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

第1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论文摘要:要实现“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并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必须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的“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并不断提升教学反思的能力,应知晓教学反思的内容,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更应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学日记反思法

教学日记反思法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把当天的教学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的反思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可见,教学日记的重要作用。教学日记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之举,也就是取得的达到或高于期望值的成就。即教学过程中达成预设目标的措施,教学手段运用得当的体会,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情况等;(2)不足之处,也就是低于期望值的结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总有须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对不足之处的记录可以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对这些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深刻地剖析,提出修改措施,或写出“再教设计”,即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3)创意之点,这里所说的创意指教师的创意和学生的创意,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顿生的教学灵感,学生的独创性见解等。总之,教学日记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贵在坚持,贵在及时,若能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聚沙成塔”的效果。

二、教学案例研究反思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事件或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案例的选择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价值性等原则。所谓真实性,是指案例发生在真实的教学中的真实的教学“故事”;所谓典型性,是指作为研究样本的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所谓价值性,是指案例应具有研究探讨的价值。教学案例的素材可以是:(1)研究自己的教学,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2)观察同事的教学,从中搜集案例;(3)与学生谈心,从学生的口中搜集案例。教学案例搜集之后,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工具,对教学理念、学生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理性反思。例如,在教学中常见到这种现象:一些教师对学生做错题的处理方法是错一罚十,甚至错一罚百,而学生尽管苦不堪言、极不情愿,但还是照办,其结果是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同类型题仍然出错。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师必须依据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为指导,深刻地剖析和反思,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交流对话反思法

新课程强调,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对话,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交流对话反思是通过与其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来进行反思的方法。我们知道,教师的个人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请同事参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分析,提供不同观点,聆听“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反思。为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向同事叙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同事的看法,使自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促进反思,“请进来”即邀请其他教师光临自己的课堂,请他们指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须进=步完善之处;“走出去”即走出自己的课堂,走进他人的课堂,观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除了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对话反思外,还应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眼中认识自己”。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理解、信任和宽容的氛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坦诚交流,达到预期效果。

四、教学录像反思法

教学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况用摄像机录制下来,课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提出活动化的教学观,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可以作如下反思:课堂上,用于教师讲话的时间和学生发言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是否足够;教师是否常常微笑,实施“微笑教学”策略;是否经常对学生做出表示认可的反应,如鼓励性地点点头,激励性的评价等;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还是新课程倡导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等等。

五、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第2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课堂有效性,指的是对一节课最终目标的设定能否真正实现,而这个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协调发展并被学生接受的过程。中学历史是一门思想性和教育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历史教学就是要追求效果、效率。

一、深入了解学生学情

对于熟悉的人,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进行思想沟通;对于师生之间,为了让教学更容易进行,我们也需要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是比较难以吸收的,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意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重点和非重点区分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二、尝试建立有效课堂

所谓“有效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备课、课堂授课和学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如在讲“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时,我想利用开放自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此时我国的文化是如何辉煌,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我首先抛出话题:为什么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往来很频繁?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原因之一是隋唐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无限的魅力。我抓住机会问学生:你认为隋唐文化中哪些方面最具魅力?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诗歌。我接着又问学习隋唐文化内容时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的答案不同,有的希望了解唐诗,有的想了解莫高窟,还有的想欣赏那时的服装和字画艺术品,

等等。

三、积极开展合作探究

教师在授课时,尤其是历史课,我们应该注意将教师“讲”与学生主动“探究”互相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搜集大量有关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比如,在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我先用简单的总结加以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是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然后让学生之间讨论。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讨论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反应敏捷、表达机智并且有理有据。

四、主动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应成为历史教师的职业习惯,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对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研究,才能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

1.随时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论。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研究的动态,加强历史理论的研习。为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鲜活的素材,实现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零散的教育之珠,串成精美的教学之链。

2.做好案例研究

案例就是在真实的历史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典型的教育案例,均源于对已发生故事的反思。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典型经历的机会,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

