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

第1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关键词:近零能耗建筑;室内舒适性;建筑能耗;精细化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从全球建筑能耗占比和中国建筑能耗占比来看,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大户”,建筑从建造到使用终止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从世界范围来看,欧洲作为世界上建筑节能领域发展最为先进的地区,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逐步通过近零能耗建筑的普及,向零能耗建筑和产能房的目标迈进;自2020年起欧盟的27个国家必须采用被动房建设标准,所有新建建筑达到“近零能耗建筑”要求。美国也明确了建筑节能战略目标:在2020年“零能耗住宅”可市场化;到2030年所有的新建商业建筑达到近零能耗状态等。随着我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响应“30·60”双碳目标等,近零能耗建筑满足高舒适度和低能耗的双重要素成为各级政府绿色建筑管理部门的主要扶持和发展方向,正面临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的新形势。随着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的颁布实施,我国超低/近零能耗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民生建设需求角度,加快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意义重大,同时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近零能耗建筑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近零能耗建筑”的理念来自于德国的“被动房”。迈向零能耗建筑的过程中,根据能耗指标可划分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降低能耗的被动设计技术和主动技术措施,最大程度地运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在运行阶段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耗指标须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规范,零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发展的更高层次,可实现建筑使用过程的低碳化、零碳化。推动建筑迈向近零能耗,实现建筑达到零能耗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我国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领域的发展超过十年,当前,已迈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阶段,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行近零能耗建筑,最终实现建筑零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要求建筑物必须在能源消耗、热负荷和室内环境参数等方面符合特定的标准,其主要技术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分考虑室外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气候条件,被动式近零能耗建筑应与之相适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高保温隔热与高密闭性的建筑围护结构、建筑无热桥处理等适应气候的技术;二是实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的能耗标准,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建筑遮阳等设计,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并充分考虑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实现近零能耗的目标;三是符合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参数及室内热舒适标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增加居住舒适度,同时,选取超低能耗、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三、近零能耗建筑建造的关键技术

我国零能耗建筑起步较晚,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及相关体系还亟待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设计、精细的施工和智慧化运行,这也是近零能耗建筑建造三个阶段的关键技术应用

(一)设计阶段的应用

通过近零能耗建筑优化设计,利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以及节能设备,在建筑的初期阶段将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和成本降到最低。1.建筑围护结构高性能优化设计近零能耗建筑包括综合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建筑能耗的75%是由围护结构传热造成的,护结构(外窗、外墙、屋顶、地面等)设计是近零能耗建筑节能的关键。第一,近零能耗建筑外墙设计。影响外墙保温隔热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结构设置和所使用的材料。从结构上来看,外墙保温方式有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保温,可通过增加保温层厚度和外墙高密闭性技术来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从材料上来看,外墙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加厚的石墨聚苯乙烯板(GEPS)、挤塑聚苯乙烯板(XPS)、250mm岩棉/双层等。第二,近零能耗建筑屋面设计。从结构上来看,屋面保温主要有架空式保温层面、通风屋顶、反射屋顶等措施。从材料上来看,屋顶保温层应保持连续性,优先选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第三,被动式建筑外窗设计。外窗系统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的薄弱环节,窗框部位易引起热桥效应,是影响围护结构保温、防水和气密性的关键部分。从结构上来看,主要参数考虑建筑的窗墙比、材质和气密等级。从材料上来看,常用的被动式窗系统通常窗框大多选择铝包木、PVC包PS型材等,玻璃则采用三玻两腔中空玻璃等高性能材料,例如,铝包木三玻两空窗、PVC包PS型材三玻两空窗等。第四,近零能耗建筑无热桥、高气密性设计。建筑气密性设计参数主要考虑建筑气密层的位置、气密层的连贯性及气密层材料。无热桥设计注重保证围护结构的保温连续性,重视缝隙的密封以及各构件保温连接易形成热桥部位细部节点的无热桥处理措施。由此,通过对围护结构的“被动”保温技术综合设计优化,来提高建筑的保温、气密性,从而保持房屋内部适宜的居住温度,大幅降低房屋总能耗。2.重视自然通风、采光设计近零能耗建筑设计需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场地条件,更多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建筑遮阳的平衡进行合理的节能。建筑首先需要满足保温隔热的基本要求,同时实现自然通风以及自然光采集。良好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减少15%的空调运行时间。在进行室内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时,应考虑朝向、合理布置门窗位置、窗墙比、遮阳等,使建筑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然采光和通风。通过自然通风实现建筑物夏季降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外,设置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该系统由新风系统和热回收系统组成,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高,同时通过回收利用排风中的能量降低建筑能耗需求。自然采光具体设计靠窗地面积比、窗墙面积比来控制,同时注重实现采光和遮阳的平衡。3.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近零能耗建筑指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零,用能主要是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中规定:对于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需大于10%。此外,可再生能源作为实现我国2035年能源转型的主力能源,建筑领域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浅层地热能以及生物质能利用等形式。设计人员需综合考虑当地的资源和建筑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供暖供冷以及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应用,解决建筑空调采暖、热水供应及照明能源需求问题,推进建筑技术整体能耗的降低。随着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推广,亟需进一步提升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从而降低建筑成本。

