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

第1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在启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同时,建设了“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并于9月21-22日在广州举办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数据采集的动员部署与培训活动。

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基础性工作,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众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也是学校实施自主诊断与改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更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促进内涵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次培训,来自全省22个地市(含顺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各试点学校有关人员及省诊改专家等共290多人参加。培训邀请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专家委员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做专题报告和辅导。两位诊改专家分别从状态数据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内容及操作演示、数据采集准备工作、数据项注释说明及数据信息采集问题解析等方面做了清晰的v解。此外,还邀请了东莞电子科技学校和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作了数据采集管理与填报的案例交流,两校分享了本校在数据采集管理与实施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省教育厅就全面启动广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相关要求:一是要求各地市教育局加强统筹推动,将工作要求传达到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当前首先要重点部署试点学校的数据采集工作;二是要求省级专家委员会专家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认真领会国家和我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相关文件材料,提升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积极配合省指导各地市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三是要求学校高度重视,做好校内培训与部署,确保采集的数据客观真实、及时准确,为学校的发展和开展诊改工作奠定基础。

广东省数据平台将于近期部署上线,同时成立省数据平台线上服务队伍,确保我省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数据采集顺利推进。

第2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关键词】卫生士官 案例教学法 心电诊断学 心电图

心电图一直是卫生士官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学员难学,而且教员难教,但心电图在基层部队平战时的卫勤保障中却举足轻重,必须掌握。随着心电图机等医疗设备的不断配发基层部队,对处在部队一线卫生士官的心电图诊断能力和处置能力要求则越来越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亦是心电图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校期间应对卫生士官心电图打好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教研室不断进行课堂改革,借鉴国内先进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在校特殊诊疗技术专业两个班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人数32人,试验组28人(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两组学员的年龄、入学时复试成绩、学习条件、授课时间以及平时成绩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选用教材 两组均选用全军卫生士官统编教材《心电诊断学》。

1.2.2授课方法 由同一任课教员授课,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教师口头表达,画心脏的平面图、传导图等讲解[3],最后进行小结和布置作业;试验组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即在课前先给学员临床心电图案例资料,提出数个问题,由学员带着问题看图思考、分析案例中的心电图,遇到困难可以在网络课程中随时向教员提问,教员及时回答,最后得出诊断。然后由教员在课堂上组织讨论、总结案例特点、分析产生原理。

1.2.3授课内容 包括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心律失常等知识。

案例教学举例:男性,54岁,主因阵发性心悸、气短1周入院。患者1周来,经常突然感到心悸、气短,每次持续时间5~20分钟,未服用任何药物可自行终止,每日发作2~5次。患者既往体健,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体格检查血压110/70mmHg、脉率84次、呼吸18次/分。神志清楚,两肺呼吸音清,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平软,肝脾不大,神经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时查心电图显示(见图1):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患者入院后3小时,又突发心悸、气短,与以前发作症状相同,即刻查心电图(见图2),请分析:①心电图诊断;②总结出心电图特征;③思考此种心电图现象的可能发生机制;④结合临床提出可能的进一步检查建议。

1.2.4授课要求 对照组要求提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试验组要求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问题可以在网络上向教员提问。

图1 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

图2 患者心悸发生时心电图

1.2.5教学效果评估和统计学处理 ①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与阅图考试点评,各占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成绩在90分以上为优秀,成绩在60及以上为及格,低于60为不及格;②对两组学员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和对比,采用X2检验方法。

2 结果

两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试验组与对照组考试成绩比较,χ2=7.87 ;P

3 讨论

3.1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心电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培养心电图快速阅图和诊断的能力

快速阅图和诊断是卫生士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通过案例教学,学员可以先掌握典型心电图的感性认识,然后经过课堂讨论和教员解析,使学员能够理清整个阅图的思路,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为进一步转化为为快速阅图、快速准确诊断的能力奠定基础。

3.3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法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员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员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员在学习中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因此特别适用于卫生士官临床诊断技能的培养。

3.4案例教学法反思

3.4.1因为案例教学法在卫生士官教学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教员对案例教学法理解的不深不透,所选案例不典型或难度过大等情况均可以使学员对学习心电图的兴趣降低,所以应该组织教员系统学习,集体备课,集大家的智慧设计案例教学,才能收到更加好的效果。

3.4.2在学员方面,有学员不认真准备,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造成在讨论时一言不发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员绝不能把资料发给学员后撒手不管,必须与学员队干部经常联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员借阅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讨论前的准备。

3.4.3案例教学法所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教员将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案例讨论,因此极大地限制了教员教学的时间,所以需要更加合理地分配好课时,比如可以在课下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以上的这些不足之处是可以改进的。综上所述,本实践证明,开展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淑华,邱琼华,陈碧瑕等. 心电图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J]. 青岛医药卫生,2011(02):160-161.