是教师理性的反思,使教师更能登高望远,把握好历史课堂教育的方向。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能够高效且有效,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教师一定要将学生的潜力发挥、挖掘出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到理想的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筱新.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3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师 有效性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一、确立培训对象,以促进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对象的确立是培训工作有效性开展的前提。我们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与教育教学经验为主要依据,新教师为起点,并依对象确定前后接的层次和层递的对象。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划分为三个层次:“新手型”教师与熟练型教师与骨干型教师。“新手型”教师是指刚刚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二与三年的教师;熟练型教师是指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四年以上并且接受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教育的教师;骨干型教师是指有比较高的学历与知识水平与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与教育教学成绩较突出且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

二、设计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发现,不同层级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不同需求,对以前的院本培训比较反感,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的特点,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新手型”教师

对于刚刚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处于角色的转变时期,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环境。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一些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因此对他们而言,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授和积累是最重要的。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等。

(二)“熟练型”教师

熟练型教师已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能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能对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他们渴望向骨干教师转变,提高自已的教学与教研能力。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教学理论与研究、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以及疑难解答等。我们旨在为教师解读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提供理论依据,又能提高他们在实践与理论与再实践过程中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选择培训模式,以适应不同层级教师的特点

(一)“新手型”教师

(1)集中讲授式。集中进行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考核,使教师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讲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使教师尽快了解与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导师带教式。以镇学科带头人为导师,县教师进修学校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通过传与帮与带,帮助其掌握课堂教学技巧,把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教学实践。通常表现为听导师上示范课,和导师研讨教学问题,和导师研究教案。

(二)熟练型教师

(1)典型案例式。主要是选择全国一些的典型教学录像,以案例的形式放给学员观看,或聘请一些全国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来给学员上示范课,学员通过与优秀案例的比较,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吸收优秀教师的优点,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2)互动交流式。学员之间的探讨与交流能使学员彼此之间产生巨大的思想火花,我们遵循“平等参与,形式不限”的原则,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教师和镇语文学科带头人应当参与,帮助学员分析与审视个人的知识与教学思想观念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通过自己的反思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

第4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生成

随着素质教育潮流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被推崇到一定的高度,回顾教学改革历史和相应措施,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笔者试图从四个方面论述反思型教师的生成途径。

一、教育理论学习,积淀反思基础

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反思意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烦恼主要是对教育理论和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熟练,不透彻。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学术积累会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教育理论的积累和学习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倾听专家讲座。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讲座会帮助教师思考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启发、引导教师反思。第二,广泛阅读教育教学著作和文献。读书活动对于丰富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有重要作用。任何行为和活动都是离不开其理论的积淀和学习,同时这些理论也反作用于教师的反思活动。

二、反思案例记录,教学日记撰写

教学反思案例是教师讲述自己在教育生涯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对自己心灵触动较大的事例。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教训,结合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典型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教学案例的记录,加强教师在传统的教师教育情境中可能难以产生的理解,洞察和移情,促进自己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教师在记录反思案例的过程中要发掘教学中的“闪光点”寻找自己和同事的典型教学事件案例,建构适合自己的解释框架,帮助自己反思。撰写教学日记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中的不足与不良行为习惯,进行自我检讨。教学日记提供给教师倾听自己心声的空间,倾诉自己的烦恼,静静沉思,总结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观念理性和相应的技术理性的结构体系。如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是否妥帖,亲和力和幽默感是否具有等。

三、与同事相互观摩,以讨论促反思

教师通过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借鉴他人的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及时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这种观摩借鉴的思想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反思的活动。不仅要观摩同事的教学活动,还要自己观察自己,可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进行,然后在课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认真看自己的教学视频或听教学录音,和同事交流或者自己认真研读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找出问题并发现亮点,问题及时解决,优点继续发扬。教师自己单独的反思活动通常也难以深入,难以达到最好的反思效果,毕竟自己的反思会受已有的主观思维和定势效应或刻板反应的影响,所以教师无论在观摩自己还是同事时,都应该养成和同事或专家讨论的习惯,思考只有通过讨论和交流碰撞才会产生思维火花,才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思维。教育管理者应创设交流平台,设计议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教师更多地与同事进行交谈。还可以通过学生提意见的方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征求自己的学生的意见,并把意见做记录或记反思日记。总之要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人脉,拓宽视野,放飞思维才能全面科学的反思自己的教学。

四、提倡行动研究,在实践中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在课外贯穿和渗透,教师要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教师不仅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同时也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只有融入学生,才能和学生心灵碰撞,产生共鸣,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发展,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借助行动研究,在综合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构建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更好的促进教师的反思活动。新时代的教师还应积极申请和建立科研课题,在行动研究过程中以科研问题引导和开拓自己的反思思路,通过科研促反思,以反思推进科研进程,做一名教学科研于一身的反思型教师。

反思型教师的形成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要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逐步养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建立自我反思机制,努力追求反思型教师的目标定位,同时离不开相关利益群体的支持和硬件设施的配套,如教育管理者的支持,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以及现代教学教具的辅助等。

参考文献:

[1]Carr.W Kemmiss.S.BecomingCritical[M].Lewis:The Falmer Press,1966.

