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

第1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讲解活动;认识

新课改、新标准、新认识、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标准在小学数学学科领域的深入渗透和有效运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目标要求设置等方面,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要求.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内容的活动中,需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需要紧扣数学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结合学习对象的认知实际,选择科学、有效的讲解方式或手段,以此生动呈现课堂练习所具有的巩固、发展、反馈功效. 课堂练习讲解,究其本质就是数学案例讲解活动. 小学生在教师的课堂练习讲解中,要实现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习技能、提升数学学习素养等目标,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切实做实、做优课堂练习讲解活动,让课堂练习真正成就“教学相长”预定目标. 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讲解活动的开展进行初步论述.

一、课堂练习讲解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主次分明

教育学明确指出,课堂练习设置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课堂练习设置,是为课堂数学知识讲解“服务”. 教师所设置的课堂练习内容,必须始终紧扣教材知识点、重点和学习难点. 由于课堂练习讲解时间较短,这就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讲解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在讲解课堂练习时,不能“随意性”脱离教材这一“根本”,而应该结合该节课教材内容的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围绕课堂练习内容的某一项或几项内容,进行针对性、侧重性的讲解,通过主次分明的讲解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短暂讲解教学时限中,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再一次的认知和掌握.

如“商两位数”一节课课堂练习讲解时,教师没有“胡子眉毛一把抓”,对整个课堂练习内容进行讲解,而是抓住该节课教学的重点“总结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及试商的方法”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试商的方法”等内容,选取该节课课堂练习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并且小学生解题具有一定难度的“计算下面各题:(1)416 ÷ 32;(2)1670 ÷ 25;(3)854 ÷ 64;(4)1189 ÷ 41”案例,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和指点活动,让小学生能够在教师针对性的讲解分析中,对重点内容有效认知,对难点内容有效解决,巩固其数学知识素养.

二、课堂练习讲解要凸显双向特性,双边互动

笔者发现,在传统课堂练习讲解活动中,教师经常包办课堂练习讲解的整个活动,学生不能参与其中,成为讲解活动的“听众”和“旁观者”,学生不能够对课堂练习解析方法策略有深刻理解,降低了课堂练习讲解的“功效”. 而教学实践学明确指出,课堂练习讲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一部分,其活动过程应具有双向互动特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的实践进程中,才能对所获知识经验“知之较深”、“理解较透”.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练习讲解活动,应呈现双向特性,让课堂练习讲解成为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的实践活动,在教师深入引导,小学生认真探知、分析、解答课堂练习的活动中,围绕问题解答的思路或方法等进行深刻的师生双边交流探讨活动,推进和提升课堂练习讲解效果.

如“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课堂练习案例讲解中,教师抓住案例讲解的双向互动特征,采用互动式教学活动,在解题思路讲解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时,需要哪些条件内容?”、“他们之间的计算公式又有哪些内在联系和区别”等要求,组织小学生开展感知问题条件内容活动. 小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并展示其解题思路为:“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时,需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正方体的边长的长度”. 教师指点学生推导的解题思路,强调指出,由于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形,同样可以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 小学生根据教师指点,进行修正完善,开展解答问题活动,过程略.

上述课堂练习讲解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双边互动活动,对课堂练习解答的思路有了清晰认知,解题方向更为明确. 同时,教师与学生的各自特性也得到了有效展现和提升.

三、课堂练习讲解要包含探究过程,学导结合

课堂练习讲解,不仅仅简单的“告知”解析方法策略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亲身实践的探知掌握解析方法精髓的探究过程.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讲解活动中,片面认为学生已经经过课堂练习解答探析活动,讲解环节中就应省略掉探究研析过程,从而教师的“讲解”取代了学生的“研析”,教师成为课堂练习讲解的“主角”. 而笔者以为,课堂练习讲解活动,同样也应是学生再次反思、再次研析、再次升华的实践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练习讲解时,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自己去“回顾”、“剖析”已有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查找出解析过程中存在的需要改进完善之处,并用数学语言进行展示,教师在此进程中要做好课堂巡视,适时点拨和引导,在“学导结合”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技能得以锻炼和提升.

四、课堂练习讲解要注重知识延伸,承前启后

第2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摘 要 体育技能教学是围绕运动项目的技巧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专业术语的名词教学会导致课堂效果枯燥化、课程内容程式化、单一化,使课堂实际效果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本文探讨了综合式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对综合式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为体育技能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体育技能 综合式案例教学 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五大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可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应将运动技能重新重视起来。运动技能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体育活动中,按照一定的技术规格有效完成专门运动技术的能力。运动技能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自身的运动技能,通过比赛获得成功,体验运动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运动热情。

一、综合式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在综合式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教师充当“指导员”角色。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相应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再根据学生的结果以及学生讨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指点。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研究为主线,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认知体验。案例教学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或事件,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学习、讨论后,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独有的完整的思维模式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可以加深印象,提高自身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案例教学关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师生情谊和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综合式案例教学是师生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事例,具有整体教学的特征,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态度,强化了教学的重点内容。体育技能教育可以从健身技能、体育运动知识等方面为学生寻找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案例,以个案分析细致的体育技能知识。

