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绘画的教学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的教学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一、学生概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由于接触美术作品和阅历的增加,有了空间深度的感觉,逐渐摆脱了儿童画的大胆、泼辣的作画风格,绘画讲究“象”,在表现对象时,绘画风格倾向拘谨、工细、对于色彩的配置仍然比较大胆、总的来说处于眼高手低阶段。

二、本学期具体教学工作计划:

1、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20课,分欣赏、绘画、手工制作三种课型,主要通过学习色彩知识、绘画技巧、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创造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教学总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体基本比例;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大自然主生热爱之情。

3、教学主要措施:

(1)、教师方面:改变原来的课堂授课形式,使学生多参与,教师起到启发、诱导作用。

(2)、学生方面:让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帮互助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的三、五单元为重难点,第三单元的构图知识是第一次接触,使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第五单元的人体比例说起来简单画起来难。

5、每单元(或训练组)内容简要分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智力能力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通过欣赏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接着第二课进行动物的绘画创作和制作。

第二单元:认识"文房四宝"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用水用墨,画一些写意小品画,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画中国画,进一步感受写意画的水墨情趣。

第三单元:画面构图和景物主次安排,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选取景物和景物构图的知识。画面中各个物体的合理安排,主次安排等。

第四单元:人物画的学习,学生通过量一量,测一测了解人体比例,并用速写的手法画一画。通过做活动的小人,进一步了解人体比例和动态。用线描的形式表现照片中不同的动态。通过动手制作泥塑小人体验人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

第五单元:立体字、雕塑和废瓶制作。本单元手工制作为主,了解不同材料表现不同的艺术形式,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

第六单元:通过设计报头、版报等,复习版面设计方面的知识,它们互相关联,密不可分。教学目标是通过设计方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重难点是各种字体、栏目、题图、版面的设计。

第2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 小班绘画;教学组织;游戏化

《幼儿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由于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还没有完全形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凭借直观感觉与行动思维。”因此组织绘画教学应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以适宜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绘画意义

小班幼儿往往不是观察好了才去画,而是通过观察引起他们的想象与联想,画出自己认为的东西,并不是画出眼睛看到的真实事物。《纲要》中也提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幼儿不仅要感受美、熟悉美,而且还要在情感上体验美。因此如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才是重点。所以教师要明确幼儿绘画的真正意义,画得像不像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他们的作画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动作的过程。

二、探讨活动

自我研读――闭门造车

【初次教学】

《泡泡》是小班上学期美术领域绘画活动的内容。翻阅教材后,我没多想便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泡泡的圆形和大小、颜色。

(2)引导幼儿学习画封闭圆的技能,并能够选用多种颜色涂色。

(3)引导幼儿在作画过程中体验乐趣。

教学过程:

教师:泡泡什么颜色的?幼儿说:白的、红的、绿的、黄的……教师:泡泡什么形状的?几乎所有幼儿都不假思索地说“圆的”!

但是到了幼儿操作环节出现了问题,幼儿创作出了形态各异的泡泡:方的、扁的、长的、多边形的、各种怪异的泡泡。灰一块、紫一块、黑一块……都涂到泡泡的外面了。

教师:泡泡是封口的圆圈,不然就漏气了呀!怎么泡泡是黑乎乎的一团呢?于是,一遍遍地给幼儿示范。可幼儿的泡泡还是漏气的,有的依旧涂画着自己喜欢的黑泡泡。这时,有的幼儿开始不耐烦地说:“老师我不会画了,这泡泡太难了!”

【教学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思考着。活动结束时,我悄悄地问幼儿:“这黑乎乎的是什么呀?为什么选择黑色呢?”幼儿说:“这是灰太狼,他在吃泡泡,小泡泡吓得逃跑了,有的逃到草地上,有的逃到天上了!呵呵”啊!幼儿的回答让我既欣喜又迷茫。欣喜的是,原来在他们乱糟糟的画里还藏着这么有趣的事儿呢!迷茫的是,难道就任由幼儿这样乱糟糟地、黑乎乎地涂画一团吗?我应该怎么引导?怎样教呢?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能否实现?

