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课的教学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了解”指对美术常识的初步认识,能再现和再认:“理解”指初步懂得所学知识的涵义,能作出简单的说明:“初步掌握”指能应用所学知识于简单的审美和创造劳动。
技能目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练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技法、能力训练:“初步学会”指在简单的美术实践中,能初步独立地运用所学地基本技能。
思想情感目标分接受、初步具有二级。“接受”指对教学中所涉及地兴趣、态度、思想品德等方面地教育有认同的心理倾向,并初步影响自己的行为实践:“初步具有”(兴趣、感受)指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所感受,逐步形成稳定的兴趣、态度、思想品德及观念等,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
二、本册教材分析
该教材改变过去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中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第九册是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指导纲要》编写的。
该教材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教学新体系。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
1、备课方面:
(2)贯彻“少、精、活”的原则。
(3)备课及时,讲究实效,保持超前一周备课。
2、上课方面:
(1)教学时采用启发式,积极创新教学摸式。
(2)教学面相全体,积极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3)课后及时写下“课后随记”。
4、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绘画练习,进行思想情操陶冶。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准备课教材分析介绍、思想教育、学习准备
第二周画画自己的手
第三周人物速写第四周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第五周我熟悉的人
第六周单元学习小结、机动
第七周桌子、椅子设计
第八周*泥塑彩罐(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人物速写)
第九周*彩塑——鸟(本课作机动,视情况用于我熟悉的人)
第十周彩色纸筒人
第十一周邮票设计(一)
第十二周*邮票设计(二)
第十三周古诗配画
第十四周美好的童年(记忆、创作)
第十五周版报设计(一)
第十六周*版报设计(二)
第十七周电脑美术设计、实用美术作品欣赏新晨
第十八周中国、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作为服装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的电脑绘画课程,它涵盖了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文字设计、服装图案设计、服装面料及服装工业制单制作等教育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服装设计方面提高设计的水平和技巧,将专业课程与电脑绘画有效的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如何让电脑绘画这门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发挥其优越的作用?这就给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著名的美国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指出的:教学设计依次由“我去哪里”到“我如何去那里”到“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包含了教学目标的制订、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教学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服装专业电脑绘画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围绕着以下方面内容体现出来:
一、从人才市场需求入手,确定服装电脑绘画课的教学目标
中职服装专业课程重在实践操作,它既强调了知识的应用性,更侧重于技术的实践性。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等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初、中级专门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美术基础薄弱,审美能力较差,电脑技术底子薄。据调查, 92?的中职服装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做流水操作工,极少数的学生从事服装打版、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版放码等工作,很少有学生去争取从事对美术基础和电脑绘画有较高要求的服装款式设计工作。
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及当前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服装电脑绘画课程这门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和服装材料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使用电脑绘画来实现服装电脑绘画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
二、从教学的目标入手,设计服装电脑绘画课的教学过程
中职服装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型的综合人才。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在服装电脑绘画这门课程中,按照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的要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分析学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老师必须也有必要进行学情分析,充分了解学生的起始能力、已有的背景知识和技能能力。大部分的中职生是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上自觉性差,依赖性强,无信心、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自制力。特别是许多中职生也是打工潮遗留下的问题孩子。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关注少之又少,以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上困难时无从解决,慢慢地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自我。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并挖掘他们身上各种潜能,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充分相信这群学习基础、背景、个性、志趣相异的中职生,教会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他们学习起来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收效。
2.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重要环节之一。服装电脑绘画课囊括了服装美术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电脑绘画等课程内容,是服装专业设计方向的核心课程。长期以来,服装专业设计方向的课程在教学上孤立随意、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要求不能相互结合、同步进行。在服装电脑绘画课这门课程中,笔者认为,新生刚开始学习服装结构与工艺中的女裙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那么在电脑绘画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教学生如何表现女裙比例、外形的设计、裙片的分割及腰省的表现;第三年的毕业设计也是将服装电脑设计(款式图设计、效果图表现)、服装制板、服装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及整合极大地克服了服装专业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学更有效果。
3.教法的可行性设计
教师是一堂课的指挥官。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指挥官是否选对了可行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方面选择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笔者认为,服装电脑绘画课可采用以学习、实践、探究为核心的“实践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实践――分组协作――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气氛,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库等,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相近的情境,如向学生展示以女式夏装上装为主题的图片课件,向学生重点演示款式图、款式结构、生产说明、电脑绘制的技术要点等部分,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创作一个能反映时尚潮流的服装设计。
