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据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何琼峰博士介绍,本季度只有现场调查的满意度远远高于2019年全年,现场调查游客对郑州城市形象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城市公共行业服务的满意度、旅游窗口行业的满意度,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满意度最低。游客对城市公共行业服务满意度比去年有所提高。
该调查报告还显示,一季度,游客对旅游窗口服务的总体满意度高于上年度。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五项是娱乐、购物、景点、总体质量、公共服务;满意度最低的五项是餐饮、旅行社、住宿、交通、导游。
据国家旅游局第一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统计的全国60个样本城市中,按照游客满意度综合排名,天津名列第三,首次进入前三甲。第一名为重庆,第二名为烟台。
该调查报告指出,第一季度游客满意度最大的特点是,凡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重点关注、强化监管、查处整治的领域,凡是目的地党委、政府切实重视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游客满意度水平普遍较高。
关键词:人才培养;旅游教育;服务技能型
根据我国旅游局的数据统计,国内旅游业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短缺有200万人。对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就是高等职业旅游教育学院,对于这些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学院来说,对旅游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满足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来满足国际化旅游行业的发展。所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技能型旅游人才成为高等旅游职业教育院校首要面临的任务。
一.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一)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增大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亚洲旅游大国逐步转向世界级旅游强国。在最近的十年来,旅游行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从事旅游业的人数不断地增长、旅游管理体制也不断地更新,旅游行业为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拓宽就业渠道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旅游行业数据统计显示,到2001年年底,全国的旅行社就达到10716家,比1991年扩大了近7倍之多。全国从事旅游职业的人数达到19,24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二)休闲活动的产生提高了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休闲产业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起源地是欧美,在20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休闲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此同时与休闲相关的一些产业也逐渐的应运而生。旅游行业是休闲产业中极具重要的行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旅游行业每年都会创造出30000亿美元的产值。伴随着旅游逐步变成人们休闲活动的主要生活方式,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组织方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国旅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表明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较为明显,但是这并不能满足公众对服务的需求。面对休闲服务从传统的标准化服务与集中化服务逐步的转变为个性化服务的市场需求,加大对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确立服务技能型旅游人才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高他们的旅游休闲服务技能这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要任务。
二.旅游职业教育为培养服务技能型人才提供有效供给
(一)旅游职业教育要体现人品素质的重要性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培养他们的人品素质。任何从业者都要秉持以德为先的理念,因此,在培养旅游人才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正确认识,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并且还要有团结精神,任何团队都要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才能共同努力发展。
(二)旅游职业教育要体现知识素质的重要性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教育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实践及时加入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
(三)旅游职业教育要体现能力素质的重要性
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飞快所以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总是停滞不前。我们要围绕现代旅游业对旅游从业者最新的能力要求,对旅游学生进行新的教育与训练,比如对最新旅游资源信息的收集、对旅游工作做详细的计划安排、对旅游业务的拓展能力、对于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工作当中的创新能力等等。
三.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模式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签订学生就业协议,并在师资力量、专业技术、先进的设备、好的实习场地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这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主要有三点,分别为:“订单式”培养是针对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是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定向的培训,由此大大降低了就业人员的频繁流动以及人员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订单式”培养节省了招聘单位为找人带来的时间上、物质上的损失。
四.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晰
目前,我国旅游业并不缺少理论性的人才也不缺乏实践应用型的人才,可是却极度的缺乏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在高校的旅游人才培养计划中缺乏明确的定位,许多高校灌输给学生们的思想就是,我要做旅游全才、做旅游业的领导者等等,这样造成了学生一种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现象,只知道一般的理论知识对一些服务性的技能还不如一些大专生、中专生、甚至是职高生。对于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旅游业的关系也不够紧密,其中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已经可以和国外接轨了,但是对于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却与国外脱轨了,国内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忽略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二)旅游事业的认知性不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导游就是陪着游客到处游山玩水,出去消费等等所以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也不清楚旅游专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具有一定的茫然性与盲目性。结果很多学生在从事旅游行业后才深知旅游业的艰辛与不易。高校对学生的职业意识的培养也不够重视,让学生对旅游的服务意识弱,只是想着能做将来能够自己开旅行社做老板等等眼高手低的想法。正是由于许多大学生这种超高想法知识旅游业的就业率偏低,因为学生都不愿意刚开始进入旅游行业就是一些基层的服务性工作。
五.针对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分析
针对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清晰这一点,高等院校首先要改革教学方法,把基础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明白旅游业的职责。对于学生对服务意识认知差的问题,高校要对学生强化旅游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取决于服务人员自觉性的服务意识,只有强化服务意识才能拥有更好的服务技术。高校可以开设服务礼仪课程,让学生接触服务礼仪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向学生传授服务技巧灵活性的技能与服务行为效率性的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技能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将细心周到的服务标准转变为自身的追求,这样才能用优质的服务技能来满足游客们的需求。
六.结束语
总之,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对旅游业长期发展的保障,是对旅游教育改革传统教学体制的一次创新尝试。虽然在培养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道路上会有诸多困难,但是推动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为旅游业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很强服务技能的高端旅游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唐勇(1971-),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研究”(编号:2011BAA1004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77-03
旅游产业因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拉动需求、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转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产业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到了国家战略体系。“十二五”期间,围绕着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以市场化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旅游职业教育承担着满足经济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面对多样化发展的旅游业态和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必须提高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旅游服务人才的有效供给。
一、加快休闲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现实需要
