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

第1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课题

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对象

一(1)班

授课教师

案例

《父母课堂》

日期

2019年4月

听课人员

学生家长

教学

目标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指出7—12岁是整个儿童期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然而,物质极度发达的今天,学生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厌学现象已很普遍。而大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有想学好之心,结果或者是不能约束自己、或者对学科失去兴趣、或者经过短暂努力却没有取得效果就“果断”放弃。因此,帮助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能够借此次家校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帮助家长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弊端,学习培养孩子学习自信心的方法。

案例来源

《父母学堂》2016年4月刊的教子良方26页《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一、案例展示

引言:

师: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是充满自尊和自信的表现。假如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课件出示主题)

案例:

叶叶从小天真活泼、非常聪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都是一个好学生。可自从上了小学四年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成绩开始下降,许多以前成绩比她差的同学都超过了她。看见叶叶越来越不开心,父母很着急,不停地鼓励她继续加油,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谁知叶叶非但没有要加油的样子,反倒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了兴趣。以前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也变了,现在她总是玩到很晚才做作业,有时甚至不完成作业。有几个早晨,叶叶哭着对妈妈说:“我不想去上学。”妈妈不答应,她就哭着说自己肚子疼,让父母很是头疼。

ppt展示案例,出示思考题。

板书:帮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二、案例分析

1、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

(3)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

(4)孩子不会学习。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2、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帮孩子重拾信心的?

小结: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用心,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找出合适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收到效果。

出示ppt。

三、组织反思

孩子拥有自信是学习成功的起点;孩子拥有自信才能战胜困难与挫折;孩子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来尊重、信任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呵护孩子们的自信,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每一个孩子开启自信之门,使他们昂首阔步迎接美好的未来,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四、引导践行

1、话题一:谈一谈学习之后的认识与感受。

2、话题二:结合实际说说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在哪些方面加以修正。

3、话题三:讨论有哪些提高孩子学习信心的小妙招。

五、课后拓展

1、家长写学习心得。

2、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推荐阅读《父母课堂》

课后反思

第2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1、医学专业教育档案的重要性

由于在医疗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医学资料不计其数,每一份医学资料对我国医学教育事业都非常重要。比如重要的医学教育档案,类似于课堂医疗事故、实践医疗记录、学术讨论会议记录、案例分析、医疗专业学院费用明细、人事任免等资料。最后就是最重要的档案材料的管理,这些资料包括在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发现、国外案例的视频与论文、重大医疗事故记录等。以上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对专科医学院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医学专业教育档案的作用

医学专业教育档案记录了医学专科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事情。对这些档案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让医学院发现自己在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改进,为教学提供科学理论的支持。再者,对医疗教学过程的完整记录,可以将医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课堂情况与专业技术掌握程度完整的分析,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供理论支持。

二、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规范化

我国在医学专科学校的档案管理方面逐渐施行规范化管理,但是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多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医疗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遭遇到的问题

a)档案种类繁多由于医学专业教育机构有着不同的专业划分,师生人数众多,不同专业课程人数不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档案资料的记录与管理面对着众多的困难。其中就包括日常学院管理、教学教务、学生集体突发事件、学生个人教学情况的统计,以及一些学术性讨论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些工作是传统医学院校档案管理过程中所没有的,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b)责任心不够由于在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很多院校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并没有高度的重视。院校负责人认为档案管理作为辅助管理部门不能为学院建设提供经济支持,所以经常忽略档案管理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医学院的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记录与管理,意识上的疏忽导致档案记录不全,数据资料丢失情况频发,而无人负责。c)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对医学专业教育领域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医学教育领域没有形成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记录与管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后期的统计与分析过程中不能提供足够的数据与理论支持。

2、医学专科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在医学专业教育领域,档案管理并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医学领域管理制度的完善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提供了无数合格的医疗工作者。首先档案内容的分类管理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档案管理资源,避免了统一管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实现科学化管理。

三、医学专业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建议与对策

1.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

档案管理在管理学专业中是一门系统学科,它并不仅仅包括我们传统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为形成现代档案管理制度与方法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条件。例如现代化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大楼,中央式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目前此类技术很难全面的应用到医学专科学校的档案管理中,但是,这种档案管理制度是可以被借鉴应用。