二、综合式综合室案例教学在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一)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短跑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短跑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对于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和爆发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综合式案例,把短跑学习看做一种团体性的互动,短跑技能训练展开过程时,在课前提醒学生预习短跑技术的要点,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课下预习短跑的感想。播放短跑竞赛慢动作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评论员的评论,指导他们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而后组织学生实践,在对技术动作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能够较为熟悉的了解到短跑的训练要点以及重要的动作技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学习和很好的解决,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训练自身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案例作为一个载体,是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容器,将体育技能知识以视频、观摩他人跑步、自己实践跑步三个方式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讨论、模仿、纠正三种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短跑技能。这种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很好的体现了体育学习的“参与性”、“协作性”。

(二)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广播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体操是学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必修科目,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体质,积累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广播体操动作丰富,时间跨度较长,教学难度大,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引入案例教学,能够烘托气氛,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到学习当中。

在广播体操教学前期,可以先播放体操竞赛经典瞬间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体操技能的学习意义以及体操运动的美学意义。通过为同学讲解体操名将李宁、刘璇等优秀运动员的优秀品质以及在我国奥运史上的卓越成绩,让学生对体操的基础知识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而后讲解竞技体操与广播体操的异同,竞技体操如此高难度的运动也有人能够完成,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掌握广播体操的动作。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轻松的状态下开始广播体操的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对于那些模仿能力强,动作协调且优美的同学,鼓励他们站在队伍前排,带领其他同学练习。这样还可以让学生有种不服输的精神,会对比优秀的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广播体操教学得到了有效的推广。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大部分的班级都能够完整地掌握一套广播体操。在这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视频案例的知识普及和优秀学生的示范让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三)综合式案例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是综合性很强的健身娱乐游戏,能够有效培养参与者高度配合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正式上课前,可以先给学生播放NBA球星比赛的视频,如在教授换手运球课程中,可以截取NBA球星在比赛或是练习中进行的一系列换手运球的视频,然后跟同学讨论球星的表现。通过与学生讨论喜欢的球星,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以后,根据视频,讲解运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让同学分组讨论换手、变向运球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通过对视频中操作的观察,学生们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在突破时、上篮、在运球时、在遇到防守摆脱时都可以充分运用换手和运球。

接着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将同学们分为两人一组,分别在四个区域练习。一部分学生能很快明白老师的意图,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但大部分同学体前换手变向运球遇到防守后不能很好的完成或出现背向、侧向运球等不正确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可以开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别举例纠正,学生在练习中会根据老师的指导会不断改进联系技巧,巩固提前变向运球技术,逐渐提高篮球练习中的运球能力。

在这个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案例,一个是教师将收集的NBA比赛视频作为示范案例播放给学生观看,一个是学生自由练习时作为教学纠正案例,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去,保持高度的热情,而课堂气氛也能够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综合式的实际教学效果

综合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分析技能要点,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国内外重大比赛和优秀运动员的典型事迹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缩短理论学习的时间和距离,帮助学生灵活运用体育技能,增强体育锻炼能力。当然在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发展差异,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式教学案例在有众多优点的同时也有有一定的局限性,切合课堂教学实际的案例并不好寻找,教师在整理案例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准备。而且制作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很好的技能和经验,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除此以外案例教学法效果不一定会及时显现,这也会打击教师的热情。由于要插入案例介绍,因此比较耗费时间,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之外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学过程中合理增加体育理论的课时和内容,课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积累实际教学经验,逐渐提高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能力,提高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尽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淼.浅谈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的策略[J].华章.2012(19).

第3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效果;学习效能; 研究;实践; 探析 

一、引言 

学习对象的学习实情、学习表现、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效和教学表现等方面情况,需要教师通过观察手段,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从而优化教学手段,选取和实施科学教学方略.其中,课堂观察活动,是教师获取和掌握教与学实情所经常运用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之一.教育学认为,课堂观察活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也是教学活动进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观察技能,已成为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之一.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是推进教与学之间活动进程,提升师与生之间实践成效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应将课堂观察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必备动作”,渗透和落实于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如何科学、有效开展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活动,成为教师教研重要课题,摆上重要位置. 

二、课堂观察活动的功效 

近年来,笔者对课堂观察活动的深入实践和探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相关教学理论书籍的辅助学习,其课堂观察活动具有以下教学功效:一是课堂观察为教师有效教学提供“事实依据”.课堂教学活动不是一层不变的固定模式,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情开展灵活性、针对性的讲解、指导等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学生群体中间,在初中生探知数学新知、解决数学案例、分析学习效果等进程中,及时、全面的听取学生观点见解、了解学生交流探讨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过程中,从而为有效教学活动深入、有序开展提供了“事实依据”.二是课堂观察为改进学生学习技能提供“有效指导”.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新知内容、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技能的重要“阵地”.培养和锻炼初中生的数学技能和素养,教会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是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工程”、“中心工作”.由于初中生数学学习技能和素养,与现行的初中数学苏教版教学大纲标准要求之间的不对等性、差距行,导致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易出现不足和“瑕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认真观察和深刻研究,找出初中生数学学习差距以及认知不足和解析错误,进行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讲解和指正,从而让初中生实时认清存在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巡视、参与学生互动等课堂观察活动,针对部分初中生解析“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案例时出现的“不能正确判定根与系数关系”的认知不足,在初中生解析活动结束后,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和指导活动,让初中生能够及时认识自身存在不足,更加深入探析正确解析方法,推进和提升初中生学习实践的进程和效能.三是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实施科学评判活动.评判学生学习得失、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必经环节和任务.评判初中生数学学习效能,需要用“事实说话”,需要用真真切切的案例“阐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初中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群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从而在科学评判初中生数学学习得失和表现时“有理有据”,更加有“说服力”.如在评价初中生在动手操作“平行四边形”图纸探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新知学习环节,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进程中,认真观察初中生的动手探究分析情况,对部分初中生动手操作分析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判断,提出改进的举措,注意的事项,从而让初中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三、当前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活动的现状 

