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诚信教育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诚信教育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诚信教育的特征

第1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纵观历史可以发现,自文艺复兴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共发生四次转移,依次是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五个国家。高等教育中心的每一次转移,都反映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分析、探究其形成背景和特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特征;影响

教育对经济、科技、文化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职能,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前途,高等教育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弱。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高等教育中心共经历了四次转移,每一次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有其发展的踪迹和规律可循,这些特征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德国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见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中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的愈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愈多。”[1]历史正如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看清现在所处的位置,并通过过去来反省现在。因此分析、探究高等教育中心形成的历程和特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形成的背景及表现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首先是从意大利发起,然后经过英国、法国、德国到现在的美国,共有五个中心,发生四次转移。虽然每个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都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特征,但从它们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又可以发现其共性。因此文章重点选取意大利、德国和美国来具体分析其形成过程。

(一)意大利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背景及表现

14、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的转折点上,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上,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政治上,意大利迟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内分裂严重,城市联盟众多,互相之间的纷争不断。思想上,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神学和封建传统,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觉醒提供了条件。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在关心生产和发展的同时也注重科学的方法,要求建立维护资产阶级的新观念,利用教育来培养各种社会适用人才,因此促进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财富的集聚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正如布克哈特说:“直到13和14世纪,财富的增加使得更有计划的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可能,意大利的高等教育才显得更有生气。”[2]经济的发达,思想的繁荣等一系列有利条件促使意大利成为学者和人才汇聚的地方,意大利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最明显的表现是中世纪大学的兴盛。14世纪末,欧洲有大学60多所,意大利有18所,是中世纪大学最多的地方。[3]而且意大利当时的这些大学是欧洲最富盛名的大学,例如博罗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它们吸引了各国学者和杰出的学生来此学习并传播先进的思想。这众多积极因素为意大利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奠定了基础。

(二)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背景及表现

19世纪,德国虽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上不如英法,但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促进了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源于两次大学改革运动和国家主义意识的觉醒。新的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施更是创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1810年洪堡参照法国科学教育制度创立了柏林大学,柏林大学从建校最初就是著名学者的聚集地,在洪堡的努力下也聘请了一流的教授和学者。而它的独特之处是,把科学研究作为最主要的要求,授课是次于科学研究的。因为它认为,在科研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学者也是最有能力的教师。洪堡认为“将研究和教学机构的分离和强调专业和实用性教育,不利于人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4]这样就开启了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模式。柏林大学作为欧洲大学学习的楷模,是真正的专注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代表。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思想为德国培养了一批科学家和学者,也为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奠定了基础。

(三)美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背景及表现

美国的社会环境和其他国家的不太相似,美国教育的发展是先于国家的成立的,没有国家的控制,在发展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1876年美国吸收了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德国大学的学术精神,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创办了研究生院,重视科学研究,发展研究生教育。到19世纪末,美国大多数大学都在本科生上设立了研究生院,作为专门的研究机构,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而且积极地引进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但在借鉴的同时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不断创新,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植根于自己的土壤,于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了现在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

二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形成的特征及启示

(一)先进理念的提出及发展

高等教育中心形成的过程也是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过程,从高等教育中心转移的基本情况来看,每发生一次转移,都相应地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这也是符合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的。在新的形式下,新的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对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作用,因此先进的理念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如英国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德国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理念,美国的“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思想”将大学科技成果服务社会的理念等等。这些理念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引导了大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是一国能成为高等教育中心的关键因素。

(二)新型学校的建立

新型学校的成立往往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的,它的办学模式和办学风格与已有的老牌大学有很多不同地方,它们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更加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英国成立的皇家学会,法国建立的法兰西科学院,德国的柏林大学及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它们都大大推动了当时大学教育的改革,作为思想集聚的圣地,吸引了广大学者和优秀青年来此交流学习,不仅对本国的教育有深远影响,而且各个国家都是纷纷效仿,以期望自己国家的教育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为自己的社会经济服务。新型学校的建立更是对老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些老牌学校不得不引进和借鉴新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式以适应时展。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作为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它开启了独立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它的成立对美国后建立的学校和一些老牌学校带来很大影响。

(三)一流教师队伍的培养

从意大利作为第一个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开始一直到美国,这几个国家在其教育的发展上都有一个极其显著的共同点就是有一批一流的师资队伍的支撑。一流的大学吸引了一流的教师,一流教师的云集才造就了一流的大学的发展,他们是相互吸引,彼此依靠的关系。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保障,作为先进思想的带头人,他们在研究项目的同时,可以给学生传授最新成果,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发展。作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国家自然而然地吸引学者和优秀教师,而他们也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高等教育国际性的开展

作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国家,总是能够吸引一大批外国的留学生和学者到此地学习,通过学习,把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自己的国家而促使高等教育中心发生一次次的转移。如19世纪,德国作为高等教育中心,作为一个先进思想汇聚的地方,很快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来此求学,德国再现了作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国际性特征,而此时的英国和法国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20世纪初美国因其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了高质量和多数量的优秀人才,成为各国留学生向往的地方。因此美国的留欧学生也逐渐减少,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美国求学成为热潮。二战后,德国高等教育衰败,美国抓住机遇掀起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进而成为新一轮的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和经济、科技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逐渐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因此我国面临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在高等教育建设方面要把握机遇,发展创新教育理念,用理念作为指导推动大学的改革,并最终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在高等教育建设上要抱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创新,把我国打造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雅思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2]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何新译.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周光礼.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3:66-77.

