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节能降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气田;节能降耗;技术分析
近年来,国内外气田企业越来越重视气田节能降耗技术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国内外的气田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一个程度。所以,气田企业的发展需要从细节抓起,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使得产能更加高效与稳定,让气田企业走上绿色、环保节能化的道路。
1气田节能降耗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气田企业也做了一些节能降耗方面的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节能降耗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气田企业的节能降耗意识薄弱
在开展气田工作时,气田企业缺乏相关的节能降耗意识,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地给予重视。所以,在节能降耗的执行工作中很难取得成效。但是,节能降耗对一个企业而言并不是单一的一个任务或是一场运动,不能寄希望于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成效。而是企业将节能降耗的意识贯彻到管理体系中,使其成为一个企业贯彻的习惯。另一方面,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生活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此也能说明企业的节能降耗意识并没有很好的建立。
1.2节能降耗技术有待提高
在开展气田工作时,仍使用一些具有高效能的产品设备,在操作工艺方面仍然落后。像一些比较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未能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同时,在节能降耗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创新,未能将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制度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气田企业的改革进一步进行,目前实施的节能鼓励机制和形式已经相当落后,节能降耗技术有待提高。
2气田节能降耗技术对策
2.1加强对电气设备的节能降耗工作
电气设备的节能降耗是气田企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实践节能降耗工作时,应该尽量地将需要进行散热的机械设备放置在较为通风的位置,从而减少建筑结构内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另者,对于一些会产生大量热量的设备,例如变压器等需要为其配设一个空调房间隔墙,或者采用有效的隔热措施,进行节能减排。同时,气田企业要最大限度地使用一些环保型的机械设备。
2.2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与节能设备
对于气田企业而言,应该较多地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节能设备,例如:在注水系统中进行高低压分离改造、采用信息科学技术进行联网运行,让高校汞来代替低汞,或是使用一些变频调速节能降耗等技术。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气田企业要使用新能源进行替代,加强技术方面的改造工作。在现代社会,气田企业要树立新能源的使用意识,加大对新型能源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例如:使用油水汞变频节能技术。在传统的气田工作开展过程中,原有处理油水汞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电能消耗的增加,所以,变频节能技术的使用使得机汞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将变频技术与检测系统相结合,会进一步地实现节能降耗。在节能降耗的实践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使用太阳能光热技术使得气田企业减少了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为企业赢得了经济效益。
2.3加强对能源的分配,使设备运行得到优化
对能源进行分配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对接线方案的优化。考虑能源消耗最小化、接线距离最近化以及接线方案最优化以及气田接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的损耗进行全面的统计与核算,对比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从而选择更为有效的接线方案,从而实现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气田企业要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例如:了解由于季节性对企业实际生产工作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不同阶段电力负荷程度的差异性进行调查,以此为依据,有效地调整配电变压设备的数量,进一步实现配电变压设备的节能消耗,从而,提高配电变压设备的使用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气田企业面对着更大的压力,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促进节能降耗,为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气田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提高节能降耗的意识,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与节能设备,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更多地使用新能源,加强对能源的分配,使得设备运行进一步得到优化,进一步提高气田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气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光灿,刘建民.气田节能降耗技术[J].天然气与石油,2001,02:58-64.
[2]高泽立,简国玉,徐琦,方天海,董蕾.气田水回注系统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探讨[J].石油石化节能,2013,04:1-3+59.
实现一个目标:即按照省市节能降耗、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部署,扎实开展“五节五创”活动,确保完成20__年和“十一五”期间全县万元GDP能耗、电耗、取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取水,以及12户重点企业实现节能降耗的各项任务目标。
抓好三个层面:一是政府负责抓面。政府对全县节能工作负总责,将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节能降耗的规划。县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做好节能任务指标的分解和细化,定期调度分析、研究解决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二是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抓线。各职能部门按照联席会议的职责分工,结合实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组织指导所管理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三是用能单位具体实施抓点。用能企业和单位是节能降耗的主体和重点。引导企业认真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扎实做好节能工作。
突出三大重点: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我县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多为资源消耗型企业,单位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较大,能源消耗集中度较高的实际,从改变主要依靠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控制源头,改造现有、淘汰落后”的思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一是从源头上严把耗能企业准入关,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严格限制高耗产业发展,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二是加快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装备。根据省、市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的统一部署,平阴鑫源钢铁有限公司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关停和淘汰的钢铁生产企业,县政府对该企业下发了书面停产通知。并本着积极稳妥、确保稳定、促进发展的原则,认真研究办法和措施,制定关停淘汰平阴鑫源钢铁有限公司落后产能的实施方案。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利用钢坯生产线材,这样既淘汰了炼钢环节,又利用了企业的市场网络优势,解决了大多数职工的就业安置问题。同时,帮助和指导企业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实现企业的继续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2、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从我县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应用国家和省市确定的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百项资源节约技术和产品,研究探索我县推广节能技术办法和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节能技术改造的力度,大力实施一批节能降耗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工艺流程,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突出抓好节能示范项目。一是尽快建成投产平阴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采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探索循环经济新路子;二是积极推进琦泉热电煤泥、煤矸石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抓好平发建材公司黄河淤泥制砖项目的完善,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三是组织实施企业煤改天然气项目,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四是鼓励支持玛钢公司、平阴玛钢厂的隧道窑、鲁西化肥锅炉脱硫改造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狠抓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单位的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和12家重点用能企业、20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工作。规划区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竣工要求,按规定禁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严格执行专项基金政策。一方面,健全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另一方面,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管理,帮助和督促重点耗能单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耗。