2.提高学校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由于长久以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许多医学专科学校主要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疏忽,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在教学中对某些医学领域的讨论中的成果的记录,应当及时记录并进行发表,这是对医学事业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及时、全面的记录,导致这种新的理念无法在广大范围内传播,间接的造成了医学界的损失。所以,作为医学专科学校负责人,应当认识到档案记录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还对社会医疗事业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3.增加档案管理经费投入

在医学领域和医学专科学校负责人逐渐认识到档案记录与管理的重要性的情况下,档案记录与管理的经费投入都会逐渐的增加,进行自身管理现代化建设,医学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中心建设也就成为了可能,最终可以为我国医疗教育事业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档案管理网络打下基础。

四、总结

第3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小学数学教法课;应用实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发育还不够健全,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也较弱,面对小学生这种自身呈现的生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于小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案例为讲解基础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为小学生对思维性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维能力的锻炼,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理论后,将理论反作用于实践操作,进而学会理论的实际操作应用、理解理论。

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及特点分析

1.1案例教学法含义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基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讲解,它促进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是在教学实践中带有典型性及普遍性的事例,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依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分析,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能力及将理论运用实践的能力。

1.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对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表现为:案例教学法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无论是对案例的编写还是选择,它都是为了呈现理论的特点而进行的,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通过案例的细节呈现出真实性,进而体现教学的真实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它以案例的特点呈现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求解决方式;案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案例解决过程中的内容结合了许多知识点的应用;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程中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但老师作为引导者起到了主线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以老师的选择、引导作为线索进行实施。

2.1教师对教学案例的挑选: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慎重选择,搜集多种题材、多种类型的案例,使案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选择在水果店买东西等情境化的案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

2.2教师在课前对引导过程的准备:

在案例教学之前,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时间上合理的安排与把控,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难点进行适时引导,也为学生会提出的问题进行预先的演练回答,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教学过程,因此,老师在案例教学前也要对学生进行预习任务的布置,以便学生在课堂前做好准备,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各样的图形案例。

2.3教师在课堂中的讨论引导:

课堂讨论是对案例教学进行深入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中要对针对所讲的案例进行重点性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案例讲解中不清楚的疑难点,理清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思维线索。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的案例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对借位等知识点的不理解。

2.4教师总结性的点评与反思:

教师的总结点评与反思是案例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点评,让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对案例知识点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新的把握与认识,并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反思提高理解,发现讲授中的不足,并做出相应调节,学生也可通过总结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后进行补习。例如,在小学数学除法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乘法教学进行很好的总结与反思,那么在除法的教授学习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难理解的状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一种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教学的方式之一,能够在实践与理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知识点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发挥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了解知识点。

参考文献

[1]谢祎.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2(18).

[2]张黎黎.案例教学法在高师院校小学数学教法课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4(36).

第4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案例;目标样题;教学目标;重难点

随着“三分教育”在我们开县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以及“课改兴校”口号的提出,同时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要求,鼓励并提倡教师作为研究者,开展校本教研。我校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实践”的活动主题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在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这节课时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科学计数法;第二个环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的学生数、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以此引入新课;第三个环节:介绍近似数的精确度并完成教材第32页的引例;第四个环节: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补充出示了五道练习题且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讲解;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含补充作业)。听完课后,我有许多疑惑,于是调查了该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效果欠佳。事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解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二是目标样题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三是讲解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不强。所以导致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尚未突破。反思我们的教学,提出自己浅显的见解,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用定量描述的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指导教学,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目标;才能有效避免重复提问同一优秀生的现象。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85%以上的学生理解并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②70%以上的学生掌握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③95%以上的学生会将一个较大的数按要求取近似值。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即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要突出落实这一重点必须精挑细选目标样题;难点是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以及怎样将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取近似值,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交流使难点得以突破。

三、精选目标样题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认为例题不在多而在精。除了教科书第32页的例6之外,我认为只需再选择一道目标样题就足够了。

例: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4.8÷2.3(保留一位小数) 1.55÷3.9(保留两位小数) 14.6÷3.4(保留整数)

