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升本专业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管理者的三大角色
2.管理的两重性
3.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的五大职能
4.双因素模型的两种因素
5.法约尔把人看成什么人,而梅奥等人把人看成什么人
二、概念题(6*5‘)
1.管理幅度
2.集权与分权
3.原理
4.学习型组织
5.系统
6.组织文化
三、辨析题(2*20’)
1.结合实例分析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并说明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绘出责权权图,结合实例分析责权利三角组合
四、简答题(5*8‘)
1.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主要观点
2.麦格雷戈的经济人的观点
3.组织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挂历的人本原理的观念
5.简述内部提升的优点
五、论述题(1*20')
1.结合实例分析效果、效率、效益的区别
护理专业基于人类的需要而产生[1],为了人类的健康需求而不断进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对于健康的不断重视,护理职业的地位也日益提升[2]。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护理已经从最初的普通模式转化成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整体层面的全面照护,那么对于人的照护当然已经不能是简单的疾病的照护,更需要重视的是对于患者心理以及人文的关怀。研究者此次很荣幸有机会到台湾一所高校进行交流学习,观察和了解台湾的护理专业在本科生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方式,希望可以通过对比给双方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1 什么是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把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外化表现在其工作和行为当中的为了使其服务对象得到心理上的舒适和安慰的行为表现[3],是一种将人类美好的文化成果和知识底蕴通过行为的表现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是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关心其精神文化层面以及心理的需求,不仅创造条件满足其外在的需求,更要着力于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需要[4]。
2 人文关怀与护理专业
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是一种必备的执业能力,在护理工作当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加重要的是对于患者的人文关怀,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帮助使其得到心灵的慰藉。这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作为护士必不可少的内在素养,是对于患者的关怀,对于疾病的安慰。在现代护理事业当中,越来越需要掌握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员,更好地帮助患者调整良好的面对疾病的心态同时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融入自己的人文关怀,关心病人的心理变化,根据病人病情调整病室温度湿度,甚至小到为病人开窗通风,让病人靠近窗口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通过这些细小的关心使病人能够更加舒适,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这也是护理职业的人文关怀。
3 台湾的护理人文关怀
护理常常与“关怀”被同时提到,这两者显然是密不可分的,人文关怀对于护士来说是一种内在的同情感和同理心,而这又不能够仅仅是一种内心感受,还需要将其外化在行动当中[5]。研究者在台湾期间,观察到在课堂上,护理专业的教师们会通过各种丰富的形式来挖掘同学们的潜能,会采用“刮刮乐”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会给学生们提供所需材料分组完成概念图的绘制,还会在课堂上用方言贴切地模仿患者语气,当地的护生们在实习过程中与患者沟通时也会通过用鼓励的话语、亲切的眼神和语气、轻轻的拍肩膀等简单的行为拉近自己与患者的距离,并且以此表达他们对于患者的同情与关怀。Jean Watson’s theory of human caring中有提到通过一些提问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照护患者:我怎样做才能够向患者表达我的关心并且促进我们的沟通?我怎样做才能够给患者的治疗过程带来有意义的作用?我怎样才能使即将步入死亡阶段的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6]这是作为护士应该思考和融入日常的工作当中的内在素质。
对于如何培养护生的同感心及人文关怀,皮慧敏[2]认为有四种途径:(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条件(2)护理教师自身具备适切同感心是必要条件(3)护理技能模拟实验法是培养护生同感心的有效方法(4)情景角色扮演法是培养护生同感心的最佳途径。台湾的PBL和TBL发展比大陆更早,应用时间更久,老师和同学们都已经很熟悉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互相帮助,通过课堂也能全身心投入到团队合作以及体会医疗照护中护士的角色和提高自己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可见,在台湾护理本科教育当中,教育者更加侧重于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同感心及人文关怀能力。在台湾,老师和同学的思维都很活跃,授课方式贴近学生心理,会在讲课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路。
4 与大陆的对比
对比大陆的本科护理专业教育,大陆的培养护生人文关怀的方法则侧重于在老师的讲授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我领悟和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以及通过设置必修和选修的专业人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7]。研究者认为,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台湾地区的实验课程普遍的在医院中进行,直接面对病人来练习;而大陆则是在实验室中学习、练习以及考核。大陆地区高校的学生众多,教师较少,所以要做到十分细致地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有些困难。所以需要护生不断地努力加强自身的能力,在强烈的竞争压力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式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力发展,酒店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酒店业从1991年开始连续20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增速达到22.1%。2011年,全国住宿餐饮企业近330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占当年GDP的5%左右。
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业。而酒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与国际酒店业差距较大。以四星级标准的贵阳民族大酒店为例,该酒店前厅部共20人,而包括主管在内拥有专业本科学历的员工才共3人(包括1名实习生),比例为15%。为了适应酒店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设置了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但从本科教育上看,走的是“高层路线”,过高的培养目标和过宽的专业设置,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虽有理论素养,却眼高手低,实践能力较差。据对贵州财经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班52名学生调查,他们中33人(即63%)表示对酒店方面的工作有兴趣,希望毕业后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但52人中只有19人曾经在酒店上过班,长的有3个月,短的不到10天,都相继离开了所在的酒店。调查表明,大部分酒店专业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现在或者将来能从事酒店方面的工作,然而无论是从酒店方面,还是从学生方面来看,现状都是大相径庭的。
一、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薄弱
目前,我国旅游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的比重偏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学的都是基础课程,到大三才全面学习专业课,而且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卷面成绩,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实践能力薄弱的后果。这些都给我们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酒店中高层管理者,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这是从长期的基层工作中锻炼出来的。但学生在酒店实习和就业过程中都普遍存在自我定位过高,不愿从事基层服务工作的情况。据贵州华美达酒店、诺夫特酒店、民族大酒店调查得知,很多大学生没有具备到酒店实习和工作必须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而且总是自视过高。虽然实践能力缺乏,但管理者在传授技能与经验的过程中,稍微态度严厉,就无法接受。特别是被分配到餐饮部或者客房部的学生,大部分都坚持不了。更有的大学生连应有的离职手续都不办理就离开,对酒店工作造成不小的损失。
3、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虽然拥有酒店管理专业高学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缺乏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而且现代酒店发展迅速,酒店运作模式、服务管理方法更新很快,很多教师掌握的知识陈旧,跟不上酒店的实际发展进程。
二、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方式的完善措施
