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对外汉语的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的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的前景

第1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 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体系中,任务法一直是常用的教学法。但是在任务法的使用中,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或者初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往往将情景教学误认为是任务法,从而造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汉语能力和教师今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通过阐述任务法和情景教学的主要特点,对两者进行对比。

1.任务型教学法概说

任务型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teaching approach)主要起源于外语教学领域,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过程为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法,顾名思义,强调“任务”,这里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的目标任务,也就是学生针对老师布置的一个目标去完成它,这个任务目标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比如去市场买东西、去订飞机票等等。二是语言教学的任务,老师想让学生学会哪些语言点,在这项任务中是否能够完成语言教学的目标,比如“买菜”的任务中,应该学会怎么问价格、怎么讨价还价等。此外,任务应当具有三种特性:任务的真实性,为解决现实世界中某项目标而进行的任务;实用性,任务应该是可操作的,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阶梯型,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结合体,它的目标、输入(材料)、活动、师生角色等都会影响任务的设计和排序。

任务教学法是一个“先做后讲”的过程,在教学实施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准备(Pre-task)、任务执行(Task-cycle)和任务评估(Language focus)。

首先是任务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在课堂内进行。教师首先介绍将要进行的任务,并且引导学生讨论任务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生词或者短语,这些内容直接与任务相关。这一部分的引入主要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对学生的简单问答进行。这些工作做完之后,教师将要具体设置规划任务的实施,让学生设定好任务的操作步骤、涉及到的道具或者使用哪些语言形式。这一阶段是任务教学法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是应该做到精炼而高效。

其次是任务进行阶段,这一阶段应尽可能的在真实条件下进行。学生针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实际条件下去完成,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应该用到任务准备阶段所学习到的生词或者其他表达方式。比如去市场买菜,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把“多少钱”、“要几斤”等简单短语教授给学生,学生在自己完成任务时,在市场里就会使用这些短语进行问询。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然习得。另一方面,在任务的进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碰到新的情境或者表达方式。依然以去市场买菜为例,在买菜过程中学生持有的钱是一定的,因此要完成老师设置的任务,就不得不讨价还价或者选择和取舍不同的菜,这样在实际买菜任务的进行中,许多新的语言点出现。这时要求学生能够记录下来,并自己进行尝试解决。

最后是任务的评估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总结和巩固阶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回到课堂,老师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用到的语言点和表达方式进行提炼。任务中涉及到的语言点和表达方式包括课堂上已经学习的和任务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针对前者,老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达到进一步巩固的效果。而后者应该进行重点的解答和操练,将学生遇到的新语言点教授给学生,并进行一定量的操练,达到新语言点的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自然习得和语言交际的教学法,优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教学方法灵活生动。但是教学重点在于教师任务的设计和针对学习者语言水平所教授的语言点难易程度。

2.情景教学及其主要特点

情景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法,并非“情景教学法”,没有自身的整套理论基础及可行性研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情景教学往往成为一种常用并且效果较好的教学手段。

所谓情景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所学语言点,设计出一个特殊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进行语言点的操练。这个情景,是尽可能的联系实际生活,旨在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在实际交际中有所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比如在学习了“问路”这一课的相关知识点后,老师会简单设计一个场景,让一个同学扮演游客,向另一位同学问路,在这个场景中,所涉及到的语言点全部来自于课堂学习。

情景教学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是虚拟性。情景的设计大部分都是虚拟的,教师在课堂假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想象参与其中。这个虚拟的场景可以发生在任意时空,但实际演练时一般是在课堂。比如学生学习了买火车票,老师通常不会真正让学生去买票,而是设计出一个火车站的场景,学生扮演售票员和乘客。

其次是可预见性。情景中的情节和表达方式都是预先老师预先设定好的,学生在情景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课堂中的语言点,在这个场景中,谁都知道会发生些什么,情景单一,买菜的情景就只会涉及到买什么,多少钱,称多少等等。

最后,情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课堂上的语言点转化为在实际情景中的操练。情景的设置是为了操练本课所学习的语言点,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通常情况下,进行设计情景下的操练就是本堂课的最后一个部分。

3.任务法与情景教学的对比

了解了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两者存在着一些异同,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对比。

任务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强调了实际交际的重要性,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在做中用”,现实生活是第一位的;而情景教学之所以要设定一个情景,也是为了尽可能的让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课堂书本中的知识能够学有所用。

两者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任务型教学法在任务的设定上有着明确的目的,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并且在任务前老师会针对目标任务进行一些简单表达方式的教授;而情景教学也是要求学生在情景中操练课堂所学习的语言点,目的明确。

