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蒙早教幼儿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63-01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有了更大的进步与繁荣,尤其是世界各国脑科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普遍关注。大量的有关于对婴幼儿认知能力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使得我们对于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的理解正在逐步走向深入。
1 国际婴幼儿早期教育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脑科学研究出现了爆炸性发展,由美国率先开始提出了“脑的十年计划”,目的在于推进基础临床神经学科的发展,而最终却波及世界各国。而脑科学研究成果对早期教育的发展也带来空前的意义。例如:心理学家平特纳(R.Pintnes)研究认为,"出生到3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3岁前奠基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80%。"从脑量来看,新生儿的脑量约为成人的1/3,三四岁时可达成人的2/3。这个时期是孩子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同时说明婴幼儿具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生理基础。这些都说明0-3岁前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佳期。因此,许多欧美国家都将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秘鲁、加纳等国家,已经将0-3岁幼儿教育,列入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地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感念掌握的关键期,更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2 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
我国的婴幼儿早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从事早期教育的行业主要是以各类早教中心为主,例如以东方爱婴早期教育机构为例:它在1998年首次在国内第一个明确提出0~3岁早期教育概念。随后十余年间,在全国90余个城市已拥有200多家早教中心。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0~6岁的婴幼儿有1.08亿,其中0~3岁婴幼儿保守估计有7000万。城市0~3岁婴幼儿人数为1090万人。而目前从事专业的早期教育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早期教育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婴幼儿早期教育还基本处于盲区。
这些状况与我国日益强大的国际地位、与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与我国对各方面人才的大力需求,极不相称。在这样一种历史发展大背景下,必须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富强的根本。
3 我国早期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3.1 加强政府监管与支持
在我国,婴幼儿教育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但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标准,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收费差距悬殊是最明显的问题。目前,就早教市场收费尚无标准可依。物价管理部门对于婴幼儿早教机构的教学收费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市场是敞开的,收费价格由各机构自定。因此,价格差异相当大。不同机构每课时收费从几十元到百多元不等。
我国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而这主要指3-6岁儿童学前教育,在国外,好多国家都已将学前教育的年龄阶段扩展到(0—8)岁,我国将(0—3)岁婴幼儿教育纳入学前教育阶段也只是时间问题,学前教育正在走向多元化,我们期待看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这样的多元化发展。
3.2 完善早期教育机构体系
目前国内市场几个较大早教专业机构有金宝贝、红黄蓝、东方爱婴等等,但是这些机构都没有冠上早教的名称,而是以教育资讯、咨询公司、教育培训中心的名称出现。也就是说,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早教机构,没有处于一个完整的早教体系中。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袁爱玲表示,目前早教企业以商业机构的名义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因此市场上究竟有多少早教机构也难以统计。这是从整体上来说。从细节出入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早教机构所教授的内容也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完善早期教育机构体系已刻不容缓,这也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
3.3 加强学前教育改革与师资培训
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它的课程内容主要针对3—6岁的幼儿教师的培训课程,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建立包括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四大类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可主要包括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家庭教育、幼儿行为管理(针对注意分散、攻击性强、淘闹、胆怯退缩等各类行为)等与(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密切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加强婴幼儿学科专业教育,还应与早期教育机构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婴幼儿、观摩教育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改革实验、社会咨询、组织早教机构教育活动等教育实践的机会。使课程既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婴幼儿教师可能从事的早期教育专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呼吁各方力量来关注和支持早期婴幼儿教育,尽快改变我国婴幼儿启蒙教育的落后状况,成为我国的幼教工作者、学前教育工作者、早教机构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蒋振声.著.婴幼儿早期音乐启蒙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
【关键词】早教机构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2-0190-02
0~3岁是幼儿早期教育阶段,早期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力会在幼儿的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年以后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父母都会为幼儿报读早教班,这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早教机构就变得至关重要。早教机构让幼儿得到良好的照看和教育引导,为众多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一 绥化市北林区早教机构现存的问题
早期教育为幼儿带来的是专业的、科学的、丰富多彩的智力启蒙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大有益处。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早教机构不断涌现,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环境设计缺乏合理性
目前,绥化市北林区的早教机构在整体环境设计上着重于环境的色彩鲜艳,忽视了环境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早教机构的环境创设除上课所需的教室外,会为幼儿创设一个娱乐区角以满足幼儿需要。每节早教课需要10位幼儿以及幼儿家长共同配合主班、配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室的活动面积要有相应的考虑。调查中了解到,部分早教机构对于卫生消毒仅做到简单的清扫,未能定期安排整体全面的消毒工作。
2.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
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制约着一个机构的发展。绥化市北林区的部分早教机构,出现教师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未受过高等教育、普通话不够标准、没有教师资格证等现象。早教机构在职的教师多以经过后期培训合格上岗为主,一次培训终身使用,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传授知识经验,没有定期培训,无法学习新的内容。
3.收费不合理现象突出
早教机构的课程一般是按课时收费,每节课的课时根据幼儿的表现相应调整,45~60分钟。在一线城市中,早教机构的收费标准一般为每节课100~200元,每个幼儿年平均收费高达上万元。由于绥化是三线地级城市,收费标准为
每节课50~100元,收费不合理的现象无疑制约着中等收入以下家庭的教育需求。
4.教师与幼儿家长缺少交流与互动
父母和教师在幼儿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绥化市早教机构将教育的关注点放在幼儿自身的发展上,未能建立完整的教育指导体系,幼儿家长仅做到课上与教师简单的互动,课下缺少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很多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误区,这对幼儿的发展有制约性。
二 早教机构现存问题的原因
1.环境设置标准不统一
早教机构的环境设计是每个家长考量机构的标准之一,对未来幼儿学习活动的环境,每位家长都做到严格的审核。目前早期教育还没有被教育部门正式纳入到教育体系中,但是早教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逐渐被教育部门认可,然而机构的结构设计、教室的面积计算、安全卫生的达标、材料的合理选择、玩教具的正确投放等方面都没有受到重视。政府的监管制度也不完善,这些现象会严重制约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
2.教师上岗要求过于简单,考核标准偏低
影响早期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参照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早教教师资格分为三个等级:育婴员、育婴师、高级育婴师。在人员上岗条件方面,国内缺乏培养早教人员的学科设置,从事早教行业的人员大多是后期培训上岗,培训内容和时间没有固定标准,同时因为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也会使教学水平有所不同。教师的早教专业水平影响着0~3岁幼儿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早期教育的质量。
3.加盟费用过高,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市场上出现的众多早教机构,大多数标榜着全国连锁、打造第一品牌、天才宝宝等吸引广大家长的注意力。加盟费、房租、装修、教具、工资等费用支出,都影响着早教机构的运营,导致学费水涨船高;同时教育相关部门缺少对早教机构学费的统一标准,课程收费标准完全由市场来控制,早教机构丧失了教育的普及性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国早教事业的发展。
4.早教老师对教育对象不明确,与家长沟通方式不得当
早期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区别之一是教育对象的不同。幼儿园强调家园合作,教育对象主要是3~6岁幼儿。而早教机构强调亲子教育,教育对象面向幼儿及家长。绥化市早教机构的教师对早期教育的对象不明确,没有找到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方式,只是单一地在课堂上对幼儿及家长进行传教,课下错过与家长互动交流的良好时机,早教教师缺乏对家长指导的意识,指导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 早教机构现存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早教机构环境设计的监管
早教机构环境设计以早期教育的要求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
第一,教室面积。幼儿上课所用教室的可用总面积不应低于100平方米,人均不少于5平方米。若活动人数增加,则教室的使用面积按人均5平方米为标准相应增加。
第二,公共区域。早教机构要有宽敞的公共区域,供幼儿课前课后活动游戏,幼儿可以玩大型器械,家长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对幼儿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开发非常有意义。
第三,环保材料。早教机构的环保要求是家长和机构都必须关注的问题,需要相应的环境设备评估报告作为支撑。
第四,辅助安全设施。对区域内的设施包括硬角、玻璃边、墙角等进行软包,配备婴儿坐便器,危险物件进行安全标注。
第五,消毒制度。消毒灯、消毒液多重消毒办法保障早教机构的卫生安全。做到定期对机构的教具、幼儿玩具、大型设施消毒清洁。
2.提升早教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早期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早期教育人员的考核要求上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在源头上严把教师质量关。对从事早教工作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理论基础和职业技能需通过考核方能从事早教工作。提高早期教育人员的专业能力,是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0~3岁幼儿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教育部门应提高对早教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杜绝乱收费现象
为进一步加大绥化市早教宣传力度,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早教机构应和相关的教育部门合作,大力宣传早期教育知识。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让早期教育得到正式推广,政府适当的财政支出可促进地方的早期教育发展,让早期教育被家长熟识、被家长理解和接受。
