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小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
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它突破了人力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
1.2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大面积地推广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农业节本增效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开展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生产活动,增强农业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单位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离开机械化都是不可能完成的[1]。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3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
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和农民收人水平,是衡量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由于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力仅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左右,而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到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的46.9%。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愈高,农民收入也就愈高,社会经济相对繁荣。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的增产、增效功能,直接创造财富。二是可以发挥农机的替代功能,转移农村劳动力。三是可以发挥农机的吸纳优势,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再就业。
1.4农业机械化为培养现代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全面、业务精通、理论功底扎实、技能娴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2]。
2.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
按照“十七”大和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促进法》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当地实际,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加大政策法规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适当扩大补贴机具品种范围,制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补贴操作规范,真正地实惠农民,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
2.2加大农机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
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充分发挥农机科研院校、大型农机企业的积极作用,优化农机科技资源配置,鼓励科技创新研究,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消化吸收国外农业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我所用,研制出适宜我国的农业机械产品。先进的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还必然需要高素质的农机劳动者,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就是造就高素质职业农民的过程。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到农机培训的队伍中来,因此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组织举办全国性农机技能竞赛,激发农机人员学技能、用技能、专技能的热情。
2.3农机结合农艺,构建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空间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推动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谐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拓展广阔空间。加快完善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提高农业机械的适应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
2.4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
对于沿海一带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机化发展就很快,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民收入高,购买力要强,西部由于经济落后,农机发展速度也较慢,农机拥有率就低于耕地拥有率。因此,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3]。对于西部的落后区域更要抓住现在的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改进农田结构,整合产业,争取做到粮食主产区达到大宗农作物机械化,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农机装备结构,达到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要求;改善农机“三多三少”的现状,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关键词:农民;素质;现状
本文为株洲市社科联课题:“株洲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ZSK15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9月19日
一、文化素质状况
近年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政府的重视,株洲市农民的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高中及以上程度的人数所占比重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缓慢,且所占比例仍然很小。株洲市农业劳动力人口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2010年抽样调查发现:2010年抽样调查的75个村中,上小学的占29%;有初中学历的占到农业从业人口的43%,是株洲市农业生产的主体。高中学历的农业人口占11%;大专以上的农业人口仅占总量的4%。株洲市农民文化素质现状仍远不能适应新区发展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株洲市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差甚远。其中,在德国7%的农民获得过大学文凭,53%的农民在成为职业农民前,受过2~3.5年的教育培训;在法国超过7%的农民受过高等教育,取得过本科文凭,60%的从业青壮年农民也接受过专业培训,达到中专水平;日本农民中5.9%具有大学文凭,74.8%具有高中文凭,19.4%具有初中文凭。
二、科技素质状况
尽管近年来农民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的科技素质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据调查数据显示,株洲市农村劳动力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占劳动力总量的70%以上,农村劳动力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偏低,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其次,农民的科学素养低。很多农民并不熟悉国家的农业科技政策及农技推广体制,不能及时地掌握农业科技发展动态,同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及培训费用等因素,农民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的热情不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科技素质提高缓慢,不仅不利于农民自身发展,也阻碍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最后,农民缺乏系统培训,科技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固有的守旧和不敢冒险的思想,更倾向于依靠亲人朋友和电视等传统方式来获取农业科技的新知识新方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前株洲市农村农技推广站和农业科技人员的缺乏,2014年株洲市有农业技术推广站200个,尽管基本覆盖了县市区内所有农业产区,但数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加之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与应用,阻碍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三、市场经营素质状况
参与市场经济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经营意识与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突出表现在加工农业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2755家,其中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27家,家庭农场150个。农民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农业更加规模化,信息化。但整体来看,农民参与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还比较弱,与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第一,经营管理知识缺乏,参与市场能力较弱。据调查数据显示,43%的农民基本没有参加过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84.1%的农民从未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当被问到以后是否会参加时,只有4.6%的农民表示愿意参加。农民对培训与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消极态度,造成农民使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意识的薄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装备的能力缺乏,致使农业生产仍然是过去传统农业的分散化、单一化经营,不能达到以社会化、市场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
