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小学体育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育案例

第1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 小学 体育游戏 价值取向 游戏创编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大众体育的发展,体育游戏这一健身效果好,学生主动性高的项目,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自主,快乐的情绪,发展个性。探讨如何创编体育游戏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对体育游戏的更深层的认识,丰富体育游戏的内容,提高其在体育教学中组织运用价值。

游戏,对于每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积极作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共识,他不仅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和基本活动能力,同时也是运动技术教学不可以缺少的教学环节和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教学发展少年儿童的体育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发展。大部分体育游戏蕴涵教育因素,从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作用、目标无不有丰富的教育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又对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创编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什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都那么相似,那么一成不变?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工作,游戏是竞技吗?我们太重视游戏的结果而忽略了它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养成正确的走、跑、跳、投、攀爬、滚翻等基本活动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体育教师需要创造更多更新的游戏,使游戏在孩子心中更美好,笑的更灿烂!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领域及其目标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体育教材的结构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也给我们的体育游戏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一、创编体育游戏的价值取向

(一)体育游戏内容价值

体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兴趣和习惯,选择活动的成功和欢乐,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的选用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学生的满意度高(许多游戏幼儿喜欢的游戏而小学生不一定喜欢)。B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学(人体活动的部位,组织的要求等)。C效益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与场地条件等)。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合,构成一个游戏的基本要素是活动方式,竞赛的组织与判罚规则。活动方式可以依据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由选择和设计,判罚的内容也可以较灵活,教学手段的采用亦可为具体内容改变而改变。

(二)体育游戏组织构建价值

体育的规则都强调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它们其实都源于游戏。但是体育游戏与体育竞赛不同,游戏中的公平不单是指参与比赛的机会均等,也指取胜的机会均等。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承认并消除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学生对它喜爱有加的真正原因,它让参加者对胜利充满信心与希望。主要体现为:1.实力差异的弥补,如强弱互换,要求不一等。2.多因素组合,即不会单凭借某项素质或技能(速度,力量等)就能取胜。它可以包括个体、团体、裁判等多方因素的影响。3.不确定性,如投准,猜拳、反常动作等,结果难以预料。体育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由学生个性差异所带来的吃不饱与跟不上之间的矛盾。

(三)体育游戏文化价值

体育游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娱乐性质对人体生命功能必要的调节作用。快乐性是游戏的第一特征,快乐性一般通过有趣的活动方式,输赢体验,违规判罚等途径获得。通过体育游戏的矫正,人的进攻本能被规则化,透明化,游戏化,它在个性发展,人际和谐,社会进步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公正与公平,利己与守则,分享又共承,在个体社会化活动中,让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具有思想教育价值是创编游戏时必须考虑的一条重要原则。无论游戏的名称、内容、方法、规则、情节还有评价等方面都应该考虑目的性、教育性、避免丑化、庸俗化、肤浅化等不健康、不文明的做法。游戏是针对学生意志品质还是行为习惯,是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还是学生个性,或者我们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总之教育的目的性应该明确。

(二)健身性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不可以脱离体育学科的特点。它必须具备通过游戏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技术含量,一定的运动负荷。如果不重视其健身价值,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就不能称之为体育游戏。

(三)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又称娱乐性原则。如果游戏富有趣味性,会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同学们自始自终,全力以赴的参加活动,游戏越新颖,竞争性越强,情节越生动,趣味性越强。

(四)针对性原则。创编游戏必须明确游戏的对象,不同的对象对游戏的要求有很大差异。男生喜欢的游戏女生不一定喜欢,小学低段生喜欢的游戏小学高段学生未必感兴趣,适合少数人活动的游戏,不一定适合班级教学。因此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同学的生理,心理以及班级的特点,创编具有实效性的体育游戏。

(五)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大多借助器材,道具和障碍进行活动,就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一是场地器材的安全。二是游戏动作本身的安全。三是组织教学的安全。因此在游戏动作的设计,规则的制定,组织方法的运用以及场地器材的选择上,保证游戏的安全。

(六)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创编的游戏简单易行,便于组织开展而有运用价值,不必花较多的讲解,示范和组织时间,不需要贵重或种类繁多的器材,凡身体正常的人都可以参加,学生很快就能投入运动之中。

三、体育游戏的创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有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体育游戏的创编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对原有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新游戏,焕发新活力。

案例一 母鸡爱小鸡

操作过程:

甲乙两人分别为老鹰和母鸡。面对面站立,母鸡身后有一小鸡,老鹰可以用手和脚赶小鸡出窝即算抓住,母鸡努力保护。若抓住则互换角色。

规则:A球必须放在身后一米处。

B甲可以用假动作但不能推拉乙。

C甲四肢碰球并致使球移动,即获胜。

教学分析:

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强了游戏的对抗性,而且不受人数限制,同时也解决队伍容易断开,中间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新游戏可以让更多学生在游戏中祈祷主人翁作用,感受母爱的责任,体会成功失败的滋味。而且游戏简单易行,如实心球、篮球、排球都可以当作小鸡。

(二)从日常生活,劳动中挖掘游戏素材,创编出新颖,充满生活气息的体育游戏。

案例二 我们爱劳动

操作过程:

A清晨起床,去小河抬水,注意脚步平稳,保持正确的负重姿势。从低处抬至高处,距离30米左右(下肢运动)。

B两人一组协作锯柴,注意动作协调,拉送一致;劈锯好的柴(上肢,胸部运动)。

C两人一组开始打地桩,一人扶,一人击打;夯地基,两人共同用力夯打(腹背运动)。

D可以呼喊劳动号子,声音整齐响亮。

器材:两人一根体操棒

教学分析:

根据我们农村劳动工作的场景,对劳动的动作加以选择,提炼和虚化,进行模仿练习,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体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在模仿农村劳动生活的练习中,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思想教育,代替了传统的肢体准备活动,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总结

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全面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它包括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同运动技能教学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所以小学体育游戏创编一定要体现出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具有情节和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活泼性等特点,能满足儿童少年的求新、求动、求趣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功能;措施

一、体育游戏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目前,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的学校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强烈教育意义又具有强烈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游戏,例如“不怕远征难”,通过设立的“大渡河”、“雪山”、“草地”等障碍,在这种极富有竞争性的游戏中,学生们相互追赶、互帮互助穿越各个障碍、险关,最后获得胜利到达“延安”,不仅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了学生迎难而上、坚强勇猛的品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现代心理学明确表明,行为和情绪困扰期是每个孩子的必经的阶段,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困扰也会随之消失,而有一些儿童摆脱这些困扰的难度较大、时间较长。所以说,为了使民族素质和生存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儿童普遍接受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众多辅导手段中,体育有效的效果十分显著。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儿童的的偏差情绪可以得到调节、误解得到澄清、情感得到激发、心理需要得到满足、集体主义得到培养。

(三)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

通过将体育保健知识、人体运动知识、体育名人、体育竞赛知识、日常生活、基本知识等与体育有些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学到种类繁多、覆盖面广的知识,使智能和智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开发。

二、安排游戏活动到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中的一些措施

(一)发动学生,参与编排

新的课程改革一直在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上,笔者经常让学生参与编排设计游戏。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练习,可以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创造多种取胜的办法,在同一种游戏过程中变换多种条件和规则,用同一种器材创造出多种游戏和练习方法,在体力中比智力,在智力中比技巧。

例如:学生认为“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小鸡的数量太多,当小鸡的小朋友很容易摔倒,他们就八只个游戏进行了创新。方案一: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老鹰的家,有一小组的同学扮演老鹰他们手拿呼啦圈,准备套住小鸡;其他同学扮演小鸡,小鸡分散在操场上;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鸡爸爸,负责警告和抢救小鸡。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最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潜能被激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根据小学生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游戏

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游戏内容,不同的年龄应选择不同的游戏。

低年级的学生爱好形象的模仿,爱好戏剧性的动作。游戏的内容大多是富有情节的,而且他们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加强了,这就说明儿童有着迫切要加入正在组织的游戏的愿望,他们喜欢新颖、多变的游戏;对单调、枯燥的活动不感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教材内容转化成千变万化的游戏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锻炼身心,掌握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时有音乐伴奏所组织起来的游戏,会使动作做得更加协调与优美,还可以运用故事与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如“看谁反应快”等,这种急起急停的训练可以提高一个人对刺激物的反应速度,这对体育教学或训练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高年级游戏与低年级的游戏有一定的区别,这是因为少年儿童的游戏所占的地位要比学龄儿童的游戏少。少年的兴趣愈来愈转向各种学习、社会活动的形式上去了。许多少年活动性游戏的范围虽然变得狭小,但却更加巩固了。少年游戏中,比赛性很强,但没有情节的游戏比较多。他们喜欢做一些竞赛性带球游戏,它包含着竞赛性游戏的许多技术和战术的基本动作,有固定的成员和严格统一的规则,有规定的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这对巩固教学成果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在这年龄段,女孩的肺和心脏血管系统机能比较差,肌肉组织比男孩差,在需要有耐力、过分紧张用力和动作非常迅速的游戏中要比男孩差。因此,在力量、速度方面可降低女孩的要求,这样就有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另外,在游戏活动中,还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根据情况变化,运用各种适当的活动方式来完成游戏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福林等编. 体育游戏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郑岩平. 素质教育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