这道目标样题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且既有利于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这道目标样题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典型性,从而使课时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四、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近似数,不仅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还会确定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借助从课堂引入学生所列举的数据和教材中的例6,介绍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即一个近似数,从左起第一个非0的数开始,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就是该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然后出示例题中的(1),这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待学生完成后老师适当地加以小结,这些近似数是小数或整数,其精确度的确定,应从精确到哪一位和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入手,在确定有效数字时,0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以从左至右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为界,左边的0不算,右边的0都要算。接着出示例题中的(2),老师讲解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即这些近似数都带有计数单位,其有效数字的确定与计数单位无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若计数单位前面是整数,它就精确到计数单位;若计数单位前面是小数,则整数部分的个位与计数单位相同,再根据近似数的位数,从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数起,数到哪个数位,就精确到哪一位。采用(2)中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这些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其有效数字的确定只与乘号前边的部分有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就只需要把10的几次方当计数单位来理解就可以了。接下来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再适当地出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最后教师再出示几个较大的数,先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大数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此时教师得注意一点,如将1789这一个数精确到十位,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是1789≈1790,认为近似数1790精确到个位,有四个有效数字或近似数1790精确到十位,有四个有效数字等错误答案。这时老师就得引导学生回归到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中去,讲明后边的0是补位的,不表示它的精确度,因此不能算作它的有效数字。同时为了更好地减少这种错误的出现,还可以将例题中(3)的方法倒过来运用,把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可以先将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再按要求对乘号前面的部分取近似值。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介绍简便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商的循环小数的出现原因。

以上仅是我对这堂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供同仁参考。总之,“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时代意义的话题,是值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潜心研究的课题。

第5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6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三维目标;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改提出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同,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遭遇了诸多尴尬。例如,有些教师错将三维目标当作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既空又大,无法落实。又如,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顾此失彼、无法统筹驾驭等。2016年6月,笔者在一所小学随堂听了一节语文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梦想的力量》。执教的赛老师将三维目标有效地落在了实处,值得我们学习。上课后,赛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学。本节课是《梦想的力量》第二课时的教学,学案的设计包括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和“总结归纳”四个部分。“自研自探”既写明了学习的内容,也对如何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按照学法指导开始了独立学习,之后是合作探究学习,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展示提升与质疑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了生成性的特点。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对其割裂,笔者也无意将三维目标进行肢解,但为了表述上的清晰,本文将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本节课逐一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识和技能”是指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属于知识目标,即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梦想的力量》的教学设计来看,赛老师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中的生字、多音词和词语等。如给多音词注音并组词是这样设计的:汉字分身术:挣()();转()();又如对近义词“坚强、坚定”的练习是通过选择填空进行的:1.他的声音很小,但很(),“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2.那种疼痛常人难以忍受,但他很(),咬紧嘴唇一声不吭。赛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认识了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从而达到了对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课堂教学注重实践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钟启泉教授认为,第二维目标“过程和方法”中的“过程”是指对话环境与交往体验,“方法”指基本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笔者认为,“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际上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构建“对话环境与交往体验”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并获得“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赛老师的课堂教学来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她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展示提升和质疑环节有这样一个情景让笔者印象深刻:A同学发言:“文中让我出乎意料的句子是:瑞恩还小,他不知道2000元是个多么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这说明他是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B同学补充说:“我觉得瑞恩不仅勇敢,勤劳,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非洲的孩子喝上干净的水,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很快地答应了。”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这说明学生融入了课堂教学的情景中,全身心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建构起了对话教学的情景,有效实践了对话与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着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导学案“自研自探”部分的学法指导三中,赛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从瑞恩的身上得到了哪些收获?”这个问题是让大家先自学然后再交流讨论。C同学:“课文中写道:‘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从这件事上,我觉得瑞恩不怕脏、不怕累。”赛老师:哦,不怕脏、不怕累。瑞恩为什么要干两个多小时的活呢?D同学:“为了攒够70元钱。”赛老师:“为什么要攒够70元钱呢?”D同学:“打一口井。”E同学:“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赛老师:“瑞恩做了这么多事,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非洲的孩子喝上干净的水。那你们觉得瑞恩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从瑞恩的身上,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的发言非常积极,在赛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逐渐从瑞恩的故事联系到自身,且延伸到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将瑞恩与自己作比较,以此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不但是课程的目标,更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育的本质。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能是广大教师最为“束手无策”的目标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许多教师即使考虑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任务,也往往是狗尾续貂,生拉硬扯,打补丁贴膏药,没有那种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在赛老师的课堂上,她完美地跨越了这道鸿沟,知识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杜建群.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关系阐释[J].教学与管理,2016(4).