(2)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是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到主动求知的过程。如在服装电脑绘画课中,通过电脑展示一条新款式连衣裙让学生观看,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如何用最快捷的方法画出该连衣裙的款式图。接着围绕其内容展开分析、讨论与交流,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自主探索这些问题,通过网络或课本教材查阅到相关信息,将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操作方法用在训练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边领会、边模仿、边演练教学实训技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总结出服装款式图绘画的策略与技巧。
(3)分组协作
分组协作就是将班级分成4~5个小组(每组6~8人),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协作内容。小组协作的好处就是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协商、交流、讨论来开展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使每个学生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小组协作的好处还表现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特长和能力进行分工协作,定制与企业相符的岗位。例如,运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资料员、手工1:5设计款式――制图员、电脑绘制平面款式图或效果图――电脑设计师等岗位,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各尽其能,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责任及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岗位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4)交流评价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交流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成果,由教师和学生组织评价。例如,教师给一张服装款式图,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把平面的款式图以效果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分组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后完成绘制,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自评、互评。从对服装款式的感知、款式、特点、版型、流行趋势、绘画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阐述自己的绘画思路,还需要解答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又可以锻炼他们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可以起到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归纳等作用。
(5)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往往是课堂教学的点晴之笔,不但融合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性评价。
(6)知识扩展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而建构一个符合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文章从落实课标教材、尊重学生学情、优化教材内容几方面,研究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85-0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如何选择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进行论述。
一、落实课标教材,减少信息繁杂,打造低碳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紧扣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内容,深入解读文本资源,是提高课堂实效之本。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课程标准、脱离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有出现。例如,在七年级“发掘美好情感”这一课的备课中,教师在没有深入解读教学目标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在网上下载了各种关于本课的课件,整合了一系列关于本课的教学资源,从音乐、绘画、雕塑、文学、舞蹈五个方面,通过展示大量的绘画、雕塑、舞蹈、文学作品以及播放了六段有关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整堂课学生忙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却没有时间真正用心去感受。教师只想着让学生欣赏到各种美的作品,却忽略了本课让学生用心去发掘感悟生活中的美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最后教师设置的环节“谈谈你的收获”时,学生只能讲:“我们今天欣赏了很多音乐、绘画等作品,音乐很好听,画也很漂亮。”因此,这堂课所选的教学内容既不经济“环保”,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回归教材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打造低碳教学势在必行。
二、尊重学生学情,避免照本宣科,回归真实课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情。然而,部分教师高喊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掩护,美其名曰“信息化教学”,实则换汤不换药,依然走着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老路。例如,教师在第二次教授“发掘美好情感”这一课时,照搬课本教材,在感受绘画之美时展示课本中的《格尔尼卡》这幅画,并提问:同学们在欣赏这幅画时是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接着教师又展示课本中的《背影》一例,问学生:作者是怎样介绍父亲的,父亲的美体现在哪里?整堂课下来学生们还是毫无兴趣。究其原因,教材内容如抽象画《格尔尼卡》,学生难以理解,而《背影》又是八年级语文中才有的文章,七年级学生根本不熟悉,就更谈不上体验其中的情感了。可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源。因此,教师在第三次教授“发掘美好情感”时,摒弃了前两次所选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了学校举行艺术节和社团展示的契机展开教学。首先,教师用幻灯片播放了社团展示中展出的书法、篆刻、音乐、绘画、摄影等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欣赏了艺术节演出的《乐在书中学》的舞蹈,请观众和参加舞蹈的表演者谈感受,让大家感受到美是需要用眼、用心去发现的。另外,还出示了“最美班级”获得者,让学生谈谈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出“美就在身边”。最后,教师还展示了艺术节后学生的感言,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有些学生甚至是教学内容的亲身经历者,所以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材内容,打破权威思维,力求思辨学习
教材当然是教学内容的首选,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必死守教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重新组合、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例如,教师仔细分析了初二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水平后,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并没有直接按照教材顺序教授,而是以时间为主线,穿插所涉及到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内容,力图使各时期的历史教学内容更饱满,同时列出图表加以比较。这样,学生学习热情饱满,使这节课获得了非常好的教W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不仅要深入研读课标、教材,而且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同时,教师要学会对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加以创造性处理。当然,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上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惠.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