两者在教学进行过程中都包含了语言点的操练。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前的准备阶段,老师会教授一些简单的表达方式,这些语言点在任务进行过程中一般会用到。比如设定一个去语言学校报名的任务,可能会用到问询、商榷等表达方式,教师任务前会把这些表达方式教授学生,在任务进行中,学生会不自觉的用到这些内容,达到操练效果;而情景教学更加直接,特定情景的设计就是为了操练课堂中所学习到的语言点。

任务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的不同点。

教学步骤不同。任务型教学法可以明确分为三个步骤,包括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而情景教学大多步骤简单,是语言点的教授加实际操练,情景往往是教学的最后一步。

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实施必须是真实的,情景教学所设定的场景大多数为模拟的。真实性是任务教学法的首要特点,要求所有的任务必须是在现实情况下进行的,而情景教学中,老师根据课文语言点得需要设定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大多是模拟的。比如去医院看病,在任务法中,老师会要求几个学生陪同一个生病的学生去当地的医院看病,病看完了,任务就算完成。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可以没有病,只需要扮演一个病人,在假定的医院场景中完成“看病”。

任务型教学法规定了详细、明确的任务内容,所涉及到的内容复杂。情景教学的场景大多是简单的。举一个买火车票的例子。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实施前老师会将买票的一些简单表达方式教授出来,同时对任务进行规划,比如你有多少钱、去哪买票要买去哪个城市的票,是坐票还是卧票、出发的时间等等,任何细节都涉及到且必须要进行;而在情景教学中,老师给出一个买票的场景,学生自己编排目的地、票价或者出发时间,随意性较大。又如去市场买菜,任务法要求学生持有多少钱,在制定地点买什么菜,买多少钱的。而在情境教学中,可能只需要学生用所学到的句型买到菜就可以了。

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新的语言点和表达方式,并且在任务结束后进行详细反馈;情景教学一般在场景中对已学会的语言点进行实际运用的练习,情景结束后老师和学生进行简单评点。任务法中,一个任务结束了,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进行任务的报告,提出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予以解答并且再次进行教授和操练。

本文也以表格形式列举出两者的不同点。

4.评析任务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

不可否认,从20世纪末至今,任务型教学法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整套的系统,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是由于任务型教学法对任务设定的要求较大,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时难以实行。一方面许多任务需要在真实情况下进行,这其中涉及到诸多不便的因素;另一方面,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语言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对于初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许多任务完成起来存在较大难度。

相对于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似乎更为常用。情景的设定可以是模拟的,并且每个情景中学生要完成的内容简单,能够有效的完成课堂知识的实际操练。但是情景教学只能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像任务法那样,在实施过程中详细地学习和习得语言点。学习效果上也不如任务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应该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明确任务法和情景教学的内容和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才是一个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询 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 《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李征,载《教法研究》,2011

[3]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陈文博,载《语言与翻译》,2011.

[4] 《任务式教学法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刘壮,戴雪梅,载《世界汉语教学》,2007.

[5] 《情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运用》,李海鹏,载《语言文字应用》,2007.

第2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52-02

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阶段,由此衍生的汉语热在全球蔓延开来,这给全国各大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独立学院中设立的对外汉语专业,面对一些王牌大学培养的同类人才的竞争,暴露出了疲软的态势,如人才知识覆盖面过窄、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薄弱及专业方向模糊等弊端。对独立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极大的冲击,学生们对原有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出质疑,对外汉语教师也显得力不从心,传授理论知识较易、培养实际能力较难,成为阻碍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对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作深度思考,从而为独立学院教学建设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一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当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表现出并不“独立”的态势,教育部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制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的计划,但现在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照搬其附属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据资料统计,某省共有独立学院26所,其中有19所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挪用了母体的教学计划,只有3所做到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上的独立。加上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这就意味着国家在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招生等方面没有任何鼓励的优惠性政策,这也是制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独立学院脱离了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为谋求发展缩短建设时间,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自身师资建设,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有限等问题制约着独立学院的发展,这些问题成为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二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和课程设计的不合理

若要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奠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不仅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更是基本载体,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受到传统课程观念的束缚和对对外汉语专业定位的模糊化,造成了独立学院对对外汉语专业化的重视不够,导致课程偏离了对外汉语专业化发展的目标。首先,现有的课程设计太过着重学术性而忽略了师范性。目前,许多独立学院为对外汉语专业设置的课程仅有第二语言习得概论、对外汉语教学词汇研究、语法研究寥寥几门课程,其余课程几乎与中文专业和外语专业所学内容相似,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其次,在课程设计上理论性和实践性不能达到很好的协调,课程设计过多地偏向理论教学,脱离了对外汉语

