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绘画教学特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教学特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教学特色

第1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装饰;艺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引言

装饰绘画是一门很具有艺术色彩的科学,它包含图案结构异常的复杂,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写实绘画,它还和设计、制作工艺、环境等学科息息相关。在外形上,装饰绘画的个性特征富含着东方的审美观念,它的创作方式是来源于想象和现实的结合,它的造型手法是独立于外在因素的限制,是一种很具有理想化的装饰色彩。装饰绘画在实际应用在功能上,它可以不依附实有的物质而存在,也可以依附在相关的器物上得到表达,它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不同的表现方式在装饰绘画教学上需要要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它的教学课程也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装饰绘画作为一门和多种学科息息相关的学科,它需要我们能多方面的,综合的去了解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作用是可以对装饰绘画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现今的装饰绘画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

二、目前装饰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装饰绘画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目的性

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刚出现的东西就面临着淘汰的结局。作为绘画教学的教材,其里面的内容因为更新的慢,使用的都是多年前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面没有自己的特色,使得其效果就和流水线工厂一样,一个接着一个的复制,与装饰绘画里存在的个性特色泾渭分明,那么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还有因为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装饰绘画教学的时候,注重于理论而轻实践,使得毕业的学生在刚毕业后还需要很长一段的时间去摸索实践。

(二)装饰绘画的教学模式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思维

装饰绘画是一种多学科交叉应用的学科,强调的是个性鲜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那么,在其创作时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缺乏创新的能力和勇气,使得制作出来的作品表达不出该有的个性,其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和陈旧。就近几年来看,由于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所需要什么图案或制作方法在网上就能轻易得到,使得进入美术院校的学生的基本功较差,没有挣脱科技带来的好处的束缚,而作为任课教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的存在,再加上教学方式没有特色,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积极性而导致教学效果差。还有的老师在教学时,注重的是临摹前人的作品,这样不仅省事,而且其视觉效果还不错,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局限了没有得到开发。

(三)装饰绘画教学时忽视装饰绘画与别的学科的联系

装饰绘画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不只是单一的写实绘画,而在教学时,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个学科与别的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使得在一开始让学生认为它只是独立存在的学科,因而在教学时只注重了绘画,使得学生在一开始时就没有为之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针对装饰绘画课程出现的问题应使用的改革方案

(一)加强装饰绘画课程的实用性教学

在以前装饰绘画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具有使用效果的课程,对于腐朽的、淘汰的内容要积极抛弃,在内容的选材上要坚决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上要竖立相关的教学特色,不要把应该针对的教学内容缩小化,把不必要的教学内容放大化,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只注重理论而轻实践,多开展实践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以前过于形式化、程式化的艺术教学方式转移到实用的装饰艺术上。除此之外,还要积极了解相关的市场,时常注意该艺术价值发展的方向,并向学生讲述。并且在学生在校期间就鼓励他们与相关企业联系,并在企业里实习,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专业的实用能力也让学生能了解到该专业和市场经济的联系。

(二)在教学时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在学习装饰绘画时,能够把创新思维应用于该艺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带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是照本宣科,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发掘学生的特色专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到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在该专业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使得他们从中取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该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所以,首先老师不要只注重短暂的视觉效果,应该摈弃临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从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创作目标和创作方式。其次多把现代科学技术和以往的传统技术相结合,在学生创作作品时让他们相互互动,从而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并且培养出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在教学时注重装饰绘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装饰绘画是一门综合绘画、设计、材料、工艺、环境等的交叉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候,要讲明该专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积极的、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方式,使得在学生接收该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的时候能更好的去接受和学习相关的学科,由于不同的专业的目的性是不同的,那么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而改变其教学方式。还有在平常教学的时候,只要是与装饰绘画相关的学科都应该让相关的老师来进行讲授,让学生能有所了解,最后由专业老师来进行综合讲授,让学生能够将之全部联系起来,并在平时的实践设计中慢慢的应用出来。

参考文献:

第2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建筑绘画;课程改革;课程目标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飞速发展,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期更有效地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建筑绘画作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重要的造型能力和审美培养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建筑绘画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目标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和高职特色。

(二)课程内容单调、枯燥、缺乏专业特色。

(三)教学方法过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单一,未能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别对建筑绘画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将建筑绘画课程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结合,力求设计出一个更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建筑绘画课程。

一、课程目标设计

新的建筑绘画课程目标具有如下特点:

(一)具有明确的总体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建筑绘画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专业课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设定的,明确地体现出了建筑绘画课程的最终教学任务。主要形式是“通过……等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达到……能力。”

(二)课程目标系统化,具有高职特色

新的建筑绘画课程目标结合了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形式上除了总体目标又分别设定了“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这样系统、详尽、明确的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本课程的教学方向。

(三)课程目标体现了阶段性的教学方向

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绘画课程的特点,在专业能力目标中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教学方向。

二、课程内容设计

对建筑绘画课程内容的设置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建筑绘画课程内容与艺术类绘画课区别不大,缺乏建筑设计专业方向性。因此,新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建筑绘画的培养目标。建筑绘画课程内容设置与专业应用结合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实用造型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际应用元素进行了细致研究,找到了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训练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静物写生训练。静物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分成三个阶段训练。前期静物写生训练以几何形体为主,属于入门级训练;中期以常规静物造型为主,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后期则以建筑形态静物为主,利用模拟建筑的形象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专业造型能力。三个阶段在难度上递增,符合绘画训练的规律,又与专业充分结合。

(二)建筑元素分解与重组训练。建筑形态元素包括建筑的结构、形体、空间、色彩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拆分与重组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提高学生对专业造型的掌握能力。

(三)能力转化训练。通过对建筑设计效果图造型和色彩的分解与重组等若干环节的训练,将绘画写生训练中获得的造型能力转化到专业设计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四)风景写生训练。通过以建筑为主体的风景写生训练,让学生掌握建筑形态元素特点与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专业造型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是最适合建筑绘画课程教学的。任务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驱动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将课程按相应内容设定了若干任务,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融入到各个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主动地查找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既提高了能力又掌握了知识。因此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建筑绘画教学是可行的。

建筑绘画的每个任务都设定了“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和“训练步骤”,这样能够明确的看到每个任务的目的和具体过程。任务总体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的造型写生能力训练,这个部分继承了传统建筑绘画课程的精华,着重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另一部分是与基本造型训练相配套的并与专业相结合的能力训练――造型的分解与重组,它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所没有的,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它的特点在于:能够与建筑绘画所支撑的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造型与专业造型之间的关系,迅速提高专业造型能力(如表一)。