第2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新型教育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 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的整合

    一、“intel·未来教育”探究教学的基本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以美国教育为背景,吸收了当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理念,它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中心,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突出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合作学习。

    1、“intel·未来教育”的模式特征

    它在设计上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的重要性;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性;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该模式打破了单一学科限制,教学周期由一课时延长为星期甚至学期。下图是三种教学模式的对比表:

    2.“intel·未来教育”的课程特点

    “英特尔·未来教育”采用模块化教学,它以策划“单元计划”——创建作品——“结队共享”——制作“评价量规”为主线,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出框架问题,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发生的问题来建设课程。其中“单元计划”是整个活动的灵魂,它重在框架问题设计: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和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必须能体现现代教育要达成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又要涵盖学科的演变、发展和影响;其外延必须能形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供学习者展开自主探究学习。

    它的特点是:(1)指向学科的核心;(2)在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和人们学习过程中自然地重演;(3)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单元问题是学科特定和主题特定的。

    它的特征是:(1)为基本问题提供了学科特定及主题特定的通道;(2)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3)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内容问题是指向事实性知识的问题。“问题乃通向理解之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结队共享”能不断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他们高级思维技能的提升。

    二、“intel·未来教育”的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关于网络安全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intel·未来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水平,以促进学生智能培养方式和教学规律的发展。

    1、课题策划——精心完善单元计划,做好框架问题设计

    选题是探究的开始,策划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对整个教学计划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案例在制定研究课题时,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储备、网络技能等多方面去精心设计、思考。在选题时还注意到课题的趣味性、开放性、挑战性、真实性和成长性。

   以下是制定的框架问题:

    2、课题开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单元计划

    在研究课题开展前,本案例创设了单元情境,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之明确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去解决“框架问题”。

    在组织实施单元计划教学过程中,本案例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做到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题实施步骤为:

    搜集整理资源感悟创新知识制作整合作品。

    3、作品评价

    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是整个课题开展实现目标的重要一环,它包括对学生个人参与状况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演示文稿的评价等。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上接第96页)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个手段,对活动过程进行有效的微观调控。

    例如,对学生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评价时,本案例从内容、技术性、演示等方面考虑,力求多元化评价。下面是病毒与“病毒”案例的评价量规:

    三、结束语

    在新旧教学模式的转型阶段,为避免走“课本搬家”、“课堂搬家”、“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老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浩瀚的知识与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教学,以转变教师角色及旧式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第3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一、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物理规律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很理想。而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浮力产生的物理过程,该动画情景中的小木块开始只受到前后、左右的液体压力,这时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为平衡,此时小木块静止不动,但这时如果在加载上、下表面液体的压力时,小木块会缓慢向上运动。此时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液体对物体上下两表面压力差是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很容易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的重点。

二、优化实验教学,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可以对物理规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运动定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用实验来演示物理运动规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传统演示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实验不能做、不便做,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将复杂的、抽象的物理实验过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形式模拟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将抽象思维转换为直觉形象的思维,更能理解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再现物理规律的诞生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将传统实验中不能表现的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过程,大至宇宙空间的天体、星象的宏观运动;小至原子及原子核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都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直观的模拟表现出来,其效果异常精美,便于理解。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演示实验教学的不足,也优化了物理实验教学,同时也增强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气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本质。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4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大学新生 诚信教育 人格培养

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成为人格培养、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大学阶段,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他们接受的是专业教育,即将学成就业,融入社会,更重要的是指这个群体是一个处在青年末期、接近人格成熟的群体。从这点出发,个性引导和性格优化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本教育的一个鲜明主题。而这个主题中,诚信作为人的一项基本品质,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机与方法

大学生诚信教育应该从跨进校门的一刻起,即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一并进行。进入大学,是学生学习历程的重大转折,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诚信属于一种心理倾向,是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指向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亦称性格、人格,也称心理品质。心理学家把人的生理发育分为九个时期,而处在每个身体发育时期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自己的发展重点,其中第五个时期的青年期(13~20岁)心理发展的重点是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人格的逐渐独立和两性关系的建立。大学时代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和性格取向和定性的关键时期。虽然性格的形成从中学时代就已经开始,但走向成熟却在大学时期。显然,诚信作为可以改变的性格结构因素,应该在学生步人大学生活的第一天,就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开展诚信建设有效途径”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7.5%的学生认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有50.80/0认为要开设诚信教育的必修课;有45%认为要加强平时的个人修养,提高思想素质:有34.2%认为应该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和制订规范条例加以限制;有300/0提倡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有21.7%希望通过表彰先进,整改问题来促进诚信活动的开展。上述情况说明,学生对诚信教育的方法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关心。在关于“有否必要在学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问题的调查中,有6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只占到22.5%。

