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综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是和急性病相对而言的,病程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现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从病因来看,慢性病是各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危险因素分为个人行为、环境、人类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四大类。个人行为因素则占四大类因素的第1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偏离健康的行为,如嗜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滥用药物等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病因。纠正人们这些偏离健康的行为,对防止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大多以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可通过个人的努力避免或去除,因此,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慢性病的发生,通过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在症状、体征出现前降低或去除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之前或临床期间采取措施,控制其发生、发展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大城市开展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多以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为主。从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对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减缓病程进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如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大约可以挽救600万人的生命。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精神状况、经济因素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国际国内防治经验都证明,发展社区综合防治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慢性病综合防治具体措施
慢性病的社区综合防治是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医疗服务。全科医疗护理服务强调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全科医护人员执行预防服务的主要方式有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筛检、周期性健康检查等。
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就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种为目标,采取有计划的指导干预,从而降低该病的致伤、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一种健康工作方法,慢性病管理的实质是三级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即疾病前的病因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预防残疾和死亡,综合康复和护理。
健康教育:全科医护人员的责任是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健康的“四大基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被国际公认。慢性病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对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有侧重点的保健服务而达到防病目的,照顾范围不仅仅限于心理、行为、饮食方面,还要对其家庭生活、卫生环境、社会人际关系、合理用药、遵医行为等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在这一点上社区卫生服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健康促进:社区慢性疾病健康促进的目标是激励全社区居民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开展疾病预防、促进健康活动。通过教育的手段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本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程度。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社区性健康促进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在防治慢性病工作中要善于使用健康促进的工作方法,通过建议政府采取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或立法,采取行政干预、社会支持的综合方法,达到防治慢性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慢性病; 社区; 防治;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1.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8-02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一组疾病[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居民慢性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其最主要的原因[2]。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社区作为进行慢性病防治的平台,是促进健康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目的就是帮助个体和社区建立克服这些障碍的桥梁。
1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中用于慢性病防治的经费不足,社区医生待遇偏低:目前对慢性病的防治建设方面,资金来源主要靠国家、省、市政府投入为主,每年拨出的经费有限,主要用在社区开展几种主要慢性病和危险因素的管理和干预项目。除了基本医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没有找到更多的补偿渠道。此外,社区医生普遍报酬偏低,再加上晋升空间有限,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
1.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管理不到位:在全国多数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普遍进行了居民慢性病情况摸底调查,涉及社区中居民详细的既往病史和身体健康情况资料,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些资料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这些档案在建立之后疏于管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均成为死档,并没有跟踪居民的健康问题,因此,也不能通过健康档案体现慢性病病人的病情进展和防治情况,产生动态资料不足,管理资料不齐的现状。
1.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施有限人员素质偏低: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基层卫生机构,其相应的医疗配置落后,在社区规模和人口结构不断变化的今天已有些不相适应。其次,全科医生缺乏必要的慢性病治疗知识技能的培训,不具备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对工作开展评估的能力。
