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小学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学设计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教学设计案例

第1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探究

综合与实践在新课改下越来越被广大学者、家长所重视,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其明显,小学数学是学生各方面思维开发与发展的最基本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作为教师和各级教育研究人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性,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此简要叙述了个人一观点。

一、如何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进行教学设计

(一)精心设计问题,开展实践活动。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学生的学习更加注重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在数学问题设计中,要突破传统教学中对数学应用问题以人为编造为主的模式,应该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创新。如小学数学六年级课本当中,学生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学生要学会画图、计算各类型所占的比例。针对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设计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同学体育运动爱好的方法制作有关体育运动爱好的统计图。首先学生准备三到四项常见的体育运动,然后去询问50个同学朋友,通过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最后得出各项体育运动的数据,然后再分别计算各项项目的比例,最后画出统计图。由于学生是通过自己亲身去实践体验和捕获数据,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轻松透彻,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上述例题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设计课程问题时,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问题设计,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综合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动手操作。动手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依次带动大脑、语言的发展,让身体各个部位都参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尤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上得以体现,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更加注意动手操作。我们都知道在小学课本中,有一节课叫做“有趣的七巧板”,这一刻对于学生的想象创造力是十分可疑得到锻炼的。如果老师只是拿着课本说应该怎么做,对于还是小学的孩子是很难去理解接受的,并且还会遏制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与同学进行交流,相互欣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会大大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极大地帮助。

(三)渗透数学思想,发展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思想方法的掌握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并在学习当中渗透一些主要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小学六年级考数学课本中讲到了“鸡兔同笼”这个问题,这一课题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难度。可以出这样一个题目:鸡兔同笼,有15个头,50条腿,问鸡和兔子各多少只?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牢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进行尝试解决,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进行记录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通过与班上同学的交流可以得出很多方法。即: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的方法。

列表法和假设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列方程是属于比较新的知识点,因此下面就采用列方程来讲解下“鸡兔同笼”这一经典例题的解题过程。由题意可以分析得出,鸡和兔子一共有15只,且鸡的腿加上兔子的腿一共有50条,那么我们就可以先假设在15个动物之中,有X只兔子,那么鸡的数量就是(15-X)只,我们知道兔子有4条腿,鸡只有2条腿,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一个方程,即:4X+2(15-X)=50,从而可以化简得2X+30=50,最终就可以计算出X=10,那么15-X就为5,那么就可以得出兔子有10只,鸡有5只。通过向学生讲解这一例题,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合作思考,同时让学生们自行解决类型相似、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接着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的讲解与指导,逐步渗透一些数学思想。

根据了解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不难看出里面所蕴藏的数学思想,比如运用列方程的思维,需要学生先理清楚题目当中的各种关系,然后通过假设一个X,并列方程来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指导与实践,学生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在问题解决中渗透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数学中所必备的思想,对以后数学的运用与学习有着实质上的帮助。与此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对以后数学实践合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总结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的开展为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本文结合个人有限的知识积累简要了论述了一些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尽到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可能性》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但在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统一布置的任务和教学流程进行学习,而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导致学习的进度也不同,可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度下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去设计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工具等,但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安排学习资源还有所欠缺,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有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但他们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师生交流的时间有限,并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差异性。

2.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传授知识,只对重点知识用信息技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该课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的专题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更倾向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知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也难以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设计的习题作业也难以实现个性化的分层练习。

3.难以实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并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这要求数学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目前,在《可能性》一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往往直接给出可能性的知识,而很少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即使知晓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教学,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往往趋于形式,没有找到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难以内化所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

智慧教育解决方案

1.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可能性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使他们在情境中学习与思考。例如,在引入不确定现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上创设儿童节出游的情境,这样很容易将小学生带到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即时评价反馈,关注个性化发展

目前在信息技术支撑小学数学的课堂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并不高,有的甚至不知道怎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有多元的交互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具体体现为教师与学生要能实现及时沟通、即时的评价反馈,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保障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置探究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与教师交互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保障学生能及时地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第3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概括起来,新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二是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已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完整自学的课堂教学;没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就是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没有进行完整自学的课堂教学。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外学习与课堂教学设计,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只包含课堂教学设计。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下面以小学五年级《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人教版,2013年)为例,谈谈两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式。

1. 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

学习目标:①会通过列方程求解包含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②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

课外学习流程:

(1)自主学习。①请解决以下问题: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已知苹果每千克2.4元,梨每千克2.8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②请自学教材P77,把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与没解答完全的问题解答在教材上。③对于例3,除了教材上所找到的等量关系,你还可以从问题中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2)尝试演练。认真阅读P77“做一做”,尝试解答如下问题:①问题中包含哪些信息?②你能从问题中找到怎样的等量关系?根据其中一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这个问题。③想想,自己的解答正确吗?

