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素质发展 策略研究
语文具有工具性,它不仅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大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还是一门具有思维性、人文性的学科,语文学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核心素质的好坏。现如今,通过课外阅读发展语文素质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不仅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有效地协同语文教学发展语文核心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刻不容缓。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是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拓宽思路,树立正确而科学的课程资源观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校实际条件,广开教学思路,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资源得到科学而又具有创造性的利用。例如在阅读《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文章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的小鱼。”这句话,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将收集到的有关浅水洼及小鱼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小鱼的活泼可爱。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文本,教师要做到有机开发。以农村小学为例,其独有的环境就可以成为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例如在阅读《落花生》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去看、去问有关花生的事情。整个活动完成下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花生的外表,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花生的品质。其次是社会课程资源。社会资源具有形象性、实践性等特性,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第一,利用风土民情,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有关风土民情的课外书籍的内容。第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学生识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汉字,就可以让学生搜集身边的错别字,进而推动社会上用字的规范性,这样的做法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识字数量,提高观察能力。而且当学生识的字多了,其阅读地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进而使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二、开展定期的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对于活泼好动、爱玩的小学生而言,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切实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及充分发挥阅读活动的作用,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落实阅读的书籍。教师可以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订购课外书籍,并将其放置于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学生触手可得的地方。其次,落实阅读时间。将课外阅读列入语文教学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落实活动,实现活动的多样性。像是开展阅读比赛和评比,其详细内容包括作品解读、文章欣赏、演讲、讲故事大赛、课外知识竞赛,等等。例如,教师在班级中定期开展阅读古诗主题班会,这样的活动会使得班级中掀起一股阅读古诗的热潮,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这一学期过完之后,会不经意间积累许多有关古诗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素养。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发展状况,而且能提高学生阅读参与度,激发兴趣,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为了切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终身学习。为此,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及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读书方法有很多,阅读方法会对阅读的速度及阅读的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对待不同的书籍,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浏览法。顾名思义,浏览法就是指用极快的速度将书浏览一遍。对小学生而言,他们要读的书有很多,但是在精力和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使学生阅读大量书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浏览法阅读。那么哪些书籍可以用浏览法阅读呢?第一,资料性的作品,只要求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即可。第二,那些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书籍,只要求知道故事的大概和其蕴含的道理即可。其次,摘抄法。这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对于那些与语文知识相关性高的书籍,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其他的还有精读法、跳读法等。但是有的教师并不这样划分阅读方式,而是将阅读方式划分成了文学作品阅读法、麻醉性阅读法、信息式阅读法、经典著作阅读法。总之,无论哪种划分方法,只要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就是行之有效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能力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极具创造性,因此,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方式,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现自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5年科研项目:“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项目成果(项目代码:15JK2104)。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8-01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暨我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推进的第7个年头,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情况,探索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及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者做了此项调查,以期能为小学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一定参考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西安市H小学为个案,并从1-6年级中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自然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生问卷379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其中男生193人,女生186人。根据本研究的目的编制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问卷从阅读兴趣、阅读类型、阅读策略、阅读量及阅读时间、阅读环境和阅读效果六个维度编制。与此同时,本研究辅之以访谈,从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名学生、1-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运用EXCEL和SPSS19.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态度
从调查的数据分析,90.5%的小学生对阅读较感兴趣,其中女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高于男生。有86.8%的小学生可以做到自觉阅读,说明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浓厚。而在问及“你认为课外书是否会妨碍学习”时,65.2%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会影响学习,但同时需要注意28.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与阅读书目的类型有关。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习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结合学生访谈可知,低年级(1-3年级)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类型较为丰富,且家长干预程度低;高年级(4-6年级),尤其是毕业班,在课外读物选择上功利性较强。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类型及内容
