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第1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母语;迁移;汉语;教学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学习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中。任何一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技能以及自身学习态度的影响。本文旨在结合认知理论分析外国留学生的母语迁移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认知理论对母语迁移的解释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取决于三个变量:

1.在认知结构中是否存在有价值的观念可利用,即观念的可利用性

2.新的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原有的系统之间的可以辨别的程度,即观念的可辨别性

3.只有稳定且清晰的观念才会为新知识提供正确的逻辑关系和切入点,即观念的稳定性与清晰性

二、母语迁移在汉语教学中的影响

语言迁移一般分为三大类:正迁移、负迁移以及零迁移。语言迁移的影响体现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语用、文化等多个层面。

1.语音方面的影响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语音的时候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韩国语中没有[f]这个音,相较于欧美的留学生,来自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语音可能更快些,但也更容易犯错,这是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

2.词汇方面的影响

留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会将其母语与汉语对比着来学习,在一些基础的词汇学习中这种方法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但有时就会造成负迁移,用“比”造句时,就有了“我比我爸爸大。”这样的句子,这个句子没有语法错误,但逻辑上不正确。这个同学想表达的意思是他比他父亲健壮,该用英语中的“big”一词,而汉语里的“大”既可以表示在体积、面积、数量等方面超过所比对象,还可以表示程度深等意思,但所比对象有限制。

3.语法方面的影响

“We study Chinese.”是主谓宾结构,汉语中也有此结构即“我们学习汉语。”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种结构能对应的句子时,往往很快就能掌握。如果句子结构发生变化,如:“我们非常努力地学习汉语。”英语中则是“We study Chinese very hard.”汉语修饰动词的状语位置与英语不同,汉语初学者有时会将母语的语言习惯迁移到外语学习中来,这样母语就阻碍了外语的学习。

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材编写方面

若想有效地促进正迁移,在教材编写中应尽量做到:

(1)针对性

不同语种的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应该区别不同母语对象而编出符合语言文化心理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教材。

(2)适用性

教材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层次地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3)情境性

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为学生到社会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际做准备。

(4)实用性

教材要考虑收入的语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常用,如果不考虑实用性的话,学生很容易学成“哑巴”汉语。

2.教学方面

为了促进语言知识的正迁移,将课本中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必须要采用适合的方法:

(1)初级阶段要打好基础,精讲多练

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示范要正确而规范。大量机械的练习是必要的,目的是使正确的语法结构等能重复出现。最后安排一些情境练习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教学要难易有序,循序渐进

尤其是语法教学,不要把一个语法项目的多种形态和规则一起来教,这样会分散难点。实际上,汉语的词、短语、句子的结构是相通的,都是五种结构。所以,短语、句子的讲解可以参照词汇讲解,这样逐层递进,有条理的讲解,掌握先学的内容再学新的内容。

(3)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造字法入手,给学生讲解造字法以及每种造字法造出的一些有具体形态结构的字,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些汉字读音和字义的规律,逐渐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

(4)努力构建与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模拟生活情境去设置教学情境,这将有助于学生受到启发而增加正迁移的机会和尝试。

3.学习方法的指导

奥苏伯尔认为,如果学生接受专门的解决问题的技能训练,将可能有助于正迁移的产生。教学中学生一旦学会了阅读技能,就可以利用它习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如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具体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1)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激发探究欲望;

(3)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引导学生寻找记忆的线索;

(4)有指导地进行“发现”学习,将无意识学习转化为有意识地理解和吸收。

语言有其社会性,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社会交流,为了更好地交流,学习者难免使用母语补充。因而母语迁移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多教授不同的语言认知方法,加强语言学理论的教学。这样无论是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只要从认知角度出发合理运用有关的理论进行教学,就能极大地发挥正迁移的效用,把负迁移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林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第2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务实;对外汉语教学;体现;建议

一、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涉及多方面,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包含文化教学。纵观文化教学模块,教授给外国学习者不止是文化的内涵,还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运用相关的文化思想或文化理念到教学中去。

中国古代文人的教学、治学思想理念丰富,例如:《礼记·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离娄下》中的“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等等,这些思想给我们在教学、治学上提供了启示与建议。而其中的“务实思想”也是十分丰富,例如:《论语·为政》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老子》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不仅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补充了可教学的案例例文,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二)本文研究的现状