[2]粱忠义,罗正华.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第5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马龙县教师进修学校云南马龙655199

【摘要】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是我们每个培训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培训者要更新培训理念,科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采用有效的培训方法,培训后要及时进行跟踪指导,认真总结和反思,对不完善的地方要进行改进,为下一步的培训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

关键词 教师培训;更新理念;改进方法;总结反思

The teacher continue education the training want renewal principle, improvement method

Shu Gui sheng

【Abstract】How exaltation the teacher continue education training quality is we each training have to want earnest thinking of problem.Want exaltation teacher to continue education training quality, training want renewal training principle, science reasonable constitution training contents, adoption valid of training method, training empress want in time carry on follow instruction, earnest summary with introspect, want to carry on improvement to the not perfect place, is next move of training work dozen very solid foundation, only have so then can exaltation the teacher continue education training quality.

【Key words】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Renewal principle;Improvement method;The summary introspect

作为一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者,研究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本文以作者多年的继续教育培训经验和深入实际对参加培训教师的了解和研究,就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谈点自己的观点和方法以期和大家共勉。

一、培训者必须更新培训理念

1.要树立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培训者必须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了解他们现实的需求,更要了解他们潜在的需要,还要去研究他们发展的需求,在培训的内容、模式上,应该尊重培训对象的选择,在充分尊重培训对象的基础上来确定培训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丰富。转变培训理念就要求培训者要尊重培训对象的现状和需求,按需施教,这样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2.要树立培训者首先是一个研究者的理念。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需要探讨。这就要求培训者首先要是一个学习者。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转变角色,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成果,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学习者,才能做好培训者。同时培训者还是一个研究者和合作者。培训者必须要研究教学、研究培训,要与团队合作与培训对象合作,才能提高培训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其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培训质量。

3.要树立培训对象是重要培训资源的理念。培训者在培训时不仅要开发文本、环境和社会资源,同时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培训资源,教师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样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特别注重开发生成性的资源,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要转变将培训对象仅仅作为是被动的接受者的传统观念,要将培训对象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资源的提供者,要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他们的经验,注意在培训中互动和交流时生成资源的捕捉和开发。

二、培训内容的设立要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1.设置培训内容时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确立科学的培训内容是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培训内容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研结果要进行分析,要从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出发来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对象的需求往往从现实出发,多是自己实际工作要碰到的难点和困惑,往往重操作、重技能、重现实的多,而对能力素质的提高、考虑发展的需求较少。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必须站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既要注意教师现实的需求,又要考虑他们发展的需要,既要解决他们操作层面的问题,又要研究他们理论支撑和知识拓展的核心问题,总的来说,教师培训工作应以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培训内容模块,帮助培训对象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其可持续的发展。

2.培训内容设置的现实性。通过调查分析,在现阶段教师培训内容主要应在下述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理论,解决教师理论基础,以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管理及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开展新课标的基本理论学习,让教师们把握新课程的原则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为老师上新课程理念下的展示课,启发和引领教师去适应和实施新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引导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仅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成果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培训时要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是为培训内容服务的,培训者在进行培训时要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法。

1.反思性教学法。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即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凭已有的实际教学经验优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在教师培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把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融会贯通,反思重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学案例研究法。教学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典型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过程的记录与再现、反思与探讨。培训中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触并处理大量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案例让教师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分析,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审视教育实践,在真实背景和个人体验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者在分析教学案例时,不仅要从案例中指出理论要素,从经验上升为理论,更要从案例研究过程中使受培训者得到实践性知识,得到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启示。