实践证明,诚信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采取简单或命令的方式,学生在诚信的程度上也是动态变化的,不可能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同时,也要注意或然性的存在。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实现诚信教育资源的整合

思想教育与教学脱钩,势必会走上形式主义的路子,不仅收不到实际效果,反而引发负面效应,诚信教育也是这样。其实,不管是什么专业,都蕴藏和包含有诚信方面的人文因素。因为诚信是经济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任何专业的理论以及技术手段、方法的传授中,都会有诚信方面的教义和要求。诚信教育只有与专业教材本身人文因素中关于诚信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才更显得富有生气和力量。要作到这一点,就要求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任课教师要从自己所教课程出发,育教并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诚信因素,并力求结合案例,深入浅出的将思想教育寓知识的传授之中,潜移默化,增强知识教学的交互性和人文性。

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内在的联系,教材资源的整合可以放大教学的效果,同理,教材富有的诚信等思想教育的因素也会整合起来,同样会被放大并直接对学生心理上实现自我统合的定向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这一过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艰苦不懈的努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学生心理品质的成熟往往与知识的积累不无关系,如果能这样。那么,教材的思想性就真正得到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教育理念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创设优越的人文环境,用诚信教育来打造和谐校园

我们对129名入学新生在考试作弊的问题上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学阶段,有41.7%的学生曾有过作弊但都未被发现:有7.5%承认经常作弊亦未被发现:有11.7%因曾作弊而受过处分:还有30.8%有过作弊想法,但未付诸行动。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在对影响诚信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家庭成员以及学校教育,所占比例依次是46.7%、40.8%和33.3%。这也说明,学校在诚信教育中所担负的责任是主要的。

应该看到,目前在大学就读的学生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所接受的观念和观察到的社会现象是复杂的、多变的,甚至在许多方面是冲突的、消极的。种种诱惑和质疑、迷茫和困惑、憧憬和希望,理想和信心交织在一起,心理充满着各种矛盾,还需要正本清源,分清是非,及时的给予疏导。

作为大学本身来说,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要抓好诚信教育,就必须首先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创设优越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

在学生中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提倡用诚信品质来打造人格品牌。要求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建立个人信用档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的记录,实施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

参考文献:

[1]资帅.和谐社会与当代大学生诚信建设[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1).

[2]张学军,李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以内蒙古河套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

[3]黄秀娟.把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实效[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6).

[4]黄鹤.大学生情感教育之我见[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1).

第5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论文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深刻认识开展诚信教育对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重要性和作用。开展诚信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诚与信结合起来,表达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做到真诚实在,言而有信. “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越发显示出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的文献情报中心,是知识信息、精神产品的聚集地,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作为终身教育的最理想文化教育的职能机构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在高校图书馆开展诚信教育在当今的社会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开展诚信教育,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

(一) 开展诚信教育,构建和谐图书馆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新课题

诚信观念的形成不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观念,诚信是需要教育并离不开教育的。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它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虽然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存、传播和组织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但它的教育受众面具有其他机构所无法相比的广泛性,每个学校成员都有使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服务的权利,因此图书馆能够很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同样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道德基础,提高诚信水平,构筑高校文化群体诚信形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赋予高等学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的基本教育功能。由于在历史的进程中,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因此对部分不诚信读者,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社会赋予的教化责任和义务,不但要带头做诚实守信的表率,感化他们,还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构建和谐图书馆,高校进行以诚信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对全社会进行诚信教育,构筑和谐单位产生深刻的影响。诚信教育不仅是推进和谐图书馆本身的建设,履行育人职责的需要,还将通过高校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现在,未来的和建设。这是时代赋予图书馆光荣使命。

(二)开展诚信教育,构建和谐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课题。

当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激荡,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讲诚信、见利忘义、言行不一、尔虞我诈的现象,甚至形成了诚信危机。这些现象对大学图书馆也产生了难以避免的影响和侵蚀。馆员之间,互相闹矛盾;学生读者,损坏书刊;恶意下载数据,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主体的权益;严重馆藏资源,不断流失……殊不知,为人教育者,在教育学生读者的同时,自己却在一步步远离诚信、丧失诚信。部分图书馆员不能树立“诚信至上”的道德意识;而受教育者也难以作到诚信。诚信教育不到位,缺乏“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严重影响了和谐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在全体馆员和读者中强化以诚信为中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整顿校园秩序,维护和谐环境,培植良好的学风、校风,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二、开展诚信教育对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一)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和谐图书馆的核心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馆内各种关系的和谐是和谐图书馆的根本。图书馆的人际关系存在与管理者、馆员、读者三者之间。要恰如其分的把握好管理者、馆员、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外, 还要有共同遵循的道德基础,那就是诚信。在诚信体系中,管理者诚信是关键。管理者要得到馆员的尊重和信任,首先自己必须诚信,言出必行,为员工做出表率。如果管理者带头讲诚信,就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员工就会纷纷效法,营造出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诚信是同事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图书馆员工身份经历、工作岗位、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不尽一致,出现这样那样的摩擦和冲突实属难免,只要大家都以诚相待,形成诚实互信的道德氛围,就能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利益关系可以得到协调,出现的矛盾能够缓解和化解。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馆员能够满腔热情地接待读者,对读者的咨询或者求助都能给予回答,并且超预期的满意,那么读者将愿意与馆员建立互动,进而产生长期信任。可以说,诚实互信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在图书馆培育新型人际关系,构建相互信任相互负责、融为一体、富有生气的和谐图书馆。

