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教师国培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国培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国培计划

第1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08-01

1 引言

农村地区基层教育条件比较艰苦,教师的教育教学心态深受影响,对外教育交流缺乏,信息相对闭塞,这些不利因素严重阻碍着农村地方的教育发展。因此,农村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相较城市教师来说比较薄弱。对贵州师范学院来说,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实施"国培计划",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院外国语学院注重农村实际,培训方式侧重实践性与参与性,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融合互动,在培训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培训成效。

2 主要培训模式

2013年,我院承担了小学英语60人,初中英语100人的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任务和小学英语150人,初中英语100人的特岗短期集中培训任务,在校国培办的领导下,在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我院共同努力,项目实施顺利,培训效果良好,这主要源于我院采取了有效的培训模式。

2.1 严格管理。

为防止培训流于形式,真正落实培训工作,我院多次召开国培工作会议,统一国培小组成员的思想、把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工合作。我们要求班主任认真履行职责,全程跟进,密切关注,实时反馈,关心学员;号召参训学员把握机遇,担当责任,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我院采用三级项目管理模式。首先是分班建立在线交流平台--国培群,将项目涉及的各方加入群中,搭建互动研修平台。其次,培训进行到新阶段时,要求项目组成员总结个人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及时解决培训中的突发事件。最后是定期召开例会进行工作情况的梳理,反思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和重心。正是严格的管理确保了我院整个培训工作高效而平稳地进行,使国培计划落到了实处。

2.2 因需施训。

为使培训能真正解决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院充分考虑农村学校的现实和学员的实际需求,要求学科专家和一线老师聚焦农村课堂实际,引导农村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如:由于条件所限,农村学校具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只有少数,大部分老师只能采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学员反映更想听的是常态课,而不是所谓的优质课。因此,我们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这块培训的专家专注于常态课的案例解析,并将观摩课安排成多媒体与常态课两种,多次组织上观摩示范课的老师磨课,以确保学员听到的每一堂课有所收获。这样,既更新了学员理念,也紧密结合实际,令学员有融入感。基于理论指引、因需施训的指导思想,培训中的讲座质量得到一定保证,学员普遍表示满意。

2.3 注重实践。

根据教育部要求,结合英语学科特殊性,本阶段情境性和操作性强的模块均采用参与式实践的理念进行研修,强调"我要学"与" 从做中学",实践性课程达到60%左右。基于农村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英语专业素养迫切需要提升的现状,结合前期培训需求调研,课程主要包含备课、说课、观课和评课教学实践及一些英语学科的基本技能训练,如口语、语音等。根据访谈和问卷反馈,大部分学员非常欢迎此类课程,希望多增加此类课程。

3 存在问题和培训模式改进探索

3.1 学员课后反思不足。

置换项目培训中学员出现了培训时很激动、培训后很迷茫的状态。30天的密集培训,每周仅休息一天,学员普遍反映强度太大。每天充斥在大脑里的都是各种理念和实践方式,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思和系统梳理,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考虑在以后的培训中,要求主持专家熟悉整个培训课程体系,清楚各个专题间的联系,引导学员在讲座开始前半个小时进行反思研讨,理清上一个专题对此专题的启示,明确针对此专题自己将会怎么做,并对比专家的做法,以帮助学员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2 学员程度参差不齐。

置换项目有初中英语学员100人,根据教育部小班培训要求,我院将其分为两个班进行小班授课。针对培训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绝大部分学员表示满意,然而也有少数学员对培训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经座谈,发现这源于学员层次参差不齐,学科专业素养两极分化较严重。本次培训学员中,有部分学员所在地区重视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已进行过一些相关培训,少数学员英语基本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认为深受大部分学员欢迎的实践类课程对其提升帮助不大,希望多开理论性课程,从而提升专业理念,了解前沿理论。这和大部分学员要求弱化理论的反馈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并对培训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我院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考虑的是大部分学员的需求,没有设置专门的分层培训。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考虑在以后的培训中,如果参训学员人数众多,可进行训前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测试,在进行某些培训课程对学员按能力进行分班,以真正达到分层培训、因需施培、培有所获的目的。

4 结语

我院外国语学院这几年实施的"国培计划"把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技能传递给了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并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帮助他们在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与此同时,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也获得了思想和专业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村英语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国培计划"为城乡教师距离拉近和城乡教师在不同领域获益搭建了良好平台,真正实现"双赢",推动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 屈爱平,许德华. 改变农村英语教学滞后现状的几点对策[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 ( 11).