第3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 多媒体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52-02

1 构想的生成

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需要转变备课组活动方式,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上就这样简单的改革不行,需要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而发挥备课组、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集体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上求突破,走一条具有六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我校张家港第六中学在全校尝试推行教学案。学校以教学案为载体,构建以“少教多学、精讲精练、学教互动、着眼能力、注重实效”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推行教学案,能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教研合一;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多赢;实现学校提出的口号:“基础教育上台阶、城郊初中争第一”。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又适逢苏州市历史学科以50分分值加入中考,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迫在眉头。如何转变历史教师教学的模式和学生学习的模式?教学案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成效,教学案与多媒体的运用那个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这需要我们做一个实验对比。

2 设计

我们选择初三年级的两个班,初三(1)和初三(4)班,两个班是平行班,升初三时学校重新进行了分班,每个班的平均分基本一样。初三(1)班只用教学案,初三(4)班只用多媒体。两个班不在同一层楼,这样可以相对避免学生直接的交流。这两个班都由我担任历史老师,这就防止出现教师水平差异带来的成绩的不同。设计如下:

回家预习。初三(1)班的学生使用的教学案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两部分,作为家庭作业,需要提前预习课本,自己独立完成。第二天需要交上来给我进行批改,反馈给学生。初三(4)班的学生也通知他们回家预习,但没有书面作业。

课堂教学。初三(1)班完全按照教学案上的流程。分四大部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练习反馈。上课时侧重在合作探究、练习反馈。对“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错的比较多的点拨一下,基础知识基本不讲。课堂侧重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初三(4)班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内容很大一部分与教学案中“合作探究”的内容相同,但会多一些图片资料,视频资料。

3 结果

一个月以后,进行了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考试内容为初三新学的内容。初三内容为世界史,基本上与初一、初二学的中国史关系不大。

表格如下:2013年10月历史阶段性考试质量分析

注:历史总分50分。30分为及格、43分为优秀。

通过这张表格,发现一个月的不同手段的教学,两个班的平均分还是有较大差异,两个班差1.48分,担心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实施了一个月,就全部采用教学案。因此最终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还有待考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实施教学案的班级的及格率、平均分、最低分明显要好于实施多媒体教学的班级。教学案明显要优于多媒体。使用教学案为什么能优于多媒体?这值得我们探讨。

4 讨论

4.1回家预习这一家庭作业

教学案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两部分,作为家庭作业,第二天需要交上来进行批改,多媒体教学也布置了回家预习,但由于学生做作业要做的很晚,甚至有些学生英语、语文的默写都不背,历史要求回家预习只能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还是教学案的书面作业比较牢靠,学生不得不做。通过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已经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印象,甚至对于一些基础的练习学生能自己完成。这点明显优于多媒体。这也能解释使用教学案的班级的及格率要高于使用多媒体的班级,最终使平均分也相对高一点。

4.2课堂教学这一环节

教学案的合作探究,这是在上课时解决的,学生先通过自学和讨论,然后老师再引导解析,根据史料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现了历史的思辨。使用多媒体,也探讨同样的问题,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不同的是教学案上是用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进行探讨的时候,当得出结论后,是要及时写在教学案上的。这其实对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学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要接受知识,并用笔记下来。多媒体是学生只是嘴巴说说,外面看看热闹,但有一些学生在开小差,不听,老师并不能很好的发现。两种学习方式的对比,发现教学案的优势就是如果不拿笔记下来,就会被我发现,提醒他,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然这一结论有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被试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的学习成绩最好;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成绩最差。同时通过做笔记令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和记忆,也明确体会到自己的学习弱点;同时也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针对性。这也是使用教学案那个班的差生相对少一点的缘故,最低分相对高一点的缘故。