[2]禄颖, 吴莹, 贺娟.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经》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中医 , 2012(02) :59-60

第3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关键词】本科生;中医;诊断学;教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1]。它是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紧接着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课,也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可见其重要地位不可忽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地教学模式不仅是本书特性的体现,也是最合适于本科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

1中医诊断学的教案编写

现在很多中医药高校的教师不注重教案地编写,甚至不写教案,随意制作一个PPT就对学生进行讲学,这是对教学不负责任,也是非常错误的方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教案编写,它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诊断学教案地编写必须依照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大纲和课标规定,深入了解教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编写。教案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授课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2]。教案的编写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课时以及教学时间。可以先写出课程总的教学安排,再写出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地设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是教案中必须详细写明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师教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书写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和理解能力,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要擅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案地编写要充分地了解教材,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切合教学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原有的教学计划被打破,不要着急,要找出原因,对原有教案中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每节课后,注意写好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要认真听取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对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抱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对所编写教案进行细细的打磨,为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切实的努力。

2教学方法的运用

2.1中医诊断学常规的教学模式

中医诊断学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对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以教学班为单位授课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这种授课模式还是现代中医院校主体的授课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中医诊断学教材要非常熟悉和了解,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的对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例如知道中医诊法和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3]中医诊法部分,望诊与问诊的内容为重点,就要在这两部分相应的多花些时间进行讲解,辨证部分为难点,由于辨证方法较多,较易混淆,教师讲授内容较多,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理解,必须多举临床实际案例,用图示或表格法罗列异同知识点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有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但前提是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并按时完成本学期规定的教学任务。例如,根据诊疗经验,问诊是中医科医生诊病时贯穿始终的诊疗形式,而望、闻、切诊都是在医生问诊的过程中进行,可以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把问诊提到最前面的章节进行讲解,在依次进行望、闻、切诊内容的讲解。教材知识的讲授一定要符合临床实际诊疗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助力。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在的科学前沿,先进的中医诊断学发展研究成果应该有意识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拓宽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中医就是古人的那一套,与现在的社会科学脱轨。

2.2情境演绎式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突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只是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4]。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是给出一个较为死板的案例,案例后面附几个问题,看过案例后,教师点名,学生起来对案例的问题做出回答。由于都是抽课堂教学上的零散时间,对案例的选择较为草率,教师对案例本身又缺乏深入地了解,除了学生被动地起来回答问题,都是教师一人在完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应该肯定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价值,安排相应的课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案例的选择,可以选取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医案,也可以选择现代名医案例,但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中医诊断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点,案例的选择要典型[5],契合临床实际。案例确定好后,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情境演绎,情境布置和演员穿戴的服装都要与案例内容有较高的契合度,扮演的学生在熟悉了解案例内容后,进行策划和试演,老师从旁协助指导,提出看法和建议,学生再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修改,直到真正的演绎开始,案例演绎要接近真实,不可夸大和做作。在学生演绎之前,教师要给观看的学生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绎,演绎完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教师做出汇报,教师在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此教学法更注重案例的分析过程,所谓案例的分析就是归纳案例的临床特点和辨证依据,再做出辨证和诊断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只给出她认为比较合理的答案,并不给出标准答案,保留学生思考的空间。情境演绎式的案例教学法,使得死板的案例得以生动的呈现,学生对案例的印象更为深刻,无论是从问题的设置,案例的演绎,小组讨论与教师评价部分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得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衔接更加紧密,强化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问题式的PPT汇报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解决[6]。而教师采用问题式的教学结合PPT的汇报方式,不仅给予学生锻炼与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在汇报和制作PPT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的巩固了已学习到的中医诊断学知识。在PBL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成立专门的问题设计小组,由有经验的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的老师,临床1线的医生和研究生等组成,问题的设计可以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也可以是临床真实的患者病例,或是中医诊断学前言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等等,问题的设计最好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贴近临床实际,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那将会更有意义。问题确定好后,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问题准备PPT汇报,现在的课堂教学都采用小班制,可以每节课抽出部分时间让1~2名同学进行问题式的PPT汇报,最好1学期内每个学生都能有汇报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学生根据所选的诊断学问题,开始PPT的制作,制作的过程也是PPT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思路,框架的构建,PPT的美化都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期间需要学生检索大量文献,搜集大量的资料,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主观能动性也大大提高。PPT的汇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锻炼,要明白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勇敢的展示自己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需具备的品质。学生汇报完后,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让汇报的学生做出回答,也可以对汇报学生的情况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提出更好的建议,在这种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最后,老师对本次的PPT汇报做出总结性的评价,要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也对PPT如何更好的制作与完善提出自己的想法。相比之前的问题式教学法,结合PPT汇报的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从幕后的听众成为主角的演员,学会去积极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强化了对知识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都有了更大的增强。