1.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从事慢性病管理的人员: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居民集居不平衡,乡村居民地广人稀,按国家规定 1000:1.3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编人员比例远远不能满足慢性病管理需要。造成偏远山区居民不能享受到慢病健康管理的成效。
2相应对策和经验
2.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主导的资金来源最直接的方法是将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指标,如政府年度财力投入、标化后的主要慢性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主要慢性病的控制率、吸烟控制率等列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制定社区健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强对责任主体的问责,明确政府作为问责“第一责任人”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探索吸纳民间资本的投入的途径,提供优惠的扶植政策,如减免税收,政府给予适当比例的医疗投入。逐步提高全科医生待遇,各级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政府直接补贴,提高全科医生工作积极性,保留优秀的人员。
2.2健全长效应答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该将慢性病防治作为工作重点,以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作为根本,实施慢性病三级预防保健策略,注重早期预防,对那些在档案中表现为轻中度病症的患者,实施定期体检办法,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并将在社区中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作为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措施,提高防治效率。同时,对于重度病症患者,应建立实时的咨询诊断关系,对于与三甲医院建立双向导诊的社区医院应将病情异常的重度病症患者及时导诊,使慢性病的“防”和“治”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真正结合起来。
2.3定期开展预防保健宣传: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为住户发放慢性病防治知识资料,定期举办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预防保健和治疗康复技能培训讲座,开展慢性病健康咨询以及戒烟、限酒、少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 积极创造条件,成立高血压、糖尿病人俱乐部,定期开展活动。
2.4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大人员培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设立专职机构,负责协调上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加强双向转诊信息沟通,真正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动态转诊体系[3]。加大培训杜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力度,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医疗技术和综合素质,制定社区慢性病防控人才培养计划。各地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人才计划。划出培养专款,用于师资、基地及教材的开发。通过组织大中型医院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发挥退休人员余热等多种途径大力培养和充实全科医生队伍[4]。
2.5统筹城乡人员管理,建全晋升机制:城乡慢病管理人员根据需要,按比例区别对待。保证待遇情况下多恰当安排边远山区的慢病管理人员。由于偏远地区生活水平和收入偏低等因素,导致这些地区很难吸引优秀的全科人才,而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致使偏远地区更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慢性病防治人员,这就需要本地政府和卫生部门健全全科医生的晋升机制,使得专业技术水平高与经验丰富的人员有更大的晋升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也为新人的引入提供有效的参考。
3结语
我国自1997年开始在社区中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目前我国政府的卫生区域规划、医政部门、基层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5]。各地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规划,将慢性病管理纳入专项和全科医生培训计划之中,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自身的资源制定年度进修培训和日常学习计划,要建立健全慢性病管理工作机制。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又繁琐的工作,是需要多系统的综合配合,是需要长时间的社区层面的广泛健康教育宣传、健病预防机构的联动,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筛查、管理、干预、治疗的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级医院以及慢性网络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WHO. Updated projections of global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2002-2030:Data sources, methods and results[R]. Geneva:WHO.2005
[2]卢建华,吴建国,吴静娜,等.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体系[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212
[3]孟秀焕. 社区慢性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医学信息,2011, 9:4618-4619
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应充足, 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膳食结构发生变化:粮谷类和总蛋白摄入量基本持平, 脂肪摄入量过多, 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 导致超重肥胖问题突显,?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建议, 体重过低:BMI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BMI28。BMI (体质指数) =体重 (kg) /身高 (m2) 。
调查显示, 肥胖人群的膳食主要由酒类、糖类、盐酱调料类和动植物油类构成, 而非肥胖人群的膳食主要由动植物油类、盐酱调料类、谷类和根茎类构成。表明肥胖与非肥胖人群的膳食模式有所不同, 肥胖人群缺少谷类和根茎类, 且有喜食甜食和酒类嗜好[1]。
肥胖人群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生[2], 作为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 由于超重、肥胖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发病率升高, 且趋向年轻化。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19982008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从增长幅度来看, 城市增长缓慢, 2003年略有控制, 农村增长较快。从地区分布来看, 城市居民患病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从地区规模来看城市规模越大, 慢性病患病率越高, 农村也是如此。从性别分布来看, 女性患慢性病的比率一直高于男性, 且农村女性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度高于男性, 而城市男性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度稍高于女性[3],?