笔者通过教学观摩、交流研讨和现场检测等手段,发现当前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观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课堂观察不够连贯性.教育学认为,课堂观察作为教师了解教与学实情的重要手段,应渗透和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而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观察实践活动中,忽略课堂观察活动的连贯性、延续性特点,将课堂观察作为教学活动某一环节的教学方式,“独立”存在于某一环节之中,导致教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整体效果不能全方位、立体式的认知和掌握,致使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讲解缺乏“理论依据”和事实支撑.二是课堂观察手段方法少.此方面问题是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观察活动进程存在的“共同症状”.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观察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及表现时,经常采用“看”和“听”这两种方法和手段,过多的渗透了教师自身的“主观意志”,未能借助于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深入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分析,导致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观察活动“浮光掠影”,不深刻,不系统.三是课堂观察主题性较弱.学生是教师课堂观察的对象,也是教师观察研析的“依据”.但笔者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观察研究初中生学习实情时,过多的将初中生解决问题的数量以及探析的结果作为观察研究的重点,而忽视了课堂观察活动的过程性、技能型等特征,导致教师课堂观察活动“偏离”新课改标准要义以及能力发展核心这一“双轨迹”,使课堂观察效果折扣大减.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案例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观察初中生解题活动表现和效果时,将初中生解答问题的结果以及速度作为观察的重点,而没有将初中生在如何探寻这一案例的条件关系、探究这一案例的推导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表现等作为重点内容,致使教师的观察活动主题不突出,效果不明显. 

四、提升课堂观察活动效能的途径或方法 

一是结合教学目标要义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实施观察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应该紧扣教学大纲以及教材能力培养、情操培养以及教学的重点以及学习的难点等方面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观察活动,并对照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以此保证观察活动的实效.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抓住该节课的学习要求、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等实践活动,重点观察初中生在该节课学习新知中的表现、解析案例中的表现以及合作互动学习中的表现,从而让课堂观察活动与教材目标要求之间有机结合,助推教学活动更近一层,更进一步. 

二是紧扣主体实践过程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中最闪亮的“明星”.一切教学实践活动都服务、服从于学生主体,一切教学手段方式都助力、推动学生成长进步.教师课堂观察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就能更接新课改“地气”,更具教学价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课堂观察活动,学生是永恒不变的观察对象,学生动手、动脑过程也是教师观察研析学生的实践过程,要对初中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进行及时了解和观察,进行科学指点、有效施教,促进初中生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数学学习技能有效提升.如“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案例教学中,教师实施以生为主的案例探究活动,教师在初中生探究分析案例活动中,切实做好课堂观察活动,抓住初中生探知案例条件内容、分析探寻解题思路的实践活动、问题解答的过程、归纳提炼解题策略等等内容,进行认真的课堂巡查,走入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探究实际情况,从而为有效、科学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资料. 

三是创新观察方式方法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教师作为新课改践行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就课堂观察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应在“听”和“看”两种观察手段基础上,创新观察方式和方法,运用生生评价手段,设计学生学习实情记录表,实施课堂全程录像等等形式,全面、客观、实时的掌握和了解初中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郭威.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与价值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09(6). 

第4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一、运动技术讲解的内涵及其外延

运动技术讲解属于体育教师语言运用的一种方法,教科书中有关讲解的概念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练习)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1]因而可以认为运动技术讲解的内涵是通过教师简洁有效地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使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概念与表象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知和感性理解。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运动技术讲解外延有不同层面的内容,主要有:(1)全面讲解、片段讲解;(2)仔细讲解、重点讲解;(3)集体讲解、个别讲解等;(4)口头讲解、结合图示讲解、结合教学模型讲解;(5)快速讲解、中速讲解、慢速讲解等。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讲解方式,才能有效达成运动技术讲解的效果。

二、运动技术讲解技能的内涵与要求

(一)运动技术讲解技能的内涵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多,包括与其他学科教学共性的内容,如课堂纪律方面的要求,管理方面的要求,师生交往方面的内容,交代任务与要求,提出目标、交换意见等,当然也有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的内容,这也是体育专业方面有关运动技术讲解的特殊内容,如运动技术的要领、原理与方法、运动健康知识、安全卫生知识等等。本文暂不论与其他学科共性的讲解内容、一般性的运动理论知识,而重点谈论有关运动技术讲解的特殊性与运动技术讲解的技能,即主要是指体育教师讲述动作结构、原理、要领、方法、技巧、途径等和运动技术讲解有关的技能要求。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2]初级技能只表示“会做”某件事,而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如果经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反复练习,动作就会趋向自动化,而达到技巧性技能阶段。

要形成一种熟练化的“技能”,则需要一个过程,知识与方法是形成技能的基础,经常锻炼则是技能形成的主要路径,因此,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讲解技能可以理解为:体育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运动技术过程、结构、原理、重难点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熟练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运动技术讲解技能形成的要求

如何对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讲解技能进行评定呢,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当然这个标准需不需要构建也是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可能认为每一个教师的特点不同,讲解的特色也各有不同,如果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也有其中的道理。但笔者认为虽然每一个老师各有所长,但有些要求还是需要基本一致的,因为体育教学并不是每一个老师的私事,而是具有相对公开的、具有一定规范的教育活动,基于目前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和一些老师的不同意见,本文不谈“标准”,只谈“要求”。