3实训教学

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虽然各大中医院校也设置了相应的实训教学的课程,但是所占的课时比例还是非常少,可见大家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再加上现在的实习带教资源非常有限,那实训教学课的开展就非常的重要。上海中医药大学已开设近10年的《中医诊法技能训练》课程,并进行望诊、脉诊、按诊、腹诊等单项诊断技能的训练,可见对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非常重视。他们认真编写《中医诊法基本技能实训》等实训方面的教材,规范了实训教学及技能操作的流程,并在编写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为更好的开展实训教学服务。大量数字化诊断仪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脉诊模型手、TP-Ⅰ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的)不断研发与改进,也为实训教学课程的更好的开设提供了相应的设备支持,他们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开发出了相应的中医四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此系统不仅培养了训练相关专业学生中医临床四诊基本技能,提高医学生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的能力,也成为中医学生岗前培训的有效途径。学校为了开展好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要真正开展好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大中医院校不仅要重视实训方面的教学,加大实训教学的课时量,还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特色的实训教学。重视与其兄弟中医院校的学术交流,开展实训教学方面的合作,互相学习所长,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第4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中医教育;教学改革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of Diagno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edical Practice

《中医诊断学》是传授中医诊察、分析、判断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也是近些年来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对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基于该学科教学内容中科研学术进展较快、临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推进“寓研于教”、“寓医于教”,研、医、教有机结合的教学构想,对促进临床教学可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寓研于教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院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主体,科研则是学科和院校发展的动力和保证,二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通过科研可以提升教学内容的层次;通过教学又可以把教学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培训对象的能力、素质。

1.1 以科研成果来充实教学 近些年,《中医诊断学》中许多内容在科研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部分成果已开始逐渐被临床接受和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引入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一是可以将枯燥的理论教学形象化。如将舌诊客观化研究的图像、视频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犹如置身临床,既达到了教学效果,又使其对该领域进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如在讲授脏腑辨证时,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杂、单调、难记,此时若穿插一些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进行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诊断学中许多研究成果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利于通过丰富的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传统中医诊断指标的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的统一标准,因此,通过引进现代测试仪器和手段,开展实验研究的方法来改革教学,如指导学生通过脉象模拟手体验常见的脉体形象,并用自动脉象仪进行记录、分析,让学生有更多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突出诊断技能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中医规范化、客观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亦可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

1.2 以科研的方法来研究教学 中医诊法和证候研究多年来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对而言,《中医诊断学》也是中医学中教学内容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同时,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对现代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同样需要引入必要的科研方法,如通过问卷调查、同行评议、随访测评等科学手段进行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估,对上述方法进行评价和改进。这样才真正做到方法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依靠引进一些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来哗众取宠。完善的评价方法可以把评价融入促进师生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选择和应用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手段和工具去衡量教育目标,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2 寓医于教

医学本身便带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中医诊断学》作为一门从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更是带有医学实践的特色。传统上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尽管也会安排少量的临床观摩课时,但常常对这些课时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观摩课程缺乏精心设计,示教手段单一,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最终往往是草草了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当前《中医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便是突出课程内容的临床色彩,实现服务临床的教学目的。

2.1 课堂教学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的都是学生今后在临床中必须精通的诊疗技能和常识,单纯的理论讲授有时往往晦涩而难以理解,更使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宜积极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加强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理解。模拟诊室教学是以模拟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在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由学生模仿病人及扮演医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教学[1];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案,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上述方法均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就《中医诊断学》有关学术问题或疑难病案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并借助于实验教学进行验证,提高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临床实践教学 临床见习是实施突出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改革传统的见习方式,如我们尝试编写了《中医诊断学临床见习指导》,增强临床实践教学的指导性、规范性。见习前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明确训练项目、目的要求、操作规范及程序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临床诊室的训练,明确临床见习的内容、目地、要求,特别是技能操作及鉴别诊断;最后,在见习结束后写出见习报告和心得,成绩列入学生考评。临床见习每生至少安排3次以上,每组学生不宜太多,由带教老师首先进行示范,规范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操作方法,同时将四诊与辨证结合,联系病人病情,讲授中医辨证的思维方式,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临床实践教学可以活跃学生思路,增强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发散性思维,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通过“寓研于教”、“寓医于教”,研、医、教有机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为后续的临床课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5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高师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以诊断式教学方法为具体实施办法

