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

第1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精神,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宗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二次供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创建“阳光放心水”居民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构建幸福。

工作目标

通过推行二次供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创建“阳光放心水”居民区,全面提高我区二次供水使用单位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卫生管理水平,探索实现执法部门监管、责任单位自律、公众舆论监督三方合力的二次供水卫生安全保障机制,使辖区内有管理责任单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做到制度健全、环境整洁、卫生达标,切实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工作步骤及内容

在全区开展普遍调查整改的基础上,以筼筜街道为试点,在筼筜辖区内先进行量化分级、公示,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向全区推广。

(一)前期调查整治阶段(2013年1月至2月,范围:全区二次供水单位。)

1、调查摸底。以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现状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清查辖区二次供水单位的现状,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2、广泛宣传。对辖区二次供水单位及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宣传,发放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标准等宣传资料,普及二次供水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营造良好的整治氛围。对从事二次供水管理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其卫生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

3、监督整改。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摸底调查的资料,指导二次供水单位完善卫生设施,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对于需要整改的二次供水单位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及时督促落实。

(二)试点评级公示阶段(2013年3月至5月,范围:筼筜街道辖内二次供水单位。)

1、总结验收。由区卫生局牵头,组织对筼筜街道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验收,对辖区内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复查,重点检查需要整改的二次供水单位落实整改情况,对二次供水单位的设施、水质检测、管水员体检培训等管理情况予以量化考评,评定量化等级。

2、推行公示。制作公示栏,将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量化等级标识、卫生管理制度、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水质检验报告书(复印件)、从业人员健康证和管水员证(复印件)、设施洗消记录及监督部门咨询电话等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进度为:2013年3月1日前完成第一批15家;2013年6月1日前完成筼筜街道辖内全部二次供水单位的公示。

(三)建章立制推广阶段(2013年6月-2014年6月,范围:全区二次供水单位。)

1、建章立制。进一步总结试点二次供水监管经验,加强与各街道、建设、市容考评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对新增二次供水设施及时进行监督指导、验收审查、考评公示,确保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卫生要求、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2、总结推广。在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区推行二次供水单位的量化分级、公示,并开展“阳光放心水”居民区评定工作,选择一批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情况较好的居民区,确立为先进典型,进行挂牌,组织媒体向全社会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充分调动二次供水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他二次供水管理单位积极学习,主动改善二次供水卫生条件。

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推行二次供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创建“阳光放心水”居民区,是便民惠民的重要工作,也是提高居民饮水安全的根本途径。各相关单位和街道要充分认识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主动作为,确保二次供水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创建“阳光放心水”居民区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执法检查的通知,确保广大群众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我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抽调4名卫生执法人员开展县本级专项检查工作。

这次检查的重点是看县水厂、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设施、学校二次供水。目的是依法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工作,规范生活饮用水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让老百姓喝上卫生安全饮用水,确保不发生介水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检查内容主要是看企业是否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法规标准及规范、卫生管理制度、规章、有无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检验人员等。执法人员每到一处都耐心地向企业负责人及水管人员宣传《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法规知识,严格按照省卫生厅的检查内容逐项检查、核实。

第3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卫生学校”“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改善校园环境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全面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完善奖惩办法,建立健全治理校园“脏乱差”现象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与环境卫生意识,建设安全、文明、卫生、和谐新校园,为推动我校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校园环境美,育人环境优,人际关系和谐”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年上半年消灭“脏乱差”现象,达到“卫生合格学校”标准;**年底要达到“卫生良好学校”。在此基础上,争创县级“卫生优秀学校”和“绿色学校”。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校的卫生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校园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学校传染病发病率明显降低,师生员工的健康水平和卫生素质明显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突出重点,切实搞好校园清洁卫生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

学校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卫生制度、保洁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厕所卫生制度、预防传染病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健全,所有制度上墙并得到贯彻落实。

2、保证校园环境整洁有序

⑴校园清洁。校内道路保持平整、硬化;校内道路、公共场所(教室、实验室等)保持整洁,无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无乱倒垃圾、污水、污物,无随地吐痰现象;楼道、楼梯、扶手、栏杆应干净无积灰;路旁绿地、绿化隔离带无积存垃圾和人畜粪便;校园道路旁和公共场所设有规范的垃圾筒,垃圾池周边2~3米内无散落垃圾和积留污水,无恶臭。

⑵设施规范。学校围墙完整,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标牌要放在校园内显目位置;国旗杆、旗坛、板报、橱窗规范;世界地图及中国地图、教育方针、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等的摆设位置恰当。

⑶室内整洁。教学办公用房保持整洁干净,采光通风良好;教室内布置规范,课桌椅摆放整齐;办公室摆设整齐清洁;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内务清洁,门窗完整,牢固、安全,物品摆放整齐。