一、成效
(一)能耗指标下降
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指数为1.15%,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5.89%。
年耗能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电力等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三)企业节能力度加大
企业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耗管理,改进技术和设备,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全县63家企业,大多数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水平比上年下降。
二、问题
节能降耗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生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等仍不尽合理,梗阻节能降耗工作加速,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问题亦不容忽视,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在继续。
(一)技术装备相对落后,能源利用水平较低
一是重点耗能行业落后生产工艺仍占一定比重。二是主要装备相对落后。
(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县能源消费多以煤炭为主,品种单一,优质能源消费所占的比重偏低。这种过高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低耗能企业被忽视
*县低耗能企业整体指标成下降趋势,但制造业当中的纺织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能耗有增长趋势,我们须提高警惕。
三、措施
从*县节能降耗工作进程看,要完成“*”制定的目标,今后几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必须采取强力有效的措施,深化改革,抓住重点,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力推进县节能降耗工作进程。实现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节能降耗涉及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等方方面面,节约能源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企业负责人的重识程度和全体民众的节能意识,使节能降耗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把节能降耗年度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各重点企业,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纠正重经济增长、轻节能降耗的现象,扭转重开发、轻节约,重眼前、轻长远,片面追求利润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降低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在工业中重点要降低高耗能行业所占的比例。要继续积极稳妥地加快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一是加快发展低耗能的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是着力推进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工作;四是要提高二次能源产量,加大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同时抓好一次能源生产及调入,缓解供需矛盾。
(三)狠抓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耗
以电力、建材、煤炭等行业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节能,坚决遏制耗能高、污染重产业过快增长。继续大力实施节能工程,企业能耗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大,是工业企业节能的重点。要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督促重点节能企业落实节能审计、节能规划措施。组织开展与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比活动,推动各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降低产品单耗,提高能效,以点带面,推动我县工业行业实现低耗高效发展。
(四)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继续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节能项目。围绕县政府确定节能工程,把节能降耗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列入我县科技支撑计划,下大力解决节能降耗的技术制约问题。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洁净煤技术,发展生物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五)加强政策激励与约束
要尽快研究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的激励政策,研究制订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节能型建筑的经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低油耗、低排放车辆的财税政策,适时调整高能耗产品的出口政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实行用能定额管理,制定我县高耗能行业能耗标准,采取限供电力、超额加价、违法处罚等措施,加大超标用能惩戒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采取补贴和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
关键词:城建施工;节能降耗技术;应用
一、城建节能减排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虽然自然资源的储备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总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把“节约能源”定成了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自然资源的严重匮乏也就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每况日下,如果不注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那么也就势必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从建筑行业的能源使用上来看,有很多建筑企业为了满足商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需求,不遗余力的使用能源,并没有形成能源的节约意识。另外,城建企业对于节能降耗在企业未来发展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估计不足,导致城市工程在建设当中并没有对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给予更多的重视,进而忽略了对能源节约使用。因此,为了城市建设的长远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节能降耗技术在城市工程建设当中的应用和在建筑行业当中的广泛推广,已经是城市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工程建设只有做到节能降耗,才能确保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节能降耗技术在城建施工中的应用
(一)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类似于家用冰箱的技术原理,既可以做到夏季制冷也可以实现冬季加热。热泵有两种,分别是土壤热泵和水源热泵。土壤热泵的技术原理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对地热资源的热量转化,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以此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水源热泵技术在应用上不需要人员进行值守,只需要通过水源热泵技术自动控制热泵热水器,就可以安全高效的对热泵热水工程进行操作了,水源热泵技术可以节约对人员的使用成本。水源热泵技术的“热泵”操作,就是水源热泵在获取到空气、土壤、水里的低位热能后,通过热泵的原理,输出高位热能的设备。水源热泵是一种节能效果好、环保能力强、清洁程度高的采暖制冷与热水设备。水源热泵技术在全球新能源技术当中的关注度非常高。
(二)建筑的结构
节能降耗技术在建筑结构当中的应用原理就是按照建筑结构主体,通过增加对建筑结构的保温性和气密性,实现对建筑物热量的保存和减少建筑物热量的流失。城建工程施工当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最大限度的做到对建筑墙体热量挥发的控制,延长建筑物保温的持续时间,确保达到有效的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而为资源实现合理的优化配置、获取双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节能建筑外墙材料
陶粒混凝土保温板等高效保温材料是目前新保温材料当中保温效果最好的材料,陶粒混凝土保温板等这种高效的保温效果得到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广泛应用。高效新保温材料具有施工简便易操作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节约施工时间,为建筑工程施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高效新保温材料也受到了建筑市场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四)主体墙的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的逐渐加快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主要是受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投入的结果。传统黏土实心砖的制造过程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很大而且浪费也十分严重。为了更好利用资源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我国已经研发出了很多优质的建筑材料,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建筑的隔音和保温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三、节能降耗技术在城建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薄弱的节能降耗意识
在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中,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对于资源的节能降耗意识还比较薄弱,再加上上级领导对节能降耗的一系列相关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资金技术以及管理团队,施工项目团队的人员素|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整个城市建设的施工项目的过程中,由于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将节能降耗的工作顺利开展。所以我们要加大对管理团队以及施工团队等人员关于节能降耗的宣传和领导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高大家对于节能降耗的认识程度。