由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小学生感兴趣的图书类型依次为:文学名著、科普类;故事类;学习辅导类;动画卡通类;语文课本及其他。结合访谈发现,低年级(1-3年级)学生更倾向于儿童文学类容易阅读的图书,如《动物百科》等。高年级(4-6年级)学生则更倾向于玄幻类、冒险类等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文学作品。与此同时,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对于图书的要求日益提升,图书既要有可读性,又要讲求画面感,68.6%的学生最喜欢的图书样式为“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另外,有趣的书名、封面、插图是吸引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老师、同学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对选择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及阅读时间分配
在有关 “你每天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读书、读报、读杂志吗?”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中显示,70.7%的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相对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且此段时间多集中在睡觉前、午休及课间等时间段,时长约为30-60分钟。在课外阅读遇到困难时,查工具书成为了78.4%学生的选择。深度访谈后可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结合对教师及学生父母的调查发现,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度近几年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在有关“你每天的阅读量为多少?”这一问题的数据统计中显示,学生阅读量与其年级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量逐渐增大,阅读类型逐步丰富。结合访谈发现,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岁年级的升高而逐步清晰。
(四)小学生课外阅读环境及阅读效果
由数据分析,教师布置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常态,阅读内容布置与此阶段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联系紧密,同时结合访谈,教师自身的阅读习惯也会成为其对阅读作业布置频率的影响因素。同时,父母阅读习惯对于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父母自身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父母部分会选择陪伴孩子阅读。此外,35.6%的小学生认为阅读习惯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结合访谈发现,30.3%的小学生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氛围关系密切。
在阅读效果方面,74.9%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习帮助很大,通过访谈发现,阅读的重要性小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阅读对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积累优美词句都有一定的帮助。在有关“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显示功课太多这一选项占影响课外阅读效果的的29.6%。结合访谈发现影响课外阅读的障碍呈多元化,如时间、精力、书目类型、兴趣、网络等都成为课外阅读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影响因素。同时学生也反映大量的网络讯息和媒体平台也是影响传统纸质阅读的重要因素。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调研发现近几年随着儿童阅读工作的推广,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同。在社会舆论及政策的支持下,学校、社区的图书馆资源日益丰富,阅读为儿童的成长带来快乐。在调查中发现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困难阻碍着课外阅读。如阅读功利化的思想,这使得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另外,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名目繁多的补习占据了小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课外阅读变成了参考书、工具书阅读,这也让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家庭阅读氛围的缺失,家长对儿童阅读缺乏指导也成为影响儿童课外阅读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对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手机、电脑的使用逐步替代了人们对纸质书的需求,缺乏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及家庭阅读氛围的缺失,如何改善这一情况,为我国今后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课外阅读及全民阅读指引了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永红,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关键词】课外阅读;创新能力;阅读策略
前言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而且《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少做题,多读书。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课外阅读是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然而小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究其原因有:
1.学生的作业负担仍偏重,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在校外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后进生)多数被老师“好心”的辅导和补课所挤占。回到家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家长又另开“小灶”,复习期间尤为严重,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
2.缺乏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家庭重视程度不够。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小县城,生源要么是学校周边施教区范围内的,要么是附近乡镇及农村的,而且一部分是务工人员的子女和留守儿童。在许多家长的眼里,课外阅读在小学没有必要,他们更重视的是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加上部分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自身读书看报者甚少,未能较好地为子女提供学习的榜样。不少小学生在调查时反映,有时很想多买几本课外书,但都遭家长制止。理由只有一个:与学习无关。家长的育儿观念未能适应教育新形势所需,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观念。
3.受其他信息渠道所抢占。小学生课余大多时间用于看电视或热衷于上网;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孩子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以我校为例,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靠家长外出打工挣钱来维持,根本不可能给学生订购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大部分依赖于学校统一的下发资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和家长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他们向教师咨询,到书店购买了一些相应的阅读书目。可是,作为小学生,贪玩、自觉性不强又占了上风,这样,就形成有了书,但不去看的局面。
二、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1.做好课外阅读书籍的引导
如今的课外读物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小学生受到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图书的选择和识别方面还不够成熟。为此我们要主动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引导和推荐。我们语文组的老师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为理想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诵读类。包括古诗词、中华经典语录、现代优秀诗文的诵读。在晨读课、语文课及各种活动课中,让学生吟诵、熟读,以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语感,接受传流文化的熏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名著类。《课程标准》提出了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很多学校和老师还认识不够,实践不足。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让学生阅读名著,和大师对话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语言、进行精神提升的途径。