4.3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从表格数据中,我们发现,两个班的优秀率基本一样。这说明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对于那些积极性比较高的、善于学习的学生来讲,没什么差别。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老师在上这历史课时,要做的是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

第4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转变理念 情感渗透 按需而导 提高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语言基础,掌握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承认每个学生认知的差异,因势利导,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使学生爱上语文,热爱学习。

一、转变理念,德育为先,用语文知识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整合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调动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呼应,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活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读书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中,注重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抓住一切有利的教学时机,坚持教学和德育“双管齐下,相互促进”,用课文中的美景,滋生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豪情;用典型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学习先进典型……使学生从课文中正确认识和判断是与非、善与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熏陶中学习知识,提升品德,成长为思想品德高尚,行为举止大方,善于思考、勤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样,一方面使语文教学结出教育之果,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学开出品德教育之花。

3.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学生,课上、课下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诚恳关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近,主动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这样,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努力程度和思维方式,老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按需而导,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提高,体会到老师通过课文传达出来的文本知识、审美情趣与价值追求,使其入心入脑,内化成动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二、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阵地

1.创设亲师信道的情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之境,教师要注重学习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风格乐于被学生所接受,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努力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保障自然环境的方法措施、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和环保意识,关爱自然,关爱社会。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笔者在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把握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讨论、讲解深刻领会动物之间的情感,老斑羚们在危急关头勇于担当、牺牲自我的精神,领会文章的主题,学习老斑羚在生死关头自我牺牲的美德,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奉献,敢于担当。

3.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课本的内容产生情感,就会滋生积极的因素投身于学习活动,产生事倍功半的效应。如,笔者在教学《听潮》一课时,说:“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旅游时,看过大海吗?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大海的情境,再与报纸、杂志、影视中描写的海的形象进行比较,说一说你们想象中的海的形象,学生们说,大海无边无际、大海变化无常、大海一片蔚蓝、大海波涛汹涌……”在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心中的海的形象后,笔者请学生打开书本,与同学们一起走进鲁彦笔下的《听潮》一文,学生们急于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写海潮涨落的情景,缩短了学生与作者、想象与课文的距离。

三、因势利导,按需而导,在整合内容中放大语文教学效用

1.把握学生感知情况。初中学生喜欢情境生动、形象直观、语言优美的教学活动,他们经过一定阶段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基础、语言组织能力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学情境乐于被学生接受,教学过程成为合作探究的平台。

2.按需而导提高成效。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整合和利用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树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如笔者在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启发和引导学生了解沙漠的危害,让学生说出人们在生活中如何战胜沙漠,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沙尘暴”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所学的知识,进行演讲、争辩,在激烈的比赛中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

第5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57-03

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是适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下文中称“概论”课)教学的两个重要教学方式,如何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把这两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在专题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用案例教学来深化专题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提升学生兴趣、增长学生知识能力的作用,这对于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意义。

一、“概论”课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前提

“概论”课程理论性强、涉及领域广、涉及时间跨度长,特别适合专题教学。通过不同的专题讲授来加深同学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来整体把握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是得到众多专家和许多高校教师认可的重要教学方式。案例教学长期以来就是在这门课程中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更是得到各级领导机构的认可和推广,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这就为把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准备了条件。要做到把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科学结合,必须坚持如下前提:

1.正确认识和运用“概论”课专题教学。“概论”课特别适用于专题教学,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这门课程划分为若干专题,按专题讲授是当前“概论”课专题教学的重要模式。

首先,要正确认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目的。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为整体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服务的,是为提升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不能仅仅重视不同专题的讲授,忽视甚至无视这些专题作为同一门课程内不同专题的性质,割裂这些专题之间联系;不能不顾这些专题作为“概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性质,把这些专题当做其他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内容来讲述。否则这些专题教学就只能成为其他学科的普及讲座、当前热点问题的简单分析,很难起到“概论”课的应有教学目的。

