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自主管理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模式自主创新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同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等很多学科都有紧密相连的关系,是为培养学生财务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专业水平。但目前很多大学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还有很多学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仍采用“一个老师、一本教材、一种学法、一张试卷”的教学方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老师所讲,不能形成对财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完整的认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其将来的自我提高与发展,这样所培养出的人才必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宽松和谐的自主创新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即关注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关注师生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它包含丰富的涵义,即:自主指的是主体具有不依赖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学习活动的意志和能力,在学习中主要的表现有:意识到自已是独立自主的学习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权对自己的一切学习行为、效果负责;能自主地对自已的学习行为进行支配、控制和调节;创新主要是指创新意识,即对财务管理问题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财务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二、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确定学习目标
财务管理实践性是其主要特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学习的基本目标,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注重自身的体验和实践,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激感开始,其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必须创建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接近知识产生、使用的实际情境,通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的情境化,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情感状态,形成强烈的达标意向,提取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激发联想和想象。
3.理论教学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读书报告等内容,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新模式,分专题进行自主学习与团队研究性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的新进展,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写出小论文,在研究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在系统思考中学会学习和合作。
4.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除要讲授好基础知识外,还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发展实践,在财务管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树立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发展教学观,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那么要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除了可以让学生参加实践,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既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案例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听老师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分析报告的撰写,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还可以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科的知识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是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所谓实践教学内容即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亦即是学生的实习基地。多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习活动,到实践基地参与实际的财务运营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运用。鼓励学生组织企业财务运作的模拟团队,每个团队可设置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务,团队成员按专业或特长分配角色,相互协调配合,模拟企业采购、订货、生产、销售、融资、投资等各个环节,并在团队之间进行比赛。
6.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即是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教与学双方的努力程度和教与学方式的科学性进行的评价。评价应贯彻鼓励性原则,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可在评价前进行达标检测,并在组织互批练习后作反馈评价。
以上六个程序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而作调整,这六个操作程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自主创新教学模式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应根据对教材知识结构的深刻理解和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状况的分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这一工具。因此,教师备课要细致,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明确教学特点、难点和重点;明确教学思路;明确实践训练任务。上课要精心,要精心设计导人语;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使用媒体;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学生创造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的宽松环境,使学生在财务管理学习中,不满足于教师、课本给出的方法,或者不受常规做法的约束,勇于探索新颖、独特或者进行实质性改进;使学生不受教师讲授和书本内容的约束,敢于并善于发现和提出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深刻问题;使学生不满足于肤浅认识,追求对问题的透彻理解,或者认真对待有争议的问题,乐于参加讨论,勇于自已探索等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思考问题时的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并加以证明和创新思考。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把教学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在课堂上,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合作者和解难者的作用,即教师必须充分凋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创造性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使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
[关键词]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现代管理的发展,已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职能,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学科,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综合角度考察、研究作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与其他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组织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般规律,为使组织内管理人员能够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观,科学地配置和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一、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以大学生就业的素质要求为前提
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课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当前形势变化,传授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弄清市场在大学生素质要求上有哪些变化和要求,从而相对应地设置人力资源课程培养方案,以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就业竞争。
2009年10月6日笔者通过51job网和中华英才网以北京为例进行了北京的100家企业关于招聘人力资源主管条件的抽样查询,其中51job网50家,中华英才网50家,所属的行业是IT业、快速消费品行业、家电业、服务业。发现人力资源主管这一职位招聘的条件主要有学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办公软件水平,人力资源相关知识,工作经验,工作背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形象气质。