(3)浏览类。指时文、报刊、网络的阅读。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
2.改变以往单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借鉴英语中的KWL教法
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KWL是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聆听他人的发言等方式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I have learned”,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
3.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多彩活动。比如:我带一年级时开展的“一天一个故事”,以增强学生兴趣为主,随着他们阅读能力的增加,我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历史故事、名人名言及心得体会等讲出来,向大家展示自己读书的成果,真正营造一个人人喜欢读书,人人W会读书的氛围。通过一系列课内外的活动,使学生达到有一定量课外阅读的积累,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结束语
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只要我们明确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积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注重方法和效果,持之以恒,农村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将会得到充分的挖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思红.学会阅读.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5(3)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56-01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1、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分数。目前,大部分的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太过于注重小学生的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都是以提高学生成绩分数为目的,来进行一系列的基础知识培训教学,从而忽视小学生的品德与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小学生无法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使小学生厌倦语文教学课程,也就发挥不了德育教育的目的。
2、教师对德育理念认识不足。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也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入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实现 [2]。与此同时,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的了解不够充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只是空谈,这样不仅会影响小学生的品德问题,还会降低小学生的素质水平
3、教师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要想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而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会影响小学生品德培养,还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下从语文教学课堂、课外活动、课外阅读以及语文教师角度四个方面融入德育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1、从语文教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的主要措施。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通过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素养。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必须运用讲析理解法,对德育和智育进行完美结合,在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发挥作为引导者的作用,来引导小学生自行思考与探究,并理解小学生提出的要求问题,最好给予肯定与支持。这样才可促使小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课程,同时也能使小学生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含义。
另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就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入品德教育,可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都得到提升。为了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语文教师可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多种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训与品德教育目的。与此同时,从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这样还可促进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3、从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实施德育教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德育融入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丰富课外阅读语文内容,还可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3]。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首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来准备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在语文教学课外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应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小学生的正确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思想觉悟,促使小学生能在课外阅读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与品德教育。
另外,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小学生能够热爱语文课外阅读,促使小学生品德的提升。
4、从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实施德育教育。为了能够使得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教师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品德培养,这样才能使得品德教育更加具有实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正确的言行与观念,主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情感得到提升。因为只有语文教师做好榜样、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另外,在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行对语文基础知识与德育教育的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并制定培训计划,这样不仅可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还可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每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要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策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课外活动、课外阅读、语文教师四个角度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使得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而且也可使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邱 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中旬),2013,08(09):78-79
关键词: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问题背景