四、授课计划设计

授课计划是使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教学文件,授课计划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程整体质量。建筑绘画授课计划在设计上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保持相统一的前提下,增加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两个板块,并严格的以各项任务为单元标题,突出了任务主题。在“主要内容及说明”板块中明确了授课方式、上课过程、课程内容,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形式,极大地体现出了任务教学法的先进性。

五、考核方案设计

新的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任务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这些内容以评价表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细节表现、进步情况以及阶段性的成绩,将这些项目汇总后得到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表分为学习档案评价表(教师用表)、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教师综合评价(教师用表)、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用表)和课程总评分表(如表二)。

第3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动漫 民族特色 有机融合 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9-0164-03

一 动漫教学的题材应注重汲取广西的风土人情

动漫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艺术,动漫的创作离不开画技、电脑软件的辅助和支撑。同时,影响动漫创作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则是商业运作。但是,动漫是以文化传播为主的艺术形式,所以思想内涵的展现是动漫课程设置的重点。一部好的动漫作品,必须能够达到艺术与经济的双赢才能吸引观众,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接受。一个好的动漫作者,不仅是一个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操作员,而且应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设计师,这样才能使其作品具有丰满的血肉和鲜活的生命,让观众在获得视觉审美享受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上的熏陶。也只有这样的动漫作品,才能够充分体现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动漫教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且要体现出动漫的文化品质,将动漫作品提升到人文教育的高度上来,使学生在动漫课程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被美的形象感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所以,我们在选择题材时,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动漫的民族文化价值取向。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在这片土地上,世居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12个民族,他们有着各具特色的习俗和文化,节庆喜事,热烈欢快;服饰衣着,漂亮精美;歌声舞姿,热情奔放;神话传说,委婉动人。各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和奇异的自然环境风光相互依托,形成了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广西当代动漫教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从广西民族的风土人情中获取各种题材,融传统民族文化于其中,才能获得有自己观众群的作品。纵观国外动漫创作,凡成功者,其艺术行为无不携带着它所属的民族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艺术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作为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我们更应该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资源,例如,由柳州漫画家创作的《漫画刘三姐》(如图1所示),以刘三姐的传说故事为线索,融入大量现代元素,以漫画的形式展现广西壮族传说中歌仙刘三姐在当代背景下的生活和情感故事,具有浓郁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在动漫的教学中注重汲取广西风土人情中的题材,让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动漫作品走出广西,走向世界。

图1 以广西风土人情《漫画刘三姐》为题材的动漫作品

二 绘画基础教学适时借鉴民间艺术中的创作技法

中国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沉淀,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都传承着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和光辉历史。从民间的年画到现代的插画艺术,从皮影戏到现代动漫艺术,民间艺术无不和现代动漫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对动漫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美术基础教育是专业技能教育环节的重要一环,由于中职学生进入动漫设计专业学习时,基本都是零美术基础,这时学生在性格、情感、审美取向方面都还停留在初步启蒙阶段,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专业道德和素质的良好时机。通过地方民间艺术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渗透,可以使新入职校的动漫专业学生加深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优良美德,培养动漫专业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培养广西民族特色动漫人才勤于动脑、提高审美趣味,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大好时机。

把引进民间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育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今后在艺术道路上有所发展。比如,广西有12个民族,民族民间艺术百花齐放,如抛绣球、竹竿舞、山歌、壮锦等,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外许多动漫作品都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大胆地运用于设计与制作上。壮锦上的方形、菱形、人字形、万字形、福字形等花式图案,反映了人们对花、鸟、虫、木的自然崇拜。衣服上表现出抽象的鸟兽、天象等,是图腾崇拜的遗风。大家熟悉的绣球、凤凰,它们组合的图案设计,隐藏着一个民族悠远的创世传说。这些具有神秘性的文化特质并传递人们对多元文化和谐相待的作品,散趣。当学生在学习构成基础时,首先应给学生欣赏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如图2所示),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渴望。然后传授给学生构成基础的基本技法,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并灵活地运用各种点线面,从简单的重复构成、变异构成入手,慢慢地创作一些构成作品。运用灵活之后再从创意上做文章,围绕民族服饰图案开展一系列活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民族服饰的背景资料,了解民族服饰的历史发展,了解不同民族服饰图案风格。师生互相交流和探讨不同图案构成的基本技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追求。大胆地运用这些民族元素,转换为构成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动漫的设计与制作中,创造独特的广西民族特色新动漫教学。我们要把民族的艺术价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创造“新职校、新动漫、新希望”的理念。

三 教育理念中注重传统绘画与现代动漫技术的融合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异国文化不断地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就意味着我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潮流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国元素的融合共生。动漫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如何与我国的传统绘画相结合,是动漫专业学生培养上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如何在教育理念中关注传统绘画与现代动漫艺术的融合,在新时代的动漫教育中融合传统水墨与现代绘画技法,打造新时代的民族特色漫画则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水墨技法是中国独有的绘画手法,将其潇洒写意的神韵带到现代动漫艺术作品中,可以使动漫作品富有民族特色。而现代科技又孕育了漫画创作新途径――电脑CG技术,为动漫创作提供了更方便的绘画及上色条件。水墨技法与电脑CG技术的绘画方式貌似相悖,其实不然,若能把两者的优点融合运用,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电脑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毛笔技法较难处理的地方,如上色快、易修改、效率高,发现问题马上解决,较便利。而水墨技法层次的丰富变化,可以营造一种深远的意境,表现出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样互相配合,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

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如图3所示)中,就利用灵活性、人格性的水墨意象为造型,笔法的抑扬顿挫和水墨的意态情趣将小蝌蚪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而动画片《牧笛》(如图4所示)更是将水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水牛的浓黑与河水的浅白在水墨上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水墨在牧童的肤色上所造成的滋润效果,再也没有哪一种绘画材料可以代替。河边优美的杨柳,轻盈飞舞的燕子,都在水、墨、笔三者有机的结合下,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画面效果。优美的画面,深远的意境,流畅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并将中国画中的意境有效地运用于电影中。水墨与动画的结合,使中国绘画中所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具有非凡的意义。

图2 民间艺术的借鉴 图3 作品《小蝌蚪找妈妈》

图4 作品《牧笛》

因此,在职校动漫专业的教育中,我们要注重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动漫技术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新时代动漫人才。