2 常见慢性病的症状、危害和营养治疗
调查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行为习惯, 结果显示:78.1%的人采用行为、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疾病, 包括合理饮食 (77.9%) 、体育锻炼 (55.6%) 、戒烟 (12.9%) 、限酒 (10.3%) 和控制体质量 (17.0%) ;20.3%的人仅采用药物治疗, 0.7%的人不治疗;76.2%的人进行血糖、血压监测, 51.1%的人认为控制在较好水平。
2.1 高血压的营养防治
高血压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心、脑血管和体内重要的脏器, 如导致心、肾、脑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甚至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 致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紧密联系在一起, 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 导致脏器功能的丧失, 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对高血压的患者, 通过营养干预, 控制总热能的摄入, 使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 限制膳食中对高血压不利的食物, 增加有营养素的食物, 让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以达到防治高血压的目的。
2.2 高血脂的营养防治
目前, 我国有近1/3的成年人的血脂偏高, 导致中风的病人近150万, 全球因高脂血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 500人/d, 但现在很多人对高血脂症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并不了解, 事实上高脂血症现在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另外, 积极治疗高脂血症, 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营养治疗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改善过去不恰当的饮食习惯, 食物多样化, 每日膳食以谷类、蔬菜、水果为基础, 适量选择奶类、干豆类、动物性食物, 限量使用油、单糖、盐等食物。配合适量运动, 达到控制体重、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使患者早日康复。
2.3 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高血糖症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上限7.0 mmol/L (126 mg/dl) , 血糖高于肾糖阈值9.0 mmol/L (160 mg/dl) , 则出现尿糖。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严重时可以使人致残、致盲, 甚至致死。
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通过严格的对各种营养素的计算, 特别是三大产能热营养素, 既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减轻体重、减少并发症, 又达到合理膳食, 保证正常生理及活动的需要。
2.4 癌症的营养防治
现在理论认为, 癌症只是慢性病, 它的本质是生物体的内乱, 对待癌症应像对待慢性病一样[4]。而且大部分癌症一经发现就进入了晚期, 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癌症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癌症发病的危险度。1997年, 世界癌症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组织的系统综合评价证明, 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 很可能降低口腔、喉、咽、食管、肺和胃癌的危险[5]。研究指出, 喜欢酸食和辣食、经常吃蒜类食物、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蛋类、鱼类、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经常饮茶是癌症发病的保护因素全球每年有270万死亡和2 67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可归因于水果和蔬菜消费不足, 其中包括31%冠心病、19%缺血性脑卒中、20%食管癌、19%胃癌、12%肺癌和2%结直肠癌[6]。
3 营养与慢性病营养防治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缓慢性病的发病进程, 应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①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进行系统化管理, 定期随访、跟踪服务。对体检指标异常的高危人群应连续动态监测, 并给予分析指导, 有针对性地干预治疗。②根据体检结果, 结合个人生活方式, 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普及健康教育, 引导干部职工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 使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里平衡的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随时随地、因地制宜的实施健康营养干预。③提高政府机关管理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定期体检, 将身体素质纳入职工考核指标, 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对肥胖、高脂血症等慢性病重视不足的问题[7]。
在医生指导下, 患者通过自己有效的营养干预和防治方法, 达到慢性病自我管理效果,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有效的慢性病自我营养干预管理可以改善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减少卫生服务利用, 对于我国的慢性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开展慢性病的营养防治地区大多数在经济较发达、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社区, 所以此种方法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开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4 结语
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 不健康饮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慢性病控制离不开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国家正在逐步推进营养与慢性病控制共同发展。今后的慢性病控制工作应加强营养与慢性病关系的证据研究, 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 加强营养与慢性病控制领域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 研究制定营养与慢性病控制领域的政策和法规。
参考文献
[1]马爱勤, 张建丽, 张鲁杰, 等.肥胖人群的营养膳食结构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 2008, 10 (5) :591-593.
[2]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1997.
[3]程怀志, 郭斌, 谢欣, 等.我国慢性病患病率的社会人口学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14, 27 (3) :4-6.