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薄弱,根据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原因。
1.学生层面
课外阅读兴趣和动机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心理意向因素。调查表明,不是农村小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而是由于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家庭条件、家庭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即使进行一些课外阅读,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为考试时作文能得到高分而读,读别人的习作,记别人的习作。
2.教师层面
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动机的激发,与教师的阅读素养密不可分。教师如果喜欢阅读,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查发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阅读量就很少,阅读面很窄。很多老师一年很难读完一本书,至于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就更少写了。而且,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很多老师往往禁止学生阅读考试范围之外的书,推荐的都是这习作选、那习作选,甚至要求学生背别人的习作,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得到高分数。
3.学校层面
作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义不容辞。而相当多的山区农村小学,师生阅读资源匮乏。其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导致教师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是读习作、背习作、抄袭习作。再就是学校、班级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怕影响、耽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最终影响学生期末考试成绩。
二、应对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薄弱的现状,笔者以为加强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尤为重要和必要。
1.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山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做到:
(1)个性化
独具个性化的学校和教师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①个性化的学校决定个性化的课程。由于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社区资源和办学宗旨,因此每所学校都应该进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开发。
如宣汉县黄金镇明德小学,由台胞王永庆先生捐建,王老先生给该校捐献了系列《读中华经典》读本,就可以将系列读本开发成为明德小学的校本课程。
②个性化的教师构建个性化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特长,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如黄金中心校符纯桂老师创作了大量的科技制作小论文,并让其成为黄金中心校科技方面的课外阅读校本课程,一方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热爱科技小制作的情感。
(2)多样化
校本课程开发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发的形式上。
①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单一的国家和地方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外阅读校本课程内容应注重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涉及的领域要广。
②开发形式应灵活多样。从课程开发的水平或层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活动方式除课程新编外,还有课程选编、课程改编、课程拓展等,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
(3)实用化
①课程资源构建要体现实用性。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质就是发现、挖掘对学生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因为它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所以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的构建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②课程呈现方式的实用性。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指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正处在成长阶段,可以考虑编写实用便捷的课程呈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2.课外阅读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1)适时激趣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主要方法:
①榜样激趣。给学生讲伟人、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如高尔基、、列宁、等读书的故事。
②精彩片段欣赏激趣。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可选取精彩片段朗读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③好书推荐。如语文课学习了《早》,及时推荐《朝花夕拾》,供学生参考阅读。
④活动激情。教师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早会赏读、读书心得交流、阅读竞赛等活动,教师适时给学生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情感。
(2)适时指导
学生课外阅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朗读、渗透、讲解等对学生正确、个性化的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购书指导。教师应经常逛书店、进阅览室,也要经常阅读,把看到的新书、好书介绍给学生。
②阅读指导。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其次要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如读唱结合、读思结合、读疑结合、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其学科特点使得语文教学既能够传授学科基础知识,又可以对学生的素质水平,人格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又可以对学生的人格进行熏陶与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只有在喜欢做的事情上才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因而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善于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教师应当减少单纯书写性作业量,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课外阅读。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须承担的任务,也是保证教学效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首先语文教师应起到带头作用,用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师在做阅读带头人的时候,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中国文学名著上,还要重视对当代儿童文学的阅读,了解当前儿童文学的现状,对当代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如秦文君、杨红樱等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对外国的文学著作进行阅读,为未来的阅读指导做足知识量的储备。
其次,利用文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指导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存在和价值,了解古今中外名篇中的人文美感。教师在指导中,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的创作背景、制造疑惑悬念、进行内容简介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指导,体会到文学知识的美感。
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读的阅读材料,不要强行抹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对当前的流行的儿童文学进行关注,对于比较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贴近学生生活。但是教师同时要注意引导工作,不能将尊重学生阅读习惯与放任自流进行混淆。目前在社会上,出于经济利益的考和大众流俗的影响,市面上有不少图文并茂、内容粗俗、语言简单但极有诱惑力吸引力的通俗读物。小学生模仿能力快,受到的社会通俗形象也大,街边书摊上的通俗读物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读物既不能帮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同时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干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方面不要引入这样的书籍,另一方面对发现阅读此类书的学生要进行教育疏导,使学生逐步抛弃这类无益书籍的阅读,在课外阅读方向走上正轨。