课内学习流程:

(1)合作探究。①小组内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主学习成果。②小组长主持,组内探讨教材例题3中有哪些不同的等量关系?③小组长主持,组内探讨“做一做”所给出的问题包含的信息、解题方法,并归纳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的步骤。④小组长主持确定本组的展示方案。

(2)展示提升。①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内探索出的例3中不同的等量关系,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②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在“做一做”问题中所发现的信息,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③根据学生自主、合作W习实效,老师确定解法不同的小组展示“做一做”问题的解题过程。

(3)学习整理。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各组讨论交流、总结一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至少每一组总结出两条以上的收获。

(4)自我体验。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列方程解答:苏小明同学买了两套丛书,共花了22元,其中《科学家》丛书共有4本,每本2.5元,《发明家》丛书每本4元,请问《发明家》丛书共有多少本?

2. 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设计

学习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3。

学习目标:①会通过列方程求解包含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②进一步理解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意识。

课内学习流程:

(1)阅读与理解。①自主学习:请阅读教材P77例3,想想你发现了怎样的信息?②小组学:小组长主持讨论交流、整理本组组员在例3中所发现的信息。③展示提升: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所发现的信息,其他组可以质疑补充。④自我体验:小组长主持讨论交流P77“做一做”中的问题包含的信息。

(2)分析与解答。①自主学习:再阅读教材P77例3的解答过程,把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与没解答完全的问题解答在教材上;除了教材上所找到的等量关系,你还可以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②对子学: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主学习成果。③小组学:小组长主持,组内探讨教材例题3中有哪些不同的等量关系。④展示提升: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展示各组内探索出的例3中不同的等量关系,其他小组可质疑补充;根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效,老师确定解法不同的小组展示,由小组以独特的方案展示例3的解题过程。⑤自我体验:列方程解答P77“做一做”提出的问题。

(3)回顾与反思。①自主学习: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请独立回顾总结一下,本节课有哪些收获?②小组学:小组长主持,交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至少每一组总结出两条以上的收获。③展示提升:以竞争的方式确定展示小组,由小组派组员口头展示各组的学习收获,其他组可以补充。

二、如何恰当设计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方案

一个恰当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切合师生实际、有良好教学效果的。但恰当的教学设计不是生来就有的,还得依赖于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与业务素养。以下三个方面是小学教师恰当设计数学教学的关键。

1. 重视小学数学教学

有些教师认为小学数学知识太浅显,教学没必要进行教学设计。所以常常到上课了,教师才简单地浏览一遍教材;走上讲台,教到哪里是哪里,教多少是多少;只教要考的知识,随意删减教材;学生没学好不要紧,就再利用另外一些课(如自习课、音乐课、美术课、社会实践课等)或课余时间再教一遍。

不重视自己的教学,一定不会有好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好数学、启发智力的基础,要认识到好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管理者也要加强管理,引导教师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如要求教师按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规定教师不能侵占其他学科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在规定课时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加强教学常规督查,保障每节课教师都有良好的教学设计,都有好的教学效果。

2. 准确理解教材意图

要设计好一节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要理解这一节数学教材。例如设计小学五年级《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这一节课的教学,教师至少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1)准确把握教材所包含的教学理念。这节课教材以水果店购买水果为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或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教材的叙述又融入了对话与提问,这说明教材蕴含了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2)准确把握教材的内涵。这节教材讲了一个含有“倍数之和的等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是这一单元五个实际问题中的一个,五个实际问题都是包含“和(差)等量关系”的问题,是一个由浅到深的系列。

