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设计专业
一、创新性思维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根本,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发展之根本。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首先应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创新性思维的能动性是指,在创新设计的整个环节,学生要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想法,这种主动性可以使思维主体在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能动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自觉地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意志和行动,产生一种创新的冲动与激发力。
(一)培养学生多思、勤思和擅思的习惯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就可以沿着老师的问题去发现思考问题、去查阅资料、去思考、去实践,然后解决问题。这一良性过程是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必经之路。
(二)要随时养成记录的习惯
思维的火花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把握直觉和灵感,然后再进行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些均是创新性思维的必要途径。作为一名大学生、初学者,要通过课上课下不断的吸取知识、不断的创新实践、不断的刻苦思索,为思维火花的产生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而它一旦产生,就要紧紧抓住,然后快速绘制出,扩大战果,实现更大的突破。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曾经说,从一个建筑师的草图笔记轻重浓淡和表现手法,就能看出建筑师的审美世界。建筑、室内大师余静赣(人称余工)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出差,所以养成了画建筑草图的习惯,这种习惯就如同别人做记录一样,有的时候寥寥几笔概述当天见闻;有时候根据自己的经历,情不自禁的表达自己的理念;有时候需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来仔细、真实的表达所见所感。作为室内设计初学者也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要善于抓住稍逊即使的信息流。
(三)突破定式思维
突破思维定式束缚,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反定势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思考。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十年中国室内设计图片总数量已经达到全世界同类图片的百分之二百,遮天蔽日的设计图片有百分之几是原创的呢,有多少是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后的设计图片呢,又有多少真正的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所在课堂上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突破定式思维的程序、方法,力争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创新意识。
二、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探寻创新性思维教学方式
(一)课堂传达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专业课教学要善于向同学们传达中国传统文化,善于把运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案例展示给学生,善于用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及创新性设计的熏陶。建筑及室内设计大师王琼的新中式设计大作———蝶•金海华私家会馆,在塑造中式语言时融入了梦幻般奢华的意境,同时还揉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舞台戏曲,此设计向世人演绎了一部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强烈认同感的大作。
(二)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角度构思设计
如今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大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国外设计师都来我国寻找传统元素和灵感,在设计界甚至一度出现是否利用中国元素做设计来衡量一个设计的“好坏”,是否够“品味”等,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未来的室内设计师们怎么丢掉自己的传统文化,怎能丢掉老祖宗留下的精华呢。所以在课堂上要善于并常与学生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进行设计设计方案。构思是设计的灵魂,在考察地形后下手做设计之前,就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思考。陈彬在勘察隐庐私厨地形后,就发现本餐厅离闹市街区太近,明显缺少灰色过渡缓冲空间,很容易让客户产生一种“平铺直叙”的感觉。于是他就利用中国人擅长的“藏”,这就是他“隐庐”私厨的最初的设计构思。
三、从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角度探寻创新性思维教学方式
目前室内设计界存在着浮躁、作秀的现象,想通过媒体或是某一次大赛来使自己声名鹊起,出现这些的原因与当今所处“大环境”、“气候”和“土壤”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高校学生入学前基本决定了自己的专业,进入大学后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本专业不得而知。但欧美很多国家的大一新生第一年的考察期,老师通过多方面考察学生是否适合本专业,是否有在本专业发展的潜质,同时,学生也考察老师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能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相互选择、相互了解中真正的解决了专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米兰市区闻名世界的酒吧街,里面汇聚了世界各地不同门类的设计师。王琼惊奇的发现在这条酒吧街的每一个酒吧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独到的创意、自己的精彩,几乎所有酒吧都把自己的创意理念不动声色的表现的酣畅淋漓。设计土壤的培育是当代大学室内设计专业的首要任务;设计土壤的改造是中国室内设计界所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室内设计作品近二三十年发展的太快、太多,没有好好的思考,原创的东西原来越少,所以从设计一入门我们就要理性向学生传达设计理念、设计构思,让学生更清楚的看清设计问题所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室内设计作品卖方的审美和修养比室内设计师还要重要,如果我们能改变中国室内设计的“大环境”、“大气候”,不单单是要改变设计师的整体修养和审美,更要提高整个国民的中华民族的审美和修养,也许这才是从本质上改善中国室内设计土壤。
结语
由于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被外国文化捕获,所以我们更应该从初学者抓起,让学生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自己的创意作品中始终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把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渗透到自己每一个创意性的作品之中。
【参考文献】
[1]谭秋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J].包装世界,2015(1):66-67.