[4]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A Global Perspective[M].Washington, DC:AICR, 1997.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6―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 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 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一些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疾病等[1],已成为 21 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目前82.5%的死亡和70%的残疾是由慢性病造成的[2],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患者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群体预防,从而有效遏制慢性病的患病和死亡是新的医改形势下缓解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当务之急[3]。本文就我国慢性病社区管理现状综述如下:
1 我国慢性病防控现状及策略
慢性病社区管理必须要在发展高新技术同时,大力发展和应用适宜技术,以我国主要慢性病及其共同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重点,促进行为改善,以人群为健康需求为导向,能够为基层普遍应用和推广的有效技术,这些技术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与当地社会经济相适应[4]。2011 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卫生工作会议上强调,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出现“井喷”式变化,要求在卫生宏观思路和工作策略上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做出长期性、战略性安排。国家也已经将防治慢病写进了“十二五”规划[5]。目前我国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主要是三级预防,做好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整合,从而真正实现一、二、三级预防的结合。
2 慢性病社区管理成功模式
2.1 慢性病的自我管理[6] 中国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以“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病人管理技能训练+病友交流防病经验、相互教育”为模式的自我管理教育。1998年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上海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成功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傅东坡[7]等1999年在上海5个社区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6个月后,在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健康状况等方面有明显改善。2009年,在全国6个试点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半年后,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健康行为形成和自我效能等方面同样有显著改善。杜孝奔等[8]对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方案探究结果,通过科学、正规、合理的社区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对患者在自身检测、护理防治、生活习惯改变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尽快摆脱不良的生活方式,更好地配合药物治疗,提高身体功能,可以达到有效控制血糖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2.2 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2.2.1专科团队管理模式 设置慢性病管理科室,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专科团队,团队由2 名全科医师、1 名全科护士组成,公卫医师参与。团队对所有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包括慢性病患者的确诊、建立慢性病管理专案、随访、转诊、追踪等; 其他全科医师只负责筛查,不负责管理、随访等工作,其他全科护士也不参与慢性病管理工作。
2.2.2 全科医生团队式的社区管理模式 在全科诊疗活动中,以全科医师为主、全科护士为辅,公卫医师参与,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慢性病患者筛查、管理、随访及转诊服务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实施首诊全科医师全程负责的社区管理模式[9]。
多项研究[10-12]表明,团队式社区健康管理在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方面效果显著,提升了居民在高血压认知、自我控制及治疗的意识 从而达到减少心脑血管性疾病发病的目的。全科医师团队规范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控制良好,提高了临床疗效。
2.3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20 世纪70 年代末由英国学者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一种同伴互助式健康教育方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是改变人们行为的有效方式。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3]。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是交流,目的不是要教会别人什么,而是在彼此讨论之后,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改变态度,利用人们趋众的心理,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疾病教育,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如治疗信心不足、家属不当干预、治疗不依从等。如:社区最多的慢性病为高血压,锁定几个经常监测血压 说话有威信 比较注重生活保健 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对其进行重点的饮食 运动以及睡眠等方面的指导,在其取得一定成效后,让其与其他患者进行宣传,通过这种实例宣传能够使其余患者更加信服,从而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14]。韦微光[15]等的研究表明,在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中同时实施同伴教育,可让患者更了解这个疾病,利于心理调适,改善应对方式,帮助其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技巧,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是一种较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
3 慢性病社区管理相关研究
[关键词]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慢性病防治;作用;社区
[中图分类号] R-0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41-02
近年来慢性病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形势同样严峻,1997年全国死因顺位统计,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为城镇居民的前三位死因,占总死因的62.11%[1]。2002年为18.8%、18.6%和2.6%的成人分别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2003年我国居民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4种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合计约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2.5%。作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内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缓。
1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的简介
1.1 健康检测项目的简介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内有心电图、身高体重、人体脂肪、骨密度、血压、血糖、肺功能及心血管功能八个检测项目。全部完成后会打印报告单,同时还有健康知识的宣教。
1.2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的工作方式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是闵行区政府的一项惠民实事工程,小屋的建设、仪器的购置及耗材的费用都由政府统一拨款,对居民完全免费。所有健康检测项目都需要闵行区的居民建立健康卡。首先,通过这张健康卡在电脑中进行登记,然后在各个检测仪器处刷卡再进行检测。所有项目检测完毕后打印报告单,全程会有工作人员协助完成。数小时后小屋内的检测结果会通过网络自动储存进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中,成为一项健康数据。
2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2.1 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居民自我管理水平,积极预防慢性病
通过免费的健康检测、便捷的测量方法、即时的检测结果及温馨的健康建议吸引周围居民,同时小屋内有慢性病的健康宣教资料供居民阅览,以及循环播放的慢性病健康宣教片增加居民防病治病的知识,养成及时关注自身健康,进而自觉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预防慢性病。
2.2 增加慢性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强疾病管理,增加慢性病患者的依从性
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各项检测不限次数及间隔时间,检查结果当场可以知道,并且通过健康卡随时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往次的检查结果,通过对比引发患者定时检查的兴趣并借此激发患者的遵医行为。另外小屋内有疾病知识的宣教,病友之间的鼓励及督促,从而营造一种关心健康,关注检查,自觉遵医的良好氛围。
2.2.1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为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2]。自助式健康监测小屋以其自身优势吸引周围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前来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及心血管功能等与高血压控制息息相关的检查,发现异常又可及时到中心就医。
2.2.2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难以治愈,易并发心脑血管病且死亡率高[3]。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药物及饮食、运动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血糖的控制尤为重要。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提供不限次数的血糖、血压的检测,解除了患者费用方面的顾虑,提高了患者定时检测血糖的积极性。同时健康卡内存有以前每次的记录,患者可以比较,这样也有助于患者自己观察药物、饮食、运动等对自身血糖的影响。
2.2.3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已成为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或致病因素,健康小屋中的几项检查都是在提醒居民关注自身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与健康息息相关的人体指标。
2.3 提高周围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关注与信任,便于社区医护人员进行慢性病管理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以慢性病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4]。自检小屋提供居民关注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的免费仪器,相关健康宣教的资料,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其对社区慢性病管理医生的随访及建议的遵从度[5]。
4 结语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可使社区医生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健康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使居民认识慢性病的危害、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及时发现病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康复,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这样使三级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自助式健康检测小屋在慢性病防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慢性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都有它独特的功能。但是由于健康小屋对居民是完全免费的,所以需要政府的支持与财政投入。
[参考文献]
[1]顾秀英,胡一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 北京:中国协和大学出版社,2003:56.