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了解、掌握目的语语言以及目的语文化,而“务实”思想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也得到了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的研究和关注,如庞荣飞、梁惠红、郑应、王丽波(2009)在《务实备课与有效教学》中谈论了务实备课与有效教学的关系,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如今许多老师备课不深、不细、不实,上课非常随意、宽泛、低效,他们抓住“务实”与“有效”这两个关键词,从备课上课这一实践的层面谈论自己的感受。苏会(2009)在《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务实与创新》中从教室课堂教学的角度论述务实与创新的重要性,主要论证了务实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根本,创新是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催化剂的教学观点,通过课堂教学实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说明如何正确做到务实,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语言论证创新的方法,做到务实不失创新,创新不忘务实,力求完成解决务实与创新的关系,达到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上述的文献中,大都讨论的是“务实”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且从收集的材料看,基本很少谈论“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所以本文以现有的部分对外汉语教材为研究根据,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讨论“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二、“务实”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何谓“务实”?务实就是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精神,这说明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也有着密切联系,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一)现有对外汉语教材中“务实”思想体现

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众多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等,其中一项原则就与“务实”思想有所关联——实用性原则,务实讲究实际,实用性原则正是其最好的解释。据观察,现有的教材内容编写中,不仅会注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而且也会有实用专题的教材出版。例如,《长城汉语——生存交际课本》中都会涉及到平时生活实用,像打招呼、打电话、买东西之类。此外,还有专门的实用教材,例如,《商务汉语》、《旅游实用汉语》等等。所以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务实”思想到处都有体现。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务实”思想体现

现在不论是高校教学还是企事业单位,都要求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这不仅是响应、配合国家的政策方针,也是对每个人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也是如此。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外国学生需要通过对外汉语教师来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他们自身不能判断知识正确与否,只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师。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将“务实”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务实思想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需要做到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人要求做人诚实,知道自己“不知”本身实是一种进步,如果以不知为知,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进步,还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如果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不能解决,超过能力范围外,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诚恳、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并及时学习、讲解,当然对外教师应在课前备好课,这样才可以应对课堂上会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

其次是需要做到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对外汉语教学,不止是讲大道理,学生还需要学习相关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可能会涉及到极其微细的语言知识,作为母语学习者,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学生很有可能因为微小的细节就会弄混淆语言知识点。所以只要是学生感到疑惑的,即使是细小的语言知识点,也要讲解到位。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做到的“谨于言而慎于行”。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所以,在“言”“行”之前都要深思熟虑,切不可凭一时冲动而鲁莽行事。

三、“务实”思想给对外汉语教师的建议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教学要植根于一切从发展实际出发,一切从发展出发,一切以师生自主发展为本,回归教育的本质,挖掘潜能,促进师生发展,使教学工作在务实的轨道上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制定计划,突出条理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大纲,以此为根据制定符合本班学生情况与进度的教学计划,最好能精确到月、周、日及课时,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二)备好课本,突出规范

在上课前,需要备好课、写好教案,需要考虑到课堂上会发生的任何突发状况及应对措施。哪怕是最细小的教学细节,都要考虑到相关的情况。

(三)把握课堂,突出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容量需要适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精心点拨,总结运用的规律。注意问题在情境中生成生成,引导学生总结语言规律,做到“学的全会,会的全对”,狠抓课堂效率。

(四)狠抓训练,突出能力

训练学生听懂的能说出来,说出来的能写出来,写出来的要清晰、流畅,而且更加规范。因为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所以课堂上的练习相当重要。此外,课后应当布置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五)做好听课,突出学习

抓住听课的机会,学习其他老师是怎样把握课堂,学习他人的教学思路,学习并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语

“务实”思想与对外汉语教学密切相关,它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多个方面,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将“务实”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泉.对外汉语教材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第3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材 对外汉语教师

随着“中医热”的持续升温和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有大批留学生选择到中医院校学习中医。他们想学好中医,首先要具有扎实的汉语功底。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其内涵广博而深邃。只有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把握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学好中医;也只有借助汉语这一工具,才能真正领会中医的精髓。

