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大熊猫生活习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熊猫生活习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熊猫生活习性

第1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告诉你,我可喜欢了!因为不论是它的外形还是生活习性,都十分有趣。大熊猫的耳朵呈半圆形,是黑色的,在它那张雪白的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还有两个黑色的大眼圈,它的肚子白白的,四肢是黑黑的,那样子别提多有趣了!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分少。大熊猫十分懒,不是吃就是睡,胖胖的身子抖动时一摇一晃的,真让人可以笑掉大牙了呢!大熊猫可喜欢吃竹子了!你瞧,大熊猫捧着竹子,用嘴一口一口地啃着,很慢很慢,不慌不忙的,那样子真是太有意思啦!大熊猫不仅吃东西有趣,睡觉时的样子也很有趣。只见它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露出白肚子,四肢一摊,真像一头大懒猪。

我真喜欢大熊猫,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可是就在今天,可爱的大熊猫培培因为老了而离开了我们,它今年33岁。培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给我带来的快乐!

第2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好了,接下来有请行业最资深,最酷帅的里悫先生来介绍一下动物大使都需要干些什么。

里克:动物大使就是保护动物的代言人。我们通常会选择某些特定的动物,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了解它们,比如跟随生态学家进行野外调查。然后带上动物代表去世界各地做演讲,让更多的人加入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

你是否也能成为一名动物大使呢?那么,先来里悫先生这里闯关吧。

【考验一】如果要了解野生动物,最好的方式是和它们一起生活吗?

A、是的。只有深入到野生动物群体中,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从而寻找更恰当的方式来保护它们。

B、不是。人类的介入会干扰野生动物固有的平衡。

C、不是。这样做太危险了。

有人也许会选A,不过我要告诉大家,正确答案是后两项。为了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方式,的确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但却不应该去和野生动物接触并跟它们生

活在一起,应尽量不打扰它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防范疾病的传播,无论是动物传给人还是人传给动物;也因为同它们一起生活,并不是一种高效的方式,现在已经有很多先进的手段去研究野生动物,比如摄像、GPS遥测跟踪、望远镜观察、航拍等。

【考验二】为什么很多时候会选择大熊猫作为动物代表呢?

A、因为大熊猫是国宝,最受人欢迎和关注。

B、用大熊猫做宣传,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C、大熊猫对生存环境要求高,保护了它,也就顺带保护了跟它有关的其他生物。

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现今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有限,而需要救助的动物又实在太多。动物大使必须去挑选一些关键物种进行重点保护。那么,挑选的标准是什么呢?一般会是伞护种或者旗舰种。别害怕这两个陌生的概念,很容易理解。伞护种一般是指那种需要较大领地面积的生物,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他的生物,只要保护了它们,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其他生物;而旗舰种则是能够作为某个生态系统的典型,善于卖萌,讨人喜欢,人气高,能拉捐款的动物,这样做可以带来明星效应,不仅能召唤大批粉丝投入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还能带动明星所在地的整体生态保护。

大熊猫属于伞护种,又属于旗舰种,理所当然地成为动物代表咯。在大家热衷于保护大熊猫的同时,可有不少动物也跟着沾光呢。

【考验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人工干预,来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呢?

A、濒危生物也有它们自己的价值,而且物以稀为贵,没准儿还能靠它们赚钱。

B、相当一部分濒危生物是人类太过贪婪,为了自身利益导致的,现在拯救它们只是为了将功补过。

第3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也从此,吕植为自己选择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生活方式。因为要研究大熊猫,当然不能只呆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她必须频繁地下到野外,深入到茫茫苍苍的秦岭腹地。绵绵数千里秦岭,峰峦起伏,山势险峻,茂密的原始森林隐没在遮天蔽日的云雾之中。一年四季,晴朗的日子寥寥可数;多数时间里,阴云密布,雨霏霏。秦岭的空气是极度潮湿的,似乎抓一把就能拧出水来。秦岭的这种气候特征,给下野外的吕植带来的困扰和麻烦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观察、研究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作息规律,她常常得数十个小时连续跟踪。林中露宿一夜,第二天,浑身的衣服早已透湿,走起路来,水珠子直往下掉。至于洗衣服这件寻常之事,也是所有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们所无法想像的。一件洗好的衣服往往要十多天才能干。抓起来嗅一嗅,是一股尖锐的霉乎乎的臭味。长年累月,穿着这样的衣服行走秦岭,那般滋味,可想而知。

从1985年迄今,吕植有近乎一半的时间是在野外、在秦岭腹地度过的。最长的一次,她竟连续在山里呆了10个月。她因此患上了关节炎,每到阴雨天,全身关节总是会有所“表示”。

为抵挡秦岭阴冷、潮湿的空气,吕植每天晚上总是在山间的小土屋里烧些煤炭取暖。就这么点绝非奢侈的“享受”却差一点使她命丧黄泉。那天晚上,完成了当天的野外作业,回到小土屋,匆匆啃了个馒头就上床睡下。半夜时分,一位给她当向导的当地女孩出去起夜,刚把门打开一条缝,就因煤气中毒一头栽倒在地。从门缝里刮进来的山风将那女孩吹醒,她马上叫醒依然昏睡中的吕植。吕植迷迷瞪瞪地说:“我没事。”话音未落,也跟那女孩一样,一头栽倒在床上。从那以后,即使是多受点冻,吕植都要将小屋的窗户打开,然后才敢安睡。