四 根据培育方向,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中的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素描、色彩、构成为主,其教学手段其实是面向纯绘画专业的学生,选用的教材也是旧版的美术基础课本,字多图少,对于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的职校学生来说,这样的课本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造成绘画基础训练与专业教学脱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实施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连接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教育教材设计的问题上。纯艺术专业与动漫艺术设计专业在绘画基础课的开设上,内容与课时也是有差异的,职业学校相对于大学纯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课时间非常有限,常常一个专业课的课时只能达到30~40节,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使目前职校所开设的专业基本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成了首要任务。当学生进入职校后,觉得学习绘画基础毫无用处,跟专业和就业没有关系,甚至很多学生觉得只要会用软件绘画就可以了,手绘好不好并不重要,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轻视基础课,对基础绘画课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为画而画,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绘画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所出现的问题,应对动漫艺术设计课程安排做出调整,绘画基础课应为专业课程提供基础保证,要结合专业特点,区别对待。动漫艺术设计专业介于艺术与技术之间,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地开展教学。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动漫专业发展方向,对动漫专业进行剖析,这样才能处理好绘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其次,我们所教授的动漫专业是走二维方向还是走三维方向,应根据学生将来就业的方向来认真组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教学课堂。例如:将插画创作引入素描课中,手办模型制作引入立体构成学习中,使学生既有兴趣,又能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定的了解与定位,知道自己学的每个知识都与将来的工作有关。最

后,教师在强调技巧训练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创作,画家和画师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画师只会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思想,而画家的作品表达的却是灵魂。

五 校企联合,依托本地动漫资源培育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动漫队伍

在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类教育领域,“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学校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

在以前,我们一般按照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用人需求对动漫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后来发现,当学生毕业以后,更多的学生更愿意留在本地的企业进行工作和实习,但学生学习的知识又与本地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造成学生毕业却不能上岗。例如柳州本地企业蓝海科技公司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水彩和水墨画功底。发现了这个问题,我校主动与蓝海科技公司联系,积极互动,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模式,并且每年邀请公司科技人员为动漫专业学生进行讲座,将三年级学生送到蓝海科技公司进行顶岗实习,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总之,我们不仅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充实学校的办学实力,而且可以依托企业的标准制定合适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一旦毕业就能上岗。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有效利用,培育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动漫队伍是我校动漫专业发展的正确之路,有利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六 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发展创新的趋势,同时也顺应动漫产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动漫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海立.浅论广西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9)

[2]胡卫华.推动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造型中应用的探析[J].大众文艺,2010(11)

[3]杜晨鹰.高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浅析[N].美术报,2007.7.14

[4]田存执.浅谈校企联合办学[J].职业,2009(18)

[5]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第4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写意精神;美术教育;中学美术

一、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和学术体制,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轻视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出现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式简单等问题。此外,西方艺术思想的引入,学生充满了对西方美术教育的向往,忽视了对中国传统画作及绘画精神的关注和学习。加上盲目从众的心理作用,美术教育盲目尊崇西方的文化艺术,仍以培养学生素描、色彩的基本功为主要内容,一味运用西方的画法和教学方法,希望以此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而完全忽略了传统的中国画法和对写意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当前美术教育不仅出现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式简洁等问题,还存在忽视中国画法精神传承、学生综合审美理解能力欠缺的情况。改革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从教材改革、艺术观念创新的角度审视美术教育,提高写意精神在美术教育中的比例。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根据传统艺术语言审读美术教育虽然已无法适应文化多元的趋势,但学校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重视对中国画作写意精神的培养,并采取有关措施,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判断。

二、写意精神的主要内涵

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大多数人的印象与概念是书画家即兴挥毫,瞬间完成一幅象形作品。[1]即兴挥毫?瞬间完成?便是东方传统的绘画艺术?能折射出中国文人冥思苦想探寻了上千年的写意精神?“写意”这个词源于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思想和个人情感。在造型上,创作者舍弃了事物非本质性的特点,通过写意的手法,最大限度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此外,写意还要求具备一定的书法性,要求书画以虚线书法构成审美形象。写意不是普通人理解的潦草,一挥即可,它与技巧相关,但又不是简单的一种手法,它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感悟。写意表面上是“技术”问题,但不同于工笔画“写”得有意趣、有风度的要求,写意这种写法能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以技法手段的图式,产生形而上的审美选择、意境和气息等精神特性层面的价值判断。法国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虽然曾运用独特的手法表达过写意精神,但写意精神在中国较早萌发,其内涵在魏晋时期的绘画与画论中已有提及。唐朝以后,更早体现“写意”的是张浩,他认为“外师造化,心源中得”。元明时期是写意精神运用的高峰期,也是形成典型思想特征的重要时期,推动了写意风格和文人画的迅速发展,促使民间更加重视对绘画意象的刻画和主观思想情感的表现,也建立了真正意义的文人画的理论知识系统。可以说,写意精神贯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始终,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某一时代或某一流派的绘画,而是整个中国绘画文化。[2]