(二)施工阶段的应用

近零能耗建筑是追求细节的建筑,施工阶段每个细部节点都需要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1.加强对施工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现阶段,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处于发展和推广阶段,为实现高保温隔热及气密性,近零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相较于传统建筑结构更加复杂,施工技术、建材标准均高于普通建筑,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员工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企业需要选择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施工人员,注重加强专业性技术培训,帮助相关人员快速掌握相关关键技术和具体施工工艺,提高现场工程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以实现近零能耗建筑专业化施工。2.重视高质量材料、设备的选取近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参数对建筑材料、设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近零能耗建筑保温材料的厚度是普通建筑材料厚度的2~3倍,且对窗户、保温材料等也有更高的标准。采购人员必须合理控制材料设备采购程序,将带有绿色建材标识或者高性能节能标识的材料和设备作为首选,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根据规定的复验程序进行复验,以保证施工材料和设备均符合近零能耗建筑的特殊要求,保证施工技术与时俱进,从而提升近零耗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3.全面提高施工质量在建造过程中,近零能耗建筑保温结构的连续性、建筑整体气密性和无热桥处理等都需要精细化的施工和管理。一方面,加强施工全过程管理。现场工程师要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需要明确高性能围护结构、被动式门窗技术的施工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每一项施工内容都有相对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对施工中容易产生热桥和影响气密性的施工部位格外重视,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施工细节的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保障施工人员在作业时操作规范。从保温层、外窗安装、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被动式胀栓加固等安装到整个建筑完成都需要精准施工。气密层和冷热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整体效能,因此应根据相关施工规范,保证建筑的气密性,实现保温层的连续,外墙板拼缝保温节点、外窗保温节点、穿墙管保温节点等部位的冷热桥断桥处理及精细化施工,从而切实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三)运行维护阶段

暖通空调等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应构建能耗、能效一体化运行管理体系。建筑运行维护阶段,除了采用能耗较低的采暖、空调方式等,采用智能化的用能控制技术,实现采暖、空调、照明及电梯、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优化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建筑运行期间,以环境舒适度和系统能耗为目标,一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能耗使用情况分析,实现能源系统精细化运行管理。二是实时监控建筑物的内采暖、空调等运行过程,根据运行记录或异常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处理系统运行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建筑用能系统的效率。

四、结语

第2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1建筑热量平衡,节约能耗对于建筑来说,其能耗的一个很大的方面就是维持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热量平衡。比如炎热地区的建筑内部降温以及寒冷地区冬季的保暖。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如何做好建筑的热平衡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节能的效果。文章主要从国内外建筑热平衡设计两个方面对此展开探讨。

1.1德国新国会大厦的热平衡系统的处理通过安装在穹顶的特殊管道吸收建筑内部的温度较高的空气,然后将空气中的热量通过专门的装置进行吸收,等到空气降温之后,再将其引入室内,这样空气就经历了一个循环的过程,从而保证建筑内部温度的平衡。

1.2建筑通风系统的设我国建筑往往都是直接对建筑内部进行换气,往往需要使用大功率的通风换气设备以及空调设备,这样往往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这与绿色建筑理念是完全相背离的。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3清华低能耗示范楼一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人工设备的使用,尽可能的使用自然条件对室内的温度以及光照进行满足。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季风以及光照的特性来来实现室内通风以及采光,从而减少这几方面对能源的消耗。例如可以利用北京地区季风性气候的特点来对室内进行有效的通风,从而大大的减少空调运行的时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建筑合理的设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通风竖井,利用热压通风的原理实现通风换气,从而减少相关设备的使用。在建筑顶端设计玻璃烟囱,利用太阳能强化通风。此外在建筑外立面合适部位设置开启扇,使得室外空气在风压通风的作用下可顺畅地贯穿流过建筑。建成后的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建筑总能耗可有效控制在常规建筑物能耗的1,3以下,冬季可基本实现零采暖能耗,夏季最热月整个围护结构的平均得热仅为5.2W/m,护结构导致的建筑耗冷耗热量仅为常规建筑的10%。此外能源、设备、照明等系统采用了多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示范楼单位面积全年总用电量仅为北京市同类建筑用电量指标的30%。

2建筑自然物的生态平衡

良好的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具有很多益处,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当中产生的紧张情绪。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应该着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生活的舒适感。使人们在建筑当中能够充分的享受自然的和谐。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利用自然手段来改善建筑的环境。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楼,建筑平面是角形,由i枚“花瓣”和“中茎”组成。“花瓣是办公区域,”中茎实际是中庭,从下到上为面朝内的办公室提供天然的排风通道,起到拔风效应。每一个办公空间都能享受通风和采光。电梯,楼梯和服务设施都集中在i个角内,以强化办公室与花园的村落气息。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或打开部分墙面,使室内、外一体化,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让使用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炎炎夏日,办公楼里面却凉爽宜人,在这里面找不到中央空调之类的制冷设备,楼里面采用的是全新的“空调”系统,耗能只有传统空调的一半,但舒适度却高出很多。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屋顶热工性能等作用,因此,这种绿化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筑方式。

3建筑水处理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当中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建筑当中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水的消耗。德国新国会大厦的水供暖平衡系统的处理。大厦自带的热能丁厂所提供的能量在满足日常供暖或降温需要后,剩余的热能将被用来加热从深达300米的地下蓄水层中抽出的地下水,然后再送回低层中存储,以这种手段来利用多余的能量。绝热性能好的地层能有效地防止这些热水的热损失。在冬季,热水被抽出来为室内供暖,存夏季,热水则用来驱动制冷设备,以提供冷却水。地层中的冷却水在炎热的天气则可抽出来作为天花板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剂。热水回收,完全不同于中央空调以往的热回收技术,热回收效果非常高,对废热的回收效率最高可超过80%。

第3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建筑节能的迫切要求,总结、对比了国内外建筑节能的现状,提出建筑节能工作中须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设计措施先进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gent requirements of the glob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ummarizes and compa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some key technologies and measures for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building design; measures; advanced technologies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并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是一项多行业多专业协同的工作。

由于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和空调制冷域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已成为我国最难根治的城市病之一,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节能设计对于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筑节能是全球性课题

20世纪,世界建筑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房屋建筑快速发展,在能源危机阴影的笼罩下,各发达国家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大有提高,采暖、空调和照明的设备与技术日益进步,人们越来越能够在更为优裕和舒适的室内环境中生活与工作,人类建筑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人们未曾料到,与这种文明与进步相伴而来的是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1.住宅与公共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家用电器等设施消耗了全球约1/3的能源,主要是石化能源。

