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十分广阔,包括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文字应用题以及各类函数问题等内容,但从每一范畴的知识内容来看,它都有自己独特的重难点,所以,老师在设计每一部分教学方案时都应该凸显出知识的重难点,一定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知识框构,善于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去探究重难点,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引导下能够有所侧重地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流程
在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应该考虑课堂教学流程这一大问题,事先确定好整个教学流程,使得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内容为实践案例,老师通过以下具体流程做好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
1.课前导入
在教授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毕竟图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图形?”学生通过短暂思考后,回答出的答案绝对五花八门,诸如类似教室的黑板的长方形,类似水管的圆柱形,类似保险箱的长方体等等,从而顺利导入知识学习。
2.开始学习
此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新思想的时候,此时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各种图形,以及各类图形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基本练习
在学生领悟新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贴合知识内容的题目运用知识内容,让学生将课本内容初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知识的技能。这时老师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图形实例,鼓励学生来判断,做好基本的练习。
4.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将练习题目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习的基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时,老师就可以在练习题目中逐渐渗透图形的变换、展开和折叠、三视图等内容,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课堂讲评
课堂讲评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老师整合、总结教学内容的阵地,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关键性环节,此环节主要由老师个人的讲评为主,重在总结章节知识重难点,指点学生学习的漏洞和不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之处,从而推进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
6.必要测验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探索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新的指标体系,大力推进我市课堂改革实验工作,促进我市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温州市中小学课堂评价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行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和关键,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如果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目标、行为、方式习以为常,学生的学习方式、态度、习惯依然如故,那么课程改革必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我市旨在通过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十大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目标)。
1.在教学目标上:促进教师由一维的课堂教学目标向三维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变。老师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同时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方法、态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在学生要求上:促进教师过分强调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而且要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采取分层教学,因人而异,分别对待,以体现因材施教、各有发展的要求。
3.在教学内容上:促进教师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学生知识的获得单靠教师的灌输,单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及科技发展,适当拓宽知识面,根据学情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在教学方法上:促进教师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趋向的新教学方法,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研究式教法,注重多法结合、灵活运用。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学的发展功能和育人的功能。
5.在教学活动上:促进教师过分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教师要凸显新课程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价值追求,实现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全面发展本位的转移。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及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营造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6.在师生关系上:促进教师由不够民主、不够和谐向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过程中师生要优化合作,使学生在平等对话心态下主动参与,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解放;使上课成为师生共同分享和理解体现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7.在教学手段上:促进教师由不够重视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积极主动运用何许为,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化教学环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8.在学生评价上:促进教师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甄别考试选拔的功能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观念和做法。
通过上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把学习变成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和合作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现任感,为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意交往是教学的活力,互动是教学的核心,发展是教学的目的。我市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必须注意体现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从整体出发,综合动作,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协同、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协同、课堂实施与课堂开发的协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协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2.主体性原则: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的焦点也应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绪体验、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教学中要把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设计,使学生激情和活力。
3.发展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8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并不失时机地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各有所长。要注意挖掘隐含在课程中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智力和非智力资源,精心创设一些对智慧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的勇气与热情。
4.过程性原则:教学过程要加强知识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应急能力等;要加强认知过程教学,实现知识经验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效“同化”与“顺应”。
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课程实施的开放。教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的心态保持开放和自由。要加强开放性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敢于标新立异,尤其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意在这方面引导和培养。
6.体验性原则: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发展。
