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

第1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一、引言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起了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物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的仓储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过去的那种主要靠人工作业的现象已经基本改变。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服务标准的高要求,作为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的物流管理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物流仓储现代化管理也被提到重要日程。尽管目前有关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理论的阐述和探讨见诸于各种文章和书籍之中,但是我国对于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的认识还是不全面的,用以指导物流仓储现代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完善,物流仓储管理比较肤浅,真正的现代物流仓储管理在大多数工业企业也只是刚刚起步。

 

东华金属材料贸易中心虽然是国有企业,但是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以人性化、和谐化、诚信化、科学化为企业管理手册。坚持服务理念人性化,人文交往和谐化,经营模式诚信化,管理方针科学化。尽管目前在物流仓储管理方面还有欠缺,但在国有企业中,对如何使本企业质量方针达到“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理念做到“客户第一、服务第一、安全第一、效率第一”方面有自己一些独到的方法和见解。

 

二、东华金属贸易中心仓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作为已经有一定资深管理制度的国有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既有自己的特色,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国有企业残余的缺陷。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初期的阶段,企业物流已呈现网络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特征,现代仓储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传统的物流仓储管理造成了企业发展的困惑。该企业在仓储管理方面,表现为仓储合理化管理的困难,特别是仓储规划与设计和库存管理,缺少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同时,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管理不够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

 

1、仓储技术作业不规范。由于成立的时间不长,在仓储作业流程上还缺乏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仓储技术作业规范化还没有形成。没有切实掌握市场上各种金属材料出入库作业标准化流程,尤其是没有切实掌握仓储作业过程的控制。在实际操作中,仓储部门在作业过程中对货物的理化特性、保管的特殊要求了解不够透彻,因此造成货物在作业过程中会出现重复作业现象,不能提高效率。

 

2、仓储规划不全面。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的仓库内部规划,大多数还运用于传统的仓库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利用存储空间,提高仓容使用率。

 

3、储存合理化管理有待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在仓储作业时,确实出现过一些货物货损现象;同时缺乏对货场货物进行及时定点盘点工作以及系统不更新,造成计算机系统数据与货场货物实际数据出现偏差,在作业时,效率得不到提高。

 

4、规范化作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手段不新,力度不够。虽然有各种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力度不够。各种制度执行手段没有创新,存在着老一套,老套路,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同时在制度的执行上存在着不严、不实,有人情观念现象和同情心,造成一些制度不到位,有些甚至出现执行制度上的真空,这样就不能利用制度实行有效的管理。

 

三、相关对策分析

 

(一)规范仓储技术作业。(1)通过规范化的作业流程培训来降低货物出入库差错率。企业实现货场作业效率准确性,减少差错次数,提高货物装载及时率,针对不同货物特性合理采用作业方式提高流程准确性,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2)利用先进的工位器具进行作业,可以大大减少货物装载时间,同时又能使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得到提高;(3)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提高货场作业效率。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正常工作运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仓储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以控制仓储作业过程中差错发生的可能性;(4)各种仓储设施为仓储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条件,而科学管理则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备条件。必须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监督货物的入库、出库、储存、装卸、搬运、计量、保管、财务、安全保卫等各项活动,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效率,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仓储规划的提高

 

1、仓库规模决策。仓库规模是指能够容纳的货物的最大数量或总体积。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仓库规模的影响因素是市场对仓库商品的需求量和需求速度。需求量越大,则仓库规模越大;需求速度率越大,说明出库率越大,因而商品周转的速度也越快,从而仓库规模可以小一些。因此,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量和需求速度率,确定仓库合适的规模。该企业是以提供仓储为主营单位,目前以便利的地理位置、铁路与公路的交通优势,以及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来开展各项工作。现阶段以露天作业为主,今后将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建立一些室内仓库为客户提供服务,因此仓库规模决策更显得尤为重要。

 

2、规划原则。仓库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提出一定的要求。仓库规划应坚持以下原则:(1)严肃性:仓库规划是对仓库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一旦付诸实施,很难加以变更。由于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遗症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仓库规划时,规划人员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能草率从事;(2)科学性:仓库规划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必须通过分析、计算、比较,提出多方案选优;(3)适用性:仓库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需要,适合物资供应和仓储作业流程的要求;(4)经济性:仓库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仓库规划必须精打细算,节约投资,节省运营费用;(5)可见性:仓库规划必须考虑可行性,包括资金、物资、人员、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可见性;(6)预见性:仓库规划包含有时间因素,既要满足目前的需要,又要考虑将来发展的可能。综上所述,该企业将在今后发展壮大过程中,必定根据发展的需要在仓库规划方面多加关注,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去科学规划库房。

 

3、库容量的利用。库容量是仓库的主要参数之一,也是评价仓库质量的指标之一。库容量过小,不能满足需要;库容量过大,则会增大投资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它是规划仓库建设时首先要确定的问题。库容量的大小,首先取决于生产、经营的需要。一般仓库都由露天存货区和若干库房组成,规划人员在计算库容量时,应对其分别逐个进行计算。库容量的计算,与库内货物存放形式、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以及通道有关。在设计时规划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计算。

 

该企业目前在仓容利用上还处于传统仓储模式,没有合理充分利用现有仓容面积进行有效管理。今后在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仓容不够用的局面,现在进行科学计算与合理摆放货物将大大增加仓容使用率。只要根据各客户所经营的货物特性、外形、出入库的数量、储存时间以及对货物保养要求不同,结合地坪负荷来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各货物的分区、分片、分货场摆放货物,同时对货物的堆码合理性、储存货物的完好性、仓容利用程度及安全作业方面要综合进行测试与计算,也就能够充分使用库容量与仓容率,取得最优效果。

 

(三)储存合理化管理

 

1、储存品种结构合理化。储存品种结构合理化,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库存品种结构。有了好的储存场所和储存条件,不应当什么品种都往里存,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市场需要、适销对路的品种,保证库存品种都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内销售出去,不会成为死库存。该企业是以提供仓储服务为主营的企业,虽然不能去决定货主经营货物与市场销售保持同步,但是可以通过对同行业的调研后决定有选择地安排货主进入本企业,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知名度,又能提高本企业的效益,同时又能提高现有货场利用率。

 

2、储存时间合理化。储存时间合理化,就是合理控制存储时间。储存时间不能太长,超过额定储存期,产品就失去了原有的使用价值而成为废品或次品。储存数量合理化,还不能完全保证所有品种都不超过储存期,一定要认真执行“先进先出”原则,保证各个产品都能够正常流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库容利用率。

 

实行“先进先出”常采用的办法有:(1)将周转快的物资随机存放在便于存储之处,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也就是进出库频率高的货物就要考虑摆放在便于作业的货场如铁路专用线周边或汽车方便进出的货场;(2)“双仓法”储存。给每种被储物都准备两个货位,轮换进行存取,规定一个货位用完再用另一个货位,则可以保证实现“先进先出”。这种方法在管理上比较简单,适合于资金占用量不大、经常使用而又无需进行重点管理的物资。如该企业现在大量储存螺纹与线材就可以利用此方法,这样做即可以充分利用货场死角的面积利用率,又能只利用叉车与两个人就能够完成作业任务,既提高作业效率又降低成本,还将仓容利用率得到提高。

