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杨贵妃安禄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肥燕瘦”这一成语的来源,也与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身材是丰腴的,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身材是清瘦的,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美人的胖与瘦,被苏轼老先生用来比喻书法作品风格各有所长,据苏轼的《孙莘老求墨妙言诗》言:“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瘦谁敢憎。”美人的胖瘦本与书法隔着十万八千里,居然也被苏老先生联系到了一块,真是够别出心裁。此后,“环肥燕瘦”这一成语也就流传开了,不过慢慢跟书法毫无瓜葛了,回归到它最本真的含义,说的就是女人的身材。
另有白居易的《长恨歌》,虽说对杨贵妃肥与不肥没多的描述,但一句“温泉水滑洗凝脂”,可让人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杨贵妃的丰腴。
周的“簪花仕女”,被称作是“唐朝女子的符号”,也让唐朝女人的壮硕与丰美,如一朵恣意盛开的花,鲜活、饱满地养了无数唐代人的眼睛。而且,唐朝不仅女人肥,男人也肥,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就是其中的一个,据《旧唐书・安禄山传》记载:“禄山晚年益肥胖,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三百三十斤,居然跳《胡旋舞》还能疾如风,真不可思议。更让人疑惑的是:唐人为何以肥为美?丰腴的杨贵妃缘何受宠?
唐朝是个富有的朝代,杜甫有诗记载“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家繁荣昌盛,人们丰衣足食,大多可放开肚皮畅快淋漓地吃香的喝辣的,具备了身强体胖的外在条件,也就保持了健康丰满的体格。
“环肥”之美,兴于盛唐,起自北方。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李唐王室由鲜卑游牧部落的关陇军事集团起家入主中原后,依然是保持着游牧生活的一些习性的,喜欢欣赏牡丹,热爱肥臀大马,崇尚壮硕之美。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就是剽悍、健硕的体魄,丰腴的杨贵妃受欢迎,得到宠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唐人自信,无忧患,当时的唐代是高度开放的国家,与130多个国家交往着。唐代的长安城是一座雄伟壮观的都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旅行家、学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譬如波斯就与唐朝交往很是密切,唐长安城里有着大量的波斯人居住。
在一处破庙,他正用了温婉的语气哄她:“玉环,你就将就一些,明早我们就离开此地了”。她看见他皱起的眉头,不语了。她知道他如今正为安禄山烦恼。
高力士送晚膳来了,他望见庶民进贡的几色瓜果,有些激动:“我大唐有如此子民,此是天不亡我大唐!”。
深夜里,墙角里不知名的虫儿鸣声惊醒了她,回头看他睡的极熟,她的眼光定在他鬓角的几缕白发上。想他毕竟老了,泪无声滑落。烛影摇曳里,她的记忆连成一片了........
她有一个无忧的童年。十五岁随家人到寿王府拜寿,不久被册为寿王妃。寿王的母亲是当今明皇宠爱的武惠妃,总有人来巴结寿王,因此身为王妃她是要什么有什么,丈夫也是可亲可爱---如果,不是骑马闯行宫的话.....
那时,她并不知道当今圣驾在华清池。寿王听讲经去了,她便一人骑马出来。她天生喜欢骑马。它和寿王是众皇子中公认的一对神仙眷旅---她的公公,当今明皇见了她,并未深究擅闯禁地,反赐给她一副黄金百两的见面礼,并由禁地赐车返回。将寿王吓个半死。后来,便常有宫里的赏赐给她,令她和寿王又惊又惑。不久,她被迫自请入宫为道,寿王只是说必须这么做,她哭了,她不舍亲爱的丈夫和孩子----他们是有骨肉的,只是她因为产后按一个女道的传授恢复体型,看不出她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入宫了,太真观里清灯古佛的生活让她的心无穷寂寞和烦躁,她美的野性,宫中传闻寿王另立王妃的那夜,她独对孤灯,思绪万千.....
玄宗再幸华清池,带她同行,她被允许在行宫内穿宫装,回到长安,玄宗不顾大臣反对,封她为贵妃------后来她才知道,这一切,包括自请为道都是在他策划之中的.她开始恨,但是不久,她发现他不是她想像的那样,他给她任何一切她想要的,甚至动用了御马为她运送荔枝,让她享受皇后的待遇,让她称呼他为"三郎"而不必自称臣妾,为迎合她喜欢舞,他亲自为她谱曲.渐渐的,她无意中开始迎合他,心里不知道这算不算他给她这种生活的一种回报.唯一使她不快的是他是一个皇帝,有太多军国大事要他处理,不能常常陪她.后来,他为她取消了早朝.
安禄山来了,他命安禄山和杨家姊妹结为异姓兄妹,可是安禄山却因他的一句戏言认她为母,她还起兴在宫里为安禄山举行了三朝小儿的洗礼,只是没有想到,安禄山会突然起兵反唐,他们才会仓皇出逃....
收回思绪,他还在沉睡,却突然呓出:"玉环,再给朕舞一回<霓裳羽衣舞>来".她有些不知所措的望着他,似乎一转眼他就会离她而去.
次日清晨,他吩咐行军,很久了却没有动静,高力士奏报,军士不行,让他龙颜大怒,不料高力士更说出一番吓人的话来"启圣上,军士称安禄山造反系杨丞相权奸弄国所致,所以杀了他,还说贵妃扰乱圣聪,迷惑皇上,请皇上割爱一并正法,以谢天下".
她头一晕,栽倒在他怀里,早预感到有这么一天.她突然急急下跪:"圣上,杀了我 ",他牵她起来"玉环,不关你的事.朕身为一国之君,还保护不了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吗 ".
外面喊杀声又起,:"杀,杀死杨国忠,绞死杨贵妃.....".喊声一遍又一遍,他目瞪口呆,这时,庙门忽然大开,统军将领跪拜请旨,乞他割爱.她悲哀的看着他,四目相对,空气凝滞.不知过了多久,他挥退众人,庙里只剩他和她,她泪如雨下....