第二,风险意识薄弱,强调短期利益。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特性,所以其面临的风险不仅包括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还包括社会风险和技术风险,但是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往往无法正确面对风险从而导致谈风险色变。在被问到是否愿意使用科技人员推荐的有很好市场前景的农业新技术或新品种时,只有15%的农民愿意马上尝试,34%的农民选择跟随村里人的使用情况来决定,而高达45%的农民表示要等别人成功了再尝试,这一方面表现了农民对风险的消极态度,不能正确地对待试产风险;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农民严重的跟风心理和发展观念的缺乏。
四、公民基本素质
首先,农民道德观念缺失,是非标准模糊。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民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道德修养有所下滑。尤其是传统的孝文化缺失严重,不赡养老人、不尊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出现。富足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却同时引发了一些农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赌博、酗酒盛行,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家庭和谐与身心健康。
其次,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封建迷信回潮泛滥。随着互联网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农民娱乐和学习渠道增多,但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农民对精神文化的消费出现重娱乐消遣而轻发展学习的倾向。相关调查显示,65%的农民的消遣方式依然是看电视、打麻将,即使有13%的农民表示会使用互联网,但也多用于聊天、斗地主等体闲娱乐活动,利用网络资源、电视节目学习知识的农民少之又少。算命占卜、修庙造坟、选黄道吉日等封建迷信活动依然存在,攀比挥霍之风大肆盛行,一方面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容易滋生非理性和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背道而驰。
此外,农民的现代意识淡薄,文明程度偏低,具体表现为:当前农民尚对市场存在观望的状态,市场认可度、参与度与适应度偏低。同时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农民“向钱看齐”,在买卖中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甚至不惜占用公家用地来扩大生产规模;受中国传统“避讼”思想以及司法不公正、诉讼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民持“人治大于法治”的观念,在心理上、感情上与法律隔离开来,对法律存在陌生感甚至恐惧感。因此,大多数农民在权益受损后不会选择司法途径加以解决,而往往采取“私了”的方法。特别是涉及“民告官”高发率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农民对涉及自己利益的赔偿问题更是望而却步,最终采取诉讼手段甚至干脆抱容忍态度。
五、身体素质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号召,株洲市政府在农民医疗的相关发展政策和投资安排上都加大了支持力度。2014年全年株州市农民参合272.38万人,参合率为98.64%,本年度人均筹资380元,实际到位9.25亿元。2016年全市实际补助支出8.11亿元,基金使用率为78.3%。但由于株洲市农村的饮食结构、医疗卫生、营养保健以及农村收入水平等相对落后,使得农民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与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首先,与城市医疗保健水平对比来看。2014年,株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2%,达到31,338元。2014年度株洲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66元,城乡收入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此外,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与城市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加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很多农民“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健康得不到保障,身体素质普遍不高;其次,与全国及发达地区农村平均水平对比来看。自来水普及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
此外,农民自身的卫生保健观念也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农民在生病时常常硬扛着不去就医,甚至请村内“神姑”、“道士”看病,不仅助长了封建迷信的风气,也使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不注意生活环境的卫生,常常就近将垃圾扔掉,导致雨季时污水四溢,不仅污染了环境,更易滋生细菌,引发其他疾病;不注意营养均衡,过多或过少地消费肉类食物,导致极端的高血压、肥胖问题或营养不良问题,影响了农民的身体素质。
摘 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机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其作用也日益显著,既可推动农业不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当下在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当前工程监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及相关对策进行如下阐述与分析,以其中对监理行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监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47
现代化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而农机监理工作又可促进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机化安全监理工作,意义重大。
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基本装备水平较落后
由于各级农机部门用于农机监理工作上的经费,没有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加上缺少其他经济来源,无法配备农机监理工作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如交通、通讯、检测及事故勘察仪器与办公自动化设备,监理人员往往凭经验来判断,无疑对检测效果难以做到精准,农机安全生产也就更无从谈起。监理装备较差,造成工作效率低,无疑给监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对农C监理规范化建设及农机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制约。
1.2 监理工作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农机监理人员在选用时,缺乏岗位竞争机制,以及把关不严的现象,导致队伍结构老化,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技能与执法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监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却承担区域内大量的安全监理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部分农机监理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在执法过程中,很难做到以理服人,难以树立监理人员应有的威信凡此种种,都使监理工作相对滞后。
1.3 机器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操作者,以农民居多,加之有关部门在择员上缺少严格的把关,导致许多操作从业人员未经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对农业机械不了解,为日后的生产与人员安全上,埋下事故隐患。
2 做好农机监理工作的对策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要想做好任何事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有关部门需制定并完善与落实相关操作性强的规范制度,切实做到奖罚分明,对信誉和业绩较差的,以及构建不合理或者出现事故的监理单位,应采取暂停、限制、降低或吊销其企业资质等措施,并加以整顿;相反,对那些业绩口碑较好的优良企业,应予以物质与精粮上的奖励,同时要大力推广。只有在合理严谨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制度的规范下,监理市场才能真正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
2.2 加强监理人才培养,以提升其业务素质
良好的团队,专业的人才,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监理工作也是如此,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各级有关政府要严格把关审批监理单位的成立,对于兼职或者借用证书的监理单位坚决不予批准;同时作为监理单位,要定期对于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制定相关奖罚制度,对成绩不俗的监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反之,对责任心不强的或散惰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在选拔监理人员上,监理单位要设置一定的学历与专业要求,并尽可能提高其待遇,以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到监理队伍中来,只有这样,才可切实提高和保证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3 加大农机安全监理宣传力度
