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早期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 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互动歌曲
2004.6 《儿童数学启蒙教育》 2.0版
2005.8 改名为《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亲子互动版》3.0版
2006.7 《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亲子互动版》 4.0版
2006.12 《儿童数学启蒙教育亲子互动版》 5.0版 <请各位老用户及时免费升级>
上海索美.峰云软件
--儿童智力开发专家
软件理论基础:
科学研究证明, 0 ~ 6 岁是婴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智力开发的关键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大量的事例研究指出,若以 17 岁时人的智力发展水平 100 计算,4~8岁时达到80%,在9~17岁的九年中获得20%。为此0~6岁的早期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幼儿的最佳时期。
实践基础:
在长期儿童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中国儿童的智力发展规律,把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模式,通过软件直接呈现给各位家长,引导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培养自己的孩子学前基础,使您的孩子高起点的成功步入小学阶段。
培养模式:
1、纸面练习:1、软件界面左边为练习打印区,系统的归纳了目前各类儿童数学能力培养的精华,把整个学前阶段的培训资料融人了软件。使家长可以轻松获得整套数学培训的资料,并且帮助您正确制定符合自己孩子的最佳启蒙学习计划。(软件的核心部分,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建立的阶梯结构)
2、多媒体形象化、快乐模式教育:软件界面右区为综合性多媒体智力开发练习,系统的打印练习可以阶梯式的提高儿童动手动脑能力,智力开发练习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更加形象的、全面的表现知识,结合两者可以有效开发儿童智力。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概述
(一)启蒙教育的内涵
启蒙教育就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地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常用的说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
(二)钢琴教育的内涵
钢琴教育是要人们更加认识和提高对美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对钢琴的基本认识和积极兴趣,并培养对钢琴的演奏力和表现力。钢琴教育不单是要人们了解钢琴黑白琴键的组合,还要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五线谱、音程构造、音阶、音符、休止符等。钢琴教育要求幼儿掌握基础知识,在此之上发展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三)幼儿钢琴启蒙的最佳年龄
很多研究学者认为,学习钢琴应该从孩子抓起,越早的了解和学习钢琴越有利。专业艺术教育者认为,弹钢琴是具有技巧性的手眼协调的小肌肉动作,需要指关节的配合,肘部与前臂的配合,上肢与下肢的配合,手指与键盘的配合,身体与键盘的配合等,这些都在考验一个演奏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耐性。刚开始学习钢琴需要反复的手指练习和各种练习曲的练习,以达到基础牢固的目的,这就要求学习者需要每天都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练习。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知道,幼儿先发展大肌肉活动,再到小肌肉精细化发展的过程,年龄较小的幼儿会因为协调性差、没有耐心、注意力不集中等自身原因而坐不住,这个时候送他们去学习钢琴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合理有效的学琴年龄应该在3—7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手指关节较灵活,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活动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会形成肌肉记忆,这将为以后更专业的钢琴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钢琴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钢琴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
人的审美能力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情感、联想、表达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通过钢琴启蒙教育使幼儿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最终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对作品演奏和表演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演奏,不仅能表现其扎实的基本功,还能表现演奏者个人的音乐素养和对乐曲的理解。要树立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二)钢琴对幼儿文化修养的影响
苏格拉底曾说过:“音乐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手段,因为节奏与和声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并赋予人们礼貌和优雅的气质”。钢琴教育对幼儿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人事一个天生的文化产物,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这就意味着受到音乐影响的人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较深厚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是指人先天自然形成和后天形成的一系列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幼儿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幼儿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的提高,还能培养其认真踏实坚持的学习习惯。纵观整个历史,凡是有识之士,都能认识到音乐对个人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六艺”的课程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教。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乐教,周公的“制礼作乐”,在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鼓励和推动下,礼乐并举,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有文化、有礼仪、有涵养的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钢琴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婴幼儿;启蒙教育;早期教育;人生起点;性格培养
