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网络交友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渴望寻找个人精神空间。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过重的学习负担,家长、老师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关注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而往往对学生的情感精神的疏导、照顾很少。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希望拥有自己个人的独立空间,来表达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寻找精神安慰。于是网络虚拟便成了一个特有的空间,悄然入心。
2. 寻找志趣相投的友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及家长都会很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同学间的友情比较淡漠。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在父母过分的关爱下显得自傲,难与人友好相处。这样,在班级或周围很难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于是便把希望寄托于网友的友情。
3. 渴望结交异性朋友。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并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变化,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好奇或朦胧的好感。在网络的交往中,没了旁人的关注,恰似一个天然的交友“避风港”,在这里这种情感可以得到恰当的释放,可以得到异性的关心与理解。
阿标同学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日父母都忙于工作,除了学习,对于精神生活,家长、老师关心很少。从区体校转校过来后,学习一般的他,体育特长又不被人了解和看重,同时对于班级同学的课余生活和同学友谊融入不够,在班级缺少归属感。
二、正确引导热衷网络交友的有效策略
1. 家校合作,导之以情。我再次与阿标父亲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在家要多关心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关心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要多与孩子交心谈心,家长每周多抽时间与孩子散步,与孩子谈学校的事,谈自己的想法看法,必须坚持亲密和谐,避免生硬;要尽量带孩子参加班里每月一次的亲子活动。在学校,老师也要迅速尝试让他融入集体,改变同学对他的认识。
2. 言语干预,导之以自信。阿标在区体校短跑、跳远和跳高项目都是佼佼者。正好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快要开始了,我再次与他谈心,了解他的体育特长,鼓励他在体育节为班争光,并给他介绍班里几个体育活动积极的同学,让他每天早晨到校后带着他们到操场上去练习。虽然接到任务时他似乎显得没把握,但训练时非常认真,准备活动,量步,起跳姿势,动作要领,示范练习,一样不差。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阿标,并希望全班同学在他的带领下取得好成绩。果然,在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获得了年级第二的好成绩。渐渐地,他在班级也自信起来,与他交谈的人也多了起来。
3. 心理辅导,导之以法。我和年级老师商量,开设了专题讲座“正确交友好处多”,讲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的相关知识,提出网络交友的注意事项,讲解现实交友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理智和自控能力,正确认识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另外,我通过心理辅导室,让心理健康老师对阿标进行有意无意的个别辅导。比如大课间时,让他找几个熟悉的同学去心理室,帮着整理道具,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等各种方法,有意识地解决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关键词:JavaCV 人脸识别 交友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02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网络交友方式近年开始普及,随之诞生的交友网站打破了传统交友的局限性,为人们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交友平台,扩大生活交友圈。然而,当前交友平台的好友搜索机制不健全,只能通过文本搜索好友,不然准确的描述出用户交友的需求,使得许多用户不能搜索到心仪的交友对象。
基于JavaCV视觉处理的交友平台在文本搜索的基础之上添加了图像搜索技术,将枯燥的文字与生动的图像相结合,能够充分满足会员的需求,不仅可以提高交友的效率,更能增加成功率。在众多的视觉处理中,JavaCV是一款开源的视觉处理库,带有硬件加速的全屏幕图像显示,用户友好的几何和色彩的相机校准等功能,使视觉处理平台友好性、精准性提高。
1 JavaCV视觉处理技术的研究
1.1 JavaCV的原理
JavaCV是一款开源的视觉处理库,其中封装了OpenCV、libdc1394、OpenKinect、videoInput和ARToolKitPlus等计算机视觉编程人员常用库的接口,通过调用接口来实现了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很多方面的通用算法。
1.2 JavaCV视觉处理过程
JavaCV视觉处理包括三个步骤:加载图像、显示图像、处理图像。
(1)加载图像:图像之间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其内部结构也不同,想要读入图像文件到内存,必需根据图像内部结构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读取。JavaCV的视觉处理库中提供了相应函数,可以将任何格式的图像数据从文件中加载进来,方便了后续的处理。
(2)显示图像:在窗口中显示出加载的图像,是由JavaCV的视觉处理库提供两个函数去实现,一个函数用于在屏幕上创建一个将被显示的图像包含于在其中的窗口;另一个函数用于在已经创建好的窗口中显示需要加载的图像。
(3)处理图像:主要运用JavaCV中的函数去实现图像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算法,包括彩色转换为灰度、形态学操作、阈值2值化和边缘提取等。
2 搭建智能交友平台
2.1 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采用流行的B/S体系结构建模,主要用到的技术工具有Tomcat6.0应用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应用java语言开发。同时配备了与之匹配的移动客户端。
智能交友平台主要是五大功能模块:基于JavaCV的图像搜索、交友咨询、交友俱乐部、移动客户端、在线聊天等。
(1)基于JavaCV的图像搜索:通过搜索图像文本或者视觉特征,为用户提供交友平台上相关会员图形图像资料检索服务,找到与条件契合度最高的会员,从而提高搜索准确性。
(2)交友咨询:帮助用户分析解决交友问题或提出交友待人建议,并通过用户自身条件,为其推荐具有共同话题和性格匹配的会员,提高交友成功率。
(3)交友俱乐部:在实名认证的前提之下,为会员提供进一步的交流沟通。
(4)移动客户端:提供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交友客户端,通过手机终端实时随时随地交流沟通。
(5)在线聊天:方便会员之间的沟通,在线互动、了解,促进情感交流。
2.2 实现过程
在Android系统下基于JavaCV的视觉处理实现需利用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编写Android端代码;通过JNI与JavaCV接口编写本地C/C++代码,并利用AndroidNDK对其进行编译生成Java代码可调用的共享库,最后通过SDK生产Android应用程序。
当使用JavaCV的图像搜索功能时,系统会自动读取存储在客户端上的图片,并显示加载到屏幕上,用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进行搜索,系统后台根据所上传的图片开始对其进行视觉处理。
2.2.1 建立静态UI
首先,基于JavaCV的图像搜索功能,需要新建两个xml布局文件。分别加载系统中的图片到屏幕中和显示需要进行视觉处理的图片。其次,新建两个Java源文件并继承Activity类。通过相应方法对UI进行布局。通过设置适配器来显示UI中的控件,并加载系统内的图片资源。
2.2.2 实现后台运行视觉处理函数
Service是运行在后台的服务,与其他组件一样都是运行在主线程中,主要负责分配处理事件给用户接口的插件,确保UI操作在Service运行程中不会被阻塞,费时的操作应该运行在其他线程。本系统通过IntentService启动服务,这时系统会建立一个新线程,并在此线程中执行onHandleIntent方法,所以视觉处理操作可以在此方法中实现。
2.2.3 更新UI
当视觉处理操作完成时,系统获得人脸位置信息并将此信息发送到主线程UI更新方法中进行更新,不能通过onHandleIntent方法进行实现,所以必需在主线程中完成UI更新。
2.2.4 利用JNI实现基于JavaCV的视觉处理函数
先建立native方法所对应的C/C++函数声明,通过JDK提供的javah工具可生成包含此函数声明的头文件,并执行javah命令。随后在工程目录下新建JNI文件夹,将生成的头文件拷贝到此文件夹下,同时新建C++源代码文件并引入此头文件,编写函数实现代码。
2.2.5 设置客户端人脸位置信息
客户端通过JNI对C/C++端进行交互,来获取IntentService类中存放识别到的人脸的位置信息,并加载到客户端中,当JavaCV视觉处理操作执行完成后对其进更新与读取。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中的系统主要功能是运用JavaCV视觉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交友平台上相关会员图形图像资料检索服务,通过输入与图片内容相似的关键字与数据库中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搜索匹配,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当相似度超过这一阈值,则把匹配得到的结果输出。从而提高交友的效率,更能增加成功率。
4 结语
本文的系统基于JavaCV视觉处理打造了一个以诚信交友、图像接收与搜索、情感咨询等功能为基础的智能交友平台。提供一个为了人们诚心交友,而去结交认识他人、寻找知己的一个网络交友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也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广泛性、互通性、娱乐性、经济性、安全性等优点而立足本世纪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中的互动型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姚昱曼,刘卫国.Android的架构与应用开发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11).
