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

第1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一改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文本、架空分析、烦琐讲解和机械训练的枯燥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活性”,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激情和欲望,磨灭了学生阅读的个性特质。而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探求生活的本源、点燃智慧的火花,能为学生的思维驰骋和个性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课内阅读打基础,课外阅读求发展。课外阅读是具有社会实感的“实践”性活动,能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丰富阅读材料、增强阅读力度。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如同进入模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喜怒哀乐的人生。在“行”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成更迅速、更稳定、更有活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高效、优化呢?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效果不错:

一、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兴趣。与阅读者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相匹配的读物是阅读的基础,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笔者经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青少年读物,让学生兴致盎然地阅读。

(2)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兴趣。读书重在激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乐于读书。如:设立班级图书角、建立“存一本书,看百本书”制度、开辟学生课外阅读作品园地、评选读书积极分子等。

(3)开展读书活动,强化兴趣。要使学生能将课外阅读长期坚持下去,必须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强化学生的兴趣。如:开展故事交流、佳作欣赏交流,读书心得交流或读书知识竞赛、展出并评比好的读书笔记等。

二、名著导读

据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有一大部分是卡通动漫、武打言情小说等。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的阅读趣味低下,作为教师应当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为学生创造接近名著的机会。教师可采用多种导读方式,让学生走近名著,品尝名著的营养大餐,如系列讲座,向学生推荐、介绍若干名著,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作品概要和作品影响等;开展名著故事会,引发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进行名著疑难解答会,让学生畅所欲言,一吐读名著的所疑、所惑。教师也可用启发性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但要注意的是,有讲座和解答、引导中,要力争客观,不挟偏见,避免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

三、方法指津

张之洞曾指出:“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外阅读也是有法可循的,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没养成读书看报、收看新闻等习惯;②读书读得随意,走马观花,抓不住关键;③不加选择,读的内容杂乱,无目的;④阅读时不思考,囫囵吞枣;⑤读得少,阅读面窄;⑥阅读时不做笔记,随读随丢。

因此,教师应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动书”,以及怎样选择图书,怎样去查工具书,怎样制作读书卡片,怎样摘录好词好句,怎样写读后感,怎样做读书简评等;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方法、略读方法、跳读方法、品读方法、速读方法等。教师应指导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若选择的是知识性的读物,只想做一般知识性的了解,那就采取泛读和略读;若选择的是美文佳作,想感悟其中的真情,品味精美的描述,那就采取精读、品读,甚至熟读成诵;读文学作品如纯粹是为了消遣,那就浏览一下故事情节;如果是为了鉴赏,那就要学会欣赏其中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情节安排;读报纸杂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翻翻目录,看看标题,先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再找重点,找最愿意读的文章,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文章,有重点、有选择地读等。特别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阅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有意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使学生由“苦读”“死读”进入“乐读”“活读”“会读”的境界。

四、美读吟诵

叶圣陶曾指出,对课文要进行美读。“美读即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前人读书也强调眼到、心到、口到,认为若一霎时之“眼到”与偶然间之“心到”相结合,而“口”长期不到,阅读效果显然是不理想的。因此,对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华章丽篇,我们应该让学生反复地读、专情地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通过吟诵美读领略语言文字的奇妙之处,品出文章的“个中三味”。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团队活动、语文活动课、社会实践等组织学生进行个人美读、吟诵或集体美读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领读,或仿读,或齐读,或轮读,或分角色读。教师可经常性地组织美文名著片段朗诵会,并鼓励学生背诵,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技巧指导,如情感的酝酿、表情的展示、音色的调整、节奏的安排。这样,让“观文者”通过热情洋溢的吟诵,深入“缀文者”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作品的思想精髓和语言的深层感染。