7.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激励,即他人的肯定:另一方面来源于内在的激励,即学习者本身的成功体验。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习的评价应让学生充分得到尊重,使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评价强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引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评价应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促进学习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
8.可操作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评价指标要素可同步做出价值判断。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标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确定、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三、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100分)
(一)教学设计(25分)
1.教学目标(计10分,每项5分)
①符合实际: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及学生实际;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学生差异。
②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具体、多元化,操作性强。
2.教学内容(计15分,每项5分)
①结构化: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②生活化: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宽;强化实践,贯穿体验与感悟。
③整合化: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方法,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二)教学实施(55分)
1.教学过程(计15分,每项5分)
①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话、合作、沟通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②教学活动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的探究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2.教学方法(计15分,每项5分)
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善于鼓励学生参与,点评适宜。
②因课制宜,教法择优组合,根据教学实际综合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规范,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3.学生活动(计15分,每项5分)
①学生参与教学的态度:热情高、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自主学习的意识强。
②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而且有充分参与的时空,并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敢于质疑问难,能提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4.教师的素养(计10分,每项5分)
①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性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②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工整,规范。
(三)教学效果(20分)
1.三维目标成成度(计20分,①②项7分,③项6分)
①知识目标(7分):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②能力、方法目标(7分):在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方法。
③情意目标(6分):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姓名 学校 授课班级 备
注
学科 时间 权重(分值)
课题
A指标 B指标 C评价指标 (一)
0.9-1
(二)
0.7-0.8
(三)
0.6-0.69
(四)
0.1-0.59
教学
设计
(25)
教学
目标
(10)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实际。
2.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教学
内容
(15)
1.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兴趣点,难易适度。
2.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展。
3.正确把握学科的知识、思想和,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教学实施(55) 教学过程(15) 1.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问题为出发点,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15) 1.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善于鼓励学生,点评适宜。
2.根据教学实际综合优化教学方法,并提供合理的学习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适时适度,尝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操作规范,实验科学、准确、熟练。
学生活动(15) 1.参与态度:热情高,主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强。
2.参与广度: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空,有效的合作、探究交流。
3.参与深度:学习内容,感受体验由浅入深,敢于质疑问难,能提有意义的问题和新的见解。
教师素养(10) 1.有丰富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即时性评价能力,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2.语言生动、准确、亲切,有感染力,板书合理,规范。
教学效果(20) 三维目标达成度(20) 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获得的知识扎实(7分)。
2.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和访求(7分)。
3.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6分)。
备注 各学科课总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附上一份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见附件1 第8页) 合 计
评价人
五、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操作使用说明
我市制定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目的,是为广大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的参与依据。本评价量表主要适用于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形成性的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量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各学科课获总分90分以上为优,89—80为良,79—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分值及相应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人总的平均分在定相应的等级,或者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依据,再通过评价给集体评议确定等级。
2.使用操作程序
(1)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熟悉评价指标体系(要点)的特征描述及评价权重。
(2)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阅读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3)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指标和相应的分会及时作好听课记录和评分。
(4)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5)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自评的分数的结合学生反馈的意见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但必要时评课人可按自评的分数评定等级,写出评语。
六、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施要求
1.加强领导和管理
全市中小学要在市县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根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计划,实行过程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资料和档案。各校实验年级要结合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每两周要举行一次课堂教学改革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行教学改革管理责任制,真正把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攻尖主题和切入口,使我市的教改活动尽快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我市中小学各学科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市、县(市、区)教研 每月要举行一次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深化,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操作规律,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学习和培训