与其他一些凶猛的野生动物相比,大熊猫总的来说是温顺的,对人也最少攻击性,但其个体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大熊猫的凶猛、骠悍,与虎豹、豺狼相比,都毫不逊色。吕植亲眼目睹过一只叫“杉杉”的大熊猫将两个试图用大网捉它的年轻山民咬成重伤。而“华阳”,则是吕植她们用麻醉枪捕获后带上无线电遥控颈圈的第一只雄性大熊猫。对“华阳”,吕植一直做着跟踪监测。但突然之间,“华阳”从她的视线中神秘地消失了。吕植翻山越岭,四处寻找“华阳”。在一处山坡上,吕植与“华阳”不期而遇。显然,吕植拿在手中的相机被“华阳”误认为是对它的威胁,这使得“华阳”怒气冲天,它纵身一跃,向吕植猛扑过来。当地的向导见状,回转身,撒腿就跑。吕植没有动,只静静地站在原地,注视着大怒中的“华阳”。她知道,这是她此时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了。在离吕植三四米远的地方,“华阳”停了下来。它往后退了几步,突然大吼一声,再次纵身前扑。在离吕植很近的地方,又停住;再往后退,再往前猛扑。吕植依然身形不动,稳稳地站在那里。自己的动作和声势颇大的威吓

对面前的吕植竟然没有产生丝毫的作用,这一事实让“华阳”气炸了肺腑,它开始在原地暴躁面不安地转圈,突然前臂一挥,将它身边一块足有百多斤重的大石头击下山坡。然后,低下头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见状,吕植这才慢慢地转身离去。

在秦岭的大熊猫家族中,“娇娇”是与吕植最为相知相熟的一只雌性大熊猫。最初的日子里,“娇娇”每次见到吕植都极不高兴。它不高兴的表示就是张牙舞爪,出声恫吓。它一不高兴,吕植就挺知趣地离开。隔一小段时间,她再有意识地去接近“娇娇”。时间长了,“娇娇”认可了吕植的存在,对于每次和吕植不期然的相遇,表现得相当宽容。当然,也就没有了以前那种种不友好的表示。

1991年,“娇娇”成功地产下了它的第一个孩子——“雪虎”。在为“娇娇”高兴的同时,吕植也加紧了对孕产期大熊猫的观察和研究。那天下午,她去“娇娇”的洞穴探访,却不见了“娇娇”母子。在洞口,她等了很长时间,也没见“娇娇”的影子,她这才意识到,“娇娇”失踪了。

吕植开始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寻找。整整11天,她行走在秦岭密密的竹林里,期望能够看到“娇娇”重新出现在她面前。但“娇娇”似乎有意地躲着她,有时她分明已找到了“娇娇”几分钟前才留下的新鲜脚印,但就是无法和“娇娇”照面。极度的焦躁和万般的无奈,袭扰着吕植。到第12天上,她决定不再持续那种无望的追踪。在新发现的“娇娇”留下的一串新鲜脚印边上,吕植停下脚步。几米之外的山体上,有一块突出的巨石。吕植在巨石下面坐了下来。她对自己说:不走了,我就等在这里了。

数小时后,吕植听见附近的灌木丛的后面,有异样的动静。她听见了一只大熊猫急促的喘息声,那分明是她所熟悉的“娇娇”的声音。果然,“娇娇”大步走出了灌木丛。吕植大喜,站起身,迎向多日未见的“娇娇”。

“娇娇”的神态却让吕植停滞不前。眼前的“娇娇”,吼声如雷,怒发冲冠,一步步向吕植逼近,神情可怖。吕植简直无法相信,这会是平时与她那么友善的“娇娇”了。但她面临着的险境又使她无暇多想,因为孕产期大熊猫性情之暴躁、凶狠,她已经见识过了。“雪虎”刚刚生下几天,一只庞大的狗熊曾想光顾“娇娇”的洞穴,但狗熊“鹊巢鸠占”的企图未能如愿:它被暴怒中的“娇娇”赶了出来,仓皇逃窜。吕植此时也只能再施对付“华阳”的手段,站在原地不动,静静地看着“娇娇”。

“娇娇”冲向吕植。吕植稳稳地站立着,没有任何要逃跑的意思。这一点令“娇娇”分外恼怒。她也像“华阳”那样,一次次冲向吕植,又一次次退回原地。吕植以不变应万变。“娇娇”低吼着,目光凶狠异常,它想以自己的威势将吕植一举击倒。但它失败了。“娇娇”气急,一把抓起它身前的一根枯木,放进嘴里一通狠咬。在它尖锐的牙齿咬嚼下,木屑四散进溅。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令吕植终生难忘。

