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

第1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施工企业;模式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其中2011年的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5863万人,对比2010年增长了3.4%。而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在2.5亿农民工中,有17.7%的农民工从事的是建筑业,总量约为4474万人。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知道建筑业的劳动力相对充足,尽管“民工荒”的现象出现了。在建筑业出现的情况就更为突出,许多工程因找不到工人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但是笔者认为,这主要是高技能农民工的缺失,也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国内建筑业农民工培训模式现状

1.传统学徒培训模式。建筑工程行业从事的岗位可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不需要任何培训,一些比较简单的工种,农民工只要愿意就可以从事相关的工作;另一类是技术类岗位,这类岗位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可以直接投入到相关的工作之中,需要经过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同时工作的质量与收入的多少,都于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有关,也因此与培训存在主要关系,例如相对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木工、钢筋工、架子工等,这些岗位刚入行时需要有经验的人带,或者帮助有经验的工作做辅的工作,以学徒工的形式进行培训。2.政府引导性的培训模式。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政府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位置。政府作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者,由政府对相关培训机构进行组织实施,包括为培训机构提供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支持。由政府选择相应的培训机构,选择相应的办学硬件,引进技能培训方面的相关师资力量。在培训的实施完毕后,再由政府对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针对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由政府推荐就业。3.施工企业主导性的培训模式。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技术要求往往相对较高,需要组织专业的培训,而建筑施工企业作为用工方,能够了解相关的技能要求,根据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模式是较为常用的模式,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决定培训的方式及其内容。企业主导模式也可以通过和政府合作,开展相关的职业必备技能培训,此类培训方式资金一般是由企业来承担,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此模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经济条件相对不好。4.商业盈利性的培训模式。商业盈利培训模式更符合市场化的需要,也因此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培训模式,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培训模式,培训组织通过对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而作为建筑企业也需要较为专业的培训机构。商业培训机构是由市场化决定的,商业培训机构为实现自身的竞争力,往往不断根据市场要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专业化培训。

二、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存在的问题

1.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以2011年为例,中央财政对“阳光培训”的专项资金投入11亿元,为全国财政“三农”支出的0.037%,计划培训农民工300万人,即中央财政给予的培训补贴每人为366.67元。尽管有资金的支持,但是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不能够达到一定的培训规模,只能是杯水车薪。2.企业只追求自身的利益。建筑企业作为盈利性机构,不得不考虑自身的效益,或者投入产出的比率。建筑企业投入的培训资金,必定是为企业的用工考虑,通常不愿承担太多的,企业计划以外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责任,毕竟企业追求的是利益,也无法对企业任何强制要求。在企业组织的培训中也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和经营制度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企业担忧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结束后,并不能投入工作,产生例如跳槽或者放弃就业的状况。企业很难有效的约束培训后的合作关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吃苦精神也非常差。从企业角度考虑,只要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支出,就会给企业的运营成本带来增加,从而,在这样不稳定的合作条件下,企业的培训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3.农民工自身培训意识不够。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意识不强,主要是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建筑行业的原因,建筑行业很多岗位无需培训,同时从薪酬的角度考虑,很多不需要参加培训的岗位与需要培训的岗位工资差不多,这就无法激励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参考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最后一点主要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原因,缺乏积极的岗位创业精神,建筑行业的很多岗位,必须参加培训,但是农民工自身无法适应这种创业的环境。

三、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1.推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培训资金筹措体系的建立。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政府占有重要的位置,政府合理的推动能够为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技术工人是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品质的要求,提供建筑工程的质量,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很大。作为农民工能够提高自己的收入,帮助摆脱低级的劳动力。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培训费用可以有三方共同承担。2.鼓励建筑企业应设置专项培训经费。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建筑企业,针对行业的发展,由建筑企业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从企业的长远规划出发,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农民工是建筑企业的主要力量,必要的岗位培训投入从长远来看必不可少。以专项的培训资金吸引那些渴望成为技术工人的农民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技能培训。建筑企业应看到对农民工培训的长远利益。打造出一支技术熟练、用工稳定的农民工队伍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培训投入就是对自己施工质量的投入,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拥有专业的员工。形成良好的企业影响力,对企业的品牌有一定的提升能力。政府可以对参与专项资金建立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奖励,或者相应的企业优惠或者扶持措施。3.鼓励农民工个人积极承担部分费用。职业技能培训最直接的收益者是农民工本身,个人根据自己的岗位规划,选择参加企业提供的培训,承担一部分培训费用也是出于农民工自身的规划。因此鼓励农民工自己承担部分费用,也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做法,同时农民个人承担部分的技能培训费用,也能够更加珍惜相关的技能培训计划,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培训的价值。4.大力提倡社会各界捐资助训,多元化实现资金筹措。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需要的资金相对比较大,不仅仅能只依靠任何单方的力量。因此需要吸纳国内外机构的资金、个人资金等用来支持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政府可以接收社会的捐赠款项,设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基金。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化技能培训基金的使用。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原有的培训模式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的技能培训需要多元化的实施,应该有政府、企业、农民工自身三方共同努力。新生代农民工必须首先改变自身的认识,积极的投入当中,其次企业应该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政府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郑光永.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企业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分析[J].继续教育,2011,(02).

[2]牟增芬,孙正林.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1,(01).