三、动作讲解技能案例分析与运用

本案例选自第3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录像:教材——直腿后滚翻(水平五)。

(一)体育课堂中对于教材的讲解记录

“直腿后滚翻的动作要领是:由站立开始,其次呢,做上体前屈,然后呢,手从大腿中部向后伸,啊,大腿中部向后伸,然后呢,后倒,后倒,手撑垫,撑垫以后呢,迅速上挺,后倒,然后举腿翻臀,当背部触及垫子的时候呢,手呢,放到肩上,放到肩上,大家注意啊,掌心朝上、朝上的,手指向后,这个动作大家把它一起做一做,这个动作,哎,模仿老师的动作。然后呢,当这个手啊触及到垫子的时候,迅速用力推手,手留在后,哎,经屈体立撑,经站力姿势,啊,再看一下老师讲的啊,注意从站立开始,屈体,啊,手大腿中部,后撑,啊,这个,好!后倒、撑垫,然后滚动、推手、站立、经屈体站立,啊,这个动作呢,要领,它的重点呢,是屈体、叠起,所以一定要叠起。”

(二)该动作在教科书中的表述

“站立开始,上体前屈,重心后移,臀部后坐,两手在大腿外侧撑地。当臀部着地时,上体迅速后倒,举腿翻臀,成屈体后滚,同时两手急速置于肩上(手指向后,掌心向上),两肘内夹上翻。当滚至肩部着地,两手用力推地,同时低头,含胸、收腹、提臀,使身体向后翻转经屈体立撑成站立。[3]

(三)对该老师运动技术讲解技能的分析

1.讲解的时机把握较好:在教师做完复习团身后滚翻动作示范之后,开始讲解直腿后滚翻的动作要领。

2.语速适中,具有一定的节奏。

3.语言不够精炼,没有口诀化(课堂讲解字数达302个,含符号,而教科书中的讲解字数129个,含符号)。

4.口头禅过多(其中“呢”有9个,“啊”有9个,“哎”有2个)。

5.普通话不够标准。

6.前后语言重复次数过多。

第5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技能型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定位;实践教学

华北科技学院将应用型本科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符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前的人才需求实际。应用型本科作为一种面向行业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实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与传统的面向学科的学术型本科有根本性的区别。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专业应用能力而非专业理论基础。技能型课程则是衔接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习实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其课程定位决定了它应当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型课程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技能型课程的定位

专业课程是构成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组成单位。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每门专业课程都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独特的作用。根据课程性质可以将专业课程分为理论型课程和技能型课程两个基本类别,有部分课程属于理论和技能兼有的性质。

1.技能型课程与理论型课程的区分

理论型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基础的专业术语、概念和原理,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奠定理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讲授原理性知识和开设验证性实验为主。

技能型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强调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学生进入行业特定领域从事专业工作做好准备。课程教学应该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相关技能学习为主。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技能型课程与理论型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都有较大的区别。

2.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教学多年来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在实际教学中,仍在大量地沿用旧有的教学模式。而学术型本科因其面向学科的特点,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1]其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于理论型课程的教学。但用于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则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技能型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一般都比较庞杂、分散,是为了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而累积起来的一系列技术应用的集合,而课堂教学的形式决定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往往无法完全顾及技术应用所关联的全部知识点。因此采用旧有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只能学到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无从了解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及内在连贯性,更谈不上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技术应用型的知识点在理解难度上不深,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使学生能够努力坚持课程学习,也会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成就感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对于技能型课程,有必要对它的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设计,以更好地体现其课程定位,实现专业教学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在技能型课程中,需要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理论型课程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即课程实验环节,主要是用于对课堂所讲授的原理进行验证或简单地应用。所以实践教学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课程实验中做什么内容取决于课堂教学中讲了什么内容。

而在技能型课程中则正好相反,课堂教学应该为实践教学服务。大多数技能型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要占到总学时的将近一半,基本可以按照一次课程教学配合一次上机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此时,课堂上讲什么内容应该取决于实践教学中要做什么,要用到什么内容来组织。因为实践教学环节才是培养应用能力、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教学内容的组织

明确了课堂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关系之后,可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应用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掌握技术应用的知识。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工程项目案例,作为贯穿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然后,将项目的解决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把一次课堂教学和一次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解决一个任务。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设计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能够在实验教学中完成本次教学单元的任务。这里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两种形式。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对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解决类似任务的项目案例,结合实际应用讲解相关技术及应用方式,要求学生先模仿、后创造地去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具体任务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在问题动机的强烈驱动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探索和学习,完成既定任务,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为每个教学单元设置了一个明确的任务需要完成,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设计实例

下面以“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

1.选择工程项目实例

选择《新闻系统的开发》作为本课程的工程项目案例。该项目的功能包括前台的新闻浏览和新闻查看,以及后台的新闻管理和用户管理,基本涵盖了课程教学大纲所指定的所有知识点,而且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灵活设定。

2.根据学时分解任务

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26学时。其中课堂教学的一次课和最后一次课分别为课程概述和总复习,其他课时正好组成13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由一次上课和一次实验组成。

因为项目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都作为已知条件直接提供给学生,所以实际的项目开发进程主要是系统功能的实现。结合课程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要求,将新闻系统的项目开发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型系统开发,第二个阶段是功能模块重构,共由13个任务组成。第一阶段包括8个任务,分别是UI设计、UI样式定义、客户端验证、服务器端编程基础、JSP基本语法、表单提交、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库操作;第二阶段包括5个任务,分别是Servlet基础、MVC模式、框架的实现、基于框架的开发和项目。

