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第1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借助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率先启动乡镇农技站业务用房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佳阳乡新建农技站业务用房,叠石等8个乡镇农技站业务用房改扩建任务,新建和改扩建总面积1215m2,还有1个乡镇农技站新建和3个改扩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推进中。市政府投入项目建设配套资金102.5万元全部到位,对已完成的乡镇农技站配备了农产品检测仪器、科技摩托车、办公用具、数码相机、GPS定位仪器、培训器材等设备,大大提升了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办公装备,实现了乡镇农技站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改变以往“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服务模式和下乡走马观花的工作方法,基层农技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站为家的思想在广大农技人员身上充分体现,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大提高。如:硖门乡喻足衡、贯岭镇黄定银、管阳镇汪涌等农技干部配备一辆农业科技摩托车后,进村入户时间更多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只要有农民求助,都能在第一时间赶到,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深受当地农民的认可和欢迎,成功地探索出打通农技推广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嬗变之道。

2加强农技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发挥其带头指导作用

根据福建省农业厅《关于2013年福建省基层农技(畜牧兽医)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福鼎市实际,制订了《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福鼎市基层农技(畜牧兽医)人员培训方案》。全市138名农技人员分类别参加部、省级、市级举办的业务培训班。选送3名农技员参加南京农大和北京农业干部学院举办的农业部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班;种植业、畜牧业2名分管领导参加省级重点班,2名项目管理员和2名信息员分别参加福建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省级项目管理员和信息员培训班;目前,计划选派30名项目专家等农技推广骨干人员参加省级培训班。2013年11月20日~22日,福鼎市农业局举办市级基层农技(畜牧兽医)人员培训班,参加培训人数105名,邀请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宁德市农业局等相关专家教授开设专题技术讲座,编印了《福鼎市基层农技(畜牧兽医)补助项目农技人员培训教材》。通过输送农技人员到部、省、市级培训,促进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了农技推广队伍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按照“农户至上,竭诚服务,快速高效”的服务宗旨,进一步规范运作“12316”农业服务热线,充分发挥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科技下乡、农技培训、网络信息服务功能,做到“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张椅子、一句问候”,自觉延长热线服务电话接听时间,除双休日有人值班外,中午、晚上休息时间将热线固定电话转到手机上,对群众来电来访,能解答的当场解答,当场解决不了需转文办理的,及时交局相关股(站)或专家回复,需到现场办理的派出专家队伍实地勘察办理。做到横向沟通联动、纵向上下互动,形成反应快速服务队伍体系。“12316”服务热线率先与福建省农业信息中心对接,第一时间将本地的农业新闻与省厅信息中心同步、资源共享,有效提高了新闻信息的及时性。2013年“12316”服务热线共接来电和来人咨询1.9万多人(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9860人(次)。

3创办特色农民田间学校,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为探索农技推广新机制、新方法,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服务平台,培养高素质的辅导员人才队伍和科技带头人。福鼎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真正在田间地头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每所田间学校有学员35名,专、兼职辅导员3名,配备培训器材、办学设备和实训基地等,这种办学新模式大大提升了办学质量。福鼎市康禾植保农民田间学校还配备了视频服务终端设备,方便农民咨询;福鼎市恒润高优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以“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指导、心连心服务”的办学模式深受学员欢迎。福建省委尤权书记、省政府陈荣凯副省长、省农业厅张立先厅长等领导先后莅临福鼎市设施农业、康禾植保田间学校和福鼎市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指导工作。2013年11月30日~12月1日,国家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督导组莅鼎督导检查,对福鼎市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真正在田间地头创办农民田间学校及富有特色建立“特岗计划”,得到国家农业部督导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县农技骨干人员培训班作为培训教材之一。2013年,共举办培训及现场观摩展示交流会36场3100人(次),涉及福鼎市水稻、蔬菜(福鼎槟榔芋、冬种鲜食蚕豆)、水果(四季柚、草梅)、茶叶、生猪6大主导产业,发放福鼎槟榔芋栽培技术规程,水稻同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教材18000多份,制作教材课件20个。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学校,培育一大批现代新型农民,推动福鼎市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福鼎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4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五新”全面推广

第2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一)农民培训工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农广校为农服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三进村”辐射带动明显,“菜单式”培训工作进展顺利,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