五、摘抄积累

笔者认为,让学生“读读抄抄写写背背”,进行大量必要的“言语操练”,从而建构个体言语经验、言语图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以鲁迅先生为例,他在30多岁以前喜爱抄古书,既是为了学习知识,也是为了广泛地进行“语言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通过亲手抄写,就会深刻地烙印在大脑中,并且有效地储存起来,待到使用时,词语便汩汩不断地流向笔端,写出锦绣般的好文章来。由此可见,摘抄积累是课外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精彩段落、名句箴言抄录在本子上,并要求能及时运用,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同时要求摘录时字体工整、美观大方,定期进行展览、交流、评比。一本本学生自己命名的摘录集,如“采蜜集”“揽胜集”“芳草集”等,既美观实用,又富有个性。学生在摘录积累中如蜜蜂一样,酿出香甜的蜜来。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初中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去,这样的阅读活动才有意义。好教师应该是一盏灯,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如我在教学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后,让学生有意识地搜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且选择其中的一些故事举行讲故事比赛,这种有目的的课外阅读,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拓宽了他们课外阅读的范围。

其实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也是小学生形成课外阅读氛围的重要形式。我把学生整理的读书笔记通过四人小组评议,并打在投影上让学生欣赏精彩片段,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有了成就感,课外阅读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选择课外读物,引导课外阅读良性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一些符合时展的课外读物,成了小学生们非常喜爱阅读的读物,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宝贵的资源引导学生尽情阅读。像杨红樱的《马小跳》,曹文轩的《草房子》以及国外的作品《亲爱的汉修先生》、《哈利・波特》等等, 这些印上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都让小学生们爱不释手,作品中天真的童趣、美好的幻想,特别是其中的正能量使孩子们终生难忘,受益匪浅。另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也适合小学生阅读,因为这些作品传承了世界文学的精髓,同时又净化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教师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是引领孩子朝着良性化阅读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掌握阅读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合理化

现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学生课业负担重,既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又要完成家长报的辅导班任务,那学生如何再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呢?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使课外阅读走向合理化。

1.充分利用教材,拓宽阅读渠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以课本为出发点,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如教学《恐龙》这课之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有计划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到真正教学这课时,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比如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翼龙,它可以飞、可以潜水,多么神奇呀!”有的同学说:“恐龙的灭绝至今是个谜,从现在开始我要关注这个问题,揭开恐龙的奥秘!”……同学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他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

2.根据文章体裁,进行分类指导

在教学中,各种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阅读方式。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这要根据文章体裁,进行分类指导。可以快速浏览,可以认真精读,可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这些都是不错的阅读方法,只要学生喜欢都能尝试。如果时间不允许,还可以教学生剪贴资料做成各种卡片的方法,等有时间再慢慢阅读。

3.做读书笔记,培养阅读方法

做读书笔记虽然是个老方法了,但有时候也不失为一种绝招。特别是阅读到好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其中优美或精彩的片段,并写一写读后感,记录下自己的心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久而久之,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都会得到提高,培养他们合理化阅读。

四、享受阅读乐趣,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热爱阅读,并享受阅读,这样效果最好了,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这三种阅读习惯值得借鉴。

1.养成默读的习惯

所谓“一目十行”就是指要学会用眼睛阅读,扩大阅读视野,不要总是发出声音来读。有的小学生经常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这样读书费时眼睛又吃力,养成默读的习惯,既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又能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2.养成按时阅读的习惯

一个学生如果知道按时阅读,那他的阅读就变被动为主动了。为了保证阅读时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班每周至少开设一堂阅读课,让全班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形成一种氛围,再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3. 养成读书动手的习惯

我们经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 要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就必须先养成读书动手的习惯。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动手圈圈、画画、记记。把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圈出来,这样阅读的时候就会处处留心,也许往下读读就能找到答案,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阅读的时候还可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读一读,时间允许的话再背诵背诵。“腹有诗书气自华”。必要时再记记自己的心得体会,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倾诉出来,与书中人物共成长,共命运。这样在阅读中不仅能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还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净化自己的心灵,提高课外阅读的|量。

第3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以《xx县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xx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xx县教育局关于构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指导,全面深入落实书香校园建设,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打造农村文化名校。

二、活动目标:

1、推动学生自觉阅读,积极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沉淀文化底蕴,陶冶精神情操。

2、推动教师常态阅读,实现浅阅读向深阅读的跨越,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高效智慧课堂建设。

3、构建多元共读体系,营造读书整体氛围。引导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推进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建设。

三、活动措施:

1、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学校要加强书香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凸显书香气。在校园醒目的位置张贴或书写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各教学班要加强读书班级环境建设,要有阅读园地,建立阅读制度。

2、开展主题活动,落实评价机制

一是推动常态阅读,加强督导检查。

学生层面,要保障常态阅读时间,固定读书时间一般为:晨读、午间阅读、阅读课、双休日大阅读。要求学生把阅读书目、页码记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并有家长签字证明。学生积累读书成长册。学生可进行个性化栏目设计,如:个人小档案,读书计划书、家校联系卡、读书笔记、读书获奖记载等。建议每学期积累一本。

教师层面,根据学校推荐书目,要求教师每月至少读一本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各年级每月底审阅检查。

二是设立校园读书季,汇报读书成果。

除了常态阅读外,学校每学期设定一个校园读书季。上半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我校拟定每年的4月23日为读书成果分享日,集中召开主题集会,师生分享读书成果,学校对读书成果进行评定表彰;下半年,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我校拟定在每年的9月28日,集中召开聊书会,结合师生暑假阅读成果,进行主题分享,并予评奖表彰。

除了每学期一次的集中展示评价外,学校还要结合县局整体工作部署,灵活开展各种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美文诵读比赛、古诗词擂台赛等跟进活动。另外,读书分享会、聊书会等活动,我们还要邀请学生家长共同参加。

学校每学期末要进行读书明星、 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学校还要把各班书香校园建设情况纳入到班级综合量化体系中。

3、开辟成果阵地,推动高端发展

为了推动读书活动深入、高端发展,学校要积极搭建成果展示平台,构建立足校本、走出县域、面向全国的成果展示体系。

除了有效利用校园聆听广播站和校园网的推介作用外,学校拟定重启校刊《青柏》的编辑出版,为广大师生搭建校本展示平台。

学校还要积极建立与县《古城文苑》《文化xx》《xx教育》等刊物的沟通联系机制,通过邀请辅导、改稿批阅等形式,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读写水平。

在条件、水平比较成熟时,我们还要增强读写自信,努力走出县域,鼓励广大师生向全国各级各类刊物投递读写作品。学校对公开发表的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二为了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学习型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悟出人生真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校决定开展书香校园 快乐阅读读书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课改精神,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建内涵丰富,文明的学习型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学生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师生同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三、活动宣言

我读书,我快乐,让我们将读书进行到底!

四、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指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五、读书活动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多元化读书网络

1.学生在家中建立个人小书柜,提倡在家中与父母共赏,与小伙伴共读;

2.每班完善班级读书角,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每班藏书量要达到人均一本以上。各班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3.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学校图书室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每日的图书借阅工作,以确保读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确保充裕的读书时间

学校将单周星期一第六节的校本课和双周星期五第六节的综合实践课定为阅读课,各班班主任负责下班指导、组织阅读交流活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 清晨一读、午间一看、晚间一记、双休日大阅读,每天自觉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三)明确具体的读书内容及要求

1.每班必读《弟子规》、《河源晚报》、《古邑学堂》,提倡学生精读或泛读古今中外名著。

2.每班成立读书小组。阅读课上,除了阅读必读的书报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如开展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等各类读书活动,力求通过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3.学生每周选读自己喜欢的一至二本课外书,每个学生都要拥有一本读书笔记本,作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体会)。读书笔记每月上交一次,内容不少于四篇,每班每月选送三本最优秀的笔记上交教务处进行评比,(本学期上交时间定为十四周和十八周五,以后为每四周评一次)。

4.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开设读书俱乐部栏目,读好文章,讲故事、说读书心得、好书介绍,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四)建立检查机制

1.检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检查内容

(1)图书借阅登记表(由教务处统一印发,各班每天填写,每月上交教务处检查一次)。

(2)阅读活动学生参与阅读和交流的情况。

(3)读书笔记。

3.检查形式

定期巡查与学生个别抽查相结合。

(五) 建立激励机制

1.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每月评比一次,每个年级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5名,学校给予奖励,并不定期将优秀作品用展板展出。

2.评选阅读之星: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每个学期进行评比,评出阅读之星,学校给予表彰。