 

提高仓容利用率常采用的办法:(1)提高库存周转率。使物资快进快出,加快周转,这是提高仓容利用率的最佳途径;(2)采取高垛码方法,增加储存的高度。采用高层货架仓库、集装箱等都较一般堆存方法大大增加储存高度。此方法在该企业运用比较符合实际,在运用中可考虑金属材料的特性,只要是同材质、同规格的货物利用辅助设施进行摆放。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大幅度地提高仓容利用率;(3)缩小库内通道宽度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采用巷道式货架,配以轨道装卸车辆,以减少车辆运行宽度要求;采用侧叉车、推拉式叉车,以减少叉车转弯所需的宽度。同时,减少库内通道数量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该企业目前有一个室内库房利用率不高,可以利用以上办法给予解决,这样只要对库房进行小的改造就能提高利用率。

 

3、储存条件合理化。储存条件合理化,主要是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保管场所和条件。仓库的地质地理条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能源条件、防火防盗安全条件、仓储规划布局、保管规章制度等全面合理化。采用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1)采用计算机仓储管理系统。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对各个品种的进销存数进行迅速有效管理、有效地储存定位管理,能节省寻找、存放、取出的时间,节省不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减少空位的准备量,提高储存系统的利用率。该企业目前使用的系统已不能及时解决货物储存与出入库的需求,即将使用根据企业性质与市场需求而购买的新系统将改变以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偏差的问题。这样充分利用新系统就能保证货物定址定位的准确性,大大缩短在作业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效率。

 

(2)实行ABC分类管理。一个仓库,物资品种成千上万,限于人力物力,不可能都实行同等程度的精心管理,应当实行重点管理。进行ABC管理,首先要根据库存中各种物资一定时间内消耗的金额对库存物资进行ABC分类,消耗金额高的划归A级,次高的划归B级,低的划归C级。该企业可在货物盘点时运用此方法,针对不同货物品种、规格、数量及出入库周转率来进行盘点工作。这样做既可以使管理人员准确掌握货场货物信息又能对货场利用率的提高提出好的建议与意见。

 

(3)电子计算机监控系统。用电子计算机指示存取,可以防止人工存取所造成的差错。如果在存储物上采用条码识别技术,使识别计数和计算机联结,每存取一件物品时,识别装置自动将条码识别并将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会自动做出存取记录。这样只需向计算机查询,就可了解所存物品的准确情况。

 

(四)进一步强化规范化作业制度

 

1、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期收益的最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保障企业长期发展做大做强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一家以提供服务为主营的企业更要重视客户满意率的提高,只有让客户满意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向前发展。

 

2、货物出入库作业中所涉及的各岗位、人员、职责,要清晰明确。不然的话,就会出现矛盾。同时,在物流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及部门之间的信息若是沟通不到位,就会导致大量重复往返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3、在作业时所涉及人员应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岗位职责、作业指导书、劳动纪律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笔者认为,加强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考核,以及文明生产考核以增强作业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认识,同时又能保障作业人员能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提高执行有关规章制度、职责和安全操作规范化流程的自觉性。再有就是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各项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克服人情关、感情关,以制度来约束人,同时以奖惩制度鼓励人,只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基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手段上需要多学习、多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行力的提高。

第2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仓储管理; 库存控制; 库存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42

[中图分类号] F253.4;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70- 02

仓库是企业用于储存货物和保管物品的场所,是企业进行物资管理和存货管理的重要载体,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个性消费越来越明显,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些都加大了仓库维护和运行成本。如果企业库存备用品过少,可能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如果企业存储了过量的备用品,可能导致仓储管理压力过大,库存成本升高等问题出现,这样就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为仓储管理系统中库存控制方法的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管理从“库存实物控制”向“库存信息控制”的转变,进而实现信息化库存控制的目标。即在保证物资供应生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库存量,减少库存资金积压所带来的存储和资金压力。为此,本文从仓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进行库存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又称库存管理,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物品和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的过程,通过合理规划以确保物资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从狭义上来看,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主要是对各种仓库的物料进行合理保管和发放,并确保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从广义上来看,库存控制应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管理流程,合理设置ERP控制策略,并应用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和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狭义的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主要基于物资的仓储管理,而广义的仓储管理需要拓展到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上,甚至是整个公司的责任。

2 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方法研究

2.1 用ABC法管理存货

ABC分类法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一般来说A类是主要因素,占全部因素10%左右; B类是次要因素,占全部因素的20%左右;C类是一般因素,占全部因素的70%左右。对企业来说,ABC分类法非常重要和实用,符合成本管理的经济原则,即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管理的重点,科学地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和定额,并经常检查这类存货的库存情况。对B、C类进行非重点控制,一般管理即可,这样可以比较经济地抓住管理重点,提高存货的管理效果,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即在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之间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结合。

2.2 用经济批量法管理存货

由于企业耗费存货量大、工序多等特点,决定了企业一般无法采用零存货或者即时存货管理,所以经济批量法可以有效解决如何科学储备存货的问题。经济订货批量是一种理论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并且它假设只考虑存货的变动性订购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但制造业在实际运用该模型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各种变化,以修订订货批量和订货时间。如运用存货的陆续供应和使用、保险储备以扩展该模型,使计算结果更加贴近于企业实际需要。现阶段,经济批量法因其计算方法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企业中已经广泛使用。

3 对优化仓储管理系统中库存控制方法的探讨

3.1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首先,优化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控制必须加强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建设,要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优化,满足企业内部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而达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制定科学的仓储管理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再次,管理效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各项基础工作管理成效的基础之上的,物资管理基础工作必须扎实,做到对各项具体管理环节提出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目标,确保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的质量。

3.2 清理控制缺陷和漏洞

仓储管理系统中库存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章立制,只有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规范高效有条不紊地运转。首先,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和完善仓储管理制度。对仓库建设、物资码放、出入库管理以及仓储信息化建设等进行改进,从制度、流程上规避出现差错和违规的情况。其次,要加强对闲置物资的管理,要盘活单位物资储备,分析异地调拨力度,加快不可用物资的报废进度,严格执行库存余额考核制度,适时调整考核计划,逐步降低总库存量。

3.3 权责分明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信息管理把各个环节的具体执行落实到单位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岗位,确保各个环节的权责分明。将仓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分解,对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岗位责任界定,对各项责任的执行情况制定奖惩机制。要构建完整的仓储管理的责任体系,对违反仓储管理规定,造成影响和损失的公司、部门和个人,在绩效考核中加大扣分力度进行惩罚;反之,则予以表彰。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粮食储藏绿色低碳节能减耗

在当前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绿色低碳、生态环保、节能减耗的背景下,回顾一下我国粮食储藏的发展特点以及探索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1.粮食储藏的简要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储量仅有100亿斤左右,这些粮食都是从光明的政府手中接收下来的。其实的仓储条件十分的简陋、破烂不堪、完全谈不上规范化和标准化,其管理的模式也是粗放式的。但整个粮食系统的人却有着“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敬业精神,开始了我国粮食储藏的艰难历程。