第2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能让本次培训中学习到更多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特制定个人的研修计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通过这次的信息技术能力问卷,发现本人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很是欠缺,自己还达不到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初级阶段,自己在PPT的运用上还仅仅知道一些皮毛知识,不能很好的运用PPT制作课件;在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网络环境支持等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

二、研修目标:

通过这次培训前的测评结果来看,我应该侧重学习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和使用、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的基础知识和运用,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上,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课堂改革,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学习word和excel的相关知识,科学化的管理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教学相长。

三、研修计划:

1、完成培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及时登录上网学习视频讲座;参加线上线下的积极参加互动研讨、学习反思、答疑等活动;按照要求完成作业。

2、学习多媒体图像素材加工与处理 、多媒体资源的获取与处理等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掌握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并能熟练应用到教学和管理中,既减轻教师学生的负担,又提升自己的能力。

3、学习PPT以及多媒体素材加工,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备课、课堂教学和编写课堂练习中,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4、学习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评析等知识,并在以后的自己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从传统模式走向现代教育模式,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操作与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的操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操作与使用等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设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从而实现多渠道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

6、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自己运用现代化技术教学的水平有所提高,促进自己向专业教师发展。

第3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一、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不折不扣地按照上级的要求,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英语教学的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第4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西部地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22-03

“国培计划”具体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位于广西东部的贺州学院作为“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主要培训基地,承担当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研修班的主要课程设置与授课的任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即如何更好结合实际促进西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发展,就需要了解其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情况。

一、研究的设计

1.调查问卷的设计。按照“国培计划”培训总体要求,调查问卷的内容参照了贾爱武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问卷,结合校内专家进行访谈和与个别学员的交谈,以此为依据选择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需求的15个测量变量(表1),并以正向五分制的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设置调查问卷,即“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分别计分值为“5、4、3、2、1”,得分均值在1到2.5之间表示反对,2.5到3.5之间表示中立,3.5到5之间表示支持。

2.分析的方法。文章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因子分析法,它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并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二是聚类分析法,以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方法,聚类的内部个体特征具有相似性,外部个体特征具有差异性。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1.信度分析。本次调查对象为参与广西贺州学院“国培计划”的40名本地初中教师英语教师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为90%。对于本次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分析,可得Cronbach’s Alph系数为0.926,问卷整体可信度满意。

2.因子分析。为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分析,将调查问卷中的15个测量变量进行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经检验,Bartlett检验Sig值为0.00,小于显著水平0.05,KMO检验值为0.73,接近0.8,适合做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的主成份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4个因子,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13%、19.34%、17.63和17.50%,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4.59%,并通过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后选取每个因子上载荷量大于0.50的变量汇总为表1。

①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看出,因子FAC_1的4个变量为X5在“国培计划”培训中学员间有很多交流、X13教师关心学员、X14学员有需要时,教师乐意提供协助、X15教师与学员有很多交流,故可把因子FAC_1总结为“师生关系”;其主要关注的是授课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互动。②因子FAC_2的4个变量为X9教师对课程有充分的掌握、X12教师的专业态度很好、X10教师的备课准备充分、X11教师的教学技巧良好,故可把因子FAC_2总结为“授课教师能力”;其主要关注的是参与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课程的掌控能力。③因子FAC_3的4个变量为X7该培训课程有强有力且全面的理论支撑、X2课程内容设计丰富、X1课程目标清晰、X3课程教学活动安排有序,故可把因子FAC_3总结为“课程设置”;其主要关注的是“国培计划”培训内容的设置是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④因子FAC_4的3个变量主要为X8集中授课学习可增进对有关课程的兴趣、X4课程培训期间所营造的环境与氛围很好、X6学员们积极参与课程内的活动,故可把因子FAC_4总结为“学习氛围与兴趣”;其主要关注的是培训的趣味性、参与性,以及学习氛围的和谐性。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获得4个新的因子变量,这4个新的因子变量包含了15个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为做下一步聚类分析提供了依据。