(二)管理团队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许多城市建筑管理团队和施工小组的人员素质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导致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不够健全和完善。经常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以至于对于资源的浪费情况十分严重,也埋下了许多重大的安全隐患。
(三)施工的技术设备落后
有的管理团队和领导团队为了节省投资成本,没有及时的更新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既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极大地降低了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还是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不利于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四、分析节能降耗的技术应用于城建中的策略
(一)制定周密施工计划
为了确保城建中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首要的工作就是在城建施工之前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这就使得城建施工中能够做到有效的节能降耗,一方面是施工单位可以在实际施工中根据此计划而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能够为城建节约能源的消耗,因此,节能降耗的技术能够直接地贯穿于工程的施工全过程。
(二)加强节能降耗的技术创新
在城建中,节能降耗的技术创新可以围绕节能、节水以及节材料这三个方面进行,因为这三项内容是城建施工需要量最大的,通过加强研究以及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以及水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使得城建中能够较好地降低能源的消耗,这不仅能够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提升城建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城建工程能够在环保以及节能的方向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重视对废气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在城建中,保障各种资源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这是城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城建的施工中,不仅要将能源应用于适当的建设工程中,而且还需要加强对它们的回收和再次利用,第一要在建设中,注意节约能源,对施工中各种资源进行严格的测量,然后再按照实际需要而投入使用;第二是严格遵守各种规定,对环境会带来大量污染的材料,需要在应用中加以回收与利用,从而提高城建中能源的利用率;第三,不能随意的丢弃城建中的废弃物,在施工现场有许多的材料,需要施工人员对它们进行分类、回收以及检查,将其中还能够利用的以促进材料的再次运用,为节约能源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完善各种管理制度
要想节能降耗能够在城建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需要通过建立并加以完善管理制度,并把节能降耗相关的责任切实地落实在施工的过程中,从而使得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在实际的施工中都做到节约能源,这是改善我国城建施工中对能源消耗较为严重的实际现状,首先是根据我国对城建所立的法律、法规办事;其次结合实际的施工单位情况,而制定出合理以及规范的管理制度,从而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最后在施工中,需要组建专门的管理小组,进行合理使用以及配置能源。
五、结语
在城建施工过程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降低建筑浪费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城建工程项目的节能水平,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因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城建施工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提高其应用水平,保证城建施工的节能降耗效果。
⒖嘉南祝
[1]朱,靳少勇.城建施工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实践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129.
[2]韩晓云,李芳.城建施工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实践应用探究[J].智能城市,2016,(09):275.
[3]陈铭昊,牛祥长.节能降耗技术在城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6):28-29.
【关键词】节能降耗 工业能源 消费结构 调整
进入2000年以来,孝义市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能源消费需求量持续增长,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稳重有进,转型开放稳重提质。工业能源消费、全社会电力消费均保持平稳低速增长,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
一、工业能源消费的现状
(一)节能效果明显,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2012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完成值1.739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398%;万元GDP电耗748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11.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38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3.3%,完成总进度46%,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规能源增幅得到有效控制
原煤、电力、汽油、柴油这些常规能源是孝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的主要品种,尤其是原煤,一直是能源消费的主导品种。2012年,原煤消费量为4478万吨,同比增长9.2%;电力消费量为20.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汽油消费量为0.18万吨,同比增长12.7%;柴油消费量为2.24万吨,同比增长18.2%,工艺改进使得原材料投入减少,相关产品减产是这类能源品种消费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三)清洁高效能源用量增长
2012年,天然气的消费为2072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2倍,虽然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快,但也存在着问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很小,受成本和供应条件的影响,天然气使用仍需时日。
二、成因分析
2012年,孝义市“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累计完成16%,本年度圆满完成年度3.5%的工业节能目标,主要成因有一下两方面。
(一)工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
孝义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轻工业、冶金等清洗产业,工业结构调整有效推进。变传统“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单项流动的线型工业结构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是流程工业结构。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延长,多个资源循环,废物利用正逐步显现。
(二)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步提高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能源加工产出量和投入量的比率,综合反映了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是技术节能的重要体现。2012年我市洗煤转换效率为91.5%,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炼焦效率为93.1%,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火力发电效率为38.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三、问题与建议
随着孝义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项目的相继投产,孝义市工业能源消费量将持续增长,节能降耗工业不容忽视。一方面,孝义市传统的高耗能行业比重依然过高,并且生产增速较快;另一方面,孝义市工业优质清洁能源比重偏低,工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任务都很艰巨。
(一)积极调整能源消费方式,不断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目前,孝义市工业生产消费的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风能的开发和利用还未开发,清洁能源比重较小。一是要适当控制工业企业的原煤消费量,尤其是降低发电对煤炭的依赖,减少原煤直接燃烧量,并且积极推广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煤炭消耗。二是要提高优质能源使用比例,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三是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积极推进风能建设,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变过去依赖一次能源的状况,使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二)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推进高科技低能耗行业的发展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一是要从源头严把高能耗行业,从严控制高能耗行业新上项目,遏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二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三是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重化高耗能工业,变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四是要加快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不断提升孝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继续转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深挖节能潜力
