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第1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国有林场 职工绩效 管理探讨

南平市国有林场是福建省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多年来,南平市国有林场按照“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扎实做好林场各项工作,有力的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国有林场管理别是职工的绩效管理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国有林场的管理主体――职工绩效管理入手,分析南平市国有林场目前的绩效管理方式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一、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基本情况

1.南平市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5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2.6%,其中:林地面积3095万亩,占全省的23.4%。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位居全省前列,活立木蓄积量1.6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南平市现有市管国有林场18个,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分布在10个县(市、区),经营总面积100.8万亩占南平市林地面积的3%。通过多年的发展,南平市国有林场在南平市林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经营成效明显。2015年全区18个国有林场实现林业总产值655.8亿元,同比增长10.11%。二是生态效益显著。2015年,18个国有林场采种2350斤,育苗60亩和容器育苗122万袋,种植面积12898亩,抚育138343亩,补植6646亩。三是森林管护到位。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偷盗林木、侵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林区治安得到进一步好转。

2.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5年底,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为2232人,其中在职职工1138人,离退休职工1094人。随着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全体林场干部职工为林业经营、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林政委托执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体制。2009年,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制定了《南平市国有林场综合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二章明确了人事用工与工资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制度中,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按岗计酬、工效挂钩”的原则,把工资报酬与工作岗位、责任、数量、质量、以及林场效益挂钩。无论干管后勤、护林、一线人员,工资总额分“基本工资”、“效能工资”、“效益工资”三个部分,并明确了不同岗位人员工作的比例。第十三章明确了劳动制度与定额管理,第十四章明确了劳动纪律与效能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强化管理,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每年制定《年度生产经营检查评比办法》,强化对任务指标、林政资源管理、资源培育管理、木材产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经济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职工绩效管理、其他综合管理,实行千分制考核。

二、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南平国有林场对职工的绩效管理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考核指标难于量化到个人。《南平市国有林场年度生产经营检查评比办法》侧重点对林场整体的考核,并将更多的考核指标体现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方面,属于宏观方面的考核。从《南平市国有林场综合管理办法》中关于对人事用工与工资分配制度、劳动制度与定额管理、劳动纪律与效能考核制度规定的情况看,已经明确提出并执行效能考核制度。并明确无论干管后勤、护林、一线人员,工资总额分“基本工资”、“效能工资”、“效益工资”三个部分。要求各林场完善分配机制,制定效能考核办法,按月或按季对各岗位进行效能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或扣罚效能工资直至基本工资。“效益工资”与全场年度经济效益挂钩。具体规定根据林场《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工资改革方案》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但从职工个人完成岗位目标的数量、质量、标准的要求上,具体细节不够明确、不够统一,有的只能模糊的用“好”、“中”、“差”标准来衡量,主观随意性较大。

2.考核工作执行中难于操作。在考核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事关各个林场职工的切身利益――效能工资,也就是绩效工资。有些绩效考核可以通过量化来进行,但是在职工完成林场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中,没有结合具体工作岗位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具体操作很难执行。有时有的班组为了考虑“大局”,怕伤和气、怕得罪人,没有严格按照考评要求执行。

3.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在绩效考核中,更多的体现在具体的绩效工资方面,对干部的政治待遇、个人升迁等方面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不知道自己那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

三、完善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

1.理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要加大宣传和执行的力度,逐步理清林场管理者、全体员工对林场绩效考核的模糊认识。要开展林场绩效管理及考核培训,增强全体职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逐步树立尊重员工价值创造。同时,要把绩效管理和考核转变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考核者通过多种方式将工作目标、工作价值观传导给被考核者,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赢得全体员工的支持,打造良好的考核环境。

2.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各林场要结合管理处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研究每年的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并根据工作岗位,设定好考核项目,有的岗位也许一个人一个项目,有的岗位几个人一个项目,但是要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一个钉子一个眼的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位干部职工头上,考核项目要尽量全面,确保考核起来有据可依。同时,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设定考核评分标准。同时,对于影响重大的工作,通过履行岗位职责可以完成,但是由于工作失职导致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森林火灾、违法违纪,这些工作要增加考核分值,特别重要的工作,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强化考核过程的严密性。绩效考核涉及到职工的个人利益,考核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让职工从内心真正认同绩效考核的价值观。首先要规范程序,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实施办法,明确考核程序,确保每个环节都严密。同时,考核要成立林场职工绩效考核委员会,抽调公正无私、大局意识强、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好的同志参与考核,最大限度的减少争议。同时,从考核的时间安排,可以按照季度进行、也可按照年度进行,但无论那种时间段考核,年底综合计分。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关系到一个阶段本单位工作在系统内所处的位次,大家都非常关心。因此,要增强考核透明度,及时公布考核结果,让被考核单位及早知道工作达标情况、所处位次,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改进、推动工作。

4.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绩效管理考核是衡量每位职工工作的完成情况,在与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的同时,要体现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避免有的职工“宁愿不拿绩效工资,也不干事情”的被动局面。所以在年底的绩效考核中,要于评优评先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成为干部职工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体现绩效考评推动工作,培养干部的目的。

推动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对于搞好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加快国有林场培育森林资源的步伐,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增强国有林场的经营活力、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林业和生态建设事业快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建设祖国秀美山川,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南平市国有林场综合管理办法.2009

[2]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南平市国有林场年度生产经营检查评比办法.2015

[3]胡勇军.绩效考核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绩效

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初探

――以南平市国有林场为例

黄辉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林业局

摘要:本文从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角度,以南平市国有林场目前职工的绩效管理评价为基础,分析目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职工绩效考核意见建议。

关键词:国有林场 职工绩效 管理探讨

南平市国有林场是福建省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多年来,南平市国有林场按照“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扎实做好林场各项工作,有力的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国有林场管理别是职工的绩效管理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国有林场的管理主体――职工绩效管理入手,分析南平市国有林场目前的绩效管理方式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一、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基本情况

1.南平市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排头兵。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259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2.6%,其中:林地面积3095万亩,占全省的23.4%。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1%,位居全省前列,活立木蓄积量1.62亿立方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南平市现有市管国有林场18个,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分布在10个县(市、区),经营总面积100.8万亩占南平市林地面积的3%。通过多年的发展,南平市国有林场在南平市林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经营成效明显。2015年全区18个国有林场实现林业总产值655.8亿元,同比增长10.11%。二是生态效益显著。2015年,18个国有林场采种2350斤,育苗60亩和容器育苗122万袋,种植面积12898亩,抚育138343亩,补植6646亩。三是森林管护到位。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偷盗林木、侵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林区治安得到进一步好转。

2.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5年底,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为2232人,其中在职职工1138人,离退休职工1094人。随着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全体林场干部职工为林业经营、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林政委托执法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体制。2009年,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制定了《南平市国有林场综合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二章明确了人事用工与工资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制度中,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分配、按岗计酬、工效挂钩”的原则,把工资报酬与工作岗位、责任、数量、质量、以及林场效益挂钩。无论干管后勤、护林、一线人员,工资总额分“基本工资”、“效能工资”、“效益工资”三个部分,并明确了不同岗位人员工作的比例。第十三章明确了劳动制度与定额管理,第十四章明确了劳动纪律与效能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强化管理,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每年制定《年度生产经营检查评比办法》,强化对任务指标、林政资源管理、资源培育管理、木材产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经济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职工绩效管理、其他综合管理,实行千分制考核。