教师教育研究中,诊断式教学作为教学理论富于启发性,作为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诊断式教学”(DiagnosticTeaching)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阿特(J.A.Arter)和杰肯(J.R.Jenkins)于1979年提出[2],主要目的是对学情和学生心智等状况提前作出预判,以便因材施教。美国学者克拉克(L.H.Clark)和斯塔尔(I.S.Starr)在《中学教学法下》(1985)中,将诊断式教学从评价方法引入中学教育领域。[3]在大学教育领域,诊断式教学仍偏重于认知心理学和阅读障碍症的实验性应用,如艾伦贝尔(AlanBell)建立认知心理学模型,考察阅读障碍者的知识、识别、记忆,分析其障碍形成的原因,并制定解决策略。[4]我国学者根据国内现状,结合美国的诊断式教学理念,在相关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诊断式教学国内相关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诊断式教学研究用于中学作文教学中,如沈杰的《诊断式作文通》(2009)、袁迎的《“诊断式”作文教学法》(2012)[5],对初中记叙文、高中议论文、高中散文写作技巧进行归纳总结,总结出12个环节进行训练;另一类倾向于借鉴中医的诊断环节进行教学,拥有此观点的学者有张厚(2010)、戎世忠(2014)、夏伟国(2014)等,代表性论文为张辉蓉(2013)《诊断式教学设计的意蕴、表征与范畴》,指出教师自身需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根据这些专业能力,通过教学诊断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有针对性的教学。[6]需要注意“诊断式教学”和“教学诊断”的区别。教学诊断主要是听评课反馈,也就是美国学者克拉克和斯塔尔在《中学教学法》中提出的“发现困难—找原因”这一过程。教学诊断是基础和前提,相当于初诊和医学上的各种检查,诊断式教学是在教学诊断的基础上“开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出优质教育人才。

二、注重对接高校文学专业知识课程与实践教学

《认证办法》体现出重实践的指导特色,指出:“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形成促进师范生主体发展的多样性、特色化的课程文化。”而当前本科文学专业课程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存在与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国内有调查显示,中学语文教师,哪怕是特级中学语文教师,都普遍表示,就读大学期间,由于主修课程中心理学、教育学占据较大比重,因此对这两门课程知识比较熟悉,但这两门课程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只是辅助条件,重要的语文学科知识学习则停留在理论阶段,语文学科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技能训练课程虽然也较多,但教学技能和文学知识的融合仍然处在难以对接的状态。可以说,如何将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对接,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目标诊断”中,将授课内容以“病例化”,比照《认证办法》,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相关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一起进行案例诊断,再在“教学内容诊断”中进行基础知识讲授。

三、打破师德培养、学科知识和自我发展的界限

《认证办法》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文学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为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备课做“教学背景诊断”时,不仅要对教学物质环境及其使用情况、教学支持环境进行诊断,还要对学习者背景和教学内容进行诊断。课程教学还要兼顾毕业要求中的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认证办法》三级标准要求毕业生“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于诊断式教学设计,在中学特级语文教师的调查中,教师们表示,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体验和外化是关键因素,本科文学专业教学可以根据这两个处方对教学内容进行诊断和设计,激发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生成。

第6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11-03

教育部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逐步在全国职业院校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职业学校对于诊改工作认识不一,导致收效其微。理念引领行动。作为诊改的主力军,职业学校只有摒弃错误认识,树立正确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才能顺利实施诊改,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水平持续提升的内生动力。

一、厘清四个误区

误区一:又开始评估学校了。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到2020年,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监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通知》指出,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对中等职业学校诊改工作的抽样复核,其结论依据学校自主诊改结果与复核结果的吻合程度,分为“有效”“异常”“待改进”三种。例如在16个诊断要素中,如果学校自我诊断结果与复核结果相符的不少于12个,改进措施针对性强,改进工作切实有效,复核结论即为“有效”。省级复核只是通过状态数据判断学校教学工作状态,判断学校自我诊断是否准确、改进对策与实施是否有效等,没有等级性结论。评估注重的是结论,诊改注重的是过程。诊改就是学校主动发现问题与不足、总结成绩与特色、自我完善与提高的过程。