良久,她平静下来,终于明白,他爱她,可没有了他的江山,他拿什么爱她 她突然无所谓的笑了笑,这一笑,她看见了她眼睛里的难过.她让宫女找来红舞衣,从容看他一眼,展开衣袖,霓裳渐起,她一阵恍惚,仿佛又回到那些无忧的日子.她想起寿王府拜寿时的忐忑,想起寿王目不转睛的样子,想起与寿王一起出游的情景,想起华清池的缠绵,想起长生殿的夜半私语,想起"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而这些,如今都是不过一个梦,一个繁华的梦.如今,她已经从梦的云端跌落,她恐慌无助,他要舍弃她了.她忘情的舞着,衣袖愈乱,舞步越快,还不忘转身之际对他笑笑,让他记得她的笑,负她的三郎!终于,曲终了,人要散了,她静静立在那里,象极了一幅绝美的雕像.他奔过去:"玉环,是朕负你,朕连凡夫俗子都不如,朕......"
她打断他,拔出头上花钿,用力扯开,递给他一股,"来世相见罢".这时门外喊杀声又高了起来,她换上白衫,飘然下拜,统军将领已带人进入庙里.她起身走了出去,衣衫飘飘,坦然走向刑台,军士们安静的出奇,他们没有想到,皇上舍弃的杨贵妃,世间只有一个.她缓缓的环视了一下人群,面无表情的把头伸进白凌.
有人想亲口尝尝林青红的手艺,那好办,先拿出二百两银子,跟你见个面,要吃什么东西再掏钱去买原料,林青红就会亲自下厨当面做给你吃。吃过林青红做的菜的人出来都醉了,嘴里不停地说:“真是神仙的享受,真是神仙的享受,这辈子值了……”“聚仙楼”的名声是越来越响。
这日,林青红接了一桩生意。来者是一名穿着华服的中年人,这人个子不高,长得也算英俊,往那一站,不怒自威,浑身透着一股霸气。林青红再仔细看看,这人不像是中原人士。他的跟班有三四个人,个个太阳穴鼓着,一看就是练武的高手。他们来到了林青红的单独厨房,中年人往那一坐,其中一个随从递给林青红一篮子洗干净的土豆,说:“来个清炒土豆丝。”
林青红顺手接过土豆,从案上拿起了一把雪亮的菜刀,几个随从急忙上前,把中年人围住。中年人手一挥,几个人一欠身,退回到各自所站的位置。林青红对着中年人嫣然一笑,拿着刀上下左右挥舞着,如舞蹈般,宛如头发的土豆丝慢慢堆满了案板,然后林青红身子美妙地抛起土豆丝下锅,一会儿,菜还没没有出锅,诱人的香味已经飘满了厨房。
那个中年人和他的随从看着舞姿美妙如蝴蝶般穿梭的林青红,闻着诱人的香气,在那儿呆了一般。直到林青红把菜端上来,说了声:“客官,请。”众人才醒悟过来。中年人忙拿起筷子,挑起一根土豆丝入口,入口后的土豆丝随即就化了,没有了,但满嘴余香。中年人一边吃菜,一边不住地称赞。吃完菜后,他又留下一锭黄金,领着众人离去。
第二天,那个中年人又来了,这次他的随从丢给林青红一大块羊肉。那个中年人这次是一进来,眼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林青红。林青红的一举一动都摄入了他的眼中,使他陶醉。林青红自从见他第一眼就感觉到这个人也有一种让人抗拒不了的诱惑,昨天,他走后,她就觉得喜欢上了他。
林青红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做完了羊肉,满脸绯红,端到那个人面前。那个人夹着一块肉,送入嘴里,眯着眼睛,陶醉一般,连喊:“仙肉,仙肉,我吃了一辈子羊肉,今天算是吃到了真正的羊肉。”说完后,又叹了口气,说道:“罢了,罢了,看来我是真的输了。”看看林青红,手一挥,带着随从走了。林青红怅然若失地把他们送到了门外,一直看着他们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
几个月来,林青红一直也没有等到那个中年人上门,等来的是叛军离长安越来越近的消息。城内的治安开始不好起来,衙门里的官差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开始上聚仙楼要吃要喝,更有甚者开始打林青红的主意。这些人都没有好下场,都被不知什么时候来的一群乞丐打得是抱头鼠窜。这群乞丐倒也不找聚仙楼的麻烦。
这天上午,有人在街上大喊:“东城被叛军攻破了。”随即大街小巷充满了逃难的人群。林青红想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京城,但是饭庄被乞丐们包围了,一个人也出不去。幸好,外面逃难的人一个也进不来饭庄,林青红胆战心惊地待在屋里。
傍晚时分,外面的喊杀声渐渐停止。为首的一个乞丐把林青红带上了一辆马车。透过车窗,林青红见很多房子着了火,空气中弥漫着烟熏火燎的气味,路边到处是死尸,昔日繁华的长安今天变成了人间地狱。
车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停了下来,为首的乞丐把林青红带到了一位穿着龙袍的人面前。林青红一看,这个穿龙袍的人就是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穿华服的中年人。他一点也没有变样,穿着龙袍更增加了威严。
林青红愣住了,不知说什么。他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说道:“你可想死我了,我是大燕皇帝安禄山。我今天终于可以握住你的手了。”安禄山向林青红讲了他为什么去她的聚仙楼吃菜的原因。
安禄山一直在北方驻防,没有来过中原。因为有功,皇帝李隆基开恩允许他到京城来接受封赏。李隆基和杨贵妃设宴招待他,在席间,李隆基和杨贵妃嘲笑胡人是没有开化的人,没有美女美食。只有一年四季不洗澡、手抓羊肉的野人。中原的美女多,美食多,连做饭都是一门学问。这中原真乃是人间天堂。这不是分明在嘲笑他安禄山是个只懂打打杀杀,没进化的人吗?