[2]童丹霞.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7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107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美术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将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结合起来。但是,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欣赏”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欣赏课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欣赏就是让学生看一看,因而忽略了对欣赏教学的研究。小学美术教师要对美术欣赏教学有足够的认识,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恰当的方法来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本文中谈一谈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因此,教师在上美术欣赏课时,应该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比如,在让学生欣赏以青花瓷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青花瓷,同时播放歌曲《青花瓷》,营造宽松、诗意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欣赏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而且会主动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中,他们的美术欣赏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此外,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知识量有限,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将自己的审美观点强加给学生,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通过形式多样、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根据具体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少接触到艺术作品,只是对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品比较熟悉和有亲切感,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如果把教学活动比作一艘船,那么教学目标就是船上的舵,它不仅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指导作用,而且在设计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制约功能。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例如,《美丽的服装》一课中,欣赏的内容是美的服装,而服装是一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综合的艺术文化,它受不同的历史时期、区域、民族等因素影响,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欣赏课的要求和服装文化的特点,结合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欣赏以黎族为代表的南方民族服装和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民族服装,以及部分儿童服装。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服装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欣赏服装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欣赏课大致分为四个环节:视觉感受、意象体会、审美心理、情感共鸣。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刺激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获得视觉上的,之后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意象,使他们经过自己的评价、体会产生相应的审美心理,进而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并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要引起他们的审美感受需要借助一定的外界因素,而教学情境就是最好的因素。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学生如何欣赏中国画时,由于教学素材不足,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下教室,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具有不同时代特性的中国画图片,课上再播放一些古典音乐来渲染气氛,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通过视觉、听觉方面的刺激来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得到内化。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也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四、开展现场欣赏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欣赏美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美术味 参与 评价
“美术味”就是美术课有别于其他课的特点,是美术学科本位教学的集中体现,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即具有文化性与操作性。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也逐渐看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美术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虚胖”过度现象,课堂显得过于“精彩”,在课堂开始变得热闹起来的同时,课堂上的“美术味”越来越淡,学生的美术素养也逐渐缺失。因此,强调美术课的本位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美术课堂的“美术味”。
1 对课程内容的挖掘与整合
美术教材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蓝本。但美术教材没有详细的文字引导,只有很多“花花绿绿”的画面吸引学生眼球,而这种吸引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因为学生根本不理解这“花花绿绿”的画中所蕴藏的丰富的美术知识和审美情愫。另外,时下由于一部分美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片面理解,造成了从以往审美趣味严重僵化、单纯注重技能训练走向教学过于“虚胖”、课堂过于“精彩”而缺失“美术味”的误区。
2 正确提炼教学目标,净化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前行的方向,只有正确提炼了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才不会使美术课偏离美术的方向,失去了美术的味道。首先,在提炼美术教学目标时要避免含糊,以往,美术教师在陈述美术教学目标时大都过于笼统,例如:“提高儿童绘画水平”、“发展儿童美术潜能”等。这样的教学目标既不可观察也不可测量,是不可操作的。在实际教学中就容易出现目标指向不明确,课在摇摆中前行,最后失去了方向的弊端。教学目标应明确表述儿童通过活动将学到什么、做到什么,如“能运用树叶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出一个有趣的树叶拼贴动物”。这样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也有利于儿童明确努力方向,还便于教学评价。其次,在提炼教学目标时要分清课时,有的教师在上第一课时时,就将第二课时的目标也放在其中,结果第一课时的目标没有达到,第二课时的目标更没有实现。美术教学的内容一定要以美术本质为主,对素材中的“美术信息”应该“重笔浓彩”,对其他信息应该“轻描淡写”。突出学科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造型能力。