[2]钟启泉.打造教师的一双慧眼:类“三维目标”教学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2).[3]郭元祥.教师的二十项修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

[5]姚林群,郭元祥.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第7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上帝”的权利》设计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是对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的重要保障。加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国初中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学习方式,使思想品德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凸显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组织、指导、评价、服务功能作用, 我们对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探究,经过探索与反复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情境导入和目标呈现———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点拨拓展———反馈练习与总结的新授课型的基本环节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以《“上帝”的权利》为例来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情境导入和目标呈现。好的精彩的导入和目标呈现,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课堂导入,每一节课我都精心设计导入。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也可是时事导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导入等等。思想品德课新授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习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和布局,为自己精彩高效的课堂增添艺术之花。在讲《“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3.15的图片,一看到图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然后我提出问题:“3月15日这一天,我们会看到各大商场、超市有这样的标语‘天天3.15’,‘顾客就是上帝’。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消费真的是‘天天3.15’吗?我们每一次消费享受的都是‘上帝’的待遇吗?作为‘上帝’,我们到底享有哪些权利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学习提纲,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探究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目标呈现一般是用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或者导学案的形式把教学的三维目标展示出来。《“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我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了解消费者应该享有的九项权利,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并且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展示出来。为能很好的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了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探讨的问题,并且在自学前展示。

二、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学生围绕呈现的学习目标,或依据下发的导学案或自主学习提纲自学教材,整体把握课本内容,查阅资料,解答相关问题,标注重点,捕捉疑难问题。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自学中遇到的难题。为使学生做到高效的自学,我的做法是:(1)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动机产生于需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设计导入自学情景,可以是故事、问题等。其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自学的效果。在讲《“上帝”的权利》这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市场经济尚不健全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消费者都有可能遭遇各种消费“陷阱”。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在消费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做理性的消费者,首先要了解消费者应享有的权利,进而拿起法律武器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那么,作为消费者到底享有哪些权利呢?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很自然就把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起来。(2)对学生自学作出要求。如果没有要求,学生会漫无目的,无关紧要的去看或不去看书。要求是学生上课准备自学本,在自学本上做好读书笔记,记下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得到的收获。(3)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第一,粗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以及内容分几部分(角度)。第二,细读,找出教材中重要的概念、观点,具体问题。第三,精读,侧重对重要的概念、观点理解和记忆,设置新的问题。(4)加强对学生自学的监督和指导。教师应走到学生当中去,观察学生自学情况,监督不认真的同学,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向,把握自学的进度。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环境,精心设计内容,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摸索出小组讨论的模式分为四个步骤:情景诱导——小组活动——交流反馈——归纳评价。 1.情景诱导。教师通过适当的讲述,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小组讨论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引导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小组活动之中。《“上帝”的权利》这一课中,我设置了以案说法——春风的消费经历这一故事情境,用幻灯片的形式将这一故事展示出来。接着我出示设计好的讨论内容,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消费者的哪些权利被侵犯了?对于这些权利,你是如何理解的?讨论内容既针对教学目标,又突出讨论的特点:并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2.小组活动。小组成功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地组合小组成员。小组成员的分配一般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因素对全班同学进行均匀地分组。保证每组成员的水平大致一致,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同时小组成员中的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小组中一定要分工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形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就要求选出一个有一定组织能力、负责任的组长,由组长来分配任务和监督学习。再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自始至终教师要参与其中,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 3. 交流反馈。小组讨论学习之后,针对各组的研究结果要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派代表发言,也可以演板,也可以相互交流互看互评。各组在交流过程中进行比较和辩论、审视和修正,自觉弥补不足和欠缺。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中有创意的想法,关注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和启发。 4. 归纳评价。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合作情况进行概括、归纳、补充,帮助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指明方向,指导行动。尤其要指出的是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成果展示与点拔拓展。成果展示是把学生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成果告诉大家。其形式有很多,如由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或写在黑板上,大家批评改正。然而不管哪一种展示方式,教师都要作出评价,并有针对性的启发、点拔、拓展,设置新的问题和情景,把学习引向深入。

