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启蒙教育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实施前提是理解幼儿
从幼儿出生开始,就具有自己建构及其与他人建构的文化、体格及知识等。在不同历史背景及文化下,对幼儿教育也有不同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应有与成人一样分享的权利。并在后现代主义观点下,教师应创造适合幼儿学习的良好环境,并为幼儿提供自由的创造天地,耐心聆听幼儿心声,与幼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当然,也应充分认识到幼儿仍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没有足够的能力及知识完全选择或应学习什么内容,这是需要成人的适当引导及帮助,进而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2.实施目标具有多样性
所谓实施目标的多样性,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背景及社会阶层中,应寻找适合幼儿英语发展的教育目标。适宜的教育内容必然导致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在现代教育课程中,忽视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后现代主义教育强调幼儿、家长、教师等参与到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幼儿启蒙教育应充分考虑周围社会及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还应考虑到社会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使得教育目标具有多样性。
3.实施课程具有差异性
幼儿英语启蒙教育课程主要是根据幼儿自身实际情况进而制定教学课程。早有学者提出幼儿教育课程主要从儿童发展、文化价值观及文化知识等三方面制定。长期以来,现代课程中具有普遍性,将所有幼儿看成是在同水平上,并未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因此,这种传统教学观念逐渐被一种新观念所取代。新观念提倡幼儿教育是发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并涉及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差异性。此外,应对每一个幼儿的长处及短处加以反馈,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够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或别人的长处、短处,实现取长补短,促进幼儿多样化发展。
4.实施过程具有动态性
英语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语言,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后现代主义理论下,提倡教育的动态性、互动性,对于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同样需要体现出动态性。所谓动态性则是根据幼儿自身发展规律、让幼儿教育凸显其特殊性、启蒙性及趣味性,使幼儿快乐学英语,并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下的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策略
1.多样化教学,激发幼儿学习欲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最大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知识有强烈兴趣”。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及爱玩心理,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英语启蒙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要使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可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内容,如常列举幼儿玩具的颜色、书本上的图画及家具名称等。也可带幼儿去逛超市,遇到较常见的东西,用英语反复说。如遇到漂亮衣服可说“beautiful”。其次,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可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一些英文字母及国际音标等,如“A、B、C、D···”“[i:]、[蘅:]、[蘅]、[u:]、[藜:]、[藜]、[蘧]、[覸]”“/蘧/、/鬑/、/藜/、/覦/、/覸/”等。也可要求家长在自家冰箱上张贴牛奶(milk)、水果(apple、banana、orange、coconut、grape等)的图片及英文单词,帮助幼儿学习。最后,可充分利用CD、录音机,开展英语诗歌对唱,观看简单的英语电视节目,联合视听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幻灯片及投影等刺激学生学习欲望。如学习动物名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在观看小动物时,了解每一种小动物名称,如,马(horse)、鸟(bird)、狗(dog)、猫(cat)等。若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说这些单词,显得较单调,且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若将这些内容直观形象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并加强记忆。
2.互动学习,让幼儿自然习得英语
互动教学是构建快乐课堂的前提,只有引导幼儿感受英语魅力,让幼儿自然习得英语才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所谓互动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应该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即是演员,又是导演,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歌曲或故事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创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在互动中理解英语、掌握英语,最终习得英语。如在进行字母教学中,可开展举卡片的游戏,当说“A”时,幼儿应快速举出A图片。在画字母的活动中,可设计各种字母画,并引导幼儿看图,从图片中寻找大小字母。又如开展猜字母的游戏中,两个幼儿组成一组,其中一位幼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与字母极像的图案或者实物,让另一位幼儿猜猜这些是什么字母。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获得英语知识。
3.因材施教,让幼儿感悟英语魅力
后现代主义教育认为教学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实施差异性教学。幼儿英语教学中也应根据幼儿特点实现因材施教,加上英语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如在每一天早晨起床后,可跟幼儿说“goodmorning”;走了,可说“goodbay”;当其他幼儿帮助自己了,可教幼儿说“thankyou”。又如家里来客人了,提醒孩子说“wel-come”;坐下用“siddown”;站立用“standup”。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并不是所有教学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也可在课外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幼儿说、听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交际能力,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坚实基础。
4.动态思维,让幼儿学会驾驭英语
【关键词】中外启蒙教育 职业 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17-02
2012年9月至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实施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比较落后,存在严重的缺失。笔者针对此状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赣州市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调查研究发现,我市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晚,制度不健全,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自身的背景和特点进行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改革。
