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的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引言
随着汉语在国际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汉语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即在交际过程中合理正确地使用语言,成为现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为了改变传统的以讲解词语知识和语法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情景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语言,达到汉语思维的能力。语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交际功能,在情景教学中可以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交际环境和交际的技巧,使得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可以及时的得到应用和练习。
2.理论基础
2.1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Concrete Setting),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方法(A.S.Hornby,1981)。
情景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创设情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激活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教师设置情景,能让学生置身于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汉语的实际运用。
通常设置的情景教学模式有:实物情景、图片情景、语言情景和多媒体辅助情景等。实物情景即在课堂上展示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东西,比如在课文中出现了苹果、菠萝等体积不大的水果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水果带到教室,带给学生最直接的情景感受。图片情景包括照片、剪贴画、多媒体图片等非直接呈现的情景,例如讲到著名建筑、旅游胜地等,就可以设置图片情景。教师用语言来描述交际活动产生的背景也是一种设置情景的办法。除此之外,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设置辅助情景,比如借助悦耳动听的音乐和形象生动的Flash等。
2.2对外汉语中级阶段口语教学的界定。
参照HSK的水平等级,汉语水平达到五、六、七级的学生可进入中级阶段学习,这个阶段教学的总目标是使汉语水平达到HSK八级,在语言知识、言语技能和交际能力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陈昌来,2005)。
中级汉语口语课通过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日常口语交际中必备的词语和句式的基础上,能在一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以及一定范围的工作场合比较正确、熟练、自如地进行口头表达,要求表达连贯、具有条理性。
处于中级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语言基础,具有了一定汉语交际能力,理解句子和语篇的能力都较强,对于环境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学生应用情景教学法更具优势。
3.情景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了解教材,创设情景。
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首先要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够设置出合适的情景,既符合课文内容的要求,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
3.1.1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
首先,可以通过直观的实物创设情景。实物情景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情景设置,是通过现实中存在的实物创设的。越是直观的情景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技能得到发展。实物情景可以展示给学生最直接的视觉体验,调动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是教学作用最明显的情景展示。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实物情景设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旅游计划》课文中出现了“菠萝”这个生词,教师就可以在讲解这个词的时候,把菠萝展示出来,当然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带到教室,也就是说教师要先把上课要用到的东西拿到教室里来,以便讲解时可以随时拿出来。在教学中运用菠萝创设的情景就是典型的直观实物情景。
其次,可以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的方式创设情景。话题情景导入适合在上课开始时运用,一般教师通过一个故事、一个话题设计情景,导入课文,或者是设置和课文相关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情景引入法,而提问法适合所有的课文。
以《看看中国人怎样过春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国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吗?”然后由学生思考、讨论,中级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已经在中国过过春节,对中国的春节有一些了解,但是每个人的认识可能不同,通过讨论,学生会进入一个过春节的情景之中。这样导入新课,将会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新课的内容。
3.2通过多媒体拓展情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于一身的特点,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为教学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师根据多媒体所具有的特点,制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Flash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寓教于乐,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和加强语言技巧的运用。
除了设置直观的教学情景,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等辅助教学情景发挥作用。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轻松地在音乐的魅力与汉语的美妙结合之中学习汉语,通过音乐创设情景是一种听觉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放松,可以说音乐的魅力能够激发学生独特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音乐可以在课前播放,用来导入新课,也可以在课中间播放,帮助设置课文情景,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以《我还是喜欢中国的民歌》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播放一首中国民歌,可以是比较有名的民歌,比如《茉莉花》,学生可能也比较熟悉,置身于优美的音乐世界之中,更有利于进入情景,这个音乐情景也是课文情景的体现。听完音乐之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知道它是谁唱的吗?这又是提问创设情景的运用,也就是说在创设情景时,可以多种模式一起使用,在合适的时候插入相关情景。这样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再开始讲解课文,就会使学生学的既轻松愉快又能掌握的牢固。
3.3通过活动激活情景。
教师事先设置情景,在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经过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情景对话,既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汉语学习的环境之中。
教师可以创设、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也可以是教师安排的。当课文中的角色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作为演员和观众的学生都会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环境去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
以《很高兴能到您家来做客》这篇课文为例,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安排学生组织一个活动,联系课文情景,模拟现实生活,创作一个情景剧。首先教师给出需要模拟的情景――去别人家做客。在模拟做客情景时,两位学生为一组,分别扮演主人和客人。演员一旦进入角色,就要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说出正确、得体的话,以便在从模拟情景转变为现实情景时也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中级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让他们自己编排情景剧,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不但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深化他们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可将学生从课堂带到现实生活中,也就能够把课堂模拟的场景中的语言技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态度体验、合作与交流习得语言,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的情景,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处于中级阶段的学生,对汉语已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会更好地帮助他们学习。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获得感官上的体验,引起他们想要学习新课的兴趣。情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融于感知的情景之中,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引起学习兴趣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点。而处于中级阶段的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师设置的情景,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展示实物、提问或播放音乐创设情景,因为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语言能力,所以可以很快联想到相关的信息,进入到课文情景之中。
创设情景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各种情景模式都在发挥着作用,总的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5.结语
教师设置情景,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第二语言环境中熟悉和运用语言,同时新颖特别的学习环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另外使学生感受真实的语境,有利于提高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情景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情景教学模式的关键。
通过对情景教学法的作用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将情景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学的前景是远大的,需要教师和学者加以推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梅.情景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2).
[3]杜欣.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模式面面观.语言文字应用,2006.