3.评选书香班级: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与使用、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学校给予表彰。

4.学校将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成绩列入年度评优考核中。

班级读书活动方案三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从而好读书,读好书。作到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书香班级,塑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2、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向课外、向生活学语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走课堂内外相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3、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其中坚持每天睡觉前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4、周周有读书交流,月月有活动展示,定期向家长进行读书成果汇报。

三、活动主题:

以阅读故事类书籍为主题,伴随故事成长。

五、班级读书口号:

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四、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筹备与发动。

1、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购买故事类书籍,建立个人和班级读书资料库

2、利用队会进行班级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读书热情,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

(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本学期学生课外朗读的主要内容为故事。

2、每天的固定读书时间为早上8点到8点15、中午到校时间和周五下午第二节,以及在家睡前保证要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周末以及假期自我调整和安排。

3、每天早晨预备时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词语早餐活动,每天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3个四字词语,其中要讲词义和造句。其他学生要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读书摘抄本上。

4、采用师生共读、亲子家庭读书的形式,学生在校的固定读书时间老师要陪读,在家时家长要陪读,逐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5、每位学生要有读书摘抄本,记录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好词好句。

6、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近期读书收获(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等)。

7、周周有活动交流会。

(三)活动成果展示。

1、故事的展示可采用配乐朗诵、学生合作表演、家庭合作表演等形式。

2、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系列主题活动,如:程昱捷龙、有一个字来说词、串词说话、虚编故事、典型故事大讨论。

3、开展读书叙述和讲故事活动,组织学生叙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

4、期末读书总结展示会,请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5、把学生的图画日记装订成册。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做成自己的专辑。

五、活动措施。

1、每人要有读书摘抄本。学生要求每天在家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同时要把所学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摘抄本上,标上星期几。家长要每天签字。以此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坚持读书。

第4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第5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那么,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天天上,课文天天学,如果教师能开拓视野,以课内阅读链接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为课内阅读服务,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创造大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会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比如:课前链接,学习《少年闰土》之前,鼓励学生读读《故乡》,了解一下鲁迅,了解一下作品的时代背景 ,为更好的学习文本服务;课中链接,我们的《童年书架》是教材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学习文本过程中适当引进《童年书架》中相关文章的阅读,能很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扩大阅读收获;课后链接——课文是窗口,由这一扇窗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课文是引子,由一个课例激发学生产生广泛的兴趣,引发更多的课外阅读。比如学完《猴王出世》激励学生读《西游记》,学完《草船借箭》鼓励学生读《三国演义》,学完《五月的杏花》鼓励学生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同时,老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推荐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要具有可读性,让孩子喜欢,使课外的阅读,成为悦读,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开卷有益”,只要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再逐步规范阅读范围并不迟,千万不要在孩子还没有看书之前,先告诉学生要记多少读书笔记,看完后还要写读后感之类让孩子望而生畏、打消孩子阅读积极性的话。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和图书馆去走走,让书香熏陶着孩子;动员家长和孩子通读一本书,共同交流书中的故事和感受。

2、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也很重要。

现在小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资料并不缺乏,就我校而言,《童年书架》《小学生必读》《快乐作文》、相关的报刊杂志,加上平时家长给买的书,每个同学家里书架上的书都堆得满满的。怎样有效阅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课外阅读的最大效用是关键。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一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二要通过个人阅读、小组阅读、交流与指导等形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三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有目的地读书,边读书,边讨论,边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四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比如可组织一些读书活动:

3、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是需要及时反馈、总结、评价和再激励的。

课标中对课外阅读只有量的要求,没有质的提示。在检查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课标为依据,侧重量,适当关注质;要以激励、调动兴趣、培养习惯为主,不要加重学生负担,消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比如,可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交流各自课外阅读成果,增强阅读的成就感;可以评选“读书星”、“读书小博士”等读书的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进一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可以统计读书字数,上不封顶,下一定要保底;举办《读书摘记》展览、好书推荐、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作品人物介绍等等活动,切实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4、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第6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文字世界 指导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它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人类文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倾听封存在文字里的动听的声音,让孩子们在文字世界里畅游。笔者决定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引导孩子们选择读物