⑷厕所卫生。厕所内无明显污垢、异味;厕所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学生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⑸秩序良好。建立有门卫值班制度、校内及周边治安巡逻安全保卫制度,防止闲杂人员进入校园,校内及校门口无乱摆乱卖现象;校园内严禁放养家禽和家畜。

3、保持食堂食品卫生清洁

⑴学校食堂、出售食品小卖部及饮食摊点必须持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持“两证”(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⑵学校食堂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并上墙,配备有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应包括采购索证、库房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和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生产环节卫生管理、环境卫生清洗保洁、食品留样制度等。

⑶学校食堂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每次供餐后及时进行清扫;保持空气清新,地面、桌椅清洁卫生。

4、确保师生饮水卫生安全

自备水源周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蓄水设施加强卫生防护,定期清洗和消毒。按规定自觉接受卫生监督监测;建立有饮用水卫生管理规章制度;配备有兼职人员负责饮用水卫生管理工作;每学期检测水质2次,并保存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学校应加强开水供应卫生安全管理。学生使用的开水桶应加盖上锁,龙头设备完好无损,并有定期清洗消毒开水桶的制度。

5、健康教育长抓不懈。

⑴学校建立有健康教育制度,按规定开设有健康教育课,并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师、有教案,课时保证。

⑵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有固定的宣传教育设施,并定期更换内容;黑板报和宣传栏宣传每学期不少于3次。

⑶学校师生掌握基本卫生知识,学生普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无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喝生水等不良习惯。

(二)加强教育,全面增强清洁卫生意识

各班要加强对师生进行卫生环保教育,做到有教案、课时保证,并通过主题班队会、校园广播、黑板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完善清洁责任区制度,建立红领巾和志愿者监督岗,从而形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风气,并在每学期评比表彰一批为校园清洁工程作出贡献的教师和同学,开展校园十大“文明卫生班级(小队)”评选、校园“文明卫生标兵”、“文明卫生监督员”评选活动。

(三)综合治理,强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在“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在做好校(园)内清洁卫生的同时,还要搞好校园周围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不随意乱倒垃圾,不向公共地方排放生活污水,保证校园周边环境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

(四)务实创新,建立健全校园“清洁工程”长效机制

1、师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与管理。

(1)继续完善校园安全卫生监督员轮值制度,组织队干轮值,利用课间时间参与监督、指导纠正学生乱扔垃圾纸屑的坏行为。结合建立“不良行为曝光台”,将每天检查到影响较坏的现象(行为)公开批评,教育和处罚相结合,限期整改。从他律到自律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监督队干轮值和曝光榜由辅导员负责。)

(2)加强校门管理,杜绝学生带零食进校园。加强对校门礼仪岗轮值队干的指导,校警、值日领导老师积极配合,做好学生通过校门带零食进校园的检查监督。(由苏家权负责)

2、建立卫生责任区承包制度。

(1)责任区保洁区划分:

学前幼儿园、四1班:联系人王小芳

一二三年级:联系人张永富

四2班、五年级、六年级:联系人秦起惠

厕所、小卖部、食堂:联系人苏家权

办公室、功能室:联系人陈芳

(2)责任人职责:督促本年级师生搞好责任区保洁区和办公室门窗及摆设、教室(含门窗)、走廊、楼梯的清洁保洁。

3、清洁、保洁制度。

(1)定期清洁:每天早上一次保洁区清洁、放晚学后一次教室(含走廊楼梯)清洁(另有安排除外)。

第4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为做好我县学校卫生工作,通过开展对学校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卫生情况、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水平,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确保学校卫生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对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全面掌握我县学校饮用水基本情况,重点开展对作为学生饮用水源的二次供水、学生直接饮用的各类饮水和各类饮水设施设备卫生的监督检查。指导学校建立和落实各项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防范介水传染病和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二)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结合传染病疫情或传染病发病季节特点,科学有效地开展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和指导学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传染病报告、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校内公共活动区域及物品定期清洗消毒记录、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等各项防治措施,预防校园传染病疫情发生。

(三)对学校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卫生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学校校舍、教学环境、生活设施等基本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学建筑、采光照明、微小气候、课桌椅、黑板、宿舍、厕所等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卫生状况开展监测和监督检查,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基本卫生条件。

(四)对学校医务室的监督检查。校医室的设置及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中小学校卫生专业人员配置相关资料及卫生专业人员或保健教师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记录以及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校医室持有效执业许可证、医护人员持有效执业资质证书情况;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处置记录。

(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预案、制度的建立和事件报告人员的配备以及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结合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环境与生活设施卫生情况的监督工作,督促学校排查风险隐患,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三、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6年1月1日-3月1日)。制定2015年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并进行部署。

第5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二次供水 自备水 卫生状况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359-01