其次,要正确认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优劣点。专题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讲授内容大、空等状况,深化研究层次、提高研究水平。专题教学深化了授课知识的相关度、整合度和扩展度,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有助于授课内容专题化、系列化,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专题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认知、加强认同、提升自觉。专题授课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选定若干专题进行教学,力图达到“专”、“精”、“深”、“实”的教学效果[1]57。可以使讲授的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看书和思考提出要求、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引导、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以及学术层面的阐述等。”[2]5总之,专题教学是一种特别适合“概论”课程,特别有利于提升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专题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单独承担“概论”课程的教学。“由于专题的特性,完全采用专题讲述的方式不能全面掌握这门课程。”[3]470要充分考虑到这门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考虑专题教学可能会对这些特性的损伤,对于各专题都涉及不到的知识点,要坚持其他讲授方式,使之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2.要正确认识和运用“概论”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最近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强调、提倡的改进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抓手”。“案例教学是一种方法,运用于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4]4在“概论”课讲授中,案例教学既有自己的优势,也面临着自己的劣势。“概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政治性极强,和现实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更多的是从历史的大视野中,从国家发展的全局中来论述中国化的进程、成果、意义,来论述党和国家的基本制度、重要国策及其实践形式和效果。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案例教学可以通过鲜活的案例提升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在大范围、大视野中来考察、比较中,运用较多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在国家、社会的发展实践中来证明“概论”课程内容,因此“概论”课案例教学有它的局限性。“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精心选择的个案往往并不是普遍的现实。”[5]65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几个例子来论证一个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的正确性。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包括案例文本、案例问题、案例解答和教学建议等内容,讲述一个教学案例需要较长的时间,“概论”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课时的紧张决定了不可能在教学中大量运用该教学方法。一般而言,一个专题中“安排一、二次案例教学即可。”[6]729要对案例教学精雕细琢,运用恰当,防止出现不良效果。

二、“概论”课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第6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66-02

学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学档案管理的,教学档案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准的重要标准,教学档案管理能为学校提供最科学的教学资料,是学校科研和评教的重要依靠。随着新课标改革,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因此,要加强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分析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及特点

教学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及发展的重要资料,它包含文字、图表、视屏等各种资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最真实、可靠的资料,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对学校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档案的科学、规范化管理能有效地推动中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1.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

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主要是管理教学活动中的资料,包括教学类、管理类及综合类三种档案。

第一,教学类档案,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课程的设计、规划、实施方案及实施的情况;教师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安排、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教学培训等;教师课件的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模型;学生使用的教材管理、教师编辑教材的使用情况、考试试卷的来源、试卷的分析总结等。

第二,管理类档案,主要有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察、教学评估材料的收集、教师教学档案的整理、学生课程表的安排、教师课程资料的准备、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师进修材料的准备、学生学籍的管理等。

第三,综合类档案,主要有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考察、学校管理制度及学校的课程设置等。

2.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后勤保障,对中职学校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教学档案的特点有:(1)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专业性高,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学校会设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学科,由于各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安排、学生使用的教材及教师的课程资料也不相同,各专业的教学档案也不相同,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有很高的专业性。(2)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来源比较广泛,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文件的下达、学校本身的实验室、科研室、教学管理部门、学生服务部门、后勤部等许多部门都会给档案管理提供丰富的资料,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有广阔的资料来源。(3)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职学校的教学存在多样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资料也存在着多样性。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有文字、图表、电子稿、视屏光盘等多种形式,学校教学档案资料的多样性,也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教学的多样性。

二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教学档案是学校形象的代表

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来源于学校的发展、改革等过程,真实地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是学校形象的代表。通过学校的教学档案,可以明确地了解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情况;也能帮助学校总结教学经验,准确地定位中职学校的价值。同时,科学的教学档案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学校的形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招生工作和学生的就业。

2.教学档案管理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记录着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教学档案的合理运用能给教师教学指明方向,督促教师在学习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三 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部门

目前,在我国的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缺乏专门的中职教学学校档案管理监督部门。中职学校的档案管理一般都是受相关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由于教育部门比较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对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检查不严格,忽视了教学档案对中职学校的重要性。

2.教学档案收集资料不全

由于中职学校的部分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是专业性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在收集资料时经常丢三落四,不能有效地收集到完整的资料。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时,不注重资料的分类管理,将资料随便地放在一起,极大地降低了教育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了教学档案的不完整。

3.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强力的制度保证

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档案管理法中,没有专门的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制度,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使用的是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方式,虽然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学生就业等方面与高职学校相似,但中职学校在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方面同高职学校有很大的差别,中职学校采用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方式,有时根本不符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档案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

四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加强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监督