2.我们的建筑物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SO2、NOx、悬浮颗粒物和其它污染物,影响人体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生存。

3.世界各国房屋能源使用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CO2。

二、围绕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

1.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高水平的保温隔热。

例如,窗户采取多层窗、中空玻璃、低发射率玻璃、填充惰性气体等方法,使整窗传热系数从1.5~2.5W/(OK)降低至1.0W/(OK)左右;对外墙加强保温隔热,特别是采用外保温,使外墙传热系数从0.3~0.5W/(OK)降至0.1~0.2W/(OK)左右;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良好的情况下,室内用砖石、混凝土等重质材料建成厚重结构,以利于蓄存室内热能,调节室温。

2.采用高能效供热、制冷、照明和家电的设备与系统,减少输热、输冷能耗,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扩大热电联供或热电冷联供,扩大应用热泵、贮能、热回收和变流量技术。

3.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天热能源,首先是太阳能、其他自然能源,如地热能也将得到利用。地源热泵可用于建筑采暖与制冷。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利用好风能。当然,建筑绿化也是常见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建筑物周边种植植物、树木,有防风、遮阳、蓄水及改善景观等效果。

三.中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现阶段国内建筑能耗

目前,我国现有建筑的总面积约400亿O,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O。建筑需占用大量土地,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加之建材的生产能耗16.7%,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用水占城市用水量的47%,使用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30%,水泥占25%。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垃圾总量的4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要在未来l5年保持GDP年均增长7%以上,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现在全国每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达16~17亿O。全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360亿O,其中按采暖建筑节能标准建造的只有1.3亿O,且限于少数城市的居住建筑。与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他们的3倍左右,而且室内热环境很差。现在,这些高耗能建筑冬季采暖与夏季空调的使用正日益普遍,能源浪费更加严重。建筑节能刻不容缓。

2.能源使用受到限制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更为短缺。今后,全国

能源总产量的增加会得到控制,能源结构将进行调整,煤炭用量所占的比例会逐步减少,而

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会得到较快增加,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必须较快发展。

3.北方城市采暖污染严重

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主要使用煤炭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较高,总体来说北方城市高于南方城市,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而采暖的污染值又随着气温的降低、即采暖燃煤量的增加而升高。由此可见,建筑采暖是城市大气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只有从源头上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才能使北方城市采暖期大气污染的严重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4.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我国气温正在升高,华北平原1980年至1989年气温偏高0.1~0.6℃;1990年至1998年气温偏高0.3~0.8℃。地球变暖造成的后果,愈是在生态环境薄弱的地区,表现得愈为严重。我国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特大灾害十分频繁,许多地方发生特大洪水、持续干旱,荒漠化加剧和沙尘暴频发,使我国蒙受损失巨大,应引起警惕。

5.建筑节能相应法规政策

近年来我国针对建筑节能出台了一些相应法规政策,如2005年6月《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5年7月1日《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1月《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四、中外建筑节能对比

1.政策上的差距

德国、丹麦、波兰对旧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补助,日本对利用太阳能建筑实行补助,瑞典政府贷款支持节能建筑,美国采取多样化的政府扶持举措。我国建筑节能相关法规不明确,缺乏政策支持。

2.标准上的差距

瑞典很重视住宅配件的标准化;日本,1979年也颁布住宅保温隔热标准;美国则颁布多种节能规范且经常进行修订ASHRAE(采暖、制冷及空调工程协会)标准。我国节能工作起步晚、标准化工作落后、标准制定周期长滞后于实际情况,强制性内容和推荐性内容界定不明确。

3.推广应用上的差距

国外政府推广普及,社会力量宣传和相关培训普遍。我国政府在推广力度及方式方法上不足,设计人员不能从建筑节能设计中获利,节能建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收益不明显。

4.研发能力上的差距

国外有专门研究机构做新型建材、能源、光源等研究。我国相关部门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发挥团队能力,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较少。

5.采暖能耗的差距

欧洲国家普遍6L油/O以下。而我国即使是全国推行建筑节能较好的城市如北京平均采暖能耗达16L油/O,按新建建筑节约50%能耗计算,采暖能耗也需8.75L/O。

6.房屋设计上的差距

除建材品质和建筑形式上的差别外,国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建筑节能如:建筑呼吸系统(24小时微风换气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热回收系统,洁净能源的利用系统(光-电)等。国内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少。

7.节能产品质量上的差距

国外产品品质高,牢固精细,注重人性化设计。国内节能产品大多还停留在仿制的水平,自主知识产权较少,制造水平上还有较大差距。

五、现行建筑节能的先进技术及关键问题

2006年7月6日清华大学建成节能楼,虽然造价不低,很多地方还处在试验阶段,但其中也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节能技术,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建筑节能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其中主要的先进技术有:超低能耗、顶级技术、地下室采光、会发电的玻璃、蓄热地板等。在推广建筑节能工作中应明确民用建筑侧重于本体的节能技术和优化设计,建筑设备新技术,公共建筑侧重于空调采暖和照明设备,因此应解决以下一些关键技术:

1.建筑物本体的关键节能技术

(1)节能型墙体材料、门窗、保温及采光技术

(2)建筑低能耗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

(3)利用相变贮能推动建筑物节能降耗的技术

(4)超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2.建筑设备的关键节能技术

(1)房间空调器的节能技术(变频技术、户式中央空调器、热泵除霜技术等)

(2)螺杆机及多级高效吸收式制冷机的研发和应用

(3)消除供热/冷计量收费领域的技术障碍

(4)随着能源结构优化,各种采暖方式和供冷方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分析及比较

(5)热电冷联供技术(系统优化匹配设计及控制等)

(6)水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

(7)蓄能技术(从新型相变材料开发和相变传热技术角度推动蓄能技术在蓄冷空调、地

板采暖、蓄热电采暖器、热电冷联供及太阳房等领域的应用)