[2]谢礼.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职业教育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求知导刊,2015(6):62-62.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工艺美术教学应用
一、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方向的思考
我国工艺美术专业教育的性质是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还是培养研究创造型人才,不能一概而论,应看工艺美术教育是着眼现在还是着眼未来,如果简单从目前社会需求来考虑工艺美术教育特点,工艺美术学院教育的性质只能成为普通大学一般美术教育的浓缩,仅成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一般工匠,失去了工艺美术学院教育的实质意义,起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创造型人才或是一线技术人才的作用。目前我国工艺美术教学的误区还纯在较多的问题,譬如忽视学生实操能力的训练只重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艺术教学实践课变成以巩固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另外教学评价体系重视结果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创新。没有与教学计划相应的艺术实践设备, 缺乏通用的艺术实践教学的教材,不能有效地进行艺术实践教学,学生的艺术思维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合理整合课程优化知识结构
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按照职业素质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和实效、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来整合课程及内容。要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讲求教学方法,抓好关键环节,如将《设计概论》和《中外设计史》整合使学生获得设计发展史、设计风格流派和时代的关系和不同设计美学原理和形式法则,《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合为一门课更有利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使学生获得从事设计的必要理论知识,这些课学时不多,要求精选内容。《设计素描》基础核心课程,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承担起从绘画到设计的过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基础课,因此,设计专业的素描课要加大设计素描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对"形"二维和"形"三维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不能按美术专业那样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画光影明暗素描上,真正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素描学什么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新的工艺美术技术不断出现层出不穷, 学生们希望多学些新兴实用技术的愿望很强烈,但要让学生们明白,学到一门实用新技术只能用几年,还有更新的技术会产生。打好了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学习方法,新技术一冒头就能知道它是否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能更快地领会和掌握,就能用十年甚至几十年。通过课程设置以课程内容的改革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使他们能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上花费足够的时间。
三、改革工艺美术教育观念,促进创造性人才培养
中国的学生善于学习、考试,想象力、创造力却很弱,是我们教育体制中对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而我国美术院校还停留在教技术、教技巧。笔者认为当前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是能引领工艺美术发展主流方向,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技术人才。
工艺美术学生的实操环节和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应用技术型人才本身就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学生设计的课题应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应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走入社会去联系和争取设计项目,还可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征稿和设计竞赛项目、承接设计工程为课题进行实际的设计实践。结合课程、利用项目等方式也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好形式。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课都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主干课都安排一至二周的单独实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训作品。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市场实态现状的调研, 撰写较为详细的设计项目调查和设计定位的报告,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发展现状,从而掌握科学的工艺美术设计方法。在项目设计过程中, 利用启发教学法通过大量的设计创意素描草图,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在正稿制作阶段,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与解决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材料、工艺、成本、效果等,以便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从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美术教育者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任。我国目前虽然缺乏大量的实用型、应用型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但从深远看,目前最缺乏的是掌握了当代工艺美术前沿科学技术的、能够创造性地应用工艺美术技术的人才。我们不能为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就放弃我们对"创造型人才"长远培养目标的追求。如果我们稍微仔细地观察一下国外的教育体制,比如美国、日本的教育体制,就会看到他们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四、工艺美术教学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
中国的工艺美术教学与创作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即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中国的社会环境。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历史不算很长处于起步阶段,受西方各设计流派的影响比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较少。中国工艺美术想要屹立在国际的舞台上,应该将民族的元素、传统的材质结合现代的工艺融为一体。中国的人文艺术背景是积淀了五千年传统文化底蕴,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环境实践也证明 "特色"理论是正确的,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中国高校的工艺美术教育当然也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环境,也必须走中国特色之路。我国历史文化悠远深厚,代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论在今天依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数千年来我们逐渐积淀了一套含盖各个领域的文明体系,尤其是理论思想,如诸子百家思想。这其中哲学、美学、社会学的诸多思想,都是中国传统体现民族精神的艺术设计思想依据。
目前中国的工艺美术教学对民族传统视觉元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担心学术外出安全问题取消相应的艺术考察教学活动,很多学校外出考察课程也流于形式。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思想逐渐被国外形式所取代,如不少学校传统图案设计的课程被取消被平面构成取代, 现代陶艺设计实践取代了中国传统陶艺技艺实践课程, 现代家具设计实践取代中国古典家具设计实践等。以上方面的缺失,导致导致创作所需的精神在枯萎,甚至学生民族情感的淡漠。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有力保障。
五、寻根溯源,根植于本土寻找创作的源泉。