例1:一个因数(直接常量)+另一个因数(直接未知量)=和

例2:一个因数(直接常量)+另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和

例3:一个因数(间接常量)+另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和

例4: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另一个因数(直接未知量)=和

例5: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另一个因数(间接未知量)=和

学习这节教材,学生还应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探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3)准确把握教材隐含的教学方法。这一单元的教材明确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学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为素材展开教学,应成为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方法。同时,教材叙述时,融入了对话与提问,这体现了教学应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4)准确理解教材所暗示的教学流程。对一节课的教学,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流程,但从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看,教材希望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那么这节课的教学就可以按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来设计教学流程:第一环节,阅读理解;第二环节,分析解答;第三环节,回顾反思;第四环节,当堂检测。

3. 准确把握学情

教学设计会有不同的形式,即使归纳为以上两类,这两类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教学设计,来自于不同的学情。例如,学生自我学习习惯好、能力强,教师就可以按“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课型”设计教学。如果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强,就按“无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课型”设计教学。当然即使学生有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也还要看学生的认知水平、课外环境、课余时间等因素。如某节内容简单,学生只要简单阅读一下教材就能基本理解学习内容,那教师就不必设计“有完整自学前提的教学课型”。

第4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感策略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自古情理不分家,让学生对化学动“情”,再让他们学习化学之“理”,自然效果倍增。那么怎样让学生对中学化学“动情”呢?无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物经历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其内心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同样,学生内心对化学的热爱和追求,对其化学学科学习品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情感的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1.对化学教师“动情”。要想让你的学生喜欢上化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作为化学教师的你。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上了你,自然也就连带着喜欢上你教的学科,喜欢了,也就会认真,效果当然也就好。要让学生对化学教师“动情”,首要前提是化学教师要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体现在个人素质,为人师表,要让学生觉得你值得尊敬,应该尊敬。人格魅力体现在“言必行,行必果”,要让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好。人格魅力体现在愉悦的心情,肯定的眼神,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愿意接近。其次化学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备课充分,教师不可能都是学者,所以针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充分备课,熟知每节课的相关知识;广博的知识体现在勤于钻研,知识要有深度,有广度,一个简单的现象要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能激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挖掘出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

2.对化学学科“动情”。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自然赋予其独特的魅力。化学“惊奇”,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常伴随着魔幻般的变化,学化学初始,一节化学“小魔术”展示课,可让学生瞪圆眼睛。化学“奇妙”,空气是物质组成的,空气是有质量的;动物呼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还可以灭火等等,无一不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化学“实用”,用化学知识解释灭火的原理;用微粒运动解释气味扩散的原因;用小苏打发酵,治疗胃酸过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会到化学的魅力,自然会喜欢上化学的学习。

3.对化学知识“动情”。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增添了情感目标,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合理地开展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能让学生“动情”的资料展示进行课题式研究,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用触目惊心的森林大火(包含起火、燃烧、危害、扑灭)录像短片展示,开展《燃烧与灭火》的课题研究。再如用浓盐酸的泄露图片展示,开展盐酸性质的课题研究。

二、线性思维——思维策略

化学线性思维指的是,分析化学问题时采用程式化有序性的化学思维方式。现在的初中化学教材编写意图趋向于话题式研究,这种编写形式,打破了原来旧教材那种知识系统式研究,每一个话题的研究,都要涉及到多种不同系统的化学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有挑战性,但同时,也造成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有序性,分析问题时甚至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方面知识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这无疑给学生解决问题造成了难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化学线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还是进行化学计算;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还是实验现象描述;无论是自主探究,还是集体讨论,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沿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远到近的优化程序步步向前推进,直至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下面是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化学线性思维的尝试:①研究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研究描述物理性质顺序为:色味态度(硬度、密度、溶解度)点(熔沸点)等。②进行化学计算时的顺序为: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出化学计量数求算相对质量代入具体数据和未知量。③化学实验装置的搭建和仪器的选取时顺序为:下上;左右;气体发生装置气体除杂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使用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④描述实验现象时顺序为:反应物参与反应而减少所伴随现象生成物产生从无到有所伴随现象。⑤自主探究时顺序为:实验现象或资料展示估测猜想原因性质实验验证探究归纳小结问题解决。

