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十七大报告提出“开发和推行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随着本市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逐步退出,“以退促降”的空间逐步缩小,今后节能减排要更加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强化管理,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领域技术创新和推广工作,近年来实施了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为进一步加强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相关部门在总结近几年节能减排技术示范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听取了部分专家的意见,筛选了3类17项技术拟在2008年重点推广。
据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对于这17项技术的筛选主要是基于五方面的原则:一是成熟性,重点推广应用成熟的技术;二是适用性,重点推广应用领域较广、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技术;三是经济性,重点推广投入少、效果好、市场易于接受的技术;四是创新性,重点推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兼顾引进吸收;五是关联性,重点推广既有助于节能减排,也有助于促进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
为了方便市民进行统筹考虑,市发改委同时也提出了这17项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一是成本高。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初期普遍存在价格偏高,市场认知度较低的问题,给推广应用带来一定困难。二是技术变化快。有些新技术正在不断完善,处于不稳定状态,技术升级过快,给政府决策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激励政策不完善。鼓励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财税政策尚不完善,资金支持和政府采购力度不够。四是机制不健全。政府推广应用体系尚未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中介组织不够健全,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五是技术标准滞后。能效标准、设计规范滞后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需求,高耗能、高排放的技术、产品强制淘汰力度不够等。
在进行市民公示的同时,市发改委也提出了相应的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广的七项较为具体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推广部门联动机制,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投入,落实、制定鼓励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政策,限制和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加强新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培育和规范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市场,以及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宣传等。
市民对本次公示的反响非常热烈,点击率已超过1万人次,收到超过2万字市民留言。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建议将经过分类整理后提交政府有关部门,作为政府开展节能技术推广工作的参考。
市民不仅对太阳能利用、绿色照明、雨洪利用等17类公示的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意见,还在留言中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了光导照明系统、生态修复、高导磁镀硅硅片等具体技术,希望得到社会更加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市民具有较高的节能参与意识和节能知识水平。
有的市民在留言中提到:“建议收集雨水回渗地下补充北京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北京城区近600平方公里,按年降雨量500mm计算每年可以回渗3亿立方雨水。如运行十年以上,乐观的估计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将得到改观,地面的沉降将得到遏止,将在北京建成为一个巨大的地下固体水库,创造的经济效果十分可观,对增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北京固体颗粒污染仍然相当严重,建议对所有地面进行物理覆盖,植被覆盖和生态覆盖.已有的生态环境工程一体化技术在废弃矿山修复,河湖驳岸应用中获得成功.这是立竿见影的高效技术,应该总结推广。”;“型煤属于洁净煤,中国型煤技术在国际领先,微孔多孔型煤技术、煤与生物质能共烧技术、型煤添加剂、非炭燃烧助剂及型煤机械均是中国独创。生物质型煤作为“低碳燃料”这一节能新概念的应用,应该大力推广。”
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相关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现阶段人民银行的法规、制度主要是规范被审计单位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基层央行长期以来都是以监督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作为审计的主要工作重点,绩效审计转型也是近几年的事,且绩效审计方面的规范相对比较笼统、滞后。由于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完整和权威性的绩效审计准则及评价标准,造成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节能减排绩效审计与真实合规性审计在审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如真实合规性审计的证据客观性较强,审计风险较小,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行业专业知识的缺陷、审计方法的限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规章掌握不透,审计评价存在较大风险。
基层央行缺乏可借鉴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经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是基层央行审计转型工作的新课题。目前,各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做得尤其不够,开展绩效审计多是参照经济发达地区或上级行审计部门的审计经验,来探索本单位、本辖区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绩效审计经验。基层央行大多数审计人员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近年来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向绩效审计转型,但业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接受新事物、拓展新领域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都满足于对资料真实性、对工作合规性的审查与判断,审计的成果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效益性的分析与评价。
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基础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绩效宣传是优化基层央行绩效审计基础环境的重要途径。基层央行各级领导要在重要工作会议上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绩效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以至提出审计建议等一系列工作环节上,虚心听取被审计单位(部门)管理者、执行者的意见建议,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不断强化基层央和干部职工的绩效意识和绩效审计意识,切实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础环境。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能力素质。基层央行审计部门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本条件。基层央行要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减排具体技术标准等政策、法规和规章,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基层央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训、以查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讲座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基层央行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基层央行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重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多专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在行员补充时建议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基层央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力度。