3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教师和学生一块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的、要求,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明确问题,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出示优秀范作、播放音乐、观看光碟、播放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集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4 课堂学习的全员与全程
学生的有效学习,关键是参与过程。因此理想的美术课堂应该具有浓浓的参与味,教师应注重营造学生全员与全程参与课程学习的氛围。美术课堂浓浓的参与味,需要教师去创设、去调节。让学生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创设活动的参与、激发兴趣的参与、营造情景的参与、开心游戏的参与、竞赛竞争的参与、梯度化问题的参与、作业多角度多层次的参与、学生替代教师的参与……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让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进来,美术课堂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就能给学生带来灵动和愉悦。这样,学生的美术能力怎会不潜滋暗长呢?
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是否用心去反思、去琢磨,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失美味,那么课堂质量才会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才会越发浓厚。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学校;美术;创新教学
G633.955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在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对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面对当前中职美术教学问题,探索有效的创新方法是必然选择。
一、当前职业学校美术创新教学的主要问题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反观当前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略显不够。在中职美术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美术鉴赏力、审美力的启发不足,影响学生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课程本身来看,美术教学强调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学生绘画技巧的习得,但教学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忽视了美术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二是教学目标上有待明确。一些中职阶段教师在绘画技能教学及理论知识掌握上,侧重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化,但对于学生自身,因个体差异,特别是中职美术教育的初级性,教学方法较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学生潜力有待挖掘。三是教学过程有待完善。在课堂教学实施上,一些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鉴赏、学生认同,教师示范、学生跟画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主动性上比较被动;教学空间局限,常围绕具体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方法展开,学生很难理解和融入新的学习方法,实践性不足。
二、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绘画技巧的基础上,还要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鉴赏素养,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更加注重美术绘画技巧的传授。但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不正确,过分注重功利性以及实用性技术的应用,而学生也只把美术作为求生的技能之一,而不是美的感受。同时,在认识层面,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熏陶,比如,美术内涵、美术品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运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客观地思考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师生互动,要积极、主动和学生交流,更好地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促使师生都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有所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重新定位职业学校美术教学目标,突显美术审美受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积极探索、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
三、融入美术鉴赏,拓宽多媒体教学手段
美术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教育,特别是美术鉴赏课的实施,要借助于多媒体系统,围绕声、像、画等一体化手段来增强学生的鉴赏力。中职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从绘画过程中理解技巧,鉴赏课的引入和开展,引导学生从分析、认知中关注绘画细节、增强对局部绘画技巧的领悟,提升学生创作的气势和审美内涵。如对于国画的鉴赏,从中国画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拓宽中国画自身的典雅气质和丰富文化内涵,挖掘美术教学的人文气息,增强学生的鉴赏、理解能力。
四、整体与个体教学方法的融合
从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美术多围绕纲要来展开,而忽视了不同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诉求。因此,在教学方法创新上,要善于从整体教学法与个体教学法的协同上来组织教学内容。如对于班级整体课程,要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常用绘画方法、技巧等方面进行讲解,而对于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未来学生发展方向的掌握,要融入体引导。如对于班级教学,有学生希望提升手工创作能力;有学生希望提升幼教美术素养;有学生需要提升素描创作能力。结合这些学习诉求来进行不同分组,将班级学生进行针对性划分,围绕各分组特点来融入专题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与共同激励中,通过互帮、互助、互学来达到彼此的相互影响,让学生能够从群体学习与个体学习中实现绘画水平的提升,加深对学科职业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水平。
五、注重实践教学的导入与渗透
实践教学是美术创新方法的重要内容,要围绕实践性平台,让学生能够从写生、参观展览、社会实践等方面来提升自我能力。中职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重要的,结合实践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现和增强对美术创新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参观走访,带领学生走近艺术,从美术展览、艺术品欣赏过程中,从师生互动交流与探讨中,来融入各自的鉴赏意见,从思想碰撞中实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积极的引导是提升学生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创作激情,提升学生学科认知的关键。打破传统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从真实的艺术参观实践中来增强学习力。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特别是户外写生实践,教师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带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来观察,来取景、来构图;从生活中来体验美、来感受美,来训练创造美。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取材,从实践中感悟、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力。