三、开放性、发散性问题——分层教学策略

我们这里说的分层教学,并不是指那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后作不同要求的所谓的“分层教学”。我们一直认为那种“分层教学”是违背正常的教学规律的。原因有二,一是那种“分层教学”不利于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那样会让被划分为优等生的学生背负不必要的压力,更会让被划分为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学生感到自卑;二是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个适应度的问题,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讲,一般都有适应学且学得好的知识,也有不怎么适应学并学不到很好程度的知识,一次性将学生定性为三六九等,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更应该是侧重于教学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通过多层次的问题,开展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高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必须用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要较好的执行这样的思想,我们认为最好莫过于设置开放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指的是没有特定的标准答案,而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时,设置的问题是:你认为空气真的是“空”的吗?你觉得空气中可能有一些什么物质?他们所占的比例是大,还是小?再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设置的问题是:你在哪些不同地方发现了水?水可以是什么样子的?社会生产中,有哪些操作会使水变脏?又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设置的问题为:你见过哪些灭火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愿意回答,容易回答的,而且都没有错的说法,自然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获得成就感,得到好心情,这节课当然也就容易出效果。

发散性问题即求异问题,是一种要求学生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问题。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设置的问题是:泡沫塑料制品燃烧,你用什么方法灭火?原理是什么?再如:在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时,设置的问题为: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含硫的化石燃料的燃烧,那么你认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防止酸雨?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在自己不同的认识程度上,给出自己可以理解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答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卑、不骄、不躁的学习品质,也更有利于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四、提问、课堂练习——反馈策略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己知彼,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反馈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效率,知晓本节课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本节课的所得,更可以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再说“百闻不如一见,不见不如一练”,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最好最直接的反馈应该就是提问和课堂练习。

当然要使课堂提问和课堂练习更好的体现出效果来,我们还应该注意下列一些问题:①贵精不贵多。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进行太多的提问和练习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没必要的。②代表性,覆盖面要广。不能多,那么我们就应该让问题和练习能兼顾较多知识,更有代表性。③多层次。问题和练习的设置要有层次,有序性选择,做到由易到难、从简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要让学生逐步熟练,不宜一下子太难,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④发展性,延续性。问题和练习不应尽是死板的基础知识填空和套公式。要有发展性,要有知识的运用,特别是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设计;要有延续性,问题和练习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建立起的思维和方法要能够延续到课后的问题和练习中,要能够延伸到后续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叶方猛.以实验探究为先导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1,(11).

第5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公安院校;廉洁教育;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60-02

对于公安院校学生而言,廉洁教育不仅是一套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环境和行为方式。开展廉洁教育,必须以公安院校的实际和预备警官的思想状况为现实切入点,协调好三对关系。

一、关于公安院校学生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公安院校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公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既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又各有侧重。

1.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关联性。公安院校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具有相同的教育目标,共享教育资源,教育效果互补。其一,两者的教育目标具有相同的指向性。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灌输也都渗透着道德素质的养成,都致力于为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奠定德育基础、营造人文环境。其二,两者的教育资源具有交叉性。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共享公安院校的教育载体,都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主题实践活动为平台,二者在教育资源上具有很大的交融性和交叉性,有利于公安教育的持续开展和深入推进。另外,两者的教育效果相得益彰。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廉洁教育探索合适的教育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廉洁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道德信仰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操守,巩固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安院校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侧重,相对独立。其一,两者的教育任务具有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洁教育以相同的教育目标为方向,分工却不同,承担的教育任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进行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养成教育,廉洁教育要使学生明确在具体的职业领域中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其二,两者的教学安排不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方高校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以四门政治理论课为载体,教学大纲、教学时数都有统一的安排。而廉洁教育主要以公安院校自编教材为主,教育内容突显公安院校特色,符合人民警察的职业需要。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公安院校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廉洁教育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更突显职业特点。

二、关于公安院校学生廉洁教育与地方高校学生廉洁教育的关系

公安院校的廉洁教育既是全国高等院校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须体现公安机关的工作性质和职业需要,突显公安院校廉洁教育的特色。