(二)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孟子认为“诚者,天下之大本”,并提出了“民贵”思想。这一思想适用于图书馆。就是“读者贵”即要把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听取读者的意见才是真正的诚信。要求图书馆及馆员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能使图书馆失信于读者,从而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也就促使馆员能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一切为读者”的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文献信息,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能够更快捷地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开展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网上信息服务等各种服务,创造出幽雅、舒适的阅览学习环境。

(三)开展诚信教育,有利于创造出人才辈出的育人环境。

中国素有以诚待人、以诚为本的优良传统。先圣孔子就把言而有信看作人们立身行世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他说: “信则人任焉.”意思是说诚实守信者,才能使人对其所作所为有信心,而敢于对其委以重任。开展诚信教育,忌只看文凭,重学历,轻实际,否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有能力、有才干的馆员的工作热情。做到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读懂“以人为本”的内涵,发挥专长,提升全体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信心,将全体馆员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发展目标上来,让众多的个人才智凝结起来,形成健康的群体向心力,减少内耗,促使合作,提供能为全体馆员所接受,用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约束自己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让全体馆员在认识到自己工作意义基础上,加强职业信仰的培养,激发起更加主动的诚实进取的工作干劲,从自我做起, 用相互影响和效仿建立一个诚信可靠的人事管理体系,着力创造人才辈出的育人环境。让图书馆洋溢出更为健康向上的诚信精神面貌。

三、开展诚信教育,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探索与实践

如何围绕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创新图书馆管理,开展和进行诚信教育呢?

(一)构建诚信教育的平台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诚信教育重在知行统一。要防止因教育方法上的形式主义带来教育成果的泡沫现象要引导学生读者自觉主动进行思考,领悟与践行,在自我教育中认识自己,在自我管理中规范自己,在自我完善中提高自己。诚信道德要在道德实践中形成。基于以上的思想,笔者所在的图书馆于2008年上半年开始在阅览室实行“自主管理、全天开放”的新的管理服务模式。阅览室不设管理员,读者随时自由到阅览室阅览期刊。 即允许读者带自己的图书和书包进入阅览室看书、查阅资料或自习。

我们开始也曾担心书被偷窃,但最终还是决定不在图书馆里安装电子探头。试用将近一年,读者反映良好,很方便,很自由,阅览室读者人数成倍增长。阅览室也未遇窃书“雅贼”。事实证明,当我们把读者当君子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君子,信任他们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通过切身的实践,接受诚信道德教育。

(二)新生读者入馆诚信教育

新生读者入馆是每年开学伊始图书馆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要切实抓好新生入馆教育,首先要在入馆前做好新生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有个全面的了解,强调读者遵守规章制度的重大意义,让读者树立起良好的诚信意识。其次在新生读者真正进馆借阅时,馆员要在岗位上要时刻关注读者的言行、指导、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借阅风尚。

(三)形成诚信的图书馆的馆风,利用网络资源,培育诚信精神

要强化诚信道德宣传教育,造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舆论,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的道德氛围,培植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风尚。网络诚信是当今诚信教育的一个新空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要切实重视网络诚信教育,加强上网行为的引导,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的特殊环境里,培育网上诚信道德,防止和避免网络行为的失控,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诚信教育资源,为塑造自身现实的诚信道德理想人格服务。

(四)塑造良好的图书馆形象

加强图书馆馆员思想道德建设,完善服务,为读者树立诚信表率和楷模,造就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图书馆要讲诚信,办事要公正、公开、公平,不弄虚作假。如图书馆应要求所有的厅室对所有的读者开放,其实诚信是相互的,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保障读者的文献阅读权益。同时图书馆的馆员也要注重诚信,提高自身的诚信素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用诚信的人格为学生树立榜样。馆员与读者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从而构建和谐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郭连生.读者失信行为调查分析与高校图书馆诚信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72-74.

[2] 王申荣.浅议高校图书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16-117.