从行业看,孝义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8.3%,重点企业的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7%,因此继续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降低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的关键。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监控,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节能管理,鼓励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改选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的水平,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推动全市工业节能降耗。
一、工作思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以产业节能为重点,以企业节能为主体,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以加快技术进步为手段,以依法节能为保障,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强化宣传,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万元gdp能耗比200x年下降4.4%;万元gdp电耗比2006年下降4.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6年降低4.6%。
三、工作重点
1、狠抓节能项目监管。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区政府〔x〕145号),围绕区上提出的工业炉窑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的集中供热、机电系统改造、余热余压和新能源利用、建筑建材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等八项节能工程,调研筛选一批节能项目,实施一批节能项目,提高全区节能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今年,辖区28户重点用能企业每户要新上一个节能项目,全区实施节能项目30个以上。今后,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研,都要增加节能评估章节;否则,发改部门不审批可研,不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凡新建项目的节能评估率要达到100%。
2、加大产业调整步伐。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突显肉牛、果菜、旅游、商贸四大产业,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企业、大集团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优势,引导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根本上降低能耗。积极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制药、农产品加工业等低耗能产业,鼓励和支持电力、水泥、电石、造纸、制革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旅游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缓解高能耗产业带来的压力。
3、强化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监管。加强辖区28户用能企业的能耗监管工作,强化重点能耗企业节能目标监管。发改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按照国家、行业出台的标准,加强对重点企业能耗的监管,在重点监管企业的项目批准、核准和备案过程中要重点把好入口关,不能让高耗能企业再上高耗能项目。
4、积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和改造。大力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特别要把技术推广作为技术节能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结合部门实际,重点从资源综合利用、中小锅炉管理、节能设备、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墙体制品等方面推动技术节能。
5、狠抓节约型机关建设。发改局要认真贯彻区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把节能降耗和创建“五型”机关结合起来,围绕用车、照明、办公等重点,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加强日常节约管理,从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减少损失浪费,推动政府节能工作深入开展。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节能降耗工作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工程项目,把好新建项目的能评关,及时制定发改部门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以2005年可比价计算),年均下降4.50%以上;全市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3%以上,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3%以上;重点耗能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育50家节能示范单位。
(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依法监管为保障,坚持节能降耗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相结合,坚持控制源头与存量挖潜相结合,坚持依法监管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积极营造有利于推动节能工作的良好环境,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
(一)强化工业节能。推广一批先进成熟实用技术、工艺、装备,提升发展一批节能型企业,淘汰一批落后工艺装备,关停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突出抓好建材、印染、电力、金属压延加工、化工、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组织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行动,引导鼓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引进。重点抓好工业锅炉、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成品油、电机调速、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引导用热企业集聚到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工业功能区,扩大集中供热范围。
(二)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按照节能标准组织建筑项目论证、设计、施工,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大现有宾馆、饭店和政府、商业大楼等公共场所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倡导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重点推广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设计,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标准。到“十一五”末主要城镇建筑节能65%标准实施率达到50%以上,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率达到30%。
(三)加强交通运输节能。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通过运力结构调整、大吨位货车和标准化船型的推广,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鼓励使用醇醚类、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加快老旧汽车的报废更新。“十一五”期间,各类机动车船的能效提高5%,实现节约和替代石油制品10万吨。
(四)引导商贸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提倡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太阳能,大力推广使用半导体灯、双端荧光灯、自镇流荧光灯、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节能灯及其照明系统。争取到“十一五”末,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万元营业额能耗分别比2005年下降20%、18%。
(五)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推广“畜禽养殖——沼气——作物”模式,推进太阳能光伏治虫技术和秸杆气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
(六)推动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节能。各级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带头节能,努力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表率。以节电、节油为重点,抓好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物空调、照明系统改造和公务车节能,努力降低机关用电总量。严格执行政府节能目录采购,优先选购节能产品、节能材料,带头采用声控照明技术,率先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低能效设备和产品。
三、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要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立足节约能源推动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能源浪费。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积极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产品,促进规模经营,提高竞争能力,尽快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信息、科教、文化等知识型服务产业,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娱乐、旅游及生活消费型产业层次。
(三)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指标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标准,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限期淘汰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设备。凡不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凡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对高能耗行业实行差别电价。积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四)优化用能结构。创导科学、依法、诚信用电。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提高天然气应用比重,积极推广煤炭气化燃烧技术。