1.公安院校廉洁教育与地方高校廉洁教育的相通之处。公安院校廉洁教育是全国高校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其一,共享“关口前移”的教育理念。对青年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是将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提前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防患于未然。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接受了廉洁思想的灌输与廉洁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关口前移”的理念具有极大的教育前瞻性。其二,在教育方法上,都善于运用反面教材的思想震慑和行为规劝作用。与正面案例的正向行为激励作用相比,反面典型案例更能起到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警示作用。另外,与专业技能教育相比,廉洁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显现出来,教育效果很难量化具有迟滞性,然而,清正、诚信、廉洁的理念一旦形成,其作用效果具有影响的深远性和持久性特点。

2.公安院校廉洁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体现公安院校的特色。由于公安院校的廉洁教育是适应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专门针对预备警官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所以,必然表现出与地方院校廉洁教育的差异之处。其一,公安院校廉洁教育具有特定的教育对象。与地方高校学生未来职业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相区别,公安院校在校学生都是预备警官,未来的职业方向是明确的,所以,公安院校廉洁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其二,公安院校廉洁教育的教育环境比较封闭。由于公安院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在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较为单一和净化,相对来说,学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冲击也比较小。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中进行廉洁教育,教育者更加主动,可控性因素较多,容易达到教育目的。另外,在公安院校中,廉洁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专业课教师也具有廉洁教育职责,廉洁教育正是通过对专业教育的渗透性来开展隐性教育。

三、关于公安院校廉洁教育与公安院校文化建设的关系

在公安院校中,廉洁教育既是一项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廉洁教育的开展与公安院校文化的传播是同一个过程。

1.公安院校廉洁教育具有传播与推动公安院校文化创新的功能。公安院校廉洁教育的内容是公安院校文化的提炼和升华,廉洁教育实践本身也在传播公安文化,文化育人、提升预备警官的主观幸福感是廉洁教育的最终指向。其一,公安院校廉洁教育根植于公安院校文化。廉洁教育理论是公安文化尤其是廉洁文化在长期的公安实践中积淀的成果和结晶,是综合凝练人民警察在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方面的基本态度和理论概括。公安院校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又推动廉洁教育内容不断充实和创新。其二,廉洁教育传播公安院校文化。廉洁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讲授廉洁理论、传播诚信价值观,更强调在预备警官中形成一种职业认同和文化共识,培养清正、廉洁的道德素养,廉洁教育的过程是在传播公安院校文化,进而转化为职业行为。另外,公安院校廉洁教育的本质是文化育人。学生在廉洁文化的滋润中成长,能够达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的效果,文化育人也是廉洁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

2.公安院校文化具有廉洁教育的作用。公安院校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廉洁教育功能。其一,公安院校文化为廉洁教育提供文化视野。廉洁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公安院校文化尤其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问题,加强廉洁教育就要用文化的办法来解决文化问题,只有从民警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对廉洁理论的现实需求,才能在思想上达到高度的认同。其二,公安院校文化是廉洁教育的传播载体。公安院校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在内的廉洁教育知识竞赛,廉洁教育图片展,廉洁教育讲座;以廉洁为主题的校风建设等精神文化可以作为廉洁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廉洁教育的作用。另外,公安院校文化为廉洁教育提供了育人环境。不能仅从教育载体的角度来理解公安院校文化,要充分发挥公安院校文化特有的廉政精神文化特质,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营造廉洁文化氛围,提升预备警官的职业归属感。

由此,理顺公安院校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才能对廉洁教育进行准确定位,突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使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李照修.高校廉洁教育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

[2]程文亮.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廉洁教育的理性思考[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12).

第6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评估;系统设计;高等教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不仅建立了五至七年不等的周期性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以此保障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更广泛地开展国际与地区间的高等教育质量互认,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国际化。我国开展高校教学评估工作,是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参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学评估体系还不太完善,还是新生事物,实践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或不足,如评估方案的针对性有待完善、评估中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而没有较好较完善的高校教学评估系统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不足,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解决[1]。

根据学校存在的这些问题,设计开发一套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和评估系统,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为基础,为高校院系的教学评估和日常管理提供信息平台。系统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将教学评估的标准贯彻在日常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一次教学评估的筹备和准备,所得到的材料和数据都进入教学评估系统中,形成学校宝贵的数据积累和无形资产。