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国家商业部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国粮食储藏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标准及办法,从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管理行为上全面系统的提供了法律依据,极大促进了我国粮食管理水平的提高,粮食损耗率保持在每年不超过0.1%的水平。之后,有相继颁发了《国家粮油仓库仓储设施管理试行办法》、《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等管理办法。使得制度和标准更加规范和完善。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粮油储藏制度建设以及软硬件建设,基本解决了卖粮难和储粮难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加快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步伐,逐步解决了三老问题,在储量技术上、在管理制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2.新时期粮食储藏的特点

当前,无论从国内国外,粮食市场的形势很复杂。如何保持国内的粮价稳定民心稳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课题。从长远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耕地逐渐减少、淡水资源紧缺,粮食增产的难度也加大了。因此,粮食储备方面自然存在新的特点和严峻的问题。

首先,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影响、受我国城市化加快推进的影响、受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仍将在长期保持储粮的较大规模。这无疑对新时期的粮食储藏提出新的挑战。

其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城市、越开越多的农业户口将减少,再加上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粮食生产和消费在品种上的差异性。农民消费习惯和自己储粮的减少,粮食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运输数量会大增,粮食物流总量将呈扩大的趋势。如何做好仓储粮食的工作,如何提高粮食物流的运作效率,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储藏企业的多元化为粮食储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增加了难度。粮食系统的改革近些年,使得非国有企业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在07年已经达到了17%。此外,粮食的加工企业以及非粮食行业的储藏企业开始涉足粮食的储藏市场,而这些非国有企业,的储藏硬软件设施不健全不配套,尤为重要的是缺乏粮食储藏的专门人才,使得这些企业长期游离于现行的管理体系之外,无疑增加了行业管理难度。

第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方式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消费者对粮食的要求不仅限于简单的数量和质量的保障,而且向追求营养、卫生、环保这就对粮食的质量标准,尤其是储藏期间的品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当前粮食储藏存在的问题

首先,粮食储藏的硬件设施需要完善和加强。不少的地区仓容量太少,难以满足粮食的收购和储藏的需要,有些地区的粮仓破旧需要更新维修,否则就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从全国范围看,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环境的差异较大,也存在储藏的合理布局问题。

其次,粮食储藏的软件技术需要突破“瓶颈”。这个问题表现在,现有的储藏设备的利用率不高,工作效率过低,粮食破碎率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新的科学技术的方法难以实施和应用,如生态储量的理论上和技术上都存在瓶颈迄今难以突破;传统的低温储藏则在成本上难以压缩,无法实施节能减耗;粮食基础参数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节能、减损、以及熏蒸剂替代技术的关键技术创新不足等等。

第三,管理体制不完善,难以适应行业发展是要求。由于储藏粮食的企业多元化发展,而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中央的技术标准过于粗线条,而地方因地制宜的标准出台的滞后,行业的技术应用标准总体水平不高。

第四,管理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总体上说,我国当前的仓储管理在人员配置、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业技能素养等方面有待于提高。在职职工忽视了继续教育扩充新知识的制度保障、内部管理的动力机制与压力机制不足,绩效评价不合理不健全,难以调动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4.基本对策与建议

根据新时期新形势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我国当前粮食储藏方面面临的困难和处境。粮食储藏方面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首先,吸收各方面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和推进粮食储藏硬件设施的建设步伐和力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储藏基础设施条件;调整物流渠道和科学进行储藏布局,培养一批有影响的物流中心以便适应新的粮食流通形势的要求。

其次,加大力度进行粮食储藏技术的公关和创新研究,加强基础参数与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搞好粮食储藏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节能减排,努力降低成本、控制好粮食的品质推广绿色环保杀虫技术的应用、继续公关气调储粮的前沿技术的研发。

第三,创新发展粮食储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继续开展“一符四无”活动,结合新时期的新形势,创新形式、调整内容、改进评价体系和方法,提高“一符四无”活动水平、扩大“一符四无”活动活动影响。

第四,完善企业的标准化制度,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粮食局颁发的规范性系列文件和技术标准,组织修订一些管理的细节,争取建立比较完善的行业保准体系和制度体系。

第五,加强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人才培养应当结合当前的形式要求,分梯次分专业分技术工种进行轮训。高中低档的人才培养相结合。争取培养一支有过硬的技术素养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专业化粮食储藏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第4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爆产品;民爆产品物流;民爆产品流通方式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23-02

1 民爆产品仓容设计及仓储设施科学规划

民爆产品的仓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三个方面,由于职能的不同,在仓储容量设计及仓储设施建设上有着不同的要求。生产企业的仓储容量设计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企业的生产量,二是产品的周转量,三是非常因素。首先,仓储容量要保证产品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能够有足够的仓储空间;其次,要考虑到企业正常的周转量,周转速度与库存量成反比;最后,民爆产品储存期较短,不宜长期存放,因此在设计库容量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此外,如产品滞销带来库存加大,必须要求生产线对产量作出调整。生产企业的仓储设施建设必须按永久设施设计,留足安全距离,避开高压线、道路、民房等。仓储设施占地以符合生产要求为前提,过多占用土地会增大费用,同时应尽量使用荒坡地少占耕地,这样既环保又可减少支出。

流通企业仓储容量和仓储设施的设计必须考虑生产企业供货时间、运距以及使用企业的消费量等因素。其仓储容量设计应保证和满足当地消费企业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库存量以保证周转,一般情况下不能因库存量不足造成缺货,仓容又不宜过大,存量过大,占用资金就大,同时不安全因素增多,如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出去,一旦过期,其损失只能由企业自己承担。流通企业仓储设施的建设同样应遵循生产企业仓储设施建设的原则。

消费企业是整个流通环节的终端,其仓储容量设计以满足生产企业的需要为目的,库容设计不宜过大,如是采掘业因民爆产品是基本生产资料,以满足若干个班次或一个周期生产量为要求设计库容,过少会影响生产,过多则占用资金,增大保管风险。其仓储设施建设以中小规模为宜。若是公路工程使用,因其工程建设有工期制约,不宜建永久性库房,以建临时性库房且符合安全标准为前提,其容量不宜过大,以满足若干次装药起爆量即可,安全是基本的要求。

2 民爆产品运输组织实施的可依据性和专属性

民爆产品的管理有别于普通工业产品,其基本程序是使用企业要向当地公安部门提出购买申请,当地公安部门依据已经核定的库存量审核办理购买证、运输证,使用企业再将此证交给经营企业,经营企业再依据程序向所属地公安部门申请办理购买证、运输证,然后再到生产厂家购买民爆产品,厂家依此发货。在此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情况是,申请购买量大或较大,销售企业可要求生产企业直接送货,这样可以减少中转环节、降低中转费用、降低安全隐患,对使用企业和经营企业均有意义。另一种情况是,申请购买量较小或很小,生产企业如用专用车运输,运力就产生极大浪费,经营企业在一般情况下因靠近使用企业其运距要短于生产企业,少量产品由经营企业负责,供应运费要低于生产企业,但用专用车运输,运力依然存在较大浪费,由于需求量不大,使用者可能只购买一千发雷管,这些雷管只需要一个包装箱,重量不超过50公斤,而企业专业运输车辆最少载重量在1吨以上,这就造成950公斤载重量的空驶。经营企业如要尽量减少运输损耗,就要考虑采取配送方式,即将多家用户的要货集中运输,逐户送到客户手中。在使用企业相对集中的某一地区,由经销企业按各家需求,统一配货装车,运输效益可实现最大化,同时如果配送组织严密和及时,使用企业的库存量可以进一步压缩甚至实现零库存,但在日常供应中,多数用户要货很急,而用量有限,这种为保证供应,而用大马拉小车送货的情况非常普遍。民爆产品管理条例非常明确,民爆产品运输必须由专用车辆承担,于是即使浪费,为保证供应,经销企业也只能这样做。