事故一旦发生,处理的再好,也无法弥补事故带给人们的损失。基于此,强化宣传,防患于未然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乡镇农机服务机构,需要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机手采取多种方式的宣传方法进行教育,切实让机手们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现象发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要广泛利用相关媒体,并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广大的农民群众进行农机安全教育,使全社会对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均有广泛的认知。
2.4 加强与实现监理技术装备现代化
要想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做支撑。因此,相关政府就要加大投入,用于采购农机监理技术装备的专项资金,以加快促进农机监理实现科学与现代化,标准与正规化,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 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机化事业也在不断推进,安全监理方面也因此会遇到许多问题,基于此,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法律律规,同时要加大对农机操作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安全意识,进一步做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以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加快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偏远地区 医疗卫生 问题 方法
本文作者于2005年响应卫生部“万名医师下乡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程”活动,首批到甘孜州新龙县支援偏远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并于2004-2007年间随四川省民建送医送药下乡医疗队先后三次到四川西昌德格县、遂宁、达州进行送医送药下乡及调研活动。共涉及包括藏族和彝族在内的2个少数民族地区和2个偏远汉族地区。内容有:看门诊、指导查房、学术讲座,并多次与当地医院领导及医务人员进行座谈及私下交流。现就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发表个人小结,并结合10多年来的临床医学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改善和解决的可行性方法。
一、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偏远地区医务人员短缺。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比例严重失调。“不均”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长期存在的弊端,在原本已经很少的卫生投资情况下,重城市、轻农村,进一步导致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造成医务人员短缺,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务人员尤其匮乏。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市、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分别是4.99和2.15;医生人员分别是2.14和0.96;护士人员分别是1.66和0.51,也就是说,市、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数分别为8.79和3.62,然而,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数为1.16,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人员数仅为1.05。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基层医院普遍存在人员结构偏老、人员素质偏下、业务水平滞后的现象。很少有进一步进修学习的机会,难有机会吸收到新技术、新知识。少数县级医院拥有世界卫生组织等赠送的援助设备,但由于没有进行质量控制,高级设备常常给出与病情极不一致的天文数据,不但没起作用,反而浪费人力、物力,甚至误导临床判断。另外,卫生资料的不均,基层诊疗设备的落后,造成医生只能看小病小问题,自从有“举证责任倒置”之后,很多医生连看这些小病都缩手缩脚的了,害怕出什么问题。有的地方,看内科外科骨科妇科全是一个人,造成什么都会点,可是哪一科都不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的健康发展,同时病源的流失,使得医生在专业技术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医疗技术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考核不合理。例如,在偏远藏族地区,不少藏族人民只懂藏语,不懂汉语,而医疗队伍以汉人居多,交流存在问题,给医疗活动带来严重障碍。而有关部门在进行职称晋升考试中,对语言的要求采用全国统一标准——英语。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因地施宜。对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真正需要或有能力阅读英文资料的,究竟有多少?
二、对偏远地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措施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些问题,诸如医务人员短缺、城乡配置比例失调、对偏远地区医务人员的技术考核不合理等,需要等待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来解决。本文就如何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方面,提出详尽方案。总体说来,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派遣医疗小组或医生到基层巡回医疗及教学;另一方面派送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一)加大对基层偏远地区医生的继续教育力度
即派遣医疗小组或医生到基层巡回医疗及教学,时间上分为长期及短期两种。长期者指派遣1个或数个医务人员在某偏远医院实施医疗及教学活动数月或达1年。建议此类下乡活动按照医院等级采用逐级或最多越一级的原则进行,即县级医院到区级及区间以下医院,地、市级医院到县级医院,部级医院到地、市级医院,因其具备技术差异性而又有技术的可接受性和可实施性,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此类人员应采用临床教学为主,学术讲座为辅的教学形式,该临床教学过程体现在一对一带领基层医生坐门诊和病房查房,在一对一带领基层医生坐门诊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该基层医生的水平及行医习惯,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达到医疗和教学双管齐下的目的。而病房查房则可以按照教学医院带组查房的形式进行,每天至少1次的查房,在查房中进行知识的灌输,培养和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术讲座则不定期进行1次,内容以针对该地区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短期巡回医疗者指一个医疗小组在某地或某医院进行为期数天的医疗、教学活动,可以越级进行,但形式上建议以学术讲座为主,辅以指导查房,学术讲座的内容应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和最新指南为主。指导查房有针对性地选择疑难、危重病人来进行。短期巡回医疗者如是针对某一特殊项目进行,如免费白内障手术,则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应针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手术的适应症与选择等进行培训,以避免项目结束后,基层医务人员在认识上没有任何提高。
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很好的进行下去,关键在于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是否与农民结成共同利益关系,是否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是企业和农户等经营主体在自愿联合基础上进行分工与协作,如果每个参与主体,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合理的利润,产业化经营就很难健康发展。因此,合理稳定的利益关系是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处于附属地位或陷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难以充分分享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利益,其应得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农业产业化经营也难以实现。因此,在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时,坚持扶持生产、让利于民、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和依法按章办事,尽可能公平公正地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建立一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着眼,在协调利益关系时,一是要强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避免农民以个体的身份同企业打交道。权利是一个抽象的规定,必须通过组织的力量才能实现⋯。同时可积极探索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等,与企业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强化合同意识,把农民与龙头企业问的合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利益主体要增加履约意识一切按合同办事,严厉处罚违约行为;政府要依法管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各地政府之间的协作,推进合同契约关系的履行,保护各主体的正当权益。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利益协调的重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阶段,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产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产业化经营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