3.聚类分析。文章以4个新的因子变量特征对“国培计划”学员进行聚类分析,旨在区分不同类型学员对“国培计划”培训的需求特点。为了快速确定每种类型学员的最佳的聚类数量,采用了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指定聚为2到4类进行试聚类,通过比较以选出最佳的聚类类数。依据观察聚类输出结果的树形图以及聚类结果的ANOVA方差分析,选取稳定性较好的聚为3类并汇总为表2。

第5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之心得体会

 ---临潭县冶力关镇中心小学教师

 

2018年11月

 

11月2日上午,伴随着丝丝寒意,我们在城市学院图书馆举行了“2018年‘国培计划’——甘肃省部编三科教材网络培训项目骨干教师”集中培训,参加培训的有来自定西、临夏、甘南州骨干教师150名。本次培训历时三天,首先由奥鹏教育项目组举行了开班仪式,明确了学员的职责——做好工作坊坊主工作,把培训收获分享给同学科教师,引领本坊教师开展工作坊研修。再由奥鹏教育项目领导李玉传主持,省教育厅培训中心主任黄大全做了《方案解读》和《世界咖啡屋》两个专题讲座。两个专题讲座从部编教材的重大意义、培训目标、工作坊坊主的主要职责和咖啡屋的汇谈方法、模式、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而详尽的介绍。主讲老师给全体学员给了充裕的分组讨论时间,学员们在老师指导下按咖啡屋的组织方式、流程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分组体验活动,学员们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气氛热烈,效果显著。

下午,全体学员按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为组别进行学科单独活动,五泉山小学王丰校长为我们“语文”组作了部编《语文》教材解析,从教材、教法、学生、课堂设计,具体案例等多个维度对教材做了解读,使我们对教材有了全新的认知,提高了学员驾驭课堂的能力、讲解课本知识的能力,以及如何释放孩子们思维广度的能力。

11月3日,徐彦荣老师上机亲自操作演练,对学员如何做好坊主,督导检查学员认真学习进行认真指导,极大提高了学员的操作水平,老师还为我们分享了四个极好的软件,有美篇app,爱课帮,i同学和讯飞输入法,真的获益多多,因此老师也深受学员们的欢迎……

第6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学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3)”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国培计划”转岗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培训策略研究 “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解读与策略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建构 “国培计划”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问题及策略分析 "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体育游戏在留守儿童中的延伸"国培计划"2013 “国培计划”辅导教师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综述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62-64

(责任编校:齐媛)

第7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国培”总结

这次有幸参加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我收获颇丰。国培送培到校,精准培训,让我们在工作之余,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的各位专家。欧阳处长高屋建瓴,陈朝老师活力四射,陆燕老师亲和认真,左芊老师热情洋溢,银椅淇老师学识渊博,姚丽娜老师耐心细致,江波老师积极专业,尹春玲老师谦虚细心……他们不辞辛劳,从长沙来到澧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职业教育的理念与经验。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自己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及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作用。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改革。于是,自己在教学中多了些反思,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都是说学生的多,很少能够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哪些还需要改进等等。今后,我将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同时,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学观。

    再次,听专家、教授们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关于微课的制作,关于课程体系的开发,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关于PPT的美化等等,这些有效的课程,我都收获满满。今后,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积极探索,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

最后,自己在反思中得到提升。一段时间的国培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的是科研型的教师。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于学生实际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

第8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我的指导老师是兰州市场城关区联家庄小学的张梅老师,她在听了我的课后,认真细致的给我评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又指导我备课,制作课件。尤其是张老师手把手、零距离的指导,使我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知,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

在张梅老师的指导后,我用心的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汲取精华,能积极主动思考,真心探讨。这次的学习培训,对于我来说,是值得珍惜的充电机会,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最现实问题,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二、精心钻研、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落实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战斗的阵地,课堂教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上课,努力营造课堂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他们思维,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课堂的实现,还必须认真辅导学生,设计好课堂的导入环节,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张梅老师总结时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导入设计的有艺术性,就能先声夺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户思维的闸门,达到一举成功的高效。