全市上下,要通过对《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课改通识理论及我市教育局相关课程改革配套文件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更新教学观念和行为,确立“强调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的整合,突出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动作用;强调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交往(对话、合作、沟通),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构建各学科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加强教科研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以教科研为先导、为手段,在继承我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各学科课堂评价量表和教学模式。全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教研员特、高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都应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改革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使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使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变成动态的研究者。
4.重视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教学环节、教学设施、实验基地、工厂、农村、信息网络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是助于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的资源,我们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
5.全面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实施新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应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全面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三者的协调与统一;研究课堂教学策略—C追求高效发展性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C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统一考虑。
6.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各级教科研员和实验学校教师要以本方案为蓝本,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实验,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策略,在实验中创造符合新课程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求的、形式多样的、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及课堂教学新模式,使我市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
附件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生姓名 学校 班级
学科 课题 时间
评 价 内 容 权重(分值)
A
9-10
B
7-8
C
6-6.9
D
5.9-1
老师教学能使我们情感和学习态度发生积极变化。
老师能创设教学情境,我有兴趣,喜欢老师的课。
老师上课生动,同学们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回答、讨论、发言。
老师鼓励我们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能以我们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教学。
老师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导我们去学习、探究和理解。
老师提问有吸引力,同学之间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课堂中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和反映,平等对待同学。
老师对我们的评价以肯定鼓励表扬为主,使们学习更有信心。
老师知识丰富、语言准确、教态亲切、有感染力,板书规范。
老师重视直观教学(实验演示)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熟练。
备注 本评价量表采用等级量化评价办法,总分100分,评价等级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由学生评定。各项学科获总分90分以上很满意,89-80分为满意,70-60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合计
总分
我想对老师说的话 我最欣赏的方面:
创造性课堂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这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实现师生之间的学业探讨及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所谓的创造性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为基本,引导学生联系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创造性学习。通过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学习疑惑,敢于质疑各种学习难题,通过创造性课堂的营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默契,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开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素质为目标,拓宽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上的辅导者,教师是创造性课堂教学的辅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的世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意义
创造性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展是提升学生思维素质的有效保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下高中地理课堂的重难点,教师必须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比如,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一章节教学中,教师需要首先考虑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专业术语,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当下时代的城市化问题,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需要以这种教学内涵引导其他的教学模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循环。创造力的培养是创造性地理课堂开展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为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学习评价是创造性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教师可以及时把握教学进度,有利于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期待、信赖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需要认真解答,悉心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探索问题,对于学生的正确肯定,是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推动力。通过对创造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应用,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性。
三、高中地理创造性课堂的营造方案
1.优化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的开头模块是整节课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开头部分虽然只有几分钟,但对整节课却起到关键的作用,课堂的开头部分要像一块充分吸引力的磁铁,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深入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三国演义》:“落凤坡”的故事。又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在大西洋及地中海间巧妙转换的故事。又如,在“行星地球”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姐姐的年龄比妹妹大,但有的妹妹比姐姐大。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开头引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思考、解惑、提问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性。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独立学习,学有所思,思有所疑,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通过对课堂开头模块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学会授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形成良好的课堂合作性气氛
创造性课堂教学是一门系统的教学体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学会自主探究式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教师不需要过早给予解释,而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采取学生互助式教学法,让同桌之间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解决彼此的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探究,相互交流,通过对这种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思维互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在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刻板的回答式对话模式,教师要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而多应给予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的角色是辅助者,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指点及解惑,在创造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助,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创造性课堂的重要教学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进行学生学习上的引导,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上的归纳总结,总结出重难点,让学生清楚的明白到自己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要保证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在“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大气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比如日落后明亮的黄昏天空现象,晴朗夜里的霜冻现象等。
