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

第1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一、厌学成因分析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自身原因

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学习方法与学习目标是影响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厌学学生大多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抗压、抗干扰、抗挫折能力差,性格偏激消极、孤僻抑郁,学法不当,奋斗目标不明确等表象特征。随着知识的加深,成绩跟不上,学习遇到困难就轻言放弃,导致厌倦情绪。

2.家庭因素

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经济条件与家长价值观,其中家庭教育方式为主要因素。溺爱、粗暴、放任等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下的孩子,最易出现厌学情绪。而经济条件与家长价值观也占有一定的影响力,很多时候农村学生的厌学甚至辍学就是三者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3.学校教学

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乡村学校里普遍存在的不合理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比如师资欠缺,教师管理方法失当,师生关系不良,教学内容枯燥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社会影响

主要是社会认知的偏差与不良社会文化。在现阶段,受就业难、滥招生以及乡村大学生收入低下甚至不如外出打工等“冷酷”现实的影响,“读书无用论”在乡村普遍存在。这些世俗观念影响了大部分农村学生甚至是家长的思想,引发学生厌学情绪。

二、农村学生厌学对策思考

农村学生的厌学状况若不加以疏导,势必影响整体素质的提升,影响新农村建设,进而阻碍国民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应从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措施加以疏导,以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1.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与育人水平

为人师者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从心底尊重、热爱学生,无论在学业上或是在心灵上都要对学生进行呵护,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是有道理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厌学情绪干预要及时、科学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预案机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干预,以充分体现教育中“爱与责任”的理念。在尊重学生感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对于已经发现的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分情况进行心理干预:既要关注细微之处,找出厌学根源;又要实施硬性管理,从情感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及时改正。

3.家校互联,形成合力

学生厌学,学校、家庭要联手,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学校班级管理,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合力。利用成功案例,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与教育经验,扭转“读书无用”的短视观念,树立为孩子计长远的育人观念,形成“一切为了孩子”的良好氛围。

总之,解决农村学生的厌学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该多想、多分析,找出学生厌学情绪的根源,结合现有条件对症下药,定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第2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专生;厌学;原因;对策

【Abstract】Thispaperlistsanumberofsecondaryschoolstudentswearinesscommonphenomenon,tryfromschool,familyandsocietytoanalyzethesecondaryproductionofthreetedioustolearnthereasonsandexplorewaystoput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Secondarystudents;Weariness;causes;Countermeasure

众多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学生厌学比例不断上升,厌学学生范围不断扩大,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厌学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现象更是日趋严重,如果我们再不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它必将危及中专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1.中专生厌学的表现

1.1对学习没兴趣没信心,觉得自已就是读不好书,甚至认为读书太辛苦而不想读。

1.2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学习,不少人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有的干脆上课睡觉,老师批评,不接受,不悔改,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若遇到严厉的老师,他们就坐着发呆,无所事事。

1.3课余时间都用来打扑克、下棋、聊天、朋友,乱谈恋爱、玩电子游戏,他们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通宵上网、“混日子”。极少数学生还打架斗殴甚至偷抢勒索,参与黄赌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1.4一有机会就逃学,晚自习停电喊万岁;不认真完成作业,有的干脆不交作业;对成绩好差无所谓,一学期多科成绩不及格。

2.中专生厌学的原因

2.1家庭环境因素;在众多厌学的中专生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1.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从小家庭管教不当,或父母疏于管教;或家长溺爱和过分迁就,子女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轻言放弃;或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却不管子女爱好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或教育方式粗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变得固执而自卑,对学习漠视。

2.1.2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失去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无心学习。

2.1.3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只有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才有出息。上中专学校无非就是“混一张文凭”,将来能“有碗饭吃”就行,从而对子女在学习上、思想上的好差不管不问,造成家庭教育乏力,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抵消的现象。还有少数家长根本管不住孩子,对子女的前程丧失了信心,把孩子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让学校“代管”。他们对孩子学不学知识无所谓,只要求孩子“不学坏”就万事大吉。