[2]武爱娟.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 9(12):58-59.
[3]陈先辉,蔡俊明. 糖尿病患者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转诊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30-1031.
[4]孙凤,郭淑霞.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J]. 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1慢性病的系统管理
1.1慢性病快速增长将造成中国健康劳动力供给减少,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社会经济负担加重,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潜在的巨大障碍。世界银行报告估计,2005年~2015年的10年间,各种慢性病将会给中国造成巨大超过3万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并且, 21世纪以来,我国慢性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45~64岁年龄段人口已占全部发患者口的1/5左右。在心血管患病年龄构成中,50%以上的发患者口年龄在45~64岁。40~59岁年龄组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5%,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到18.1%[3]。45~64岁正是我国年富力强的年龄段,因这段年龄人口慢性病的集中爆发,会严重减少我国在经济活跃的劳动力人口,进一步加剧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降低人力资本的质量,大大地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正如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所说的,今天慢性病不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也不再只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是一个发展问题。由此可见,慢性病已成为中国人民健康的头号威胁,防治慢性病已刻不容缓。
1.2防治慢性病,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策略,加强以系统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就是要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强调慢性病治疗与预防相结合,防治一体,多科协作;提倡早期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卫生人员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1.3大多数国家疾病管理是提供服务的产业。通过确定目标人群,以循证医学为基础,进行临床综合分析,协调保健服务,提供医疗支持。建立各部门的协作形成,医疗保险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三级医院,CDC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共享风险、共享收益和共享信息。
1.4建立信息系统,社区医疗系统引进电子病例(CPR) 是社区医疗信息发展的重要标志,开始用于疾病防治、支持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
1.5全科医生充当第二级把关人,真正调动患者的信息流。建立初级医疗团队,每一个医务人员知道共享责任、信任和服务质量,理解各自的角色、责任和如何传递患者,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了解保健计划和如何提高质量,常规的会议和工作程序。
1.6提高责任医生疾病管理能力,家庭医生制对慢病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和独特的优势,家庭医生将是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方向。家庭医生熟练掌握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所辖人口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慢病患者防病、就医意识,提高高慢病患者对多变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他们负责制定患者的保健计划,提供最新的循证医学信息,对患者及家人提供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保健队伍其他人员沟通,随时掌握患者的最新情况。
1.7关于患者筛选,将健康档案与社区常规的诊疗信息系统连接起来,开展持续性保健服务。确定患者个体危险,确定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预达到的目标值,确定随访的频率、干预的方式和干预的强度。通过电话咨询方式,获取病情临床信息,药物名字,药物依从性,剂量,服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保健用药等。按照症状和体征,事先设计好表格,以处理的轻重缓急分类,制定疾病管理工作指南。
1.8医生的培训,贯彻临床指南的重要性,信息具有权威性,专家的集体论证达成一致的建议,患者管理的建议,澄清临床上有意义的争论问题。发展帮助临床实践的工具,技术操作规范,基层医生用的指南精简本。建立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保障医疗质量、减低费用的重要措施。 由医疗小组共同完成(医生、护士、边缘医学等多种职业人员);规范化的程序图;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共同参与。
1.9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患者对自己血压监测、评估的能力,患者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的简单了解,加强药物依从性的能力,掌握行为矫正的基本技能,选择食物、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戒烟、戒酒、减重、压力管理的技能,寻求健康知识的能力,就医的能力,患者的自信心。
2“四化”管理
通过以上对社区慢性病系统管理,实现慢性病的"四化"管理:①慢性病管理规模化:对慢性病患者管理的同时,加大对一般人群的健康干预力度,促进管理人群规模化、健康运动规模化。②慢性病管理规范化:按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操作,居民各类健康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慢性病防治"全人群"管理,结合本社区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标准化工作管理流程。③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在网络化基础上,更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添加了远程会诊的功能,责任医生在进家庭服务过程中,通过读取居民健康卡信息,对所服务慢病患者出现的不能自行解决的情况,在网上可以请求远程会诊,提高诊治效果。或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留档备案,以便持续观察对比。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某个中心慢病管理的概况,包括医生情况和患者慢病信息,这些信息甚至具体到血压、身高、体重,以及有无烟酒嗜好及运动,都一目了然。工作效率大大增加。④慢性病管理专业化:专业的责任医生团队,包括了责任医生(或家庭医生)、责任护士、指导专家,质量员、信息员、理疗师等多学科人员。医护人员和专家提供临床经验及专业技术指导,对患者生活干预,分析和评价,是慢性病规范管理的主体。质量员、信息员、理疗师对居民进行追踪式管理,进行个体化健复训练,互动合作,达到管理目的。