本次调查与2007年李建忠[1] 通过51job网和中华英才网随机抽样相比较,有如下特点,2009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背景和人力资源相关知识方面的要求都高于2007年的比例,2007年分别为56%和48%,而2009年达到了83%和81%。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背景和人力资源相关知识这两项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应聘的决定性因素。在沟通能力方面有81%的企业提出了要求,表达能力也是招聘的重要条件,表明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也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必备的素质条件,此外,应聘者技能和能力也被企业所重视,比如: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得到重视,有41%的企业要求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李开复先生曾在《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写到“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的人才”。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大学生应聘成功的杀手锏就是良好工作实践经历和非凡的能力,因此,一个学校必须培养学生这两大职业胜任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力。鉴于此,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就要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探索培养适应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学是大学生就业之本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必须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不能够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强就过分强调实践化,这样,容易形成人才的知识基础的“薄弱化”,有悖于大学本科的教育理念。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础课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类的有关课程,这些课程是人力资源课程的基础,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要体现出人力资源管理强烈的职业特点和行业背景,要体现出这个职业是以人为工作对象的职业,不是简单的操作工作,不依赖于熟能生巧,而是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倾其所能,以坚定的人本信念、敏锐的思维、良好的职业道德去维护人的尊严和协调人在管理中的地位与角色。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不是一般的职业教育,也不是一般的通才教育,而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以培养“职业经理”为目的的教育。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家和高级顾问,对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知识应熟练掌握并运用自如。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该通晓所在行业的情况,熟悉市场、融资、营销、商务等企业运营知识。人力资源管理者只有掌握好这些知识,才能更有效地制定本公司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顺利地开展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才能有效地参与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的制定,并通过这些活动为企业增值。这些综合素养只有通过一定时期系统的、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学习才有可能形成。这就说明,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等内容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学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学生获得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一些企业宏观和微观事件管理的分析、处理能力是建立在对管理理念、管理规律和管理原则、技巧、方法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的。所以,当学生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仅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规程远远不够,还必须通晓生产的运营规律、财务的规则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及人的行为规律,好比一个园丁“如果仅仅知道某种花卉的栽培技术,而不懂得光合作用、寒暑温差、土壤结构等园艺学的一般原理,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技术高超的园丁”。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要将每一章节的内容原理按照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有序的教授给学生,并举一反三的让学生深刻领会。为学生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打下基础,在教学中,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的知识是知识链的开端,人员需求与预测、招聘、考核、任用、激励等是知识链的关键部位,环环相扣,其中每一个部位的关键要素都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关于人的行为的研究,因此,每一部分内容要求讲深、讲透,要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运用时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为学生工作综合能力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就业技能形成的最有效途径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高等学校的专业改造和加强实践教学成为高等教人才,要求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各行各业对实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在这种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必须在理论教学的基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因为大众化教育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或实用型基础上同时并重实践性能力的培养,一是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型学科性质,二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
1. 注重案例教学,引发学生探索和思考问题的
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医学领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由哈佛商学院1908年首开其先。我国的案例教学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不重对错,重在分析与决策能力;不重经验,重在知识框架的应用;不重教授,重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教学法认为,教学就是探索与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再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过程,其目标着重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就是智能加技能及非智力因素。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启迪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智慧,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就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有的案例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开发了学生的智慧,同时,管理也是社会性活动,需要和人去协调,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与他人合作,在案例教学中,需要群体的互动、集思广益,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因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方法各异、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自然会产生分歧,正是在遭遇和处理分歧及人际冲突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如何理解和包容想法不同、观点各异的同学并心平气和地与人合作、向他人学习。达到了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技能、培养合作意识的目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实施中,一种是应遵循找问题―分主次―做诊断―拟方案,要求学生将问题发掘出来,分清主次、探究原因、拟定对策,最后做决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工作能力。另一种是先权衡―再决策―去实施―拟方案,要求学生指出管理中的疏漏与不足并陈述理由,最好以所学的理论作论证依据,这样,达到扩大学生知识面、验证与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除了教材中已有案例外,还要不断补充新案例,需要将学生分成小组,以组为单位在网上搜集各类行业企业的特征、行业竞争态势和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行业政策环境与知识管理、行业发展前景与人力资源管理展望,特别对于行业巨头企业的资料要格外重视,因为它具有代表性,教师归纳总结后交由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感觉这是一个真实的情景,是一个真实的描述,需要决策,因此,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2. 建构真实的教学环境,促使理论知识尽快被个体内化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比较程式化,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激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很快消化吸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播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搜集、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加以验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承担辅导、引导、支撑和激励的作用。学生必须是积极的,这样,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将知识感知、消化和改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明确的目标指引,只有引起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并获得与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通过人工环境传授给学生从实际环境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常常处于潜意识之中容易被遗忘,当脱离了当时的人工环境就不易回忆或提取。所以,教师要通过组织与设置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资源信息和实践机会,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一是设置专门的练习课,来掌握各类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撰写技巧。如果只听不练,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对于各类管理文件比如: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说明书、招聘面试提纲设计、培训计划、绩效考核、工资设计和劳动合同等都需要通过练习来习得,增强学生毕业后应对实际工作要求的基本能力;二是到企业参观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环节。走出课堂,感受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境,要注意可供观察的内容材料容量过大,问题太多,一个连着一个,所以,需要教师全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避免生成问题的环节太紧张,从而导致情感态度与体验相对缺乏。失去足够的体验时空,丧失思考品味的动力。