教育者将来在其职业中的实际需求,某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教师能力培育课程都没有开设,学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通过实践来对在课堂上所习得的理论进行深化理解,也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

2.师资力量和实习环境的缺乏

对外汉语专业作为近年来才兴起的专业,师资的配备与管理上没有编排出一个完整体系。在独立学院中,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双料人才(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听说读写),教师过于年轻,教研方面经验不足,这些问题令许多学校不具备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资质,如许多独立学院因自身条件有限,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来开设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大多都是从其他专业借调过来。一些院校更是缺乏实习的场所。据统计,国内近八成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独立学院内没有留学生,致使缺少一个基本的实习环境,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发展如此迅猛,独立学院中对外汉语专业建设所需的师资、实习场地等客观条件对人才培养有极大的限制,这也是造成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难以从事本行业的教育事业、对外汉语人才浪费的重要原因。

3.学生自身的条件限制

因传统式英语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在教授英语时,多以单词详解、语法分析、句子翻译为主,忽略了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匮乏,进而影响学生教学实践的能力。独立学院学生作为本科三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一些基础课程上,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和理解上相对吃力,再加上独立学院学生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总体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导致对各自前景和择业道路感到迷茫。虽然当前对外汉语专业就业前景看似一片光明,但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据调查统计,独立学院中的对外汉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直接流向对外汉语教育的仅仅只有十分之一,一半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而其他学生大多选择了与对外汉语教育无关的其他工作。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对未来职业选择方向上定位不清,缺乏明确目标。

4.国家政策不到位

独立学院自1993年成立以来不断迅猛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5月印发了关于独立学院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通知,提出“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原则,确保独立学院稳妥、健康地发展。但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但仅靠这两份文件来解决独立学院专业发展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三 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确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课程设计理念

对外汉语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为辅作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交叉培养的同时兼顾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明确独立学院的教学体系,该体系既是专业办学水平的表现,又是人才培养中的中流砥柱。这种培养体系旨在兼顾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抛弃传统教学观念,拓展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出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双突出的人才。课程设计方面,应该从四个方面更新理念:(1)从以知识作为基本出发点到以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2)从以教师主体为根到以学生客体为本;(3)从以教师单方面灌输到师生双方面沟通;(4)从以教学方法静态平衡到动态多样。

2.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实习环境

若要完善师资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院方不仅要大力支持教师留学深造,还应该给教师提供便利舒适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针对对外汉语专业需求,院方还应当聘请一些专业人才,如聘请外教,为学生学习营造多元化的国际环境。教师也应当提高教学理念,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科研和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实习不能是一种形式,独立学院应该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拓宽专业的就业出口,才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为学生指明道路,才能有效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转换。独立学院可以寻求其附属的大学和社会机构帮助,尽可能开设一些汉语培训机构或进修学院,使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再在这类机构中选拔出较为优秀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外派出国任教,如此循环反复,不仅可以缓解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可以提高汉语教学人才的专业素质。

3.学生应当选择性地拥有教师资格证书

为了从各方面全方位地加强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出适应国际社会发展的学校对外汉语人才。根据学生水平硬性规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应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还有第二外语证书。另外学校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一些在国际影响大有权威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的考试认证,如TESOL等。但要提醒学生不要盲目考证,要有选择性地参加认证考试,在考试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4.国家加大对独立学院的扶持力度

当今,独立学院学生已占本科生中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发展之迅猛,理应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国家应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努力使独立学院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独立学院在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出台一些能有效保护和持续推进独立学院人才发展模式的政策。

四 结束语

面对独立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国家、学校、老师和学生各方应当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国家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指导和监督,学校和老师多接受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困惑,学生多听听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独立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大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就业方向;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69-02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

1.背景知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2012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中国学专业,现在统一划归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各个院校陆续将本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专业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攀升,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为了适应新形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高校就开始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如今,对外汉语专业开设已经整整二十年,在这期间,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语言教学的新形势,各个开设院校不断修改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逐年增多,这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开始面临就业形势的严峻挑战,学生不知道应该干什么,用人单位也了不解这个专业的学生具体是学什么的。针对以上情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该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合理调整课程安排,明确指引就业方向。

1.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传统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这样的表述第一眼看上去,很具有吸引力,但其实过于笼统、模糊,不符合实际,不适合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