一 我国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失
通过“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发现,我国高中生职业启蒙教育严重缺失。而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更是少之又少。以笔者所在城市江西省赣州市为例。笔者通过对赣州三中、黄金中学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完成问卷的学生赠送小礼品一份。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市几乎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的职业启蒙教育,而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状况以及自身的职业特点也知之甚少,最后学生也没有固定的对象可以进行职业规划咨询。由此可见,职业启蒙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 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在发达国家,职业启蒙教育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例如,日本的《学习纲要指导》,美国的《从学校到就业法案》,瑞士的《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及培训法》,它们都给职业启蒙教育起了保障作用,而且发达国家的职业启蒙教育起步早。例如,美国规定,孩子从六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渗透职业生涯理念;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制定了“全国生涯教育框架”,并将规定从11岁起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根据国外成熟经验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特点,我国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和差异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是面向全体初中生的教育,因此它必需服务于全体初中生,但同时我们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类似却又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一定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初中生的职业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初中生是有思想、有见解的一个群体,教师应尊重其思想,并根据其职业兴趣、理想和抱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启蒙教育,使其构建积极健康的职业生涯规划。
2.实践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职业启蒙教育的灵魂在于其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时,切忌理想化和空论化。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性,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上实践活动中的体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生涯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充分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职业构建,为今后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并可以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主观上的一些职业认识,及时地调整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差异、城乡差异巨大。职业启蒙教育应具有普遍适应性,同时又应该针对城乡、南北等特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具体而言,普适性就是指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关的理论指导、政策法规、基础能力训练应该具有普遍适应性,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针对性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普适性的职业启蒙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城乡差异,南北差异所造成的学生所需特殊技能及特殊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兴趣爱好、社会体验等,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学生制定相适应的辅导活动,传授相匹配的理论知识。
三 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1.国外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参考国外的职业启蒙教育书籍,以及一些文献资料,我们发现,国外发达国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和执行职业启蒙教育。
第一,健全的法律制度。综上所述,国外发达国家把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写入法律法规,作为一种义务执行。
第二,专业的师资队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不仅从事职业启蒙教育的老师应科班出身,而且还应是教师队伍中的高学历者。此外,他们还专门组织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老师把最新的职业知识、理念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第三,强有力的企业阵容。职业启蒙教育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更强调实践经验。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达成一致,取得企业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还需要与多个企业联合,建立友好的合作制度。例如,日本和瑞典的学校就与周边的企业达成共识,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给学生做讲座。
2.我国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途径之探索
从国外的成功经验出发,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适合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
第一,构建学校、企业、家庭一体化的职业启蒙教育。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三者缺一不可。必须有效整合三者的优势,使之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正能量。
学校教育:初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活动课、公选课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职业的一些相关知识。总而言之,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理论,以及认识和了解社会的职业发展动态和各种职业的特点,同时有效的认识和开发自身的优势。
企业教育:学校应与周边企业达成共识,让企业认可有效的职业启蒙教育是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而设立的,并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理念,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做相关讲座,使学校和企业有利合作,发挥最大合力。