[4]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5]任艳.浅谈俄语课堂中情景教学法的运用,外语教学,2007,(28).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字本位 “见字明义”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性极强,然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对外汉语教学缺乏建立在汉语特点基础之上的理论系统,汉语研究者与一线汉语教师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吸收并借鉴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多角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印证,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这种基于教学实践的理论探究贯穿了整个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历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及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逻辑角度分析,语法教学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或者这几种方法的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使用这几种方法以及如何结合起来使用,不同教师有不同做法,具体操作过程可以有灵活性。[1]课堂上语法教学的方法有:情景化教学(利用人、利用事物、利用动作);生成式教学(扩展生成、紧缩生成);对比教学(汉外对比、汉语内部对比)。[2]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也尝试了其中的大多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也感觉到这些现存方法的局限性,所以在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区别于以往的简单易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方法的主要特点,命名为“见字明义”法。
所谓“见字明义”,即从字面意思引申出某个词语或者语法点的意义、用法,再结合句法分布,语用相关知识,简化教学的教学法。
一、“见字明义”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给我们深刻启示。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汉语的载体,而且也是汉文化的“根”,因而需要以“字”这个“纲”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3]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以词为教学单位给汉语教学带来诸多不便,而从字入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些生词的讲授,以“一下(儿)”为例,如果仅仅将其作为一个词讲解,讲明这个词尝试动作时间短的相关用法,由于其汉语表达的特殊性,学生大都会采取回避策略。但如果从汉字入手,解释字义,学生很容易结合字义掌握它的用法。以字本位教学思想贯彻教材始终的白乐桑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是字本位教学的生动实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体现在字的书写、字的理据、字的扩展三个环节上。而所谓字的扩展,我们认为“以单个汉字为基础可以层层构词”。通过字与字的组合,学生在学会一个一个词语的同时,能学会词语的组合原则和掌握语义的聚合群,提高在有限的汉字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扩展词语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把握汉语语义的能力,力求学生做到在不同的语境下仍能凭借本原字识词辨义。[4]这正是本教学法的基础与出发点。很多语法点的讲授可以从字的字面意思出发,引伸到其用法,从而省去很多繁琐难懂的语法解释。
二、课堂教学过程分析:“见字明义”教学法的特点
1.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有些语法点的规则繁琐,很难给学生讲清楚,我们认为适当使用“见字明义”法,可以降低讲解难度,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以《汉语教程》一年级教材(杨继洲主编)为例。
(1)第一册上第十二课介词“给”语法点的讲解。介词给表动作行为的对象或受益者。早在第九课,学生就已经学习了动词“给”,即give义,这里讲解“给”的介词义,在复习其动词意义的基础上,把“给”的功能范围进一步扩大,即可以给某人做某事,也即这里“给”做介词,如给妈妈打电话,给朋友买东西,等等。通过举例启发学生举出相关的例子,由其动词义过渡到介词用法的掌握。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给”的这一用法。通过“给”的字面意思得出其相应的介词用法,而不必引入“对象”、“受益者”等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学生对“给”的这一用法掌握得很快且少偏误。
(2)第二册上第三十五课,“概数表达”语法点的讲解。讲解相邻两个数词连用的用法时,便可以直接用见字名义法。如教材给的例子:“我每天晚上学习两三个小时。”“两、三”学生都已学过,只要告诉学生概数的表达就是其字面意思:“两或者三个小时”,而不是“两加三个小时”就可以了;再如“教室里有十三四个学生。”“这次考试有三十二三个人及格。”道理同上。学生在运用中自然问题不大。当然由于汉语语法的趋简性,十位、百位概数表达意义有所不同,如:“C班有三四十人去旅游了。”“这次会议有七八百人参加。”“他有三十二三岁了。”所表达的数量可以是起点数量,也可以是终点数量,也可在两者之间,教授过程另当别论。
(3)第二册上第四十一课“经历经验的表达:动词+过”语法点的讲解。“过”本是表示空间位移的动词,后来动词“过”由表空间移动扩大到表示时间移动,甚至抽象为事物之间的转移,成为趋向动词。这时趋向动词“过”在结构和语义上依附于前面的中心动词,使其动作性减弱,词义发生进一步虚化,使之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发展为只具语法意义的助词。[5]可见这里的助词过与“过去”(表示时间移动的引申)在历时层面有前后相继的关系,这也为“见字明义”教学法提供了理论根基。学生在第三十七课就已学过“过去”这个词,首先可以给学生讲解“过”在这个语法点里的意思就是其字面意思“过去”,也就是表达发生在过去的事,一定要放在动词后,强调过去的某种经历,当然这里也要强调“经历、经验”,而不是单纯的过去时的标志,运用时,总是为了解释说明什么,以免学生产生偏误。结合“过”的意义,学生对于“过”的掌握、运用必定会事半功倍。
(4)第二册上第四十五课“差点儿”语法点的讲解。“差”学生在第二十五课已经学过,“现在差五分钟八点。”即还没有到八点。通过复习,让学生类比现在的“差点儿”,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差点儿”不希望发生的事几近发生而没有发生,存在侥幸意味的用法,以及希望发生的事几近发生而没有发生的用法。利用这一方法教授这一语法点时,学生几乎没有偏误。当然学生的偏误主要在区别“差点儿”和“差点没”。对于“差点没”表示不希望发生的事几近发生而没有发生的用法,也可以借用“见字明义”法,从“差点儿”和“没”的语素义入手,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自然和“差点儿”的相似用法一样没有什么问题。至于“差点儿没”的希望发生的事差点儿没发生但最终发生的用法,我在授课过程中强调虽然这一词中含有“没”,但只有这一用法事件最后是发生的。学生也基本没有出现偏误。
以上只是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限于篇幅等的限制,不能尽数。
2.见字明义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见字明义法并非适用于所有语法点的讲授,那么什么时候采用这一方法呢,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1)很多词汇语法点的讲解,可采取这一方法。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往往很难分野。吴勇毅指出,语法现象、语法结构要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替代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6]新的词汇语法点的讲解,可如上例,从简单的语素义入手,对于语法教学的益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2)所选取的语法点,语素义应符合认知基础,认知的常识,是学生已经熟知或有所接触的,而不应机械套用。如果用于解释的语素义也是学生不了解的,便在无形中又给学生增加了负担,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语法点语素义的讲解,应有助于这一语法点的意义、用法的理解、掌握。如“差点儿”,“差”的语素义的讲解,有助于掌握“差点儿”表不希望发生的事几近发生而没有发生,存在侥幸意味的用法,那么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3)见字明义教学法的运用,也不单单是解释单个汉字的语素义,还要结合语法点的句法分布及语用意义进行教授,这样才能达到运用这一教学法的目的,即简化教学。
总之,见字明义教学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词汇语法点的讲解采用此法往往事半功倍;所选语法点的语素义要符合认知基础,才能达到简化教学的目的;这一教学法也要结合句法分布,语用等相关知识,而不是一味强调此法的独立运用。
虽然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应该在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从而继续推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进步。以上是我们基于自身经验的一些总结,希望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些新的启迪。
参考文献:
[1]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2]周小兵.语法教学[A].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徐通锵.“字本位”和语言研究[A].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
[4]徐通锵.由法国“字本位”汉语教材引发的思考[A].世界汉语教学,2000,(3).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表现出了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热情,那么在我们教授外国人汉语时,我们就需要掌握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在对外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70年里,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教学方法,本篇论文主要讨论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教学 认知法 实际运用
一、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发展背景
教外国人学汉语是古已有之的事,早在我国汉唐之时就培养过不少的留学人员。随着当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热潮。现在有不少外国留学生为接触到更加真实、更加传统的汉语文化而专程踏上中国的国土,感受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但是汉语又是一门非常难以掌握的语言,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一个汉字可能是有一个完整意义的单音节词,如“天”,也可能是一个多音节词的一个语素,如“红彤彤”的“红”和“彤”,还可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的一个不表示任何意义的音节,如“芙蓉”的“芙”和“蓉”。外国人学习起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怎样让外国留学生不但掌握中国的汉字,还要了解汉语背后所呈现的中国文化?在多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这60年来我国几代语言学家、教育学家通过不断探索,将普遍教学原理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创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高度,其中最为全面的教学方法即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二、“认知法”教学的含义
前人对对外汉语的教学提出了不少的方法,并做出了相应的方法论,这为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步步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本篇论文主要就“认知法”的教学方法及方法论展开。
那么,什么是认知法?认知法是60年代产生于美国,由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1]他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听说优先、读写跟上的全方面地、创造地运用语言。[2]这种教学方法反对对句型的机械性操练,重视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但是,反对句型的机械性操练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忽略语言的句型规则和特定结构,而是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即语言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而且是一种交际技能。著名的语言学家崔永华以及吕必松对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了很多而且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本篇论文将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梳理与总结。
三、“认知法”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才能让学习者用口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汉语发音的方法就是练习。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齐读。这是指老师在教某一个汉字的发音时,先要让全班同学一起重复,记住此音节的发音方法及声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让自己的发音洪亮、夸张,这样能调动全班同学模仿的积极性,并且无紧张感,学生口耳并用,听说齐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开口率。