2破解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培育
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离开了广大农民的参与,农业产业化不可能发展,更不可能长久。但此处的农民非单个的个体,而应是组织起来的农民,离开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很难顺利进行。现代市场经济认为,分散的农户存在着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生产选择的盲目性,家庭经营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封闭性,商品交换的滞后性。因此,单个农户难以成为完整而有力的市场主体和产业化经营主体,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应强化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功能,积极构建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体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农村有限的资金、土地、人力等资源集中起来,以整体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以确保小农户在大市场中具有平等地位,分享涉农产业和涉农服务利润。在实践中一是要在继续完善已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同时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在资金、培训、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逐步建立较多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二是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凭借资金、信息、技术优势,联结带动更多的村、镇创办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开展各种产业化经营活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否形成规模,重要标志是能否形成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较强竞争能力、与农户和基地具有密切的共同利益纽带关系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目前要注重引导龙头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确定企业的生产方向,并通过协议购销、合同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户结成稳定的协作和合理的利益关系,把农民与国际市场连接起来,将农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快农业的国际化步伐。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扶持与管理,不论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还是龙头企业的发展,都应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和信贷税收等优惠。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服务工作,为农民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培育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3破解产业化经营的链条延长
农业产业化水平如何,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产业链的长短。只有对农产品不断进行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使“短”链作“长”、“单”链做“多”、“弱”链做“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突破微薄利润瓶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获得二、三产业利润,大幅增加农民收人。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增收193元,而且增长潜力很大。产业化经营链条的延长,一是需要新思想观念。要善于以现代工业、服务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树立大产业思想,促进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不自我封闭、不互相封闭,这样才能消除发展产业链的思想障碍,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原有格局。二是建好“第一车间”,做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搞好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批量化生产、绿色无公害生产,逐步建立健全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体系,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依据,为塑造优秀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加工。要尽快改变当前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层次不高、尚未形成“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产品附加值水平低的状况。要坚持高起点,发展高档次、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善于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式引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力量雄厚、市场广阔的大型农事龙头企业,围绕支柱产业,扶持一些集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通过鼓励龙头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整、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创造知名品牌。在与城市工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与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相结合的过程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培育与推广,通过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通过交易方式的改进,通过不断壮大中介组织、经纪人和运销队伍等措施,打开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
4破解产业化经营的人才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果缺少各种人才,农业产业化就难以顺利推进,产业化水平就难以大幅度提高,产业化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因此,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必须增强人才意识和强化人才观念,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按照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作用高效率的要求,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培育机制,努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化人才队伍。一是重视人才引进。如在招聘乡镇公务员和事业人员以及“村官”时,可以尽量多招聘农业专技大学生,以及懂经营、会管理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基地与龙头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引导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不同方式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动。对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公务员,可下派到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锻炼培养。制定高级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适应龙头企业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和科技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及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人才。二是重视人才培养。做好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培育,逐步调整农村村级干部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其政治素质、科技和管理水平。确立培训阵地,针对农业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确定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计划,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能开展培训。加大对农村经营能人培养力度。通过各种培训及农业科技推广,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与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在农村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敢拼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销队伍。三是重视人才开发。在职业高中学校,要尽量多设置相关的农业专业技术课程;在各类农业院校,可以把农村生源学生列入国家学费减免和生活资助范围,吸引更多的青年学习农业科学技术。要积极构建人才资源开发激励机制,逐步使农业产业/4Acj-开发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5破解产业化经营的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产业化的背景下,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环节,包括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即所谓“从田头到餐桌”,涵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的全部内容。