二、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南平国有林场对职工的绩效管理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考核指标难于量化到个人。《南平市国有林场年度生产经营检查评比办法》侧重点对林场整体的考核,并将更多的考核指标体现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方面,属于宏观方面的考核。从《南平市国有林场综合管理办法》中关于对人事用工与工资分配制度、劳动制度与定额管理、劳动纪律与效能考核制度规定的情况看,已经明确提出并执行效能考核制度。并明确无论干管后勤、护林、一线人员,工资总额分“基本工资”、“效能工资”、“效益工资”三个部分。要求各林场完善分配机制,制定效能考核办法,按月或按季对各岗位进行效能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或扣罚效能工资直至基本工资。“效益工资”与全场年度经济效益挂钩。具体规定根据林场《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岗位职责考评办法》、《工资改革方案》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但从职工个人完成岗位目标的数量、质量、标准的要求上,具体细节不够明确、不够统一,有的只能模糊的用“好”、“中”、“差”标准来衡量,主观随意性较大。

2.考核工作执行中难于操作。在考核工作中,由于绩效考核事关各个林场职工的切身利益――效能工资,也就是绩效工资。有些绩效考核可以通过量化来进行,但是在职工完成林场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中,没有结合具体工作岗位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具体操作很难执行。有时有的班组为了考虑“大局”,怕伤和气、怕得罪人,没有严格按照考评要求执行。

3.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在绩效考核中,更多的体现在具体的绩效工资方面,对干部的政治待遇、个人升迁等方面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不知道自己那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

三、完善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

1.理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要加大宣传和执行的力度,逐步理清林场管理者、全体员工对林场绩效考核的模糊认识。要开展林场绩效管理及考核培训,增强全体职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逐步树立尊重员工价值创造。同时,要把绩效管理和考核转变为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考核者通过多种方式将工作目标、工作价值观传导给被考核者,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赢得全体员工的支持,打造良好的考核环境。

2.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各林场要结合管理处下达的目标任务,认真研究每年的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并根据工作岗位,设定好考核项目,有的岗位也许一个人一个项目,有的岗位几个人一个项目,但是要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一个钉子一个眼的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位干部职工头上,考核项目要尽量全面,确保考核起来有据可依。同时,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设定考核评分标准。同时,对于影响重大的工作,通过履行岗位职责可以完成,但是由于工作失职导致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森林火灾、违法违纪,这些工作要增加考核分值,特别重要的工作,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强化考核过程的严密性。绩效考核涉及到职工的个人利益,考核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让职工从内心真正认同绩效考核的价值观。首先要规范程序,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实施办法,明确考核程序,确保每个环节都严密。同时,考核要成立林场职工绩效考核委员会,抽调公正无私、大局意识强、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好的同志参与考核,最大限度的减少争议。同时,从考核的时间安排,可以按照季度进行、也可按照年度进行,但无论那种时间段考核,年底综合计分。绩效管理考核结果关系到一个阶段本单位工作在系统内所处的位次,大家都非常关心。因此,要增强考核透明度,及时公布考核结果,让被考核单位及早知道工作达标情况、所处位次,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改进、推动工作。

4.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绩效管理考核是衡量每位职工工作的完成情况,在与职工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的同时,要体现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避免有的职工“宁愿不拿绩效工资,也不干事情”的被动局面。所以在年底的绩效考核中,要于评优评先相结合、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成为干部职工晋级、评优的重要依据,体现绩效考评推动工作,培养干部的目的。

推动南平市国有林场职工绩效管理,对于搞好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加快国有林场培育森林资源的步伐,提高国有林场的经济效益,增强国有林场的经营活力、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林业和生态建设事业快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建设祖国秀美山川,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南平市国有林场管理处.南平市国有林场综合管理办法.2009

第2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1.引言

面对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量研究表明,企业若想要保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高素质人力资源。企业必须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理论来建立起能够参与外部人才竞争、高绩效、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全面、综合、系统地评价、考察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成果、行为能力、业务表现、政治素质等方面,并可将其作为其辞退、培训、工资增减、职务变动、奖惩等管理活动的客观依据。本文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进行探讨。

2.企业绩效考核的改革思路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绩效考核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考核过于笼统和简单,缺少量化指标,考核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同时,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没有与奖惩、职位变动、职称晋升、工资分配直接挂钩。因此,对企业绩效考核进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建立具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现行的企业绩效考核的一些指标不能紧密联系当前工作,笔者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具体化的考核指标体系,增加相关评估维度,每个维度都要有二级或者三级指标,还可增加用于考察临时性、机动性任务的动态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设置方法要科学合理,确定一级指标权重时要多考虑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组织目标,而二级指标权重要以员工的职位分析为依据,与其岗位特点和职位高低相挂钩。

2.2加强交流与沟通,健全评估反馈体系。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不重视绩效评估的反馈与沟通工作,而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只有充分与被评估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才可以对被评估者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够指导他们不断地提高绩效、改进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建立面谈机制来与被评估人面对面地协商、沟通,同时还应该建立评估补救程序,允许认为绩效评估结果不公平、不真实的员工申诉。

2.3实行分类评估。我国企业有130万个,工作人员达到了2900多万,涉及到各行各业,再加上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企业干部职工的工作职责、工作重点、工作内容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应该采用不同的分类评估方法来进行绩效评估、科学考核。为了扩大信息来源,应该坚持以群众参与与领导考核并重的评估方法;而为了大幅度降低绩效考核中的主观人为性,应该坚持以定性为辅、定量为主的考核方法,且可采用平衡记分卡法或者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判定评估等次。

2.4运用评估结果。绩效考核重在落实,应该将其与组织发展、个人发展、培训、任职、奖惩、升迁等挂钩。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措施

3.1注重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培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注重技能培训,第一,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实在具体,培训人员要按时到场、培训时间要落实到位,力争通过培养来让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上一个档次。第二,培训应该具有广泛性。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要让员工尽量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成为“多技型”、“复合型”的人才。第三,细化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应该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计划、计划、职称晋升计划,工人技术等级晋升计划、再教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以及职工培训计划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员工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到岗位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3.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应该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全力加强制度建设,并在强化执行力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秩序,健全组织机构,进行定岗定编定员的“三定”工作,形成岗责分明、在人才引进、薪酬调配、考核培训、劳动合同以及各项福利制度上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例如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实施细则》、《员工医疗费用管理办法》、《电话费用报销规定》、《夏季降温费、冬季取暖费发放规定》、《劳保费发放规定》、《机关交通补贴暂行规定》、《员工试用期考核办法》、《薪酬管理办法》、《管理人员考核办法》、《操作人员考核办法》、《员工考勤请销假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奖惩办法》等多个人事规章制度。