中职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确保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同时中职学校要建议相关部门,将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看作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列入日常工作检查中,对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奖励档案管理工作优秀的管理人员,批评违反档案管理制度的管理人员,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增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资料收集力度

中职学校要注意教学档案设备的更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资料收集时,要注意资料的健全度,以及档案资料的细节收集,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档案资料收集培训,不断地提高自身收集档案资料的专业能力。同时,中职学校要将先进的技术有效地运用在教学档案管理中,要严格注意教学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做好档案室的防火、防盗工作,档案室的防火设备要齐全,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教学档案备份工作,确保档案室能有序正常地运行。

3.完善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中职学校要完善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结合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严格的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中职学校要加大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检查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中职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的严肃性。

4.加强档案宣传工作

教学档案管理在学校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档案的特殊价值,教学档案是一个成功的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用谨慎、严肃的心态面对教学档案,增强学校教师及其他职工的档案意识,让学校更多的教师了解档案、重视档案,营造一个关心档案、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环境。

五 总结

教学档案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管理水准的重要标准,教学档案管理对中职学校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合理、规范地运用教学档案,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完善、健全的资料,推动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碧珍.浅谈中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2(17):371

第7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对策

体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学生即将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校体育教育的成果将转化为社会效应体现出来。这一时期将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能为学生传授科学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普通高校大学生从其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从而使他们更好、更科学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与习惯。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寻求发展对策,将会对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发展、合格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为例,随机抽取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近十年相关体育理论教学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借鉴。

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主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三类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对主管领导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17份,有效回收率为85%;对体育教师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1份,有效回收率为91%;对学生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863份,有效回收率为86.3%。同时,通过与个别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获取相关信息。

数理统计法:将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得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认识现状

从现状来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为主,注重技术课的教学,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访谈与问卷结果表明:学校主管领导认为体育课理应在操场、体育馆等场所进行技术的学习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教学可有可无,

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完全可以融入技术教学中,这导致体育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课教学知识较为匮乏、理论课教学水平不高,本身理论课时数较少,他们认为体育课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技术课的教学上, 甚至有些教师把体育理论课作为因阴雨天气室外无法上课的应对手段;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感兴趣,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与目标使他们不认真对待,理论课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现状

人类在长期的体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锻炼身体、体育卫生保健的知识与经验,而且体育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会更好的指导体育锻炼实践。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每学期4学时的体育理论课,对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学生较难系统的学习与掌握。从现状看,每学期4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在普通高校中也难以保证,据曾吉等人在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7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按规定每学期体育理论课4学时以上的有36所(47.37%)。[1]在对西安市的20所普通高校调查中,按规定体育理论课每学期4学时的学校也仅有6所(17%),甚至有些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两年的体育课中只开设2-4学时理论课,这种现状对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产生很大影响。

3、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材使用及教学内容选择现状

调查表明,普通高校所使用的体育教材种类较多,各校选择不一,作为教学指导文件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在调查的西安市20所普通高校中有12所选用自编教材(见表1)。这些教材各有特点,大纲规定技术教学内容的编写都较为系统、规范,但对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不明确、差异较大,所涉及理论知识规范性较差,有些教材甚至没有明确的理论教材内容,使得体育理论课教学缺乏科学指导。从内容来看,教师所选择的授课内容大多是一些“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体育的起源”、“体育的本质”、“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等等,缺乏系统性、而且随意性大、与实践结合不够,学生不感兴趣。所有高校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实践课内容有明确、系统的安排,但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进度大多高校没有明确,教师在选择时较为盲目,仅从自身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中选择,很少考虑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需要、兴趣,这也导致体育理论教学效果较差。

表1:普通高校体育课教材选择统计

教材种类 自编教材 省编教材 统编教材

校数 12 5 3

百分比 60% 25% 15%

4、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状

良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采取整节课理论讲授的方式(见表2),采取课堂讲授结合学生提问、讨论方式的仅占少数,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师也不多。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其它理论课教学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特殊性,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生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谈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表2: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统计

授课方式 整节课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与提问、讨论结合 运用多媒体教学

人数 65 26 12

百分比 71.4% 28.6% 13.2%

5、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考核现状

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一方面可以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要的考核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现状来看,很多高校只重视技术、技能、达标等方面的考核,忽视理论课的考核,还有些高校对学生的体育理论课不考核,有考核的高校也大多采取开卷或口试的方式,而且理论课成绩最多不超过体育科总分的20%,这种现状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理论课,更谈不上感兴趣。 三、结论