3 建立和完善民爆产品物流新格局,努力实现安全与效益最大化

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民爆产品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新的《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出台后,民爆生产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面向用户,旧的民爆产品流通格局将被改变。民爆物流企业如何面对新的局面,民爆产品流通格局应怎样建立,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近几年来,民爆物流企业已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自身基础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库房的安全改造,购置了专用运输车,配备了必要的管理和专职人员,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一些企业还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制定了企业发展长远规划。另外还加大了企业重组、改制等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企业自身产权分离、兼并重组及与生产企业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组织形式。民爆生产物流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为民爆市场体系的建立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距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1 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民爆流通体系

一定要打破地区封锁。一些小、弱企业在地区封锁的保护下,不需要技术创新也能维持生机。地方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妨碍了公平竞争,阻碍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必须彻底铲除,不留情面。

3.2 研究推行现代民爆产品流通方式

作为专业流通企业的作用不仅是民爆产品物流的载体和渠道,更应成为为生产企业传递用户需求的使者和市场信息的耳目,为使用单位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的窗口和爆破服务的后勤保障。

3.3 现代民爆产品流通转变方式

民爆产品物流的交易平台应从库房转移到生产现场、使用现场。现代民爆产品流通方式也应从单纯的物流逐步向信息流和服务流的方向发展。民爆物流企业的出路就在于从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开拓生存的空间。

4 结 论

综上所述,关注民爆产品物流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如何既要保证经营、保证供应,又要降低流转费用、减少支出,其众多细节需要我们关注。管理出效益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6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Z].2006-04-26/2006-09-01.

第5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物资管理 计划采购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258-02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供应、保管、发放、合理使用和综合利用的系统管理工作,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间产品价格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成本的竞争,由于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的高低,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价格优势的根基,本文从物资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经营中如何加强物资管理,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强化物资计划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供应工作的起点,采购计划是物资管理的基础,也是材料成本的开始。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灵活掌握物资的采购和储存数量,动态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加强物资采购归口管理,密切结合生产一线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配备材料规格型号,准确掌握物资消耗情况,提高物资计划的预见性,避免物资供应不足影响生产或库存物资积压占用流动资金,达到降低企业产品成本的目的。

加速资金周转,达到合理储备,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在计划的同时,物资部门要组织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行情,掌握现实市场的价格资讯;生产部门要根据生产现状,估算所需物资的数量、种类,提报物资需求清单;财务部门应负责提供流动资金信息,以资金净流量约束物资计划的规模。企业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企业的物资采购、使用、储藏等工作,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

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规范物资采购流程

企业必须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物资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的占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在企业内部推行集中采购、集中储备、集中结算、集中配送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系统内物资ERP管理要求,合理设置物资采购流程,将计划、采购、验收、结算等业务分段管理,实现物资采购各环节的相互制约;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利用集中采购管理的信息资源,减少中间环节,采用直达料方式降低物资采购、储存和装卸成本;其次建立和完善不同规模的物资采购制度。对常用的大宗物资采用集中招标采购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简单供应与需求的买卖关系,引入竞争机制,给供应商提供竞争平台,节约采购成本,规范采购行为,提升采购工作的透明度。物资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及企业相关规定,认真组织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工作,使投标方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竞争报价,最终通过评标委员的综合评价,选择价格合理、性能最优、服务最好、信誉最佳的供应商中标。对单一物资、小型设备和零星材料采用定向和比价采购。对于定向采购: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供货厂家或供应商的物资报价组成进行分析、审核,并进行专家谈判后最终定价。对于比价采购要按照“择廉选优”的原则,实行三级比价,划定比价范围和比价条件,规范采购环节,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评定、选择合格、诚信的供应商。提倡生产厂家直供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可为企业产品提升更多的利润空间。加强物资采购的监督:物资采购监管人员应严格按照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监督检查,从采购计划的下达、价格询比、采购方式、合同签订、物资验收直至货款结算进行全程监督,促进采购工作的合规性、公开性和公平性,预防采购过程中不廉洁行为,从而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加强物资采购评估:评估是对已完成工作的评价和认定,由于物资采购业务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和标准流程,所以对采购工作进行评估十分必要,通过评估找出不足,为后续采购工作的改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合理的物资储备,精细的仓储管理

物资储备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在信息快捷、交通运输发达的今天,要做到企业生产所必需的物资及时供应有很多途径,除采购难度大的物资需要自己适量储备以外,许多物资可采用零库存的管理方法。必须强调的是:实现零库存的前提是信息准确供货及时,保证生产所需。

零库存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和仓储费用,减少库存占用资金,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降效、损耗和变质等问题。实现物资零库存一般有五种方式:供应商配送方式:供应商按照合同订单要求,准确、及时的将生产或采购的物品配送到指定交货地点,企业可以在物品运输的途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协作分包方式:企业的半成品可以委托或承包给厂家或供应商加工,按企业生产要求随时将所需半成品送配,以达到最小或零库存。代保管方式:供应商将物资以书面形式委托企业仓库代管,企业付费领取,按期结算,料完款清,物品在领用之前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企业存货账面上体现为零库存。企业出租仓库方式:由供应商出费租赁企业仓库,由供应商对企业所需物资进行储备,企业用多少就领取多少,供应商凭领料凭证与企业办理结算,物资在未领用之前所有权属供应商,企业实际上没有库存,从而降低物资储备所发生的费用。

仓储管理是物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实施仓储管理是企业物料配送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增效、盈利的管理手段。因此首先要做好物资入库验收,把好数量、质量关:物资到库后,必须经过保管人员的严格验收才能入库。入库后应做好各项物资的品种、规格、质量及数量的检验、核签工作,同时,要做好入库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二要严格物资出库手续,完善发放制度:物资出库发放是确保物资供应的需要,更是保证安全的需要。它的基本要求是:按质、按量迅速及时,严格检查领用手续,防止不合理的领用,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三要建账、立卡,做到账、卡、物三相符。建立健全仓库保管卡和材料卡,及时正确地反映仓库物资收、发、存数量动态,这是加强仓储管理的基础;四要切实加强物资安全管理:物资的安全管理主要涉及物资的安全定置,防火、防盗、防损坏。采用“重点管理法”也称为ABC分析法,对物资进行统计分类,抓住重点进行管理,按物资种类不同将其消耗、价值、资金占用及重要程度和采购难易程度等情况区分归类为A、B、C三类,把品种虽少,但占用资金多、采购较难的重要物资归为A类:把品种虽多,但占用资金少、采购较易的次要物资归为C类;把处于中间状态的归为B类。对A类物资在订货批量、进货时间和库存储备方面采用最经济的办法,定时定量供应,实行定点管理,严格控制库存;对C类物资可采用较简便的方法进行管理,适当控制库存,如固定订货量,进货后可用较长时间;对B类物资,可一般控制,定期订货,组织合理批量供应。采用这种分类管理物资的方法,可以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物资仓储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严格物资消耗管理,重视废旧物资再利用