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而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友爱、合作、平和的心境,并及时了解和疏导孩子内心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沟通和指导。让孩子了解自己,认可自己以及欣赏自己,并适时地给孩子做符合其年龄的职业启蒙教育,让孩子结合自己的兴趣及自身特点,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相关政策的构建。我国地广人多,南北差距大,要全面实施中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还必须依靠相关政策的支持。(1)将初中生职业启蒙教育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制定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类教材。这样就能保证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的学生,都能接收到最基本的职业启蒙理论知识。(2)设立专职教师。职业启蒙教育应聘任专门的老师,而不应该由班主任或其他老师代劳。作为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老师,他应该是接受过专门教育的高学历老师,并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当前的职业动态,真正把握和传授该课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启蒙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使学校、企业和家庭三者形成合力,同时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礼仪;营造生活化;策略
良好的礼仪行为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教育、日常生活中强化而来的,那么幼儿的礼仪的提高是在老师、家长的榜样影响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一次次的实践活动锻炼下形成的。
本文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作了多年的尝试和探讨,初步建构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进行礼仪教育的如下策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重视环境创设,营造礼仪氛围;礼仪课程化,在幼儿一日常规中体现等方法。“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对儿童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实践尝试:
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为了让老师成为礼仪的垂范,修炼内在的功底。在长期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幼儿在具有聪明活泼、知识开阔等优势的同时,也有着独断、霸道、无礼、自私等缺点。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由此可见,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接班人的需要,它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
二、重视环境创设,营造礼仪氛围
为了加强教师、家长、幼儿的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深入到一日生活中,使礼仪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针对幼儿特点开展各种礼仪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借助物质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礼仪的习得在时间与空间上得以延续,脱离了纯粹的教与学的单一模式。老师将幼儿在一日常规中表现最棒的进行积分并反馈到栏目上,有效引导孩子行为习惯规范。幼儿园对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和主题化营造,不仅凸现了幼儿园的个性和品位,而且也成为了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
三、礼仪课程化,在幼儿一日常规中体现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教学计划,每周两次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故事、儿歌,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让幼儿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使孩子们知道了哪些是礼仪,礼仪都有哪些行为。
(一)开展礼仪课程
1.在课程中有计划的实施礼仪教育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展开礼仪教育。一方面,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按计划定期向幼儿进行教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如:在活动中,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
2.在游戏中获得礼仪教育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如:在“娃娃商场”游戏,营业员热情接待,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做客”游戏,让幼儿学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二)实施生活化教育
1.以教师的言行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作为幼儿的表率,可以有意无意的引发幼儿的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
2.在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礼仪教育
在来园、离园要求幼儿能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要求幼儿文明用餐,安静入睡,使用礼貌用语,友好和同伴相处。
3.在环境中渗透礼仪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要求幼儿能礼貌地和同伴打招呼,请求别人帮忙时,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使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良好的礼貌言行。设计具有暗示性的环境,如:在活动区里放一个纸篓,可以起到暗示幼儿不随地扔垃圾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知行协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持之以恒,抓好幼儿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相信我们的礼仪教育会取得卓见成效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15-01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推行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推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更是受到前所未有地重视。其中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界人士也是在不断探讨与研究,旨在激发孩子对美术手工学习的兴趣,提高对事物的审美能力,进而推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旨在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手工的实际操作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启蒙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美的认知,提升对美的敏感程度。美术教育手工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留住美好事物的表象,以帮助其形成对美的意识,陶冶情操。
(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下,自由地表达自己,增加其接触外界事物和环境的机会,感受美好的事物,接受美的熏陶以及艺术的培养。