婴幼儿是人生的一个开始点,是走向成熟迈入社会的一个起步,也是人生重要的黄金阶段,因此婴幼儿的启蒙教育、早期教育,人生的第一位导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导师的素质、品德、学识、及教育方法将给婴幼儿带来深深的影响力,也有着决定婴幼儿未来的人生爱好,自我选择发展的趋向作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情感及心理认识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校做为启蒙教育的导师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位老师的身份,还扮演了一位母亲及知已朋友的身份,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不仅是知已,还有爱,在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婴幼儿学生的情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的正确教导开发着孩子的智慧,培养着孩子的认知能力,让孩子的身心向往着美好的人生迈进。
教师在做为婴幼儿时期的第一位家庭之外第一位早期教育者,除了在学校教育的方针下教导着孩子的品德及认知外,自身的素质及言行也是对孩子的一部分教育,教师应全面的看待教育孩子的问题,教师应了解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认识压力心理处于朦胧、简单、偏缪的状态,对于存在的事物、现象,及人类自身发展研究,总结的科学知识,及繁多的自然科学门类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教师应如何的运用自身的素质,教育方法引导着孩子的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的一个正确的起步。
针对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情感及心理方面各种因素教师也应了解,婴幼时期的孩子的情感不稳定,幼稚处于情感心理发展的开始阶段,教师的言行及情感表达方面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由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情感心理正处在发展不稳定的时期,认知能力比较低,思维和逻辑能力达不到成人水平,但婴幼儿情感记忆力比较好,在进行教育婴幼儿孩子时教师利用具有情感色彩的说教,可让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好的记住,然后逐渐培养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思维认知能力,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抽象性的思维,对于复杂的知识没有能力掌握,教师在教育婴幼儿孩子时,利用孩子的感知能力让孩子记住,并进行简单的思考引导性说明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拿着苹果对孩子说这是一个圆圆形状的苹果,在他逐渐成熟时,它的皮的颜色有青变红,到红的时候就可以从树上摘下来吃了,你们喜欢吃吗?如果你要把苹果送给你爸爸妈妈吃我们需要两个苹果,我们要用数学来计算一下,一个苹果加上另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这样的话你把苹果送给爸爸妈妈就不会出现数量的错误了。
这是在教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时一个实物举例说明的一个教育方法,下面我们不用实物说明的方法用图文说明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教学来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在课堂的黑板上画一个圆形和一个三角形,用手指着圆形对孩子说这是一个圆形,这个呢是三角形,你的手中的笔,看的书,和你们见到的好多的东西形状都不一样,这个叫做几何形,在你们长大后考入大学,你们就会知道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形状了。
以上两个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心理的教育方法,我们只有深入的了解到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心理才能达到教之有方,学之能明的目的。
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不是教纯粹的科学伦理,不是教科学公式及复杂化抽象化的知识,教师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应是以孩子的心理,孩子的认知心理能力为主的教育,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上应采取以培养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为主的课题,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为主的内容,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应以简单的,符合婴幼儿孩子心理认知能力的范围中进行教学。因此做为婴幼儿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应做到自我心理素质、品性、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正确、完善,应深入到婴幼儿孩子的心理及生活中不断的认识自己,不断的总结自己教育的错误,还要多学习,多掌握有关教育婴幼儿时期孩子生活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孩子的娱乐中不仅仅是一位教师,还是能给予孩子爱与知心的母亲与知心的朋友的角色,在孩子的娱乐中教师把娱乐的项目或游戏的性质结合在教育中,在娱乐中能给孩子带来启发,带来新的认识,在娱乐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的严肃,在课外与孩子一起生活玩乐的行为都将影响着孩子,对于孩子的性格有着很好的塑造作用。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玩乐,好奇心强,没有毅力,自制能力差,容易被环境及教师的情绪影响;教师应做到在环境中以自已的情绪,言行来感染孩子,让孩子从自已身上认识到外界事物,让孩子心理上有个归宿感、安全感,无论在课堂上时间还是课外时间,教师应注重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应与每一个孩子接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培养自己在课堂的教学中与每一个孩子的互动,虽然没有在同一时间与每个孩子说话,针对性教育,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自己的生动的说教,并把说教的内容用表达的方法说给每一个孩子听,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老师是在说给自己的,这样孩子就会认真听课。