生产所需的物资最终是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企业要根据消耗规律科学地制定物资消耗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要增强物资的修旧利废意识,注重节约增效。各生产部门对于物资消耗,要层层分解,责任到人、逐级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做到节约奖励,浪费考核。做好产品生产部门的生产消耗管理,杜绝浪费,在消耗使用管理中,首先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和资金限额。对于主要材料,要认真按定额领料,对于辅助材料,严格按资金限额领料。组织物资发放,做好物资核减工作,物资到货后,积极与使用单位联系,督促物资及时出库,保持所进物资收消平衡,避免造成物资积压。杜绝物资外流,减少丢失浪费,引导和督促使用单位合理使用物资,严格管理物资。对生产物资进行跟踪管理,深入到生产一线,了解物资使用及其质量情况,如发现质量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和责任,及时联系供货单位妥善处理,全面为生产一线服务,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物资采购的资金支出,要经常深入基层单位,掌握生产进度和物资消耗情况,对各类闲置物资进行平衡调剂,积极组织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重复利用,修旧利废,充分发挥废旧物资的效能,做到物尽所用,降低库存资金积压,从而实现最小的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资采购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物资采购管理应用网络技术是科技进步的必然,通过企业局域网实现网上查询、网上定价、网上报单、网上支付等,使企业的物资采购更加拓展视野,增加更多的选择空间,通过企业信息化还可实现库存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合理有效利用库存资源,减少库存量,使库存资金达到合理利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以便更好、更快捷地为生产提供服务和保障。

六、结束语

企业只有充分加强物资管理,重视物资管理工作,形成物资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精细化,优化库存结构,以总量控制为目标,以调整结构、增加有效储备为核心,减少库存无动态的物资,使物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标准,才能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物资计划管理,使计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规范物资采购管理,扩大招标比价物资采购范围,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才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物资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超储积压,避免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外流和浪费,才能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王战胜.加强物资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中国产经新闻报,2009.04.02

第6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是企业全部资产中最活跃的资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和重视的是“轻资产”的管理,即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企业得以运行顺畅的大动脉,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利润,反之,流动资产不足,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的流动资金需要量应当是既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又无积压和浪费。因此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越来越凸显重要和受到企业家的青睐。

2.流动资产管理的目标

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因此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又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进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越高。同时流动资产只有快速转换为现金,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才能及时偿还债务。

二、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货币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错误观点

这种观点很偏颇,原因在于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该持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要做到什么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多少资源的支持,而我们则努力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

(2)闲置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保持适度的货币资金,提高闲置资金利用率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及时偿还债务的前提,同时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又是提高企业整体资产周转率的条件之一。如何保持合理适度的货币资金,如何实现收入以货币资金形式回笼,如何加快货币资金周转率,进而加快企业周转速度,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如何通过资金收支的预测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提高企业偿还能力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突出的问题。

(3)未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

目前,人们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实际上是现金短缺。现金不足,会影响企业的业务进展,严重者还会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而企业从开出支票以及商业汇票,到收款人将其存入银行或办理解付之前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此阶段称之为现金浮游量。在此期间,尽管企业开出了支票和商业汇票,却仍可以动用在活期存款账户上的这笔钱。而许多企业未考虑到这点,任其待在账户上,错过了资金使用的良机。

2.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收账款过多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一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方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因为只有最终能够转换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将无法转化为现金的部分就是无价值的。过多的应收账款,一方面由于对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为了克服现金流量不足的压力,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的规模,从而使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另一方面,其坏账准备的计提将使企业负担的资产减值损失迅速上升,从而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迅猛增加的应收账款往往预示着业绩风险。

(2)客户信用政策恰当与否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是满足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之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同样条件下赊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会大于现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因为顾客从赊销中可以得到好处,出于此种情形的考虑,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招揽顾客,于是产生了应收账款。其性质是一种商业信用。由于应收账款既可以增加收入,进而增加企业的盈利,但同时也会增加坏账成本及资金占用成本、收账成本。

(3)缺乏对账机制,会计系统控制薄弱

民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对账机制,导致账面数与实际数有差异,长期挂账。未设专人管理应收账款,加之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对应收账款进行常态化管理。即使客户信用变差,也不能及时察觉异常。

(4)未建立应收账款回收的相关人员责任制

客户质量是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的重要因素,但很多单位未将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建立专人负责制,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只将销售收入纳入考核范围,未考虑回款率和回款周期。

(5)信用政策不合理,坏账风险加大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政策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风险承受度的一个基本判定标准。信用政策的标准严格,可使企业遭受坏账的损失减小,但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信用政策的标准过宽,可能利于扩大销售,但增加坏账损失风险。可见,信用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收益与风险。

3.应收票据未视同货币资金进行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只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缺乏对应收票据常态性管理,没有将应收票据上升至货币资金等同看待。

4.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日常报销不及时。若一业务员借出大量费用,但不及时报销或归还,而财务部在发放此人的工资中扣除又会引起他的不满意,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情形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大量资金外流,甚至会导致赖账不还现象。

其次,某些应收款可能是借出后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产生收益不上账,这些成了滋生账内账或私设小金库的温床,长期不还还会造成纳税调整。

5.存货管理与业务部门脱节

(1)采购环节未实行公开招标

采购人员采购大宗存货只凭供应商关系的亲疏程度,未实行公开招标环节,致使原材料等物资质次价高,严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

(2)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完全平行运行,财务失去管控作用

存货按管理模式分可分为单独设立仓储部门与财务与仓储部门交叉运行的方式。由于财务与库管平行运行,会导致财务失去监控的意义。存货的流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流,更是企业生产和销售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同时还反映了企业产品的畅销与否及是否能够跟上企业生产的进度。

(3)存货发出后未及时跟踪采购方销售结果

由于销售出库的库存商品积压变质甚至失效过期而发生销货退回。以某医药销售公司为例,该医药公司药品有有效期,业务员做成一笔销售后,即发货至对方仓库,而对方单位是医院,通过医生开具处方消化库存,发票开具及货款销售也与处方的开具与否直接关联,导致部分近效期药品随着时间推移而失效,最终导致医院退货,即使不退货,资金流随着物流转移至采购方,使得医药销售公司的资金都积压在了医院,这样一方面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存货的管理也会被医院牵着鼻子走,无法达到存货管理应有的效益。

三、完善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方案

1.货币资金管理对策

(1)加速应收款回笼,融资规模适度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错误观点,结合企业日常资金短缺的困难,应当积极加快应收账款的回笼,同时制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和方式,融资的规模取决于企业对资产负债率的敏感程度,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即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同时还应当关注现金收支计划,以合理预测未来现金需要量。