二、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学前教育在近些年来才得到广泛关注,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下面主要探讨美术手工教学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上不合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中,大部门的内容仍旧停留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专业知识的灌输上,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同时脱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长期如此,学生的兴趣将大大丧失,最终失去美术手工教学的意义。
(二)缺乏对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当前的学前教育中,由于一些学校对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师资队伍方面严重匮乏,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相对随意,没有完整的教学规划就会使不同班级在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次课堂上教师往往是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材的配备上严重不足。教材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的约束会严重阻碍美术手工教学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目标也难以达到,同时没有完整的教材也会使教学随意设置,最终失去课程开设的目的。
三、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新思路
针对上文论述中学前美术手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想发挥美术手工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研究设置合理的、适合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课程。首先要区分学前教育美术手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美术课程,它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恰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引导幼儿多动手。通过对幼儿的绘画、手工教学,提升其对美的基本认知,同时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性意识。
(二)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专业人才。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对待教学,严格按照课程的标准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在课堂上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幼儿积极动手,亲身实践感受动手的乐趣,逐步推进幼儿对手工美术的喜爱程度。
(三)提高对美术手工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投资力度。新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尤其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高度重视对美术手工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加大各方面的投资力度,不仅引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下大功夫,推进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发展。
四、小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学校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的培养,在课程中不断发现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加大力度研究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不断提高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为学生提供发挥自我的空间,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沅.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4(2).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优秀的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通过针对6-12岁学生家长对国学的认知、认可程度、需求程度和国学辅导费用的定位调查,为国学启蒙教育的课程设计、价格制定、推广渠道以及市场促销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儿童;国学;启蒙教育;推广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42-01
1 调查意义与实施
国学,指中国学或汉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广义上是指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国学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一些传统的国学经典。对幼儿来说,学习国学的好处非常多。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学习国学,最重要的是可以经过经典的熏修,可让孩子从小树立人生志向,从而懂得担当责任,懂得如何更好的实现人生的幸福和成功。
调查小组自2014年6月开始展开有关儿童国学辅导的市场调查。项目组调查的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学生家长,主要采用调查方法是发放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为8333%。调查小组根据取得的一系列数据。通过EXCLE进行统计和分析,给出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家长对国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愿意支付孩子国学辅导的费用。
2 调查统计情况
2.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128份调查问卷中,年龄在25-30岁的家长占总人数的10.35%,年龄在30-35岁之间的占80.25%,35-40岁的占有5.6%,剩下的占3.8%。在这些人群中,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占有2.5%,初中学历的占20.25%,高中学历的家长有30.45%,具有专科学历的家长有23.4%。而本科以上学历的家长占有23.4%。在学历超过高中的人中,认为国学非常重要并且愿意让孩子参加国学教育的家长占有总人数的97.28%,仅有2.72%的家长不一定会让孩子参加国学辅导。在学历低于高中的人中,仅有1.46%的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国学辅导班。
2.2 家长对国学认知程度
在对“什么是国学”的问题调查中,有10.35%的认为国学就是四书五经,有50.25%的认为文言文是国学,有2045%的人则认为国学就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还有15%的人不清楚什么是国学,仅有3.95%的人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术数等。这就表明大部分家长对国学的定义还不清楚,家长只有在清楚认识国学之后才会让孩子参加国学辅导。
2.3 对国学辅导班的认可程度
既然家长对国学抱有肯定态度,认为国学很重要,相应的也会希望孩子都学习国学知识。如果开设国学辅导班,有63.05%的家长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国学的课外辅导,仅有10.2%的家长肯定不会让孩子参加国学辅导班,还有26.75%的家长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参加或者不参加,这就为我们的推广指明了方向。在推广过程中,我们要把推广和宣传的精力主要放在看情况的家长和肯定不会让孩子参加辅导的家长上。对于那些肯定会让孩子参加国学辅导家长,可以适当减少宣传力度。重点放在看情况的家长上,他们对国学持有的态度是犹豫不决的,只要适当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国学的重要性,他们可以成为很大的潜在客户。