行之有效的导入是我们追求与研究的最终目标,如何导入是我们追求与研究的最终目标,如何导入,可以寻找到最佳切入点,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可以从复习旧知识导入,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教学学习,有兴趣的体验和理解教学。

在落实课堂的有效性上,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了教学技能

第9篇:教师国培计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教育;国际化;跨国教育;人才培养

在过去20多年中,随着国际间有关商品、服务、人员、知识、金融资本和直接投资等流动壁垒的大幅削减,环太平洋地区经济的一体化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过去由于距离而造成的区域性彼此隔绝的局面得以缓解。环太平洋地区不断增长的文化交流,如留学、旅行、商务往来、合作研究、政府及民间交往不断扩大。该地区各国政府所签署的开放经济和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合作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下,环太平洋国家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更为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太平洋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倍受关注。在2002—2004年,本文作者与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Kumar教授合作对《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大学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化问题与人才培养新趋势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总结。

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基本情

况与国际化问题的提出

环太平洋地区大学联盟(APRU)在1997年成立,目前有36所成员学校。它们来自环太平洋地区的16个经济体。其中包括北美洲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等;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大学,智利大学和布依诺思爱丽思大学等;也包括大洋洲的悉尼大学、奥克兰大学;还包括东亚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汉成大学等。中国有5所大学是该联盟的成员,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该大学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环太平洋地区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地区之间在科学研究、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了解,通过大学之间的合作,促进环太平洋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从该大学联盟成员的构成上看,成员大学在各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都处于顶尖地位,在国际上也都各自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对于该大学联盟的成员大学进行国际化问题研究非常有区域代表性。

可以说通过国际化,这些大学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环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直接和间接的贡献。比如,许多远程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通过环太平洋地区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得以发展和普及。同时,该地区大学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大量招收并交换地区内其它国家的学生,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这些大学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所推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助于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各自的国家与社会。目前我国已经加人WTO,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龙头,在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面始终站在前沿。比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北京大学与遍及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其中:亚洲地区57所,欧洲地区69所,美洲地区46所,非洲地区4所,大洋洲地区8所[1]。而北京大学与世界各国每一所大学的合作方式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美国的加州大学系统有10所大学,它们与环太洋各国的许多大学有合作关系,合作的内容也各有千秋。比如,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在生物工程方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而戴维斯加州大学则以农业经济与技术著称。在与其它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中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但是,如何借鉴《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之间的国际合作的经验,如何在参与国际交往中更好地为我国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国际视角是本课题研究最初的设想。从这一角度出发,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校长在2002年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校长年会上共同发起了《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化:最好的实践与未来发展》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让该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国际化采用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大学内部——大学和学院之间对国际化问题、管理机制、实现国际化的手段等具体问题,让该大学联盟的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国际合作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国际化

问题研究的设计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理论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比如,陈学飞教授在《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文中[2],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内涵、历史渊源、国际化的要素和特征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是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对“国际化”概念进行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大学国际化是指在大学和学院水平上,教师、学生和校友等参与相关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育拓展(Outreach)教学相关活动的状况。教育拓展在这里主要是指为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与本国和国外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关的非学历教育。最好国际化案例(Best-practices)主要针对大学和学院认为在竞争学生、教师、科研经费和学术声望方面在国家层次上、地区层次上和社区层次上成功的案例。其中包括如何利用学生、教师和科研经费等资源。总体来说,该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国际化最好的实践

教学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一直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未来要进行的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和未来计划进行的研究活动;教育拓展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和将来要进行的拓展活动。