加大建设力度,规范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审计经验,可以帮助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基层央行审计部门要以现行的法律规章制度、行业专业标准和规定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作为绩效审计评价的尺度,积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筛选、确定、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同时,建议上级行针对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统一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口径和标准。
二、认真落实促进节能减排的各项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已出台了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转让,鼓励企业使用节能减排专用设备,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等一系列税收政策。各级税务机关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同时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建立健全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调控作用。
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督察力度,将政策落实情况纳入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列入今年税收执法检查的必查项目和重点工作,税务总局将适时组织抽查。
三、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辅导。各级税务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纳税服务,帮助纳税人及时准确掌握节能减排税收政策内容及办税程序。要综合运用税务网站、办税服务厅等载体,加大节能减排税收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
要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实际,丰富充实纳税指南库中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内容,依托纳税服务热线、在线访谈等渠道,有针对性地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咨询辅导。要优化办税工作流程,使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及时享受节能减排税收优惠。
四、依法加强对“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和企业税收征管。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做好税收分析工作,密切监控相关行业和企业依法纳税情况。要把“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作为本地自行确定税收专项检查项目的重点,认真部署开展检查工作。
对税务总局已经安排的重点税源检查中从事上述行业的企业要加大自查辅导力度和抽查比例。在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案件查处过程中,对虚假申报骗取出口退(免)税、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要依法加大查处力度。
内容摘要:广西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绿色采购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政策措施协同欠缺、手段运用不充分、绿色采购无法落实等不足。因此,笔者认为需从提高政策措施协同性、丰富政策手段、加强政府绿色采购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低碳经济 公共财政 政策 广西
广西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现状
(一)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
1.广西支持节能减排的财政预算政策。主要包括增加节能减排的财政支出、整合现有涉及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创新财政补贴方式等政策手段。一是增加节能减排财政支出。自治区本级财政用于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2008年2.1亿,2009年达到3.5亿,增幅66.7%;二是整合有关专项资金向节能减排倾斜。广西整合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保专项资金、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水资源费等各项资金,倾斜安排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节能减排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企业技改节能、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二氧化硫减排、化学需氧量减排以及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建设等;三是创新财政补贴方式。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提出主要采取以奖代补,实行财政奖励资金量与节能减排量挂钩的方式。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2.1亿元节能减排奖励资金与全区当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挂钩,重点支持60个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317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对部分节能减排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或前期经费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2.发展新能源的财政预算政策。《广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超过620亿元,建设全国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区)。为支持新能源发展,广西自治区积极争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积极出台扶持性优惠政策,增加政府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新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关键技术,以及核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城市太阳能利用工程建设的支持等。具体财政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农村沼气建设财政投资和补助。2001-2006年,广西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每年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4.7%。2006年广西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用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补助资金达9800万元。2008年又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20万座沼气池;对非粮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木薯生产,依照国家有关原料基地补贴和示范基地补贴的规定每亩补贴180元。