2.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现在中专生厌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增长,使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我国就业体制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变成了现在的自谋职业,又增加了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党政机关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少单位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而不看水平。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严重挫伤了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有升学压力,初中时整天忙于学习,疲于考试,有的学生因此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一种“学够了”的感觉,一提学习就头疼。考上中专以后,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觉得没有升学压力了,该玩玩了,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

2.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学扩招,中专难招”,为了生存,中专招生门槛不断降低,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问题学生”多,部分学生进校并非出于自愿。办学规模盲目扩大,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没有完全跟上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部分老师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备课不认真,上课时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巡着老一套教学模式走,不顾及课堂气氛和学生的领会,教与学不能得到有机的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3.针对中专生厌学应采取的对策

纠正和克服中专生的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3.1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校领导、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要多找厌学学生个别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其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班主任还应该及时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建议学校重视心理疏导工作,设立心理疏导机构,组织教师们学一些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技术。思想教育结合必要的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好。

3.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1学校教务部门在新生入学时,应组织一次文化考试,以考试的成绩作为编班的依据。对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加强他们的文化课补习,而不应匆忙就让他们接触专业课;也不应把他们编入文化课基础较好的班,以免他们跟不上课。要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期,并在观察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2.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

3.2.3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3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1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坚决清退。

3.3.2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3.3.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厌学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能逐步走上恋学、勤学的阶梯。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进,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学生利益为己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函授或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应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充实他们的实践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奖励创新开发,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3.5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招生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的晴雨表”。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3.5.1加强就业指导,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让学生明白,目前市场中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所学的专业中应加强学习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3.5.2学校应与政府的计划、人事、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社会职业中介部门或人才、劳务市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和劳务需求的信息。争取与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用人计划,缓解就业压力。

3.5.3要教育学生打破“铁饭碗”的旧观念,积极鼓励和推荐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民营企业去工作。

3.5.4教育学生牢固地打下就业的基础知识,自己创天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打开了,用人单位满意了,就可以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在校的学生就能够安心学习了。同时,学校还可采取请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或请有关专家来校作形势报告等,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总之,对于中专生厌学的问题,只要我们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一定能药到病除,乐学、好学就会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中专学校就能更好地继续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厌学心理;教育策略;厌学症结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孩子一上初中,有些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想上学了,孩子变得散漫、讨厌学习、冷漠、缺乏责任心、贪图物质享受、沉迷网游、缺乏毅力……尽管自己如何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是什么让曾经天真无邪的他们来了这样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转变?

1.从学生自身来看。从小养成的不纯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动力的丧失。小学阶段过分地追求分数,致使学生养成了庸俗的学习动机。一旦上了初中,随着学科知识程度的加深,这些学生的智力短板就日渐凸显,此时如果师长没能及时地加以帮助、疏导,这些学生长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后,就转而变得自暴自弃,讨厌学习,把精力投向他处。

2.从家庭因素来看。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往往使可塑性很强的初中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侵蚀。有的家长忽视自身作为子女“第一任家庭教师”的角色,在教育子女上,他们糊涂认识多,偏颇看法多,简单粗暴多,放任自流多。面对孩子的厌学,只能摇头叹息,或者一味地抱怨。

3.教师的教育失误。当代初中生追求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不仅要求同学之间平等,也要求老师对他们平等相待,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与理解,这是每一个初中学生的共同愿望。然而有的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致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情况下厌学的学生因为有敌意,所以有时会酿成不良后果,如负气出走、离校返家等。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从众心理普遍,渴望表现自己,而又难辨正误,抵挡不住社会中的各种诱惑。把应用于学习上的精力都转移到了不正当情趣的追求上,缺乏高雅生活情趣,这样的学生又怎会有心思学习呢?