伴随着留学生大量涌入中医院校,在推动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同时,也给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留学生在进入中医药专业学习之前,通常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先学习汉语,来夯实汉语基础。可是进入专业学习后,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很多留学生反映听不懂中医专业教师讲授的内容,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课下阅读中医教材,查找专业词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后也只是“一知半解”。感觉自己的汉语水平并没有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而提高,反而退步了,使得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医专业本科留学生做了相关调研。研究发现,中医院校的留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学习目的,如果按照综合院校通常采取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将导致汉语学习与中医药专业学习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过渡。因此,如何尽快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为他们进入中医专业打下良好的汉语基础,走出一条有中医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之路,是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不同于综合院校。将综合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部分内容运用到中医院校的汉语教学里,并结合中医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探求针对中医留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汉语教学模式,搭建汉语教学和中医药本科专业教学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是保证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教学目标

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预科性质的教学,其总体教学目标是:完成一定量的语言项目的教学,使留学生掌握汉语的基础语言要素、基本言语技能和相关文化知识,初步感知中医药的专业语汇及简易文本,从而为较顺利地进行以汉语为授课语言的中医药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置

中医院校汉语课程的设置需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重视目的性。在汉语学习阶段,留学生所掌握和操练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要为他们今后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学习打基础。

第二,突出教学重点。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中医院校汉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与综合院校不同。综合院校是培养留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并将这一目标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中医院校则是在留学生四项语言技能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阅读两个方面。因为留学生进入中医药专业学习,首先遇到的学习困难就是听不懂,满耳充斥着生疏的专业词汇,加之个别老师发音不标准,语速过快,句式过于概括等情况,其汉语学习就更困难。阅读专业教材能力差,也是留学生学习的一只拦路虎。汉字难写、难认、难记。留学生认识的专业词汇数量有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字、词、句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使逐字逐句翻词典,也难得到正确的解释。教材上的一小段文字,留学生往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加强听、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所设课程要注重衔接性。中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连贯性的阶段。对零起点的留学生,要以基本的语言交际技能训练为重点,这是以基础汉语为主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基础汉语的延伸与中医文化知识的渗透,该阶段则可以进行相对集中的中医汉语教学。

三、教学内容

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包括基础汉语和专业汉语两个方面。中医汉语是专业汉语。这门课程除了具有基础汉语课的特点外,还具有过渡性和文化性的特点。所谓“过渡性”是指中医汉语一边连接基础汉语,一边连接着中医专业。“文化性”是指中医汉语的教学内容与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紧密相连,如中医理论包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等。

四、中医汉语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中医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中的教学难点:专业词汇多,记忆困难;专业术语较为抽象,使用范围狭小,与日常生活用语脱节;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难于理解。

目前,中医类对外汉语教材与综合院校对外汉语教材相比,数量极少,种类匮乏,内容亟待更新。天津中医药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在总结十几年中医汉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实用中医汉语》系列教材,并于2010年起陆续出版。在编写过程中,做到了将专业词汇分散到每一课里,避免专业词汇过多,从而降低了留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课文编写和词语解释时,尽量拉近中医与百姓生活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增加形象性。对深奥的中医理论的介绍,或借助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或举出身边触手可及的实例,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整套教材的语言风格,力求准确、清晰、简明、易懂。

五、师资力量

中医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具备综合院校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外,还需要具备中医药的专业知识。否则,单一的语言专业或单一的中医药学专业教师从事中医汉语课程教学都会使得中医汉语课程或偏向于单纯的语言技能课训练,或偏向于中医药的理论讲授。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会制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医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一套中医专业预科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帮助教师尽早成为“汉语知识与教学技能+中医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当然,教师也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及劣势,以适应中医预科汉语课程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3).

[2]黄莺.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汉语现状与教学探究[J].成都中医药大

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3]张丽,白迪迪.浅谈中医院校与综合院校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之

第4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初级阶段 教学特点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走出国门,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学习汉语和汲取色彩斑斓的文化。如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已呈现枝繁叶茂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心血倾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和研究上,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鲁健骥的《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从教学实践出发,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求对教师有一定的启发。王德春的《对外汉语论丛》也从语言迁移等方面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地方。因此,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对外汉语教学,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如教材和实际联系不紧密,不能满足学生日常所需和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学中老师的主导性发挥的不够恰当或充分,等等。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还需要很大的实践支撑,这就要求学者还需在各个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