2.课程设置。我国很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多而杂——课程门类多,学习内容杂,一般都会开设语言类、文化心理类、文学类、教法教研类课程,还有的院校增加教育类、写作类等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重点课程不突出,这样就使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学而不精;同时,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不合理,学生一味地听课,缺少教学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纸上谈兵。

3.就业方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大部分院校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但就目前的就业形势而言,本科生毕业根本无法在国内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海外虽然亟需汉语教师,可真正能走出国门的学生是很有限的。从历届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来看,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人数十分有限。

三、创建民办院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民办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征是以社会对各种专业、专门人才和实用型职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社会职业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注重与社会相关职业或职业群的紧密结合,保持动态的衔接,围绕所需的综合素质来培养人才。我们可以在此指导之下,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重新定位。民办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且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用双语进行交流、教学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专门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设立科学的课程结构。按照国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整体规划安排主干课程,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设置选修课程,根据学校特色设置特色课程,加强师资培训和管理,合理分配课时。学校结合实际,在开设主干课和选修课之外,增加了学生的课内外教学实践。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建立了微格实验室,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备课、书写教案、模拟课堂教学、师生点评”等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讲授、点评以及教师的点评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汉语教学中来。此外,在校内,利用国际交流合作处的留学生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实习基地与外国留学生结成帮学对子,辅导留学生学习汉语,帮助外国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听课、备课、讲课以及通过模拟课堂—帮学—教学实习,这个实践的过程,使学生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全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步骤与环节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就业找工作打下基础。在就业上,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重新明确就业方向。学校也应该因势利导,对毕业后工作和读研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方向。毕业生毕业以后可以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以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也可以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汉语学校及国际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其他部门从事文员工作,也可以选择读研,继续深造后到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其实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和对内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汉语教学两个部分。教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一个比较好的就业出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地区亟需汉语教学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沿边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汉语教学,这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为此,学校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加学生就业实习的机会。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民办院校必须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立足市场需求,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前提下来改革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对外汉语人才,从而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国英.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3]潘文国.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第4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认知取向;对外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客观物质的属性丰富多彩,而人们对其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观点不同。人们会因为不同的场景,不同角度,事物的不同方面来认识事物。而另一方面,人的认识来源于主观能动意识,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客观事物,通过联想,探索,追究,最终选定思维的对象和目标。而这些思维内容的转换过程就是认知取向的过程。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认知目标的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和取向,就是认知取向。认知取向不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就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认知成果。[1]

据国家汉办相关报道显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而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怎样培养他们是件大事。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有许多研究证明,学习者的个人因素、个体差异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之一。[2]我们往往归咎于学习者们自身能力的欠缺,而很少考虑到这是他们学习中的认知取向造成的。这些学习对外汉语的学习者们虽然自身存在一定的能力缺失,但主要还是和外部环境,文化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师通常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并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灵活有效地迁移到真正的生活情境中,成为自主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效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认知取向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汉语知识及文化知识,没有知识组织能力。

很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都依赖于他们原来的知识结构,正是这些结构是他们建立某种表征或心理模式指导着学生解决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新的认知取向的建立是在这些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过分依赖而导致对汉语知识数量的缺失,和组织知识能力的下降,是学生们不能建立正确的新的认知取向,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用各种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时,对汉语的思维能力下降。从而降低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以及交际水平。

2.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作用,人们以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实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跟住老师的思维,降低了自己思维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对传统的教育大加贬斥,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3]他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潜能。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塑造自己行为并得到满足的人。

3.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吕必松先生倡导的“总体设计理论”即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的是“培养必需的语言交际能力。”[4]重视课堂教育,教授了语言知识,但并未培养技能,也是徒劳无功的。

转变对外汉语学生学习认知取向的相应策略:

1.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引导选择正确的认知取向,换位思考,开发创造力。

具有某一特殊技能的专家有比新手以更抽象原理为基础的领域表征和原理之问相互联系的表征.具体领域内的知识以不同方式来帮助问题解决的熟练水平。[5]对于增加对外汉语学生的知识数量,既能提高言语水平,又能提高思维能力,都会增加其认知取向的能力,以掌握最终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举例、变换场景等方式,教会学生换位思考的方式,选择正确的认知取向,随机应变,思如潮涌,独立见解,开拓创新。而不能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以免误入认知理论的误区而难以自拔。

2.让学生学会了解,控制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去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反思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大胆探索,敢于求异,勇于创新。

为学生提供交际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要求学习者既要有内在的知识能力又要有能力的外化。这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言语技能,二是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说、听、写、读的技能。语言知识是向言语技能转化的基础。语言知识可以传授,但言语技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可获得。因此,留学生之所以会说错用错,很多时候都是没把语言能力转化为言语技能。其次,言语交际技能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交际离不开语境,因此说话应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讲的得体。言语交际技能主要涉及的就是语用规则,它是语言的外部规则。由此可见,语言交际能力是不能脱离语言能力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不同语境中的训练,提高学生们的交际水平,达到对外汉语的最终目的。

现如今,对外汉语的前景十分喜人,对于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认知取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剖析认知取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宁永正.试论两种认知取向[D].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1.