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止、情绪等方面也对孩子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能理解教师的举止与情绪的反常与突变,往往孩子容易受到影响,近而孩子转移了注意力而把学习的事给耽误了,因此教师在给孩子进行课堂教育时,应注重自已的言行、神态与往常在课堂上进行教育时的一致性,保持住班级的环境气氛让孩子不受干扰的进行学习。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接受外界事物的心理不成熟,没有很好的专注思考与深入学习对象的能力,缺乏逻辑性及深入性,由于缺乏判断对错,好坏的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用事实及概念的说明方法来引导孩子,让孩子从中学会简单的分析与认识,由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好玩、多动,并没有意识到纪律的性质,在课堂上的随意动作与说话都是时有发生的,教师认识到这种情况下如果严厉的斥责并不能对孩子有好的结果,只能让孩子有着强制的约束自己一会儿,并不能从内心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教师应认真和蔼的告诉孩子如果调皮不遵纪律就学不会,学不好教师所教的内容,那么就无法考试,得不到合适的奖励与表扬了,教师在教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时,所制定的纪律,所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都是融合为一体的,这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考虑的多,也不会只为学习而忘了纪律或为了遵守纪律而忽略了学习。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孩子的喜好不同,要学会因着不同的喜好而给予合适的作业任务,比如在美术中有的孩子画三角形,有的孩子画个圆,有的孩子不喜欢画三角形和圆,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用什么方法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又不与自己所教的内容有着冲突,还不会让其他的同学生气,模仿了。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性格是逐步发展成形的一个时期,教师应知道好的性格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有自我改变,自我认识,没有能力通过自我的选择学习中、环境中,来改变塑造自己性格的经验与认识,因此在人生中性格的培养与成形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婴幼儿时期的教育环境,经历有着很深的关系。在婴幼儿时期阶段的学生,教师应把孩子的性格、心理与品德放在第一位,并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明白知识、有点认识,而是把一切所教的知识都看着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做为培养品德,塑造良好的心理、性格有关系的教育内容。
启蒙教育、早期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学习发展的一个开始点,是有着决定人未来选择与走向的一个开始,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的个人科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什么都无法独立的思考、无法判断,没有能力深入事实与社会;正处于被爱、被照顾、被关心的时期,也是学习与发展生存能力开始的时期,做为早教的教师应认真、审慎的对待。成人教师无法从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思维有学习能力中看待问题的心理出发,无法真正的感受到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基于这一点,教师应除了多学习教育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外,还应了解到关乎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方面的特征,以更好的进行教育,在教师与婴幼儿学生之间不应存在间隔与距离,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应站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心理特征方面理解所教导的内容,看看自己所教导的知识是不是更能让孩子理解、明白,并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态度,在学生与自我之间能够互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表达能力差,不会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说不出所学到的知识有什么意义,更不会有目的的去运用这些知识,因此老师要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在哪里,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婴幼儿的孩子学习情况时,由于他们自身容易被各种事物及环境影响,又没有能力摆脱这些影响,很容易就无心学习,因此教师在发现这种情况时要学会去用其他的方法来转移孩子的情绪及注意力,让其很快的把心收回来放入学习中,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与高年级的不同,高年级有很强的制度与针对性,以分数考入与班级来施行教育的方法,比如高中学生。但在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早教阶段就没有这个情况,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学生的作业,以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来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这个来针对性的给学生进行辅导、启蒙教育、早教,最无高深理论,不涉及那么多的自然科学知识,但重在培养婴幼儿的性格、心理及认知方面。
结束语:婴幼儿教育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课题,也是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起点,因此,启蒙教育、早教教育是通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驿站。
参考文献
【关键词】如何 提高 幼儿园 教学质量
幼儿教育关系着孩子在启蒙阶段是否能够形成科学的、合理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教育。一些家长为了给自己孩子找一个好的幼儿园不惜找门路、花重金,其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家长的配合,只有这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1 政府部门的重视