(2)控制现金持有规模,提高闲置现金利用率

现金持有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是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对于超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货币资金,应当进行理财规划,可以进行收益率较高的短期投资。

(3)适时利用现金浮游量,减少资金占用

在对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信用期内,可以将未到付款期的货币资金用于安排急需资金的项目,减少资金占用数额,环节企业资金压力。

2.加速应收账款回款率的方法

(1)运用考核手段

应当将应收账款回款率和回款周期同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实现业务与财务的高度融合。

(2)注重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增强坏账识别能力

密切关注分期或赊销业务,建立账龄分析表,对超过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的客户,应及时催促其及时还款,并根据账龄分析表调整客户的信用政策。

(3)盘活应收账款

有的应收账款期限较长,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率的加速,因此必要时可以将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贷款或资产证券化

(4)针对不同销售模式采取不同的销售政策

应当将企业的现销和赊销分开管理,并对赊销客户信用调查及信用政策的制定加以研究,同时考虑现金折扣、销货退回、坏账损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信用政策增加的盈利和信用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赊销带来的盈利超过了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赊销。也因此,最佳赊销额应当是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大于这种政策的成本条件下,其盈利与成本之差最大的应收账款赊销额。

(5)强化前期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测评:①客户的财务报表,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②客户对其上游客户的付款记录,企业可以询问其他供应商询问他们同某客户的交往经验。③客户向本企业付款的历史记录。比如是否付清了前款以及付款周期的长短。④客户的银行资信等级也决定了采取何种信用政策。

3.应收票据的管理对策

(1)应收票据视同货币

针对应收票据管理松弛,货币化观念不强,我认为首先应当加强领导及财务人员的应收票据货币化观念。

(2)重视会计系统对票据的监管

还应当重视台账的管理以及票据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应当能够盘活票据。对于未到期应收票据,既可以转付购货款,也可以申请银行贴现,这样也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补充企业的现金流。

4.加强其他应收款的控制、监督

(1)完善费用报销管理制度及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对于员工办理公务或出差借款,应当规定限定期内报销、还应规定前款未清者不得再次借款,对于拖欠借款者可以加收一定数额的利息在工资中扣除。还应定期清理员工往来款项。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2)树立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税法意识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敏感度,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对借出款项设立账外帐的领导进行监控,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会计法和税法拒绝为领导办理未经集体决策讨论的借款。

5.针对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平行运行

(1)实行公开招标、保持招标透明度

对于大宗物资应当建立公开招标制度,杜绝关系采购,对招标全过程进行公示,必要时还应当实行采购人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回避制度。

(2)仓储部门置于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

物流的方向决定着资金流的方向,只有将仓储部门置于财务部门的监管下,才能实现产量或销量保持同方向以及库存与生产的同步运转的顺利进行。还应当建立存货品种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畅销产品或积压产品,可以将财务与仓储部门结合起来考察绩效。重视存货盘点,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机制堵塞库存漏洞。

(3)跟踪销售结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医药销售企业的特殊性,应当建立近效期药品的预警机制,将药品的有效期做一个统计分析,并将数据提供给对方,以利于对方加大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力度。

参考文献:

[1]左蕾.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J].山西科技,2011.06:62-63.

第7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施洪瑛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消防局 辽宁大连 116033

[摘 要]:仓储式超市是一种集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于一体的敞开售货式超级市场,人员密集,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兴建。笔者结合基层防火工作实际,就加强大型仓储式超市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仓储式超市 火灾危险性 消防安全主体 消防监督管理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需要,许多城市纷纷新建或改建了体量大、功能多、装饰豪华的大型超市,为繁荣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超市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火灾危险性高,火灾时有发生,成为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的一类公众聚集场所。特别是仓储式超市作为集仓储、经营合一的综合性市场建筑,火灾荷载大、人员密集、管理复杂,如何根据其特点进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充分认清火灾危险性、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是加强仓储式超市消防安全基础所在

大型仓储式超市,一般建于大中型城市中心繁华地区,其既兼顾一般商场火灾危险性,又有其特殊性,无论是作为经营管理者还是监管部门,都必须认清其火灾危险性:

一是建筑体量大。仓储式超市一般建筑面积都比较大,营业厅和仓储面积也比较大。多层的大型仓储式超市,除设有楼梯外,还安装自动扶梯或采用“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使超市层层相通,每层四面环通,难以进行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迅速蔓延到整个超市。

二是人流量大。由于其购物方式受到群众欢迎,在我国已成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最高、流动最大的场所之一。一些城市的大型超市,日接待顾客人数在10万人以上,逢节假日时,更加突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三是火灾荷载大。其经营的商品,大多是可燃物品,燃烧迅速,经济损失大 。而且这类场所的商品大多分散陈列或堆放在货架、柜台上或悬挂展示在超市的空间,使可燃物的表面积远远大于其他任何场所,一旦发生火灾,蔓延速度快,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大。此外,大型超市电气照明设备多,致火因素多,吊顶、柱、墙、橱窗、柜台内往往安装有大量照明、装饰、广告霓虹灯等灯光设备,这些灯具大都采用埋入式或直接嵌入可燃材料上,长期积热不散,极易引起火灾。

二、落实企业消防主体责任、提高自检自查水平,是预防火灾事故发生的根本所在

做好大型仓储式超市消防安全管理,除了在防火设计上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外,重要的是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新修订的《消防法》更加强调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公安消防部门也专门提出要加强单位消防安全能力建设。作为企业单位,要逐步变“保姆式”被动消防工作局面,积极性实施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水平,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强化消防主体意识。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是前提,是关键,是保证。作为仓储式超市经营人来讲,必须始终把消防安全作为商业经营的重要内容,始终摆在突出的位置抓好。从老板到员工,都要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自觉学习消防安全法律法规,自觉依法办事,从超市设计、建设、经营的各个环节依法办事,提高超市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要完善层级管理制度。由于仓储式超市面积大、商户多、人员密集等特点,在日常监管上容易出现疏漏和难点。笔者认为,可参照消防部门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在市场内部树立网格化管理工作理念,在领导层面设立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整个市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定性为大网格;依托各个楼层的服务部门,成立消防安全工作站,在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负责本区域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定性为中网格;根据经营区域设置,在各散户中成立消防安全工作组,定性为小网格。各级网格要责任人,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逐级缩小网格网眼,最大限度地对各业户实行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管理效能,保证各类行政指令的顺畅运行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

三是要大力推行标识管理。实施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着力规范消防设施标识,突显警示提示作用,是提高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和营造防火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表示化既包括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的职责,也包括消防设施器材的设置和说明。既有疏散指示标志,又有消防知识宣传,内容格式规范,张贴位置合理,形式灵活多样,知识丰富充实,内容老少皆宜。同时,还要做好各类标识、设施的维护保养,时刻发挥其指导性、约束性、实用性的作用,突出整体感和人性化,使公众、业户更容易接受,推动消防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四是要实行巡逻检查机制。通过建立巡查队伍,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将隐患排查、消防宣传、疏散演练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组建巡查服务队,强化岗前专业培训,获得消防巡查上岗资格,并具备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的能力。每个巡查服务队员负责一个片区,既是巡查工作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消防安全宣讲师资力量,动员培训每个业户发展成为志愿消防队的一员,既突出防范具有同一火灾危险特征的功能区域,又利于形成一专多能的巡防队员结构层次,便于相邻业户之间的交流学习和互防互助,构建无缝隙区域联防。