[2]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8.

[3]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18.

第5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留学生 对外汉语 学习动机 国内外发展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1对外汉语国内外发展形势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来华留学生工作。40多年来,我们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并正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留学生管理模式,当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改善去提高。为了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加强与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情,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接受和培养留学生的经验。

当前阶段,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招收一定数量的留学生和赴国外进行汉语教学以及全球范围的汉语学术交流研讨等途径。2002年起,学习汉语的浪潮开始有了席卷全球的趋势,这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经济贸易中的地位逐年提高,这些都增强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地人民的吸引力。据统计,当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中小学增加汉语课已成趋势。中国有300余所高校招收留学生学习汉语。现在,中国已经位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保持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受到更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重视,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增加,已经成为世界上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一门语言,汉语的实用价值不言而喻,被专家预测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世界第二大语言。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或者地区“汉语热”的人数直追“英语热”的。

2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原因

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我们称之为学习动机,简而言之即为学习原因。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学习动机划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心理学家对学习动机从强化理论、归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自我价值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多角度的进行了阐释。

留学生学习汉语,有的因为其长远的计划、有的源于其短期的目标、有的由于周围人群行为的影响、有的来自于当前自身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等。调查表示通过启发式教学、控制动机水平、给予恰当评定、维护学习动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处新形势下留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仅依靠以往工作的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新当前形势下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汉语教学并不孤立存在,也是和其他门类的教学相似,汉语教学即时世界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世界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广泛的汉语学术交流和世界语言教学界的学术交流意义重大,互相交流的同时也是互相学习,交流无国界,学习无国界,只有内部自我提升,努力学习世界先进经验才能在世界汉语叫学姐和世界语言教学界拥有一席之地,用有足够的发言权利,汉语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的路径传播

2006 年赣南医学院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迄今在校留学生已有170 余人。《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规定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的全过程,

留学生在我国学习阶段的中实习期会接触病人和生活便利的需要,1980年以后,周边邻国需求英语教育方面的资源,留学生回国后还要参加医师资格的考试,满足留学生的需要,还能减少语言沟通和转换的麻烦,英语作为周边邻国的主要交流沟通用语,以英语和其他小语种的语言进行教学,这样的培养模式在渐渐兴起。九十年代中期西安医科大招收了留学生,是我国首批全英教学的医学学历生,

留学生采用的是全英语教材和全英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开创了先河,而且全英授课招收医学留学生。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这几年这样的教学模式让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缺乏了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且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语语音等方面区别很大,学习汉语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让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缺少了积极性。

对于全英语授课给医学类的来华留学生而言,汉语教学有其重要性,这一点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出发点有很多因素,语言本质的的特征和教学实际等,汉语预科教育教学的做法和讨论教在教学过程中雨中选择的优劣,这些具体做法没有本质上解决问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要求多元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对外汉语可以说是在为中国相关医科院校或医院进行的医学知识学习、见习、实习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外国留学生所设置的课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与生活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对外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作为一门工具课,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利益联系紧密,因实用而倍受医科留学生的青睐,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6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熙1989《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力1985《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胡裕树198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扬199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亚川1990《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吕必松199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郑定欧1995《“凝固”析——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论文

李忆民1995《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龚千炎1996《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

杨庆华1995《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舆水优1991《通过常用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张清常1990《对外汉语教学法·序》,现代出版社。

赵金铭1985《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7《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9《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3《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第7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分为班级授课制和一对一授课制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特色,本篇论文笔者将分析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并试着提出化解矛盾的方法。

关键词 :一对一汉语教学;矛盾;冲突

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和班级授课制差别很大,学生和教师之间从陌生到融洽是一个摸索和磨合的过程。两个人可以是师生也可以成为朋友。在一对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会出现种种冲突。笔者在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经历中总结出师生相处时的四大基本矛盾,并分析矛盾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矛盾一——文化冲突

第一个矛盾是文化上的冲突,师生二人来自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多年形成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因此,文化上的冲突便十分明显。面对不同文化的冲突,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从容面对。首先应该多多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学习授课对象国家的礼节和习俗等,这是双方建立友好关系的开始。同样一个人不能代表一个国家,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是两个人用言语就能解决的,历史遗留下的政治问题,也不是两个人靠争论就可以分出高下的。对于政治敏感问题应该予以回避,对于文化上的冲突,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