第2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办于2008年11月对x××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部门,采取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听取建议意见、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实际特点是:一是新增劳动力保持上升势头。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高峰再次涌现;二是根据人口调查资料显示劳动力现状是,就业需求最活跃年龄段人口(18--35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4.16%;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8.9%,女劳动力占41.1%;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占62.3%,高中、中专以上文,占36.7%,大专以上占1%。

综合以上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县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县的城乡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较前几年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以下现状: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企业用人需求与我县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现。二是行政区化面积大,村、乡镇之间距离较长给乡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是我县属于一个以哈族居住为主的多民族县,民语专业教材和双语教师的相对缺乏,对乡镇民族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难度大。四是乡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后稳定就业率不高。

三、今后中的工作思路、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培训宣传。在掌握各用工单位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的同时,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长劳动力及六乡三镇73个行政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类求职人员的就业动向和培训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深入全县各类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台《劳动保障在线》电视专栏深度宣传国家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培训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万户千家;通过县乡电视栏目、政府网、用人信息专栏,及时空岗用人信息,职业培训信息,更好地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择业以及各类工种培训;充分发挥城乡各基层劳动保障站、所的作用,将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到户。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及先进典型。同时,要积极与乡镇加强联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在农牧区的宣传力度,使培训政策深入民心。积极引导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各类人员普遍开展职业指导和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形式,对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组织学习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促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二)强化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规范用工行为,各部门组成领导机构,共同实施劳动执法监察,对违反规定,随意招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就业的,依据《劳动法》责令纠正并给予处罚。督促县内各类企业单位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技能性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今年重点对从事矿业企业的行车工、司炉工、电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建筑行业的筑彻工、钢筋工等工种工作人员作为就业准入的突破口。劳动、安监、工商等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监察,并对其严格要求,无证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经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会同工商、旅游个私协会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县内各类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把重点放在宾馆、酒店、超市、商店等各类服务性行业中的无证从业人员中,促使他们参加本岗位的技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三)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作用,走校企联合之路。定期招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安监、国土、经贸、环保等部门,对县域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空缺岗位和计划用工情况的详实调查。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空岗信息,特别是新组建的企业和扩建企业的用工信息,根据企业所需岗位、工种开展定单委托培训和企业储备人才的培训,即:先拿“定单”,再招学员,然后输送到用人单位就业,明确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接收培训中心学员实行制度,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实行联合办学,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咨询、协调机制。可采取短、中、长期的培训模式,办学模根据企业需求而定。

组织深入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我县以工矿为主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引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动态,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组织开展定单培训培训。通过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制订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并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开展企业定单委托培训;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专业和人数,为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员工,力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做到按需培训,并与劳动部门、劳动力场、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签定培训就业合同,双方按合同履行各自义务。

(四)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资源整合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我县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启动送培训下乡工程,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点多线长、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把技能培训班扩展到乡镇、村,将技能知识和就业信息送到农户,提升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就业的方向定位在矿业、建筑业、道路施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种养殖业,以及县内客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根据各用工单位实际需求,以定向培训的方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一般为30至90天。根据我县以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主要以矿业职业技能为主。

(五)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创业培训。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效益,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面向城乡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努力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创业培训由我县劳人事局牵头,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创业指导、优惠政策、项目运作、法律常识等专题讲座,从不同方面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在实践培训中重点锻炼劳动者的自主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促进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劳动人事局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主要做法是:通过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政策扶持,使其明确创业思路,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业。结合我县的实际,以阿苇菇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獭兔养殖,小店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力争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每个成功创业者提供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六)加快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步伐,建设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劳动法》、《职教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县工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市场化的办学行为和灵活办学机制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本着“盯着市场办培训、瞄准岗位设课程、绑着企业办职教”的工作思路,开展“1+2”1+3”制学历教育培班,即,第一年在培训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后两年在联合办学的院校学习专业课程,并进厂实践操作学习,学员合格毕业后将由院校推荐安置就业。重点对我县未能继续升学又有学习愿望的、因家庭困难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设学历教育和职业高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中职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大与各院校合作,职业高中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学习期满经考核鉴定后发放相应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重点确定几个与培训工种相适应的重点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作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培训实习基地,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继续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

(七)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实用技术培训。立足本县实际,配合我县“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结合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农村劳动力自身需求,利用时间差,开展适合我县农村的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如晚熟哈密瓜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食葵种植技术、打瓜种植技术、大棚阿魏菇种植技术、青贮玉米种植和獭免养殖等,使农村的种养殖逐步由小家庭人作坊式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机方面,围绕饲草料加工机械技术、激光平地机推广、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三年拟培训实用技术人员2000人。

(八)以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翻译培训教材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学习技能的困难。少数民族的就业难问题是当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县哈萨克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近45%的少数民族没有汉语表达能力。因语言不通,缺乏就业技能,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因此解决少数民族的语言关、文字关是关系少数民族能否学好技术技能的关键所在。对有学习技能愿望的少数民族开展短期的基础汉语培训,以解决少数民族听课难的问题。尽可能订购哈语培训教材以便哈萨克参训人员方便学习知识,尽快掌握技能。

四、工作建议

第3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工作任务

2019年至2021年,全市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5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0.45万人次以上;

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技能劳动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达30%以上。

