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毕业设计规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毕业设计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毕业设计规定

第1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1.本人书面申请、经指导教师和研究所同意学院批准,到校外_______________(单位)进行①毕业实习/②毕业设计/③专业实习,在此期间,自觉遵守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所在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劳动制度和保密制度等)。

2.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期间,与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所在单位或其它第三方引起的纠纷,由学生本人自己负责,学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3.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期间,因在校外引起的人身安全问题,由学生本人自己负责,学院不承担任何责任。

4.学生必须根据各专业规定要求按时到校注册,否则按学校规定处理。

5.自觉遵守中国计量学院科技学院的有关规定,按学校毕业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的要求,提交开题报告、课题中期进展情况报告、实习日志、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及毕业设计论文等。

6.本人遵守学院的规定,按时回校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否则成绩按零分计。外出

实习期间,应每一周主动向校内指导老师联系并汇报设计进展状况,按系规定定期回校接受检查或汇报。

7.期间所涉及的差旅费等由本人自理或由用人单位报销,学院不承担任何费用。

8.对违反学校规定者立即中止校外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并视情况给予纪律处分。

9.本保证书一式三份,本人自己、学院、单位各执一份,经本人和担保人(家长)签字、盖章后有效。

本人签字(盖章):

担保人签字(盖章):

第2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张孝远(1981-),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讲师;吴杰(1980-),男,河南信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97-02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后,在最后半年通过毕业设计来对所学知识和相关新知识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学生通过完成合适题目的毕业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分析问题以及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科研训练。[1]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完成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有力锻炼。可以这么说,如果把高校比做“生产”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毕业设计的质量则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一般而言,毕业设计应有教师指定题目、学生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教师评阅、学生答辩等环节组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前四个环节,即定题选题及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环节。

一、当前毕业论文定题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后续毕业设计的基础,选题的优劣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做好毕业设计,也影响到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于诸多影响因素,当前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毕业设计题目超出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所规定的范围

由于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差异,以及教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的不同,有些教师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不加修改地给学生布置题目,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些题目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考虑不足。这些题目由于偏离了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已学的知识在毕业设计中用不到,而要做好毕业设计必须要自学其他相关知识,导致学生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从,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兴趣,最终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

2.选题过于陈旧,不能紧跟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搭好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之间这座“毕业设计桥梁”,毕业设计选题应紧跟社会需求以及专业的发展,应选择工程应用领域中一些有趣的、难度适中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颖的题目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当前,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所从事领域的工程需求与应用问题了解不够,所拟题目不能紧跟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3.选题过于复杂,学生经过努力难以完成

毕业论文选题过宽、过大、过于复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毕业设计时间通常一般为三个半月左右,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还要分配精力用于找工作、考研等事情,实际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太难太大的课题使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论文写起来非常吃力而难以深入,从而对毕业设计丧失兴趣,无法得到全面锻炼。

4.选题程序不够合理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指定教师与所带毕业设计的学生的对应关系,由教师和学生联系后确定题目;在汇总选题后,由各班学生分别进行选题和汇总,学院最终进行毕业选题的分配等。[2]这种传统的方式容易出错、效率低下,且带有较强的强制痕迹,在整个过程中缺少学生的自主性,导致不少学生安排了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题目,选题过程的互动性不足。

二、教师指导及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精力有限以及责任心的缺乏

1999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各个专业学生的数量都大幅度增加。河南工业大学自从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以来,已由2005年首届毕业生的2个班61人发展到现在的6个班195人。学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使得现有老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笔者所在的电气系现有教师12名,一位老师平均要指导十几个学生,教师精力严重不足。此外,教师还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也不可能时刻将精力投入到学生毕业设计上来。另一方面,不排除个别教师责任心的缺乏,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联系学生较少,对学生指导较少,对学生放任自流,显然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2.毕业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部分同学投入精力过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3]首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强调不足,尤其是导师没有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毕业设计所处的最后一个学期正是学生的择业期,学生将就业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部分学生还要忙着联系考研学校,少量的学生要出国,这些都对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造成较大的冲击。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考研的同学开学前一个月一直在准备研究生复试,对毕业设计的投入不够。相当一部分同学仅用几天时间东抄西拼完成论文,草草了事。而已找好工作的同学由于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意义,往往存在“反正也已经找到工作了,毕业设计的好坏也不影响什么”的想法,这样他们也不会认真主动地搞好毕业设计。学生为了自己的将来将就业等放在第一位这是无可厚非的,也应该是学校大力鼓励的。然而,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应该引导学生协调好就业、考研、出国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平衡,应让学生对毕业设计有足够的重视。

三、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上述内容主要从两大方面阐述了当前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些主要因素。这些因素有些是主观的,通过主观认识可以进行改进。有些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从机制或制度上进行创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其中很多措施已经达到良好的效果。

1.建立专业毕业设计大纲

毕业设计大纲可以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比如对于定题、选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进行规范化要求,使得毕业设计有据可依,对毕业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规定,避免设计题目的随意性。毕业设计大纲的建立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选题,在大纲允许的范围内将教师的研究方向、工程及社会热点需求和学生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培养了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就业率问题。[4]