为了保障呼和浩特市二次供水及自备水的卫生安全,呼市疾控中心于2008年-2009年对全市二次供水及自备水采样监测,现将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2008年采集的二次供水109份,自备水25份,2009年采集的二次供水97份,自备水54份。

1.2 水样采集:采样容器用500 ml无菌瓶及2500ml塑料卡。采样方法严格按照国家GB/T5750.2―2006《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的规定进行,采样后立即送检。

1.3 检测依据及项目:按照国家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检测,每份水样共检测27项卫生指标,包括色、浑浊度、臭和味、 PH、肉眼可见物、总硬度、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硫酸盐、氯化物、 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 氟化物、氨氮 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砷、 铁、铬、铜、锰、锌、镉、铅、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

1.4 评价: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每份水样27项检测指标中有一项未达标,视为不合格水样。

2 结果与分析

表1 2008、2009年二次供水、自备水监测结果

从表1中可看出,自备水合格率略高(89.87%),二次供水合格率为85.92%,经X2检验,X2=0.7891(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二次供水与自备水水质卫生状况基本相同。

2.1 2008年、2009年二次供水监测结果分析

2008年二次供水合格率为93.58%,2009年二次供水合格率为,77.32%,下降16个百分点,经X2检验,X2=10.87(P

2.2 2008年、2009年自备水监测结果分析

2008年自备水的合格率为84.00%,2009年自备水的合格率为92.59%,上升9个百分点,经X2检验,X2=0.60(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2008年自备水与2009年水质卫生状况基本相同。

2.3 2009年二次供水、自备水监测结果分析

2009年自备水的合格率为92.59%,二次供水的合格率为77.32%,经X2检验,X2=5.68(P

2.4 二次供水、自备水超标项目分析

二次供水的超标项目是浑浊度、色度、铁、氨氮、锌、PH值、菌落总数。主要原因为一些铁质管网及蓄水设施陈旧老化,加上不能定期清洗消毒、以及镀铁、镀锌管道的使用,使得二次供水菌落总数、铁、锌、浑浊度、色度等指标超标。

自备水的超标项目是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氨氮、微生物、PH值,可能与水源的选址,卫生防护,水井的深浅以及我市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3 讨论

3.1 在二次供水调查中发现,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蓄水设施在选址、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时没有卫生监督部门的参与,造成蓄水设施选址不符合卫生要求[1]。(2)蓄水设施材料问题,用于建造水箱的材料有混凝土、铁皮、玻璃钢等蓄水设施使用材料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3)蓄水设施的管理问题,领导不重视,管理人员缺乏卫生法律知识。由此可见,二次供水日常卫生管理及设施在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饮水储蓄过程污染,如贮水设施周围有污染源,饮水贮水设施与消防共用,蓄水池、高位水箱无盖锁等基本措施,水箱不能按规定定期清洗消毒等均可引起水质恶化[2]。

3.2 目前,呼和浩特市管网老化的现象比较普遍,铺设的管材诸如镀锌管、铸铁管,往往质量较差,而且易形成管壁的锈蚀。因此,协同相关部门加强供水管网的改造力度,加快改造速度,改善管网材质。设计二次供水设施应多考虑累加使用多个容积小的水箱(池),以达到水箱(池)容量与用户用水量配套为宜,容积大的水箱(池)可设分隔装置,可以随意关启,便于清洗、消毒[3]。

3.3 加强自备水的卫生管理

加强领导、制定自备水管理办法及供,管水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设定水质检验室,并配备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建立水质监测制度,落实经费和人员对年久失修、破损的管网、设施及时修复、更换。改进水质净化、消毒设施,使末梢水余氯含量达标。供、管水要设专人管理,并在取得卫生知识合格及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定期组织自备水供管水人员及水质检验员进行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及检验知识,从而提高人员队伍的素质,使自备水管理走上正轨话、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

4 建议

加强二次供水、自备水的卫生管理,加大预防性卫生监督和水质监测的力度,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严格执法。发现污染隐患及时处理。总之,卫生部门与供水单位各负其责,保证二次供水、自备水的水质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吕欧,吴为,张桂斌.北京市朝阳区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5(2):729-730

第6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2010年下半年,湖南省益阳市、通辽市和浙江省衢州市陆续发生学校自备水源污染导致学生感染胃肠疾病事件,对广大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加强我市学校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出现类似事件,今年元月份我市对辖区内所有学校饮用水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全市所有的学校,包括高中(含职业学校)、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1.2 内容 包括是否提供饮用水及提供方式;学生饮水卫生习惯;提供饮用水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状况。

1.3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问卷和现场踏勘,幼儿园采取询问调查,小学至高生声采用问卷填写调查。

2 结果

2.1 饮用水提供及提供方式我市有各类学校111所,高中7所、初中22所、小学37所、幼儿园45所。未提供饮用水50所,提供61所,提供率54.9%。提供饮用水的61所学校中,使用开水的55所,使用桶装纯净水的6所。