(二)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2010年,广西自治区地方税务局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下列税收优惠:对自治区级以上(含本级)主管部门确认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在2010年底前,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国家鼓励类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为节能减排而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技术、推广节能设备和产品等原因,导致自用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和自用土地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按照税收管理权限,经地方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酌情给予减免照顾。另外,为支持新能源发展,自治区积极向国家申请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以非粮作物木薯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批准,自2008年3月1日起享受以下税收优惠:免征消费税,已征的消费税予以退还;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三)政府绿色采购政策
2004年底,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广西也出台了一系列政府绿色采购的地方政策,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内部制定了鼓励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政策,从招标文件的制定以及评标环节对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分,鼓励采购人购买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为了规范节能产品采购,广西还实施了一系列地方节能标准,如《通风与空调系统性能检测规范》、《路灯节能装置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成效与不足
(一)支持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效
广西自治区财政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发展,包括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淘汰“两高一次”落后产能、推进城乡建筑节能、鼓励高效节能产品使用、加快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方面。得益于上述财政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近年来广西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节能减排方面,“十一五”前四年广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完成“十一五”目标的8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下降13%,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30%;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累计下降8.76%,完成“十一五”目标的72.1%,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2010年10月29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2010年1-9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1%。全区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416户重点耗能企业,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为1.238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93%,累计节约能源116.89万吨标准煤。自治区财政2010年安排节能、清洁生产专项奖励资金9500万元,支持了全区实施重点工程的节能、清洁生产项目124项,这些项目和去年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广西自治区重点耗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3.93%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目前沼气池入户率已超过40%,为全国沼气池入户率最高的省区;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利用,全区规划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多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核电开发也进入实施阶段。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已经投产。三是政府绿色采购方面,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2008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采购占到同类产品采购比例的25%以上。而在2007年,广西区本级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规模为770万,仅占到同类产品采购金额的13%,节能空调占同类产品采购金额比重仅为2%,只有5.4万元。
(二)与低碳经济有关的公共财政政策的不足
1.政策措施协同性欠缺。使公共财政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成效最大化的关键是最大化相关政策的协同作用,最小化相关政策的制约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运用公共财政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从广西当前采取的一些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来看,各项政策措施相对孤立,措施间缺乏相应的协同促进能力,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发展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导致政策措施结构断层和功能失衡,抑制了低碳经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难以实现“1+1>2”的政策效果。
2.政策手段运用不充分。我国低碳政策工具主要以“命令-控制”类的行政手段为主,与发达国家以市场为主的政策工具有较大的区别。这也造成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对以市场为导向的财税政策运用较单一。广西同样也存在财政政策手段较单一的问题。譬如,对新能源的税收优惠形式过于单一,以减税和免税为主,没有将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应用于新能源税收优惠中。
3.政府绿色采购无法真正落实。虽然广西制订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对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绿色采购成本过高、采购人员绿色采购意识不到位,以及采购人员不能有效的获取环保产品的信息等原因,无法做到真正的绿色采购。
优化当前公共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提高公共财政政策措施协同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争取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模式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具有经济形态的网络性和发展的互动性。因此,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也必须适应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内在要求,要注意政策的纵向上下衔接、横向相互协调。
从广西当前公共财政政策情况来看,要提高政策协调性,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征企业排碳费。碳税是国外发展低碳经济重要的约束性财政政策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开征碳税,建议先开征企业排碳费,对高耗能企业征收排碳费,如高耗能企业能完成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则对其免征。王金南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征收碳税对GDP的影响有限,最高只有0.45%左右,同样,开征企业排碳费对GDP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发展会形成制约,对抑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较明显。二是完善低碳财政补贴结构,增加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为促进低碳消费,国外对居民低碳消费补贴较普遍。广西应采取对居民低碳消费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鼓励节能环保产品使用和消费。可以对居民安装太阳能设备等低碳消费给予适度的地方财政直接补贴。三是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广西公共财政政策协调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用。