六、完善课程评价,突出激励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合理的评价和有效的激励,对于中职美术创新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融入学习激励制度,引导学生从自信中来激发创造力。如语言激励、精神激励、职业认同、物质支持等方法的结合,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已有的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美术教学方法,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多引导学生到户外去写生,多到“自然、生活、社会”中去感受美术,寻找灵感,创造更多具有特色的美术作品,在为学生创造感受与发现美舞台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大胆思考与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与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其一,对美术设计基础课认识不足。
美术设计基础课作为美术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来说尤为重要。中职美术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得到技能和审美方面的双重收获。但是,从目前中职院校对于美术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安排来看,比较偏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但是,过于强调技能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美术品行和内涵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二,对教学目标的掌握不够明晰。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教学后将要达到某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描述的是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结果。制订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环节,对教学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够明晰的表现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没有具体细化知识,也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掌握不明晰,对所有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专长的发挥,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三,对教学方法的把握不够完善。
对教学方法的把握不够完善,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单一上。部分教师在实施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时,依旧采取教师主讲、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单薄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循规蹈矩,遵循教学大纲,这就使得教学与美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潮流脱节,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二、实现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创新教学的策略
其一,因材施教,整体与特殊教学相结合。
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发挥。为此,教师应该创新思维,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将整体与特殊教学进行结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整体教学,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个别或者小组教学,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位学生的能力和潜质。
其二,开展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以往的基础课程学习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其实,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如果可以与实践相结合,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职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结合各种实践方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实践方式实现:首先是参观法,即教师带领学生去各大美术馆和艺术展览馆参观学习,通过视觉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理论;其次是讨论法,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实物,供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收获很多。
其三,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由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组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该从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入手。教师通过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会让学生内心充满自信。如,对于学生平时的作品及个人表现等采取班内小组互评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公平化,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班级学生举行优秀作品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自身的言语评价,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的创新。
三、结语
(1)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侧重点不同
传统讲故事重点在于“听”,是指幼儿在上课过程中从听觉获得的信息,与教师在讲故事时所表现的态势语相结合,综合上述信息而获得的故事情节认知。绘图讲故事,它以幼师图画为主,以幼师的讲述为辅,整个过程没有文字的出现,用绘图的方式完成故事情节片段的展示,图画和讲述相互依赖,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捕获故事信息,构成自己对故事的认知。
(2)绘图讲故事与讲故事的表现技巧不同
绘图讲故事依靠幼师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辅的讲述及提问又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发育。讲故事主要依靠“话”“表”结合,幼师辅助适当的态势语。讲故事对幼师的绘画功底不做要求,相对较容易。
2绘图讲故事训练策略
在美术教学中,要学生将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上课的教育实践,必然要进行两个阶段的转化学习,第一阶段是将书本和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自己认同的教育观念,第二阶段是将自己认同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的实践教学。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立训练目的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注重机械式的模仿与不断重复,学习内容庞杂,导致了幼师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的现象出现。其原因有三,首先,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专业化训练,导致学生思维固化,难有创新,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造成了障碍。其次,学生学习时间过短,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便采取速成策略,忽视了学生绘画基础和创新能力训练。第三,学生的学习内容庞杂,美术课没有持续性,造成学生对新知识没有吸收理解,旧的知识已经迅速遗忘,难有时间巩固练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绘图讲故事的基本流程,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教学岗位需要。使学生理解绘图讲故事能满足幼儿的阅读欣赏需求,有利于对幼儿进行想象力的启蒙。在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过程中,提升对绘图讲故事的方法的运用。
(2)引入情境教学方法,加强校园合作