3.根据任务设计课程内容

这里以第7个教学单元即第7次任务“用户身份认证”为例来说明一下课程内容的设计。本次的开发任务是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功能,即新闻查看等前台功能可以直接使用,而新闻管理等后台功能则需要使用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之后才可以使用。

在Java Web应用开发中,用户身份认证功能是使用内置对象session来实现的,因此,本次教学单元以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功能为目的,以session对象的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围绕session的工作机制,需要了解cookie对象、URL重写功能,这些知识点共同构成了本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4.针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单元使用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的代码来讲解相关知识点,在实验教学中则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开发任务要求。比如,第7个教学单元的应用能力要求是开发实现新闻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功能,主要是对session对象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一个基于session实现的猜数游戏程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演示了session对象的应用方法。学生在上机实验时,一方面有明确的开发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参照课堂教学实例来完成开发。

四、教学实施中的注意问题

在按照所设计的教学模式实施技能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要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所选的工程项目来组织的,这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上就不能得到保证。为了避免学生学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一是在第一次课程概述时要把课程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告诉学生,二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样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总体结构有清楚的认识,也为学生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2.要有合格的师资力量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从事技能型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案例,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解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3.要选用合适的配套教材

课程采用一个工程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作为教学组织的主线,这就导致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只是针对所选的工程项目,在培养应用能力的同时影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前面提到要通过对知识体系的介绍来兼顾完整性,但同时要有合适的配套教材,作为学生课下了解课程所未涉及知识点的途径,才能真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4.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实验教学是实现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开发任务,但决不能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置之不管,让学生自行面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全部问题。要对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并对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超出学生能力的典型难点问题及时地给出参考实现方案。

第6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8-6356-03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借助黑板+粉笔进行,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人灌”方式,但却转变为“电灌”和“网灌”。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交互,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的发挥不尽人意。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解决了课堂教学交互中存在的问题,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了教育领域。目前,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我国还处于实验阶段,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也是刚刚起步,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还是空白。此研究对于改变我国中职课堂教学现状具有深远意义。

1 交互式电子白板简介与中职课堂教学现状

1.1 交互式电子白板简介

交互白板(Interactive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White.board)及感应笔等附件(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1]“交互白板软件系统带有多种工具箱,以友好方便的交互界面为师生提供了多种多样强大的教与学的工具(演示呈现工具、认知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设计创作工具、交流通信工具、交互协作工具、注释评价工具、资源调用工具、操作加工工具、存储转换工具、发表传输工具等)”(丁兴富, 2005)。它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为中等职业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1.2 中职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知识传递型”教学认识论在中职课堂教学中仍然占主导地位,依然采用传统的、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普教式教学模式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实践性教学方法缺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较低,师生互动较少。而中职学校主要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操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有效性缺失。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远远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资金等客观因素和教师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能力的主管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2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化教学的综合性最强的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利用白板特有的功能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灵活设计教学活动、重用教学资源和及时的教学反馈。中职课堂教学最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众多优势都适用于中职课堂教学。除此之外,它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最独特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简化教学难点,节约教学时间

传统的中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板书进行讲解,教学活动的设计单一化。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课堂的教学活动往往是课前设计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不能灵活变换。教师仅仅是进行口述讲解,即使强调了教学难点,学生也不能很好的突破教学难点,有时甚至将课上的教学难点留到课下,使难点成为“难点中的难点”。中职课程中尤其是实训课中,如发动机的部件等讲起来非常抽象难懂,中职学生由于学习特点的特殊性,喜欢新鲜事物,呆板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的激起其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难度。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直观的展示相关的图片并进行标注,一些微小看不清的部件可以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另外,教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利用幕布、探照灯等进行强调讲解,也可利用回放功能将重点内容重现。这样,就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并的形象生动,灵活的变换教学方式也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难度最小化。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2.2 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有效教学

“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但是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和动手能力都不差。”[2]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是能力不强,他们只是缺少了必要的兴趣,只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难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学者方展画曾大声疾呼:要树立相信学生成功的职教学生观,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实现师生互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3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3.1 白板功能服务于技能训练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直观灵活的展示实训课程内容,可以利用白板的标注功能帮助学生进行各个部件的记忆,也可以利用拖拽的功能进行模拟的组装和训练,这样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应用白板功能时应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灵活的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复现、梳理和归纳。着重于技能训练步骤的呈现、理解和实际操练。这样会更好的达到技能训练的目标。

3.2 白板功能服务于课堂活动参与性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学注重知识的学习。有关调查显示,中职学校理论课教学中约有54.3%的学生能够参与大部分课堂教学活动,只有9.8%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课上,约有61.1%的学生能够参与大部分课堂教学活动,只有16.8%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3]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对理论基础课没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功能多样,可以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利用和存储大量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要组织丰富多样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

3.3 白板功能应用服务于学习方式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提出“自我实现的预言”,并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真是水平有关。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类学校,“激励机制”理论是很实用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他们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的学习方式,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相信能够成功。也就是利用白板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主动学习的目标,这一过程中,教学要给学生最大的支持。