二、有效解决学生的厌学症结

1.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2.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习目的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开主题班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

(3)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中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4)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第4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这一情况,凸显了当前一些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厌学问题。

学生厌学现象面面观

初二学生王峰(化名)从小受到家庭的娇惯溺爱,爸爸在铁路部门工作,比较忙,很少陪孩子,妈妈对学习抓得紧,在其他方面都顺从孩子。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增加,王峰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渐渐对学习厌烦。他在情绪方面也比较浮躁,易发脾气,而在家庭中又得不到理解,和父母产生了矛盾,于是开始逃学。后来父母给他转学,但没过两个星期,他又从学校回来了,并坚持不去学校,说自己接受不了学校的严格要求。现在整天在家里睡觉,看电视和上网。

高二学生马莹(化名)初中时一直是班级的一二名,高中考入某重点中学,班上同学学习都不错,而她上高中后成绩却提高不了,排名靠后。有一次考试后,因为成绩糟糕,她干脆不去学校了。

高中学生陈青(化名)从小就爱看哲学、历史、诗词等课外书,性格内向,和同学交往很少。从6月份到现在他一直不去学校,自己在家看书,与家长也不交流,觉得没有共同语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厌学人数成增长之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全国20多个省市1万余名小学生的调研表明:四成小学生有厌学倾向。天津市研究院关于“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情况调查”显示,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这一现象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日前,记者对长沙望城区、娄底涟源市四所中小学的8个班级进行了厌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8.3%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这不仅让教师感到棘手,也令家长和厌学者本人十分痛苦。

记者在8个班级中收取了312份有效问卷,小学段选取了四、五、六年级,初中段选取了七、八、九年级,高中段选取了高一和高二年级。结果发现,28.3%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冷漠、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避和违抗行为等。

学生的厌学程度因学校类型、年级、性别、家庭类型、学习成绩好坏等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班学生的厌学问题比非毕业班学生少,厌学情况最严重的并非高三年级学生,而是刚刚步入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在单亲家庭中,与父亲生活的学生最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此外,男生普遍不如女生爱学习,考试成绩较差且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厌学情况也很突出。

学生厌学,谁之过?

记者调查发现,厌学的孩子只有一部分是因为学习困难,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曾经是很优秀的,只是因为某个偶然因素才导致他们厌学。

造成学生厌学的症结在哪里?归结起来,主要有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唯升学教育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为了升学率,老师眼睛只盯着优等生,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越是在基层学校,这样的情况就越严重,得不到学校和教师关爱、重视的后进生慢慢地开始逃课乃至辍学。

麻阳县一所农村中学的孟庆海老师对这个现象颇有体会。

“除了‘重点班’和‘普通班’的编排外,从座位安排、课堂教学和教师态度中就可以看出那些后进生在学校处于怎样的境况。”他说。

孟庆海指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上都是“秧田型”的同一格局,全班学生横成行,竖成列,全部面向教师。座位的前后排成了班级中学生地位和身份的标志。教师总是安排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坐在靠近讲台的座位,后进生更多的是被安排在后排、两边及角落。课堂上,教师一般对后排的学生管理较少,他们因此成为教室后面一个孤寂的群体。

有一位后进生就这样描述自己的后排生活:从初一到初三,1组8号和8组8号成了我固定的位置。那时,桌子上堆着一层厚厚的书,而我的工作就是睡觉。我喜欢闻桌上木头的香味,很熟悉,很温馨。我喜欢与周公聊天,因为只有他理我。老师们的眼睛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后排,因为他们知道,后面坐的是后进生,不必和他们多费口舌。

然而,并非所有的后进生都能这样“自得其乐”,他们更多的是感到“孤寂和无助”,“看到老师对那些优生关爱有加的目光,心痛中夹杂着几许羡慕”。长沙市高新区雷锋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说:“坐在后排可以画漫画,夏天的时候,可以在课桌里面斗蛐蛐。但很多时候觉得很闷。”

“不仅座位靠后,提问也很少轮得上后进生。”涟源市某重点中学一位姓梁的老师说,“后进生往往不能较好地回答老师的提问,甚至连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来,有些教师因此认为向后进生提问是浪费时间。如果遇到公开课,就更不会向他们提问了。”

在一些中等生和后进生看来,为了升学率,老师把精力主要用在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身上,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只要不惹事”“上课别讲话,不影响别人,哪怕睡觉都行”。老师批改后进生作业时也不像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那样认真,如遇到与学习无关的临时任务,老师也尽可能指派后进生去完成。