2.大学国际化的任务、目标和优先选择

国际化的优先选择;影响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国际化产生的结果。

3.国际化的本质,其中包括:学生、教师和校友的双向交流问题

学生:接受与送出学生的数量;教师:接受与送出学生的数量;校友:国际校友的百分比,目前与学校的关系。

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设计了两套间卷。一套是对大学范围内国际化状况的调查,另一套对大学内部各学院国际化情况的调查。经过两年的努力,包括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本研究共收到21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的参与和支持。其中,回收大学问卷19份,回收19所大学中不同学院的问卷113份。如果按亚洲和北美与太平洋大学进行分类,参与研究的亚州大学为9所,北美与太平洋大学也为9所,拉美国家的大学为1所,有两所大学没有提供大学问卷,而是学院的问卷。以同样的形式分类,参与问卷调查的学院亚洲和北美与太平洋大学分别为47所,其它为中拉美洲国家的大学和学院。考虑到可比性和代表性问题,本次问卷分析没有把拉美国家的大学包括在内。从大学的性质上,大多数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大学是公立大学。因为参与研究的私立大学数量太少(这可能与该大学联盟本身的成员特色有关),问卷分析没有对大学的性质进行分类。学科差异对大学的国际化会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问卷设计中没有提及学科问题,在问卷分析中,也没有将学科差异列为研究的纬度。但是从回收的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量的国际化案例集中在交叉学科中,比如多学科组成的研究中心、商学院、公共卫生和工程等。其中,有许多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多学科国际合作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指标的确定和统

计数据分析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两套问卷分别包括统计数据调查和案例调查。对统计数据调查部分,我们采取描述性统计法(DescriptiveStatistics)。对于案例调查部分采取了比较性分析方法(Comparative analysis)。在比较分析方法中,主要对大学与学院之间(Uni—versityv8.Schools)和区域与区域之间进行比较(Regionsvs.regionscomparison)。对于数据分析和最好国际化案例的选择标准(在确定标准的过程中,专家组认为最好的国际化实践,不仅要有独创性,同时要有一定规模和时间范围,还有参与的广泛性),本研究首先组织了四人专家组,包括南加州大学一位从事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负责人,一位具有丰富国际教育经验的教授,一位北京大学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和一位参与国际化教育的博士后。他们共同制定了评估数据的标准和选择统计数据分析的工具。具体内容见下面四步:

第一步:最好国际化实践的评估标准。改革性,创造性和独特性;国际化的规模和可移植性;影响和参与度;项目可以预见的时间范围。

第二步:最好国际化案例的选择方法。对于每一个国际化案例评价,采取了四位专家分别打分的形式对400多个案例分别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步:最好国际化案例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从1~7分开始评,得分最高的为最好案例。

第四步:根据最好国际化案例的内容特征,本研究将其分为6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教学(Teach-ing);学生研究项目(StudentResearch Projects);科研(Research),包括本科生参与国际合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教育的拓展(Outreach),包括国际学生在社区中进行的多元文化教育;信息技术(1TEnabledE-ducationandOutreach);教学、科研和教育拓展的整合(Integration Of Teaching,Research and Out—reach)。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回答5个方面的问题。它们分别是在大学和学院之间影响国际化的因素是什么?国际化在大学与学院之间是否是优先选择?在大学与学院之间国际化概念从哪里表现出来?在大学和学院层次上促进国际化方面是否有专人负责?对大学国际化在大学与学院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差异?

在统计数据中,大学与学院之间在国际化的优先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大学水平上,国际化始终是大学办学目标的优先选择,统计数据非常一致;而在学院水平上,情况就非常不同,其中数据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状态。这意味着对于国际化的优先选择问题在大学层面上表现得比较积极,而在学院层面上存在差异。从区域比较来看,在亚洲,大学和学院之间对国际化问题的优先选择是一致的,而在北美和大洋洲大学与学院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异比较明显。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北美和大洋州的大学中,在学院水平上,没有专人负责国际合作,而在亚洲的大学中学院有自己的国际合作与协调人员,比如,在北京大学的不同学院都设有外事副院长和外事秘书等。对于影响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方面,大学与学院之间都认为学校行政的支持、教师对国际化的兴趣、内部支持经费、雇佣国际专家和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计划等是重要因素,但是统计数据也表现出就国际化问题,大学与学院之间缺乏协调与支持。这一发现既表现在亚洲的大学中,也表现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大学中。