1.1 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制度保障。与幼儿园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努力建立和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以有利于幼儿园的建立和教学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运行,这样就保证了幼儿园的科学合理建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坚持以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为基础,坚持以促进幼儿园教学为目标,坚持一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制度的完善还有利于幼儿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健康发展,使得幼儿早期教育有章可循。
1.2 加强监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事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种各样的幼儿园拔地而起,纷纷建立起来。一部分人利用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这一心理,无论有没有幼儿园建立资格,随便找个地方便开设起了教学设施简陋,安全隐患重大,教师质量差的幼儿园,这对一些不知情的家长带来了一定的迷惑,同时也影响着许多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所以,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对幼儿园建立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一些没有达到幼儿园建立资格的申请坚决予以否定,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幼儿园的出现。另外,一些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对学生家长漫天要价,或者与合格的幼儿园故意恶意竞争,使得合法的幼儿园招生困难,并且无法正常运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各种幼儿园的监督力度,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1.3 合理规划
幼儿园的建立,需要以地区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进行合理的规划。人口众多且密集的地区应该尽可能多的建立合格的幼儿园,,使得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接受到早期的启蒙教育。相反,人少的地区就要相对较少的建立幼儿园,这样既能方便人们生活又能节省幼儿的教学资源。
2 幼儿园及教师的努力
2.1 提高幼师素质
幼师的素质对于幼儿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在幼师的招聘和选用上必须注重幼师是否具备以下必备素养:(1)身心是否健康。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身体各项技能还处在形成和完善的时期,因此对于外界各种病毒的抵抗力有限,一旦幼师携带了病菌不免对传染到孩子身上,这就严重威胁着幼儿的身体健康。(2)幼师是否具备专业技能。幼师与其他的教师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有各种的特长,例如:跳舞、唱歌、运动等等。(3)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些幼师虽然具备了各项的专业技能但是却缺乏耐性,不能够把尽可能多的关爱给予幼儿园的孩子们。
2.2 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
对于幼儿阶段孩子们的教育学校应该提供尽可能完善硬件设施。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也注重玩耍。幼儿园硬件设施的完善能够促使孩子们在玩耍中成长,学会独立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还能够使孩子们更加活泼。例如:幼儿园应该有滑梯、秋千、积木、画板等等。教学设施完善最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幼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幼儿园在教学设施的选择上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由于婴幼儿的安全意识还没有形成,因此就需要幼儿园在设施的配备上保证学生的安全。
2.3 运用科学多样的教育手段
提升整个中国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去学习,学多学少不讲究,最主要的是他们愿意自己去学习。在上课时要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让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的空间,多鼓励和夸奖他们去自主性学习,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对自己将更加自信,学习能力将与日俱增。
教师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幼儿差异,设计课程时要设计好难度不一的问题,平时多注意引导、鼓励等方法去进行要求,怀着以幼儿为本,以幼儿的长期健康发展为本的理念去进行教学。其次教师应该多加反思,要以幼儿发展为反思前提,要不断问自己这堂课小朋友的兴趣怎么样?小朋友是积极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他们在哪方面得到了发展?自己在处理问题中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才能提升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3 家长的配合
3.1 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
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父母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孩子除了在幼儿园接受幼师的教育外,还需要家长在家中的配合。家长要及时与幼师进行定期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要逐渐的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使得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
3.2 为孩子树立榜样
