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第1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审美情趣

一、情感教育和美学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在主观意识上的一种反映,是我们心理素质的组成成分。良好的情感流露和表达,可以升华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价值理念。在美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世界的认识、对现实的理解、对价值的反思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悟等一系列情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极大的提升,自身的气质和精神境界也会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美学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途径,这个途径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前人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念,继而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对生命的良好理解和感受。

二、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

在大部分学校之中,美术是作为一门副科存在的,这样就导致美术以一种无足轻重的姿态存在于教师和学生心中。学校为了提升数学、语文等学科的教学质量,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美术等所谓的副科就不太重视,美术教育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都严重不足。而教师为了“响应”学校“主课为主”的号召,盲目赶课程,就会自作主张地压缩学生的美术课的时间,甚至占用学生的美术课,导致学生一周本来就没有几节课的美术教育基本上就消失了。

(二)家长对小学美术的陈旧观点

传统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家长对于孩子成长需要的错误观念。据统计,家长普遍认为,在当今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孩子一定要拥有扎实的理工科知识或者各种财经证书,学习别的艺术类的专业是无法存活的。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导致家长认为学习美术不但浪费金钱,还耽误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甚至严重的还有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是不务正业的行为。于是,孩子对美术的潜在兴趣就在无形中被扼杀了。

(三)美术课堂上的落后教学和沉闷气氛

由于社会各界对美术的保守的偏见,导致小学美术教学课堂出现了索然无趣的状态。一方面,学校选择的不合格的教师资源使教学质量低下,教师教学责任心缺乏,教学态度敷衍,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强调学生“比葫芦画瓢”的临摹。另一方面,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有效的美学教育,使学生不能对美术有正确的理解和思考,不能领略美术的魅力所在,导致其在课堂上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小学美术教育当然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初衷。

三、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方法

小学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后进力量,为了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要加强对小学生的美学教育,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健全孩子的人格发展。鉴于以上列出的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现状,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会各界对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1.加强学校对小学美术的投入程度。教育的发展总是以教育资源和教育设备的先进性为基础。要想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就需要学校给予美术课程足够的重视,需要学校为美术教育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比如计算机在美术课上的应用,投影仪的有效利用,各种经典作品的展览,以及定期举行艺术展等活动。但是仅仅加强硬件设备还不够,还需要学校在软实力上有新的改变。学校需要培养高水平的美术教师,重视教师的教学素养考查,对于那些对美术教学没有兴趣的教师,学校要及时替换,还要经常为教师安排先进的美术学术讨论会,为教师创造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从而使其可以为学生传授紧随时展的美术知识。当然,这些软件和硬件上的投资需要学校有足够的资金,这也就呼吁社会各界以及教育机构要对小学美术教育有实质性的重视,为学校筹备足够的资金,来帮助学校在美术教育上的改革。

2.加强家长、教师对小学美术的重视程度。在家长和教师这方面,需要学校开一些必要的家长会以及其他的座谈会,帮助家长更新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并对家长进行必要的美术教育知识的培训,首先提升家长的美学素养,然后在家长的配合下,影响和留心孩子的对美术的独特感悟。

(二)改变美术课堂上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美术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心理上形成了对美术肤浅错误的认识,不能理解美术所蕴含的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以及其对提升自身情操的作用。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孩子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小学生思维简单,想法独特,正是培养“真善美”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小学生可以理解接受的方法来讲述美术知识,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最忌专业性的讲解。另外,还要注意尊重小学生的答案。美术欣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小学生思维活跃,面对同一幅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鼓励,并对不同的答案做出认真的表扬和支持,鼓励学生表达出更精妙的对美的感悟。

2.教师美术课堂的引导。在教学课堂上,对于这种含有情感意识的课程,教师要学会采用恰当的方法为小学生讲解。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以及其他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真实的画面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可以更真实地感受艺术。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放一些经典的动漫,从音乐、画面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比如在讲解染纸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染纸的文化历史的讲解贯穿到整个实践制作过程中,从而免去了讲解时的枯燥无聊。

3.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针对小学生思维的简单性和活泼性,教师可以花一部分时间通过社会实践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感悟大自然的魅力,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美术作品的展览,趁机将美术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审美能力上得到本质的提升。