二、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

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指汉语零起点或学习汉语时间不足一年的学生,此类学生汉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强,需要老师的引导。由于对象主体的特殊性,这个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采用以结构为主,以功能为辅的教学方式。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学生、老师、教材和环境等。

(一)学生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因学习汉语的时间比较短,需加强汉语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知识,因此,听和说是这个阶段教学的重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普遍反映在亚洲学生有过学习汉语的经历,而欧美学生则一般没有汉语语言基础。另外,欧美学生因母语(拼音文字)和汉语(语素文字)存在很大不同,有很大的读写障碍,这主要反映在汉字的拼写上,而亚洲学生由于和汉语相似的母语文字系统和文化背景,一般接受能力较强。在同一班级中,学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而且,每个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汉语的目的都有很大不同,工作需要、旅游、纯粹个人爱好…… 目的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学生和文化背景,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教师

基于初级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会产生一定作用的影响,这就是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初级阶段的学生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很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和汉语进行对比,以提高学生母语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的产生。同时,教师在传授汉语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贯穿交际方面的技能。

(三)教材

初级阶段的教材也贯穿结构和功能两大主线。在口语和听力教学中,可以设置一定的语音和词汇知识,可以进行语音的反复性操练,如句子重音、语音、语调的练习,以及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以期对日常交际有一定的促进。在话题方面,应选取留学生感兴趣或贴近他们生活方面的话题,因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刚到中国,在生活方面会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如选取实用性的话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当然,一定数量的文化补充也很必要。而现今的教材存在交际的涉及面很小以及话题不贴切等缺点,值得学者更多的关注。

(四)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模拟真实语境的场景和预设场景的方法,使学生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实用交际联系起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使用可以给此阶段的教学以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于一身的教学资源,有很大的生动性和实用性。其也可对真实场景提供预设,是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

三、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外教学

课外教学是指除课堂以外的辅助教学,如在课外教学中能够最大化的利用语境,以满际应用的目的,将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以期在课外的真实语境中完成,如让学生到银行开办业务、到图书馆借书、到街上购物等等,这样学生可以在现实环境中学习到纯正的汉语。对于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的材料,以补充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总之,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必须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四、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涉及面非常广泛,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语言学、文学、文化、教学法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等等。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采用以结构为主,功能为辅的教学方式,此阶段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材的设计需满足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境,达到交际性的目的。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特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鲁健骥. 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C].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德春. 对外汉语论丛[C]. 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3]余志军.高校留学生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第5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熙1989《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力1985《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胡裕树198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扬199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亚川1990《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吕必松1993《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郑定欧1995《“凝固”析——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论文

李忆民1995《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龚千炎1996《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

杨庆华1995《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盛炎等1993《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舆水优1991《通过常用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张清常1990《对外汉语教学法·序》,现代出版社。

赵金铭1985《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7《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9《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3《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第6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性邢福义先生对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3]邢先生的概述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也指出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师资培养上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在树立中国的形象。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确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明确了该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厘清了该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最具战略性与长远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观念进步的吁求。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这一目标具体分解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殊性有关,也与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有关。我们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比较宽,涉及到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几个层面。那么,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模式或外语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在众多课程中把握不住方向,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或对本专业产生置疑。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效果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上多进行探索。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二语教师,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语言理性意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教无国界的意识。教育思想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是第一位的。因此,本科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汉语类综合课程要占一定的比例。1.汉语类综合课程汉语知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4]。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专业课外,还应开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语用学、汉字学、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普通话训练课,增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在学习普通语言学概论时,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普遍特征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入手探测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比如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要重点强化音义结合的符号,不断累积音义结合的材料,先为其口语表达提供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就需要处理好与异文化打交道的问题。语言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须处理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同时要有积极的语言文化传播意识。2.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像中医、少林功夫、国画、书法、中国菜的烹调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两项有所专长。这样,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课和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课。不仅老师教,有特长的学生更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学生的文化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非汉语的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进行新的语言学习时自然会在文化上产生碰撞,产生焦虑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向学生传递处理异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软技巧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后,笔者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好外语基础。三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3.二语习得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要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要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要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这就要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兴趣,从外国学生听说读写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