4.教师与家长加强交流,提高家长的配合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部分父母对早期教育的认识不够明确,对早教概念的不理解导致幼儿0~3岁时没有接受早期教育从而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家长积极配合、辅助早教教师的工作,做到课上积极与教师互动配合,课下主动与教师或其他家长交流沟通,定期向教师反馈幼儿在机构以外的表现,使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更加完善。
教育部门应多宣传早教信息,举办大型早期教育亲子活动以及社区组织成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向家长介绍早教的相关知识,形成“教育部门组织宣传――社区配合指导――家庭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让幼儿早日接受早期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刘霖芳.我国早教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10):138~140
目前,中原区常住人口58万人,其中0~3岁婴幼儿1 18万人。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他们认识到,重视和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培养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于是,从地处城市社区的实际和育龄群众的需求出发,制定人口早教实施方案,加强早教组织建设,成立早教队伍领导小组,注重早教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出一条既能满足群众需求,又能与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早教思路接轨,具有中原区特色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人口早期教育运作模式,并按照“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多种模式运行、满足群众需求”的原则,成立了中原区“胎教早教宏志班”,为推进人口早期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一、创新四种模式
(一)以人口学校为依托的运作模式。人口早期教育的主体是婴幼儿家长、看护人和准妈妈。因此,提高此类人群对早教工作的认识和积极性尤为重要。中原区依托人口学校,开展早教工作,体现出诸多优势:一是阵地优势。人口学校是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宣传的教育场所,教室宽敞,设施完善,资料齐全,群众熟悉。二是网络优势。能够直接培训和指导基层人口学校教师,便于组织和动员群众参与;便于将早期教育理念深入到社区,农村、家庭等。三是师资优势。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妇产科,儿科、优生优育、心理学、性学等专家齐全。
(二)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共赢模式。中原区从实际出发,确定了”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与经验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社会早期教育机构合作,共同发展早期教育事业。联合“乐智坊”亲子中心,“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河南摇篮工程郑州胎儿大学早教大学”,成立了中原区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基地,取得良好效果。在工作中,人口计生委侧重组织群众开展宣传、咨询活动,推广普及早期教育理念早教基地侧重培训早期教育师资及设置教育课程内容;日常教学和管理共同负责,形成了优势互补和多赢的局面。
(三)三级网络联动的宣传模式。近年来,中原区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人口计生部门网络优势,逐步形成了三级网络联动的早教指导服务体系,把早教工作打造成一项利国利民工程。先后投入早教宣传经费30余万元,将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印制成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宣传彩页;购置了“早期教育智能上网卡”:建立了中原区早期教育网络平台,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可免费登录网站,为孕前期、怀孕期及0~3岁育儿期等不同阶段群众提供了专业化,权威性的贴身服务,受益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家长2万余人。
(四)开展院校化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胎教是人口素质教育的源头,根基和核心,是高素质人才启蒙的摇篮,是奠定宝宝一生的黄金时期。做好胎教工作将为打造宝宝健康的生理,健全的人格和较好的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奠定基础。中原区在早教基地基础上,2009年6月建立了“中原区胎儿大学”,填补了胎儿时期教育的空缺。胎儿大学实行院校化专业化教学模式。即
日常管理科学化,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优秀的教师,规范的管理;教学安排独特化,根据孕妈妈的孕周安排课程,准爸爸全程陪同上课,分班管理,集中上课,安排作业,老师督促,毕业后交毕业论文;胎儿教学专业化,全新理念的家长课程,新颖有趣的益智游戏,父母作业、爱心早教、共同成长,认知、右脑开发等。同时重视家长素质培养,积极打造向上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取得四项成效
(一)增强了群众的早教意识。中原区以基地为依托,以社区为网点,初步建立了人口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为育龄群众提供人口早期教育服务。在早教基地开展活动的同时,坚持进社区,进家庭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广大群众在受益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育儿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目前,0-3岁胎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率已达到80%以上。新婚夫妇、孕妈妈、家长及看护人参与、带孩子参加早期教育逐渐形成自觉行为。
(二)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成立了“胎教宏志班”和“早教宏志班”,吸引孕妈妈和三周岁以内的宝宝参加。早教学习“亲子互动游戏,唐诗舞蹈、儿歌律动”等丰富多彩的创编游戏,生动活泼,亲切感人,使孩子们受益匪浅。截止目前,早教基地已举办早期教育辅导员培训班时期,培训早期教育工作者近百人。举办胎教讲座84次,早教讲座208次,开展活动50次,有300余名0~3岁婴幼儿入学接受早期教育。
(三)丰富了优质服务的内涵。在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中,中原区逐步建立完善计生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将计生家庭子女的早期教育指导、生长监测工作与利益导向机制协调推进,做到了早期教育与奖励扶助工作相结合,充分表明了政府对计生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体现了政府对计生家庭的关爱,加强了计生干部与育龄群众的交流,增进了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满意度,有效引导育龄群众树立起新型婚育观念,树立了人口计生部门的良好形象。
(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区委宣传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j教育部门为早教进行具体指导,实现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优势互补:卫生部门将此项工作作为妇幼保健和卫生知识普及的内容,开展婴幼儿保健、早期干预等工作;民政部门给新婚夫妻发放《公开信》及《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资料,指导新婚夫妻优生优育优教:妇联部门加强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宣传,提升0~3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意识:计生部门定期协调组织各部门调查研究,召开专家、老师、家长等相关人员座谈会,分析早教形势,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早期教育网络。由于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了早期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继续推进早期教育的四个思考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各界重视程度。胎婴幼儿早期教育大有可为,任重道远。为进一步扩大人口早教影响力,要动员社会各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各级计生服务站、人口学校等阵地,大力宣传早教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举办讲座,发放视听文图宣传品,引导各级干部、广大群众加深对早教工作的认识,提高早教科学知识的知晓率,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二)融入争先创优工作,增强人口早教动力。提高人口素质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内容。要把早教工作同创建国家级,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结合起来,同实施“强基提质”工程结合起来,同加强基层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人口计生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推进“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结合起来,同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方法,注入新活力,推动人口早教工作健康发展。
(三)纳入整体工作规划,确保各项投入到位。目前,社会上公立、民办的幼儿园较多,但0~3岁的早期教育机构却很少。然而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仅靠人口计生系统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各地党委政府要把早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早教工作纳入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稳步推进。
《0-3岁婴幼儿教育及师资培养策略的研究》是江苏省中小学第七期研究课题的成果,前后通过三年一轮的研究,依托钟楼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这一落脚点,收获酸甜苦辣的过程,收获令人惊喜的发展,收获思维碰撞的成果。此课题对于常州0-3早教事业的推动与指导,对于家长亲子、亲职教育的意识提高与责任的明确, 对于计生、妇联等诸多职能部门联合介入并关注早教对社会人口素质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基于寻求突破瓶颈的有效策略。综合各类现状分析,我国目前3岁前孩子早期教育缺乏社会共育的思想意识、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缺乏适合0-3婴幼发展的环境氛围和系列课程、缺乏具有专业养育能力的师资力量,这一系列的“缺乏”所造成的制约0-3岁婴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极需打破。
其次是基于形成0-3早教的科学认识。前期的探索实践表明,0-3岁婴幼儿与3-6岁幼儿其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存在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迁移3-6岁的教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早期关注和干预,因而,培养师资队伍、正确引导家长共同对孩子实施科学有效的早期启蒙教育,是我们的责任。
最终是基于建构0-6一体化教育体系。为缩小从亲子教育到幼儿园阶段适应的差距,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教育做好衔接”这一精神:为拓展和完善幼教事业版图做出贡献;为教育主管部门制订0-6教育政策提供相关资料。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提高区域范围内0-3岁儿童的受教率,在街道、妇联、计生等部门的联合作用下,争取0-2岁散居儿童受教育率达80%及以上;3岁幼儿入园率达50%,通过科学检测,诊断分析受教儿童的发展状况。
2.充分利用并整合社区人力、物力、环境教育资源,形成0-3岁社会共育的格局;加强育婴宣教,从提高人口素质的高度来唤醒民众科学育婴意识。
3.探索亲子园(班)的基础建设和亲子教育的有效策略,尝试构建亲子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及0-3岁各年段的课程标准与教材体系。
4.研究制订育婴人员的专业标准,分期分批对承担0-3岁教育的保教从业人员实施不同级别的岗位专业能力培训,探究行之有效的培育途径。
三、研究的策略和实施过程:
1.实体依托是研究的第一步。在早教中心规划出了8个多功能馆――生活馆、阅读馆、创意馆、涂鸦空间、体能馆、娱乐馆、游泳馆和营养馆。8个专用室――奥尔夫音乐室、蒙氏操作教室、感统室、皮纹测试室、母亲课堂、工作室、交流驿站、亲子教室。另外还配套了哺乳室、母婴洗手间和教学具仓库等。每个馆室中的设备配置从0-3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予以思考、选择,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教育功能与价值效应。
2.部门联动是研究的第二步。借力计生部门的“优生、优育、优教”的职能影响,依靠计生条线遍布全区各个街道、各个社区纵横交错的网络优势资源,广泛地开展科学育婴、正确施教的宣讲活动,中心与基地同时开设散居儿童早教亲子体验班,引进台湾皮纹测试仪提供免费服务。
3.育婴师资打造是研究的第三步。三大策略倾心打造师资队伍。
策略一:依靠教师培训中心,施行两项“补缺”。
0-3岁婴幼儿教育师资,在尚没有正规学校专门培养的现状下,我们通过区教师培训中心,开始分批对现任幼儿园领导、部分骨干或成熟教师进行育婴师资的“补缺”性培训。教育对象不同,但教育的大规律有相通之处,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幼教工作者,已具备了三学和教育教学法理论,需要“补缺”的有两块,一是0-3婴幼儿及亲子教育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科学指导或操作方法;二是通过培训学习获取有关部门颁发的育婴师上岗证。
策略二:搭建示范实践舞台,以引和试“助推”。
起步于本世纪的0-3婴儿教育与处于成熟期的3-6幼儿教育相比,它的经历很浅,教法、课程、管理等一系列教育元素都在探究之中,目前实在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借鉴,手持育婴师资格证的教师,相当一部分纸上谈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给人留下生搬理论硬套框架的感受,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以两种手段予以“助推”,一是优选师资中悟性高接受能力强的“长板”进行示范性教学,以“引”助推;二是在一轮又一轮的亲子教育体验活动中为每个教师提供实践尝试的机会,以“试”助推。实施本课题以来,我们增加了师培手段的密度,迄今,全区已培养出一支孩子喜爱、家长赏识、领导欣慰的育婴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承担了日托班的固定婴幼儿的早教责任,兼职师资也能胜任双休日小时班的亲子教育。