1. 推荐学生感兴趣的文章。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之乎者也”,也不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只有《天方夜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兴趣”是他们对课外读物最先的选择。因此我们可推荐《童话大王》、《上下五千年》、《故事会》、《科学家的故事》等,当然也可推荐一些有关音、体、美之类的书籍,总之要合学生的胃口。

2. 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选择课外读物,必须注意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课外读物更应注意适合党的教育方针和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众所周知,诸如《童话大王》、《十万个为什么》、《少年文艺》、《小学生周报》等有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少儿读物,均是孩子们爱看的课外读物。

3. 引导广泛的阅读。

鲁迅先生曾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口玉言”。我们只有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学、数学、理化、史地、生物等通俗少儿读物,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宗旨。

二、引导孩子们掌握方法

1. 引导孩子们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一些长部头的书籍,例如名著:《水浒》、《三国演义》等。教材中节选了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2)吸收性阅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 引导“画图”阅读。

中年级的小学生喜欢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的同时,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笔记本上,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画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出来了。画笔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引导“摘记”阅读。

学生在阅读精美的文章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优美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平时读读背背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写作中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三、引导孩子们学以致用

1. 引导应用。

应用,就是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凡是语文综合素养高的学生,多是因为书读得多的缘故。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2. 引导学习。

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举个例子,《回乡偶书》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贺之章的生平,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是那么遥远,实在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清晰而又丰富的表象。如果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当时的史实和贺知章生平的书籍,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来教学《回乡偶书》,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思念也就跃然纸上,贯注于诗中的热爱家乡之情也就深深震撼着孩子们的心。

3. 引导积淀。

第7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强调学生在阅读方面应注意“要有较丰富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教学目标首先从阅读的数量着手的,一是要提倡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每个学段的阅读量都有一定的数量。因此,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重要途径,只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是无法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课内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情感体验,而且在课外之余还加强读书积累,不断培养语感。我们怎样让学生如饥似渴地进行课外读书呢?主要还是我们老师怎样去影响和指导他们了。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1 让学生懂得多读书的好处

我们经常谈到:书籍不仅能使人目视千里,通晓古今的;也能使人接过前人棒传至后人,使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还能使人晓知明理,化解面临各种矛盾而焦虑。从某个角度讲,书籍与人生可以说是同一个概念,要想有丰富人生就的爱好阅读。善于阅读,不断的阅读。王蒙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点、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英国的培根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能提高人的修养;读书是一种德性,能满足心灵的需要;读书是一种修行,能使人从繁琐的世俗生活中挣脱出来,成为一个心灵自由的人。诸如以上这些道理,学生听多了,听明白了,会因读书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而促使自己去多读书的。

2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讲读书的好处,更重要的时时处处做出榜样,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个经典名著随口道来,如数家珍;时常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才有博学多才、有本领让学生崇拜的好老师,学生才能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共同突破难点,共同奋进。几年来,我在各种刊物、教学网站、报纸等发表的教学论文或文章,每次都在班上让学生读读看看,同时也增强他们的信心,介绍平时应该多注意积累。这样学生就会因为你的博学多才而配合你;因为你有恒心,善于积累而效仿,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嘛。如果老师光耍嘴皮功夫,自己是个花架子,知识缺乏,或者不善于读书,其教学效果肯定不太好的。

3 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当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辅导学生如何去书山文海里寻找自己合适的书籍读,如何合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这是关键的。人生有限,时间宝贵,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去找书,怎样去读文章,我们是应该正确辅导的。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古罗马的塞涅卡也说过,如果你想从阅读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因此,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有关目标给学生推荐好书刊。

在向学生建议读什么样的书时,教师要研究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应以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程度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将帕夫雷什中学的十个年级分为三个学段:低年级(一至四年级)、中年级(五至七年级)、高年级(八至十年级)。他为低年级提供的大多是故事、童话、诗歌、寓言、神话,为中年级提供的大多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为高年级推荐的则主要是文化格调较高的书籍。我们语文老师要做到有目的利用班级借书时间,带领学生进图书室,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挑选读物。