表1各类学校饮用水使用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中和幼儿园的饮用水提供率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

2.2 学生饮水卫生习惯 采取分层随机分别从高中、中学、小学、幼儿园抽取41所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饮水卫生习惯。其中城市高中1所、中学3所、小学7所、幼儿园5所合计620人;农村高中1所、中学5所、小学11所、幼儿园8所合计853人。调查情况表明,有饮用生水习惯的占18.6%,借用他人水杯的占48.5%,自带饮用水占49.1%。学生饮水卫生习惯见表2。

表2 学生饮水卫生习惯

从表2可以看出,农村学生饮用生水习惯的率高于城市,经经X2 检验(X2=31.3,P

2.3 提供饮用水学校的饮用水卫生状况 提供饮用水的61所学校中:使用自来水的49所、桶装纯净水的6所、使用自备水源水的6所。定期对饮水机清洗消毒的有2所,向供应单位索取证件的有3所。

使用自备水源水的学校中,用水卫生制度健全的2所,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的4所。领取许可证的1所,持证率17%,从业人员定期体检的3所占单位数的66.7%。自备水消毒的2所、水质送检的2家,消毒率、送检率为33.3%。周围存在污染源的1家。

3 讨论

第7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管理;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7

0.引言

在保证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安全是幼儿园的责任。对于幼儿园的管理来说,学习知识以及体验生活都是其次,最重要的幼儿的安全。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保护幼儿的安全,促进幼儿的健康。且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对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以及家庭的利益都有直接联系,保证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幼儿园的安全隐患。

1.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教育行政等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督是保证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前提,完善安全管理的制度才是保证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1]。如今,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多数幼儿园都存在的问题,一些幼儿园甚至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门卫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幼儿园出现问题,对幼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第二、幼儿园办学水平低,设备不齐全。目前我国出现的企业性质以及个体性质的幼儿园逐渐增加,这些幼儿园的办学水平较差,没有一定的标准,且一些幼儿园没有经过正式的流程注册登记,违规办校,导致幼儿园出现安全问题。此外,一些幼儿园在利益的驱使下,违规扩张,开办分园,随意增加幼儿园班级以及人数,配备的设施不齐全,导致幼儿园的活动场所、饮食条件以及住宿等出现危险因素。一些乡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幼儿园资金投入不足,教师素质较差,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第三、幼儿园安全与周围的环境治安的关系非常密切。假如幼儿园所处的位置交通繁华,且周边的环境复杂,就给幼儿园的安全造成威胁。幼儿园以及周边道路的交通隐患一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多数幼儿园周边的路况复杂,且交通安全措施不到位,不能保证幼儿以及家长的安全。

第四、幼教的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幼儿园教师较为注重教学任务和日常行为,但是及时幼儿做出了危险行为,幼教也并未阻止,这一因素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所在。此外,还有一些幼教即使阻止了幼儿的危险行为,也并未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由此埋下安全隐患。

2.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措施

第一、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力度。幼儿园安全管理出现事故的类型通常有自然灾害、事故安全疏散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2]。其中公共卫生安全对于幼儿的影响最为严重,因为幼儿的抵抗能力差,所以对于食品卫生较为敏感。幼儿园应当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对食品安全进行控制,例如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对厨房的格局进行设置,在此前提下设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一些未被允许的工作人员不能靠近食堂;加强幼儿园从业人员的培训,最终考核结果符合的员工才能上岗;在选购食材的过程中注重质量,一些不符合卫生许可的食品不得进入幼儿园。

第二、提升幼教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幼师只是被动的重视幼儿的安全,只是为了减轻自身的责任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限制,没有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一情况来说,幼儿园应当改变传统中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安全教育的模式,加强安全教育,主动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有效的结合,使幼儿学会逃生技能,还可通过安全教育使优势与幼儿练习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方式,以此降低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第三、定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幼儿园开展的安全教学活动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在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年龄的特点,根据这一节点幼儿的特点来设计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安全主题教育,使幼儿能够正确的面对危险的事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这些安全主题教育,使幼儿学习到处理危机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且通过主题活动能够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增强感官,提升幼儿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四、对于幼儿园的安全设施进行改善。必备的安全设备是保障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前提,幼儿园应当加强防雷电以及消防等设施的管理,保证幼师和教师们的安全。幼儿园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完善安全涉笔,例如灭火器、消防栓以及指示灯等,做好定期检测工作,及时更换老旧的设备,清除监控的盲点。此外,还需注意饮水以及饮食安全,幼儿园应当使用合格的饮水设备,将食堂区域与日常活动区分开,配备清洗食物以及消毒等设备,保证幼儿园师生的安全[3]。每个班级的玩具经过长时间的抚弄,会潜藏各种细菌,因此需要对这些玩具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玩具的清洁度,以免出现交叉感染等情况。