二、培训人员

(一)培训对象

全市各类企业职工,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含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下同)、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下同)、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含强制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下同)等就业重点群体;

确有培训需求、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培训次数,同一人不同工种不同层次培训不受限制,分别计算人次。同时,总工会、妇联、残联等相关单位具有专项培训资金,在开展本部门服务对象培训的,可以纳入全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总数进行计算。

(二)培训种类

1.企业职工。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职工开展培训,其中对我市热点产业塑料加工、亚麻产业、林木加工、森工林业等行业组织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严格执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培训合格后上岗。

2.重点产业。坚持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主导的培训政策,对园区企业、重点工业项目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重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提升、转业转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加大对煤炭、食用菌、种植、养殖业等重点产业的培训力度,以满足用工需求。

3.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双创培训”。对本年度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新吸纳的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本年度毕业的大学生,要结合其专业背景,组织其参加相关领域的技能培训,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其就业能力;

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员,组织参加创业培训,促进其自主创业。

4.电子商务。大力推广网络创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手段,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适应性,加大电子商务应用和实际操作培训力度,实现技能带动创业就业。

5.农民工创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对失去工作返回家乡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根据其转移就业要求和劳务输出意愿,紧密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建设、电力等领域以及劳务输出的订单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

三、培训主体、内容

(一)培训主体

1.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主体包括具有培训能力的企业、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高中、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

2.充分发挥我市公共培训机构的作用,如:石管家、晨辉、洪伟等培训机构专业涉及面广,其中包含育婴员、保育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中式面点、中式烹调培训、电子商务等相关培训内容,积极鼓励公共培训机构承办职业技能培训。

3.针对开发区重点企业如林木加工业、矿产业、绿色食品等用工需求,本着储备人才的原则,支持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根据本产业的需求培养定向型技能人才,为企业长久发展积蓄力量。

4.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总工会、市城乡社区工作局等相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根据不同部门掌握的人群需求开展不同的技能培训,确保覆盖面更广,满足更多人群需求,激励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掌握一技之长。

(二)培训内容

1、以增强遵纪守法和职业道德为目的开展综合性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实用技术知识、消防安全生产知识、企业文化等。

2、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开展突出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工种和项目按省人社厅、财政厅公布的《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确定,主要培训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煤炭、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及网络、钳工、焊工、纺织、亚麻、塑编、阀门、冶炼、木材加工、石墨、食品加工、建筑工、种植业、养殖业、绿色食品、商贸餐饮服务等工种。本着实用、实效为原则,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参训企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四、培训补贴政策

(一)免费培训

1.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两后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残疾人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个人或培训主体补贴。

2.贫困劳动力、去产能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参加项目制培训的,培训费拨付承担项目制培训的主体。

3.距刑满释放不足一年的服刑人员、戒毒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管理部门自主选择培训主体,培训合格后按收费标准给予培训主体补贴。

(二)培训补贴

1.对企业职工参加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培训补贴;

对企业职工参加急需紧缺职业(工种)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200元/人、1800元/人、2500元/人、3500元/人、4500元/人培训补贴;

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以上的培训补贴。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含安全技能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的,分别给予企业1000元/人、1500元/人培训补贴。

3.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以及参保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开展以工代训的,给予上述生产经营主体和参保企业每人每月500元培训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

(三)生活费补贴

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在培训期间给予个人15元/天生活费补贴。

(四)完善补贴政策

1.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含不具有按月领取养老金资格的人员)在户籍地、常住地、求职就业地参加培训后取得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等)的,原则上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职业培训补贴,但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

2.对培训主体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可向其先行拨付不低于50%的培训补贴资金。

3.对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培训后6个月内,由培训主体推荐在省内实现就业的,给予培训主体2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助。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年9月11—11月20日)

成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出台《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开展培训需求预测分析,摸清培训主体底数,分解落实培训任务。召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协调推进会议,部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对培训主体进行政策宣讲解读。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11月21日—2021年12月31日)

各责任部门按分工各负其责抓好《方案》贯彻落实培训任务。市人社局负责市职教中心、域外中高职院校、市直企业培训中心、两个森工林业局和市域各培训机构等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市人社局工作专班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依法实施监管,每半月汇总培训统计表,每月上报培训和任务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5日)

市直各相关部门对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形成总结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制度、办法、流程,研究制定2020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六、保障措施

1.各乡镇、开发区、市直相关部门、八面通林业局劳动局、穆棱林业局劳动局、要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承担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市级统筹、部门参与同步实施、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严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资金申领程序、拨付方式等。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依法依规主动接受配合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责任追究问责,对以虚假培训等套取、骗取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依纪予以严惩,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先行先试或探索试验开展培训过程中,因缺乏经验、无意过失的行为按规定给予宽容。

3.深化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放管服”改革。对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目录清单管理,公布培训项目(课时)目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培训和评价机构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加大培训主体和培训质量监管力度,健全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积极支持开展第三方评估,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购买培训和评价服务,评估工作所需经费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全程写实”制度,依托市“金保工程”平台,通过建立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4.实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半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各市直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

5.各成员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三进三送”活动(政策宣讲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提升行动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提升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熟悉了解、用足用好政策,促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强化技能人才激励,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技能成才的深厚氛围。

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提升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健全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和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措施,完善考核办法。分解下达就业技能培训任务,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成立穆棱市职业技能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此次培训工作。