在《“上帝”的权利》这一课中,我采用的交流展示方式是各个小组代表抢答的形式,这样就把各小组发言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交流展示之后,我又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把你所经历过的或听说的或从电视上看到过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或尊重消费者权益的事例跟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前面的抢答,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学生纷纷争着发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8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在技校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政治课 课堂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选取和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该是一人的道德行为,人在现实情境下做出的选择等为重点的课程。因此,他的教学不应是“传授”型或“灌输”型,而应该是“体验”型、“实践”型。我们引进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脱离实际的灌输教学方法,笔者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理论知识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取生活的心灵智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重要性

1.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前台的演员而是后台的导演。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能动的主体,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不仅对一个学科,对所有的学科都全身心的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

2.案例教学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政治课的许多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这些内容要求在理解时要紧跟时代、紧贴生活,要具有可实践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他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创新精神。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政治与经济、历史等不同学科的切换。同时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提高综合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胆小、不善于表达的欠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回答问题,作为一名技校学生很快就要进入职场,应及早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场环境要求,必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特别是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更应多鼓励,培养好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1.精选教学案例,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选编好案例,才能把案例很好运用到案例教学中,才能体现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的区别,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具体遵循如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典型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案例能集中反映同理问题共同本质和甜点,有助于学生根据解答问题关键环节和应用技巧,在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就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2)针对性原则。一个案例如果太简单,答案一目了然,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之,案例如果太复杂、太难超出了学生分析能力和知识水平,也同样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采用什么类型的案例,何时引入案例,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案例,要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接受水平为依据,它充分体现案例的针对性。

(3)系统性原则。在运用案例教学之前,首先应将所有案例做一个整体规划,特别要注重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如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由若干案例组成的案例群,教学效果将更加明显。

2.课堂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讲政治课案例的内容与相应政治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政治案例与政治理论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的变化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习进行讨论,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

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中,学生最好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教师除积极的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还要有意营造一种开放的气氛,借助于提示、提问、反问,引起争论等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逐渐深入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政治课教学实践性。

3.及时对案例进行总结和评价

总结和评价是案例教学法必要环节,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政治案例讨论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政治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在案例提出、分析、教材的问题的解决,给学生全面了解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案例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性但不完善的可行性方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的不足,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好的锻炼,或是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三、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应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但在现有教学实践中,均符合要求的案例比较少。如何选择案例和撰写更理想的案例服务于教学是需要教师加倍努力的工作。

2.对教师的要求

要真正完成一堂较高质量的案例教学课,从课前案例选择、课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设置的情景中,理智的控制课堂运作到课堂组织学生答疑,无不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层次,完善知识结构,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并实现由传统的主导者到启发者角色转变。

3.对学生需要不断的鼓励

由于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以来教师的习惯,初期课堂中发现学生难以适应要求,对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方式,有些学生不感兴趣,以至于案例分析不能自己及时完成,讨论时常出现“冷场”,或纳于言辞,不能较好的表达观点,听取他人意见等,使案例教学的目的不能充分达到。因此在教师应强调案例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一位的追求唯一的最有答案,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可以适当点评,对合理想法,并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观点,给与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于其他不足观点要给与充分的尊重。

4.注意班级纪律的管理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是班级纪律的管理,特别是技校学生普遍自律能力较差,所以实施这种教学方法风险更大。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安排,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好,讨论问题时也要有序进行。

总之,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近乎真实的场景,大大缩短情景与实际生活的差距,特别是技工学生让其及早了解现实生活、职场中的事件,对其顺利融入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今教育家.上海教育出版社.

[2]瑞武,张伟.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扎实稳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与课程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第9篇: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在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前提下,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动态学习交流过程。教师可以在设置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中,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思考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明确知识点所在,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是课堂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必有的内在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都形象、生动、有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求知的欲望。

二、开展小组合作,激发学生思维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以新课标理念为标准,教师较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更要在设置情境问题时合作互动、综合探究。合作探究应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探究方式。通过学生的动口和动脑来检测学习效果。老师更应该要求同学们全员参与,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散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还能达到塑造人格的目的。

如,在进行“鸡鸭同笼”的问题讲解时,设置问题;鸡兔共有20个头,48只脚,问鸡和兔分别有多少。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如对鸡和兔的脚进行减去运算,这样不仅解决问题的方式较为简便,且运算结果也较为准确。

三、教师的正确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施教的对象,而学生是学习的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独特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小组之间的讨论获得解决的办法,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勉励。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不仅可以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刻了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引用智慧案例越来越重要。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