2 矛盾二——学生对老师怀疑不信任

一对一对外汉语教学,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接触和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如何让学生相信你的能力,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展示出一位高素质的汉语教师风范。课前试着和学生沟通聊天,从而试探性的感知学生的语言功底。并开展下面的环节。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介绍中明确表明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经验,同时点缀出一些词语和语法点,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到语言知识。并将语言点记录在黑板或者纸上,供学生课下复习使用。学生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耐心听取,把错误的地方做记录下来,待他讲完后再一一指出。自我介绍时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其了解教师专业性很强,经验很丰富。在确定讲授内容后要明确规定课堂纪律和学习要求,这是每位老师自己特有的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

2.2 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显著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信服老师,才会跟着老师认真的学习汉语。所以,授课要专业性强,开始上课时先进行测试,检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测试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学生收心,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注意力集中。二是考试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三是让学生知道由于没有及时复习导致很多学过的知识不会。复习的过程中是个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巩固加深的过程,不要感觉复习耽误时间。新课开始时,拿出积累本记笔记,这是课后的复习依据,也是下节课考试的依据。结束阶段进行总结并询问理解程度,布置作业。

教学成效的检验,就是语言到现实生活中能否准确使用,这是交流是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量增加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运用课上学到的语言点,模拟生活中的情景,如:在商场中询问物品的使用方法,询问物品的摆放位置,询问价格和优惠,寻求帮助,退换货的语言沟通,在街道上如何问路,如何指路,如何询问公交车出租车信息。

3 矛盾三——语言交流冲突

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而教师掌握的语言又十分有限,因此,如何有效地和学生交流沟通就是一个问题。

3.1 学生零起点无中介语。汉语教师先主动了解学生母语的基本情况,利用电子词典,网络翻译等手段将要讲的内容翻译成学习者母语。在解释行为动作时可以采用肢体语言,并辅助图片网络等。3.2 学生零起点有中介语。此种情况,中介语则是最大的媒介,笔者曾经有一位一对一学生来自巴西,在解释火车站的时候,先模仿了火车的声音,理解了火车,然后在纸上画了一个房子,有火车停在那里,有很多人提着行李在等车。学生脱口而出Train station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中介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直截了当表达出意思。

3.3 目的语教学。这是理想的状态,教师通过目的语直接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营造最佳的语言环境。但是这样的课堂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汉语水平。初期的效果也许并不理想,需要长期训练。

4 矛盾四——学生对自己不满意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觉自己进步很慢,甚至感觉对汉语学习的前景不够乐观。表面上是学生对自己的要求问题,实则是师生之间的矛盾。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应该及时洞察到学生的心理,并及时给予开导。很多学生中途放弃学习就是对自己的不满意导致的。语言学习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语言学习初期会很愉快,充满新鲜感,学习的很多生词在生活中都可以用到,简单的句子让学生可以和他人交流。但是在中后期,他会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会发现自己的语言不够完善,而且背了很多单词学了很多语法,语言水平也没有显著的提高。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只有语言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达到这个阶段,这是语言学习的瓶颈期,度过会十分艰难,突破了瓶颈期,也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成功。要鼓励学生继续坚持,不能在成功的门前放弃。成功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坚持。

以上是笔者总结出的师生间常存的四大基本矛盾,具有普遍性,希望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士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吴仁甫.对外汉语一对一个别教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第8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模式 学生角色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促动下,对外汉语教学日益发展。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多媒体教学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更有效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师们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教师常常会为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完美显现而丢弃了一些知识本真的东西,甚至只是体现了多媒体的优点,而偏离了教学目标。万幸的是教师们也在这方面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不能只是针对教师进行研究,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以达到学习的高效率,使教师设计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二、关于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可以把文本、形象、声音、图形、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信息技术。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部分教师片面地将多媒体教学理解为利用课件讲课。其实,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相当于是教师的一个“拐杖”,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能更有效地和学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听课的效果。

学习汉语必须让学生进入汉语世界,感受其中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汉语学习。要达到这样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汉语教学环境,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感,让学生沉浸其中,使他们想说、敢说。同时,我们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突破地域的限制,真正让全球人都有机会学习汉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很好地实现上述要求,因为其具有如下显著的优势。

1.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有丰富的视听效果,可大大增加可理解性;同时创建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极富感染力,让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方位同时受到刺激,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其在仿真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了教师主讲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于多媒体技术的特殊性,课内课外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还可以根据教师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在学习中改正错误,改进学习方式。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

