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的想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课 教学模式 流程设计
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选择什么阅读材料,学生就看什么文章,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阅读往往成为一种负担。这样的课外阅读课对小学生往往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产生消极的作用,这样的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也很难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所以探究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解决现有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显得十分迫切。
1 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在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阅读课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较少。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往往是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不是举手回答。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不能够如实的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程度,会忽视一部分对文章理解不够全面的学生。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缺乏兴趣
很多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都显示,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课不感兴趣,这也是传统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的流程设计流于形式,不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很多教师根本就不考虑阅读课程的流程设计,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这样的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课,必然会让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1.3 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的引导不足
当前的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能给予充分的引导。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接触还不是很多,阅读往往很盲目,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多加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端正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教师往往只给小学生选定阅读材料,让其自由阅读,对其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这就造成了小学生不能适应语文阅读课。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小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课外阅读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探讨
概括来说,改善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设定主题
教师在进行每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之前都要先考虑这一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什么,例如爱国、敬老爱幼、团结等等,但是一节课的主题不要过多,要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定的主题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激发并保持小学生对每节课外阅读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热情,避免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情绪。第二个方面是能够适当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2.2 文章筛选
在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就要根据相应的主题来筛选阅读材料。在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筛选的文章要主旨明确,与确定的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第二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难易程度要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合,不能超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个问题是选取的文章要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筛选的文章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些文章筛选上要注意的问题给教师的文章筛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文章的筛选上做足功课。
2.3 交流提升
文章筛选完之后,教师便要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进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课堂上的交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进行师生间的交流时,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第二个方面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同学们的想法,以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想法的不同之处,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
2.4 迁移运用
在课堂交流之后,学生对于文章都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这时便要进行文章的迁移运用。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几篇类似主题的文章或者让学生自己搜集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然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最后由老师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作答,考察学生对于这类主题文章的理解程度。迁移运用阶段是考察阅读效果的重要阶段,教师们应该予以重视。
3结论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写作的“根”。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写作中的重要性。根据目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改善当前小学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媚.“阅”以育人“读”享快乐――论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模式[J].教师,2014,03:22-23.
[2]万明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3,18:73.
[3]程建超.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2,24:48.
[4]孙娟.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模式与流程设计浅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63-65.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57-01
作文是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学生不知如何写作文,教师也难以找到有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多角度出发,找出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其中,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学习、借鉴课外阅读中的语句,最终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一、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难长时间的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不再将学习语文当做是一种负担。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努力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崇拜心理,鼓励其多阅读名家作品,在阅读中充分吸收书中的精华。小学生每天要与教师长时间的接触,同时教师也对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阅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热爱阅读的情绪深深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中树立热爱阅读的典型。当学生表达出一些优美的词句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而当学生表达出某些独到见解的时候,教师也要进行鼓励并恰当引导。这种荣誉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过程中充满着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自信心。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与想象力。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仅有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有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与考试成绩的书籍才是好的阅读材料,除此以外全部都是无用的书籍。家长为孩子选择购买的书籍也多是作文辅导类的书籍,很少支持孩子阅读其他课外读物。这种做法是极为不正确的,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体系测试的一种方式。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过程中不能取得好成绩,是不能够看课外书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固然可以理解,但切不可因此而剥夺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权利。