3.结语

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教会幼儿树立危机意识,其次要加强幼儿、教师以及家长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能够使教师更好的教育幼儿躲避危险的方式,安全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才能够完成,因此家长应当主动参与,以此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9(12)

第8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1 调查情况

1.1 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

上海某乳业公司主要从事乳品生产,共有职工50人,奶牛1 000头,每天产奶12~18 t,采用机械化挤奶。公司每天对生产的牛奶进行检测,其中亚硝酸盐作为一项必测指标。公司生产的牛奶之前均未检出亚硝酸盐,但从6月26日开始,牛奶中开始有亚硝酸盐检出,检出值为0.007 mg/kg,尚在国家标准之内。至7月8日该公司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经该公司内部寻找原因,发现厂内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高,故怀疑是自来水中亚硝酸盐超标导致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

1.2 对供水水厂的调查

朝阳水厂为乡镇级水厂,供水范围不大,局限于朝阳地区,其水源来自人民塘随塘河,生产工艺主要为混凝、沉淀、滤过、加氯等,由于水源及工艺水平受限,其水质色度、浊度往往有超标现象,但从日常对该水厂的监测情况来看,其亚硝酸盐处于较低水平,并未有超标现象。

对水厂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水厂取水口、工艺流程、絮凝剂、消毒剂均无改变。为进一步查找原因,我们对水源水上游2个企业排污口(汉高化工及汉殷制药)、水厂水源水取水口、出厂水放水口、从水厂到乳业公司之间管网末梢水3处(海城商店、汇龙陵园、向阳烟糖店)、乳业公司奶牛饮水处共8处水进行采样送检,检测结果见表1。

经分析,1、2、3号均为河水,亚硝酸盐均在正常范围,4、5、6、7、8号均为自来水,除8号外其余也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就排除了水源、水厂及管网污染的可能性,可以推断,水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环节就在乳业公司内部。

1.3 对乳业公司的调查

为进一步查找原因,对乳业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奶牛使用的饲料包括玉米、大麦、豆粑、玉米梗,平均每天在30~40 t,均为从固定厂家购买,最近没有变化。厂内每天奶牛的饮用、冲洗等用水均为朝阳水厂供给,用水量每天130~200 t。经现场调查,水厂自来水管网进入该厂后,首先进入一个地下贮水池,该水池可贮水200余t。然后,通过一个自动水泵,把水泵入一个高位水塔,水塔贮水约4~5 t,水塔水再供给全厂用水。水塔一般每年清洗1次,由厂内水电工进行清洗,而贮水池则基本未清洗过。公司贮水池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位于水池东侧,且位于东侧进水口有一个开口,上面加盖,但此盖并不密封。第二次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见表2。

检测结果显示,不管是贮水池还是水塔水其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出厂水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贮水池进水口虽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贮水池,说明污染就在于贮水池。 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无亚硝酸盐限值,经查美国的标准为1 mg/L。

2 原因分析与建议

2.1 原因分析

亚硝酸盐氮及氨氮等指标均为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因此考虑本次事件可能是由于有鼠或其他小动物(后经证实为一只猫)进入到贮水池中,死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败,从而导致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另外加上贮水池设计不合理,进水口与出水口在同一侧,水池中有部分水未循环流动,形成死水,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

2.2 建议

立即对贮水池和高位水塔进行清洗,并进行消毒,对水池、水塔进行加盖加锁,力求密封。加强日常管理,改进贮水池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方位,避免形成短路。

3 讨论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卫生监督部门应将二次供水纳入日常的卫生监督管理范围,切实开展卫生许可审查,对二次供水单位的自身卫生管理、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水质卫生质量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供水单位完善供水卫生防护设施,定期进行供水设施的清洗,开展供水的消毒和自身卫生管理工作[1]。

同时,卫生职能部门应大力加强对二次供水单位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和防患意识,自觉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做到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专兼职人员,水箱加盖加锁,并定期开展清洗、消毒、检测等。

4 参考文献

第9篇:生活饮水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 G 478.1 G 483 R 51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776-03

【关键词】 安全;传染病;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农村卫生

农村学校在安全、卫生、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宿舍人员拥挤,学生食堂无证经营,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证明等现象相当普遍。边远地区和服务半径较大的学校,由于没有配备学生宿舍及食堂等生活设施,导致大批学生在校外寄宿或就餐,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儿童青少年的基本卫生知识相对不足,且在校学生人员集中,极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影响了学生特别是寄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 农村学校主要卫生安全问题

农村学校校舍配备不足,卫生状况较差;缺乏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后勤工作难以保障。这给学校卫生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卫生安全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问题,因此,农村学校的卫生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1.1 食品卫生安全情况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调查显示学校食品卫生普遍存在基础卫生设施较差,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督办不及时等问题。