组长:王俭雄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刘昌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第4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建筑劳务培训 政府 企业 培训机构

一、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基本概念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开发建筑劳务用工体能、技能和智能资源,从而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经济生产能力。建筑劳务培训由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行业、用人单位承担,培训的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建筑劳务用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是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建筑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比2005年增长241%,建筑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建筑劳务用工队伍,而目前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普遍较低。截止2007年,全国建筑劳务用工技能培训基地1300多个、鉴定机构近1000家,累计培训742万人,其中614万人获得了职业技能证书,而建筑劳务用工总量为3653万,培训仅占总数20%左右。建筑劳用工培训任重道远。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经费不足

经费不足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企业及劳动者个人。由于政府用于培训的政策性经费少且难以争取,企业专项培训经费的提取不能执行到位,建筑劳务用工因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培训经费或不愿支付培训经费,建筑行业没有用于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专项金额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培训工作经费筹集困难,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培训工作的发展。

2.政府对建筑劳务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经调查,目前建筑劳务用工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率极低,除特殊工种如防水、电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国家有强制要求外,与国家建设部要求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相距甚远。笔者于2011年5月对扬州市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地区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的工人只占16.01%, 83.99%的工人没有上岗证或者还在办理中。因为政府对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缺乏有效的监督,所以很多建筑劳务用工不愿意通过参加培训获得上岗证书,建筑劳务企业及建筑劳务用工对参加建筑劳务培训表现出动力不足,造成建筑劳务培训生源组织困难。

3.建筑劳务培训中各方参与主体职责不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用人企业、培训机构,在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制定政策并指导建筑劳务培训行业的发展,用人单位有义务组织建筑劳务培训,支付应承担的职工培训经费,培训机构应承担执行建筑劳务培训的职能。而目前现实是政府管理职能缺失,企业培训动力不足,逃避支付相关培训经费,培训机构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过分关注经济效益,培训质量总体效果较差。

4.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难度较大

首先,建筑劳务用工数量庞大,待培训对象人数众多,给培训机构带来很大的压力;其次由于建筑劳务用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用人企业不愿支付培训费用;建筑劳务工人由于其承担工作的特殊性,不愿意或没有精力参加培训;建筑劳务用工还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这点在建筑劳务用工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以上均为制约实施建筑劳务培训的因素。

三、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筑劳务用工培训中各方主体职能设计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由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共同承担,因此,应对三方的职能进行科学的设计与明确的界定,通过对建筑劳务用工系统分析,提取出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培训机构承担”原则,确定三方主体的职能。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库,扩大宣传

3.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建立培训的专项资金,加强规范引导

4.加大建筑劳务用工持证上岗检查力度,要求企业优先使用经培训合格的工人,落实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

5.拟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规划,确立培训目标,按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和确定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

6.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机构承担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过程进行检查、督导、监控。

7.对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估

8.组织开展建筑劳务用工技能鉴定及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企业 1.落实企业培训资金,重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工作

2.执行政府的配套措施,支付建筑劳务用工培训期间最低生活保障费

3.切实做好建筑劳务用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工作

4.采取竞争机制,引导和激励建筑劳务用工主动参加培训

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培训机构 1.制订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实施计划

2.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体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

3.合理配备师资力量,安排培训场所和培训设施,改善培训条件,确保培训质量

4.配合政府做好劳务用工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工作

5.推进教学改革,降低培训成本

6.采取奖励机制,提高建筑劳务用工学习热情

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相关的受益主体包括企业、劳动者个人、政府。因此,培训费用应由受益主体依据受益程度不同共同分担,各方主体受益程度分析如下:

(1)建筑企业是建筑劳务用工培训的最大受益方。对于建筑总承包企业,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培训可以提高建筑劳务用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因此企业应增加培训资金投入,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培训期间总承包企业应按照政府最低工作标准的规定,支付给建筑工人最低生活保障费,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

(2)劳动者个体是建筑劳务培训中直接受益者。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收益,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建筑劳务用工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

(3)政府是建筑劳务培训中根本受益者。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能够提高工人的素质,提升就业率,帮助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增加社会稳定性,还可以提高人均产值,增加社会收入,因此地方政府应承担部分培训费用。为此,政府应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各地要将建筑劳务用工培训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并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根据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型培训对各受益主体的意义不同,建议建筑劳务培训费用承担的模式如表2。

表2:建筑劳务培训费用的承担

培训项目 政府 企业 个人

引导性培训 50% 50% 0

技能性培训 20% 30% 50%

3.设计合理的培训方案

(1)培训内容

建筑劳务用工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用工引导性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培训与其他培训。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基础教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其他培训内容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筑劳务用工的生活常识、基本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等内容培训。

建筑劳务用工职业技能培训区分不同工种分类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培训,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分为三个流程: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际操作。例如砌筑工培训时,先讲解砌筑的基本知识;然后到工地现场,进行操作演示;最后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

(2)培训方式

考虑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可开展分层次培训,先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再对建筑工人进行培训;或先对学历稍高工人进行培训,然后对学历低的工人进行培训。在时间上可根据工人工作时间特点,安排持续的夜校培训、短期集中脱产培训、假期或周末培训;由于工人在施工现场工作,因此可开展分地点培训,培训地点可在培训机构,也可在工地现场,引导性培训可以在培训机构集中进行讲解,技能性培训可以到工地现场,边学边练。