四、国际化成功案例中的教学、科研和

教育拓展项目的特征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400多个成功的案例,专家组按教学、科研和拓展项目的6个纬度选出26个最好的案例。从这些案例的分析中,笔者发现首先在教学的国际化案例中,国际化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延伸到本科教学上,而且出现了新的教育模式,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大学学生交流分配项目”(University—wide AllocationExerciseforStudentExchange)。该项目的目标是从2005年起,该大学20%的本科生要有出国学习的经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大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他们自己的专长和学生的兴趣制定一个帮助学生出国的计划,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学生出国学习加以指导。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网络”(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Networks)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奥克兰大学与马来西亚的4所大学合作,每一所大学每年选出25位学生,共125位学生在奥克兰大学学习。学生们在一起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彼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同样,北京大学建立了北京大学—加州大学联合国际教学中心。在该中心,北京大学选出三年级本科30位学生与加州大学的10个分校选出的30位三年级本科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该项目的课程由加州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他们除了参与国际教学项目外,也参与国际研究项目。比如,戴维斯加州大学,组织了“本科生教育与海外研究项目”(Under—graduateEducation and Research Abroad)。该项目是该学校海外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在学生完成了4—6星期的项目后,可以获得8个学分。在2004年有125位学生参与了该项目。该项目对应的项目国家为西班牙、中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为学生提供了国际田野调查经验。

同样,韩国韩城大学组织的“国际夏令营”(1n—temationalSummer Camp)是由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河内大学和韩城大学联合举办的项目。该项目 采取轮流做东的方法,每年都有一所大学作为东道主。这是一个为期3个星期的夏令营项目,每年每一所大学选取10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要设计一个研究项目,每一期项目结束时学生都要做一个报告,东道主大学要为学生发结业证书。还有南加州大学的“环太平洋教育”项目(PacificRimEducation)。该项目是一个以商学院研究生为主的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的长处是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直接与环太平洋国家的企业合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到企业,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每一期学生在企业中研究半年或3个月,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这样做使学生和企业都受益。学生通过对他国或跨国企业管理的研究增强了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多元文化和企业运行等方面的了解;对企业来讲,能够有人上门,不花多少费用帮助公司对公司存在问题展开研究何乐而不为?目前该项目已经实施了4年,已经与亚洲的北京、上海、东京、韩城、曼谷等的跨国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项目运行效果不错,值得借鉴。

传统国际化中的科学研究往往是教授们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中的科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多国性和多元机制。比如,日本京都大学与韩城大学联合举办的工程和科学联合项目(Japan—KoreaCoreUniversityProgramOnEn·ergyScienceandEngineering)。该项目除了日本京都大学有72位教授参与外,还有其它日本大学的160位教授参与,在韩城大学有256位研究人员参与。同时该项目还有京都大学和韩城大学的学生参与。从参与该项目的人员规模上看,这样的研究队伍真是前所未有。从研究的经费资助形式上看,也呈现出多元机制,该项目由日本科学促进会、韩国科学和工程基金会及两所大学共同资助。

目前的科学研究除了国际间的广泛合作外,也呈现出学科融合性。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空运系统项目(Temasek Professorship Program)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亚州与太平洋空运系统和它在整个供应管理链中的角色。该项目覆盖了5个领域。它们包括机场、货运设备、运行效率、飞机、航班、网络和计划等管理的软硬件系统。还包括,客机的运行、货机的航线和栈桥的分配等等。来自美国、瑞典、新西兰等国的6个工业企业参与该研究项目。同时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和美国的MIT也是项目研究的合作伙伴。

同样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学的学术拓展活动出现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在传统的学术拓展活动中,基本上是大学把实用技术,如技术教育和科普知识等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在这里,“学术拓展”概念类似于中国的技术推广和文化下乡活动,但是反映在目前的国际化背景中,学术拓展在利用资源和目的上都发生了变化。比如,美国的俄勒冈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教育拓展把国际化概念和多元文化渗透到基层与社区。伯克利加州大学在2004年建立了社区多元文化项目(ORIASProgramforK—12 Communities)。该项目投入34 000美元,利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各种不同的国际项目为加州弯区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的国际化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比如,为学前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提供课程与教材以外的国际化视野方面的培训。同样,俄勒冈大学则采取了为本校国际学生提供助教的方式,从1983年就发起了在全州范围内,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生直接深入社区和学校,向本地学生们宣传不同的文化。学校还要求该项目每年要有3 000学时从事社区文化教育。从项目发起到2004年,已经有450位国际学生参与该项目。