教师与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坚持课外阅读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的巨大促进作用。而且,课外阅读同样也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生活与身边点滴事迹的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积累学习素材,提升其作文写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普遍达成一个共识,学生读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作文能力也更强。对于广泛涉猎书籍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任何一个理念都能联系到在课外阅读中所收获的知识,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知识得到升华。反之,繁重的家庭作业会压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课外阅读工作做的好,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更加愿意投身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开展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另外,还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相互交流、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做不但能够充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得课外阅读工作全面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作文,还应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的。只有积累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与优美的词句,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
关键词:语文学习;课外阅读;源头活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4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9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农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现状摆在面前,可以说并不尽如人意,此时需要的是我们迎难而上去改变,那么,如何改变,让学生重视语文,爱学语文,并且能学有所得?在总结他人的探索及自己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找到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加强“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外阅读就如源头活水,能为沉闷、尴尬的语文教学增加养料,注入活力。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经验,浅谈几点见解:
(一)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方法,积累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的一般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等。而要积累这些知识,仅靠课内所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实现。课外阅读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方面,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语文自学的能力
课外阅读,就像一望无际的草原,能够给马儿一样的学生提供无尽的甘草;也像潺潺流淌的小溪,滋润生活在它身的人们。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努力使学生实现由乐读到会读,由多读到精读,由广泛读到定向读的尝试。在广泛阅读,拓宽视野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阅读方向,就如同寻找一个富矿,不断地挖掘,争取读有所研,读有所获,为自己今后学习研究确定方向,成为一个会自学会做学问的人。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在的学生,被教室的墙壁、校园的围墙阻隔在了社会、自然、生活之外,失去了直接经验获取的途径,一提写作文,大多学生痛苦不堪,只能硬着头皮闭门造车,做无病之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开拓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取途径――读书,建议学生广泛涉猎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书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素材和创作经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时选择名篇、佳句诵读分析,把学生引入语言文学的殿堂,或领略立意的高远,或欣赏意境的开阔,或推敲构思的佳妙,在熏陶感染之际,定会使学生对写作有跃跃欲试的渴望。
(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强调课外阅读,要注意提倡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因为那些经典名著是世界文明中绚烂绽放的奇葩,蕴涵着厚重的人文性、浓郁的思想性、深刻的现实性和多元的内涵。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汲生活之水”,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上文所述,足见课外阅读的益处及重要性,那如何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而不是只停留在美好蓝图的构想上?笔者认为,做事都需要有抓手,有了对的抓手才利于事情的进行与成功,就像举重运动员,只有找对了抓手,才能一举将杠铃举过头顶,获得胜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不例外,也需要有一个抓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抓手是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是“阅读兴趣”,那么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呢?
(一)“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
赏识教育是当下被广泛认可并被大力提倡的,它是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以强化行为和激发兴趣、动机的一种教育方式。面对学生阅读荒漠化的现状,教师完全可以把赏识教育的理念引入到阅读激趣的过程中,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多给他们展示读书收获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乐读、爱读的良性循环中,将“阅读”变为“悦读”。
(二)“读书活动”可以激励兴趣
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也是非常有效的。活动形式可以安排得丰富多彩些,如:“读书汇报会”“读书讨论交流会”“演讲展示”“诗朗诵”“办手抄报”等,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一直被包围在读书的环境氛围中,有了参与活动的意愿,就会主动去读书;活动中有了存在感和成就感,又能进一步促使他去读书,不知不觉中,读书已然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和习惯。
(三)“读写结合”可以加强兴趣
关键词 因特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42-02
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收获效果。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能够为作文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实践证明,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必须要端正教学态度,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合理、巧妙地运用因特网,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1]。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应该如何巧妙运用因特网呢?这是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与探究。
1 充分发挥因特网独特的视听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起到决定性作用,要想取得理想的课外阅读效果,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授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而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由于小学生对于图画、动画以及形象的声音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因特网独特的视听效果,将枯燥乏味的文本文字转化成为具体、形象的声像资料,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特网中的阅读资源与传统的书本资源最大的区别是,能够将抽象、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动画、美妙的声音,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眼光不再离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心”留下来,使整个阅读过程从内心出发[2]。
如在课上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后,教师不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因特网,了解圆明园的相关资料,特别是圆明园被毁的原因。通过阅读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圆明园”的展板,通过制作展板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亲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技巧。
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圆明园该不该重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搜集相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探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 利用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