三、加强部门行业监督指导、提高依法监管能力,是加强预防超市火灾发生的关键所在

提高社会面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预防火灾事故发生,是消防部门的职责所在。针对大型仓储式超市这一类场所,加强其消防监管、确保消防安全万无一失,重要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强化依法监管机制。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严格大型仓储式超市的审核验收关,从源头上杜绝产生火灾隐患。同时,要加强日常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与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定期或在重大节假日前,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主动协调和联合相关部门,深入超市开展检查,排查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约谈负责人,坚决督促消除各类隐患和不安全因素。

二是要强化服务指导机制。业户作为市场的最小单元”,在市场整体火灾防控工作中起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只有业户自身练好“铁布衫”,才能筑牢市场的“金钟罩”。因此,消防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从“小”和“散”抓起,着重抓好对业户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的督促,促使业户自觉开展隐患自查、接受消防安全培训、落实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杜绝占用疏散通道经营、不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施工前严格落实报批手续等消防安全责任,从源头上杜绝“点”影响“面”的火灾事故发生。

     三是要强化消防宣传机制。要在大型市场开设消防宣传栏,定期通报季节性火灾事故预防重点、火灾事故案例教训、巡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及交流相关业户对消防安全的看法、做法,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同时,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功能分区、不同经营区域划分,有针对性地宣传火灾预防措施、初起火灾扑救注意事项;特别要突出不同楼层火灾特点,做好本楼层人员的引导疏散工作。

四是要强化灭火救援演练。大型仓储式超市因其火灾危险性高、扑救难度大等特点,历来是消防部队熟悉演练的重点场所。在开展熟悉演练时,不能仅限于熟悉情况、检验预案合理性、测试人装结合等工作,要注重与现场员工的“实战化、互动式”演练配合。因此,消防基层部队在日常熟悉演练过程中,除随车携带宣传资料、随机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外,还应当对市场员工开展不同起火部位、不同区域、不同楼层火灾情况下的进攻路线和救人方法;讲明不同火灾扑救过程中,员工应当如何在官兵指挥下,开展引导救生、确定进攻路线、实施物资抢救等工作,并及时进行协同演练,增强日常工作磨合,确保在火灾情况下,能够“协同一致、高效配合”。

第8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制造型企业 仓储 仓储管理

一、引言

仓储管理是指对仓库以及仓库内储存的物资所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为了充分利用仓储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仓储管理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仓储管理的布局、设施和人员配置等一系列良好规划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有效的仓储管理,可以达到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作用,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有效的调节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制造型企业的仓储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之间。

制造型企业是指生产资料成本在企业成本所占的比例较高。具体的说是指企业日常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于所售产品的原材料的购入,并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加工、装配。制造型企业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其中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目前仓储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的就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作用。就制造型企业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要想获取更多的利润,其中一条有效的途径是就是对于物流的严格把控,而仓储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括原材料的加工,成品的搬运、配送这些内部的生产物流的效率的高低,都会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运行。

随着通胀影响加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制的更小。仓储管理作为制造型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牵扯到诸多因素:购入原材料、产品的生产、制成品销售等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因此仓储管理为制造型企业中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提供着重要的决策依据,它可以有效跟踪市场信息,以及为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管理过程中提供了预警机制。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考虑到风险分散、及时回收成本等一系列问题过程中,加快了出货、进料的频率,但是现行的体制是大多数的企业采用手工操作的措施,效率极其低下。这样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本浪费,还会使得管理层在做决策的时候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仓储管理体统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意义深远。

二、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模式和分析

1.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

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仓库的规划和布局、仓管人员和设施的配置、出入库运作管理、仓储物资保管(涉及到各种物料资源的分区管理)、半成品以及成品的收发及退货管理。

2.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管理形式粗放、单一,技术相对简单落后,物流管理缺乏系统化。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管理模式大多数是在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并未结合现代的管理技术。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的内部的物流体系,即仓储管理尚未实行一体化的管理制度,不论是从原材料的入库,还是制成品的出库都没有实行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仓储管理更具有灵活性,要同整个市场来协调,而现行制造型企业的仓储管理模式不论是管理方式,还是技术水平都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物资预测系统,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预测的物资需求往往会和实际的物资需求相脱节,这样很容易造成物资的存储、供给以及需求信息的脱节,从而使得这个仓储管理很难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日常的仓储管理的过程中体系较为混乱:在库材料的随意摆放,不合格品、余料与合格的出库产品的混放,这些很容易造成在日常的盘库过程中,库存数量模糊不清,账实不符;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原料的领用上,都较为随意,这样很容易造成空间浪费、资金闲置。制造型企业的物流相对于其他一些行业而言,是较为落后的,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加大了物流硬件设备的投入,但是由于物流缺乏系统的连贯性,往往会造成物流资源的浪费。

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就按照订单进行生产的,按订单的生产很容易使得的实际生产所需物料与预期的物料产生偏差。这样做往往会在订单完成之后,有一些原材料尚未完全使用,退回到原材料仓,然而这些按订单生产所剩余的原材料,在下次重接的订单生产过程中其实是很难用到的,但是原材料仓不得不为这些余料安排出空缺的位置,因此这样做必然会加大企业的成本负担。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人员,因此得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许多业务操作的不够规范,原材料的领用、余料的管理以及废品的处理都很容易由于缺乏专业的操作人方式而使得在仓储管理过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

传统制造型企业实行仓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不连续,因此在日常的仓储管理过程中储存是极为重要的,只注重储存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当代市场的发展。现代市场的发展,必然会要求制造型企业将专注点转移到物流体系的其他方面的建设,比如运输系统完善、仓储设备、技术的更新投入。我国制造型企业的仓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有的虽然实行了一些有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的程度不高。管理方式较为混乱,目前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对于仓储管理的认识较为片面,仓储管理知识较为淡泊。他们认为仓储管理更多是出、入库的管理。这种只注重现场管理而忽视整个仓储管理流程的管理方式,往往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仓储管理成本较高同时高成本的管理方式及其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由于缺乏专业的仓储管理人才。这样及其容易使得整个仓储管理受到制约。

制造型企业要发展仓储管理,除了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之外,还需要操作性人才的支持常规性工作。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在制造型企业中从事仓储管理的操作人员,大多是高校直接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动手能力较差。即使仓储设备、技术的及时更新,由于专业型人才的匮乏,也会造成日常的仓储管理中,效率低下。除此之外,不规范的业务操作,还会造成物料在领用过程中的浪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制造型企业仓储管理的对策

1.创新型制造企业仓储管理观念

随着通胀影响加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的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制造型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制的更小。建立科学、完善的仓储管理体统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意义深远。这种创新性的仓储管理理念,要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专业性的从业人员,完善的仓储管理体系,从来达到完善整个仓储管理机制的目的。