安禄山暗地里不服气:自己除了行军打仗,就喜欢钻研厨艺了,可能是因为从小被饿怕的缘故。做菜对他来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看别人的厨艺他觉得是糟蹋自己的眼睛。李隆基似乎看出了他的不服气,就对他说:“你到新开的聚仙楼去看看就知道,什么是美女,什么是厨艺,什么是人间天堂了。”
安禄山自从去了聚仙楼后,看到了林青红的美貌,吃到了她的荤素两样菜后,他明白什么是人间天堂。这也激起了他的雄心:我兵强马壮的,为什么要替李隆基卖命,这一切我也可以享受。回去后,安禄山精心准备,带领军队就只捣长安。在攻破长安以前,派了他的贴身侍卫化装成乞丐来暗地里保护林青红。
林青红成了安禄山最宠爱的妃子,她整天和他在一起研究厨艺。切这种菜用什么样的刀法最好,炒这种菜油得加热到什么样的程度,火候得怎样掌握。林青红做的菜安禄山是一定要吃的,只不过先有尝菜官吃完后,安禄山才吃。
林青红炒过的菜,安禄山一定要自己做一遍,炒菜的过程,他一定要学一遍,然后做个比较。半年下来,安禄山有美人、佳肴、美酒相伴,慢慢变成了一个大胖子,脾气也渐渐变得暴躁起来,他身边的侍卫动不动就受到他的鞭笞,有时就连林青红也会受到安禄山的毒打。这天,安禄山正在炒菜,他的在前线打仗的儿子安庆绪向他汇报战况:前线打败了。本来安禄山就不喜欢他,这次,又听到战败的消息。
安禄山抄起锅铲就对安庆绪劈头盖脸地打过去,打得安庆绪满头是血,抱头鼠窜。这天夜里,酒足饭饱,鼾声震天的安禄山被安庆绪亲手杀死在龙床之上。安庆绪做了大燕的皇帝。
安庆绪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囚禁了林青红。安庆绪问她使用什么花招,使得一个英明善断、爱戴部下的安禄山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丧失心智的人。
林青红笑笑说:“很简单的事情,油烟,炒菜时的油烟呀。要想菜做得好吃,必须把油炸好,放好调料,有些调料本身没有毒,可是在放进热油里一炸,起烟的瞬间,油烟就有了微毒,你的父亲在我身边看我的一举一动,时间长了,日积月累,他怎能不中毒?他怎么能不丧失心智?”
“那你为什么没有中毒?”林青红笑道:“一个会下毒的人,她自己会中毒吗?”安庆绪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把他立刻毒死?”“我就是要他丧失心智,使他众叛亲离,使你们不能同心协力攻击唐军。”
天宝十四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前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唐玄宗、杨贵妃正在享乐,殊不知安禄山叛军已闹得不可开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诗人途中的见闻。华清宫装饰得像仙界一般,而宫门外随时有尸体陈路,咫尺之间,贫富差别竟如此之大,当政者的荒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这两句使用的便是借代这种修辞方法。以“骨”代替尸体,是部分代替整体。作者在反映冻死的人这一当前事物的时候,因为胸中早已积压了万分悲痛,理性和直接的表达已经不能宣泄他的愤怒,以“骨”代人,使作者积压已久的郁闷之情得以发泄。从表达效果看,以“骨”代替尸体,让人不寒而栗,不禁想到当时穷人的生活状态,并由此引发了读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当权者的愤慨。
【基本概念】
借代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作示意体,本体不出现,与本体相关的具体的或形象的事物作为代体的修辞格。
【基本分类】
借代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借特征或标记代人或物。例如:“喂,胖子,先抽支牡丹,然后请你喝杜康。”“胖子”代某熟人,“牡丹”代牡丹牌香烟,“杜康”代杜康酒。
2.用部分代整体。例如:“我离不开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秋”是四季之一,以“秋”代年。
3.用特称代泛称。例如:“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个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专有名词,这里泛指聪明能干的人。
4.用泛称代特称。例如:“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女人”是泛称,这里特指水生妻。
5.借具体代抽象。例如:“人家肚里有墨水,说话、办事比咱强。”“墨水”乃具体事物,此处指代“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
6.借实数代虚数。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尺”指很厚,“一日”指时间很短。
7.借处所代人或物。例如:“为啥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因为汉朝时,商贾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当时到东京、西京买货物,俗称买东西。”“东西”是处所“东京和西京”的并列简称,就借代了东京和西京的货物,“买东西”沿用至今。
【注意事项】
辨别和运用借代时,要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辨析借喻和借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喻能换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换成明喻。例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长在枝头上,所以“花枝”代指“梅花”。这里若换成明喻的形式就是“还有那个像花枝一样的梅花在俊俏地开放。”这样解释明显不通。
【跟踪训练】
一、下列各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请指出来。
1.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间没有永恒的冬天。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几个苍蝇咬几口,决不能羁留一匹英勇的奔马。
4.一群红领巾飞上主席台,向英雄献花。
二、读下面一首元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秋风远寒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两蛾眉千古光辉,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A.“红妆”“蛾眉”都是借喻,分别比喻王昭君和西施,突出了古代美女的特点。
B.“女妖娆能有几”是设问,后面以王昭君和西施作答,突出两位女性的伟大。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徒。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志》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第一节,英雄