3.3建立科学的员工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没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而定量评估却能够大幅度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便于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正确评价。笔者认为定量评估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评价、岗位条件、工作职责等;第二,量化考核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廉、绩、勤、能、德”;第三,详细分解“廉、绩、勤、能、德”,将分解项目制定为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根据员工不同的行政职务来制定相应的分值标准,即按照普通员工、一般干部、中层干部、主要领导来设定标准分值,总分为100分。对于那些评价考核长期低于60分的员工,应该找其谈话,要求其整改,若还是屡教不改,则应该予以待岗、淘汰。扣发绩效房子。这种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优化配置岗位人员。

3.4树立为员工服务的工作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当员工受到尊重时,他们就能体会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这样有利于他们产生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某企业为了充分体现对职工的关爱,每年都组织为职工体检,让职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防患于未然;为解决离家远的职工吃住问题,该单位还特意开办了员工食堂、宿舍;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在办公环境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开辟了图书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还定了扶危济困帮扶制度,对单位内排查的重病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这列为员工谋福利的措施不仅强化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有助于员工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内部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总之,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壮大,就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努力让绩效考核成为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新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第3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1外委团队管理的现状

1.1外委团队管理的内容

信通公司的外委团队管理是指在外委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1]信通公司外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1)对项目的前期调查,资料收集,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决策,项目立项材料的审核;(2)对项目需求报告的评审;(3)项目计划的评审,项目进度的把控;(4)项目的跟踪和项目成本的分析;(5)管理项目中的问题、风险和变化;(6)项目团队建设;(7)项目的协调工作;(8)项目人员和项目供应商的考核。

1.2外委团队管理的方式

供应商与信通公司签订服务合同,按照服务合同规定的人数,录入运维人员信息,信通公司组织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和安规考试,对于考试不合格者重新组织补考。同时信通公司还负责运维人员的考勤、加班、请假和变动等日常管理工作。项目组每周上报项目组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汇总统计所有项目组的每周周报工作量,生成总工作量报表。因项目需要,项目组需要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需申请办公资源,管理人员按照申请需求分配办公资源,在项目结束后回收办公资源。项目是整个业务的主线,以项目为中心,开展合同管理、人员管理、周报管理、安规考试和办公资源分配等业务。外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人员管理、周报管理、办公资源管理和辅助决策业务。

1.3外委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

1.3.1完全信息化的运维流程尚未建立

信通公司和供应商签订服务合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人员需要查阅纸质合同文档才能知道哪些合同需要付款,哪些合同即将到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日常考勤数据是项目组负责人使用Excel表格手工上报运维人员的出勤、加班和请假数据,管理人员根据上报的考勤数据进行手工汇总统计。目前项目运维人员大约有300人,传统的手工考勤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考勤数据还有可能有误;同时不便于统计查询。

1.3.2规范、有效的集中的运维流程和制度有待完善

运维人员的加班、请假和变动等情况,填写相关纸质工单,项目主管签字确认,最后将纸质工单传递给管理人员。随着纸质工单的增多,不便于管理人员查找、统计人员的请假、加班等信息。原有的运维制度和流程已不能适应集中环境下的运维工作,必须建立统一的运维管理流程以适应集中后系统和用户的需求,通过运维流程和制度的建立,改变现有管理信息资源的模式,由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由分散管理转化为统一管理,可以使日常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化,人员职责角色更加清晰化,便于指导人员合理安排相关工作[2]。

1.3.3人工辅助统计安排运维工作及资源

运维人员的保密协议签订和安规考试分数,都是以纸质文档的方式备案存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便于查找运维人员的保密协议签订情况或安规考试情况。项目组每周手工上报项目周报,管理人员根据项目周报手工计算统计项目组每周工作量,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不便于统计项目组月度、季度甚至年度的工作量。项目组需要办公资源时,需要向管理人员手工申请,管理人员分配办公资源。项目到期后,项目组忘记归还办公资源,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回收办公资源;项目组临时增加人员又不申请办公资源,占用其它未分配的办公资源,导致在管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办公资源被占,影响办公资源的分配。管理人员不能实时了解办公资源使用情况。

2外委团队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新的外委团队管理模式的建立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通分公司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对管控团队职责重新梳理、完善规范了外委项目管理,从制度、责任、管理上重新建立了外委项目管理模式。

2.1.1建立统一管控制度,实施双经理制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管控团队重新仔细梳理、完善、规范实施厂商管理流程,与公司运维团队相互协同,从技术、业务和管理三个方面保证所有项目按期、保质、合法完成。规范人员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人员进场、离场、变更和请假等流程,落实责任到每个管控经理与技术经理身上。

2.1.2做好运维责任与团队分工,实现外委项目全面管控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管控团队重新仔细梳理、完善、规范实施厂商管理流程,包括人员进场、离场、变更和请假等流程。落实责任到每个管控经理与技术经理身上。

2.1.3规范外委项目驻场人员管理

驻场人员管理是信息化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规范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将管控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使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侧面支撑项目全过程管理。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的驻场运维支撑人员管理,借鉴了“五位一体”管理机制,将管理的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相结合,做到统一、优化、奖惩,使人员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2.2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绩效考核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是在员工价值创造和价值回报之间构建公正合理、适度激励的价值评价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3]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在外委项目管理方法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2.2.1进行外委人员多维度绩效考核

。外委人员绩效考核实行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供应商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外委人员绩效考核主要以工作量饱和度维度、安全事故次数维度、考勤维度、综合维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维度包还任务绩效、管理绩效、周边绩效。任务绩效主要包含协作性、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

2.2.2将供应商考核结果运用到供应商等级评定中

进行供应商绩效考核时,将外委人员考核结果作为供应商考核得分的一项重要评分,供应商考核还包含供应商外委人员稳定性维度,项目资料提供准确性、及时性维度,供应商服务质量维度等。对于评定等级为A的供应商进行奖励,对于评定等级为C的供应商进行处罚。将外委人员考核与供应商评定进行挂钩从而协调供应商绩效与外委人员绩效的关系。

2.2.3将供应商考核结果计入外委人员绩效考核结果

供应商在考核外年底进行,将考核结果评定为A的供应商奖励部分按比例奖励给外委人员,从而在外委人员年度考核时表现优异的外委人员将得到进一步奖励。

2.2.4建立积极、协作团队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使组织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个体与供应商之间的绩效目标并在二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外委人员之间形成协作、互助、友爱的关系,在合理的竞争的同时强调外委人员之间的配合。[4]

2.3用信息化开辟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之路

在规范化、精细化外委管理目标实施过程中,信通公司以信息化技术为突破口,构建“省信通运维管理规范平台”,积极探索以信息化技术助推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新路子,规范信通公司外委项目管理工作流程,拓展管理方式和手段,完善监督考核体系,从“手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从注重事后统计分析,进一步提高外委项目管理水平和外委项目质量。