误区二:办得不好的学校才要进行诊改。

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均应以本省诊改工作执行方案为基础建立本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明确诊改工作的重点、要求、周期和组织,并将自我诊改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对于2016年度已验收通过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质量年度报告要以新闻会、网络公开等方式向社会,并于2017年1月15日前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可见,诊改工作应是校校参与。《通知》提出根据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要各有重c开展诊改。如有的学校以“保证学校的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为主,发展较好的学校以“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

误区三:数据填不好影响学校形象。

学校每年都被要求填报各种数据,特别是年底,各种报表更多。其中很多数据事关评优评先、今后发展,因此学校都会认真研究报表、慎重填报每项数据。《指导方案》提出的诊改第二项具体任务是“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对于学校来说,状态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掌握真实的教学活动状态,所以必须真实采集并有效应用。状态数据应为源数据,即学校即时采集的教学活动第一手数据。运用源数据,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得出的再生数据,学校可以了解现状,认知工作现状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积极整改、提高质量。

误区四:诊改是学校教学部门的事。

《通知》中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内涵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诊改是针对广义的“教学工作”,即按既定目标对人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而非狭义的“教学工作”,即围绕教学本身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因此,诊改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凡是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的要素都是诊改的对象。

二、树立四种认识

(一)诊改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

职业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主动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行业企业的必然要求。

(二)职业学校是诊改的责任主体

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生成者,是质量保证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质量报告。

(三)诊改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诊改,将促使学校更加重视教学工作,促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教学工作,将进一步凸显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四)诊改是常态化持续性工作

诊改绝不是一次性或阶段性工作。它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没有起讫时间的限制。职业学校要逐步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自主诊改、螺旋提升,使诊改促进质量提升的作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把握三个重点

(一)明确诊改工作步骤和要求

1.学习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指导方案》,规定抽样复核的学校须已经建立并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数”“师生比”“专任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占比”“校舍建筑面积”“生均仪器设备价值”等5项指标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教学工作诊断项目参考表)》对每个诊断项目要素做了说明:内涵描述解释要素的具体含义,基本要求指导学校应该做什么,主要观察点帮助学校了解日常工作状态数据与项目要素之间的关系。观察点也是诊断点,是学校自我把脉和外部检查的重要参考。

2.完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运行机制。学校要制定教学工作诊改制度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原则、路径、要求和流程;构建教学工作诊改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实施诊改并根据结果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3.建立工作队伍。学校要建设五个团队。一是领导团队。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牢固树立教学立体的意识,正确理解诊改的内涵。二是教学管理团队,包括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量办主任和系主任等中层管理者,他们是诊改的中坚力量,要掌握工作要求和实施步骤。三是科研团队,包括科研人员和校本诊断专家,他们确保了学校诊改的科学性。四是技术团队,主要由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和教务员、系教学秘书组成。他们要做好数据采集、填报、分析和数据平台管理工作。五是教师团队,这是诊改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全体教师参与诊改,才能有质量的持续提升。

4.采集填报数据。实时准确掌握学校运行状态并真实填报数据,提高源数据采集的即r性、准确性。

5.应用数据。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后的统计汇总、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数据分析结果。加强数据深度应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6.编制质量年报并向社会。质量年度报告要紧扣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展示人才培养状况、教育教学、学生德育、学校党建等情况,总结提炼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

7.自主整改。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改进措施和办法进行整改。

8.接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抽样复核。按上级要求参加省级复核。

9.根据复核结论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根据认定的复核报告深化改进工作,并在完成改进工作后进行总结。

(二)重视数据分析和结果运用

1.比对数据,发现差距。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数据,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状况。可以进行校内纵向比较,即本校当年与前年、去年相比较,找出进步之处、持平或略有改进之处、仍未改进之处。可以进行校际横向比较,如某诊断点数据与同等类型学校数据中位数相比,位于中位数之上,说明做得较好,要坚持发扬;处于中位数,还可以再提高;位于中位数之下,就需要重点提升。

2.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科学的诊断是改进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数据分析结果,准确认识问题,研判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属于机制方面、人员方面还是保障方面。

3.制定措施,改进提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形成任务分解表,规定完成时间,责任落实到人。如果问题产生于机制方面,要在健全体制、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细化责任上下功夫。如果是人员方面,要加强其思想教育,组织培训提升素质、培养能力。如果是保障方面,要在改进技术手段、加大经费支持等方面想办法。

(三)做好诊改工作保障

1.加强学习研究。建立职业院校诊改工作制度是职业院校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将影响各系统、各层面,影响每位师生的理念意识、形态模式、行为习惯等。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师生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