[2] 赵宏伟.Android NDK开发环境实现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5).
关键词:新媒体;人际交往;符号互动理论一、引言
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于1934年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中自我形成、发展和变化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媒介是具有意义的“符号”,而各种符号(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像等)是心灵、自我和社会三者形成、变化和作用的工具。[1]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网络情境下的符号互动理论有了全新的意义。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使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极大增强了媒体对人际间互动符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是最快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在虚拟网络平台上将代表自己的角色与状态的符号传播出去,以获得其他个体对自己的态度,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认知。在网络情境下,个体之间的互动就是符号的互动,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所传递的符号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多元和立体。因此,本文将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研究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2013年3月-4月对广州大学城十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97份。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比例为51%,女生比例为49%;文科学生比例为61%,理科学生比例为39%;高中期间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比例为74%;来自城市的学生比例为76%。
2.测量工具
大学生多媒体与人际交往量表共30个项目。测量目的是要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途径,使用新媒体主观倾向以及使用新媒体效果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使用新媒体效果主要指使用新媒体后主观感受是快乐还是觉得浪费时间,能否增加信息量,能否扩大交友面,能否交到知心朋友以及是否有助于情绪宣泄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量表的前22个项目采用Likert五级评分,主要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主观倾向以及使用新媒体效果;量表的23-28这六个项目为单项选题,主要了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途径;量表的最后两个项目为开放式题目,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下人际交往的看法。
3.深入访谈
对典型被试如基本不太使用新媒体交往的学生和过于依赖新媒体交往的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研究结果
1.多数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交友,交往的朋友多为现实中认识的
根据研究结果(见图1)计算得出,只有22.9%的大学生对使用新媒体的交友方式失去兴趣;17.2%的大学生讨厌非面对面的交友方式。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热衷于采用新媒体的交友方式,认为使用新媒体的确能使人际交往范围得以扩大,但却难以交到知心朋友。根据调查结果(见图2)发现,90.23%的大学生喜欢利用微博或其他网络方式了解朋友们的状况,而且交往的朋友大多为现实中真正认识的。综上所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使用新媒体的交友方式持支持态度,并且人际交往的对象大多为现实中认识的,而非不认识的陌生人。
图1大学生对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态度图2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途径
2.QQ和微博是大学生使用的主要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目的是娱乐
・教师与学生・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探析8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进行人际交往使用的新媒体主要是QQ和微博,其次是微信,博客的使用量最少。他们多数偏好在QQ和微博上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感想。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其次才是浏览新闻和完成作业。结果见图3。图3大学生使用的主要新媒体及使用目的3.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交友,其动机多是出于结交异性
性别差异对于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交往的看法有实质性的差别。从图4看出,男女生对于利用新媒体了解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多数男生认为自己并未从微博上了解到实质的东西,而女生则较多认为可以从朋友的微博中了解到信息。在交友方面,男生比女生更认为自己能通过新媒体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更倾向于网络交友。这也与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独自宅在宿舍玩电脑和手机相关。因此,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认为自己的交友范围会通过新媒体而扩大。根据这个分析结果,我们进行了更深入的访谈调研,得出结果是: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动机更多是出于结交异性。
图4不同性别对使用新媒体交往的看法差异 4.曾担任班干部、城市生源的学生和理科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交友
本研究显示,在高中期间担任过班干部以及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去了解朋友们的状况(见图5)。高中期间的学科类型对于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交往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获取学校信息,这是因为理科生比文科生对电脑技术、网络的熟悉程度更高。
图5是否担任过班干部、生源地对使用新媒体交往的看法差别 5.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种类、意愿、感受、信息量、交友面和表达看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种类、意愿、获取的信息量、交友面和表达看法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指标之间在0.01水平上(双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具体的相关指数参照表1。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途径种类越丰富,他们就越偏好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情绪效用(快乐)越大,学生交友面也会越广,他们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更具有主动性。同时,越喜欢使用新媒体交往的大学生,越认为通过新媒体难以结交到真正的知心朋友。究其原因,这与交友面增大有关。人际交往数量的增加,使得结交知心朋友的机会和精力减少。
表1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使用意愿快乐交友面表达看法浪费时间难以交
知心朋友新媒体的种类.291**.247**.302**.220**使用新媒体的
意愿.269**.514**.442**.424**感受的快乐.281**.228**获取的信息量.283**.209**.393**交友面.406**.151**.549**表达看法.277**
注:**表示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四、分析与讨论
1.新媒体搭建了大学生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虚拟平台
新媒体中的QQ、微博、微信以其虚拟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等优点,正好切合了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精力充沛的特点,对大学生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2]因此多数大学生偏好在QQ、微博、微信上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感想。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所获取的符号信息更丰富、更形象,使人际交往更具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找到兴趣相投的同类型群体,从而获得归属感,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喜悦、痛苦和孤独进行宣泄,寻求得到朋友的认同、支持和共鸣。借助新媒体的人际交往,取消了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文化、民族、职业、收入、身份等差别,名字、语言和行为都不过是一串串符号而已,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具有平等性和广泛性。