信息技术在大学国际化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跨国教学中,在跨国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加拿大不列颠的哥仑比亚大学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远程健康诊断项目(Telehealth lnitiative)。该项目利用加拿大不列颠的哥仑比亚大学的医学教育专长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国的大学合作建立网络医学合作研究,其中包括:疾病的诊断,病人的病历与信息共享以及培训等相关活动。它是一个以大学为基础,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健康教育的案例。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国际合作方面,京都大学建立了泛太平洋远程教育项目“Trans—Pacific Interactive DistanceLearning(TIDE)”。该项目由洛杉矶加州大学,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和京都大学联合发起,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英国和菲律宾等国家的许多所大学合作,提供免费的网上教学技术。还有洛山矶加州大学建立的艾滋病教育与科学研究项目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与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主要大学建立合作研究,对艾滋病防治展开合作研究。其方法是,来自上述国家的学生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培训,但是,他们必须在自己国家从事半年的田野调查,研究的问题要与本国的艾滋病防治有关,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目前已经有94人完成该项目。

总结《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化问卷调查的内容,可以发现它们在教学、科研和拓展项目等方面表现出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长,尤其是同一类型的大学之间的依赖性增强,这一依赖性已经打破了国家和区域的界线。其次,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呈现出多元机制,尤其表现在跨国合作研究项目中,来自多国企业和政府的支持已经成为大学合作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由于资源短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国际化的策略和措施,现代技术应用于大学国际化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四,大学国际化不断打破传统的交流模式,人才培养逐渐呈现出跨国趋势。这一跨国教育形式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全球化特征。

五、跨国教育:环太平洋大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在本课题对(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目前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跨国性。严格的说跨国教育属于教育全球化范畴。在众多的研究中,人们把全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和经济学概念:政治家们用它改革和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商人们用它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抢占国际商业市场;学者们用它来分析国际和国内出现的一些政治经济现象。但是,经济和商业活动不能代表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也不应该代表人类生活的全部,目前人类面对的现实是国家仍然存在。即使欧洲建立了欧盟,英国还是英国,德国还是德国,法国还是法国。经济全球化不意味着也不应该压抑不同的文化与传统,相反人们更为注意保护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这一现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发展的两面性特征,即经济的全球化运作与社会文化多样性并存。经济全球化也不意味着资源与财富的平等 分配,相反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目前一些国家经济上的赤贫和政治上的依附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实际上,人们已经认识到要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取胜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如何通过人才发展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措施,比如,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有目共睹。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它吸引了占全世界55%的各国留学生,而且每年从58.6万留学生中为本国经济带来近120亿美元的收益。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了人才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双丰收。但是,9·11事件打破了这一双丰收的格局。美国高等学校接受留学生的数量在经过了十年的持续增长以后,在2003/4年出现了2.4%的负增长,与接受外国学生减少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却稳步增加。在1994年,美国大学生出国学习人数为76 302人,2003年为174 629人次(统计数字来源见:TheChronicleOfHiSherEducation.Almanac 13·sue.Aug.30,2004)。这一现象表明美国的高等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留学生为主的国际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出国也是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各大学为之努力的一个方面。在美国,跨国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在亚太大学联盟成员学校中,跨国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首先是连锁式,在连锁办学形式下,以美国加州大学为例,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了解,美国加州大学分别在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学建立加州大学中心。在这些中心,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加州大学本科生进行短期学习。这些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留学生不同,他们不申请中国大学的学位,学籍在加州大学,在中国大学学习所得的学分由加州大学管理,在中国大学学习的学费也是由加州大学与中国相关大学协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加州大学海外合作办学的连锁点。在这些点上,合作办学的内容和课程根据双方合作的兴趣而定。