2.严格选题审核,规范选题程序

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考虑到题目内容、难易程度、知识覆盖面等是否能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同时强调其与科研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为此,对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指定以下原则[5]: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的原则;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原则;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依据选题原则,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可以规定在如下三类中:基础理论模拟题、研究与探索型课题以及工程实践型课题。通过召开学院的学术委员会,规定选题的范围,培训教学管理员,对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严格把关。组织好毕业设计督导人员,明确督导员的职责,对毕业设计进行开题、中期及答辩各个阶段的检查。

教师上报题目时要说明研究内容、研究手段以及预期的成果等,让学生对题目有大致的了解,避免选题的盲目性。下发给学生之前,组织教师对题目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讨论,避免一些空洞的题目。多次审核修改后再下发给学生。结合电气专业的发展,将以往单纯设计类题目数量减少,增加了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以及仿真研究型题目,保证了选题的多样性,并要求三年内题目不得重复。建立毕业设计选题信息平台,转变以往传统的选题模式,加强毕业设计选题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行政指派选题,避免毕业设计选题的盲目性和强制性。

3.提高认识,加强过程指导,采取新媒介强化师生研讨交流

指导教师应主观上充分认识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要肯花精力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上,从出题到指导都要认真地负责任。在学生做设计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讲明毕业设计的目的、作用,从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导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全过程、全方位。在每个阶段要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必须使学生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方法。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答疑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同时要做好考勤工作。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和督导机构对毕业设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

为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能及时解决,借助腾讯qq群、电子邮件、微信等新的媒介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采取评优措施对设计题目和指导效果进行评优,并对获得优秀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取末位淘汰制让学生有紧迫感

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多数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个形式,最终都会过的,对毕业设计没有紧迫感,这与当前大多数高校对毕业设计的宽容态度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自己通过毕业设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就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不够重视,往往在最后一个月或最后两周内拼凑成设计论文,草草应付差事,这样的设计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应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末位淘汰机制,比如笔者所在的电气学院最近几年就采取最后的6~7名学生不授予学位证,缓期一年。这样使得学生具有一定的紧迫感,适当的压力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能够使得他们通过努力真正在毕业设计中学到实际的技能与知识,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四、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这一过程,对上报题目、选题、开题、设计、论文撰写、答辩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才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53-155.

[2]胡文艺,张澎,王华军.高校毕业设计选题平台的改革与探索[J].电子测试,2013,(8):182-184.

[3]孙国强,谢照军,卫志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113-114.

第3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立项;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冯璐(1983-),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讲师;张刚林(1976-),男,湖南醴陵人,长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7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147-02

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过程中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工科类专业由于其专业知识更新快,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学习的专业知识,可能到毕业后已经逐步被淘汰,学生既要跟上技术更新的潮流,又要将现有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毕业后将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工科类专业本科培养中的毕业设计阶段,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效快速掌握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及创新的能力。

目前毕业设计一般分为选题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及答辩四个阶段。其中选题立项是毕业设计最开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如何选择一个有一定理论基础、应用价值的课题,让学生能将毕业设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以及工作相结合,对设计内容产生兴趣,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成为毕业设计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学校毕业设计管理规范中对课题选择要求不够具体

本科院校一般都对毕业设计过程,包括课题选择环节有比较明确的规定。规定中一般涉及了选题的原则、目的、时间安排,明确了各个学科选题的基本方向以及课题审定的方式。但这些规定一般都只能精确到学科,不会再进一步深入至各个专业。如长沙学院在毕业设计工作条例中指出:工科专业以设计类课题为主,目的在于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科专业学生结合工程、科研与生产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80%。但工科类下的各个专业实际差异比较大。各专业毕业设计要求不能太过笼统,必须按专业有所区分。

2.教师资源有限

一方面,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生源不断扩大,但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教师承担着非常大的工作量,很难在课题拟定时对每个课题做到深思熟虑,与工程实践结合,或是根据所指导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课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

另一方面,一个教师往往对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熟悉,但工科类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课题拟定过程中所选择的内容往往涉及知识面较窄,而且为了满足学校几年下来无重复课题的要求,教师一般的做法是对往年所做课题在名称上稍作改动,但课题本质上变化不大。而这些相对陈旧的课题,不能满足工科类专业技术日益革新的要求,无法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3.选题立项时间短,过程管理不严格

一般本科院校对选题立项都有规定,毕业设计课题应提前一到两个月组织教师或学生提出课题,经教研室研究审查,系部领导小组审查,再报教务处备案,并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安排学生完成选题工作。在审查完学生是否具有进行毕业设计资格后,允许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工作。

这些规定虽已明确了毕业设计选题立项的时间,但是这些教学活动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很多院校是在学院审定选题后,集中公布毕业设计题目,组织学生选题。在课题分配方式上,多采用毕业设计选题报告会、直接通过纸质表格在选题单上“填空”两种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然后再由各专业统一调配。这种原始的手工选题方式,选题工作量大且学生意愿表达不确切,而指导教师也很难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专业基础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看来学生和教师是双向选择,但是选择时间通常都很短,以致于学生无法明确自己感兴趣课题的实际要求。一般学生只会从课题的字面意思,或者对指导教师的喜好程度来考虑选择课题。