②单读。在齐读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学生的单读训练,即让学生个别地重复老师的发音,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发音的困难和缺点,利于及时的纠正。但是这容易使其他同学产生紧张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纠正错误的时候“通过面部表情示意学生不必紧张,以消除课堂上不安的气氛和学生怯口的心理”。[3]
③认读练习。认读练习也是发音练习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认读巩固单音训练的成果。教师可以将已教授的汉字顺序打乱,让学生来认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将汉字的音、形、义在脑海中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即时检测出学生对该堂课所教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进度的快慢做出相应调整,为进一步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④对比听辨。教师把容易认错或读错的音节或汉字排列在一起,进行单独训练。可以写出发音相似的拼音及汉字进行对比学习。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音洪亮并且嘴型夸张,以让学习者看到不同音节发音的差异。例如:
dìqiú(地球) — tīqiú(踢球)
yúcì(鱼刺) —yúchí(鱼池)
⑤读写练习。语音的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会读,还要会写。汉字不同于音节文字,它有复杂的结构形式及笔画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汉字的音与义,为今后的语篇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语音教学之时就要进行汉字的识写。这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这个练习可以利用听写拼音的板书,也可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卡片,给的拼音无论是单音节、双音节或短句,都应该是学生学过的汉字。
二是根据汉字写拼音。把学过的汉字写成板书或者使用卡片,让学生加注拼音。这个练习的难点就在于声调的标注,所以在教授音节之初,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进行严格地指导及纠正。
(二)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也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部分语音教学外,一切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音、形、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①情景教学。词的教学应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例如:“恰巧”,我们可以说:“我去餐厅吃饭,恰巧小明也在。”给出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词语,比单独去解释它更被人接受,容易记忆。
②搭配教学。这指词与词的组合教学相结合,掌握汉语构词法。例如:学习了“参加”,我们可以顺势引出一系列参加的词语,“参加大会、参加劳动、参加工作、参加比赛……”这不仅让学生掌握汉语某个词汇的意义,同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加深对词汇意义的记忆及实际用法。
③联想教学。教师先说一个词,然后请同学迅速说出另外一个由此联想到的词。例如:教师说:“蔬菜”,学生可以联想到很多这个范畴内的词语,如黄瓜、土豆、茄子、白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词汇,还可以引出新的词汇学习,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语联想能力。
④对话练习教学。教师设置具体的语言环境,指定数个词语,请学生根据限定的语境与指定的词语对话。
⑤话语联结练习教学。这实际上就是根据学过的词语进行语篇练习。这是一个综合程度较高的练习,这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运用已经接触过的语言规则联结成一个完整的语篇。教师在教授这个环节时,需要进行多次的练习,这个练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发音上的(常见的是声调的错误)、组词上的(将“戴帽子”说成“穿帽子”)、语用上的(例如:老师,我和约翰明天有事,咱们不能来上课了。[4])等等,教师要及时纠正,以防止形成偏误,但教师在纠正时还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过频繁,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丧失了学习汉语的兴趣。
对词汇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否正确读和写的层次,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在实际交流中能够正确运用。所以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要将这些词汇放入到语篇中进行系统地运用学习。如扩展短语、造句、根据已给出的语言环境进行词语对话、用已学过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等等。词汇教学的要求非常高,能否学好汉语这门课,能否习得汉语这门语言,能否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汉语,词汇的教学就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在此环节的教授过程中,不能仅仅教学生词语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学生开口说,以达到实际交流的效果。
(三)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一个程度较高的教学过程,适合于有较高汉语基础的学生。语篇的学习与掌握是达到流利表达自我与交流的基础,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机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将语言与中国的主导文化相结合,慢慢让学生做到文化适应,这样学生才能够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表达。
①口语语篇教学。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多听多看场景真实的对话交流视频、音频等,还可以播放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电影等,资料播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者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复述或总结,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对汉语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引导其发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②语篇写作教学。我们使用一种语言进行表达,不仅是指“说”,还包括“写”。在口语语篇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写作的学习。写作不同于口语表达,我们要使用更多的书面语。怎么样让我们的书面表达不但思维有序、逻辑清晰,而且更赋有文采,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授过程中系统有序地进行练习,但面对学生不可避免的错误,教师应该根据情况适当地提醒,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解后自行更正。
四、总结
认知法是一种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练习和操练,“最后进入脱离课文进行交际性言语活动以培养运用语言实际交际的能力”[5]。这种教学方法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出现的,其基本继承了语法翻译法重视自觉掌握语法知识的特点,但同时又避免过多语法知识的讲解、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不重视口语和听说技能的缺点,因而也被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由于认知法的历史还不长,其教学法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此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汉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注释:
[1][2][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257页,第310页。
[3][4]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22页,第53页。
参考文献:
[1]郑世珏,张萍.对外汉语可视化教学方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美]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著,闵惠泉,贺文发,徐培喜等译.跨文化传播(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TONG Wenjing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The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is ancillary teaching method that uses illustration or a simple draft to cooperate with instructing and explaining. It is mainly use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the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used in vocabulary, grammar , basic expressions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foreigners.
Key words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Chinese for foreigners, teaching
图示法是一种以插图或示意性的简单草图来配合说明、讲解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并不要求画成形象准确、比例适当的图画,只是借助线条、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简笔画来达到形象示意的目的。图示教学法所用的图示包括地图和插图,也包括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习需要,运用简明的文字、数字、符号而设计的能表现知识框架、结构的图表。图示法主要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利用学习者普遍熟悉的符号、标识和图画等使学习者对知识有个直观整体的认识,从而更轻松容易地掌握知识,正符合初级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下面,我们谈谈图示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中的运用。
1 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大都集中在初级阶段的前四周,在此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将语音教学与词汇教学结合,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 辅音教学
一个好的图示法就应该将辅音的区别特征完整、准确、形象地表现出来。气流受阻的部位在传统的插图中已得到很好的表现,这一点不需任何变更。其余三点的情况就不同了。气流的强弱、成阻和除阻的形式及声带颤动不颤动都可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出来。例如:声带颤动不颤动,可以用“”表示不颤动,用“”表示颤动。而气流的强弱也可用图示法表示。传统上,只将塞音和塞擦音做“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但实际上,严格地说,不送气根本无法发音,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送气”、“不送气”表述为“强送气”、“弱送气”。强送气音用一个火焰熄灭的蜡烛表示;弱送气音用一个火焰摇曳的蜡烛表示;预备发音时烛焰上指。
1.2 元音教学
元音图示法的特点就是:突出舌位,突出唇形,尽管不需要像辅音那样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画简笔画来表现发音过程,但教材可以对舌位、唇形进行图片展示。教材中可以配有相应的插图,以便学生自己进行发音练习。另外,身体内部的发音器官是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给学生的,因此,教材中应配上发音器官的插图,教师在讲解发音时,可以结合插图上的发音器官以及自己的嘴型等,进行语音教学。
1.3 声调教学
声调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因此,声调的教学是语音教学的一个重点之一。声调的教学可以用五度标记法进行图示,通过具体的图示,学生能够直观地分辨出这四个声调的区别,以便于学习汉语声调。
2 词汇教学
用图示法这种直观手段解释词义是一种强烈刺激的方法,可以把词语直接跟图画建立起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汉语的思维。特别是初级阶段的实词教学,应该尽量使用直观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通过图示而学习的生词,留学生记忆更深刻。
2.1 单个词的图示
词语的教学分为释义和用法教学。而图示法主要是运用于释义教学,需要注意的,词语的展示不仅适用于名词还可应用于动词。
2.2 多个词辨义的图示
图示法可用于单个词的教学,也可用于多个近义词的辨析。使词语之间的区别更清晰。例如:“近来”和“近期”的对比,图示如下:
又如:“感激”和“感谢”则是语义轻重上的区别,我们可以用“>”来区别,也就是感激>感谢。 如果两个词的意义相等,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例如:爸爸=爸=父=父亲,妈妈=妈=母=母亲。
2.3 某类词的图示
某一类词性可能包含许多个词语,而这些词语间又存在着关系,而教师释义时,如果只用言语表达很难表达清楚,这时,使用图示法则一目了然。例如方位词的讲解: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事物或不容易说清楚的事物以图示法示意往往效果较好。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适当的运用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同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3 语法教学
图示在语法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一些语法点的展示上,适当应用图示法,可以更清晰明了地讲解语法点,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例如:“着”表示动作的持续。教师可以用两幅一样的图画来表示,动作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并加以举例。
此外,在讲解趋向补语的表达时,用图示法也可以使教学过程更有效。趋向补语一般涉及到两个相对的位置,用图示法会很明了,例如:上去/下去可以用和来表示。
4 句型教学
汉语中有很多特殊句型,这些特殊句型讲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利用结构图示和知识框架等直观材料表达出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句型。
教师列出图示,要求学生自己造句,替换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使学生对于这一句型能够熟练掌握,并且灵活运用,由于使用了图示法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掌握的效果当然也要好得多。
5 句段表达教学
句段表达教学使用常常是连环画,或者是和课文相关的几幅图,可以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或者看图复述课文内容。这种练习适用于初级、中级和高级任意一个阶段,可以通过学生的篇章表达,检查对课文的理解、语法点的掌握以及词汇的积累。这样可以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可以使用这种图示法让学生复述,这样,可以生动地再现课文,帮助学生记忆,对学生掌握课文有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图示法” 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较好的实际效果。从实践性来讲,教材的编写者只要合理地编排插图即可,而简笔画操作简单,线条明晰,省时省力,易懂易学,对教师的绘画要求不是很高,稍作努力即可实际应用,其推广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实际效果上看,它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融入有趣的情景之中,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想象力再丰富些,所画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的更紧密些,完全可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示法”进行合理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本文研究设定的调查对象有两个:有1年或1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中级汉语留学生(一个班)。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则谨遵循典型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原则。数据分析谨遵循客观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原则。关于学习者的教学效果调查以测试为主,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在HSK试题库中找出较典型的题目,对学习者进行测试。
(一)对外汉语教师对语境法的认知和使用情况调查
该调查问卷共回收了30份,包括中国籍教师11人,越南籍教师19人,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1~2年的教师占30%,3~5年的占33.33%,5年以上的占36.67%。在“是否听说过语境教学法”中,越南籍教师中有42.11%表示“没听说过”,中国籍教师中只有1人表示“没听说过”,在调查中总共有70%的教师“听说过”语境教学法。在问及使用语境教学法的频率,越南籍教师中有10.52%表示“从来不用”,剩余的89.48%则表示“经常使用”或“偶尔使用”,与以上“没听说过”语境教学法的数据有出入;而中国籍教师中有1人表示“从来不用”,与以上“没听说过”的数据较吻合,其中“经常使用”的占36.36%,“偶尔使用”的占54.54%。由此可看出,语境教学法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在问及“语境教学法在哪方面的教学中最常使用”,中国籍教师中90.91%选择了“词汇”,越南籍教师中不同选项都有人选,但选择“词汇”的比例是最高。由此也说明,语境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最常使用。在调查影响语境法使用的主观因素时,中国籍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五项分别是文化程度、文化背景、思想、年龄、修养,越南籍教师则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是文化背景、文化程度、学习态度、宗教、学习动力。其中,文化程度、文化背景和学习态度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在使用语境法时,学习者的主观因素要在考虑因素的范围内,教师根据学习者不同的文化程度、文化背景和学习态度等主观因素提出相应的语境材料,从而做到“因地制宜”,让语境法的“利”充分发挥作用。
(二)实际教学课堂的记录、调查与分析
1.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使用语境法最普遍的几个环节:
1)导入生词。关于还未讲解的生词,教师会先设置相关语境,让学生明白该语境的含义后再告知学生该生词的含义和用法,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即可习得生词。
2)解释生词。教师先讲解生词的含义、用法,再给出语境,让学生理解生词的含义、用法,从而学会如何使用该生词。
3)辨析同义词。模拟情景多适用于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中高级班的留学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汉语同义词及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把枯燥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技能。
4)避免歧义。一个词语只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某种含义。为了避免歧义,唯有把词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才能更好地体现词义。
2.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语学习者实际教学课堂及学习效果的分析
该调查以个案分析法为方法,专门设计了教学内容,并以语境教学法为纲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通过笔者亲身教授,来获取数据和教学效果,从而总结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使用语境教学法的“利”与“弊”。调查选取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个中级汉语班来进行教学,人数为24人,分别是吉尔吉斯斯坦9人、越南4人、泰国5人、澳大利亚2人、德国4人,年龄跨度为16岁至30岁,年纪最大的学习为65岁。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如下:在“日子”一词的教学中,讲解“天数”这个义项时引导得较好,用“这些日子你到那儿去了,我找了你找了好几天”让学生很快就明白“日子”的含义。“日子”还有“生活”这个义项,讲解时运用的对应的语境是“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在说出例句前没有构筑好相应的语境,提供的语境真实度不够,使得学生未能将例句与自身经历相结合,从而导致学生没能深刻明白“日子”的“生活”义项。“打”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程度来说,“打”的含义可为“用手打”或“玩”,但课文中“打车”的“打”则是“坐”的意思,学习者根据课文语境说出“打车”是“打的”的含义。由此向学习者说明“打”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不同,让学习者形成语境意识,所以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教师可提供较为典型的例子具体说明。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语境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当中使用的利弊分析
(一)使用语境法的“利”
1.明确词汇的词义和词性。词义具有模糊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语境可以明确词义和词性,还可以显示词语的搭配习惯以及语体使用的风格等等。另外,词义能在词典上查到,而词语的用法、限制、区别和联系,词典一般很少详加说明,或根本不予说明;词的用法、区别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现出来的。实践证明,语境条件下的词汇教学优于无语境条件下的词汇教学。
2.促使学习者成套掌握语言材料。在特定的语境中,会有配套的词语构成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可以让学习者更好掌握短语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其记忆更多词汇,增加其语言材料,增强汉语的言语技能。
3.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的印象。现场语境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切实可感的语言环境使学习者颇感有亲切感,运用恰当的语境可使学习者感悟深刻,使之不易遗忘。
4.调动课堂氛围。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习者放松身心,学习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使用语境法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境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1.造成课堂僵局。学习者在面对费解的事情时往往会陷入一种安静的状态,或陷入思考或思维受阻,教师提供的语境不当或讲解语境不到位、不透彻,就会造成学习者面面相觑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的继续进行。
2.造成学习者的思维混乱。由于人类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来获取语言知识的,教师所设定的语境、设定语境的方式不恰当,容易给学习者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学习者不能很好的掌握生词的用法,理解不透彻,易产生误用、滥用或排斥使用生词的现象,反而事倍功半,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关于语境法使用不当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使用语境法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提供一种真实感。把说话人“想要表达得意思”、“说话的内容”和“在什么情况下说”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文、课内的语境,尽量使其与学习者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或与学习者的兴趣、需要有关,把具体的语境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亲切可感,加深学习者对生词的理解和印象,让学习者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环境下习得语言。最后,让学习者做替换练习或模仿造句,即时检查教学效果。
2.提供语境时紧抓细节。教师在给出语境时,应讲究生词的固定搭配,注意语境例句的顺序安排,把握好语境的信息量。教师提供语境的语言应该简短,尽可能地使用学过的词语,以旧带新,以新温旧,新旧结合。如以“丢失”带“失去、失望、失学”等,甚至在一些近反义词教学中,用学过的近反义词引出另一个近义词,如“高兴”带出“快乐、愉快”,“可能”带出“也许”,“借”带出“还”等。另外,让学习者记住语境的主体信息,这样便于记住词语含义和用法等知识点,因为信息的提供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得到完整实现的。
3.以学习者为主体,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对象有年龄、性别、国别、宗教、文化背景、认知水平、汉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教师应针对不同学习者设计出对应的语境,让学习者更易接受,更好地掌握生词的含义和用法。教师使用事先精心选择或设计的语境,使学习者在有用的新信息的接收中体会词义和用法,学习者不仅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而且通过信息和情景的串联,可以对所学的词语知识有深刻的记忆。如给学生讲解“话是这么说”,该句式在口语中多接在别人所说的话以后,“虽然按道理是怎样,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有一位68岁的学习者,他最用功但实际学习效果不好,老师说:“只要努力就会有好成绩。”他却说:“话是这么说,可是我年龄大了,精力比不上年轻人了,学习比较慢。”老师说:“没有关系,只要努力,就是最好的学生。等我六七十岁时,能像杰夫一样就很了不起了!”根据不同的学习者设计相应的语境。
4.无处不语境。语境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即时语境或现场语境,语境的使用也不仅仅只能在课堂上,只要是需要语境的地方,“语境”都能大放光彩。如教师在讲解新学过的生词后,可在当堂或课后时间,尽量用上已学的词语,利用即时鲜活的语境,提高词语的复现率,强化理解、记忆和使用。如某教师在讲解“大……的”的意义和用法时,时值冬日,见一个学习者穿着拖鞋走进教室,便借机发挥:“大冬天的,你穿着拖鞋不冷吗?”