(三)教师理念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学习《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汉学在国外的发展》等教师基本素养课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1.爱无国界的意识对外汉语教师不能拿自己对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好恶态度来对待学习者。只要学习者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汉语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地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师是国家第一线的外交官,不卑不亢、认真负责的形象本身也是在树立国家良好的形象。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要有爱无国界的意识。2.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层次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已有知识和理念势必会不够用或者是跟不上变化,况且二语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即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合作型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引导”: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学习目标,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便利,促进他们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各种交际任务等。在教学中,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更需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本身具有现代的观念。4.现代教学意识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现代教学意识和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被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多媒体辅助教学意识。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或录像,用直观生动的口语材料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故事教学,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点。以上这些意识的树立是累积德行言语的途径,更是实现敦睦天下的条件,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工程,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p#分页标题#e#

第7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国内对外汉语界对文化教学也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讨论,尽管在文化教学的性质和任务、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上看法不太一致,但对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达成了共识,学界目前正在研制“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大纲”,不少学者(如张英,2009)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具体来讲,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可以分为两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和专门开设的文化课教学。前者相对于语言教学是第二位的,依附并服务于语言教学;后者则较为独立,但对语言教学也起着促进和巩固的作用。在基础阶段,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高,不大适于开展独立的文化课,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则是非常必要的(徐家帧,2000)。

关于如何进行文化因素教学,学界出现过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和“文化有机化合说”,其中前两者影响最大。不管是“导入”还是“揭示”,其实质都是对语言中的文化因素的专门注意:对于教材编写者,选择内容时要有意识地兼顾文化因素;对于教师,则是增强对语言中隐含的文化因素的敏感度,适当地对学习者进行提醒;对于学习者,也不应该总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要主动地发现目的语与母语的异同点,从而更得体地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因此我们将从教材、教师、学习者三个角度对与对基础阶段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相关的问题进行概述与探讨。

二、基础阶段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一套好的教材是成功开展教学的基础和依据。1995年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汉语推荐教材问题讨论会对未来的教材做了如下的展望:“坚持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保证,新一代教材,无论采用什么编写体例,都不能脱离这一原则。”由于目前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尚未研制出台,导致教材的编写无章可循,但是很多学者还是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提出了很好的见解。

关于基础阶段文化项目的选择,魏春木、卞觉非(1992)在差异性、系统性、实用性、发展性、等级性等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以现代文化、小文化、主导文化为主划分文化项目,并从文化功能的角度将文化内容划分为文化行为项目和文化心理项目以及所属的114个子项目。孟子敏等(1992)把语言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各分成四大类及其所属的许多子项目。林国立(1993)把交际文化网织在词汇、言语、观念、风俗、联想、行为、体态语等项目之中。孙清忠(2006)具体地研究了口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选择和编排,指出文化项目选择上应该具有:代表性,即要代表当代主流文化,凸显民族特色;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不同的文化依附矛盾。

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在编写基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时,在考虑安排词汇、语法项目的同时,要考察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文化项目。这需要我们对基本词汇和句法中的文化因素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类,虽然工程浩大,但对教材的编写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基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师的作用

文化因素的本质特征是隐含性和依附性,它不仅隐含于教材之中,还隐含于老师的知识储备之中。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能够适当地揭示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或者从自己的文化储备中提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目的语交际。

首先,教师在进行文化因素教学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王雅南(2005)指出文化因素的教学应该与语言技能的训练相结合,认为在词汇教学中借助成语教学来导入文化因素,在会话训练中采用“语境法”,设置合适的社会文化语境,在语法、听力、阅读等技能训练中融合文化因素。谢稚(2006)认为要把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寓于语言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同时指出初级阶段可以简单介绍表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则可以到中高级阶段再进行导入。

其次,从教师自身来说,既要学会处理文化依附的矛盾,又要培养多文化意识。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来自多种母语背景的学习者,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要有相当深入地了解,要对汉语文化和学习者母语文化之间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周健(2004)指出教师要有“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根据目前来我国学汉语的留学生现状,严格来讲,教师应当具备“多文化的意识和自觉”,要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各种文化圈的学习者,帮助他们早点了解汉文化的内涵,提高汉语交际能力。