(8)绿色照明技术及其产业化

(9)地板采暖和吊顶冷辐射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0)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及其产业化

(11)独立除湿技术的研发

(12)空调自然风模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3)新风处理及余热回收技术

(14)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领域的应用技术(太阳能、自然通风、夜间通风、地热、地下和地面水体蓄能、燃料电池、其它形式的余热回收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全面推广建筑节能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意义重大的工程,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属于能耗大国,点点滴滴都是财富。建筑节能的推广必须依赖政府,依赖政策法规的支持,也有必要采取强制的措施。相信在国家十一五纲要的指导下,在全国开展节能工作的大环境下,加上全民对任重道远的节能工作意义的深入理解和积极配合参与,相信不久就能看见成效。

第4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用电特点,阐述了通过电气系统设计节能、电气产品的选用节能、以及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节能等方面出发,介绍了实现中职学校电气节能措施及应用。我国是能源短缺的国家,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致使学校的用电量迅猛增长,如何合理地利用能源,降低能耗,积极开展和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用电的特点:1、校园面积比中小学大,功能分区较多,出现的负荷中心点多,10/0.38kV电压等级供配电半径过大。2、实习工厂以及实训车间的实验设备及工厂设备台(套)数较多,主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便于就业。3、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多媒体教室等建筑场所的空调、开水器、风机和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较长,几乎都处于满负荷的状态。4、图书馆、实验楼、教学楼等的照明灯具老旧,节能较差,若用电环境不好,电压偏高,运行时间长,耗电量大,灯具易损坏。

中职学校按功能分大都为教学区、实验区、办公区和宿舍区等。各区域对用电需求的多样性和系统供电能力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根据用电负荷容量及其分布、用电设备特点及负荷等级,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同时从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运行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耗,最终达到电气系统节能的目的。另外要配置合理的供配电系统,结合校园各区域的用电要求,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且低压供电半径控制在200米内,以减少线路电压损失,提高供电质量和系统运行效能。要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台数,变压器负载率宜为0.75~0.85。为提高对教学、实验、实训工厂等重要场所供电的可靠性,通常安装容量参数相同的两台变压器,其接线应适应负荷变化要求,使变压器按实际使用负荷经济运行,从而减少损耗。还要合理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若自然功率因数达不到接入电网要求,应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线路及变压器的损耗。学校可根据负荷轻、重时段的不同,由无功补偿设备自动投、切电容组数,保持负荷功率因数在0.9以上运行。 合理进行谐波的预防和治理是必要的。谐波能使变压器产生附加损耗,谐波电压会使电缆绝缘局部放电增加,谐波电流会引起电气设备及配电线路过载从而导致能耗增加。因此,要采取措施有效治理谐波。例如:变压器采用DYnll型接线、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器串接消谐电抗器、采用有源或无源滤波装置、谐波较严重且功率较大的设备采用专线供电等。大负荷的用电设备如空调、锅炉、开水器、工厂设备等可采用变频调速器,使其在负载下降时,能自动调节转速,达到节能的目的。最后合理选择电缆、导线截面,降低传输电能损耗。照明节能主要是提高光源、灯具、启动装置、照明控制的总效率,利用天然光,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综合实现节能。中职学校以教学、实验楼为主,照明方式单一,大都采用均匀布置。但特殊实验台、实验设备、图书馆的阅览室等部分可采用近距照射提高照度,以实现节能。在日常管理中要合理进行照明控制,例如:

1、体育馆、图书馆、多功能厅、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应采取集中控制,并按需要设置调光或降低照度的控制措施。

2、学生宿舍的楼梯间、走廊的照明、卫生间,除应急照明外,应设置节能自熄开关或感应灯。

3、对天然采光良好的场所,应设置自动开关灯或调光装置。

4、可采用太阳能校园庭院灯。智能式控制,能定时自动开启和关闭路灯,既节能又延长光源使用寿命。

其次选用节电型用电设备,是电气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就要求在用电设备选型时本着节能的原则,选用高效率、低损耗的节电型产品。例如:选用节能变压器。变压器是供配电系统的主要用电设备,有关资料统计,变压器总电能损耗占总发电量的2%一3%,占配网损耗的60%。如今具有损耗低、重量轻、噪声低、效率高、抗冲击、节能显著的新型变压器也已产生。如S10型、S11型的干式变压器与S9型的干式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平均降低8%,负载损耗平均降低5%。变压器噪声水平下降7~10 dB,而且价格与s9型相当。根据负荷特性合理选择高效率电动机,采用高效率电机的耗电量与普通标准电动机相比,其总损耗可减少20%~30%,效率可以提高3%~6%。选择高光效光源,提高照明系统效率。照明设备是高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用电设备,高压钠灯的光效为是最高的,但荧光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次之,高压汞灯较低,而白炽灯为最低。从节能考虑,选用光源应尽量少用白炽灯,推广使用细管径荧光灯(T5高频灯管)和紧凑型荧光灯,逐步减少高压汞灯的使用量,大力推广高效、寿命长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据相关数据统计,学校照明耗电量约占学校用电量的30%。若将灯具利用能源作为100%,则改进后的节电率可大大提高,其中光源更新后为75%,灯具改良后为30%,换用电子镇流器后为50%,采用荧光灯照明是高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等建筑的主要光源,因此在新建项目或对原有建筑照明进行用电改造时,可采用高光效、使用寿命长的高频T5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的方案,可使光效提高25%,功率因素达到0.9以上,节电达35%。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光源。 发光二极管(LED) 被称为“绿色光源”,白光LED理论发光光效可达200 lm /W,目前实验室里已经达到100 lm /W, 50 lm /W 的产品已进入市场,其较同等亮度的白炽灯耗电减少约80% ,节能潜力巨大。随着LED的迅速发展,发光光纤得以广泛应用,与LED 光源结合,发光光纤现已在建筑物立面装饰、室内装饰及水下装饰广泛使用。室外照明可选用太阳能灯具。