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

4.1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汽车维修实训课”案例的设计是针对中职学生实训课实际操作能力弱的问题,利用交互白板的拖拽等功能,设计了一个学生对发动机拆装的实际操作过程的练习,即教师首先引入主题,讲解汽车和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构造和发动机的拆装过程,然后将发动机的各部件打乱顺序排放,让学生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对发动机的整个拆装过程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这个内容是授课的主要训练目标,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先对汽车和发动机各部件进行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还通过练习在课堂上整体检测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改变了传统中职课堂教学的讲授式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要求,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中职课堂教学效率。案例设计环节表如表1。

4.2 设计反思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要充分有效的利用其自带各种功能,解决常规多媒体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教师在使用白板教学时不能一味的注重功能的使用,忽略使用场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使用,懂得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科的不同和知识学习目标的不同灵活变换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5 结束语

目前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的教学应用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中职实验校设置对比实验班,并设定各种变量进行观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的使用效果等进行研究,并逐步形成案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中职教师信息化能力以及对于新的教学设备的适应性仍需提高;中职学校资金的投入仍需增加等。相信在中职教师的配合下,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 张玉文.尝试创新乐学乐教[N].中国教育报,2007-06-14.

[3] 叶肇芳.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第7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案例;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应用和发展,它广泛的应用于众多的行业,如通信、银行、电力、农业、林业、交通、工矿企业等。数据库的理论和技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重视。相应的,数据库的人才需求也是巨大的,培养具有专业的数据库知识和技能的高技术人才是许多高校计算机学院教学任务的一个重点。

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课程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的特点是既包含较多的理论知识点(如关系代数、规范化理论等),又含有较多的专业技术(如数据库设计、SQL语言运用、数据库实现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依据各知识点利用板书或幻灯片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布置少量习题供学生课后完成。单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函数依赖、范式和模式分解等往往是仅进行了机械的记忆,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记了知识点但不知其所用,遗忘较快,而对技术实践性强的知识如SQL语言、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等,学生若仅听老师的讲解,最终将会导致眼高手低,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无法胜任具体的数据库工程任务。为了增强数据库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数据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任务驱动和案例相融合的数据库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1.1 数据库中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基本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个或多个有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中所用到知识技能进行学习、思考和讨论的教学活动。成功的案例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相关案例的学习和交流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收到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针对数据库的理论和应用技术较强这一特点。单纯的传统课堂讲解方法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兴趣,将案例教学法引人数据库教学中可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由于数据库理论和应用技术知识点较多,很难用一个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教学,故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经典案例。本节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的教学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堂教学的应用。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与技术是数据库教学中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诸如函数依赖、规范化、范式、模式分解等。单靠教师在课堂逐一讲解知识点,学生机械的学习,不知所学具体用在何处,学生往往会逐渐失去兴趣。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教学中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超市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部分所包含关系模式设计的内容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课堂分析与讲解。该案例主要涉及超市系统的数据实体和属性分析、具体关系模式的设计、基于不同范式的数据库操作效果、数据库的改进等内容。利用案例,在教学中可综合课堂讲解、问题分析、课堂交流、效果演示等多种方法。例如,针对该案例,在组织同学们学习范式知识时,教师可预先给出满足2范式的关系模式,可由学生亲自动手对基于2范式的关系模式的数据库表进行操作,继而引导学生对操作时遇到的某些插入异常问题进行分析和集体讨论,进而鼓励学生给出解决办法。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学习和讨论,许多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1.2 数据库中的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或多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解决动机的驱动下,对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学习和灵活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数据库的众多知识技能均和工程实践紧密相联,学生的任务题目和完成任务的环境较容易实现,通过自主探索和积极学习,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具体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主体转变为自主探索知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主体。本节以数据库SQL语言的教学为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SQL语言的特点是语法知识较多、高度的操作性,学生若在课堂上仅听教师的讲解或看演示例子,实际工作时往往会陷入“眼高手低”的困境。为此,在该知识模块的教学中可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改进教学。将SQL语言的练习分成多个子任务,如关系表的查询任务,视图、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实现与调用任务,完整性约束实现任务等。学生围绕着各个任务进行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居于中心地位,充分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起了引导的作用。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较大提高。

2、融合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数据库教学

在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有一定的不足。案例教学法依旧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是被动的听,动手机会较少。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例如对关系表中的信息如何查询,如何删除等,学生往往是课堂听的挺明白,过后遗忘的也快,对数据库的许多知识有了初步认识但理解不深,尤其是数据库的技能操作方面,案例教学法授课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同时,在讲解案例时,教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无法较好的因材施教。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但数据库的知识点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难易差别较大,任务的划分和分配难度较大。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但很多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一些困难往往就止步不前了,尤其是对自学能力稍低的同学,突破各种难题的难度较大,容易打击信心,经常半途而废,分配的任务最终流于形式。

为了弥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合起来进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针对数据库课程的特点,依据案例的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案例主要分为引导案例、任务案例和扩展案例三类。引导案例主要是教师在课程开始概要讲解的一个案例,引导案例的特点是规模不大、简单易懂、涵盖基本知识点和技能。引导案例的讲解要求精要概括,使学生从整体和基本结构上了解案例,对该案例各个部分所需的基本知识心里有数,为完成后续的任务打下基础。例如,可将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引导案例,包括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该案例由详细的文档和成型的软件组成,教师依据文档和软件进行概要讲解和功能演示。引导案例讲解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将任务案例划分成多个子任务分给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为便于指导和比较,教师可预先完成任务案例的文档和软件,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提供给学生。任务案例的特点是难度适中、涵盖知识点较多、功能较多。任务案例可设为1个或多个。例如,可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任务案例,将任务划分为数据库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实现与测试等子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交替轮换子任务,最终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的知识技能。在学生完成了任务案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教师利用扩展案例再做一次概要的课堂讲解。扩展案例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工程量,和实际工程紧密联系,高于教学用例。例如银行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大型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等。扩展案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深的体会数据库知识在具体行业领域内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3类案例中的每个案例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尽可能多,统一称之为整体案例,利用整体案例组织教学能节省时间,使学生能系统自主掌握数据库的知识技能。但利用整体案例进行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于程度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他们往往跟不上节奏。为了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且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锻炼,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教学需求,引导案例和扩展案例还可划分为众多子案例,如图1所示。任务案例相应的划分为一些子任务供学生阶段性完成。