例如笔者所处的广西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资源,调查广西民族艺术中建筑装饰、刺绣、织绣、染织、金属工艺、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现状和代表性作品与案例,挖掘、整理、编辑重要造型艺术研究样本,采访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拍摄和录制典型性创作过程和生产案例,引导学生努力发掘本民族的设计观念、造物原则和审美意识,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独树一帜,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少数民族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闪光。通过对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整理分析,积极探索多种创新设计思维,以寻求更多的解决广西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创新应用途径,使民族民间艺术元素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魅力。高校培养人才要多元化,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课堂的界限,实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入社会,通过采风、考察等活动感受到民族民间的艺术魅力。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收集、考察,系统整理少数民族的工艺、服饰、建筑、雕刻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和保留这些少数民族元素的精髓,经过再设计并运用到自己的专业设计当中去。例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建立民间艺人工作室把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艺人请进教学工作室,讲授技巧,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本地文化,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运用本土民族艺术元素,使当代的民族民间元素与设计教学与时俱进,从更多的民族艺术中汲取相关元素,同时又不失现代的气息。使民族民间艺术元素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设计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内涵,创造出富有本土独特韵味的设计。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得到广泛的延传,并且经久不衰,使本土化民族民间艺术得以可持续发展。工艺美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失去的依靠。
广西本土民族民间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将本土民族民间工艺结合到现代设计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的关键。在工艺美术方面通过开展横向研究与开发,探索地域特色的设计教育创新之路做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 都安古法造纸工艺传承着古老的文化符号,可以聘请艺人将古法工艺引入到艺术设计课程中,在让学生体验了解传统造纸工艺,生产各类材质机理的纸张。材料学研究部门在纸张防水、除霉、韧性等方面给予技术上帮助,可用于现代家居用壁纸、灯具、扇面、雨伞、笔记本等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开发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工艺产品,保护了正在消失的传统手工艺,帮助地方地方企业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并培育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征的产品品牌。2、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结构工艺可以让学生体验榫卯结构设计原理,感悟侗族木结构设计之美,用于民族风格的建筑装饰设计,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发挥优势。在土木工程研究单位协助下整理数据开发成为智力玩具,采用现代注塑工艺将榫卯结构智慧的设计原理通过的玩具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传播广西民族地区建筑设计的智慧。既可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礼品又可利用本产品富有知识性、艺术性、挑战性和动手参与的特点,可以按不同年龄段出品不同的组件,并考虑到与其他系列产品相衔接。3、各类民族剪纸、刺绣、编制的民族图案形式与工艺与现代服饰设计,包装设计、鞋类、包类、丝巾等设计结合,在此方面云南、贵州等高校的研究成果频繁活跃在全国各类专业博览会与专业大赛中。可以在旅游管理研究单位的协助下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旅游产品依托桂林发达的旅游商品集散地优势形成民族品牌,积极探索在广西地区实现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代文化产品的有效途径与开发模式,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文本,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民族金银加工技艺和产品设计相结合,金属材料工程研究单位的协助下可以共同设计开发实用旅游产品如:时尚珠宝首饰设计、钢笔、zippo火机、便携金属酒壶酒杯等。国际著名时尚品牌爱马仕设计团队曾来广西柳州博物馆考察收集广西少数民族工艺品设计思路与原理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高端时尚产品。通过产品开发与销售,形成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系列化产品,并注册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和技术工艺革新发明专利,实现企业产值提升,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上述项目得以实施开展可以形成一支横跨多学科的优秀教学团队,形成系列专著、教材、发明专利等,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在广西艺术教育届有一定的推广性,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六、结语
工艺美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应在实践中有意的强化教育思想意识,只有院校间设计教育思想各具特色、拉开距离,多元化的设计艺术教育格局才能形成。工艺美术的现代设计应该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必须明白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在的重要性,找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传承是美德也是生命的源泉所在。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髓,发展了五千年仍然有着绚丽的色彩,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让它在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中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位论文2006.12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运用到现代设计工作中去,是存在其深刻的原因的。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归结为:传统文化在造型特征方面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具备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这与现代设计的个性化,艺术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具体来讲,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学特征可以从如下角度来探析:其一,从传统文化造型特征的角度入手,我国传统历史时期的传统图形,都集中体现出艺术造型方面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国传统瓷器为例,在自然事物母体的基础上,将东西方传统纹样附着其上,充分展现出中国民族特色造型;其二,从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角度来看,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图形,还是传统文化中的装饰,或者是传统文化的文字,都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比如,比如君权神授思维等,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象征载体;其三,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角度来讲,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深深的烙印在古代艺术作品上,而古代艺术作品中对于人精神和道德的追求,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
二、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跨领域的。无论是在园林设计中的对称,还是在室内空间布置的色彩图案选择,或者是平面网页设计中的图示布局,都有可能运用到传统文化元素。详细来讲,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探析:
1.从现代设计民族性塑造展现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满足现代人审美情趣,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是当前设计师普遍的理念。简单来讲,就是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意义的传统文化图形图案,实现再次造型设计,以更加浅显的展现出其民族性的特点。比如我国唐装服饰上的龙纹刺绣或者其他绣花,都集中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在服装上的效能,由此塑造和展现出来的服装民族性,也是当前唐装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可以彰显出现代设计作品的民族性,这不仅仅提升了设计作品的文化价值,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在现代设计民族性塑造和展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传统文化元素的展现对于意境表达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设计创新的时候,要以特殊的手段去进行处理,以保证能够找到传统文化的神韵和精华,以此为切入点去开展设计,既保证了传统形式美感,也能够展现其民族性的特点。
2.从现代设计情感性追求满足的角度来看随着消费者需求朝着个性化和价值化方向发展,人们的购买设计产品的动机更多的是从情感因素上去考量,这也符合传统美学情理统一的理念。这里的情,是指具备一种真挚的情感;理,是指礼仪。本着现代设计情感性追求满足的目的,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也应该注重传统文化因素的利用。具体来讲,积极关注以下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树立人文关怀设计理念,在展现设计作品实用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出人性关怀,使得消费者感受到设计作品的情感。其二,充分考量消费者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和环境变化因素,保证其展现出更多的传统文化创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三,注重产品颜色,造型,材料创新设计,适当的将感情元素融入其中,使得产品的意义得以不断升级,这也是实现设计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思路。
3.从现代设计可持续理念体现的角度来看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源泉。从美学角度来讲,要求对于自然描绘的时候融入人的品格,情操,使得其成为人性的载体,这也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共荣。现代设计可持续理念就是这样去要求的:其一,树立设计绿色观念,使用环保性材料,在创意设计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工艺,以保证尽可能的缩减成本;其二,坚持天人合一的传统设计理念,处理好设计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人,产品和环境的和谐统一;其三,树立可持续设计理念,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充分考量其再利用性,保证在进行初次利用之后,可以再次将其纳入到实际的设计实践中去,以实现实际设计成本的降低。
三、结束语
论文摘要: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们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巨大的宝藏,在许多的行业中都可以有效的应用。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与现代的包装装潢进行完美的结合是值得进行长期的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潢设计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这些冲击并没有影响到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包装装满设计的影响。装潢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今文化的发展。哲学思想来源于悠久历史的沉淀,我国的儒、释、道三家思想无一不是经过了数千年的积累,其博大精深不言而喻。中国许多著名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而香港著名设计师靳棣强就很善于将传统的东方特殊融人到他的设计中去。
国内很多包装设计中都含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采用了中国红和同心结,让人一看到就觉得该图案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喜庆与祥和的气息,亲近之意油然而生。
在如国内许多电视合的台标的设计。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是一对交汇的凤凰,凤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而一凤一凰交汇,则又体现了我国的道家特有的阴阳八卦。黑龙江电视台是一个草书的繁体“龙”字,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气息。还有河北电视台的台标中的标注图案是万里长城。这些电视台的图标无一不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我国的包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例如在书籍封面、商品包装设计、台标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比较的应用。很多书籍都是采用的文字封面,用书法字体来表现封面上的文字字体自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了。如宋元时就有一部分书籍的封面采用的书法字体。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应用到现代装潢不但可以丰富设计元素,同时还可以为古老的中国书法的应用开辟出了新天地。书法的应用也为其他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装潢设计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虽然在现代包装装横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元素是对于发展具有我国独有特色的装潢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实用性与美观性进行结合,设计应该体现出民族特色。
包装装潢设计不能仅仅是讲究所设计出来的东西的美观,同时还应该注意其实用性。一件产品或者是产品的商标都是要直接与公众进行接触的,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商品或者产品的包装是否精美,所以美观性在装潢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讲就美观性的同时,不能够忽视包装装横设计的实用性。例如一件产品的包装和商标不仅是需要精美,同时还必须向公众传递出一些信息。这些不同的信息就体现出了装潢艺术的实用性。
对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美观性,则需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在所有的装潢设计中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美观性要服务并服从于实用性。在很多时候设计的美观性也能够为实用性带来一定的好处,例如一个商标或者其它的包装在让人觉得美的时候,还要让人一眼就能读出其中的意识,同时还要能够传递出所包装的物品的一些功用。
包装装潢设计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民族性。世界上的所有著名的艺术都脱离不了其民族性,当失去民族性的时候就是失去其艺术灵魂的时候。因此,包装装潢设计作为一门设计艺术也应该将民主性作为其设计原则中的重要一条。例如我国很多的包装设计中国都应用了书法艺术。同时还有前文提到到的许多台标也拥有着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在例如将一些民间图案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去,传统图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地域性,而且与现代图形造型方式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运用了民间图案的包装设计都能够体现出一股强烈的民族性。
关键词:平面设计;民族性;艺术手法;形式表达
平面设计的民族性是运用设计思维来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元素来表现独具民族化艺术特征的创作风格。所谓民族化语言,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设计元素,而是基于对特定民族文化特色的意象理解与表达。文化源自生活,文化是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行为、风俗活动的整体意识抽象。对于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主要是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中来融入“民族风”,来增强作品的神韵与气度。
1平面设计中民族化元素的意象构思
平面设计是基于形象语言来呈现设计主题,来表达某种意象构思。对于主题的表现,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并运用设计手法来创造性的表现抽象与视觉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设计实践与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重组,以达到特定的意象手法。
1.1图形类民族符号的意象构思
图形符号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最为典型的意象表达方式。由于图形类符号本身的抽象性、概括性特征,在表现主题上往往需要进行高度概括与提炼,巧妙的构思来呈现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我国传统美学上对“物”与“象”的探讨,《周易》中“圣人立象以尽意”,就是从形象语言来表达难以意会的思想情感。同样,对于西方美学中毕加索将“公牛”的图形符号进行抽象、简约,也是在于表达意象效果。当然,对于图文的意象表达,并非单纯于图形,还有中国的象形文字。文字从最初的造字法上就是对原型的艺术抽象。如“日”“月”等字,其篆字形态与客观对象具有相似性。再如“囚”字,从人置于方框中,表达一种意象。