三、写意精神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更好地指导艺术创作

1.虚实结合,以写入画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绘画特色精神,更加强调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把握和主观精神的表达,是将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有机融合的表现。所以,中国绘画特别强调写意精神的表达和运用,追求意境美和形象美的统一。虽然中国绘画的发展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较大,但是中国绘画从未放弃表达写意精神。在中国画坛发展过程中,写意是一种重要的绘画特征,是中国传统画坛的重点。中国画家们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如何把西方画作的优势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写意画。以林风眠、吴冠中、苏天赐为代表的中国写意画家,他们不仅有深厚的国学基础,还非常注重以丰富而畅快的笔墨描写心情和夸张色彩的丰富。随着油画的传入,对于如何把油画精华和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写意画,中国画家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中国古代画法来看,写意是借助于书法,写意油画发展到现在,也是借助于中国画法的笔墨语言。以灵动意境中的灵感美为主,采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物体主次色彩、明艳层次的丰富处理,画出景物“实”的效果,通过对比色彩、物体近大远小,画出景象“虚”的效果,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南朝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体现了虚实结合、平衡统一的布局要求,在布局上体现了意境美。例如,近现代画家林风眠在法国时曾把中国的写意与线条融入西方的山水绘画和色彩中,形成独特的山水绘画。回国后,他自学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如汉朝的石刻、隋唐的山水、敦煌的石窟壁画、宋代的瓷器、民国的木刻画等,立足民族文化,发展中国新艺术。林风眠追求意境,讲究韵文、技法,构图始终紧密,不透风,强调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例如,林风眠的《枫林》以简单的构图、轻松的描写和大胆的着色为特色,尽可能用色彩语言描绘属于自己的世界,表现出独特的意境。2.似与不似,以意显形所谓“似”,是指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在创作中,“似”并不局限于对对象事无巨细的描绘,而是讲求融合个性色彩的艺术体验,要求过滤掉无关紧要的细节,只留下精华部分。这是艺术转化和艺术升华的再创作。过程创作的“似”有“不似”之处,用齐白石先生的话说,“似与不似之间”是对事物再加工、重新处理的,不是像与不像的抽象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是谁建立在谁的基础上的。例如,近代油画家陈和西的画风就完美体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朦胧美。他用“中西调和”彰显画作的美,在笔墨设色方面,追求光和色的融合,形与色相互依托,体现了稳重大气的美感。陈和西并不局限于对客观的景物写生,而是把对客观景物的主观经验和情感投入笔下。他的作品看似随意地把情感表达出来,实则是他灵魂的一个写照。他一直不断地调整和修缮自己心灵,保持着艺术家的原有光环。比如,他笔下宁静的园林是对浮躁世界的一种反抗,他将画的颜色技法和中国绘画的写意情境结合起来,既赋予了中国绘画一个通灵的意境之意,也赋予了心灵休憩的安宁。这种表现手法是不可能模仿的,也没有人可以完全模仿到画家的个性,这便是以意显形的“似”与“不似”。3.情景交融,形式美与意境美并存形式美是指借助于外形不同的色彩和个体不同的主观色彩,把造型和色彩表现的力量表现出来的美。在绘画创作中,形式美还通过节奏性、韵律性表现出来,不仅增强了画面美的表现效果,还可以增强图像的表现效果。此外,形式美突出的主题还要求保持画面的平衡和对称,使作品更有吸引力和表现力。意境美是指创作时,客观事物与个人主观情感有机融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美,是意与境、情和景相互融合的过程。意境创建成功与否,首先表现在是否用心感受自然景象,然后表现在是否把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象融合在一起,最后表现在是否运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讲求实景和虚景交相辉映,运用虚实相生的创作技巧,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深远美好的意境美。所以,从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角度出发,学生很容易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涵。

(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始于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它不仅能表现出创作者如何用视觉语言描绘客观世界的创作技巧,而且能表现出创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情感。艺术家在创作前,都会深入社会生活,体验普通大众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需求,深入了解他们对事物的独特看法和特殊感情,然后运用绘画的艺术技巧,将这些心理需求、独特看法、生活体验融进自己的作品中,丰富绘画的内容,增加画面可读性。写意精神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既能反映创作者的创作技巧,又能折射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情感,所以它在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艺术以大众生活实际为基础,以创作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为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既折射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服务于人类的精神追求,因此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源于生活,艺术要求我们尊重生命,以生命为源头,抒发真情实感;高于生活,艺术要求我们对生活有独特见解,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我们对生命和艺术的认识和热爱,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

(三)强化文化信仰,增强爱国情怀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表达手法。教师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写意精神,能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们应看到,在风格各异的绘画世界,工笔画以色彩浓烈、能够细致打磨的特点占据较大位置,中国写意的绘画作品因作品图式和传统程序的差异较大,更倾向于运用西方绘画艺术,导致写意精神在许多展览和艺术期刊的作品中有些黯淡无光。写意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有部分写意的作品问世也难登大雅之堂,写意精神的缺失是中国绘画不得不重视的危机。[3]虽然西方文化艺术思想对我国的艺术创作影响较大,但中国绘画的艺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反而是立足自身的特色,结合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了更熠熠生辉的色彩。从彩陶纹样、嘉峪关砖雕像、民间青花纹样到石刻、官秀、良楷、紫藤,一线教师和中青年画家从中寻到一条写意之路。教师在大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画作的写意精神,将写意精神视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绘画创作,从源头培养学生了解中国艺术文化、发扬中国绘画写意精神。而中青年画家积极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路径,坚定文化自信,创作出具有写意精神的绘画作品,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中国写意精神。总而言之,美术是一个完整、独特且具有多种分类的艺术体系,不能用简单的绘画理念认识和对待美术。美术的社会作用直接影响文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等领域,影响到学生的内在品质。[4]因此,写意精神对美术教育来说,是激励中学生深入理解和创造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石村,景有民.写意精神·中国美术的魅力———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综述[J].美术,2017(12):15-21.

[2]张润琦,吴国良.写意精神在中西绘画中的体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4(7):41.

[3]常璐.王雪涛的绘画在中小学写意花鸟画教学中的典范作用[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10.

第5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 键 词:科技 色彩 设计 传统 思维

科技的发展引领出色彩艺术的革命。19世纪初,由于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日益成熟,一些有关光色理论的科学论述为欧洲的艺术家探索新的绘画表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动摇了一向视模仿自然色彩为全部目的的传统绘画信念。色彩艺术大胆地走向了后印象主义的色彩分解和色彩分析直至抽象绘画的色彩独立,这是色彩艺术的一次大解放;但是,架上绘画发展到今天,颜料一直是色彩表达介质的全部,它的性能和潜质,已被挖掘得相当广泛和深入,绘画艺术的发展一直在实践已有的理论,重复前人的路子,徘徊不前,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引领色彩艺术再次革新的突破口。自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70年代后,更加快速地发展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应用范围迅速普及到了各个领域,同样也渗透到了绘画、设计领域。科技发展为艺术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色彩表达介质也迅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今作为美术和设计的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还要会操作电脑帮助设计、拓展思维;作为学校,色彩课的教学因之而面临新的课题,因为颜料已不是唯一的色彩表达介质了。

变革引发的对写实性色彩课教学的思考

写实性色彩课涵盖了绘画类专业的色彩课的全部,以及设计类专业色彩基础课的前期部分。这一阶段的学习,色彩表达的任务基本上是由颜料来完成的,用颜料进行色彩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对颜料(不同种类的颜料)等介质的性能的熟练驾驭,这需要较长的课时才能培养出这样的能力。由于拉长了教学的实验课时,学生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画面的精工细作上,对画面的其他可行的形式美感的探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就忽略了对色彩的探索,削弱了观察、思考和创新等思维的训练。