(3)培训手段

建筑劳务用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培训教材不能过分偏于理论,应选用直观易懂的教材,教材要少理论、多实际, 少文字、多图形, 同时配套以各种光盘,既有规范统一的专业教材, 也有各地各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的自编教材。尽量采用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声像、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

参考文献:

[1]王冰松,杨开忠.劳务分包制度下的建筑工人培训组织机制探讨[J].建筑经济,2008,11

[2]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 2007,06

[3]吕春燕,邵华.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培训中的责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4]王海燕.我国农民工培训政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10

[5]王锁荣.对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成人教育,2008,05

第5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劳动力有限供给;农民工;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陈美(1982-),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人力资源与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86-02

一、我国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对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就是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工在就业前以及就业后所进行的有关非农产业的各类职业知识、技能教育的培训。

(一)劳动力有限供给时代背景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一直处于无限供给状态,这为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然而,到2003年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生了“民工荒”,之后,这一现象不断发展,从沿海地区发展到内陆地区,从劳动力输入地区发展到劳动力输出地区。伴随着“民工荒”的发展,农民工的工资持续上升。这表明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已经不再是无限供给的。我国农村的劳动力已经由无限供给转变为有限供给。在劳动力有限供给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满足我国城镇经济的用工需求,如何使农民工更好地接受职业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需要

尽管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长时间、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加之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88年以来逐年下降,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开始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但目前我国农村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除去已经转移的这些农民工之外,我国目前的农村劳动力的实际剩余要大于0.68-0.98亿这一区间。[1]农村存在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既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不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农民工能否顺利就业并融入到城市生活当中,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职业教育。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农民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对农民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2]这无法满足各行业对技术工人的用工需求,“技工荒”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职业教育观念落后、收入水平低,接受职业教育困难

农民工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农民工能否顺利接受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因素。目前我国农民工自身在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民工职业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以及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持轻视的态度。[3]这就致使我国绝大多农民工,即使是具有初、高中学历的农民工,没有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而是直接进城务工。二是,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即使有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一般来说,也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接受职业教育困难重重。

(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不合理,专业设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职业学校作为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其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师队伍以及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由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教师不仅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没有企业的实践经验。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的调查,在回答“您在企业或单位从事过与现专业有关的工作多少年”时,有62.9%的教师回答“没有”,有19.3%的教师回答“5年以下”,只有17.8%的教师回答“5年以上”。[4]与此同时,学校内部的专业课老师相较于普通课老师的比例偏小,无法满足实训教学与指导工作。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往往为了扩大招生,仅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三)政府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农民工能否顺利接受职业教育,还取决于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充足的职业教育经费。研究表明,职业教育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5]由此可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而较高的学费又是农民工无力承担的,因此,职业教育经费应主要由政府来承担。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从2001-2008年,年均增长15.65%,但职业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经费的增长仍旧缓慢。[6]这就导致很多职业教育学校为了增加经费,只能通过开设所谓热门专业扩大招生,或者采取提高学费等方法来维持自身发展。从而导致农民工丧失更多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最终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企业忽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致使企业教育缺位

企业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又一供给主体。农民工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以及自身的发展。目前我国各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出现的“技工荒”充分证明了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但是受农民工流动性强特点的影响,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缺乏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即使部分企业对农民工进行了培训,也往往是即时性、快餐性的,培训质量得不到任何保证。

三、解决农民工职业教育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农民工职业教育观念,提高其接受职业教育积极性

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农民工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仅仅依靠农民工自身去完成,应借助政府、企业以及职业教育学校的力量。为此,政府和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应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使农民工充分认识到接受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接受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农民工主动参加培训。同时,各级政府要从上至下加大监督力度,抓好农民工职业教育以及培训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增强教育及培训实效。

(二)调整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及专业设置,满足劳动市场需求

鉴于我国职业教育学校在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主要加大对既有合格学历层次,又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对职业学校既有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中增长实践经验,使他们在提高学历的同时,能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二是适当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于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较低的工资水平难以留住人才,适当提高工资水平,可以把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老师吸引到农村职业教育队伍中来。在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的同时,还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用工需求为依托,合理设置职业学校专业,而不仅仅是依靠设置所谓的热门专业来增加生源。

(三)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农民工的职业教育经费应坚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有限收入,加之农民工的频繁流动特点,决定了在职业教育经费中农民工自身的出资以及企业的投入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才是当前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从受益主体上来讲,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有利于农民工就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在加大对职业教育投资力度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工教育培训奖励、加强监督等措施,调动农民工及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多渠道筹措经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四)引导企业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农民工的频繁流动是企业丧失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上,农民工在企业得不到或者是很少得到培训机会也是农民工频繁流动的一大原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积极引导,使其充分重视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企业通过定期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加强培训与待遇的紧密度,使农民工充分认识到培训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并感受到企业的关怀等措施,既可以满足农民工“工作稳定”的诉求,又可以有效地解决“技工荒”问题,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美、张福明、孙鹏飞.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刘易斯模型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5):582.

[2] 阳耀芳.21世纪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轻工教育,2011,(02):10.

[3] 彭尚平、张涛、曹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14):6、7.