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小学美术素养的教育,更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总而言之,为了做好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希望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可以将方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小培养孩子对美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芙蓉.小学美术置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方法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第2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 无足轻重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35-001

笔者看到上述现象很震惊,随后对这一现象展开了调查,竟然发现很多地区,有些甚至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都普遍存在着这一现象,其现象背后发人深思。

一、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偏失

首先,校方领导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令人堪忧,这是引发美术教育不被重视的根本与决定性原因。有些领导与同仁认为美术教育可有可无,无关学生教育成长的大局,其它主课才是学校应该花费大力气去努力提高的重点。而学生们也自然认为美术课无所谓。国家教育部既然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设定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就已经说明了其必要性,只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走了样、变了味儿。

二、对美术教育的硬件投入极度匮乏

艺术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展前行的,美术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不同时期其教育的方法与内容是不同的:七、八十年代我们以一支笔、一盒彩、一张纸来教育,学习泥塑、剪纸、布贴、素描与简单的色彩是我们课堂的主要内容;九十年代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现代美术,以及现代美术对于现实中的意义;现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充斥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现行的美术教育中增添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学生们也不愿每天看着乏善可陈的教学设备与工具,他们更乐意接受新鲜的现代的教授工具,这是现实,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其资讯发达程度已是目不暇接,美术信息也是如此。例如没有电脑网络多媒体时,在上一些国内、国外的名著画品鉴赏课,由于受到教学设备的制约,其内容量就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能从有限的书本与资料集上去简单的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笔者在支教中却没有看到这些必要的、基本的现代教育设施与设备。

三、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理解淡然肤浅

“我们学校的性质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美术不参加考试”,“学生们应该把精力放到应试学科上”等等不和谐的声音代表着对美术教育认识的肤浅。美术是人类从懂事伊始最早领受的教育形式与内容,美术教育的所教授我们的不仅仅是绘制一张图画,它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人类所独有的创造力的使命!促进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这是其它学科无法做到的。美术在生活与工作中是无处不在的,任何视觉下都存在着美术的形式,我们的学生要懂得审美与鉴赏,并得以简单的创作与运用,并随着创作的过程开发、训练、培养创新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国外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社会保障越先进、物质经济基础越发达,对于艺术与美的需求就越大,因为物质条件优越了,就会对精神需求产生需求,试问:我们怎么能保证经我们手教育出来的学生今后不接触艺术?不去感受对美的精神需求?

四、对美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建制不足

在支教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反映说好久没有上美术课了,其原因是美术教师太少了,一旦老师请假就会直接导致课程的终止。教师是施教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直接中坚力量。然而在有些学校里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建制却严重不足,不要说达不到教育部的最低规定,甚至美术课已经形同虚设。这一现象当然与学校对美术教育的轻视不无关系,也与专业美术教师不愿到较为偏僻的农村工作有关。需求与供给是相互产生存在的,但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与现象下,无论社会,还是学校,都把应试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语文、数学、外语等应试学科才是学生们竭尽全力学习的内容。并且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是无力改变的。师资力量的欠缺归根结底是美术教育不被重视的具体表现。如何改善这一现象,需要上至国家有关部门、下至每所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重视与努力。

五、对美术教育的课程编制目的偏差

有些美术教师在授课中只是简单的把教学大纲的内容复述一遍就结束了教授过程,余下的时间学生们复习其它课程或写其它科目的作业,没有把美术教育的目的予以理解,简直可以论作敷衍了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醒的知道我们的教育目的,除却教授简单的美术知识、创作技巧、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们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把一堆废纸变成一件时尚的衣服、几根木条组成一件精美的像框、若干块泥土拿捏成陶器、废弃的齿轮电机组装成会踢足球的小机器人等等,不仅学习了美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对数学、物理等学科也有着积极的辅助教育意义。适度的摒弃专业的美术教育,既而以更为能够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鲜活的教育形式,来启发训练学生的大脑,才是我们这些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

六、对美术教育的课外留题内容单一

第3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新课改;问题;对策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改革,使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充分肯定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还应看到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体制、学校及家长观念等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仍处于缺失状态。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浅析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1.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缺失的现状