1、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校教学计划中不应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教学计划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力度,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到酒店轮岗实习,全面掌握酒店各部门的服务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上,让酒店参与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来。学校与酒店充分合作,根据酒店的人才需求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设置酒店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为服务性行业的酒店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因此,学校应着眼于把酒店专业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高的酒店业人才。很多大学生实习初期缺乏礼节礼貌、与其他员工和管理者相处困难、无法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等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从基层、从服务员做起的思想准备。酒店管理人员需要专业知识,但更注重实际能力。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长期的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经验,能够从底层做起,脚踏实地,否则,就很难在酒店有长足发展。
3、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操作技能。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学校应支持教师以顶岗的方式,到高星级酒店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与国外酒店管理学校加强联系与合作,互派教师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掌握国内外酒店发展的动态;并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定期为学生授课,传授酒店管理实际经验。
三、小结
当今快速发展的酒店业与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酒店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是颇有发展潜力的员工群体,也是酒店人力资本的主要储备。高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方式应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酒店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的非. 旅游酒店业人才需求分析[J]. 现代商业,2012.
[2] 李艳蕊. 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探究[J].文学教育,2012.
[3] 张金梅.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
[4] 赵霞,黄艳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心态的现状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当前很多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 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 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 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 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 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 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 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 ,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 ,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近些年,随着物流领域的迅速发展壮大,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然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找到理想的途径和办法,还没有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1 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束缚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求稳趋同的传统观念使得学生缺少主见和创新意识,对所学的知识不愿意也不善于进行深入思考,逐渐进入到一种思维定式中,形成了一种按照标准化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思想越来越趋同,想象力消失,创造力被抹杀。虽然近些年,各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有关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但其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忽视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实践性方面的培训也多以毕业实习的模式进行,效果一般,难以培养出应用创新型的人才。
1.2 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2001 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本科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现如今已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包含商品流通的各个领域,其涉及面非常广泛,致使一些学校对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和属性认识不够清楚,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对整个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科结构的层次性和创新性。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存在内容重复,衔接不当,选修课过少,实践课少且实践内容与实际物流环节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正是由于专业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围绕培养目标制定的物流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物流教育体系不完善,培养出的物流人才知识面较狭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进而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教学手段落后且方法单一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拘泥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师通常是照本宣科地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课堂气氛死板沉闷,缺少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少创造过程的讲解和创造思维的引导,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懂,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4 实践教学环节滞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理论培养偏重、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首先,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淡薄。其次,实践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针对性较差。由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致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有效进行,大多采用理论讲解或到物流企业参观的形式,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学以致用,无法发挥学生的专长。第三,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还不完善,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会主动寻求企业的合作,但由于经费不足,相应的规章制度方面的缺乏,致使实践基地的建立和维系缺少稳定性、责任性和可持续性。第四,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监督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但多数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以实践报告为准,形式单一,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
2 提高物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观念要不断的转变更新,由传统的填鸭式的继承性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制度向着“素质教育”和“创新型”的教育观念转变,进而树立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物流专业目录的指导下,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向导,从创新能力、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科学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若干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方向模块、物流技术模块、模拟实训模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既传授了学生物流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广泛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安排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消极听课变为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生产仿真实验系统、网络模拟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较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接触先进科学技术同时,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专业的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