写实性色彩就是模拟自然色彩的训练,其色彩效果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色彩关系的微妙变化、物体的立体感的塑造,表达色彩感情的沉着、冷静,对光影效果、空间关系、材质感觉的真实再现、总体效果的客观化处理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再现自然色彩的功力磨练。这种功力的形成都依靠对于笔、纸、颜料等媒介的性能的把握。画面效果的表达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间控制较为散漫,二是深入刻画程度的局限性,三是效果的选择和预想不足。

信息时代,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显得弥足珍贵,几年的在校学习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的,学生都希望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解决更多的问题,了解更多的解决途径,预见更多的问题结果。有了电脑的参与,这些事情都将变得简单和快捷,因为电脑处理信息是快速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

数字化色彩处理的画面深入而细致,在形式上能模拟手绘画面的许多元素,它的细腻程度也可以完全超出手绘效果。手绘时颜料配色的色域范围小,最多只能利用到几十种,且有些颜料的化学性能不稳定,在干、湿变化后就会发生很大的色彩变化。而屏幕上的数字色彩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它的色域范围广,随着像数值的不断升级变化,它的色相品质也越来越好,分辨越来越灵敏,且易调配、易控制,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效果好。

电脑可以对所需画面进行不同效果的处理,由于信息处理的快捷,也就为画面效果的预想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种性能可以用在作画前的多种效果预想选择和作画后的多种效果的延伸拓展上,以便寻求更深入或更新颖的画面意境,也就可以跳出同一画面单一效果再现的刻板思维。对效果的预想可以大大增强用颜料绘制画面的信心,不会出现画至半途而不知“画面该向何处走”的尴尬,同时对同一画面的其他效果的探索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当然,就绘画作品而言,另一些元素,如:不同颜料的材质美、肌理美,最重要的一点——风格的唯一性是数字色彩无法炮制的,它的“一人一面”的品质是数字色彩“千人一面”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无法替代的,数字色彩的色感的优越性及所进行的前期的预想效果和后期的拓展效果所得到的新思路、新感觉,为用颜料这种传统色彩介质实现画面效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用颜料这种传统介质进行的色彩训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定程度上的确限制了画者的创新思维的拓展,数字色彩的介入,在画面绘制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帮助将思路拓展和创新。所以两者的相融和共存,将会为艺术和科学的交叉互融提供新的视角,也会为我们的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手段,作一些有益的尝试,也许会收获到更新的成果。

变革引发的对设计性色彩课教学的思考

设计性色彩课包括设计类专业色彩基础课的后期部分,色彩构成课、装饰画课及平面设计类课程等,这些课程涵盖了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习的两大阶段。对于这部分课程性质,首先要理清这样一个观念:这些课程是认识性课程而不是技法课,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主动性,而不是去被动地锤炼学生的画技。

在这些课程的学习阶段中,现在也有部分课程仍沿用颜料进行色彩训练,保留这部分色彩训练,也有锤炼画技的必要性所需。因为认识到用颜料进行色彩训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局限和审美天性的抑制,所以许多课程早已完成数字化教学的改革,并取得可喜成果,部分课程的数字化进程也正在考虑和进行中。综观这些课程的数字化改革过程,总感到缺乏一个权威的富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理论作指导,整个过程显得过分西化和无序。目前还没有完成数字化进程或正在尝试中的色彩构成课,正如有的学者认识到的,在以往或现在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将其作为技法课来上的现象。熟练的制作技巧也是需要的,但我们过去偏重对已有色彩理论的经验认知,采用模式化教学与训练,如色彩三要素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作业的制作及视知觉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作业的制作等等。这些方法有利于积累颜料的色彩表达经验,但会使作业显得程式化、呆板而缺少新意,无助于学生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更广阔的色彩领域,这些都束缚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这是色彩构成课数字化教学改革原因的一部分,另外的原因还有:如何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色彩构成教育之路,这就需要更大的背景和平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色彩理论体系。

我们的色彩设计教育缺少自己的理论特色和体系,这和我们一味引入西方理论而不注重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继承和吸收营养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现状的改变,需做长期的工作和努力,加大一些主题性设计的基础实验研究,将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的进程。

主题性设计是设计领域惯用的手法,是包豪斯基础课程取得巨大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这种互动的主题性设计教学,开设主题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系列作业,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唤起他们对本民族色彩的特有的感情,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规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色彩研究的辉煌历史,从汉昭帝刘弗陵开始就设有存放图画的画院,在唐代就出现了色彩鲜明的壁画和镶嵌漆画,同一时期,还发展了新的黄、红、蓝、绿色的“唐三彩”釉陶。在宋代,色彩水平大为提高,绘画色彩变得更加多样,瓷器和陶器制品有许多无比美丽的新彩釉,如青花釉和月光釉等。另外还有中国传统的色彩典范——建筑彩饰、民族服饰和戏曲服饰、各地年画、戏曲脸谱等等,都是现代设计用之不尽的源泉,它们能给予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广泛深刻的内涵;这些典范凝聚着我们民族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和经验,富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色彩理论的扎实平台。

借鉴这些传统色彩理论,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设计理念结合起来,采用民族色彩中的精华,合理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丰富中国特色的色彩设计教育,服务于现代设计的同时,也弘扬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提升了我国现代色彩设计的品位和精神内涵。

第6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传统艺术;油画教学;渗透

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复杂,合理应用中国传统艺术并将其应用到对应教学任务当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其艺术感知有较为明显的教育作用。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可应用、可拓展的学习环境,融合中国传统艺术,提升油画表现水平。

一、中国油画教育的发展现状

1、与本土画作存在差异,学生接受难度大油画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特点鲜明的绘画方式,与本土绘画手法相比,油画在展示作者个人艺术观感的过程中强调色彩与形体的有机融合,注重“质感”,这与我国传统绘画中所表达出的写意、境界等内容不同。在已经产生艺术差异的教育背景下,部分学生并不能有效、有序的吸收油画知识。加之油画艺术遵循“不断变革”这一创作原理,在18世纪之后,油画在社会、艺术、科技等多元因素的冲击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画家开始在作品中注入更多的思维灵感、更丰富的创作理论,从结构、层次、线条灯多个方面对油画进行改革创新,在这种环境下,油画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表达内涵。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油画,学生需要根据教学要求作出多元化的教育感知,但如果没有足够丰厚的理论知识支持学生,油画学习也无法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2、教学手法僵硬,教学思路单一学生的创作力是支持其完成油画学习的关键所在,但在高等教育阶段,即使已经表现出了浓厚的创造欲望与优秀的创造能力,部分学生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其综合表现仍然差强人意。与传统的艺术教育形式不同,油画是一个从感官到启发的过程,在学生完全认知艺术特点、理清油画结构框架之前,其无法完全掌握油画的布局技巧与创作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环节,部分学校并未整理出适合于当前油画教学阶段的教学手法,在要求学生多看、多画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理清油画学习与创作环节的对应思路,更无法突破教学瓶颈。