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其发展必然要求城乡界限、部门界限、行业界限和所有制界限的突破,要求传统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实行农工分离、农商分离的管理体制,部门分割、城乡分离,切断了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致使农业产业链条被人为分解。本来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而管理体制却将再生产过程分割成很多部门和很多层次,各部门、各层次又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这既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也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这种条块分割、职能的分散,一是会因为执行链条和环节的过长,使涉农政策难以及时完全地落实到实处;二是部门问如果相互推诿,会妨碍再生产过程相互协调和经济的正常运行(供销、粮食、商贸),不利于产业化的正常运行。三是不同涉农部门在抓产业化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必将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难以形成合力,获得整体效应。因此,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离不开现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政府的综合服务功能,弱化条块分割的政府部门管理职能,以促进农业各环节的一体化。目前可考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各部门的涉农资源进行整合,在条块交融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发展。在此框架下既可以强化对小农的保护,将涉农行业的收益尽量留在农民手里、农村内部,用于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又便于统筹协调,整合各种涉农政策及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审批
土地开发整理即为,在特定的区域或者范围内,遵循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城市规划或者土地利用规划所确立的用途及其目标,通过法律、经济、行政、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对土地利用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优化、调整、改造,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改进生产以及生活条件。土地整理分为市地整理与农地整理两种。
土地开发整理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了近10年,在提升耕地质量、调节耕地占补平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存在的不足
1.1 项目审批手续多,周期长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应的一系列权利――项目入库审批权、设计方案批准权、实施项目批准权、工程招标权、验收发证权以及增减工程认可权等都由省级土地主管部门一手掌握,项目从最初开始选址和立项审批一直到最终的验收发证,耗时长,需要召开六次评审会议,为此,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需要六次上访国土资源管理部分或其委托的相关单位,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则最少三次下到基层进行检查,整套审批材料多达200页。一般说来,一个项目从入库到开工,往往历经九到十个月的等待,项目审批周期较长。
1.2 农村集体建设在用地布局上不尽合理,废弃土地较多
对我国而言,村镇建设用地总量及其巨大,是城市用量的4.6倍,人均用地面积较大。农村宅基地复垦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第一,拆建安置问题。因为一轮规划中重工轻农的思想比较严重,对城镇周边发展较为重视,却对新农村建设很少顾及,村庄规划中规划的指标少,农民建房存在一定难度。第二,土地不合理利用。将一些老宅变为耕地或者林地,将果园、未利用地等划为耕地,此现象主要在半山区或山区较多。第三,为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民房附近的荒地划为了耕地,复垦面积大为降低。
1.3 高新技术应用得较少,技术支持不够强大
数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等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有极广阔的利用前景,虽然这些技术部分被采用,但是整体说来,大部分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规划设计、区域土地整理规划、可行性分析等仍然是通过传统的定性的方法来完成的,规划工作效率较低,同时效益评价结论也不够科学。一些设计、测量、监理、施工等队伍在专业技术上较为欠缺,在一定程度上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了障碍。而施工、工程管理、监理、设计等单位的专业水准的底下也让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1.4 群众参与度不高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往往具有头重脚轻的特点,上级对项目实施管理都看得很重,抓得很严,但是对基础群众的参与却没有一定的要求。如,工程内容、立项选点、项目覆盖范围、投资方向等群众所知甚少甚至完全不知。规划设计过程鲜有听取群众意见、召开群众恳谈会的,而是由专业机构全权。所以规划方案往往脱离群众,没有真正得民心,工程施工中的监理环节也少有群众参与。
2 对策与建议
2.1 简化审批手续,将事权合理下放
首先,对入库项目的审批实施分级分段负责制,将入库分段审批一系列权限逐级分配的工作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来完成。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省级相关部门的工作量,而且能够让基层土地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对提高工程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其次,将入库项目审批权恰当的交给县、区、市。对不用省级资金的那些项目,由市、区、县级主管部门对实施先后进行管理,上报给省级相关部门进行备案。最后,逐步减少省级亲自实施的项目数量。省级应当对建设新增土地的有偿使用费有清晰的把握,参照财务部以及国土资源部等相关规定,和市、县联合起来,对农田保护面积,以下新增耕地任务指标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开发整理资金。
2.2 加快土地复垦力度,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
尽快健全土地复垦以及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切实加快土地复垦工作进程。对于复垦后的土地,应当优先考虑用来种植、畜牧、林果或者渔业等农业生产,对那些不适宜于用作农业生产的土地,由国家征收之后,开发整理,作为工业用地或者旅游用地。
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对土地利用率较低,这种状况则对建设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应该征求农民意见之后,通过合理规划,对目前的居民点进行合并迁移等措施,大力治理“空心村”,退宅还耕,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整理能够改善资源利用情况,优化农村居住环境,促进耕地保护。
2.3 提升土地开发整理队伍的专业素质
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机构,对土地整理的施工单位进行资格认证;从企业技术实力、资金力量、信誉、实践经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对土地开发整理单位的资质等级进行评定;建立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实施奖惩机制,提升人员工作热情,引进高素质优秀人才,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从多种角度,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水平,使其朝着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2.4 加大群众的参与度,做人民满意的工作
《物权法》有规定如下:同的承包经营权所有者依法对其所承包的土地(耕地、草地、林地)享有收益、使用以及占有的权利。所以,应当建立一套群众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之规章制度,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对承包经营者已经认同的开发整理方式、途径等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防止法律纠纷的产生。
2.5 健全工程验收机制
首先,组建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负责验收。验收人员尽量相对固定,防止滥竽充数。其次,规范验收程序、材料等。再次,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责任分明,对验收过错依法追究责任。
3 小结
总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可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方面的缺点,如审批手续繁冗,周期过长、土地复垦工作有待改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群众参与度不够、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不够明显等,针对上述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改变原有的权利集中制度,分权到下级相关部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才能够让土地开发整理这些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形势 泾阳县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51-01