注 释:
[1]李建忠: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开发研究[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刘燕华.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职业指导教学整合实践探讨[J], 电化教育研究,2009,(4)
参考文献:
[1]王广顺 陈小雷: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6)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对策
在教育事业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以及教育的主力军,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与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以及社会教育的重要桥梁,其自身的管理对学生进行着无形的教育,在班级的管理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工作,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
1、要求班主任要更新教育的理念
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工作体系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其管理的理念直接的影响着对班级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需要树立新的理念,树立提高全班同学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有计划的开展各种综合创新机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2、 要求班主任注重心理素质的加强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其管理全体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全面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具备坚强的意志和稳定的情绪以及创造性的独立思维品质,在通过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信念和意志的修养来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注重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数量良好的榜样。
3、要求班主任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途径
在班主任的管理中,需要从内容上不断的加强,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情感、价值观,注重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中需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另外班主任的管理中,要协调各科教师,注重综合性的培养学生;另外班主任在管理中,需要利于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方法,在必要时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途径,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塑造丰富的人才,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二、班主任工作管理的具体案例分析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着主要是针对初中生进行具体的分析,由于自身在家庭中处于娇生惯养,学生的事情基本上在家里都是由家长来做的,因此在学校期间,打扫班级的卫生,对于这些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在学校请了专门的清洁工来打扫学校了教师的卫生,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比较差,不懂的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教室中出现了严重的卫生问题,班主任看到后,十分生气,即时是三番五次的强调卫生,但是学生还是不注重这些公共场合的问题,于是,班主任就自己弯下腰去捡地上的垃圾,不到一会,发现个别学生面面相觑,于是学生们开始捡地上的垃圾,集体劳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垃圾捡完之后,向班级的所有同学召开了班会,针对教室卫生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班级今后管理的建议。在班会上学生们争先自己的建议,于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度,然而班级的卫生以及其他的管理事项都是有条不紊了,并且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以及集体精神。这件事对于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管理过程中,促使学生在自我经历中,加强对班级的集体精神,以上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并且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加强管理,着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主任在管理中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由于在班主任对工作的管理中是一项不断探索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班主任自身在管理理念以及教育理念中缺乏相关的经验。这就影响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2)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心理压力,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由于学生的升学压力比较大,这就造成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增强,在管理中出现了焦虑、紧张等一些顾虑,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3)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比较单一,忽视了主体性。班主任在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中,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教育,这就使得班主任在工作中缺乏爱心和耐心,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是当学生犯错误了不能正确的面对,其管理的方法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四、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对策
1、班主任提高自身的素养
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工作中,班主任在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班主任需加强自身的修养,其中主要的途径是:班主任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新课改背景下,不断的钻研新知识以及新方法的学习;在班主任工作中需要丰富校本培训的方式,将培训与实践相连接,扩宽班主任的工作视野,另外班主任需要加强自身的规范教育,以严格的制度和要求规范自己,最终提高班级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
2、加强班主任心理教育,缓解心理压力
在班主任教育中,其自身的心理问题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只有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班主任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压力,在良好的生活、工作状态中,以良好的管理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3、班主任改进教育管理的方法
在班主任进行日常的管理中,需要带领同学建立温馨的班级环境,促进学生快乐的成长,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班干部聘任制度,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自身的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管理方法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4、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学生为重点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班主任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来保证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可以采用岗位轮流制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这种自主管理的制度培养了学生主人公的意识,增强了班级管理的模式,并且使得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最终提高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
五、总结
通过本文分析,在了解了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新要求之后,在分析了具体的案例,之后总结了现阶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中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在加强班主任自身管理理念以及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加强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注重个人知识以及素养的提高,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加强以及全面的发展,为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新锐,刘国贤,黄燕.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科技创新,2012(16).