长沙市实验小学校长刘芳兰指出:“唯升学教育是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在貌似公平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尺子面前,升学率、平均分、高分率、最高分、最低分、录取线使仅仅要求接受起码义务教育的学生望而生畏,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心头重压,使他们在学校里充满挫败感,学又学不进,走又走不了。”她表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结果就是,用一张试卷、一样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去考核不一样的城乡学生,不一样的重点非重点的学生,不一样的升学不升学的学生。在功利的驱使下,家长抓学校,政府抓校长,校长抓老师,老师抓学生,学生抓自己。

记者在某县一所中职学校的调研让人颇感忧虑。这项调查显示:一个班级43名同学,入学考试成绩“一科不及格”的学生占88.2%,“两科不及格”的占66.7%,“三科不及格”的占47.1%,“四科及四科以上不及格”的占35.3%。而这种情况的班级已经是入学成绩最好的班级了。学生厌学的情况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不爱学习,也与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不够相关。

全国中学生教育专家、西安交通大学韩建通教授认为,孩子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无趣、冷淡、怠慢、厌倦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方式,都是厌学的表现。当孩子出现厌学症状时,家长们一般采用的方式是要么用许诺“利诱”孩子读书,要么请来老师亲戚朋友轮番说服,要么气急动手打孩子,其结果必然造成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越发紧张。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不是一蹴而就的,父母通常只注意到爆发的质变,而没有注意到缓慢的量变过程。除了智力因素外,孩子生活或学习的周围环境,孩子结交了习惯或品行不良的伙伴,孩子所在学校片面抓升学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关心、方法不当或者父母关系不好等都是让孩子产生厌学、弃学情绪的原因。

有些孩子从小在溺爱与娇惯中长大,抗挫折力比较弱,总把一切怪罪于外部环境,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加之在这种“应试教育”环境下,他们的学习成绩提升存在一定困难,于是缺乏信心,一遇到困难就逃避,最终就躲在家里,什么困难都不去面对。

在广大农村,近年来,“打工潮”迫使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便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的家长缺少对孩子的关爱、呵护,仅仅“以钱示爱”。这样便养成了学生胡乱花钱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不可收拾。个别学校周边一些奸商在校门口违规摆摊设点,学生无现钱时可赊欠消费,一学期下来,有数百元欠款的学生大有人在,因为“债台高筑”,有的学生只得选择离校。此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影响着学生,导致他们厌学、逃学。

化解厌学难题,让孩子真正乐学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心声。

“要预防和化解中小学生的厌学问题,首先需要‘治本’,需要各级政府科学、正确地领导教育,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政绩观,要通过对学校强有力的督导和管理,督促其端正办学思想,让教育回归育人的宗旨。”长沙市教科院院长黎奇认为,对严重违反国家方针、政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学校领导要予以批评和处罚,对有违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切行为应予以制止,对教师、学校的绩效评定应增加学生辍学率的权重考核,为广大校长、教师快乐从教和学生愉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就曾建议,教育部门应改用厌学率来考核学校的教学成绩。每个学期结束前,由学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匿名调查厌学率,如果厌学率超过50%,校长就地免职。厌学率与升学率并不矛盾,控制好厌学率,也就等于抓好了升学率。以厌学率为考核标准,更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湖南师大教科院教育系副教授、博士覃兵表示,要想让孩子们享受学习,尊重后进生是关键。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近年来,长沙市高新区雷锋小学尝试从尊重后进生入手,迈出了“让孩子们乐学”的步伐。

16岁的王森小时候父母离异,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不喜欢读书,有时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班上同学都不怎么和他交往。但班主任孙翠芳还是发现了他的一处优点:爱干净,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健康成长。

上学期末,王森被评为“班级进步最快奖”。他深有体会地说:“过去老师对我们这样的学生有一种歧视,后进生与优等生吵架时,即使错在优等生,但最后挨批评的还是后进生,很不公平。在孙老师这里,我第一次尝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我若不好好学习,对得起她吗?”