(一)产业规模扩大引发了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经济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2011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达到2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2%和18%,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还将保持10%的年均增长率。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使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近年来,江西旅游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方位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旅游接待人数增幅全国第一,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增幅排名全国第四。旅游大省、强省的建设需要有力的人才保障,“到2015年,江西省旅游人才总量将达到22万人,每年培养的旅游后备人才要达到1万人”[1],人才队伍的建设以自主培养为主,对外引进为辅,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尤其是旅游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上个世纪末,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意识到休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经济现象。“各种迹象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2]改善民生成为现今整个国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居民的休闲生活以及相关产业将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迎来黄金发展期,旅游休闲要发挥其中的领军作用,引导休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休闲的生活方式,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表明行业服务满意度提升较为明显,可是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仍相对较低且提升缓慢。人是产业发展的总领,面对休闲服务从标准化和集中化逐步转向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加大旅游休闲技能型人才开发力度,确立旅游人才在旅游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提高他们的旅游休闲服务能力,更多地依靠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促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三)旅游职业教育应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服务人才的有效供给。旅游职业教育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院校和学生规模逐步扩大,旅游教育进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中。纵观旅游职业教育近10年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从扩张到略显停滞再到初现萎缩的态势。究其原因,旅游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并没有随着产业壮大而加深,致使教育的内涵建设不能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匹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根据《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大专学历旅游人才占旅游人才总数的92.6%,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占旅游人才总数的80.5%,调查表明,旅游人才的供给任务主要应该由旅游高职教育来完成,产业发展的主要人才需求是一线的劳务性、服务性岗位。通过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具备紧跟产业发展态势的比较优势,对市场需求可以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但在数量上更要在结构上满足旅游产业对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休闲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现实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旅游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特点,确立了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实践层面,首先是专业设置管理重于服务,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设置目录内专业名称侧重的都是管理,虽然旅游行业的突出特点是服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该是面向一线的管理、服务人才,在专业设置时却没能旗帜鲜明地表达行业属性。其次课程设置与产业的联系还不紧密,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对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69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的归纳统计显示,我国院校在基础理论课已与国外接轨,然而偏向实用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与国际衔接略显不足,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虽然正在逐步走出本科教育专业课程压缩版的状态,但在课程安排以及内容与工作之间如何提高关联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效率和效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之际,我们就组织召开全国旅游监管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旅游监管工作,部署年旅游监管工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是国家旅游局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全面落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一年来,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最显著的成效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全行业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国家旅游局根据市场形势,组织召开了旅行社发展座谈会、旅游饭店发展座谈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旅游饭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旅游饭店发展座谈会有近千人参加,向全行业有力地传递了抓质量的决心。我们还组织举办了全国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全国导游员大赛,包括各地、各企业的预赛、初赛、复赛,全国有十多万人参与其中。各地也根据本地实际,结合质量年组织举办了大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全行业的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树立起了“质量兴旅”的观念,尤其是不少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已经认识到了质量制胜的重要性,这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质量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了“品质旅游,伴你远行”旅游公益宣传活动,包括拍摄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片、开展“做一个理性的旅游消费者”有奖征文、制作《旅游路上》警示片等。定期旅游服务警示和质量年工作简报,开展“旅游质量万里行”媒体采访等活动。各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文明旅游,理性消费”进社区宣传活动,就如何提防旅游低价陷阱、关注文明旅游与旅游安全以及理性维权等热点问题,向消费者进行现场宣传。各地在工作中注意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如江苏在新闻媒体的质量年工作报道累计612篇;福建设立质量提升年专题网站,信息601条,在海峡都市报开辟“海峡旅游周刊”,宣传质量年活动资讯;内蒙古在《内蒙古日报》开辟“质量提升在行动”专栏;青海通过访谈和情景小品的方式在青海卫视《走进三江源》栏目宣传旅游知识等。这些宣传活动,使得社会、媒体、消费者对旅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各方面理解和支持旅游质量提升的环境有所改善,尤其是媒体,对旅游的正面宣传明显增多。
(三)制度标准进一步完善。,国家旅游局制定、修订了11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启动了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确定了1个省、10个市县区、67家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出台了《旅游投诉处理办法》、《“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实施办法》,研究制订了《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等,大力推广《出境旅游组团合同》、《国内旅游组团合同》、《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合同》、《国内组团一日游合同》等。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地方性标准、规范,如山东的《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江西的《江西省旅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海南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宁夏的《宁夏旅行社门市管理办法》等。这些标准和办法的颁布实施,使得质量体系更加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有据可依,质量监管工作更加规范。
(四)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紧紧围绕质量年,大力加强监管工作力度。在4月、9月的第四周,集中开展了两次“旅游市场检查周”活动,共进行市场检查近11000次,检查旅游企业48208家,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企业721家,处罚违法违规旅游从业人员690人。国家旅游局结合《旅行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组织开展了执法专项检查。上海围绕服务“世博”,大力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一日游”市场以及游客集散中心服务规范有序,为保障“世博”成功举办发挥了作用。北京、南京针对“一日游”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取得了效果。江苏、重庆针对赴台游等存在的问题,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活动。内蒙古针对旅行社挂靠承包经营的专项治理,在全国起到带头作用。上海、浙江、湖北、甘肃等省加大了对星级饭店的暗访检查力度,处理了一批星级饭店。通过加强监管,使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一定的遏制,促进了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五)游客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课题组结合春节、国庆假期、小长假、世博会等旅游热点时间,对全国50个样本城市开展现场问卷、网络评论和旅游投诉调查,每季度调查报告和排名。调查报告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成为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衡量和改进质量工作的依据。很多地区也根据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的模式,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同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机构定期向社会游客旅游投诉处理情况。定期质量信息,促使各地与各企业更加重视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对提升游客满意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取得初步成效,这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高度重视,全面发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常重视,都把质量年活动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层层发动,充分调动全行业所有单位积极参与。二是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质量年活动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紧紧围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国家旅游局在年初就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各地按照方案进行落实。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对质量年活动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各方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了解和认识,营造了良好氛围。四是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由于全国各地旅游发展不平衡,存在的问题也所有不同,因此各地的质量年活动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各种形式整体推进,确保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年旅游监管工作
去年和前年的旅游监管工作会议上,我们对旅游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进行了认真研究,这两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继续坚持。这一思路可以概括为:围绕一个核心、紧扣两个目标、完成三项任务、运用四个手段、建立五个体系,为实现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做出贡献。
一个核心是:全面提升旅游业的质量、素质、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两个目标是:以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为目标。
三项任务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企业发展。
四个手段是:深入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
五个体系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服务业要求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旅游投诉体系、旅游诚信体系、旅游标准化体系。