1.1.1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情况 抚州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学校食堂持证经营率为79.4%,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率为65.9%;此外,94.1%的食堂未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及卫生管理制度[1]。沂水县130所农村学校食堂均为个体承包,其食品卫生许可证办证率仅为30.0%,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率为33.3%[2]。承包经营造成学校内部责任不明确,卫生管理松懈,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监控。

1.1.2 食堂卫生设施及布局情况 部分农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食堂功能分区及布局流程不符合卫生要求,易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有调查显示,34所农村学校中有29所学校食堂加工场所内外环境不洁,其中无防蝇设施的食堂21所,无防尘设施19所,无防鼠设施26所,无冷藏设施8所,无原料专用仓库18所,原料存放不符合卫生要求14所[1]。王延辉等[2]对沂水县农村中学130所食堂调查显示:有91所(70.0%)食堂防蝇、防尘设施不全,清洗、消毒保洁设施配套的仅有2所(1.5%),30所(23.1%)食堂有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存放食物做到生熟分开的仅2所(1.5%),生熟刀板分开且有明显标记的有34所(26.2%),加工场所符合要求的有26所(20.0%),设原材料仓库的有10所(7.7%),面粉做到离地、离墙存放的有20所(15.4%)。有些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在食堂对外承包时将原来的大食堂分割成数个小食堂,造成各食堂的厨房面积狭小,加工场所条件简陋,致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大。

1.1.3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行为情况 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多来自农村,大多未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卫生知识缺乏,规范操作意识差。许多食堂承包业主为获取高额利润,采购廉价质次的原材料或“三无”产品。张鉴存等[3]调查发现,大多数食堂都未按相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马生法等[4]调查发现,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作时不穿戴工作衣帽、戴手饰或留长指甲及穿拖鞋上岗等现象较为普遍。于笔邪[5]调查发现,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索证率为58.2%,生产加工过程合格的食堂只有70.9%;大部分学校食堂留样制度执行不规范,食堂留样品种不全、量少,保存条件差,且不保留菜单,个别食堂甚至不留样,这给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带来困难。

1.1.4 食(饮)具消毒保洁情况及食品生产过程卫生情况 部分农村学校的餐具消毒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缺乏食品保洁设施、消毒设施;餐具消毒不够规范,有的消毒设施已经完全丧失功能,有的餐(饮)具消毒、保洁不到位,少数学校食堂餐具甚至未经消毒就直接供学生使用[3]。据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学校食堂食(饮)具样品合格率为30%~70%之间[1-2,6]。纪海泉[7]采集40所乡镇初中学校食堂餐具,大肠杆菌阳性率为52.1%。

1.2 生活饮用水卫生情况 农村学校饮水多取自天然山涧水、井水等,缺乏必要的防护及净化措施,且大多未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及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周沭仁等[8]发现:220所农村学校中,有72所未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未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有125所,水源选择不合适的27所,水源防护不符合要求的132所,自备水不消毒或未能做到定期消毒的86所。有关调查还显示,农村学校自备水源合格率为5%~30%之间[9-12],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细菌学指标不达标。使用自备水的学校,要建立健全供水安全卫生制度,保护好水源地和供水设备,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强对供、管水人员的健康检查,防止病原携带者污染水源;教育学生不直接饮用生水,以防止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1.3 宿舍卫生安全情况 随着村级联中的撤并,大量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多个学生同居一室,甚至挤在大通铺上,通风效果及环境卫生较差。学生宿舍气温大多处于适宜温度范围,但室内风速未能达到基本卫生要求的宿舍占有较大比例。室内风速过小,不利于利用室内外气体交换和室内空气清洁。另外,平房或一楼宿舍相对湿度过大,长期居住于通风不良、空气潮湿的房屋内不利于健康。潘振[13]对36所乡级中学共144间宿舍进行调查后显示,合格率为61.1%,其中高中和初中的合格率分别为80.3%和44.8%。某市学校卫生监测发现,学生宿舍人均面积较少,人均面积≥2.7 m2的只有3.3%[14]。某城乡学校卫生调查发现:监测的56间宿舍全部不合格,主要是没有盥洗水槽,人均宿舍面积未达到卫生标准,且部分存在着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有虫媒及老鼠、环境和个人用品不卫生等现象[15]。凌媛[16]调查发现:学校宿舍人均面积达到卫生要求的比例是73.7%;采光系数符合卫生要求的比例为47.3%;室内细菌总数符合卫生要求的比例为52.6%。云南省学校卫生监测发现:中学宿舍人均面积有60.0%不达标,且无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17]。滨海县农村学校卫生调查发现:8所乡镇学校学生宿舍人均面积在1 m2 左右,最低的不足0.7 m2,且缺少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无浴室、盥洗室及专用水槽[18]。宿舍居住人数过多,室内卫生差,且大多学生宿舍较拥挤,人员稠密,生源多来自农村,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使学生患病机会增加,尤其表现为皮肤疾病和呼吸道感染人数增多[19]。