[2]张晓增,刘海波,潘卫军,邓宇梅.探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其解决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一、当前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现状及成因分析
1.当前我国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现状
就当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随着教育部门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同时,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到了物理学困生这个群体,并有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资料。而且,从初中物理教育研究的一线教师、再到学校的管理层、教育部门的主管部门等都非常重视物理学困生的情况,不仅关注到了学困生的理论研究,更参与到了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多文献都是针对初中主要科目进行的学困生研究,少有基于初中物理的研究。因此,我国初中阶段物理学困生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
2.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
学生们没有认识到初中物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物理并不能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很多同学不清楚物理知识的具体用途。而很多学生也反映出对于学习物理知识没有一定明确的目标,大多是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而学习物理。
(2)学法不当
学会观察和实验是学好物理的关键,部分学困生在课堂上或实验课上只看“热闹”,不动脑筋思考实验现象所对应的物理知识,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更不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物理成绩的不理想,从而对物理产生厌恶的心理。
(3)畏惧心理
过去中考物理题目相对较难,所以得分率比较低,部分学困生在升入初二时就对物理有了畏惧心理,而且认为物理成绩差是理所应当的,特别是到了初三,物理学习难度的加大,更加认为自己学不好物理了。
二、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对策
1.加强对物理学困生的引导
首先,要想做好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就应树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事实上,意志是产生学习动机最关键的因素,大多数的学困生都认为学校开设物理课程的主要原因就是升学压力,而一些家长也认为学习物理就是为得到高分,顺利升学。正因为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从而造成很多的物理学困生。因此,要想培养学困生正确的观念并转化学困生,就应加强对物理学困生的引导,使其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和主要目标,同时教师辅以表扬、鼓励与批评等适当地手法,更好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决心,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转化学困生。
2.激发物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课程,学生们都是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来听课的,因此老师上课前要做精心的准备,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上物理课。而且老师可以从第一节课就对学生言明“物理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各位都是我的学生,我会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然后再例举一些起初物理成绩很差,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案例,用以鼓励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3.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既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如果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不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更加困难了。而且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事实上,物理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真实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明确好教育内涵和目标,不能贬低学生、冷落学生,更不能放弃物理学困生。一方面,积极赏识物理学困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和表扬,刺激学生不断发挥自我的优势,从而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并根据学生的及时课堂反馈,对教学内容、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此同时,学校应专著提高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不仅要做到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实际表现,更要不断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为转化物理学困生提供基础条件。
4.优化教学方式,关注学困生的课堂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学困生优先的教学方法,帮助其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物理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从其平常的学习表现和性格特点出发,找好恰当的切入点,然后根据学困生的物理成绩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制定出适合学生本人的,较容易完成的物理目标。这种方式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其更好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从而实现提高物理学困生课堂有效性的目标。
[关键词] 中学教育;德育;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27-1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这是中外教育家对习惯影响人生最精辟的概括。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规则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我校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会宁一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会宁一中学生一日常规歌》、《会宁一中班级管理工作考核新方案》、《会宁一中卫生要求细则》、《会宁一中星级宿舍评比细则》、《会宁一中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暂行)》、和《会宁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具体的、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这成为约束行为,促进规范的最佳手段。
那我们怎样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呢?我们觉得新生入学是最好的机会,新生是“规范”的最好对象,《致新生家长书》是“规范”最好的前锋,军训是“规范”最好的实践。新生带着对高中美好的憧憬,带着父母的期盼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新生容易按照学校的规定去规范日常行为。为了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学校的要求,清楚学校的行为规定。
二、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要事。那么,我们怎样抓学生的行为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抓学生的行为细节,班主任是主力军。学校制定了《会宁一中班主任一日常规》,向班主任提出“勤走、细看、多思、善导”德育工作的方法。勤走,就是多巡班,多走动,多到教室、宿舍了解情况,这是发现问题的前提。细看,要求班主任要观察细致,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细微的变化。多思,就是要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多想产生问题的原因,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善导,就是讲究教育的方法,谆谆善诱,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我校通过“看、读、写、做、说、唱”等方式,加强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明理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精神。只要学生拥有这种精神,一些消极、颓废、丑陋的行为将会在其身上逐渐消失。
“看”: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以优秀的影视作品感动人,洗涤心灵。学校及班级组织学生观看《高考改变人生》、《金正昆讲礼仪》、《于丹讲论语》、《感动中国》、《今日说法》、《雷锋在1959》、《》等教育影视。例如:观看电影《雷锋在1959》,雷锋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在弓长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富情感,最为辉煌的142天。《士兵突击》中学生被“许三多精神”感动了,感动于他对责任、承诺、友情的执着,对理想、制度、原则的坚守,对困难、责难、非议的笑面以对。从中修正学生的思想缺失,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读”: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教育人,提高境界。通过每周的阅读课,开展校园读书周活动;以一中校报为宣传阵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写”:写观后感,读书体会、进行德育素质综合测试。在写中反思,在反思中顿悟,提高认识,摒弃陋习。“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这“用人之道”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值得文明每一位学生深思。