园本研讨――蓦然回首

我开始查阅有关书籍、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将我的【初次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园本研讨。教研组长给予我精心的指导与建议,研讨过程整理如下:

经过专家们的研讨以及给予我的指导,我重新认识了幼儿绘画教学的真义――体验“绘画的快乐”是表达自我情感与自我认知的过程。基于此,我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与组织策略,采用教学组织游戏化策略来组织教学,让幼儿真正体验到绘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有趣。

调整呈现――柳暗花明

【再次教学】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

(2)画出自己体验的泡泡和有意识地选用多种颜色。

(3)大胆想象通过添画组合创作,体验作画的乐趣。

这次我以游戏化形式组织引导幼儿创作:

教师:“哇,你的泡泡像列车。你的是熊大和熊二泡泡。

教师:你的泡泡在干什么?噢,原来他们在聊天呢!”

接下来,幼儿就接着我的话往下说,创作出更多的奇思妙想……他们的笔下自然就生成了鲜活可爱的形象。

【教学分析】

所以诸如此类的绘画,我想还可以配上音乐引导创造想象(著名的音乐家马利翁曾说过,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音乐。)伴随着欢快的曲子我说:“哇,泡泡家族有好多的孩子哟!他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去参加盛大的party。”“看!泡泡爷爷和泡泡奶奶跳起了慢四部舞曲!”“咦!泡泡宝宝去找朋友玩了,他们和小草抱一抱,亲一亲,相亲相爱不分开。”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开通了,用笔流畅自由,一幅幅充满童趣幻想的图画,活跃在幼儿的纸面上。

总结思考――抛砖引玉

三、结语启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这个案例的产生和问题解决过程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呢?

1. 擦亮眼睛――真切领悟绘画教学的本质

只有正确地领悟所教授的教学活动的真正目标,才能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指南》中艺术领域指出:“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因此,正确领悟教学内容的本质是设计教学目标与组织教学的有效起点。本案例在【初次教学】中,教师没有真切领悟到小班幼儿绘画的真谛,才使幼儿觉得绘画活动的无趣与对绘画活动的畏惧。

2. 悉心聆听――以幼儿的视角游戏化组织

教师作为外在因素,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幼儿个体的发展。那么教师在行动前,应该深入彻底地分析所探究的对象,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再多的活动都是徒劳的。【再次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师不仅要深入地分析小班幼儿的心智发展程度,而且要以幼儿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来引导。让散乱的笔触有情节;让枯燥的线条有生命,让稚嫩的圈圈有生机,让同伴为自己的拔高而喝彩!

3. 静待花开――不过早干涉、传授知识技能

著名幼儿教育家刘晓东曾举过一个例子:如果把幼儿教育还原为母鸡孵蛋的话,他们一天不知道多少次将“蛋”从身体下抽出,上瞧下看,左右摇晃,急切盼望这只“蛋”立即破壳而出,试图让“蛋”比邻家的“蛋”早日破壳而出。所以我们不要过早地干涉幼儿,急于传授知识技能,而要耐心地等待幼儿的成熟。

第3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第4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 写意 造型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22-02

新课改美术教学基本理念强调,应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目前,我国美术教学中的中国画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一是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于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让学生只在“笔法”与“墨海”中绕圈子;二是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与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三是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造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本文就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从中国画“写意”造型教学的角度略抒己见。

一、中国画的独特与伟大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

这种更赋予“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二、中国画的“写意”造型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中国画的“写意”造型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让学生掌握“写意”造型观

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标的关键。我们在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技法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轻视的价值。但技法形式如脱离了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则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御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标得以正确贯彻和实施。我们认为,中国画的“写意”造型教学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和写意艺术观

在中国画“写意”造型教学中,应促使学生的意象思维和写意艺术观的养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努力去了解、学习、探究。在中国画的“写意”造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获得情感认知,促使学生的意象思维和写意性艺术观的养成。