根据这个思路,国家旅游局对年的旅游监管主要工作作出了安排。监管司将就这些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下面我着重强调三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专项治理行动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专项治理行动的重要性。首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如何真正实现这两大战略目标,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关键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而旅行社的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是现在旅游服务质量中的难症、顽症,极大地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不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群众对旅游业更加满意就是一句空话。其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落实国务院领导重要批示的要求。副总理12月6日就解决旅游市场秩序长期失范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旅游部门要特别加强对法不责众问题成因的调研、分析和思考。对旅游市场长期失范问题主要表现的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就是旅游行业坚决贯彻落实领导重要批示的一项具体举措。第三,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专门成立监督管理司,各地旅游管理部门专门设立监督管理处,从职能部门的名字上就赋予了旅游行业监督管理的重要工作职责。对严重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重要质量问题,如果旅游监督管理部门不想管、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就是失职。第四,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旅游转型升级的总体方向,是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如果“十二五”期间“零负团费”的低价运作模式得不到有效遏制和扭转,旅游规划中的“质量效益型”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2、抓住重点,确保专项治理行动稳步推进。今年开展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在三个方面,即旅行社的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这也是困扰旅游市场多年的突出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部门职能交叉和责任推诿的体制问题,有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的责任,也有旅游企业自身缺少诚信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以及消费者不理性贪图便宜的因素。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执法机构在专项治理行动中要按照邵琪伟局长提出的“往深处抓、往实处抓”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善于发现和把握工作的关键环节。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旅游广告的监控,一旦发现恶性价格竞争和欺诈游客等不法广告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理。要加强对旅游合同的监督检查,督促旅行社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与游客签订并严格履行旅游合同,坚决打击不依法签订旅游合同和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诱导、强迫游客消费和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违法行为。对旅行社转让、出租、出借、受让、租借许可证,准许其他企业、团体或个人以部门或个人挂靠承包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要加强区域分析,对存在问题比较多的重点区域,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旅游投诉和同行反映的问题中,挖掘重点企业和重点线路进行监管,确保专项治理行动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3、明确要求,形成专项治理行动整体效应。一是加强服务,加大引导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目的是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为消费者服务,为旅游企业服务。在专项治理行动中要着力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规范服务。国家旅游局将在一些省区市试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旅行社分等定级的国家标准,以促进旅游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各级旅游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要与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建立行业监管和纪检监察工作互动机制,将专项治理行动与行风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下级治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行政监察。国家旅游局将加大对各省区市专项治理行动的督导力度,对影响较大的案件直接跟进办理。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推委拖延、行政不作为甚至是包庇、袒护违法违规者等行为,要依照纪律和法律予以坚决查处,确保专项治理行动落到实处。国家旅游局纪检监察部门将会同各地纪检监察部门把专项治理行动开展情况作为今年全国旅游行风建设的重点,加大工作监督力度。三是落实条例,加大处罚力度。《旅行社条例》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在落实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还不到位。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在条例中都是明令禁止的,处理起来有法可依。可是现在这些现象依然在各地普遍存在,这说明我们的监管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中,各地一定要按照《旅行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大处罚力度,对长期严重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害群之马,一定要严肃惩处。对于查出来的典型案件,要召开新闻会,向行业通报,向社会通报,增强震慑力,提高公信力。四是树立典型,加大支持力度。一个行业要想走上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就必须有一批优秀的引领企业。因此,各地在处理不法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同时,也要下功夫挖掘一批遵纪守法、规范经营和服务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树立行业好的典型,在政策、资金、宣传、培训等各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
(二)稳步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
1、以标准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标准化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引导和规范旅游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从1988年我国颁布实施饭店星级标准以来,标准化对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发挥旅游标准化的作用,拓展旅游标准化的综合效应,国家旅游局于去年正式启动了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并确定了首批78家试点单位,包括1个省、10个市县区、67家企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涉及的领域多,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组织协调难度较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按照已经确定的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强化标准化工作对旅游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着力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扩大旅游标准覆盖领域,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培育旅游品牌,通过标准化手段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2、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开展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是全面落实意见的一项具体措施。这项工作对旅游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是标准化由点向面拓展,着眼于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旅游目的地一个新手段,因此工作中需要创新和开拓的领域还很多,要求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深化,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旅游发展中的规范、提升和引领作用。
3、加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在旅游行业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对于提升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整体推动我国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今年是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的攻坚之年,也是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的收获之年。今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将统一安排对各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的评估验收工作。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要不断创新工作手段,通过试点工作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逐步在全行业推广试点单位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为进一步推动各项旅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规范旅游企业经营和服务行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使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积极探索导游体制改革
1、导游体制改革意义重大。导游是我国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服务的重要岗位,是旅游业的形象和窗口。改革开放以来,导游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推进导游体制改革,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服务质量,是新时期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更高要求的需要。在旅游服务的各个链条中,导游服务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个好的导游,可以在旅游中有效地传播先进文化,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和回忆。反之,一个表现不好的导游,则会让游客对整个旅游的印象大打折扣,对旅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推进导游体制改革,也是稳定几十万导游队伍,保障导游职业发展,夯实旅游人才基础的需要。在所有旅游从业人员中,尽管导游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其影响力却是最大的,也是最受社会广泛关注的。因此,如何稳定导游队伍,并使其在行业中得到成长和发展,真正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是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件事情。