1.2版面类民族符号的意象构思
西方美学强调“个性”,突出对某一个体唯一性、原创性表达。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意象”审美表达,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利用二维的“象”来表“意”。版面语言本身是对主题意象的一种呈现,而如何调整版面元素,主要是通过版面符号的组合来表达某种情调。如方形、三角形、圆形,其在语意内涵上具有差异性。方形表达着稳重、坚定;三角形突出尖锐、冲突;圆形表达圆满、美好。同样,在传统民族意象观中,平面设计中的版面语言与视觉体验关系紧密。也就是说,版面情思具有传递某种思想、情感、观念的功能。如“虚”与“实”的对照,在构建艺术情境中,将单一的版面语言升华为丰富的艺术情感,特别是在中国水墨绘画上,宣纸是白色,本身也是一种色,墨为墨色,也是一种色,利用纸面、墨色来共同构成水墨意境作品,其中的意象空间更具无限性。
2平面设计中民族性表现艺术手法
所谓民族性设计,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主题中,使其达到视觉传达上的一种关联效应。在民族性艺术语言中,既有图形语言、也有文字符号,还有特定的民族情感文化体验。当然,作为民族性艺术表现手法,其表现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2.1间接性艺术表现手法
在平面设计间接性艺术表现手法中,间接性是内在性、含蓄性的一种方法,在版面设计上,并未突出表现对象本身,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以隐喻、象征、联想、想象等手法来表达。也就是说,在间接艺术表现手法中,其表现力更加宽泛,在艺术构思上更具细腻性、表现性。如在表达某种情感上,借助于隐喻来表现,通过此物拟作他物,由此及彼的来强化表现对象,让受众从所熟悉的、所了解的具象中来激发广泛的情感共鸣。同样,在联想手法的运用上,将受众的联想作为对具象的有效补充,从而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如在表达破坏环境的危害时,将一颗颗树桩作为联想对象,深刻的表达砍伐森林的后果。
2.2解构与重组的表现手法
平面设计中的解构与重组,往往是提升平面设计创意的重要表现手法。作为一种视觉化信息传达方式,利用对熟悉图形语言的解构与重组,可以从中来拓宽创意思维,来发现不同图形符号的新特征,增强平面设计的艺术神韵与文化内涵。以解构表现来说,解构的本质是对原有民族性文化的变构、分解、重建过程,特别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对传统民族性文化符号的形式变换,从继承与创新中来实现新的解构。当然,解构的过程不是复制,而是从思维发射上来分解、创新,利用现代设计技巧来增强对客体的重建。所谓重组,可以是对原有民族性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也可以是对新的重组形态的一种创新。如同质异构、异质同构等方式。对于同质异构,主要是从民族性对象语言的重新组合上,来突破原有民族性形态的特征,表达某种更多的意识形态。所谓异质同构,则是对不同形态的对象,以同样的属性进行重组,来形成某一种、某一类视觉图形信息或内容意义。无论是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其重组表现都在于从传统民族性文化的传承中来创新、延续。
3平面设计中民族性语言的艺术表现
我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在构成上主要有民间艺术、文人艺术、建筑艺术等。再细化来看,以民间艺术、陶瓷、面具等为载体的实用美术,多表现自由、率真的民间精神;以青铜器、宫廷建筑、礼器等主要内容的民族艺术,则表现出规制、秩序精神;以文人骚客为主体的书画艺术则强调对个人情感的表达,突出传统文人精神。
3.1民间艺术的民族性表现
民间艺术是民族性文化的重要组成,其物质载体所表达的审美观念,既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又代表了广大人民的集体智慧,其艺术表现上所倡导的自由、纯真的艺术风格,成为平面设计民族性表现的重要借鉴。如瑞兽、祥禽的造型艺术,以及各类动植物纹饰图形等,一方面表达了广大民间艺人的创造力,也是对民间艺术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同时,在设计材料上,民间艺术多取材于自然,以竹、木、石等为主,其质朴的表现、粗犷的艺术境界,更具民族性特征。
3.2传统秩序与礼制性表现
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资源,特别是在封建等级社会及集权统治下,以秩序、礼制为主体的传统民族艺术形式,其符号纹饰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既表达了对艺术主题的追求,也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如青铜器作为统治阶级的象征,其在艺术语言表现上,将对皇权的威严作为象征手法,也在艺术设计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对于民族化语言的表现,在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中,需要从民族化表现的二度创作与再次抽象中来增强对民族传统的创新。
3.3文人精神的表现
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是体现东方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如在中国书画中,文字、图形无论是在形式要素还是意象审美上都独具魅力。书法中的一个字可以是点,也可以是画。这些艺术形式的变化,为平面设计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也让平面设计从书画艺术中来表达更加精妙的精神气质。
参考文献:
[1]姚睿娟.平面设计的构成艺术规律探析[J].艺术科技,2016(03).
[2]李鸿明.“虚实相生”的水墨意境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
[3]吴爱峰.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创新与传承[J].文艺评论,2016(08).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76-01
一、民族性运用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其时代价值
人类进入科技发达的信息社会,艺术积累到一个高的历史阶段,在现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综合的今天,不少有远识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目光纷纷投向自己民族的传统,为了从中得到走向未来的启迪。他们将注意力转向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将其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这种回归意识、和民族意识与设计意识相结合,体现了民族心理的延续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民族审美特征的转变和提高。
我国是一个有着六七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既厚且广,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底蕴,这一切都是我们后人享用不尽的宝藏,我们只有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才能使我国的包装设计立于世界包装之林。在商品竞争的信息时代,传统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良好运用,最能体现民族自豪感与民族文化,因为它来自民间,也最易为民众接受,不仅体现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反映了时代价值。
二、民族性与现代包装设计两者间的相互融合
(一)书法艺术的应用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篆、隶、楷、行、草各个发展阶段,其雍容流畅的线条,奇妙的轻重缓急,提按顿挫的运笔是外文所不能媲美的。中国的书法形态万千,是包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创造视觉语境的重要元素。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其内在的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亲切认同感,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文化内涵的书法文化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它的应用,不仅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兴趣,更加体现人文设计的需求。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采用传统的书法作为设计元素,表达儒雅、内涵的设计主题,正是肯定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性。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书法文化的使用是以其内在精神内涵为主的,所以书法文化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审美需求,更体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及大众的精神追求。具有中国传统意蕴的书法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结合,无疑丰富了设计内涵,丰富人们对传统的审美习惯的感知,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书法文化的原生魅力与现代审美价值,在设计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原生态的材质的应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大量的生态理论,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都阐述了人与自然共生同存的生态思想和生态理念。在这种思想和理念的影响下,古代人们创造出了大量的原生态包装,其中一部分一直流传至今,并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原生态包装的魅力,在于它正宗的原生态“照搬照抄”的大胆创意。例如“茶篓”和“茶筒”原本只是茶乡茶农上山采茶时所使用的农具茶篓用以存放鲜叶,茶筒用以装水止渴,而这两件茶叶农具却摇身一变成为原生态茶叶包装物。用竹篾编制的茶篓和竹筒制作的茶筒来包装上等新茶,感觉近乎诗境,保留了幽雅、自然、古朴之韵致,除却几分浮躁,抒怀如茶人生。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很多优秀的案例都吸纳了原生态的材质,如陶土瓶为酒容器,束之以麻绳,木质的酒产品外包装一精致的手工木盒,散发出股股的木质清香夹杂着浓浓的酒香,藤编出的小容器,内置瓶体,无论是民俗食品还是家乡的礼物,无论是异域纪念品还是内心偏爱,原生态的材质都能让人们梦回自然、品读绿色,让人们在平凡的包装设计中品味出自然和谐之美。