四、着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一)加强节能技术攻关。各级政府要把节能作为科技投入的重点,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新型照明、节能空调、建筑保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加强对高效能工艺技术、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加快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二)加强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定期编制《节能及清洁生产导向目录》,引导企业重点应用节能新技术,加快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强对传统工艺、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推广变频调速、纯低温余热发电、炉窑煤炭气化燃烧、灯光节电器、太阳能集中制热、冰蓄冷空调、地源热泵空调、空气源热泵等节能技术(产品)。抓好一批节能型和清洁型示范企业(项目),树立节能典型,整体提高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三)加大耗能设备工艺更新改造力度。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耗能设备工艺更新改造计划,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替代传统工艺、生产设备。组织实施燃煤工业锅窑改造、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拆除集中供热有效范围内的现有工业锅炉。
五、强化节能管理
(一)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组织实施能源审计,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估,每季度公布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平衡测试和节能专项检查等工作,指导企业做好节能方案;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各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任务书,加强指导、监督、服务和考核,并辅之一定的奖罚措施。重点用能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强化基础工作,设置能源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二)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统计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县区万元GDP综合能耗及降低率等指标完成情况;每半年公布各县区万元GDP电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
(三)大力推广节能管理新模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创新节能新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DSM),探索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及时向社会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管理和政策等方面信息,加强对重点节能降耗行业、企业及产品的跟踪指导,组织开展技术推广交流活动,举办节能产品推介会和节能产品展示活动。
(四)加强能源执法监管与能源监测。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能源执法监管力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年综合能耗100万吨以上县区要建立健全能源利用监测(监察)机构,添置必要的监测设备,保障执法监管经费,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测。积极创造政策条件,支持和鼓励有实力和资质的投资者和专业人员进入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提供节能项目评估、设计、融资、施工、运行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推动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改善。
(五)进一步健全统计和计量体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充实统计队伍力量,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统计部门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能源统计制度,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统计资源,建立能够科学反映各地区、各行业能耗水平,并与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相衔接的节能统计体系。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实行下管一级,力求数据真实可信。有关涉能主管部门要加强本部门能耗统计工作,依法及时向统计部门报送有关能耗数据。统计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能源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能耗数据。有关部门要把实现节能指标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
质监部门要依法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狠抓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校准,强化能源计量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引导企业全面建立能源计量检测体系,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和计量管理水平;依法加强已实施能效标识的产品监管工作。
(六)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联审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节能篇(章),对高能耗项目实行合理用能审查,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备案,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招商引资中,要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一)加大政府节能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的支持力度,在编制预算时要安排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节能服务平台建设和先进节能管理模式推广应用的运作等所需费用,形成支持节能的稳定资金渠道。建立市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专项支出。各级政府也要根据财政情况,安排相应的节能降耗专项资金。
(二)拓宽节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金融主管部门的联系,向社会和金融机构推介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节能项目,推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对节能降耗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大节能技改投入。鼓励担保机构对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担保。
(三)强化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对在节能管理、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重点用能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车间、班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节能奖励资金计入工资总额。
(四)充分发挥企业节能的主体作用。各类企业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和省的节能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重视本企业节能工作,在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上狠下功夫,努力做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重点用能企业应加强能源管理,编制节能降耗行动方案,落实能源管理制度,层层分解节能目标,逐级考核,定期向政府统计部门和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以及宣传培训等。
七、加强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分管市长牵头,宣传部、农办、发改委、经委、财政局、统计局、质监局、农业局、贸粮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旅游局、教育局、科技局、卫生局、建设局、交通局、电力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单位的节能降耗协调会议制度,设立**市节约能源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市发改委要强化综合规划,制订完善产业政策,探索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差别电价;市经委要做好市节能办的日常工作,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督促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市财政局要落实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农业局要做好农村新能源的开发、推广应用和农机的节能工作;贸粮局负责做好煤炭、成品油的供应和商贸流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市机关事务局要指导督促各级机关落实节能措施;教育局负责将节能常识列入中小学的教育内容,督促中小学校采取节能措施;市科技局要加大对节能科研项目的扶持力度,技术创新资金优先给节能科研项目;卫生局负责抓好医院的节能降耗工作;市建设局负责做好建筑节能规划,组织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和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交通局负责做好车辆、船舶的节能工作;电力局负责电网结构优化,降低电网电力损耗,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各县区、居民社区、村委要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节能降耗活动;各行业协会要组织开展节能经验交流活动,电力、建材、纺织行业要组织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上述及其他相关部门都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抓好本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节能工作网络。
关键词:GDP能耗;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10-0037-04
作者简介:汤建奎(1957- ),男,江苏淮安人。群众杂志社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意味着往后五年单位GDP能耗必须逐年“递减”4.4%。而作为开局初,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非但没降,反而上升了0.8%,江苏尽管情况显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要想如期完成各项“规定动作”绝非易事,还任重道远,年底乃至”十一五”掩卷之时势将若何,恐怕不容乐观。我认为,降低GDP能耗是一道“综合题”,答好这道题,必须打出“组合拳”,大致有10项内容。