还有一种形式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或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这种办学形式有赢利性的也有非赢利性的。就非赢利性的办学形式而言也多种多样。比如上文提到的南加州大学商学院与在北京、上海、台湾、香港、东京和新加坡等地的大企业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每年该学院都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直接送到这些地方的企业中,进行为期3个月到半年的实地考察和学习。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接受学生的企业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展开调查和研究,并根据问题提出调查报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人把这种教育形式叫做“intership”(毕业实习)。其实,它跟我们传统上所说的毕业实习的内容和方式很不一样。这一作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企业所在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直接了解了该国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并直接参与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问题。从上述几种跨国教育的办学形式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留学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发展中国家的个体学生向发达国家流动,而跨国教育的组织形式往往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直接输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其它教育机构或学校与企业等建立某种合作形式。

对于跨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在目的上,目前的跨国教育不仅仅是为增进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更是为了获得它国的教育资源。比如,在日本,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本国学生生源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日本的一些大学采取了向外拓展的策略:降低外国学生的人选层次,提高留学生入学率和开发海外办学市场,并提供英语教学。比如,日本的京都大学就开发了英语教学项目,该项目从2000/2001年起开始招生,经过几年实践,进入项目的国际学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从目前的办学形式看,跨国教育仍然是以发达国家的输出教育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术声望好的大学多集中在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输出大量留学生的基础上,国内各类高质量高等教育形式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大批留学生为发展中国家带回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他们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人们也发现传统的留学生教育对于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了解作用并不明显,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大多数集中在科学、工程和商业领域,很少从事政治、历史与文化研究。为了弥补本国学生多元文化教育的不足,发达国家采用跨国家教育形式鼓励本国学生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但是由于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大学的了解和语言障碍,单纯鼓励本国学生个体到发展中国家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这一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大学采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企业或政府机构合作的形式,为需要短期出国学习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服务。这一类的跨国教育多是以互利互惠为目的的,比如,北京大学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的合作对于促进北京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年北京大学都会通过跨国交流的形式把学生送出去,同时北京大学留学生的数量通过校际交流形式不断增加。这种双向交流的跨国教育形式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互利互惠的,

但是也有一些跨国教育形式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跨国教育是教育产业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目前在世界各国教育资源(包括经费和生源)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通过跨国教育开发国际教育资源和市场是一些有实力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等国的教育策略和措施。实际上,跨国教育已经被这些国家纳入经济全球化战略之中,使之成为本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或组成部分。目前世贸组织正在进行的关于进一步开放国际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协商与跨国教育有密切关系。如果通过关贸总协定(GATS)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开放本国教育市场,一些有实力的大学和教育企业会进一步扩大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教育范围和内容。在北京,2005年3月份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35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参展就是招揽中国学生和拓展中国教育市场的一种举措。

以上分析主要强调的是跨国教育的优势。比如节省经费,避免人才和资源的外流增强了区域范围内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但是在跨国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跨国教育不管是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它的载体多是大学或相关企业。从积极的一面看,通过跨国教育增强各国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双向交流,促进发展中国家大学的学术繁荣,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但是,鉴于从目的到教学内容和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不管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来讲,跨国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会危及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著名国际教育专家阿特巴赫(2002)教授就表示跨国教育的发展会影响到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术自由。

与传统教育国际化相比,目前的跨国教育带有更强的商业性质,其中有许多跨国教育机构的运作就是以商业形式体现出来的。比如,以商业运作形式开展的跨国教育,办学灵活性强,教育内容随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赢利”是这一类教育机构追求的主要目标。以赢利为目的的跨国教育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在这里,资源的流失可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育经费流失、生源流失和师资流失。再者,从管理上讲,跨国教育由于它的跨国性质,很少受到本国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约束。而在很多情况下,又很少受到所在国的教育监督。因此,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就应该倍受关注。比如,证书发放或学历认证,学分的互认,课程的设置和教育的透明度等等。如果没有相应的对策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假文凭和假证书在国际范围内泛滥将不会是杞人忧天了。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广泛重视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趋势不是平等教育,相反受教育资源的约束,它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同时跨国教育也不是价值中立的,带有许多倾向性。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跨国教育对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长远的国际人才发展战略意义深远。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情况可能相反。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间各种教育活动的方式和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交流与合作始终是发展中国家所坚持的原则,但是人才流失和文化交流失衡也正是这些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对此,人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