2.3.1进一步规范外委人员入职流程

外委项目人员入职时,通过信息平台将人员信息、人员的办公资源、项目信息同步到系统中。

2.3.2加强人员考勤制度

外委项目人员考勤记录通过考勤系统直接与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对外委人员请假、加班流程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人员考勤制度。

2.3.3做好项目过程管理

外委项目建设进度维护到平台中,根据项目里程碑平台提醒相关项目人员需要提交项目文档,帮助外委项目管理人员把握好项目质量。

2.3.4规范外委项目组人员周报制度

外委项目人员每周根据项目组填写项目周报,平台汇总项目周报,通过横向纵向数据分析项目组人员工作质量和项目进展情况,为外委项目管理人员过程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3.5利用量化数据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在年度对供应商评价时,系统根据人员考勤、工作量饱和度、服务质量、文档完整率等信息自动给出供应商量化得分,避免过去凭借印象或和莫个人的关系对供应商打分的方式。

2.3.6利用平台辅助决策工具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外委项目情况

通过平台的辅助决策平台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外委项目的人员工作情况,工作饱和度以及与其他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帮助管理人员分析外委项目(见图5)。

3结论

文章分析了当前信通公司外委团队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外委团队管理的内容、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外委团队管理模式的建立、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和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外委团队。在信息化管理外委团队方面,初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将原有的分散的运维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了新型的、集中的运维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了维护质量、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了成本,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管建超 马永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4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计划管理;经济活动;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5.13

1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1.1 企业战略管理对经济活动分析的要求

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分析实践中,企业各级主管的领导和从事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势和实现手段都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经济活动分析不能仅强调经营考核指标结果的分析,还应强调各类主要经济指标的实现过程分析与控制。

1.2 经济活动分析目标描述

经济活动分析要适应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实施目标管理、综合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是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战略计划进行设计,合理分配任务指标至各专业部门,由各专业部门分别完成各专业计划的初步设计,然后进行内部协调平衡,减少重复与交叉,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与利用,确定最终计划后再进行计划的下达、执行、控制并纳入经济活动分析中,通过运用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强调过程化的精细化管理,保障综合计划有效执行,保证实现良好的经济活动分析结果。

1.3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范围

公司所属各相关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主要包括以下部门:发展策划部、财务资产部、电力营销部、运维检修部、安全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信息通信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是综合计划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执行省公司下达的综合计划。公司综合计划实行各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发展策划部统一归口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由发展策划部牵头,各专业部门分析各自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由发展策划部召开企业经济活动分会议,由各专业作专题报告。

1.4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指标体系

1.4.1 综合计划指标

1)电网发展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规模、 投产规模、科技投入、教育培训投入。

2)资产质量指标: 固定资产销售增长率、市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市公司陈欠电费回收率、市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应收电热费余额、县公司当年电费回收率、县公司资产负债率、县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

3)供电服务指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平均不合格时间、城市供电可靠率、城市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供电可靠率。

4)经营业绩指标:购网电量、售电均价、线损率、成本费用、可控费用、职员人数、应发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县公司可控费用、县公司利润总额、县公司线损率。

5)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变化、职工教育培训情况、劳动生产率。

1.4.2 基于综合计划指标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1)公司经营活动整体评价及其特点:本期公司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主要特点以及对经营活动的整体评价。

2)地区经济形势及电力市场分析: 本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地区电力需求情况、电网运行分析。

3)购、售电量分析:购网电量分析、售网电量分析。

4)财务状况分析:售电均价分析、应收电费余额分析、供电成本分析。

5)电力建设情况分析:本期在建项目形象进度及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项目开工和投产情况、投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

6)人力资源分析:本期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教育培训投入指标完成情况,各项指标变化特点和原因。

7)县公司资产经营指标分析:本地区各县级供电公司售电量、收入、成本、利润情况以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预测:预测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三季度预测全年完成情况,四季度预测次年指标。

9)问题和对策:本期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问题和事件;公司经营管理短板;需防范的潜在经营风险;需要省公司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客观和主观原因,以及对经营成果影响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1.5 最佳指标值的确定

根据省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及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管理办法,按照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解所属各单位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考核目标,既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目标,又确保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保证同业对标指标的先进性。

2 基于综合计划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做法

2.1 组织机构

公司总经理是经济活动分析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为第二责任人,指标体系中各个综合计划指标的责任管理部室负责人根据职责划分,负责具体落实相应综合计划指标的分析、评价和预测,为第三责任人;形成了责任层层分解,管理、跟踪与考核逐级实施的经济活动分析管理组织体系(见图1)。

图1 六安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组织机构图

2.2综合计划管理流程

图2 综合计划编制、执行、上报流程图

2.3 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流程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收集分析预测总结提炼辅助决策四个阶段。

2.3.1 信息收集阶段:根据年度下达的综合计划指标,由策划部牵头,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配合,利用相关分析系统进行全面、及时、准确接受与采集数据。计划部负责汇总并综合计划指标汇总信息。

2.3.2 分析预测阶段:根据相关分析系统采集生成统计数据,由策划部负责汇总,财务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基建部等部门共同参与,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计算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分析。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查明影响综合计划指标的原因,找出关键问题,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指出整改措施。

2.3.3 总结提炼阶段:对公司综合计划指标的全面分析,主要将综合计划指标的执行进度分析贯穿于经济活动分析中,对各单位指标实绩同下达计划数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评价,通过对综合计划指标执行实现的过程流程的分析,揭示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其内在联系,及时预控、协调、平衡、管控,为保证企业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效益,以期提高企业的全面综合效益。

2.3.4 辅助决策阶段:公司领导依据计划部提供的综合经营分析报告,对预期计划目标进行动态修正,提出新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做出经营决策。

2.5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经济活动分析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2.5.1 绩效评价

1) 绩效评价组织机构

发展策划部门负责对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a) 省公司目标管理评价。

b) 省公司资产经营评价。

c) 省公司综合计划指标进度评价。

2.5.2 绩效评价的流程及说明

绩效评价和考核的流程(含组织机构)

流程体现了考核的分级管理原则和考核结果作为制定或滚动修订指标改进计划的依据,使工作不断循环、提高的目的。绩效评价贯穿于整个综合计划管理、同业对标、目标管理的全过程。

2.5.3 绩效数据的采集

经审核后的各类经营报表、综合计划指标数据,同业对标数据。

2.5.4 绩效评价方法

差异分析法、正态分布法、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2.5.5 绩效评价的纪录形式

书面材料

2.5.6 绩效评价的结果的应用

1) 综合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指标责任单位季、年度管理责任制考核,并作为年度工作评先评优的依据。

2)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各指标责任单位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有效地推动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不断提升。

2.5.7 规章制度

《六安供电公司资产经营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四分”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线损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资金管理办法》、《六安供电公司生产成本考核办法》《六安供电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 持续改进

3.1 考核目标的改进方法

3.1.1 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指标分析工作,建立科学的预控机制,加强系统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采用单维、多维等方法,开展差异性、阶段性、典型性、综合性分析,实现管理精细化、工作规范化。