一、调优结构,靠产业布局来[JZ]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无论是贯彻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是落实“十一五”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控制性指标,都要求我们对以往的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审视。苏州是江苏发展的典型。2006年上半年该市万元GDP能耗值是1.04,高于全省0.92的平均水平。从该市工业结构看,消耗75%能源的重工业,带来的GDP只有25%。这说明,能源消耗很大的产业,不一定就是提高GDP最多的产业。以全省的视角看,江苏的外向型经济比例很高,但总的来说,参与的还是一些能源消耗比较大、加工不怎么精细的环节,此外,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GDP的增长过多依赖于高耗能的二产的增长。在今天的国际分工链条中,我们很有必要增强自己的选择性和主动性,通过调顺产业布局,改进资源利用方式,改变要素投入比率,着力发展节约型产业,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兑现。
一要优先发展高效益、低能耗的工业。关键是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加快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循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抓手。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节能降耗,降低发展成本。二要提高能耗较低的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服务业占用资源能源较少、附加值较高,符合江苏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据报载,这些年来上海能耗下降的因素中,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附加值率提高的因素占60%左右。全市服务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耗在经济产出中所占比重就能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江苏也应当吸取其经验,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三要通过控制高耗能行业进行节能。对原本耗能高、产出低的落后产业要逐步淘汰,限制其生产能力的增长。盯住钢铁厂、发电厂、化工厂、造纸厂、建材厂这五种耗能企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大户,力促其更新设备、改造工艺。在全省尤其是苏北大力倡导改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以此办法来叫停并防止新生高耗能行业和企业。
二、示范引领,用典型效应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一是实施重点工程。效法国家的做法,上马一些重点节能工程,通过这些工程,五年之内分担节约若干亿吨煤、若干万吨油和若干亿千瓦电的目标。这不仅对实现20%的总目标很关键,还将带动整个社会各个方面落实节能降耗,其示范引领效应是不言而喻的。二是推广节能产品,一盏灯耗电量的确不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目前节能效果最好的节能灯,大约省电量在60%左右。推广节能产品,最根本的是要大力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节能产品的价格才会真正降下来,只有价格让消费者觉得合算,才能真正让节能观念转变为消费者的行动。三是培植产业样板。在这方面,应当通过推出光伏产业等省级能源产业科技典型,带动面上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三、厉行节约,用做好“减法”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今后几年,应着重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建立节能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和消费方式,尽快形成节约型的生产结构、流通结构、消费结构和空间结构,用做好“减法”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兑现。
一是创建节能型的生产结构。节能型的生产结构就是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单位产出对能源资源的耗费或浪费的生产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好生产环节的节约,也就抓住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关键。生产节约的重心是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拿城乡建设这个“生产广厦”的行业来讲,建筑住宅领域可谓耗能之“虎”,为此,南京市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城区10%以上新建建筑采用节能65%标准,对20%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并鼓励农村住宅采取节能措施,力争让省城率先建成大规模节能住宅,南京将成为其他城市推广节能住宅的样板。二是创建节能型的流通结构。江苏油耗有80%是用在交通运输上,因此,对工业之外的节能降耗一点也不能小视。应积极促进流通领域的节能,推广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适当发展水上运输,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对于石油制品的占用,推进交通降耗。同时要引导商业节能,从营销环节扎口把关,非节能型器具限期清出全省市场。三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的消费结构。节能型的消费结构主要体现在能源的减量化需求上。应当鼓励使用节能产品、购买节能建筑和汽车,形成节约优先的消费模式。从今年4月1日起,国家已对消费税作了调整,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相对减少了小排量车的税收负担。这显然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一种折射。从消费引导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一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四是创建节能型的空间结构。从集约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布局中实现节能的目标,通过“精耕细作”式的资源配置,在空间上实现低能耗交通、低能耗工业区、低能耗农业区、低能耗生活区等,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简言之,就是要更加强调和推行工业企业进园区、一家一户进小区、所有人口进社区。
四、科学用能,用提高效率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需要理性思维来创建科学用能的基本架构及“路线图”,通过普及先进的节能“菜单”、推行适用的生产范式,使单位产品能耗降下来。目前,至少有两件事值得去做。
一是引进“电力银行”。强调科学用能的关键是要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最近,上海发明的“夜电日用、存取两用的电力银行”很有应用价值。据《解放日报》报道,这个革命性的兆瓦级“电力银行”颠覆了传统的供电模式,能够把夜间的“半价电”存起来在白天用,甚至把春秋两季富余的电能存到酷暑盛夏时再拿出来。也就是说,该储能供电系统经过逐步扩容升级,在连入城市电网后,将平衡昼夜、不同季节的用电差异,调剂余缺、削峰填谷,保证电力供应稳定充足。对于这样一项新兴的节能技术,我们江苏应当毫不迟疑地引进,并在节能降耗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予以推广应用。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是经济与生态之间物质循环、能量转化、资产增值与信息交流复杂原理的科学概括与精确表述。要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最有效的对策之一就是推行以低消耗、高利用为重要特征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动式循环经济。江苏省在这方面不乏典型,正在试点的企业有238家。下一步应在全省县市推广,要以现有的行业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等资源综合利用为内容,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构建经济循环型体系。通过有重点、分阶段推进循环型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建设,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
五、自主创新,用技术进步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能源节约的有效手段。无论是降低能耗,还是节约资源,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我们应把技术创新作为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开发和转化,用技术的措施、技术的手段和技术的应用,为今后五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随着能源问题成为全社会注目的焦点,汽车产业的新能源开发正日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全球范围看,新能源汽车正处于产业化突破的紧要关头,国际汽车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加大研发力度,以抢占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生产小排量轿车为主的天津、重庆、安徽、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地的产量增幅都在一倍以上。这显然是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限制等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的结果。江苏汽车业,也应着眼于为全省节能降耗战略服务的大局,积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替代燃料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并努力在精品小排量汽车上实施重点突破。南京、盐城、常州等有条件的市要在汽车业发展上下定决心,乘势而上,争取有大的作为。其它市县、其它行业也有必要根据自己节能降耗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地方骨干企业走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之路,把集成创新资源作为降低能耗20%的战略基点,大胆出手,勇于突破,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消化水平,并开展合作,加强攻关,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节能新品来。
六、转变职能,用政府把关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降低GDP能耗,各级政府不能缺位,务必层层拿出一个管用的规划,同时完善各种“配件”,并及时公布“战况”。
一须规划先行。要实现五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就要坚持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层层科学制订专门规划,建立健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考核指标体系,并逐级逐项分解和落实到省、市、县、乡政府和企业。说到底,就是要让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能“一声喊到底”,真正成为一条“硬杠子”。