三、小结
在包装设计中对民族文化的运用要善于吸收和借鉴,正确处理传统和求异的关系,不能将设计停留在视觉形态上,只有在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设计技术进行再创造,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文化,达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包装设计文化中民族性与时代性也是相辅相成的。都当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多方位吸收、转化、更新,以建立健全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包装设计是最为根本、最为直接的驱动力,它滋养了包装设计的文化命脉,也使其在本土文化中探寻到了新语义新生命。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还有若干角度与层面,仍有大量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深人挖掘和开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幼儿诵读
一、幼儿诵读国学经典的价值
1.国学经典的文化价值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举世瞩目,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人积累了大量的智慧,曾使得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航标中遥遥领先。然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却也有它愚昧和落后的一面,并在20世纪初的中得到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否定,鲁迅曾经在《狂人日记》中将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思想描述为“吃人”。 传统文化经典也被国人以摧枯拉朽之势摒弃一旁。随后很长的时间里,国人的思想一直都被追求“民主”、“自由”所主导,一直到之中的破“四旧”,传统文化被与封建礼教划上等号,国学经典也被视为封建糟粕,将其弃之尘埃。
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加剧,在激烈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怎样保住文化的民族性与本土性?这成为当下国人日渐关注与思考的问题。于是传统文化得到重新的慎思,牟钟鉴,陈光林在其主编的《儒学价值的新探索》中谈到:“传统文化和儒学有‘三性’:时代性、民族性、人类性,时代性要转换,民族性要升华,人类性要阐扬。”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秉承理智和甚至的心态,对于违背时展的、落后的要给予改善,对于具备民族性特色,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的要给予发扬,具备人类性的更要给予积极推广。对于传统文化不能一概视为封建、落后的糟粕,而应进行“创造性的转换”与“综合创新”,既要超越传统,又要超越反传统,国学经典文化就像我们民族的血液,需要在蜕变中传承,“一个民族没有了经典,就没有了文化,没有了历史,没有了根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常理常道,因而也就没有了未来与希望。”[1]
二.幼儿阅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2.1 国学经典的启蒙意义
国学经典文化以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为核心,国学经典文本里几乎都贯穿了这样的价值观,这对于幼儿从小养成道德、诚信、孝顺、仁爱等传统美德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幼儿时期,处于人格发育的基础时期,可塑性非常强,价值观的灌输对于以后的为人处世,性格养成都非常重要,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成为当下幼儿的代名词,而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塑造传统礼仪文化的语言环境,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与讲解,让国学经典文化在他们心中扎根,从中华传统文明中,汲取到正面的能量,尤其是当下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冲击,国学经典文本的阅读与学习对于幼儿健康人格发育、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幼儿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本民族文化的保持与传承。[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犹太民族历经了几千年的颠沛流离但最终还是复国,这离不开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坚守。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外民族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海纳百川的接纳与认同,但是却有很多国人在冲击中迷失,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刻不容缓,幼儿时期是一个对周边事物建立认知的阶段,此时介入以国学经典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其作为最初的价值观确立,从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未来的弘扬。
三、幼儿国学经典诵读---以《弟子规》为例
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曾经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几千年的精神统治,对于仁爱、诚信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伦理观的形成功不可没,但是其也有愚昧和落后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幼儿诵读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讲解与引导,以实现在传承中创新的目的与效果,本文就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例,根据笔者的课堂实践,谈一下幼儿国学经典诵读中需注意的问题。
《弟子规》原名为《蒙训文》,作者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后来经过贾存仁改编而成《弟子规》。其内容主要来源于《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经过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了阐释与论述,为“弟子”们指引了为人处世之道。倡导在生活中以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为第一目标恪守各种礼仪和规范。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对《弟子规》进行诵读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幼儿的理解
在《弟子规》的诵读课上,笔者一般会结合生活经验,有的放矢的解释相关内容,比如"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首先给幼儿解释这几句话的意思,告诉他们,要尊重父母长辈,从小要有“孝”的观念,并结合一些现实情况进行讲解,比如很多幼儿都会看央视的儿童频道,央视儿童频道近几年搞的《十大孝心少年》评选活动,在幼儿及家长当中也都比较熟悉,可以结合电视节目为幼儿讲解什么是“孝行”,并与家长配合做一定以“孝”为主题的活动,比如回家给父母洗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家务等等。诵读“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的时候,则主要针对大班虚荣心萌芽的现状切入,告诉他们不攀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很多有作为的大人物在生活中都谦恭有礼,不比吃穿。引导幼儿从小树立简朴、自律的作风。
2. 对内容进行引申扩展,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前文也提到,对于国学经典我们要持批评地继承的态度,因此在给幼儿上国学诵读课时不能盲目灌输所有的传统文化观点,还是以"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为例,这里面既蕴含着遵从父母的“孝行”理念,也有封建社会“愚忠”、“愚孝”的暗示,因此在幼儿诵读过程中要给予适当引导,培养幼儿的质疑与创新精神,指出对于父母的观点和行为,既要充分尊重,也要独立思考,思考父母的观点与命令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话,则可以引入后面的内容:“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以和顺的态度与父母沟通,反复劝谏,启发幼儿勤于思考,对书本内容也要有自己的认识与分辨,从而有辨别的汲取传统文化精髓。[3]