慢性病防治任重而道远。通过对社区医师相关专业的慢病知识培训,帮助社区建立一支慢病诊治专门人才队伍,建立并实施规范化慢病随访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慢病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增强慢病病患依从性,加强和落实慢病患者双向转诊,减低医疗费用,提高卫生保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部疾控局.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EB/OL].(2012-05-21)[2012-05 2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07年张家港市各级医疗单位填报的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报告卡,冠心病、脑卒中发病以28d为期,超过28d再次发病者为新发病例。如该患者同时被诊断糖尿病、脑卒中则视为2例病例,余类同。
1.2 方法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填报的3种慢性病报告卡进行整理、审核,并录入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Epidata 3.0数据库,导人Excel 2003软件中,剔重后进行统计分析。2007年平均人口数由张家港市公安部门提供,用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标化发病率。
1.3 质量控制
对每张卡片进行审核,发现漏项、错项和逻辑错误后,及时与责任报告单位负责慢性病报病人员进行核对,补漏纠错。定期对慢性病报病单位开展漏报调查,发现漏报及时补报,2007年慢性病漏报率为3.79%。
2 结果
2.1 3种慢性病发病的性别分布
张家港市2007年平均人口数为890 422人,其中男性440 888人,女性449 534人。2007年全市报告新发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病例共5 016例,3种慢性病总报告发病率为563.33/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3.14/10万,其中脑卒中的报告发病率最高。总体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X2=19.86,P<0.01),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的男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X2=5.33,28.97,分别P<0.05、0.01)。而糖尿病的发病率则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2.08,P>0.05),见表1。
2.2 3种慢性病发病的年龄分布
3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总发病率从65岁开始升高明显,85岁以上组最高,但每种慢性病发病率增高的年龄组却有所不同。糖尿病最小发病年龄为10岁,且在各年龄组中均有发病,见表2。
2.3 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发病情况
2.3.1 心病 冠心病以其他类型居多,占冠心病总数的62.58%,冠心病猝死最少,占0.52%,急性心肌梗死占9.96%,心绞痛占26.94%。间隔28d后发病2次及以上者占冠心病发病总数的6.81%。
2.3.2 糖尿病 在糖尿病发病中,以2型糖尿病多发,占发病总数的96.15%,1型糖尿病占3.04%,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占0.54%,妊娠期糖尿病仅占0.27%。
2.3.3 脑卒中 以脑梗死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1.43%.脑出血占16.37%,蛛网膜下隙出血占1.80%,未分类者占0.44%。间隔28d后发病2次及以上者占脑卒中发病总数的2.34%。
2.3.4 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并况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者84人,分别占脑卒中和糖尿病发病总数的2.85%、7.52%;脑卒中合并冠心病者53人,分别占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总数的1.80%、5.5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22人,分别占冠心病和糖尿病发病总数的2.30%、1.97%。
3 讨论
张家港市2007年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3种慢性病总发病率为563.33/10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高于女性,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应是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在3种慢性病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最高,为330.74/10万,标化率为203.27/10万,低于深圳市2003―2006年脑卒中事件发病率(标化率为268.22/10万)。脑卒中主要类型为脑梗死(81.43%),脑出血占16.37%,与欧美等国家相似。28d再发率为2.34%,而脑卒中的再发将增加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危险。为此,当地政府和医务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高血压,通过各级医疗单位执行35周岁首诊测血压制度、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高血压筛查等措施,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高血压病人,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同时要重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以防复发,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在1117例糖尿病病例中,96.15%为2型糖尿病,其发病率虽位于脑卒中之后,但也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冠心病的初发年龄为25岁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其原因可能与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大、体力活动减少及吸烟或饮酒人数增多等因素有关。
