义,了解“先就业后择业”才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择业观,并弱化社会关系对成功就业的影响力。用人单位,特别是潮汕地区的,要摆脱传统落后思想限制,减少经验歧视、学校歧视等不科学观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就业环境,协助高校引导学生科学择业。⑤

注释

① 舒晓丽,王贵林.潮汕地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930-932.

② 耿淑梅.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4:68-72.

③ 夏海燕.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2.

第8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传媒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143-02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正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在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也渐渐成为对外文化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引领着外国留学生的积极参与。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教学活动,它承载了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在不断发展的教学环境下,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式,完善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始于汉代,兴盛于唐代。在当时有很多外国留学生、僧侣,还有一些商人来中国学习汉语。他们多数以学习、经商和传教的形式,更重视口语。也或者是专门以研究汉学为目的,在书面语上进行重点的学习。在当时有两部比较具有代表性并且影响很广的汉语教材:一部明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另一部是清末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今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与一些传统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与一些新兴学科有着密切关联。

二、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面向的对象是留学生,其目的是要将留学生教好。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的内容是否符合当下的教学环境、教师的语言基础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具有全面性,是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直接作用在学生上,要以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教学重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媒介,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创造适合语言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样才能充分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任务。

三、传媒技术影响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

随着传媒汉语教学这一概念的产生,面对传媒技术发展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在传媒技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更要倡导教学形式的全新理念,丰富对外汉语教学资源。

(一)传媒汉语教学概念的产生

1.对专门用途语言的理解

在传统语言学上,对词汇的研究分为基础词汇以及词汇。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运用特色的关注,成为在教学过程中对语体语境的合理解释的重要因素。面对于传媒技术作用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就要重视并借鉴传媒研究的成果。我们从传播学的理论中了解到语码传播是要经历发送、解码和接收及反馈四个阶段。在这个语码传播过程中,媒介的社会、科技以及经济等因素会影响并制约语码的特点。所以在从专门用途的语言教学角度来看,传媒语言更是显示出一种通用、媒体和文化的特性。

2.对外汉语教学被作为外语教学的研究探讨

对外汉语被作为面向外国留学生的语言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外语教学。自专门用途外语教学这个理论提出后,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这样五个阶段:语域的分析、语篇的分析、目标情景的分析、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的分析、以学习为中心。在英语学习中,也有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例如广告英语、金融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和计算机英语等等。传媒英语教学也列入了专门用途的英语教学之中。而在传媒技术影响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即传媒汉语教学也随之产生,被列入专门用途的语言教学之中。在上世纪70年代,北京语言学院首次设立留学生现代汉语本科四年制专业,开始在课程中加入了报刊的课程,这是新闻类对外汉语教学的开端。随后相继出现了商务汉语教学、理工汉语、法律汉语等等。在ESP这一理论的启发下,对外汉语教学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上也逐渐的发展。目前中国国内的部分高校开设了以新闻听力、媒体汉语阅读以及高级汉语视听说等传媒汉语教学实践的课程形式。

3.对传媒汉语教学的定位

对传媒汉语的教学理论研究还有待加强,对传媒汉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都要深入的考察,在传媒汉语被作为专门用途语言的基础上,对传媒汉语教学进行定位。由于汉语淳厚的文化内涵,全世界学习汉语的热潮一直很高涨。据统计,留学生在播音专业的学习人数日渐增多。而对于这种具有专门用途的语言来讲,通用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不能达到他们学术上的要求。传媒汉语教学应明确它的教学对象,而这些教学对象是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是为了能够从事与中国有关的传媒工作,也或者是他们本来就是传媒工作者,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想要从事与中国有关的传媒工作。针对传媒汉语教学的对象,它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商务汉语等一些具有专门用途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需求相同。

对外汉语教学应对这些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既要提供基础的汉语学习内容,也要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手段。传媒汉语的教学设计更要体现这一点。媒体语言是要体现它通俗易懂的一面,传媒汉语教学中也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这个特点。对媒体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道别能力。对学生学习的需求来讲,传媒汉语教学也要顺应在数字化时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关注传媒为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和人们对教育理念的改变,来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时代需求。

语言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叉对传媒汉语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中国就有开设传媒汉语教学实践以新闻听力、媒体汉语阅读等课程。

(二)传媒汉语教学的特点

由于传媒汉语教学的各项理论还未能完全与教学上的需求结合,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都存在一些难以确定的因素。而专门用途语言的教学理论让我们知道,对留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了解留学生对学习汉语的真正需求,是对传媒汉语教学的一个准确定位。在传媒技术的发展领域,信息的传播需求以传媒技术为辅助,并取得进步。传媒的内容和方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教育手段。传媒汉语教学具有更为丰富的层次,这也让传媒汉语教学的形式在设计上在指向高级的同时,还要从基础抓起。媒体语言的通用性和大众性,要求传媒对外汉语教学在初级阶段就要了解媒体,对媒体中出现的信息进行有效辨别。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将传媒汉语教学面向的教学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的传媒界人员,另外一种是通过媒体手段来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所以传媒汉语教学不仅仅是在国内的学校课堂,也存在于媒体的各种形式中。传媒汉语教学建立了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源库,并植入嵌入式的全新教学理念。从嵌入式教学理念中,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需要。