第6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一、明确工作目标

按照培养合格技能型劳动者的要求,逐步建立统一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体制,使培训总量、培训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适应。到年,力争使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均得到一次以上技能培训,掌握至少一项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二、做好统筹规划

(一)编制培训规划。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编制全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培训规模和重点,确定培训机构的类型、数量和布局,抓好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要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二)强化行业、企业培训责任。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行业依托企业开展的农民工培训进行协调和指导,加强对农民工培训的监督检查。各行业组织要做好行业人力资源预测,为企业提供培训信息等中介服务。各类企业要把农民工培训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培训待遇,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企业要按照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岗农民工教育和培训所需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鼓励行业、企业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扶持农民工参加学习与培训。对用人单位吸纳农民工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按照规定对用人单位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摸清新增农民工培训需求,建立培训资源库。依托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等资源,推广农民工网络培训、广播电视教育和电化教育。

(四)招标认定定点培训机构。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对定点培训机构下达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及时向社会全市定点培训机构和其承担的培训项目、工种。

(五)规范培训机构管理。建立培训机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指导定点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制度,每年年终对定点培训机构中标项目进行评估,根据其专业设置、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收费标准、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以及培训后就业率等综合考评情况给予评估,对年度考核不合格、有违法违规行为、将承担的培训任务委托转包其它单位等情形的,直接撤销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不得进入下一年度招投标范围。

三、注重培训质量

(一)做好培训组织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做好各

类培训的组织工作,多渠道宣传有关政策,广泛动员农民工

参加培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定点培训机构、农技推广站、村(居)委会以及新闻媒体的作用,及时培训项目、培训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为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项目提供便利条件。

(二)多形式、多方式开展培训,增强针对性。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规范培训形式和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重点开展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农民工培训。要采取理论学习、技能操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职业技能培训要包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实际操作培训时间不少于总培训时间的2/3;创业培训包括创业意识培训、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服务。

(三)实施分类培训。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分类实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主要针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开展专项能力或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安全培训和法律知识教育;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主要针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针对农村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针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进行提升创业能力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主要针对进城从事家庭服务等产业的农民工开展基本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重点围绕镇、村中小企业以及农产品加工、农村妇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开展培训。

(四)加强培训基础管理,建立实名制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工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到基层农民工培训机构服务,打造一批重点专业,培训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根据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抓好培训教材规划编写和审定工作;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台账和转移就业台账,对培训对象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统一培训学员信息库;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将农民工培训信息管理纳入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农民工培训信息,提高农民工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统计工作,准确统计参加培训项目实际人数,并按季度报送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五)强化培训考核和技能鉴定。严格培训结业考核和发证制度,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财政补贴培训项目,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加强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考核合格后,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四、规范培训资金使用与管理

(一)统筹使用培训资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集中使用、提高效益的要求,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将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民工培训资金统筹使用。

(二)制定培训补贴基础标准。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使农民工能够掌握至少一门实用技能。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三)严格培训资金管理。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管理,健全培训补贴资金与培训成本、培训质量、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评估机制,严肃查处套取培训资金行为。明确资金申领程序,严格补贴对象审核、资金拨付和内外部监管。对有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五、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培训监管

(一)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市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根据年度培训计划,依照职责指导和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发改部门负责农民工技能实训基地的统筹规划;人社部门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负责农民工培训资金的筹集、管理与监督;建设部门负责建筑业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部门负责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安监部门负责对农民工实行岗前安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科技部门负责农业科技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和工作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加强责任目标考核。各镇(街区)要把农民工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对本区域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第7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如何推进;劳务产业;发展;建议

原州区是一个十年九旱、自然条件恶劣、工业经济十分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现实的选择。2009年通过组织开展“春季沿海,夏季邻省,秋季进疆”三次劳务输出大行动共带动输出务工人员9.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8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375.5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5.8%。多年的实践证明,原州要发展,劳务需先行,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充分认识劳务产业。

2010年,全区实现劳务输出10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535元,新建创业园和孵化基地2个,培育和发展小老板(小企业)156个,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从今年起,力争经过几年努力,要在全区构建起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就业服务市场体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劳务培训体系,覆盖全区、连接区外的劳务中介服务体系,管理规范、措施有力的劳动保障体系,培育出3―5个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勤劳、诚信、守法”的原州劳务品牌。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建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统筹发展,全面促进劳务输出。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认真开展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劳动力资源张狂、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等各类实用数据并录入计算机,建立完备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真正做到情况清,底子明。要根据掌握的劳动力信息情况有计划,有针对的用工信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减少盲目外出,帮助签订;劳动合同,协调解决务工中的困难,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充分利用劳务能人信息灵通、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巩固老基地的同时,积极开辟建劳务基地。逐步形成“政府搭台、市场引导、农民唱戏”的格局,把原州区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2.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全面整合培训资源,按照“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输出”的总体要求,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和力量,将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坚持把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当作打造原州劳务品牌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和定向式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回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的自主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以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鉴定为主;对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至少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在培训方式要抓好六个结合:即职业院校培训与社会力量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品类寻与短平快培训相结合,岗前性培训与创业意识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实用技术培训与树立原州品牌相结合,转移培训与输出就业相结合,不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转移就业的能力。按“培训内容要贴近市场、培训基地要贴近基层、培训时间要贴近实际”的要求,以建筑、电子、缝纫、保安、电工、电焊工、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采用订单培训、定向式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和各类社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3.健全服务体系,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要上台阶,必须加大政策推动和中介服务力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性,把工作重点转到服务上来,转到维权上来,转到引导上来,尊重群众意愿,不断巩固和扩大劳务输出成果。要把好“三关”,即“用人单位考察关、输出人员质量关、输入地协作关”,坚持用人单位不合格不输出,务工人员不够条件不输出,用人单位不守诚信的不输出,确保输出质量。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热情服务,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婚育证、身份证等有关证件,并尽可能的减免相关费用。要全面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抓紧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加快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切实维护务工者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使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务经济管理局要定期了解住址输出人员的工作、生活状况,并督促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依法建立劳动关系,落实劳动保护、工资按期支付、社会保险等待遇,协调解决劳务纠纷,依法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鼓励返乡创业,推进产业提升。要把返乡创业作为延伸劳务经济发展链条、提升劳务经济质量的突破口来抓,采取政策上引导,资金上辅助等办法,积极鼓励学到了技术和积累了资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要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敢创业、能创业、会管理的创业带头人。要加大对创业典型的表彰奖励力度,使创业人员有荣誉、有地位、有实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二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担保扶持。要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行机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加大对反省人员的融资担保扶持。三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信用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外资内资一视同仁,外商内商一样善待;要不断改善服务环境,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对口帮扶工程,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息,实行对口帮扶工程,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解决企业落户、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以服务促创业。