2.做好仓库布局、做好现场作业管理

在仓储空间的布局中,首先考虑的是运输的便利性。制造型企业,大多是通过生产来获取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在从事仓储管理的过程中,从原材料的进货,到成品的出货都要充分考虑到与运输工具接口的便利性。针对仓储管理的位置选择上,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的仓库是与实体的职能部门分开的,因此在选择仓库的位置时,除了考虑企业本身生产的便利性之外,还要尽可能的考虑场地的租用费用、交通的便利性、仓库的整体布局以及边缘客户的分布状况、周围物流渠道分布状况等等一系列因素。

在仓库的布局和划分上,先是确认仓库的存储位置,然后根据仓库所处的位置对库区进行划分,一个完善的制造型企业的仓库区域必须划分以下几个部分:存储区、生产区、办公区。存储区主要是负责原材料的入库、挑选、装卸、出货等;生产、办公区域主要负责是对于整个生产活动的计划、协调、控制等宏观区域的整体把握。在划分仓储区域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物品流动的线路,然后根据这些具体线路设定各个区域,包括产品包装、装卸、拣货等区域,最后再根据产品的生产周期的长短,对库区产品进行合理的规划。

要使制造型企业能进行有效的仓储管理,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存储空间的合理利用。在进行存储空间划分的过程中,首先要划分的是最为重要的空间,即物流仓储空间的划分,其次需要划分的是回收空间,划分回收空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区分产品的好坏,从而达到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对于工作人员的休息区域也要进行划分。要有针对性的对仓储空间进行有效地划分,对于仓储空间的划分可以通过原材料的种类、制成品的价值等等一些列因素进行划分,这种清晰的划分方式,有利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节约时间对仓储物资进行有效的盘点和管理。

3.健全在库保管机制、优化库存管理

制造型企业在进行仓储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仓储系统设制、库存管理、具体仓储的操作作业。仓储系统的设置关系到制造型企业日常供应链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要建立一个合适的仓储管理系统就必须是以仓库配送为中心,充分考虑周围的交通、地域、环境等综合因素,然后再以这个中心出发,选取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关于库存管理这一部分,由于制造型企业对于成本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在库存把控的过程中应以保证产品质量前提的基础上,充分把控运营成本,追求合理库存。例如在谈到制造型企业如何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考虑到零库存管理,以销定产。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企业独立的库存成本核算中心。仓储作业操作,这部分关系到仓储管理的最核心的环节,它包括原材料的入库、成品的出库、盘点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流程。在原材料进库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卸货,再根据进货单,验收货物,然后借助企业的现代化的操作系统,完成产品信息的登记,最终确认产品的入库信息。

关于制造型企业在建立库保管机制时,要加强在库产品的信息统计、财务账单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产品的质量是制造型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因此在建立在库保管机制的时候要强化质量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企业仓储管理行为准则。除了上面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到安全、养护方面的管理,因此目前国内一些制造型也考虑到HES等过程管理方案的过程管控系统。

4.加强仓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

在制造型企业所面临的仓储管理的问题中,有一点值得考虑的就是专业人员的匮乏。为了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可以加大员工的培训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对于合格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员工,再次进行培训,直至通过为止。也可以采取处罚措施,有奖有罚,以奖为主。

目前大多数的制造型企业在仓储管理上都采用了企业管理系统,比如ERP系统、K3系统等等。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影响仓储管理的日常的操作模式,还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及时有效的跟踪物品、提高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中的精确性,减少人工成本和库存成本,精确库存信息,最终降低制造型企业在生产、存储过程中的费用。但是这些系统的实际运用状态并不完善。因此在引入这些系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系统的实际运用价值,以顾客为导向,实现信息完整、完全的交互,完善数据仓库信息的建设。具体的改善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点:在原材料入库上,要借助这些系统完成信息的记录,比如具体的存放状况,具体的入库时间;在产成品的出货上面,由于系统可以自动的得出出货单据,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完整对应性,库管员要核对出货单据正确性,检查出库产品与发货单据上产品是否相一致,然后再更新产品的出货信息;盘库操作,采用了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盘货的效率,直接将盘点结果反馈给终端操作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库管员就要定期合适盘点信息的正确与否。

四、总结

仓储作为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制造型企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仓储管理进行合理规划是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高绩效的仓储管理能有效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陆靖:菲亚特公司仓储管理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04)

[2]肖建辉.浅谈仓储管理[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6)

[3]李军:第三方物流进行仓储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2010(18)

第9篇:如何完善仓储管理制度范文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钢材流通企业已经陆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但就目前现状来看,企业内控制度过于形式化,其作用并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充分体现出来。究其缘由,其一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大环境形成较晚;其二是钢材流通企业对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三是钢材流通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具体和系统。以上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

1.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

尽管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已建立条理清晰的工作流程、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应的内部授权、以及内部监督等措施,但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严,企业在对各项活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或控制缺陷,致使内部控制效果不尽理想。

1.4内控监督机制缺乏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规范内部环境、强化内部控制关键人员,促使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有效落实于企业管理之中。但当前钢材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一方面是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另一方面是相关监督制度的制定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实用性不强,其中一些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应用效果。

2.对企业绩效管理的解读

2.1整体解读

在企业层级管理形态下,各职能部门承担着特定的工作内容,并完成既定的工作成果。这充分的说明了,绩效管理整体层面是以职能部门为代表。职能部门应当根据钢材市场体系,整个行业特点,钢材流通企业现状等相关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考核标准,对钢材流通企业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促使企业领导了解当前企业工作实力,经营现状,为后续合理的规划钢材产品经营活动创造条件。

2.2局部解读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绩效管理的局部层面以部门人员为代表。钢材流通企业中绩效管理的有效应用之一是制定奖惩机制,通过奖惩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予以适当的奖励,对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惩罚。另外,应当建立有效的绩效奖金发放机制,以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3.构建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模式

3.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3.1.1建立健全的钢材采购制度。钢材质量、采购定价直接决定经营收益及后续经营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建立钢材采购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采购各个环节予以分析和考虑,如采购预算如何制定、付款方式如何选择、钢材质量如何检测、各环节具体操作人员如何授权审批等,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钢材采购制度。

3.1.2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可以促使钢材数量、质量等相关方面规范落实,通过强化库房登记记录、定期盘点等工作,提高钢材存储的安全性。由于大多数流通企业自身并不一定配备相应的仓储设施,因此对于优质第三方仓储企业的甄选尤为重要。这里同样强调,优质仓库选择标准、选择方法、选择流程及权限的明确。

3.2优化绩效评价机制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合理开展。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应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绩效管理手段,合理设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权重,建设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同时,要象内控制度一样,对绩效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管理,以体现管理者对员工的帮助和员工的绩效改进。同时,应该对内控制度的实施以及设计的各流程的重要控制点纳入绩效管理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并不断完善流程,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流程的不断优化,反过来提高公司整体的绩效。人力资源部门也应将内控制度的执行纳入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以推动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3.3健全与完善企业的监督体系

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材流通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契合度,促使两者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钢材流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首先,结合企业审计监督实际情况和监督要求,对企业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促使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完善内控体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健全性。其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力,通过借助外部监督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促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均在监督之下实施。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透明度,为规范企业内部行为、树立企业形象创造条件。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