二、中国传统艺术在油画教学中的表达形式

1、表达技巧及意境“意境”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所产生的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但在观赏优秀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观测者能够切实的感受到意境是真实存在的,这与油画中的“创作思想”不谋而合。在注重作品形态与谋篇布局的情况下,中外作家的笔墨、画风虽然存在差异,但其都强调整体的和谐——从布局到表达的和谐,从素材到塑像的和谐,中国古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多运用更为抽象的中国元素,如果将其融入到西方油画中,则变成了具体化的形象表达,在融入表达艺术与意境的情况下,油画将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情与表现形式。

2、笔墨技巧及形式风格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笔墨是中国画家表达个人情感、修养、意识的重要手段,在阐述自身的情趣与趣味的同时,独特的笔墨艺术能够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构建更为宏大的笔下世界。在古画绘制环节,古人讲笔墨技巧按照运笔方式分为圆、平、留、变、重五种,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种用墨形式——浓、淡、泼、破、焦、渍、宿,依靠五笔七墨的互相配合完成艺术意境的升华。在现代油画教学环节,这些表现手法也时有体现,借助更为丰富的色彩填充,创作者能够依据个人意愿为作品带入更丰富的意境,提升作品的表现形式,使画作内容超出画作本身。在与西方油画概念的空间技巧、二维绘制等思路相互将结合的情况下,油画能够同时完成写意与写实的双向表达。

三、在油画教学环节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措施

1、联系本土艺术,建立艺术感知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品,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不过百年,其发展经历也较为曲折,在投入教育行业之后,并未形成系统可行的教育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难度更大,由于缺乏情感基础,学生会单纯的将油画教学视为“任务”,而不是“兴趣”或者“艺术”,在油画教学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油画艺术价值的同时,应突破油画教学的短板,引导学生发现油画中蕴含的教育加之,利用本土艺术实现教学拓展,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使具有中国元素的油画走向世界。教师应积极建立从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通往油画教学的巧玲,提升学生的油画创作水平,将学生的模仿式学习装华为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创建联系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画的枢纽。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以油画为核心、以本土艺术为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本土艺术应用到油画创作当中,提升作品意境,提升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在我国古典绘画环节,大部分画家与文人墨客都注重作品的自然形态,在绘制画作的过程中,强调“无为而治”“随遇而安”,教师可将古典绘画思维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开展多元化、层次化的绘画教学模式,完成主观创作与客观调节的全面统一,形成心手如一的和谐境界。油画教学是学生观察生活、获得灵感并自行进行表达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为了绘画而绘画”,而不是“必须绘画而绘画”,依靠传统艺术的融入建立理论基础,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作欲望,在“无我”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灵感得以无限制的发挥,其能够自主参与油画教学,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2、融入绘画技巧,丰富表达层次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与绘画技能由来已久,其中并不缺乏震惊后世、可圈可点的艺术作品,但回顾当前,要将中国传统艺术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就要油画本身具有的艺术特点对传统绘画技巧进行调整,使其能够以开放、融合的状态进入到油画创作当中。在油画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反映学生的油画创作是“苍白的,缺少灵魂的”,这与学生的个人表达技巧有关,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个人的创作意识,学生在参与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产生妥协、屈服等心理,在多次修改之后,部分学生开始可以忽略油画中的中国传统艺术,单独以写实的形式开展创作。要将传统艺术融入到油画教学当中,就必须使学生理解油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对于油画教学是有意义、有推动作用的,引导学生接受中国传统艺术,并将其引申到油画创作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在培养学生油画学习意识的同时,避免剑走偏锋,以手法和技巧为铺垫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五笔七墨”作为理论材料引入到油画教学当中,提升学生的色彩运用技巧,在不断变化油画特制的同时,对油画进行创新,教师可为学生展出优秀的中国绘画作品,帮助学生理解技巧、颜色与情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行多层次的表达。以吴作人先生的油画作品《负水女》为例,借助线条与颜色的相互配合,作者在作品中展示了耀眼的白云、沉重的大地,以厚实利落的笔触皴擦粼粼波光,使画面富有逆光感、层次感。在获得学习对象的情况下,学生会对作品的画风、特点进行模仿,创造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油画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配合中国古典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如明暗层次、阴影搭配等,为作品赋予生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作为学生艺术道路上的引导者,教师应引领学生放开思维,加入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表达技巧,表现个人情感,为西方油画注入中国元素。

3、色彩搭配元素,展现东方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油画具有特点鲜明的表达形式,在艺术领域二者各有千秋,要完成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画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就要大胆探索,积极前进,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表现艺术特色。色彩是中国绘画与西方油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颜色单配、协调环节,二者存有不同的认知态度——中国油画更注重记忆色与经验色,强调利用线条、阴影以及单独色彩表现出自然的绚丽之美,如齐白石先生的《虾》,徐悲鸿先生的《八骏图》等,而在油画创作环节,其表达颜色更为鲜明,人文意识与情感观念更为强烈。教师可利用二者之间不同的颜色额表现构建教学框架,以中国色彩为主题,引导学生做出大胆的教学变革,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具有个人意识的创作,如依靠某几种颜色或某种色调开展的油画创作,利用固定的色彩表达思想感情,通过不同的层次技巧丰富表达形式,以简单的层次赋予画作深厚的神秘感。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引入,我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在油画中的应用也应该是不受限制的,教师可选择具有中国艺术韵味的艺术产物作为绘画对象,帮助学生形成艺术表达。在开展油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可选择具有中国意识的艺术产物作为绘画对象,如屏风、雕塑、露个等,也可选择抽象艺术形式作为油画修饰,如篆刻、符号等,引导油画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达,实现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画教学的有机融合。