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位于咸阳市中部,面积792平方公里。共有19个乡镇,263个村委会。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称,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县。我县作为农业大县,农业企业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本文主要是以泾阳县为例,分析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会计技能水平不高
目前,泾阳县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未达到完全的机电化操作,而使用传统的人工记账容易出错,不科学,大量的数目需要核算,会导致任务难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如期完成,不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工作。传统的核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不具有任何意义。
其次,泾阳县的农业企业发展快速,需要大量的农业企业的财务人员,在招聘中缺少合适的人才。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低,对现代化信息网络的使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未按照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产业资金的正常运转,保障企业的平稳运行,财务管理要具备专业的会计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能完成操作,并能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2.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
农业企业具有工、商、农的特点,但是与其他工业企业和商业相比较,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偏低。农业企业是在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出现的,逐步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形成时间相比工业企业和商业来说较短,农业企业也有自身的独特性。泾阳县的农业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的。如在2003年,泾阳县实行大棚种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另外畜牧业和乳品产业都不断扩大;尤其是奶畜业,曾多次被誉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农业企业产业链供给有保障,但是在企业管理方面,缺少技术性人才,产业规模不够大,因此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不断加强管理水平,根据农业企业的独特性掌握知识技能体系。
3.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小
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监督管理方面制度不健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出现作假帐的现象。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制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逃税漏税,资产亏空。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一个人身兼多职,员工的分工不明确,不能兼顾多方面的需要。泾阳县的农业企业缺少具备专业农业财务管理的人才,会导致账目统计出错。在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手工记账已难以满足快速的产业商品流动和资金流动,要加强财务管理,做到科学化、精确化、现代化,资金支撑产业,加大监督体制和管理制度,产业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4.农业企业的财务经营目标不明确
农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级部门的支持,如果泾阳县的政府减少对农业企业的关注,企业的经验者和管理者会对企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可以从财务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看出。财务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会导致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的工作强度弱化。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工作,包括资金的分配,回收、耗费、筹集运作等几方面。上层领导的放松,会导致下层的散漫,财务机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的难度也会加大。
5.未核算成本
成本是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核心问题,确定商品价格,但是企业财务在成本管理方面意识薄弱,增加了企业开支,成本加大,而企业的收益就会降低。在使用资金时,成本占据的资金数额大,导致其他方面得资金需求供应不上,难以维持正常的产业经营。
二、提高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泾阳县的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为了产业的长期发展,泾阳县的农业企业提高了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招聘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善于管理。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适应现代化的企业需要。
2.完善资金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监督职能
对企业经费严格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按照企业流程实行,强化财务监督职能,严格监控。实行奖惩制度;对已计算出的预算费用,除了特殊情况不能个人随意更改,要按照制定标准执行;将预算统一管理,宏观来看企业的收支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找出问题,减少开支。
3.建立正确的财务观念
财务管理是与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方面相互协调的,平衡各方面的收支,不仅看到近期的利润,也要考虑长期目标,不能单纯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三、小结
泾阳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耕地面积大,在当地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农业企业迅速发展,并成为带头行业。通过以上以泾阳县为例,对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简要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农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加以重视,对其他地区的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起到借鉴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面临挑战和机遇,应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深化、改革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方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形势,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日益现代化、科技化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力度,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对农业企业管理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江传.强化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3,09:41-43.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一、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育发展不均衡
农村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而最主要的是城乡差距拉大,农村基础教育跟省内中心城市的差距更是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距、教育文化背景和内容上的差距、教育管理水平上的差距、教学手段上的差距、师资力量上的差距、教学质量上的差距等方面,而这一系列的差距最终造成教育发展的极度不平衡。
(二)农村基础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具体表现为:第一,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拨款不足,普遍存在着经费短缺的问题。第二,教师收入低。农村地区的教师收入普遍存在收入偏低的状况,欠发工资问题也比较突出,待遇不高,退休费用等长期不能到位。第三,公用经费不足。公用经费包括日常办公、器材购买、教师进修和房舍的修缮等费用,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由于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学校操场十分简陋,甚至没有一个篮球场,有的农村学校甚至连操场都没有。
(三)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艰苦,很多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也不愿调入农村工作。目前扎根我国农村任教的主要人员是:民办教师转正而来的公办教师、代课教师、部分的中师和师专毕业生,农村教师的平均学历明显低于城市教师,知识结构相对而言也较老化。农村教师的专业结构不均衡,体育、音乐、美术、幼教、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短缺。农村教师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在我国经济发达、自然条件好的农村地区,教师比较充裕,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超编现象;但在我国较穷的农村地区教师相当短缺,那里的教师分身乏术,一个人往往包揽多个年级、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但教师很累,学生的个性、智能发展也受到极大影响。
(四)软硬件设施短缺