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2种以上并发事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表明多种慢性病之间互为危险因素,可能与它们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关键词:社区;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诊断;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66-02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高,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国家十项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1年5月21日~10月11日对东关社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内容:调查对象为东关社区18个居民小组65岁以上的常住老人。调查内容为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疾病相关因素、健康状况等内容。
1.2 调查方法:采用查阅有关资料;对65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体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等方法。
1.3 资料处理及分析方法:对查阅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所得数据用人工处理。对健康管理服务结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
2 结果
2. 1 人口学状况:社区人口5848人,65岁以上老人386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285人。
2. 2 流行病学诊断
2.2.1 根据东关社区2011年纳入慢性病管理情况发现: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70.19%,女性慢性病患病率53.18%,同时患两种病38.29%,同时患三种及三种以上疾病29.56%。6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前五位依次: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脑卒中。
2.2.2 东关社区2011年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情况:体检人数为270人:男74人、女196人。男性健康体检异常情况依次为心电图异常、血压高、血脂高、脂肪肝、血糖高。女性健康体检异常情况依次为血脂高、心电图异常、血压高、脂肪肝、血糖高。
2.3 健康危险因素诊断通过对65岁以上老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发现,危害健康的因素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吸烟、不良心理社会等。
3 讨论
3.1 东关社区65岁以上老人人口学基本情况:社区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6.6%,社区居民已接近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为1∶2.83。
3.2 东关社区老人慢性病基本情况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危害社区居民的首要因素。男性心脏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糖尿病明显高于男性。女性血脂血糖异常现象明显高于男性。
3.3 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饮酒、吸烟、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女性的健康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不合理膳食、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不良心理社会因素。
3.4东关社区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的干预措施慢性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的干预措施以健康促进为主,制订以下干预措施:
3.4.1 对社区65岁上老人,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筛查和建档工作。
3.4.2 对于已经诊断的慢性病规范管理;预见性防治措施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如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检测,可以早筛查足部疾患,提早干预[1]。对于未按照诊疗指南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指导其规范用药。
3.4.3 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针对吸烟、喝酒、不合理膳食等可控制的健康危险因素,社区要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分类健康指导和个性化防治策略。针对男性社会、家庭、心理压力;性格易冲动;吸烟、喝酒、起居不规律等特点,社区健康教育注重宣传缓解男性压力、改变男性生活方式等方面。 帮助女性居民合理膳食如低盐、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注重民族文化差异,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社区健康教育[2]。
3.4.4 宣传中医知识,发扬中医在慢性病防治方面的作用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药医疗服务已纳入基本医疗。中医药服务除药物治疗外,其中医特色疗法如中医耳穴疗法不仅能抗焦虑,还有降低血压的功效[3];中药泡足通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4]。中医药学重视预防保健,强调“治未病”, 在慢性病的防治上有独特的优势。
3.4.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服务方式、内容和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各种卫生需求。加强对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养老院、社区的管理,关注独居、空巢老人,加强社区家庭病床的管理[5]。
4 结论
东关社区老人男女比例失调;患病率增高;高血压、糖尿病仍是社区老人的主要疾病;不合理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等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等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杨青,钱晓路,白娇娇,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35
[2] 张素娟,曹艳红. 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0,11:30
[3] 徐晓春,郑求娇,高美娟,等.中医耳穴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96
作者:张秀梅 李书行 张洪岩
关键字: 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治
由于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及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和死亡谱亦发生明显的变化。现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已成为全世界的突出问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根据卫生部下达的文件精神和齐齐哈尔市卫生工作计划,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建立了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模式。