四、从学习者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都是从“教”的角度出发的,然而“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我们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对文化因素教学进行考察,只有对学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首先,对于初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他们求学的主要动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崔立斌(2003)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留学生时把汉语作为工具来学习的,结业后最想做的就是能够用的上汉语的工作,而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除了做跟中国无关的工作以外最少的选择。作者由此指出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训练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文化知识的讲解也完全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其次,我们还应该了解学生面临汉文化与母语文化差异时的反应和态度。不仅仅是教师,学生也会面临文化依附的矛盾。钱旭菁(1999)用定量统计的方法考察和分析了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情感焦虑问题。结果表明,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与国别和自我评价有关,总体上日韩学生比美国等国学生更容易焦虑,作者指出这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性格决定的。这与我们一般认为的日韩学生更容易认同汉文化的观点是相悖的,非汉语文化圈的学生反而更容易积极面对文化差异。

最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兴趣应得到积极的引导和鼓励。教师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导入文化因素,学习者都显得被动,如果能够调动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了解汉文化,教学的效果将会更好。从笔者学习英语的经验来看,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小型故事会、电影欣赏、话剧表演等课外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目的语文化,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四、结语

本文分别从教材、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探讨了基础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对学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梳理和综述,也略陈了个人的一点见解,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有说服力,相信通过日后的教学实践对这方面的问题会有更深的体会。

参考文献:

[1]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223-255.

[2]崔立斌.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M].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汉学出版社,2006.

第8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 对汉外语教学 语言 言语 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自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经历一个漫长的矛盾探索过程,一个对理论和实践不懈追问的过程。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汉语知识的讲解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然而九十年代以后,培养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已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了,经历了讨论、辩证、混乱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学者们对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已经达成共识。刘先生在2000年1月出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指出:“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教学目的一经确定,将决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刘询先生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他的论著中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及技能,从而运用汉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的的提出,意义重大,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从汉语知识讲授及语言技能的训练转变为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重要影响。语言是交际所需的工具,言语则是运用工具所做的交际活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规范的交际活动,因此本文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达到交际目的。

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erdiand de saussure)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言语活动”,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言语活动,就是交际。他在论著中把语言活动分成“语言”和“言语”两部分,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它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所以我们理解为语言在言语活动中就是抽象的,是说话表达的工具,然而言语就是具体的,是运用工具而产生的结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就是字、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及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只能作为教学内容,是留学生学习汉语必备的工具,然而言语则是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说话运用,是教学目的,也是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学生只有在学习了语言之后,才能尝试进行言语活动,达到交际目的。但是同时在具体交际的“言语”活动中,我们又能根据具体的言语活动总结出很多“语言”中的规律,这也正是语法规则。因此语言和言语虽然是两种概念,但是又有必然联系,“语言”的规则是有限的,但是只有掌握并了解了规则,我们才能创造出无限的“言语”,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语言和言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母语。孩子不用学校,两岁左右都会说话,这正是印证了索绪尔论著中说“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不受个人意志支配”,是大家共有的部分,“语言”转化为“言语”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作用,既然外国学生在学习本国母语时都可以自然地将“语言”转化为“言语”,那么学习汉语也一样自然会遵循这样的规律。但是因为对外汉语是外语,是第二语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言知识、语法系统、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等教学内容替换学生母语的那套系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先,必须先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教给学生词汇、语法、语义等知识系统,让学生提高第二语言的语言能力。其次,在教学中在教授语言的同时,要学习言语,因为言语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再次,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选择口语实用的文章,满足学生的交际需要,不但是言语的好材料,而且能让学生掌握其中语言特点及规则。最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和分配“语言”和“言语”的分量,要将二者配合进行,完成学生语言知识及技能训练。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能够完成语言知识的教学,但是不能左右学生的“言语”,也不能帮助学生进行“言语”活动,在教学活动环节中教师只是起到催化作用,能够帮助加速学生将“语言”转化为“言语”。

三、对外汉语中的“语言”和“言语”教学问题及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无非就是语言知识、语音、语义、语法、词汇等知识及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但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言语。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语言知识并不扎实,但是勇于表达,这样的学生如果脱离语言只学习言语,汉语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基础口语、日常生活用语上,想要全面掌握汉语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他们有完整的语法知识系统,有很强的书写阅读能力,考试能力极强,但是不愿开口,最终也只是哑巴汉语。因此将二者巧妙结合才是学习的重点。