我国教高16号文件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情景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其呈现的情景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对于美术教学有着双重意义。情境教学法,即创设幼儿园教学情境,学生在特定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绘图讲故事训练。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将老师传授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幼儿园上课的教育实践,在扮演的师幼互动中,扮演幼师的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扮演幼儿的学生能够从扮演者身上学到她的优点,相互取长补短,学生的实践经验不断累积,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从学校层面来说,加强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从一线幼儿园请幼儿教师来学校示范绘图讲故事,能从一线幼教老师的角度给出中肯的建议,其中包括故事的选定、讲述环节的细化、讲述语言的运用等,使学生学习得更加具有目的性,也更加契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
3总结
关键词:素描;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设计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专业之一,素描是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当前在进行素描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分配给美术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于素描课程的不重视。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素描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其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解决这一问题,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
1教学目标分析和确定
首先,在学习素描前,我们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的方向才会更加明朗,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开展素描教学前,应该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并且对该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分层次的逐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为素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构图能力,还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进行教学前,我们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素描这项绘画技能。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其中的辅助者,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了,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具有明显的改善。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我们应该对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将其分为不同的子目标,实现一个个的子目标,最终的总目标也就实现了。在掌握这一点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教学了,但是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养成是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我们应该以此为参考,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先天才能或是后天积累的经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也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促进素描教学的发展。
2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我们就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展教学前的设计,只有对整堂课的流程熟记于心,掌握相应的教学重点,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素描学习的重点都应该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之中。我们要从基本平面的形状开始练起,最终令学生充分掌握素描的技能。在进行基本图形练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在这一环节令学生充分掌握对于平面形状的判断能力,为今后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相较于后续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仅仅相当于比赛前的热身,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进行练习,很快就能充分的掌握,并且这一阶段的要求并不高,学生只要熟悉各种基本图形的外在轮廓并能画出即可。学生的右脑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当然,在最初的阶段,这一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的,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最终掌握素描的技能。
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教给学生判断图形的方法,因为判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仅仅只掌握一种方法,借鉴相应的美术工具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判断方法。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令学生及时应用于实践,这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完基本图形的判断后,我们再上升一个阶段学习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在这里,主要对立体图形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我们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已经对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掌握相应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现最终的目标。对立体图形进行学习,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养成,但是学生还要具有必要的透视知识,因为立体图形需要通过透视才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果不具有这种能力,很难将立体图形学习好,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线条的不同变化,图形的伸展而使学生掌握这一能力,展现出立体图形的美感。教师在进行知道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图形的空间变化具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再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令大家互相吸取优缺点,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最终就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充分掌握了素描的技能。
3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具有体现总的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试功效。总的能力目标的完成,并非只体现在学生的最终作品上,还体现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因此,学习效果评价应从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要求自己把在完成目标中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扩展程度自我评述;集体评价要求集体对在集体学习中的贡献做出评价;教师评价要求根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综合评价。
4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中素描的课程教学,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充分掌握这项技能,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白.结构素描浅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02).
[2]张宏勋.结构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