策略三: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敦促团队“提能”。
经验分享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互动流,我们认为课题研究应该建筑在学术研讨的基础上。在0-3婴幼儿教育(包含亲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共性或个性问题,各园各师一些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中的创新之举,教育目标体系与课程内容建构的设想与行动,这些都是极具探究价值的经典话题,通过学术研讨,既可以达到互相取长补短,又可以分享有益经验、还可以避免走弯路浪费资源有利于节约运行成本,一举多得何乐不为。自课题研究以来,大小规模不等的互动研讨是我们使用最广泛的团队“提能”的师培策略。
四、研究给予的启示:
启示一:行动是成事的关键。0-3岁教育的发展步履也许目前还比较缓慢滞重,这项事业已经步入了发展的春天,现阶段,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耐心地等待收获的秋天。
启示二:观念是行为的标尺。0-3岁婴幼儿教育的尝试与探索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拓展,更是终身教育赢在起点的关键,是民族素质提升的根本。
身体不同部位可发声
赶到现场听公开课的家长很多,组织者按10-15人一个班开讲。授课老师之一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参加美国、加拿大、波兰、中国四个国家组织的共80个琴童共度夏令营的活动。当中国的琴童们来到夏令营后发现其他三个国家的琴童都多才多艺,对各种乐器都能融会贯通,还津津乐道地为大家讲述他们喜爱的电子游戏。而中国的孩子们只精通自己学的那一门专业,其他什么也不会。与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有些呆板。李老师称,其实不要让孩子过早地去学专业,而应该让他们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
李老师的启蒙教育课可谓打破了常规的教课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记者在课堂上看到,李老师带着孩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引导孩子记忆音符,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鼻子、眼睛、耳朵、头顶来演示不同的部位是不同的音调,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底下跟着老师学。不一会儿,七个音符孩子们就都记住了。
摇动矿泉水瓶学乐器
李老师称,现在的家长非常注重早期音乐教育,但太急功近利,硬是让三四岁的孩子背五线谱,总想着5岁就能考上钢琴三级,有些学钢琴的孩子一天要练习两个小时以上的钢琴,孩子感到学音乐太苦,他提倡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一种幸福体验。
记者注意到,他教学中编了许多贴近孩子生活的儿歌,例如妈妈减肥、爸爸睡懒觉,以便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他还鼓励先学会儿歌的孩子上台表演,锻炼孩子敢于表现自己的勇气。并且让家长跟着一起学,把艺术的启蒙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
他带来的乐器,则是传统的口风琴等等,他拿着口风琴吹奏汽车、救护车的声音,此外,还将矿泉水瓶内放上豆子,用小棍棒敲打着小板凳,仿佛是打击乐的声音,孩子们听了都瞪大眼睛很好奇地望着老师,顿时都想试一试。就这样,孩子对音乐最初的爱好就有了。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启蒙,也是对他们是否爱好音乐的一个测验。
长期封闭在家孩子怕挫折
采访中,记者还看到有一个两岁多的小朋友哭着闹着不肯进教室,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哄也不肯进去。妈妈想进去听课,可孩子哭着拉着妈妈不让走开,最后家长只能托着孩子在窗户外听老师讲课。
《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目标(2014-2018财年)》战略目标三指出,在早期学习阶段,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以便使所有儿童,尤其是高需求儿童,在高中毕业时能够做好继续学业或就业的准备。
中产阶级受益于优质的教育。但是,数以百万计的儿童因为没能获得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失去了人生中一次宝贵的发展机会。儿童生命中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研究结果表明,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能够使低收入和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受到积极影响。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可以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也非常有帮助。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的好处很多,包括提高入学准备程度,降低留级率,降低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比例,提高高中毕业率、大学入学率和大学毕业率。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比同龄人平均要晚12~14个月,这将导致其阅读和语言技能落后。《儿童早期纵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表明,家庭收入低于联邦贫困线的幼儿园学生的阅读和数学得分最低,而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学生得分最高。另外,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在阅读和数学测试中得分高于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优质的早期教育为儿童获得学业成功奠定了基础,有助于缩小高需求儿童入园前与同龄人存在的差距。
奥巴马政府致力于缩小学生的学业差距,大胆地提出用一代人的时间增加早期学习机会的计划。这一举措的重点项目是“全民学前教育”(Preschool for All)计划――一项具有开创性的联邦与州的合作计划,为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免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这个项目也将鼓励各州的公共资金用于资助学前教育,并将其推广至家庭收入超过联邦贫困线2倍的中产阶级家庭,并使4岁以下儿童有机会进入优质的全托幼儿园,参与早期学习计划。政府还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捐助”(Preschool Development Grants)计划,支持各州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基础设施。这将使处于不同发展情况的各州学前教育系统都能为中低收入家庭的4岁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全民学前教育计划是政府实现整体战略的关键,能够使所有儿童都打下坚实基础,为其学校和生活的成功做准备。作为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启动了“学龄前儿童启蒙-儿童保育合作伙伴”(Early Head Start-Child Care Partnerships)计划,使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s Services,HHS)参与其中,提高婴幼儿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并扩大HHS实证性的志愿家访服务范围。另外,政府提出,为落实《残障人教育法》(IDEA)第三部分内容,将提高资助力度,以继续为残障婴幼儿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些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项目相关的举措基于奥巴马政府第一个任期内意义深远的工作和对青少年服务项目持续的投资,包括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ARRA)对儿童早期计划投资超过50亿美元,以及“力争上游――早期学习挑战”(Race to the Top――Early Learning Challenge ,RTT-ELC)计划。如果州政府同意提升早期学习质量,建立更高标准,为学生的卫生安全、营养、心理健康及家庭支持提供帮助,则会获得奖励。RTT-ELC作为早期学习和发展系统模型,是国家面向各州的技术援助战略的一部分。只有协调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并将其与中小学教育体系更好地整合,才能建立完整的早期学习系统,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一个高质量、协调的早期学习系统应该包括计划标准、综合评价体系、劳动力和专业发展系统、家庭和社区参与、养生保健知识。
为了支持系统调整,政府将致力于提高高需求儿童的成绩,确保儿童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有效缩小学业差距并降低留级率。联邦教育部将通过高质高效的计划提升教师素质,支持综合评价体系,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儿童(包括残障儿童和英语学习者)的学业成绩。
一、如何衡量目标是否达成
联邦教育部将使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提升所有从出生到小学三年级年龄段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特别是高需求儿童,以确保他们高中毕业时为进入大学或就业做好准备。评价早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指标如下:运用质量评价改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QRIS)的州的数量增加;拥有工作知识和能力架构或系统的州的数量增加;幼儿入园时,使用共同标准收集和报告儿童资料的州的数量增加。
二、目标达成的阻碍因素
总统的提议将最大程度提升21世纪的美国早期教育的质量,但需要国会两党承诺为所有美国人的未来投资以及所有美国人立即行动的信念。1971年,国会通过一项法案,为低收入家庭免费提供普及性的儿童早期服务和保健项目。然而,尼克松总统否决了该法案。在此后长达42年的时间里,相关证据表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效果非常显著,美国却在提供高质量早期学习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我们需要联邦政府的承诺和授权、国会的拨款来提高高质量项目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提高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扩大综合评价系统的应用范围。此外,我们需要与美国卫生和福利部、州和地方机构、学校、社区、儿童早教共同体、高等教育机构和其他组织合作。投资高质量的早期学习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儿童的生活状况。随着早期学习项目的开展,儿童在学校的特殊需求将会减少,他们以后会得到更好的工作,并且会更加健康、不易犯罪。反过来,我们的国家也将受益,变得更加繁荣,并提升全球竞争力。
三、具体目标
(一)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
父母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不了解或者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和服务。类似于由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提出的标准,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教职工个人素质;教职工的专业发展;职工与学生的比例、班级规模;全天候计划;发展是否适度,实证课程、学习环境是否符合州早期学习标准;全纳性计划;教职工工资是否与K-12教学人员相当;是否有持续性的评估;家庭参与度的高低;是否为儿童提供现场综合服务。儿童参加这样的早期学习计划并接受实证指导,可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校表现明显比没参加过计划的同龄人好。然而,中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和高收入家庭的儿童之间获得这些机会的差距非常大。对残障儿童和西班牙裔儿童来说,这种差距更大。残障儿童也需要获取、进而全面参与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他们参与高质量全纳项目的困难可能来源于缺乏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辅助材料运输和其他后勤问题、协调早期干预和儿童保健服务的困难。2009-2011年,约63%的拉美裔儿童没有接受学前教育,而白人儿童在这个方面的比例为50%。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仅不到1/3的贫困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2011-2012学年,只有15%的3岁儿童和42%的4岁儿童进入了公立幼儿园参与启蒙计划或学前特殊教育计划。此外,各州早期学习计划标准各不相同,只有4个州满足由国家早期教育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ly Education Research,NIEER)制定的高质量标准中的所有10项标准。这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儿童进入公立幼儿园,接受了高质量的启蒙教育,绝大多数儿童参与的早期学习项目不足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联邦教育部通过提升这些计划的实用性和增加入学机会、项目质量的信息透明度,可应对大多数家庭在获得高质量的早期学习计划时面临的挑战。许多家庭,特别是有残障儿童的家庭,通常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识别高质量的计划。为了日后在学校和职场取得成功,儿童需要高质量的早期学习经验。应聚焦以下领域为儿童入学做准备:语言和读写能力、认知和常识(包括数学和科学的早期能力开发)、学习方法、身体健康、运动发育、社会情感。
任何关于早期学习计划质量和效果的讨论必须透明,就像州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QRIS)、由RTT-ELC计划升级而来的分层质量评价和改进系统(TQRIS)等。这种用于评估、改善早期学习项目质量的系统,应该包括衡量儿童是否取得进步的指标。23个州已经开始制定和实施TQRIS,其他的州也在酝酿之中。然而,这些系统的质量差别很大,很多州没有有效的工具进行监控,为教育提供者和家庭提供反馈。联邦教育部和HHS合作支持各州发展TQRIS系统,定义程序标准和质量等级;通过不断反馈的数据监控项目实施效果;将TQRIS与国家职业发展系统相连接。TQRIS会提供给管理者和决策者制定纲领性决策时所需的信息,并将早期学习项目的质量告知家长及公众。
(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高质量早期学习计划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质的早教人员队伍。可惜的是,这种专业人才的储备、支持、补充往往并不充分。各州和计划所要求的早教人员的任职资质(包括受教育水平)差别很大。例如,只有58%的公立幼儿园要求所有班主任教师拥有学士学位,不到1/3的公立幼儿园要求助理教师至少持有一个儿童发展协会(CDA)颁发的资格证书。许多幼儿园对早教人员的入职要求是只需持有高中文凭和能够教授几节幼儿教育课程即可。教师培养计划和专业发展往往缺乏对高质量专业能力的培训。结果,并不是所有的早教人员都获得了充分的培训。经由培训打造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被证明能提升儿童的健康状况、社会情感水平、认知水平。