幼儿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是非观,因此对于其看到的事物比较喜欢模仿,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等,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那么这就要求幼儿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和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幼儿积极的科学情感和态度
我们区有着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古朴的乡村、连绵不断的大山、历史悠久的古胜名迹――白塔、四季变化特征分明的自然现象,都给幼儿提供了学科学的机会。在大自然中,幼儿亲自体验、感受周围事物的特征及变化规律,而获取广泛的感性经验。为形成幼儿初级的科学概念,发展各种能力打下基础。如:结合司机的交友活动,幼儿置身于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成为对幼儿的新异刺激。在春季,我们引导幼儿贯彻植物发芽的过程,参加了种植劳动。观察春天的风、雨;在夏季,我们组织幼儿到公园赏花,观察蜜蜂采蜜,捕捉蝴蝶做标本;在秋季,幼儿漫步在田野上,看看金灿灿的稻谷,参加收玉米的劳动,采集片片落叶,收集各种花种和农作物种子;在冬季,组织幼儿玩雪、堆雪人、冻冰花、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这一切活动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也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见闻,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情感,也为他们学习、理解周围事物与季节变化的关系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培养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
社区组织资源是指当地的各种组织和物资。我区既有高科技生产能力的化工厂,又有电视台、印刷厂、运输车队等社会资源。在这些资源中,蕴含着许多科技知识,组织幼儿有目的的参观这些地方,一方面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一方面学习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和常识。如:参观工厂时,纵横交错的管道,庞大的仪表操作机群等生产设备,都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幼儿对燃烧的火炬发出了疑问:“为什么火炬老烧个不停?”、“烟囱里冒的烟对人体有害吗?”教师抓住这一现象,向幼儿进行了环保教育。幼儿在参观活动中,常被神奇的科学生产过程所吸引,从中不仅了解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也掌握了一些科学常识。如:在参观过程中,知道牛奶挤出后,还得经过过滤;电视节目的播放靠电讯信号来传送等。同时,为培养孩子未来运用科学技术建设祖国奠定基础。
三、促进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园许多幼儿家长从事着各种行业,其中有研究人员、电脑技术人员、实验员等。他们的职业特征中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利用他们的专长向幼儿介绍有关的科学知识。使幼儿能对从事各项工作的劳动者有进一步的认识,懂得要尊重成人的劳动成果,懂得做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许多知识才行,从而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科技启蒙教育活动遵循的原则
在社区科教活动中,我们有机地把正规性、非正规性、偶发性科教活动形式与参观、郊游、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把各种教育手段交互使用,指导幼儿的科学活动,并把握住几点原则:
1.正规性科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指导科学探索活动,游戏以其趣味性促进了幼儿学科学的兴趣。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教师定向指导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开展的,通过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的操作活动。而游戏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如:“放风筝”活动,教师在正规性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观察扎风筝的过程,了解风筝放飞的原理以及风筝的形态、特点,而后利用游戏“看谁的风筝飞得高”活动,让幼儿在玩风筝中,探索放飞风筝的秘密。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严谨性和游戏趣味性的结合,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正确科学知识和自我探索活动的机会。
2.非正规性科学活动与实验活动相结合原则
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指幼儿在科学发现室、自然角等设施内,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所需材料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实验活动一般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两种教育方式的结合运用中,多以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为主。如:幼儿在玩沙子时,有许多小朋友用模具扣沙模,可沙模一碰就散或变形。这时,教师启发幼儿用什么方法让沙子变得有粘性点?有的幼儿往沙子里掺浆糊,有的往沙子里加稀泥,还有的往沙子里掺水。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愿望。
3.发性科学活动和观察活动相结合原则
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常会被幼儿的“偶发性”事件所干扰。把这种偶发性现象引导、转化到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如:在观察拖拉机耕地时,有一幼儿突然发现了一条蚯蚓,所有的幼儿都把目光集中到蚯蚓身上。教师利用这偶发事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了蚯蚓外形特征和给田地松土的动作,介绍了其生活习性、作用,启发幼儿捉几条蚯蚓带回班级进行长期性观察。蚯蚓被幼儿放在自然角的花盆里,天天都有幼儿去观察蚯蚓的活动。通过这一偶发事件而引起幼儿长期的科学观察活动,有利地培养了幼儿持久观察事物的兴趣。
4.科学性与形象性原则
有许多科学的词语不易被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师在不违背学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将其形象的转化为幼儿理解的概念。如:纤维生产过程,由于机器是封闭的,用语言说不清成丝的过程,教师把溶化的聚乙烯原料用棍卷住一头,不断转动,慢慢地随着棍的转动,溶液中拉出一条丝。这一较形象的演示,让幼儿初步了解纤维牵引拉丝的过程。并根据幼儿特点,为幼儿科学认识活动提供直观、形象的教材。
5.直观性和操作性原则
【关键词】幼儿舞蹈;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11-01