5.语境使用的手段多样化。通常的语境植入手段都是教师直接讲述语境,然后给出典型例句,让学习者体会生词的含义和用法。适时地变换一下语境的植入手段,让学习者耳目一新,不仅可以吸引学习者的目光,也能增加学习汉语的趣味。例如展示图片、视频、音频等,便于情景立现于眼前,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都能给学习者带来视觉上的共鸣。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初级口语课;留学生
一、口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口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首先,它是一门基础课;其次,它是留学生由课本知识到具体的实际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来看,初级阶段是整个教学的开始阶段,此阶段的学习对于留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留学生们,由于学习的是非母语,因而此阶段的教学更不可忽视。吕必松先生(1996)指出:“口头表达训练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手段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去只是在初级阶段开设一门口语课,以会话体为主,现在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中级口语,高级口语或类似的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的性质和任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口头表达训练的明确目标和完整体系”,那么,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也必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留学生通过口语课来了解自己对于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反应能力,口语课老师则通过教学过程评估留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汉语课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序整体,而其中的各个环节也会更加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授课内容,我们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语音、词语、句子和段落表达四类。根据留学生的人数量,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独白性训练和会话性训练(包括两人与多人会话)两类。
(一)适宜于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方法
1、语音教学法。口语是有声语言,无论是听还是说,都是以清晰准确的语音为前提的,因此语音训练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以下方法:以音素教学为纲、以话语教学为纲、音素和话语教学相结合。以音素教学为纲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主要采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较利于初学者对目的语的识记。语音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有:图表演示、反复示范、循环模仿等教音法,独唱合唱、说读结合等练音法,夸张、对比的提示法和手势体态的演示法等纠音法等。但在教学中我们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哪一种具体方式,都应把重心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
2、词语教学法。训练单个词的形-音-义的关联的,如直接法(指物说词或根据动作说词等)、认读法(根据板书念词语等)、释义法(对指定词的意义进行阐释)。训练对不同词的聚合、组合关系的把握的,如语素法(让留学生说出一个含有与所给词相同语素的词)、替换法(用近义词替换句中的某个指定词语)、联想法(说出与指定词语相搭配的词或其反义词)。训练母语与目的语的关联的,如翻译法(将汉语词与母语词对译)。上述方法中直接法和认读法是两种基本的方法,具有直观、通俗易懂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零起点及稍高于该水平的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对于非抽象词,宜采用提供实物或利用动作帮助留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抽象词来说,宜采用设置情景来理解的方法,而不宜采用另一个抽象的词解释生词的方法。
3、句子教学法。机械练习法,主要以模仿为主,模仿的内容包括句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句式变换,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替换的练习等也属此类。由于该类练习对留学生要求较低,也不要求留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而我们认为它主要适用于零起点与学习时间在4-5个月以下的留学生。造句练习法,即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或将对话补充完整。该类练习对留学生的要求较上述第1类练习来说稍高,且需建立在留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知识之上,因而较适用于学习时间在半年左右的留学生。交际练习法,包括情景问答、自由问答等。该类练习对留学生要求是上述3类中最高的,它不仅要求留学生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将已知词语组合成句,而且必须在同时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
4、简单的段落表达教学法。事件包含的命题之间具有先后、因果、推理、转折等关系,反映在语言形式即句群中也有相应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或为使用关联词语连接两个句子,或不依靠关联词语连接,而依靠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合成句(如紧缩复句等)。此项训练大多在中级阶段才开始进行。但我们更提倡在初级阶段就着手进行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中级阶段较为复杂的成段表达训练。这样,留学生不会感到初级与中级的跨度过大而难以适应。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可分为以下类型:看图说话或讲故事、连句成段、复述及转述短文。在用这3种方法进行练习时,我们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顺序是否合理、恰当,尤其是语段中的连词运用得是否正确。
(二)适宜于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互动”是相对“传统型”中的“填鸭式”的“施动型”而言的。也就是说,“传统型”的口语教学模式中,教师和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导,留学生处于静止的接收状态,按照既定的提示与要求进行合乎规范的反馈。而“互动型”将双方放置在平等而开放的循环系统中,教学中的双方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即时性”的交际,手段、信息的走向都更加丰富多彩,更为复杂。在这种模式中留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循环是周而复始,永无终点的,循环的“箭头”是永久流动的,从而形成了一个平等、开放、充满活力的、坚韧的良性循环系统。“互动型”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1、“互动型”教学模式演化成一种组织课堂的框架。教材的组成部分将由原来单纯的书本训练扩充为“书面材料+教师设计+各种外部手段+即兴内容”这样一种混合型教材。教师是教材的第二作者,即再创造者,教材的构成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循序渐进的词汇、语法、综合知识基础上以及经过心理测试的步骤后形成的可以自由搭配、组合、修正以及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面材料。
2、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属于“第二语言课堂”,即大背景是目标语环境,课堂内的小语言环境与教室外边的大语言环境是既统一又区别的。统一之处在于都是汉语环境,区别则在于课堂内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很强的单纯教学,而留学生在课堂外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较为模糊杂乱的混合吸收。当然,课堂内外环境的巨大落差,甚至完全脱节的状态是我们在口语教学中极力避免的现象。因此,找到一条连接内外课堂之间的有效捷径。留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从最初的“完成老师的任务”的被动状态,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成试图参与、加入、融合的状态,当他们把从实践中得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在课堂上重现的时候,他们的姿态就完全转变为“施动”的姿态,“创造者”、“传播者”的姿态。
3、进行艺术性的教学,能使留学生的感官保持兴奋和集中,从而获得信息的效果也高。从感官的特性来说,留学生的感官喜欢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而对那些枯燥乏味、呆板陈旧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则不愿意感知,甚至排斥,产生一种“教学的逆反心理”。那么,教学艺术必须遵循人的感觉感受性规律。开放的、互动的口语教学模式,对口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合理地组织课堂、设计场景,还要适度地将这些设计“隐藏”在教学过程中。使留学生与教师相对的教学状态变得融为一体。如可以给留学生欣赏短片、新闻报道、阅读剪报、广告、听民族音乐,进而引入正题。
4、教学模式的自由组合。“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是有序循环的,因此可以将传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为开始,每个切入口都将开创和建立一个有序的循环系统。例如,笔者的口语课上时常会有5分钟左右类似于“今日闲谈”的时间,假如一个留学生穿了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大家很感兴趣,要求他到前面展示一下,教师就引导留学生尽力表达他们的看法。如A、这件衣服很适合你(你穿很合适)。B、是你们国家的传统服装吗?C、你们常在节日和重要的纪念日穿,还是平时也经常穿?D、这种服装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E、你们国家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怎么看?教师在留学生自由表述之后,对这些句子中出现的词汇、句型、语法、文化现象进行有选择的分析与操练,同时对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概念不清的地方进行梳理,对相关知识进行有目的的扩充,让留学生加强记忆,体会句型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与词汇搭配的基本规律。这样的一场热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表达,主动地寻求解答,这种心态对下面的口语学习极其有利。
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口语教学阶段的僵化模式,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塑造开放型的课堂,促成知识传播的良性循环,还有漫漫长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追寻。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2、王若江.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J].汉语学习,1999(2).