尽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很落后。比如:很多农村学校还缺少图书室、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比如:有些科目说不开设就不开设了,遇到雨雪天,学生无法上学,也就停课放假了。由于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其他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更有明显差距。例如:农村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偏低,差生比例大,升学率低,素质教育也未能得到很好地体现,不少农民家长对此深感不满和焦虑,他们中的不少人甘愿多花点钱把子女送往城市读中小学。
(五)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
在当今的农村基础教育中,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还未真正地导入,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未得到转变。一些农村中小学,还是从狭隘的考卷中去评判教育的效果,片面地认为分数高质量就好,分数低质量就差。殊不知要真正评判教育的质量,还需建立一整套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综合,得出准确的对质量的判断。也因如此,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缓慢。
二、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加大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
第一,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和把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按同一模式、同一发展水平发展,不是降低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标准,不是忽视城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而是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农村薄弱学校,促其加快发展,缩小学校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实现相对均衡。第二,创新教育制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工程。由于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既有历史的又有现实的原因,所以只有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来减少差距。要想彻底解决农村基础教育不均衡的问题,必须要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保证农村教育快速、健康、均衡发展。第三,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基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义务教育。因此,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也在于政府,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应当以科学发展的理念,从本地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育整体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全体公民接受同样质量的教育,这既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正体现。
(二)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经费
第一,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财政投资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增加财政经费的拨款,缩小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加大对教师工资、公用经费的投入,巩固和完善现有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第二,运用多元化的社会助学方式。为了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困难的局面,学校可以借用捐资助学和社会捐赠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和相关的教学设备,鼓励企业、学校或个人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捐资助学。第三,确立多等级的教育费用分担比例。面对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确立多级多类的教育费用分担比例。农村基础教育应该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按不同比例提高财政拨款,对于那些特别贫困的农村地区,应当由政府来承担其所有的基础教育经费,而不能搞“一刀切”,一概而论。
(三)大力推进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谁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谁就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重视师资力量的发展。第一,在绩效工资的发放上落实“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第二,充分利用好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优惠政策,招聘录用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第三,严格执行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为弥补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制定教师执教制度,每年从城区学校抽调教师到农村支教。第四,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了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我们要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和履职晋级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双语教师、体艺类教师、班主任等项目的培训,重视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素质的提高,满足农村学校的基本需要,有力的推动农村学校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完善教育配套设施
农村地区教育条件差,教育设备不完善,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操场、实验室、食堂、图书馆等,改善学校的生活学习环境,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另外,还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实现远程教育,主要采用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在线视频教学的模式,把全国教学名师、重点学校骨干教师或本学科的专家经过精心组织的教学课程浓缩后,直接送到农村学校的课堂,以及把大量的优秀课程、优秀教案、优秀专题教育节目源源不断地输入农村学校,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进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基础教育质量标准进行,监测范围要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是夯实人力资源强国基础的必然选择,通过监测,全面把握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诊断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我们要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控。第一,采用集中检测与日常检测相结合、全员检测和随机检测相结合、检测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第二,以质量为核心,狠抓课堂教学全程监控。学校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形式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实际,适合学科发展且能体现人才培养特点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三、小结
农村基础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发展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把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摆在重要的地位,切实解决好、发展好农村基础教育,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也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崔伟.对我国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探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71-73.
[2]孟旭等.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4):11-13.
[3]王富平.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0,(9):51-53.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今年是我区建区的第十年,也是推进滨湖转型发展、提升发展、和谐发展跨入历史性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局党委紧紧围绕争创“学习型、创新性、服务性、清廉型”领导班子,积极主动开展“四型”班子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领导班子理论武装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党委班子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是深入开展“四型”班子创建工作。局党委成立了专门的创建工作班子,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分管领导全力主抓,班子成员相互配合,经过三年的争创工作,确保成为“四型”建设达标班子,力争成为“四型”建设先进班子;确保成为“学习型”和“服务型”单项优胜班子,力争四个单项全优。