应试教育体制下,美术课成绩没有在升学考试之列,而且美术教育的效果是不能在短时期内彰显出来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容易让背负升学压力的学校和学生忽略掉美术教育的功能。由于这一压力,学校对美术教育的态度可谓是“阳奉阴违”,表面上实施新课改,应付领导检查,实际上重视美术教育的意识并没有真正转变过来。大多数学校认为美术课仍是可有可无,不必在美术课上浪费宝贵时间,因而美术教师和美术课基本形同虚设。美术教育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更谈不上突破。

1.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由于缺乏经费,没有健全的美术辅助资料和工具,全凭老师说教,仅仅结合教材内容讲授有关色彩方面的知识是不费吹灰之力,如果从宏观角度来讲授美术知识【1】,一些老师会感觉吃力,觉得无内容可讲。美术课就相对枯燥,不能有效发挥美术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就很少,使学生很难领悟和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和对美的欣赏,自然对美术课缺乏兴趣,而且由于升学压力,任务繁重,便会随便应付美术老师的作业。

1.3教师对新课标的实施和改革认识不透彻

由于对美术课教师评价体制不健全、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力和学校对美术课的忽视,多数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新课改的认识也不够透彻。有部分教师仅仅与新课改的“新”相结合,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甚至对课堂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过度活跃开放的课堂使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而另外一种现象则截然相反,有部分教师不愿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坚持一味以教师为主体,对新课改视而不见,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对于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缺失的问题,我们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1大力加强传统观念的转变,提高美术教育认识

美术教育,是用美的观念和美的形态熏陶和感染人,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完善人格、净化心灵的教育【2】。纵观我国美术教育的历史长河,美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我们背负的使命;美术教育对学生提升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美术课是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无限创造性空间的教育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创新的自信心和表现力;美术教育具有情感性,学生在创造作品的过程中,不仅是由他们思维活动的支配,还受到他们自身情感活动的支配,美术课程中健康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在对美感的体悟中获得启迪,从而得到情感上的净华。美术教育的功能如此多样,因而教育者必须立足长远目标,多渠道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宣传美术教育的重要价值,使学校、家长、学生等有关各界人士尽快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不再以“唯分数论”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呼吁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加大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政策及经费投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从行动上支持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事业。

2.2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发展的个别差异等特征。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系统各要素方面基本趋于稳定,个别差异趋于定型,认知与情感能有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3】教育者要充分把握中学阶段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特征,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按阶段、顺序的讲授美术知识,把健康的审美体验逐步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

在美术课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鼓励,营造轻松愉悦的美术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要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讨论结果不用设置标准答案,要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学生如表现不当,应给予理解和支持,激励学生勇于思索、行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以理性为基础的兴趣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因而以提问的形式,引领学生层级深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关联和规律,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第4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

人文素养的提高对美术素养起重要的作用,学生了解美术知识及相关文学知识后,把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而提高美术方面的感受、认识、想象、审美、鉴赏和表达等方面的意识与思维能力。老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多了解和加强人文素养或全面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美术专业学生的涵养应该是我们美术教育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重视从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美术理论、素描、简笔画、色彩、装饰画、线描画、版画、儿童情景画、儿童国画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现状研究

美术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学生进校之前没有一点美术基础,完全处于一种茫然不解的状态。美术素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基本的美术素养是对美术的整体所学的基本内容和一种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对美术作品创作技巧与流程有基础的理解,对美术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根本领悟。就目前高职学校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具有一些问题,例如学生欠缺基本的美术常识、基础的概念理论知识不清缺乏欣赏技能、美术独立创作中缺乏感情的投入等。笔者针对这些现象,研究适合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方法。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一)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守旧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死板地照着大纲进行教学,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不要生搬硬套美术大纲来教学。美术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这种技艺和实操的教学,单一地依赖老师在课堂上教和做示范并不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而要引导学生怎样去欣赏,课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的一些动画片、电影和宣传片等。让学生领会种种技法和了解历史原因,建议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邀请名家来校定期进行知识讲座,增强学生对艺术进一步的认识。这样不仅改进课本上欠缺的内容,还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提升了他们对艺术的夂裥巳ぁR虼搜生的“学”要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成为美术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环,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及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这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在能力培养中激发兴趣