吕植后来从巨石下离开,在很远的地方,她用望远镜观察,才发现她站立的地方,竟是“娇娇”新家的入口。

为了改变这次“贸然入侵”风波给“娇娇”留下的不良印象,吕植从头做起,一遍遍与“娇娇”接近,以强化自己在“娇娇”心目中的份量。她的努力无疑是大有成效的,因为到“娇娇”生第二个孩子“希望”——“雪虎”的妹妹时,吕植不仅与“娇娇”重修旧好,而且,她已经拥有了进入“娇娇”洞穴的特权。在此之前,孕产期大熊猫是脾气暴躁易怒、疑心很重的,一般人要进入其洞穴,不啻天方夜谭。

为解决秦岭大熊猫的近亲繁殖问题,1993年底到1995年,吕植前往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研修。在美国的那些日子里,她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秦岭的大熊猫。她先后回国5次,每次回来都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比如采样品,比如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3集电视片《熊猫的秘密》担当科学顾问,但只有她心里最清楚,她实在是太想秦岭、太想那些可爱的大熊猫了。

第4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秦岭观植物篇

t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地理学、气象学都特别重视它。秦岭对冷空气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岭北属于暖温带作物区,岭南则属于亚热带作物区。举例来说,北边关中地区不能种柑橘,而在南边汉中地区,枇杷、竹子、蜜橘、脐橙等均长势良好。秦岭的地质地貌十分特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微弱,使得一些在其他地方早已灭绝的珍稀动植物得以幸存,其中,有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9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真可谓秦岭无闲草。

太白贝母

植物简介:多年生百合科植物,生于海拔2400米~3150米处的山坡和水边。

药用价值:有润肺,化痰,止咳功效。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

红豆杉

植物简介: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属于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常绿乔木,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的古老树种。

药用价值:从红豆杉树皮和枝叶中提取的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头颈部癌、软组织癌和消化道癌。

川赤芍

植物简介:生于高海拔林边地带的毛茛科芍药属植物。

药用价值:活血通经、凉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治血滞经闭、热疮肿毒、产后瘀血、血热鼻衄、温毒斑疹等症。

红花五味子

植物简介:多年生落叶藤本,生于海拔1000米~1300米的坡林中。

药用价值:《藏本草》记载,五味子果实治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呕吐呃逆,气痛,昏厥眩晕,四肢麻木无力。

凹舌兰

植物简介:兰科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药用价值:滋补强壮,补脾润肺。

花南星

植物简介:花南星是中国特有天南星科植物,块茎球形,鳞叶膜质。

药用价值:《中华本草》记载它的块茎可用于寒痰咳嗽,眼镜蛇蛇咬伤,疟疾。

秦岭观动物篇

第5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五二班韩孟琪

一个学期的紧张生活结束了,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但怎样才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呢,妈妈帮我做了计划,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在娱乐中有所收获。

为了能让我在假期里学习和娱乐两不误,妈妈给我办了读书卡,还在空闲的时候带我出去玩儿,先说说读书卡带给我的收获吧。

一放假,妈妈就在新华书店里给我办了读书卡,自从拿到这张读书卡,我每天早上都坚持去新华书店读两个小时的书,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我获益匪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并且还积累了许多四字词语和优美句子,这些我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6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在这个城市,滑板少年很容易就能在市中心找到练习场地,设计师的工作室也开进了彩色集装箱,山水间有艺术家的画布展,文艺青年寻找书店的脚步走得到最繁华的商场,也走得到最隐秘的小区。当然,还有人能把爱好开成博物馆。

成都的文艺,远不止熊猫,也远不止那条“宽窄巷子”,它的辐射范围到达了距离市中心近百公里的乡镇。

这一切多少源自成都在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方面的努力。2016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后,正加快建设“四中心一枢纽”,其中之一就是西部文创中心。在文创方面,成都主动涉足和扶持音乐传媒、文博旅游、动漫游戏等产业,以成为中国音乐之都、世界文化名城。

我们此次专程拜访其中一小部分,与美食一样,它们是成都无所不在的“小事”,也是不可缺少的“大事”。

文创是一种生活方式

居民区环绕中、CBD商圈里、乡野村落里……“文创园区”似乎在成都的任何地界都能成立。

从距离成都市中心90公里外的蒲江县运来的3600根雷竹,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里搭起了“竹林步道”,将属于“明月村”的1000平方米展位分割成茶山、陶艺、篆刻、草木染和文创集市等空间,“复制”出一个缩略版“明月村”,在“2016成都创意设计周”上展示了3天。

在这个每年举办的大型文化创意活动里,不仅有来自成都本土与世界各国创意作品的展示,更是将活动延伸到了成都市区内的创意聚集区、旅游景区、博物馆、乡村旅游点等本土文化气氛浓厚的地方,把当地的传统技艺和当代艺术一一展示于人前。

在用以布置展位的竹子生长的地方,就是一个当代艺术与传统生活相融的例子―明月村。作家宁远的草木染工作室“远远的阳光房”、蜀山窑创始人李清的工坊等十几个林间工作室与明月村原有的村舍相融,在“新村民”和“原住民”的共同建设下,组成了这个以“文化创意”为发展主线的村落。

篆刻家李南书就是一位“新村民”,3年前被派驻明月村工作后,他在大自然里找到了更多灵感。“过去的一段时间,金石都快发展成书房艺术了,到了大自然之后你会发现,可以刻的东西太多了,绝对不只是那一点点文人的句子。”李南书说。2016年3月,明月轩篆刻艺术博物馆在明月村开馆,展示篆刻作品之外,“新村民”还在这里为“原住民”开班教学。