2.4 对国学课程的需求程度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有45.52%的家长希望孩子一周可以上一节课,有25.28%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周只需要上一节国学课程就够了,另外的28.30%则希望孩子每周可以上三节的国学课,另外的0.9%则希望孩子可以上三节以上的国学课。综合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每周可以上更多的国学课程,可以学习更多的国学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家长对孩子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国学课程。一个辅导班每周开设两节国学课。另外的一个辅导班每周开设三节国学课。这样,对于不同需求的儿童,可以上不同课时的国学课以满足他们对国学的不同需求。
2.5 对国学辅导费用的分析
据调查问卷分析,有40%的家长只愿意承担每月200元以下的国学辅导费用。有40%的家长愿意每月支付200-300元,有10.38%的家长愿意支付300-500元,而仅有9.62%家长愿意支付500元以上的辅导费用。这就说明,虽然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国学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认为国学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应该去学习的,但是却没有家长愿意因为国学而去支付过高的辅导费用。这就表明,尽管儿童国学启蒙教育的推广可以实施,但是不可以定位过高,否则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3 国学教育的市场推广策略
对国学教育的市场调查、统计和分析有助于对未来市场潜力做出正确的评估,为国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定价、推广渠道和促销手段提供相应的思路。
1.“社会即学校”的启示
陶行知反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而提倡社会即学校。主张把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延伸到社会上,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留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视野。这就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不能拘泥于幼儿园的固有环境和传统的教学内容,而是应当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多通过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教育,让幼儿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学做合一”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强调的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教,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标不是教人学,而是要教会人学做事,实现“教学做”的合一。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在“教”与“做”上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科学教育的活动中,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实现动手、动脑的有机统一,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策略
1.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还相对较弱,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或强制幼儿进行机械性的记忆,不利于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热情。将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幼儿更加直接地体验到所学科学知识的价值,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内在魅力,提高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热情。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开发和利用幼儿身边的科学事物、科学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让幼儿发现周围生活中科技力量的神奇,体验到科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无疑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教育素材。
2.将科学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当中
幼儿的知识理解能力虽然相对较弱,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强。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可以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在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幼儿园教师要敏锐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行学习和应用。
3.让学生边学边做
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幼儿环保意识,进行幼儿环境教育尤为重要。原因为:首先是时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都是一重要的课题,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主人,从小接受环境意识的启蒙教育,将对他们今后参与环境保护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次,推行幼儿环境教育,是幼儿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可促使幼儿了解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并学会关心身边的生活环境,从小感受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树立为全民族服务的理念。并且,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必要性
1幼儿教师职业身份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学生具有向师性,幼儿更是如此。幼儿教师的素质如何,最终将影响到幼儿的素质。幼儿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的基本技能、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及创新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环境素质就是科学素质中的一种,它是将环境看作特定的作用客体,从小就养成并不断发展乃至持续终生的科学素养。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传承者,他们的环境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环境素质的培养效果,幼儿环境素质的提高,将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及周边的人们,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环境素质。
2当前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现状