因特网具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且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比较便捷,因此对于课时紧张的语文教师来讲,运用因特网开展语文教学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将因特网用于语文教学中确实能够丰富教学的资源,但是不能够盲目使用,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否则会适得其反。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且实践证明,学生始终带有积极的情绪参与学习活动,能够增强阅读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阅读兴趣被调动之后,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使学生明白自己应该“读什么”以及“怎样读”,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文本素材,定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3]。小学生的选择能力非常差,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资料,推荐的阅读资料要具有思想性、文学性以及知识性等特点,同时还能够适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否则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阅读课外材料,不仅能够感受到汉语语言之美,还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解,体会文本作者的思想情感。
另外,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急于苛责学生,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将课内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教师可以将利用因特网搜集而来的其他有关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运用因特网搜集阅读素材的方式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描写小动物的文章,能够使学生发现描写小动物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明白描写动物应该从动物的特点出发,才能够刻画出较为深刻的形象。因特网涵盖的资源非常广泛,有些阅读素材适合小学生阅读,而有些素材并不适合学生阅读。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因特网特点,认真筛选和甄别素材,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适得其反。
3 凭借因特网特有的异地交互功能,为学生拓展自由的阅读空间
目前,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习惯以及阅读爱好都存在很大差异,而因特网就犹如一个魔法师,能够瞬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本呈现于每一位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感知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更能够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4]。传统的文本教材,学生阅读本文必须要随身携带,否则就不能够阅读。将因特网运用到课外阅读之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为个性化的、探究式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因特网系统的多样化交互形式还能够促进协作与对话,落实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教师都存在敬畏心理,因而不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通过因特网,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及遇到的问题发表到网上,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等方式进行网上交流,展示自己的个人主页,互助推荐一些好的读物,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异地同步的协作化阅读[5]。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因特网,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才能够确保课外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的,必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康佩林.让学生成为“读书郎”: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甘肃教育,2014(13):96.
[2]韦艳和.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2):52-59.
一、教师推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阅读大多不感兴趣,要让他们自行课外阅读自然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设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上课时,或穿插有趣的故事,吊起学生的胃口;或推荐书籍,并对读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也许有人会问,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推荐有什么作用?其实不然,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主性还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很有必要,等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和经验,便不需要教师这样做了;第二,据调查了解,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更别提给孩子推荐课外书籍了,在学校就不同,教师的话往往比家长的话更有效,也更管用。
二、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经过教师介绍推荐、学生阅读书籍之后,教师上课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其他听的同学进行评价,发表看法。通过交流感想,互通有无,互补优势,学生对所阅读过的书籍会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发现自身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获取最大限度的阅读效益,使课外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者体会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让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书,不能在小学就推荐他们看一些如文言文之类的书,那样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打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结果会因拔苗助长而适得其反,甚至使学生阅读半途而废。
三、鼓励表扬,增强自信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长表扬十句,还不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句,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灵活地运用到他们身上。对于那些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适当地还可以进行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奖励他们一些图书,鼓励他们继续阅读。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这些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还可适当地增加难度,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对于那些课外阅读表现不太好的学生,教师也不能责怪,而应该细心地教导,讲明课外阅读对他们学习的重要性,激励并指导他们去读书,设法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路上不断前行。
四、师生交流,相互促进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的角色,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课余时间我们应该跟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并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这时候教师不能感到厌烦甚至讥讽学生,因为,这说明学生已经不仅在认真阅读,而且在开始思考问题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得越多,肚子里就越有料。作文时,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拿到作文题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而那些平时喜欢读书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滔滔不绝……这就是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红利。或许,他们自己没有发现,可是,看着自己的学生一点点进步,这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引以为傲的事情。
关键词:语文 创造性 阅读能力
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外阅读的现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二、指导写作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56-02
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处于不被重视的尴尬地位。本人认为,可以通过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1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2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2.1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2.2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3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3.1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3.2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生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118-01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深厚而广泛。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本身缺乏挤劲和专劲,不能很好的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读书读报,少数学生甚至表示懒于阅读。漫画及童话故事适合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儿童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所以大部分的小学生爱看这类书籍。小学生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不少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只顾及作业的完成而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减少;过多的作业、辅导、补课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更谈不上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