3.问题切入法。从培训对象本身存在的困惑出发,结合培训目标,就某一带共性的问题由培训者列出专题,在进行讲座的前提下,将问题作为深入进行研讨的专题,让培训对象共同参与,这种研讨有利于激活培训对象潜能,促进提高培训对象总结反思能力,还有利于教学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要做好培训后续工作

第6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是指高中数学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教育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再思考的过程。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以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教学基本策略、教学基本模式和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

一、 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高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更多的是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因此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扎实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我的作法一是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二是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把自己积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对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很大;三是积极参与或申请主持省地级教育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极大地提升理论水平。

2.丰富数学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学名著、数学学学术论文、数学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数学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四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和说课、评课等的学习扩大案例的选择面。

三、教学基本模式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的效率,也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不少教师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几个误区:(1)为了追求学校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小组合作学习的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不该小组合作学习的也让小组合作完成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为完成课程安排内容,学生还没得出结论达成小组共识时,合作学习被叫停;(6)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四、应用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反思

某些学校把是否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是否是新课改教学活动的标准之一。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这种直观的知识展示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引用到教学当中。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老师板演的时间。也是我们新课改所提倡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也要考虑学校及所在地区实际的条件,盲目的强制要求采取这种方式,只能使得老师把应用现代多媒体当做应付检查听课时必需的表演。从而走入一个认识的误区,采用多媒体就是新课改。对于那些对新课改认识不深,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硬件的学校的老师,认为自己条件不具备,从思想上放弃新课改政策的执行,对没条件的学校课改的评价也是不公平的。

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长期不懈的教育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更新教育理念,我们要积极准备,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课型的需要和学习者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手段呈现和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让新课改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们。

参考文献:

第7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一、提高专业素养,加深理论研究的反思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除了要依赖于自身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外,还要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对象进行反思,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每一位施教主体,甚至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应激状态及教师的应变处理方法等对具体教学行为的反思更需要以一定的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从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中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1.彻底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行为。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最根本的区别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原来的以灌输为主,转变成为和学生一样的学习参与者,首要的任务是彻底更新教育理念,在教与学的互动中,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教师专业知识修养

学科专业知识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更好适应教学改革的根本。高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开展教学反思也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将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撰写成物理学术论文,看相关的物理著作,从名家的理论中汲取教学养料,然后经过教学实践,内化为自己教学中的独特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教学中,长期坚持,教师的专业修养想不提高都难。

二、研究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实施课堂教学,应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研究物理课案例

“所谓案例,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例,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物理课的案例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途径:

(1)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写案例;

(2)从别人的课堂中捕捉灵感写案例;

(3)从平时搜集的书面材料中写案例。

我在设计《宇宙航行》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同学们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就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时,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也有的同学辩论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如此等等。

很多同学在教师抛出问题后,都能积极踊跃地回答,课堂上很快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氛围,而我要的知识结论也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答案。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中产生对知识探索的渴望。

2.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涉及课堂全方位、内涵较丰富。同事间互相听课,能让教师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激发教师蕴含的教育灵感,在听课的过程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教师间的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在细致观察之后的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认真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8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激增,一大批地方高校应运而生。然而原有的地方师(专)范院校基本上办成了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教师教育专业“被边缘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突出表现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滞后、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不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不能适应我国走向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和基础教育现代化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我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对于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目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对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素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相对陈旧空洞

1、教师教育类课程门类少,课时比例小

我国多数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仍然沿用“老三门”(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或“老四门”( 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尽管在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有所增加或侧重,但调整力度和幅度不大。一是学分或课时量不足,据我们对省内几所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课时(学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育类课程只占整个课时计划学时(学分)的7%―10%左右。以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为例,湖南师范大学约占总学分的6.0%,湖南理工学院约占总学分的5.9%,衡阳师范学院约占10.6%。二是课程门类单薄,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整。缺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教育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三是课程性质单一,或多是必修课,鲜有选修课;必修课中又多是理论讲授,实践课时严重不足。同时,课程采取的是一门课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的授课方式,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是教师教育专业特色之所在,也是培养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教育类课程课时过少,所占比例过小,难以突显教师教育专业的性质。我们在这为数甚少的课程门类和课时中,追求高质量的师资,希望培养的教师能够既懂教育教学的理论,同时又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未免有些不现实。