堪忧环境素质是指人们在对应环境问题上的态度及能力。包括环境知识(对环境事件的认识和了解)、环境态度(对环境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环境行为(对环境事件将采取的措施)三个要素,也即是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识、环境道德意识以及处理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为:环境知识方面。获取的途径一般是电视、网络等社会媒体,很少是通过系统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知识的结构零碎而不完整,多数幼儿教师对温室效应、雾霾、酸雨、白色污染等概念有所了解,但对如低碳生活、水体富营养化、食品安全等概念认识模糊;环境科学的知识比较肤浅,多数幼儿教师不知道环境权、循环经济、代际公平、绿色GDP等名词,也不能准确描述PM2.5的含义。并没有体现出与他人不同的教师职业特长或优势。环境态度方面。许多幼儿教师对环境问题的现状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对环境教育的普及性认识模糊,也不清楚环境教育的广泛性和跨学科的特点。环境行为方面。许多幼儿教师的环境知识、态度、行为三因素的素质是逐次降低的,存在知行脱节现象,他们虽然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生活和幼儿教育中都有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将幼儿环境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
3幼儿教师环境素质的培养培训存在缺失
在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的专业培养上,目前我国几乎是空白。现有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大多数为大专及以下,且以文科背景居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他们中小学阶段接受环境素质的培养是零碎而非系统的。而在大学期间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专科院校基本上没涉及环境知识的课程。目前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中,内容也仅局限在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理论、幼儿教学专业技能的学习提高,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素质培训的模块。
三提高幼儿教师的环境素质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和导向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国家的有关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向全民宣传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在中、高考中适度增加环保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重,引导中学加强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重视;加大幼儿园环境教学的经费及设备投入,让幼儿教师有职业认同感;浓厚幼儿教师环境教学的教研氛围,使教师有条件、有兴趣、有动力多开展环境知识的教学,以促进其自身的环境素质的提高。
2在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中突出环境素质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目前,我国幼儿教学中普遍包括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虽然科学领域里面穿插有关于环境知识的目标内容,但还远不够。建议教育部门可制订出幼儿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并编写出幼儿环境教学专用教材。
3将环境科学课程纳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
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方案中,要将环境素质教育课程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或《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纳入公共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中突出环境知识方面的模块。与其他课程考核方式不同,可将“学习环境素质教育课程后的行为改变及环境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要求纳入评价依据中。此外,积极响应环保部、教育部关于高校创建绿色校园的倡议,高等师范院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共同创建,必定会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激情和责任感,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准教师们的环境素质。
4将幼儿教师环境素质提高纳入职后培训的范畴借
【关键词】科学;艺术;整合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幼儿科学活动讲究严谨,一丝不苟,是一种理性的活动,而艺术活动则讲究意蕴,情趣盎然,是一种感性的活动。这两者放在一起,看水火不容,通过这段时间实施科艺整合教育实验,发现它们却是可以水火交融的。因为这两者放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思维,也可以促进幼儿美育的发展,完善幼儿的人格。
一、科艺整合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现了创造教育观
其一、通过科学与艺术启蒙教育的整合,不仅仅将教育目的停留在认识浅显的科学知识上,而更主要是让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能用艺术语言自由地表现所感知的知识,以延伸其认识、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创造,将死知识变成幼儿认识另一个知识的基石,体现了创造的教育。其二、在其教育目标中,它要求幼儿不仅学习新知识,而在其学习过程中,要求幼儿运用教师准备的材料中,达到从自己发现问题,到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运用材料试着自己寻求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最后用艺术的语言记录自己的发现、解难及延伸,促其再创造。
二、科艺整合教育的施教材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意识
好奇心是激发幼儿进行思维创造的基础。陈鹤琴指出: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创造教育更需要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科艺整合教育要求教师要创设幼儿学科学、学艺术的良好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布置各种丰富的施教材料,吸引孩子的活动与操作,即通过改变环境与材料对幼儿的活动加以影响和控制,进行隐形指导,即牵着孩子的好奇心走,让孩子将好奇心放在相关的事物上,而达到引导孩子认识事物,并用积极的思维去进行创造。例如,中班科艺活动《磁铁》,教师通过出示大头针站起来,并允许幼儿用各种办法、各种材料去尝试怎样让大头针站起来,幼儿发现磁铁可以使大头针动起来,幼儿产生了认识磁铁的兴趣,磁铁还能吸什么呢?再让幼儿去尝试?通过不断增加施教材料来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接着进行艺术活动《磁铁印画》,将大头针沾上颜色放在纸上,用磁铁放在纸下面引着大头针在纸上画画,不仅巩固了幼儿对磁铁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磁铁作用的探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
三、科艺整合教育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态度
创造是人的本能。人在幼年时期的创造本能比其他各个时期都更加明显;幼儿有明显的创造欲望,他们不甘墨守成规,而敢于探索。但创造能力的发展却离不开创造性态度的培养。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如果幼儿能够不受干扰,专注于事物本身,他们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发性表现出创造能力。科艺整合教育的内容安排,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思维的载体和空间,使幼儿专注于此项活动,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培养幼儿专注的创造性态度。
四、科艺整合教育的结构形式,有利于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提供创造的机会