(二)丰富公共财政政策手段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预算政策手段,如预算拨款、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税收政策手段,碳税或类似税收、低碳税收优惠等;基金收费政策手段,如专项基金、排放费等。丰富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手段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设立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财政专项资金。建议在整合各项与节能减排相关的资金项目的基础上,专门设置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项目,各级财政应当将其作为重点项目专门立项,并且要保证每年一定的增长速度。在具体预算安排过程中,应当将每年财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用于该项目。该项目资金具体用于: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研发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技术推广应用支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宣传与服务支出。支持核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应用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二是扩大低碳地方税收优惠。对从事低碳技术开发的企业,除享受自治区高科技企业所享受的全部税收减免优惠之外,还应允许这些企业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用于购置低碳设备的投资,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并对设备实行加速折旧,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低碳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另外,对低碳技术开发投资实行投资退税。对于节能服务产业,要落实2010年4月发改委等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规定的税收扶持政策,暂免征收营业税、减免所得税。另外,还应将节能服务企业认定为高科技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建立自治区政府投资的碳金融公司,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强政府绿色采购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等绿色采购相关文件精神,提高采购人员环保意识;其次,要落实好优购政策、首购政策和订购政策,敦促采购人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应建全绿色采购标准,建立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绿色采购清单,公开绿色采购信息等措施;第三,自治区应采取一些减税措施来降低“绿色产品”采购成本,各级政府应支持建立采购信息数据库,成立绿色采购网络组织,推动成立各地绿色采购团。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等.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009年6月6日,*下发了《关于*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2009]*控节减229号文,对*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现将*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根据省经委安排,6月15日,*组织50人方队现场参加*省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
2、安排人员参加6月19日省经委组织的*省绿照进万家推广启动仪式;
3、工会继续组织职工深入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健全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宣传手段,引导职工立足岗位,积极开展“五小活动”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4、在公司工会和节能减排中心的牵头组织下,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启动*主要生产单位的“节能减排对标挖潜”竞赛活动。
5、共青团系统继续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十个一活动”和“节能减排—青年岗位能手在行动”等活动。
6、节能减排中心长期设立节能减排举报电话:*,对举报情况进行核查通报,同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奖品为节能灯)。
7、专题讲座:6月18日举办了128名专业技术人员及节能管理人员参加的“*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专题讲座”;6月19日举办了227名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及节能管理人员参加的“*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减排形势报告专题讲座”;6月27日举办了179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及节能管理人员参加的“*2009年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减排形势报告专题讲座”;在三次讲座中,向与会人员发放节能灯及环保袋等纪念品增强了节能减排宣传效果;
8、为扩大节能减排宣传、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宣贯,扩大节能减排宣传效果,6月21日在*体育馆举行节能减排知识宣传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宣传暨节能环保知识有奖答题、节能灯推广暨限制塑料购物袋宣传游园活动,推广节能灯近7500支,发放环保购物袋1500余个,取得良好效果。
9、在省经委及昆明市经委、红河州经委的大力支持下,6月18、19日,*组织完成了两个cdm项目(红钢高炉煤气发电和昆明焦化制气厂干熄焦)的相关利益方现场会议,向*节能减排项目所在地政府、群众宣传、介绍*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
10、2009年6月20日,在昆明市经委的组织下,我公司安排下发“关于组织做好2009年节能宣传周节能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组织职工参与昆明市2009年节能知识竞赛,据统计,收到*下属20个单位2537名职工的有效答题卡;
11、2009年6月11日、25日的《*集团》报全文刊登《节能法》,及节能法知识竞赛题目,全司1997名职工积极参与答题。
12、6月28日,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省经委、省节能办的支持下,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科技创新强省项目“5mw烧结机低温余热回收利用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中期总结会,展示了*节能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13、各二级单位在配合好公司各项节能宣传周专题活动的前提下,利用厂刊、厂报、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了本单位的2009年节能宣传周宣传活动。
14、生活管理部在各农贸市场、生活小区广告橱窗中广泛张贴节能减排宣传画,在人流密集区加强节能减排形势宣传。
关键词: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特点;问题;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季度固始县总体经济发展起底回升,能源消费量稳中有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走低,工业节能降耗取得一定进展。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关联度较高。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位居全省和省直管县的第二位,与之对应的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4.9%,位居直管h的第四位,工业经济发展是以能源消费为支撑而获得的。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9万吨标准煤,位居省直管县的第八位,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61%,位居省直管县的第七位。
(二)高载能行业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往上走。固始全县有四大高载能行业共38家,一季度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24831吨标准煤,同比增幅9.53%,占全部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77.82%。高载能行业拉动全县规上工业能源消费7.12个百分点,对全县规上工业能源消耗的贡献度达到 144.21%。高载能行业内部能源消费各有千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速分别为43.22%、21.95%、21.66%、-13.91%,前三大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能耗同比增速下降较多,主要由固始县杨山明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停产所导致。一季度,因杨山明源电厂停产带动四大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下降6.32个百分点,同时下拉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4.71个百分点。