第8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 柘汪镇成人教育中心 农民工 技能培训 作用

目前,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换,经济趋势快速发展,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相继返乡,他们返乡后创业和再就业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现象,因此,当地政府对他们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为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岗位的开发力度,对这部分人群再就业及其技能培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妥善安置。

当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转移已是必然趋势,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民工没有了土地,这就促使一些农民工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的方式去创业和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从这个群体的整体来看,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各方面的技能薄弱,但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这个弱势群体进行转移培训很有必要,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方经济迅速崛起,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农村城镇化一旦落实,就业岗位也会不断增加。据资料数据显示和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小城镇化80余万个,小城镇与非农产业相结合,既能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又可以安置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继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富裕农民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尤为重要。市场化经济也将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经济的复苏要靠技术力量的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日趋城镇化,它促使原来的农村无论是经济,还是环境,乃至整个农村面貌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农村很多农田被征用,用于市政建设、住宅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原来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柘汪镇工业园区为例,原来园区内居住的是以农为本的农民,现在已基本变为工业园区居民。大量外地农民进入工业园区,随着改制、合资、独自、外资企业的引入,企业职工来源日趋广泛。当地政府不仅要保持部分农村的技能,而且要大力加强城镇化管理的职能,实施社区管理,使居民安居乐业。园区内农民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很多农民已成为各行各业的职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很多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下,各种技能缺乏,给他们的创业和就业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为此,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园区经济迅速发展,建设和谐园区,实现稳定转移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的不断变化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劳动力已成为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园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城镇一线员工的新生力量将越来越多地来自转移培训的农村劳动力。

总体来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因此,充分发挥成教校的技能培训作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应是当务之急,理所当然。

柘汪镇临港工业园区的成人教育要为基层管理干部学会城市化管理服务;要为农民工顺利向城市居民和企业职工转化服务;要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服务;要为外来农民工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服务;要为临港工业园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柘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一直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对农民工的各类技能培训。开展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如下。

一、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推进教育富民工程

农村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用科学的新理念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和技能素质,积极推进富民工程,注重培训就业策略。根据临港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广泛开展了许多方面的技能培训。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尤为迅猛,外来农民工的队伍较为庞大,他们大多年轻力壮,但技能却很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钢筋工培训、电焊工培训、水暖工培训、装潢装饰培训、环境设计培训、电力安装培训及建筑设计等培训,使这些农民工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得到了施工单位的认可。第二,柘汪镇素有“贝类之乡”之美称,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是这里的重要养殖项目,我们对养殖户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邀请部分专家亲临海边滩头进行现场指导。第三,我们对紫菜养殖户和梭子蟹养殖户进行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一条龙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工增强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培训对象上注意了针对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培训内容上注意了专业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即坚持把党员、养殖大户、经纪人等作为致富的骨干力量,定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表率,树立典型,并且结对帮扶。还以点带面,统筹考虑,全面到位,坚持与党校、农技中心、海产公司密切配合全面合作,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成教中心的职能作用。