“做”:就是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中明白事理,促规范的形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推行自主管理小组制度,以班为单位,人人参与,做一天值日班长,负责细节规范检查和督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说”: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例如:“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说起――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从中,学会善于接纳不同意见,改变自己固执、偏见、狭窄的观念,提高认识,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
“唱”:唱励志歌曲,以优秀的歌曲震撼人,催人奋进。每班有班歌,要求人人会唱,当班集体或个人获奖时,班歌为集体或个人唱响;当班集体缺乏精神时,以班歌鼓舞士气。每个主题教育活动都有主题歌,如安全教育的《生命没有彩排》、感恩教育的《感恩的心》、母亲节的《懂你》、父亲节教育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师节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
总之,通过新颖的方式进行教育,创设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这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而且又可以帮助学生遏制不良行为的滋生,从而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习惯。
我国现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中,从专业委员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意见到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都强调工程管理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并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给出了规范统一的教学指导意见,但各校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却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实践环节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目前工程管理本科教学缺失系统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些能力应从哪几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去培养。其课程的安排主要是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下,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来设立课程,编制培养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基本能满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但实践环节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其设置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学校,造成实践环节设置极大的差异性。由于未能提供与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环节教育,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专业的差异化教育。2.实践环节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质量难于保证大多数学校工程管理都安排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这样的实践环节,实习场所一般安排在施工企业的在建项目工地,这样的综合实习是必要的,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建设项目施工的实践过程,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实习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项目建设的施工现场管理,没有体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状况;二是实习时间短,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施工现场的局部施工现状;三是在学生的实习单位对口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安全管理的需要,许多施工现场已不接收实习。目前学生实习,多数处于无组织的状态,主要由他们自己联系单位,完成实习。缺乏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与指导,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与作用大打折扣。有些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结合相关课程,也搞一些诸如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但并没有系统地将这些实践活动强制性地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的教学要求与标准,统一规定设计范围与内容。课程设计是否做、怎样做、完成的内容范围是什么,完全由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决定,由于许多教师没有工程背景,不知道如何完成这一实践环节,使得这一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甚至于将实践时间变成为假期。
二、建立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互动的实践环节教学模式
针对现行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强化实践环节、从根本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技能的重要性,由学校提供对应的资源支持,切实地搞好实践环节的教学。
1.实践环节应作为强制性要求,纳入教学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定要把这种实践环节作为强制性要求,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一方面把实践环节作为独立的课程写入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有明确的实践环节指导书,有实践环节的内容、要求、时间、教学形式及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形式。
2.实践环节应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在整个专业培养方案中,不仅要安排综合性的实习,还应该在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中设立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理解理论的内容,把理论应用落到实处,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3.整个实践环节应包括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针对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上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实践环节应具有层次性、阶段性,即划分为参观性实践阶段、课程实践阶段和综合实践阶段。大学本科一年级的实践活动是属于参观性实践阶段,以讲座、参观为主;大学本科二、三年级的实践活动应属于课程实践阶段,以对应的市场调查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学生完成指定内容的技术设计和管理文件的编制;大学本科四年级属于综合实践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主,要求学生到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现场进行工作,全面了解、熟悉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三个阶段的实践环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参观实践是课程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践是参观实践目标,课程设计是局部的知识应用,综和实习是系统的知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三阶段的内在联系。
4.实践教学模式应该是全面、互动的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相应的实践环节,全面地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筑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建立实践场所。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相促进,实现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互相推动,实现教学实践环节与社会生产活动互相结合。这种全面、动态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全面地体现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逐渐深入社会,了解项目业主、承包商、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管理目标,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实践模式。实践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让他们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完成相关的技术管理文件,提出他们的问题与要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培养内容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如下教学实践环节:
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大一学生的实践属于感性实践阶段。该阶段实践的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项目管理基本观念,培养专业兴趣。因此大一学生的实践应着重于如下形式:(1)安排参观活动,用一周的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大型楼盘项目、公用设施项目。(2)组织学生围绕专业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演讲及一般性题目的辩论比赛,从训练口才、思辨能力方面培养其专业兴趣。(3)组织学生召开一次有相关专业人士和专业教师参与的专业认识恳谈会,使其正确认识专业和树立信心。(4)在老师带领下,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其良好的人格和职业道德素质。
2.大学二年级学生的实践内容及形式
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其实践的内容应和其课程内容相结合,围绕着课程内容来设计实践内容与形式。从培养的全过程来看,该阶段的实践是有针对性的、局部的实践范围,和大一的实践相比上升到理论应用的层次。大二学生的实践应着重如下内容和形式:(1)针对技术课程内容,设立了独立的课程设计。(2)深化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更多的工程规范与实例,增加教学的信息量。(3)邀请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的经理人举办讲座。许多企业经理人都非常热爱其工作,有许多感悟想与学生分享,但他们常常不明白从何讲起。为了能取到良好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关专业课教师让学生事先进行讨论、收集他们想了解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后,形成讲座专题,发送到相关讲座人员手中,在经理人做了准备后再进行讲座。