2.组织专题培训。职业学校不仅要组织参加上级的各类培训,更要组织校本培训,让教职工明晰诊改的内涵与任务、重点与难点、工作机制与对策、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切实提高学校诊改的实效性。

第7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P键词:工程教育;一体化案例;机器人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integration case;robo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5-0187-03

0 引言

中国是工程教育大国,工程教育占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毕业生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工程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同时工程认证教育理念已成为各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和教学改革的集中方向。目前,工程教育认证成为我国工程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方向,各高等院校正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正积极努力推进各专业的专业认证教育,以国际实质等效为准绳,深刻融入工程认证理念,构建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监督实施工程教育过程、主动分析决策并积极推动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确保学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1-2]。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由1870年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首创,20世纪80年代成功引入我国。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医学院教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主要产出目标的教学方式,故这种方法和工程认证理念高度契合,是工程教育认证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3]。

为此,在重点研究工程认证教育理念和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同时重点研究了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下一体化案例教学的构建方法和构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以机械工程专业中的机器人作为案例教学的对象,从案例教学的角度,将工程教育认证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要求融入机械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问题。

1 工程教育理念下案例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工程认证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为动力。工程教育都是以学生的成果产出,即毕业所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产出为导向,安排课程培养目标,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分析,进行科学决策持续改进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培养能力。工程教育以“学生能力”作为指挥棒,毕业要求应该要反映学生能力特征,包括学生能做什么,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以致用能力;学生该做什么,反映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学生会做什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而复杂工程作为能力培养的着力点,只有通过复杂工程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从事工程实际应用。

工程教育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程教育认证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①学生对专业知识结构了解较少,知识结构松散,学习效果欠佳。

针对专业负责人来说,本专业毕业要求、知识体系等都非常清楚,但是对任课教师和学生来讲,很难从专业层面去理解专业教育,因此学生往往都只能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进行学习,学习过程比较被动。对学生来说不清楚专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即便有文字的介绍,但是没有一个形象具体的案例,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学生的学习就会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如何学习、究竟应该如何应用,这种效果和工程教育理念的效果背道而驰。

②复杂工程问题较抽象,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

对复杂工程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在目前的模式下,复杂工程往往从单一学科角度牵强的增加问题的复杂性,但是这种复杂性却局限在某些领域,而真实的复杂工程往往是多领域耦合。在专业工程教育过程中究竟什么是复杂工程,复杂工程具有什么特征、如何对复杂工程进行问题发现、问题求解,都很抽象,没有具体内容着力点,因此在实施的时候比较困难,效果较差。

为此,案例教学将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抽象的问题,便于学生在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理性认识,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一体化的案例,即利用同一个案例对象,从毕业要求指标点出发,构建各方面的知识能力素质应用案例,将在建立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便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结构认知、复杂工程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适合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构建

2.1 一体化案例的对象的选择原则

2.1.1 一体化对象应该满足复杂工程特征

工程教育理念下的一体化案例对象的选择应该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2015年版工程教育?J证标准,特别强调各项毕业要求的指向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而非一般性工程问题。该认证标准的相关解读材料也对复杂工程问题作了说明,同时标准中所提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必须具备下述特征:

①同时具备下述特征②~⑧的部分或全部:②必须深入地运用工程原理并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③需要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工程和其它因素,并可能相互有一定冲突;④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才能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创造性;⑤不是仅靠常用方法就可以完全解决的;⑥问题涉及的因素可能没有完全包含在专业标准和规范中;⑦问题相关各方利益不完全一致:⑧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

因此,一体化案例对象的选择应该能够覆盖(1)~(8)等多个特征,这样才有利于构建满足毕业要求的一体化案例。

2.1.2 一体化对象应该满足时代特性

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因此一体化对象也应该具有时代特性。所谓的时代特性是指代表当前主流或今后技术发展的主流特性,也就是这个对象应该是面向当前工程中的主流对象,可以和当前的先进技术或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的对象才能够具有先进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2.1.3 一体化对象应该具有普遍性

具有普遍性的对象便于同学认识理解,也能缩短学生对对象本身认知的时间,学生才能有更好的感性认识,便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普遍性的对象相对成本而言较低,因此对对象的获取提供条件,便于学生构建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复杂工程的解决能力。