在幼儿教育中,舞蹈作为培养幼儿审美价值的重要课程,是一种肢体语言,也是人们情感外放的一种表现。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和艺术感,这也是舞蹈的魅力所在。我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艺术审美的重要途径。幼儿舞蹈能够让幼儿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逐渐具备较好的审美观念,获得审美的基本能力,对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审美价值的影响
(一)幼儿舞蹈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舞蹈是用身体为工具,利用肢体变化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能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灵动。舞蹈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是对现实生活产生的共鸣,引起观众或愉快、或悲伤、或振奋、或激昂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使人得到一种心理的慰藉[1]。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舞蹈表演能够锻炼幼儿的心理素质。
(二)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舞蹈教育是一种运动,通过适当的舞蹈游戏、舞蹈训练,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性,在增强幼儿体魄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对舞蹈的热情,不断挖掘其潜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属于艺术范畴,在艺术熏陶下,培养儿童艺术气质。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素质。舞蹈教学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艺术培养,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在舞蹈教学中,能够通过训练让幼儿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一定艺术的内涵与审美,培养其对美的观念,提高其审美能力。舞蹈教学能够通过幼儿的想象与感悟去发现舞蹈动作的内涵,从而促使幼儿展开联想,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幼儿舞蹈多为群体舞蹈,能够培养儿童的团队精神,促使幼儿互帮互助、相互包容,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
二、舞蹈艺术魅力培养路径
幼儿时期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在此时受到的教育影响会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启蒙教育。舞蹈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一)通过游戏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幼儿对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除了丰富教学内容外,还需要重视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通过游戏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让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舞蹈教学[2]。幼儿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分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例如记忆舞蹈动作游戏,教师做出几个舞蹈动作,看谁记住的最多。通过将这种简单的小游戏加入课堂教学,能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对舞蹈教学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对舞蹈教学的积极性。幼儿由于发育不完善,其有意记忆与青少年相比更加短暂,如何提高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时间是现代小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舞蹈动作分析,能够提高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踢腿动作时,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再通过多媒体先展示踢腿的全过程,再将动作进行分解,然后让幼儿进行展示,加深幼儿对踢腿动作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用多媒体演示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能够提升幼儿对舞蹈教学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舞蹈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加强舞蹈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同时能够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提升。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展各种舞蹈活动,提高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舞蹈比赛,从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将生活中的一些广告、MV和动画舞蹈,让幼儿进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能够应用于舞蹈教学中,例如动画片中的舞蹈、广告舞蹈都能够作为舞蹈素材。幼儿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喜欢看动画片,进而主动学动画片中的人物表演。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动画写下来,教师可以进行动画舞蹈教学,有助于加深幼儿对其的印象。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中举行舞蹈比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艺术涵养。
三、结束语
幼儿舞蹈是启蒙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舞蹈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冷英嘉.从幼儿舞蹈之全新审美看幼儿舞蹈教育[J].北方音乐,2013,23(12):88-89.
[2]余璐.浅谈幼儿舞蹈与幼儿素质教育[J].金卡工程,2014,13(10):204-205.
[3]岳娜.试论幼儿舞蹈教学与艺术潜能开发[J].劳动保障世界,2016,(6):68-69.