这是双方在这个空间中“互惠”的方式之一,更为显性的方式是,具有文艺气氛的村落吸引了游客光临,村民的土产在设计师们的包装下品牌化了,仅仅是3天展会期间,现场出售的陶艺、布艺作品,以及茶、酒、水果等乡村文创产品,就销售了超过10万元,借由展会,被吸引到明月村体验的游客也达到了1.5万人次。

你可以将“明月村”理解为一种依托成都自然环境建立的“文化创意园区”,而同样在创意周里布置了展位的“山念”品牌,则在藏身都市的文创空间里找到了自己的一隅。

“在成都找不到我们喜欢的家具,干脆就自己做了。”罗云皓说,他和几个同样毕业两三年的朋友创立了“山念”品牌,做定制木质家具的生意。他们的工作室选在了成都IBOX创意基地,这个基地以伦敦创意地标BOXPARK为原型,由红、黄、蓝、黑四种颜色的22个集装箱构成,跳脱于都市商圈气氛之外。

入驻IBOX的大多是涉及建筑、艺术、音乐、设计等领域的工作室。不少“文艺青年”把IBOX当成了必去之地,无论是闲坐喝杯咖啡,还是逛逛原创设计师店,或者仅仅是把各色错落的集装箱当成背景,相约拍照。而当夜幕降临,工作室的灯光渐次熄灭,滑板少年们则在这里找到了他们的“领地”―在这个位于成都一环路CBD的创意基地,有市区里唯一的一块滑板场地。

大熊和凯迪都是90后上班族,每周总有两三天的晚上,他们会和朋友在IBOX的一小块极限运动场地相约练习,他们认为年轻人就是应该做一些酷的事情。而豪猪觉得酷的东西是复古文化。2009年,他建立了UID Cafe,从一家小店渐渐做大之后,他把旗舰店铺搬进了U37创意仓库。穿过一个市井气氛浓厚的菜市场,就能到达这个在居民区包围之中的空间,它由医药集团库房改建而成。

而在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成的数字娱乐创意产业园区―东郊记忆,已成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12月19日刚刚在这儿举办了“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成都峰会”,每天的音乐演出和艺术展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停驻。

“当地年轻人也喜欢当地设计品牌。”罗云皓说。而除了像创意设计周这样比较大型的展会,与人们日常生活更接近的,是常在春熙路、奎星楼街等商圈举办的文创品牌集市。即使身处知名旅游景点宽窄巷子,也依然是热爱着诗歌、电影或是戏剧的人们的居心之地。这大概是独属于这座城市的一份从容。

萌物经济

对于像熊猫这样的濒危物种,“萌”更像是一种保护力。从最浅层来说,人们为了观看它们的萌态而支付的门票,就提供了一部分保护经费。

听到成都人说起“安逸”“巴适”,就自然会生出一种生活美好的感觉。而在这座城市中,将安逸与巴适践行得最为彻底的,大概就是熊猫这种萌物了。

梅燕已经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工作了8年,在抽出空档从“月亮产房”里出来接受采访之前,她正在给2016年夏天刚出生的熊猫宝宝用针管喂药,“这两天天气变化,它感冒了,把我也给传染了。”梅燕说笑着,学起了熊猫打喷嚏的样子,语气就像在谈论自己养的宠物。

但工作本身是重复而单调的。梅燕所在的“月亮产房”,主要负责照顾刚出生到两三岁大的幼年熊猫,她的工作常常在准备食物、喂奶、帮助排便、测量体温、园区消毒等等环节中循环往复。幼年熊猫24小时都需要有人值守,即使是在它们呼呼大睡的十几个小时里,梅燕也几乎不能休息。成年的熊猫则被半放养在“别墅区”,它们每天要吃八九十斤竹子,搬运这些竹子和清扫宿舍要消耗大量体力,而这是饲养员们的主要工作。“身材娇小的人做不了这个事。”梅燕说。

如今,在身份上归属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有176只,其中有不少“租借”在外。如果一只熊猫需要“旅居”,长期照顾它的饲养员就需要跟它一起外出,指导馆舍的建设、培训饲养员,这个过程往往长达两三年。“有个饲养员,出去的时候孩子还不会讲话,半年多之后回来休假,小孩都不认识她了,喊姐姐。”梅燕说,她觉得这多少有点心酸,但总有些关于熊猫的趣事能消解一点这种情绪。

熊猫对气味和声音都极其敏感,因为从出生就一起相处的饲养员大多是当地人,它们听惯了自己四川话版的名字,初到外地时对其他饲养员的呼唤毫无反应,要“重新学习”方言。与之相呼应的是,最近从美国回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美轮”“美奂”听不懂四川话,倒是对“come here”的呼叫回应迅速,对食物也是吃不惯窝头,只爱吃饼干。