2.3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首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校内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校外实践等环节,对学生进行物流管理的模拟实训等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培训。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前物流领域的热点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拓宽思路。第三,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相关的教学与实践,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机会。还可以不定期地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培训师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体现专业教学的开放式。同时还可以聘请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4 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扣创新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科研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或者由学生自拟题目申报创业创新性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费用支持。教师要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以学术科研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们的创造潜力。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像“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取长补短,发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第三,鼓励学生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双证上岗。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专业技能认证”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操作技能,并获得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2.5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在教学成绩考核方面,通过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将考核指标全面化,结合物流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改变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落实过程教学管理,引入课堂讨论、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作为过程教学管理的考核内容加入到总成绩中,实现考核内容由“分数考核”向“创新素质考核的转变。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采用创新能力及获取创新学分的激励方式,要求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专业阅读、一定程度地参与专业大赛、积极参与创业活动或科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学分。对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的回报。
3 结束语
物流业是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勇,余冰,秦仲篪,等.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34-136.
[2] 王林.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 世纪桥,2008(11):94-95.
[3] 孙鹏.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 管理科学文摘,2005(5):45-47.
摘要结合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强化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建议。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高校茶学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学生完成设计性试验、综合性试验、创新性试验以及毕业论文的重要场所,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4]。现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真实感受和经验教训,阐述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对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实验室管理的相关措施,旨在为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建议。
1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开放实验室实行准入制度、仪器操作登记制度等,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在实验室的行为,使其自觉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为学生提供整洁舒适优雅的环境,将茶叶审评、茶文化、茶艺培训等实验操作有机结合,不仅便于学生把所学的茶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进,华南农业大学茶学实验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和细则,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对学生品德、修养、举止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明显提升,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以科学的求知精神、规范的操作程序、准确的试验记录来完成实
验内容,而且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提交实验报告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茶学实验过程中,从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具体体现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做到先培训后使用,不仅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有效合理使用,而且避免了其受到损坏或出现故障,影响其他学生的使用;实验完成后对化学试剂、用品等要做到定点定位,摆放整齐;玻璃器具、茶杯等要清洗干净,科学放置或置于烘箱干燥;将实验台、地面等恢复整洁,保障实验室的环境整洁、优雅、舒适。
3培养学生的实干精神
如今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的过分关爱甚至溺爱,造成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不屑于做体力或从小处着手。笔者深刻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善于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敢于面对困难而不气馁,善于创新而不冒进的重要环节。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在茶学实验过程中,特别强调实验室管理规范,严格要求并检查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或田间操作的质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以便于培养学生既能做到仰望星空,具有向往,又能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合理分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在实验用品、仪器使用方面密切配合,笔者认为这些实验内容的完成过程就是培养团队精神的过程。因此,通过认真观察和及时检查,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实验室往往拥有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可以给学生的教育带来一种综合效益,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面,如果操作不当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其他人使用这些设备。因此,从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角度出发,在强化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维修等服务的同时,特别注重严格要求,从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补充实验教学中学时和内容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外科技活动基地。加强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进行综合性试验、创新性试验提供整洁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障开放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采取了如下措施:凡是要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试验或研究的学生,必须首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进入;必须经过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设备后,才能取得进入开放实验室的资格;严格遵守开放实验室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经过多年不断摸索和总结,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如茶学生化实验室1年开放300 d以上,同时实验室的运行做到了高效有序,在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参考文献
[1] 王义遒.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1-5.