2.新媒体可以扩大人际交往面,却没有提高人际间的信任度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个体在符号的传播、互动过程中寻求自我定位、认知社会、认知世界。借助新媒体,一方面,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大学生维护和强化原有的人际交往圈创造条件。即使不在同一地方学习生活,学生间也可以时刻保持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网络交往的广泛性和无界限可以轻易地超越国界、民族、时空的差异,使大学生互动交往的对象为“地球村上的所有居民”,为大学生最大限度地认识新朋友、扩大交往面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因此,新媒体极大地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面。
在网络情境下,个体可以在完全虚拟的环境下扮演自己的“角色”,这个“角色”既可以是真实的自我,也可以是虚构的自我。因此新媒体所传递的符号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新媒体传递的符号所负载的声音、文字和图像信息构成了一个不确定性的拟态情境,大学生在交往中将面临着筛选、消化和接受更多的符号,这给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和自我实现增加了难度。因此,多数大学生认为使用新媒体的确能使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但难以交到知心朋友。
3.大学生个体特性会影响其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
大学生的性别、生源类别、学科类别和担任学生干部经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交友,一方面,在电脑、网络、手机的使用能力上,男生比女生的动手能力强,他们可以驾轻就熟地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男生在交谈、待人接物、异往方面往往弱于女生,而通过新媒体的人际交往只需通过符号的传递就可进行交往,可以忽略了语言、表达、自信心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更能得到男生的青睐,男生更喜欢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结交异性。
生活在大中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圈子,他们人际交往环境较优越,思维也较为活跃。约90%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会使用电脑和网络,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中只有约20%会使用电脑和网络。新媒体的使用主要是借助于电脑、网络,因此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去了解朋友们的状况。在高中曾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强,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来维持和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面。理科生比文科生对电脑、网络和软件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更高,理科生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各类信息,进行人际交往。
4.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具有自我强化的趋势
本论文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种类、意愿、获取的信息量、交友面和表达看法之间在0.01水平上(双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我强化的趋势。一方面,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途径越多,如QQ、微博、微信、博客等,他们就越偏好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新媒体给他们带来的正面情绪效用(快乐感)就会越大;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所获得的,会促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本研究结果显示,95%以上的大学生每天都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约65%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时间为1小时以上。
5.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需要
新媒体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创造了虚拟性、平等性、自由性、互动性的空间,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可以说,没有一个大学生是从不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具有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来满足或弥补现实人际交往的缺陷。例如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喜欢在微博、QQ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喜欢沉迷于网络游戏。通过新媒体的虚拟交往与现实中的人际互动是存在差距的。通过新媒体的人际交往是单纯的符号传递,它可以摒弃各种现实条件对人际交往的约束;而现实的人际交往却要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如情境、习俗、规章制度、身份、收入、性别、语言、表情等等[3]。虚拟的人际交往比现实的人际交往更便捷、更广泛、更自由、更平等,但如果大学生对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过分依赖,势必会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当有些大学生无法应对现实中的日常人际交往时,便会对现实人际交往世界日渐疏远,而对网络虚拟状态下的人际交往过度依赖。[4]此时,网络情境下的人际交往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和心理慰藉作用。但事实上,虚拟的人际交往方式并不能取代现实生活在大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仍需回归现实。
五、新媒体情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合理引导1.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关系
新媒体只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工具,虚拟的人际交往只是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并不能替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只有提高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才真正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应通过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关系,正确认识网络人际交往的真正地位和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上,提高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学校开设的相关讲座、选修课学习现实人际交往的技巧,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在现实的交往活动中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对于那些对虚拟人际交往有着严重依赖性的大学生,学校则要采取主动介入的方法,通过心理咨询、教师辅导、父母引导、朋辈帮助等多种措施的合力作用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2.加强对网络虚拟空间的监管,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交往道德规范
目前,我国对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虚拟空间缺乏有效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十分不完善,管控难度大。由于网络空间具有隐匿性和模糊性,虚拟的人际交往常常夹杂着欺诈和虚假信息,不法分子通过盗取QQ号码、短信等方式进行行骗的事情时有发生。对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虚拟空间的监管,制定详尽可行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违法违纪的言行进行严惩。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者,一方面,通过建立成熟的网络管理体系来加强对虚拟人际交往的管制和约束。例如采用实名制加大对校园网、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的监控和管理;学生思政工作者应主动介入大学生的各类社交网站,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高校应将新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通过组织新媒体知识讲座、教师辅导等形式强化大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学生能自觉遵守媒体规范与道德,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进行人际交往。[5]
3.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
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高校通过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提升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减弱大学生对虚拟空间的依赖。大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和参与各类社团,可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不仅可以扩大人际交往面,还可以提升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90后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专业实习等,有利于他们从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杰.符号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5):99-103.