四、结语
通过创造性地理课堂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及实践能力,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眼界,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模拟性实践,课外联系性实践等,这些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宋杰 单位:山东禹城市综合高中
参考文献:
[1]邱永扬.五年制高职地理学科参与式教学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永春师范学校为例[J].考试周刊,2014,(0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案
作为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重中之重,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以咨参考。
1.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理念着手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者,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有形延伸。
第一步,教师必须明确每堂数学课都是为了教会学生什么,学生想学什么,从目的出发,才能最终归于目标方向。在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差异化,兴趣趋向和教学大纲要求的现实条件下,制定一个合适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有效性教学成功的先兆。
具体体现在从小学生们已有的认知世界,生活经历和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所在出发,强调数学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跨过数学难点,找到合适的教学突破点,从而通向数学康庄大道。没有方向的努力是徒劳的,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将孩子们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以孩子们所认知的方式,通过他们自己的思维努力而能够到达数学国度。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主动而自由的教学氛围
有了良好的教学目的,没有适当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可想象的;数学教学不是天马行空,也不是艺术化的随笔涂鸦,它是严谨而规律化的,系统性而科学化的,是客观的自然定律,因此在任何人为的主观意识里,我们只能去认知,去遵循,去运用,找到它的神奇规律,才能更好的把数学知识掌握在孩子们自己的手中。
因此,我们须在时代和新课改的框架下,转变教学方式,以自主,探究和发展的方式来指导数学课堂教学;为此,教师们不妨多给孩子们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些提问的机会,多一些表达自己思维方式的时间,这样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问,所说都将会得到一个自由而主动的生长余地,然后在教师们的适当引导下都会开出智慧的数学结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师们教的轻松,孩子们也能学有所得,养成独立自主思考的习惯,以及慢慢学会如何去解决面临的数学问题。相信,告诉孩子们1加1等于2 是正确的,只会让孩子记得一个这样的答案,然而我们的教学不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记忆,而是让他们自己找到思维的方式,知道怎么去算,为何这么算,那么下次再遇到1加2一个时就不是去搜寻记忆,而是算出一个答案。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改进数学教学的内容,以生活化,生动化,趣味性为主
如果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是基石,那么教学内容就是钢筋泥土,没有好的教学内容,数学教学只是空谈,要在基石之上建立一栋坚固的数学之楼,就必须将钢筋泥土浇灌上去,融合打造,最终方能有形有体。但是合适的钢筋泥土才能造出稳固而坚实的数学大楼,劣质的材料也许大楼能成,但终将倾塌。因此,如何改进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其与教学目的和方式完美融合,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可以尝试一下几种方法
第一, 新颖有趣的导课,例如实物展示,创设问题,游戏竞赛等等,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等等。 小学生们大多好奇好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颇有探知欲,只要创设一个趣味性大的导课内容,会将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里引导到数学的空间里,从而探究,摸索而发现。
第二, 贴近生活化,共享生活情趣;数学问题来自于生活,必将归于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利用数学规律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疑问,会加强孩子们对学生的理性认知和学习热情。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是可以接触到很多数学问题和数学情景,去超市购物,有价目表,结账时的账单费用;去游乐园玩耍,有门票单;去亲戚家走动,有共同分享食物的分量统计等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这些日常情景的再现就可以是数学课堂的另一个教学内容,必将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需要和理解。
第三, 生动化,提供自主动手,观察和改造的机会。数学以感知为先,如果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实实在在物体,只看到,而不能亲自摸索,不仅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兴趣,也会让感知止步于此,而无法升华为理性的认知。假如现在有一个数字魔方,让孩子们自己转动,自主变形,改变角度和旋转方向,拼接不同颜色,那么这个活动将会更加生动而吸引着孩子们去观察和不断改造,最终找到合适的旋转方向,明白数字的奥秘和角度方向的规律。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此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更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总体目标,积极营造"理念引领方向,竞争促进高效,创优打造名师,科研铸就名校"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交流、学习与展示的平台,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参赛对象
1、教研组精品课评比第一名的教师必须参赛。
2、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自愿报名参赛。
三、竞赛内容及要求
竞赛内容依据教师本学期所代学科内容为主,课堂教学要求"三维"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合理,问题设计难易适中,情境创设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教学能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整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能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高效课堂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益。
四、竞赛时间:10月13日至16日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为优秀奖。
六、组织领导
1、成立瞻榆镇义慈小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丛广怀
副组长:孔繁星
成 员:罗海燕 王丽侠 梁玉秋 王晓红 赵兴 马壮
2、成立瞻榆镇义慈小学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活动评委组。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一、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数学课程作为中职基础课程教学的一种,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数学教育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除此之外,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近年来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学习能力都比较差,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其次,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符。中职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做铺垫,但是目前中职数学的教学内容与高中数学差别不大,内容枯燥复杂、难度偏大,而且与专业学习联系不大。最后,中职数学教学没有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一方面,学校不断压缩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付了事,得过且过,这些因素都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当前,我国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抓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以下主要从更新教学理念、整合教材内容、加强交流互动、丰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是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场所,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抓起,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教学的目标和人才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学理论来指导实际的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配角”角色,时刻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数学教学。