一、开发依据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进行本系统的开发。

针对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教育部相关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项目实施深入了解评估体系内涵,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学校校情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为展示框架,形成了可全面展现学校院系发展全貌的信息界面。评估方案分为三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即观测点),内容完整、层次清晰、检索方便、可扩展性强。

二、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根据高校现状和类型特点,实现同一套系统数据库,即能够满足日常本科教学档案管理需要,又能够满足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实现教学评估促进日常教学管理和建设,日常教学数据自动形成教学评估的基础材料和支撑材料,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本系统包括三大子系统:

1、教学评估管理子系统

2、教学档案管理子系统

3、系统维护子系统

系统按照“电子文档管理、基本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展开。设计了强大的管理功能帮助学校在日常教学档案管理和评估工作中更好的实现部门间协同工作;同时系统形式灵活,能够根据院系特点快速定制,院系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数据管理。系统设有标准外部接口,可与学校及院系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挂接,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本系统不但是数字化手段在教育评估领域中的大胆尝试,更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化校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

⑴ 对数据表类的档案针对每类数据表单独开发,实现基础数据表的添加、删除、修改、导入和导出,基础数据表的查询。

⑵ 对数据表子表和统计数据表,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抽取数据和自动生成统计表。自动抽取的数据子表和自动生成的统计表能够导出为EXCEL文件。

⑶ 系统根据某些数据表实现按学期归档、按学期统计和按年度查询。

⑷ 每个院系有自己的用户名、密码和对应的权限,各院系电子档案内容可根据需要授权让其自己维护,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分散与集中的有机统一,即分散让各院系自己维护信息减轻教务处工作量,又能够整体把握、集中管理。

⑸ 在每一项档案内容中都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通过系统直接可以找到各项档案内容的责任人及责任人工作完成情况。

项目设计成果主要以程序的方式提供,数据库在后台运行,前台以网页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各种功能。

三、系统特点

⑴ 采用完全数据库驱动,系统所有数据和内容可灵活设置与修改;

⑵ 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四层架构,数据库可根据学校情况任意选择mysql、sql server、Excel、Access。

⑶ 基于互联网的B/S结构,用户使用浏览器即可使用全部功能;

⑷ 建立灵活完善的代码库体系;

⑸ 信息多元化:可以进行多种格式文件的全文、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而且也可以进行档案信息的远程录入、电子文件全文的自动著录与标引。

⑹ 信息格式化规范:档案著录项目、著录项目标识符、著录格式、著录用文字、载体类型标识等方面完全依照国家档案著录规则,并遵循新的档案管理细则。

⑺ 信息安全:提供完善的安全机制:用户身份认证、数据授权、数据自动定时备份。

⑻ 文件一体化:实现本单位多个系统文件格式的统一,进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⑼ 无逢联接:系统为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预留了标准的数据交换接口,可以非常容易地和各种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无缝链接。

四、使用本系统的好处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教学评估花费大量时间做材料和数据准备工作,形成如山的档案和难以管理的数据,教学评估之后对这些档案和数据更是无心管理,最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整理出来的工作成果在评估后又消散于无形,有时反而成为累赘。使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和评估系统,将教学评估的标准贯彻在日常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中。这样通过一次教学评估的筹备和准备,所得到的材料和数据都进入教学评估系统中,形成学校宝贵的数据积累和无形资产。教学评估完成后,日常工作使用本科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在需要时对材料和教学数据的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这样保证最新最实时的数据尽在掌握之中;当下一次进行教学评估时,可以使用教学评估系统,系统按照教学评估体系自动对日常积累的档案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内容丰富翔实的教学评估系统,辅助进行教学评估准备和管理工作,无需每次教学评估来临时,学校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备战,发挥日常工作的效果,真正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最终使日常工作与教学评估工作一致。

系统协助高校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学校校情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为展示框架,形成了可以全面展现学校发展全貌的信息界面。系统有效保存学校各阶段历史数据,不仅为学校长久发展提供了参考,而且为高校数字化校院建设打下了基础。

第7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训;项目教学法;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6-01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一、项目教学法精品项目的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一)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项目的设计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让几乎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总之,项目的确定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二)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功能、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先期实施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案例效果,以增强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教师在实施项目活动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在项目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中,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认真对待项目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项目活动内容。