美术带给人情感的愉悦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的,必须要注重加强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技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中能遵循儿童的特性,扩展幼儿的独创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审美教育培育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寻找灵感和缔造美的才能。学前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主要由美术理论、素描、简笔画、色彩、手工制作等组成,这就要求我们对这些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掌握要非常熟练。美术史论对美术素养的综合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在以往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总是忽视美术史论欣赏课程的研习,培养的只是技能的制作者。美术欣赏是利用自己的视觉感受、生活阅历和文化学识对美术作品进行体会、想象、推断,赢得审美偃意。而美术理论就是要对美术历史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对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鉴赏有了深入的理解与鉴别基础后,再进入绘画阶段就很轻松,这样理解性的绘画,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经常揣摩对美的认知,才可以提升本身的艺术修养。

(三)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审美情感

利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势,美术教学可以多元化,重视美术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渗入和统一,乃至可以与文学、政治进行联系。这样不但使美术学科本身发挥作用,还能够有利于多方面的学习。如美术与音乐的融合,其中能感受音乐的格律与和谐,又能感受到感情的细腻和瑰丽多姿的色彩。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借鉴美术馆、博物馆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平常多举办美术展览,带学生参观大型作品展览,让学生互相学习,多找灵感和创新点。在美术素养培育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本身情感和外部事物之间自然联系。因此,教师需要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培养”,让学生足够了解幼儿园不同年龄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要求,从而有重点地推行美术教学计划,帮助幼儿园学生产生奇特的审美眼界,强化学生的审美体会,然后关注美的本身。同时,教师要经常通过美术作品调动学生欣赏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跨界思考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艺术魅力的感知和审美情感。

(四)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要注重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美术教学要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我们平常的衣食住行。而艺术是什么呢?艺术是我们在生活中有实践的体验却有着不同的体悟,对大自然现象进行加工、提取、感悟、体会,并用艺术形式去描绘它。例如:用音乐去表现人之常情,用绘画去表现春夏秋冬,用书法去表现行云流水,总之用艺术诠释自然生活。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素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训练才能达到。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安排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通过种种手段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学习,拓宽他们的视野。

结语

在当今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生活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注重对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培养,十分重视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培养,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美术涵养。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本身的美术审美品位,将实际生活中的美与美术教学有机联系,注重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第5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考美术;美术培训;美术教育

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是教育界的两大话题。然而,当前折射出我国美术教育的一大问题,一味追求培优和成绩,导致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快速发展,二者出现错误对接。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美术教育与高考美术培训的关系,美术教育是政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下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高考美术教育应是美术培训机构提供美术优质教育和美术差异化教育的承担者。笔者在本文剖析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力求让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回归“育人”本质。

一、高考美术应试培训现状及弊端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针对高考美术试题,要求美术考生默写背诵高考美术题,几乎抛弃了美术教育的常规正常教学过程,培训老师根据近年高考美术题,总结梳理美术高考范围,对考生进行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学生通过对几张速写、色彩、素描美术作品的死记默写、反复仿画,只追求背得滚瓜烂熟,按部就班地填写背诵答案就可以。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模式,很可能会帮助一些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圆大学梦”,但是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却是各培训机构争相效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真。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美术教育以“育人”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则以“简单”的培训方式,让考生更关注美术考试成绩,以成绩为导向的培训,偏离了美术教育本质,考生不求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不求甚解,但是应试培训给学生带来高分的结果势必给美术教育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考生如果通过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美术高考成绩,学生很可能认为仅仅需要临时培训就可以,不需要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偷懒,认为应试培训是“高明”学习方法,摒弃美术专业学习;第三,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吸引了很多考生,是高成本的,很多考生认为高考前报名培训就可以增加考上大学的几率,而家长们也纷纷赞同这种选择,导致考生和家长重视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而忽视了学校美术教育,造成美术教育资源流失。

二、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反思及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

针对当前我国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和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培训热”现象是应试教育的派生物,为解决应试培训问题,还是应该回归问题的本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才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走出误区的根本之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正确对接高考美术培训与美术教育。

1.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

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教育,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初步认识开始,到美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开展系统化美术教育,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美术学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美术基础。