第7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一、信息技术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绘画教学中的普遍运用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绘画,目前称为“电脑绘画”,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运用计算机可以轻易画出许多用手绘方法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而且还具备节省时间、节约材料、易于修改、便于保存等优点。更主要的是它能提高学生的绘画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并且大大提高绘画效率及质量。电脑绘画在绘画过程中可以轻松进行复制、翻转、粘贴等。在传统绘画时,想要得出某种色彩,往往要反复调色,并且不易修改。而借助计算机,涂色时仅需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完成,并且着色鲜艳、均匀。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轻松修改,多次着色后选择最佳效果。

二、信息技术给音乐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精神,实现视听结合,陶冶情操,提高声乐技能的目的。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这些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被充分重视,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音乐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听音乐,还要通过联想,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体验、创造和表现音乐。

在引导学生唱歌时,我们往往希望达到学生从心而唱,有感而生的境界。信息技术的辅助就可以很好地帮教师达到这一效果。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表现出歌曲所营造的情境。通过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三、信息技术为艺术教育开拓了新的领域,催生了新的特色教育

1.电脑机器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机器人课外教学和竞赛活动蓬勃发展,正符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将机器人作为程序设计学习的载体,与信息技术教学紧密结合。程序设计是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为基础教育带来的一种培养综合能力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通过对教学机器人程序的修改或编写来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是程序设计教学入门的最好方法。

第8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0-0141-03

A Study of Course Design Reform of Drawing Specialty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GAO Da-gang,HU Song-jun,CHEN Zi-jun(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Art education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being a special teaching field, in modern advanced education course reform, course design reform is always a key point and difficulty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over, the courses of drawing specialty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disciplines. University art education in the new age is no longer a pure skill training, but more of cultivating the art and humanistic attainments of student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art education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ince most of the professional drawing courses in Chines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are related to Western practical technique courses, this thesis compares Chinese course design of drawing specialty with that of Western drawing specialty, reviews and refers to excellent and typical experience of art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and reflects on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current drawing specialty in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with a view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urse design reform and drawing specialty in the long term.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drawing specialty; course design; reform

Internet :.cn

中国综合性大学的高等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普及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绘画专业课程的价值体现为所有的学生学会创造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是挖掘美术人才的良好途径,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能力与素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个人。本文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的高等美术教育绘画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新的探索,对比中西方美术绘画专业课程体系上的异同并分析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特点

综合性大学美术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审美体验过程。绘画专业的理论研究不再追求宏大的、统一的教育理论与体系,而是更多地深入到具体的社会艺术门类中对不同的就业需求提出具体的艺术教育理念与构想。我国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 对基础课的教学非常重视,大部分课程时间安排都是以基础课为主;

⑵ 对技能技巧训练非常重视,相比较而言,轻视观念上的教育;

⑶ 更加注重对艺术的人文情感表现力,体现情感更为积极的一面;

⑷ 建立在西方古典素描基础上,以西方绘画先入为主的基本功训练模式。

以上四个特点也说明了中国综合性大学有些依赖西方实用技术课程,传统文化背景的消隐和我国对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泛化,在教学上西方绘画方式与观念在学生心中扎根,学生定向思维里面无非就是素描、色彩,色彩在刚入学的那会儿学生接触最多的即是水粉和水彩,上了大学之后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油画材料和丙烯材料。综合型大学也开设了诸如国画、陶艺、漆艺等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一味的追求临摹,这个不光在中国画课程里面出现,其他绘画课程里面也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对待作品缺乏艺术的眼光,照搬原作品的样式,没有灵活运用到技法,孔子《论语・述而》写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临摹前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可以去学习他的技巧和领悟其精神气质,但如果只是照搬原作品而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新出来的事物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型大学开办绘画专业也是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现在需要从综合型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特点出发,来找准未来综合型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的定位和目标。

二、中西方综合型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比较研究

哈佛大学将艺术学习当做是一种认知行为来研究,并因此创立了“零点项目”,该项目来源于美国著名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他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一样的,都是在人的理解过程中发现、创造与增长知识的手段。他发现人们忽视了艺术符号的认识功能,疏忽了美术教育,所以才打算从零开始,也就是之前说的“零点项目”。绘画课程里面设置的写生内容,也是充分说明了感受生活是艺术过程的主要成分,这就要求作者不仅有感受的能力,还有改变感受的能力,可以使用与儿童同样的发展系统,但是不是使用同样的方法,要有运用符号的能力,把已知对象与图画、标记或其他意指它的因素联系起来。反对将审美经验的认识等同于概念的、推论的和语言性的东西。

我国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的基础是建立在西方古典素描基础上,却并不是建立在中国画的基础上,也造成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并不是说学生的造型能力不行,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理解中国画的精神,作画光达到表面上的形似是远远不够的,最终目的是要传神。中国美术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还是欠缺不足,中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用艺术技巧来进行艺术创作,没有几个学校开设过诸如美学、艺术批评等相关课程,也是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这个科目始终不等同于语数外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下的状况把美术教育视为应试教育来发展,限制了学生的艺术能力与审美能力。中国艺术教育正在以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目标的道路上发展,课程安排也是丰富多样具有本民族特色,也开展了相应的选修课程,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文化底蕴,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让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不再是单纯的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要求学生不仅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做人,从而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西方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是以西方文化中的艺术为主要学习对象,融合各种不同文化中的艺术,并且把这种文化多样性的艺术教育融汇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与不同文化人群相互交流沟通,起初的西方艺术教育是以学校开设的画室学习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但随着之后艺术教育新观念的灌输,美学与艺术批评等课程也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当中,丰富了学生创作实践的真正价值,也不再是局限于视觉艺术,与艺术相关的门类也被概括进来,舞蹈、音乐等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层次和品味,将学生的兴趣从艺术的情感高度转化到艺术的认知高度,同时也很注重学生在作画过程中的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学科为基础要求学生均衡全面的培养自身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要求学生在习作时要做加减法的实验,从而获得视觉和实践经验,在西方艺术教育领域中,艺术教育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将结构式、说教式经验带回艺术教育课程中来,既重视艺术本身的内在价值,也重视艺术的外在功能。

三、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具体措施

(一)对现有的综合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进行整体评价和分析

综合大学院校里面有很多各种不同专业,其中艺术学院是较为独特的,绘画专业则是艺术学院里面的重要专业。作为综合大学里面的绘画专业与那些艺术院校里面的绘画专业应该有所区别,要发挥各院校的优势,艺术院校的绘画应是更为艺术化,师资资源及院校历史等不同,而综合院校里面则在体现绘画造诣的同时,理应全面发展,在人文和艺术间做好权衡关系,充分发挥师资优势。与更多的专业结合,绘画也不要仅仅只限于全是绘画学科,不然是没有办法与专业院校抗衡的。