1.课本学习固然重要,因为课本所著都是规范性语言,因此每天读书,读课文自然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并建立一个正确又规范的语法系统。但是将书本的语言转化为课文之外自己的意思就是言语训练了,学生可根据材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就达到言语目的了。

2.教师可在课堂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效有趣的汉语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现在的教学基本上还都是以语言知识教学居多,所以建议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教学,通过开设聊天座谈等形式的课堂,或者文化主题课堂,学生和老师一起谈话,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也可以讨论辩论,如果出现不合规范的句子,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修改。这样的课堂不但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积极将课本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

3.表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语言转化为言语的催化剂,教师起到主导带动作用,让学生自己排演话剧,制作微电影等也是加速语言转化成言语的方式。

综上所述,语言和言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面被遮住,都不能透过玻璃看到外面,要正确处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一方。“语言”是“言语”的基石,“言语”是“语言”的体现。仅仅掌握语言知识并不是学习汉语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运用这个系统去交际,完成交际活动,这才是学习语言的终极目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舍弃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终极目标,只有相互兼顾才能有效进行教学,充分重视理论的指导意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规范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岑运强.二十年来语言和言语问题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2008,8(4).

[4]邢公畹.从对外汉语教学看语言和言语划分的必要性[J].世界汉语教学,1993(2).

[5]霍晶莹,索绪尔.“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对外汉语教学[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第9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范文

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不断发展,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进入了由规模扩张到提高质量的转型期,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内和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所要抓的根本问题是,怎样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教育教学质量的自觉提升是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生命线,自然也就是学校整体发展思路的中枢指向。学校的一切规划和运作,包括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制定和调整,都应围绕着这一中枢指向来展开,而绝不能倒置过来。”[3]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汉语教学专家一致指出,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孔子学院来说,今后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孔子学院开始走向内涵建设之路。与此同时,世界多所孔子学院院长也都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达西安娜•菲萨克即将出任复旦大学在西班牙开设的孔子学院院长,她认为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决不会为了多招学生而降低质量。法国教育部汉语督学、博士生导师白乐桑说,法国的汉语教学非常普遍,不少小学、中学都把汉语作为正式的外语课程,所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已成为法国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伦敦孔子学院院长张新生博士针对改进欧洲汉语教学方法及教材的紧迫性时说:“目前英国每年学习汉语的人非常多,但往往是学习半年后剩下的人就很少了。”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汉语难学,但更重要的方面是我们的教法让他们对汉语失去了兴趣。因此,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升汉语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除了缺乏合格的师资力量外,还有汉语教材的缺乏和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不足。”[4]因此,要真正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应把重点放到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课程任务的合理安排上。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根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会说中国话,就可以给外国人当老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知识和技能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素质。首先,在知识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扎实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古代汉语的基本常识。汉语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语言,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极可能问到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作基础,不仅会丧失教师在学生心中的权威性,而且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回答,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汉语的兴趣。此外,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要有一定的涉猎。因为语言教学和文化不是完全割裂的,恰当地引入文化知识,有时候可以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技能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错误,不但能够及时予以纠正,而且要能分析原因,找到产生问题的深层根源,就是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追寻规律性的东西,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有助于同行之间的互相交流;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虽然借助于某一门中介外语,但营造全汉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汉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用浅显的汉语准确无误地解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考验。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要有一定的素养和训练才能胜任这个工作”[5]。无论科学技术怎样飞速发展,汉语教学手段如何现代,语言教师“作为语言传播者的传统角色将永远保留”[6],因此,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永远依赖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永远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根本。

(2)研发高质量的系列教材是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基础。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加强汉语教学的基础性工作,对外汉语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由于教学对象来自不同国家,要求自然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材编写方面,注意遵循教材编写的实用性、知识性、循序渐进性、趣味性等基本原则,需要进行双边、多边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注意教材的配套性,力图使语法、口语、听力等教材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以达到学习复习相互促进的效果。

(3)加强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是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的保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日渐独立,但是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学科建设问题,值得所有从业者高度重视。要提高我国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成效,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学科建设意识,“鼓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做有心人,要努力使自己具备一种良好的研究素质,积极从事适应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具体研究,要培养快速思索实例的能力,学会善于进行比较的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大大推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改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