2、导游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导游队伍的迅速壮大,导游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是劳动保障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导游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固定薪酬、没有劳动保险,有的旅行社只向导游派任务却不支付劳动报酬,旅行社和导游管理服务机构不为导游提供劳动社会保障,有的甚至要求导游垫付、支付游客住宿、用餐、游览、交通等接待费用。二是导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不少导游的专业能力与旅游发展、游客要求不相适应,有的由于收入问题,将导“游”变成导“购”,导致游客不满意。三是导游队伍结构有待调整,现在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人员已经达到70多万人,但实际上真正在从事导游工作的人员只有60多万人,并且大部分是初级导游、新导游。而实际从事导游的人员中,大多数都挂靠在导游管理服务机构,属于旅行社管理的还不足三分之一。导游队伍的这种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有待改进。这些问题汇集在一起,使得推进导游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导游体制改革任务艰巨。导游体制涉及到旅行社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模式,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的重新定位,事关从业人员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改革的任务非常艰巨。尽管困难很大,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是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力争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效果,为全国层面的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两年来,国家旅游局一直在对导游体制改革问题进行调研和思考,希望在建立合理透明的导游薪酬制度、规范监督导游管理服务机构、完善导游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此次会议也希望听听大家对导游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弄清导游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出路。
三、周密部署,努力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旅游监管工作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黄金发展期和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攻坚期,旅游监管工作必须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两大战略目标奠定质量基础。对于“十二五”旅游监管工作,各地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有序推进。
(一)全面强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核心地位。从国家旅游局制定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来,旅游监管工作的核心就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包括提升旅游目的地质量、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升旅游行业自律水平、提升国民旅游素质等各个层面。“十二五”期间,我们仍然要紧紧抓住这个核心不放松,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为基础,将旅游监管工作更好地统一到改进和提高旅游产品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质量上,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二)全面推进法规、标准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旅游监管工作一是要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二是要严格执行法规、标准和规范,否则监管工作就不可能到位。目前对旅行社我们有条例,对饭店有星级标准。星级饭店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就在于我们一直以来比较严格地执行星级标准和星评制度,较好地保证了星级标准和星级饭店的权威性。去年一年,就摘了8家五星级饭店,在行业引起强烈反响。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抓紧制定、修订旅游监督管理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更要抓落实。
(三)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检查。对旅游监管工作而言,检查什么,行业就会关注什么。因此,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服务的现场检查,实现检查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督促、指导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贯彻落实,是保证监管工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级旅游监督管理部门和旅游质监执法机构要善于运用监督检查这个手段,坚持常规检查和专项行动相结合,普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部门内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相结合,力争取得实效。
(四)全面加强旅游质量宣传引导。旅游监管工作要加强质量宣传引导,树立旅游业正面形象,引导旅游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规范经营管理,完善质量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引导游客树立“品质旅游”观念,理性消费。转变旅游形象,增强质量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都有一个过程,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旅游质量宣传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常抓不懈,立足形成长远影响和叠加效应。
论文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职业教育
旅游产业因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拉动需求、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转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产业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到了国家战略体系。“十二五”期间,围绕着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以市场化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旅游职业教育承担着满足经济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面对多样化发展的旅游业态和日益提高的服务要求,必须提高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旅游服务人才的有效供给。
一、加快休闲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现实需要
(一)产业规模扩大引发了对旅游人才的大量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旅游经济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2011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达到2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万亿,同比分别增长12%和18%,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未来五年我国旅游业还将保持10%的年均增长率。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使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旅游业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650万人,每年新增旅游就业60万人。近年来,江西旅游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方位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旅游接待人数增幅全国第一,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增幅排名全国第四。旅游大省、强省的建设需要有力的人才保障,“到2015年,江西省旅游人才总量将达到22万人,每年培养的旅游后备人才要达到1万人”[1],人才队伍的建设以自主培养为主,对外引进为辅,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尤其是旅游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办学优势,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满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上个世纪末,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人们已经意识到休闲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形成的经济现象。“各种迹象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2]改善民生成为现今整个国家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居民的休闲生活以及相关产业将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迎来黄金发展期,旅游休闲要发挥其中的领军作用,引导休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到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群众休闲的生活方式,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201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表明行业服务满意度提升较为明显,可是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仍相对较低且提升缓慢。人是产业发展的总领,面对休闲服务从标准化和集中化逐步转向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加大旅游休闲技能型人才开发力度,确立旅游人才在旅游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提高他们的旅游休闲服务能力,更多地依靠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促进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三)旅游职业教育应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技能型服务人才的有效供给。旅游职业教育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院校和学生规模逐步扩大,旅游教育进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中。纵观旅游职业教育近10年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从扩张到略显停滞再到初现萎缩的态势。究其原因,旅游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并没有随着产业壮大而加深,致使教育的内涵建设不能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匹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还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低就业率和高流失率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根据《中国旅游人才发展报告》,大专学历旅游人才占旅游人才总数的92.6%,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占旅游人才总数的80.5%,调查表明,旅游人才的供给任务主要应该由旅游高职教育来完成,产业发展的主要人才需求是一线的劳务性、服务性岗位。通过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具备紧跟产业发展态势的比较优势,对市场需求可以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但在数量上更要在结构上满足旅游产业对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休闲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现实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旅游职业教育经过十余年发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立足高等教育层次,突出职业特点,确立了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实践层面,首先是专业设置管理重于服务,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设置目录内专业名称侧重的都是管理,虽然旅游行业的突出特点是服务,人才培养定位也应该是面向一线的管理、服务人才,在专业设置时却没能旗帜鲜明地表达行业属性。其次课程设置与产业的联系还不紧密,北京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对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69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的归纳统计显示,我国院校在基础理论课已与国外接轨,然而偏向实用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与国际衔接略显不足,旅游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虽然正在逐步走出本科教育专业课程压缩版的状态,但在课程安排以及内容与工作之间如何提高关联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效率和效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供需错位现象突出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旅游行业吃的是青春饭,是伺候人的行业,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心态不佳,旅游行业的职业特点使得从业人员能够较大范围地与外界接触,较为便利地捕捉大量信息,面对更多的职业诱惑,流动性大增,“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旅游教育对于引导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养、规划学生职业路径以及促进学生职业成长方面有欠缺,加上社会认识的偏见导向,以及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比较追求个性自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难以维持从业后的行业忠诚度。随着旅游产品日渐多样化,新业态层出不穷,学生学习内容杂而不精,知识得不到更新和丰富,指导行业经营发展就无从谈起。旅游行业的计调、销售等岗位对于旅游专业毕业生而言挑战比较大,其他专业毕业生的可替代性凸显,就业口径相对狭窄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考生就读旅游高职院校,影响学生到旅游行业就业发展,导致供需错位矛盾突出。