覃兵认为,后进生其实比优等生更希望进步,关键是老师能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许多学生厌学,不是智商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家庭误解、社会误解和教育误解,导致他们生活在被人冷漠、嫌弃甚至遭遇粗暴对待的小环境中,因此自卑、逆反、心理压力过大。“在我们周围,因为行为不当而被老师贴上愚蠢、下流的标签,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的学生大有人在。”

谈及如何更有效地克服学生“厌学”问题,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李小球提出,要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李小球认为,从厌学产生的家庭原因来看,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问题出现的根源却在家长身上。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不恰当、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因此家庭是克服学生厌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依赖力量,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作为学校,不只是教育学生,还要承担教育家长、引导家长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引领他们与孩子一起成长;作为教师,要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多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对学生的厌学情绪合力疏导;作为家长,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亲子观,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从尊重、理解孩子开始,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赏识和鼓励,对于孩子学业上的不佳表现不要一味地批评与指责。家长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努力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和学习上的问题,做孩子的朋友,对孩子遇到的学习上的困难应主动关心、安慰和疏导,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第5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一、农村初中生厌学现象及成因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1 主观原因:(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2)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

2 客观原因:(1)社会原因。①受社会“流行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②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③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④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

(2)家庭因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而农村初中不少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关爱缺失,厌学更是严重。

(3)学校原因。①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②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

二、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 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突出地位来抓。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2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3 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首先,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面,可以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4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课余时间是第二课堂,课余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习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

第6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分析原因,找准弱点矫正与疏导。笔者通过十三年的教学工作,总结认识:

要理解、关心爱护学生。教师只有关心学生,真心实意帮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更要诚心诚意地帮助他,细致耐心地开导,消除后进生思想上的隔阂,使他们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从而对教师信任而努力学习;二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个别差异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发挥后进生的个性特长。对后进生学习和纪律上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慎重,不能过多责备,应多鼓励、帮助、少批评,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第三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巧妙地将后进生转移到学习上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学生的“闪光点”,并经常给予后进生“闪光”的机会,这样,学生才能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克服原有不良的习惯;第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方法是思想上的引导和感情上的疏通,使学生抓好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开拓新的领域。

综上所述,后进厌学心理与班主任工作是分不开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化工作也将是一项重要工程,要搞好此项工作,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后进生有时为了引起教师重视,故意显示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或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做出与众不同的表现。在这个时候不能另眼看待,要正确引导、接近、鼓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找回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第7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25—01

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聋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猜疑、焦虑、自卑、厌学等。这不仅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帮助聋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健全的人格,对其立足社会具有长远的意义。

一、自身方面

1. 克服自卑心理。聋生要正视自己的生理缺陷,发现自己的优势,勇敢地面对现实,不断进步。

2. 自我调节。聋生产生心理问题时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节:①注意力转移法。情绪消沉时,有意识地看看令人精神振奋的电影或电视,参加体育活动或社会活动等来缓解或消除压抑的心情。②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好事,可以获得责任感、成就感的满足,有助于消除自卑感。③努力学习职业技术,有了技术,学会了生存,心理自然容易变得乐观。

二、家庭方面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聋生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既是启蒙老师,又是终身老师。首先,家庭成员关系要融洽,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应具备健康的心理,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决不能失信于孩子。再次,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过于严厉。家长除了从生活上关心孩子外,还需要和孩子“交朋友”,多交流,从心理上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心理问题。

三、学校方面

1. 教师要有爱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增强特教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教师进行爱心教育,让教师喜爱聋生,关心聋生,在生活中关爱聋生,在行动上帮助聋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人类最渴望的就是自尊,受人尊重。”只有尊重聋生,肯定聋生的进步,聋生才会感到快乐和鼓舞,才能有信心、有希望,从而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必将对矫正聋生的心理问题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2.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教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走进特教课堂,改变过去“一言堂”的传统作风,要把集体学习、小组学习和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针对聋生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教学。要把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着重培养聋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懂得怎样学习,从而做学习的主人,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心理疏导是矫正聋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心理疏导一般是通过交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在心理疏导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疏导方法:①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深处的敏感点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②对不同聋生的心理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因势利导。③早发现,早矫正。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一旦发现聋生心理上有不良的苗头出现,就要及时矫正。如果聋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形成,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对聋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治。