联邦政府要支持更有效的早期教育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促进共同的教师知识和能力框架出台,以支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发展和推进州教职员工职业能力框架将帮助各州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发展系统,并将培训聚焦在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上。劳动力早期学习数据系统的要素包括劳动力发展、教育、资历、专业发展、深造和留用,可以帮助各州和地区提高劳动力有效性,降低劳动力流失率。
联邦教育部鼓励各州和地区关注教授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培养和职业发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不是“灵丹妙药”,各种项目必须紧密配合。提升教授从出生到三年级儿童的教师水平的策略将对儿童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四、评估进展、结果和准备程度
儿童早教专业人员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员一样,需要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过程、背景信息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效果。该信息经由早期学习评价体系生成。这是一个多元评价系统,至少包括相互协调的筛选和推荐系统、形成性评估、环境质量监测、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幼儿园入园评估(Kindergarten Entry Assessment,KEA)。筛选和推荐系统包括年龄、发展适宜性、有效性、可靠的指导意见等因素,其中,指导意见用于识别需要后续服务的儿童,解决其发展、学习或健康(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等)问题。形成性评估专门用于监测儿童在早期学习和发展方面的进展,其直接与课程相关联,用于指导和推动教学实践。环境质量监测用于检测早期学习环境总体质量。成人-儿童互动质量监测用于观察教师和看护人如何与儿童互动、促进儿童的学习,然后确定早期教育人员的优势和需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 幼儿舞蹈教育 重要性 时间理论 教学原则 创新理念
近些年,中国家长愈发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而不单只是关注孩子的文科教育,在这方面法国家长尤为明显。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家长早在孩子襁褓中开始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所以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先是尊重孩子,在此基础上再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然而,由于某些家长对舞蹈了解甚少,在帮助孩子选择舞蹈专业时总是不知所措,对于诸多舞蹈培训机构的选择更是一头雾水。因此,笔者分享了关于舞蹈早教的一些创新性理念,希望对家长群体识别和挑选舞蹈培训机构有所帮助。
一、幼儿舞蹈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分析
1.促进形体优美和肢体灵活度
针对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时段的孩子,一定强度的舞蹈学习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身材更挺拔、修长,还可以纠正驼背、肥胖、内八字脚等这一阶段易产生的不良形体表现。长时间练习有利于孩子韧带的拉伸,使其肢体更灵活,并且塑造孩子的艺术气质和良好的外在形象。
2.培养注意力
对于家长和老师群体来说,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情况是长期的困扰。然而,有关科学调查表明,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幼儿时期尤其明显。由于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高级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发展不平衡,直接外化为自制力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外在表现。针对这一生理现象,家长和老师群体应学会使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的精力和情绪,例如健康、便捷的运动方式等。
作为运动的一种类型,舞蹈教育学习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在学习跳舞过程中,孩子要将听节奏、做动作、配合音乐和思考动作的协调等融为一体,这一系列美的呈现都需要高度集中的专注力,因此对提高幼儿的自制力而言是一种较科学的方式。与此同时,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来说有很大帮助。
3.增强学习毅力
舞蹈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储存能量的过程。它不具备功利性,且不主张附庸风雅、群起跟风,而是主张顺其自然的学习模式,重视在坚持的过程中对孩子的修养、审美及品行进行培养,并让孩子在教育中慢慢学会感知多彩的世界,欣赏生活的美好,从而丰富他们的生命过程[1]。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学习时间理论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国内主张幼儿舞蹈教育的合适时间为4至6岁。因为身体条件的原因,幼儿不适合正规的高强度的舞蹈专业训练,所以国内多数正规的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多将精力集中在7岁以后的少儿舞蹈培训上。然而,并不是6岁以下的儿童不需要舞蹈学习,正如引言所说,法国孩子的艺术教育在襁褓中。对于国内来说虽不合时宜,但是在孩子开始有认知的时候让其接触舞蹈教育,能够让孩子潜移默化地陶冶艺术情操,这是视为艺术教育的起始,因此,科学的幼儿舞蹈教育学习时间理论认为,4至6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接受舞蹈培训的程度。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家长和老师群体应当对孩子的舞蹈教育抱有一颗平常心,不可急功近利,违背该年龄阶段孩子的身体能力和心理特征易出现不良后果,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造成阻碍。
与此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6岁以前的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全,舞蹈培训初期应当以舞蹈兴趣的培养为主,尊重他们的选择,充分发掘他们的天赋和潜能,而不是束缚和压抑他们的天性。在这个启蒙阶段,无须区分舞种的学习,应当让孩子接受尽可能多的舞种启蒙,吸收各个舞种的元素和文化,享受身体动作给他带来的感受,这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感知教育,有利于孩子见闻的增长[2]。
三、现阶段幼儿舞蹈培训的教学现状和基本原则分析
目前国内舞蹈培训机构不胜枚举,而每个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与其理念和师资梯队有很大关系。培训机构不能一味追求技巧技术,忽略对孩子身心需求的满足。不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和不科学的教育模式不仅易导致孩子个体的肌体受损,还可能影响孩子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得不偿失。在幼儿舞蹈学习的启蒙阶段,必须有科学的方法教学,也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提升认知、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现阶段我国幼儿舞蹈培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思维训练法、引导法、游戏法等。
特色教学方法繁多且复杂,家长和老师应当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对于4至6岁的孩子的舞蹈训练,多数舞蹈培训机构注重舞蹈的技巧技术,急于求成,而事实上,4至6岁孩子的舞蹈训练应当集中在舞蹈基础的奠定上。随着科技的发展飞速,幼儿舞蹈教育机构应当更重视科学的训练方法,在了解儿童舞蹈教育的同时也要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解剖学,运动医学等科学训练方法,并配以基本的教学原则。首先,幼儿舞蹈教育的首要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此阶段的天性,注重塑造4至6岁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快乐教学为核心,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孩子动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动作的感知。其次,注重塑造4至6岁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选择优秀教材为原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最后,在身体训练方面应当逐渐加大难度,不能一蹴而就,重视对孩子体态、无重心的局部训练,这是目前市场上幼儿舞蹈教材中有许多地面训练组合的原因[2]。
四、幼儿舞蹈教育理念的创新性发展趋势
1.多元智能理念
由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德华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拥有包括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S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智能,且认为认得智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一创新性学前教育理念被运用于幼儿舞蹈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幼儿舞蹈教育要具有公平性,注重开发孩子的舞蹈潜力和特长。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属于身体运动的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智能,是其他智能开发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会影响其他智力的发展。因此,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应用多元智能理念,应当因材施教,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舞蹈教学中。在注重运动智能发展的同时,幼儿舞蹈老师应当兼顾孩子其他智能的发展,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3]。
2.情境设置理念
幼儿舞蹈教育中除了老师的引导,必要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孩子对舞蹈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运用这一创新理念的教学方法有故事舞蹈教学法和示范竞赛法。故事舞蹈教学法主要针对幼儿思维活跃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而设置的,主张将舞蹈肢体动作融入童话故事中,如编造故事《欢快的小鸟》教导手部“波浪”动作,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将动作形象化和简单化。这一方法能够赋予枯燥的舞蹈动作以生动内涵,使孩子在反复练习中不至于产生厌烦心理,从而达到持久学习的目的。示范竞赛法是针对幼儿争强好胜和表现欲望强烈的特点设置的,旨在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孩子进行分组竞赛,或者老师挑选动作比较规范和熟练的同学做小老师,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孩子好胜心理和竞争意识的激发,从而增强舞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奥尔夫教育理念
奥尔夫教育理念运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创新性表现为对“原本性”的追求,主张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利用肢体感知和体验舞蹈的造型和律动,并开发各种想象力,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舞蹈学习空间保持自由放松的自然状态。奥尔夫教育理念应用范围极为广泛,除了舞蹈教育外,还涉及声乐、器乐、戏剧表演等综合性教育,这一综合特征和广泛性为幼儿舞蹈课程的创编提供了诸多便利。对空间的关注是奥尔夫教育理念运用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主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对舞蹈队形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借助图谱、线条和各种图形发展学生对空间、方向和群舞队形的认知,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身体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4.蒙氏教育理念
蒙氏教育理念的灵感来源于蒙氏自主操作活动,通常表现为在将近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孩子对所进行的工作总是充满信心和注意力极高的,并且会在完成工作后根据“正确指引”进行修正。这一理念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并增强动作模仿的准确性。通常做法为,在一定的音乐情境下,将感受和理解歌曲内容或器乐曲的意境作为“正确”指引的标准,并以此在引导幼儿模仿、学习和创造舞蹈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创新理念的运用要注重体验的探究和情感的激发。作为教育的“催化剂”,情感能够决定孩子体验探究的主动性,调动孩子的情感参与,同时适当表情的投入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表情,并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启发其内心体验。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通过师资班的教学,建设一支了解儿童身心特点,以孩子需求为基础,激发其肌体能力和肢体表现力的高素质、高水准教师队伍。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热身、身体骨骼和肌肉训练、力量训练、软度开发、协调性训练等教学方法。这一支队伍的建设需要真正了解幼儿舞蹈培训理念和方法的教师的支持,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对幼儿舞蹈教育学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亦明.舞蹈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重要性之认知[J].大众文艺,2012,18:266-267.