(三)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旅游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要求很高,但是由于师资、教学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等诸多因素还不能很好地与教学要求相适应,旅游专业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和陈旧,近年来教学硬件逐步改善,各种实验实训设备和场所得到了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实验的虚拟仿真程度,但是在软条件建设上,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能力的建设方面与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很多教师是新近加入高校的,专业教育背景下的他们在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方面能力还有欠缺,加上很多教师是从经济、管理、历史或地理等专业转行而来,本身知识的专业性系统性就不完备,又缺少行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不尽人意,讲授多、讨论少;理论阐述多、案例分析少,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比较被动,技能训练时得到的指导也十分有限。
三、依托行业提高休闲旅游服务人才培养质量
(一)服务意识培养强调职业化
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教学,更加贴近他们职业生涯的需要,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社会需求,既要看到市场的现实又要看到行业发展的未来,摆脱单纯职业能力训练的模式,逐步转变到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努力成为职业化人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服务意识的强化,所有服务技能的发挥效率取决于服务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向学生传授服务礼仪的规范性、服务技巧的灵活性、服务行为的效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该使学生了解职业的概念、行业的特点和岗位的属性,增强对服务的理解,将细致、周到的服务标准转化成为自觉的追求,才能用优质的服务使游客感受到高品质的休闲生活,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赢得职业发展的美好未来。林语堂曾说:消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利,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是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从事旅游休闲服务的工作人员首要关注的是顾客的消费心理,这种关注来自于主动的职业化服务意识,给予客户更多更好的悠闲生活乐趣体验。
(二)课程建设进一步贴近市场
旅游业先天具备劳动、知识双重密集的人力资源型产业的属性,更决定了人力资源始终应当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旅游职业教育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就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适应市场岗位需求变化设置休闲服务专业,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开发和构建课程体系,培育能够适应旅游职业迁徙和工作方向变化的旅游休闲服务职业人才。尤其要注意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这是旅游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要与产业紧密结合,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加强课程安排、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相关性,更多地将产业要素融入课程建设当中。这其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旅游职业教育师资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都有待提升,同时,课程建设基本是由少数的骨干教师来承担,教师整体参与度不够,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同时抓好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行业实践能力提高,使之能够更好地基于教育基本规律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和需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服务技能培养手段多样化
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决定了旅游职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旅游产业属于消费型行业,服务技能是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岗位技能。由于产业链条很长,旅游服务技能的结构层次较为复杂,培养手段更趋多样化。瑞士洛桑学院“前店后院”的教育模式已为国际上大多数旅游院校所采纳,这种“做中学”的教育方法十分值得借鉴。为达到学中练、练中学的效果,可以综合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由于旅游服务与消费过程同步,服务技能的训练必须注重全过程控制,避免一些细节的疏漏影响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技能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引入微格教学,对技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无论是旅游服务的操作流程,还是服务过程中的肢体语言应用、服务语言的语音语调等,将训练过程录像后回放,展开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提高训练效果,学生也可以借助开放式实训室进行自我训练,事后将记录交由教师点评,还可以解决课堂内一对多达不到教学效果的问题。
(四)学习生活模拟职业场景
旅游休闲活动是对现实生活某种情况的逃离,成为人们生活必要的补充和代偿,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必须增强旅游专业学生对游客心理的理解和把握,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的养成教育成为提高旅游职业教育学生思想、心理和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过程管理,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在学习和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地进行角色互换,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抗挫能力以及相互理解和关照。一个班级就好比是是一个游客团队,学习接受的是教育服务,旅游消费的是休闲服务,班级管理和旅游团队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是殊途同归,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培养并非只是在课堂才能进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外活动的组织实践同样可以实现职业服务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的育人功能。调查表明,在学生活动的策划、组织、设计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容易得到激发,有目的地将这些活动与职业场景相衔接,将专业学习融入到课外文化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旅游休闲服务对情商的要求,增强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性、主动性。
第二条旅游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第三条旅游统计的基本内容,是对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区(点)接待工作量、经营效益、旅游从业人数等情况进行的统计调查和对旅游者实施的抽样调查。
第四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必须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提供旅游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其它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如实提供旅游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
第五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旅游统计工作的需要和国家旅游局的统一规划,有计划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备或逐步更新必要的统计计算和数据传输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旅游统计信息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
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为旅游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六条旅游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国家旅游局负责对全国旅游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国家旅游局综合统计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者的统计调查工作。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确定承担统计职能的机构。
第七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成国家或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收集、汇总和公布全国或地方旅游统计资料;
(二)制定全国或地方的旅游统计报表制度和抽样调查方案,建立统计登记制度;
(三)组织协调和管理本部门非统计职能机构制定的各项统计调查,审核其拟制发的旅游统计调查方案及其统计调查表,并纳入统一编号管理;
(四)会同人事教育部门,组织对在岗旅游统计人员的培训,对旅游统计人员进行考核、奖励。
第八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固定兼职的统计人员。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统计人员,应当符合国家旅游局规定的旅游统计人员资格条件,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九条旅游统计是国家统计的组成部分,是提供旅游信息的主体。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发的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属于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主要包括旅游定期报表制度、旅游抽样调查和旅游专项调查。
第十条旅游统计调查项目分别由国家旅游局和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依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报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或备案后,组织实施。
地方旅游统计调查方案不得与国家旅游统计调查方案相抵触。
第十一条按规定程序批准的统计调查方案,必须在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文号。对未标明上述字样的调查表,有关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权废止。
第十二条旅游定期报表制度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容、计算方法和程序,由旅游企事业单位报送相关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全面统计调查。
全国《旅游统计制度》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发,国家旅游局组织实施。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完成国家《旅游统计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增加统计内容,会同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制定本地区的《旅游统计制度》并实施。
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向国家旅游局报送统计资料时,必须同时报送符合标准的数据库(以计算机远程传输或软盘的方式报送)。
第十三条抽样调查是从全部调查对象(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次性调查。