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小插曲无一不戳中“萌点”。在社交网络分享的动图或者小视频里,熊猫们抱着饲养员大腿不撒手的“无赖”样子,又或者笨拙地翻身爬树,却倒栽在地上的窘状,都让人觉得好笑,能戳中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作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主管,沈富军眼里的“萌”所负载的意义还要更多一些。他认为,对于像熊猫这样的濒危(近期已降级为“易危”)物种,“萌”更像是一种保护力。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通过大熊猫可以募集到我们难以想象的资金―没有其他任何一个野生动物的出租,能够产生每年一百万美元的费用。大熊猫意味着动物保护的大量资金,这不仅仅对大熊猫有好处,与它们共同生活在一片山林的其他物种也将同样获益。”

获益的还有沈富军们的其他研究项目。除了照管熊猫,沈富军主要从事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研究,在离研究基地入口处不远的3层小楼里,有一整套的遗传基因组测序设备,以及全球最大的大熊猫库。前者完成了对基地中大部分熊猫的个体亲子鉴定,即使长相相似,又同样被叫作“盼盼”,也可以通过唯一的谱系号被识别;后者则保证了圈养熊猫种群的稳定繁殖。

而一个也许从没被我们当成问题的问题也正在通过科研被解答,那就是“熊猫为什么吃竹子”。简单的问题其实科研价值也很高,“它涉及到基因组序列、代谢、消化、肠道微生物等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沈富军说。

看着熊猫们傻乎乎的样子,是梅燕每天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就像妈妈们聚在一起就会不停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饲养员们聚在一起最常交流的,也是“今天你的熊猫抱了谁的大腿”,“我的熊猫又干了什么傻事”。这种真切的亲近感可能是一般人很难体会到的,而同样难以体会的,则是他们被熊猫或咬或抓的伤痕,还有24小时监护的紧张与疲惫。“能一直留在这里的,还是因为真的喜欢吧。”梅燕说。

每个商圈都少不了书店

从大店到小店,从综合型到独立型,成都这座城市能满足人们关于书店的所有想象。

12月的第一天,金士杰和卜学亮在成都方所书店做了场活动,主题是“一场关于生命的对话”。俩人是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的主演,面对着台下满当当的观众,金士杰“喊”道:“周四下午,你们不应该在上班吗?”

成都方所书店的负责人称,在方所,每个月至少要举办8场文化活动,多的时候达到十几场,“场场爆满”。根据方所的统计,书店平时的日均人流量在5000到8000人次,周末则有1.2万到1.5万人次。

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曾《成都市民阅读指数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里,成都市民的阅读指数为54.84分,一年中城市居民人均阅读6.04本纸质图书、7.39本电子图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都人还是很喜欢阅读的。”成都方所书店的负责人说。她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原因之一是在这间书店的总销售额中,图书的销售占比超过了50%。在一个集合了书籍、美学生活、咖啡、展览、文化讲座与服饰等城市复合式公共文化空间,成都人对于图书本身的消费热情多少让方所有些意外。

与成都本土文化有关的图书,在方所拥有相对集中的展位,设计团队也会推出一些如明信片、成都塔便利贴等文创产品。“跟成都文化特质相符合的活动肯定也会多一些。”成都方所书店负责人称。

因为成都的当代艺术够发达,这家书店也经常邀请本地的艺术家到书店做文化分享。此外,它还和各个领事馆都用心维持关系,以争取文化资源。5月底,泰国“诗琳通公主摄影展”就选在了这里。

成都的好书店不止方所,同样以文化地标自我定位的还有言几又―一个由“今日阅读”书店衍生出的文化品牌。

2006年,今日阅读在成都成立,近10年后,言几又开了出来。它的面积高达3600平方米,将书籍、市集、餐饮、艺术画廊与文化活动等集中在了同一个空间中。

关于这家书店,有个说法是“没在名人墙拍过照就不算到过成都言几又”。走廊里,设计师陈峻佳错落布置了写着书中句子或者流行“段子”的透明塑料板,将两面普通的水泥墙面变成了顾客们最喜欢留下影像的地方。

和方所一样,言几又也开在购物中心里。在文创产品区,言几又更注重“体验”,你既可以在木器摊位上手工制作一把勺子,还可以体验一下成都当地的“草木染”技艺,亲手染上一个布袋或者一条围巾。而在二楼单独辟出的艺术廊空间里,除了可以购买到当地艺术家的书画作品,也提供了学习绘画的空间。

“成都的消费水平和对文化的热爱追求程度,比较靠近一线城市,很适合做一些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言几又品牌CEO但捷称。对于言几又来说,成都既是大本营,也是创新和试水的首选之地。2016年9月,言几又推出全新子品牌“言几又・见”,这是个把阅读和美食嫁接在一起的新概念品牌,其第一家店铺也选在了成都。

与上面这些全国连锁书店不同,起源于成都的散花书院则更坚守本土市场。

在古代,散花楼是成都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散花书院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关注和传播成都本土文化。”散花书院营销策划部经理说,因此,他们把店铺都开在了宽窄巷子、铁像寺水街和平乐古镇等文化旅游地标。

在这家本土书院,除了能看到成都主题的书架,销售《巴蜀古镇》《地下成都》和《锦城旧事》等叙写本地历史人文的书籍,还能看到涵盖散文、诗歌、美术、书法、摄影等类别的《文艺成都书系》。相应地,散花书院的“散花讲堂”也将注意力集中在成都的本土文化上,主题关于成都建筑、民俗、诗词、艺术、茶文化等等多方面。