例如,将仓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部分作为引导案例,则数据库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可划分为引导子案例。相应的,作为学生任务的1个或多个任务案例的实现部分的功能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规范化、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等内容划分为任务子案例。扩展子案例类似划分。例如,教师首先可讲解数据库概念设计的引导子案例,接着将任务子案例的任务题目分给学生完成,学生完成后,再选相应的扩展子案例进行总结提高。接着进入下个子案例的循环。当各个子案例的教学全部完成后,再做整体案例的总结与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是运用整体案例还是运用子案例,没有固定的标准,主要是取决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如重点大学学生),则选用整体案例;如果基础较低则用子案例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融合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除了教师正常讲解案例知识点和正常的任务指导之外,还采用了以下新的具体教学方法:①案例的整体演示和软件体验法。无论是利用整体案例还是划分的子案例进行教学,课程开始我们会将精心选择的引导案例进行课堂演示,同时分发给学生进行功能体验。使学生较为轻松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以较好的感官操作体验带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有个整体的认识。②网上即时交流研讨法。任务分配后,学生完成任务的主要时间是课堂之外,为了发挥集体研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了学习群。任何一位同学均可将所遇到的问题即时在群里或单独和群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和教师可就该问题给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法。通过群,教师可即时和学生沟通、传递资料,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点拨。便捷的网络工具的应用使教师对任务进行指导和督促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补充。③优秀学生讲座法。学生们将案例的全部任务完成后,将会形成一个较详细的文档和一个小型数据库软件产品。教师挑出最为优秀的作品,教师概要评价后组织完成作品的优秀作者做一次完整的讲座。讲座包括完成任务的准备、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同学问的合作情况、知识点的体会、作品的自我评价和进一步的完善等内容。任务结束后选拔优秀学生做讲座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榜样的力量又能进一步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第8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一、利用各方教学资源,创建优良教学环境,实现有效“导”

教育实践学指出,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深入、有效、有序学习探知的过程同时,由于学习对象知识素养与阶段学习目标要求之间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学习对象的学习进程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指导“导-探-析”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探知数学问题“导”环节的有效实施,能为“探”、“析”后两个环节的深入、高效开展,提供思想支持,做好情感铺垫加之,教育学指出,引导和指导学习对象深入参与学习活动,是教师应尽的重要职责因此,在“导”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通过谈话交流、情景设置、小组竞赛、实验演示等多样形式,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积极、优良的教学环境,将初中生内在能动情感的激发,积极学习潜能的挖掘,做好思想促进工作,促进初中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探知活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心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经过重新编排和设置,其画面更为丰富,内容更加生动,案例更加丰满,对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导-探-析”教学模式,“导”环节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性特点,借助现实生活案例,采用情境导入法方式,为初中生设置了“测量通信铁塔高度”的生活情境,让初中生在感受数学生活美感的进程中,树立能动探知的积极情感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初中生对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也融入渗透了现代科技因素,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器材在课堂教学中也有着深入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新知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能动学习情感的引导如“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教学中,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内容及特征相对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更加的复杂和特殊,在讲解新知的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器材的直观、形象、动态等特点,将事先制作好的“二次函数图象”教学课件,通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器材进行展现,逐步展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以及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与x轴交点的个数等内容,让初中生能够对抽象的二次函数图象有清晰、直观的认知,保持积极、愉悦的情态下参与新知探知活动

二、发挥教师主导功效,实施多样教学方式,促进深入“探”

笔者认为,[BP(]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虽然是学习活动进程的“主人”,任何时刻,任何环节,都要服务、服从于学生群体但[BP)]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不能缺少教师的“引”和“导”,避免出现偏离预设教学活动过程“轨道”,开展无序、无效的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实践学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总导演”,其自身就应肩负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知的义务众所周知,在指引学生学习探究的实践进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学习任务以及主体特点和课堂实情,运用了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开展了深刻、高效的探究实践活动因此,在“导-探-析”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实施“探”环节活动时,要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实践空间同时,要结合自身教学任务,做好指引和促进初中生深入“探”的工作,针对探究内容、探析任务以及学生探究情况,科学、合理采用针对性、多样性的教学举措,帮助初中生解决探析活动中的“困惑”,及时将初中生向前“推一把”,促进“探”的进程,保证“探”的实效如“切线的性质”案例课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初中生“探”[TP7CS12TIF,Y#]“如图1所示,已知有一个直径AB=10的半圆,如果点C在半圆上,BC=6,如果现在已知AB的中点为P,作AB的垂线PE,试求出PE的长度”案例时,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学生合作探析问题条件,初步感知到:“这一案例考查学生对圆周角性质运用,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还包含了勾股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方面内容”