[2]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7):121-122.
[3]姚静仪.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0(4):64-67.
关键字:人人网;社交;促进功能;扩大应用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在1967年创立了六度分离理论,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通过SNS,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社会化网络。正如能向群在《SNS:网络人际传播的现实化回归》一文中所认为:“在SNS的帮助下,可以轻松认识朋友的朋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还可以更科学地管理人际资源网络,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
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大学生在使用人人网时的行为和心理情况进行考查,并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在当前情况下,人人网对大学生社交扩大促进功能的实现情况。
一、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中国海洋大学作为调查地点,以中国海洋大学的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的抽样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图书馆内进行问卷发放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在这50份有效问卷中,有3人为从来没有使用过人人网的,47人为在使用或者曾经使用过人人网的,故有效问卷为47份,有效问卷率为94%。
问题1、您注册人人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对于这一问题,有22人选择的是三年前,占所有被调查者的46.8%;选择两年前和一年前的有13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17.7%;选择一年内的有12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25.5%。
问题2、您登陆人人网的频率是多少?
有32位同学选择了每周5-7天会上人人网,占整个被调查者的68.1%;有10为同学选择了每周3-4天会上人人网,占整个被调查者的21.3%;选择每周1-2天会上人人网的有3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6.4%;选择“更少”的有2人。
问题3、您的人人网好友数量为多少?
好友数量在400-800的被调查者最多,共有35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74.5%;选择“200-400”的有7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14.9%。另选择“0-200”的有2人,选择“800以上”的有3人。
问题4、您在人人网上会接受陌生人的好友请求吗?
对于该题的第一个小问题,选择会接受陌生人好友请求的人数共有15人,选择不会接受的有15人,选择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17人。
问题5、您在人人网上会主动加不认识的人为好友吗?
对于该问题,选择不会的被调查者共有25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53.2%;选择不确定的有14人,占29.8%;选择会主动的被调查者有8人,仅占整个被调查者的17.0%。可见,人人网在促进大学生用户主动交友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问题6、您自己认为在自己的好友中不认识的人占的比例如何?
在这一问题上,有近七成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低”,有2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般”,仅有2人选择了“高”。且多数都表示基本和陌生好友都不联系。
问题7、您当初注册人人网的初衷是什么?
对于注册人人网的初衷,有25位被调查者选择了加强与同学的联系,所占比例超过了五成;选择“看着别人注册自己就注册了”,跟风注册的同学有13位同学,占整个被调查者的27.7%;选择认识结交新朋友的有9人,仅占整个被调查者的19.1%。
问题8、您觉得校内网上的好友是否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选择不会的被调查者共有37人,占整个被调查者的78.7%;仅有5人选择会。
问题9、您使用人人网的收获是?
对于这一问题,被调查者的答案主要集中于“更好的联系老同学、老朋友”、“更好的了解周围同学 ”、“更好的展现自己”。
问题10、您现在是否还在使用人人网?
对于这一问题,有4人选择了应经不使用人人网了,占整个被调查者的8.5%。究其不使用的原因,被调查者选择的是“无聊、没有意思”和“浪费时间”。
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综合以上数据统计,试着可以做出以下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人人网使用频繁,但缺乏实际交友行为。
通过登陆人人网的频率可以看出,有近九成的被调查者每周有3天以上会登陆人人网,有68.1%的读者甚至每周有5天以上会上人人网。由此可见,大学生注册人人网后对其使用十分频繁。在分析大学生利用人人网交陌生朋友的情况时,我们发现,虽然有近1/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接受陌生人的好友请求,但大多数原因都很盲目,没有特别的原因,只是想加就加而已;而愿意主动去加陌生人为好友的人数仅有18%。由此可见,尽管大学生对于人人网的使用相当频繁,但在促进认识、结交新朋友方面,缺乏实际行为。
2、人人网交友仅限于熟人圈,六度分隔理论在人人网上难实现。
按照六度分隔理论,通过SNS,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社会化网络。但通过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注册人人网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已有同学和朋友的了解,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和联系,其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熟人社交圈;而仅有不到二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注册人人网的初衷是认识结交新朋友,从使用愿望来看,利用人人网来扩展自己交际圈的人数是很少的。同时,在人人网的好友分布方面,有约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好友中陌生人好友占的比例并不高,而且有超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基本不与陌生人好友联系,这再次印证了大学生使用人人网交友方面的局限性。六度分隔理论设想的“通过SNS,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会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社会化网络。”目前为止,在人人网上基本没有实现。
3、线上交友行为线下化很难实现。
人人网倡导“网络生活真实化”,线上活动的线下参与程度是人人网虚拟环境真实化以及对现实社交促进的体现。但是通过对“人人网上的好友是否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这一项调查显示,有78.7%的人认为人人网上的好友很少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而仅有10.6%的人认为人人网上的好友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好朋友。由此可见,线上交友行为线下化缺乏实现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大多数认为自己好友中的自己认识的好友占了好友总数的绝大多数,这说明其大部分好友本来就是以前已经认识的朋友,真正通过人人网从陌生人变成人人内网好友,进而成为现实生活中好友的人少之又少。因而,线上交友行为线下化在目前并没有实现。
4、人人网在社交扩大方面的促进功能基本没有实现。
通过上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人网在促进与陌生人交友方面的作用不大,仅在加强与已识好友的联系方面起到了些许作用。同时,线上交友线下化缺乏实现的基础,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人网社交扩大功能的实现。通过调查,现在人人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大学生展现自己、表达个性的平台,同时也被认为是大学生消遣时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人人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其对社交扩大的促进功能并没有很好的实现,相反,其作为国内SNS网站的典范,其失去了其本有的含义,从当前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无聊、没意思”和“浪费时间”选择离开人人网的现状就可窥一斑。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能向群.SNS:网络人际传播的现实化回归.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3]杜迈南,何姗,焦宝.校园SNS网站与网络大学生人际传播现实化回归.青年记者,2007(6)
[4]柏希熙.探析当代大学生网络家园“校内网”的生存状态.继续教育研究,2007(4)
作者简介:
左伟(1983-),女,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网络新闻的编辑和研究工作。
样刊收刊地址:山东青岛崂山区238号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
如今是社交社会,为满足人们的“社交需要和猎奇心理”,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一个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微信通过网络可以快速的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不受通信运营商、操作系统平台的限制。同时,微信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插件,例如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漂流瓶”等,还可以使用共享的流媒体内容。微信为用户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除了可以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即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①。