2.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

高考美术培训应构建健康培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培训氛围,让考生能够扎实学习美术。学校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美术培训是美术学习的延伸,教师要做好美术培训和美术教育的衔接,学生在培训前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基础训练,奠定过硬的美术专业基础,然后在美术培训延伸下,进一步拓展美术知识与能力。

3.端正美术考生的学习态度

在美术教育中,要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了解并认识美术课程,理解美术精神,具有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和美术素养,为美术学习夯实基础。学生还需要正确看待“美术应试培训热”,让考生知道培训并非捷径,美术教育才是正道,美术教育的“育人”本质不变,考生应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美术学习计划,选择正确的美术学习路径,综合客观考虑美术教育和美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并非美术教育的“自然产物”,而是一种非理性的衍生品,过度追求“高考美术培训”,导致美术教育失衡,出现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错误对接。笔者指出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弊端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进而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进行反思,提出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策略,如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端正美术考生学习态度。笔者通过本文研究,还原美术培训真善美,还美术考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第6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初级中学;美术语言;创新应用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要求的是创新。青少年的思维创新教育也是当代美术教育的宗旨。美术语言是美术家用来表现和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外在媒介和符号。要想读懂美术作品,与美术家通过作品进行对话,对美术语言的了解和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一、初级中学美术教育中美术语言创新应用的目的

知识的累积是创新的理论基础,创新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继承美术知识,创新美术技巧,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1.激发中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在科目逐渐增多的初中阶段,学生会因为美术学习的不及时和学习难度的突然增大逐渐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讲学生听得懂的知识。美术语言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美术语言的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并使创造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同时,美术语言创新应用的多样化又会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培养中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视觉思维能力是对已有的资料信息和知识分析运用的能力。只有学生的知识把握能力和素材积累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综合运用,获得新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表现。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先从美术语言类基础知识开始积累,循序渐进,学会如何利用这些语言,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做铺垫。

3.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语言的学习,为学生与艺术大师作品的沟通建立了桥梁。在学习了高层次、高水平的作品之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它们的共性。创造性思维就是突破共性,用自己的个性去表达、创作。

4.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通过创作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抒发和宣泄情感。作品创作的成功,也会带给学生很高的成就感,使其对生活产生满足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中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初级中学美术教育中美术语言创新应用的具体方法

1.具体物体的抽象

拍一些现实存在的物体或场景的照片,运用Photoshop类软件处理成为黑白稿、线描稿,使具象物体抽象成美术语言元素,帮助学生对美术语言产生概念。

2.启发联想法

引导学生由单个的美术语言元素,联想到组合中的事物,使抽象物体具体化,体会如何使用美术语言。基本的美术语言教学完成后,对于学生如何运用,应该让他们自己探索,留给他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足够的创造空间。丰富的想象使人的思维更加全面、活跃,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3.开展欣赏课,扩展美术视野

在学生基本认识美术语言后,欣赏作品可以扩展其视野,使其学会审美。通过作品欣赏过程中对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感、精神进行体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表达感情的方法,为以后创作有感染力的作品积累素材。在欣赏时,可以按着时间、地域、风格、艺术派别、种类等划分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4.户外写生,体验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回归到生活中去学习,是快速学习美术语言的方法。美术作品的创作就是美术家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取,用美术语言对自己内心情感的适当表现。生活体验的积累可以使创作的作品更具有生命力,更贴近群众生活体验,引起观赏者的共鸣。

5.创作比赛

教师选定某一主题,但不限定表现方式,让学生自己加入作品的背景,进行创作比赛。比赛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探讨,互相学习。通过比赛,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取长补短的习惯。这种方式不仅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更对学生形成活跃的思维方式有重要作用。

三、初级中学在美术教育中创新应用美术语言的作用

1.提高生活质量,塑造五彩人生

美术语言创新应用的学习,突破了学生思维中的条条杠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眼界开阔了,生活的道路就宽广了,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2.塑造自信、阳光的健康人格

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够,美术语言创新的学习,可以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帮助他们养成谦虚好学的品质。在长期的积累中,学生的技能和理论层次将会得到提升,也会提高自信心。

3.培养创造性人才,兴我中华

美术语言创新应用的学习,对学生形成大胆求异的思维形式和自主探究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成熟稳定,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影响最大。因此,美术教师要紧跟时代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颖稚.新课改下的新编美术教材的培养理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