3. 活学活用,促进幼儿知行合一
随着诵读课的进行,幼儿对《弟子规》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根据笔者的教学
经验,小班幼儿即可完整讲述弟子规中蕴含的1-2个故事,但是对于与实际行动的结合,还需要教师的强化与环境的渗入,比如在上其他课时,有个别幼儿不停讲话,课堂气氛一时难以安静,于是笔者严肃的说:“话说多!”其他幼儿立即齐声喊出:“不如少!”个别幼儿听到这里,知道是不好的行为,立即安静了下来。根据笔者的经验,笔者所教授的从小班开始到大班,《弟子规》诵读课都对幼儿的价值观念及行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结束语:国学经典文本的诵读,对于幼儿思想道德启蒙及华夏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诵读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当介入与引导,让幼儿既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到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又能摒弃封建糟粕,并且做到将价值观转换为行动,从而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蒋庆:读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J].世纪中国,2004.9
【关键词】中国动画 民族性
中国动画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如《大闹天宫》《牧笛》《哪吒闹海》等影片以独特的风姿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曾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美国、日本大量动画作品的涌入,国产动画已经完全失去了与之抗衡的能力。“民族化”已形同口号一般,渐行渐远。近些年来,中国动画逐渐呈现几个发展态势。一是抛弃民族化风格,强调动画的国际性,追求美国和日本动画的风格;二是走稳妥路线,翻拍原有旧作;三是坚持民族化道路,却又找不到一个正确的方向,难以体现民族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动画的“民族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民族化的研究和实践始终围绕着民族化的形式,而没有实现精神上的民族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该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创造、积淀形成的。动画民族化是指通过动画作品展现本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并传达本民族所独有的气韵和精神,不仅要展示民族艺术形式,更要深刻体现出民族气质、民族性情和民族精神,表现出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审美情趣。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文化的独立性,就意味着在世界文化中的缺席。各种形式上的技巧,各国不难互通有无,唯有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表现,是其他国家不能与之相比的。中国动画如果期望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造就了无数精彩的民间故事、神话寓言、历史典故和大量优秀的文学名著,这些都是动画片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赋予中国动画片极具东方风情的特殊魅力,使中国的动画不拘一格,独具匠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适合拍成动画片,所以对于传统文化题材的规划和整理就非常必要。美、日动画片之所以老少皆宜,就在于其作品能够与当下的生活接轨,赋予其鲜明的时代内容,除了提供试听娱乐之外,还具备当代观众所认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能够引发当代观众共鸣的个人品格和道德,能够激励人们在当下的生活中努力奋进。中国动画更偏重神话、历史题材的发掘,多表现惩恶扬善、忠孝节义。虽然选取这些题材,因其在国内有着广泛影响和忠实的观众群,可以减少一些失败的风险,但也容易脱离现实生活。不论何种艺术形式,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求,就会被时代淘汰。而日本的动画家始终带着批判的眼光考虑问题,以现实生活为落脚点,表现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与当下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问题。
动画需要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不断得到滋养和有益的补充,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带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元素的动画作品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纵观世界各国的优秀动画,都带有独特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的印记,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精神风貌。如《千与千寻》中独特的日本沐浴文化;《平城狸和战》中的游街场面。中国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绘画、雕塑、建筑、戏曲、剪纸、皮影等这些深藏于民族民间的艺术形式,为动画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中国早期动画艺术家创作的《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牧笛》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影片在国际动画界广获赞誉,开启了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探索之路。然而,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受众审美心理的转变以及动画绘制对于材质的限制,使得我国很多如皮影动画、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极具民间艺术特色,但片中的很难与当下技术含量很高的主流动画相抗衡。而且,这些艺术形式,在今天看来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们很难成为主流形式。如果中国动画还期望在未来世界动画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否定,对于传统文化与艺术而言,我们要做的是扬弃。既不能重复去走老路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从我国传统艺术中吸取精华,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及其文化内蕴,以当代人喜爱的方式传播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表现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精神现状展开思考,再巧妙地将民族文化与艺术融入其中。
从当前动画市场的消费情况来看,日本动画占据主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动画重视娱乐性,以清晰易懂的幽默情节和活灵活现的夸张动作见长。而日本动画则更侧重故事内容本身,而不在人物形象动作上进行夸张,以强烈的抒情、幻想世界的构建来取代幽默或讽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动画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获得视觉感官上的和精神愉悦,同时还希望通过解读影片的艺术性来获得审美愉悦。仅仅停留在造型、色彩、线条和画面的精致上,而不考虑影片的镜头、景别和剪接等电影语言,已经很难让观众彻底满足。因此,动画电影必须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水平,使影片达到娱乐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人们改变现有的创作模式,提高创作人员的电影思维,让有经验、有实力的影视导演和专业的作家、编剧参与动画的创作,还要重视培养未来的动画从业人员的文学和影视基础和实践,从根本上解决和加强我国动画创作人员的电影思维。
中国动画要坚持民族化的发展道路,首先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艺术资源,将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但是这种运用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植入,而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将民族传统艺术的精髓与新时代的内涵相结合,汲取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顺应潮流,探索新时代下新的民族动画语言,才能使中国动画走出固步自封的怪圈。其次,要站在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肩膀上,不仅要对本民族的传统进行选择,还要对其他民族的动画艺术加以选择和规范,才有可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和艺术品位的动画作品。中国民族动画的复兴,不仅需要外在的机遇,更需要寻求自我价值的勇气和超越自我的信心。
(注:本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美、日动画的民族性分析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课题编号:13B0027)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一、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要素