(二)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材内容
中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应该以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服务为主,因此,要提高当前中职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整合其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时,要树立“实用主义”和“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从学生的具体专业出发,按需分配,既保证学生的专业需求,又避免使学生陷入枯燥乏味的形式学习中。例如,三角函数虽然是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专业中并没有太大用处,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平面几何对于机械、土木等工程专业的学生帮助较大,应该将其列入第一模块中学习,而立体几何的用处相对较少,尤其是证明部分难度大、用处少,可以适当弱化。
(三)加强交流互动
课堂的交流互动可以分为两部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主导者需要及时地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课堂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则可以促进信息的多向交流和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四)丰富教学方式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学科,其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方式不断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中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的知识视觉化、形象化,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堂提问、分组讨论、随堂练习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五)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37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但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所产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恰恰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和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实现并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教学效果,就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此来推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设置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符合学生的学习接受特点,并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分析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的具体教学问题
首先,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存在一定的落后和不足之处,具体来讲,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落后主要是站在传统和现代的教学理念相对比的立场上来看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的落后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也会容易扮演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授课角色,而这种单纯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的产生,又是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离不开的。在重视考试成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背景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容易发展到偏向于对学习成绩的重视层面上来,而忽略了知识学习或者是成绩提高之外的对情感、价值观念的因素的重视。
另一个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过于注重构建以自己为课堂授课中心的构建。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往往被无情地剥夺掉,而这样的学习环境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学生长时间处于观摩学习的状态之下,就很难实现自我对课堂学习的真正参与,从而激发不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单一的教学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和改善。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惯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往往是采取单纯的口语讲述的方式,有时候也会加入一定程度上的肢体语言或者是板书讲解的步骤和过程。但是这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会产生阻碍的消极作用,这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是分不开的。在初中阶段,大多数的学生还存在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快,但是,对于那些陈旧的东西反而会产生消极的避让情绪。为此,完善和丰富教学方式也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改善的部分。
再次,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备课工作还做得远远不足,对学生的相关因素考虑的还不全面。具体来讲,很多教师为了一味地满足教学形式上的要求,往往会忽略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认识和探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就很容易忽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接受等情况地考虑,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第一,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解决教师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念还相对落后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途径学习和运用新课改教学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理念的方式加以解决。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对新课程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搜索,然后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是通过学校的相关讲座培训来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而在这方面学校的相关部门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培训工作,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善和提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教育教学界对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教学标准进行细致了解的专家,通过他们对教育知识的讲解来促进和带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进步。
第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解决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途径加以解决。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采取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融合了声音、动画、影视、图画、色彩等多样化的教学元素在内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最大教学特点也在于此。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优势互补条件基础上的教学互通和交流。比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布置给学生一定的教学实践调查的作业和内容,让学生对附近的工厂污水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根据自己的所学采取一定有效地改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方案设计;“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29-03
【作者简介】张菊荣,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10)校长,高级教师。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原理的基本要求,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是国家的课程设计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必须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自然也必须符合这样的要求,依据这样的规律,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变革,是从“方案设计”到“课堂实施”全方位的专业探索。
一、“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的问题