(三)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教师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项目教学法”精品项目设计案例

(一)课题作品展示

成功项目作品展示的目的:一是通过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项目的实施的目标、过程和考核办法等;二是教师先期实施完成该项目,通过展示案例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的热情。

(二)课题教学相关知识点

一个项目所包含的相关知识点很多,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完成该项目课题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教会他们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为完成该项目的后续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教案

教师必须围绕该项目课题,结合书本知识精心设计、编制课题教案。既要注重该课题的理论系统性,又要兼顾与其它课题的递进性。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该课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同时又留给学生一定的拓展空间。

(四)课题图纸

第8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课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二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乔永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手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把握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创意表现。他运用小游戏、动画视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一起探讨了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突出对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的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对引领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培养创意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对该领域学习提出:应该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本课也是在此框架下展开的。这里,我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以期开阔思路,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课程建构、评价方式等有具体而微的解读与领悟。

一、设计亮点可取之处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性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身边事物与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有装饰性的片头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海报中的美术字;在“猜猜看”环节,以饮料、游戏、动画为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水煮鱼、面等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来领悟变体美术字的独特价值。

事实性话题可以为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对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创意的实践,再回归到生活应用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创意组织教学,顺应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在这节课中,乔老师围绕创意组织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在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时,通过脑力激荡以展开联想,从而理解创意是—个思考的过程,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二是专门设计了创意空间,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创意实践练习。

此外,乔老师的创意教学还体现在他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每个环节——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尚存不足有待改进

(一)融入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统整学习主题

1.教学容量大,学生实践少

梳理课例中的结构与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动画导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寻入新课;②生活应用举例一小游戏猜猜看(可口可乐、梦幻西游、猫和老鼠)一世博会会标及含义;③基本变化规律—字形(球、峰)、笔画(闷、音)、结构(雨、错位)—动画视频片段(点、高、歪);④实践练习(胖、瘦、电、花、裂、震);⑤几种常见变化方法—象形变化(水煮鱼、寿、雪)—装饰变化(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立体阴影变化(土);⑥创意空间:说创意(飞)—想创意(面)—画创意,第一次基础上再设计、重新设计一点评作业;⑦小结、拓展、提升。

由以上可见,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丰富,从完整性看这些都是优点,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一节课时间有限,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空间也有限,致使学生自主实践、创意思考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精选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迁移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因知识量大,为巩固刚学的知识,在讲解基本变化规律后,即安排一次3分钟的实践练习,“画创意”环节安排了5分钟实践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完成,课程便结束了,用于拓展提升的几幅公益广告字体也没能全部展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呈现完整知识结构,就要含纳大量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学生的思考、创意及作业均无法充分展开。

2.以主题学习统整教学内容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知识讲授、创意激发与实践练习?我们可以主题学习来统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要完成的主题进行创意思考,知识也能有序地纳入实际情境中进行整合,这就不会成为分散的、没有关联的、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

主题式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它是使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观点,在深层次学习中整合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应用中。

针对本课例,可围绕黄山绿色旅游、环保标示、导览图、文明旅游公告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上及生活环境中搜集变体美术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影像记录、生活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与搜集。教师按变化规律与方法制作出展板,学生把搜集到的变体字贴到展板相应位置,着重从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角度对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作出深入的挖掘。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将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可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比起单纯掌握字体变化知识来得更有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更有助益,因为这样可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美术学习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体验创意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创新方法、媒材工具选择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观察记录、展览演示、录像日志、作品选辑、书面报告等都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有效性评价还应运用过程性评价、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策略。

具体来说,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实作评价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指观察及评定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以及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第9篇:小学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2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或继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本文作者以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160位中小学数学教师为例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从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教学设计一般方法的把握程度研究其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存在问题,并从提高其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以及实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培养对策。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广东省高州市2015年教育技能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因为教学设计文本能够反映出这些选手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按照内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地量化分析160名参加本次大赛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文本。并与评委老师、选手进行有目的的访谈,从中掌握这些选手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尤其是突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为中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供借鉴。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