20多个青铜武士身着盔甲,手持盾牌,威武雄浑的群舞。跺脚,举放盾牌,吼声阵阵,英雄群舞体现东方魂魄。董卓出现,踏在武士的身上,吕布出现,手持银色的方天画戟。
第二节:美女
貂婵月中拜月,画面诗化。吕布方天画戟挑月,貂婵现身,踏着武士盾牌构成的台阶自月而降,手腕上悬一个金色马鞭。面对貂婵,吕布略显羞涩,而董卓却当仁不让,主动出击,武士布满全台,形成“武士林”,三人在“武士林”中追逐出没。
第三节:阴谋
被武士方阵阻挡的吕布,孤独地与难以逾越的方阵对峙、对抗。
貂婵挥动着金色的马鞭骑坐在趴伏在地上的董卓身上绕场转圈,董卓对貂婵的宠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貂婵肆意吕布,吕布被激怒,决心杀董卓。貂婵轻挥马鞭指挥武士方阵东挡西杀,冲撞、挤压吕布。被挤压到台边的吕布用方天画戟刺向武士雕像,雕像分裂,董卓和貂婵跌落在地。董、貂二人消失……被武士方阵逼迫的吕布,退无可退,仰摔跌落……
第四节,红颜
美丽的貂婵们突然充满全台,展开优美的舞蹈,武士退下,众貂婵颂歌式的群舞,舞到定住,裙带飘飘,而后,30多个貂婵鱼贯而行逐一奔月,蒸发消失。
羞花・杨玉环:兵变的战利品
“羞花”,说的是杨贵妃。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骄奢逸,派出人马,四处搜寻美女。当时寿郾县的宏农杨元琰,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杨玉环(719―756),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61,贵妃年27)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竞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第一节,盛世
此时的长安繁荣盛世,欢歌笑语,歌舞升平。远景是连绵到天际的金碧辉煌的宫殿和陛台,一条红地毯从宫殿一直铺到前台。各国来宾正冠、整衣,或肃立或躬身安静地等候着,唐明皇踏着红地毯,潇洒出场。杨贵妃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第二节,兵变
瞬间天摇地动,大厦倾倒,陛台断裂,宫殿土崩瓦解,人们仿佛从天堂跌落到地狱……全场黑色,只剩杨贵妃和唐明皇两个金黄色的点,还在黑色的洪流中不断挣扎、沉浮、时现时消。天幕上开始掉下白绫,白绫越掉越多,黑色的洪流彻底淹没杨贵妃和唐明皇。最后,白绫倾泻,全面遮掩了黑色,全场一片惨白……突然,所有人从中心向四周爆炸式散开,只留一束强烈的白光,台中心是木乃伊一样白绫缠身的“死去”的杨贵妃。
第三节,长恨歌
雪花飘落,唐明皇们一个一个地从乐池方向走向后区的四季,消失,每出一个,衣服破旧和人物形象衰老十年。鹅毛大雪,瀑布撕开,露出远处的雪中覆盖的长安街景。唐明皇突然转身,扑向观众,开始雪中狂舞。杨贵妃生前的形象三三两两地出现,一群杨贵妃出现,在杨贵妃们的群舞中,唐明皇独舞穿插其间,群舞至,舞台中只留下孤零的、垂暮之年的唐明皇……
落雁・王昭君:安抚的慰问品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昭君出塞”是汉匈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在位期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官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号昭君,长得美 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遂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干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久居塞外,身披大红斗篷,一头白发,老年慈祥的王昭君,她已适应了这种无任何恩怨、无任何争斗的甜蜜生活。忽然,大漠的风带来阵汉族风格的琵琶弹奏声。王昭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二八”妙龄的王昭君叠影在月中。老年的王昭君思乡独舞,用已经习惯了的蒙古语言,抒发着积压几十年的思乡之情……
沉鱼・西施:战争的交换品
“沉鱼”,讲的是西施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吴国兵强马壮,很快打败越国,把越王勾践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质。越王为报灭国之仇,暂栖于吴王膝下,装得十分老实忠诚。一次吴王肚子疼,请来郎中也没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践得知后就当着吴王夫差的面,亲口尝了他的粪便,说:“大王没什么病,是着了凉喝点热酒暖暖就会好的。”吴王照勾践说的,唱了点热酒,果然好了。吴王看到勾践这样忠心,就将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接受了范蠡献的复国三计一是屯兵,加紧练武,二是屯田,发展农业;三是选美女送给吴王,作为内线。当时,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西施被选送到吴国后,吴王一看西施长得如此漂亮,对西施百依百顺,终日沉溺于游乐,不理国事,国力耗费殆尽。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出兵攻打吴国,达到了复国报仇的目的,西施立下很大功劳。
第一节:吴越春秋
地平线上出现吴国兵将,吴王夫差带领着强大阵容的兵将向舞台前推进。乐池平台升起,平台上越王勾践率众官兵面向吴王跪伏在地。吴王高举宝剑,表示得胜。
第二节:浣纱西施
天生丽质,天然去雕琢的西施出现,浣纱,旁若无人的独舞。全场静止,所有人被西施的美艳惊呆了。范蠡从失败者阵容中冲出,连滚带爬地追逐西施,西施不为所动,依旧独舞。范蠡凑过去与之双人舞,吴王夫差从胜利者阵容中冲出,追向西施。
第三节:切换
火光照映下的乐池,勾践忍辱负重的跪姿的舞蹈与围绕着西施的歌舞升平切换。
第四节:战
勾践成为主角,率众奋战,众志成城,收复故国。
商周时期,还有一种名叫“泽”的内衣,《诗经》中曾经提到过,如《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泽。”据汉代郑玄解释,因为这种亵衣紧贴身体,可以吸收从体内排出的汗泽,故以“泽”字命名。汉代则干脆将它称之为“汗衣”,也有“汗衫”的。据说汉高祖刘邦是“汗衫”一名的发明者:楚汉交战时,刘邦从战场上回到营帐,一看自己的内衣,已全部被汗水浸湿,于是戏称其为“汗衫”。流传开来,汗衫就成了内衣的别称。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这么称呼。
汉代内衣的款式,有多种形制。比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称:“"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由此可见,这时的内衣有繁简之别,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帕,因称“帕腹”;稍微复杂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故名“抱腹”;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则成了“心衣”。我们从后人所绘的《北齐校书图》中,仍可找到心衣的遗型。 帕腹、抱腹和心衣,尽管有着繁简之别,但全都只有前片,没有后片,穿着这种内衣,后背部分是全部袒裸的。在汉代,还出现过一种内衣,这种内衣既有前片,又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因形得名,俗称“两当”,也有写成“两裆”。两裆来专用于内衣,它是后世背心的最早形式。大约在魏晋时,也被穿出在外,尤以妇女所著为多。