[2] 陈培森.优化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1):135-136.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素质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考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综合考察实习能够获得大量有助于后期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学得的东西既真实又具体,是把教材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结合的很好机会[1]。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教育界同仁的重视。马骏(2005)认为考察实习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灵活性和启发性[2]。董志文等(2005)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以认知性为主,缺少求知性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较缺少细化目标,并提出了野外实习成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3]。王昕(2007)结合自己长期指导旅游野外实习的经验指出目前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着:目标简单化,任务缺乏针对性和思考性;实习主体游客化,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目的地单一化与高档化,缺乏正确行业引导性;教师保姆化,学生缺乏行业社会体验性等问题[4]。为了充分利用综合考察实习的宝贵教学资源,使综合考察实习价值最大化,克服综合考察实习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到综合考察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提高“野外实习”质量的切入口,更是检验“野外实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过后天训练和环境的影响在人身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科研素质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面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建筑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基础之上的高层素质。培养科研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是一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于怎样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就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并不多见。谷冠鹏等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结构问题作了探讨[5]。本文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的环节出发,就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旅游专业综合考察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科研意识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它能将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6]。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研意识就是对旅游管理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旅游管理的科学理论指导旅游活动的自觉,是对本科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旅游管理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旅游管理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其未来工作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本科生中培养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既有助于巩固和补充课内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又将为本科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探索期[7]。
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缺乏的是科研意识,学生在考察实习过程中若不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只能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旅游者”。因此,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最佳教学时机。科研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科研态度的培养
一个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是正确的科研态度。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既是其人生阶段的好时机,也将会对其未来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考察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三学期,是其大学阶段第一次大型的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是学生第一次体验离开教室到旅游目的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他们处于兴奋与高度好奇的心里状态,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言,培养其科研态度的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乐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严肃认真,谦虚踏实”
(三)科研知识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在今后的旅游管理活动中,进行规范、有效、科学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旅游管理科研作为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掌握科研知识方面,既有教育者意识淡漠,也有困于教学环境的影响的问题。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自然就成为学生四年难得的获取旅游管理科研知识的机会。
(四)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要掌握旅游管理科研方法论,运用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规律。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而言,学生起码应该掌握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基本的旅游科学研究方法。长期的考察实习证明,这些旅游科研方法,在考察实习过程中,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实性强,最有使用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五)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即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本领[8]。具体地说,科研能力包括学习、搜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已知理论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分析、推导、设计方案,并动手得出结论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外,还必须注重以下科研能力的培养:
1、选题论证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时间长,景点类型多样,实习内容复杂。论文选题是每个学生考察实
习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选取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学生必须在老师特别是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在具体的实习中可以进一步确认或修正自己的选题。
2、方案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在科研研究方案中阐明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课题的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等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必须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
3、研究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习前必须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对选题目前研究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时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选题研究的质量。
4、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能力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要勤于分类整理,善于分析,不断思考,从而使研究结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并根据研究结论,完成科研报告。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者必须强化综合野外考察实习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意识
“教学是主体,科研是龙头”更多地是基于学校与教师层面,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不利于提升院校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培养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竞争激励,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科研教学内容和时间,强化通过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激发科研潜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院校管理者要积极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综合野外考察实习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学到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开阔知识视野,强化能力素质。
(二)建立针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管理机构
在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机构建立上,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成立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活动领导小组,使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小组可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院)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组员,科研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院(系)成立科研活动指导小组,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参加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管理上,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课题申报、组织管理、指导检查和实施奖励等制度,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学研究,确保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健康开展。在科研基金设立上,应拨专项经费用作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通过规定的程序申报科研课题并申请基金资助。改变过去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成果展仅仅是旅游相片、旅游纪念品等现象,要把学生基于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完成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实习的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三)完善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培养机制
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目标约束机制上,应构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创新评价体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学生根据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以较大权重作为学生的科研学分、并将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的情况及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推荐就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指导机制上,不仅要加强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力度,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对科研活动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按照旅游科研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传授自己的研究经验,使学生树立信心,少走弯路、尽快上路,并将指导科研活动折算为教学量,记入教师工作量,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四)优选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素质的培养状况,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指导老师的素质、能力、素养、态度及其对学生实习的价值取向。旅游野外考察实习的线路长,实习旅游目的地品味高,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期以来选择的线路是九寨沟——黄龙环线、大理——丽江滇西北线路。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中克服学生“游客化”现象,首先是教师必须率先克服“游客化”的心里与行为,必须克服带队老师就是获得一次“旅游”的福利机会,因此“应该”人人有份的心里。应该选择有能力指导学生从验证性实习到研究性实习的观念与能力、有不断发现旅游问题的能力的老师作为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李晴,杨娅娜.试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与途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48-52.
[2]马骏.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75-277.