1.4 厕所卫生情况 农村学校厕所蹲位数不足,以女生厕所为主;男生厕所小便池长度不够;洗手设施缺乏或数量不足。聂志学等[14]发现,女生厕所每蹲位≤25人的仅为29.4%,男生厕所每m小便槽≤50人的为35.3%,洗手设施配备合格率为29.4%。倪桂莲等[15]也发现,某乡农村学校男生厕所全部无小便槽,女生厕所蹲位大部分不达标。刘凤霞等[20]也发现,中小学厕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也是厕所蹲位过少,某学校平均53名女生才使用1个蹲位,造成学生课间入厕困难,不能及时回到教室和养成憋尿、便后不洗手的不良卫生习惯。

2 农村学校传染病发生情况

2.1 结核(tuberculosis) 结核是全球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寄宿学校结核病爆发时有发生[21-22]。李惠芬等[23]对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发现,1993-2004年广州市新登记肺结核患者4.4%为中学生。张臻平等[24]对22 533名中小学生进行PPD试验,结果阳性5.5%,强阳性3.8%。仝玉平等[25]对20 309名中学住校新生进行PPD试验发现阳性70.5%,强阳性1.7%,且强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刘福华等[26]对一起中学生结核病爆发调查发现,该校某班级70人3个月内先后发现结核病人10例,患病率为14.3%。该班学生多来自农村,卡介苗接种工作开展不利,70人中仅48人有卡痕。路丽等[27]统计2003年以来12起学校结核病发病资料发现,其中有8起发生于农村地区。

2.2 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乙型肝炎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重,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易引起爆发流行。薛海滨[28] 检测8 616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4.4%,乡村和城区分别为5.1%和3.7%。蒋凤雷等[29]发现,中小学生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4.1%和3.4%,城乡分别为3.0%和4.6%。毕延光等[30]调查发现,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为8.7%,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剑等[31]研究发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寄宿学生与走读生及社会青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陶学永等[32]对一起中小学甲型肝炎爆发调查发现,共发病58例,其中52例为中小学生,且49例为小学生。胡得意等[33]发现,15岁以下儿童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低于成人组(16岁以上)。学生总体免疫力偏低,易被感染。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改善卫生条件及矫正不良卫生习惯来控制。改善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卫生状况,对于预防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意义重大[34]。

2.3 腹泻(diarrhoea) 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多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一般夏秋季多发。农村地区学校一般都使用深井水甚至浅井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且学生中不乏喝生水者,极易引发肠道传染病。翁惠华等[35]对一起群集性腹泻事件调查发现,406例腹泻病例均为学生,住校生为311例,罹患率为18.1%,走读生24例,罹患率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钱欣等[36]调查一起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发现,该校内部环境卫生较差,食堂厨房无三防设施,食堂、厕所和教室内苍蝇较多。学校生活用水取自土井水,土井距离厕所仅10 m,且未采取任何消毒措施。整个教学楼可供学生洗手的水龙头很少且经常停水,导致很多学生饭前便后不洗手。韦余东等[37]对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调查发现,共发病74例,罹患率为10.9%,其中住校生为64例,罹患率为24.3%,非住校生为10例,罹患率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病学生喝生水的次数明显高于未发病学生。杨荣华等[38]经调查证实一起小学生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泻疫情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爆发,学校小卖部的散装豆腐是引起此次疫情爆发的主要传播因素。因此,加强食堂工作人员健康检查,及时发现传染病,加强校内食品卫生安全监督,是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爆发的关键[39]。

此外,其他常见传染病,如细菌性结膜炎、疥疮等皮肤疾病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学生中也时有发生。2002年缅因州小学爆发了细菌性结膜炎,有31名学生报告患有细菌性结膜炎[40]。王砚宁等[41]对130例学生疥疮患者调查发现,患者均为在校住宿学生。Tuncel等[42]调查发现,682名学生中有378人(55.4%)至少患有1种皮肤病,其中最流行的疾病为脚癣(32.5%)、痤疮(28.6%)、甲癣(8.06%)、斑秃(5.6%)、人瘤病毒(5.3%)等。

学校基础卫生设施较差,无专职医生或有经验的卫生保健教师,无法实施对学生的健康指导。邵志宏等[43]调查29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无卫生机构,均为农村学校。彭华卿[44]调查270所中小学校中仅7所学校有校医。胡明等[45]调查绩溪县23所学校发现,21所学校无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其中20所学校未能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学校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极大地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总之,农村学校的卫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较大隐患。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卫生安全工作刻不容缓。

3 参考文献

[1] 傅美玲.2003年抚州市临川区城乡学生集体食堂卫生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4,10(5):535-536.