3.1.2 根据分析结果,实时进行指标预控,寻找指标背后的管理差距,不断提高公司、部门、过程的绩效。

3.2.3 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强执行情况、过程性检查和定期考核落实。

3.2 对指标体系的改进方法

建立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使得公司、部室(中心)指标互相支撑、相互协调、责任到人。

3.3 对标杆数据的修订

公司每年修订标杆数据,做到既符合实际,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3.4对工作流程的改进方法

对重点指标实行评价督办制,加大动态管理考核力度。梳理、优化各项成本费用的管理、考核流程,细化费用的结算方式和考核办法。

3.5 对绩效考核改进的方法

3.5.1 绩效考核过去以相关部门评价为主,改为单位自评、基层单位互评、相关部门评价、公司领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5.2 加大动态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直接引入部门领导、一般管理人员年度考核。

4 推广应用建议

今年以来,六安供电公司加强基于综合计划下的经济活动分析,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管理、组织、控制体系,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重视对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强执行力,实行动态管理,以实现指标最优、效率最高、效益最佳目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成本费用的控制

第5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预算管理控制与绩效管理控制的关系

一方面,预算是绩效考核的基础,科学的预算目标值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另一方面,高水准的预算目标对管理者的态度和业绩存在积极影响,预算管理在为绩效考核提供参照值的同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

在整个管理控制系统中,预算与绩效管理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以因果关系为逻辑主线、首尾相连的循环过程。在战略管理的前提下,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来进行预算管理控制,再以预算管理确定的标准为依据来衡量管理者的经营绩效,而绩效管理又反过来决定着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是否应当采用既有战略,还是实施新战略。

搭建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

首先,要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组建一支强有力的高绩效团队。团队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制定中长短期战略目标,又要有极强的执行力,才能把组织制定的目标落实到位,才会有好的结果。建管局根据公司绩效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以局长办公会为绩效管理的决策机构,成立了绩效管理委员会作为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建管局局长为绩效考核委员会主任,考核委员会成员由建管局领导班子组成。绩效考核会议由绩效考核委员会成员及考核专责参加,绩效考核委员会下设绩效管理工作办公室,由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共同组成,负责绩效管理的日常工作。

其次,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实用的运行体系。用企业制度的规范运行和标准化的企业工作流程,来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学习和贯彻公司的绩效管理一系列文件的基础上建管局编制了建管局绩效管理办法,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原则、组织机构、内容与标准、考核程序及兑现办法,将效益奖金剥离出来作为绩效考核基金,根据各部门的不同业务要求,差异化地制定出不同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与目标要求。建立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从部门职责、基础管理及行政指令等方面对各部门每月工作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成效和效率进行绩效评价打分,月末将综合评价结果予以公示,并在次月工资发放中兑现考核奖惩,对绩效目标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管理,跟踪分析。通过采取这种逐月考评的考核方式及科学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约束和激励每名员工。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目标,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建管局综合绩效管理考核水平的持续提升。

再次,要抓落实,再好的制度都需要检验和落实。绩效管理的目标制定完成后,最关键的是如何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落实目标,将目标变成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的计划,是实现整个目标绩效关键的一环。在这方面,建管局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科学地进行责任分解,把绩效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形成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责任制。通过每月的考核评价来检验工作的完成情况,强化过程控制,及时点评纠偏,以保证绩效目标的顺利完成。

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以期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达到一个交叉点

以往的财务预算主要是管理财务收支计划,很多人认为这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分内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和其他人员无关。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的后果是预算变成了单部门预算及事后预算,完全达不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绩效目标。为体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的思想,就要通过对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从而更加有效的完成绩效目标。建管局适时推行了一体化信息平台,通过实施远方预算管理系统把预算、资金、固定资产、账务等各个专业系统都建立在统一的平台上,让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及固定资产管理三大模块进行信息共享及集成,由工作流技术驱动各部门协同完成。

界定业务范围,使各项绩效考核的预算指标与会计科目体系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明确预算指标核算的内容,划分预算指标的各个归口管理部门,规范各项指标的管理权责及审批流程。用流程化的手段将各个预算指标的管理固化起来,由计算机自动控制预算流转的各个环节,根据预算值自动进行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全过程实现电子办公(无纸化办公)并做到业务流转完成后自动生成凭证的效果。

第6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新的绩效考核渐行渐近

绩效考核不仅是银行对一定阶段经营管理状况和战略执行的检验和价值判断,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从追逐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逐步树立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现代经营理念。因此,其绩效考核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过去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转变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即从管理利润提升到管理价值。

以管理利润为指向的绩效考核,核心任务是规模的扩张或既定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主要实现对产出水平的结果考核;以管理价值为指向的绩效考核,核心任务是在合理运用资本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部门、各业务、产品、客户等内部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整体的价值最大化。显然,新的绩效考核体制相比传统模式,无论在管理内容还是管理环节方面都要复杂很多,在考核产出、结果、财务指标、短期绩效的同时,还要考核投入、过程、非财务指标,兼顾长期战略。因此,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已成为银行实施发展战略、规范内部管理、实现良好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

西方先进银行绩效考核体制的经验

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是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改进的,呈现出有规律的几个发展阶段。当前,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发展到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的价值管理阶段,即以银行的价值是否实现增值为考核的核心目标,通过比较资本成本,动态反映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产品组合或客户系列的绩效,运用平衡计分卡(BS)等技术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战略发展需要随时跟踪和优化作业流程、产品及客户结构。

经济资本是实现这一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管理工具,并运用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指标完成产品定价、资本金分配和不同业务或考核单元的同质化比较等管理活动,进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化效用和银行价值的持续增值。总结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立在经济资本基础上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在业绩评估和考核激励中居于核心地位。由于有先进的风险定价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以及管理会计系统等科技信息平台的支撑,银行能够灵活地从不同机构、业务、产品、客户等多个维度科学衡量其真实风险和价值贡献。

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绩效考核的动态管理。在前中后台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实时监控业务的变化,并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和需要调整经营策略。

三是设置灵活的资本成本率(机会成本)要求。为了体现业务结构和战略发展重点,以及注意到不同业务单元潜在的风险性质上的差异,银行在经济增加值管理方面逐步摒弃了早期的单一做法,执行有区别的资本成本率。

四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目前西方先进银行普遍采用平衡计分卡代替传统的财务考核,不仅包括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而且增加了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技能培训、资产质量和内部管理状况等非财务指标内容。通过模型建立各指标间驱动因素的因果联系,尤其是与改善绩效之间的关系,使银行的各级机构明确资源投向和发展方向。

五是绩效考核与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经济增加值尽管考虑了业务的真实成本,但仍侧重于衡量短期绩效,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被考核机构或个人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成长性要求,使银行战略执行力弱化。为弥补这个不足,西方先进银行一方面通过平衡计分卡系统设置一系列非财务指标,建立市场、客户、员工以及内部管理等潜在发展要素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级机构和个人能够与银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把每个业务单元的战略分解为规划期内各年度的经营发展目标,并进一步分解到个人或岗位工作目标,使最高层的战略能够落实到最基层单位,从而使管理层可以清晰了解并选择战略进程。