幼儿进行创造的动力来自环境,当幼儿生活在一个随时都可以进行创造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兴趣浓厚的时候,就容易进行创造;反之,当幼儿生活在一个被压迫的环境的时候,就难以进行创造。而科艺整合的教育形式,有利于为幼儿营造这样一个轻松的创造氛围,有利于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因为艺术的科学教育允许幼儿自己探索寻求不同的答案,而科学的艺术教育,又有利于幼儿把所思所想进行艺术表达,催发幼儿的所有创造。例:小班幼儿从小对纸有着一种浓厚的兴趣,愿意撕折剪,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经常不允许幼儿放手地去撕折剪,而在科艺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分组玩纸来认识纸的特点,然后用粘、折、团、撕等进行纸的造型艺术活动,不仅让幼儿对纸的认识淋漓尽致,而且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
五、科艺整合教育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
(1)重组法。在创造活动中,经常需要把现有的事物的要素进行分离,然后,再按新的要求和目的加以重新组合或调换某些元素;对事物反思或偏转一下视角进行审视;增加一些或缩小一点等等。此创造方法在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中就是重新组合的方法。如:科学活动幼儿了解某玩具的构造,拆散后再重新组装成另一种形象的玩具;艺术活动幼儿练习剪贴,把原来图片中的动物、人物、植物等造型剪下来,重新组合粘成一幅有主题内容的图画等。
(2)比较模拟启发法。就是通过比较事物来模仿事物进行创造的方法。
(3)抽象法。就是通过动用各种材料和特殊技法,创造出抽象的形象,产生偶然出现的艺术效果,启发唤起幼儿的想象。如吹画、撕帖画等。
(4)发现法。就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知识时,只是给他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幼儿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学习相应知识的方法。
以上各种方法交互运用,通过尝试教学、探究教学、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幼儿尝试、合作、练习、探究,学会知识,学会创造。
六、科艺整合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萌发的源泉。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它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幼儿期是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明显地出现了构思新的形象,寻求新的办法,解决各种新问题的创新精神。如果教育者重视并积极引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更好地发展。科艺整合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科艺整合教育可以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2)科艺整合活动鼓励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科艺整合教育可以让幼儿充分进行实际操作,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通过科艺整合教育,教给幼儿创造性思维进行的方法。
七、科艺整合教育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强化幼儿的创造精神
科艺整合教育的宗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在其评价中,主要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评价幼儿的创造力成绩为幼儿科学与艺术整合素质发展的依据。
总之,我园在开展科艺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大教育观,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使兴趣贯穿于整个活动,教师以兴趣为载体抓住科艺的整合点,把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诸要素组合起来,使科学与艺术教育内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体验艺术,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积极培养幼儿的潜能。而这种结合是全方位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课程编制等方面的整合。我们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做好培养工作,每个幼儿定能被充分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从我们红岭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是很棒的!幼儿科艺实验研究是新世纪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前奏曲。科艺整合教育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宗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基于全球化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准备与适应。从外延上看,国际理解教育包括全球视野教育、人权教育、民主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从内涵上看,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视角和对多样化的世界观的认同;帮助学生认识到全球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当代世界的重大课题,认同和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作为全球成员的自觉意识,并通过在认知、情感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训练,使其获得在公共事务中自我决策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国际理解教育近年慢慢突破了专家研究的范畴,被许多国家直接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包括其在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因为,儿童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价世界观以及重新思考在这样的世界里该如何看待自己、理解别人和自己,为在未来全球化社会中应对不同问题而做准备,并最终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动者。而相应视野和能力的缺乏将带来国际竟争力劣势。
发达国家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关注由来已久,这使得他们在当前的国际事务当中更能占尽先机。早在1948 年,全美教育协会(NEA)就提出了美国学校中的国际理解教育报告,强调美国需要培育对人类有义务意识和觉悟的良好市民,联邦政府拨专项经费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克林顿政府直接把“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参与世界事务的能力”写入了美国教师法。奥巴马政府提出“在教育当中实现基于共同利益、分享价值观并互相尊重的国际关系”,以“邻居相处”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各国打交道,学习别国的历史、价值观及看问题的方式,是“唯一的摆脱贫因、克服不利背景、文化差异与特权限制的途径”,从这个高度上论证出“教育是对未来唯一的保障”。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美国从幼儿园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浸润着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比如,在哥伦比亚大学,学校将教室进行了全面的改造,以全球虚拟课堂代替传统课堂,使原有课堂直接能够连接、放大与增强现有资源,直接给予学生国际理解的体验。
而我们国家的东亚近邻,也早已紧跟欧美国家的国际理解教育步伐。早在1989年,日本文部省就了适应国际化信息化背景的教育方针。提出21世纪日本教育从幼稚园到大学都要贯彻的一个理念:培养世界之中的日本人。具体表述为“要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中,培养能够在艺术、学识、文化、体育、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上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日本人”。韩国也紧跟其后,提出了“韩国教育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韩国人”。