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使节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导致空调系统、开水器运行时间过长,下班后系统仍继续运行,或部分设备持续运行,消耗大量电力。此外,由于少部分建筑在夜间还要继续使用,导致整个系统24小时连续运行,造成巨大的浪费。节能宣传是必须的,通过行为节能降低电耗。另外利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全方位地对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进行最佳跟踪、监管和管理、控制的功能,从而实现节能。

第5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关键词:BIM信息模型 绿色设计;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增长时期,每年新建建筑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绿色建筑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1] "十二五"跨入第二年之际,我国正以前所未有力度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在欧美纷纷将绿色建筑作为新一轮科技创新主要方向的大背景下,我国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谋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口。中国的建筑规模正以每年20亿平方米速度增加,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达到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消费领域,而目前中国带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总面积不足4000万平方米,未来发展绿色建筑空间巨大,为此,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文,明确对星级绿色建筑的财政补贴,从二星级的45元/O,到三星级的80元/O,这将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

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设备工程师提出挑战,更重要的是对建筑师的挑战。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节约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在决定建筑能量性能的各种因素中,建筑的体形、方位及围护结构形式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的影响包括建筑物与外环境的换热量、自然通风状况和自然采光水平。而这三方面涉及的内容将构成70%以上的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能耗。[2]

因此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能量性能起着主导作用。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在能耗方面会有巨大的差别。单凭经验或者手工计算,很难正确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目前凭借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的数据计算和实时的动态模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

1 BIM与绿色建筑概述

1.1 BIM概述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为: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在这里,信息不仅仅是三维几何形状信息,还包含大量的设计信息,如建筑构件的材料、面积、体积、数量、机电参数、价格等相关数据和经济指标。

1.2 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1) 引入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在我国,伴随建筑业迅猛发展的是国内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淡水、天然材料、可耕地等正走向枯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建筑垃圾产生量也大幅增加。

(2)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在建设和使用流程上对环境负责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筑的生命周期是指:选址、场地改造、建筑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翻新和拆除。

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影响对1.3 BIM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1)BIM提供绿色建筑设计分析的平台,BIM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其所涉及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恰好是象。

(2)BIM所包含的各种绿色分析软件给与绿色建筑各种强大的数据支持.

如通过对Revit建立的信息模型,在方案阶段可以通过导出DXF文件进入ECOTECT做可视化分析及日照分析;导入RADIANCE做采光分析;在初步设计阶段,导出GBxml标准文件进入IES做舒适度分析;导出STL文件进入STAR-CCM+做风环境分析。

2绿色建筑与BIM的应用

2.1 规划阶段的选址与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往往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通过 BIM 及 GIS 软件的强大功能,迅速得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做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2.2 方案设计阶段的能量分析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 BIM 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 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 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对设计师来说,通过 BIM 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处获得积极的反馈。设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最终用户的反馈,在 BIM 平台下,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得到直观的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相应的需要决策的时间也会比以往减少。

2.3 施工建造阶段的冲突检测、施工模拟及工程量统计。

2.3.1施工冲突预先检测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在CAD 时代,设计企业主要由建筑或者机电专业牵头,将所有图纸打印成硫酸图,然后各专业:将图纸叠在一起进行管线综合,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缺失以及缺失直观的交流平台,导致管线综合成为建筑施工前让业主最不放心的技术环节。利用 BIM 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 BIM 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以遇到的碰撞;中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左 管线综合平面右 管线调整避让

2.3.2 施工进度模拟(Revit +Navisworks四维施工模拟)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经常用于表示进度计划的甘特图,由于专业性强,可视化程度低,无法清晰描述施工进度以及各种复杂关系,难以准确表达工程施工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将 BIM 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 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4D 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 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2.3.3 工程量统计

在 CAD 时代,由于CAD无法存储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计算工程项目构件的必要信息,所以需要依靠人工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进行测量和统计,或者使用专门的造价计算软件根据图纸或者CAD文件重新进行建模后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统计。前者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而且比较容易出现手工计算带来的差错,而后者同样需要不断地根据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及时更新模型,如果滞后,得到的工程量统计数据也往往失效了。而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通过 BIM 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探索或者不同设计方案建造成本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决算。

2.4 项目运营阶段的运行维护模拟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BIM 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2.4.1疏散模拟(右图)

2.4.2热环境及能耗优化分析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从2D CAD 转向基于BIM 技术的三维信息转换,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创建包含建筑全部信息的虚拟建筑模型,在设计的任意阶段将其直接导人相关的能量分析软件中,就可以方便快捷的得到能量分析结果,从而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优化建筑性能,充分利用BIM 技术来保障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在采用BIM技术的3D建筑CAD软件与建筑能耗分析软件的结合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一些主流能量分析软件无法直接导人虚拟建筑模型,不支持IFC数据标准等。但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开发者、使用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些问题并在进行研究和开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综合利用BIM和建筑能耗分析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将越来越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的讲.