连锁书店和本土书店之外,成都书店谱系中还有不可或缺的一支―独立书店。比如一庐书屋,它由三个热爱艺术的女生合开,售卖油画、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艺术书籍,是当地艺术类外文原版书爱好者常常光顾的地方。

几次搬迁,如今隐匿在成都一个小区中的象形书坊,更是将“独立”二字践行得彻底。整个书店全由店主老宋一人打理,他根据自己的理念选书,只接待真正志同道合的爱书之人,与其说是一家书店,倒更像是一个朋友间共享的读书空间。

无论是太古里还是来福士,或者宽窄巷子,书店几乎是成都所有商圈里都不可缺少的一间。人们总说成都人生活悠闲,从这里也可见一斑。

博物馆之城

99,是成都现有民办博物馆的数量,“博物馆之旅”,正在成为打开成都这座城市的新方式。

在青城山里转转,轻易就能感受到远离都市的平静:草木青葱,河流缓缓,小船上还常常坐着悠闲的人们。这里不仅人类宜居,同样也是各类昆虫的聚居地。有数据显示,生存在川西地区的500多种蝴蝶中,超过60%都可以在青城山区见到。

这也是赵力把他的华希昆虫博物馆建在青城山脚下的原因之一。“出门进山就能观察到很多种类的昆虫。”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说。自2011年正式开放以来,这家民办博物馆已经累积了5万多种、超过62万只昆虫标本,除了中国地区的昆虫,还有很多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的诸多珍奇蝶种,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而这些,都是赵力的私人收藏。

2016年6月,赵力收到一张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证明博物馆里收藏着全球最大的水生昆虫―一只翼展21.6厘米的鱼蛉,这是2014年7月他在青城后山发现的。

博物馆有一个相对松散的标本采集团队,由各地的昆虫学家、昆虫爱好者和一些职业昆虫采集者组成,他们所捕获的昆虫是博物馆中国内展品的主要来源,而国外的昆虫则主要通过交换和购买获得。

从小,赵力就喜爱昆虫,大学被保送进入四川师范大学生物系,如今他已是一位高级生物工程师。几年前,他投资了大约2000万元,加上政府出资提供的地皮与基建,终于将爱好变成了事业。

博物馆是一栋两层建筑,一楼展品包含全球的各种昆虫,二楼则主要展出青城山区的蝴蝶品种。指着馆里的任何一只昆虫,赵力都能很快说出它的所属纲目和生活习性。

来参观的大多是学生和游客,除了向他们介绍昆虫知识,博物馆还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野外识虫活动。“白天在博物馆观赏了标本,夜间就带他们去山里实地观察昆虫,感受会更真实一些,体会一些发现活体昆虫的乐趣。”博物馆副馆长赵希说。

对于无法参加野外识虫的观众,博物馆会在夏季的时候在展厅内布置活体昆虫展览,让观众与一些无害的昆虫互动,可以摸一摸,也可以喂食。

为此,博物馆的地下库房中有一间被专门用作昆虫养殖的温室,饲养竹节虫等可以用来展示的生物。在这个库房里,更大的空间被用来储存没能在展厅中陈列的标本,赵力称,因为博物馆的面积有限,公开展示的2万多件标本,其实只占总库存的十几分之一,而一些特别珍贵或是只此一件的标本,只有在库房里才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展出条件下的光照和氧气都会缩短它们的寿命。

库房同时也是标本制作的区域,从各地采集来的活虫都会在这里被制作成标本,根据赵力的介绍,每一个昆虫标本从采集、制作到展出,起码要花两个月时间。将来如果条件允许,赵力和他的同事们希望让标本制作过程变成展览的一部分。

对生活在昆虫聚集地的周边社区,这个博物馆多少起到了些教化作用,赵希说,博物馆建成后,常常有青城山区里的村民送来捉到的昆虫,那只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全球最大水生昆虫,最先就是由村民发现,然后找到赵力去做鉴定的。

作为成都的青少年野外科普基地,博物馆希望能够提供给孩子们更多实际接触昆虫的机会,“很多城市孩子根本没见过昆虫,不接触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对昆虫有兴趣。”赵希说。

实际上,青城山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博物馆村落,除了昆虫博物馆,还有乌木艺术博物馆、皮影艺术博物馆、赵树同艺术与收藏馆、青城山道源博物馆等馆。这些博物馆都不是政府组织,而是民办的。在这个聚落中,人们可以看到目前只在成都平原被发现的“古乌木”、从明清至今各个时期的皮影,以及根雕等各种来自民间的收藏品。

而在整个成都,除了青城山博物馆集群,大邑县和龙泉驿区还有另外两个与之规模相当的民办博物馆聚落。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市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已经有99家,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通过参与国内、国际等有关昆虫的科研项目,能够获得一些科研经费。此外,销售文创产品和出租标本、举办商业展览等途径,也是获得收入的方法。

与华希昆虫博物馆一样,这些民办博物馆在承担教育普及的功能之外,也都在各自寻找自己的持续之道。通过提供川菜试吃和织锦演示等“体验式”的展览,川菜博物馆和蜀锦织绣博物馆已经成了成熟的旅游景点。以近现代文物为主要藏品的建川博物馆,则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实现了每年近2000万元的盈余。