3.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远程技术,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对象扩展到教室以外的所有想学习汉语的学生,有效地打破地域局限性,真正地将汉语推广到了全球。

总之,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是对外汉语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能够处理和展示大量的信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汉语的推广学习。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该是受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而应该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学习者,也是主动建构者。根据这一理论,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中,同样应该把多媒体当作学习工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提出了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原理。乔姆斯基则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学习并掌握语言并不是学会某个特定的句子,而是运用规则去创造和理解新句子。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有所改变。布鲁纳强调: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结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探索知识结构;学习应是理解信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被动接受的过程。正是在这些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外语教学才产生了新的教学法――认知法。同样的,对外汉语教学也是语言教学,认知法教学法也能很好地运用于其中。

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角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主导者,掌控着一切教学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灌输者、监控者、监督者和评判者,掌握着整个课堂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反应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很被动的状态,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学习的行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配角,丧失了主体性和积极性。

五、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角色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僵局。它对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并给予了全新的意义和使命,把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位置放在了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了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勇于尝试,敢于创造,最终成为语言学习的真正受益者。在该模式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并扮演着自主学习者、合作者、探究者、评价者、自我监控者等多重角色。

1.自主学习者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构建自主性学习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中,则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建构自主性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有意识地培养注意力、自制力,不被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影响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并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做好自己的主人。真正地明白自己要学什么,想学什么,该怎么去学,而不是等着老师告诉你需要做什么。

2.合作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通过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教师和同学都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有着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互之间的启发,相互之间的经验和知识的分享,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合作的意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3.学习的探究者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收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从真实的自然情境、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不仅仅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养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要学会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计算机的运用者

在对外汉语多媒体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性,信息的多样化和集成化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相关的新的教育硬件设备、网络知识,才能很好地通过网络获取有用的资料,并在网络上及时有效地进行语言的学习。

五、结语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再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我们不难看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前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充当的角色,教师该如何去引导,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掌控学生。毕竟,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所运用的相关教学模式才会更有效、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韩苏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03).

第9篇:对外汉语的前景范文

在海外建立实习基地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学院领导的决心和支持是促成此事的首要因素。对于我们来说,潜心完成大学四年中的专业学习,多么希望自己能在专业上学以致用,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实习,提供给我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实践自己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机会,是锻炼和检验自身专业素质的最好方式,也是学校向社会输送人才时自我考核的一种必要手段。鉴于此,我想再次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们所做出的努力,感谢梁院长和高老师为我们争取到宝贵的海外实习机会,感谢刘老师在异国对我们一行五人的指导和关怀。使我们在完成实习工作的同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人生阅历,巩固了在校所学的专业内容,获得了看待问题和事物的新的视角,同时在工作之余也了解到些许热土外的风俗文化,增长了见识。

yonok大学在这项交流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领导达成对这次实习的意义共识,yonok大学的幸老师则对我们的实习工作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幸老师的热忱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异国的个人奋斗经历成为激励我们不断上进的动力。在成长过程中结识到优秀的人是我的福气,幸老师与梁院长和高老师一样,看到了对外实习的意义和必要性,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我们指点和帮助,让我们在此次短期的实习工作中受益匪浅。

来到泰国之前,我对泰国的了解,对泰国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对泰国学生的心里印象,可以说是完全不成体系的主观臆断。那时的依据只能是媒体的报道、他人言论的传播和小范围社会对其的普遍认知,没有自我的感受和实际的经验体会,缺乏对异国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使自己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免狭隘、片面了许多。

在泰国经历了为期5个月的教育实习,我亲身感受着这里的一切。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教学管理方式、不同的学习氛围,每一种新的认识和体验都成为丰富着我人生的资源和乐趣。

一、泰国南邦康朗中学

在yonok大学完成了为期十天的泰语学习后,我们一行五人分别被分到了不同的学校进行汉语教学。我所在的学校——位于南邦市郊,是南邦府教育局下属的一所公立中学,占地面积280多亩,学校在职教学员工100多位,初、高中学生一共XX多人。

初到康朗中学工作,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而又模糊复杂的。想着自己为人师表站在讲台上身兼重任为给异国学生教授自己母语,无限的自豪感和言语的亲切感不时涌上心间。但是,如何开始教学,如何让学生在起步时就接受并喜爱汉语,如何和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更多更现实的问题顿时又成为我倍感兴奋之余的担忧。