二、拓展课外阅读渠道
通过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学生的阅读面非常窄,一般都停留在传统的几本名著和童话故事,还有不少学生仅仅阅读作文选。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大纲过于强调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深入理解,教学活动和阅读围绕着教材进行,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二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并不清楚自己应该读什么,看什么,教师在教学中对这方面一直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在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名著之中,有很多优秀作品是适合用来给小学生作为课外阅读的精神食粮,承担为学生打好人文基础重任的。但是这些作品要在适合的时间段让学生进行接触,让学生对文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的指引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电子信息时代,电视、网络充斥在小学生的生活当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极大。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品位的文学作品,来取代对一些庸俗文化的阅读和追捧,让学生多一些主动阅读,主动思考的行动来替代一部分被动接受的文化活动,那不仅对于学生单纯提高知识面和语言水平,对整个学生而人文素养水平都会有着巨大的提高。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自身首先要有着丰富的课外阅读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产生尊敬之情,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励学生丰富自身知识的动力,从而提高阅读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工作。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自身的阅读也会使小学生努力模仿,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开展。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来汇集课外书,汇集来的书往往是学生最爱读的书,这样图书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让全班学生从中受益。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讲解课文时进行书目的连带推荐,使得阅读更具有实用性,能够使更多学生易于接受。在网络阅读上,教师也应有所指导推荐,从而帮助小学生开展健康阅读,拓宽阅读面。
三、通过深入展示阅读成果提高教育层次
在指导过学生进行阅读后,要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和随笔,通过对自身阅读感悟的总结,将阅读效果深化。阅读是一个不断吸收、通过自身理解融入到自身思想,从而达到影响读者人文素养的过程。深化阅读效果,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对作品中名人警句的引用,回到语文教育的根本,提高文化审美水平,感悟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阅读中,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简单的文字美,更要通过阅读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创造性,将人文精神中的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渗透到学生自身的性格培养中。语文课程应当凸显出教师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文化个性,将养精神作为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四、总结
课外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高水平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也对学生的阅读水准,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语文教师应当立足实际,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课外天地,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并实践语文学科的多彩人文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树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引领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2009(6)
【关 键 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德育环境;课外读物结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44-0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精神需要的教育是基本道德品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学校要利用一切可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精神需要:“人的精神生活的范围,就是在积极的活动中发展、形成和满足他的道德的、智力的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爱读的书籍,热爱课外阅读,他说:“如果一个学生到了十四、十五岁还没有积累起自己的精神财富――一、二百本书,这些书他是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通宵地去阅读的(就让青年人有时候也度过一些不眠之夜也好),那末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汉。”[1]
当学生徜徉在自己喜爱的书的文字和图画之间,实际上他们正在和文字承载的思想对话,引发了他们和作者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当代社会各种学习资源日益丰富的形势下,学生的课外读物表现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面对种类纷繁的课外阅读书目,学生的选择是否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是否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这些问题是学校教育亟待深入思考的。近年来小学生的语文作业中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让小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在肯定学校这一教学策略的同时,来进一步关注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的类型,从中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现状
在大连市一所小学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广泛,最受欢迎的是故事和漫画类,虽然科普、名著类有所显现,但比例仍然较低。[2]昆明市8所小学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依次为文学故事、卡通漫画、科普知识、教辅材料。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漫画类。[3]江苏南通一所小学的学生中男孩明显喜欢看卡通书,相对而言看历史和名著比女孩少。[4]从金华市四年级某学生的家校联系本上语文作业一栏中显示出该生本学期的课外阅读内容。其中儿童文学类的有《寄小读者》、《儿童文学选刊》;中国古代文学的有《弟子规故事》、《宋词》;科普类的有《快乐科学》、《昆虫世界历险记》;当代作家文学的有《同桌冤家》。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出: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较广,对当代新兴的卡通漫画类书籍呈现出较大的心向。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这一现象,我们试分析这类书籍的特点,以寻找其赢得学生钟爱的原因,并且思考这一现象带给学生或者学校教育什么影响。卡通漫画类书籍与其他类型书籍的最大差别是文字少,往往是在连续的画面上配上短短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语气词,如“啊”、“嘿”、“哇”等。跟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卡通漫画的展现形式简约、夸张,从这点来看比较接近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尽管如此,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
二、德育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关系