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教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考核环节不科学。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实现。

四、对策

1、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重要性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首先高校主管领导应尽快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以往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理论知识可以融入到实践课教学中去”的观念,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把学生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重视体育理论课教学。其次,体育教师也应重视理论课教学、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充实自身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提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讲授技巧与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理论课教学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并纳入考核评定中去。

2、结合实际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以保证学生对科学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也应考虑体育实践课的教学,不能盲目在数量上增加,除了要保证理论课教学时数的正常比例外,采取多种方式增加与补充,例如,因雨雪天气室外无法上课时安排理论课教学,还可利用一定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作为体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也可聘请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知名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知识作专题讲座等等。总之,学时的增加是在保证学生完成体育实践课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3、体育理论课教材应相对统一、适当灵活,教学内容选择应科学、系统

教材的使用应相对统一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普通高校教材使用种类较多的现状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应结合实际,有条件的高校都应使用统编教材,在统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与需要灵活选择自编或其它教材。现有体育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只占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而且涉及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体育与卫生保健及科学锻炼方法理论知识在教材中单独系统编写,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教学内容应注意科学、系统,科学性要求教材选择要实用,体育技术课的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应主要强调身体锻炼的方法与原理,并在理论上指导技术课的学习。系统性要求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大学生特点、时代特点,更加切合实际,可以选择一些体育时事、奥运知识、娱乐项目等方面的内容。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传授体育理论知识

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整节课直接陈述,多运用对比、范例等方法,有条件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避免单一教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5、注重体育理论课考核评价环节

大多高校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流于形式,技术实践课考核较为严格,学生重视,而体育理论课的考核相对简单,使学生对理论课兴趣不高、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应重视对体育理论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对学生都有一定评价,并把考核成绩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中,或专门单独计算体育理论课考核成绩。考核的知识应结合教学内容,考虑更多实用性、实践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能指导实践,不应过于理论化、书本化。考核应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重视理论知识掌握为目的。

参考文献

[1]曾吉,吴明智,李智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1):95-98.

[2]刘保.谈在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理论课的重要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194-195.

[3]陆美琳.江苏省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与讨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48-49.

[4]张超群,汪红.谈如何上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1):51.

[5]高军.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92-93.

第8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教育管理;显性安全;隐性安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展现个性”、“立足于学生角度”、“远离危险”等思想一直影响着大家,学生的自身权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更是被各界人士所重视。但有关部门在中小学生安全管理上的做法令人费解。这些做法不仅不全面、不长远,更不安全,甚至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应当及时完善改进。

一、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取消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禁锢在校园内

从前,春游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活动之一,学生在走出学校,贴近大自然的同时,学习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陶冶自我情操;在集体游玩的同时,增进学生们的感情,领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意义;在野外考察和社会实践的同时,引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时事的思考。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书本知识也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与能力的匹配。

但过程中,活动策划往往不够缜密,极个别学生不听指挥等因素,导致部分学校在开展活动时出现意外情况,造成部分人员伤亡及财产丢失,社会上舆论哗然,这对有关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有关部门开始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进行制约。例如在活动次数上进行制约,减少活动次数,甚至是取消相关活动。在活动的出行方式进行制约,活动出行方式必须向教育主管部门报批,不能私自包车,乘船。在活动范围上也进行制约,不可出市出县,活动地方必须就近且安全。最后,教育主管部门严令禁止春游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从此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二)取消在校的课余活动,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

从前,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加入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既能提升多方面能力、培养各方面兴趣,也丰富了校园生活。学校的氛围总是积极向上,体育达人,科学怪人,学习活跃分子等大批积极学生不断涌现,校园生活更是被同学所喜爱。

但是,部分学生由于自律能力弱,性格活泼且好动,价值观没形成,看对问题也不够深刻,在活动过程中爭吵、摩擦在所难免。虽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中小学生的主要群体还是独生子女,各自父母加倍呵护,不允许出现一点意外,另外社会舆论在学生人权方面过分注重,一旦出现意外,家长及社会各界便会责怪安全管理不够严格。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对学校及老师进行通报批评,下达一系列有关加强校园安全的文件,以此来提高校园安全意识。更为严重的是,为了彻底杜绝校园安全隐患,很多学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课余时间,校园氛围逐渐便转变为死寂,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好感也急剧下降。