二是全面加强党委班子理论武装。继续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每月至少1次,现已进行了11次集中学习、讨论和外出考察。为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实际成果,局党委要求每位班子成员都要积极撰写调研文章和心得体会,“班长”张宝良同志带头《学习贯彻<廉政准则>,推动农林转型发展》党课课件,在全局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全面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上级要求,局党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局党委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推动滨湖农林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局党委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先后以组织学习和交流发言等有效形式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着力推进滨湖农林跨越转型发展。
局党委班子围绕市、区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履行农林部门的职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前三季度共完成农业总收入3.14亿元,农业总投入2.3亿元,新增适度规模农业面积2100亩,完成高效渔业面积83.47%,新增林木面积3913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91%,局属财政收入完成170万元。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局党委全力推进了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围绕生态建设,着力实施“绿色滨湖”工程。全区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913亩,其中成片造林2529亩,新增绿地162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94万平方米,分别为目标任务的130.43%、168.6%、154.28%和313.33%。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56个百分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91%。今年3月底完成了环太湖200米生态景观林带工程,还完成了长广溪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和环太湖(黄泥田港——壬子港)湿地恢复示范工程。同时完成建设区级游园2个,建设镇村级小游园3个,创建3个绿色家园示范村、1个园林式单位、1个园林式居住区和1个绿化达标单位。
二是围绕治太保源,着力实施面源污染防控工程。省级太湖水治理项目,胡埭镇富安村、胡埭村、宣沟村的分散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项目已全面竣工通过了省级验收,马山七里堤、马山蔬菜公司建设的氮磷生态拦截示范工程已顺利完工,并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禁止碳胺的使用,推广商品有机肥3000吨,全区氮、磷施用量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今年又申报了雪浪山等三个氮磷生态拦截省级太湖水治理三期项目。
三是围绕现代农业,着力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工程。今年来,局党委加大对新建生态园区的指导和推进力度,推进“太湖花都”生态园区的建设,结合太湖花都项目形成了《滨湖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定胡埭镇优质粮茶产业区、精品花木产业区、生态果品产业区3个特色板块,并将配合胡埭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推进项目发展。今年还完成3000亩立体林草带和2公里生态沟渠建设。同时完成两个农机化项目的建设并通过验收,项目总投入198万元。
四是围绕生物农业,着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局党委加大对新建生态园区的指导和推进力度,推进“太湖花都”生态园区的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一批集休闲观光、高效农业、生态保护于一体的项目,加快构建我区生物农业体系。今年完成3000亩立体林草带和2公里生态沟渠建设。
五是围绕食品安全,着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全面实施“三防三放心”工程,今年来,我们发挥全区53名蔬菜检测人员作用,对上市蔬菜进行全面监控,检测23000批次,全区无 “毒菜”事故发生;对大型超市进行畜禽产品的复检,共复检畜禽产品863 吨,对全区牛奶场实行严格监管,从源头上确保牛奶安全、放心。同时加强“三品”基地建设,全区“三品”基地面积达70%以上,今年又申报了四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六是围绕惠农富民,着力实施高效优质服务工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粮种补贴、渔民柴油补贴、农机补贴,有近3500户农民、渔民受惠,惠农资金达到183万元。今年开设了包括致富工程、茶树病虫害防治、葡萄栽培、杨梅栽培和果品种植等各类技术培训班24期,培训近4000人次,累计发放学习资料7000多份。
七是围绕依法行政,着力实施健康发展保障工程。随着依法行政工作的不断深入,局党委高度重视执法工作。今年,全局各项行政执法和安全检查300余次,出动人员900多人次。农林行政受理举报16起,件件有答复,立案查处4起,移交案件2起,发出
整改通知4份,调解纠纷3起,林政行政许可3件;查获各类渔业违法案件54起,收缴地龙网2099条、丝网5300米、流刺网300米、渔簖7幢、标志物806根,确保湖区依法、有序、安全开捕。重点突出农机和上道路拖拉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组织对全区中拖和联合收割机和驾驶员进行年检年审,共检审农用中拖11台,联合收割机8台,机具和机手购买政策性保险19笔,并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19份。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廉洁从政行为。
今年来,局党委对照《廉政准则》规定的52个“不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廉洁意识,全力塑造农林局一流的班子形象。
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委班子逐条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廉洁从政。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一岗双责”,深入挂钩联系单位做好党风廉政工作,切实把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到实处,坚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到年中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二是落实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局党委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教育,坚持每月开展廉政教育,同时紧密联系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了理想信念、党风党纪、艰苦奋斗教育。通过廉政教育,班子成员牢固树立了“服务基层、解决问题、教育引导、确保稳定”的工作理念。
三是健全各项纪检监察制度。局党委班子通过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纪检监察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工作有章可循,按时开展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局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工作,不断加强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进行重点监察,对各种执法行动、涉及资金额较大的绿化工程和农业投资项目等做到全程参与和监督。
四是加强重点工作的督查推进。局党委坚持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进行督查。年初拟定全年督查工作计划,将“绿色滨湖”建设绿化工程项目、农业资源开发、太湖水治理重大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支农资金使用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坚持全程参与,全面监督,全力纠错;重点工程全程跟踪督查,局党委委派同志全程参与了环太湖200米生态景观林带、市级以上农业项目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市区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的集中督查,局党委于9月3日牵头开展了对20__年全区重点目标和工作的集中督查,通过“听一听、看一看、促一促”的方式全面掌握了全年重点目标和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对完成推进不理想的工程进行了专题研究,达到集全局之力高标准完成目标任务的效果。
今年以来,局党委班子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委班子学习力度还需加强,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还需更加紧密;二是发展、稳定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大部分场圃移交、拆迁、重点绿化工程等压力较大,需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三是整个班子创新力度不够,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班子的创新思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面对存在的问题,局党委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将在以下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一是要坚定信念,统一思想。局党委班子要在跨越转型的滨湖进一步坚定构建和谐滨湖新农林的信念,将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统一到上级领导的各项决策部署上,统一到农林局的各项工作大局上。
二是要提高素质,狠抓学习。局党委班子要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以适应能够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