3、吴淮南.作为外语的汉语口语教材《朴通事》和《朴通事谚解》[J].南京大学学报,1995(4).
4、徐子亮.口语教学法的认知原理分析[J].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2004(7).
5、刘影.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储备,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和运用。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不容忽视。只有科学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
一、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即词与词的搭配以及搭配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词语的用法。只有从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的特点出发,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确立词汇教学原则。
近年来,在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教学原则。
第一,结合汉字特点进行词汇教学。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学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法进行词汇教学。因此,我们可以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此去理解字义、识别词义。对部分有传统象形字演变而来的现代汉字,我们可以借助古文字字形,来了解该字的本意。如车:甲骨文的形体是一辆车的轮廓;首:甲骨文的形体像人头。对部分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构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借以说明整字的意义。如林:从两木,表示树木成片。对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对表义部件的分析,提示整字的意义。“打”、“拎”、 “捶”的包含表义的提手旁,它们的意义都与手有关。
第二,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进行教学。汉语词的构造单位是语素,许多单音节语素可以单独成词,而语素与语素又可以自由组合为合成词。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语素和构词法,就可以迅速扩大词汇量。我们词汇教学应重视词汇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如利用语素解释词义,例如 “无声”就是没有声音。同时,还可以巩固所学词语并扩大词汇量。通过构词法系统地学习同类型词。现代汉语词汇以合成词为主,而“偏正式是现代汉语中最能产的构词方式,同一个语素加上不同的修饰性语素,就可以构成大量同族词。”1如在语素“笔”前加修饰性语素可构成 “钢笔”、“毛笔”,表示不同类型的“笔”。附加式的合成词是由词根加上词缀构成,构词能力也很强。一些非名词性语素加上词缀“子”“儿”、“头”后变成名词。如:“胖子”,是形容词性语素,加“子”后表示胖的人,以此类推,矮的人是矮子,聋的人是聋子。通过构词法来学习汉语,可以让学生批量地掌握。
第三,结合具体语境。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中或上下文中,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因此,要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例如,1.他每天走着来学校。2.她的手表不走了。3.他的爸爸明天走。上述句子中的“走”分别处于不同语境,其词义也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由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才能正确地解释词语的意思。
第四,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第二语言的教学必须结合文化背景因素进行,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在讲解“京剧、国画、太极拳、麻将”这些词时,要注意结合中国文化的知识来讲解,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时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词汇教学时,重视这四个原则的结合,才能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激起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消除汉语难学的心理。
二、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技巧
词汇教学不是一门专门的课程,而是渗透在各门课程中。课堂教学是以一课书作为一个教学单位,生词的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2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处理生词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词语的展示、词语的讲解、词语的练习。
第一步,展示词语。课本上生词表中生词的顺序,多半都是按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处理生词时,教师可以以生词为线索串讲课文。或让学生以生词为线索概括或复述课文,不断强化学生对生词的记忆和对课文的理解,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也可以打乱生词表的顺序,自己重新排列顺序。
常见的排列方式有:(1)按词类排列分组展示。将所学习的生词按照词类分组排列,即把生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还有词组等等,分门别类加以讲解和练习。这样既便于让学生理解各类词的功能特点,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汉语的词类观念。(2)按话题排列分组展示。将意义相关、可以出现在共同话题的词语排列在一起进行学习。例如“问路”,“看病”,“打电话”,“买东西”等等,把相关的词语排列在一起,便于学生根据话题练习对话或叙述。生词的学习和运用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排列好生词的顺序后,接着就可以开始在课堂上展示具体的词语了。常用的展示方式有:听写、领读、认读、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用卡片展示生词。听写是常用的展示词汇的手段,此手段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用卡片展示生词最适宜年幼的学生和初级阶段的学生使用,既可以用在讲授新课前复习前一课的生词,也可用来认读当天所学的生词。
第二步,讲解词语。一是解释词义,课堂教学中讲解词义的主要方法有:①以旧词释新词。启发学生用已掌握的词语对新词进行解释。如学习“头儿”,这个词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用“老板”、“领导”来解释。②利用构词语素释义。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语素进行回顾,据懂得的语素的意义推测新词的意义。如学习“认错”这个词时,先带领学生回顾 “认”是“承认的意思,”“错”是“错误”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推测出“认错”是“承认错误”的意思。③利用近义词、反义词释义,即对比法。比如学习“眷念”时,让学生用“想念”来解释;学习“粗心”时,让学生用其反义词“细心”来解释。④利用语境猜测词语的意义。选取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此的实际应用中去体会理解词义。比如学习“吸引”这个词时,可以设置这样的语境,“来到桂林,发现桂林的风景真的很美,我们可以说“我被桂林山水……”,让学生说出“吸引住了”。⑤例句释义。教师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来体会词义。比如学习“不由得”这个词时,可以给出以下例句: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由得想起在中国留学时的生活。/ 听了她的故事,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让学生体会“不由得”是“很自然地、不能控制地”的意思。在解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词义的解释和词语的用法结合起来,同时要给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或通过词语搭配来讲清词语的用法。比如学习“打算”这个词时,可以给学生两个例句:“寒假我打算去旅行。” “寒假我没有什么打算”,以此来说明“打算”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在讲解词语时,对于感彩明显和语体色彩不同的词语加以说明,否则会影响学生正确使用该词。
第三步,词语练习。练习是掌握和巩固词语的重要手段。词语讲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搭配与扩展词语相结合的练习。教师说出一个词,让学生说出可与之搭配的词语。如说出动词,请学生说出可以与之搭配的宾语,教师:拆,学生:拆房子、拆信、拆盒子、拆机器;/教师:拒绝,学生:拒绝回答、拒绝接受、拒绝对方。再如教师说出量词,请学生说出可与之搭配的名词,教师:群,学生:一群羊、一群小孩。二是用指定的词语造句。具体做法有:①设计情景让学生造句。例如,用“难说”造句。师:你不能肯定自己的考试成绩好不好,这时你怎么说?生:这次考试成绩好不好很难说。②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用指定的词语作出回答。例如:你每天几点起床?(才)/你对桂林的印象怎么样?(觉得)③用指定的词语改写句子,要求原句意思不变。例如,老师告诉了同学们这次考试的成绩。(宣布)/看到那位老人,我很自然地想起我母亲。(不由得)④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他起床起晚了,……(差点儿)。三是听意思说词语。教师用汉语说出词语的意思,或描述一个情节,让学生说出表示该意义的词语。词语练习还可以利用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合中级学生的游戏有:(1)汉字词语接龙。做法: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教师在黑板上写了第一个字后,两组学生交替出人接续往下写,每个词的开头,必须是上个词的词尾字。如中―中国―国力―力气―气量―量力而行―行军……(2)词语联想。教师简单地解释一个词义后,让学生立即联想一个与之有关的词语并记下来,老师再一一提问,有时需要让学生做简单的解释。如:“结婚”一词,学生的联想可能是“幸福、教堂、戒指、婚礼、孩子、家务事、家、蜜月旅行”等等。
三、对汉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一)词汇教学应注意阶段性
1、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由于该阶段学生的词汇量和汉语水平的限制,该阶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常用的词语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这一阶段的教学方法应多借助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采取更多的词语练习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汉语的兴趣。