几种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根据富拉尔基区各医疗单位上报卡片和监督、监测、调查结果,1990~1998年间,共查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病例31526例。其中脑卒中1218例,9年共死亡26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3.60/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6.47/10万;高血压新发病例8343例,9年共死亡30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30.84/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1.89/10万;冠心病新发病例5730例,9年共死亡12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7.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51.03/10万;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为3912例,9年共死亡210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5.13/10万,年平均死亡率83.63/10万;糖尿病新发病例1523例,9年共死亡489例,年平均发病率61.58/10万,年平均死亡率15.74/10万。在危险因素中,男性吸烟率51.25%,女性25.63%。日食盐量平均每人为9.82克。从我区调查的结果表明,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变化,死亡顺位:脑卒中占第一位,恶性肿瘤占第二位,冠心病占第三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日趋上升。
在慢性病防治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
1.“慢性病防治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而个人行为的改变只有综合干预才能实现和持久。其中组织机构建设是社区综合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促进得以成功的基本保证。”[1]为此,富拉尔基区在以齐齐哈尔市健康教育所为一级教育网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区卫生局、爱卫办、防疫站为主的二级健康教育网,组建了以各医疗单位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的网络系统。网络中有领导主管,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中,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一名站长负责此项工作,并制定了与各系统及各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制度。健康教育网络中工作人员分级负责、层层包干,在全区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网络系统。
2.抓好三个培训
1990~1998年我站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各医疗单位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事处主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及“社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内容以黑龙江省健康教育所、黑龙江省爱卫会出版的《健康知识问答》,《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为主,同时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让人们明白健康教育不是一般的卫生宣传和卫生知识的普及,它是搞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战略措施。培训结束,对所参加人员进行考试,检查与会人员对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3.健全三个宣传阵地
充分发挥卫生防疫站区域性社会卫生宣传的主导作用。定期向社会宣传各种卫生防病及保健知识,以增强全区人民的健康意识;要求各医疗单位在内部公共场所定期向就医患者及家属出宣传板、设健康咨询,主管单位随机检查指导;另外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内定期出宣传板,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卫生防病及健康知识教育。 转贴于
4.加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慢性病控制是一个涉及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复杂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控制慢性病的必要手段”[2]。9年来,我单位在抓好“三个培训”、“三个阵地”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利用电视、区《红岸周报》、专栏、宣传画、宣传单、卫生知识手册、健康咨询、重点人群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进行慢性病防病及保健知识教育,以降低其发病率,强化人们的防病意识。
应用的结果
1.培训情况统计
本区1990~1998年共举办“各医疗单位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180人次;举办“各街道办事处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204人次,举办辖区“重点人群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培训班”18期,培训1800人次。截至1998年底为止,慢性病防治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0%、100%和99.5%。
2.宣传阵地情况统计
富拉尔基区站9年来共向全区出宣传板108期,全区医疗单位共有宣传板507块,共出18252期,全区街道办事处共有宣传板62块,共出2132期。
3.多种方式的宣传情况统计
9年来,新闻报纸、电视共发稿56篇,播放慢性病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录像24场,开展健康咨询56次,开展讲座20场,发放宣传画1582张,宣传单35000份,宣传手册12816本。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效果评价。
富拉尔基区卫生防疫站在东北重型集团10万人口内进行乳腺癌的健康教育,利用考试方式将培训前后内容按百分数固定下来,然后进行教育前后比较,发现教育后自检技术提高了60.72%。区健康教育科负责同志经常走访各健康教育网点,随机抽样不断了解群众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卫生意识的改变程度。
总之,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势在必行,而做好此项工作则需减少与慢性病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要从健康教育入手,进行综合干预,通过改变群体行为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