摘 要
所谓早期教育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本文就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做出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早教原则
一、早期教育的概念
早期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的开端。目前大家对早教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学龄前教育就是早期教育也就是0~6岁,然而目前我们各大院校的早期教育系所规定的是0~3岁才是属于早教范畴,大家比较认可的归纳为对0~3岁的孩子教育称为启蒙教育或者小童教育,4~6岁孩子教育为大童教育。
目前我国除了一些直辖市和发达地区有官方的早期教育机构外,其他都为商业早教机构,根据迪杰特2011年度上半年的数据统计,中国大陆地区有早期教育机构12450家,其中外资投资占比17.8%。目前全国早教市场最活跃的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根据数据,这四个城市2011年上半年度早教中心同比新增33.6%,达到5112家。新增英语类早教中心达到48.6%,启蒙类新增23.5%,思维类新增21.8%,其他运动类、益智类、音乐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于早期教育儿童年龄的分界,学界有以下两种看法:早期教育广义指从人出生到6岁入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对0~6岁儿童进行的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而一般幼儿在3岁进入幼儿园,所以3~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又称了幼儿教育。狭义主要指0~3岁幼儿阶段的早期学习。
早教的意义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什么是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5岁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三、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
早教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四、早教的基本原则
(一)兴趣原则
我们不可能期望二三岁的宝宝用意志和努力来学习,但只要引起孩子兴趣,他们也可以长时间地专注于一项活动。只要父母发现了孩子的兴趣就能创造很多教孩子学习识字和阅读的情境。
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看天气预报。一到天气预报时就全神贯注跟着电视里的播音员念词。我突然想到何不趁这个机会让他也认识一下各个城市的名称呢,于是在预报员说“北京”时,我就指着荧屏上“北京”两个字念一遍,于是他知道了他每天读的城市与荧屏上出现的汉字的关系。
孩子还是个车迷,带他逛街,看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就手舞足蹈,嘴里念叨着:“三轮车、摩托车、小汽车、大卡车、拖拉机……”从认识数字时起,他的一大爱好就是读车前车后的牌照,这种兴趣帮助他很小时就能流利地读阿拉伯数字。
我们也很重视他的这一爱好,我先生买的一本“小小车迷”成了儿子长久喜爱的读物。他不但认识上面的各种车辆,而且连车名都认识,即使手写在纸上他也能流利地读出来,像“重型运输车”“搅拌车”“工程维修车”“英国摩根概念车”“日本丰田考斯特中型客车”等等。走在街上,儿子常常连喷在车体上的字也会念一遍。
但是,对于故事书,那就得看他那天是否有兴趣了。我给儿子买了些诸如《渔夫和他的妻子》《宝宝睡前故事》之类的书,他几乎从来不看,但我先生给他买的一些图画简单,字又不多的书如《小熊胖嘟嘟》、《狼来了》等,他都非常喜欢看。有时居然能自己趴在沙发看上40分钟。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求助:“爸爸念念”或“妈妈念念”。
(二)生活化原则
不要听到“阅读”就想到书,其实,生活中,现成的“教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且孩子对他们非常感兴趣。让孩子阅读各种生活用品上的文字不但能培养他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他拓展生活空间。“你吃的是什么啊?”和儿子一起读一读包装盒上的字,等他会读了我才让他吃,通过这种锻炼,儿子很早就会读“旺旺雪饼”“南瓜饼”“阿尔卑斯棒棒糖”“大白兔奶糖”“福满多方便面”了。
在时间充裕的时候,我会带孩子到超市去,让他坐在手推车上,从货架上随手取下商品让他读一读。现在,儿子在超市已经很“老练”,他指着商标大声念:“洗发露”“花露水”“钙片”……
家里买了洗衣机后,包装箱放在客厅里让儿子玩了很多天。先是读上面的字,然后把大盒子当房子玩。
(三)教育性原则
二三岁的宝宝正是观察、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但他们对行为的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教他们识字阅读也要注意教育性原则。
笔者带孩子在街上散步时,每次看到垃圾箱或垃圾车儿子都很感兴趣:“这是什么?”其实他每次都是明知故问。我则每次都和他在垃圾箱边站一会,指着上面的字让他读一遍,然后问他:“垃圾箱是干什么用的?”儿子吃了饼干、雪糕或喝了饮料后,我都会提醒他把包装盒拿着一直走到垃圾箱附近才扔进去。扔之前,我会让他把盒上的商品名称再念一遍,然后说:“咱们把空的‘汇源果汁’的盒子扔进去吧。”
如果孩子偶尔随手将不用的东西扔在路上,我会捡起来拿着,走到垃圾箱旁时再交给他投进去。现在,他基本上养成了不乱扔废物的好习惯。
孩子喝牛奶等保质期短的饮料时,我会问他:“过期了吗?”然后找出写有保质期的一行字,让他读一遍,之后我会告诉他已经生产几天了。现在,每次带儿子到超市买食品的时候,儿子都会问我“过期了吗?”这样的好处是,现在我买的东西都不会过期!通过这种锻炼,我相信“保质期”的概念已经在儿子幼小的脑子里扎了根,并形成了习惯。
草坪、花园边的告示牌,是既方便又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材料。每次带他路过草坪前的告示牌前,我们都停下了脚步,现在他已经认识和明白“保护”这两个字及这两个字代表的意思了,然后我教他读下一行“仅是多走一步”。等他学会以后,我就给他解释是什么意思。在我撰写本文的时候,儿子在我身旁玩积木。我用钢笔把这几个字写出来让他读。结果他立刻很流利地读出来了。
(四)孩子的格调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
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孩子大脑的发育,包括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家庭环境,日常经历和身体锻炼。过去,一些科学家们认为大脑的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拥有什么样的基因就发育成什么样的大脑,发育的过程遵循一个既定的程序。但现在越来越多人相信,早期经历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大脑和特定回路的形成。
外界环境通过感官来刺激我们的大脑——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婴儿第一次闻到妈妈皮肤传来的味道(嗅觉),父亲浑厚的声音(听觉),房间里色彩明亮的一件玩具的颜色(视觉),或者温暖大手的轻柔抚摸(触觉),这些感受都会传入大脑,共同塑造大脑回路的形成。
若把孩子的大脑想象为一栋房子。在生命的前三年中已经拥有成年时80%的脑体积的大脑,就已经完成了它80%的造房子工程——庞大的地基,添砖加瓦,屋顶房梁。下一步就是内部装修。买电线,装开关,连接各个房间电路,确保房子的正常运行。只不过大脑的回路要复杂的多得多。我们仿若置身于神经细胞形成的巨大星系之中,但这些细胞之间的连接还并没有建立。此时的大脑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每一个回路的连接正确建立,让它们最大效率的运行,并不断完善它们。
人类的大脑拥有超过千亿的神经细胞。这个数字可能很难想象,它是整个银河系恒星数目的10倍,或者地球上所有人口的20倍。神经细胞会分出很多枝杈(树突),和其他的神经细胞形成连接,传递化学信号。这些化学信号决定了这个细胞是否活跃或沉寂。因为正常的大脑发育在3岁以前最快,出生时脑重量为370克,此后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为出生时的2倍,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脑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第一年未时,脑重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年未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在3岁以下,特别是在0~1岁,小儿的智能发展日新月异。
宝宝一生下来就有很多潜能,如果不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使这些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受到窒息,永远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宝宝学习的黄金时期是3岁以前,最好从新生儿期开始教育。
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教育的效果,爱乐祺已通过种种实验研究结果得到了证实。对于人来说,无论学习蒙氏半日制国际班、音乐、还是创作坊、外语,都是早期好。因为在人的这一行为可塑期,学习进步快,人的智力发展,年龄愈大愈慢。
所以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的早期教育。
四、关于早教的误解
早期教育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这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0~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这时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给予正确的教育,就能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以儿童早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应考虑客观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视儿童的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性。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除上述训练外,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一)误解之一
教育对象的误解。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二)误解之二
教育目的的误解。我们在调研中发现,70.5%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结果,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厌倦上学。调查表明,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厌学率年年增高。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
(三)误解之三
教育内容的误解。目的的失足必然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早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
(四)误解之四
教育方式的误解。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8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对话,互动,这才是早教的本质。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并不说不能灌,而是不能都灌。
五、错误早期教育
对早期教育的无知,让中国的孩子们深受其害,他们没有了幸福的童年。 更让人担心的是,错误的早期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在人格、情感、心志、精神层面缺乏感受力,对美、对爱、对善,缺乏热爱。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足。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在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制止,觉得掰着手指头数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开发。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正确做法:家长应该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让宝宝自己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采取正确科学的早教方法,家长就能让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长,避免走一些弯路。
3.早教等同于学习。
目前,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视同于早期学科教育,孩子1岁以内学认字,3岁以内学外语。会识字、会背诗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并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0至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教的重点是把握好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七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和规律,采取鼓励性学习,创造快乐环境,开发其本身已有的潜能。开发体能、想像力、社交能力的娱乐课;帮助记忆、提高语言能力的音乐课;提高想象力和体能的艺术课比单纯的学习和机械记忆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六、早教注意事项
