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辅导心理的好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际交往 心理调适 能力培养
人际交往的内涵、特点、原则及功能
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之间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沟通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彼此交流各种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意见,并且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人际交往又存在主观性、实践性、社会性、互动性、复杂性等特点。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平等、诚信、尊重、宽容、互助这五项原则,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
人际交往存在以下几点功能:人际交往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人际交往是获得知识的手段;人际交往是培养良好个性的手段;人际交往是个体自我认识的途径;人际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基本需要;人际交往是社会联系的桥梁;人际交往是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
1.害羞心理的调适
具有害羞心理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正常的心理问题。对害羞心理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可采用行为疗法、暗示疗法,并结合有效的社交技能训练来克服和消除自身的害羞心理;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增强自信,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预防和避免害羞心理的产生。
2.自卑心理的调适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卑心理,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当大学生因为人际交往不利而陷于自卑时,可通过倾诉、参加活动、听音乐等方式来摆脱不良心境。因为这种方式一方面宣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自己人际交往的机会,无形中培养了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建立信心,只有这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的各项措施才能得以畅通无阻,发挥最大作用。
3.孤独心理的调适
大学生要克服孤独心理,首先要做到开放自我,多与外界交流,以诚相待。其次,要大胆交往不怕挫折,善于在交往过程中、挫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交往能力。再次,大学生要加强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了爱好就有了追求,也就不会感到孤独。最后,大学生应尽量去克服自己的自卑情绪,由于自卑造成孤独状态,如同作茧自缚,不冲破这层茧,就难以走出孤独。
4.戒备心理的调试
大学生应对戒备心理存在正确的认识,不必顾虑重重,产生交往恐惧。应该培养自信心,只有充满信心地与人交往,才不会对交往充满恐惧。当大学生发现自己出现不适当的戒备心理时,要迅速地自我克制,要自己告诉自己,无端的怀疑是不适宜的,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大学生在有些时候要适当地自我暴露,消除自我封闭心理,坦诚地向交往对象透露自己的某些秘密,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可以使自己的戒备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此外,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还有嫉妒心理、完美心理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缺点、一些做不到位的地方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应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对方的不足,即使要指出,也应该通过真诚的沟通,而不是大加指责。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学校方面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只有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人际交往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训练的方法主要包括个体辅导、案例讨论与研究以及团体活动训练。
①个体辅导。个体辅导是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交往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以改善他们的交往现状,促进他们交往能力健康发展的方法。
②案例讨论与研究。案例讨论与研究是在人际交往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交往能力训练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方法。
③团体活动训练。团体活动训练的特点是适用于有共同交往问题或是有共同心理困扰的人,而成长中的大学生确实有着共同的交往问题及心理问题。团体活动训练的优点在于团体成员的互动,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适用面广。随着人际交往教育需要的逐步增强,这种方式也必将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训练的主要方式。
2.大学生自身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①提高认识。大学生应正确地认识自我,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交往过程中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去评价他人,充分地肯定他人和尊重他人;以积极的观念去看待人际交往,赢得他人的热情和友谊;学会包容和理解,维持交往环境的和谐和融洽。
②掌握社交的技巧。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掌握行为规范和体态语言,与人沟通交往要讲究语言和谈话艺术,善于倾听对方谈话,做到虚心、耐心和真诚。还有就是大学生需要增强人际吸引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把握好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灵活应对,扩大交际圈。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充满热情,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的成功。
参考文献: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差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这些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二是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关。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困难;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不易跟上,产生思维上的困难,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和研究。物理教学方法运用好坏也是差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之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于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导致逆反心理。
二、对差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培养差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关键在自身,但教师的外因作用也不可忽视。
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和热情鼓励。所以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应经常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物理,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差生学习兴趣