2、课程内容更新缓慢,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对接不够紧密

一名即将从教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本应对锤炼其教育教学技能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将从这些课程学到怎样备课、上课,怎样组织教学环节,怎样做班主任,一言以蔽之,怎样做一名令学生敬仰的优秀教师。现实却告诉我们,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习已变成了许多学生的“包袱”。除教师讲授和学生努力的原因外,课程内容缺乏充分的理性魅力和实践价值也是重要原因。据调查,只有3.3%和25.4%学生对现有教育学教学内容表示“很满意”和“满意”,有2.3%和24.7%的学生对心理学教学内容表示“很满意”和“满意”,其余大部分学生均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满。课程内容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性、国际性和最新的教育思想与学术信息,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独立的内容构成,关键是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各种鲜活的问题或案例在课程中难觅其踪。重刻板的原理罗列,重概念、定义的解说,重理论根据的陈述,却忽视了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这样的课程和教材自然很难吸引学生。

(二)教学方法依旧单一、老套

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师资缺乏对基础教育实践的关注,缺少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采用的是应然的研究范式,是“是什么?”“应如何?”“应该怎么样?”的阐发,多是从理想的、理性的价值出发,追踪一种自上而下的理论视野,而不是自觉地进入研究的“现场”,参与教育实践,反思教育实践,改进教育实践。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存在就书本讲书本,不注重知识的创造过程和思维方法,不注重师生的情感体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影响了学生对教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致使学生与课程之间失去了互动对话的机会。此外,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对现实教育情景的体验和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即使是与社会实践相连的内容,也往往以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看材料的方式学习。这种不能把理论与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联系起来,把理论孤立于实践应用之外,结果是讲教法的教师不懂教法,传授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学无艺术性可言。教师进行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很难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科学的教学理念,更难以培养学生形成精湛多样的、灵活变幻的、富于启发性的高超教学技能。再加上这些年高校扩招,班级规模较大,学生根本没有锻炼的机会,导致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每况愈下。

(三)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1、实践课时偏少,教学实践训练不足

教师专业知识应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教学科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教师具有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即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1]。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践基础薄弱,如前所言,教师教育类课程不注重实践性知识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重教轻学,学生缺乏从教的经验,缄默性知识欠缺。此外,教育实习前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训练。目前,地方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前只安排一至两周时间进行试教,学生既要备课写教案,又要上讲台试讲,由于时间太短,指导教师能听每个学生两节课就不错了,指导教师和学生都很难做到如何发现不足和改进教学。

2、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短、模式单一,忽视反思性环节的引导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形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实践经验的获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国外特别重视这一环节。比如美国的教育实习占职前培养内容的20%,英国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0周。我国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也长达一年之久,目前我国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习和实习时间只有8周左右,约占总学时的4%[2]。学生在在实习期间只能上5―7节课甚至更少,而目前的教育实习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实践,而忽视了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反思行为养成的首要环节。

3、实践教学的考核不健全。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各门课程的实践考核,大多是占平时成绩,这还要根据任课教师的安排来决定,占总分比例较少。由于考核不严格,教育见习、实习只是走走形式,学生不去中小学见习、实习,到时开个介绍信,写个报告完成了事,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思路

(一)加大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时(学分)比重,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体系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体系。要适当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比重,确保学时(学分)占整个课程总学时学分的10%以上,在课程门类(如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性质(如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学时学分比例等方面要注重平衡。

2、拓展教师教育类课程,增设师范特色、应用科学、前沿学科等课程,比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小学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实验等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CAI课件制作等课程与实验课的教学,强化活动课程,开发潜在课程,增加科学课程、艺术课程等。

3、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学时(学分)比重。一是夯实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框架体系,讲授内容力求精简,有案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时补充当前较新的教育理论知识。二是强化教育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结合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和训练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比如,导入新课的技能、板书技能、结课技能、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能、课件制作技能等等。三是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内容,既包括能灵活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分析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又包括课程设计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维持教学常规的能力、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课例分析评价的能力、课堂教学反思能力,还包括教育智慧、教学仪态。四是重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内容。等等。

4、改革培养模式,在原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3+1”(三年学科专业教育,一年教师专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将学科教育与教师的专业教育分离,使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多种选择的途径。也使得选择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受教师的专业教育。为此,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应重审课程,通过增设、融合、提高、加强等多种方式,达到加强基础、更新内容、拓宽层面、注重交叉、通向前沿的目的,并特别注重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联系。