国内银行绩效考核体制的发展

创新绩效考核体制首先是来自外部监管的压力。目前,银监会已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定了风险评级体系,针对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某些股改国有银行分别制定了绩效考评办法,都涉及到国内银行的绩效考核规范。在指标设置上主要涵盖了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本比率、内部控制等内容,充分体现了重视资本约束和资产质量的监管导向,对各家银行的绩效考核乃至整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变革产生显著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监管部门以资本约束和资产质量为核心的监管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内商业银行正积极推动全面的改革转型。转型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建立以资本集约化为经营准则的价值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监管部门相关办法为重要依据,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技术,确立注重效益和质量的绩效考核体制。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了新的绩效考核体制架构,尽管在实际操作上因各行情况不同而各具特色,但都比较一致地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是树立了注重资本约束和综合效益的绩效考核理念。在考核原则上强调资本成本的概念,并在不同层次的考核指标设计中加入了资本成本扣减或资本占用收费的内容,同时,提高资产质量、中间业务、资源利用等指标的考核占比。二是突出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在绩效考核中的核心作用。结合各行实际,部分银行采用模拟拨备缺口代替资本成本计算经济增加值,部分银行通过监管资本充足率与考核期末风险资产计算资本占用,并通过确定资本成本率核算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还有部分银行进一步发展到运用按产品或授信特征确定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方法计算经济资本占用,并在计划或预算内考核资本占用和经济增加值贡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大部分银行都在探索建立覆盖各级经营机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三是提高了量化考核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适当的指标设置,对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的绩效突出量化考核,逐步加大对管理部门和人员考核的量化比重,并依据考核结果配置增量资源和兑现激励。四是依托信息技术平台推进绩效考核管理技术的革新,尤其是提高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能力。目前,信息技术平台的大规模投入和运用已经能够支持国内主要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实现基本的系统化管理和操作,如直接的系统数据采集和初步的绩效评估等。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和管理会计系统的运用能够更为精确地分摊和衡量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资金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等财务成本耗费,为定价、资源分配和绩效考核提供相对完整的管理信息和决策依据。这些新的技术还处于不断检验、完善之中,但已开始服务于银行的实际操作过程。

目前存在的不足

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尽管进步显著,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然面临不少待解的问题。深圳银监局在2004年、上海银监局在2005年先后就区域内中资银行绩效考核体制进行的专题调研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前国内银行重财务指标考核的倾向。上海银监局的调研报告以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为参照,指出国内银行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仍囿于完善财务指标体系,仍没能建立起包括内部运营指标、客户指标和员工发展指标在内的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极大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和作用的发挥。总结目前国内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偏重财务指标,同时难以避免执行中出现差距。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上尤其缺乏客户服务质量、员工发展、内部管理和控制等前瞻性指标,还不能有效反映银行各级机构和人员的综合绩效,引导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考核理念和考核模式引入国内银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相对复杂的核算办法使指标的直观性要弱于传统规模指标,加之在自上而下的贯彻过程中由于知识和理解层次的差异容易导致改革的路径依赖。例如,在传导和执行中来自基层的抵触使考核被动打折扣,或可能变相地回归规模考核,形成新指标体系与旧经营模式的“两张皮”现象。

二是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指标设计存在差距。由于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据储备和数据质量还远未达到要求,因此,目前国内银行有关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的核算基本上还只能做到模拟,现有的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收益、成本等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和分配。在设计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上还比较粗,难以准确反映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的细化差别,使实际操作难度加大。这些只是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一些银行采用以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核算经济增加值,这既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单元的资本占用和风险承担,也不能体现银行对不同业务的战略倾向。并且,以8%的监管比率通过风险资产规模倒算资本占用,一般情况下会低估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承担水平,高估低风险业务的风险承担水平,遏制战略扶植业务的发展,使资本金分配和绩效评价的效力降低。还有部分银行采取经济资本占用收费并计入产品成本的考核管理办法,这也与经济资本用于抵御银行非预期损失的本质相违背,明显扭曲了业务定价及绩效考核管理。

三是资本成本设计上存在偏差。核算经济增加值关键是要在扣除拨备后的税后利润基础上减去资本成本,部分银行采用单一资本成本率的管理办法。单一法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规模(风险资产余额或增量)预算部分和超预算部分执行一致的资本成本率,另一种是对不同业务单元执行一致的资本成本率。前一种情况不利于银行对各级机构和个人贯彻资本约束的要求,实践中容易回归“规模情结”,后一种情况不利于银行区别不同区域、行业、机构、产品的风险特性和银行的战略结构调整,从而不能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不同考核单元对银行的价值贡献。

四是与长期战略联系不紧,偏重结果管理。与银行的长期发展相对脱节不仅由于非财务指标设计的不充分,还因为战略转化和指标逐层分解的相互脱节。或者制定的战略没有现实地转换为各年度的绩效预算并层层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使之充分了解发展方向;或者分解到各级机构和个人的财务计划只考虑了当期的工作任务,使之以完成短期业绩为要务。这样既不利于全行战略的实施和控制,也限制了绩效考核所应发挥的促进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优化业务结构等关键作用。尽管可以通过缩短考核周期等方式推进动态管理,但由于不能实时掌握业务的资本占用和效率,更不能及时评估战略的推进情况,因此,基本上只能完成对短期业绩的结果考核,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结果管理。

改善绩效考核体制的建议

绩效考核体制改革的进步不能忽略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各种不足,在短期内建立与西方先进银行相当的管理体系尚有困难,当前重要的是在考核理念和主要指标设计上要遵循资本约束和质量效益的原则,考核制度上要体现监管部门的要求,考核目标上要充分考虑长期战略与短期发展的有效结合,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和自身实际需要的绩效考核体制。

一是适当增加非财务指标,完善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应充分重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在资产质量、资本(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加有关内部管理和控制、客户服务质量、员工素质和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待条件积累成熟后,逐步推行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考核体系。目前主要是加大有关客户服务、员工发展、内部管理等指标的研究,增加调查投入,形成科学的指标体系。同时,深入研究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定量关系,建立互补指标体系。

二是改进经济资本的管理和核算办法。经济资本是新绩效考核体制的基础。对已采用系数法分配经济资本的银行,应进一步细化系数类别,完善区域、行业、产品、客户等不同维度的资本占用系数;对条件不足暂使用监管资本代替经济资本的银行,应依据风险特征和业务需要围绕8%的监管资本充足率按大类设置资本占用比率。无论采取什么模式,最终还是需要不断完善数据积累,建立经济资本分析和数据处理技术平台,逐步加入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占用管理,提高经济资本计量和管理的精度。

三是完善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和管理。经济增加值是新绩效考核体制的核心,在权重设置上应充分体现这一要求。在细化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的基础上,应改变单一资本成本率的做法,研究不同区域、行业、机构、产品的风险特性,并根据银行的战略需要设置有差别的资本成本率,逐步使经济增加值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考核单元的价值贡献。此外,经济增加值在实际中应该是边际意义的,即一定的经济资本占用应产生的最大化经济增加值。因此,绩效考核不仅是对价值增值结果的考核,还应逐步研究最优经济增加值的预算管理办法,使绩效评价和考核管理更为科学。