3.大学三年级的实践活动
大三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大一、大二相比,不仅要继续设置课程设计这样的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环节,还应当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经过理论学习、参观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活动,已能够将不同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一定融合,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但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应当是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的具体指导相结合。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设计了大三学生的实践模式:
(1)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也是实践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教育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管理案例,可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对照,使理论教学不再是纯理论,强化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案例教学中应该区分教学性案例与讨论性案例,教学性案例是为了直观地表达理论内容、表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以教师介绍为主;讨论性案例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案例讨论在教学中应该阶段性的进行,并在讨论之前发给学生。案例讨论主要达到以下目的:一、通过讨论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二、通过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三、通过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培养学生协商与沟通能力。案例讨论中可以采用模拟讨论的方式,全面地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典型案例,就案例的事实及项目管理的问题,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去理解,案例中的各方合同当事人角色,由学生扮演。讨论小组的学生以十个为一组,让学生自行安排扮演项目业主、承包商、供应商、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不同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项目的了解设计自己应承担角色的任务,发表意见并编写讨论报告。模拟案例讨论,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即要注意对管理事件的证明和证据收集问题,又存在项目管理理论和合同条文引用问题,同时还体现了不同角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现场应对的逻辑思维、仪态仪表等问题,是一种很好的综合能力培训方法。
(2)提供一些专题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调查,编写调查报告。主要是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房地产公司、施工企业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项目企业的管理状态与水平,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鼓励大三学生参与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活动。在三年级学生中公开毕业班学生毕业设计的相关信息,鼓励三年级学生积极参与。
4.大四学生的实习内容与形式
大四学生是本科的最后一年,此时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均已完成,学生的实习属大学本科教学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综和性实践阶段。大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应更加系统化,通过三年的实践活动,其能力大大提高。大四学生的实践活动,应集中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大四学生的实践形式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1)切实搞好毕业实四的毕业实习是列入教学大纲的重要实践活动,也是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活动,时间较长,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让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为了使实习不流于形式:一是选好实习场所,有些学生错误地选择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实习,与专业要求严重脱节。二是学生实习前应有实习指导书,实习中要有实习工作内容、实习感想、实习收获的记录,实习后要有实结。三是做好实习期间的跟踪与指导工作。学生在实习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在实习开始前,召开实习动员会,由各位专业教师向学生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实习的要求与技巧,向学生发放实习指导书;实习结束后,我们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工作日志与实习报告三个环节进行评分。
(2)重视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综合锻炼。毕业论文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与深化,它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是科研活动的初步实践。我们要求毕业论文要有实践价值,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往往向学生提供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论文与设计题目。在2007届学生的毕业设计中我们就以学校一栋框架结构的实验楼为设计背景,向学生提供了以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为主题的毕业论文与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
四、实践环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实践环节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成为一个难题
由于在教学管理中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控制措施,使得实践环节的控制成为一个难题,其质量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责任心和社会公共关系。部分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的指导书,不知道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应付了事,教师疏于指导。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全员参与 多形式多渠道 寓教于乐
一、高度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新疆精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靠艰苦创业的职专人在戈壁绿洲崛起,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有中专部、电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电脑中心、驾校和高中部等多个部门、多种学制并存。我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校近年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做一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我校多年来把心理健康课定为必修课,中专学制的学生每周两节,高中的每周一节。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利于我校心理教育系列活动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以点带面,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规范课堂进程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用为中心、以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每一堂心理课尽量做到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在心理教育课堂中运用心理测验、录像、音乐、心理剧、讨论等多种手段。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学生在课堂进程中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真正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情感得到体验,行为得到训练,同时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剂。
二、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
学校从普及入手,重点培养骨干。2007年与县教育局联合举办“首届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班,聘请自治区专家为骨干班主任、学校中层领导授课,并组织学员参加国家级心理健康辅导员认证考试。此次培训,我校要求全部班主任和担任心理课的教师参加。我校有近二十多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辅导员”结业证。2008年派出教师参加“自治区中职院校心理健康辅导员”师资培训,这些教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我校设置心理教师岗位。心理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保证。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密切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渗透到教师教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心理辅导员在教育教学中努力落实把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充分地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个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学生;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骨干心理教师为更多教师起到了表率作用。