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要注重扩大词汇量,同时还要对以学过词汇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可以讲一些汉语构词法的知识,介绍一些常见的词缀或类似词缀的语素。例如:家,加在词尾表示掌握某种专长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如“科学家、艺术家、画家、音乐家、作家”等。化,加在词尾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人,如“美化、绿化、丑化、国际化、老年化”等。
3、高级阶段
高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3000以上的词语,具备了一般的汉语交际能力。此阶段的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要掌握词语的多义项,掌握词语的文化内涵。这一阶段适宜采取对比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如同义词对比、反义词对比、感彩和语体色彩的对比。
小结:中高级阶段的词汇教学都可以采取词语搭配和扩展的法,这样的话,学生理解词义和巩固词语就容易得多了。
(二)词汇教学应注意国别性
不同国别的学生,社会和语言背景不同,他们学习汉语词汇的难点和重点就不完全相同。所以,词汇教学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的国别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三)重视词汇的“重复率”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经过多次的重现和复习才有可能掌握。首先,要利用词的音、形、义多角度的重现;其次,应注重利用句子重现词语。最后,在不同的课型中重现。
注解
① 万艺玲.汉语词汇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2).
② 万艺玲.汉语词汇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12).
参考文献:
[1] 万艺玲.汉语词汇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辉,杨楠.汉语综合课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3] 赵婧.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释词技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9).
[4] 郜峰.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多角度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167-169.
[5] 钱润池.简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语素义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33-36.
[6] 陆俭明.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J].江苏大学学报,2007,9(3):12-17.
[7] 张义宣.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青年作家,2011(4).
[8] 胡瑞.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J].文学教育,201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逐渐称为各国人民学习的热门语言,正逐渐跃升为在全球可能仅次于英语的新的强势语言,汉语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而就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我们深深感到,要不断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而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字自身认读和书写的特殊性,致使汉字在整个汉语教学中起重要连接的一环。 汉字与汉语之间存在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根据汉字所处的现状应提升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传播的重要性。
一、汉字的特点
1.具有表意性的语素文字
汉语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最重要的辅交际工具,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唯一文字符号系统,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文字,世界上的文字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意文字,另一类是表音文字。
汉字称为方块字,整体是呈现方形。从外形来看,就与世界上大部分使用的表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很强的图画性,也可堪称为一种艺术来鉴赏。表音文字中的字母与所要表达的意义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例如:英语单词pen[pen]就是由三个字母p-e-n来表示的,与钢笔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三个字母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而表意文字为语素文字的代表。语素是最小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例如:“天”“地”“你”“我”都是表示现代汉语的语素。
表意文字又称形意文字,也是汉字,而汉字又是语素文字的代表。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例如:成词语素“天,地,人,书”都表示是现代汉语的语素。不同的字形可以表达不同的语素,一方面,读音不同语素不同,例如:“牛,马”,另一方面,读音相同语素也相同,例如:“雨和羽”。汉语是用汉字来记录汉语的语素,因而,语素的音和义就成了相关汉字的音和义。
2.汉字数量之多,高频词汇有限
目前,汉字的数量很难用一个确切的数字来表达,就这一不确定的数字,给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心理难免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和无形的压力。这样不利于汉语的学习。其实,一般的学习者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汉字,只要掌握两三千常用汉字,就可以很轻松的与人交流,看报纸,阅读文章等。所以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习者说明这一目标,免除学习者心理压力,增强学习汉字的信心。
3.部件是构字的基本单位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在书写时从起笔到落笔为一笔或一画。传统的汉字基本笔画有人把它分为八种,也称“永字八法”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但在这种基本笔画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三十多种变形笔画。
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叫做部件。 部件又称为偏旁。例如:“火,木,女,土”等。汉字的部件可以分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例如:“日,木,女,火,土,月”等;非成字部件,例如:“仆(人的变体),芜(草的变体),湖(水的变体),剖(刀的变体)”等,这些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而成的,又称为“合体字”,而现代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这样就引起了汉字部件正确的拆分与组合,所以在汉字教学中,正确引导学习者把握汉字的基本部件和构字结构是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
有人合体字的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左右组合
a. 左右结构: 例:如 确 规 教
b. 左中右结构: 例:微 辩 推 弼 浏
(2) 上下组合
a.上下结构: 例:草 吞 冒 需
b.上中下结构: 例:器 慧 蜜 鼻
(3) 包孕结构
a.两面包: 左上包:例:启 病 唐 疾
右上包:例:勺 匀 勾 刁
左下包:例:超 遣 适 过
b.三面包: 上三包:例:同 用 风 凤
下三包:例:凶 函 画 幽
左三包:例:医 匠 匹 臣
全包围:例:囚 园 围 圈
(4)品字行组合 例:焱 众 品 毳
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基本原则
1、汉字数量上的限制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规定了留学生在华四年汉字学习的总字量2905个,并且要求做到“四会”(认、读、写、用),在实践教学中是不可能的,一般说来,认读的汉字量要远远大于书写的汉字量。汉字教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一个汉字都“四会”。在此基础上《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年)中甲乙丙丁四级共2905个,其中甲级字800个,乙级字804个,丙级字590个,丙级附录(姓氏和地名)11个,丁级字670个,丁级字附录30个。这就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的标准,把这一标准明确,让学习者有信心学好汉字。
2、汉字的教学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
(1)最先教的汉字应该是构字能力强、构词能力强、意义明确具体的笔画少的独体汉字。如手、水、人、心、口、月、女、土、木、火、日、金、刀、衣、目、山、马、车、石、食。
(2)其次应该教学构字能力不强,但构词能力强,意义明确具体、笔画少的汉字。如数字、百、千、万、多、少、大、小、好、坏、左、右、早、中、晚、上、下、年、月、天。
(3)再次就是构词能力强、规律性较强的合体表意字和形声字,如泪、林、宝、众、安、洋、饱、吵。
(4)然后就是构字能力强的不成字偏旁及其所构成的常用合体汉字,如艹、纟、阝、疒等偏旁以及由这些偏旁构成的合体汉字如草、花、纸、病。
(5) 最后是组成常用词的其他一些汉字。
三、汉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1.笔画的教学方法
(1)笔画的展示
笔画的学习要结合具体的汉字来进行,特别是那些运用了汉字基本笔画且使用频率高或构词能力强的汉字。如“你好”。初期笔画的学习和认读要选择笔画少的汉字来进行,在结合汉字进行学习时,可以把特定的笔画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
(2)笔画的认读
学生不仅要看到具体笔画形状,也要知道笔画的名称,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
(3)笔画的书写
每一个笔画都要正确书写,教师要演示笔画的书写方法。如:写横时,是从左到右;写提时,是从左下到右上。
(4)笔画的练习
学习者在学过基本的笔画之后,应引导学习者利用简单的汉字进行练习和强化,加深印象。
因此,在笔画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教基本笔画,再教变化笔画。
(2)注意区分形近笔画。如“干”和“千”。
(3)有一些笔画,需要向学生介绍它们在汉字中常出现的位置。如:“平撇”常出现在最上面(千、毛), “短撇”常出现在左上方(牛、午)。
(4)要求学生注意相同笔画的排列位置。如“头”和“兴”中的两个点的位置不同。“学”与“尝”中部首的区别。
2.汉字笔顺的教学方法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笔顺的基本规则并不复杂,但结合到具体的字时,情况又比较多样。如:“先中间再两边”不能要求所有的字,“小、水、川、班、 火、 脊”。形近的字,笔顺也不同,如:“刀”和“九”、“乃”和 “及” 这是受到了笔势的影响。