很多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在早教中心报了很多课程。
爸爸妈妈们以为学习越多的课程,越能让宝宝全面发展。其实只是把自己和宝宝弄得疲惫不堪。如果宝宝喜欢课程内容,上课的时候就会特别积极和老师互动,进步也不小。如果早教课程报得太多,从表面上看是各有侧重,但对宝宝智能的提高并没有加倍收效,还会造成宝宝的大脑疲劳,不如悉心选择一两门宝宝喜欢的更有效。
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爸爸妈妈们应该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宝宝一直在接受早期教育而没有任何进步的话,不要去怀疑孩子是否天分不够,可能是作为家长的自己,没有摸清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做到以上一点,并选择一家专业可靠的早教机构,那宝宝一定回馈一些惊喜给你。
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通过谈话,做游戏,做运动等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良好沟通,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这样对于孩子以后注意力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非常重要。早教机构提供了孩子们和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能学到一些促进亲子互动的知识,是否去参加学习还需要是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权衡。
如果准备上早教班,要注意早教班的课程的内容、上课的形式还有教学环境等。一个好的教育机构不是只培养孩子的技能,而是更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宝宝创造力的培养也很重要,重点要选择不会限制孩子想象力的早教机构。根据专家的分析宝宝的成长离不开运动,所以早教机构的活动场地的空间和卫生环境,设施的安全程度,都是要达到一定标准的。我的宝宝在美吉姆上课,他们有音乐、艺术和欢动3个课程,上课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在宝宝玩的过程中又会加入纪律性原则,让宝宝自然而然地形成纪律感;我觉得对宝宝的学习兴趣跟潜能的培养特别有帮助。而且美吉姆的教具都是从美国进口并且有专人维护的,所以孩子在那边上课家长也放心。
早教不是单纯的找老师给孩子上课,额外强加给孩子训练,家长要做到“以情为先”“以养为主、教养结合”,每天至少花一小时与孩子语言交流,与他们在生活和游戏中良好互动等。
专家指出,婴儿从出生那刻起,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家长要关注并培养其身体、情感、认知、社会活动能力等。
进行早教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过早的早期教育开发只能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无端给孩子今后的发展增添压力。因此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
进行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或教员应以安全为第一。不可为了达到某个课程目的而不考虑安全隐患。
七、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整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之所以要在这儿对早期教育词条作补充,是因为大家看到了,下面主要还是在讲知识教育。作为一家有责任、有良知的早期教育机构,必须坚持一种理想主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早期教育的健康发展。
初生婴儿认识周围世界,和外界取得联系是通过感知觉来实现的,因此对婴儿的教育应着手于发展感知觉方面的训练。所谓感知觉,是指人类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对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颜色、气味、味道、形状等各种特性的认识。父母应该及时给予婴儿适当的刺激,锻炼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及相应的神经系统、大脑等有关部分,促进婴儿智力的发展。
父母应给婴儿布置一个“小天堂”。为了使婴儿的视觉提早发展,可为他布置一个舒适的、色彩鲜艳的环境。如在婴儿睡床的周围,可为他挂一些红、绿、黄等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实物,放些鲜花或塑料花等;婴儿的衣服、被子等用品,最好也用不同颜色制成。当婴儿醒来时,通过观察可刺激他的视觉,促使其功能的成熟。
可让婴儿多听悦耳的音乐。婴儿一般都喜欢音乐,通过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给婴儿快乐的刺激和满 足。经研究表明,多听音乐的婴儿与一般发育的同龄儿童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机灵得多,动作和语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给孩子听音乐时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时音乐的声源不宜离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损害小儿的听力。
让婴儿动手动脚。婴儿动作的发展,反应了神经系统的健全和发展程度,因此婴儿要加强动作训练,多活动手脚。5~6个月后的婴儿可以自己玩玩具和实物了,一般多挑些色彩鲜艳的玩具让婴儿玩耍,品种要经常调换,以提高他的兴趣。此外,还应适当地让婴儿在床上练习翻、滚、 爬、蹬、踢等。动作的发展增加了孩子对外界接触和观察的范围,可提高他们对外界认识的能力。
让婴儿多接触大自然。1岁以内的婴儿应经常到大自然中,如抱他们去公园或田野,看看绿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带他们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或看家禽、小鸟等,提高婴儿观察的兴趣,发展其好奇心;经常可抱婴儿去看看商店中陈列的各种商品、画片、模特儿等,在观察的同时,对孩子进行亲切的解说。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视觉、感觉和听觉,丰富婴儿感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良好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另外,经常在大自然中出现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的沐浴和活动四肢,使婴儿的身体健康成长。
让婴儿多与成人交往。为了发展婴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大人应该多跟婴儿接触,经常与孩子“说话”“提问”,引逗他们发声和发笑;训练他们叫“爸、妈”等单音词,教他们做些简单的动作;给他们讲解动画片的内容等。成人,经常与婴儿交往,不仅使他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 发展,同时能使他获得一种身心发展的重要环境。不仅孩子身心感到舒适、愉快和满足,而且婴儿的智力能也得到发展。
八、如何选择早教产品
早教产品对于婴幼儿来说,生活就是游戏,婴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成长,而玩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它能锻炼肌肉,促进动作的发展,启迪孩子的心智;孩子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自由与规则,过程与结果,在满足玩的乐趣的同时,丰富了自己人格的内涵。但玩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玩具的类型不同,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同,对一个没有上学的孩子,玩具就是他们的教课书。孩子通过玩具去认识世界。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家长要合理地选择玩具,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简单、最普通、最便宜的,如七巧板、积木、皮球、布娃、长毛熊、白纸、蜡笔等。依照玩具能产生的教育效果,可分类为:教育益智类玩具这是多数家长愿意选购的玩具,如套迭用的套碗、套塔、套环,可以由小到大,帮助学习到序的概念。拼图玩具,拼插玩具,镶嵌玩具,可以培养图像思维和进一步的创造构思部分与整体概念。配对游戏、接龙玩具等既能练手,又能练习动脑。
1.动作类玩具。
这是几代人都离不开的玩具,如拖拉车、小木椅、自行车、不倒翁,它能锻炼婴幼儿的肌肉,增强感觉运动协调能力。
2.语言类玩具。
成套的立体图象、儿歌、木偶童谣、画书,可以培养宝宝视、听、说、写等能力。
3.建筑类玩具。
如积木,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既可以建房子,也可以摆成一串长长的火车,还可以搭成动物医院。总之玩具可以让孩子随心所欲地使游戏变化,充分发挥想象力。
4.模仿游戏类玩具。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几乎每个学龄前儿童都喜欢模仿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不同人物,模仿不同的角色做游戏。因此,锅碗瓢匙;城市、街道、汽车、房子;娃娃与医院,玩具商店等,通过模仿,巩固和扩大见闻,了解家庭生活、社会的规则。
5.科学类玩具。
第三代早教玩具采用的是国际最新光学图像识别技术和先进的数码语音技术开发而成的,更加智能,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等感官系统。最具代表的第三代早教玩具是点读笔和儿童学习电脑。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刺激大脑的开发,不仅让孩子学到综合学科的知识,为孩子入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孩子的智力和素质。
6.交互式早教产品。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研究证明,在幼儿早教中采用交互式情景课件,运用互动式教育模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取得很好的启蒙益智效果。
交互式早教产品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融合情景和互动为一体,充分启发孩子思考能力,主动解决问题,有利于儿童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培养。
九、关于音乐早教须注意的问题
音乐本身即是一项才能的教育,它并不属于专业者,而是一种人人触手可及的学识与涵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课题研究组人员对0~6岁儿童因材施教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初期的成果——
1.音乐可以提升注意力。
婴幼儿的注意力不仅短暂,而且很容易转移,一般来说10分钟左右就会产生疲劳。然而极具亲和力的音乐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持续增长。
“音乐在因材施教中的作用”的课题组在实验阶段,让一组5岁左右的孩子每天听一首经典儿童古典音乐,如《小狗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时钟店》等,一个月后,再经实验测试表明,这些孩子的注意力广度比未经训练的孩子提高了4倍。
2.音乐提升语言能力。
音乐本身是一种语言,让孩子把听到的讲出来是最好的语言能力训练。
匈牙利音乐教育学家柯达依倡导过这样一种教学法:先是让孩子聆听莫扎特、贝多芬或巴赫的古典名曲,孩子们可坐可卧,闭上眼睛,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老师跟着节奏、随着音调的变化在一旁给他们讲解,直到乐曲终了。然后,让孩子们自己跟着音乐讲解一遍。如此下来,孩子在音乐方面的提升暂不用说,意外的是,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语言能力比同等水平的孩子提高了许多。
3.音乐提升记忆力。
没有谁天生记忆就好,都是经过后天的训练逐渐加速和延长记忆的持续时间,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音乐正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教材。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古典音乐中的精品,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结果说明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乐曲了。
4.音乐提升想象力。
音乐是培养一个人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一个年仅8岁的小姑娘立志当一名文学家,她在语言学习和写作上下了很多工夫,但成绩偏偏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经过著名音乐家的指点,开始练习钢琴。奇迹发生了!她的作文开始突飞猛进,她说:“音乐让我有了灵感,我有写不完的想法。我再也不相信自己没有写作天赋了。”其实,小姑娘的变化是很自然的,因为她在接受音乐训练的过程中,大脑得到了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从而培养了想象力和艺术的直觉。
5.音乐的不当选择和使用。
父母教孩子欣赏音乐时,常会犯以下错误:
(1)选择的音乐不当。
父母随意拿出音乐带就放给孩子听,不管他爱听不爱听、能不能理解。
(2)不注意孩子的情绪。
父母在放音乐给孩子听时,不注意他的情绪。 如孩子正在兴奋地玩耍时,让他听摇篮曲。
(3)教孩子欣赏音乐的方法不恰当。
只用语言将音乐的内容描述给孩子听,忽视让他自己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缺乏经常性.