4.学生自身情况差异大

毕业设计选题立项中,学生在课题选择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科院校在招生过程中都会严格执行国家招生规定,以高考成绩作为招生标准。可以认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时基础差异并不大,但经过几年的专业知识学习,由于学生努力程度、兴趣爱好不同,造成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方向也会有较大差异。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对于各自毕业后的去向也有所不同,导致在选择课题时如果一概而论、完全统一要求和难度,往往不能促使学生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课题。

二、解决选题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各专业选题立项的规章制度

学校关于毕业设计的相关规定应由各个专业教研室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本专业的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规范。专业规范应能与本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对课题的选择要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意义。

对于工科类各专业,除满足学校规定以外,还应对课题有更详细的要求。在课题类型上可以加以区分,如设计类、研究类、工程实践类课题等,且应该各类型课题都有所兼顾。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也使学生在选择课题时能有更充足的选择空间。另外,对于各类型的课题,还应对其工作量有明确要求。如设计类课题中,应有最终的设计成果展示;研究类课题必须算法完整,且有自己的创新或新的见解;工程实践类课题必须要有相关的工程实践证明材料,且参与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对参与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要求。

2.多导师联合指导方式

由于教师资源紧张,在课题选择时容易受教师资源限制,因此建议采取多导师联合指导方式。联合指导的导师可以是校内导师联合,也可以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多位导师的联合可以很好地避免由于单一导师的科研及专业方向受限,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课题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同时部分专业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与实际的工程实践距离较远,遇到实际工程问题时往往能力有所不足,若一个课题同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审核并在后期进行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题的质量,保障课题的可行性。同时,学生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教师指导的时间更充足,且导师知识面之间的互补也使学生在选题和后期设计过程中各层面的问题都能得到较好地解决。

3.延长选题立项时间,规范选题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立项的质量,可采取将选题立项时间延长的方式,且要保证后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题设计,因此将选题立项时间提前至三年级第二学期末较为合理。教师提出课题后,可在假期就先供学生参考,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查找资料,并与导师进行交流,了解课题内容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对课题进行适当调整。到四年级第一学期开学时,学生已有了初步的选题意向,再将所有课题集中,由全体专业教师和参与联合指导的校外导师集体审核课题,以保证课题质量。

学生选题时必须要求对所选课题都有一定的了解,且由本人亲自完成课题选择,不能由他人带选。可以设计双向选题系统,由教师和学生在线完成双向选择,避免手工统计选题复杂的工作过程,也可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学生选题的时间不应限制在某一天,或集中的某几天完成,应在课题提出后至少给出一周时间让学生详细了解课题,不盲目选择。

4.课题选择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加以区分

课题提出时,除根据教师科研情况或学生个人兴趣以外,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水平。

大四阶段,学生对自己未来走上社会的个人定位各不相同,基本可分为三类:考研、到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任职、到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任职。针对这三种类型的定位,在选题立项时,课题的具体形式也应有所不同,且应考虑各类学生在时间分配上的差异,不需要以统一的时间来做死板的规定。第一类考研的学生。该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因此应以专业性较强的算法研究类课题为主,且在三年级暑假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可在研究生考试之后进行。第二类到与专业相关岗位任职的学生。该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喜欢动手,因此应以工程实践类课题为主,鼓励到工作岗位中完成毕业设计,增强工程实践能力,选题过程应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完成,或是在工作岗位确定时尽快完成。第三类到与专业不相关的岗位任职的学生。该类学生由于将来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高,其自身一般对专业知识兴趣不大,因此可以以相对难度稍低的设计类或仿真类课题为主,选题过程可在三年级暑假完成,开题报告应在四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

5.开展毕业设计选题教育,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现在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没有意识到选择合适课题的重要性,存在敷衍了事的心态。对此应在选题开展前,即大三第二学期结束时给学生开展毕业设计选题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选题的重要性、选题的基本过程,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选题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完整的说明文档、集中的讲授,可方便学生查阅,保证每位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都能对课题的选题立项有清楚的认识。

应该分层次开展选题教育。对于选题参与积极性高的学生,可以采取自行阅读选题说明文档来完成选题教育;而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则必须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也可指定专业教师负责该部分学生的选题指导工作,方便学生随时咨询选题事宜。选题过程的参与态度应该作为毕业设计最终评分的一项标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成绩。

三、结束语

工科类专业知识更新快,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而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立项工作更是要规范合理,才能保证后期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以往的工科毕业设计在学校规范、教师资源、选题立项时间、学生个人情况及重视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根据各专业自身特点,制定详细的选题规范,建立教师联合指导机制,延长选题立项时间,且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调整各类型课题比例,并指导学生完成选题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既符合国家教学标准的要求,又促进了教师、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为本科生教学改革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010,(3):23-24.

[2]长沙大学教务处.长沙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条例(2011年修订稿)[Z].2011.

[3]宁媛.对加强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135-136.

[4]朱珍,陈章,王军.工科毕业设计选题原则、类型及方法[J].高教论坛,2004,(2):62-63.