[2] 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曾旭东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CAD技术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刊

[4] Autodesk BIM 课程 绿色建筑设计―教师用书

第6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关键词:节约;建筑设计;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节约型公共建筑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基本内涵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使社会经济永续发展。

1.1 节能能源

面对世界人口暴增,能源激减,石油危机,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建筑设计的目光逐渐转向太阳能,光能等天然可再生能源,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风能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风向。建筑也逐渐采用因气候置宜的特色设计。

1.2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的建筑材料的选择中,都要以尽可能少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加入绿色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比如风能发电等。

2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存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高、增长势头猛等突出问题。这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极为不利。为充分挖掘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促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机制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通知》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中,第一条就提出:“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并明确指出要“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贯彻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

3 建设节约型建筑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较晚,但取得的成就却不小。改革开放后,建筑业在新型墙体材料方面有了初步改革。此时的中国经济迅速回温,大量高耗能公共建筑:旅馆,公寓等的崛起注定了我国必须要寻求低耗能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建筑设计与当时能源供应较紧缺的现状相协调。此后,建筑节能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措施: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当地通用设计能耗水平基础上节能3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节能建筑与世界接轨,开启了中国节能在建筑领域的新篇章。

4 建设节约型建筑的注意事项

4.1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首先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建筑设计理念

考虑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遮阳技术和自然通风设计等,以求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热舒适性,降低空调的冷、热负荷;空调系统设计和冷、热源选择方面,热泵空调方式的使用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一次能源和电力消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2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应当因地制宜

建筑由于受地域气候特点的不同,其建筑设计也应当因地而异。如上海由于天然气价格较高,而市区又限制了用煤,如何选择锅炉降低运行费用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北京等较发达城市人多地少,则应在节约土地上多考虑。广西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夏季炎热漫长,太阳辐射强烈。强烈的太阳光直射,严重影响了建筑室内热环境,同时增加了建筑空调能耗。在建筑物中采用恰当的遮阳措施,不但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还可以改善室内热环境。

4.3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应因建筑用途而异

在普通建筑物全年能耗中,我们常常考虑照明的节约。而商业建筑则不仅仅是照明,还有旅馆建筑中的热水供应,还有各种电力驱动和加热的设备。学校的节能则注重各个教学设施的合理布局。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建筑物全年能耗的综合评估,以便对建筑物是否节能作出全面的分析。采用能耗费用预算,有利于低谷电的利用和进行方案的经济性比较。

4.4 节约型公共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有专家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节约型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公共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事实上,我国在新建建筑方面的节能工作十分到位。据统计,我国新建公共建筑的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从2005年的五成两年内提高到九成,每年可节约煤炭共700万吨左右。我国现有400多亿平方米的住宅面积。未来的几十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国家有规定:达不到节约型建筑标准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要监管力度上去,就会取得预期成果。而对于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难度就相当大了。一是,既有公共建筑再装修复杂,二是,我国在既有公共建筑方面的法规还欠缺,无人监督。我国发达地区多在南方,而北方地区冬季不可缺少供热,北方的建筑面积只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一成左右,但仅供热耗能就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耗能的四成。集中供热就像平均分配一样,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4.5 建设节约型公共建筑应降低造价

在建筑节能领域,以“打造超低能耗绿色示范楼”为目标的一些节能实验楼尽管节能效果很好,但整个示范楼造价不菲。这种改造方式显然不符合当前我国目前在节能改造方面待改造数量大、资金又较紧张的现实。被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负责人罗伯特・沃森称为中国“绿色建筑的旗舰”的科技部玉渊潭南路建筑环保办公楼也许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案例。

5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节约型公共建筑设计

建筑节能和节约型公共建筑,不能只是专家、权贵者和发达城市的特权,它应当走进寻常百姓家。先要让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建筑节能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果一个国家,连老百姓都知道建筑节能的概念,连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节约型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这种社会意识就会转化为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节约型公共建筑才能在这个国家广泛地推广应用。

结束语

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户,这类建筑的节能潜力亟待挖掘。为了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节约资源和能源,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建设节约型建筑显得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宋明均.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8):19-21.

第7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节能;太阳辐射;围护结构;太阳辐射热;双层玻璃;保温隔热

引言

国内建筑物理的专家对目前国内建筑界片面追求地标性,忽视节能环保的倾向表示了担忧。人们不想看到在技术上超规范的高层建设项目在我国建成后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建筑节能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高层建筑又是标志性极强的建筑,抓好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将会带动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节能事业,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的技术进步。

1 高层建筑的朝向、位置与环境设计

高层建筑节能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引起重视,要从节能的角度,充分考虑建筑朝向、日照间距、空间形态、以及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问题,从总体上为建筑节能创造前提条件。首先,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利于自然通风;在夏季,南北朝向的建筑物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这样可以节省空调能量的消耗;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第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在节约土地与合理的建筑间距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优化节能设计。适当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空气流动,增大风量、提高风速,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降低建筑能耗。第三,高层建筑及其组合的群体应结合周边环境,充分考虑整体的空间形态,优化节能设计,将现有建筑和拟建高层建筑作为一个建筑群体考虑,实现建筑群内的自然通风。建筑群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应结合主导风向合理设置,使空气流通;把夏季主导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按照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排列建筑物,这样的建筑群体在夏季能迎合南风、引导空气穿越,冬季又能阻挡寒冷北风的侵袭,较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从而减少了建筑能源消耗。设立空中花园是一种间接改变建筑朝向的极好方法,能较好地改善建筑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如法兰克福考莫兹银行总部,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大厦,多个空中花园围绕建筑主体塔楼盘旋而上,每个空中花园高4层;建筑主体中通高的中庭与花园连通,为内向的办公室提供100%的自然通风和绿色植物,极大地改善了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

2 高层建筑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墙体传热在建筑物总体传热中所占的比例最大。高层建筑要实现节能,还必须研制新型墙体材料,提高外墙的保温节能性能。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复合墙体等。

2.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主要将70%左右的粉煤灰与定量的水泥、生石灰胶结料、铝粉、石膏等按配比混合均匀,加入定量水,经搅拌成浆后注入模具发气成型,经静停固化后切割成坯体,再经高压蒸养固化而成制品,是一种新型多孔轻质墙体材料,其特点是热阻大、重量轻,具有良好的防火、隔热、保温、隔声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已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和部分承重墙。

2.2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骨料以各种陶粒、陶砂和煤矸石等加入部分炉下灰为集料,经压制振动成型。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具有重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等特点,适用于全国不同气候区。一般用来做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填充的内隔墙和外填充墙。

2.3 复合墙体 复合墙体往往采用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板或聚苯板等)组成。复合墙体较好地发挥了2种材料的特点,既不会囚组成墙体材料的强度过低导致墙体所需尺寸过厚,又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因此,我国新建高层建筑目前已基本上采用了复合墙体的方式。