2.2 一体化案例的构建方式

一体化案例的构建,旨在工程专业认证理念指导下,以毕业所要求达到的产出为导向,系统综合的构建对象相对应的若干案例,因此案例的设计应该从总体综合考虑,以更大的覆盖面、更小的设计案例,以及知识学习的延续性等方面综合构建设计案例。其案例设计方式为:首先根据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并将指标点与课程对应,综合设计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建合适案例集。设计的案例集最终将覆盖所有的毕业要求,并且减少重复性的覆盖,其中一体化案例的构建流方式如图1所示。

3 一体化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示例――以机械工程为例

根据一体化案例对象的选择规则,需要选择满足“复杂工程”特征,具有明显时代特性和普遍特性的对象,结合目前机械工程领域中智能制造的现状和发展未来,机器人理所当然的成为理想的对象。为此,这里以机器人作为一体化案例教学的对象。

机器人一体化案例构建就是以机器人为对象,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等各方面构建相应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共同支撑起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同时也能够非常合理地支撑复杂工程的解决能力培养。机器人一体化案例体系构建应当覆盖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所对应的绝大部分知识、能力、素质。同时各个案例之间也应该建立相应的承接关系,便于学生对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有更好的理解,机器人一体化案例集的构建方式如图2所示。

这里以机器人控制案例构建为例介绍如何构建案例,机器人控制涉及到控制知识、传感器知识、电机驱动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涉及《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工程综合实验》等课程,最终通过评判学生掌握解决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工程问题的情况来评定学生是否满足毕业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机器人控制案例中机器人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需建立二者相互关系。其他的机器人结构设计案例、机器人制造案例等诸多案例均按此方式进行构建,当需满足以较少的案例覆盖较多的毕业要求,以实现精品案例体系构建。通过这些一体化案例的教学,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建立机械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并能理解需要的相关素质,因此学生学习就会具有系统性、自主性,学习效果也将得到提升。

第8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课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景,在课堂研究过程中应该对课堂进行观察,而课堂观察可以为课堂教学诊断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对此,旁听人员一定要了解观察的目的,熟练掌握观察技巧,科学配合应用选取或是设计观察工具与观察量表,并且依据实践状况,充分应用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等方法,合理解决本身和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排除偏见,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实现课堂教学现象与有关信息的全方面收集.通常情况下,观察人员一定要客观全方面地收集课堂教学现象与有关信息,不可孤立地应用某一项观察手段,应该充分应用各种观察方法,实时反映教育真实现象,充分揭示教育本质.另外,在课堂教学诊断过程中,课堂观察的问题并非单一的,因此在课堂观察之前需要旁听人员事前制定观察纲要,这时旁听人员就能够依据具备提示性与指导性的纲要,深入观察课堂教学基本现象与有关信息,并且完成有效记录.若是观察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课堂综合性,具备综合性与指导性的纲要能够帮助观察人员在课堂观察前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能够提示观察人员应该观察的内容,从而帮助观察人员全方面地收集教学现象与有关信息.

二、与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对照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

教学的成功与否,良好的教学过程设计作为授课教师对于课堂的预设,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可以帮助教师有目的和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完全依据预设状况完成教学,教学状况并非一成不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应用本身教学智慧,实现预设和教学过程的相辅相成,从而使物理教学更加精彩.在课堂教学诊断前,旁听人员应该事先了解与熟悉授课教师相关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的教学流程,然后依据教学流程,充分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况等完成对比,并且合理、科学地分析物理教学现象,然后查找原因.例如,在演示“惯性”实验时,教师把薄模板覆盖于装在有水的烧杯中,把生鸡蛋置于薄模板上,这时让学生进行猜想,如果利用木棒敲击薄模板会出现什么状况,而学生比较容易猜想到鸡蛋会和模板一起被打飞,从而鸡蛋打破,但是实验结果却是薄木板飞出,生鸡蛋落入烧杯中.又如,在演示“惯性”的实验时,教师叠加起5个相对较为干燥的棋子,利用一把直尺进行快速敲击最下面那个棋子,然后让学生进行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比较容易想象的就是全部的棋子都会倒.可是实验结果是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依然稳稳地落于原处.诊断:从物理“惯性”教学方面而言,授课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理念与形式,设置了惯性实验,但是这些教学案例存在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此教学流程的设计虽然看起来很顺利,学生可以在授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理解惯性概念,同时懂得分析惯性现象的手段,可是在做惯性习题的过程中,结果并不是授课教师所期望的那样,预设和实践状况并不相符.学生在理解所有物体都具备惯性时,对于气体和液体是否存在惯性,留有一定的疑问.对此,学生回答错误的状况常常发生,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不好.依据学生存在的错误回答问题状况,旁听人员要想到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到的案例,教师为了能够引导惯性概念,采用了两个小实验,但是由于案例不具备综合性,导致初中生对于气体与液体是否存在惯性提出了疑问.这说明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同时,在举例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区分静止物体与动态物体.对此,依据学生实践反应状况,或是学习行为有效联系课堂教学授课教师的行为,从而和教学流程设计完成对照,查找出发生此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三、关注日常生活实例对初中生学习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日常生活案例比较普遍,教师可以巧妙联系日常生活案例完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学要和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以及科技领域进行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与思考事物现象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主动把学到的物理基础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旁听人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诊断时,应该关注有关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生活的联系状况,选择的联系内容是否合理,联系的时机是否恰当等,从而查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的不足,改善与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