(三)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一季度全县工业用电量累计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91%,用电量增幅位居全省和直管县第三位,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和直管县中的位次较为匹配。
二、产业能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工业节能空间有限,拉动力不强。一季度,固始县191家规上工业的能源消费为3.19万吨标准煤,位于省直管县第八位,占全县工业能源消费的27.65%,而全县工业能耗总量占全县能耗总量33.31%,工业能耗总量占比少,仅有三分之一。另外,固始唯一一家生物质发电厂杨山明源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能源消耗是固始第一大户,2015年能源消耗占固始全县规上工业能源消耗的1/7,该公司于今年3月份停产,这样进一步压缩了节能空间。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规模以上工业占全县工业比重不到三分之一,弱化了二产中工业能源消费对全县能源消耗的影响力,通过工业节能降耗来拉动全县节能减排的拉动力不够强。
2、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节能困难重重。固始县工业企业仍以农副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和传统建材企业居多,精深加工和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凤毛菱角;小型企业随处可见,有资质的规模大中型企业占比小;传统型企业多,新市场企业少,上市企业没有。这种老、弱、小并存的企业格局,自身缺资金,或者缺技术,或者缺市场,或者缺信息,或者几种兼缺,很难依靠自身实力转型升级,加之企业产值小、附加值低,节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固始县经济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也加大了固始县节能降耗的工作难度。
(二)节能降耗建议
1、抓住机遇鼓励转型,优化用能结构。经济结构决定了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节能减耗,就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调控力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所占份额,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逐步降低全县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针对固始工业企业数多、量小、力弱的特点,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灵活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创新创优、转型。加大对固始传统有竞争优势的粮食加工业、柳编业、茶叶加工业等的奖扶力度,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地电子商务、推介会等营销渠道,建立健全延伸产业链条的行会、商会制度,扭转我县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信息不畅、销售渠道不广、节能机制不健全的局面,为我县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严把能源消耗源头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发展仍然依靠煤、油、气、电等传统能源品种的消耗,易于形成“三高一低”的产业格局。固始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对“三高企业”应严格控制。结合国家对高能耗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严格高能耗项目准入标准,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前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要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对不符合我县产业政策和高载能、高污染的项目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为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双控关”,节能工作应从源头抓起。
3、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全县能耗水平的关键。要加大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各重点耗能企业也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好节能降耗长远规划,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努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为保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我县应大力提倡企业改煤为气,还要努力发展各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逐步用它们来代替传统能源,减少原煤的消耗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继续做好宣传,促进企业自发节能意识。意识上的落后造成行动上的落后,要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引导,使企业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自身有着更直接的意义,要强化企业的资源优惠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要完善节能奖惩办法,激发企业节能技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节能成为自发的行为。
三、上半年节能形势预测
2016年一季度,固始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同比增幅不降反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在省直管县中排名靠后,说明要完成全年节能目标,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开局良好,但能否在今年后三个季度持续保持这个势头,仍待观察。一季度高载能行业能耗增速拉动全县规上工业能源消费往上走,随着工业经济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增长迅速攀升,而这些高载能企业对全县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又远低于对全县节能的影响,因此要扭转工业能耗上升的势头值得各级各部门高度关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为完成全年乃至“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波.节能减排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中国统计2008-2
一、时间安排
2012年3月5日至4月20日。
二、征集内容
根据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和未来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以下十个方面内容,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既可是宏观战略性意见和建议,也可是微观某一领域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1.“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围绕如何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如何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如何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以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为关键,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如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建言献策;
2.“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优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网络布局。重点围绕如何完善公路网络、推进航空和铁路建设、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停车场站等方面建言献策;