二、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关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意义,随着多学科相关研究的推进其重要性日益彰显。许多国家纷纷将其放到事关社会全面发展甚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10年9月的联合国首届幼儿保教会议,各国一致同意将大会主题定为“构筑国家财富”,中国政府的发言也将幼教称为“促进昌盛与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关于早期启蒙的重要性,有一项研究有较为直观的指标。美国的高瞻-佩里幼儿教育项目对贫困黑人儿童进行的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显示:在实验组被试对象27岁时对早期教育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可以发现对幼儿教育每投入1美元就能够获得7.16美元的收益;到实验组被试 对象40 岁时,幼儿教育的投入回报率更是大幅增长,对幼儿教育每投入1美元就可获得17.07美元的收益,其中4.17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12.9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体现在社会福利、补救教育、预防犯罪方面投入的降低以及纳税的增加。所以美国历届政府都投放大量资源用于幼儿教育,而奥巴马总统就直接说“我要投资幼儿教育”。
我们可以预期:如果我们需要培养国际理解视野的公民,在启蒙时资于教育是性价比极高的一件事。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一些国际化的教育内容,更是一种国际化的方法、视角、价值观,广泛关涉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在幼儿教育阶段奠基的国际理解素养,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极大地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素质结构、师生互动方式,也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与世界的互动方式与能力。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显示出我国政府发展学前教育及国际理解教育的决心。《教育规划纲要》专章对教育开放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国际上的国际理解教育发展运动的目的与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而对于学前教育,《教育规划纲要》首次将学前教育专章阐述,明确了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教育规划纲要》给予了学前教育前所未有的关注立场和改革力度,这给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同时,《教育规划纲要》对于国际理解型人才规格的诉求,也对幼儿教育的教育启蒙提出了人才规格方面的直接要求,这为幼儿教育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
目前,我国的幼儿国际理解教育较之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理解教育走在前列。直至2010年,普教段仅有少量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在一些私立学校出现。而我国的幼儿教育阶段由于不是义务教育,具有更为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大量的涉外教育机构的出现,大量的涉外课程的引进,本土课程也加入了许多国际元素,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国际化,许多课程与制度带有一定的国际理解教育色彩。但是,由于市场化操作规范的缺乏,以及课程改建中专业指引的缺乏,使得许多的机构、课程、理念等被戏称是“披着国际马甲而已”。
作为现代教育乃至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理解教育的地位已经日渐凸显,而学前教育的特殊意义与价值使得国际理解教育的早期启蒙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宜从目标、课程及方式上促进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
1. 提高认识,明确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
幼儿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近况固然与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有关,但是同时,认识决定高度,若是不能够从认识上明确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认识也将决定我们未来的高度。
我国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当中有关国际理解教育的要求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样的教育目标更多地是对于“异国文化”的旅游式欣赏与体验,较多地集中于美好风光、英雄人物、生活习惯等方面浮光掠影的猎奇,将国际理解教育窄化了,这对于“培养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深入细致地体现在幼儿园生活与课程的多个方面。比如,不仅仅将国际理解教育理解为一类基本的教育内容,如外国节目的介绍与体验,更应该将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基本的教育视角,一种基本的方法论,如,不仅要自然而然地融入国际风光、国际人物,也要融入国际规则、国际思维方式,不仅要体现在社会领域,也要体现在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等多方面。
2. 改进课程,加强幼儿国际理解教育理念的实践应用
所有的教育改革,只有落实在课程上,落实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核心。加强幼儿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改进与实施是教育实践的主体部分。可以从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
笔者以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为例进行说明,我们可以对已有内容进行国际化视野的丰富。比如,《各行各业》的主题,是否可以追溯到古代已经消失的行业,是否可以延伸到美国农场上新型的现代农民,是否可以呈现一个电影明星在40度的高温天气下要拍一部冬天的电影要度过的艰难时刻。比如,《蔬果舞会》的主题,里面可以不仅有儿童平时可以看到的蔬果,不仅有异国他乡的蔬果,还有平面设计师所创造的想象中的蔬果,有基因工程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超乎想象的蔬果。在方法的国际化视野丰富方面,以信息化为主要特色的网络应用类给我们很多便利,用IPAD即时“谷歌”所需要的东西,大班小朋友齐心协力建一个“教小班小朋友养蚕”的APP,用SKIPIE与结成友谊幼儿园的地球另一端的小朋友在线交流,使幼儿置身于国际信息流通与互动,不同文化自然而然的了解与理解当中。这将使得幼儿的生活空间、制度空间、交流空间当中国际化元素增多,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国际理解。
3. 改进方式,师资培训、家长工作、政府支持与幼儿园教学共同行动
幼儿的国际理解教育,如同其它类型的教育一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这个工程当中,不仅需要幼儿园的直接努力,师资培训的跟进,家庭的理解及行政部门的帮助,都是必不可少的,协同努力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首先,教育改革的落实需要直接体现到教师的行动上,而教师的行动一方面受到教育目的与实施课程的规约,更直接受到自身的观念与经验的影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对熟悉的内容的教学已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或教学模式,这对他们面临的改革不一定全是有益的”,所以,怎样帮助教师澄清他们已有的观念,分析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是改进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环节。完善相关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相关的培养、培训规划,提高教师在相关内容方面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