2.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观念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有的家长认为要实现培养孩子上大学这个目标必须以高分作保障。必须多做练习题,不少学生在调查中反映,有时很想多买几本课外书,但都遭家长制止,理由就是与学习无关;仅有少数的家长能主动为孩子买课外读物,大多数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影响学习。也有的家长是由于无力承担昂贵的课外书所以不给孩子买课外书。
3.学校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认为考试内容与课外读物无关,因此只抓课本。提高学生分数的最好办法就是做习题,所以学生的书包里有好几本习题册就很平常了。有一定数量的语文教师对当代优秀文学作品了解不多,对新课标的要求理解的不够透彻,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启发及引导。
4.社会因素。各级政府对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建设和藏书量的充实重视力度不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图书馆,有的也仅作摆设而已并且书籍陈旧,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当地的书店出售的也多是教辅类书籍和工具书,经典文学作品较少。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学生课余大多数时间是挤在电视机前观看影视节目。现行的少儿出版物对于配合教材内容方面的书籍仍偏少,偶有出现的,也大大超越了农村家长的购买力。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教师须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想联系。如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2.推荐优秀的课外书,保障基本的阅读量
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应切实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课外读物推荐上,新课标里列出的14本书是一定要读的,提到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是要看的。教师可采取经典性作品与前沿性作品相结合的方法。经典性的作品要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篇目,可根据教材为点扩展。对前沿性的作品教师要精心挑选,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指导,使学生既能把握时展的脉搏,又不致于在众多书籍中迷失方向。可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各种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收看“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实话实说”等电视节目,看完后指导学生写收视手记,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除了上述向学生有目的地推荐读物外,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推荐其他有益读物。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有书读,还要有好的读书方法。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必须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可以专设课外阅读指导课,也可以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行。
要有效的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二结合原则:(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培养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专门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4.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有效的读书活动,如读书小报交流会、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途径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直接反应出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对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作文教学足虻闹厥樱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语文知识范围,将课外阅读引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各方面认知还不成熟,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入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外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语文作文词汇,提高学生语文创作热情,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课外阅读对学生作为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透过课外阅读,使得学生对身边事物或者是生活点滴形成一定的感悟,并将其积累到作文学习素材中,拓展知识面积,提高学生思维空间的敏捷性,进而逐渐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外阅读由于自身内容的丰富性,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教材素材,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三)积累学生写作素材
在作文学习和创作过程中,为了提高作文能力,学生要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和作文相关素材,这种素材一方面要从生活经验中获取,而另一方面则是由学生阅读中输出,二者起到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的作用,进而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基于此,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的学生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笔记,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应用到作文创作中,提高学生作文创作能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拓展自身知识范围,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提高学生语文作文综合素养,实现能力与素养并重。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的课余生活》作文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几本相关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行选择后进行阅读,在课前引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文章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知识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各自的课余生活内容,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学生将生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生活事件出发,引出感悟,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在此过程中,课外阅读和生活事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生活事件为作文创作提供主题,而课外阅读主要起到包装作用,优化学生遣词措句,强化事件感悟,进而提高学生语文作文能力。
(二)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教师要改变原有单一化教学方式,利用课外阅读进行语文作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语文作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综合质量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故事会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课外阅读中关于故乡的小故事,并说出这篇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和感悟,在学生经过发言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作文教学内容。同时,提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故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引导作文思路,拓展学生写作侧重方向,以点及面的构建作文结构,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发挥出课外阅读教学的作用,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足够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贯穿于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落实课外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综合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刊物放在班级阅读角中,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进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其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监督力度,结合学生现有作文能力和兴趣爱好,鼓励和引导学生制定完善的课外阅读计划,并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一说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和感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德育素质。最后,学校要加大对校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结合教材和学生兴趣引进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发挥其教育功能,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营造学习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等有效措施,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学生作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