旅游抽样调查主要包括对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回国旅游的华侨、回内地旅游的港澳同胞、回祖国大陆旅游的台湾同胞在中国大陆消费情况及其一日游游客所占比重的抽样调查,大陆居民在国内及出境旅游情况的抽样调查,以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的其它抽样调查。
第十四条专项统计调查是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非统计机构因管理需要而进行的旅游专项统计调查。
旅游专项统计调查需经有关部门审查、协调,授颁统一表号后方可制发。旅游专项统计分别由各专业职能机构实施。
旅游专项统计调查主要包括:旅游度假区统计、劳动工资统计、旅游教育统计、旅游质监投诉统计和旅游区(点)接待经营统计,以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其它旅游专项统计。
第十五条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或纳入旅游行业管理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应当到相关的旅游统计机构办理统计登记,并建立统计台帐和核算制度,按规定报送统计资料。
第十六条旅游统计资料实行分级管理。全国旅游统计资料由国家旅游局统一管理;地方旅游统计资料由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专项旅游统计资料由实施专项旅游统计调查的机构负责管理。
第十七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收集统计报表时,应当做好报表的审核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下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上报的统计报表,须经本部门主管领导审核、签署。当汇总报表中旅游企事业单位数量变动较大时,应当说明原因。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季度、年度向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统计分析和抽样调查报告。
第十九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建立健全旅游统计档案管理制度。
旅游统计原始资料的保存期为5年。
第二十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定期公布本辖区的旅游统计资料。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公布重要的统计资料前,应当征求上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国家旅游局负责审定、公布和出版全国旅游统计资料。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定、公布和出版本辖区的旅游统计资料。
宣传、新闻和出版单位需尚未公开的旅游统计资料,属全国性的,须经国家旅游局核准;属地区性的,须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所发表出版的旅游统计资料必须注明资料提供单位。
第二十一条对在旅游统计工作中作出贡献或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国家旅游局每年对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重点旅游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考核。
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本辖区下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统计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上一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旅游企业评优和对旅行社的年检,应当将企业旅游统计考核情况作为必要条件和内容之一。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统计法》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根据统计法律、法规、规章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凡超过旅游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未报统计资料或不按要求报送统计数据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警告,并寄送《违规通知书》。
关键词: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开发模块
旅游专业是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13个大类专业的主干专业之一,也是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许多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旅游专业,该专业所设置的子专业主要有酒店管理、酒店服务、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导游、旅行社实务等。
旅游产业是我市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国内外游客逐年递增。据厦门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12.88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6%;国内旅游收入186.16亿元人民币,增长5.6%;旅游外汇收入5.52亿美元,增长32.7%。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这无疑给学校带来良机,同时也是挑战。我校的旅游专业作为省市骨干专业之一,如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经得起行业的挑选,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其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更加明显。语文教学在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服务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负有更重的责任。因此,开发出一套更具实用性的校本教材,提高我校旅游专业语文教学的实效,已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旅游专业校本教材目前全国只有江苏省启东职教中心校编写了《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并出版,但笔者没能目睹这套校本教材的全貌。在此,谈谈个人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构想。
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一)我校旅游专业现状
旅游专业是我校在1984年创办职业教育之初就开设的专业,是全国同类学校中开办得比较早的,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可谓我校的长线专业、品牌专业。然而,在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的同时,也面临了比较大的困惑,主要是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专业培养的创新与突破,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与实现等等。旅游专业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与提高,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品牌专业不相吻合。
(二)旅游服务的职业特点
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它需要从业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旅游服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包括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口头和书面的)。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本地的情况、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规划旅游专业的课程,充分挖掘带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语文教材资源,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三)语文教学的现状
先说教材,据了解,现在职校使用的有部编、省编甚至地市编的教材,基本没有材。就我校这几年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语文教材来看,它还是传统语文教材的模式,内容相对陈旧,形式相对呆板。虽然采取了必学、选学、自学等形式,加入了一些口语训练内容,也只能起到统一基础的作用,缺少全面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语文能力更新颖、更有吸引力的内容。再看教学,面对当前职校的绝大部分中低水平的学生,教师的教学依然偏重于评析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与专业要求和学生的需要联系不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中职学校的课改也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讨论的热点,中职学校的课改应该以教材作为突破口。
总理在去年11月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这可以作为指导我们“课改”的核心指导思想。
旅游专业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这些应该是我们进行教材开发的总的指导思想。
(一)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
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热爱旅游服务事业,掌握从事这一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适应旅游服务工作所需要的仪表和体质的中级人才。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承担的就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只有对语文课程模块的设置、内容的选择统筹安排、精心筛选,突出实用性,才能强化教学的实践性,明确在专业上应用语文知识的具体的方法,实现语文课为职业能力服务的目标。
(二)师资先行的原则
结合专业的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求语文教材开发者除了具有课程论的相关知识和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应了解旅游专业特点,学习并积累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抓住学科间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寻找语文与旅游专业的结合点。因此,对师资的选调及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三)因地制宜的原则
旅游专业语文教材的开发要立足本地、本校,教材的编写可由教务处牵头,教研组具体组织。在对当前我市旅游行业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特点,结合不同教师的专长和兴趣,明确职责,广泛搜集资料,去粗取精。按由浅入深的原则,选编难易适度、内容丰富、新颖及时的内容,最终形成系统的校本教材体系。
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模块构成
课程的内容基本包括范围、分量和进程,其中课程的范围是课程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这里就课程的范围、模块着重分析。
(一)基础读写训练模块
现代诗文阅读方面,对现行使用的人教社(基础版)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选择部分经典篇目,如《荷塘月色》、《雷雨》、《致橡树》、《再别康桥》、《离太阳最近的树》等。另外再选编一部分当代不同体裁的名篇时文,兼顾典范性与时代性,作为范文进行基础读写训练。
文言文阅读方面,可在选取《论语》、《孟子》、《荀子》、《史记》、《资治通鉴》中的经典文章的基础上,再选编一些适合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的浅显易懂的文言短文。应注重选文的故事性、趣味性,多诵读、多感悟,不讲授过多的语法知识。还可选编文言读本(包括古诗词),适当点评、适量背诵,从而达到提高古代文学修养的目的。
(二)旅游文学素养的提高模块
可选编涉及旅游文学、旅游历史掌故、旅游专业的科普文章、旅游专业名人简介或传记文章等。旅游文学是指旅游者畅游山水名胜之后,以抒情写意的方式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游记、散文或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的文学作品。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旅游文学修养,并活学活用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我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无数风景名胜,历代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旅游文学作品,从《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登泰山记》、《晚游六桥待月记》到《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钱塘湖春行》、《枫桥夜泊》等,名家名诗(文)名胜,交相辉映,或写景或抒情,都将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审美情趣的陶冶。另外,作为汉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楹联是我国绝大多数旅游景点中不可忽视的艺术,从岳飞墓前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到黄鹤楼上的“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等,赏析这些名联,必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的文化积淀。但是,作为旅游专业校本教材,应该注意更多地选编有关本省、本地名胜古迹的诗文楹联,突显地方特色。教师也应多通过实地考察体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这一模块的教学效果。