第7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116-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树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开展新型的艺术教育,还指出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艺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方面,其发挥的作用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1 对学前儿童开展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1.1 美术教育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目的

首先是为了提高学前儿童的美术素养。儿童的美术素养关系着他们对生活环境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关系着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中的想象和展现,关系着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的表达和评判,成为他们感知美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开展美术教育非常必要。其次是对儿童进行美术启蒙。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具有启蒙意义,可以使儿童对美术产生兴趣,并通过美术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感情。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决定着儿童对美术的喜爱程度,及其以后从事美术专业学习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是基础性的美术教育。再次是为了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目标首先要向教育总目标看齐,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使儿童建立自信,形成合作、友好、团结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方位发展。另外,还要注重儿童美术素质的培养,如感知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美术活动,抒发自己的感情,认识美术工具并掌握其基本用法。

1.2 学前儿童开展美术教育的作用

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指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可见,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作用是综合性、全方面的,不仅局限于向幼儿传递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人生教育,让他们学会欣赏,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健康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发现美和欣赏美,而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对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形成审美观具有重要作用。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具有直观性,虽然他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但是已经具备了审美感觉。他们喜欢色彩艳丽、造型夸张的事物,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生活环境来启发他们对美的欣赏。如带领孩子们到郊外放风筝,教给他们堆雪人,带他们捡落叶做标本等,利用自然界的事物为他们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让周围事物的美感化学生,让他们对美更感性,并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让他们把美的体验和感受表达出来,如绘画、拼图等,让他们在快乐中创造美好。

(2)培养幼儿的自然个性。赫伯里德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可以直观展示幼儿的心灵感受,培养幼儿的个性,通过这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让儿童在快乐中感受成功,可以说,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最佳的表现自我的形式。幼儿的思维简单,他们总能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绘画内容丰富,虽然绘画的线条不规则,甚至画面凌乱,但却准确表达了他们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爱憎分明。绘画中倾注了儿童的感情,面对自己的绘画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大人不一定能看懂,但是这是他们内心的直接表达。所以,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美,多鼓励孩子进行创作,不要给他们规定条条框框,深究其画的质量,相反要从他们的创作中发现美,这样,他们才能更自信、更快乐。

第8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47-01

一、“小学美术学习方法”的现实意义

教会学生美术学习方法是是美术教育终极目标之一。美术教育如果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美术教育就具有价值。美术教育价值的实现首先是由美术教育目的来描述的,其次是由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具体实施达成的。因此,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和教育目的描述将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美术教育目的的实现是由美术教学活动来达成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学习与学习美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客体上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地位,后者一般在理解上学习者存在受支配和安排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我们仁慈地赋予他们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只有认识了学习的建构性,才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所在。教会学生美术学习方法,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主动探讨美术的学习方法,达成获得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所以,教会学生美术学习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凸显得尤为重要,不但体现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主体建构者意义,而且是美术教育价值目标的最终归宿。

二、小学美术学习方法举隅

1、兴趣――技能――成功。教学中,一个教材是否具有这样的魅力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调动、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如:《泥塑脸谱》的教学,一开始进行一场简单的比赛,花两分钟的时间用彩泥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捏出各种各样形状奇特的泥饼。然后提出如果我们把他们变成脸谱的话,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学生“哗”的一声惊呼,因为学生塑出的形状有很多在他们看来与脸谱相差很大的。而脸谱的风格是怎么样的?传统的脸谱和自己做好的造型怎么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围绕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对脸谱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设想。然后又出示风格各异的脸谱作品让学生欣赏,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没有直接给学生接触脸谱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学习过程的不同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生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经验。有了兴趣,有了技能方面的提高,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体会到了创作表现的喜悦。

2、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美术属于一门艺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美术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指引。假如孩子们要画一个快乐的人,那么老师是不是要指引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呢?小学生的美术也属于一种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虽然小学生尚不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快乐生活的真谛。这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关联。总而言之,老师和家长在欣赏孩子的美术作品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孩子的现实生活世界,是学校和家庭。孩子所画的美术作品必然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如果孩子的美术作品色彩鲜艳美丽,那么说明孩子的现实生活是美好的,是积极向上的,老师与家长的教育是得当的,孩子对这个社会是信任的。反之,如果孩子的作品黑暗冷淡,则提醒老师、家长是否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而这正是小学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体现。