大凡对物理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差生,对物理教师均有较深的成见或误解。这样,物理教师有义务帮助化结。一般来说,差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者的对立面。所以,首先应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使其感到有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疑难点要注意个别辅导,多面批、多激励。
每次考试尽量当面讲评,每个实验逐步地进行指导。这样,通过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去熔化学生逆反心理的坚冰,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他们也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物理学习上去。
3、充分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差生的逆反心理也不例外,应当在指出其负效应的同时,分析其另一侧面----正效应,对此教师要很好的保护并加以利用。正效应主要有:(1)思维批判性。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连科学知识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2)好胜心。表现在他们不再是听话、顺从,而是勇敢、有闯劲,这种好胜、敢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开拓,积极进取的个性。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新学期,通过院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向大学生普及心理知识的必要性,并实现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二、工作安排
1.队伍建设
(1)加强骨干素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协会各项工作要求。
(2)培养并加强成员的责任感,并在学期末顺利完成换届。
(3)加强与院,校其他协会的联系,开展各项活动。
(4)定期组织各成员之间交流、活动,增进感情,以便更好的在一起工作。
2.宣传工作
(1)现场宣传:开展现场宣传活动,丰富大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品质等。
(2)海报宣传:宣传海报围绕心理专题知识,心灵书摘,文学新词等内容定期出海报专栏。
(3)网络宣传:维护心协网站,进一步做好心协微博,博客建设,发挥网络宣传的功效。
(4)期刊宣传:文学社出版心理期刊。
(5)心理委员宣传:在各活动的前期宣传过程中,让各班的心理委员在班级内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开展活动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动,详见策划书附一表
4.常规工作(1)做好朋辈辅导室的宣传和建设工作,开展一系列的朋辈主题谈话活动。
(2)完善值班制度,协会干部按值班表按时在朋辈辅导室值班、值日。
(3) 完善办公室制度,对使用办公室及办公室物品的外借制度进行规定并实施。
(4)加强心理委员管理,包括心理委员例会召开,心理委员月汇报表的收集。
(5)抓好常规工作,把简单的事情做扎实。工作要及时汇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文学社工作
(1)完成期刊工作。
定期完成期刊出版工作,坚持每月一报文学新词(联系宣传部)
(2)心协工作的支持与报道。
在新学年中,大力配合心协工作,同其他部门共同构建更好的心协。心协的每一次活动编辑队和记者团都要追踪报道,加大宣传力度,将心协宣传出去,使其更有影响力。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2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学生信件回复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来访的'意识。
(2)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室各功能室的作用,真正为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并做好记录。
(3)认真做好个别咨询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
3、利用板报、广播等平台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
4、进行相关心理测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科学制定心理健康咨询方案,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把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四)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完成好医保等各种辅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计划3
(一)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学生信件回复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来访的意识。
(2)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室各功能室的作用,真正为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并做好记录。
(3)认真做好个别咨询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
3、利用板报、广播等平台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
4、进行相关心理测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科学制定心理健康咨询方案,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把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关键词】大学生 失恋 心理危机 调试
爱情是现代大学生渴望拥有却又害怕拥有的东西,因为爱情甜蜜的另一面却是不可避免的伤害。面对失恋造成的心理伤害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好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失恋的自我调节。
一、大学生失恋心理分析
失恋是指恋爱的一方否认或中止恋爱关系后给另一方造成的一种严重的心理挫折。“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尤其是青年,由于生理、心理的逐步成熟,都会萌动春心,坠入爱河。浪漫热情之恋是青年男女内心的美好憧憬,它似一杯甘醇芳馨的美酒,令人如痴如醉。然而,有恋爱就有失恋,这是个辩证的自然法则。失恋在大学校园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挫折形式,对有的同学来说,失恋时一种“永远的痛”。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消极心态:
1.“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有的失恋者感到羞愧难当、自卑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懦弱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
2.“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想,自欺欺人,不顾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
3.“阁道峻曾,似我回肠恨乍平”,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愤世,怀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
二、大学生失恋的调试策略:
既失恋已成事实,就不要让自己的损失再扩大化了,也不要让失恋的阴影长久地笼罩着自己。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甩掉不该用来困扰心灵的包袱,轻装前进,让生活重新步人正轨。本文着重从团体辅导和个性化深度辅导,自我调适三方面来进行调试,引导大学生尽快地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1.团体辅导对心理健康的指导策略
失恋的大学生能够在本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失恋的大学生往往伴有抑郁,情感的失落使他们一蹶不振,无法自拔。进入团体辅导后,“同病相怜”是他们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在大家彼此交流中把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正视自己已经是独立社会的人,生活、学习、时间都要自己安排,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建立自信、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坚信自己的能力走出失恋的阴影。