第4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1.1改进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知识水平的提高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较早考虑和准备毕业设计,宿迁学院及南京工业大学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放寒假前完成。宿迁学院及南京工业大学原来采用的方案是指导教师预先给出题目,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做的题目,这样既选择了教师也选择了题目,不合适的学生可当场调剂,此方案简单利落,但盲目性大,不利于学生选到合适的题目。改进方案是规定方向,学生先选方向,再选题目,此方案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选择,但是会造成个别方向冷门。考虑学生学习和就业情况,毕业设计主要分为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方向,在选题前,学生已经完成了设计方向的申报。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对选题提出如下要求:2.1.1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的任务进行,具有实际意义,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2.1.2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理论性太强、内容简单、工作量少的课题均不得作为毕业设计课题。2.1.3课题的分类不同于以往把课题分为生产类和科研类,我们把课题分为实践+理论类、理论+应用类和开拓性三类,这样分类的原因是考虑到原来的分类方法之间存在交叉现象,有些课题很难界定是属于哪类。(1)实践+理论类课题:此类课题要进行方案设计、外业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部分须进行不同方案和模型的比较、分析。实践和理论工作量约各占一半。(2)理论+应用类课题:此类课题要进行方案设计和数据处理,可不进行数据采集,所需数据由指导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需有工程原始数据),要侧重具体工程的应用,数据处理部分要进行不同方案和模型的详细比较、分析。(3)开拓性课题: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在现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研究专题和软件开发课题。2.1.4工作量要求:课题在创新上不作要求,课题(1)、(2)数据量要大,必须进行手算(可结合MAT-LAB等计算工具),与商业化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有丰实的独立完成内容,成果结论正确。课题(3)须对自建模型或系统有很好的理论分析和算例验证或较好的系统成果。2.1.5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应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可以多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课题,但必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完成的任务,分工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成果应各有侧重,避免雷同。2.1.6毕业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审核通过后再发给学生。课题确定采取学生自选与教研室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外,在选题个性化方面,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或以后工作内容作为课题,但不合格的课题不予采用。自从明确选题要求后,宿迁学院及南京工业大学毕业设计选题不断优化,课题大部分来自于实际工程项目,还有部分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省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和国家省级GIS竞赛(如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江苏省高校测绘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创新大赛)。所定课题理论性较强、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工作量较大,让学生有内容可做,学生积极性较高,普遍反映毕业设计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围绕某一具体应用,把以前所学的很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掌握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能促进就业。

1.2协调就业与毕业设计的矛盾

为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需逐步解决就业与毕业设计在时间上的矛盾。从近几年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从大三开始就从事选题来源方面的工作,这实际上就是提前选题,提前做毕业设计,到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只需把以前所做工作进行整理完善,并写出论文。在毕业设计阶段,有的签约单位为了工作需要和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会要求学生到工作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到生产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只同意下列情况的申请:一是在毕业设计开始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二是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派到相关单位学习的。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原则上不允许变更毕业设计课题,若因工作要求必须变更课题的,经批准后方可变更(但课题内容应与所学专业相同),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课题。这种学校与接收毕业生的单位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好做法。根据接收单位的要求由教师与接收单位共同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合作进行指导。这样,既进行了毕业设计的综合锻炼,又与工作单位的要求相结合,提前进行了工作的适应期,为毕业后较早进入工作状态打下基础。

1.3加强毕业设计指导

毕业设计过程采用系统一管理,导师分散指导的形式,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名师出高徒”,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学生的质量,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由中级职称以上有经验的人员担任。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为6人。毕业设计指导采用通信、网上指导和当面指导相结合,除电话或网上交流指导外,校内教师每周与学生见面交流指导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外请教师每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为了督促教师认真指导,系里要求组长在教师指导结束后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进程记录》上详细记录指导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以备系和教研室检查。校外毕业设计学生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为接收单位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校内指导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掌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达到要求。

1.4加强学生管理

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能否有创新,还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学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院、系的统一管理。学生必须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每周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情况。检查汇报均要进行考核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及时与校内指导教师沟通请教,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达不到任务要求的,将取消其继续在校外设计的资格。所有学生都要参加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检查采取学生自查、学生组长座谈、指导教师检查和系组织教师集中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情况作为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依据之一,对未能按要求完成的亮黄牌警告,给1周时间补做,下一周复检,如仍未完成,给予红牌,取消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生,毕业设计后期的认真程度明显增强,对符合要求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5加强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次全面考查,由于毕业设计环节涉及考查的面广,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如总结、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所有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并提交所有的成果资料,经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答辩(在校外做毕业设计的学生,也须回校参加答辩)。为了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设计成果质量,避免人情关系的影响,规定指导教师不参与本人指导学生的答辩和评分工作。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召开专门会议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在参考指导教师预评结果的基础上,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毕业设计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中期检查成绩占20%,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20%,毕业答辩成绩占30%。每指导小组优秀比例不得超过15%,优、良的总比例不得超过60%。每个指导小组可推出一名优秀毕业设计,若觉得本组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不行,优良比例要低点,可不给优秀。答辩采用末位淘汰制,每个答辩小组至少推荐一名差的学生参加系公开答辩,最终毕业设计成绩以公开答辩成绩为准,且最高为中等,不及格的和下届学生一起重新进行毕业设计。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教师认真履行职责,结果导致每年都有不及格的学生。

1.6完善实验条件

实验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选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许多题目都将用到一些高、精、新的仪器与GIS软硬件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没有良好实验条件的支持,很多毕业设计题目将无法进行,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创新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2毕业设计改革效果