(二)注重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实践性,重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和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从教育生活实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找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讲清基本概念,防止繁琐的抽象名词的推导与诠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概念、原理、原则等的精神实质和内涵,以及它对教育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突出重点和难点,抓住疑点,结合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包括教育书籍、报纸、刊物,以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和了解中小学教育实际,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采用观摩教学录像的方法,边观摩边分析。

3、采用案例教学。尽量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例子讲解基本原理,提供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进一步理解教师教育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比如运用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实例和在职教师授课的典型课例,甚至把各学科教育学的课堂搬到中小学课堂去,等等。

4、运用“师生互位”教学法。即采用角色置换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教师走向讲台,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学结合。具体来说,以现行教材为基本载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向讲台扮演教师角色,利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把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或学生自定的教学内容讲给本班同学听。组织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集体研究、个人撰写教案、课堂讲解、全班讨论等活动,从而使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健全专业情意,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3]。

5、运用“微格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模拟实践,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直观、生动、全面的反馈,促进他们教学技能的形成,又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

1、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环节,调整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比例,使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实践环节达到50%以上,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达到25%以上。运用“师生互位”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采用观摩分析教学录像等方法,并举行教学技能比赛活动,促进学生课堂执教水平的提高。并重视教育实习前的教学技能训练,训练时间增加到两周,指导教师对准实习生的试教严格把关。

2、健全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制定并完善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加强各门课程的实践考核,提高实践考核占课程总分的比例。

3、加强学生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以及教育科研等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培训班、开展竞赛活动等形式落实。

4、重视教育见习和实习改革,引入反思训练环节

(1)延长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使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占总课时的6%―7%左右。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习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时间在总量上越来越充裕”, 延长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缩短适应期。

(2)在教育实习模式上,注重“见习”和“模拟实习”的作用,打破一次性见习和实习,使教育见习和实习贯穿于教师教育全过程。每次见习和实习都带着具体的任务和目的,开展专题见习,做到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有效结合,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的培养。

(3)引导学生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分阶段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为学生实践反思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为引导实习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在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对话交流反思,即通过师生(指导教师和实习生)对话、生生对话交流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录像分析反思,即让实习生对照录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师生共同对这一教学行为进行探讨,提升实习生个体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典型案例反思,即对实习的典型案例进行反思,采用临床教学或观看录像、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角色扮演、访谈、座谈、辩论等方式,利用视、听、触、表达等各种手段,引导实习生思考、自我检测、多向交流,从而改进教学行为[4]。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J].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128.

[2]国筱端.国外高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6).

[3]何基生.“师生互位”教学法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4).

[4]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第9篇: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育机智方法问题策略

“教育机智”,单看这一教育术语,似乎很是抽象,它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斯林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抓住各种生活情景,运用适当的方法,随机应变地进行教学,使教学更生活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育机智。那么,怎样在活生生的教育教学中做到有教育机智呢?下文通过从自身经历的教学实践中提取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培养机智。

一、案例描述

案例一:把学生带进自然界

我在教学《秋天的雨》[1]这篇课文时,发现读懂这篇课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的切身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

生:树叶黄了。

生:果子熟了。

生:大雁往南飞。

生:开了。

我发现孩子们回答的都是别人已经发现了的,并已写在书本上的,这些决不是他们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怎么办?我的眼光投向窗外,现在不正是秋天吗?偌大的校园已是满目秋色,秋天不就在我们身边吗?于是,脆领着他们来到操场找秋天。

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欢呼雀跃着在校园里散开。二十分钟过后,同学们带着秋天的快乐和收获回到教室。对秋天有了些自己的感受。

师:现在请大家说说你找到的秋天。

生:草都枯萎了,踩上去软绵绵的。

生:我们还在上面摔跤、打滚,一屁股摔在草地上,一点也不疼。

生:我发现操场上草丛里开满了这种花。(他还采了一些带到班上来)

师:能向大家介绍、描述一下这种花吗?