德育环境内涵要素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和物质形态的因素;二是制度规则的因素;三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方式基础上的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第三方面的因素具体存在的形态表现,大至社会各种学说、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及社会导向、社会风气、社会心理等,小至校风、班风、家风等,菁芜杂陈、层次不一,并总是处于不断的碰撞、交融、衍生、变化过程中。它对人们的影响不像制度和规则那样主要通过外在的规范来约束引领,而是通过人们自觉的内化认同来改变人们的精神内核。[5]古人常说:“文以载道”,古今作家将他们当代的社会意识、价值观以及自己的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呈现在作品中。小学生在阅读一些课外书时,一方面在努力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念的碰撞引发出对世界、对生活新的思考。在当代社会各种题材的读物中大部分是作者的精心创作和出版社仔细校订而成的,既考虑到学生的成长需要,又从促进其发展出发。不具备完全的判断能力的小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时,能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更多的启发,然而市面上也不乏充斥着一些不合格的课外读物。有些商家为了提高销量,谋取更大的利润,将一些极端心理或行为编成卡通漫画书。例如,最近在一些小学生中间广泛阅读的名为《阿衰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位小学生在校总是做出违背学校纪律的故事,比如上课睡觉,挑老师的毛病等。这种类型的书籍给学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小学生由于价值判断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再加上这一年龄段孩子出现的逆反心理,他们会表现出对这些书中主人公的问题行为赞同或者钦羡的感情倾向。而这一倾向的发生并保持着会影响到他们的具体行为。
三、以优化合理的课外读物结构促进德育
从上面我们对小学生课外读物的内容结构和这些课外书对孩子品德形成所起的作用,我们急切需要再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为孩子们找到能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优化合理的课外读物结构。这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
(一)学校推荐优秀读物,组织读书会
学校是学生思想变化的重要来源。学校教育决策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学校在制定学年计划时可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纳入其中,组织各年级各科教师共同讨论制定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推荐表。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将推荐表发给对应年级学生,并告知家长有关事宜,学生可参考推荐表上面的书目筛选阅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指南,减少盲目选择的风险。
现在小学生阅读面大大增加了,但是学生阅读后的效果如何是学校经常忽略的方面。家长有时会抱怨课外书年年买,但是也不见我的孩子思维有多活跃,思想有多开阔。有的老师也认为拓展的阅读并没有给学生思想内涵、思考方式上带来多大的改观。我们反问一句:学校或者家长是否给予学生机会,让他们抒发内心的思想观念呢?回答可能是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提供过这样的机会。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可为学生搭建起抒发自己心得体会的舞台。读书会是个人展示所阅读的书的主要内容以及阐述读者对本书的评价或者得到的启发,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得以表达的途径之一。学校组织读书会,并由各年级各班分别举办。读书会的类型可以多样化,按内容分有主题式、自由式等;按形式分有个人汇报、小组汇报等。当我们在读书会上看到学生自由地阐发自己对所读的书的见解,同学之间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辩论时,我们会感慨:学生的思想已经得到了提升。
(二)家长积极引导孩子选择课外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因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对孩子的学科学习非常关注,从监督孩子家庭作业到教辅资料的选择都层层把关,努力想让孩子各门学科的成绩遥遥领先。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所阅读的课外书的质量,更少考虑有些书对孩子成长的潜在的消极影响。家长应该摒弃这一传统做法,在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家长要发挥他们的权力对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喜欢看连环画之类的书籍,家长在接纳孩子的意见的同时陪同孩子一起选择,以同情同理的方式帮助孩子挑选内容健康,易启发孩子思考的漫画书,如益智类、侦探类、历险类。有了家长对孩子阅读书籍的正确引导和适时监督,可以预防孩子盲从地去阅读那些内容有悖积极思想和行为的书。
(三)政府加强对出版社的管理,社会加强监督
学校和家庭在对孩子选择优化合理的课外书上起到指引的作用。而一个良好的课外读物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的。首先,从政府的职能看,政府要继续加强非法和不健康图书的打击。此外,政府可征集有关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出台学生课外读物出版的标准,以供出版社参考。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出版社的校对工作不定时地抽查,责令其舍弃出版或重新编排不符合标准的出版书籍。其次,从社会大众的作用看,应当发挥社会舆论效应。政府的职能手段固然对规范课外书籍出版起到宏观控制的作用,但是仅靠政府无形的手并不能对广大的图书市场完全规范化,也会有漏网之鱼的可能。而这时社会大众的全员监督就起到了完善政府机制的作用了。具体来说,社会各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学生课外图书的优化合理性。第一,时时关心各个时间段出版的学生课外书籍。政府可通过建立一个公告各时段新出版的课外书的网站,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论。另外,社会成员也应该经常走近书店,走近学生,翻阅学生所读的书,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第二,积极举报不健康、不合理的图书。政府要成立一个处理不法图书的专门机构,保证社会成员举报有门,报而有应。这是通过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净化学生课外读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殿坤.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观点概述[J].外国教育资料,1980(1):9.
[2]卢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11.
[3]周弦.昆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11.
关键词:课外阅读;氛围;方法;活动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多年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精心营造氛围,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要使学生课外阅读富有成效,必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环境的优化。
1.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2.要积极创设开放的阅览室,添置种类丰富的图书,让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3.各班还可设立班级图书角,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存入书架中,组织学生借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4.注重家校沟通,强调家庭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二、精心指导方法,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内驱力
1.摘录与积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并内化吸收,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2.精读与略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精读与略读,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3.学写批注。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殊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交流与讨论。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或利用课前开展课外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三、精心设置活动,使课外阅读对学生具有助推力
1.读书竞赛会。教师可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比谁读得多、快、好,最后以答题的方式考查。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其谓“一石三鸟”。
2.图书漂流活动。为了促进图书的交流,发挥图书的阅读效益,可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3.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我校积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积淀道德情操。
4.举办读书节。在每年的读书节里,我校学生可尽情享受读书的幸福时光,自由参加各种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