1、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开展情况按照加强农广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工作思路,我校制定了《*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4个村120户作为试点,选派二十名中、高级农广校教师及农业技术专家对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辐射带动600余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农业生产期间,下村队集中或分散技术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使科技示范户良种普及率100%。同时又积极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棉花膜下软管滴灌技术”、“沼渣沼液的科学应用”等几项主推技术,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辐射带动,每位示范户不同程度地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各项实用新技术,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2、“菜单式”培训工作按照自治区农广校安排,*校在全州选择了条件较好的*县、*市作为“菜单式”培训试点单位。州、县、市均制定了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对村队农民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培训需求和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师资队伍,并有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内容以切合地方特色的棉花滴灌技术、沼气池建设、沼渣沼液利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为主。在全州下上推行节水滴灌、农村沼气利用的大环境下,农广校的“菜单式”培训既为政府所欢迎,又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平台,真正做到了“需要什么,培训什么”,效果良好。

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0*年,我州*县农广校被列入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县,培训任务为1000人。在自治区农广校、农业主管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县域经济地域条件的实际特点,项目实施单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分批次的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以建筑工、商铺营销人员、宾馆服务员等工种。培训1000人,转移就业率96%。根据自治区农广校、主管局对“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州校及时组织项目校进行了认真自查,对档案资料、培训、发证等各个环节加强了管理,确保了项目的有效实施。主要做法是:首先对拟转移人员的数量、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准确掌握了县、市劳动力资源数量及发展走势,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利用星期天和集市赴乡镇场进行广泛宣传,张贴培训简章,悬挂横幅;三是按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聘任专业教师授课;四是从中央农广校订购阳光工程培训资料及光盘,并将阳光工程教材《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免费分发给每位学员;五是与轧花、纺织、建筑公司、商铺等企业、公司、个体经营业主建立用工需求信息,使培训就业有机结合;六是完善培训档案,建立长效机制;七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强领导和管理。

(二)招生工作今年,*农广校的招生工作安排部署周密,有宣传、有方向、有重点,取得较好成效。共招生374人(注册),完成任务的134%,远远超出自治区组织部、农广校给我校下达的280人的招生任务。具体做法是:一是继续贯彻自治区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优势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25号)精神,开展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学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主要在出台文件、理顺关系、联合检查上。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争取经费支持(学费分摊),组织、农业部门联合招生、检查,并将招生情况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并考评,完成村干部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9人,(占招生人数的24%)。二是开展“职业教育初中分流班”试点工作。紧紧依靠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贴的优惠政策,深入调研,确定*市分校为试点校,广泛宣传,共招生48人。

9月初,*农广校组织州、县(市)分校教师分赴两县一市,在乡镇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开展了“初中分流生”基础情况调查。走访部分中学,对乡镇中学初中学员情况、是否愿意参加分流、校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了解。做为试点校,*市分校主要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关系上下功夫,积极与地方教育局、乡镇中学联系,积极宣传优惠政策,做好乡镇中学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完成“初中分流生”招生48人。为加强管理,州校建立了“初中分流班”管理网络体系,明确了职责任务,制定了教学检查方案主日常电话联系卡。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补助金管理,监督资金的使用到位,州校对已发放的资助金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要求*市分校对新招48名“初中分流生”建立档案,使“职业分流班”中符合国家规定的学员全部享受国家资助,农广校要通过“公正、公平、公开”的资金使用,来吸引更多的初中分流生参加农广校的学习。三是在总结过去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农广校继续与组织、教育部门联合协作,明确了20*年度培训任务、目标、要求,将村队干部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列入乡镇目标考核细则中,在招生、注册、面授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都有组织部门全程参与。通过农广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今年共招收农村基层村陈干部89人。

(三)教学管理工作今年,*农广校以“教学管理质量提高年”为教学目标,组织县、市分校认真学习贯彻《新疆农广校管理办法》、《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教学考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组织部门始终作为联合办学协管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班的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管理。按要求认真制定各专业、各层次教学计划,做到及时下发。制定了“教学管理质量年”实施方案,对教学各个环节通过检查、抽查进行验收落实。“初中分流班”工作是一项新的拓展,建立了网络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日程安排。一是各教学班都指派一名组织干部作为管理人员,协助农广校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联合组织、教育、农业一同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三是组织、选送教师开展集中培训,提高教师从教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自治区校、州党委政府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州农广校教师参加培训达24人次;另一方面组织县市分校教师开展培训,对电子教案、自学指导书的编写进行现场指导,还对如何提高学员到课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四是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在县市校开展了电子教案观摩学习,参观了*市农广校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通过各种措施有效地规范了教学过程。