二须“配件”跟上。通过政策措施,动员企业致力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如像南京市那样设立节能奖励资金,每年从市财政预算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节能项目的补助和节能效果的奖励;通过选聘省内外资源经济和节能降耗领域的专家,强化对实施各项有关举措的业务指导。
三须“公示”断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和国家统计局已经建立了一套节能降耗的统计指标和相关制度,并从上半年开始公布了首份各地区和主要行业的单位能耗情况。江苏也在这样做,但可以更严格一点。如省、市、县节能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节能降耗的跟踪和督导工作;统计部门跟踪核实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及其相关数据,像对待工业产值和税利那样,定期GDP能耗指标公报,最好能按月、至少是按季将各地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电力消耗量通告于众。
七、强化管理,用制度安排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节能降耗不应只是政府提出的口号和目标,更应该得到资源节约型规章制度的保障,做到由制度去管人,由制度去管事,由制度去管权。各级政府、各行各业都应创新并完善资源节约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约束人们浪费能源的行为,规范人们合理用能。
一要推行能源合同管理。“能源合同管理”为“舶来品”,乃1997年财政部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共同实施的“世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北京、辽宁和山东已用它建立了3个示范点,实施了300多个节能项目。上海动用1000万元贴息来支持能源合同管理项目。南京也有一些钢铁、冶金等耗能大户,正与相关节能公司洽谈,准备实行“能源合同管理”。倘若在江苏推而广之,或许能大开企业乃至各行各业降耗之门,使得全省节能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要进行矿产回采抽查。江苏有关部门和徐煤集团、江苏油田尤须从严查处回采率低、浪费破坏煤、油资源的个案,切实解决好能源资源开发集约化的问题,全面提高既有矿藏开发利用水平。
三要施行节能监察办法。像南京那样将全市100多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情况列入监察之中,并对所有用能产品和设备的使用施行相关的能耗跟踪观察,严格限制其能源使用量。
八、寻求替代,用多元构成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五年降低能耗20%,光靠挖掘不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是不够的。从长远计,替代能源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更为紧迫。从江苏的实际出发,最有可能也最有条件在石油和电力两方面寻求替代能源。
在石油替代能源方面:要大力度发展“煤变油”。所谓“煤变油”,就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出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煤变油”项目其它省份已有成功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加以推广。要大范围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指在汽油中掺和一定比例乙醇的汽油。用它可以部分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粮食和各种植物纤维都可以加工生产成燃料乙醇,来源相当丰富,而且可以循环再生。去年下半年,国家已在苏北成功试点。笔者以为,此举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决能源资源问题的积极探索,苏中、苏南都可以搞。
在电力替代能源方面:发展风力发电。风能是技术成熟、可行性较高,最具成熟产业化基础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目前,全球的风力发电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江苏境内有954公里的海岸线,坐拥极其丰富的风能资源。以东台为例,那里辐射沙洲风能资源优良,是全球难得的建设大型海上风电场的理想场区,完全可以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目前,该市以及大丰、如东三地各20万千瓦风电场都已启动。响水、滨海、射阳的三个风电场开发建设工程正在上马。其它具备条件的县也可依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优惠兴建风电场,并鼓励民资和外资进入风能发电产业。打造“阳光工程”。所谓“阳光工程”,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大功率发电、并可替代常规能源的新技术之一。江苏全年日照数为1400-2000小时,每平方米年辐射总量相当于170千克标准煤燃烧发出的热量,具有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天然优势。今年初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耀明领衔搞的70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系统,已经在江宁正式建成并成功发电!这意味着,在江苏实施“阳光工程”、将太阳能并入电网不久即可成为现实。利用生物质能。诸如沼气、农作物秸秆、能源植物之类,全省蕴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尤其是油菜、蓖麻一类的能源植物,富含油脂或可加工成类似于石油烃类物质的成分,有的可直接作为内燃机燃料,有的经过远比石油炼制简单的工艺加工后即可成为燃料油,理应扩大种植、藉以转化。
九、舍得投入,用公共财政来保证单位GDP能耗降低
推广节能产品也好,发展新能源也好,开发适用技术也好,进行设备改造更新也好,无一不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要使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走出推广难的困境,要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尽快搞出点名堂来,各级财政应从资金方面加大对特定企业、特定项目和特定人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把节能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降下来,把技改和研发搞上去。应当看到,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能源之举尤其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支持,实际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必须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以及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今后,省、市、县三级都应该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投向制度,建立一个节能降耗的基金,启动投入、加大投入,确保财政投入增速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速,研发投入增速不低于GDP的增速,进而带动企业投入增速不低于企业经营收入的增速。
各级公共财政均要给节能降耗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扶持。特别是省、市两级财政,更应当想一想,自己该为能源产业、为节能产品、为技术创新、为示范工程多做些什么。凡是对有利于完成降低能耗20%这一约束性指标的重要举措,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甚至重点技改项目,都应列为重点支持范围,给予足够的优惠。要完善预算制度,真正实现预算硬约束,使财政资金真正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要以公共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及社会资金对能源科技发展的投入,发挥风险投资在推动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带头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根据以上思路,本文选取了浙江省衢州市作为研究的范本。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情况研究
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浙、赣、闽、皖四省交界处,属发达省份内的欠发达地区。从全国范围看,衢州市的发展现状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首先,衢州市的发展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大致相当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数,几乎是与全国同步跨入人均GDP 1000美元的门槛。其次,衢州作为地级市,在全国属于中等略上的发展水平,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底对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所作的综合实力评估,衢州位列第117位。第三,衢州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全国的总体情况十分类似: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三产发育不足,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工业方面,以重化工业占主导,高新产业发展薄弱,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劳力、环境的消耗都比较大,产业结构急待调整优化。因此,深入地调查分析衢州的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和演变趋势,对研究和探讨我国的节能降耗工作,考察万元GDP能耗指标实现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一)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衢州市的企业能源消费量有大幅上升。到2004年末,全市工业企业综合能耗达358万吨标准煤,比2003年增长9.3%,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4吨,比上一年度下降11.1%。从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看,2003年全市规模企业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04.68万吨标准煤,比1998年增加增长47%,年均增长8.1%。
1.能源消费结构情况
从能源消费品种看,衢州市消费的基本上是一次性能源,二次能源利用率相当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原煤、电力二个品种上。从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看,能源消费结构以高能耗产业为主,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量的94.40%。在衢州市全市30个行业大类中,2003年能源消费超万吨标准煤的有12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行业的98.4%。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化工、机械、建材)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2.18%,化工行业是最大的耗能大户,占全市消费总量的61.47%,其次是建材行业,占全市总量的28.70%。
2.能源消费的产出情况
从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看,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浙江省平均水平(国内较高水平)比,利用率还是不高。