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院校普遍的现象,在教学大纲里面各种学科和课程的不合理,导致众多学生毕业后受生活所迫难以找到工作而被迫转行,尤其是综合大学学生,甚至连专科学校都不如,所以针对综合大学里的绘画专业需要改革,统筹发展,区分于专业院校,充分利用本校综合优势,合理改进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及师资资源的分配,在继承传统文化专业同时,创新和开拓新的专业和结合其他专业来有效地迎合现代化社会,同时借鉴和引进更优质的教学体系和高级师资人才,完善整个艺术体系,让各个专业相互交集,尤其是设计专业,更能有效地与生活完美结合。

(二)推动与完善绘画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科学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社会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学方式也必然要受到经济的影响。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学发展提供相应的经济条件,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一定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产业结构做出优化调整,这些变化导致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变化。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甚至是课程内容的安排都要做出调整,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通过其他发达地区艺术综合院校的宣传和整合力量改变当地发展状况,通过艺术创作宣传当地,成为旅游度假区的可能,从而带动经济。服务地方经济范围并不只包括少数民族地区,本课题组去考察的几个地方有北京,贵州独山,广东河源。以及后面可能要考察的上海和广州附近地方。涉及的地区包括了一、二、三、四线城市。所涉及的经济、社会条件丰富,能够更好地提出服务地方经济的教学模式。

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要想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绘画专业的就业竞争力就需要创新,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性。以实地田野调查为主训练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同时注意提升绘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大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社会能力、社会能力、创作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模式上注重实用性的发展,以增加绘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以“教学”有效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

进行绘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顺利开展,需要综合院校和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的友好合作,创作写生基地的建立则是主要合作手段,写生基地的创建无疑会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让学生能在进入社会前进行热身活动的同时对于当地也起到不错的经济推动,艺术的宣传推动作用是无限的,有很多地方都是因为写生基地的建立而逐渐演变成艺术家的创作之都。绘画专业通过每年将准毕业生带到地方进行实习,去学习当地布依族、水族的传统工艺,服饰文化等,学生通过画笔宣传自然之美,用镜头传达风俗之美。

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例如民族刺绣、织布、蜡染等等,培养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大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做出贡献。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必须要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就能使该地区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应该积极结合民族特色,展现艺术的魅力。

少数民族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虽然艺术教育相对滞后,但是其本身的先天自然和风俗优势是巨大的艺术宝库,综合院校可以建立创作写生基地,写生基地的建立一是可以带动一批学生老师前往进行艺术创作,在当地消费;二是通过艺术创作的对外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自然风俗,从而形成旅游业的发展可能。

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就要考虑必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高素质绘画人才为宗旨,让毕业生具备创造原创性绘画作品和绘制商业性绘画作品的能力,从根本上适应当前就业环境,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增加对艺术市场的分析课程,如商业绘画技法研究、艺术市场画廊经营与运作、装饰画创作等,让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作品的能力。通过课程的改革和置换,增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之间有一个互补联系,艺术家和大学生通过在自然环境保存良好的地区获得创作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在发达地区进行画展和相应的学术活动以及与艺术市场合作,这样就同时服务了经济落后和经济发达两种不同地区。

小结

综合性大学绘画专业课程设计改革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探索活动,迎合了教育的实际和学科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绘画专业的教育理论研究不再是泛泛而谈的大道理,而是需要塑造学生让其从课程规范中融入到各个社会艺术门类的就业群体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他们能够掌握和理解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未来自我建设的目标,在改革的过程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发现了问题就得及时解决问题,也要处理当下的大学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绘画专业学科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注重结合绘画专业自身的特点,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富有综合性大学教育特色的教育研究法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4.

[2] 黄华明.艺海索珠・美术、设计与艺术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

[3] 魏传义 主编.艺术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1.

第9篇:绘画教学特色范文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美术教学素材库

    我认为,特色化美术教学要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各校本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应贴进本地区生活,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或有特殊意义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合理地选择,触景动笔,开展了校内校外实物写生的校本教材的探索、研究,依托本地资源开展课程教学,既神形兼备,又便于操作,这样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二、活用多种材料,开拓表现方法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老师尽可能和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多种材料,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例如,进行盘画教学,起初是以绘画的方法在真实盘子上创作,接着又引导学生用泥塑的方法造型,然后又引导学生用纸浮雕的形式表达,呈现出不同的立体效果,学生很感兴趣,受到启发的同学还尝试运用树叶,种子等身边能找到的材料进行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想像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成效性的开发我校的盘画教学特色,从中提高学生艺术综合素质,这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结合时展,拓展美术教育特色

    当前,低碳生活成为人们倡导的一个生活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要寓趣味性于教育意义的内容中,通过有教育意义的趣味课,能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利用取材于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废弃物,设计成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在教学中结合环保教育,学生不但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创作中的应变能力,还使孩子们了解可以将一些物品变废为宝,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教育,从而也使许多学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四、注重校本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从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利用校本教材,让每一课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又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这样使各个层面上的学生都获得发展。例如,用泥成图中摆脱纸和笔的束缚,让学生用双手和泥土进行创作。低年级的学生想像丰富,但在造型和构图能力上还较低,在了解和泥成图的创作过程基础上,让学生将泥形摆上课桌,利用勾勒法、捏造法、拼贴法进行有趣想像创作。内容比较简单,难度也不大,易于操作。中年级学生在基本的创作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组合法及其他的方法进行创作。创作作品的方法要多样,内容上应该讲究创新;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们引导学生用泥巴进行造形设计,并进行色彩渲染,形成彩泥造型中各种动物或常用物品,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的精神。这种泥塑的方法表现,现在我们想在不同的年级尝试用纸造型的方法进行设计,使其立体感更强,更富有装饰的味道。

    五、让“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在特色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亲身地参与搜集、整理材料,体验创作,课堂上注意体现以课堂时间、以教室空间、以活动主动权、以探索权利、以创新可能、以个性张扬的教学特色,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让他们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短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想的学生想,学生能写的学生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如在泥巴造型趣味课中,先让学生体验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确定主题,大胆选择“奇”、“异”、“怪”之类,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在相互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完善着自己的想法,使孩子们在思维火花碰撞中找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的想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郁了。

    六、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意识显着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