第7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为加强班组员工绩效激励,打通绩效管理的“最后一公里”,2009年,余杭公司在原综合责任制考核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绩效考核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到兄弟单位学习调研并结合自身绩效管理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考核办法和细则,班组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形成。2013年底,根据省、市公司全面全员绩效管理的新要求,余杭公司按照“明确定位、强化执行、奋力争先、省内标杆”的企业工作思路,创新班组绩效管理方式方法,开始构建以“4M”为核心的一线班组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绩效管理系统,推进班组绩效管理的深层次应用。“4M”即理念体系(Mind-set)、管理体系(Management)、评价指标体系(Measurement)和激励制度(Motivationg)体系。

“4M”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坚持五项原则,构建班组绩效理念体系

绩效管理理念是班组绩效体系的灵。余杭公司经过探索、总结,确定了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开,工作计分标准对员工公开,严格按照计分标准统计工作数量;二是坚持客观公正,根据相关工作记录确定工作数量和质量;三是坚持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工作难易程度的差别以及不同员工工作水平;四是坚持自主管理,班组内工作绩效记录统计由班组负责;五是坚持沟通反馈,由单纯的单向考核向双向绩效管理转变,建立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的全过程管理。

绕三个建设,构建班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班组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余杭公司着力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监督体系建设方面构建班组绩效管理体系。

(1)制度建设方面,以《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绩效管理办法》《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月度绩效考核细则》《国网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2014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细则》为总领,以《班组绩效管理办法》为核心,形成班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2)组织机构建设方面,余杭公司各单位成立本单位的二级绩效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班组绩效的日常管理。各班组结合班组长负责制和班委会民主管理的要求,成立本班组的三级绩效管理工作小组,设立兼职绩效管理员一名,班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绩效管理工作。

(3)监督体系建设方面,余杭公司人力资源部为绩效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绩效考核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指导班组三级绩效考核办法的制订、执行和日常考评工作,负责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党群工作部为绩效考核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绩效考核办法公开、公正、公平实施。余杭公司工会为绩效考核投诉受理部门,负责协调和处理对考评结果的分歧和投诉。

设置两类指标,构建班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立是班组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余杭公司设置组织绩效评价指标(应用于班组年度绩效定级)和个人绩效评价指标(应用于班组员工绩效考核)两类指标,构建班组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班组年度绩效定级主要是将绩效管理与班组建设相结合,将标杆管理理念向班组建设范畴延伸,开展班组年度定级工作。余杭公司班组定级分标杆班组、A级班组、B级班组、C级班组、未定级班组,共5个等级。班组定级工作遵循“班组建设常态化管理、关键指标动态化考核”的核心思想,在班组基础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等8部分内容实行常态化管理,设置通用标准8大类共187项指标,及专业标准10大类共154项指标。在班组安全生产、遵纪守法、稳定等几方面建立关键指标,设置4大类共26项指标。班组关键指标实施动态考核,关键指标一旦打破将被立即取消定级称号,降为未定级班组。

(2)班组员工绩效考核根据省市公司要求统一实施“精益积分制”考核。班组精益积分库由各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召集各工种代表集体讨论协商,根据实际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分门别类,形成了一个班组内部统一的,均认可的积分库。指标主要包括工作业绩指标(包含岗位职责指标(PR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和工作态度指标(WAI)两个方面,以工作业绩指标为主。在具体工分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各单位结合各自的情况制定,运维检修部(检修建设工区)主要以工作票和操作票为依据,实行工分计算。变电专业主要按照值内工作、各值分配工作、日常工作、变电所投产、单项得分、班组加分等6部分计算工分,班组长得分为班组值长及以下岗位人员得分的平均值。输电专业以计划管理、安全管理、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大修(指立塔、架线施工)、有主业扩、基建工程管理、科技与教育培训、物资材料管理、精神文明、车辆管理、工效管理等为主要考核内容。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将台区经理与班组其他人员区分,建立不同考核方式。台区经理以给定固定的分为主,以台区各项指标、优质服务及工作质量等完成情况扣分方式。其他人员以基本分+日常工作积分+工作质量扣分的方式开展。

落实两项激励,构建班组绩效管理激励制度

绩效激励是班组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余杭公司绩效激励包括班组组织绩效激励和班组员工个人绩效激励两部分。

(1)班组绩效激励方面,余杭公司加强班组定级结果的运用,将班组成员的奖金系数与班组定级结果挂钩。以B级班组为基准,B级班组成员月度奖金系数维持现有系数不变,其它各级班组成员月度奖金系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被评为标杆班组,班组长就享受中层副职的奖金系数,普通员工享受副班长的奖金系数,以充分激发班组成员工作积极性。

以调控运行班2013年班组定级为例对表1进行说明。调控运行班2013年定级为标杆班组,2014年全年班长的奖金系数由原来B级班组的1.25调整为1.4,职工的奖金系数由原来B级班组的1.0调整为1.15,班组2014年全年奖金将增加14.9万。

表1 班组定级奖金系数调整表

班组定级结果 标杆 A级 B级 C级 未定级

供电服务站站长 1.45 1.35 1.3 1.25 1.15

班长 1.4 1.3 1.25 1.2 1.1

供电服务站副站长 1.35 1.25 1.2 1.15 1.05

副班长、供电服务站主管、供电所班组主管 1.3 1.2 1.15 1.1 1.0

职工 1.15 1.05 1.0 0.95 0.85

(2)个人绩效激励方面,各班组根据余杭公司二级单位下达的月度绩效考核奖惩额度,结合员工积分情况、责任大小、质量高低、任务轻重等实际情况,拉开分配差距,突出对重要岗位、承担重要责任的激励,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员工个人考核分数与月度奖金发放相挂钩。仍以调控运行班班组全员绩效管理系统7月份录入信息统计,班组累计登记绩效项目423条。7月份个人绩效最高分113.73分,最低分72.16分,平均分94.12分,奖金最高者与奖金最低者相差近千元。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可以清晰、直接地反映班组员工的工作量,体现多劳多得的理念,同时通过记分库的合理设置,班组成员积分差距也在合理范围。

开展班组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提升员工执行力,拓宽人才培养通道

班组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打通了绩效管理“最后一公里”,实现全面全员绩效管理全覆盖,使班组人员转变了思想观念,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了生产职能,强化了执行力,促进了良好班组文化的形成,有效推进余杭公司各项任务和指标按期保质完成。

绩效测评手段的应用,使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岗位调整、动态培训相结合,为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以工作结果和业绩说话,给“肯干、想干、会干”的员工提供上升的职业通道,调动了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各类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员工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注重班组争先创优,班组成果亮点纷呈