3.独体字的教学方法
现代汉字中独体字的数量并不多。有学者从2500个常用汉字中统计出213个独体字,其中组字能力较强的有76个,这是独体字教学的重点。独体字的教学需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来全方位地进行。
独体字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展示独体字:
独体字形、音、义的初次展现方法可以采取:看图识字、板书示字、旧字引新字(如:白-百,大-太,木-本-末)等。
(2)解释独体字:主要从形、义两方面进行讲解
①释字义的方法如下:
a.图片法:适合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独体字,如:日、月、人、车、马、门等。
b.古文字法:古文字和现代汉字字形大致相同时可用。以古文字为背景,沟通物象,加深理解。如:上、下、大、小、口、石等。
c.翻译法:不太容易使用其他方法时,翻译法简单直接。 如:九、千、不、也、才等。
②分析字形(帮助学生找到记忆汉字字形的好方法)如下:
a.图画法:把一些汉字通过图画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形象地记忆汉字字形。如:山、口、八、个、小等
b.古文字法:通过古今汉字字形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汉字字形的理解与记忆。如:子、木、果、女、门等。
c.笔画笔顺练习法:对那些用翻译法解释意义的独体字适合用此方法。如:九、千、不、也、才、世、万、我、为等。
d.形近字对比法:通过形体相近的一组独体字的对比,帮助学生掌握汉字。如:人-入,千-干,己-已,午-牛、几-儿等。
4、合体字的教学方法
合体字的数量要远远大于独体字,因此合体字是汉字教学的重头戏。合体字的教学也要从形、音、义三个方面展开,形体中,合体字的结构模式是其中比较复杂,也是比较重要的部分。音和义的部分可以利形声字的声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读音。形声字的形旁和会意字的表意部件可以帮助我们辨析字义。
①展示合体字(方法与独体字相似,不再赘述)
②解释合体字,方法如下:
a.直接分析法:有些合体字的意义就是组成部件意义的叠加,那么分析时就可以直接说明。如:尘——小土,尖——上小下大,歪——不正,甭——不用。
b.古文字法:用古代会意字的字形来帮助理解现代汉字,当然,古今汉字字形差别不太大时适用。如:从、采、休、酒、吹、家等。
c.推测义类法:通过偏旁,推测合体字的义类。如:请说出下列汉字在意义上与什么有关——抱、饱、跑、泡、炮、袍、刨、疱、咆。
另外,也可以用图片法、翻译法等,这里不再说明。
③合体字的结构教学,方法如下:
a.字图同出法:在讲授新字时,把汉字及字形结构图同时展现给学生,帮助他们分析字形结构,便于记忆汉字字形。
b.析字画图法:给出汉字,让学生自己画出结构图形,加强练习和记忆。
c.按结构归类法:给出一些汉字,让学生根据结构进行归类。 如:下列汉字从结构上可以归为几类——吃、迟、困、哭、抱、问、地。
d.按结构图写字:让学生按照结构的要求写出相应的汉字。如请学生写出三个左中右结构的汉字。这种方法相对来讲难度更高些。
④合体字的字音教学
合体字中形声字的读音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如果能提醒学生注意,方能较好地帮助他们掌握读音。方法如下:
a.求同法或求异法:在一组形声字中找出读音相同或不同的汉字。如:下列哪些汉字的读音与“半”相同——伴、拌、绊、胖。又如:下列哪些汉字的读音与“交”不同——胶、较、绞、郊。
b.注音法:给出声符相同但读音差异较大或不大的汉字,让学生注音,提醒学生注意语音的差异。如:话、活、适、刮。又如:放、房、仿、芳。
c.分类法:让学生对使用同一声符,但读音有两种以上的情况的行声字进行声旁表音的总结。如:将下列一组字按照声母的不同分类——膀、榜、磅、傍、滂。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我们应将知识点融入到识字教学中,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体会到某些知识的规律性,能运用到自己的汉字学习中。
四、结语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长期以来放在一个不受重视的位置。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汉字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于重视,当下这一环节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都需要工作者加强补充和完善,使汉字教学能好快的发展起来,更有助于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关键字:对外汉语;专业;改革;发展
一、概述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师资;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涉外文秘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性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二、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健全机构、采取措施。
(1)为确保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我国于1987年由8个政府部门(现扩展为11个政府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严格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管理制度;(2)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行政级别(有的从教学小组提升为教学中心,多数从教学中心提升为系或学院);(3)加强了对从教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开始进行统一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简称“能力证书”),从教人员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持有率也逐年上升,这都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
加强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队伍。近20多年来,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逐步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应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这就大大推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改进,因而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也同时对于汉语本体研究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同时,设立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了国家级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并正逐步在一些基础和条件都比较好、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的高校建设一批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以便在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起示范、辐射的作用。
(三)对外汉语教学基金和汉语水平考试
设立了面向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基金――“汉语桥基金”,加强了与国外汉语教学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对国内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了被定为国家级标准化考试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和相应的HSK汉字、词汇、语法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1.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
(1)突出本专业的课程特色。一般该专业本科阶段开设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文字学”、“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等课程。(2)充分重视英语课程的地位。“对外汉语”专业属于外语类招生,因此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在外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北语为例,该专业在低年级主要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等系列课程;在高年级主要开设“英语翻译”、“英美文学”、“西方文明史”、“第二外语”等课程。(3)注重文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
三、小结
“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同时又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同时,“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与汉语言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除可在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还可在新闻媒介、国家机关、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还有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不是政治工作也不是教育产业,而是一项教育事业,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则来办学。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要抓住当前“汉语热的机遇,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其次是要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改进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状况。对外汉语教学的办学方向应是向世界推广汉语,宏扬中华文化,使汉语成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语言;培养理解中国、对中国友好的汉语人才。这项事业的本质属性应是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
【参考文献】
[1]袁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与意义[J].管理观察.2011.
[2]陆俭明.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3]和跃.语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1,(1).
[4]袁飞.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社会经济与教育探索.2011,(2).
[5]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6]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