(1)失恋的大学生在团体中更加的深刻认识自己,转移注意力,明确自己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提高求知欲,挖掘潜能,失恋往往是因为感情开始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也没有深刻了解对方,团体辅导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更加的了解自己,了解对方,这样就不会再爱情中迷失自己。活动的开展转移了注意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从实际情况、实际能力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化压力为动力,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仅仅迷失在失恋的困境里。
(2)失恋的大学生在团体中增强自我价值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学校多方面资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失恋的大学生群体常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没有什么价值,而且价值观也有偏差。进入团体,各个团员彼此了解彼此肯定,彼此帮助,在此过程中提高自我价值。表达自己的心声,在沟通、切磋、交流中,不断提高政治政治觉悟和人文修养,利于培养积极的阳光心态。充分利用图书、广播、网络、视频、讲座、社团等多种形式的资源,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拨开失恋迷雾的笼罩。
(3)失恋的大学生能够在团体中获得行为指导,开展团体咨询和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博大仁爱胸怀。
团体咨询是非常好的健康指导形式,既生动有趣又见效快,参加者在指导老师引领的氛围中,开放自己,心与心沟通,宣泄不良情绪,正确认识失恋,悦纳自我,宽容他人,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多数失恋群体在团体中会得到一些行为和建议,团员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大家都能从彼此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学习如何面对困扰,从而更快地走出失恋的阴影。
2.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及在失恋中的运用
(1)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
个性化深度辅导是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促进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而实施的创新举措,个性化深度辅导形成了高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之间深度交流的新型互动模式。个性化深度辅导是以“精细化”管理为理论基础的,目标是透过个体活动的隐秘性、思想的复杂性和心理的矛盾性,详尽、彻底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对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文引进此种心理机制,着重辅导失恋心理阴影深重的学生。
个性化深度辅导打破心理防御。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内心对来自外界信息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心理防御机制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消除个人态度与外在现实之间的冲突,心理防御机制作为对内在冲突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个体在应付各种挫折情境时,为防止和减轻焦虑等精神压力而采取一系列习惯性适应。个性化深度辅导就是打破心理心理防御,建立人际心理信任的过程。当一个人处于失恋境况时,思想处于封闭状态,心理形成了封锁机制,个性化深度辅导就是要打破心理防御,能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而更深入透彻的失恋学生进行交流。
个性化深度辅导增强社会支持,形成师生心理契约。教育工作者的个性化深度辅导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感,促进师生心理契约的形成。心理契约是一种非正式的协议,无法通过彼此的期望来诉求,因此,相互期望是师生双方达成心理契约关系的基础。建立这样的机制,能使失恋的学生打破心理防线,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形成沟通的心理契约关系。
(2)个性化深度辅导应用到大学生的失恋中
首先,师生交融互动模块,促进教育者深度融入失恋学生群体
个性化深度辅导要求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平台“和”名师评价工程”等活动项目搭建师生交融互动平台,促进教育工作者时刻联系学生、时刻关爱学生,深度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特别是针对失恋的心理严重的大学生,这样能及时的使学生从失恋阴影中走出来,更好的面对未来的美好的生活。
其次,实施发展辅导模块,实现教育者对失恋学生的深度指导。个性化深度辅导重视发展指导,发展辅导是实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深度指导的重要部分。个性化深度辅导的目标是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对失恋学生的感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让其明白恋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命的美好还有很多,从而带学生走出失恋的阴霾。
最后,建立教育工作者谈心制度,设立班级“心理委员”报告制度,个别性的辅导不同情况的失恋学生。根据大学生中个体差异,教育工作者应选择单独谈心、个别咨询的方法,鼓励他们建立自信,消除自卑心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应周围环境。每个班级选定一名“心理委员”,每个寝室选定一名“心理联络员”,作用等同于其他高校的“心灵使者”、“发展委员”,发现不良心理状况及时报告教育工作者,小问题在萌芽期解决好,大问题向学院、学生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避免恶性事件发生。针对失恋学生群体,要加强关注,及时发现这类人群的心理问题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极端行为。
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心理机制有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与针对性;个性化深度辅导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在辅导的深度与精度方面实现新突破。具体应用到失恋这方面,更是将失恋个体问题更具体化,分析时具有特殊性和针对性。
3.失恋大学生的自我调适
(1)敢于面对失恋的现实。有的大学生在失恋后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情结,即我的终生幸福没有了。怀有这种情结的失恋者不敢面对失恋的现实与未来,结果陷入越痛苦越思念、越思念越痛苦的怪圈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对此,作为一个理智的大学生应勇敢地面对失恋的事实,坚强地承受失恋所带来的伤害,认识到爱情既有成功、甜蜜的,也有失败、苦涩的。对于那些持“爱情至上”观点的大学生,要认识到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人生还有事业、亲情和友谊:对于那些认为失恋就是失面子,认为失恋是自我价值贬损的大学生,要勇于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只有勇敢地面对事实与未来,才是顺利走出心理阴影的第一步。
(2)加强自我调控,减轻心理压力。失恋后产生痛苦、失落等心理问题,是因为恋爱的大学生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产生了冲突而诱发的。对此大学生应加强心理品质的修养,积极减轻心理压力。例如: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波动不安的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生理上受挫力;克制因对方提出分手而产生的愤怒,反思对方结束恋情的原因。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将眼光放远些;尤其要消除“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的危险想法,以免酿成悲剧;努力保持心理的平衡,以自信、坚强的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到学业中,这有助于大学生及时走出心理的低谷期。