毕业设计上述改革措施在我校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毕业设计工作做到了精而又精,实而又实,细而又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近几年共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则泰杯”全国大学生测绘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三等奖2项,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多个,有些毕业设计经过整理后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近几年的一次性就业率都达到90%以上。

3毕业设计进一步改革的思考

虽然毕业设计选题较以往有较大的改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继续改进。我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进一步增加工程实践型课题。测绘工程专业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其作业方式和提交的测绘产品差异很大[7]。根据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可进一步凝练课题方向,如设置地籍测量方向,因该方向涉及多门课程知识和多种技能,包括控制网设计、数据处理、地图制图、数据入库、空间分析等。这样既能保证训练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工作量,同时也可以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创新性研究。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只要更换不同地区的数据,就可以确定不同的题目。鉴于指导教师不可能熟悉该课题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成立导师组,由几位教师共同指导一个方向的题目。可以实行本科生专业导师制,从大二开始,把学生分配给相应的导师,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前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做准备。目前尽管有很多针对毕业设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很多在执行中不严格、不规范,学校缺乏对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对教师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对一些不符合要求处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还存在着部分学生投入的精力和教师投入精力尚没有量化管理的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任重道远。

4结语

第5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建立健全毕业设计各项管理制度是保证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计算机系成立以系主任为首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教务处强化宏观管理,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要求,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及相关规范化文件。计算机系专门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大纲》,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计算机专业严抓毕业设计过程。毕业设计分解为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毕业设计指导、论文评审、答辩五个过程和开题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设计成果验收三个监控节点。

2.1五个过程控制

(1)选题审题过程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专业要求指导教师提前一个学期准备毕业设计课题,由专业教研室和系部进行两级审核,对其性质、难度、分量及综合训练等情况进行把关。以保证所选课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同时,计算机专业的课题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课题是工程技术类或软件开发类课题,且多数面向企业,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任务书下达过程确定选题后,由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工作规范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提交教研室严格把关和审核后下达给学生。指导教师向学生明确课题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在此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开发平台,需要提交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该阶段毕业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计划进行课题的研发。期间要求每位教导教师每周与毕业生至少辅导二次,学生可采用电话、Email以及见面等多种形式与指导教师沟通,向指导教师咨询相关技术问题。所有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们所提的问题,并辅导学生完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

(4)论文评审过程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答辩前15天提交研究成果和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进行预审,对设计成果和论文初稿提出整改和完善意见。指导教师从论文格式到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相关的软件系统做最后的验收、测试,并根据学生论文完成质量给出成绩。通过指导教师审核的学生论文,由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指定教师互评,并根据完成质量给出互评成绩。

(5)答辩过程审核通过的毕业生可参加答辩,答辩按时间顺序分为:公开组观摩答辩、正式答辩、补答辩。其中观摩答辩是对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公开答辩。通过观摩答辩,使学生熟悉规范的毕业答辩过程。答辩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最终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

2.2三个监控节点

(1)开题报告与开题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组织学生提交开题报告,完成开题。该监控节点不仅要求学生给出书面开题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教研室组织的开题报告会上介绍和展示,教师着重就其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把关,然后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者要求限期修改,重新开题。设置该监控节点的目的在于监控学生课题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完成情况。

(2)中期检查在学院规定的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主要对毕业生前半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如何,评估学生能否正常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是否需要调整,对一些差生要制订帮扶措施。

(3)设计成果验收在学生毕业答辩前,由答辩小组组织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最后的验收,主要从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实现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运行界面和功能模块进行验收。

三、毕业设计质量管理

严格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是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纪律组织体系,在毕业设计工作期间,督导组专家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指导教师和有关部门反馈,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正常和有效进行。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本专业实现系主任-指导教师-互评教师三级审查制度。还通过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对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要求和任务完成的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并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特别是对毕业生提交的计算机专业的设计文档和程序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由各审核人签字确认。

四、网络平台管理

为了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跟踪和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本专业基于B/S架构、平台开发了一个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课题信息管理、选题管理、过程跟踪、文档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系统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得到应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毕业设计交流和管理的平台。系统分为学生模块、教师模块、管理员模块。学生模块包括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选题、上传文档、提交进度、讨论区留言等功能;教师模块包括教师基本信息维护、上报课题、查看学生进度、管理成绩等;管理员模块包括公共、审核课题、上报成绩、设置权限、文档归档等。

五、结束语

第6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管理 质量 监控

要确保毕业设计质量,不只是注重最终结果,关键是要注重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确保选题质量,让指导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信息学院早在2003届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后期进行,使学生有整一学期多的时间做毕业设计工作。

本科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1.把好选题工作关

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选题应以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选题应力求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难度和广度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经努力能独立完成任务;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和专业知识覆盖面,有利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题要求中学院做出了限制,如:题目不能与前三年的题目雷同;原则上不能够做课件及网站类技术含量底的内容;采取措施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类的题目,对此类题目院系提出相应的基本目标要求。指导教师可将大而难的题目分解成学生可完成的若干子题目,做到学生一人一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学科和专业选择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具有对所学课程知识、实践能力综合训练的题目。鼓励指导教师的选题尽量结合自己的科研、生产实际及实验室创新等方面。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习或调研,特制定了本科生在校外公司或用人单位作毕业设计的规定,校外毕业设计的申请、登记表和审批流程,学生校外作毕业设计纪律等。为了校外设计学生的安全,学院率先制定了“校外设计安全承诺书”。同时为了保证校外毕业设计质量,学生必须确认两名指导教师,其中一名为校内指导教师,另一名为校外指导教师,同时指定一名同学作为校内联系人,以便及时办理其他相关事宜,每周必须以邮件等方式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设计情况。