《晋书・五行志》称:“至元康末,妇人出两裆,加乎交领之上,此内出外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穿着两裆的人物形象,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有所反映,画中所绘采桑女及护桑女形象,就身穿方形两裆。不过这种两裆形制都比较单薄,估计只适用于春夏时使用。在当时妇女中,还有穿绵两裆的。晋人小说《搜神记》中就有描写:据说三国时在颍川(今河南长葛)一带,经常有人闹鬼,一日夜晚,魏大臣钟繇外出,恰巧遇上一个“女鬼”,其“形体如生人,著白练衫,丹绣两裆”,钟繇见之,奋臂挥刀斫砍,只见该妇一边奔跑,一边以丝绵揩血。第二天,钟繇派人沿着血迹找到一具女尸,只见其服饰依旧,只是两裆中的丝绵被抽掉了不少,那是因为用其揩血的缘故。故事内容虽然荒诞,但反映了当时妇女服饰的一些史实,由此我们知道,在当时,妇女确实穿著两裆,而且已将其穿著在外面,两裆的表面采用刺绣,比较考究;更主要的是在两裆的里面,还纳有丝棉,这种两裆,当为后世“棉背心”的最早形式。值得庆幸的是,时过一千多年,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等地,还发掘出这种纳有丝棉的“丹绣”两裆实物,与文献记载正好相符。 在南朝时,还出现过一种类似两裆的内衣,也制成方形,使用时遮覆在胸前,正看与两裆无别,只是两裆有前后两片,一片当胸,一片当背,这种内衣则有前片而无后片,因被戏称为“假两”,意思是假的两裆。《南史・齐本纪》中就有记载:“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袄(妖);假非正名也,储两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反闭”则是另一种内衣,这种内衣也有前后两片,不过不像两裆那样前后分制,以带襻相联;而是前后两片缝缀,于后背开襟,穿着时在背后纽结,“反闭”一名就由此而来。《释名・释衣服》称:“反闭”,儒之小者也,欲向著之,领含于项,反于背后闭其襟也。说的就是这种内衣。最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南北朝时,妇女的内衣还有一个雅号,则“袜”。在今人眼里,往往很难理解:袜是一种足衣,怎么会穿到身上去的呢?原来古人所穿在脚上的足衣,并不作“袜”。只是穿在女人身上的内衣,才称为“袜”。梁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诗》中就有“袜小称腰身”的比喻。隋炀帝的《喜春游歌》中也有“锦袖淮南舞,宝袜楚宫腰”的诗句,咏的都是妇女的内衣。 唐代妇女有一种名叫“诃子”的内衣,其作用不在护腹,而在掩胸――即遮蔽在乳部。
据《唐宋遗史》及《绿窗新语》等书记述,这种内衣为杨贵妃所创。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两人颇为狂悖,无意之间安禄山的指甲误伤了贵妃的胸乳,贵妃担心被皇帝发觉,于是制诃子以遮之,后宫嫔妃觉得新奇,遂群起效之,成为一时风俗。 宋代以后的内衣也称“抹胸”。这种抹胸实物在考古发掘中常有发现。如福建福州的一座女墓中所出土的一件,制为双层,表里均以素绢,内絮少量丝绵,长5.5厘米,宽约40厘米;在抹胸的上端及腰间,各缀有帛带,以便系扎。从长度看,这种可遮肚,整个胸腹部分全被掩住,因为不施于背,仅覆于胸,故名“抹胸”。《金瓶梅词话》第62回,写李瓶儿患了重疾,“面容不改”,体尚微温,脱然而逝,身上只着一件红绫抹胸儿,《红楼梦》写尤三组妆束:“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说的都是这种内衣。
明代妇女的内衣,也有做成背心式的,江苏泰州明工部右侍郎之妻张氏墓中,就出土有这样的内衣,这件内衣肩有款式比较奇特:后背部分制为整片,前胸部分则被分开、两肩有裆,裆上施以细带,腰间部分也各缀三条襻带,如果将这些襻带全部系上,就可形成明显的收腰;另外在腋下部分,还缀有一带,系结之后正好将乳部裹紧,由此可知,明代妇女已有束胸之俗。明代小说在描写妇女的贴身内衣时,常常提及一种“主腰”,如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回:“许氏洗了浴,点了盘香……下面穿了新做的银红绵裤,两腰白绣绫裙,着肉穿了一件月白绫主腰。”《水浒传》27回:“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指的或就是这种内衣。
清代男子也穿抹胸,这时的抹胸也称“兜肚”,或作“肚兜”,一般作成菱形,上端部分裁为平形,形成五角,上面两角及左右两角缀以带子,使用时上面两带系结于颈,左右两带系结于背,最下面的一角不用带子,正好遮挡住肚脐小腹。 妇女所用的兜肚,一般多用粉红、大红等鲜艳的彩色布帛制作,一些心灵手巧的年轻妇女,还常常在兜肚上绣以花纹,所绣纹样大多和爱情题材有关,如鸳鸯戏莲、和合如意等。《红楼梦》中就有这方面描写,如36回:“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秋冬之时所用兜肚,中间往往蓄有絮棉,以利保暖。
有些老年人还在兜肚中装入一些药物,以治腹疾。如清人曹庭栋《养生随笔》所记:“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槌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也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香诸药装入,可治腹作冷痛。” 到了民国初年,妇女的内衣又流行起一种马甲,这种马甲与穿在外面的坎肩不同,一般都作得非常短小,俗称“小马甲”。在小马甲的前片,缀有一批密纽,使用时将胸乳紧紧扣住。
二十三岁的李白,乘舟由昌隆经雄奇绝妙的三峡出川,走的是水路。
三十岁的李白由南阳隐居至玉真公主别院所在处终南山,走的是山路。
三十三岁的李白沿黄河东下,带着不得志的怏怏之情,先后慢游江夏、洛阳、太原,走的仍然是水路。
三十七岁的李白,举家东迁,走的,是艰险的蜀道。
隐没于杂蒿蔓草之间的蜀道,便是绊住诗人脚步的无尽路途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人在世间艰难地摸行。世人纷繁的路交织错落,处处都是歧路,处处都有高墙。而在所谓的路上的诗人,怀着满腔的报负,要在这没路的路上闯出一条真正的路来,而为他在黑夜里照亮前程的便是他的诗。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照王白骨萦烂草,谁人要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洒,何须身后千载名。”
一句句行路难,一杯杯消愁酒,一行行体忘诗,一场场滕达梦。路,何时有个尽头?
“长相思,在长安。络伟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不惑之年,天子降诏:宣,李白入宫,供奉翰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糜糜的宫廷之乐中,华丽的步辇后走出雍容华贵的唐皇,他望见跪在一旁的李白,赶忙惊呼道:“这是诗仙人啊!快,快撤去步辇!”