语文老师还要授予学生阅读方法,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地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当鼓励学生文学爱好者由赏读作品向自由创作发展,教学生写读后感,积极向校园广播、报纸、刊物投稿,让他们有成功感,从而激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第8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课外阅读素质教育 乐读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精神的粮仓。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他坚信图书室是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每个学生的爱好和才能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能力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图书馆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小学图书馆是小学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小学生的阅读现状着实堪忧:快乐的阅读在学生的世界悄然淡出,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造成阅读兴趣的丧失;方法不当,造成阅读质量不高,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学生不注重对图书的选择,如幽默笑话、卡通题材、漫画书籍等被学生热读,而有关名人名著、祖国文化底蕴、世界风情的书籍则被束之高阁。那么,如何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调动孩子们对读书阅览的兴趣和爱好,达到书香浸润学生心田的目的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在前人的眼里,读书是快乐无比的事。一杯好喝的饮料、一朵美丽的花、一曲优美的歌等,都会带来很多的乐趣,但是这些快乐中,没有一种快乐,可以和一本好书所带来的快乐相提并论。快乐阅读就是让孩子亲近书本、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孩子只有在阅读中享受到这种快乐和幸福,才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才能让童年弥漫书香。

笔者认为,创设温暖童年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内涵指向三个层次:一是老师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精彩的阅读内容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三是丰富的阅读活动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首先,向学生展示教师本身对阅读的热爱。工作之余,教师要多读点好书,读各种各样的中外名著,读大大小小的社科期刊;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愿。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其次,做好图书宣传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本身带给他们的感动和快乐,教师要做好书目的推荐,让学生从找到自己喜爱的一本本书开始,走进广阔的阅读世界。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图书园地宣传张贴,及时向广大师生出示新书目录,介绍内容摘要及精彩片断。师生竞相观看,以先睹为快。

此外,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创设一个浓郁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引领正处于“游戏渴望“状态的学生走近阅读,对学生作出积极暗示,让学生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进而把这种兴趣变成一生的热爱。如举行好书推荐活动、读书汇报活动、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等。这样,既推动了学生读书的进程,又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读书,多读书。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好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笔者认为要让书籍能够占据学生的心灵,就必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和空间。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便于操作的读书计划。充分利用好早读课和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按预定计划读书,保证学生每天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双休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其次,选出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让学生“读什么”比“怎么读”更重要。“一本适时的好书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者成为他的指路明星,确定他终生的理想。”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有益学生形成健康思想,树立高尚品格的书目。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挑选阅读材料,倡导学生自主选书,并将自己的好书借给大家分享。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又注意引导学生面对众多的书刊做出正确的判断,让学生在挑选的过程中提高辨析媒介信息的素养。

第三,要让全体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我们要动员家长一起参加读书活动,作好他们的宣传、动员工作,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家庭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进行“书香之家“评比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读

苏霍姆林斯基以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多读书,不能放手不管,而是要指导以好的方法去读书,使学生在读书中有所收益,有大的收益。

1、学会速读。新课标对于阅读方法、阅读速度有具体的规定,要求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因此,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适当地采用速读法。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可以略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第9篇: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新课标规定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阅读速度的要求。这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首先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利用一切适当的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时,抓住孩子的天性好奇的特点,让孩子们收集如《愚公移山》、《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班级读书会也是小学生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重要形式,主要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用一段课外时间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教师共同对该读物自由讨论,也可以交流一些同学的读后感等。可以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还可开展读书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活动,都是营造阅读氛围的好办法,都可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在阅读中,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读哪一本好。作为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首先,我们要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神奇的花园》、《小王子》、《幸福的鸭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的一些畅销的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了解故事中主人翁的性格特点,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以课本为出发点,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恐龙的灭绝》前,布置学生翻阅与课文相关,相近的文章、资料等。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竞相发言,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读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二)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阅读应有多种方法和技巧,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所读材料的不同,来选择恰当的方法。笔者主要教给学生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读法。精读法主要是针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提倡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记忆内容,想象情境,感受意境美、文辞美,人物美;略读法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迅速地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长句要善于抓主干,遇到难词、生字,只要不影响对大意的理解,就可以跳过去;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这样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然,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