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安全教育
[DOI]10.13939/ki.zgsc.2015.45.162
做好安全工作的核心思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正是基于这一思想,通过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同学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化解风险。但是新常态下,如何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扩展安全教育路径,使“90”后学生听得进、记得牢,如何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以有效应对高校面临的新安全形势,一直是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1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效果欠佳,不能有效应对高校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主要表现如下:①安全教育内容缺乏动态性。新常态下高校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校园安全工作越来越复杂,既面临传统的安全威胁,又面临新的威胁,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适应校园安全形势的需要。如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上升趋势明显,学校要加大这方面的安全教育。②安全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当前,高校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一次集中授课安排几百名学生,案例分析少,视频运用少等,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效果欠佳。同时,安全教育手段未能结合“90”后学生的个性,不符合“90”后学生的口味和兴趣,未能较好的依托多媒体、微信、QQ等手段。安全教育形式除了集中授课外,日常多以粘贴安全提醒、拉横幅等为主,内容陈旧,形式乏味。③安全教育队伍缺乏广泛性。安全教育队伍基本上都是保卫处的老师在上课,工作开展捉襟见肘,很难做到广泛的覆盖性。安全教育工作,需要调动更广泛的力量,辅导员是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老师,如何调动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值得深思。
2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2.1 大学生是案(事)件的高发群体
主要原因有:①大学生安全意识滞后于客观环境。中学校园基本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而大学是开放式的校园环境,但许多同学的安全观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认为置身于学校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②大学生缺乏社会阅历,思想单纯。例如,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乘坐黑车失联事件,突出反映了这一问题。③大学生缺乏安全教育训练。中国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学校、家庭一致将主要精力放在同学们的学业上,忽视了安全教育的灌输和安全技能的培训,造成了孩子离开家庭以后,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
2.2 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危害性
大学生在校园里一旦发生伤亡事故,不仅会影响自身学业,还会给学校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学校也会因此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更糟糕的是一个家庭将遭受到重大的冲击。
3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
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3.1 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容易受到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熏陶,它对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高校要通过“安全日”“安全文化宣传月”“消防安全月”“防震减灾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抓好新生安全教育
下图是2013―2014年某高校发案走势图,可以看出每年9月、10月多为案件高发期,开展新生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2013―2014年某高校发案走势
首先,新生入学前,可以随录取通知书给每位家长致一封信,告知校园常见案例及防范措施,发挥家庭的安全教育功能;其次,构建新生安全教育网络平台,供新生学习,要求每位新生注册报到前,必须在线答题,通过大学生安全知识考核后,方可顺利注册入学;再次,借助微信平台,将安全教育视频、典型案例分析放置在微信安全公众账号上,供新生及家长浏览;最后,利用新生军训期间,组织专业教师为新生开设安全教育课(小班化),课程形式应以安全教育视频和典型案例分析为主。
3.3 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广泛建立学生安全协会、团体,学生社团可积极组织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校内活动,达到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广泛发展学生安全信息员和巡查员,逐步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向同学们征求校园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的建议,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3.4 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可以邀请公安、消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为学校保卫干部、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尽管保卫干部对学校安全工作比较熟悉,但是安全知识缺乏系统化。高校可以组织保卫干部到省内、省外的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可以分批次安排保卫干部参加专业培训课程,也可以寒暑假安排保卫干部到公安、消防、交通部门实践学习,从而提高保卫干部的业务水平。辅导员是学生在校期间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专业培训,有利于辅导员充分了解校园案况、特点及预防措施,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安全教育。
3.5 拓展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
(1)更新安全教育内容。新常态下,校园安全问题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借助电信网络渠道进行的兼职诈骗、熟人诈骗、中奖诈骗等诈骗类案件不断上升。另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向高校渗透,影响到校园的安全稳定。这就要求安全教育内容要具有时效性,如增加网络信息、心理健康、等安全知识。
(2)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教育形式应考虑当下“90”后学生的兴趣口味、喜欢的语言风格等,借助多媒体进行视频教学和案例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书签作品征集比赛、微电影征集大赛、安全知识竞赛、小品比赛、情景剧等活动,发挥当下年轻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安全教育信息。通过消防演练、反恐演练、大学生突发事件演练、防自然灾害演练等,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提高实战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6 校内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校内方面,高校要构建群防群治网络,发挥基层治保网络、治安防范网络、动态信息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即建立“平安校园”志愿者队伍、义务消防员队伍、政保信息员队伍、大学生宿舍安全员队伍、重点部位安全员,并将群防群治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实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评。做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高度重视,通力合作,仅靠保卫部门难以收到成效。
校外方面,可邀请公安、消防等部门到校开展讲座,举办演练,提高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技能;可以邀请法院,举办模拟法庭,以案说法,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
3.7 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联动机制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展,不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还需要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联动的机制,扩大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覆盖面,有效发挥三者之间的引导合力。
(1)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家长是同学们的第一导师,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经验、安全习惯、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等对同学们的安全意识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应帮助家长改变“学生安全问题只是学校责任”的错误观念。学校与家长要同时加强对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了解,任何一方了解到影响学生安全的不利因素应及时向对方反馈。
(2)建立家庭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媒体和社区应积极宣传和引导家庭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学习安全知识,了解常见的社会安全问题,营造良好的家庭安全教育氛围。家长应对子女进行交友安全、购物安全、信息安全、心理安全、财产保管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家庭安全教育,提高同学们的社会治安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渠道。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帮助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也应加强同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长期合作机制,统筹用好校内校外资源。
新常态下,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培养一名合格大学生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和巩固平安校园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才能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牢做实。
参考文献:
[1]马丽,周艳.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与措施[J].农业工程,2014(5):138.
[2]马伟宁.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践与教学改革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