第7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学习兴趣;自然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66-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通过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但笔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也发现,在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为了更好地发挥生物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应从学生兴趣和教学需要出发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程资源是为学生服务的,开发出来的所有的课程资源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善于换位思考,不能仅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能力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满足教学需要,提升教学效果。如,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动植物是什么,最迫切了解的生物知识有哪些等。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或在校园的适当位置开辟园地,设置相关知识专栏,系统地介绍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知识;或在生物教师指导下成立兴趣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自己动手动脑,研究、探究相关知识;或与学生家庭合作,与家长结合,让学生在家里练习栽培感兴趣的植物或饲养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观察记录。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应立足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资源开发时,应充分了解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色优势,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环境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课程资源。一方面利用好校园内的自然环境资源。如,可将学校的绿化美化与生物课程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利用学校的边边角角种植适宜本地气候的各种蔬菜和花卉;在通道两旁可种植龙爪槐(乔木、被子植物)和侧柏(裸子植物);在操场四周种植植株比较高大的杨树(被子植物)、雪松(裸子植物)。如果空间允许,可在校园内开挖一个小型鱼池,养殖鲫鱼、鲤鱼、金鱼、青蛙等小型鱼类和两栖动物,既丰富了水体生物,又可应用于教学。池塘里换下的水可浇灌蔬菜、花卉,清理的淤泥可作为有机肥施入苗圃中,这就构成了一个小型的生态农业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成本投入,又不产生垃圾。水体中还可种植一些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清洁水体,又具观赏性。通过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校园建设的结合,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生物学习和素质培养的现实课堂。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校外的自然环境资源。如组织学生到本地旅游区(如唐山市区内的南湖风景区、北部山区的长城风景区、南部沿海的湿地风景区),研究区域内独特的生物种类、分布状况、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特征,让阔大的自然空间成为学生成长的大课堂。

三、应围绕回答和解决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成长。他们通过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及社会成员的互动,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许多问题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生物学的。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当地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把学生的所思所想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比如,围绕大家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组织学生到蔬菜种植基地,一起研究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到畜禽养殖基地,一起研究科学繁育和饲肥;围绕水体污染和污水的处理、达标排放,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参观,一同思考污水的微生物无害处理方法;围绕城市绿化美化,带领学生研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如何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及其组合;围绕近年来近海海产品数量和质量下降问题,带领学生到沿海地带,分析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环境保护和禁渔休渔等整治措施。总之,通过与地方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当地的生物资源利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以及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有一个初步了解,让学生探寻那些最现实、最可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应做到有形和无形资源并重

第8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没有看到的甚至闻所未闻的动植物,接触了我国甚至世界前沿的技术和科技成果,这让我们非常兴奋,也大大地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虽然这只是一次实习,但对于我个人的意义却是不同寻常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让我们这样的新一代大学生感到自豪不已,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和很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自然,缩小差距甚至超越的重任就落到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肩上。要肩负其这样的重任,我们要学习和锻炼的东西很多,而实习的目的也恰恰在于为我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研究创造条件。下面,我从我们参观的几个地方具体谈谈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收获和思考。

7月5日我们参观了上海动物园。这真是一次难忘又轻松的旅行!因为动物园之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多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许多在屏幕上看到的面孔立体地展现在面前,真的很激动。当然,和以往去动物园玩不同,我们不但要认识这些动物,还要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等。比如说众所周之的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种,生活在中国中南部,这些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华南虎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动作却很敏捷,而且善于游泳。另外,我国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大多数人对它们很熟悉了,尤其是黑白相间的毛色和招牌式的“黑眼圈”,但是如果不是在动物园习得,我们都不知道,大熊猫一天之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吃食或者睡觉,极少数时间运动。这些之前我们都是不太了解的,通过亲身实习,我们懂得了更多的相关知识。此外,我们还参观了金丝猴、天鹅、黑猩猩等动物,每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物园就像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成千上百种动物。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也懂得,每一种动物都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观赏的乐趣,也维系着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任何一种动物的绝种或是数量锐减都会严重影响到生物圈的平衡,给人类带来不便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所以说保护濒危动物,杜绝使用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刻不容缓。

7月6日我们参观的是上海植物园。上海植物园占地81公顷,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园内设有盆景园、牡丹园、蔷薇园、竹园等十几个专类园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参观植物园是一件令人舒服又愉快轻松的事情,因为植物园的环境真的非常好。难以想象,在繁忙的上海,还有那么干净安静的地方。植物园里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可观,各种各样的,见过的没见过的,使得植物园的空气格外清新。很多植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可产生特殊气味的香樟、有“活化石”之称的裸子孑遗植物水杉、上海市花白玉兰等等。实习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寓学于乐,在参观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这种方式学来的知识更容易牢固地掌握。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把玫瑰和月季混淆,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月季叶少,通常3~5片,而玫瑰则有5~9片,此外,月季刺少,玫瑰刺多。再比如说,阔叶植物具备以下的特点:灌木,羽状复叶对生,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还有,竹子都有竹鞭,竹鞭分为散生、丛生、混生三种,竹子用竹鞭来繁殖。参观完植物园我不禁感叹,大自然是这么神奇。以前,我总以为植物在我们的生活起的作用仅仅在于美化环境、提供美感享受上,这次参观让我体会到,植物的作用不可小觑。香樟可以防虫蛀,所以是制造家具的上乘材料,银杏的果实、叶都可入药,可以降血脂。同时植物和动物一起构成了生态平衡,与人类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现象,保护植被,给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以便于为人类更好地服务。