通过“关键指标动态化管理、班组建设常态化管理”,余杭公司班组在基础管理和重点建设上有的放矢,把班组建设和绩效管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落到实处。通过班组绩效定级考核,使班组成员的利益与班组建设工作紧密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提高了班组成员参与班组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013年,原检修(建设)工区输电线路运检班获评省公司五星级班组,同时获评四星级班组10个、三星级班组25个。余杭公司QC小组活动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以来,余杭公司班组QC成果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4个,省级奖项11个,市级奖项9个,共有4个班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1个班组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发明专利3项。

开展班组绩效管理的思考

要处理好绩效管理“工作导向”与“学习导向”的关系

众所周知,绩效管理是工作的重要推手,在工作中具有目标导向和指挥棒的作用,绩效考核是评判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的重要手段。但要注意的是,职工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才是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职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前进的过程,可能在承担部分较高难度工作时出现纰漏,没有完成预定的绩效指标。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职工成长中的学习代价,处理好“工作导向”和“学习导向”的关系,注重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的培养锻炼。在操作层面可以设置“基础指标”和“提升指标”。通过基础指标的设置,确保基本工作目标的完成,同时对职工考核差距做到有效控制,这个层面注重监督和处罚;通过提升指标的设置,激励部分员工承担“跳一跳够得着”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这个层面注重引导和奖励。

第8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一是抓实制度建设,明确考核导向。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委员会成员组成;会同区医改办等部门修订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试点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其中重点提高群众满意度测评在绩效考核中所占比值,丰富群众满意度测评取样方式;完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夯实考核基础,明确最大限度激发事业单位公益服务属性的考核导向。

二是抓实过程管理,规范考核流程。明确考核方式,考核采取综合指标与专项指标相结合,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综合指标年度考核,专项指标季度考核,季度考核中已涉及的考核内容,年度考核不再组织考核,季度考核得分按比例计入年度考核总成绩;明确职责分工,通过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明确区编办、监察、财政、人社、卫生等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将责任主体落实到位。

三是抓实结果使用,树立考核权威。季度考核结果主要与绩效工资挂钩:考核结果分为一、二、三级,区相关部门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基础上,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实行先预拨后结算。绩效工资总量分为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每月定额发放,奖励性绩效依据每季度考核结果发放,二级单位按核定的奖励性绩效进行发放,三级单位扣减的奖励性绩效数额用于奖励一级单位。年度考核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实行四挂钩:与单位评先树优结合,考核结果直接与单位年终考核等次挂钩;与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年终绩效考核工资;与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和干部使用挂钩,将年终考核优秀比例和干部使用向绩效考核为A级的单位倾斜;与机构编制调整挂钩,评为C级的单位,由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整改仍不到位的,视情核减编制、降低规格,直至撤销建制、注销法人资格。

第9篇:综合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绩效考评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并参照一定标准综合评价职工的多方表现,如思想品德、工作成绩以及工作能力等,其在人事管理中占据着基础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1]。事业单位通过实施绩效考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有助于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可为事业单位打造素质过硬,效率较高的优质队伍,实现事业单位管理的目标。

一、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指标脱离工作实际

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评工作的核心内容。十多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一般都按照1996年人事部印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实施,考评标准内容也不够系统与细致,考核指标缺乏量化和细化,难以保证被考核者的行为能通过绩效考核手段与单位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粗放的考核指标使考核者在评价过程随意性较大,“印象分、平均分”现象频出,使得考核工作流于形式。

(二)职工对考核工作的认同度较低

绩效考核制度是一项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伴而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习惯于享受固定工资的老职工简单的将绩效考核是作为“扣钱”,无法认同与考核是加强和改进个人工作的手段。年轻职工认为粗放的绩效考评模式,无法体现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价值。另一方面,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无经营压力,中层领导干部存在“讲感情,讲面子”的心理,不愿意去得罪下属,没有认识和体会到绩效管理对于促进部门工作的积极一面。

(三)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范围小

许多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对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和反馈环节引起重视,考核结果运用范围较小,没有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或不与薪酬、职位晋升等挂钩,没有体现优秀职工的工作能力和价值,导致事业单位的大多数职工都存在着“工作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对于职工工作能力的改进、以及骨干职工激励作用仍然欠缺[2]。

二、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存在问题的若干方法

(一)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可以将单位的使命和任务转换为考核目标。首先考核目标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针对可以量化的就尽可能用数据说明,以减少主观因素,让考核工作更为客观。完成指标制定后,事业单位应建立考核指标动态管理机制,根据组织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适时调整评估内容和评估标准,更好的发挥考核指标作为连接工作绩效和组织目标的纽带作用。同时,应将公正客观、公开透明以及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充分体现在考核过程中,让考核成为常态,以综合性评价职工的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包括德、能、勤、绩、廉在内的多个方面,并联系岗位的具体特点,将岗位不同环节的侧重点和薄弱的地方区分开来,使综合性考核更加全面与细致。

除此之外,还需对考核的目标范围予以区分,将一定横向的比对加入考核的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指标比较各部门、各岗位的考核结果,这样才能良好的应用绩效考评,提升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采取全面的考核操作办法

在考核方法上,可对考核范围进行扩大,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展开绩效考评,比如上级考核、同级考评、自我评估等;对实际工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利用多种考核方法,如排序法、相比较法等将各考核环节的具体工作予以落实,进一步加强考核的灵活变通性。同时,应公开考核的各项指标与结果,让所有职工都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借助民主测评的方法,全面、仔细的分析测评结果。另外,在利用现代、合理的科学方法,使考核更加多样化,进而能够更加全面的利用绩效考评方式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

(三)提高职工对于绩效评估工作的认同感

通常来说,绩效评估对于职工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因此提高职工对于绩效评估的认同度就要从个人获益角度出发。对于较高文化层次的年轻职工而言,通过绩效分配鼓励他们超越目标,获得成就感,从承担的责任中体会工作的意义,得到与自己价值相匹配的收入。对于工龄较长的老职工而言,要关注这类人员的工作环境、收入等保健因素,绩效评估体系设计应保证他们完成日常工作后,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绩效工资收入。要让中层领导干部直观感受到绩效管理是其工作上的好伙伴,他可以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将目标传递给下属,告诉下属自己对他们的期望,通过团体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给予其充分绩效考核和分配权力,发挥其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改变绩效管理只是去得罪下属的消极认识。

(四)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如果只进行考评,而没有让被考核员工知晓结果,这样的考核便丧失了其原有的意义。利用考核测评,可把员工分为四类,分别为核心型、骨干型、问题型以及僵化型。同时,还应将其和职工的薪酬待遇、岗位聘任以及职位晋升相挂钩,将绩效奖金及时兑现,达到奖优惩劣、奖勤惩懒的目的,让核心型员工、骨干型员工从中得到奖励,进而鞭策问题型员工,教育僵化型员工,呈现出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3]。

三、结语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评是有意义的,若要促进其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让相应的工作效益进一步提高,就应将实际的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利用相应的目标指标展开绩效考评,促使绩效考评朝着更加规范、公平的方向发展,提升其工作效率,提高其工作质量。另外,良好的绩效管理办法也有助于事业单位管理的加强,促进其发展的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1]张敦莉.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