2、考务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疆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考务管理实施办法》、监考守则等。二是制定了各层次、各专业的考务工作计划,制定了巡、监考职责,做到无论统、补考均有州校巡考。三是专人负责,试卷的接收、清点保管、印刷,都有专人负责,做到妥善保管,严格保密。四是成立巡监考小组,对考点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各考点教室单人单桌,考场人数不超过25人,考前组织监考教师学习监考守则等。五是联合组织、农业等部门一同巡考,坚持“从严治学”。

3、教材管理。今年*校选开区校5个专业,语种为两种,招生跨春、秋两季,在专业多、教材征订时间紧的情况下,完成了教材征订、发放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人管理,费用按时上缴,发放及时。二是按时上报各层次、各专业的教材征订单。三是收到教材及时清点、下发。四是做好州校负责征订教材工作,主动与新华书店等单位联系购书,整个征订工作井然有序。

4、师资管理。一是按要求上报了20*年师资培训计划,总结。二是认真组织全州农广校教职工参加中央校、区级、州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全年参加中央校举办的现代农业建设师资培训9人(山东),“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卫星远程培训班5人(伊犁),参加全国农广校系统师资能力建设远程培训班8人(伊犁),参加春季招生录取会议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培训1人。三是对所聘教师进行考核测评,建立专、兼职教师资料库,并发放了兼职教师证书。四是按照教学日程安排,对教师教案、教学日志、学员作业、教学过程进行检查。

(四)媒体资源利用情况通过广播电视开展远程教育是农广校开展科技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州三县(市)分校均建立了音像资料库,通过科技音像片、录音带积极实施“致富早班车”下乡进村入户工程,为农牧民送去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今年新建20个“科技大喇叭”广播站,农广校强化站点管理,合理调配音像带(片),在村(队)设立农广信息员,负责定时播放。并和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结合起来,通过广播、vcd片宣传科技知识,收听人数达1*余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个种植、养殖结合的偏远地州,种植上以棉花、小麦、玉米、蔬菜、酱用番茄等为主,养殖业以牛羊、家禽、等为主。中央校所下发的音像资料有部分适用于我州,如小麦、玉米、棉花种植技术,保护地蔬菜种植技术,牛羊育肥、疾病防治等。但大多数由于气候差异、特色品种不适宜、技术设施含量高等原因未使用。

(五)项目、资金争取情况今年,州校争取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到位.*县农广校争取“阳光工程”1000人培训项目,资金到位。*县取得了农业厅关于“新型农民培训”项目,资金未到位。

(六)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宣传农广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富有实效的典型事例和办学特色,全面展现农广校的办学风采,调动办学人员的撰写信息稿件的积极性,*农广校制定了20*年宣传工作方案,明确了州、县、市分校报送信息的数量和要求。同时为激励教师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州校还制定了《*农广校信息及新闻报道奖惩办法》,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截止目前,全州农广校共上报各类信息120篇,其中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发表3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站刊登35篇;被《自治区农广校简报》采用12篇,地方政府信息网采用12篇;州、市电视台采用6篇,《*农业信息》采用2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通过积极的宣传报导,农广校在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广泛的认可。

(七)经费使用情况今年,*校已争取到州财政3万元办学经费,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继续教育培训、农民科技培训、购置办公设备等。20*年有关自治区学费部分已上交完毕。教材费收取总额66*7.25元,上缴区校56716.45元,支付州新华书店教材款9360.8元。所有费用均纳入财政专户,无抵扣现象。

二、工作特色和亮点

(一)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广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已是第四年,涉及行业已由原来的大农口扩展到城建、国土资源、档案等系统。今年共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6期,对农业、城建、档案、农机、林业、国土六个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510人。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农广校注意选聘业务精、理论强的专家授课,要求各任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出勤和考试成绩进行发证,各个环节的管理有序认真。同时,为保证学员到课率,还根据各行业工作性质,分批分期进行培训。*农广校在管理上从严要求,档案资料规范齐全,工作扎实,顺利通过了自治州人事厅关于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

(二)继续举办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岗位培训。今年,是州农广校与*市客管办联合办学的第二年,对市内出租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班分汉、维两种语言授课,截止目前已培训346人。为使培训有实效,农广校组织客管、安全、旅游等行业专家,编印了培训教材,制定了严格的培训班学习纪律,要求教师讲解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培训,提高了城市出租汽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树立了“窗口”行业良好的服务形象,这是*农广校在培训领域的又一突破,在提升客运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谋得了新的空间。

(三)“初中分流班”的建立。见前述。

三、主要工作成效全年各类招生374人,完成任务的13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510人;出租客运从业人员培训3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科技书籍宣传单23000册,播放实用技术片70场次,悬挂宣传横幅24条;编写简报120篇,在各级各类报刊网站发表67篇,3篇论文获得西北农村远距离教育研究会论文一等奖,2篇论文在《农民科技培训》杂志发表。