父母有空闲、情绪好时就教孩子欣赏音乐,忙或者情绪不好时就中断。
十、早教目的性探究
教二三岁的宝宝进行早期阅读,不能期望他和成人一样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成人阅读是为了学习或消遣;而教宝宝阅读,只要能培养起他的阅读兴趣,目的就达到了。孩子有了阅读兴趣,就会产生出更多“深入”学习的动力。
1.与识字大卡结缘。
在儿子差二个月二岁时,我给他买了一套60多个字的识字大卡。这是一套单张的、纸料很厚的卡片。卡片的正面是一幅大彩图,右上角或左下角的田字格里写了一个与图有关的字,背面是这个字的毛笔正楷写法。一开始,儿子显然把这些卡片当成了玩具。他饶有兴趣地认识卡片上的动物或物品。一个月后,有一天我无意中双手拿起一张卡片把背面的毛笔字面向儿子,然后摇来摇去嘴里说:“嘀答答,嘀答答,这个念什么?”儿子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他大笑起来,当然,他不认识。我把卡片翻过来让他看到图画,并指了指图画旁的小字,念了两遍,再翻过来让他看毛笔大字,再念两遍,然后我又问“嘀答答,这个念什么?”儿子就能正确地念出来,我很夸张地表扬了他,还亲了一下他的额头,然后大声说:“哎呀,你真聪明!”之后,我又找了另外三个笔划比较简单的字,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他。
到下一次玩这个游戏时,我先找出了第一次念过的四个字,问他:“嘀答答,这个念什么?”儿子居然记得了其中的三个。我又把另外几个比较简单的字混入其中,继续跟儿子玩这个游戏。儿子渐渐地有了成就感,因为他居然能读出一些“奇怪”的字,当然,作为鼓励,表扬是不可少的。
2.美妙的睡前游戏(早教案例)。
后来我们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玩一会“读字”游戏。差不多 一个月后,他已经认识了六十多个字了。就算我把字写到其他的纸上,他也能认出。
识字的过程中也免不了出现笑话。在认识了“胖”字后,每次玩游戏时,儿子都要先把“胖”字找出来扔到床下,嘴里嘟囔着“不要胖”。我很莫明,为什么他不喜欢这个字,可能因为这张卡片上画的是一个露着肚皮的又丑又胖的男人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如今,诸如儿歌三百首之类的儿童读物,他也能很流利地朗读了,表明他已经完成了基本的阅读。
3.方法得当,掌握原则是成功的关键。
从教儿子早期阅读的一年多来的经验看来,早期学习阅读,只要方法得当,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宝宝最好的学习范本就是你。跟宝宝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开心的笑——每天的亲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学习。但有的时候,你是不是很难想到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新方法。
十一、50种有趣、科学的亲子招术
1.眼神的交流。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 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眼神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2.呀呀儿语。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3.母乳喂养。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4.吐舌头。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
5.照镜子。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6.呵痒痒。笑声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比如“呵痒痒”等,有助于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7.感觉差异。把两幅较为相似的画放在距离宝宝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画中有棵树,而另一幅中没有,宝宝一定会两眼骨碌碌地转,去寻找其中的不同。这对宝宝今后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8.共同分享。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树啊!”“宝贝,有没有听到铃声了吗?”……最大限度地赋予宝宝扩充词汇的机会吧。
9.一起傻。小家伙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发出傻呼呼的声音——“噢咯”“嗯哼”等,偶尔还会发出高八度的怪叫声。
10.共同歌唱。尽量多学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编歌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给宝宝唱歌,还可以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数学的学习。
11.换尿布时间到。利用这一时间让宝宝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的小脑袋瓜与你的言行同步。
12.爬“圈”。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围着你爬。这是最省钱的“运动场”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购物时光。留点空闲,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颜色,会使宝宝欢欣鼓舞。
14.提前预告。睡觉关灯之前大声地宣布:“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让宝宝慢慢地领悟因果关系。
15.没事逗着乐。轻轻地对着宝宝的脸、胳膊或小肚肚吹气,逗宝宝“咯咯”笑。
16.揉纸巾。如果宝宝喜欢从盒子里抽取纸巾,就随他去吧!看着他把纸巾揉成一团,再看着他将其展开,花几分钱就能有一个可以训练宝宝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乐而不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纸巾下面让他找,不过,当宝宝找到的时候,一定要大加赞赏哦!
17.小小读书郎。给8个月大的宝宝读故事,两三遍之后,他就能够意识到文字的排列顺序了。给宝宝读书,对他的学习语言真的很有帮助哦!
18.躲猫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能让宝宝笑声不断。他会认识到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
19.触觉体验。用不同质地的布料(丝绸、丝绒、羊毛、亚麻布等)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双脚或小肚肚,让他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20.感受宁静。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和宝宝静静地坐在地板上——没有音乐,没有亮光,也没有游戏。在宁静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21.家庭影集。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照片制作成影集,经常翻翻,有助于宝宝增进记忆。当姥姥来电话时,不妨让宝宝一边听电话,一边看着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22.与食物亲密接触。为宝宝准备一些小零食——青豆、面包片或苹果片,训练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协调能力。
23.丢丢捡捡。看着小家伙把东西从桌子上一样又一样地扔到地上,虽然你的头都快气炸了,可你还得坚持不懈地去捡哦,因为你的宝宝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奥秘呢。如果方便,你还可以给他几个乒乓球,并在他的桌子下放一个篮子,让他瞄准,发射!
24.试试运气。挑选几个空盒子,把一个小玩具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不断地掉换盒子的位置,让宝宝猜猜玩具在哪里?