三、建立咨询室,多渠道多形式,寓教于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
首先心理咨询室利用校园网、广播、心理小报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精心布置心理咨询室,排出接待时间表。为全校师生营造一处宁静温馨的心灵家园。让大家意识到:当你需要帮助、渴望交流时,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作为你真诚的朋友,会为你提供帮助,帮你修复内心创伤,与你共享人生感悟,使你面带微笑走进现实生活,坦然从容行走人生之旅。我们的心理辅导人员能做到真诚保密,并会用心聆听你的心声。
1、心理讲座及团体辅导。
针对中职生、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学习阶段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到及时控制与恰当调适。
针对中职新生自卑自怨自哀情绪,举办了“抱怨不如感恩”的讲座。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选择一切,唯独无法选择父母;我们可以改变一切,唯独无法改变成长的经历。那些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生活,但是我们还有机会认识到它们,并且修正它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让自己重新走上成长之路。即便生得不漂亮,也要活得漂亮。
针对学生性心理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进行青春期性心理讲座:《十六岁走向成熟的开始》;《与青春对话》等。学生深刻体会到要学会自立自强;做好自己人生规划的重要性;从情感处理方面讲述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爱情、友情,如何面对情感挫折。
针对高三学生面临毕业,择业等问题,开展的心理讲座。有“考试前的心理调节”等,对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绝版,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个体差异,每个生命都有获得价值和幸福的权利。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上水平,我校心理咨询室一直坚持开展团体、个别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由心理咨询室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寓教于乐。
2、创办心理小报,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灵有约。
我校创办了面对学生的心理小报《心苑心语》,受到学生的欢迎。小报上介绍成功的心理调节案例、介绍心理学的一般知识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品质。心理小报《心苑心语》由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排版,每期的插图都是我们的心理志愿者设计的。这些同学一起参与了学校心理小报的编排工作,分享了参与学校工作的喜悦。这些同学在工作中展现了他们的认真、细心和热情。“心灵有约”播放的心理音乐和“心灵鸡汤”故事及利用晚自习播放的心理电影学生们都很喜欢。
3、心理征文、征画及心理游园活动。
心理征文、心理漫画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稿件。获奖和参与将为本班赢得加分,按获奖等级依次是5、3、1、0.5分。系列活动结束后将根据各班累计分数评选出心理系列活动最佳组织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与班级活动经费。学生投稿踊跃。活动还收到了许多老师的文稿和画稿。
心理游园活动,通过条幅、展板等多渠道宣传,心理游园会的信息,吸引同学的眼球。提前将活动分配好,让各班同学在游园会开始前几天为游园作准备。各班装扮林荫道划分区域 (彩色气球、彩带),各班游戏道具自备。让学生自主管理。游园活动的全过程都由学校各班心理委员和心理志愿者的同学组织实施,其他各部协助工作。在现场服务的同学均来自学生会成员,凸显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内部的凝聚力。
心理游园活动贴近学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广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进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心理游园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物流实训;模块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
1、课程介绍
《自动化物流综合实训》是一门专业综合实践课,是物流管理专业针对于物流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项目任务进行组织,以模块单元进行设计,由仓储配送业务岗位实训项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既可作为一门或几门物流专业课的实训教学部分,又可按一定逻辑组合起来作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课程重点以仓储配送岗位业务操作(角色模拟、岗位操作、单证填制)训练为主,辅之必要的案例分析和技能实务训练(对应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整体设计以六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项目模块为载体,通过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实一体化。
课程定位于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必然是基于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按项目来组织课程,反映工作体系结构,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模块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单元内容。课程内容反映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职业能力),工作任务以岗位及其操作程序为逻辑线索来展开。
二、实践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相关性,把职业岗位工作的仓库作业和配送中心管理的实务操作进行整合,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项目―仓储配送业务岗位实训。
整合之后形成4个实训项目,再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把4个实训项目,按照学习目标、背景、学习准备、学习任务、考核、相关理论知识结构,设计成相对应的实训任务,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2、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训项目分为入库实训、出库实训、盘点与保管实训、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4个模块。入库实训任务包括接收与核对单据;人员、场地、设备准备;拆箱或卸车;开箱理数 理残、质检;进库移动、上架或上货位,学时15。出库实训任务包括接收与核对单据;拣货、备货;简单包装;发货装车,学时15。盘点与保管实训任务包括整理货位、仓位调整;盘点、物帐核对;盈亏处理;存储环境监控,学时10。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任务包括拟定包装方式和用材;打印标签、贴标签;制作和打印清单;衬垫、打包,学时10。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项目教学法
实训按项目模块单元设计,每个项目模块单元都有一个任务背景,并给出实训任务。上课时首先由教师介绍任务背景,提出实成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然后进行讲授,重点是该项工作任务应由哪几个岗位承担,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任务的知识准备介绍,操作演示。至于如何完成任务和具体的工作过程则交给学生思考,岗位分配和工作过程配合由学生自主决定,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真正做到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
2、互动教学法
学生在执行项目任务,模拟多岗位操作训练时,会碰到岗位分配和工作过程配合问题,这需要各角色的协调和沟通。因此实训教学中,会采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法,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讨论工作流程,制作表格单据,分配工作岗位,落实工作衔接,扮演岗位角色,模拟操作过程。教师按各作业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和评分。
3、案例分析法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以物流岗位业务操作训练为主,重点是对物流核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选取了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和技能实务项目进行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系统化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入库实训模块中的任务一:入库订单与入库准备为例。
1、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类型库房适用的货物类型;学会处理入库订单;了解作业计划单的作
用和内容;了解入库准备的内容并会操作。
2、背景
一天,仓库以传真形式接到客户物美集团的入库通知(详情如下),要求模拟
3、学习任务
将学生按客服员、仓库保管员、库工3个岗位分为3组,分别选出一个主管,合作完成上述入库准备工作。
4、操作指导
作业进度:入库信息处理
角色操作:客服员
(1)接收客户入库通知,查看货物信息并判断是否完全,如不完全,与客户沟通。
(2)填写公司入库作业计划单,并下发到仓库保管员、调度岗和收货岗人员。
作业进度:入库准备
角色操作:仓库保管员
(1)根据作业计划单分库房或库区编制入库作业计划列表。
(2)根据货物信息估计所需存储货位的大小,明确环境卫生要求。
(3)编制入库所需表单,包括入库单、残损单、入库记录单等。
角色操作:收货工
(1)根据作业计划单的货物信息估计所需卸货、理货场地大小,并清理好场地。
(2)列出所需验收、理货所需工具和设备, 检查或调试使之正常运作。
(3)列出所有收货库工名字和班次,确保有足够操作人员。
5、考核
(3)个人总结(考查学生收获和思考程度)10分
6、本任务涉及理论知识
(1)入库信息处理:业务员将客户入库通知(可能来自电话、电子邮件、传真、对接的信息系统)的关键信息转化成公司内部统一的作业计划单,作为一笔入库作业的凭证,并传达到仓库保管员和收货人员,作为他们进行入库的依据。
(2)入库准备:入库准备由仓库管理员或收货岗人员完成,一般已存货品正常入库时,入库准备的工作量和必要性不大,只要按照历史业务操作进行既可,而在大宗货物入库、临时入库或新项目客户、新货品入库时,入库准备的作用尤为突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流综合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把学习的内容设计为工作,让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职业工作任务。以期达到职业教育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嵇美华,叶枫.高职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 王玫.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 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4] 汪冠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对策[J].当代经济, 2010(12)