2014年8月,腾讯第二季度财报,一同公布的还有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加上WeChat目前已经达到4.38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比2013年同期增长57%,直逼目前号称拥有5亿月活跃用户的WhatsApp。
二、人际交往关系
所谓交往,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有关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②。人们通过人际交往产生人际关系。在社会学中,人际关系被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则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③。微信集实用、娱乐功能于一体,满足当下大学生多元化交流的诉求,让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并且富有趣味,因此,微信能风靡社交网络,成为智能手机社交网络APP的领头者,它所带来的社交方式的变革正在潜移默化的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其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如果你在某公共场所休息区看到某学生手拿手机左右摇摆,以为其手机粘水,那你就OUT了;如果在校道上看到某学生对着手机大声说话,你觉得他打电话怎么开着免提,那你也OUT了,别人这是在玩“微信”。玩微信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风尚。当刷微信、分享朋友圈成为众多大学生们的习惯动作时,大学生们也不知不觉地被圈进了一个微妙的“圈子”。不少学生利用微信的LBS功能结识朋友,寻找驴友、求购书籍、共享学习资料等。通过修改微信的个性签名,将个人需求反映到签名中,利用微信LBS功能让大家看到自己的需求,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远在天边,也可以近在眼前。还可以通过修改微信签名,向周围的同学求助。新生小珊就是一位典型的大学生潮人代表。“在图书馆找自习座位找不到,失落ing”,她的签名刚改了没有几分钟,就被一位热心的校友看到了,还主动向她提供了图书馆自习座位的“情报”。微信已经融入了当今的校园生活,其搭建起了大学生间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LBS功能让互动不受专业、年级、地域限制,微信成为校园互动交流的流行方式,支持语言、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格式的信息发送,让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丰富有趣。
月底到了,“微本地生活”给学生小柯生成了一份报告,它告诉小柯本月吃了16次快餐、2次湘菜、4次西餐,他的饮食结构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健康,平均每餐成本在20元左右,他还理过1次发、打过3次羽毛球、买了2件衣服,他的活动路线主要集中在广州天河区,本月相比上月,支出增加了12%,在小柯的微信好友当中,他的支出排名第23位,属于“屌丝中的铁公鸡”,他的幸运商家是星巴克,在9月13日的那次消费时,他中了一次微生活的幸运奖,获得了9000个积分④。微信的这种商业公众账号很明显符合高校网购文化,适应了各种满足学生需求方式。不得不说,微信为大学生带来了新型沟通方式,也为校园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而大学生们玩转微信的创意,也将成为这群年轻潮人们争先体验的潮流。
四、微信给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安全隐患和消极影响
然而,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与安全隐患并不能保证每一对陌生人见面后都能够成为“好朋友”。网友这样调侃,微信微信,只可微微一信,不可全信。如果你全信,微信就会变成“危信”。
和传统的网络社交相比,基于LBS的微信在人际交往上虽然能够随时随地借助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模拟现实交往的现场感,“附近的人”能拉近陌生人交往过程中空间和心灵的距离,更加便捷地为虚拟空间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向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转变,但是,以网络虚拟平台为介质进行的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关系所依托的面对面人际交往依然有着鲜明的区别。首先,必须认识到一点,能够使得两个个体间产生社交吸引的内在因素包括相貌、品行、性格等等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对一个人的观察和日常的接触,很容易获知对方的相貌、行为举止、性格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信息,由此完成零接触阶段、察觉阶段,接着迅速进入表面接触阶段,对双方能否建立社交关系以及关系的亲密程度实现作出较为明确的判断,并且双方信息真实度较高,信任度较高。而通过微信的LBS功能所结识的陌生人,彼此之间只能通过各自在微信账号上展现出来的照片、性别、地址等信息以及在交流中所透露的个人信息来实现社交吸引,初步判断能否和对方建立起社交关系,缺乏现实依托性,并且信任程度较低。虽然在微信上,人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组织传播信息的内容,能够更加完美的塑造自我形象,但随着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更加深入,个人真实信息暴露程度加深,单靠线上建立起来的泛泛之交能否进一步转化为中度乃至深度的依赖关系、交友吸引力能否继续保持,将受到了比现实中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更为严峻的考验。
浙江鄞州一个公司的经理,通过微信“查找附近的人”的功能,搭讪女大学生,先后了数名90后女大学生,其中一半以上的女生选择了不报警,此男在鄞州法院受审⑥。广州警方最近发现有团伙专门盗用微信,利用微信和留学生的国内亲戚朋友联系,要求汇款到国外。警方全景式地展现了骗子入侵微信,提醒大家对此保持警惕。现在很多大学生聚会吃饭,一上菜,大家都先拍菜,然后不吭声,低头都在那玩手机。每一次交友方式的变化,都在不断拉近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从QQ到微信,再到最近流行 的“陌陌”,大都如此。
五、辩证应对微信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
一部分人认为应该提倡网络交友。他们认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交友充满神秘感,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网络交友为我们的社交生活开辟了新的空间,超越了现实中交友的地域限制。较之其他的网络媒介,微信在人际传播中有着更加高效与便捷的特点,是较为先进的网络人际传播媒介,微信网络群体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结识新的朋友,二是集聚现实社会相熟的人,这些个体依靠信息的传播以及互动交流逐步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群体逐步形成,并随着时间的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微信的个体会逐步倾向于利用这个交际圈分享和获取信息。随着朋友圈群体的形成,使用微信的每一个个体就像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个体一般,形成社区化的网络人际传播,社会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维护社区人际的共同部分,而之前在微信朋友圈所构建起来的网络空间,其实就是人际传播的公共领域的形成。在朋友圈中,成员之间活动在一个紧密相连的圈子当中,成员之间的身份、所共享的信息、观点都是透明的,相互之间对各自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发表见解。重视记录和分享,并把这个作为首要的用户体验,大学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从线下发展延伸到线上,丰富了彼此间的交往方式和内容。正是这样的一种共享性使得朋友圈内形成了一个私密的组织,不被陌生人打扰,使得圈内的感情更加的牢固,相对qq等工具而言,其组织的严密性也更高⑦。
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在人们选择微信交往对象时能够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并为转化为现实人际关系提供了便捷条件。但能否转化为现实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由彼此间在微信这一虚拟社交平台上能否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决定的。所以,虽然人们有通过微信的LBS功能结识陌生人的心理需求,但受诸多心理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影响,通过微信认识的陌生人彼此间很难建立起稳定的社交关系,人们很难如愿通过微信LBS功能达到预期的社交心理需求。
微信究竟好还是不好,因人而异,而且,在不同人的手里,微信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要正确对待就是我们要具体情[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况具体分析,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微信交友的行为本身没有错,网络在传播好东西的时候,难免会夹杂坏东西,如果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缺乏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引导,就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理想价值观而误入歧途,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只有合理的利用微信,自觉抵挡其负面影响,才能使它真正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帮手。
参考文献
①微信,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117297/15145056.htm
②张俊杰、姚先本,《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2)
③岳玲,《基于网络人际交往的社会学分析》[J].《群文天地》,2009(5)
④虎嗅网,http://huxiu.com/article/7788/1.html
⑤李卓,《微信对青年群体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⑥浙江在线,http://zjnews.zjol.com. cn/05zjnews/system/2012/05/16/0184950 97.shtml
关键词:情商 培养 英语