[3]董志文,董效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9-101.
[4]王昕.旅游野外实习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2-76.
[5]谷冠鹏.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结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7):120-122.
[6]刘步平.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J].中医教育,2001,(04):63-64.
【关键词】监狱学;监狱人民警察;监狱制度
监狱学,是一门研究监狱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研究监狱制度和监狱管理人员。其次,是希望通过对其理论的认识后,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监狱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指监狱学学科所要研究的内容。它主要包括监狱设施、监狱人员、监狱制度和监狱活动等。监狱学体现了刑罚性质,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学理念。从监狱学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来看,监狱学应当是一门以监狱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监狱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围绕广义的监狱法进行的。其次,监狱学的研究内容还扩展到监狱法之外的其他方面,例如还要研究罪犯改造后出狱的具体情况。最后,监狱学的研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研究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还体现在研究的对象和程序上的综合性。
如今,监狱学的本科教育层次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其中,重点介绍一下上海政法学院的学习模式。它主要包括监狱专升本、监狱学本科和监狱学社区矫正方向。监狱学专升本即干警班,是一种加强素质训练的模式。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必须具有顺利从事监狱工作所必需的身体健康状态,要经得起监狱里的劳累工作。因此,平日里锻炼身体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比如要早起进行晨训,练习基本功。与其他专业比较,干警班还有职业体能课程以及警体课这样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监狱人民警察还需要具备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以及文化素质。”而在大学里,干警班对这几项素质的培训也有很多,例如学习犯罪心理学课程等有专业性的课程。监狱学本科专业主要学习课程:监狱学基础理论、狱政管理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技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社区矫正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社区矫正概论、社区矫正教育学、警务技能训练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技能毕业论文等。
然而,在专业学习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由于平日很少到监狱场所中去实践,因此学习的监狱学专业和现实状况有些脱节,无法完全适应监狱机制。另外,在学习中,一些非专业的课程可以不用学习、甚至是钻研,例如形势政策这门课程。当然,有些课程也必须加大强度。比如职业体能课,从而实质上的起到培养身体素质的作用。再者,教育学生的老师可能不够多方面。在教育实践方面时,请有经验的监狱人员前来指导学生是很有必要。但同时另一方面,在专业基础课时,还是应该找本专业的理论专家。由此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专业中的多样化知识。其次,学生也在学习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练身体素质时偷懒,情绪低落,不能认真锻炼体魄,因此很难达到监狱人民警察的身体要求。另外,监狱学的教育机制不够健全,没有达到最好的程度。缺点相对突出,在于低层次运行。因为互动的圈子太小,所以观念冲击有限,对外界的交往变化往往充耳不闻,容易被时代潮流边缘化。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毕业生就业就成了当前面对的最大难题。毕业生毕业后不一定会被分配到监狱里去工作,这也造成了许多专业人才的流失以及监狱干警的缺乏。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似乎是因为本身不太完善,所以容易产生诸多问题。到监狱去实践的时间和次数太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像是导致一个人生病的病源。这样就无法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其次,理论方面也不成熟。虽然监狱学在历史已有很久的发展,然而在理论方面也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完善。
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监狱学专升本和监狱学本科专业的不同。其中,监狱学专升本专业与监狱学本科专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监狱学专升本学员已经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在大学里培训结束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监狱机构工作,相当于被分配。而监狱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想要进入监狱机构工作,还有参加公务员的考试,以及之后所进行的选拔,通过层层筛选,才能够进入监狱机构。当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在监狱学方面的特色实践和培训。这也就造成了两者存在的压力不同。监狱学专升本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就不存在那么大的压力,而对于监狱学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这毕业考试,还要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更需要去面对监狱机制的选拔。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当下,燃眉之急的就是加强监狱学专业与监狱机构之间的联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尽量避免与监狱相脱节。其次,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是很必要的,对于各种各样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好围绕监狱学展开,能够为以后到监狱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监狱警察人员需要必备的因素。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应该要严格一些。比如说,在招生时,通过体能训练的测试之后才有资格考虑进入本专业。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要严格把关,减少偷懒等情况,从而提高本专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至于监狱学机制不够成熟这一问题,就需要吸纳更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来探究本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很重要。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在招生时侧重有本专业资质的学生,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竭尽全力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本专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监狱学是一门特色专业,培养出的监狱人才也就具备特别的素质。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监狱学专业都将成为着重打造的一门特色专业。并且,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某一时间段,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兰洁.监狱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吴宗宪.监狱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朝阳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