作者简介:
张变亚(1978―),女,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迅猛冲击,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对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了解、就业心理的分析、就业过程的指导等都无成熟的经验可循,尚未形成一个较正规、完善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之处。
第一,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完整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面对毕业生的,很少面对其它年级,没有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就业市场分析,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职业心理辅导缺位。学生没能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相应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二,就业指导的内容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属于探索阶段,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的就业指导教材,根据学校特点编写的本校教材更是缺乏。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大都限于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制作求职材料、面试注意事项、职业礼仪等方面,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等内容。就业指导的形式单一,多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形式出现,实践的机会却很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不强。
第三,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一些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还不能适应,在选择就业目标时过于理想化,缺乏理性思考。比如一些学习法律专业的高职学生,受传统观念和家庭的影响,一味寻找稳定的、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导致就业问题难以解决。部分毕业生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在自我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对未来产生悲观失望心理。
第四,毕业生的就业信息不充分。由于人员和学校经费等困难,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很少深入用人单位了解用人信息,很难把握各地的人才需求趋势,不能全面收集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盲目性。一些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网站的就业信息有限,更新不及时,其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好把握,使许多学生失去一条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构建贯穿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始终的就业指导体系
高职学校的学生需要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提高职业素质,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对一年级新生着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的职业目标、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做出自己的短、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二年级学生着重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调整知识结构,培养与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年级应着重择业指导与就业服务,讲授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材料准备、求职方法、面试技巧、求职礼仪、就业程序、权益保护、就业信息获取等知识,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目的。并且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高就业层次,比如参加自学考试、专升本、参加技能考试,取得相应证书等,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在讲授就业指导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职业教育。并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介绍一些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按照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选择合适的就业指导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就业、贴近社会,实践性强,力求新颖实用。
第二,改进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就业指导课应在常规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不断改进指导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行业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采用视频播放、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心理测试等多种教学形式,增强课程的针对性、生动性和新颖性。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集典型就业案例,充实案例指导。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找出学生就业中的优点和弱点,以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能使学生获益。还可以对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加以分析,对学生来说更贴近实际情况,教学效果会更佳。
第三,加强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因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操作性强,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园模拟招聘、模拟面试、模拟办公场景、范例演示等多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就业体验,提前让学生熟悉职场氛围。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克服求职中经常出现的胆怯心理,建立自信,以便在面试中取胜,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四,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可以邀请就业指导专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等与学生见面,通过就业指导讲座、个别交流等方式,请他们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等,激励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给学生谈自己择业的经历,总结他们就业的心得经验和技巧,帮助在校生做好心理准备。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用人单位参观、访问或者兼职、实习,加深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和对相关职业的认识。
(三)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相结合
就业指导工作应渗透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教学、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管理的各个层面上。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应重视对学生事业观和理想观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更好地适应社会。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基层和艰苦行业去就业、创业。各高职学院应按比例配齐辅导员和心理指导教师,针对大学生择业中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关于择业就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
(四)建立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
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业信息。学校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细致的就业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快捷、准确地向毕业生提供大量有效的就业信息,不断完善就业信息网上的就业信息查询与服务。定期为学生提供职位信息、各类招聘资料、用人单位资料、求职技巧的资料等等。还可以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通过信函、网络、校友会等途径,建立信息网络,深入社会和用人单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收集有效的就业信息。
(五)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引导
高职院校应积极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将被动就业变为主动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学校应该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并通过举办创业设计比赛、开设创业咨询室、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回校传授经验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引导,使其树立创业的信心,掌握创业的途径与方法。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论证的课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才能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学志.论“保就业”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赵誉钦.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药学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