调查结果表明,在2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没有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等方面内容,没有教学策略选择、过程分析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元素,没有阐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育理论依据。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的认识极其肤浅。另外,在3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是简单地包含了部分教学设计必备元素,这表明了这些选手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选手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没有弄清按新课标要求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文本与传统的备课教案之间的区别。

(二)部分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分析学情

相对于传统的备课而言,教学设计更加关注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对象的分析是必备要素。调查数据表明,38.5%的选手未能客观、系统地表述教学对象的诸如个性特点、原有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特征,导致他们的教学设计文本未能显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策略和因材施教的措施。

(三)部分选手未能分析教学内容

在参赛选手中,81.5%选手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但有18.5%选手没有教学内容的分析,全部选手都确定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160名选手都未能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教材。调查数据显示,另有34.5%选手未能准确分析自身所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在整个教材或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另外,还有62.2%选手未能提出解决难点、重点问题的依据或措施。

(四)部分选手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

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正确选择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性环节。调查数据表明,35%的选手由于未能形成新课程的理念,所以,仍从思想、能力、知识等方面简单、抽象或模棱两可地表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过于简单且不具体明确,导致了他们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其在教学目标中的表述自相矛盾,无法紧扣教学目标而选择教学策略。例如,一位选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提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但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却未能体现出来。

(五)在教学过程与评价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在35.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中,只显示出教师活动的教学环节,而没有显示出学生活动的教学环节,说明他们仍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另外,全部选手都未能正确使用图例来表示教学流程,甚至,有28.5%选手全部以文字描述代替教学流程图,导致篇幅过长,无法做到一目了然。究其原因:第一,未学会运用常规教学流程图的图形符号,第二,未系统地研究教学对象、大纲和内容,因此,无法运用流程图来展示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调查数据表明,87.5%选手的教学设计文本都具备了教学评价设计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当中,大部分选手只设计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此外,还有38.5%选手把教学反思看作教学评价设计。

三、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对策

(一)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

一方面,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依据学习、传播、系统理论的原理而建构的。要想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首先要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例如,只有熟练掌握、深刻领会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理论,在教学设计中,才能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准确地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有关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仍然以“数学教学法、心理学、教育学”为主。但是,除了数学教学法涉及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外,其他课程都尚未谈到。显然,这是无法满足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需要的。为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理论水平,在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必须扬弃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增设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解读等课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给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设计的正面案例、反面案例,并指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对案例中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充分讨论,评议出案例的优点和缺点,从中体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巧。

另一方面,在学习教学设计相关课程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把在“学与练”中取得的成果应用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在中小学数学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主办方应运用说课训练法,拓宽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技能训练的渠道。本文所指的说课训练,就是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主办方提供训练项目,创设逼真的训练情境,让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任务,并在限定时间内把自己对学情与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任务与策略的制定,教学方法、媒体与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进行阐述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分析与反思的过程,是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训练环节。经过循环往复的对教学设计的评议、反思与改进,参加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便可日渐提高。参加本次教育技能大赛的相当部分选手的教学设计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尚未参加过类似的说课训练,其教学设计仍按传统备课进行。因此,这种教学设计技能训练应“全程推进”,不仅要在教育技能比赛、教师进修培训与继续教育中开展,而且,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依据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依据真实的课堂为背景,对于每一堂课,都能满腔热情地精心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经反复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文本,方能走上讲台。笔者相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训练,中小学数学教师必定能够练就过硬的教学设计这项业务技能。

(二)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当前,相当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都错误地认为,“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设计教师教学活动步骤的过程,即是备课”。受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很多人都未能在教学设计中摆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地位,仍然把教师当作教学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摆脱这种错误认识的束缚,形成“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以及“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等方面的正确理念,在真正重视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理论、掌握教学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在分析学情、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目标、任务、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媒体以及教学评价方式时,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新课程。例如:一位选手以二年级数学《认识角》这节内容作为参赛课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他运用了实际操作、游戏、直观演示、自主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开展“画一画”、“比一比”、“练一练”、“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等活动,使学生有更多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中认识角。

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教学设计技能是一项中小学数学教师从教的必备业务技能。熟练地掌握这项业务技能,中小学数学教师无法回避。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创新学习与训练方式,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增强自身教学设计技能,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