(3)适当地进行情感宣泄。失恋后不要独自把痛苦长期地埋在心底,更不要时常独自品味,而要找亲人或知心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怨恨与不欢,将痛苦与忧愁宣泄出来,以减轻心灵的负荷;如无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振臂飞书,让多余的情感在你的笔端发泄:甚至可以关门痛苦一场。这样有助于消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时恢复心理平衡。当然,宣泄要有“度”,无休止地唠叨,反而容易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中。
总之,失恋并非百害无一利,要辩证的看,冷静的分析,客观的看待,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摆脱失恋困扰,失恋不失志,在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中去弥合心灵的创伤,走出失恋的阴影,获得人生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红.个性化深度辅导与首都大学生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0,(2).
[2]高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四期.第二十七卷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心理辅导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必需的课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团体心理辅导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最常见、也是最高效的策略,在实践操作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一、主题选定:贴近心理实际
1系列化的整体设计
常态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建立起符合认知规律和实际能力的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一般涉及三个领域:学习辅导、人格辅导和生涯辅导,每一领域都有其领域目标及具体目标。不同年级学生的主题侧重有所不同,如低年级以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为主,中年级以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为主,高年级以考试心理和生涯辅导为主,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也多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为基础。
2.进行时的心理需求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聚集交汇,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呈现多元趋势,心智尚不成熟的学生身处其中难免会无所适从。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做出调试和回应,将这些因素纳入课程的设计之中,使之具有最佳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同时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中也有具有普遍意义的偶发事件引起的现实心理需要,这就需要辅导者及时了解辅导对象当下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自身生活和成长中的种种现象进行探索活动。
之所以选择“我会担当责任”这一活动主题,就是因为教师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使得孩子备受关注和呵护。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炼和有意识的锻炼,孩子普遍责任担当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别提为他人、为家庭分担了。因此,这样一个活动主题很有现实意义。
二、实施方式:借助活动推进
1关于活动的积极意义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主张在“活动中育人”,活动是进行心理化育人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活动意味着孩子能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中真实地展现和释放,这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它改变了思想品德课的说教式教学,采取情境式、浸润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吸引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活动原理和应对之策。只有在“活”的状态下让学生“动起来”,以主动参与式的方式体验,激发自我动机,才能形成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成长型思维。
2关注活动的精心设计
活动多以故事讲述、情境创设、体验游戏等方式进行。在这个心理健康活动中,在不同的节点上可以安排不同的活动,形成一个层级递进的形式,发挥其各自不同的作用。如:活动伊始的暖身活动,能使学生迅速、积极地响应,将兴趣点和专注力充分调动起来;活动最初的创设情境活动,用真实的案例可让学生产生共情;分组讨论和团体游戏活动则模拟微型社会环境,将学生放置其中,充分发挥同伴之间的互助、借鉴、启发作用。此外,活动还可以留有课外延伸和实际应用的实践训练项目并加以巩固强化。
3把握活动的精彩生成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在心理健康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发散性较高,课堂中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同时也生成着宝贵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准确且及时地把握,将形成良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假设、留白等方式引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维碰撞,这些“有声思维”的反馈和调控手段能带领学生进入深度的思考,巩固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以《我会担当责任》为例,教师将马鹏飞的故事剪辑成视频片段逐步呈现,以猜测、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在想象和现实的落差之间形成心理激荡,从而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牢牢地抓住,榜样的示范让主人公的人格特征和道德品质给学生带来深深的感染。“小肩膀,担责任”环节则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不同责任担当。小游戏“代人受过”将活动推入:四位同学甲乙为一组,丙丁为一组。甲和丙石头剪刀布,输的一方由另一个人受罚十个下蹲起立。三局两胜。输的一方换人猜拳,再来三局两胜。通过体验深化了学生对于担当责任的认识,除了做好分内的事,还要承担自己的过失。
三、组织形式:团体和谐共生
1回归生活原貌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换而言之,学校也是微观的社会,生活在这其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成员之间需要通过交流互动建立关系,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等。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发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有利于营造学生成长发展的综合环境,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心理辅导学教授林孟平称之为“积极取向而人性化的校风”。只有学会在F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寻找到个人与团体之间的链接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2创设多维互动
在团体的人员构成中有师生关系及伙伴关系、团体和自我的关系。有时学校还会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辅导工作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家长等多边关系中,学生积累了与不同人往的经验,培养了站在不同位置、从多重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视角。通过成员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对自己的问题的认识,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充满友好和善意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心理的依托,在施助与受助的建构的援助网络中,接受心理的再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