二、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重点主要有油漆工技术、水电工技术、电焊工技术、建筑业技术、金属装饰技术、服装剪裁技术、渔船驾驶技术、电子装接技术、居室装潢技术、餐饮服务技术和家政服务技术等。多年来我们除了组织成人学历教育外,还培训建筑技术人员2900余人,服装剪裁技术人员1560余人,电焊工技术人员680余人,餐饮服务技术人员280余人,渔船驾驶技术人员16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培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我们不但为农民工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壮大了职工队伍,更为当地农民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有效开展具有引导性的技术培训,加快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抓好全方位的技能培训面广量大,这就需要具有引导性的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以保护、法律法规、提供就业渠道、寻找就业岗位和城镇生活基本常识等方面知识培训。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定期地进行跟踪调查,目的是提高农民工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的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新的就业观。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知识讲座、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即乡土教材和提供信息网络等手段,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灵活开展,让参训人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成人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为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还需做出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要注重培训的机构模式,即专业式、联办模式、订单模式、现场指导模式、示范基地模式、养殖混合模式等,为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综上所述,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后,我们欣慰地看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就业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更加宽广,我们认为这对提高劳动力的经济收入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整了经济结构,拓宽了就业渠道,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岗位,地方社会秩序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同时还解决了因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出现的劳动用工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城镇的建筑工人、商城营业人员、餐饮服务人员、环卫工作人员和家政服务人员等大多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不仅成为当地产业个人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城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抓好全方位的技能培训面广量大,这就需要具有引导性的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以保护、法律法规、提供就业渠道、寻找就业岗位和城镇生活基本常识等方面知识培训。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定期地进行跟踪调查,目的是提高农民工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的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新的就业观。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知识讲座、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即乡土教材和提供信息网络等手段,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灵活开展,让参训人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第9篇: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 柘汪镇成人教育中心 农民工 技能培训 作用

目前,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换,经济趋势快速发展,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相继返乡,他们返乡后创业和再就业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现象,因此,当地政府对他们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为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岗位的开发力度,对这部分人群再就业及其技能培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妥善安置。

当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转移已是必然趋势,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农民工没有了土地,这就促使一些农民工不得不通过各种渠道和不同的方式去创业和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从这个群体的整体来看,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各方面的技能薄弱,但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这个弱势群体进行转移培训很有必要,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地方经济迅速崛起,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农村城镇化一旦落实,就业岗位也会不断增加。据资料数据显示和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小城镇化80余万个,小城镇与非农产业相结合,既能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又可以安置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继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富裕农民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劳动力就业率的提高尤为重要。市场化经济也将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经济的复苏要靠技术力量的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日趋城镇化,它促使原来的农村无论是经济,还是环境,乃至整个农村面貌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农村很多农田被征用,用于市政建设、住宅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原来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以柘汪镇工业园区为例,原来园区内居住的是以农为本的农民,现在已基本变为工业园区居民。大量外地农民进入工业园区,随着改制、合资、独自、外资企业的引入,企业职工来源日趋广泛。当地政府不仅要保持部分农村的技能,而且要大力加强城镇化管理的职能,实施社区管理,使居民安居乐业。园区内农民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很多农民已成为各行各业的职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很多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下,各种技能缺乏,给他们的创业和就业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为此,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促进园区经济迅速发展,建设和谐园区,实现稳定转移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和新兴产业的迅猛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的不断变化对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劳动力已成为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园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城镇一线员工的新生力量将越来越多地来自转移培训的农村劳动力。

总体来看,农村城镇化、工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因此,充分发挥成教校的技能培训作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应是当务之急,理所当然。

柘汪镇临港工业园区的成人教育要为基层管理干部学会城市化管理服务;要为农民工顺利向城市居民和企业职工转化服务;要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服务;要为外来农民工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服务;要为临港工业园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柘汪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一直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对农民工的各类技能培训。开展的活动所起的作用如下。

一、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推进教育富民工程

农村的发展空间很大,我们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用科学的新理念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和技能素质,积极推进富民工程,注重培训就业策略。根据临港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广泛开展了许多方面的技能培训。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建筑业的发展尤为迅猛,外来农民工的队伍较为庞大,他们大多年轻力壮,但技能却很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钢筋工培训、电焊工培训、水暖工培训、装潢装饰培训、环境设计培训、电力安装培训及建筑设计等培训,使这些农民工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得到了施工单位的认可。第二,柘汪镇素有“贝类之乡”之美称,浅海养殖、滩涂养殖是这里的重要养殖项目,我们对养殖户进行了系统的培训,采取借鸡下蛋的方式,邀请部分专家亲临海边滩头进行现场指导。第三,我们对紫菜养殖户和梭子蟹养殖户进行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一条龙培训。通过培训,农民工增强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培训对象上注意了针对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培训内容上注意了专业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即坚持把党员、养殖大户、经纪人等作为致富的骨干力量,定期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新形势下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表率,树立典型,并且结对帮扶。还以点带面,统筹考虑,全面到位,坚持与党校、农技中心、海产公司密切配合全面合作,并注意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成教中心的职能作用。

二、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培训重点主要有油漆工技术、水电工技术、电焊工技术、建筑业技术、金属装饰技术、服装剪裁技术、渔船驾驶技术、电子装接技术、居室装潢技术、餐饮服务技术和家政服务技术等。多年来我们除了组织成人学历教育外,还培训建筑技术人员2900余人,服装剪裁技术人员1560余人,电焊工技术人员680余人,餐饮服务技术人员280余人,渔船驾驶技术人员1600余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们的培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我们不但为农民工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壮大了职工队伍,更为当地农民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三、有效开展具有引导性的技术培训,加快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抓好全方位的技能培训面广量大,这就需要具有引导性的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以保护、法律法规、提供就业渠道、寻找就业岗位和城镇生活基本常识等方面知识培训。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定期地进行跟踪调查,目的是提高农民工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农民工自身权益的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新的就业观。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知识讲座、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即乡土教材和提供信息网络等手段,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灵活开展,让参训人员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成人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是农村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为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还需做出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要注重培训的机构模式,即专业式、联办模式、订单模式、现场指导模式、示范基地模式、养殖混合模式等,为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