生:它的茎是深红的,叶子很小,也是深红的,花是粉红的,样子很像桂花,可是它却散发着辣气。(大家争相传闻)

生:我还采到了这种紫色的野花。(举起花来,大家很惊奇地欣赏。)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人。还有与众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们几个人跑到围墙边,发现围墙上爬满了扁豆藤,起先我们不知道那是扁豆藤,风一吹,我们才发现叶子里藏着好多弯弯的象小月亮似的扁豆。

生:我发现盖在落叶底下的小草还很嫩,象春天的小草一样绿。

……

孩子们的发现令我吃惊,怪不得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秋天已经写在他们快活的眼睛里。应该说他们对秋天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就应及时把这种感受引进课文里。

师:轻轻的,轻轻的,趁我们没留意,秋天已经溜进我们的校园里。现在我们再一同去看看《秋天的雨》,跟着作者再次感受秋天。相信你们会和作者一样的喜爱这美好的秋天!

接下来对课文的品读、欣赏时,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点体现在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读里。

案例二:教案在学生的举动下改变

教学设计是死的,但是教学的对象是灵动的,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灵活的。教育的机智就在于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情况、学生的表现,及时地调整教学的策略方法。

这一天,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麻雀》[2]后,下课了,我正要离开教室。突然,学生秋萍拿着彩云的书向我跑来,说:“老师,您看!”我拿起书一看,只见课文插图已经沾满铅笔灰,上面添了框儿,还写了许多歪歪扭扭的字。我正要发火,仔细一看,猎狗上方的框里写着:“小东西,我要吃了你!”小麻雀嘴边添上:“妈妈,快救我!”老麻雀上方是:“站住,我要跟你拼了!”看清了内容,我不禁莞尔:这小家伙,想得还挺合情理!秋萍见我半天不响,问:“老师要不要把彩云叫来?”我略一思索,说:“把书还给她,我下午再处理。”只见秋萍拿着书往彩云座位走去,边走边说:“这下你可惨了!”

回到办公室,我拿起教案看了看,下午的任务是分析理解《麻雀》的四~七自然段,总结全文,想着刚才彩云插图上的画面,心中不禁有了这样一个方案:

下午,我基本照原计划上课,但当学到猎狗走近小麻雀时,会适时地问:“请你们替猎狗想想,他这时正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当麻雀落在猎狗前让学生做老麻雀的动作,想想说一说老麻雀“绝望地尖叫”会叫些什么?;而猎狗愣住了,他在想什么?有了读的基础,学生对课文很熟悉,当我提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现摘录其中的一些对话:

猎狗:“呀,这么小的麻雀,味道一定十分鲜美!”

“太好了,老的也来了,正好填饱我的肚子!”

“太棒了,又来一个送死的,我老小通吃!”

老麻雀:“住手!口下留人!”

“孩子!妈妈来了!”对着猎狗,“我要和你拼了!”

“虽然你很庞大,但我不怕你!就让我死吧,不要吃我的儿子!”(男同学)

“不可以吃我的孩子!”“我绝不后退!”

“就算你吃了我,我也不让你伤害我的孩子!”

猎狗:“这真是只不怕死的麻雀!”

“她怎么不怕死?”

“你不怕我先吃了你,再吃你的孩子?”

“这个妈妈真伟大!”

当学生兴味正浓时,我顺势让大家小组表演了课本剧,并选择了一个表演得较好的小组在班上表演,我在里面扮演了梧桐树。表演结束,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做了课堂总结:“这节课大家想得合情合理,说得有声有色,表演更是没得说了,我们班可真是人才济济。现在,老师有个特殊的作业:请大家从刚才想的、说的,或自己再想出更好的符合人物角色心理活动的一句话,添在课文插图上,注意保持书本整洁,字迹工整!”

这时,我看看彩云,她正认真地擦去插图上的内容,重新认真编写呢!

案例三:教育无处不在

在学校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这些偶发事件可以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同时也可以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进行教学,这就要看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捕捉机会的能力。

一天下午,挂在我班的“流动红旗”被摘下了。这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有的嘟着嘴,有的生气地责怪张三李四,有的流着委屈的泪……见此情景,我心中窃喜,孩子的集体荣誉感被激活了,这是好事,我要抓住这一契机正确引导,让坏成好事。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让流动红旗回来”这几个字,教室里一下子鸦雀无声,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有的露出了笑意,有的脸上还挂着泪珠却咧开了嘴,有的露出疑惑的神情……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生动的脸,我想,此时手中有相机多好。这时突然一个灵感在我脑海中出现,让孩子们用文字把自己生动的表情描述下来。