3.“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加快新区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重点围绕新区和县城新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进城等方面建言献策;
4.“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重点围绕推进重大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构建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建言献策;
5.“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水资源保障和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建言献策;
6.“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重点围绕教育、卫生、体育、劳动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建言献策;
7.“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实施人才战略及人力资源开发。重点围绕育才、聚才、用才和留住人才的对策措施等方面建言献策;
8.“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围绕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重要商品和要素市场领域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建言献策;
9.“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国际国内合作和对外竞争的新优势。重点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经济区域合作等方面建言献策;
10.“十二五”期间我市如何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重点围绕社会治安、防震救灾、突发公共医疗卫生事件应对、工矿企业危机处理等方面建言献策。
三、征集方式
1.登录市政府网站连线政府栏目“建言献策”专栏,参与网上建言献策活动;
2.发送电子邮件到:主题注明“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字样;
一、江苏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农业农村的节能减排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环境环境压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资源严重浪费,利用率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中存在很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利用率很低。比如说农村有很多自用水井和水库,管道存在很多滴水漏水现象,设施管理低效以及浇灌技术不成熟,大水漫灌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这导致中国的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二)农村新能源规模小
农村新能源使用主要包括:日常供热能源、交通工具燃料和节能减排设备情况。江苏地区对太阳能、风能、沼气能、微水能、以及光伏电源的投入使用相当有限,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并且从事农村能源的专业技术人员十分有限,这对一些能源设施的建造、维护和保养的技术水平并不是很高,这些对发挥能源基础设备的使用和功能产生了影响。
(三)农业科学技术相对落后
发展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关键的一步就是发展循环农业。而循环农业是一种以科技为基础、是高度集约化和适度规模化结合的多元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在江苏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技术储备也比较薄弱,污染治理技术、利用废物技术等先进循环农业技术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学技术有待进一步创新和突破。
二、妨碍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政策落实的主要因素
(一)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度不够
想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首先要对节能减排有一个比较全面完善的认识。部分干部和群众对发展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全社会也还没有形成积极支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现实中,农村地区很少有人对节能减排政策有所了解。基层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有待加强。
(二)设备补助体系不完善
充足的设备补助体系是提高农民积极性的要素之一,是贯彻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政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本次调研中,村民们在节能设备方面的投入几乎全部是自掏腰包形式,得到政府的补助少之又少。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并且政府的社会补助机制不够完善透明。很多村民表示:如果政府在节能设备方面提供更多的补助,他们会更乐意安装节能设备的。
(三)创新度不够
现阶段,江苏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的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缺乏各种先进、实用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着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对于能源的利用方式单一且较为原始,对一些新能源虽然有初步的研究开发但是还没有进行普及。很多地区还存在很多高耗能农业机械和老旧装备,并且因此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为此我们要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作业质量,提高它的工作效率。推广高效、节约、环保的养殖技术,发展可循环经济。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心仍旧在城市,政府为此出台了很多有关城市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节能减排而言,没有相对应得法律法规去贯彻落实,其只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没有针对性。所以政府关于农村农业节能减排的法律规定不健全。
三、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建议
(一)加强科普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科普宣传可以以两种方式展开,第一种方法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公共媒体,把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好节能减排的有关宣传工作。第二种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村庄面对面为村民们讲解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措施。以上两种方式都可以让村民更好的了解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内容。在这样良好环保意识之下,当政府再去实施节能减排工作时,村民的配合度会大大提高。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支持力度
节能减排的投资巨大,单凭各家各户自讨腰包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支持力度。针对实际情况,对农村农业不同的方面投入资金。各级政府要积极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减轻农民负担。并且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的投入机制。提高农村新能源、废物、废水等利用率并且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在政府的扶持下,农业农村的节能减排事业必将事半功倍。
(三)鼓励科研开发,推进技术创新
鼓励和扶持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新能源、新技术。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各大院校、企业将科研目光转向农村,既提高企业价值又提高农村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支持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积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在源头创新、工程化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农业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