1.媒体技术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媒体技术丰富了对外汉语纸制教材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能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创造语境,解决了纸制教材在语境制造上的不足,让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情境中,原汁原味的学习汉语的精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材的设置内容死板,不灵活。在一些教学的素材中,缺少互动空间,让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真正的学习到语言的技能。又或者一些教材中使用一些生僻的素材,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大并对汉语的实际运用缺少帮助。我们要做的是让传媒汉语教学在先进的媒体技术下,实现资源的流动,做到随时提取和交流共享的功能。让一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链接起来形成系统,组建成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源库。传媒汉语教材在突破了传统纸制教材的基础上,也突破了多媒体教材中独立资源的状态。

2.在媒体技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式更多样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技术,进行更多样化的汉语教学。在组建的数字化汉语教学资源库不光是具备流动性的特点,还有娱乐性。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方式能更有效的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知识的运用。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以实用为目标的学科,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获取的能力。将多媒体电脑游戏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更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形式。

教育是广义的,在教育的范畴里,游戏发挥了它独有的能量。游戏作为人们的一种人生体验,对事物产生认知并进行创造,游戏的能量不容小觑。教育在人们的努力中,逐步走向制度化实用化,教育是一种全民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社会活动,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其中,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

3.开设对外汉语的网络课程

在信息开放的时代,人们对知识的了解不再局限于教室这个特定的环境。在媒体数字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更全面的补充,让想学习汉语的学生们随时都能在网络上找到汉语学习资源,为对外汉语在语境上的缺乏进行了有效的解决。网络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丰富。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带给我们的庞大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对外汉语教学得到了发扬。

四、结 语

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媒技术为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形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外汉语教学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的完善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使学生对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参与下有效进行。传媒汉语教学也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进行更全面的探讨更高层次的追求,逐步走向成熟。通过传媒技术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传媒汉语教学的前景将是一片明亮,我们的要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扬光大,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者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彦琳.电视游戏节目“jeopardy!”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9).

[2] 张文洁.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传播现状研究――以武大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调查为样本[J].青年记者,2006(22).

[3] 康健.全球“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新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

[4] 张幼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探索――浅谈“分层、异步、共进”教学模式的运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0(15).

第9篇:对外汉语主要课程范文

目前留学生的求学目的日渐多样化,随着我们的教学主体的多样化,我们培养的专业教师就要适应这一多样化的趋势,进行灵活的应对。但目前三本院校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动力相对不足,而我们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化较强,实践的内容较少,同时一些院校缺少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没有实践的具体感知,很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另外就是专业设置,如何设置才比较合理值得探讨。

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一、强化基础知识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要想更好的起飞,离不开汉语语言学这一本体,同时要注重对外汉语学科与教学论,中外文化素养这两翼。而语言与文化这些“砖”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大厦的建设。众所周知,三本院校和一本二本比起来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簿弱,但作为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上下功夫,将学生的专业基础夯实。作为语言基础的“现代汉语”课程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但在很多三本院校学生上完这门课程之后对于语言人就没有清晰的认识。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对象的层次把握不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老师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所以教学时就将当年他的老师上课时的那一套拿来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而没有注意到现在他所面对的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难以适应。所以我们在这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他们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去讲授。另外,就是有些院校为节约成本,大班上课,影响教学效果。一百多人在一个班级里面上课,教师势必无法顾及全部的学生,在课外辅导中都倍感吃力。师资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讲授方式问题。有些教师自身知识欠缺或教学时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厌学。这就要求我们三本院校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养,注意教学方式的改进,多多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鉴于上述因素,我们三本院校首先要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确保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除了教师自学外,学校应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这样除了丰富自身知识还可以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开阔眼界,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外就是教学管理上,在教学班级上应小班教学,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更加完善,都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

教育部在对外汉语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该专业学生应“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但目前我们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太合适,比如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对外汉语专业只有102个课时,从先秦到明清那么长的一段文学史加上浩瀚的作品,一百来个课时能了解多少,甚至连文学史的面貌和线索都无法理清,更何谈作品。有研究者指出:“就世界汉流来看,国外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城大学29个课目中与古文相关的课目有11个;梨花女子大学33个课目中与古文相关的课目有14个。’韩国大学的这一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国外对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由此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学学习应加强,课时至少应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才能更好地把握。只有我们对外汉语专业在讲授时应做到传统知识的讲授与中外对比并重,这样才能突出对外汉语的特色。

有些院校文化课只有四五十节课,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这几个课时能了解几何?但外国人学习汉语,有很多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很多语言中包含特定的文化,只有熟悉这些特定的文化才能学好语言。如果教语言的人不熟悉这些当然无法更好地教授汉语。所以说深厚的中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储备,是正确传授汉语知识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对外汉语专业文学文化类的课程应增加课时数。尤其是三本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对这些了解不多,那就更需要我们多加引导。中国文化课程不能只涉及一些简单的习俗、礼仪等方面。从文化类型上看,其涉及到两大体系:文化知识课程和文化能力课程。文化能力课程主要是指语言课中的文化教学,体现了文化跟语言的重要联系。文化通过语言进行传播,它在篇章、语法、词汇、语音中渗透很深,通过以上形式,将语言中的蕴含文化彰显出来。因此在中国文化课程中,不但要设置文化知识课程,还必须设置文化能力课程,其文化知识课程可设置为选修课,文化能力课程却必须设置为必修课,从而不但拓展了学生们的汉语文化知识,而且还提升了其汉语文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在课时数上有所增加,而且要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