(三)口语表达训练模块
现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有相当多的学生朗读课文结结巴巴。在人前,羞于开口或词不达意,这是长期以来缺少口头表达训练的结果,也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而且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旅游专业,口语训练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其中包括日常交际口语、接待口语、酒店服务口语、导游服务口语。教师应搜集和设计结合职业不同岗位的有效情境,选编旅游服务口语教材。教给学生客服语言表达的艺术,强化训练,以适应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旅游应用文写作模块
这一模块应包括日常事务类应用文、旅游解说词、导游词、旅游广告、旅游合同、旅游商品说明书、市场调查报告、旅游项目设计说明书、旅游项目可行性报告、经济合同、协议书与意向书等的专项教学训练。
(五)语文选修模块
应结合旅游专业,开设更有实际意义的、能吸引学生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文学修养和语言水平。如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基础与等级测试辅导、语言的艺术、古今(各地)民俗文化、古诗词鉴赏、名著导读与欣赏、港台文学、网络文学、前卫文学、写作指导、成语脱口秀、影视艺术、戏剧欣赏、现当代诗歌欣赏、中国文学概述、外国文学漫谈、楹联欣赏与写作、朗读与朗诵、书法、课本剧表演等。学校应根据教师个人专长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进修培训。选聘骨干教师开设选修课,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
(六)第二课堂活动模块
组织文学社、班刊、读者协会、手抄报、兴趣小组、竞赛指导、书目推介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有计划地进行,只有构建密切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旅游资源和专业特点的特色鲜明的地(校)本语文教材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为专业服务的文化基础课。
参考文献:
[1]汪军秀.也谈语文教学和专业学习[J].职业教育研究,2006,(4).
[2]郑洁.中职语文学科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4).
[3]李翔宇,吴爱芬.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OL].省略/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737.
关键词:旅游行业;蜜月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8601
作为旅游市场当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分支,蜜月旅游在最近的几年发展迅速,是旅游市场的细分的具体表现,蜜月的来源在古老的欧洲,新婚的夫妇要喝一种用蜂蜜酿制的甜酒一个月。而如今的蜜月更多的是新婚夫妇在办理完婚礼不久,把旅游作为自己新生活的开始,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所以蜜月旅游是一个集合度假、休闲、购物的一体的符合的一种旅游出行方式。如今随着适合适婚人群的增加,蜜月旅游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并且很多年轻人都开始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市场将继续增加,从一线二线城市逐渐蔓延到三线甚至到农村的中国大地。
1 就武汉市场为例,目前武汉的蜜月旅游市场目前有如下的特点
1.1 选择蜜月人数剧增、消费持续增加
由于如今是80后结婚的高峰期,目前的适婚的人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据武汉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武汉市结婚对数98008对,离婚对数18219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武汉市结婚的对数递增了2.5倍,而离婚的对数则递增了44.6倍。随着二次婚姻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了加大了蜜月旅游的基数。作为80后的年轻人,很多年轻人都有较好的学历和工作,所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如今的消费观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年轻人逐渐在接受了超前和享受型的消费,很多人觉得结婚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在对待结婚方面的消费就显得非常的大方。有关方面的数据显示上海的婚礼平均消费费用为13万元。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报告,现在每年用于结婚费用的金额已达到4000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5%。
1.2 旅游目的地出行的地点单一
武汉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腹地经济圈内没有很多适合新婚夫妇旅游的旅游目的地,所以武汉的蜜月旅游一般分了两大类:国内游和出境旅游。但是根据调查武汉蜜月旅游的目的地存在非常大的重复性。在国内旅游中最基本是海南三亚、云南丽江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在出境游方面则是巴厘岛等东南亚海岛、欧洲游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出现以上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武汉旅游市场上适合蜜月的产品不多,新的产品有待开发;其二则是在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方面旅游者的跟风情况比较明显,旅游的目的基本还停留在观光、住宿和购物的初级阶段。
1.3 旅游产品单一无特色
目前武汉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蜜月的旅游产品,只是在某条线路上过多的对蜜月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渲染。蜜月客户和普通的客户消费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譬如在蜜月的旅游中,新婚夫妻在旅游的选择上对花费不是那么的敏感,而对住宿条件和私密和安静的要求会更高,然而很多旅游产品基本把蜜月游和大众的游客安排在一起出行,在住宿等方面没有过度的特别的服务,没有较好的满足新婚夫妇的需求。很多蜜月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利用文化发展其内涵来吸引客户,如在杭州就打出了爱情城市的口号来吸引蜜月游的客户,利用众所周知的梁祝和白蛇传等故事为题材,举行梁祝“十八里相送”和“断桥相会”等结婚旅游项目,让游客耳目一新,重温美丽的古代爱情,效果很好。
1.4 出游时间长、季节性集中
由于武汉的天气存在冬天寒冷和夏天炎热漫长的特点,所以很多武汉地区的新婚夫妇一般把婚礼安排在五月份和十月份附近,这几个月是结婚的高峰期,也是蜜月旅游的井喷期,出行的人数剧增。如果人数在短时间增加的话,就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的产品质量会缩水、景点的接待能力不足、价格上涨等等。蜜月旅游一般的线路比较长,选择国内省际长线和出境的多,所以在旅游时间上比一般的短线要长的多,在武汉蜜月旅游市场的新婚夫妇的旅游时间基本在8天到15天之间,在较长的时间要安排足够的内容和提供较好的餐饮和住宿服务来迎合新婚夫妇的需求。
1.5 营销渠道单一
目前武汉市场上的蜜月旅游没有专门的营销渠道,和其他的项目是同样的营销模式,如增加市内的营业点,在报刊和杂志或者是电视上进行媒体的广告宣传等等。没有过多特色的营销模式和针对的营销方式,不能较好的吸引到蜜月旅游游客,各大旅行社之间就存在竞争激烈。如今有很多专业吸引老年人的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和营销手段,如“千名老人下江南”的产品就非常受欢迎,其旅游产品也非常有针对性,如采取游船这样节奏比较低缓的交通方式,并且在全程配备保健和相关的急救医生等等,在蜜月市场也可以借鉴。
蜜月旅游市场是一个新兴并且潜力巨大的蛋糕,各大旅行社要想在这蛋糕中分得一席之地,并且通过打造蜜月旅游来创造其品牌,如今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 为了更好的服务蜜月旅游市场,对目前的旅游市场提出如下的建议
2.1 进一步细分蜜月旅游市场
一般旅行社所说的蜜月旅游都是婚礼不久的旅游,然而这个市场可以进一步细分,根据细分来安排不同的产品。广义的蜜月旅游市场包括新婚蜜月游、老年人金婚游、老年人银婚游、结婚纪念游等不同的细分市场,在每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中,顾客所在意和追求的、消费水平、消费心理、对目的地的选择、对旅游产品的具体需求等是不同的。如金婚游更多是如何对面老年人的消费心理。
2.2 对蜜月旅游产品进行改良
目前的旅游产品停留在观光和购物的初级阶段,现代人更注重在旅游中体验感,所以开发一些极具有体验的旅游项目来吸引年轻的夫妻,如以可以把泰国泼水节作为蜜月游的主打项目,让新夫妻享受泼水节的狂欢,其中更增加了富有泰国民俗的新景点。在澳洲的清晨与爱人同坐热气球升空,俯瞰澳洲大地、在泰国坐私人游艇出海,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体验感的蜜月旅游产品,如果推出来供新人选择,肯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2.3 旅行社提倡蜜月预约出行
由于很多人都是在办理完婚礼后的较短时间进行蜜月旅游,所以造成了短时间的人群井喷,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旅行社应该提倡新婚夫妻错时出行,采取一定的优惠方式来预约出行,这样的旅游产品会大不一样,也体现了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如预约欧洲的圣诞节期间的购物游览、欧洲的滑雪、中国东北的冬天旅游、夏天的肯尼亚的动物大迁徙等等。把传统的南方和海岛作为蜜月出行目的地进行一个彻底的改变。新婚夫妇得到的旅游体验将会大大的不一样。
2.4 加长蜜月旅游的产业链
蜜月作为结婚新人婚礼后续的一项活动,旅行社可以和前期的公司进行合作,加长整个行业的链条,这样一方面新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询问和时间麻烦,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另一方面产业链的公司相互合作可以得到双赢的效果。需要各相关行业和旅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立大旅游观念,协调各方利益。既要旅行社、宾馆、交通部门等各旅游行业部门联动,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相互支持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婚庆蜜月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
2.5 增加多种营销途径
如今是网络经济的社会,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的信息已经超过了在报纸和电视其他媒体,所以在蜜月旅游市场方面要通过网络来进行营销,如开设一个专业的蜜月旅游的网站平台,通过网站来介绍各种蜜月产品,并且可以通过建立一个让消费者选择的搜索引擎,如限定价格、地点和时间等等。除此外,在宣传产品可以利用展会和博览会等这样的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武汉连续两年举办的婚博会就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婚博会上蜜月游是一个重要的展览项目。
参考文献
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是对旅行社管理中的信息流、客流、物流、资金流及其综合运作机制,进行数字化建模、系统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所有经营、管理和执行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并随时查询、统计、汇总、预测、决策、报送、归档、备份和交换业务信息。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旅行社带来先进的、信息化业务管理方案,通过增强旅行社的灵活性、预见性和计划性,既提升管理水平,又提升旅游者服务品质,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不仅是旅行社服务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管理方式从经验型向数字型转化的方向。
内蒙古旅行社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缓慢,而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旅行社增强竞争力、开拓业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及发展内蒙古旅游业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一)竞争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合理配置和高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应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使信息的快速交换成为旅行社优质服务的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0年底在全行业启动了“金旅工程”,旨在改变旅游行业的管理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全行业的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2)》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9%。又如呼和浩特,2010年8月旅游高峰期间,接待中外游客205.5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32.06亿元,同比增长17%;2010年内蒙古旅游总收入约为732亿元,同比增长19.7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作为基本定位的旅行社,想要蓬勃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中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水平至少还比国际水平落后10~15年。要想加快我国在21世纪前叶成为世界首要旅游大国的进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加快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内蒙古旅行社业的信息化水平与我国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更加落后。