大学生经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上大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大学里,学生可以参加很多的社团活动,可以选修课程完成学分,大学的课程相比高中更加有趣生动自由。然而大学毕竟是步入社会之前的一步,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所培养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中的能力。在这个大学学习竞技场里,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如何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崭露头角将是每一个大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大学老师要深思的问题。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交友、处理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是关联校园与职场,融通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课应该是“how to make friends in college”即如何在大学里交友。很多刚上大学的学生,用英文交友是让他们非常难的事情。原因有两个,其一,有些英文表达不知道如何去说。这个问题,最好解决,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第二个原因,应该从情感上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在大学里交友是最令人害怕的事情。这就需要把问题提高到学生情商培养的高度。
对于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掌握交流的技巧是未来职业成功的条件之一。对于一个职业成功者而言,明白如何管理使用自己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情商又称情绪智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走出低潮,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英语教师应该通过课堂的管理,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自身的舒适空间,去大胆的用英语交流、交友。
参加英语俱乐部是最直接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了。在英语角,学生可以碰到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和同学。大学生可以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表达自己之前,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交流风格。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情商是一种利用社会交流技能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从而用来正确的面对挑战和处理社会关系。交流风格的不同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关。有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直接而理性的,他们关注的往往更侧重于交谈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对象。还有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去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他们对于听众的需求非常敏感,极力的希望交流对象能够了解他们或者与他们产生共鸣。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应该针对不同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除了参加英语角,选修英语选修课程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选修课上,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英语爱好者。他们一起讨论英语的学习问题和一起练习口语,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提高情商、多交益友的过程。学生逐渐的将高中压力大的负重学习转成素质培养的过程。而情商提高的前提是学校提供一个平台,可以是实地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网络平台。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教师不妨多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交流软件。例如,facebook平台,中国的人人网等。在选修课堂认识的学生,新朋友,是不太可能初次就印象深刻继续保持联系的。只有通过这些网络交友平台,才能让这些有英语共同爱好的新朋友一起参加今后的社交活动,这种模式,也是提高学生情商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大学生英语交流中情商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将手机等信息化教学方法运用到英语课堂中,将对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及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商的培养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大学是个纽带,它是连接着学生走向社会职场的重要环节。教师选用手机APP连接资源网络平台,课堂上教师能够将网络平台上的微课等教学资源通过连接学生手机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学习。这个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还让学生真正在兴趣的主导下学习英语。当今社会,手机作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大大发挥了其学习娱乐的功能作用。手机APP 上的学生在线交流系统,可以让学生尽情的用英语聊天、讨论和交友。这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料和资源,弥补了课堂上英语学习的枯燥不足,也让学生的人生修养、交友情商得以提高。教师利用手机APP功能,选择出具有代表的英语论题,在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网络资源平台和手机App的同步,对于课后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也非常便利。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批阅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课后的学习进度及监控他们的讨论话题的过程。从而合理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打分公平合理。
英语教学中新的育人模式及理念也充斥着课堂。“以德树人、文化育人、技术技能、艺术修养、人生规划”这五个教学要求和理念让教师深深感到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教师应该终身学习。首先,以德树人说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德育为先,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健康向上的情商,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能够拥有追逐梦想的美好心境。为实现以德树人,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应该让自己的德行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文化育人,说的是英语教育者应该用知识和道理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强调英语的模块学习,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掌握英语交际能力以及在英语学习中培养的高情商。第三,技术技能指的是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对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水平,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技术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艺术修养,是对学生情商的要求。人文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能够顺利走出校园与职场接轨,融通语言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对今后学生的职场生涯作用很大。情商的培养将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一环。第五,人生规划,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倾向,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这五个理念互相作用,对关联校园与职场,融通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强调对语言知识、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交友、处理事务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学生能够在了解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能够了解他人的情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之,上大学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事情。这个转折点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很多大学生在这个大学学习竞技场里,要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崭露头角。如何培养学生将是每一个大学老师要深思的问题。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以德树人、文化育人、技术技能、艺术修养、人生规划”这五个教学要求和理念让教师深深感到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交友、处理事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大学生英语交流的学习过程和情商的培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英语学习既是学生学习如何提高情商的平台,同时,情商的培养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环节。教师要摒弃陈旧的观念,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生动有趣。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情商。
参考文献:
[1]吴雪梅.谈小学德育课对学生的情商培养[J].教育战线,2010,(93).