第6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医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思考

诚信是医学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不仅是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还是处理和协调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医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逐渐严重,而医学生时期是医务工作者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改变医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医学生的诚信现状

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当今医学生都是经过十多年正规教育,由国家挑选出来的优秀青年,理当具有较高的品德和素质。而事实上,在医学生这个特殊青年群体中,存在部分学生诚信淡化或缺失的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学习上失信现象严重

一些医学生平时抄袭别人的作业;考试过程中作弊现象屡禁不止[1];毕业设计、论文剽窃他人的成果;临床实习过程中,杜撰、编造病历或抄袭住院医生的病历,编造各种理由请假,甚至旷工,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1.2求职履历掺水成风,就业协议当儿戏

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做文章,涂改成绩、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不是尽力充实自己,而是用以上方法夸大事实、自吹自擂[2]。同时,个别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脚踏几只船”,把签订就业合同当作儿戏,一有可能就不惜毁约,另谋他就[3]。

1.3拖欠学费情况严重,助学贷款偿还情况不容乐观

当前,许多医学院校为了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上学,一方面实行了困难学生缓交学费政策,另一方面与银行联系为学生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但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由缓交变成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变成了“无偿赞助”,很多当年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过去的承诺抛在脑后,一直不向银行偿还。

1.4谎意的恋爱,视爱情为游戏

当今的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谈恋爱已经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谈恋爱不付出真感情,常常以欺骗的态度相处,毕业之际往往也就是分手之时。近年来,医学生不住学校公寓,在校外私自租房,男女非法同居己是普遍现象,将本来纯真圣洁的感情视为人生游戏,对自己及社会极不负责。

1.5在日常生活中欺骗对方

医学生的诚信淡化与缺失,还表现在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说虚话、假话,欺骗对方,包括欺骗同学、朋友、老师,甚至欺骗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2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原因

2.1经济原因

利益失衡,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医学生的诚信观受到了“众人熙熙,皆为利来;众人攘攘,皆为利往”思想的冲击,表现在医学生盲目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学生学医的目的由“救死扶伤”转变成“挣钱”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对医德医风的培养不屑一顾,并且事事都只言利而不言义了。同时,就仅仅在专业学习上,由于受奖学金、就业及其他同学屡试不爽等因素诱使,有些学生便也产生强烈的投机心理,采取了作弊方式,养成失信的行为习惯。

2.2文化原因

传统道德文化失效与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经济原因是医学生诚信缺失的“硬因素”,文化原因则是医学生诚信缺失的“软因素”。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是医学生失信现象加剧的物质动因,而传统道德文化与市场经济道德文化的异质冲突,以及西方功利主义思想的涌入,则是医学生诚信缺失在文化上的动因。人们鼓吹西方市场经济是“你争我夺”“、自私自利”“、商场如战场”等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不讲道德的经济,是以“发财”“、向钱看”为价值取向的经济。这实质上是一种误解,但这种误解却逐步使得传统的诚信文化失效,促进了医学生对诚信观念的淡化,进而养成失信的行为习惯。

2.3制度原因

缺乏制度规范,法律、制度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对诚信原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机构都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各种相应的管理制度尚处在健全之中,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教育行为和医疗活动中许多小行为无章可循,许多问题的处理也无法可依,从而为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行性。

2.4教育原因

教育弱化与不力,事实上,医学生之所以出现种种失信行为,主要原因还要从对医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失与不足方面去探寻。不管是经济原因、文化原因,或是制度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医学生失信现象,其最基本的过程都是使得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移位,当这种偏差移位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医学生便会表现出失信现象。然而,教育在一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定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弱化与不力是医学生诚信淡化、诚信缺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教育弱化与不力主要表现在对医学生的教育方向错乱,与诚信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3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各种原因导致的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过程都是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移位,而教育在一个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定位过程中尤其重要,故加强医学院校诚信建设和医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是改变医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4]。

3.1树立医学诚信教育理念

新时期进行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育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医学专业知识和优秀医学道德的医学人才。教育理念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的精神底蕴,对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起价值导向作用。因此,医学院校诚信教育建设应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积极树立和倡导诚信教育理念。

3.2充实医学诚信教育内容

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学诚信教育目标还不很明确,教育内容相对乏味、单调,尚未形成一个内容丰富而充实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因此,必须不断充实医学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医学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医学诚信教育的内容既要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具有现代价值的诚信思想结晶,增加传统文化底蕴,又要紧跟社会和时代的步伐,使医学诚信教育体现时代特性。

3.3构建医学院校诚信教育制度体系

构建高效、完整的诚信教育制度体系,是广大医学院校诚信教育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任务,也是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建设的重要对策之一。广大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不仅要在教育管理制度上体现诚信,而且要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将个人诚信作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指标之一,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纪律等情况,并将其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的重要内容之一[5]。

3.4创新医学诚信教育方式

医学诚信教育是广大医学院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为提高医学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医学诚信教育的使命感时代感,必须创新医学诚信教育方式,充分发掘医学课程医学诚信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活动中诚信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以提高医学生的诚信意识,规范医学生的诚信行为。

3.5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为医学院校的诚信缺失起到了极为消极的示范作用。由于行业信用的建立是以整个社会信用的建立为依托的,整个社会信用的建立又是以行业信用的建立为出发点,故医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还要从整个社会中去寻找,而医学生的诚信重建也需要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这就要求在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构建出诚信的社会氛围,让“一处失信,处处受制”这句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全社会都树立起诚信意识,践行诚信行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医学生的诚信教育,这是医学生诚信淡化与缺失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进行的医学诚信教育,无非是道理的说明,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改造等。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医学生的诚信重建也是如此。因此,医学生的诚信重建,要摒弃已往那种空谈诚信教育的方式,既要加强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更要让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不断锻练和增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做到时时诚信、事事诚信。同时,因医学生的诚信缺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医学生的诚信重建自始至终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人无信则行不远。”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的诚信,关乎生死,至关重要。医学生的诚信重建,意义深远,同时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金波,徐冬冬.从考试作弊视角谈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1):93-94.