关键词:精细;方法;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如何更好地实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呢?选择怎样的操作材料?采用怎样的探索方法?如何让孩子保持参与得热情?如何让这几方面做得更精细并使之有效呢?有哪些需要是特别注意的呢?下面以独特视角谈谈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探究策略。
一、善于捕捉适宜的操作材料,让孩子注重体验的感知
1.善于发现,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材料
生活中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幼儿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的、安全的(无危险性的)都可以作为幼儿操作的对象。活动材料来自于幼儿,来自于身边,要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例如,废旧手电筒、玩具汽车这些可以让幼儿拆开、修理或重新组装,可以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需要。教师应当注意积攒活动材料,以我园《有趣的三脚架》这节科学课为例,它在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认真着手准备,选择了适合幼儿和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幼儿操作。让孩子探索、发现,在做做玩玩中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让创新才能再一次得到发挥。在幼儿动手操作时,教师还要提供相关的工具来帮忙,准备充足的材料与工具,会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机会,正是这样自主选择的操作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2.找准挑战点,思考材料的挑战性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开展“运水”活动,首先选择好玩水的场地,准备各种玩水容器和玩具,大塑料盆、小碗、小勺、小水壶、积木、玻璃球、小型铁块、有孔的塑料袋等,由于材料充足,孩子们玩起来随心所欲。让大班的孩子来玩这个活动,比赛性就明显增强,不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拓宽思路。小班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些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在活动中幼儿快速地运水,完全沉浸在游戏之中。无论是运水活动还是其他活动,教师都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孩子的尝试精神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变得越来越聪明,到了21世纪,他们就会为祖国敢于拼搏、敢于竞争,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二、勇于开创多样的探索方法,让孩子保持参与的热情
1.感知操作探索法
纲要中提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大胆动手探索,幼儿要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关键不是强求幼儿获得结果,而是通过让幼儿试一试,培养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如科学“蔬果沉浮”活动,如果老师为了不让水洒开来,只是让孩子看着老师把一样一样的物品的放入水中,简单地告诉小朋友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那孩子所获得的经验是枯燥的,是无味的,更容易忘记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孩子只有在探索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结果,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变得更加自信。
2.游戏激励法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不仅适合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而且有利于他们自主探索、乐于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科学活动,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至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科学学习活动。
3.设疑表述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教师进行合理的设疑,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找一个设疑的切入口,继而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让幼儿有的放矢地进行互动交流,将接下来的活动有趣的展示给孩子们。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幼儿的实际,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孩子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观摩园内倪淑芳老师《气球吃什么》活动中,倪老师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就设疑,让幼儿猜一猜气球吃什么会鼓起来,孩子们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接下来的操作活动中,幼儿表现得很兴奋,将沙子、水等东西都喂给气球宝宝吃,最后探索出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
三、智于接纳孩子的提问反馈,让孩子拥有思辨的态度
我们教师要有聪慧的头脑,拥有灵活敏捷的教育机制,具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并付诸行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活动中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接纳孩子的提问反馈可以让孩子拥有思辨的态度。如“勇于尝试的小朋友一定会成功的”“借鉴别人的方法,让你变得更加自信”“你真棒,你又发现了问题”等等,这样具有鼓舞性的话语可以使孩子们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在蒙台梭利实验室里,听到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总会越来越好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与教师形成一种良好、宽松、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孕育的创造幼苗定会茁壮成长。
总之,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提供高质量的、追求更精细化的探究式科学教育需要教师费心地去选择和设计指向核心概念的主题和内容。我们将在今后的幼教实践中继续探索幼儿科学教育的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幼儿;音乐;早期教育;智力发展