四、总结

第9篇:教学诊断与改进案例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 研究性教学 学习能力 复合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12-02

1 研究背景

研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是指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W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临床中典型案例为研究内容,以现行教材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

研究性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较,它注重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与创新,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帮助者。课题组成员已将该研究性教学连续两届应用于医学生的理论课教学中,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将从“子宫颈肿瘤”对该教学方法进行阐述。

2 实施过程

2.1 教学目标

了解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因素、组织发生和发展;了解子宫颈癌的预后、随访和预防;熟悉子宫颈癌的病理、转移途径和临床表现;掌握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诊断和处理。

2.2 案例描述与讨论要点

第一部分:患者褚女士,35岁,已婚,G2P2。因“接触性阴道流血半年,加重2月”于2016年5月31日来该科门诊就诊。入院前半年,患者同房后出现阴道流血,量少,色鲜红,患者未重视未治疗。入院前2月,患者同房后再次出现阴道流血,量较多,色鲜红,患者于2016年3月21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就诊,行TCT提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二级;宫颈HPV检测:16型阳性。进一步于4月1日行阴道镜示高度CIN病变,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示:宫颈湿疣样变伴部分CINⅢ累及腺体。入院前12 d,患者到荣昌区人民医院就诊,再次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入院前3 d,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该院门诊,门诊以“宫颈癌”收入该科住院治疗。

月经史:平素月经规则,初潮14岁,经期3~4 d,周期28~30 d,经量中等、暗红色,有少量血凝块,偶有痛经。既往白带正常,无异味。末次月经2016年5月8日。

婚育史:适龄结婚,G2P2,14年前在当地镇医院顺产一活女婴,健存;7年前因“羊水过少”在荣昌区人民医院剖宫产一活女婴,健存。丈夫及子女均体健。

第一部分讨论要点:(1)根据患者病史,你考虑患者的诊断是什么?(2)病史里有哪些要点支持你的诊断?(3)患者入院以后还需进一步做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第二部分:患者入院后行妇科检查发现: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穹隆光滑,阴道黏膜、皱襞正常,阴道内可见较多黄色脓性分泌物,有异味;宫颈:肥大,表面见一范围约4.5 cm×4.0 cm菜花样包块,质脆,触之易出血;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无压痛,宫旁无增厚变硬;双侧附件区无异常。患者入院当日将荣昌区人民医院的宫颈活组织病理切片于该院病理科会诊,结果示:“宫颈2、4、9、12”鳞状细胞癌。

(1)根据以上情况,患者是否可以明确诊断?此疾病需要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2)根据宫颈癌患者的妇科检查情况能确定分期吗?此宫颈癌患者为哪一期?

(3)分期明确后是否还需要进一步辅助检查以协助你制定治疗方案?

第三部分:入院当日行妇科及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宫颈实性占位(考虑宫颈Ca),请结合其他检查。子宫实性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双肾及输尿管无异常。2016年6月1日行胸部CT(256层):(1)胸部CT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2)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腹膜后及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3)子宫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进一步MRI检查;(4)右侧附件区结节影,性质待定,请结合MRI检查;(5)盆腔少量积液。2016年6月1日宫腔镜检查:宫颈外口见菜花状增生,面积5.0X4.0 cm2,宫颈管光滑,宫腔形态正常。2016年6月3日盆腔MRI:(1)“宫颈癌”:宫颈肿块累及后壁全层及阴道后穹窿,左侧盆腔淋巴结显示;(2)子宫小结节,多系小肌瘤;(3)右附件区囊肿;(4)盆腔少量积液。

第三部分讨论要点:(1)你如何为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2)你如何指导患者进行随访?

3 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它激发了学生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2]。然而在实践中,它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需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有挑战性;其次,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笔者相信在以后反复的探索过程中,以上问题会逐渐得以改进,然后将该教学方法逐渐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