[2]寇小宜.关于加强医学生诚信廉洁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6):812-813.

[3]曾爱平,冯泽永.医学生如何走出当前就业困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408-410.

[4]张健,笪宇蓉.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5):376-377.

第7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诚”一般指“内诚于心”,是向内、向善的内心追求,是个人品格和境界的内在价值评价,是一种道德规范,一种人生态度和道德境界,体现的是我与自我的关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是一种行为规约,一种具体的道德品格,表现为社会化的道德实践,体现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二者互为贯穿、互为表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人们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更是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诚信是经济交换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最可靠的无形资本,它能给经营者或者经营者所经营的企业带来长期利益,是经营者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公民的诚信品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推进。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诚信是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纽带。和谐社会首先是诚信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失去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瓦解,社会会因此变得混乱,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会可望而不可及。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3、塑造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要求

诚信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立身做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标准也日益多元化,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体系遭到了怀疑甚至否定,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其价值观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我们不否认大学生主流道德是好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学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就业求职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迫在眉睫。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各高校已经普遍认识到大学生存在的诚信危机,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诚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知识体系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高校在观念上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对德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德育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诚信教育亦是如此。同时,在诚信教育内容上,偏重于从内在道德层面,靠自觉、自律进行诚信的教育,忽略了从法律的角度,从外在行为表现、行为规范的角度进行诚信教育,在诚信教育的方法上,重灌输,轻启发,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教育效果不容乐观。

2、高校内部诚信教育缺乏合力

学校是诚信教育的主体力量,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但诚信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若校园内多种教育渠道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诚信教育便缺乏合力,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高校诚信行为管理不完善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管理不健全,缺乏记载学生诚信状况的诚信档案以及对诚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评价奖惩的制度,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对诚信不够重视,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三、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分析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识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

1、立足“两课”阵地,深化诚信教育

目前“两课”教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适当增加诚信教学内容在“两课”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际,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法律旁听、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教育,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诚实守信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并内化成自己的道德行为。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

[1] [2] 

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通过法律规范和道德引导,促进自律和他律的统一。

、拓宽校内教育渠道,推广诚信教育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第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签名、演讲、辩论、征文、班会等实践活动,将诚信教育寓于各项活动,潜移默化地将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第二,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如广播、校园电视新闻、宣传栏、墙报等,大力宣传诚信,褒扬先进典型,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氛围。第三,建立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如公示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良好的诚信观念形成。

以网络为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强化正面引导。信息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最能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利用网络手段进行诚信教育既可以改变传统德育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丰富德育课堂的内容,又有利于预防和抵消网络对诚信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第一,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第二,建设主题教育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第三,搭建网上互动平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大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管理制度

高校要为每名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诚信状况,将学生的诚信表现情况与学生的各种评优、奖助学金申请、推优入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等相挂钩,并归入其个人档案,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

学生诚信档案记录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到学生毕业时结束,由辅导员负责记载,学校各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学生诚信方面的相关事实依据。诚信档案重点考察和记录学生在学习、学术、生活、经济、网络、择业等方面的诚信状况,主要包括历次重要考试中是否有违纪、作弊事实;是否有抄袭、编造实验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现象;遵守校规校纪状况;每年度缴纳学费、住宿费状况;有无在校园网或其他网站网页上散发恶意攻击信息或信息垃圾、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故意制造混乱的行为;在就业过程中向用人单位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的诚信状况等。

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对学生本人的全面发展、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整个民族素质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大学生应该把诚信作为基本准则,严于律己,真正做到诚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钟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J],,():.

第8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在人类道德观念中,诚信一直占据着美德的制高点,它是人处于社会交往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存在的思想基础。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形成影响终身性格和素养关键阶段,并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一个身心特殊的社会群体。所以在这个人生养成教育的最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关键词】

诚信;诚信教育;初中思品课;有效开展

一、什么是诚信及诚信教育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也就是做人做事要忠厚老实、行动上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与人交往中必须遵守信用、履行承诺。“诚”的意思一般和我们日常说的“诚实”、“真诚”和“忠诚”等词汇相关也就是行动上所做的要和心里所想的或者实际情况保持一致,没有欺骗。诚信教育是一种人格感化,是世界观教育,指让受教育者了解诚信的本质内涵,帮助受教育者将诚信转化为自己内在的心理品质,并促使受教育者表现在外在行为的教育。思想政治课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是必修课,一方面作为中考考试学科它独立存在课堂教学体系中,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的重任。在我们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思品课的前一作用得以重视,甚至被夸大了,也就是说,学校、老师还有学生更多是把思品课放到考试科目的位置上,而忽视了它应有的育人启德的功能。在笔者调研的结果分析来看,大部分思品课的教法较为单一、死板,不能灵活生动地运用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缺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多学生仅仅在作业解题或考试时才运用课堂所学的观点来分析某个问题,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来提升自我的思想认识。令人担忧的是,相当一些老师在思品课教学上有应付考试的想法,课堂存在“假、大、空”的不良现象,结果是学生只能抽象、肤浅地掌握几个理论和某些概念,根本达不到影响学生情感向“真、善、美”靠拢的教化作用,即思品课在德育尤其是诚信方面的特殊教育功能,被严重弱化了。