童心就像一张白纸,又似羽翼未丰的小鸟,需要人小心翼翼的描绘和哺育!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曾经提出过儿童的可能能力的递减法则,他说:生来具备一百度可能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具备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这就说明早期教育对开发孩子潜能的重要性!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登纳曾经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了。准妈妈们都知道在怀孕期间,多听音乐会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了心情,那么在准妈妈妊娠的第三个月,多数胎儿对外界的声音刺激就有所感觉,他们用动作及改变内部呼吸的方法对声音刺激作出反应,如:时而妈妈觉得呼吸加速,时而妈妈又觉得犯困,时而觉得宝宝好像在踢妈妈的肚子,时而又觉得非常平静,从而可以看出,如果妈妈听着不同的音乐,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音乐能力不会凭空产生,只能在环境刺激与教育的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
研究发现,0~6岁是他们的智力发育的重要阶段。我们可以将0~4个月的宝宝说是音乐早期教育的第一发展阶段,4-18个月时为音乐早期教育的第二发展阶段。当宝宝进入一岁半时,也就进入到语言的学唱期,2-3岁的孩子能试着去模仿音乐的旋律和伴随音乐舞蹈,尤其是节奏鲜明的音乐他们更有兴趣。这时便可以让孩子玩弄一些打击乐器,通过这些节奏乐器的演奏,孩子便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与有节奏的音响之间的“因果性关系”。而所谓“因果性关系”,正是人类认知能力特别是推理性能力的根本基础。通过早期音乐教育使儿童直接的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关系”,对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具有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大多数儿童在进入4-6岁之后,已经可以同游有律乐器的演奏,把一个一个的乐音组织成一首一首的优美乐曲,在这个演奏的过程中,儿童已经直接地把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种进步将对孩子一生的智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0―12岁是脑音乐功能建立期。音乐的早期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他还强调音乐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培养到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感高度,从人格到各方面,整个人都融入到音乐之中,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很高的人格。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有能够从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的领域了。”由此可见,幼儿0―4岁的早期音乐教育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和家长,要非常重视孩子这一时期的教育,人在幼儿时期生理技能最敏锐,所以教育开始越早,人的潜能就越能得到充分挖掘。“音乐天才”,向来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像莫扎特、肖邦……还有因模仿MJ而红遍美国的中国儿童小宝,四岁便能即兴变化舞姿,拥有惊人的舞蹈天赋,怎能不说这些人就是为音乐而生的呢?实际上,所谓“音乐神童”,除了具有天生的音乐素养外,另一重要因素来源于他们在妈妈肚里就开始接触音乐。这种天才,是儿童“特殊先天秉赋”与“早期音乐教育”反馈互动的产物。可见,幼儿音乐的早期教育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抛开这些音乐奇才不谈,就谈谈我们身边的幼儿音乐教育。现在的很多幼儿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也是我最推崇的一种幼儿音乐教学法,它更加注重节奏上的训练。“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许多年来,音乐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节奏的重要性,并把节奏摆在音乐要素之首,即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所以节奏的培养和训练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长期任务之一。节奏训练可以包括唱歌拍手、听音记拍、模拟、边走边说、演奏节奏乐器等环节来实现,通过节奏的训练和乐器演奏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利用身体的各种器官来形成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并培养了他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节奏的能力,陶冶性格和情操。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在表现人的感情变化、心理活动、思维走向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同样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倡导的就是歌唱的训练。它便于幼儿节奏、节拍、强弱对比等多方面的掌握,形成耳听、脑想、嘴唱、手动多方位配合的学习方法。当幼儿欣赏音乐、演唱歌曲、参加音乐活动时,对幼儿的心理可以产生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刺激,使得幼儿的情感激发表现得更为直接和强烈。而这种情感的冲动,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能够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音乐更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幼儿欣赏音乐时,会对节奏、音高、力度、音色等方面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这就使幼儿在听觉方面有很好的提高和加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单是要靠听,幼儿在学习歌曲和律动练习时必须在记住歌词和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这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幼儿通过感知,将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增添幼儿的兴奋情绪和积极动力。幼儿经常接触音乐,受到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内心平静。可见音乐对于幼儿情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事物美的认识更进一层。对于现在任何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都只能成为空谈。而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正可以为他们培养良好的情感基础。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作用的时候,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而是以鲜明生动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
每对父母都有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音乐教育上有强迫性,从而使孩子厌烦对音乐的学习。孩子是自由的、可爱的,我们绝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我们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正是借助了音乐艺术的魅力,用健康、优美、积极向上的情感去陶冶幼儿的心灵,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在玩乐中了解音乐,感受音乐,让音乐尽可能的去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心灵的潜能吧!
参考文献:
[1]尹爱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