四、社会方面

第8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厌学;对策研究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兴趣低下,萌发对学习的厌倦与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厌学具体表现在对学习没有好感,学习效率低下,情绪不稳定,胡思乱想,脾气暴躁,注意力不能集中从而感到难受,最终可能会出现旷课、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因此,我们只有去更好的发现学生厌学的原由,才能更有效的克服学生厌学的情况。下面是我对学生厌学给出的几点建议: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1、学生厌学的自身原因。

(1)学习缺乏兴趣。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诱惑”,比如,电视,使之分心的事物越来越多了。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努力高度集中精神,加上学生的自制能力相对较差。他们缺少分辨与处理事情的能力,最终产生兴趣与学习的欲望都没法放到学习上来,影响了学习时间、分散了精力,学习兴趣发生了转移。学生在学习上完全处在消极和被动的状态,只有在老师及家长的逼压下,他们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都只是消极地应付而已。久而久之必然产心理疲劳,从而导致厌学。

(2)智力因素,缺乏坚韧的意志力。

有些学生自身智力因素条件相对较低,反应不灵敏,注意力分散,记忆速度比较慢,学习能力较差。这类学生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没有规律与方法,学习结果效果差,他们经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环境,无力争取成功,因而缺乏争取成功的任何勇气和动力。最终导致学生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学生在现实生活里不常遇到困难,更不要提克服与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困难,例如学习成绩跟不上、人际关系难协调、对语文老师上课方式不适应等等,都会造成其焦虑、紧张、惧怕、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也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2、学生厌学的教学因素。

(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师生感情培养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其对科任老师的喜爱。一个教师如果取得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与喜爱,他们肯定会对该学科产生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反之,师生关系缺乏培养,学生对教师缺乏好感,他们就会厌恶该老师,从而产生由情感的厌恶转移到学科学习的厌恶上,时间一长,自然会出现学生对某一学科的习惯性厌学情绪。

(2)教学体制陈旧,教学方法无创新。在应试教育的阶段里,使学生长时间存在在一种被禁锢与压抑的环境里,时间一长,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在学生管理上,存在“严多宽少”的现状;课余时间的活动形式大多单调死板,缺乏生动性与灵活性。这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关系。主要还有理论多,实践少;看的多,做的少;教师灌的多,学生吸收的少……这与相当部分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等设备或仪器欠缺有关。养成了学生厌学的心理,不想去面对的客观条件。

二、克服学生厌学的策略

1、以思想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动力。

第一,扭转厌学学生平常对待生活的态度、提高对学习的认知度,培养厌学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偏向于学习版块。能给学生带来帮助的是他们的兴趣。厌学学生对自身价值有了全新的了解后,接下来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开始实践的环节,这个尝试结果的效果如何是决定学生能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重点。我们要努力创造新的氛围,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与趣味感,并慢慢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在大多数情况里,一般存在厌学情绪的学生,心里面多多少少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他们不但在学习成绩落后,而且父母亲又对他都有意见,在他们的眼里,大家都瞧不起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多次找他谈话,把学习的重要性讲给他听,引导他谈谈自己的一些困惑和苦恼,给他提供建议,有时还表扬他的闪光之处,在一些问题上降低标准,逐步提高,这样增强他的自信心。

教师要随时保持自身的形象,注重教学的仪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语文老师要经常利用上进的观念影响学生,例如:今天,我学会了一个字,是一种进步;记住了一个单词,是一种进步;学会了一句成语,是一种进步……所以,只要学习,我们天天都在进步,时时都在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助厌学学生。

2、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爱好,利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所以,老师必须用心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利用先进教学方法,科学的教育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经常配合实验、录音、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3、通过家访,增进与家长的沟通,清楚学生的家庭状况,对症下药克服其厌学。