从主要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看,衢州市2003年9种主要产品的这项技术指标均比上年有所改善,但变动幅度不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火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标准煤消耗量为396克,而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水泥熟料每吨消耗标准煤为122.48千克,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千克标准煤;每吨纸和纸板需耗465.77千克标准煤,浙江省为431千克。相比之下,主要行业和主要产品的降耗空间还比较大。
3.能源消费的变动情况
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衢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的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量的扩张,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体现在能源消费上,就是能耗总量持续增加,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首先是工业总产值和综合能耗走势呈下降趋势。1998年到2003年的5年间,衢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7.0%,相应的能源消费量也逐年上升,但增幅只有工业产值增长幅度的40%左右。
其次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把这五年来衢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增长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相比,所得的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能源综合消费增长0.59%。
第三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衢州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从1998年的2.71吨标准煤降到2003年的1.94吨标准煤,下降了28.4%。
(二)能源消费的趋势预测
综合衢州各方面的情况分析,今后数年内,衢州市的能源消费将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当前,衢州市总体上已从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工业经济增长迅猛。按比较保守的指标测算,预计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81万吨(标煤),与2002年相比,5年净增300万吨。若按按每年递增20%计算,到2007年,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920万吨。有可能突破1000万吨大关。
二是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几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衢州市的经济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从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化,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得到有效的遏制,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正在逐步取代落后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有了明显的提高;轻、重工业的比例逐步得到调整,产品结构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环保观念不断加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正在逐步被淘汰,一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已被拒之门外;节能意识更是得到了普遍增强,节约能源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能源消费的下降就成为必然趋势。按保守状况测算,到2007年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望降至1.35吨,与2002年相比可下降0.9吨标准煤,降幅可望达到39.7%。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将有明显改善。目前,衢州市的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61.4%,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衢州市一次能源结构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但是随着工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加上东海油气田的开发,西汽东送,西电东送等一大批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的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很大变化,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以煤炭为主逐步向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必然趋势。预计到2007年煤炭的消费比例可望下降到53%,5年下降10个百分点,而石油、电力、天然气的比重将明显增加。
二、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给我们的启示
综合分析衢州市的能源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关键是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衢州市的工业能耗很高,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高能耗的化工、建材行业几乎占据了衢州工业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该市轻重工业企业的比例是4∶6,工业产值比例是3∶7,能源消费比例是0.5∶9.5。而近几年来衢州市的能耗产出水平之所以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关键就是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产业层次提升较快。在化工行业中,基础化工的比重有所下降,精细化工的成分逐年上升;建材行业通过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二,发挥好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是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手段。衢州市委、市政府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一直十分重视节能降耗工作。一方面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限制高能耗、低产出行业的发展,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推广应用节能增效技术;另一方面,建立了考核责任机制,明确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有效推动全市的节能降耗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节能降耗关键在基层。只有各地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实践好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才能确保把《纲要》提出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衢州市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对本地的能源消费状况,市能源办、统计局、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手头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相关的基础数据。但从真正落实《纲要》的要求来看,还是远远不够(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衢州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但数据库不健全、口径不一致、数据老化等情况还是比较突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予以加强。
通过对衢州市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从全国的角度和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重点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列入新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并作为其中的约束性指标。
二是加强产业规划,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建立产业功能区划版图,针对各功能区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支持和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三是建立工业能源消费状况统计制度。进一步贯彻执行《节能法》,把能源消费数据作为衡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列入统计范围,加强能源审计和完善单耗指标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是制定出台推进节能降耗的扶持政策。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节能降耗工作。
五是全面推行新投资生产性项目能耗评估制度。设定新办项目能耗准入门槛,分行业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通过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和企业。
六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配置一次能源中的煤、油、气的比重,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增加优质高效能源供应,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七是大力推广节能实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抓好高耗能行业的节能增效技术改造,加快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逐步实现“增产不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的目标,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尤其是提高终端能源利用率。
八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水平。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清洁生产理念,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文获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五届中青年干部经济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冯飞,“十一五”期间及2020年能源供求格局”[J],载于《改革》2005年4期;
2. 沈中元,“中国的节能潜力”[J],载于《国际石油经济》2004年1月号;
3. 史丹,张金隆.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