(二)业务发展的需要
旅游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其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相关行业的协作与交流。因此旅行社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利用信息技术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是否通畅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呼和浩特旅行社中,团队的订餐、订房、订车都通过电话、传真或QQ联络确定,逐一进行操作。如在2010年6月某旅行社举办的“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近4000人的车、房、餐全部为电话和人力联系。在这项工作中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操作且出错率高,仅完成联系工作就耗时3个半月。该项目中,已显现出旅行社手工操作存在的诸多弊端,接一个大单却没有接待能力,长此以往,旅行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影响。
在新的《旅行社条例》中,旅行社门槛的降低、旅行社分社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等规定,一方面将使旅行社的组建更加容易,同时也使原来挂靠在一些大社下的旅行社及在线旅行运营商可以脱离出来;另一方面也将使旅行社行业进入兼并、重组阶段。2008年,首届入境旅游电子商务论坛在京举办后,促使国内更多的入境游企业向在线服务商转型,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旅行社的经营模式。内蒙古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必须借助新平台提供的机会求得发展,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
(三)管理的需要
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网络中使用,也可以扩展到广域网,方便网络用户浏览景点介绍、出游线路、时间安排、导游信息介绍等信息,开发、引进、使用旅行社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旅行社增加综合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国外旅行社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我国将信息技术引入旅行社业则是近几年的事。
通过对呼和浩特部分旅行社的调查了解,许多旅行社配备电脑的用途多为打字、做报价、传文件、贮存信息、通过QQ群信息、联系业务,但线路销售仍然为手工操作,效率低、耗时多,经常出错,旅游者资料不容易整理,丢失风险大,这些因素无疑都已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的瓶颈。如前述“第十八届华夏骑游健身文化展示大会”中,会后核账历时一个月,反复进行多次,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到场。而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财务管理子系统中,可以自动记账、自动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快速查询各种所需的信息,能及时而准确地处理数据、减少出错率,还具有高保密性、高可靠性,财务工作量减轻,账目简单明了,可以及时处理旅行社与其他部门的账务关系,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的个人名片,随计调的流动而流动。若失去了一个为旅行社服务工作2~4年的计调员工,这就意味着旅行社将会失去60%的客源,计调手中的客源、房源、车源、用餐、导游等信息全都会因计调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尤其是客源,客人从询价到旅游的实现全都是与计调员工沟通,若合作得好,下次出游咨询的仍是计调而不是咨询旅行社,这就要求管理者不得不留住计调员工,造成管理的被动。
由此可知,旅行社要摆脱传统管理的弊端,信息化管理是其出路之一。通过了解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完整知识,掌握信息管理的方法,即从管理的角度去掌握IT技术,从信息的角度去管理企业。
二、旅行社业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行社在信息化道路上的发展比较缓慢,四川信海威科技有限公司老总张海认为:“总体而言,我国旅行社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化水平较之国际同行和国内其他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绝大多数的旅行社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日常业务的管理系统,而是整天忙碌于各种传真、电话沟通上。没有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拿不下大单子,丢失客源等现象经常出现,旅行社自身对此也深感头疼。”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一个庞大的资源信息库,由自组团销售与接待管理系统、地接团管理系统、散客销售系统、陪同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车务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及运作中心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总经理管理系统、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构成。如此实用的信息系统在内蒙古旅行社业应用程度很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笔者试着作一分析。
(一)经营规模小
据2010年不完全统计,以在内蒙古经营相对较好的呼和浩特为例,旅行社共有166家,且多为中小旅行社。约70%的旅行社在人员配备上为4~10人,在办公室配备上为2~10部电话,2~20部电脑等,规模小、配备简单。大约有50%的旅行社选择包部挂靠式。
(二)经营季节短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城市是旅游主线,因为内蒙古的季节气候原因,经营时间和旅游时间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初,时间短;虽然冬季可以推出冬季冰雪旅游,但是却不能作为旅行社的支柱产品,旅行社在盈利不稳定或是不多的情况下,增加额外的费用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被认为是不合算的。
(三)旅游线路固定
旅行社在夏季主推的线路有草原一日游,沙漠一日游,草原—沙漠两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三日游,草原—沙漠—成吉思汗陵—市内四日游,中长线再加上山西或是宁夏,线路推出的时间长,已无新意,手工操作线路已经很熟练,在旅游旺季,虽然客源较多,但毕竟只有几个月旺季。因此,无论区内还是跨区合作,计调们的方式就是电话和QQ联系相关事宜。
(四)网点布局集中
呼和浩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如:蒙之旅、蒙圣、金锣生态、盛祥、风情旅行社等,只是在呼和浩特的不同区开设了分社或办事处,在呼和浩特的周边例如武川等小城镇投入的力量不是很大,并未大规模拓展业务,而与办事处之间的联系通常用电话、QQ。
(五)经营者认识局限
一部分旅行社是由经验较为丰富的计调或是导游开设的,其采用的方法为挂靠式的小成本、大收益的经营方法,手工操作对于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又因为都为固定的路线,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不会有这样的经营意识来引进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现代技术管理企业。同时,旅行社也缺乏专业的人才。
(六)信息建设缓慢
旅行社的经营者不重视旅行社的网络发展,很多旅行社虽有门户网站,但宣传过于简单,网上也没有在线服务和在线报名,与其他网站链接少,基础建设、传输速度、宽带不到位,更新速度慢,缺少客户答疑,这些问题导致网站的访问率不高,并且缺乏专业资源的支持,未能实现旅游服务项目与旅游者需求的全天候自动化对接,更不要说实现旅游服务与电子商务的彻底整合,建立自动化服务模式等。
以上问题的核心看似一个“小”,但更重要的是“认识”问题。在彭潜的“旅行社信息化调查及解决方案推荐”一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天津健生旅行社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小企业,该社包括总经理周健在内只有4名员工。从前该公司业务员的流失常常造成企业的销售信息和资料丢失,带来不小的损失。运用信息化管理后,这种情况最终得以完全解决。周健说:“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各部门各业务员的信息共享,避免了员工离职信息就丢失的情况。我们不仅能一如既往地服务于老客户,同时,也能挖掘出新的客户,实现二次销售、三次销售。”
另外,周健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管理旅行社,如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公共信息管理,既高效便捷又经济实用。“我们这个行业有很多是兼职的人员,导游是自由职业者,我们有固定员工,还有经理人,所以作为一个小企业,我们五脏俱全,基本上管理需求都能在软件系统上面实现。以前,我们认为我们的账太简单了,就没有重视,有这么一个系统其实做起来很方便。”
周健感叹:“这种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我们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给我们带来了经营思路和管理观念的转变,使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分析并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因此,我们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改变更多企业的业务模式。”
三、发展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对策
(一)政府
政府主导产业,规范产业,对全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政府应该针对内蒙古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把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并制定相关的指导性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姜月忠曾向记者表示,旅游信息化要“两条腿”走路。在企业自身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政府也要在培育信息市场,搭建信息平台,促进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整合,以及在完善法律法规上发挥作用。
政府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毕竟这是一个大项目,对于一个旅行社或是几个旅行社而言是无法完成的,政府的帮助是必要的,并且还要协调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监督作用。政府要尽早起动旅行社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应急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和发展。
(二)企业
传统旅行社运作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如旅行社内部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规模效应不突出,人工成本高,办公效率低,客户流失多,财务易出现漏洞,控制滞后等。
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意识,认识到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益处,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游客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改善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水平,使旅游产品和服务顾客定制化,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开辟网上销售新渠道,多种经营;无论是旅行社还是旅游中间商,注重广告宣传与市场促销;选取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如网上预订和支付等。
(三)高校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担负人才培养的任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各高校应根据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及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储备。
通过对“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深化新时代的旅游管理思想,理解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旅行社经营管理过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旅行社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组成、一般使用方法,如围绕旅行社的线路设计、具体接待业务、组团业务、团队核算、客服管理等业务进行具体的操作学习,理解不同业务操作技术所体现的管理思想。
(四)相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