唐皇的后苑,牡丹盛开的季节。唐皇和李白一同走在园子里赏花。不远处的亭内坐着人比花娇的杨贵妃。唐皇看着娇艳的牡丹,对李白说:“爱卿,这花怎么样?”李白答:“花是好花,”唐皇又问:“那么,爱卿你说,这天下还有比这花更美丽的东西吗?”李白答:“若有,便是天下。”
唐皇说:“哦?我还以为你要说我的爱妃呢!”“陛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题名《寒食》,唐代一个叫韩翃的学子所作,拿做行卷投给翰林院大学士李白,因李白的归隐,一直尘封在翰林院的樟木箱里,历经了安史之乱和唐朝四代天子的变迁,兀自在幽暗的孤寂中等待、盼望,最终受到天子李括青睐,得以重见天日,并流传千古。它的沉浮,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并衍生了一段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
1
公元754年,(天宝13年。)秀才、举人、进士三考三中的韩翃,赴京选试,路途染疾。到得长安,误了吏部大考。不得已另辟捷径,即兴《寒食》一首投卷李白,期望惺惺相惜,早日提携。
借住好友李晋家里的韩翃,终日焦虑期盼。而皇室宗亲李晋,出生豪门,虽和韩翝同榜进士,前程却不须自虑。每日里约一帮同榜踏山访寺、探采名花、杏园宴会。也学那先科名士互赠文帖、雁塔题名、诗酒相贺。孟郊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正记此情此景。
李晋有一青楼至交,乃京城第一大美人,姓柳,名慧娘。坊间有谚:宫中杨玉环,章台柳慧娘。柳慧娘寄住章台街的摘星楼,貌美若仙,琴、棋、诗、舞样样精通,长安城里红极一时,慕名而求者络绎不绝。以至章台街为之路窄,摘星楼常年爆满。
一日,韩翃郁闷中陪李晋游玩章台街,拜访柳氏。乍一相见,韩翃恍如置身梦境。这慧娘,果真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一舞一蹈,宫中盛行霓裳羽衣舞;一颦一笑,恰似嫦娥忧慕人间情。韩翃微醉,雾里看花,隐觉慧娘心事满腹。强装的笑颜里,藏匿丝丝惆怅;逢场作戏中,掩不住淡淡哀伤。韩翃惊羡之余不禁疑惑,悄丽佳人流落倡阁,生计所迫还是性情放荡?哀伤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藏?爱慕、惊诧、怜悯、好奇,韩翃从此放不下慧娘。
回到住所,韩翃愁绪百丈,隐约的灼痛伴着渴想,令他彻夜难眠,不得已起身披衣燃烛,赋诗一首:
桃花脸薄难藏泪,
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
几回抬眼又低头。
诗成天明,兀自叹气团掉。李晋拾起,心中了然,差一小童送至摘星楼。慧娘自昨邂逅韩翃,萌生爱意。晨起见诗,几分惊喜几分交集。时常自叹心高命薄,纵不是大家闺秀,小门小户也不曾自怨自哀。儿时红鞋绿袄,倚父母膝下,惹百般疼爱。年及14,花藏叶底正待绽放,不想疟疾横行,父母双亡。飞来横祸,苦从悲来,从此寄人篱下。为报再生恩,偿还养育債,舍身暂寄青楼,卖笑为生。尽管自幼熟读经书,也曾在天子和杨贵妃的梨园识音习舞,光阴似箭好梦如昨。而今流落风月场上,众生众相,你来我往,强装笑脸逢场作戏,人间冷暖过眼云烟。唯有韩翃,咋一相见念念不忘,落入眼里烙进脑海。从他的惊诧读到的是善良、真挚,诗句里领悟的是纯情和质朴。那初次相见时的一惊、一疑、一愁、一笑,似曾梦中所见,料可终身依托。
至此才子佳人相见恨晚,如胶似漆。日里交杯换盏,夜里答诗赋词。自在如人间仙境。李晋知晓,百般感动,于情于义,理当避让。并竭尽所能促成佳缘。
不久,宫中传出消息,李白被赐金归山,朝野轰动。李白42岁由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引荐入朝,深得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草拟文告,陪侍君侧。因心高气傲、形骸放浪,遭人嫉妒。一句“山”不可靠得罪重臣安禄山,与翰林学士张坦不和又缕遭诽谤。自知朝中难以立身,作《翰林读书言怀呈集显诸学士》一文,显归山之意。玄宗览毕,知不可留,降旨准许。自此传阅翰林院学士之手的《寒食》一诗,遭遇冷落,沉入箱底。
前途暗淡,韩翃心灰意冷。无以为继坐吃山空,举债度日。赎慧娘于火海成了奢望。焦虑、烦恼之时忽接家书,仔细读来一行六字:父亲病危,速回。
韩翃出身河南南阳,不是名门,却是望族。韩父五十得子,取子君平,乃贵为人君,平步青云之意。倾其所有,三年私塾,十年官学。期望他有朝一日学成之后,纵不能报效朝廷,却也可光宗耀祖。父恩似海,焉能不报。读罢家书,韩翃泪水涟涟,当即别了慧娘,收拾回府。
慧娘知书达礼,焉有不解之理。卸妆素裹,亲送韩翃。出东门、至灞桥,且行且泣,泪洒一路。虽知离别短暂,终是无法坚强。一个忧伤一个怅惘,双双牵手不忍舍弃。天色渐暮,韩翃折柳赠别,慧娘含泪别君。灞桥桥头韩翃立誓:来年再回长安,过了吏部选试,立迎慧娘出闱,共度此生。
2
天宝15年冬,臣相李林甫死,安禄山与杨国忠为争相位,矛盾日趋尖锐。杨国忠倚仗国舅之势强力胜出。自此祸起萧墙,渔阳节度使安禄山在天津蓟县起兵发难,打着“亲君侧、诛奸佞”的口号,浩浩荡荡直奔京城。一路陷河南、攻临潼,长安危在旦夕。惶惶中,玄宗携杨贵妃出城西奔蜀地。
韩翃这边:南阳遭铁蹄践踏。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虐,抓丁征粮。韩翃避藏在自家凋零萧瑟的果园里,惦挂长安,心系慧娘。遥捧慧娘离别时的泪水,一面祈祷她在这场突如其来灾难里能够倚靠长安坚实的城墙安然无恙,一如既往。一面憧憬着风雨过后必定艳阳高照,待到那时重返长安,再续旧情,践诺誓言!