2.3.1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是由白熄型模塑聚苯板、锚栓(必要时使用)、粘结胶浆、抹面胶浆和耐碱网布及涂料等材料复合而成,置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的保温及饰而系统。该系统冬季能避免产生热桥,大大减少室内热能通过外墙损失;夏季能大大减少由阳光辐射外墙而传导至室内的热能,进而使暖气、空调的能耗下降。该墙体重量轻、节能效果明显。

2.3.2 挤塑聚苯保温体系 挤塑聚苯保温体系的结构与膨胀聚苯薄抹灰保温体系相同,只是将自熄犁模塑聚苯板换成了自熄型挤塑聚苯板。它适用于各种形式主体结构的外墙外保温,特别适宜于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夏热冬冷地区使用。

2.3.3 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外墙外保温系统 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简称CL结构体系,该体系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CL建筑结构体系可使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内不需要对保温层进行维修,解决-f;,fl墙粘贴外

挂保温层而产生的裂缝隐患及寿命短等问题。

3 高层建筑围护结构外窗设计

3.1 外窗节能 外窗是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建筑物通过窗户散失的能量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提高窗户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2 推广使用节能型玻璃 普通平板玻璃虽然具有造价低廉、采光性能好等特点,但其传热系数大、能耗高,从长期使用的结果分析,其性价比较低。根据实测,普通平板玻璃塑料框窗的传热系数K=4.63 W/(m2•K)。气密性系数A=I.2 m3P/(m•11);节能效果比较好的双层玻璃塑料框窗的传热系数为肛2.37 W/(m2•K),气密性系数为A=0.53 m3P/(m•h)。两者的K值之比约为50%、A值之比为44.1%。因此,平板玻璃的直接使用范围越来越受到限制,且最终将被淘汰。目前,节能效果好,具有推广价值的节能型玻璃有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等功能性玻璃。

3.2.1 中空玻璃 中空玻璃是在2层或多层玻璃间隔成的空气间层、气层中充入干燥气体或惰性气体,四边加以密封而形成的。中空玻璃最大的特点是传热系数小,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同时具有防结露、隔音和降噪等功能,可用于各类建筑外窗、外门和幕墙。

3.2.2 镀膜玻璃 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镀金属薄膜等,使其渗入玻璃表面或置换其表面层,成为无色或有色的薄膜,它能改变玻璃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对阳光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以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交换,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H。

3.2.3 吸热玻璃 在平板玻璃成分中加入微量镍、铁、钴、硒等元素,制成的着色透明玻璃称为吸热玻璃。吸热玻璃具有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的特性,无论是哪一种色调的玻璃,当其厚度6=6 mm时。均可吸收40%左右的太阳辐射。所以,在太阳直射的情况下,进入室内的辐射热减少了约40%左右,从而可减轻空调设备的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4 高层建筑围护结构屋面设计

屋面的保温隔热与防水是其主要功能,常规的屋面保温材料与防水材料存在性能单一问题,防水的不能保温,保温的不能防水。喷涂聚氨酯硬泡、聚脂弹性体屋面保温防水一体化技术,除采用兼具优良保温防水性能的聚氨酯硬泡作为保温防水一体化功能性材料外,还复合防水性能极好的喷涂聚脂弹性体作为防水饰面材料,从而使屋面保温、隔热、防水一体化。广州市对现有建筑的调查发现:21%的屋面没有采用任何隔热措施,即使是采用一些隔热措施。也远不能满足节能标准和热舒适性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屋面隔热措施做得更加不到位。因此,屋面保温、隔热设计已成高层建筑节能的另一重点。

5 影响高层建筑节能的其它因素

5.1 建筑体形设计 建筑的体形系数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所包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越小,单位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越小,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小。采用圆形的平面形式,不仅有利于面积的使用,而且圆柱状的外形既能降低风压,减少热能的流失和结构的消耗,又能优化光线的射入。研究表明,圆形的平面具有最小的表面积,热耗最小,空调负荷也较小,而矩形的形态却更利于对太阳能的控制,矩形平面长宽比不同,建筑的能耗有较大区别,在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方案加以推敲。

5.2 屋顶花园 作为建筑物的第五立面――屋顶,在高层林立的城市中,也需要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屋顶花园的设计不仅弥补了地面绿地的不足,形成竖向多层次的丰富景观,也极大地改善了环境,同时也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

5.3 高层建筑采暖制冷是影响能耗的重要因素 我国现在使用的各种建筑保温材料耗能大,污染大,因此,应该大力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系统,重视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合理利用太阳能,发展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将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主导方向。

采用地面式低温采暖、制冷系统,冷热辐射温度接近或等于室内的舒适温度上下限,使人感受舒适;采用小功率、小温差的地面送风式空调技术和设备,代替大功率、大温差的上给上排式空调设备;采用新风机组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除尘(加热/降温、加湿,除湿)等处理后,以低速地面送风的方式送到每个房间;采用热量回收系统,通过通风管将各房间相对污浊的空气收集起来,与新风交换显热,预热新鲜空气后的污浊空气由设在屋顶部的风机抽出排放,实现健康的通风换气;在夏季采用水蒸气蒸发制冷系统,这些措施的实施都将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

6 结语

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位置、朝向、环境设计与高层建筑的关系,以及高层建筑围护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建筑节能的多种因素,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为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1(51:47―50.

[2]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建筑创作中的5r原则[J].建筑学报,2001(5):45-47.

[3]本书编委会.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8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关键词: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能耗 节能措施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in our country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30% of total consumption of energy, in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building,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of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70%, and is increasing year trend. This paper with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design design, equipment selection, later perio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discussed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of energy saving of meaning, and in every link of the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discussion in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methods.