我说:“我们来讨论一下怎么让流动红旗回来好吗?不过讨论之前我们做个拍照的小游戏,请你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的表情,然后分别用一两句话把他们的表情拍下来,每人最起码拍三张像,看谁拍的相片表情最生动,愿意吗?”用一两句话给人拍照,学生从来没有听说过,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左顾右盼,开始寻找表情生动的脸。

五分钟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请小摄影师展示自己的作品的环节,同学们纷纷交流自己刚才“拍摄到的相片”。学生纷纷要求展示作品,连平时不善言表,不愿意发言的同学也站着举起手,生怕漏了自己。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表情描写,真的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任何时候的任何写作指导,都无法收到这样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这是一次写真,真实的事件,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何让流动红旗回来。讨论结束后给了学生一个作业,用日记的形式把今天的事情写下来。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大家来交流自己写的日记。教室里面的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日记写得生动有感情,还提了好多让流动红旗回来的好建议。

事后,在作文课上,我们又把这次的事件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学生写出了很多好作文。

二、对案例的评析

以上三个教学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首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要求我们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3]教材、教案固然要执行,但生活中,大自然的阴晴圆缺、风花雪月,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些和学生密切联系,可以真正感悟的资源,不都是可以随时拿来进行教学的吗?在案例一中,我抓住生活中的情景即时进行教学。其次,教师上课,课前的教学设计固然重要,要尽可能的把教学方案设计得完美一点。但是,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案的执行不应该是死板的,教条的,应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和调整。叶澜教授说,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案例二中,我不仅关注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还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图文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课堂上学生思维、语言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最后,生活中这样那样的偶然事件多得数不胜数,有时,这些偶然事件可以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契机,同时也可以以偶发事件为契机进行教学。案例中的偶然的事件,看似是一件坏事,但是因为抓住了契机,运用教学机智,既对学生进行了行为习惯和团队意识教育,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机会,使说话、写话变得轻松随意。一面流动红旗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班集体的主人,教育的主人。

三、案例的启示

乌申斯基指出:“所谓教育机智,缺乏它,教师无论怎么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教学机智成为教师智慧与灵感的代名词,怎样让自己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怎样成为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如风向标般换角度思考问题

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堂课的备课工作―这是教师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的必备条件。但教案设计好了,不能死按教案上课;处理学生或班级事情时不能总是按老思路思考和处理问题,应像风向标一样,以学生为中心,以关爱为基石,不停转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最优的处理问题方案。

第二,“小”事大处思考

课进行到一半有人提出不相关问题、班级中有人无故旷课、有学生心爱的钢笔不翼而飞……这一系列的事都好似小事。教育机智是爱者的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小事”面前多长一只眼睛,多留一份心思,对孩子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多一丝关注,把“小事”与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把“小事”做为教育教学的契机,把“小事”和新课程理念联系起来,那么,“小事”就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大”跃进。

第三,如海绵般汲取养料

大海之所以深广,是因为汇集百川;花园之所以缤纷,是因为百花齐放;水滴石穿,是因为长年累月的坚持。要成为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我们多阅读书报、新闻,多学习教育理论,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不停地汲取,久而久之,自然地我们便有了丰富的知识底蕴。古人云“厚积薄发”,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教育事件时,我们还会束手无策吗?

第四,如牛儿反刍般反思、总结

牛儿长得健壮,是因为它经常反刍食用后的粮草,一遍又一遍地反刍、消化,一点儿、一点儿地提取、吸收养料。反思是理论到实践又上升到理论的必然途径,也是发展教育机智的必然环节。课堂反思有课前反思、课堂中反思、课后反思等,不停地反思使我们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理论归纳出来,成为经验。这让我们有更多的教育借鉴材料,我们还要勤于和善于总结反思收获,加强对经验的反思,通过论文写作、课题研究等反思方式,将那些原本隐藏在我们的实践中的可以更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归纳出来。这样,我们也就慢慢地,一点儿、一点儿地成熟起来,有了丰富的实践积淀,在面对各种教育教学现象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机智起来,有了急中生智的本领。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教育教学中成长起来,掌握教育机智,就让我们的课堂和教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秋天的雨.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1996

[2]屠格涅夫.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