目标用户“使用”婚恋网站的背景
婚恋网站趁着网络之风,蔓延至人们交友婚恋的生活中,在拓宽人们交际面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空间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1、人们生活空间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忙碌,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婚恋交友的压力。身边接触的都是同事或朋友,局限的小圈子在这个奔腾不息的信息时代显得非常狭小和局促,特别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的高要求,使恋爱和结婚变得愈加困难。世纪佳缘网创始人龚海燕说:“中国处于一个城市化的进程当中,通过高等教育、人才流动等方式,很多人从农村或者小城镇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在这种环境下,没有父母、亲戚为他们张罗对象,同事之间又因为竞争关系,不太愿意去过问别人的隐私。这使得婚恋网站拥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2、婚恋网站的优势
首先,网络的出现改写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站以其便捷性、开放性赢得了大众特别是高学历年轻大众的喜爱。婚恋网站利用了网络传播的特性,将大量的适婚青年网罗其中,就像一个大型超市,在这里,可以不受拘束地浏览会员资料,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搜索到合适的会员。并且,网站只在后台使用实名制,而在前台,匿名的形式可以让用户不必担心被熟人认出或个人信息被利用。
世纪佳缘网给目标用户带来的“满足”
1、会员高端和目的明确
从世纪佳缘会员数据中可以看到,16D0多万会员主要由两部分人群组成,一部分是都市白领,一部分是高校研究生。这些会员92%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25岁到40岁的占73%,北京、上海、广东最为集中,其中北京一个城市就占到12.6‰是会员最多的城市,会员的月收人多在2000元到1万元之间,还有7%月收入过万的高端会员。会员的高端性保证了网站人群的整体素质,满足了相同条件的人们信息对称的需求,且注册会员中过半数是以寻找另一半为目的,抱着“玩玩而已”态度的会员仅占少数,注册会员这种明确的目的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心理,适度规避了人们对网络婚恋的恐惧和疑虑心理。
2、搜索功能强大
在世纪佳缘网站里,所有的会员注册都是免费的,这一方面为网站聚集了人气,增加了甄选的数量,同时也降低了有需求的大众加入婚恋网站的门槛。此外,在世纪佳缘网站里,普通未注册的游客也可以通过页面链接,使用高级搜索功能,按条件如身高、学历、年龄等对自己想要寻找的伴侣进行搜索。这种强大的搜索功能迎合了当下大众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可以在工作之余,利用很少的时间,搜索出一些符合要求的会员,这太大减少了人们的交友时间,同时,这种搜索功能在另一个层面上,成为一种搜索乐趣。此外,由于浏览网站的人基数庞大,通过管理员对其进行认定和分类,在保证搜索规模的同时,降低了搜索风险,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搜索顾虑。
3、管理员把关严格
注册为世纪佳缘的会员是没有门槛的,只要填上一些基本信息,就像注册一个邮箱那样,立即就可以获取一个ID,而这种无门槛式的全面吸收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担忧和疑虑。但是,在世纪佳缘里,管理员通过限制部分条件为不可修改状态,如年龄、学历等,来规避一些不诚实会员的影响,此外,规避措施还有,通过审核文字资料、审核照片、上传证件等进行诚信认证,一旦发现资料中有欺骗行为,立即撤除ID。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婚恋网站的严肃性和安全性。注册时,一般要求会员提交各种身份证明资料,获得对应的信用等级,用户必须上传身份证,才能成为星级会员,填写的真实资料越多,获得的信用等级越高,也更易获得交友会员信任。客服还会人工审核这些资料,利用技术手段屏蔽不良人士和不良信息。每个会员的资料页面都带有投诉按钮,和他人交往联系过程中,会员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良人士,一旦某个人被其他异性投诉,网站将记住这个人是从哪一台电脑过来的以及其IP地址,用技术手段屏蔽他(她)的再次注册,同时这个人的联系方式将被作为过滤词,而且网站还会发信息给他联系过的所有会员,提醒大家注意和他的交往。
世纪佳缘“使用与满足”中的不足和改进
1、安全性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婚恋网站市场还在发展中,此外,中国网上婚恋的观念还尚未成熟,婚恋网站的安全性有待提高。虽然世纪佳缘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首届一指的婚恋网络平台,但是从网站长期规划来看,提高其严肃性和安全性仍须进一步贯彻。从大众的心理角度出发,使用婚恋网站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另一半,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网络提供方规避冗余信息,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干扰,保证网站的纯洁性和安全性,才能使人们婚恋交友的心理得到基本的保障和满足。
2、便捷性有待提高
网络的便捷性是人们青睐网站的一大原因。据了解,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为了更好盈利,逐渐将很多功能转为收费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们使用婚恋网站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会员流失。如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便捷性受阻,那么受众肯定会转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从中国目前的婚恋网站市场来看,由于人们在网上需求婚恋之缘的心理还尚待培育,在这种尚未成熟的环境中匆忙追求盈利并非明智之举。
3、区分性有待增强
注册世纪佳缘的会员过半数是为了寻找人生另一半,而这并不排除仍有相当一部分会员抱有娱乐心理。在这种泥沙俱下的格局中,只有增加会员的区分性,如建立以婚恋为目的的会员区和以交友为目的的会员区,才能更好地满足婚恋网使用者的便捷、高效搜索要求。
4、适当增加感性标准