在网上报题时必须同时上传相应的任务书,采取任务书的形式代替开题报告,要求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规范完整撰写任务书,便于学生了解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选填三个志愿,并与指导教师联系和交流,指导教师最终确定最合适的学生。学院对少部份最后落选的学生进行统一调整分配。双向选题结束后便安排学生开展资料查阅、实习、社会调查等工作。

学院专设了本科毕业设计专用网站,用于指导教师报题,各系审题,学生网上查询;双向选择、选题结果的确认;学院毕业设计重要通知,近三届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公告的。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为设计过程,中期检查,抽样、面上答辩等环节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平台。

2.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第八学期开学正式毕业设计工作,为了监控毕业设计的进程,学院安排了固定的多媒体教室供毕业设计专用,要求指导教师至少每周指导、检查毕业设计一次,处理相关的问题并与学生交流和见面,并统计全院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时间,做不定期的检查。要求系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期间,把握整体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指导记要》制度;《毕业设计指导记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督促检查,而且也是对教师指导质量的一项考核。对教风、学风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个学生一本《毕业设计指导记要》,每次辅导均由学生摘要记录,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全程记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师指导情况。能清淅的体现出:①、上次辅导至本次辅导期间,学生所做工作,毕业设计进度情况,有何问题需要答疑;②、指导教师的答疑时间内容,答疑采取面授形式等

四月底各系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学院随机抽取部份学生进行中期检查,有两种形式,一部份是“答辩+报告+纪要”检查的形式,这部份学生将与专家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答辩,检查内容包括:以.ppt文件的形式在5~10分钟时间内,介绍毕业设计任务与要求(带上指导老师签了字的任务书)、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中期检查报告;毕业设计指导记要。另一部份是“报告+纪要”检查的形式,这部份学生主要检查:中期检查报告(校外作设计的同学将电子邮件发给校内指导老师,由校内指导老师打印并交到相应系专家组);毕业设计指导纪要。5月初学校专家将抽查部份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根据题目、任务书检查《毕业设计指导记要情况》并反馈意见。指导老师填写所指导的每位学生的中期检查表,反映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文献检索、外文阅读与翻译,学生态度、精力投入、出勤、纪律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视其情况决定学生按期、延期或终止答辩。

3.撰写论文监控

学院采取多项具体措施确保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本科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格式,因设计的内容或格式所引起的一切问题由指导教师承担,如果在学生离校后发现论文格式不合格,将由指导教师负责修改、重新排版和装订。严格按照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撰写设计(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文档格式的规范化训练。

4.毕业设计答辩监控

少部份学生被抽参加学校答辩,其他学生都由各行政系组织答辩,由系主任全面负责安排答辩小组及学生,并在学院网上公布。学院制定了答辩要求:每位学生报告论文5~10分钟,教师提问5~10分钟,演示5~10分钟(答辩必须要有演示,包括硬件、软件等)。最终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审定需经过三关:第一关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第二关各系领导小组,第三关学院集中审定,对推荐到学校90分以上的论文请相应的专家进行最后严格审定。

学院采取多项具体措施确保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健全系、院两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院系负责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老教授组成,负责对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任务书、指导、中期检查、评阅与答辩等环节的全程质量监控。建立了完善的毕业设计文档的整理归档保障制度,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部单独上架,整理,编号入库。每个学生资料袋中必须有论文(一册)、英文翻译(一册)、光盘(一张)、毕业设计指导记要(一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一份)、答辩记录(一份)。论文定稿后以班级为单位将电子文档存入学院资料室,以便老师、学生随时查阅。

5.结束语

从近几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类型的统计数据来看,的确在提高学术水平以及应用价值,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学院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学生从事硬件设计的选题,鼓励学生参加有较高水准的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参加到创新性实验的开发中。近六年来,每届都有学生在“泛珠三角洲安利杯赛”和“同方杯赛”中取得突出成绩。为了学生更好的进入毕业设计状态,建议第八学期开学增加开题报告环节。

参考文献

[1] 向玉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07年5月,重庆工学院学报第二十一卷V01.21.