(1)传统文化的共享性。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健身和娱乐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2)传承习俗的接受性。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性使得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接体,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吸收、相互融合与发展。(3)伦理道德的共建性。伦理道德是民族传统体育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为,伦理道德是各民族通过后天培养和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相对稳定并长期起作用的内在品质。(4)审美观点的共有性。追求美的精神享受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和任何民族共同的心理趋向。吸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琼浆玉液的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人类渴慕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特点。人们在亲自参与和观赏传统体育活动时体验了美的情趣,给活动者和观赏者以愉悦心身、沟通感情。
二、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条件
(1)以民族性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民族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它具有沟通特定民族中全体成员心灵的普遍性。民族性是传统体育发展基本内核的体现,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应有与其他传统文化相同的规律和内容,而且还应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殊的民族形式。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民族特性,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基本内核。(2)以传承性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传承性是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它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来实现。因为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规定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遗产选择的自由度,也规定了先哲们对于先进思想进行诠释的性质。一种民族体育内容一经形成,就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并在不断地发展中变异充实,但其核心和主旨因袭的内涵和形式是代代延续的。为此,这种传承性对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趋同意识具有很大的效应。(3)以共适性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源所在。共适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性的体现。它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形态的活化石,又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的源泉。首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其类别繁多,结构多元,兼具表演和竞赛的特点。其次,由于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不同,动作结构的不同,技术要求的不同,运动风格也各具差异,它不受时间、场地、器材、季节的限制,所以人们可以选取简单易行,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项目进行健身养生活动。这种现状表明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源所在,决定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共适性,使为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为人的身心完善的展开和全面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化场所。(4)以凝聚力体现传统体育发展的思想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文化形态。这种复合文化形态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辅以其他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所共同创造的。因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是中国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统一的国家内而形成的认同感,也是由于长期的相互依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与共同的生活而形成的对于共同利益密不可分的深刻认识。
三、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现代化的构建
1.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现代化的构建框架。民族传统体育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子系统中,始终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伦理道德、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社会风俗等诸多社会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这种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反映在它的实践方法上,也反映在它的文化层面上。所以,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上,既要体现出它的民族性,又要体现出它的传统性和时代性。为使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达到科学而全面系统的要求,我们对其内容进行了构建,其构建的框架模式见图。
2.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设想。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构建,还只能是一个不太成熟的设想。因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大多数运动项目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加上地域条件的限制,很难将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明确地加以分门别类。就目前而言,还只能按其运动形式、活动方法进行大致的归纳。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将民族传统体育实践内容的构成共分为两个主体模块,即对抗类和表现类。第一,对抗类项目,该模块分为格斗对抗和场地对抗两种。一是格斗对抗。在格斗对抗项目中,摔跤是众多民族喜爱的体育活动,摔跤所涉及的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撒尼族等;搏击类主要有散打,推手、擒拿术等。二是同场对抗。同场对抗是在规定场地内或划定的某一区域内进行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球类运动中主要有满族的珍珠球、回族的木球、侗族的抡花炮、壮族的抛秀球和现代多民族共有健球、藤球等;水上运动大多出现在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如龙舟竞渡、游水、没水(潜水)、水秋千等;冰上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运动有走冰、滑雪、雪地走等。第二,表现类项目,该模块分为难美类项目和准确类项目两种。一是难美类项目。难美项目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占有较大的优势,开展的主要项目有:武术套路,武术套路除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外,各民族还有传统套路,如苗族的芦笙拳、景颇族的刀术、壮族的拳术、回族的武术等;骑射项目在南北少数民族中均开展的较广泛,如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盛行的赛马、赛骆驼、射箭、射弩等;龙狮是我国民间较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历史悠久、广泛流传和欢快诱人的无穷魅力,其形式多样,内容繁多。二是准确类项目。射击项目在众多民族中均有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射箭、射弩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较多;击打项目主要抽陀螺,在西南地区各民族较为盛行,而打飞棒则是土家族的主要运动项目;跳荡运动主要有跳山羊和荡秋千,跳山羊是白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荡秋千则是朝鲜族最为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曾于久,刘星亮编著.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刘星亮,马世坤,肖红征.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