3优化整体水平
我国主要采取团体教学的方式,因心理教师有限,所以每个学生占有的资源也非常有限。而团体心理辅导相对于个别辅导而言,具有省时高效、受众面广的优点。团体成员在互动中集思广益、互帮互助,从而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当团队之间形成积极乐观、主动作为的心理场域时,对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席卷作用。因每个学生具有独特性,彼此之间的差异将成为较好的资源,在相互比较、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对弱势的个体产生引领、带动作用。
以《我会担当责任》为例,在明白担当责任的意义之后,教师抛出一个情境问题:“放学了,今天轮到我们一组打扫教室卫生。小明马马虎虎打扫后就跑掉了,他负责打扫的地方根本没有打扫干净。这时小组长小刚对我说:‘哎呀,今天我还要上钢琴课,来不及了,请你帮我打扫一下吧!’面对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只会完成自己分内的事,第二天老师就会批评没打扫的,给他们一个惩罚。”“我会先打扫好整个教室,第二天,我会找到相关同学说清楚这一次帮他们打扫,没有告诉老师,但以后请他们负起责任,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我会认真打扫好整个教室。”制造冲突,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展现了学生多元的价值判断,学生在甄选最好的解决方法中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培养了责任感。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通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对教材的理解产生困难;探究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程序也未必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些探究的方法,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跟不上,产生思维上的困难,分析、解决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和研究。物理教学方法运用好坏也是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对于有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容易导致逆反心理。
二、对于学困生转化的方法
1. 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关键在自身,但教师的外因作用也不可忽视。对学困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悉心教导和热情鼓励。所以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应经常鼓励这些学困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学好物理,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具体做法是:降低标准,分层要求,创设条件,让他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大凡对物理学习有逆反心理的学困生,对物理教师均有较深的成见或误解。这样,物理教师有义务帮助化结。一般来说,学困生存在一种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教者的对立面。所以,首先应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使其感到有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疑难点要注意个别辅导,多面批、多激励。每次考试尽量当面讲评,每个实验逐步地进行指导。这样,通过教师热情的教学态度去熔化学生逆反心理的坚冰,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同时,他们也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物理学习上去。
3. 要根据学困生自身特点进行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很好的利用学困生的自身特点对其进行科学教育。
(1)思维批判性。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甚至连科学知识也敢于怀疑。这样的心理品质,教师应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2)好胜心。表现在他们不再是听话、顺从,而是勇敢、有闯劲,这种好胜、敢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开拓,积极进取的个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要求;原则;方法
如今的学校不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同样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学生每天都要去上学,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想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首先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班主任教师,怎样对一群可爱天真的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班主任教师理应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
(一)树立现代的教育观。作为班主任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抛弃原来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和说教的方法,要用一种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他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影响他们,并且要懂得用宽容的态度来教育他们,为在小学实施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作为班主任,除了重点关注学生的成绩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班主任要保持一个“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并且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细心的观察和记录,发现言行不太正常的学生,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找到原因并且对症下药,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纠正。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方法,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小学生年龄都还比较小,他们所处的时期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单靠说教的方式进行,而是要懂得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然后使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学生当今的心理需求,并且将这种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二)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有针对性,要懂得“有的放矢”,并且在强化自己的教育计划的同时,注意去捕捉生活中的“特殊”瞬间,切实把握好教育的契机,使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