第7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 质量监控 质量评估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四年学习中最后一项学习内容,它是将四年学习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这一环节进行的质量好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极具重要实践环节和阶段,也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1,2]。

近年来,毕业设计环节随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入,已引起学校和各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但在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过程中仍发现问题较多,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讲是管理不严,规则不细,制约和监控体系不完善而导致的结果。[3]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科学管理,把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制度化,建立较好的监控体系,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本科教学评估指导要求为标准,针对我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估为契机、力求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的建议,以提高我院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

1. 以往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在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过程中发现在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中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中拟定的设计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首要一环,设计题拟定难易程度,可操作性,量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院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些指导教师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有些太难和太大,而有些又过于简单,工作量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和论文的质量。

(2)开题报告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中,发现有些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审定不够认真,开题报告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教师责任心

有些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不能按规定要求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也不予以检查和监督,学生的论文交来就成,没有经过修改过程,答辩时对自己的学生打高分等。

(4)学生态度

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践环节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对付一下;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时出去找工作,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或设计室,临到答辩前匆忙突击,东拼西凑,甚至有抄袭现象发生。

(5)院系管理

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与监控上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对过程的有效监控,没有一套严格的督促教师进行认真指导、师生进行定期交流和答辩资格审查的机制,致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 统一思想,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认识

通过组织全院教师学习与讨论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对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有了统一的认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四年的教学效果的检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评估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检测标准,也是对我们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入,我院从毕业设计教学评估指标入手,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关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手册》,并分析评估指标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测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极好的表现。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强化认识,规范管理,精心组织,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估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保证,为此我院制定了《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条例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作用,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选题原则,开题报告撰写要求,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要求与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过程检查评估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建立院、系二级监控管理体系,分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实施,主要措施有:

(1)毕业设计(论文)初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审查,选题的意义,开题报告,是否是一人一题,学生的任务书(包括对学生基本要求,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等)的检查。

(2)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组织各系进行检查,学院抽查,教学督导巡查,召开学生讨论会等形式,了解毕业设计执行情况,论文进度,译文等,并在全院公告检查结果。

(3)毕业设计(论文)后期检查:毕业设计撰写的格式,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后,对答辩资格、指导老师的评语进行审查。

(4)组织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自查和复查。

4. 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

4.1 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毕业答辩评分三部分综合评定,各部分的权重分别为0.3,0.3和0.4。

指导教师评分标准:

(1)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中态度、组织和纪律情况,占5~10%。

(2)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强,占15%。

(3)设计说明书(论文)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图纸整洁,占10%。

(4)方案设计合理,有一定创新,计算正确,论证充分,占40%。

(5)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熟练使用规范手册,占15%。

(6)外语翻译20,000印刷符号(原文),译文五原则性错误,占10%。

评阅教师评分标准:

(1)设计说明书(论文)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图纸整洁,占20%。

(2)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熟练使用规范手册,占10%。

(3)方案设计合理,计算正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楚,图纸符合制图标准,占40%。

(4)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性,占10%。

(5)难易程度及工作量,占15%。

(6)计算单位符合国家设计标准,占5%。

毕业答辩成员评分标准:

(1)答辩内容表述清楚,观点正确,占30%。

(2)毕业设计(论文)思路,图表,结果等表述清楚,正确,图纸整洁,占20%。

(3)能够及时正确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占30%。

(4)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和个人见解,占10%。

(5)答辩时态谦虚有礼,占10%。

(6)答辩,报告时间超出规定时间正负五分钟,占10%。

5.实践与成效

从2003年起我院认真执行学校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有关文件,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管理和监控,经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我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断上升。学院和学校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分别对1999级、2000级和2001级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自评和专家测评,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999级,2000级,2001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全部做到一人一题,90%联系科研实际,同年级没有重题现象。毕业设计中学院重视学生的进程管理,1999级有一名学生没有参加答辩,最后成绩以不及格处理,2000级有三名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有2/3的时间未进实验室做设计,最后不许参加设计答辩,成绩为不及格,有两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没有达到评分体系的及格标准,成绩为不及格。2001级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在05年省级优秀论文评审中,学院4项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二等奖,5项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三等奖。表1列出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统计,成绩是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三方面综合评定的结果,从表1看出,毕业设计(论文)的优良率达到了80%。

6.结论

我院通过对前几届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套较合理的管理和监控模式,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和答辩等各个阶段的质量监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学院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从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着手,使学生多从事一些创新性的科研性课题,撰写出高水平学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24.

[2]杨天怡,霍丹群,何敏.新形势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

第8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毕业设计;灵活性;多元化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与重要性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总结在校学习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完成专业基本训练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从事设计工作前的一次实际训练;是学生由学校到社会实践转型的一个跳板;是各院系本专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全面考核,是整个教学计划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高职类院校更是充当了一次综合实训的重要角色。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系统运用艺术设计的思想、程序、方法以及知识技能完成实际的各课题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参与设计实践,使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设计,让学生在劳动观点、组织纪律,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二、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建议和体会

1.“双毕业设计模式”的设立。所谓“双毕业设计模式”。即学生离校去相关企业、单位实习前举行的毕业设计作为第一次毕业设计;实习结束返校后上交一份在企设计或参与设计的实际项目成果作为第二次毕业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是一个客观表现。当前大部分高校做法都是二选其一,而随着目前高职类院校“2+1”教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的普及,更为“双毕业设计模式”的推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前者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在设计深度和广度及社会现实和设计前檐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后者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在设计上会充分表现专业市场需求,实用性很高,对于校内教学是一种有利补充。虽然上交第二份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可信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从加强其过程控制和学生在企实习登记表上进行监控管理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另外,“双毕业设计模式”的设立也是丰富教学资料的一个快捷、方便的途径。

2.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任用。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在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任用上应区别于本科院校,敢于打破常规和创新,不单纯以职称、学术水平、学历学位高低论英雄,而更应看重在专业和经验经历。