首先,一个家庭氛围的优与略是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况的。所以,在帮助学生改正厌学情绪的过程中,不可忽略家庭给孩子的影响,对于学校来讲,要配合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方式给家长传播怎样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怎样教导孩子的学习,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然而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反之则是一种“家庭环境污染”,如抽烟酗酒、打牌赌博、请客送礼、贪图物欲等,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学生是不可能安心学习的。同时,作为家长,应多抽出时间关心中学生的学习,经常和他们谈心,特别是离异、单亲的家庭,父母要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把孩子当做朋友平等地与他们交流。这种方式要比那些命令式、棍棒式的教育更有用。家庭的教育并不只是需要用心就可以的,它还是一个需要持续不断坚持的过程,家长要把握批评的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孩子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辅导孩子提高学习能力。没有时间和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改变,才能让他们变得更有自信,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样来的话就克服他们的厌学心理。

第9篇:孩子厌学心理疏导方法范文

进入中学后,随着学生学习科目的增多、内容的拓宽、知识的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的数发展到抽象的式子,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需要发生根本变化。可是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加之一些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陷入厌学的困境。厌学学生的具体表现为: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回答问题,有问题也不问,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马虎应付,心不在焉,不守纪律,精力转移,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由此,笔者从心理疏导与课业辅导的角度,对个案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学生由最初害怕数学、讨厌学习数学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去学习。

二、学生个案表现及分析

(一)问题的表现

付某,男,是笔者所带班2010届的学生。上数学课教师讲课基本听不进去,课堂小组讨论从不发言,家庭作业要么不交,要么应付差事。初中入学后到第一学期过半,每次考试成绩都非常糟糕。笔者与他交流得知:他非常讨厌学数学,脑子转不过弯来。

(二)问题的分析

首先,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信心。与家长沟通得知,付某的小学数学教师脾气急躁,对反应慢、考不好的学生不是大声呵斥责备就是讽刺挖苦,上课有时让学生站到后面,有时还做反面典型。因此,付某怕这位教师,一想到上数学课就紧张,渐渐对数学课产生反感惧怕的心理,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以至于最后完全丧失了信心。其次,基础薄弱,学习的能力差。数学教材知识的衔接是十分紧密的,前面的内容没有及时掌握,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厌学现象日益显著。再者,课程的变化让他很不适应。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用小学的惯性思维学习初中的知识总是不能进入角色。

三、个案干预的过程和方法

(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想改变学生厌学的现状,确立自信心是关键。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情况,使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赞扬和爱。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若从中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增加学习动力,乐意参加学习活动;反之,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逃避学习。因此,平时笔者就多给付某关注和关爱,想办法消除他的自卑意识,排除心理障碍,帮助他找回自信。对他在作业量和难易程度上降低要求,课下再对他的作业个别辅导,这样作业果真做得很好。笔者及时肯定他的进步,恰如其分的表扬促使他积极主动学习。在考试前,对他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其知识的薄弱点进行辅导,这样他经过努力逐渐提高分数,达到了我们俩共同确定的目标。通过以上努力,付某的自信心大增,学数学的兴趣也培养起来了。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满堂灌或教师唱独角戏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厌学。因此,笔者把数学问题精心设计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背景当中,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付某喜欢动手,笔者就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动手操作的内容,如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的动手实验,这样他在参与时还会领导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做,对学习新知识很有好处。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还要做到因材施教,课堂练习的设计呈现梯度,像付某这样的学生让其做基础题,并且和程度相当的孩子展开竞争,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氛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同学内驱力的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调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多让他们参与课堂提问和回答,对其回答的结论要多鼓励、少批评,总之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真心诚意的帮助。

当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还有很多,如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数学课堂在教师的努力营造下应该是生机勃勃的,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讨厌数学的学生由厌学到爱学、乐学。

四、实施个案干预的效果

通过对个案学生付某产生数学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从心理疏导与课业辅导的角度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付某能够由最初课堂不听讲、害怕数学、讨厌数学、成绩很不理想的状况逐渐转变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去学习,而且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作业做得很及时。通过坚持不懈的干预措施的进行,付某的考试成绩由羞于启齿逐渐上升到优秀并趋于稳定,两次期末统考数学100分,同学们都很羡慕和佩服。由于数学成绩的提高,他努力进步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