(三)以身作则原则。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为学生的很多行为举止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强化自己的人格素养,以一种健康美、心灵美的形象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继而去塑造他们的健康品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放在主要地位。班主任在所有的教师中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所以学生都把班主任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最好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除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教育作用,还有利于学生培养好的心理素质。一般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以讨论、表演、填表、游戏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去了解自己心理的状态,并且有效地提高自己心理上的素质。另外,心理健康的教育并不单单指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教育,而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多让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来进行自我行为以及心理的分析,学会在生活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不要有消极的心理态度,要积极地去面对,勇敢地去解决问题。
(二)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学科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品质、发展能力以及掌握方法的最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因为课堂教学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提升,例如辅导、训练、感染以及暗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心理上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心理教育的注意事项如下:1.把学生作为中心人物,提高对学生人格的塑造的重视,积极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2.以出现的问题为中心,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3.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带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感染。
(三)善于把握住好的教育时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教育的最好时机就是能对学生的教育产生最佳效果的时期,这种时机一般都是存在于生活与学习中的某一特殊的瞬间,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懂得抓住好的时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下面笔者来提供几个教育的好时机: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在每一个新的学期开学的时候,儿童都是以一颗真诚学习知识的心来的,在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会很容易让他们学会知识,所以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学习的好时机,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2.对班里进行评优和选班干部的时候。在小学生心里,能成为班级里的班干部或者被评上优秀班干部等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让大家在评选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且教会他们要懂得自信、自尊与自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班主任在学生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小学生都将教师的话当做真理,所以小学班主任要抓住这一优势,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面提到的教育方法,还有很多不同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去探究。
参考文献:
[1]张杰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成才之路,2011,(25).
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
课堂教学效益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长远目标的实现。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努力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
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的,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宋备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以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石出。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我们在教学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系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可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做作业的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实例,可加入对不同人一天工作总量、时间、效率的计算,从而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元、角、分时,针对学生中的浪费现可通过聚少成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等。
三、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聋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旧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闹。有些教师善于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较,并认为此举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竞争和压力,促进学生的进步。殊刁;加,这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竞争压力,学生被这种压力层层包围,压得喘不过气来,以致恋上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甚至厌学、逃学。其次,同时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八是学生的指导者,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朋友,而不应该高高在上。
( 二) 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
多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没有恐惧心理,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理毛病。
( 三) 针对聋生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聋生不同的心理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教师应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逐训练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基础好,但存在自满、骄傲的情绪,教师则应适当增加他们所答问题的难度,使他们暂时受挫,认识到自己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从而仪他们逐步纠正自满、骄傲的不良倾向,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 四) 在课外辅导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应渗透到课外辅导中去。如有些学习成绩差的聋生,自信心不够,学习兴趣不强,共至出现厌学、逃学、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教师应通过课外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又如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不爱做课外作业,教师应采取教师监督和同学结对帮助相结合的方法,多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同时训练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