四、问题及建议1、招生工作:①大部分初中学员不愿留在当地,愿意到外面求学,出去闯荡,“初中分流班”招生对象仅限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极少数学员,招生范围和局限性大。农广校没有形成订单培养,学习与就业不能挂钩,学员顾虑大。②村(队)干部学员管理上有难度。2、教材工作:①招生录取工作的拖延影响了教材的及时征订。如:春季班教材征订时间为20*年4月10日,统考时间为20*年6月9日,秋季班征订时间为20*年11月15日,统考时间为20*年1月12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教材要邮寄、托运、发放,教师要备课,学员要自学,极大地影响了辅导质量。②民语教材的征订不能完全按专业设置提供,不能提供民语试卷。

3、联合办学方面:①个别分校缺乏主动性,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少,农广校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②个别办学人员的思想不够开拓,固守学历教育的模式,因循守旧,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4、学费拖欠。农村基层干部学费由乡镇负责部分很难到位,部分学员拖欠学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广校的发展。5、试卷。部分中央校、区校提供的试卷印刷不规范,密封线前后页不对齐,不利于装订(学员答案被封)。6、信息稿件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分校信息数量可观,但采用率低。建议区校在适当时候举办写作培训班。五、20*年工作重点*年即将过去,在各级办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广校的学历教育、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农广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新的一年里,农广校在克服困难、发扬成绩的基础上,还将以稳固中专学历教育,联合开办职业教育分流班和卓有成效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

第3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一、目标任务

围绕“十二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心,通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全县建设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2万亩,到2012年发展到3万亩;建立2个单元基地即半壁山农场、龙港镇各1000亩核心示范区,同时,各规划出一个连片的100亩以上的村级示范基地。培育省优质名牌农产品1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家,实现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区域化布局指导、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指导思路

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围绕我县高粱种植优势统筹安排实施,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把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四个坚持”:即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专业合作社、农户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社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的原则,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

做好生产基地创建的前期准备工作,营造浓厚产业发展氛围。2012年月2日至2012年月30日。

1、成立服务机构(2012年月2日):由县基地办组建各镇(场)单元基地办,做好职责明确,场所就绪、人员到位,资金到位。

2、基地筹备检查(2012年月26日前):完成前期基础准备工作,发动群众参与,根据规划分配任务,确定任务实施方法、实施地点等,完成规划工作。

3、宣传动员(2012年月28日前):召开基地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县高粱产业发展动员大会。

4、月30日前完成基地所牵涉林地上报审批工作。

(二)实施阶段

由县基地办督促各单元基地办做好高粱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整地、种植工作。

1、土地流转(2012年月30日前):各村完成2012年度种植基地的土地流转工作。

2、落实经营主体(2012年12月5日前):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企业或个体经营户到基地种植,各村协助经营主体落实承包土地,签订协议。

3、整地开沟(2012年12月10日前):清理土地冬耕冬晒,全面开展基地标准化整地工作。同时完成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好抗旱排涝准备工作。

4、下种定苗(2012年4月25日前):3月25日统一下种,并实施基地薄膜育苗,定苗阶段移栽补苗,4月底保证苗情一致,每亩7000株左右。

5、苗期管理(2012年7月15日前):科学施肥管理,按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绿办”)要求达到标准,确保丰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高粱)标准化示范基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农办、县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质监局、高粱合作社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绿办,办公室负责承担基地日常协调管理工作。

(二)明确目标

1、建立县、镇、村、户四级生产管理体系,做到县镇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有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2、县绿办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镇(场)、村(队)和农户。基地采取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

3、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范围、面积、建设单位、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4、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农户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农户姓名、作物品种及种植面积。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并下发到农户。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农户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播种(移栽)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记录、交售记录等情况。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示制度。县基地办依照农业法律条款规定,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原料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3、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4、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1、依托镇(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2、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络,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3、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基层行政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技术,保证基地每家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操作规程。

(五)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1、建立绿色食品原料(高粱)生产基地保护区。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2、加强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3、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原料(高粱)基地生产投入品、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测,做到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镇(场)及大型农贸市场有检测点。

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设备设施,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链接,定期搜集、整理、绿色食品原料(高粱)产品的生产、供销信息,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网上查询。

(六)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1、基地固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

2、由基地领导小组组织县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组成基地建设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检测的档案记录和监督检查。

3、基地内部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