从目前来看,会员的信息一般被归纳为年龄、学历、月收入等硬性指标。其他感性条件,如性格等是不能通过搜索功能获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网络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的弊端造成的,然而,正是这样一些潜在的弊端,成为人们使用婚恋网站的障碍。如世纪佳缘上经常有异性相互来信或相互浏览主页信息,这时系统仅提示:“某某,身高多少,年龄多少,收入多少,给您来信。”毕竟找另一半并不等同于在超市里面随意选购,除了这些硬性标准外,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感性标准使然,如个人性格、气质等。所以,婚恋网站要做到更好地服务大众、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得摸透使用婚恋网站的人们的心理特征。只有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婚恋网站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①张岩铭,叶文添:《中国主流婚恋网站的商业模式分析》,《中国经营报》,2008年12月17日
②陈燕华:《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取向》,《东南传播》。2006年第,0期
③罗春:《网络传播中“使用与满足”的再认识》,《现代视听》,2008年第1 2期
QQ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修改更新,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今,在网民的个人生活中,利用QQ聊天、交友、游戏、购物、学习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面。
QQ最基本的应用就是聊天、交友。通过QQ,人们不仅可以和现实中的好友保持联系,还可以和陌生人轻松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网络上不见面的交流方式,能让人忽视很多现实的距离,做到心与心的交流。
除了交友之外,QQ对社会还体现出了巨大的人文关怀作用:人们可以通过QQ向社会求助或者发起慈善募捐活动,传递爱心;老师可以通过QQ和自己的学生聊天,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企业可以利用QQ进行日常的沟通,提升工作效率;政府机关也开始利用QQ进行工作,加强和群众的联系。
同时,QQ逐渐增加的功能也为大家的网络生活增添了乐趣,其中,QQ游戏的火爆程度可以说已经不亚于现在的任何一款网络游戏。群组聊天更是深远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具有共同志向或者爱好的朋友,可以在网络上有个属于自己的交流空间,十分方便。
现在,QQ软件还在不断地完善着,并开始倡导“在线生活”的理念。所谓在线生活,就是指在网络上完成学习、生活、工作、沟通交流、资讯获取、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各项功能。为了更好地帮助用户实现“一站式在线生活”,腾讯构建了QQ、腾讯网(QQ.省略)、最多人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QQ;满足用户群体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腾讯推出的QQ空间(Qzone)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个人空间,并与论坛、聊天室、QQ群相互协同;在满足用户个性展示和娱乐需求方面,腾讯拥有QQ秀、QQ宠物、QQ游戏等产品:在满足用户的交易需求方面,拍拍网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婚恋诈骗案频发
2012年2月,琴女士在“百合”网上认识了陈某。陈某告诉琴女士:“如果见面后感觉合适的话,我一定会娶你”,从而取得了琴女士的信任。
10天后,未曾谋面的陈某打来电话,称自己在香港开的“创艺家居专卖店”开业了,请她帮忙张罗。为了帮“男友”买发财树、给公司换牌匾,琴女士连续3次汇款7万元,后发现陈某手机停机,这才发觉自己上当了。2012年8月,陈某落网,当时他正在和从“世纪佳缘”网上认识的吴小姐吃饭。他供述说:“我没有职业,听说在交友网站上聊朋友骗钱容易得手,于是起了歹念。”
检察官告诉笔者,在城市打拼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由于沟通交流渠道匮乏,很多人借助网络、报纸等征婚平台寻找另一半。网上信息难辨真假,通过网络交友征婚千万要多留个心眼。
婚恋诈骗两个特征
据检察官介绍,婚恋诈骗并非防不胜防,犯罪嫌疑人一般都有其固定的套路。只要提高警惕,不难识破。
特征一:伪装“高富帅”
通过“世纪佳缘”网站,甘小姐认识了网名叫“追梦人”的吴某文。吴某文告诉甘小姐,自己是新加坡人,在香港读大学,且在新加坡、香港、武汉都有公司,准备回家继承父亲的企业,以后在大陆发展。不到30岁的他,俨然就是“高富帅”。两个人很快发展成为男女朋友。
相识一个月后,吴某文以周转资金、盘下朋友的商店给甘小姐打理为由,向甘小姐要了3万元,却迟迟不还。后来,甘小姐发现自己被骗。
事实上,吴某文同时和数名女往,至少骗取了43万元。2012年6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吴某文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万元。
福田区院检察院检察官分析说,“一些性渴望嫁一个有钱有地位的成功人士,犯罪嫌疑人抓住女性这种心理,虚构自己的身份信息、经济实力和家庭背景,假扮老板、政府机关领导、高级军官、律师等精英阶层,利用这些光环骗取女性的信任。”
特征二:巧立名目要钱
25岁的贺某是深圳龙岗区一家酒店的保安,认识了做财务的殷小姐。贺某告诉殷小姐,自己家是开煤矿的,家族势力很大。殷小姐信以为真,两人开始交往。
贺某辞职后缺钱,编出各种理由向殷小姐要钱。刚开始时,说自己在老家打伤人,逃跑出来,身边没钱。身体不好,有心脏病。又称自己要去做煤炭生意,要到北京投资电子产品。甚至还虚构出“女儿去世”,向殷小姐要钱。殷小姐没有怀疑,先后给了他18万元人民币。2012年11月5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贺某有期徒刑 4年零1个月。
检察官指出,“犯罪嫌疑人最常见的骗钱借口是资金周转不灵、亲人或自己生病住院、需要买结婚用品等。其次,打着帮助被害人投资理财、开办公司、移民、买房、办事等幌子要钱。
检察官提醒:女性提高警惕保持清醒
据检察官介绍,这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无职业,绝大部分文化程度还偏低,而被害女性不少是公务员、公司职员,层次较高。为什么她们这么轻易上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