2010年5月18号是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明确了对我的管理及要求。布置给我的教学任务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教授给学生汉语。我所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和高一年级的学生,程度全部是零起点,每周正常教学时数为十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外加周四下午一课时的兴趣活动课(兴趣活动课为学生自选课,主要介绍他们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内容安排为编中国结、学习书法、学唱中文歌等等)。

我所带的初一汉语课属选修课范围。周二a班选修人数为23人,周五b班选修人数为24人。高一汉语课是必修课,一周六课时,学生一共39人,必修课要求学生自备课本。

康朗中学开始汉语教学的历史已经有五年了,这期间先后聘用过三位中文老师。郭老师作为这次我派往海实习的当地指导老师,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实习之初,我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专业理论与实际教学的契合点。在积极向郭老师请教教学起步时所要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方法的同时,也在学习和准备必要的教学用语,为了尽量减少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陌生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余保持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热情和新鲜感。并从对自身提高要求做起,让学生在先接受老师的情况下,乐于接受一门新的语言,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的自觉主动而不是被动怠倦。

在康朗中学工作的这段经历,成为我走向社会,展示专业技能运用的珍贵财富。康朗中学校长的信任以及老师们的无私与慷慨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学生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的热情是我曾想象不及的。

二、实习工作总结

下面,我将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汇报如下:

(1)结合时事整理教学内容。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生动而富有情感的交际工具。大众语言的传播,需要话题和事实参考为材料依据。因此,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会结合国家时事,地区大事件和学生感兴趣的校园话题,把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为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便于学生理解并且主动使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2)对较低年级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教具的使用是必要的。

初一学生的心智发育程度正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用单纯的语言现象去授课也许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辅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图片、教学卡片、拼音挂图、各种形象手段及实物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活泼氛围。使学生在习得第二外语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生词和对话。

(3)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汉语学习者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虽然学生都是汉语零起点程度,但是我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必须区分对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授课内容。对高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必须具体而系统,对初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可以由学生兴趣出发,将语音教学和日常对话教学相结合。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角度的不同,必须对不同年龄层次的汉语学习者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合本国母语进行教学。

因为学生不是在目的语国家进行学习,只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接触汉语,如果教师一味用汉语去授课学生是很难接受的。虽然对外汉语教学的最佳状态是用汉语去解释汉语,但是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汉语知识的积累,没有用汉语思维去思考语句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所在国语言。在教学中不断拿所在国语言去对应目的语,逐渐培养学生对简单目的语的认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总结规律。

教学中遇到挫折和困难都是些在所难免的事,尤其对于我们来说,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在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课业难题上不免显得生涩。因此,总结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也成为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汉泰语语言结构及语序的不同成为教学中分析和解释句子内容的重点。

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泰语和汉语一样是一种分析型语言,语序和虚词同样成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但由于语言习惯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固守的标准不同,汉泰语在表达句型意义时所遵守的顺序也不尽相同。

例如:我很高兴。

在泰语的表达中将副词放在形容词后表程度,当学生已经分别学习了“我”、“很”以及“高兴”这三个词之后,他们很容易将句子表达为“我高兴很。”依此类推,他们的习怪表达便是“我喜欢妈妈很。”“我爱吃苹果很。”“你可爱很。”

在对低年级的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便引入语法的概念。初中或者年纪更小的学习者在习得第二外语时很难在头脑中构建系统的思维。因此,我在对此类问题的教学上将语法概念转变为语序概念,告诉他们在汉语句型中针对此现象的顺序定义,并且巩固练习,使得低年级学习者在接触后就能够记忆并且灵活运用,在今后更加高层次,更加系统的学习中最终掌握语法。

(2)熟练运用教学活动中的经典框架,预习—习得—复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同样是零起点学生,高中和初中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和最终掌握程度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高中学生的思维发育和能力完善程度要远远超过初中的孩子。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各个不同阶段年龄段的学习者分门别类,从他们最现实的情况出发,总结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高中学生具有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的自主能力,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酌情减少预习和复习的时间,以增大课时限度内的知识容量。而对初中以及更小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工作就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的讲授,需要运用个人的创新精神,不断寻找语言学习的兴趣点,运用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加大对学生的监督和学习程度掌控,让语言现象和片段不断出现在学生面前,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最终活学活用的目的。

近年来,泰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大力提倡中小学学生学习汉语,在本国政策的积极引导和鼓励的同时,中国国家汉办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只从康朗中学来看,汉办每个学期都会寄来最新版本的汉语课本以供学校参考使用,并会在中国传统节日临近之际,寄给学校有关节日的礼品或节日介绍。就此来看,中泰两国友好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前景是很实际并且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