3.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和多元性。毕业设计的开始,选题很关键,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学生在选题上往往彷徨、犹豫不决,指导老师应给予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考察时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专业细分和跨专业化态势日益明显。高职类院校应根据专业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手段获取的专业供求信息及时更新各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对毕业设计选题做出及时、灵活的调整和改进。

4.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毕业设计》课程特性决定了在时间控制上相对其它课程存在较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为使得毕业设计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过程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指导老师应根据专业特色和教学计划要求制订毕业设计实施进度表,对所带学生进行科学、严格的过程管理、跟踪指导、实时督促;相关专业领导应适时询问跟踪,不能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以保证学生在相关专业所规定时间内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5.教学指导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等教学条件,在学生出现大面积相同问题和遇到相同困难时进行及时必要地统一展开教学指导,进行集中示范、讲解和范例展示。

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地推动了网络教学手段的实现和多样化,可实施性和操作性在近几年的各高校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多实践,已不再是个虚拟的神话。指导老师可根据相关专业特性及实际条件建立起毕业设计网络教学系统,集中安排时间进行网络教学指导,如网络教学课件、QQ、E-mail、MSN等载体进行网上交流教学。网络教学的分量和程度的掌握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参观相关设计公司(工作室)、印刷包装厂、装饰材料市场等。

6.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应因人而异。学生的素质有高有低,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参差不齐,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指导老师应帮其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扼杀和打击。在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等要求上应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作出适当、灵活地调整,在评分时给予客观考虑,尽可能做到百花齐放。

对专业优秀、功底深厚的学生允许提前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对后进者起到示范、学习和改进的作用,增强其在时间观念上的认识和紧迫感。

7.做好作品评阅、作品展览和组织相关参赛工作。学生上交毕业设计后,相关审阅教师应制定一份评分表{含二级子标),对上交作品及时评阅,批复评语,并备档相关教学、总结材料,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举办每届毕业生作品展是毕业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往往也受到各院校的重视,一场好的展览不仅有助于本专业、本院校的宣传,也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和荣誉感。展览的形式、场所、规模等也决定着作品展览的影响力。

艺术设计类专业参加各项赛事的必要性众晓周知,各校应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挑选出较优秀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

8.设立相关激励、奖励制度。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毕业设计任务和过程都是艰巨的,很有必要对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导老师设立相关激励、奖励制度,使之为学生和教师的楷模,起到承前启后、鼓励和促进的作用。

(1)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设立相关激励、奖励措施:

①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作为范本留校收藏,并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②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2)对指导教学表现优秀、指导过程负责、学生普遍反映好、对学校贡献突出的指导老师设立相关激励、奖励措施:

第9篇:毕业设计规定范文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 毕业设计 模式

中图分类号: TQ174.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从对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锻炼上。而毕业设计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道关口,无疑也承担了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缩短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时间的重任。然而,建筑装饰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新的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1、目前高职院校装饰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符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沿用原普通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甚至是照搬本科院校类似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这些设计选题的理论性较强,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同时,由于沿用多年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案,已经严重脱离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行业操作习惯。

1.2 学生积极性难持久

通常,在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的最初阶段,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都充满期待,积极性都很高。但随着毕业设计的深入进行,对设计选题的热情逐渐消退,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的这个阶段,已逐步将注意力和关注的中心转到了求职和实习上,学生对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逐渐失去兴趣。

1.3 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流于形式

目前的毕业设计答辩通常采取的是先介绍、再提问的传统答辩形式,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做的方案,然后由答辩老师进行提问。这种答辩形式较为呆板,参加答辩的学生和老师处在一种相对对立的位置,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对该环节的需求。而且,整个答辩过程仅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仅能识别学生是否能记忆相关知识,但并不能很好的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

2、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方法探索

2.1 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定

毕业设计题目在选定时,采取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和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有,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共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于设计环节个性的要求。

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通常包含装饰方案设计、表现、施工图、效果图等部分,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兼顾这些内容。对于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指导教师必须严格将其控制在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之内。

2.2 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均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巩固和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完成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而毕业设计作为学时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融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对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也可以将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修改,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可引入企业教师,以有针对性的对实践性强的环节进行指导。

2.3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学时在180至200学时之间,过程较长,且毕业设计环节安排的时间和授课的地点都相对分散,如果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跟不上,设计成果就很难达到毕业设计任务书预期的效果。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非常有必要。

指导教师可定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情况进行监控。每一次指导教师对学生辅导都必须做好书面记录,保存好每一次的辅导记录。为了能切实的利用辅导记录起到监控进度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必须提交本人的所有辅导记录,辅导的次数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才予以答辩。

2.4 创新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转变为学生按照分组,互相进行提问和答辩,不光从答案中学习,更要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学习。

可按照“业主”、“设计方”等角色进行方案的模拟介绍,模拟业主提问,再模拟设计人员的回答,双方介绍完了之后还可以互换角色,答辩的成绩的一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打分。最后答辩教师再根据各自介绍的情况对最后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

3、小结

综上,对于毕业设计这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是该环节的教学效果的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到毕业设计答辩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娜,农业院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028-3029;

2、万春华,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才智,2012年15期;

3、丁春娟,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4、王美娜,高等职业院校项目教学法之探析,现代教育,2012年第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