慧娘这边:长安陷落,大火烧了摘星楼。火在咫尺,心系千里。焦灼得慧娘睁不开眼的火焰,以一种飘忽的狞笑,撕裂着慧娘。慧娘在撕心裂肺的“嗞嗞”声中独自默语:韩翃!你若在这场浩劫中得以生存,我必活着;你若在这场浩劫中不幸身亡,我愿随这火焰化为灰烬。你必活着,为了灞桥上的约定;我必活着,为了我们的将来!
两颗相互牵挂的心,一双意志坚强的人,为了一份执着的挚爱,纵然重重困难,坚定而顽强的在逆境中坚守。
尔后,各路唐军纷纷跃起抗击反贼,形势急转。韩翃自恃一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报国无门,投身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帐下任幕僚。而慧娘,在逃离了那场大火之后,无依无靠又以姿容绝世,惧乱军所辱,也只有剪发毁形,寄居骊山,师从老母寺心静法师悟禅修道。
3
一晃8载。代宗宝应元年,安禄山在长安被其子弑杀,叛军分崩离析。韩翃在侯希逸帐中已升任从事兼检校金部员外郎,随军收复长安。亲历了乱军烧杀抢奸无恶不作的暴行,心怀忐忑放不下的就是慧娘。几番打听,耳闻慧娘上了骊山,削发为尼,不免窃喜。当即备下金银,赋词一首,派人上山迎接。
怀揣爱人和梦想,慧娘在骊山老母寺虽悟禅修道,终不能心如止水,时时受尘心所惑,天天盼望着和韩翃相聚的那一刻。
秋晨微露,老母寺宏厚的钟声惊飞一林的宿鸟,也撞醒慧娘支离的旧梦。素衣素裳,件件叠起装入竹篮,下山浣洗。一泓清水明镜透彻,倒映着慧娘清秀而又憔悴的脸庞。搓一把衣裳,波光闪闪涟漪荡漾,那脸一改旧日模样,扭曲歪斜、影散形碎。捣一捣衣杵,棒声嘚嘚,不落的回响敲碎的是慧娘的心。觅得知音恰逢乱世,8年光阴一指尘埃。回首往事,长安郊外灞桥桥头含泪送君,韩翃依依不舍,折柳赠别,历历在目恍若昨日。所赠离别原本指日可待,不想祸从天降,山河破碎,心虽相连身却相隔。不知何日天下太平,再赴韩翃怀抱,永修一世之好。慧娘想一会,哭一会,伤一会,笑一会。洗净衣裳,洗不净心中的惆怅。
回到老母寺,慧娘小憩,一肚子的委屈与渴想倾泄满床满帐。泪水犹挂腮边,恍惚间又见心静法师微微笑着伫立帐旁。慧娘起床,又见一差人左手捧金,右手呈一封书信。从差人的笑意里,慧娘猜想梦已成真?接过金银放置一边,小心翼翼展了书信,确信金是韩翝赠,信是韩翃作。大悲大喜的那一刻,千言万语不知从何道来。窃喜战乱耗去了青春,却没有耗去不变的情爱。慧娘呜咽展读,却是一首掷地有声的诗词。诗词里,韩翃无尽的怜爱、问候及深切的及担忧尽显其中: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慧娘心碎,当即借了笔墨,以表心迹。瞬间,蕴藏在心中的惆怅与疑虑如暴雨倾泻:
杨柳枝,芳菲节。所很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咫尺天涯,一如既往他们相互记挂。山河破碎人渐老,彼此守望心不变。擦干眼泪,慧娘立即收拾行装,告别心静法师,悬着的心一下子飞下骊山,飞到长安,飞到朝思暮想的韩翃怀抱。
4
长安收复,战事还却没结束,溃散的叛军余孽还在负隅顽抗,韩翃受命随军重返前线。山高路险、军中艰辛、战争无常,韩翃不敢以慧娘自随,留于长安,僻一清静住所,妥善安置。
恨离别,无奈而今又离别!慧娘将虽一副自若的神态,抑制不住的泪水却溢满胸怀。演兵场上,难舍难分;边关道旁,互道珍重。送走亲人,慧娘含泪伫立;蓦然回首,韩翃悲袭心坎。无奈何,舍小家顾大局。叛军不平,哪来安宁?
此别原以为数月为期,不想余孽难剿一晃千日。平定乱军残余,韩翃归心似箭。随部凯旋归来,长安还是旧时长安,却面目全非,到处千疮百孔。踏破铁鞋,再也寻不到深爱着的慧娘。怀着难以言传的沮丧,韩翃茶饭不思,日渐赢瘦。
慧娘,慧娘!你是否人间蒸发?
一日,韩翃漫步章台街头,正追思着慧娘音容笑貌,忽见一胡人强拥慧娘穿街而过。四目相对,虽见慧娘锁不住的惆怅隐含忧伤,但却为何心仪他人?韩翃惨淡的内心百般不解。多方打听,原来叛军降将沙吒利耳闻慧娘天姿国色,长安无二,匪性不改,将慧娘掳做小妾。
闻此,韩翃愈发哀哀。他一普通文官,在军中抄抄写写,仅是一种暗淡而没有前景的谋生职业,况长期征战在外,怎敢与军权在握的军阀作对?终日垂头丧气,以泪洗面。自叹命运多蹇,满怀心事。
韩翃随军征战多年,与校尉许俊交往深厚。许俊乃武将,作战勇猛,为人豪爽。两人小酌,叮当的杯声中夹杂韩翃梦破的话语。许俊耳闻,怒发冲冠。当即孤身佩剑闯入沙吒利府中,手刃家丁数人,直奔后院,寻见慧娘说明来意。慧娘既惊且喜,急忙随了许俊奔出沙府。许俊为朋友出了一口恶气,大为快慰,雇车自驾,大摇大摆穿过长安城,邀来韩翃,为他们破镜重圆设宴道贺。自此韩翃与慧娘这对有情人历经安史之乱的两次离别,冲破重重险阻,又得相聚。酒未及半,韩翃见慧娘泪水涔涔,香魂未定,吟诗一首以示慰抚:
雾为襟袖玉为冠,
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应会难长自叹,
转身应把泪珠弹。
吟罢,韩翃、慧娘抱头痛哭。几经波折这次相聚,离他们初次相识竟有13年之久!