(三)取消“危险”的体育课程,把学生引入“安全”框架内

从前,标枪、铅球等活动是中小学生体育课上常规活动。可是个别学生在此类活动中,没能很好的掌握投掷等技术要领,导致投掷轨迹发生偏离,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没能加强管理,学生在活动场地随意走动,从而造成一系列伤害事故,极个别严重的更是危及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取消此类活动,以免学校再次出现此类事故。

二、对当下中小学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应当构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安全责任考核和奖罚制度

生命及健康是人们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最为珍贵的财富。有关部门及学校加强安全管理,保证中小学生自身权益及生命财产安全是应尽的义务,不管是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其它校园活动,学校应该做的是严密策划,严格把控活动的每一环节,将不定因素降到最低。学校应及时将安全教育管理编入发展议程中,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条例,并将安全管理编入绩效考核、奖罚制度里,确保每一位相关人员尽心尽责。并且学校应当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等活动,全面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这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认真落实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应当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就剥夺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是未来国家的支柱,各方面素质必须全面提升,而剥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及社会实践,损害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长远考虑,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是必须的

(二)学校教育既要注重显性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隐性安全,并注重学生的心理安全

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时间及活动内容进行限制,但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完全杜绝校园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正全面下降,甚至是在跑步中晕厥猝死。因此,这样的做法既不能解决遗留的安全问题,更造成其它的安全隐患。

另外,学生长时间的禁锢在学校与家庭,得不到一丝的自由时间与空间,对于学生来说,这造成了另外一种伤害,形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在身体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下降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普遍下降,对于心理上的压力更得不到排解。这种伤害不同于外在的肉体伤害,它作用的对象不在是个人、部分,而是大部分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学生因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自杀的事例屡有发生,在中考、高考前后,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安全教育管理急需作出改进与完善。

因此,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立足于学生的立场,转换一种角度去思索,站在国家及民族的高度去看待问题。切合学生自身利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活动应当全部恢复,与此同时,必须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于活动的每一环节,确保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与家长应当配合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对安全管理上出现的问题,给予时间与空间,让学校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学校及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政府应当制定好相应的保障制度,处理致残家庭、失独家庭在安全事故后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苏立坤

【参考文献】 

[1]乔瑜. 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 人才资源开发,2015,(22):239. 

第9篇:小学体育教育案例范文

当前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而奋斗在事业上。所以,总会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但是,她们看重孩子的的成绩,有时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这样给孩子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有时对孩子打骂,这些都是不对的做法,都是在变相给孩子压力。

二、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验研究的改革方案

(一)学生要转换思维,改变心态

首先,学校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心理暗示在高校体育舞蹈教育中实施的问题,我们最起码要把学校的教育制度完善。同时学生也要有很好的自制力。而且,我们老师要多给高校学生一些心理暗示,这样可以激励同学更加努力的学习。因为,有时学生的教育是可以变通的,换种方法,结果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使同学更富有教育素质,使同学们的审美价值提高,心理暗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于体育舞蹈教育更应如此。因为他不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而且也提高学生的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以及对本身的审美兴趣。这样就可以使高校学生经过心理暗示而更好的学习。

(二)老师要认真负责,改变态度

对于高校老师,我们不光要提高老师的个人能力,还要让老师懂得怎么样才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发展。尤其是老师要对学生常常进行心理暗示。要对学生有耐心,对于体育舞蹈类的学生,要从她们的最简单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给予赞美、赞扬。我读过意大利一个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深深的被里面的师生之情而打动,还有里面的小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有时一个善意的小动作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大家有机会也可以阅读一次。其实我们只要在平常的时候加以注意,自己一个小的动作就可以使得学生们得到激励而努力学习。这也许就是心理暗示对学生所起到的作用吧。作为老师应该仔细研究心理暗示的使用方法。用心理暗示来教育孩子成长,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动力的学习,自觉努力的学习。

(三)家长要关爱学生,改变方法

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是父母,这是肯定的。但是,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平时可以多和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接触关于运动方面的事情,这样不光增加感情,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自己本身也可以放松一下。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的教育。像《灵魂的舞蹈》的书里写的一样,我们要做到心灵和身体上的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平时我们多看一些书籍,像《灵魂的舞蹈》、《艺术体操带操》等都是有好处的,对于我们来说。爱是需要表达的,更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的。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