(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画“写意”造型教学中,应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如前所述,中国画本身就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一种载体。中国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哲学、思想、人文内涵无不深深影响着中国画。可以说文学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的思想、内涵有相通之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一般来说,文学的表现比绘画更为直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而绘画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对绘画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中国画“写意”造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文学等形式,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的人文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和写意造型的能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中国画“写意”造型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中国画教学中的“写意”造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联系生活情感、贴近感受自然、组织交流评析活动等,让学生体味人文精神和情感审美,提高教学实效。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在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美术新课标要求,结合中国画的特点,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注重对学生意象思维与写意性艺术观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高素养的、有发展潜力的中国画爱好者、鉴赏者、和画家。

【参考文献】

[1]徐建融.《中国绘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5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摘要:应用型;实践;学前教育;美术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办学功能正在日益多样化。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区位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幼儿园培养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同样也遵循着这一实用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要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美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幼儿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打下基础。与专业的艺术院校以及其他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无论从学生基本情况、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还是课程设置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生美术零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正规的美术培训,对于绘画没有经验,同时也没有信心。因此在教学初期的重点要放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对学生及时加以鼓励、赞扬。逐渐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与审美能力,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掌握美术学科内的多种绘画技巧,并运用到美术作品的练习和创作中,能够进行幼儿美术教学与作品评价,可以适应学前美术教育岗位的职业需求。

二、以实际应用为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学习要使学生对于绘画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做到对美有感受能力、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从而促进良好个性的养成和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绘画素养,基础绘画训练是为了简笔画与儿童画的造型做基础,以应对幼儿美术教育,通过学习美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人的视知觉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位等方面具有其他专业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以服务区域经济为人才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来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从幼儿园对教师素质的与能力的要求出发,弥补科研型高等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注重美术理论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欠缺,同时也反应出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对美术教师素质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儿童教育工作者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使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儿童美术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实际的操作能力。毕业后既可胜任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又能在儿童教育机构等从事相关的工作,为在学前教育相关学科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每个学期的实习活动,更加了解幼儿园实际教学中需要的能力,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带领学生外出实训的教师,也会深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看到幼儿园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搜集到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课程标准与教案,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最权威的教学理念与最新鲜的资讯。

四、美术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应用导入、回归原理”。

美术课程因各学校实际学时数的不同,可涵盖美术基础教学、简笔画儿童画教学和专业拓展教学三大部分。

(一)以美术基础训练为根基。美术是一门重视实践环节的课程,首先会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如素描、速写、色彩的基础学习。本阶段教学尤为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自身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未来的幼儿美术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与色彩协调能力,带着这样的“底气”来进行简笔画和儿童画的学习、创作以及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相对于专业美术院校课时较少,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基础课学习,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加以提炼,挑选出最实用的部分。在每一张练习作品中,都力求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简单易懂。

(二)以简笔画、儿童画为教学重点。在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之后,学生对于绘画有了一定的信心,了解自身存在的长处与不足,造型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更能顺利学习简笔画与儿童画。简笔画的“简”,并非“简单”,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提炼、简化,是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的手脑并用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尤为重要。简笔画的造型方法有基本形、组合形与不规则形三种,因此可以用这三种造型方法来总结和归纳出三组简笔画。

儿童画包括儿童画的画,和成年人画给儿童的具有一定启迪和教育作用的画。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求学生在构思创意、绘画技巧和颜色搭配方面都要有所长,首先进行的是儿童画的临摹,学会一些成熟的儿童画作品是怎样表现。其次是儿童画创编。创编过程中,可以从听儿童故事开始,在故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安排画面结构、如何创编角色形象与色彩的运用。

(三)广泛接触绘画工具与技巧拓展专业知识。美术课程始终贴合学前教育的职业需求,选取适合幼儿园操作的课程作为拓展训练,如泥塑、吹塑纸版画、水彩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的技巧学习,黑白儿童画的临摹和创编等。