[2] 王延辉,陈兰军,郭美勋,等.沂水县农村中学食堂卫生状况分析及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511.

[3] 张鉴存,邓友文,张日树,等.福建省永定县31所学校食品安全卫生学调查.职业与健康,2006,22(24):2 205-2 206.

[4] 马生法.常州市钟楼区学校食堂卫生现状与探讨.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3):656.

[5] 于笔邪.宝应县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江苏卫生保健,2006,8(3):16.

[6] 王玉梅.调兵山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5,11(4):396-397.

[7] 纪海泉.蓟县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04,20(8):496.

[8] 周沭仁,黄春洪.金华市农村学校自备水卫生安全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63.

[9] 屈先声,蒋其文.浏阳市农村中小学饮用水水质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43.

[10]王翠蓉,郑寿贵,叶晓东,等.金东区农村学校饮用水状况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9):85-86.

[11]邹志刚,廖家武,潘莉,等.玉林市农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调查.中国初级卫生,2005,19(9):78.

[12]吴黎明,姜朝明,余东北.淳安县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3,15(6):37-38.

[13]潘振.邳州市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调查分析.中国校医,2003,17(5):449.

[14]聂志学,赖建萍,应潜.鹰潭市学校卫生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3):250-251.

[15]倪桂莲,韩荣贵.东胜区城乡中小学校建筑卫生现状调查.中国校医,2005,19(3):290.

[16]凌媛.学生宿舍卫生学调查.广西预防医学,2001,7(2):76-79.

[17]郑志华.2000年云南省学校卫生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校医,2003,17(1):50-51.

[18]刘训利.滨海县农村中小学学校卫生评价.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1):17.

[19]饶朗毓,林英姿,王永存,等.海口市大学生宿舍尘螨孳生情况的调查.海南医学院学报,2006,12(2):124-127.

[20]刘凤霞,刘燕宁,李颖.天津市河北区中小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9(1):2-3.

[21]PHILLIPS L, CARLILE J, SMITH D. Epidemiology of a tuberculosis outbreak in a rural Missouri high school. Pediatrics, 2004,113(6): e514-e519.

[22]STEIN-ZAMIR C, VOLOVIK I, RISHPON S, et al. Tuberculosis outbreak among students in a boarding school. Eur Respir J, 2006,28(5):986-991.

[23]李惠芬,周琳,冼翠萍,等.广州市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93-95.

[24]张臻平,上官国曲,洪文治.泉州市鲤城区2004年中小学生PPD试验结果分析.职业与健康,2006,22(23):2 129-2 130.

[25]仝玉平,汪峰.40 660名住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5,26 (22):1-2.

[26]刘福华,刘玉学,陈美月.一起中学生结核病暴发.预防医学论坛,2005,11(4):491.

[27]路丽,袁树华.河北省部分学校肺结核集中发病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57.

[28]薛海滨.临沂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5):464-465.

[29]蒋凤雷,程哲.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分析.医学动物防制,2006,22(4):262-263.

[30]毕延光,李剑,刘东.金乡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况调查.医学动物防制,2004,20(2):82-83.

[31]王剑,盘晓娟,邓辉军,等.永州市7605名中学毕业生乙肝感染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59-560.

[32]陶学永,李俊华,胡世雄,等.一起水型甲肝暴发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3,10(3):364-365.

[33]胡得意,余道川,陈小微,等.永嘉县学生甲型肝炎免疫状况研究.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1):71.

[34]PERZ JF, Jr ELM JL, FIORE AE, et al. Near elimin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s among Hawaii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fter universal infant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Pediatrics, 2006,118(4):1 403-1 408.

[35]翁惠华,周天华,刘彩芬,等.一起群集性腹泻事件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944.

[36]钱欣,张春其.一起饮用水引起学生感染性腹泻的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18(8):24.

[37]韦余东,卢苗贵,邱理杨,等.一起山区小学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83-84.

[38]杨荣华,申厚明,杨正美,等.一起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41-842.

[39]MIGELE J, OMBEKI S, AYALO M, et al. Diarrhea prevention in a Kenyan school through the use of a simple safe water and hygiene intervention. Am J Trop Med Hyg, 2007,76(2):351-353.

[40]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neumococcal conjunctiviti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 Maine, September 20-December 6, 2002. JAMA, 2003,289(9):1 097-1 098.

[41]王砚宁,张郁.130例学生疥疮患者临床分析.中国校医,2000,14(5):366-367.

[42]TUNCEL AA, ERBAGCI Z. Prevalence of skin diseases among male adolescent and post-adolescent boarding school students in Turkey. J Dermatol, 2005,32(7):557-564.

[43]邵志宏,张秀绘,姜文.滨州市学校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36-637.

[44]彭华卿.农村学校卫生工作现状调查.中国学校体育, 2002,2:5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