二、当前思品课诚信教育出现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侧重于智育忽视德育,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社会大环境出现诚信缺失的背景下,学校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者的作用,把诚信根植于广大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中。近几年,旨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材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素质教育得到推广,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基础内容的诚信教育的开展较以前有所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品课没有建立对学生诚信表现的关注和监督。学校进行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帮助他们树立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笔者认为,诚信教育的成效必须以学生的接受和受影响程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所以思品课老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通过对比学生阶段性的定期的表现记录,总结和掌握思品课关于诚信教育的开展情况。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很欠缺。在笔者采访的十多位一线思品教师中,几乎无人有过尝试。

2.思品课在开展诚信教育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几年前,我校在学生中搞过一次问卷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结果显示,思品课的得票接近垫低,相当多的同学认为,思品课就是老师在“说教”,既罗嗦又无趣。相比其它学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教师在教学中涉及到诚信这一块时,学生反应比较冷淡。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开发不够。笔者发现,很多老师上课只停留在照本宣科地朗读一则诚信故事,讲解一段有关诚信的理论观点,在教学手段上很呆板,形式过于单一,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缺乏思品课堂教学艺术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是当前思品课诚信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难题。

3.诚信教育在思品课教材的比重偏小。初中思品课在中学教学所有学科中,属于小学科,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章节相对少,而其中关于诚信的内容,主要有一章。当然,有些章节也有所关联,或者多少谈到诚信的话题,但没深入。总之,比重偏小。这应该引起有关教材审定部门的重视。

三、初中思品课有效开展诚信教育的对策

在初中阶段,思品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重要渠道。担任思品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有利于开展诚信教育的教学资源,学会多视角挖掘一切可利用因素,探索出一条两者完美结合的新途径。

1.抓好思品课堂主阵地。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必须注重发挥课堂教学的基本功能。在思品课上,如何有效灵活地把诚信教育融入课堂情境中,对教师来说,需要“吃”透教材,找到恰当的切入口,同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以情境逐步导入引领学生接受知识,并在情境中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去年我校主办了一次区思品课公开课观摩活动,顾卫东老师在实现诚信教育融入教学内容的做法上很成功:他那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会有什么重大影响,应该说许多老师很难想到切入诚信教育,或者找到切入口不容易。当时,顾老师先抛出问题:“同学们,加入世贸后,你知道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承担什么?”经过与同学讨论以后,从承担国际义务入手,逐步展开到重视国家信用、履行条款,最后升华到个人诚信品质的培养。另外两位思品老师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目的的侧重点不同,但也都能按照教学环节的更替,有序导入关于诚信教育这一主题。

2.提高教师的专业及综合素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不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必须有超越一般人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包括健康的心理、广博的知识和见解。尤其是思品老师,在学校担负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必须具有榜样的示范作用。汉代著名思想家杨雄在他《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诚信教育中,教师首先要起到一个表率作用。“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不仅在业务上面要精心专研,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前提下接受价值观教育。

3.建立以思品课为核心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位协作。诚信教育作为德育的思想基础,不只是通过思品课教学单一完成对学生的道德和情感影响,它与社会、家庭、学校及三者内部的各种资源紧密联系,并且相互作用,产生合力,因此在中学生诚信教育中,我们对其所存在的环境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形成、诚信素质的养成和诚信资源的积累除了和他们内心对诚信的信念坚定程度有关外,其成长的各类环境对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应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在如何开发思品课的课程资源,与家庭、社会、学校建立有效的协同关系。作为一位扎根于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切实体会到当前在我们初中学校中,诚信教育失去应有的重视。固有的选拔考试机制的存在和激烈的生源竞争,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学科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学校本该处于核心地位的教育任务-育人。社会上诚信缺失的消极现象或多或少正影响着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初中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判断上,走进了误区:考试作弊和作业抄袭已然不是个别行为,一些极端的不良事件甚至犯罪活动的滋生屡见报端,而其中相当部分与诚信危机息息相关。难怪有人说:美德已死,诚信贬值!我没有这么悲观,也相信这只是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但作为担负培养未来社会接班人的教育者,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初中这个青少年优良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阶段,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发挥强大的“正能量”,去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美德思想。

作者:金孝红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莘塔中学

参考文献:

[1]中世组编.中学生诚信教育[M].民族出版社,2004.4.