Keywords: all air a central system primary air fan coil system energy saving measures i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采用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与其相匹配的中央空调系统已成为大型购物超市、星级酒店、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项目中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央空调也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创造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在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能源,同时减少对外部大环境的最小破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2 建立系统节能观念.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空调系统设计之初,就要选定空调方案,即应将节能作为重要依据之一。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均是工程项目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而在商业建筑中最常见的空调系统为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两种。

2.1 空调方案的选择

对房间面积或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或有必要集中进行温、湿度控制的空气调节区,其空调系统宜采用全空气调节系统。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本身就适合室内散湿量较大的大空间;同时其设备简单,最初投资相对较少。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具有各空气调节区可单独控制,较适用宾馆客房、写字楼等建筑。因此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场所应合理选择好空调系统才是空调节能的第一步。

2.2 空调室内温度的确定

经西安、广州、重庆、上海等地区的实践证明,夏季室内温度低1℃或冬季高1℃,工程投资将增加6%能耗增加8%,并且加大室内外温差也不符台卫生学要求。舒适性空调夏季比较理想的室内温度是比室外环境温度低5―8℃为好。

2.3 围护结构

空调冷(热)负荷可分为围护结构冷(热)负荷和室内冷(热)负荷。具体节能设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控制窗墙比促进节能: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 ,在保证室内采光良好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字:北向25%;东、西向30%;南向25%。提高门窗气密性: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房间换气次数,建筑物的能耗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加设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

⑵、外墙的节能措施: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在设计计算时,可以减少设计计算冷热负荷,从而降低选型设备的容量,达到节能效果。

⑶、屋顶隔热措施:国外很多专家对屋顶涂抹高反射率的涂料,以此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减少屋顶对太阳热量的吸收,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据研究表明:采用屋顶涂抹高反射材料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 15%~45%。因此,这无疑对建筑节能又起到强行制冷针。

3 设备选型与节能控制

3.1 空调冷热源机组选取

中央空调能耗一般包括三部分,即空调冷热源、空调机组末端设备、冷水循环设备。其中这三部分能耗中,冷热源能耗约占总能耗的50%左右.是空调节能的重要内容。如果均把各自消耗的能量折算成一次能源,则将各类机组均在单位时间内一次能源消耗量所制取的冷量或热量进行比较,再结合冷、热源机主的容量合理选择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吸收式机组已达能耗最小。

3.2空调冷热水泵选取

一般空调水系统的输配用电,在冬季供暖期问约占整个建筑动力用电的20%~25% ,夏季供冷期间占12%~24%,因此水系统节能具有重要意义。设计师在计算出水泵的设计流量和扬程后,应结合水泵和管网特性曲线进行校核,并根据设备厂家所提供的铭牌参数进行选择,积极使用变频变速水泵,以达节能效果。

3.3 空调机组和末端设备

从总体水平来看,国产风机盘管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相差不大,但与国外先进产品比较,主要差距是耗电量、盘管重量和噪声等方面。因此设计中一定注意选用重量轻、单位风机功率供冷(热)量大的机组。空调机组应该选用机组风机风量与风压匹配合理、漏风量少、空气输送系数太的机组。

4 中央空调运行和维护节能

4.1空调系统经济运行和技术管理

首先要定期检查和改善维护结构、设备、水和空气输送系统的保温性能;在满足生产工艺和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降低建筑物空调温、湿度标准,适当增大送回风温差和供回水温差;在保证最小新风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和正确利用室外新风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4.2 调整合理的运行参数

⑴、室内温、湿度对空调节能角度出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数。在保证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健康的条件下,夏季室温每提高1℃,室内可减少热负荷11.2%,空调投资总额降低约6%,运行费用减少8%左右。美国国家标准局认为将夏季室温从24℃提高26.7℃,可节能15%。如果在夏季,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由60%提高到70%,则可节约能量17%左右。

⑵、新风量的选取标准的高低在建筑节能中,也不得忽视,引进新风就要满足室内人员的卫生需求和室内外压差。在整个系统的实际运行中室外空气温、湿度随季节而变化。因此,及时调节好新风与回风的比例,在保证人体卫生和室内外压差的前提下就可以节能。例如韩国某商场在周一到周五将新风量减少50%,周六和周末按照正常标准,其总冷负荷就能减少30%。

⑶、空调水系统在整个夏季供冷期用电量占整个建筑动力用电的12%~24%,在设计过程中,一般将供水和回水的温差均取5℃。而根据一些星级酒店、高档公寓的资料数据表明,夏季如果将冷冻水供回水温差控制在3~4℃,1~1.5℃,就会造成实际需要的冷冻水量比设计所需的冷冻水量还要多,促使耗电量增加,因此后期物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设备显示数据,定期维护机组设备,避免因冷冻水温差的缩小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损耗。

5 结束语

空调所带来的能耗已占总能耗的20%左右,故节能意义十分巨大。合理的设计方案、标准的设备采购、科学的运行管理均是促使空调系统能适应低负荷下高效率节能运行的表现。这对节约能源、降低运行费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只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各种节能技术措施,趋利避害,必定可以获得显著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翔,《空调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

2 黄绪镜, 《百货商场空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8

3 高立新,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节能技术,2001(6)

4 薛志峰,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付祥钊,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9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范文

一、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二、宣传形式

采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宣讲团巡讲、技术交流会、展览展示会、现场体验活动、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内容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行动

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责任部门:省教育厅、团省委

(三)开展节能低碳科普宣传行动

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部门:省科技厅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省属国有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责任部门: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

(五)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责任部门:省环保厅

(六)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开展建筑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责任部门:省住建厅

(七)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八)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责任部门:省农委

(九)开展商务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部门:省商务厅

(十)开展媒体宣传专项行动

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责任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行动

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省管局

(十二)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吉林。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责任部门:省妇联

(十三)开展低碳发展宣传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涉及部门较多,宣传覆盖面较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好本地区、本领域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