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美术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魅力,不同的年级都有与学生认知相配套的美术课程。美术教育就是教人体验生活的乐趣,它的魅力在于不仅关心人是否有知识,而且关心人是否有体验,关心体验到什么,追求到什么样的体验,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美术课程内容多样,授课形式轻松愉快,能够让学生的对其产生学习热情,并且美术课程的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促使学生增大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儿童在学前的涂鸦阶段是天生艺术能力的表现,进入到学校后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希望能在绘画中表达自我想法。美术教学可以使他们通过颜色和线条表达情感,提高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绘画可以使儿童发现乐趣,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第9篇: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儿童审美;美术作品;培养策略

美术教育是儿童全面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教育,根据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对儿童有计划地进行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培养,以此提高儿童对美的认识,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帮助儿童学会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找到其内心的情感需要,并且完善其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一、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

学龄前的儿童在感知事物时,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觉或对象的整体性进行非理性的分析和综合。儿童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够完善,身体条件并不准许他们进行复杂的绘画等美术技能。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主要是让其感受美、欣赏美,能够用儿童独特创造形式来表现美,并能够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审美可以看成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形体、色彩等多方位直接感性的欣赏和创作,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体验的活动。审美不仅包括审美态度,还包括一定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可以通过多种审美体验,让儿童领悟审美的内容和形态,从而完善儿童的审美心理,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策略

1.创设丰富的美术教育环境

美术教育环境不仅包括美术工具设备等物质环境,还包括教育理念等非物质环境,两者之间又可以相互交融。对于儿童而言,一日生活皆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影响儿童的审美理念和审美习惯。所以,家长给儿童提供一个具有审美情感色彩的生活环境,在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自由环境中学习和发展,这本身就是在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这不只是因为满足了儿童的生理需求,他们才会对美有所追求,美术教育的环境也极为重要。如,家长可以为儿童提供多种不同的美术工具,让其在不同工具的欣赏和使用下产生相异的审美感受;或是通过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事物引导儿童体验美,并扩大他们对美好事物追求的范围。教师让儿童在绘画等活动前多接触自然环境中的其他动植物,让其不仅仅对人类有美的感知,也对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产生美的感知和情感。

2.多给儿童创造体验美和创造美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让儿童欢呼雀跃,他们喜欢放大对事物的感受、对美的喜爱程度。儿童脑海中对自然和事物的奇特想法与感受大人无法理解。如,儿童天生就有绘画的需要、创造新事物的本能,这是一种自然的本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绘画的需要不断提高,喜欢在任何地方涂涂画画,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线条,一片不成形状的线条即可叠加成画面。即使在成人看来毫无美感的画,但在儿童眼中,这些画面都是美好的,那是他们对自己世界的一种阐述,也是对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所以,在儿童的日常美术教育中,家长需要积极鼓励儿童,让其把审视和体验到的美表达出来,不用着急否定儿童的审美观,多让儿童去体验和表达,他们才会不断地在做中学。如,看到美丽的风景时,家长不必给予过多地引导或心理暗示,可以鼓励儿童大声说出自己眼中的风景,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3.用美术教育作品激发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人们常常将大师或者大众认可的美术作品视为最好的。其实不是只有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才可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趣,要学会选取适合儿童发展的作品。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体验的美术作品让其欣赏。在美术活动中,儿童通过欣赏成人的美术作品或其他儿童的创意美术作品来获得对这些作品的审美评价,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美术创作欲望和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儿童从别人的作品中看到的构图及色彩,不仅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并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中,还可以对周围的环境有新的角度与看法。直接实质的美术作品,给儿童一个直观真实的感受,不仅可以丰富儿童对美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还是现代的教育,都离不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已不仅仅是个体对道德的规范和行为上的实践,而是在教学活动和生活中都对儿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教师通过对儿童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情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能透过事物的外表看到其本质。教师选择适宜儿童学习发展的美术教育,培养其审美能力,使儿童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睛去寻找更多美好的事物,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