1.“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在任何国家,教育始终是一个国家行为,体现着国家意志,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总是要有自己的期待与要求。在当下,我们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与图景,其实质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待与要求。这些“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怎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实际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必须追求“一致性”,即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理想描述与学生的实际素养之间的“一致性”。学生实际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不同学段,要经历不同的课程,但最终应该与国家意志保持“一致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学校教育的国家使命。课堂是国家意志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的“前沿阵地”,“教―学―评一致性”,说明白些是“教”“学”“评”相一致于“学习目标”,而“学习目标”应相一致于“课程目标”(表现为国家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应相一致于国家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才说,“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国家意志如何转化为“成了怎样的人”的问题。
2.“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眼花缭乱但不能切实解决课程“基本问题”的问题。
课程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课程基本问题即“一致性”。课程经典理论告诉我们,课程的基本问题即“四要素的一致性”。所谓“四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并不是有了这“四要素”就是符合逻辑的“课程”了,课程的逻辑乃是这“四要素”的“一致性”。这“四要素”的一致性,在课堂教学中,即围绕学习目标所进行的教、学、评的一致性。所谓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警惕的是不要为了漂亮、好看、热闹、轰动,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家在哪里?家就是“课程的基本问题”,就是“四要素”的一致性。不考虑“一致性”问题,就会导致所教非所学、所学非所评、所教非所评,课堂变成“滑冰场”,滑到哪里是哪里,如此课堂再怎样“貌似出彩”,都是令人担心的。
3.“教―学―评一致性”试图解决课程改革理念纷呈而技术路径缺失的问题。
在大量的理念洗脑之后,人们总是责怪教师们改革步伐太小,总是责怪学校不能领会,总是责怪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速度太慢。殊不知,对于当下学校现场,理念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与理念相一致的技术路径。我们所说的“技术路径”,应是体现对课程专业理解的实施“一致性”的路径,而不是指将所有学校武装成高度新科技的“技术路径”。我们也不要指望将所有学校用高科技武装起来,课程的“技术路径”就能找到。“教―学―评一致性”的技术,最主要体现在专业方案的设计与课堂实践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方案设计
可以说,专业方案的设计是专业活动的起点。“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是从专业化地设计教学方案开始的。“教―学―评一致性”方案的设计,要能够解决本文第一部分所述的三个问题。“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方案的基本格式如下:
内容来源、课时设计者、课程标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任务、教学板块、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看上去,这个基本格式没有什么特别,但要专业地做好专业方案的设计却是一件需要深入研究的事。
1.“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案的设计,首先要设计好学习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之所以具有可行性,是因为教、学、评共享目标。因此,在“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学习目标处于核心地位,目标错,一切皆错,再怎么“一致性”都无济于事。所以,“教―学―评一致性”是以“学习目标”的正确为前提。那么,如何确保学习目标的正确呢?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根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的上位概念是国家课程标准,课堂学习目标是国家课程标准在某一门课的具体化,课堂学习目标只有来源于国家课程标准,才能确保在课堂上将国家意志转化为学生实际素养。第二,要根据教材特点,深入研究教材,用课程的视角去解读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课程的载体,从教材中提炼学习目标。第三,要根据学情,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起点与学习可能性。学情分析不是臆测学情,而是分析实际的、具体的学情。在综合课程标准理解、教材解读、学情分析之后,再根据目标叙写的要求(即目标叙写的“ABCD原则”)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不宜多,重在精准,一般在二至四条。
2.“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案的设计,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称为“逆向设计”,是相对于“教学设计先于评价设计”的“顺向设计”而言的。“顺向设计”是在W习目标确定之后,就设计与之匹配的教学活动,最后才思考评价问题。“逆向设计”的思维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首先考虑评价问题,即“怎样证明学生已经学会”。所以,“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是关于“学会了吗”的教学,而不是仅仅关注“学了吗”的教学,更不是仅仅关注“教了吗”的教学。而所谓“评价设计”,主要是指“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任务”是一种学习任务,学生完成这种学习任务能够证明其是否达成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设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有学习目标,还必须有证明目标达成的评价任务,而评价任务,一定是针对学习目标的。在实际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相对应,可以是“一一对应”,也可以是“一对多”“多对一”。
3.“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活动要嵌入评价活动。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嵌入评价任务,把评价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活动同时也是评价任务的呈现与实施,学习活动同时也是评价任务的理解与完成。从教学的角度看,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整合,即“教”与“评”的一致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是“评价”与“学习”的整合,即实现“学”与“评”的一致性;从整体上来看,即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又因为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匹配性,所以,“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评一致性”方案的设计,我们采用“板块式”方式处理教学过程,依据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安排教学环节,建立教学框架,落实教学细节,也是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大方向,最终实现国家课程意志成为学生的实际素养。
三、“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施
“教―学―评一致性”专业方案的设计,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基础、起点,但不等于我们的课堂就“教―学―评一致性”起来。“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施,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课堂的现场,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信息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崔允t教授提出“信息两次转化”的思想。第一次转化,是信息主体的转化,教的信息转化为学的信息;第二次转化,是信息的自我转化,“学的信息”转化为“学会的信息”。“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施,也就是在“一致性”追求下的信息处理,以实现信息的两次转换,实现学生的“学会”。课堂信息是丰富的,非预设的。因此,课堂教学是非线性的,是共生的,又是有计划的,有指向的。
1.以评价任务催生学习信息。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中,评价任务十分重要,如何运用评价任务催生学生的学习信息,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重要活动。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评价任务,切忌让学生在未明确任务的情况下匆匆“上阵”,等到学生学习了又不断“补充说明”,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第二,要根据评价任务的特点,多样化地呈现评价任务,有的是教师直接呈现,有的通过学生讨论后明确,有的用提问的方式,有的用示范的方式,有的采用讨论的方法,有的提供学习支架。第三,要充分\用评价任务催生学习信息,通过组织自主探索、操练、圈划、评注、利用资料、小组合作、对话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生产”丰富的学习信息。
2.以学习信息研判学情。
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习信息,《汾湖实小课堂誓词》第5条这样说:“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信息,然后收集、处理它们,以正确地推进学习,一个无视学习信息的教师是在蒙着眼睛上课”。
以“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审视学习信息,首先要“看见”学习信息,切不可只顾着推进自己的教学设计,而漠视课堂学习信息的存在。第二要收集学习信息,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话语、学生的作业、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收集。第三要对学习信息进行研判,是正确还是错误,是预期中的还是“别出心裁”的或者“节外生枝”的,是结果性错误还是过程性错误,是思维方式还是知识基础问题,特别要将学习信息与学习目标的预期进行对照,判断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做出后续的教学决策。
3.基于学情提升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