7月8日,我们的目的地是上海海洋大学鱼文化博物馆。这里展现的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鲸。抹香鲸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该博物馆的主藏标本,来自2001年5月不幸死于琼州海峡的抹香鲸。鲸的类型很多,抹香鲸是大型齿鲸,鲸喷为S型,可以潜至水面以下2500米达2小时。白鲸属于小型齿鲸,我们熟悉的蓝鲸是最大的须鲸。大翅鲸从上看头部宽圆,气孔到喙端平坦,上有许多节瘤,胸鳍约占身体的1/3,无背鳍。一般情况下,鲸上下摆动尾片向前游动,与一般鱼的左右摆动有所不同。鲸的游速一般为5~8km/h,最快可达56km/h。其实,与人类相似,鲸也有肚脐眼,鲸的洄游是为了寻找食物。我们都知道蓝鲸是生活在海里最大的哺乳动物,除了鲸类,生活在海里的哺乳动物还有海豚和鼠海豚。鱼文化博物馆里的与丰富多彩。据介绍,最早的鱼是4.5亿年前寒武纪的圆嘴无颌的鱼,常有囊鳔,只有鳐鱼、鲨鱼无此器官。鱼类的侧线是感觉器官,决定鱼类运动时的方向。在鱼文化博物馆见到了色彩斑斓的鱼类,令人大开眼界。这和我们平常对鱼的理解有所不同,没有想到鱼也可以这么千姿百态。研究鱼类仿生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束语

不知不觉,5天过去了。我们度过了充实而愉快的5天。虽然天气非常炎热,我们几乎每天顶着炎炎夏日到处参观,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外出参观的浓厚兴趣。见到了没有见过的,听到了没有听说过的,这次的实习,对我来说真的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通过这次的实习,培养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这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再一个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应当首先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积累经验,更从容冷静地面对今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虽然实习结束了,但学习却没有结束,实习给我带来的思考和收获也不会结束,好好总结思考,我相信,这次的实习会成为我今后学习生活中的风向标,在迷茫松懈时为我指明方向

第9篇:大熊猫生活习性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创造……?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才会增强,下面我就从教几年来积累的经验谈几点认识:

1.每一节实践活动课都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乐学,在课堂中才有更多的话要说要写,才会更有表现欲望,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余文森教授曾说:“老师对课堂控制得太严,学生的生成性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为使劲会把学生往他预先的设计上引导,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真正高效的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乐学,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感悟,让师生在互动、对话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学语文每单元的口语交际就是一门切实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交际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情感。上好口语交际课对学生习作也能提供大量的素材,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做到这些就必须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来说、来表演、来写,当然这也需要学生和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查阅大量资料,这就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学生五单元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扮演大熊猫,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立刻消除了学生紧张的情绪,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向我问好,给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询问我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长特点等,由于在课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所以学生的问题我一个个都解决了,孩子们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知道了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在我的积极表现之下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知道的奇妙的小动物展示给大家,有的猜谜语,有的讲故事,还有的干脆跳起了美丽的孔雀舞,看着孩子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唱呀跳呀,教室里仿佛变成了动物世界,动物们在聚会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孩子们不仅仅拓展了自己对动物的只是,而且还真正喜欢上了上口语交际课,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口语交际课一直上的很精彩。现在他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不论是上课发言讨论,还是课下搜集材料都不是负担,因为他们乐在其中!所以一堂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是受益无穷!

2.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学生在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的范围内,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学会使用视听媒体,收看有益节目,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以学增知,以劳辅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1 使用各类媒体,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思考记录习惯,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可以设置一个“每日信息”摘录本,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媒体收集信息,选择重要的一些内容,写在摘录本里。并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还可以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养成关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我班学生从一年级时就有摘抄本,到现在他们快上四年级了,有的同学都有一大本的好词好句,每次写习作时出其不意的用到一些古诗文,让人说不出的喜悦。

2.2 开展实践竞赛。综合实践活动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内化知识,运用知识,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实践竞赛不失为一种良好途径。如组织开展“护蛋”比赛。比赛的具体操作设计可以这样进行,赛前宣布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蛋,要求大家在吃饭、睡觉、上学时间随身携带一个生鸡蛋,看谁能在一天一夜时间里出色地保住这个蛋不破。活动结束后还要评出‘护蛋大王’,予以奖励。实践证明:孩子们兴趣很浓,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此次竞赛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呵护一枚蛋都那么费功夫,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情呀!回去后孩子们给父母端茶、倒水,干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家长们不变反应我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

3.1 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想象力。通过不断充实课余活动,让学生在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观察现象,领悟课内教学无法渗透的奥秘。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的意向,培养创新能力。比如一年级的口语交际《动手做做看》就是这样学生先动手然后说出做手工的过程,既动了手,又动了脑,还培养了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