一位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应该是自身具有一定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重视儿童的天赋并加以引导。这样的合格教师,需要高校在培养过程中杜绝“眼高手低”的“书呆子”,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随着现代应是艺术的快速发展 ,卡通艺术在我国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在我国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国产影片。我的动画事业起步晚,与外来的动画艺术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动画艺术,而且尤其喜欢国外的优秀动画作品。虽然学生们对卡通非常喜欢,但总听到学生们对我说:“老师,我特喜欢卡通画,就是不会画。家长觉得学习比较重要,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

不重视、不敢画、动手难——这也是困扰美术课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从学生最喜欢的卡通画入手,设计了本节课,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改变家长观念、战胜自己,从不重视、不敢画 → 尝试、敢画 →会画、设计。有意将本科难度降低。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创作,为下节做一个铺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各学科,通过多方面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卡通文化的内涵、卡通的表现手法和种类。

2、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利用卡通的表现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表现能力;另一方面卡通画让学生获得美术绘画技巧的同时,提高鉴赏力想象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卡通的兴趣,通过课堂的延伸,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使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整合,促使学生了解中国卡通的现状,使学生明白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卡通画的基本知识,并且学会简单的创作

难点:把给定的字母或者数字运用卡通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创意的卡通形象不重视、不敢画 → 想画 → 尝试、敢画 → 会画、设计

教学方法:欣赏、示范

教学用具:电脑、实物投影、卡通画实例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紧张、期待、高兴

教师示范:

学生边欣赏边猜测“小丑”

设计意图:

缓解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用猜画的方式引课,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大家在一个非常轻松的氛围下,并且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引入新课:

让大家明确:不是只有连续的卡通影片才是卡通,还指单幅的卡通画

活跃气氛:

这些人人皆知的卡通形象及歌曲,都是有着鲜明特点的。

第7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第8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微课技术;版画;教学

新课程倡导小学美术要尝试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制作方法,丰富学生的触觉和视觉体验,使小学生能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版画是一种以“版”为媒介的绘画艺术,它是一门工艺与绘画结合特别紧密的课程,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微课技术进行版画教学,有利于优化版画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美术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例,就是以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记录教师围绕着某个学科知识点,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过程。微课的核心就是微视频,一般时常为5~8分钟,这是在传统教学资源的类型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利用微课技术进行教学,有很多优点,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内容也更加的精简,使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更加的突出和明确;微课整合了微课件、微教案等内容,与具体教学紧密相连,使教学情境更加的真实;而且微课视频短小精悍,使用起来特别的方便。因此,把微课技术运用到版画教学中,有利于强化版画学习的知识点,还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版画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微课技术优化版面教学的方法

1.营造真实的版画教学情境

在版画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仅凭书本,对于版画的绘画和制作工程不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技术,把教师版画的制作过程,给学生拍成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版画的学习。例如,我们以《美术》广东版第9册第六课《美丽的瓶花》为例,教师可以把准备物品以及教师的制作过程拍成4~6分钟的视频,比如,视频包括课前准备材料需要调色板、吹塑纸以及水粉画笔等,教师在视频中一一介绍;然后视频播放教师进行详细的制作过程以及版画的制作工艺,这样学生通过视频就掌握了版画的制作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版画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版画艺术的情趣,激发了学生对版画艺术的想象力

2.记忆的拓展以及个性的表现

利用微课技术,教师把《美丽的瓶花》一课拍成微型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播放,使学生把视频中教师的讲解以及教师制作过程的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创作的印象,并能使学生把这些印象通过不同的瓶花造型来表现出来。视频播放之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回忆自己动手制作吹塑纸版画,学生可以根据课件中不同种类的花卉和瓶子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出瓶花的造型,并用竹笔刻画在吹塑纸上,然后再涂色压印,让学生在版画的印制过程中,在各种奇妙肌理、偶然而成的画面中,感受到制作版画所带来的美感乐趣。学生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也让学生懂得同一主题绘画创作,也可以创作出不同感受的作品,激发了学生版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运用微课视频不仅能使学生的记忆得到拓展,创作出充满童真童趣、极具个性的版画作品,而且还能让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张扬,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运用微课技术一方面有助于版画教学,提高版画教学有效性,优化版画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绘画的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 :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 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 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 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