25.越过障碍。把沙发垫、枕头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宝宝一起爬过去,绕过去,看看谁更快。切记要让宝宝多赢几次,这样他才会更有积极性哦。
26.“走走看看”。在房间里布置一些玩具,让宝宝以不同的速度爬行,并可以不时地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玩一玩。
27.接受挑战。宝宝长大了,他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想象力向你挑战,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样好了。譬如发出奇怪的声音、向后爬或是啃玩具。
28.做鬼脸。鼓起你的腮帮子,当宝宝摸你的脸颊,你就吐气;当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头;当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邹眉耸鼻……不时地变换方式,让宝宝有一种新鲜感。
29.触摸物品。抱着宝宝在房间里到处逛逛,用他的小手触摸窗户、电话机、冰箱及电视机摁纽等,一边摸一边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30.编故事。挑选一些宝宝最喜欢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换成他的名字,他会觉得更有趣。
31.自制动物书。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动物拍照,结集成一本相册。时常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欣赏,让他找一找大象、海狮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为动物配音。
32.让宝宝自己做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例如让他自己挑选吃饭的小碗。这样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决定受到了你们的重视。
33.回忆“过去”。和宝宝一起观看家庭录像带,回顾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一边看一边讲述,这不仅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还能提升其语言能力。
34.点点数数。数一数楼梯的台阶,数一数宝宝的手指,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养成一种大声数数的习惯,很快的,宝宝就会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数数了。
35.看图回答问题。找一本宝宝熟悉的图画书,指出其中的细节,从抽象到具体向宝宝提问,如“小兔子爱吃萝卜吗?”(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么呀?”(具体)
36.关掉电视。宝宝需要和你亲密交流,这是电视节目无法给予的。
37.寻找“小汪狗”。不时地把书本合上,考验一下小家伙的记忆力,看看他是否还记得书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38.转起来吧,宝贝。抱着宝宝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旋转起来。
39.匹配游戏。挑选宝宝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写照片,一式两份。将照片正面朝上摆放在地板上,帮助宝宝找出两张一样的。
40.雨中游戏。在小水坑里踩踩,在湿草地上坐坐。虽然有点脏,但非常有趣,宝宝会在快乐中感觉干与湿的区别。
41.捕捉昆虫。和宝宝一起在书籍或杂志中认识昆虫(瓢虫、蟋蟀及蝴蝶),然后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42.培养幽默感。指着爸爸的照片叫“妈妈”,然后告诉宝宝弄错了,大家一起为“错误”而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43.穿衣游戏。让宝宝穿上爸爸的旧衬衫,看看他的反应,相信他的创造力一定会让你感到吃惊。
44.感知容量。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时候,让宝宝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有的时候会溢出来,有的时候却装不满,那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哪个杯子大,哪一个杯子小吧。
45.认知颜色。选定一种颜色,带着宝宝一起寻找家中所有相同颜色的物品。
46.干家务。当小家伙蹒跚学步时,他就会帮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试试吧。
47.图书馆一游。千万不要错过了讲故事、看书的好机会哦。
48.认识ABC。每周一个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贴A字母磁贴,吃A字形的饼干,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出A字母等。
49.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旧玩具翻出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宝宝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50.情感交融。临睡前抱着宝宝,问他这一天里什么让他最高兴,什么让他最伤心?帮助他回忆今天,感知过去,及时了解他的情感。父母应坚持这一职责,直到孩子跨入大学校门。
十二、早教注意事项
数千年来人们也总把教育与“传道、授业、解惑”连在一起,认为教育就是上课,是大人讲、孩子听的说教和灌输。不少家庭陷入了早期教育的误区:
例如重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活动,轻视同龄人的游戏、自由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融合;重智力开发,轻视性格培养;重知识传授,轻心理发育;单纯把希望寄托在幼儿园和学校,忽视家庭早教的重要性;只顾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广泛兴趣的培养;一味的“血缘爱”“溺爱”“赏识”而毫不懂得“教育爱”和“双向爱”,还有人误以为早期教育是小学课程的下放和提前……这样就把早期教育的“经”念歪了。
1.5岁以下儿童不宜学钢琴。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钢琴越早越好。但专家建议,5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要安排正式学习钢琴。
因为此时的孩子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骨关节、韧带和骨节囊都较松弛,过早练习钢琴或练习时间过长、用力过猛,都会影响这些部位的发育,严重的还可能使骨骺受损。而骨骺会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手指骨关节骨骺受损以后,可能导致手指长短、粗细发生变化,严重者握拳都会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注意力不能十分集中,在练琴时会不自觉地扭曲身体,可能会造成脊柱侧弯、双肩高低不平衡、胸部左右不对称的情况。
2.着装影响孩子一生。
着装是一种综合艺术,线条、色彩、结构等对儿童的行为、心理有很大影响。着装也可以说是成人对儿童早期审美教育的一种物化行为,这种教育和引导从儿童的视觉渴望那一刻开始,伴随孩子一生。
3岁~5岁的孩子,对色彩的认识逐渐成熟,这是培养儿童对色彩感受、形状认知变化、衣物贴身感受的时期。所以父母有针对性地进行着装教育非常必要。不得体,也不美观的着装,对孩子审美观的形成不利。
专家们认为,着装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服装设计师有很大的责任,服装设计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儿童设计不同的服装,引导其对美的欣赏和接受,可以弥补父母审美的不足。国外学生着装多样,有便装、节日装、运动装等,孩子在不同的环境着不同的服装,能不断加深对服装文化的理解,也是一种文明的标志。
3.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高度“敏感”。
没有人能够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才是伴随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最亲近的人。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其实都包含着许多能力发展的敏感期,有些敏感期可能通过“不良现象”表现出来,有些敏感期则容易被当作正常行为而被忽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规律和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发现。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各种表现保持敏感。
4.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的育儿方法。
当我们对孩子的成长保持高度“敏感”后,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找到事半功倍的方法。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出现相同的问题时,所需要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以布奇乐乐园中解决“叛逆”问题为例,如果是1~3岁的孩子,转移注意力、冷处理或正话反说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是3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能就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亲自尝一尝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家长需要掌握各种与孩子年龄特点相符合的育儿方法。
早教是比较宽泛的概念,一般指6岁前,在进入基础教育前的教育。具体说来,0岁~3岁为亲子教育,3岁~6岁为幼儿教育。可以说,正式上学前各方面有目性的教育都应视为早教。
早教很重要,方向要正确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能说是错的,如果从重视早期教育的角度来看是可取的,但是有些家长把起跑线的方向搞错了。
针对早教,家长的态度和作法各不相同。部分家长给孩子报早教班,不是孩子喜欢,而是逼着孩子上,家长期待孩子有了特长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部分家长比较理智,给孩子上些文艺方面的早教班,如钢琴、小提琴等,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还有部分家长完全是从众,看其他孩子上早教课,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果不上就落后了。
早教对孩子一生健康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奥地利专家曾提出“关键期”的概念,即在孩子某个年龄阶段,某方面的能力发展,教育花的力气小,收效大,事半功倍,但过了该阶段就事倍功半。事实上,过了某个阶段,并不是说不可以发展某方面的能力,只是花的功夫要更多,收效较少。因此,这个阶段应称为敏感期或最佳期。
所谓的敏感期多在6岁以前。比如亲子关系的敏感期在0岁~3岁,涉及到家庭教育是否有效。孩子语言的发展在2岁半之后处于一个爆发阶段,2岁半前孩子词汇量增加很少,口语敏感期基本上在3岁,孩子发展语言特别快。所以在孩子3岁~4岁阶段,要尽可能让孩子的语言发展,可以采用亲子阅读,引导孩子表达,尤其在形容词方面多下功夫。如在描述小白兔时,可以用“可爱的”、“活泼的”、“好看的”等形容词,孩子词汇量会有较大的提升。让孩子懂得遵守规矩的敏感期一般是在4岁左右。0岁~3岁阶段,尤其是0岁~2岁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无论大脑神经元的建立,大、小肌肉的发育都很快。
孩子成长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生理和心理的成长。生理成长家长比较关注也好理解,如牙齿,肌肉力量,身高、体重等方面。但心理上的成长,家长通常不是特别关注,也不太明白。心理成长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智能、情绪和社会性的成熟。
情绪的成熟通常指自控力好,通过自我控制,克服内、外部的干扰。在这方面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太高。情绪发展的重要生理基础在于大脑前额叶部分,然而4岁前,孩子这部分发育很慢,遇到孩子情绪不成熟的一些表现,家长要宽容,因为孩子在生理上还没有准备好。
社会性的成熟是指在社会性群体中,学会如何尊重别人,如何与别人交往,遵守社会法则等。通过教育将生物人转为社会人。社会性成熟是孩子心理成长非常重要的部分。
早教的原则是什么
早教的原则,首先应是孩子生理方面已经准备好了,二是孩子要对早教的内容喜欢,从中感受到快乐。对6岁以内的孩子来说,最关键的是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而教育的意义应在于,孩子合理的需要家长要真心真意地满足,不合理的要正确、科学地引导。
孩子6岁以前,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通常,孩子3岁前以动作思维占主导,比如想告诉孩子凳子可以做,只是说,孩子在没有亲自体验之前,大多数是不理解的。再如,想要让孩子知道苹果是红色的,最好的方式也是让他看一看,摸一摸,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3岁~4岁,孩子从动作思维转为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很多孩子知道3个苹果加4个苹果是7个苹果。但对于抽象思维的问题“3加4等于多少”,可能就会茫然。10岁左右,孩子基本上从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这也是一般到了中学,孩子才会接触代数的原因之一。
早教,正确的方向应该是教会孩子具有乐于助人、有爱心、孝顺等品性,知道做人的道理。
温馨的家是最好的早教课堂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在每个年龄阶段,对孩子爱的方式和内容应该是不同的,要有不同的重点。
孩子最好的早教课堂应该是温馨的家。孩子出生后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母乳喂养不仅是营养问题,在哺乳的同时,肌肤接触,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的心跳,就有了安全感。这也是家长要亲自带孩子的原因。
0岁~6岁阶段的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最多,父母是孩子早教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早期阶段是模仿学习,模仿父母如何说,如何做,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就是教材,往往“身教胜于言教”。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最大,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间是否互相尊重,理解,而人际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和谐的夫妻关系。
0岁~3岁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父母应多拥抱宝宝,拥抱是非常好的获取安全感的方式,同时能培养孩子的坌模人格上向良好方向发展。此外父母还可以抱着孩子,在抒情音乐的伴奏下跳舞。
对3岁~6岁的孩子来说,开心最重要。父母要做的主要是陪伴,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家长和孩子处于平等状态。另外,陪伴还可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如果孩子喜欢汽车,那么表扬孩子就可以将汽车相关的东西作为鼓励物和强化物,而给孩子他并不喜欢的东西则往往达不到表扬效果。
人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是“接地气” 。大自然是送给每个人的一本最丰富、最精彩而且不需要花钱的书。家长应该懂得,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春天小草慢慢发芽,慢慢长出叶子,可以让孩子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是如何生长、变化、发展的;问孩子有多少棵树,实际上包含数学的内容。物理、化学、生物等抽象的概念,在大自然中会以真实的状态表现出现,孩子也容易理解学习。
早教不要传授知识性的内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任何心理活动都要有生理基础。0岁~3岁孩子的早教,应是在孩子生理准备好的基础上进行,让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得到发展。美国加州大学的实验显示,孩子智能得以较好的发展,需要小伙伴之间快乐的玩耍,同时也离不开爱。
但部分家长方向走错了。早教应选择孩子生理上已经准备好,同时孩子喜欢,学校、家里满足不了的内容。因此,选择各种形式的早教课时,很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
那么,孩子都需要上早教课吗。其实,早教课对孩子来说既需要也不需要。如果作为多元智慧的启蒙教育,给孩子报些他喜欢的绘画、音乐课等是可以的。但早教一般不主张传授知识性的内容,把小学的内容放在幼儿阶段来学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做的弊端在于,6岁的孩子往往对学过的内容不能保持关注,长此以往有可能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尽管初期成绩会领先,但到三四年级,知识难度加大,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系列问题。因此,早教可以侧重在艺术方面,如钢琴、小提琴、舞蹈等,从多远智慧角度给孩子提供不同的平台发展。
选择早教有方法
首先,对孩子来说,他是否愿意,是否喜欢上早教班,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应仅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去选择早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