许俊自知行事莽撞,难逃其责,负荆请罪。不想淄青节度使侯希逸豪不责怪,哈哈一笑:有骨气!和我年轻时一样。此番话,不仅解脱许俊,也成就了韩翃和慧娘一对棒打不散的苦鸳鸯。
沙吒利那边,自恃位高权重,不依不饶,闹到宫中,上奏天子代宗皇帝。天子问明原委,顾及侯希逸和沙吒利两个功臣的面子,下旨:柳氏归韩翃,沙吒利赐绢二千匹。自此事态平息,韩翃与慧娘再无忧虑。
侯希逸奉命再次镇守边关,韩翃一来恐怕慧娘再有三长两短,二来仕途飘渺、前景无望,自此别官,与慧娘闲居长安。这期间著有大量的诗词歌赋,今存的《韩君平文集》仅收录其半,部分失落。代宗大历年间,与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李端并称大历十才子。
5
公元780年,德宗李括即位,改国号建中。此时韩翃与慧娘在长安度过了相濡以沫的12年。卖文度日,入不敷出,渐渐的难以支撑。宣武侯李勉镇守夷门,见韩翃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启用为幕僚。此时韩翃年近50,已是暮年。仕途不存幻想,出山以缓燃眉之急。
时过境迁,“大历十才子”的光环褪尽。时间造成的文化代沟和韩翃诗中的悲戚、及对人生阴暗面的诉说,致使处在和平时代的年轻人看不起他的诗,而他的孤傲又使他和同僚们也格格不入。人世的沧桑,仕途的艰难,韩翃从此一蹶不振。除了日常事务,身在军中的韩翃多半时间称病在家。
李勉府有中个韦巡官,此人职位不高,也是一个名士。平时对韩翃很是敬重,特别喜欢他的诗。韩翃一晃多日未曾入帐议事,朝廷大事一概不知。一天半夜里,韦巡官叩门甚急,韩翃正在嗔怪,却得到一个从天而降的好消息:德宗皇帝李括亲点韩翃为驾部郎中。
原来,翰林院清点文库,德宗看了尘封已久的《寒食》一诗,颇感惊奇。觉得身边起草文告、旨意之人都不如此人。对中书省两次提名驾部郎中的人选皆不准,指名韩翃。不巧当时还有一个韩翃,任江淮刺使。上朝那天,两个韩翃并立朝中,德宗发话:驾部郎中一职赐予作《寒食》一诗的韩翃。
这时已是唐建中初年,离《寒食》一诗诞生已有26年。
马嵬驿坐落于陕西省兴平市,是唐代朝廷用来传送文书和军事情报等来往官员用来饮食、住宿、换马的场所,是古丝绸之路、唐朝古墓旧道、秦国到蜀国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公元756年,安禄山反叛,唐玄宗在万般无奈之下,赐死杨贵妃。从此,贵妃长眠于马嵬坡下。
马嵬驿区域性人文特征及民俗艺术表现形式
1.区域性人文特征
马嵬驿民俗文化村是以汉族居民为主,生活中的主食是以面食为主,大米、大豆等为辅。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古代的民居的屋顶主要以泥土,干草,青瓦等为原材料,屋内有用以防寒保温的土炕,也有人在窑洞栖身。现在民居是以砖墙、瓦房和楼房为主。过去,马拉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而现在是以公交车、私家车为主。
2.区域性民俗艺术表现形式
马嵬驿民俗艺术产生的根源有:历史典故、传统道教、神话传说、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但马嵬驿兵变在这其中传播最为广泛。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包含有关中农民画、剪纸、窗花;表现农忙劳动产生的民俗艺术形式有版画、泥塑;表现风俗习惯的表现形式有陕西十大怪泥塑、剪纸、版画。
马嵬驿民俗图案与现代审美观念
1.马嵬驿民俗图案
马嵬驿民俗图案在马嵬驿风土人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马嵬驿民俗艺术有着他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及文化魅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民俗图案反映着该地域不同时代人们流传下来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趣味性,它是马嵬驿风土人情的象征,是民俗文化的积淀,是马嵬驿民俗艺术的精华。它也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代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现代审美观念
大众在创建视觉元素、识别视觉语言、接收视觉信息的过程中受到了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清晰准确的现代视觉识别语言是现代媒介传播的保证。马嵬驿民俗文化艺术有其独特的设计元素,视觉传达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传播途径。而它为推动现代视觉艺术鉴赏的多方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的、民俗化的视觉艺术传播资源。
马嵬驿民俗艺术如何适应现代审美观念
1.马嵬驿民俗艺术的特殊性
马嵬驿民俗艺术以特有的姿态成为了关中文化的一个符号,由关中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特点形成了既包含历史文化古韵的古典文化符号,然而又异于其他地区民俗艺术,它结合了三秦人民的粗犷、豪放与质朴的特点,将古典艺术与创新造型进行了有机结合。马嵬驿民俗艺术高度体现了古代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嵬驿风俗艺术创作者通过缔造文化符号来表现其创新观点,通过这些符号用以体现关中风俗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关中历史文化内涵。
2.民俗艺术在传承中需融入现代审美观念
现代审美观念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新时代人的生活习惯、气候变化、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因素相互撞击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观念。发展中的当代艺术,必须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它与地域文化密切相关。这是现代审美所必备的条件。具有传承性的、独特的文化特色演化而来的审美理论,才会具有传播的力度和比较深远的社会影响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具有历史文化的延续性,现代设计应借助民俗艺术的特殊性和延续性,尊重历史、紧跟时代,才能具有促进民俗艺术发展的动力。马嵬驿民俗艺术可以通过对民俗文化的概括提炼而获取的符号元素进行设计并进行广泛的传播,以产品与其包装承载历史的文化,将产品包装与民俗艺术设计符号紧密结合,演化为民俗化、现代化的形态,成为民俗文化个性推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马嵬驿民俗文化的传承、整合的过程中显示了极强的传递信息功能。马嵬驿民俗文化既有纵向的传播功能,又有横向扩展的功能,与现代文化碰撞,不断的传承、发展、演变。马嵬驿民俗文化产品及商品的包装作为马嵬驿文化传播的一种外部力量,虽然并没有自觉地站在文化和精神高度去认识这种传播作用及其所带来的文化意义,但是却客观上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深层次的进入人们生活,改变其精神文化风貌,甚至有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建构的作用。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