组建学习小组,结合案例要求,开展探究解析活动,学生小组探析、讨论归纳得到解题思路为:“由圆的性质内容,可以得到∠ACB为直角,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C的长度,从而[JP3]求证出相似三角形,最后根据相似三角形内容,求出PE的长度”[JP]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指导,强调指出:“要注意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点”

学生开展解析问题活动,过程略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活动,回顾总结解析该案例的方法,初中生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归纳得出解题策略

[BP(]由上可见,在该案例教学中,案例讲解的过程变为了学生探索实践的过程初中生成为了案例解析的“直接责任人”教师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和推动初中生深入、有效的探析活动,其学习能力和解析素养得以有效锻炼和树立[BP)]

三、凸显双边互动特点,开展交流探析活动,推动高效“析”

第9篇:课堂教学讲解技能案例范文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技能 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青年教师特指年龄在40岁以下,在我国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由于高校扩招,加上各类民办高校的兴起等因素,应届硕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当专职教师的人数也有增长的趋势。高校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他们有朝气、有活力、有创意,为高校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他们缺少授课经验,缺乏相关的系统培训,往往是一毕业就走上讲台。笔者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多媒体教学技能薄弱

目前高校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前“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淘汰。多媒体教学普遍采用PPT讲授方式,这样提高了授课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PPT课件能够引人入胜,过目不忘;单调乏味的PPT课件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青年教师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比较少用到PPT软件,对于制作及演示PPT课件方面缺乏必要的技能,经常看到“标题+文字”形式的课件,排版一成不变。有时甚至是通篇的文字,文字内容全部是照搬教材而来。按照这样的课件讲下来,仍然是照本宣科,只不过换了另一种形式而已。课件单调呆板,文字过多,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无法融入课堂,学习知识从兴趣变成了应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低下,多媒体教学技能不娴熟,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二者的矛盾更加突出。多媒体不能成为有效的工具,反而成为限制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瓶颈。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与瞬息万变的营销现象联系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多媒体课件是一块敲门砖,是一座桥梁,是一个纽带,使用得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于PPT软件使用生疏,缺乏课件演示技巧,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 内容设计不合理,时间掌控不得当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短短45分钟的一堂课,多数学生往往在课程开始的前10分钟聚精会神,之后是否能延续就要看教师的教学功力了。功力强的老师,学生会反映时间过得很快;功力弱的老师,学生会反映上课是一种煎熬。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课程内容设计不合理,课堂时间掌控不得当。从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来看,没有抓住授课重点,一堂课讲授的知识点过多,贪多贪全。教师总是希望上课多讲一些,实际上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有限,一堂课中把主要的知识点讲透彻,否则学生感觉似懂非懂,囫囵吞枣。从时间掌控上来看,青年教师对课堂45分钟掌控不得当,以致经常出现讲不完或过早讲完的情况。

3 课堂气氛沉闷,组织能力有待提高

青年教师由于授课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这也许是教师自身教学技能问题,也许是学生出现懈怠的情况。教师应根据课堂现场的情况,适时调整讲课节奏。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教师提问学生无反应的情况,也会出现个别特别活跃的学生回答问题滔滔不绝,成了自己的“脱口秀”,其他学生参与感不强,并且影响教学进度。这时,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就特别重要。青年教师往往缺乏组织能力,有时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造成课堂管理被动,一堂课可能就变成大讨论或辩论赛;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这就形成了两个极端。

笔者有一定的企业培训经验,参加过TTT培训(Train The Trainer培训),该培训是专门针对职业培训讲师或企业内训师进行的专业培训。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以来,结合过去的商务培训经验,笔者对于高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如表1所示,在校大学生与培训学员在学习特点上有较大差异。成人学员由于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与社会接触多,带给培训讲师的授课挑战更大。“90后”的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接触丰富的资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但由此也带来一些弊端,比如把资讯当知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断章取义,浅尝辄止等等。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吸引力,他们有了更多成人学员的学习特点。笔者结合成人培训的经验,建议高校青年教师可以借鉴以下培训授课技巧。

(1)讲话有节奏感,注意运用肢体语言。教师授课过程中,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音清晰,声音大小适中。抑扬顿挫的语调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避免过快的语速。短暂的停顿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特别是教师提问之后的停顿。有时讲课时的突然停顿可以警示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

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能够帮助提升课堂气氛,在案例讲解之时,教师有恰当的肢体语言对于保持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是有利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或鼓励学生之时,带头鼓掌或竖起大拇指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肢体语言还可以起到控场的作用,学生讨论时间结束或争抢发言之时,可以做个安静的手势,避免教师的声音淹没在学生的声浪中。

(2)课程设计时注重导入,运用开门关门技巧。所谓开门技巧指的是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注重引入,通过场景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问的方式带出知识点内容。门打开了总要再关上,知识点讲解完毕需要再回顾“开门”时的导入问题,总结知识点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清晰明了,这就是关门技巧。“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学生在一开始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度较好,上课时间越长越容易开小差。所以在上课初始时就要做好课程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共鸣,这样才能以学生为主角,完成教师作为引领者、教练者的角色定位。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增加专业技能培训。教师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终身学习,每年高校教师都要进行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的课程中,建议增加技能型培训,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培训、PPT演示技巧培训等实用性较强的培训。这种培训适用于所有专业的教师,特别是走上讲台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更加需要类似的培训,以提升授课技巧,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建议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组织这样的技能型培训,让教师了解专业培训讲师的风格,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青年教师需要在教学技能方面不断改进,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教学反馈越来越直接,青年教师更加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理性看待评教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