第9篇:诚信教育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学生工作;方法

1.高校学生工作诚信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普遍存在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生上课的出勤不诚信行为普遍存在,不少学生编造各种理由来请假,有的学生甚至是无故旷课,而尤其令人头痛的是学生考试作弊,在作弊被发现后泰然自若的态度则更让人痛心。而恶意拖欠学费和贷款的学生其性质则更为恶劣,不少学生拿着父母交的学费吃喝玩乐,一些得到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干脆在毕业后换了联系方式,不履行告知义务,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不得不采用生源地贷款方式。

以上现象在令人震惊。有人因此而怀疑高校的学生工作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无能论便沉渣泛起。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诚信教育是系统性的建构,诚信教育不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全部,也不是一种硬性的规定。但不可否认,高校学生工作必须承担起诚信教育的责任,完成此环节的任务。从这点来讲,高校学生工作有必要认真研究诚信教育研究。

2.出现该现状的原因

2.1 一些高校对学生工作的职责认识不到位

高校学生工作就是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规范管理、学生事务服务等工作的集合。然而,现在一些高校对学生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专业性缺乏正确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工作的德育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工作仅仅局限于学生事务服务工作。二是对学生工作的德育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德育是远离生活实际的虚的理论灌输。

2.2 高校工作队伍建设滞后

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并没有与招生规模进行相应的扩大。有的学校对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他们不进行第一课堂的教学,只是进行日常的学生管理,对素质要求不高,当队伍出现人员短缺时就招聘一些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人员补充。大部分高校在人员培训上均优先考虑第一课堂教师,对做学生工作的人员却很少派出培训。另外,学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工作队伍大部分忙于大量的学生日常事务,没有精力进行自我提高。

2.3 教育手段简单

正是由于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滞后,导致诚信教育开展缺乏时效性。一是诚信教育承担过多的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不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身边的生活事件进行诚信道德的评判和诚信道德的体验。诚信教育缺少生活基础就容易受现实社会的冲击,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二是在施教手段上,缺乏诚信教育的人文情怀。教师习惯于运用现有的规章制度对不诚信学生加以惩罚,以维护诚信原则,但是缺乏对诚信失范的全面解读和价值引导,使学生难以达到由“功利性”的他律向“自觉性”的自律转化的过程,形成他律与自律的统一。

2.4 没有纳入学生工作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尽管高校普遍重视学生诚信等品德素质的培养,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学生诚信表现缺乏操作性,可量化的指标。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普遍存在偏向智育的标准。学生评价体系和价值标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关于善恶、美丑、强弱的标准和价值追求,避免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的价值导向。从奖惩体系来看,通过确立奖惩治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增加失信成本,制裁失信行为。当前,学工作评价体系中并没有把诚信作为一个必要的项目列入其中,奖惩体系中也缺乏必要的落实,学生反而将现实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予以扩大化理解,导致诚信评价体系长期落后于实际需求。

3.高校学生工作诚信教育的一些思考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保障。但是在宏观条件特定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工作无疑是推进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从社会舆论导向的控制入手,加强诚信评价的体系建设

诚信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表现,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目前却出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信任危机”,信任系统还不成熟。大学生是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高素质的人群,诚信的重新建立要从大学生开始。在高校大力宣传诚信的内涵和重要性,强化守信光荣,不守信可耻的观念,形成守信受尊重,不守信遭排斥的学校环境。高校的宣传部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等来辅助宣传,还可以把每年的某个月定为“诚信月”,每年都利用固定的时间来宣传诚信。

3.2 端正高校教育导向,扎实开展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首先应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全面育人,德育为先”的观念,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努力做好环境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实实在在地营造诚实守信的育人氛围。在学校管理中要依法治校,严格要求师生员工遵章守纪,奖惩分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教师要首先做一个高尚的人,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加强师德修养,以身作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比如,可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注意通过综合素质测评或专门进行诚信评估等方法,考察学生在学费缴纳、考试、择业及其他遵守校纪校规等方面的诚信状况,然后进行专门的奖惩并在评优评奖、推优入党、保送读研等各种工作中进行奖励性优的措施,对其行为进行优先或一票否决,以对诚实守信的正面激励和对失信作假的惩戒,使学生感受到诚信对自己的现实意义。

3.3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促进诚信教育的一个保证。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这是加队伍建设的基础。在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的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二是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这是队伍建设的关键。高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三是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

3.4 从引导大学生严于自律入手,使之承担起主体责任

我们应该看到一切外在力量只是为学生的诚信建设设置的规范,如果忽视学生的内在自我配合、自我教育和自我认同,诚信教育终究难免脱离说教的俗套。大学生是一个自我意识、自立意识、自觉意识较强的群体,高校中各种学生团体、组织的蓬勃建立又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机会, 也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一是要重视学生诚信道德实践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诚信道德判断能力;二是要从学生干部入手,引导学生干部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为实施学生诚信建设提供良好的行为示范;三是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校园诚信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帮助广大学生提高诚信认识、深厚诚信情感、践行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白卫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03).

[2]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04-307.

[3]朱寿庆,宋玉清.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

[4]蔡景华.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5(1).

[5]嵇小怡,等.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教育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作者简介: